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校园贷款负面信息消息挺多的,各位都在用哪些比较靠谱的校园贷款平台啊?

如何看待大学生身陷「校园贷」负债自杀 ? - 知乎1084被浏览323355分享邀请回答1.3K1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258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6 个回答被折叠()校园贷再出事 19名大学生背上70余万贷款_网易财经
校园贷再出事 19名大学生背上70余万贷款
3月以来,小许的手机陆续收到分期乐、名校贷等多家网贷平台的催还款通知,每笔少的有七八十元,多的有1000多元。根据小许和校方的说法,类似情况的同学还有18个,他们都是把个人信息提供给该校大四学生小飞,后被小飞用于网贷,总金额70余万元。
(原标题:大四学生用同学信息网贷70余万 涉及省内19名学生)
来源:闽南网过去的一个月,用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大四学生小许自己的话说,“太煎熬了”。3月以来,小许的手机陆续收到分期乐、名校贷等多家平台的催还款通知,每笔少的有七八十元,多的有1000多元。根据小许和校方的说法,类似情况的同学还有18个,他们都是把个人信息提供给该校大四学生小飞,后被小飞用于网贷,总金额70余万元。3月起,小飞没有再按时还款,人也联系不上,同学们开始不断接到网贷平台催款,已严重影响学习生活。目前,南安警方已介入调查,将在联系上小飞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立案,校方也正在全力协调解决。小许称,自己的信息被用于向6家网贷平台贷款好友:禁不住说 给了个人信息“小飞为人仗义,就是胆子比较大。”小林是小飞的同班同学兼好友,大一时还一起在学校兼职卖电子产品。大二时,两人常一起聚餐,小飞提到要用小林的个人信息办理网贷。小林起初担心不靠谱便拒绝,禁不住再三说后,考虑到两人关系不错,就将自己的信息给小飞,到网上借了三四千元。“当时我想,钱也不是很多,如果小飞没还,大不了我自己还。”小林说,后来,小飞又用他的信息先后贷款1万多元,他有点担心,但小飞说没事,并称会按期还款,而且也确实做到,经过不断累积,小飞用他的信息贷款近5万元。去年暑假,小飞组建“青鸟创联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主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贷和消费贷中介,并兼卖电子产品,为让公司看起来更正式,还到工商注册,并搬到泉州市区。“客户都是到大学QQ群发广告,有需要的就会找他们。”小林也在那时加入公司,每月基本工资2000元,从平面设计做起,到后来介入中介贷款。公司六七个员工都是学生,个人信息也都被小飞拿去贷款,每人有四五万元,小飞称钱被他拿去投资,每月他会按时还。小林称,今年春节和元宵期间,小飞先后两次宣称公司倒闭,3月起就没有再还贷款,小飞人也联系不上,大家这才开始着急。校园内可见网贷广告学生:天天被催款 不敢跟家人说去年9月,1993年出生的小许打算换电脑,找到同龄的小飞。小飞称,他们公司正在针对学生做优惠,只需提交一些身份证、银行卡或学生证等个人信息,就可以帮忙申请优惠。当时小许觉得大家都是同学,就配合完成申请,哪想后来就收到网贷平台的短信,“我当时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飞解释,那些是和他们公司合作的网贷平台,让小许把收到的款转给他,所有欠款他自己还,不需要小许负责。当时,小许是自己先垫钱买了电脑,在收到网贷平台的放款后,小飞就还了5000元,小许还觉得自己摊上好事。小许提供的网贷欠款显示,去年9月起,小飞用他的信息先后在分期乐、名校贷、速溶360等6家网贷平台贷了9笔款项,每笔700元到26000元不等,总金额有45900元,未还金额还有37714元。小许说,和他类似情况的同学还有18个,除了他们学校外,还涉及省内其他高校,总金额70余万元,其中还有近60万元未还。如今,天天被催款,大家都很害怕,也担心信誉受损,也不敢跟家人说,可是又还不起。校方:建议加强监管“校园贷”福建尚民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家洪表示,如果在贷款过程中,小飞存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就涉嫌诈骗。反之,如果学生知情且自愿,则构成民间借贷关系的,就属于民事纠纷,可以到法院起诉,由法院裁决后,这些学生自身可以不予承担这部分债款。截至昨晚8点,海都记者多次拨打小飞及其家人电话,但都未能联系上,无法对事件经过进行进一步核实,几十万元都用到哪里去,仍然是个谜。昨晚,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回应称,早在3月初“”问题引爆时,校方就关注小飞一事,联系相关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协调,并加强风险教育、为陷入其中的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并为协调解决事情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但由于涉及的人较多,学院的措施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具体问题。在校大学生虽然都是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但他们社会阅历浅、防范意识不强,并且主要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明知大学生偿债能力不强,仍然诱导其贷款,一张身份证,一本学生证,随便一个理由,甚至不用本人签字,就能随便贷到数万元。这既不正当,更不道德。作为学校,我们呼吁上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校园贷款”业务的监管,规范贷款平台的审核流程,严格审核贷款人的身份信息、资质及偿债能力,特别是要强制“校园贷款”平台应征得学生父母同意后方可放款,避免造成此类“坑爹”现象,还社会一个平静的校园。【延伸阅读】揭秘:校园贷容易贷 利率比银行高在小许提供的贷款金额表中,有“分期乐”、“名校贷”、“优分期”等6家贷款平台,在这些平台的官方网站,可以查找到公安局的备案编号、营业执照等信息,有的网站打出“凭学生证即可办理”、“一分钟系统自动认证”的标语。对于如何核实借款人真实信息,“名校贷”客服工作人员说,用户注册个人身份、学籍信息后,网站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可以借款,如果借款超过1000元,平台还会通过视频,对借款人真实身份进行认证。但其他几家网站中并没有发现这一程序,只要注册姓名、身份证、手机等个人信息后,就可进行取现和分期购物服务。如何保证贷款资金的收回?通常,这些平台会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如果逾期也会收取逾期费用,比如“名校贷”逾期未还将收取0.5%/天的违约金。此外,注册时会要登记家长或担保人信息,有一家网站表示,是“在学生长期逾期不还且无法联系时,才会联系家长”。这6家贷款平台中,最高的贷款额度是“名校贷”的5万元,借款月利率均为0.99%,有的还会收取一定的咨询费或服务费。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说,这个利率比银行借贷利率高,如果借款10万元,每月利息就有990元,而正常银行借贷月利率,有抵押的是在0.6%~0.7%左右。根据证券时报等媒体报道,校园贷是针对大学生和研究生群体,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等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2014年以来,此类平台呈爆发式增长。通过校园贷进行分期消费的学生,大多是购买电子产品,如手机、单反相机、笔记本电脑。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并未考虑到校园贷高额利息长期积累后的惊人数字,对于没有自治能力又控制不了自己消费欲望的学生来说,这种贷款就是一种灾难。3月初,郑州一名大二学生因无力偿还60多万元的借款,跳楼自杀,凸显出校园网贷的风险。部门:网贷监管新规在征求意见2004年前后,不少银行曾提供大学生信用卡业务,但学生群体违约成本低、无个人还款能力,消费冲动,容易引发死账、坏账,2009年,银监会发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网络信贷平台也会面临相应问题,那么应由谁监管?对此,泉州市银监会的工作人员说,去年年底,银监会下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今后,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将对网贷平台制定统一的规范和制度,指导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做好网络借贷规范引导和风险处置工作。网贷机构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也有业内专家认为,为了避免校园贷款引发悲剧,不仅政府要加强监管、打击不法平台,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关键是大学生自己也要提高信用意识,“要学会理性消费,培养自己的信用意识,还应借助实用的金融课程,了解相关法律常识”。相关链接河南大学生网贷赌球
欠债60万跳楼身亡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4级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大二学生小郑,因迷恋足彩,输光生活费后,开始通过网络借贷买彩,继而冒用或请求同学帮忙借贷,欠下60多万元巨债,无力偿还。3月9日晚,他在微信群里留下一段话后,在青岛跳楼自杀。根据媒体报道,小郑从2015年开始接触网贷,种类达到数十种,受此牵连的是该校28名学生,其中欠款最多的达到11万多元。此前,这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已自杀过4次,原因都与高额的贷款及逾期费有关,还有步步紧逼的各种催债方式。(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综合
责任编辑:黄云_NF5535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大学生使用校园贷款现象普遍 有人安5个相关APP
张贴在校园里的校园贷款小广告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让众多顺势发展起来的“校园贷”平台瞄准了大学生这一群体,“校园贷款”这个词也变成了“炸药”,很多人谈论它时都小心翼翼……
校园贷款到底是啥,有多少在校大学生在用它?“欠钱”的日子,他们又过得怎么样?□东方今报记者 刘羽/文 李新华/图
问“手机”借钱会上瘾 “欠钱”的日子不好过
日下午,吴一(化名)依然没什么心思去上课。这几天,他常常一个人躺在宿舍床上,一遍又一遍重复看着那篇“收藏”的——《被“校园贷”夺去的生命》。
3月20日,吴一的室友大壮(化名)说:“吴一最近很反常,一连好几天都窝在寝室不愿出去。”大壮说,吴一最近还在QQ空间里写了一段奇怪的话,什么“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希望“朋友能帮忙给介绍兼职,因为每天一睁眼都欠了几百外债的日子不好过”。
吴一也说,他不是个爱乱花钱的人,只不过他最近迷上了玩单反,所以“分期”加“贷款”,添了不少新装备。
在吴一寝室的柜子里,“躺着”的那套过万元的单反相机,就是吴一去年11月,通过一个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购买的。为了买这个大“家伙”,每个月只有800元生活费的吴一,如今还欠了6500多元“外债”。
“注册账户的时候很简单,填个手机号就行了。分期付款买相机的时候也没啥,跟普通网购区别不大。花几百块钱就能用上几千块的相机。就是第一次从手机上的软件贷款借钱的时候,那种感觉,很慌张,又很期待,说不清。”吴一说,为了买个新的镜头,他跟“手机”贷了人生第一笔“款”,3000元整。
单反相机、心仪的镜头都到手了,吴一这几天也没心思再去把玩了。“有人因为还不上钱,跳楼了。我有点害怕,又不敢告诉爸妈。最近一直想去做个校外兼职,赚点钱,把这个娄子给补上。”吴一说,还上这笔钱,就卸载了手机上的分期购物平台和“校园贷款”APP。
无抵押贷款“童叟无欺” “直攻”高校校园
“亲爱的同学们,还在为每个月超支的生活费担心吗?还在为没钱买‘爱疯’着急吗?还在为没钱没法‘说走就走’失落吗?别发愁,看这里,无抵押贷款,金额500到5000元,六个月内还清,绝无压力。”
像这种略带煽情又充满鼓动性的校园借贷“小情书”,时不时会从各个大学生的QQ群里跳出来,然后留下一串联系电话和QQ号码。
“最初知道校园贷款就是从班级的QQ群里看到的,但是不知道是谁发了这么一条。后来想换个手机,就跟室友打听了下,选择了个下载量高的贷款APP,就这么玩起了贷款。”今年刚上大二的青林(化名)随手划拉开手机,上头备注着“花呗”的那个文件夹里,一共有五个APP,其中两个是分期购物的,两个是贷款的,一个贷款加理财的。据说,这五个APP,在高校校园里很流行,“谁要不知道就太Low了!”
在郑州龙子湖大学城上学的凌凌(化名),最近说到校园贷款变得很“谨慎”。“有人因为还不上贷款自杀了,这事儿都传开了,学校也开始严打校园贷款了。”凌凌说,“意外”没发生之前,无抵押的校园贷款号称“童叟无欺”,在高校超火。
为还贷“拆东墙补西墙” 省钱打工靠爸妈
校园贷款这么火,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借了款,咋还钱?
面对这个问题,“超前消费”的小鲜肉们有着统一的答案,拆东墙补西墙。
“生活费实在省不下来,还不上款的,就用另外的软件再贷款。反正申请注册很简单,先补上前面的那个窟窿再说。”青林说。和青林不同,他的同学(化名)自从用了校园贷款后,每月的生活费一半都得用来还款。
“最近还贷压力有点大,已经在学校附近找兼职了。”张墨说,要是实在还不上钱了,就跟爸妈坦白,先把钱还了,因为过期不还款,违约金“很厉害”。
有大学生说,刚刚了解到校园贷款的时候,觉得不靠谱,后来不少同学开始“借贷”,有些人用贷款的钱做起了小生意,也有人“借钱”吃吃喝喝。“我们室友就贷款了5000块,然后用这钱在小商品城买了好多收纳盒、拖鞋,开了个微店。听说还赚了一笔。”林一菲(化名)觉得,校园贷款的广告满校园都是,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如果能够控制自己消费,按时还款,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什么是“校园借贷”
校园借贷算是民间借贷的校园网络版,网站或者APP作为一个中介平台为资金提供方和需求方提供信息匹配,并对其身份及交易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校园贷款的危害有哪些?大学生校园贷款风险怎么样?
新手专享产品(限购2万)
预期年利润率
产品总价(元)
贷款热门文章
下载金海贷客户端
关注金海贷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生贷款最新消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