2018漳县精准扶贫无息贷款和精扶贫一样吗

漳县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来源:&&&&
&&&&&&字号
对68个贫困村集中攻坚采取“挂图作战”的方法,确保了县上、县直部门、各乡镇、村、户挂图作战“五级全覆盖”,实现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全程记录,确保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接地气,更要有底气,漳县精准扶贫的底气不仅来源于干部的齐心协力,同时也依靠政策的倾斜、精准专项资金的支撑。
原标题:漳县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今年,漳县扶贫工作由精准识别进入精准帮扶阶段,5470名双联干部,68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进驻贫困村,帮助贫困村实施扶贫项目、改善基础条件、发展致富产业,全县干部上下一心打响了一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聚集发力的精准扶贫攻坚战,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精准谋划,五级覆盖,挂图作战
漳县位于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省58个扶贫重点县之一。
精准扶贫工作一开始,漳县决策者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的首要条件是谋划要到位。158个单位联系帮扶全县136个行政村,68个工作队谋划思路。
据县扶贫办主任常玉中介绍,为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度,该县负责人带领四大班子领导和相关部分负责人深入全县13个乡镇对全县的贫困村逐村逐户进行调研。
在领导调研的基础上,全县13个乡镇、省市县五千多名干部深入贫困村组织群众评议贫困户,并为贫困村、贫困群众建档立卡。
对68个贫困村集中攻坚采取“挂图作战”的方法,确保了县上、县直部门、各乡镇、村、户挂图作战“五级全覆盖”,实现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全程记录,确保分类施策,精准帮扶。
一张“五级全覆盖”精准扶贫的“作战图”挂到了墙上,同时也挂到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心里。
精准包抓,领导包点,干部驻村
精准扶贫的思路明确后,全县广大干部齐心协力,全力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县级领导带头真帮实扶,带头抓点示范。漳县制定了《关于在精准扶贫中实行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的意见》,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包抓13个乡镇精准扶贫工作,副县级以上领导包抓68个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定期深入各自包抓乡镇和包抓村,督促检查指导、研究解决问题、跟踪推动落实,确保把各自联系村建成精准扶贫示范村。
据常玉中介绍,该县四大家主要领导的包抓村全部安排在了最贫困最偏僻的村。
殪虎桥乡回沟门村是今年漳县确定的精准脱贫的贫困村,全村现有居民179户867人,交通不便,人口居住分散,属全县最偏僻的村之一,县委书记党建中带头把该村确定为自己的脱贫责任村。
“我们夫妻每天采沙棘果能收入300来元,这半个月下来,最少可以收入4000元吧,比打工强多了。”回沟门村夏三俊说。
据了解,驻该村的帮扶工作队和驻村工作组把沙棘采摘收购作为当前一段时间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重要举措,动员组织贫困户劳力积极采摘,并宣传推广科学采摘方法,既确保贫困户增收,又保证沙棘树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据初步统计,仅此一项,该村61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达到1000元以上。
靠山吃山,一方水土富裕了一方人,漳县的秀山沃土助力二十万漳河儿女精准脱贫。
种植中药材,养殖土蜂,舍饲养羊……一村一单位,一户一干部,帮扶工作队、双联干部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使贫困村的群众早日过上小康日子。
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到户帮扶
“谈家山,水难担,有女不嫁谈家山。”这句民谣道出了漳县南部山区生存环境的恶劣。
漳县借灾后重建的契机,帮助贫困群众剜穷根、挪穷窝。如今,不论是“白墙青瓦坡屋檐,上下圈梁构造柱”原址重建户,还是全县11个整齐划一的集中安置点,已全面完工,老百姓已迁入新居。
武当乡张坪村集中安置点王秀芳说:“我们从最贫困的谈家山,搬到了川里头,条件好的很,两个儿子也不怕找不到媳妇了!”
把精准扶贫和灾后重建相结合,安居了的群众开始谋划着致富奔小康了。
建立了乡村旅游助推精准扶贫机制。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和以田园风光、民俗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新建农家乐48户、提升改造45户,大草滩乡新联村、新寺镇青瓦寺村和草滩乡香桥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短途自驾游呈“井喷”态势。
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挖掘枕头绣片、鞋垫、虎头帽子等具有地方特色、传统民俗的手工艺产品,已建立手工编织基地4个,收纳手工编织业妇女400人。
建立了融资扶贫机制,扩大贷款覆盖面发放贷款1.2亿元,发放各类强农惠农富农资金6.3亿元,小额信贷700万元,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20万元,新增31个互助协会辐射13个乡镇73个行政村。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精准帮扶新模式,让全县的精准扶贫更接地气。接地气,更要有底气,漳县精准扶贫的底气不仅来源于干部的齐心协力,同时也依靠政策的倾斜、精准专项资金的支撑。
(责编:吕守奎、周婉婷)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本网专稿|精彩推荐
本网视频|视频访谈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漳县创新“五种模式”积极打造漳县特色扶贫新模式-中国·定西党政网
站内搜索:
最新资讯:
天气预报:
漳县创新“五种模式”积极打造漳县特色扶贫新模式
中国&·&定西党政网&&www.dingxi.gov.cn &&&&&& 时间:
15:59&&&&&& 来源:
市政府网络中心&&&&&& 视力保护:
  今年来,漳县坚持把精准扶贫领域改革列入全县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改革角度思考和谋划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探索打造具有漳县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
  建立了“农户参与”联户养殖机制。该县通过“统一规划、集中建圈、大户代养、入股分红”形式,引导群众走联户养殖、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养殖新路。累计投放良种羊6252只,建成标准化彩钢养殖暖棚4.6万平方米、发展养殖户1663户。
  建立了“标靶扶贫”机制。将相同类型的扶贫对象纳入某一项增收标靶、打包施策,建立健全“帮扶干部—增收标靶—扶贫对象”模式,组建增收标靶267个,辐射带动扶贫对象3600多户。
  建立了分层培训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需求进行汇总归类,将培训资源进行整合,把农民培训层级依次分为龙头引领培训、示范带动培训、普惠技能培训,因人施教,因户施策,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开展龙头引领培训5期420人,示范带动培训65期6830人(次),普惠技能培训83期1.68万人,确保了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劳动力均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
  建立了“1+1+1+N”长效帮扶机制。每个贫困村都有1名县级领导包抓、1个有实力的双联单位、1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村根据实际,争取1个以上社会帮扶力量,有1个以上专家服务组等多个帮扶力量。选派405名干部、288名科技人员,组成13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培育创建了13个“支部+”示范村,通过支部+公司、支部+合作社、支部+基地、支部+协会等,以党建助推精准扶贫,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建立了动态综合管理机制。依托大数据平台、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WIS),开展精准扶贫网格化、精细化动态综合管理。建立了漳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微信公众号,对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实时发布,挖掘先进典型,进行共享学习;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公益、微项目、微心愿、微志愿等平台,将一些部门和企业帮扶难以覆盖到的贫困村、贫困户的需求清单进行发布,寻求帮扶合作对子。编辑了通俗易懂、便于了解掌握的精准扶贫信息,通过农村信息公开平台宣传到干部职工和群众中,发送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富民产业培育、扶贫专项贷款等各项精准扶贫政策信息6.8万多条。(供稿:蔡晓东 责编:张晓丽)
责任编辑:
主办单位:中共定西市委 定西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定西市委办公室 定西市政府办公室&&运行维护:定西市网络管理中心 投稿邮箱:&&地址:定西市安定区安定路1号
&&备案序号:陇ICP备&&网站标识码:新闻热线:&&投稿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
漳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纪实之七
来源:定西日报 通讯员何继强
  美丽乡村如画 释放生态红利
  漳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纪实之七
  本报通讯员何继强
  漳县以“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为依托,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增加农户收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产业来抓,促进了全县旅游经济的增长,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开发旅游资源
  漳县地处黄土高原陇西台地和西秦岭山地交汇过渡地带,地质地貌奇特,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悠久,属于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结合的丝绸之路东南线过渡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贵清山、遮阳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等景观,群山叠翠、溪水潺潺,森林覆盖率达21%,有被誉为“海内之最”的元墓群,有红军长征“中共中央西北局盐井会议”会址等红色旅游资源,遮阳山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攀岩队训练基地。文殪二级公路建成,兰渝铁路途径漳县渭武高速漳县段开工建设,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区位优势显现。
  近年来,县上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全力打造陇上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创新理念,科学定位旅游业发展思路。制定出台了《关于乡村旅游支持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坚持“高立意、高标准、高理念、新跨越”的原则,编制了《贵清山基础设施改造详细性规划》《遮阳山西溪服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并与省公航旅集团签订全面合作开发协议,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模式,相继建成了贵清峡游客接待中心、贵清峡9公里游二级公路、贵清峡游览步道改造提升项目、遮阳山东溪游客接待中心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亿多元,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贵清山、遮阳山列入全省“精品丝绸之旅”6条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和全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景区“235”布局30个精品景区之一。坚持“全方位、立体式”营销策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中央电视台、甘肃电视台等播出了《远方的家》《陇中奇秀遮阳山》等节目,组织参加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等活动,开启“互联网+旅游”营销思路,展示美丽漳县,提高漳县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打造乡村旅游
  漳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结合灾后重建,整合项目资金,重建城乡居民住房16417户,维修加固16481户,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全县136个村实现了通水泥路(或油路),在公路沿线栽植柳树、侧柏、云杉等各类绿化树木,建成了一条条绿色旅游风情线。同时,为了给乡村旅游注入文化内涵,挖掘特色文化,建成乡村舞台13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室、卫生室全覆盖。着力推动乡村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漳盐文化、汪氏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2016年,漳县接待游客1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26亿元。乡村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农家乐服务不断完善。
  漳县完成了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总投资700多万元即将开工建设。依托景区和多个涉旅集镇,打造青瓦寺村、新联村两大乡村旅游名片,开发了一批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并通过实行贴息、奖补等优惠政策,扶持贫困户参与旅游服务业,建成农家乐120户。目前,全县有10镇3乡,其中3个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带动村民就业600余人,支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建农家乐等,增加了农户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涌现出了新巧农家乐、风霞农家乐和杨小元农家乐,成为全省金牌农家乐,大草滩新联村获得全省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
  漳县创新完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实行“政府引导+企业运营+贫困户”联动模式、“支部+协会+农家乐”模式,通过旅游扶贫,不仅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而且使一批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如今,一幅“生态优美、环境整洁、设施配套、产业富民”的幸福美丽乡村画卷,在武阳大地展现。
 编辑:[杨晨雨]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提供新闻线索关注民声315微信公众号。
甘肃日报微信
每日甘肃微博
每日甘肃微信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岁末年初,省纪委门户网站甘肃廉政网的“曝光台”专栏再次成为焦点。短短两周内,省纪委先后通报了9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涉及接受请吃、大办婚宴、公车私用、收受礼金等问题,虽然都是“老.......
········
········
甘肃市州新闻精选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法律顾问:高洁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单位: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font color="#FF6001
ICP备案号: 陇ICP备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font color="#FF3新闻热线:&&投稿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合力铺出脱贫路——漳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纪实之一
何继强 陶卓雄
合力铺出脱贫路
&&漳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纪实之一
  本报通讯员何继强 陶卓雄
  一条条水泥路连着山村,一个个白墙青瓦的新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座座圈舍在山村特别显眼,一栋栋日光温室坐落在武阳大地&&初秋时节,走进漳县,发展变化之大令人难以忘怀。
  漳县是国扶贫困县,也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近年来,全县干部群众背水一战,冲破贫困的桎梏,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取得了喜人的硕果。全县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6.76万人,2015年下降到4万多人,贫困面由27%下降到21.65%。农民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912元增加到5507元。但是,仍有4万多农村人口还没有脱贫。如何尽快清除贫困,让全县农民共同致富奔小康,成为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民生考题。
  挂图作战,不脱贫不收队
  东泉乡林泉村是漳县最远最偏僻的一个村,是全县扶贫最难啃的一块骨头。这里高寒阴湿,自然条件差,农民梁麦成就生活在这里,一家7口人,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家庭,被标在全乡的&扶贫地图&上。今年,在村上干部帮助下,他贷了5万元扶贫专项贷款,乡上发放了地膜,给了7箱蜜蜂,进行了养蜂技术培训。他学会了养蜂技术,蜜蜂发展到23箱,已产蜜150斤,收入9000多元,对脱贫致富很有信心。全村64户贫困户和他一样,受益于扶贫养蜂项目。
  站在漳县扶贫地图前,全县贫困人口进出动态、贫困时序分布图、贫困村等情况一目了然。县、乡、村层层鉴定脱贫军令状。全县选派6405名干部、288名科技人员,组建13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11484户贫困户。一村一个工作队、一户一个责任人,精准入户结对帮扶。全县13个乡镇都绘制了一幅精准扶贫作战图,每个贫困户有一个档案盒,将贫困户入户调查,帮扶脱贫计划、干部帮扶情况、脱贫评估表等资料建档立卷。贫困户不脱贫,干部不脱钩不撤队。
  整合资金,精准扶到贫困户
  资金是精准扶贫的血液。漳县强化金融支持保障,县财政用于脱贫攻坚方面的支出达11.35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74.8%。通过五户联保、&三权&抵押等,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万元。建成村级互助资金协会135个,资金达4145万元,实现68个贫困村互助资金全覆盖。并与县信用联社、甘肃银行漳县支行签订协议,实施互助资金1:10增信计划,已累计发放贷款587笔2689.8万元,向2303户贫困户发放中和农信小额贷款2134.1万元,发放双联惠农贷款1.68亿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38亿元,帮助4.72万贫困群众解决了养殖、种植、加工等产业开发难题。着力抓好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投入6.35亿元,实施了交通、水利等项目66个,完成了16376户和16481户城乡居民住房重建维修;投入1.13亿元,实施地质灾害治理、产业恢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61个;投资2.86亿元,实施教育重建项目31个,一大批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条件。因户施策,对症下药,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做&,制定脱贫路径:
  产业扶贫&换穷业&。培育壮大旅游、劳务、中药材、蚕豆、草畜、沙棘六大特色产业和核桃、苗木、油用牡丹、电子商务、妇女手工编织等新型富民产业。
  异地搬迁&挪穷窝&。全县实施异地搬迁项目6个,搬迁安置群众879户4759人。
  政策兜底&脱穷境&。实施政策帮扶,实现了一、二类低保政策兜底3896人。
  创新精准扶贫新模式,引导贫困户走联户养殖的路子。累计投放良种羊6252只,发展养殖户1663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输转等,创出了&企业+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根据农民意愿,送课堂到家门口,传授技能,建立分层培训机制,从技能培训到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扶在了实处,技术技能让贫困户脱贫致富。 精准脱贫,使武阳山川满目青翠。绿色漳县,正迈向富裕的新生活。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提供新闻线索关注民声315微信公众号。
甘肃日报微信
每日甘肃微博
每日甘肃微信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据兰州日报报道我省2016年第三轮专项巡视动员部署会近日召开,七个巡视组从10月底开始,对省发改委等21个部门单位开展为期2个半月的专项巡视。
甘肃市州新闻精选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法律顾问:高洁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单位: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font color="#FF6001
ICP备案号: 陇ICP备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font color="#FF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漳县动态
漳县2016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回眸
来源(定西一点通) 作者() 阅读()日
“五大发展理念”的漳县实践
――漳县2016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亮点回眸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4.0font-family:仿宋_GB年,是漳县灾后重建的收官之年。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4.0font-family:仿宋_GB年,是漳县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4.0font-family:仿宋_GB年,也是漳县“十三五”的开局之年。
这一年,注定不平凡: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4.0font-family:仿宋_GB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后重建工程全面完成,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房住、有产业、能致富的目标全面实现,昔日的重灾村蜕变成今天的新农村。
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通过乡村初验、部门认定、县级验收和市级抽查验收、省市第三方评估,实现3503户1.5712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6%。
“十三五”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74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72元、增长8.4%,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4.0font-family:仿宋_GB年,漳县强化使命担当和“一号工程”意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补齐短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亮点频闪。
――创新,动态管理精准化
一年来,该县先后5次召开推进会议,13次召开乡镇现场推进会议,同时与13个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签订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军令状”,“谁主管、谁负责,谁录入、谁负责”成了扶贫干部耳熟能详的最简短“责任书”,“横向到面到点、纵向到村到户”的责任体系真正将扶贫任务“焊接”到每个责任人身上。
为了精准识别各类扶贫对象、实现动态化管理,该县开展了为期1月的建档立卡“回头看”,共排查出识别不精准的贫困户165户702人、2014年和2015年脱贫人口中达不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的48户200人,将因病、因学、因灾、因残等返贫人口全部纳入扶贫对象。
为了下好脱贫攻坚这盘“大棋”,该县各行业部门总动员齐发力,逐户逐人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到户到人帮扶措施,逐级分类建立工作台帐,以“清单式”管理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劳务输出、易地搬迁、生态保护、加强教育、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等“七个一批”行业政策落实到位。
――协调,加快小康补短板
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康路上的一大“拦路虎”,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该县找准薄弱环节,全力以赴补短板,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全面增强。
一年来,全县“水电路房”四大基础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水利重建项目扫尾工程全部完成,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6%,饮水安全率达到100%;全县动力电改造于2015年底全面完成,实现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新建城乡公路522公里,实施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74项356.3公里,全县135个行政村实现硬化路全覆盖;省市下达的500户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全部竣工并通过县级验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漳县精准扶贫负责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