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量的工艺参数和理念依据

方案u></一: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方案1工程施工测量准备(1)现场指挥组织项目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高程是以总平面图给定的水准点进行引测控制。(2)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首级控制)&复测场区控制网的等级、精度&施测建筑物轴线控制网(二级控制)&复测场区控制网的等级、精度。(3)先测量场地整体的平面和标高控制图,在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的定位放线和找平。(4)控制网的测设工作依据规划局绘制现场总平面图定位图由公司专职测量员施测,采用DJ2经纬仪,并做记录。(5)复测场区平面控制网角度闭合差。2高程控制测量(1)高程控制测量流程:往返引测高程(双仪高法)&进行高差平差计算&确定高程控制点的调和数值并记录。(2)水准测量采用DZS3-1型自动安平水准仪,按等距进行测量,水准线路不符值按测站数进行平差,计算水准点的高程,编写水准测量成果表。(3)复测完毕后,将&0.000高程引至龙门墙上。3轴线定位与轴线引测控制(1)主轴线测量平面轴线控制根据定位放线图给定的该工程与相临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利用经纬仪先定出基础施工的主轴线3m的延长控制桩,将控制线形成矩形控制网,采用J2经纬仪进行基坑投测。&0.000以下的放线,用经纬仪根据轴线桩精确的轴线,依次投测至坑底,作为基槽(坑)的施工依据,待基槽垫层施工完毕,用同样方法将该轴线引测在垫层上,用墨线弹出各条轴线及柱基边线,作为基础施工控制的依据。&0.000以上轴线施测,先确定建筑物平面基线,基线设在易操作、便于控制且通视良好的轴线处,做为放线基本线路,采用外控法向上引测。(2)高程引测与控制高程控制测量流程:往返引测高程进行高差平均计算确定高程控制点。标高控制网的布设:根据所确立的高程控制点的数值,将其引测到各龙门桩或永久性建筑物上形成高程控制点。(3)标高控制测量基础开挖前,根据引测的高程数值及定位网及施工图纸进行土方平衡计算,并确定开挖的深度值。土方挖至一定深度,设专人测量标高,以便准确控制开挖深度。基础结构施工完毕后,将&0.000引测到外墙做明显标记,做为标高传递的依据。主体标高控制,设置楼层水准点采用高程传递方法控制。在引各层标高时,从&0.000开始引测到墙体侧面上,然后每层标高控制均以此用50m钢尺向上量,再以此点引至每层及房间,并弹出500mm线,控制各层的标高。(4)装修阶段标高控制待墙面抹灰完成后,将各层&500mm线&用水准仪重新测设到室内各墙面上,作为控制室内地坪、顶棚抹灰和各种设备安装标高的依据。(5)施工测量应注意事项测量应有专人负责,每次测量后应做好记录;测量仪器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保证仪器精度;测量时应避免大风和太阳直射等因素,确保测量精度;测量基准点应妥善保护,并设有明显标志。表5-1施工测量所用主要器具参数表表略表5-2定位、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质量标准表略方案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方案一、校核起始依据,建立建筑物控制网1.校核起始依据定位测量前,应由甲方提供三个衣刷相互关联的坐标控制点,和两个高程控制点,作为场区控制依据点。以坐标控制点为起始点。作二级导线测量,作为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以高程控制点为依据,作等外附合水准测量,将高程引测至场区内。平面控制网导线精度不低于1/10000,高程控制测量闭合差不大于&30&Lmm(L为附合路线长度以km计)。在测设建筑物控制网时,首先要对起始依据进行校核。根据红线桩及图纸上的建筑物角点坐标,反算出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并进行角度、距离校测。校测允许误差:角度为&12〃;距离相对精度不低于为1/15000.对起始高程点应用附合水准测量进行校核,高程校测闭合差不大于&10mm&n(n为测站数)。2.建立建筑物控制网以导线点为依据,测设出距建筑物外边7米的矩形平面控制网ⅠⅡⅢⅣ(见附图)。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点必须妥善保护。二、主轴线的测设1.主轴线的选择该工程的结构主体分为裙房和主楼两部分,裙房为3层,主楼为26层,中间留有后浇带。因此,定主轴线时,按流水段的划分将该工程分三部分进行主轴线的控制。选择3轴、5轴、6轴、11轴、12轴、14轴作为X方向的主轴线;B轴、G轴作为Y方向的主轴线。2.主轴线的测设根据图纸尺寸在Ⅰ点上架设经纬仪,后视Ⅱ点,在此方向上量测出3轴、5轴、6轴、11轴、12轴、14轴桩点,再后视Ⅳ点并量测出B轴、G轴桩点。同样在Ⅲ点架设经纬仪,分别测设出东侧、北侧的主轴线桩,并分别测设出引桩。测设完的主轴线桩及引桩应用围栏妥善保护,长期保存。3.高程控制利用高程点进行附合测法在场区内布设不少于八个点的水准路线abcdefgh,这些水准点作为结构施工高程传递的依据。三、&0.000米以下及基础施工测量该工程的基础标高为-15.80米。标高传递采用钢尺配合水准仪进行,并控制挖土深度。挖土深度要严格控制,不能超挖。在基础施工时,为监测边坡变形,在边坡上埋设标高监测点,每10米埋设一个,随时监测边坡的情况。清槽后,用经纬仪将3、14、B、G四条轴线投测到基坑内,并进行校核,校核合格后,以此放出垫层边界线。按设计要求,抄测出垫层标高,并钉小木桩。在垫层砼施工时,拉线控制垫层厚度。地下部分的轴线投测,采用经纬仪挑直线法进行外控投测。垫层施工完后,将主轴线投测到垫层上。先在垫层上对投测的主轴线进行闭合校核,精度不低于1/8000,测角限差为&12〃。校核合格后,再进行其它轴线的测设。并弹出墙、柱边界线。施测时,要严格校核图纸尺寸、投测的轴线尺寸,以确保投测轴线无误。地下部分结构施工的高程传递,用钢尺传递和楼梯间水准仪观测互相进行,互为校核。四、&0.000米以上施工测量1.轴线竖向传递本工程的轴线竖向传递采用激光铅直仪内控法。在首层地面设置投测基点。在首层地面钢筋绑扎施工时,在欲设置激光投测点的位置预埋100&100mm铁板,铁板上表面略高于砼上表面。激光投测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流水段的划分,分别在3轴、6轴、12轴东侧、5轴、11轴、14轴西侧;G轴南侧、B轴北侧布设激光投测点。各点距主轴线距离均为1.000米。施工至首层平面时,对各主轴线桩点进行距离、角度校核,校核合格后再进行首层平面放线。放线后,再将各激光投测点测定在预埋铁板上,并再次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每层顶板应在各激光投测点相应的位置上预留150&150mm的接收孔。投测时将激光铅直仪置于首层控制点上,在施工层用有机玻璃板贴纸接收。每个点的投测均要用误差圆取圆心的方法确定投测点。即:每个点的投测应将仪器分别旋转90&、180&、270&、360&投测四个点,这四个点形成的误差圆取其圆心作为投测点。每层投测完后均要进行闭合校核,确保投测无误,再放气其它轴线及墙边线、柱边线。主楼高85米,为保证竖向投测的精度,轴线投测采用两次接力投测。在十层砼施工前,先在北侧投测点的南侧500mm处;南侧投测点的北侧500mm处预埋四块铁板。待地面轴线投测完后,精密校核,合格后将原投测点分别向南和向北移动500mm,将这四个点作为十层以上轴线投测的起始点。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1/10000,且每层投测误差不应超过2mm。2.高程传递首层施工完后,将&0.000米的高程抄测在首层柱子上,且至少抄测三处,并对这三处进行附合校核,合格后以此进行标高传递。&0.000米以上标高传递采用钢尺从三个不同部位向上传递。每层传递完后,必须在施工层上用水准仪校核。由于高程超过一整尺,因此,在十层标高投测后,精确校核,合格后,以此作为十以上结构施工高程传递依据。标高传递误差主楼不应超过&15mm,裙房不超过&10mm,且每层标高竖向传递的不应超过&3mm,超限必须重测。每层结构施工完后,在每层的柱、墙上抄测出1.000米线,作为装修施工的标高控制依据。五、装修施工测量在结构施工测量中,按装修工程要求将装饰施工所需要的控制点、线及时弹在墙、板上,作为装饰工程施工的控制依据。1.地面面层测量在四周墙身与柱身上投测出100cm水平线,作为地面面层施工标高控制线。根据每层结构施工轴线放出各分隔墙线及门窗洞口的位置线。2.吊顶和屋面施工测量以1000m线为依据,用钢尺量至吊顶设计标高,并在四周墙上弹出水平控制线。对于装饰物比较复杂的吊顶,应在顶板上弹出十字分格线,十字线应将顶板均匀分格,以此为依据向四周扩展等距方格网来控制装饰物的位置。屋面测量首先要检查各方向流水实际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实测偏差,在屋面四周弹出水平控制线及各方向流水坡度控制线。3.墙面装饰施工测量内墙面装饰控制线,竖直线的精度不应低于1/3000,水平线精度每3m两端高差小于&1mm,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mm。外墙面装饰用铅直线法在建筑物四周吊出铅直线以控制墙面竖直度、平整度及板块出墙面的位置。4.电梯安装测量在结构施工中,从电梯井底层开始,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准,及时测量电梯井净空尺寸,并测定电梯井中心控制线。测设轨道中心位置,并确定铅垂线,并分别丈量铅垂线间距,其相互偏差(全高)不应超过1mm。每层门套两边弹竖直线,并保证电梯门坎与门前地面水平度一致。5.玻璃幕墙的安装测量结构完工后,安装玻璃幕墙时,用铅垂钢丝的测法来控制竖直龙骨的竖直度,幕墙分格轴线的测量放线应以主体结构的测量放线相配合,对其误差应在分段分块内控制、分配、消化,不使其积累。幕墙与主体连接的预埋件,应按设计要求埋设,其测量放线偏差高差不大于&3mm,埋件轴线左右与前后偏差不大于10mm。六、放线质量检查工作每次放线前,均应仔细看图,弄清楚各个轴线之见的关系。放线时要有工长配合并检查工作。放线后,质检人员要及时对所放的轴线进行检查。重要部位要报请监理进行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所有验线工作均要有检查记录。对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间的误差处理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的规定:1.当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差小于1/&2倍的限差时,放线成果可评为优良;2.当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差略小于或等于&2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可不必改正放线成果或取两者的平均值);3.当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差超过&2限差时,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重要部位,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七、精度要求轴线竖向投测精度不低于1/10000。平面放线量距精度不低于1/8000,标高传递精度主楼、裙房分别不超过&15mm、&10mm。八、仪器选用该工程测量选用TOPCON电子一台,2&级经纬仪两台,DS3水准仪两台,50m钢卷尺两把。激光铅直仪一台。九、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施工测量管理工作由项目部主任工程师负责,测量技术员负责具体实施,由测量班进行操作。每次放完线后,由质检人员进行验线。各级人员均要遵守各自的岗位责任制,互相监督。测量工作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操作。方案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方案一、编制依据1.1由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三林城W5-5,W5-8,W5-11地块公建工程》图纸。1.2《三林城W5-5,W5-8,W5-11地块公建工程楼施工组织设计》1.3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规程:《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施工测量手册》二、工程概况三 林城W5-5,W5-8,W5-11地块公建工程位于上南路,建筑占地面积9810m2,总建筑面积79480m2,主楼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局部五 层),地下建筑面积36400M2,地上43080M2。建筑物檐高23.45m,室内外高差150m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50m。基础为 桩承台―阀板基础,开挖深度-11.60m,基础底板厚650。建筑外轴线尺寸为243.6米&79.200米。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3.1 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局部位置较宽敞,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根据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总平面图内坐标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将控制点引测至场内,南北向 控制点集中布设在南侧绿化带上,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东西向控制点布设在西侧,东侧设复核控点。控制点布置及复核点见附图。3.2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3.3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设置控制轴线1、6、14、23、30轴,A、L轴为控制轴,详细控制点布置及引侧详见附图。3.4高程控制点数据:根据总平面图提供的上南路路中(H4.900)向建筑物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东侧两个,南侧一个,距离基坑至少5m,埋于土层0.5m以下或设于周围永久建筑物上。3.5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见附图)3.6、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3.7、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四.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P级电子经纬仪进行复测。各控制线间距离采用全站仪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各工艺施测程序见第五项(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4.1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4.2基础施工(即&0.000以下)采用悬吊钢尺法将标高导人护坡桩上,且基坑四周不低于6点(1轴线30轴线一点,A轴线L轴线各两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它控制标高点,必须两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范围之内。4.3&0.000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它细部轴线。4.4&0.000 以上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每层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 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每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0.000以上结构采用横向多次砼浇筑施工,在固定的 竖向钢筋上抄测结构0.500mm控制点,以供结构施工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4.5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小线,特别是柱、剪力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4.6二次结构施工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它墙体、门窗洞口尺寸。外窗洞口,采用经纬仪投测,以贯通控制线于外立面上,窗洞口标高的各层50线控制且外立面水平弹出贯通控制线,周圈闭合,保证窗口位置正确,上下垂直,左右对称一致。4.7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制引测建筑50标高线,要求制校核。4.8外墙壁饰面施工时,以放样图为依据,以外门窗洞口,四大角上下贯通控制线为准,弹出方格网控制线(方格网大小以饰面石材尺寸而定)。五.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5.1基础工程5.1.1 将DJ2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 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 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5.1.2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准,校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投测各主控线,投测允许误差&2mm。5.1.3垫层上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闭合,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详细弹出各细部轴线承台、柱、墙体、楼梯、电梯并在相应边角,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5.1.4轴线允许偏差如下:60米<L&90米允许偏差士15mm(即1~30轴线)90米<L允许偏差士20mm(即A~L轴线)轴线的对角线尺寸,允许误差为边长误差的&2倍,外廓轴线夹角的允许误差为1'。5.2&0.000以下部分标高控制5.2.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5.2.2 士0.000以下标高的传递施工时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以此标高为依据,进行坑底抄平。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 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根据基坑情况,在基坑内将其引测至基坑外围砖胎模内侧壁,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 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墙、柱拆模后,应在墙柱立面抄测出建筑500线。〈500线相对于每层设计标高而定〉。5.2.3标高校测与精度要求每次引测标高需要作自身闭合外,对于同一层分几次引测的标高,应该联测校核,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5.2.4土方开挖测量方法5.2.4.1基坑开挖由1轴向30轴推进,高程分两次传递,在距槽底设计标高1.5米的边坡上钉钢筋头,架设水准仪,随时校核槽底标高。5.2.4.2 开挖到槽底标高30cm处,在基坑边①轴处架设经纬仪,向基坑投测主控线,在木桩上钉铁钉,确定控制点,并用小白线拉通。然后,在基坑边A轴处架设经纬 仪,以同样方法确定主控线。当纵横主控线投测交叉后,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修整槽边。随挖土进度依次放出各主控线及边线。5.3地上结构施工(-10.3以上)5.3.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5.3.1.1 标高-11.3米基础底板混凝土及地下二层顶板浇筑完毕后,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后,使用经纬仪将轴控线引弹到结构外立面上(墙体) 及伐板上,同时以钢尺测弹出所有轴线及柱、楼梯梁柱、电梯墙轴线及外边线,同时在每条轴线外500处弹出控制线。5.3.1.2楼层上部结构轴线垂直控制,采用在楼层结构相同的部位留200&200的放线洞口以便进行竖向轴线投测。预留洞不得偏位,且不能被掩盖,保证上下通视。5.3.1.3地下一层楼面的轴网须认真校核,经复核验收方可向上投测。5.3.1.4地下一层楼面基点上不得堆放料具,平常以木板覆盖钉牢并定期检查,以防破坏。5.3.1.5平面控制网根据结构平面确定,尽量避开墙体,保证通视。5.3.1.6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先定主控轴,再进行轴网加密。控制轴线满足下列条件:建筑物外轮廓线、施工段分界轴线、楼梯间电梯间两侧轴线。5.3.2基准线竖向投测方法及技术要求5.3.3竖向投测程序5.3.3.1架设仪器于各层放线孔,将控制点引至楼层。5.3.3.2轴线点投测到楼层后,用光学经纬仪进行放线。5.3.3.3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 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下列控制线:所有细部轴线、柱外框、电梯墙体边线轴线等,并设置偏轴线 500的控制线。5.3.4测量精度要求5.3.4.1距离测量精度:1/5000;5.3.4.2测角允许偏差:20&P;5.3.5垂直度控制。结构施工中每层框架柱及梁板砼施工完毕,应检测建筑四大角偏差并记录,并弹出竖向轴线;填充墙体砌筑后也应测量外墙垂直偏差记录及并每层检查门窗洞口净空尺寸偏差,同一外立面同层窗洞口高低偏差及各层同一部位窗洞口水平位移,弹外墙窗口边线竖直通线。最近更新: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活动方案:网友评论
48小时热门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第14章 钢结构测量控制方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14章 钢结构测量控制方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过程参数检测技术(温度)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过程参数检测技术(温度)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54.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图文】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52.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闭合导线测量步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