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心底的烙印空间是你走过以后得深渊

求音乐:漫漫红尘中有你也有我_百度知道
求音乐:漫漫红尘中有你也有我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知道我曾爱着你你知道我还想着你女:卿卿我我变成了传说男:浪漫红尘中有你也有我合:让我唱一首爱你的歌男:离别时说好的不哭泣为什么眼泪迷离男:大声说我爱你把你放在心底在心里永远有个你合:卿卿我我变成了传说男:浪漫红尘中有你也有我合:让我唱一首爱你的歌男:爱情的故事分分合合痛苦的人不止我一个男:分手时含泪看着我到现在你是否记得我女:爱情的故事分分合合痛苦的人不止我一个男:轰轰烈烈的曾经相爱过女:卿卿我我变成了传说男:浪漫红尘中有你也有我合:让我唱一首爱你的歌男:分手时含泪看着我到现在你是否记得我女:轰轰烈烈的曾经相爱过女:轰轰烈烈的曾经相爱过女红尘有你米线我心的空间是你走过以后的深渊我情的中间是你留下雪泥梦和梦的片段我梦的里面是场流离失所的演变我泪的背面依然留着一面等你的天红尘有你就有我无悔的泥随人间风雨迁徙怨不了无情天地那苍天从不曾改变留给我寂寞的誓言走过人间千百回天涯又回到深情的原点那岁月再怎么摧残我的心不会怕永远因为梦和爱不会忘记红尘有你红尘有你(music)我心的空间是你走过以后的深渊我情的中间是你留下雪泥梦和梦的片段我梦的里面是场流离失所的演变我泪的背面依然留着一面等你的天红尘有你就有我无悔的泥随人间风雨迁徙怨不了无情天地那苍天从不曾改变留给我寂寞的誓言走过人间千百回天涯又回到深情的原点那岁月再怎么摧残我的心不会怕永远因为梦和爱不会忘记红尘有你红尘有你是这个么??还有就是楼上的那个
红尘情歌《红尘情歌》作词:高安作曲:潘龙江编曲:潘龙江原唱:高安VS黑鸭子男
采纳率:18%
轰轰烈烈的曾经相爱过女:卿卿我我变成了传说男:浪漫红尘中有你也有我合:让我唱一首爱你的歌男:卿卿我我变成了传说男:浪漫红尘中有你也有我合:让我唱一首爱你的歌男:轰轰烈烈的曾经相爱过女:分手时含泪看着我到现在你是否记得我女:爱情的故事分分合合痛苦的人不止我一个男:轰轰烈烈的曾经相爱过女:卿卿我我变成了传说男:爱情的故事分分合合痛苦的人不止我一个男:让我唱一首爱你的歌男:分手时含泪看着我到现在你是否记得我女:浪漫红尘中有你也有我合:离别时说好的不哭泣为什么眼泪迷离男:你知道我曾爱着你你知道我还想着你女:高安作曲:潘龙江编曲:潘龙江原唱:高安VS黑鸭子男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这个 这个好像是里面的歌词吧?《红尘情歌》作词:大声说我爱你把你放在心底在心里永远有个你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 . . .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②各种机遇从文明眼前滑过 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 ,&&&& ,&&&& 。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②各种机遇从文明眼前滑过 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初中语文
&& 阅读下面三则关于“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 材料一:近年我国国民电子阅读情况调查表
&&&&& 时间 内 容
电子阅读 运用率%
&&& 材料二: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阅读载体也多样化,我国国民对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长略有减少。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3.43分钟,比2012年减少了1.95分钟。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增加了5.18分钟。 &&& 材料三:上海市的调研显示,58.22%的青少年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青少年青睐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包括“阅读习惯”、“需要深度阅读”、“为了收藏”、“内容查找方便”、“需要记录或做读书笔记”等。
&&&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
&&& ②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该怎样处理“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 &&&&&&&&&&&&&&&&&&&&&&&&&&&&& &&&&&&&&&&&&&&&&&&&&&&&&&&&&&&&&&&&&&&&&&&&&&&&&& &&& 2、下图是2011年西安世园会会徽图案,请仔细观察,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解说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含义等;语言简练,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
&&&&&&&&&&&&&&&&&&&&&&&&&&&&&&&&&&&&&&&&&&&&&&&&&&&&&&&&&&&&&&&&&&&&&&&&&&&&&&
&&&&&&&&&&&&&&&&&&&&&&&&&&&&&&&&&&&&&&&&&&&& &&&&&&&&&&&&&&&&&&&&&&&&&&&&&&&&&&&&&
科目:初中语文
阅读贾平凹的《泉》,回答问题。
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断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列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后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落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是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里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推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长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 “爸爸,树没有了。” “没有了。” “爸爸也想槐树吗?” 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长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 “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 唉,这孩子,为什么要偏偏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 “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 “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仅仅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多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坝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 “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 “能的。”我肯定地说。 我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1、文章第三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展开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 2、文章开头说“很是伤感”,第四自然段又说一腔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作者伤感流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3、小儿将树桩比作一口泉,“我”觉得小儿的发现很伟大,你觉得这个比喻好吗?为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 &&&&&&&&&&&&&&&&&&&&&&&&&&&&&&&&&&&&&&&&&&&&&&&&&&&&&&&&&& 4、文章最后说“谛听”“生命的水声”,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
科目:初中语文
菊&&& 花 ①俗云:“赏菊之趣在于赏花。”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以黄、红、白、紫为主。黄的如“黄昏弄月”,金光灿烂,华贵雍容;红的像“金背大红”,绚丽夺目,热情奔放;白的有“白西施”,淡妆素裹,清洁怡雅;紫的是“紫玉莲”,苍劲有力,凝重浑厚。还有一种叫“绿牡丹”的,花呈绿色,青翠欲滴,恰似碧玉,煞是名贵。另有“墨荷”的黑紫堪称花中一绝;更有那“碧玉勾盆”,粉碧兼备,娇而不艳;“凤凰振羽”,红黄相间,娇娆多姿。各种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 ②菊花的花形也是千姿百态,风貌迥异。这是由于花 瓣的千姿百态所致。瓣分挂瓣、匙瓣、平瓣、管瓣四种。每一种又有内曲、反卷、龙爪、毛刺等形态。各种花瓣以一定规律进行组合,形成一种保持机体均衡、疏密相间的参差美,并由此构成了龙、凤、狮、虎四种栩栩如生的优美造型:龙类若舞若飞,潇洒俊逸,花儿内部短瓣紧抱,外部长瓣飘洒,像“龙盘蛇舞”;凤类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儿内部花瓣疏松或紧密内抱,外部花瓣自然下垂,如“天女散花”;狮类威武雄壮,魁伟挺秀,花儿大部分为匙状花瓣,且长短不一,相互重叠,排列参差,变化多姿,如“醒狮图”;虎类则刚劲沉稳,充 盈丰满,舌状花瓣回心而抱,呈层瓦复叠状,似虎爪捕食,如虎啸长天。 ③菊花不仅娇艳多姿,而且用途广泛。不仅它的花序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其嫩茎、叶、根亦可供药用。此外,还能做成各种精美的佳馔,如菊花肉、菊花羹、菊花酒、菊花糖等。这些菊花食品不仅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再者,杭菊还是驰名中外的清凉茶饲料。至于那自古就有“虫见愁”之称的除虫菊,则是效力极高的天然杀虫剂。菊花还有保护环境、净化大气的奇异功能,被人们赞为“空 气的卫士”。 ④菊花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确是一种值得大力发展的珍贵花卉。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各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中第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是怎样说明菊花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成功的花,人们只____________&&&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科目:初中语文
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不止一次把这些诗句悄悄念给你,北大。千言万语,有时只能疑聚为这最浓最浓的几行。是的,我是一只不系(&&&& )之舟,曾经那样安恬(&&&& )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我没有忘记我的shì(&&&& )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xié(&&&& )取最灿烂的珍珠。 (1)、依次给语段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 、&&&&&&&&& 、&&&&&&&&&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 &&&&&&&&&&&改为 &&&&&&&&&&&
科目:初中语文
&&&&&&&&&&&&&&&& ,自将磨洗认前朝。&&&& (作者:&&&&&&& 《赤壁》)
科目:初中语文
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
科目:初中语文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②杜小康觉得风也是黑的。③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④一天早上,天就阴沉下来。⑤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⑦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 A、④⑥②①③⑤⑦&&&&&&& B、⑦④⑥③⑤②① C、④③⑥①⑤②⑦&&&&&&& D、④②⑥⑤③①⑦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沈醉:从黑暗的深渊走向光明的坦途,我整整走了十一年
湖南湘潭人,生于1914年,原为国民党保密局云南站少将站长。1949年12月,在我大军南下的最后关头参加了卢汉的云南起义,1980年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文史专员。
沈醉从十八岁即开始接受法西斯教育,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特务头子,在战犯管理所只经过十来年的改造,思想上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曾说:从黑暗的深渊走向光明的坦途,既坎坷崎岖,更迂回曲折,我整整摸索着走了十一年……
沈醉:从黑暗的深渊走向光明的坦途,我整整走了十一年
从黑暗的深渊走向光明的坦途,既坎坷崎岖,更迂回曲折,陡坡处处。有时甚至是走一步退两步,还有更多次是停步不前,徘徊观望。我整整摸索着走了十一年,才算走完了这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看到了光明。
▲青年沈醉
回头看看,真有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的感觉。今天已过了七十岁了,再回头总结一下,这对自己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它能使自己更加珍惜过去走完这段路付出的艰辛代价和洒下的大量汗水、热泪,而更能珍惜自己的晚年,善保自己的晚节。一个人在政治上的失足会被人打垮,而生活上的不检点,则更会被人搞臭。怎样好好度过自己的晚年,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点对祖国和人民有益的工作,这是每一个老年人的头等重要的大事。今天再来写这些回忆,既可提醒自己,时时事事注意,光明得来不容易,也可启发别人如何互相勉励、互相督促,很好地走完这最后一段人生的旅程。有经验的旅行家都知道,平坦的路上往往比险峻的山路翻车的时候要多得多。
如果拿我过去的所作所为来看,真可说是百死不足以蔽其辜,而我居然能活下来,并且活得这样好,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啊!
我是经过从恐惧到怀疑,从怀疑到等待,又从等待到疑信参半,好不容易才深信不疑的在漫长复杂的思想变化过程中走了过来。
记得刚解放,第一次落入共产党的手中,我自信是必死无疑,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我只是等待如何死而不是考虑如何活。说老实话,人毕竟比蚂蚁懂得活下去的滋味,说不怕死,要看在什么场合。慷慨捐躯、冒险犯难,对死的考虑可以说往往来都来不及就完蛋了,这种死是不十分困难的,也没有多少时间让你去冥思苦想。而在漫长的时间中,随时可能被叫出去绑赴刑场,又随时说暂时还没有轮到自己,甚至有人指出,“想死,没有那么容易!”言下之意,是将要有比死更痛苦的事加到自己的身上,这样的日子就不好受了。说什么都不怕,这是假的,也是事后吹吹牛皮,说说大话,表示自己对什么都无所畏惧,真会这么简单吗?至少我不是这样的“英雄人物”!我有过一段怕死的过程,不过没有用痛哭流泪和哀求活命来出丑,内心的恐惧、希望幸免的思想却从没有间断过。我清楚地记得,1950年我在昆明陆军监狱时,有天被叫出去照相,其实是为犯人办登记用,我认为照完相不出一两天就轮到自己了,当时又正是“镇反”高潮中,照完相回来,我为了表示自己满不在乎,故作镇静,以免死前让人看自己的笑话,我照样吃饭,而且把别人送我的一些平日舍不得一次吃完、准备慢慢享受的东西,全部吃掉。平日准时上床便能入睡的习惯也不灵了,躺在床上,真是思潮起伏,人前虽没有流泪,而半夜跪在床上,凭窗向东南叩首,默念出与家人老母告别的凄惨声音,自己也怀疑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了。整晚坐卧不安,站不是,走也不是,一个人在房内折腾了整整一夜。快天亮了,含泪写下:“终宵坐立待更残,今日方知一死难……”的几首绝命诗。此时此刻,才深深地体会到死前的难受心情,是无法用笔墨和言语来描述形容的。第二天没有被叫出去绑赴刑场,自己也感到有点可笑,但笑不出来,心情还是沉重得很,直到离开昆明到重庆,整整一年都没有轻松过。因为谁也没有告诉我不会杀掉我,我当然更不会去问,究竟什么时候杀我?在“镇反”中,我亲眼看到叫出去的人便再也没有回来过,我不能相信我不会和他们一样,顶多认为可多活几天而已!
▲日,沈醉(右二)与最后一批被特赦释放的老友畅谈。
到了重庆白公馆监狱,我和徐远举、周养浩对白公馆监狱都有过很不寻常的关系,所以我们三人关在这里,与宋希濂、王陵基等的感想完全不同。军统抗战初期迁逃重庆后,便将这座房子强占为监狱,因为四川军阀白驹建造这座“香山别墅”时,为了防范偷盗,在窗子上都加上铁栅栏。用不着改,便可当监狱使用。我在军统局任总务处长时,白驹的侄儿托人向我说情,白驹的后人希望给点钱把这座房子卖给军统,我问了一声戴笠,他同意买下来。我就付了三十两金子,将房契等买了过户,作为军统局的财产。它长期囚禁着几十名政治犯,我常常到这里检查犯人的生活,也陪戴笠到这里看过叶挺将军。我清楚地记得,那时这座监狱是那么阴森可怖,关在里面的人都是怒气冲冲,听到的是犯人受刑后痛苦的呻吟和愤怒的斥责声与看守特务的叫骂声,牢房里散发出一股股熏人的臭味。犯人则大多蓬头垢面,脸色很难看。而今天我们住在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房内不但没有臭味而且每个人都穿得很干净,每天从早到晚所听到的是读报声、笑声,当然也有争吵声,那是宋希濂和兵团司令钟彬下棋的时候常常发出的。钟彬和宋希濂都是黄埔一期毕业,两人私交很深,宋希濂原来是川湘鄂绥靖公署主任兼兵团司令,后来把兵团司令让给钟彬,可是在下棋时,却不肯让一步。同房的国民党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常笑他们,说老宋可以把统率几万大军的兵团司令让给钟彬,下棋时连一个卒子都不肯让了。
我们吃的是中灶伙食,日用品用完了便可以再去领取,这和过去军统局管理这座监狱时的情况真有天渊之别。我常常在想,用不着别人告诉我们,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革命人道主义,说实在的,我们可能比告诉我们这一陌生名词的人还有更加深刻的亲身体会。这一显明的新旧对比,谁还会比我们更加清楚呢!
徐远举和周养浩两人与我的情况更不相同,抗战胜利后,军统局设在贵州息烽县的大监狱奉令结束,剩下未处理的七十二名重要政治犯如共产党员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韩子栋、黄显声等均由周养浩解送到重庆,囚于白公馆。日,在徐远举、周养浩等主持下,将囚禁在白公馆和附近渣滓洞的三百多人杀害后并纵火焚烧,制造了举世震惊的中美合作所大屠杀案,所以1950年他们两人从昆明解往重庆时,我以为一定会把他俩在这里镇压掉,不过他俩的心情比我更沉重。1952年清明节那天,重庆有几千人到白公馆旁边的烈士墓扫墓时,大呼“坚决镇压反革命,为烈士报仇”等口号,真是悲壮万分,声震山谷。我们都蜷缩着身子坐在地铺上,谁也不说一句话,好像只要我们一开口,愤怒的群众就会听到我们这些杀害烈士们的元凶首恶都在这里,马上会冲进来把我们抓出去。口号声刚落,可能是烈士的亲人在大会上控诉特务们的罪行,徐远举一向是有名的急性子,他在床上蹲了很久,便想到窗前去看看。他一边蹑手蹑脚地轻轻移动脚步,一面用衣袖去擦拭因恐惧而流下的鼻涕,当他走近窗前一看,便连忙用手不停地招唤我和周养浩快过去看。周养浩还在慢腾腾地站起身伸懒腰时,我已走近了窗边,我一看也忙招手要周养浩来看。这时,白公馆的大门、旁门,不但都紧紧闭住,从白公馆通往下边公路上更是一步一岗;更出人意外的,是有大约一排解放军,正坐在楼下,从他们头上冒出热气腾腾的汗珠和有些人正在用手帕擦汗水等情形,一看就知道是刚刚从别处赶来,增加这里的警卫工作,防止愤怒的群众知道我们囚禁在这里而冲进来抓我们。看到这一切,我们这三个过去只看惯别人流眼泪的人,也都禁不住感动得热泪夺眶而出。
完全用不着别人给我们讲大课,我们都在低头忏悔了!因为人的心,包括我们这几个特务头头儿的心,毕竟都不是铁铸的。我们在白公馆一年多中,这些使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的事却不止一件啊!
▲沈醉与溥杰、黄伟、刘亚哲的合影(1980年代)
令人感到安慰的,是四川省公安厅一位首长来讲话,除了说明集中我们这些人是加速改造,要我们认真学习,不要再胡思乱想外,还着重指出,对我们这些人,党中央的政策是不审、不判、不杀、不辱。这回总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活下去是不成问题的了。
当时每个人都表示了对共产党的这种宽大政策无比感激,但一提到我们过去对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时,别人我不知道,至少我是口里承认而心里并不承认的。我认为我有罪是因为打败仗当了俘虏;如果说我过去杀害共产党有罪,那共产党也杀国民党,怎么只说我有罪呢?这种思想可以说长期在我脑子里作祟,随便什么人说出一大堆理由,我还是坚持这一想法,只是不说出,我知道一说出来,一大堆帽子便会扣到我的头上。直到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参观,我才打心眼儿里承认过去自己干的那一套是不容否定的罪行。
在重庆参观中,我们听到纱厂几位女工控诉旧社会饱受工头与工厂稽查的压榨与凌辱,都是声泪俱下,那些工头和工厂中的什么稽查不都是特务使用的爪牙吗。还有1945年春天,一个军统特务的外围分子,重庆市财政局稽征所调查员田凯,因包庇一家餐厅不付电费,任意枪杀电灯公司工人胡世合,曾引起过重庆工人大规模的罢工斗争等许许多多的往事,都在这次参观后,使我重新有了认识,口服心服地承认过去自己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再也不认为“彼此、彼此”。我在此以前,甚至连中美合作所大屠杀都认为这是两个政党在争夺天下、巩固政权必须如此。现在一想到在那次大屠杀中,连小孩也杀掉,特别是杨虎城将军一家老小一齐被杀。为了要求蒋介石抗日,当时这也是全国人民的一致愿望,杨将军只是顺民意与张学良一同对蒋实行“兵谏”,便落到全家被诛的下场,这难道也是争夺天下、巩固政权而不是滔天罪行吗?
我在香港和在北京遇到一些老友和外国记者时,他们都爱问我这样一句:“你们这些人是怎样诚心诚意跟共产党走的?共产党人用的是什么方法使你们这些人这么快、这么彻底转变的?”说实在的,我自己有时也在问自己,像我这样一个从十八岁就接受法西斯教育的人,过去那么坚决反共,为什么只有十来年就使我思想上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而杜聿明、宋希濂等比我在国民党中更直接受蒋介石教育那么多年,怎么只用不到一半的时间也能如此彻底转变?后来我从香港方面得到了一些外国人总结中国共产党改造战争罪犯的材料。他们认为共产党最成功的一个“高招”,是让这些人去参观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方面的成就,用新旧对比来促进这些人从思想深处进行变化。他们的根据是这样:
共产党对这些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如果仅仅是生活上给予优待,这些人并不稀罕,因为他们过去过的生活比这好几倍到几十倍,这一点点在他们看来只是微不足道的小恩小惠。
如果从不打不骂不侮辱来看,那也只能使他们能安静地生活下去,与思想转变不但不大,有时还容易使之停滞不前或满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
如果专门从劳动锻炼来改造这些人,那只会引起这些人的反感甚至反抗,因为这些人一半以上是在被俘前后自杀过的,他们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如强迫他们去劳动,肯定触动不了他们的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传统顽固思想。这些人是长期充当上层统治者,多年来养尊处优惯了,怎么会甘心成天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如果只靠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读报纸,即使这些都是真理,但要这些人真心实意接受,那就不是十年二十年,可能最后也联系不到内心深处,来一个对过去的全盘否定的大转弯。
▲1991年,沈醉在北京的家庭照
我看到外国的专家们做出的这一总结,说我们是通过参观而使我们思想起了重大变化,虽然我一向认为外国的月亮肯定不会比中国的月亮圆,但对他们这一结论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不过他们太强调了参观的作用,究竟他们不是接受改造的战犯,他们的研究也只是根据一些材料来分析研究。我认为他们提出的生活照顾,不打骂侮辱,以及不强迫劳动和学习文件,都与我们思想转变有关,当然最重要的一招还是他们总结的参观这一课,因为我们这些人对旧社会的一切都十分熟悉,有一点新的变化我们感受最敏感。我们去东北、华北等许多地方参观时,很少人不为新中国许多成就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我们毕竟还是中国人,眼看自己的祖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蒸蒸日上的种种新气象,谁会不高兴万分?杜聿明过去是东北最高军事负责人,他在胜利后去接收东北时,看到许多工厂都不冒烟,工人失业,老百姓流离失所,而于1957年去参观时,只有短短的几年,东北便成为祖国的重工业基地,旧工厂扩大了,新工厂如雨后春笋,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他感动得不止一次地痛哭流泪。如果仅仅从报纸上看到一些报道的话,我们是不会相信的,因为我们过去都利用报纸做过欺骗宣传,要我们相信报纸上的话那是起不了作用的,只有实地让我们去看,眼见为实,这是什么力量也驳不倒的东西。中国共产党的改造政策中,把参观学习作为一项教育改造我们的课程,我认为是十分英明的。
我经受了十来年的改造教育,思想上走过不少弯路,在这条道路上,我流过不少的汗水、泪水,终于在日才顺利走过来了。在光明的大路上,我还只是刚刚踏上来,这是一条十亿人正在走着的路,我还得用我有生之年的一切力量跟着大家一同前进,决不掉队或停顿,我决心一直走到我呼吸停止的时候,到那时,我才会含着幸福的热泪而离去。
文| 《从战犯到公民》
《从战犯到公民:原国民党将领改造生活的回忆》
编者著:全国政协文史委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10月
本书选用国民党将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叙述了从被俘直至获得新生的过程。1987年本书在我社第一次出版发行,现将本书重新整理包装,加入“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此举是对经典的回顾和开发,亦对文史资料的总结、收藏和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ID:wspress1980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是我心底的烙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