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a=残疾人怎么办银行卡?b=其它人 ?c=银行卡 ?d=政府 ?e=现实人生 ?f=疏远的人 g=

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本为“现实”,应该热情以待,可又常常感到乏味与无助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从孕育开始就在走向死亡。再多的欢乐也抵不过痛苦,人不过就是在痛苦中挣扎着了却一生。所以,我们活着的人,应该都要多些爱心,少一点尔虞我诈,少一点势利,使得大家的快乐多些再多些,痛苦少些再少些。
其他答案(共7个回答)
人活着是为什么?
人不过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的地球上的生物中的一种罢了,是宇宙的物质际会而成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只不过这种物质构成有了生命,有了较高级的思想。人类和其他物质有一样的特征,产生、灭亡、转化等。他的意义就是体现了宇宙之中物质的一种转化和存在。他不可能影响宇宙的根本。而且将来消灭或转化为其他物质形态后,人类也就消失了。(不排除其他星球上有类似人的动物,但那和我们无关。)
有了思想的人们面对这茫无边际的宇宙和自己可悲的命运,十分不甘心,极力想找到自己生存的“伟大意义”,以区别于其他的物质其他的生物。但是理智告诉我们:人会和其他的物质其他的生物有本质的相同点,只不过思维稍微高级一点,但却无法跳出、摆脱宇宙。所以"人为什么活着"这个命题,如果想针对宇宙、自然,就只能是妄想。如果把这个命题相对化,不是针对宇宙,而只是针对人类自己(包括“我”)的生存延续问题,这个命题才具有意义。
再说,一个人的出生并不是“我”自己的意志,是人类、父母把“我”生下来的,所以“我”的临世不可能有“我”自己的出生目的。“我”的出生“目的”是大自然、人类、父母“强加”给“我”的。所以个人的人生观必然和人类、父母的“目的”有共同的切合点,形成个人人生观当中的“社会意识”(后边将谈及)部分——延续人类。所以,不管“我”意识到没意识到,人活着的目的只能是:如何使人类自己(包括“我”)在宇宙中存活的相对长一些,好一些。
人类包括整个人类社会(大我)和“我”自己(小我)这样两个端点。尽管因为个人的生物本能——个人的生存需求和享受需求使每个人都具有先天的自我性,从而形成了个人人生观中的“小我”部分。但社会意识(“大我”)一定会通过社会、环境的影响注入个人的人生观中,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所以,人的人生观必然会包含着“大我”和“小我”这样两个端点。不同的个人的人生观也就在这两个极端之间选择着:
1、以自己个人为中心,为标准。活着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我活着。我的欲望第一。(可以“小我”代称)
2、以社会为己任。我是人群、氏族、父母生养的,所以我同样是他们中的一分子,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所以我要讲回报讲责任。也要为人群社会及亲友尽责尽力。(暂以“大我”代称)
个人世间处事时,总是在小我、大我两者之间权衡的(尽管有时是下意识的),只因个人的条件不同,认识不同,就有人侧重于自我,有人侧重于社会。 实际上两种绝对极端的人是很少很少的。目前流行的人生答案中有所谓价值说、所谓心理平衡说,也无非是在这两极之中找“平衡”和“价值”罢了。譬如,“活着只要自己快乐满足就是了”的说法。似乎以个人为标准,但其中也有人为别人为社会服务感到了愉悦,所以持这种论点的人也存在那两个极端的差异。
积极的人生观中,目前最流行的“追求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之说,象常见的“争口气”、“轰轰烈烈”之说一样,是一种积极向上人生精神。但是,他们在“自我价值”的判断上,也同样存在为小我还是为大我的选择。如果是极端小我主义者,这种人有时将十分可怕,他有时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择手段,不惜牺牲其他人甚至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利益;而如果是大我主义者,他的价值观和社会的价值是一致的,往往会鞠躬尽瘁、奋发有为甚至舍己为人,将是难得的好人。
消极的人生观中有各种相关信息的关于人生的答案。面对人类存在的相对性和“我”死亡的必然性,心理羸弱的人会非常恐惧,于是,各种宗教应运而生,以来世、天堂、灵魂、极乐世界等虚幻的东西来麻醉这些恐惧的心理。说到底,这只是一种麻醉,可做一种“心理疗法”,心理脆弱的人不妨一试。但是”我”如果当真,“一醉不醒”,那将浑浑噩噩了却自己一生。辜负自己作为“人”在宇宙中走一遭的唯一机遇啊!
“延续人类” 是每个人的与生俱来的责任义务,每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就在对“人类的延续事业”的贡献大小上面。对社会、他人损害多于贡献的人,是坏人,其社会价值是负数。对社会、他人贡献多于损害的人则是高价值之人。由此看来,人的价值问题就是这么简单。一个人要追求人生高价值,一是不能没有“大我”——社会责任感,二是要有积极的人生精神。
人的本能的生存需求和理智的局限性决定了,小我是不会不存在的!特别是当社会处在极不公平的时候,心理的不平衡和自卫的需要,还会使小我主义非常凸现。但是作为社会,作为“别人”,当然喜欢“大我”之人了。当大我之人多了,这个社会就温暖了。随着人类理智的发展进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终究会占上风。
 
“人类的延续事业”,是一代一代人共同承担的。每一个活着的人只是尽他一分子的作用。无论是在社会、国家层面效力的社会活动家、企事业组织者,还是为了解决家庭困境劳累了一辈子的村民,他们都是自觉不自觉的在为延续人类尽责尽力,都没有辜负人生,都问心无愧。只是“岗位”不同而已。之所以有人显赫,有人默默无闻,是因为他的境遇、条件、能力等方面不同而造成的。应该明确一点,因为自我的生活就是整个人类的生存组成的一部分,个人生存的好也是整个人类生存的好的一部分,我们不要否认“小我”的生存意义。“小我” 追求自我价值、自我快乐满足,如果能以合理合法,不主动掠夺伤害他人的原则来约束自己,这样的“自我者”也是可尊重的。特别是有些人在社会上奋斗时碰扁了,只得回头缩在自己的生活圈里,就尽管好好活下去吧,不必自惭形秽。
. “人类的延续事业”,是社会人生的共同目标,但是每个人的生活模式、样态、所走的生活道路是不同的。人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金钱、事业、艺术、生产工作、情爱、名利、技术、以及快乐、满足等等物质和精神诸方面的东西,都会构成各人的生活内容。由于个人的条件、能力、爱好不同,所追求和成就也会不同,有的成为企业家,有的成为艺术家,或者成为领导人、好职工、棋手、革命者、老好人、游侠、、、、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追求和机遇造就出自己的人生形象。金钱、事业、艺术、情爱、名利、技术、以及义气、快乐、满足等等物质和精神诸方面的东西,本身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容,追求它们是人类的正当事业;之所以有些人在追求这些东西时成为败类,是因为在追求它们时采取了损害别人和社会的方法。我们不要笼统的否认这些东西,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条件、能力和爱好,来选择其中的几项作为自己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只要你有社会责任感就不要怕。虽然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它们毕竟是构成人类社会生活,是“人类延续事业”不可缺的内容,我们应当积极面对才是。
以上我罗嗦的是:人活着的意义在于如何使人类自己(包括“我”)在宇宙中存活的相对的长一些,生活得好一些。这是大自然、人类、先辈和“我”的人生意义切合点,是自然和理念的共鸣。人,要明白自己是个什么,不要以为自己是个人就无限崇高甚至要“再活五百年”,或者因为免不了“一堆黄土”而浑浑噩噩无所追求。对自己不要太刻薄,也不要太迁就;不要幻想一辈子都“开开心心”,也不要遇到困难就跳楼上吊。应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感情、环境条件来选择和调整自己的人生道路,力所能及地为自己为别人为社会作事,把自己有限的一生过得有滋味些吧!
因为是人啊。所以有心情。如果是树可能就没有了,起码没表情啊。
这是一种潜意识对比。由于这种对比的存在让你特别在意他,无论他做了什么你都会特别关注,所以就影响了你的一切了。她做得比你的想象的好,或者说比你好,你就会生气,心情...
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人和自然是相通的,比如古人说过: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所以同自然界的变化一样,人的心情也是有变化的。更何况人是社会的人,需要遇到各种各...
情绪和情感是不同的,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才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对情绪的产生,心理学上目前常见的有三种解释:1、情绪是对生理变化的知觉,用简单的话来说就...
人处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感觉会很不一样。人活在世上,首先是通过某种方式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无论是通过对社会的贡献、周围人的肯定、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
答: 关于有马耳他永久居住权的中国人,能否从中国直接进入欧盟的其他国家而不需要签证呢?
答: 就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点!
答: 社会民主连线是香港一个由激进民主派、在港组建中国各大政党的政治性组织。中文简称「社民连」,英文名称为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其目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b&&u&严重慎入!&/u&&/b&这个回答将反复挑战并颠覆你的价值观。要反对也请看完全文,至少是结尾的那几段)&br&生命真的有价!&b&盲目的“生命无价”才是对生命最大的漠视与放逐,因为它从没直视过生命的脆弱与无力感,只会掩耳盗铃般躲在道德的庇护所中将脆弱的生命无助地排斥在外,让其在狂风暴雨中风雨飘摇、自生自灭。&/b&&br&&br&先将题主的问题极端化:&b&如果仅仅牺牲一个人的生命,就能让整个世界上不再有饥饿,不再有贫穷,不再有不公,所有病人、残疾人都能恢复健康变成正常人,处处都能充满爱,你会怎样选择?——我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同意。但如果这个人是你自己呢?&/b&&br&&br&这个问题本是政治哲学中经典思想实验的变种之一,是要用到经济学与各种政治哲学流派的思想进行交锋的,可几乎所有现有的回答全在避重就轻,躲在道德的庇难所中,一边倒的“生命无价”,却少有人从多个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这有点像是将头埋在沙丘中的鸵鸟。纯道德角度的分析讨论,往往是最简单最省事的,但恰恰是最危险的,因为道德的维度往往过于单一(正如《乌合之众》中所说,群体是不做深入思考的,极易听信统治者口号式的语言,而这些“道德”就经常扮演这样的角色),远不如系统的哲学理论那么完备和多角度,所以也是最容易被专制和独裁所利用的(在王小波的杂文中,就反复讨论了道德一旦落入统治阶级手中,作为棒子打人的危害性)。政治哲学发展到今天,各派已是各有所长,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局面,是绝对不会有这样一边倒的答案的(这有些类似于多党制之于一党制的好处,过于单一而没有反对面制衡的价值观极有可能导致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现象产生),只能说明已有回答大都少考虑了很多个维度,而这样单一的视角正是易于滋生独裁的土壤。(语气有些过重,不好意思)&br&&b&这个问题,其实是政治哲学中,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自由意志主义正面激烈冲突的两难问题。&/b&&br&&br&就算要坚持“生命无价“,也不应只站在道德的角度上去自欺,而是用自由主义中洛克的观点(人天生具有生命权),康德的假言律令是不道德的(不应拿人来当作为社会的目的),罗尔斯对正义的主张来进行辩护,如果这些通通都没考虑到,那其实并不足以驳斥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纯功利主义观点。在哈佛《公正课》中,就反复出现了有关类似的两难选择的讨论。某种程度上说,只从道德上赞同“生命无价”为支持人治与独裁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由。(注意不是理性地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去支持“生命无价”)&br&&br&&b&何为正义?&/b&&br&&br&&img src=&/ebab88ab5c9bff86c221460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bab88ab5c9bff86c2214606_r.jpg&&&br&&br&我们先来看两个残酷的思想实验,它将挑战你的极限,彻底颠覆你的观点:&br&&br&&u&1.假设有100个无辜的人,他们的思想完全被外星人所控制(可以理解为某种“思想钢印”),只好听命于外星人的摆布。外星人让他们建造了一个剧毒的化工厂,所排出的毒气一天内就能让全世界的60亿人全部失去四肢并且双耳失聪。假设有个炸弹埋在工厂之下,你手中有个按钮,一按按钮就能炸毁整个工厂同时也杀掉了这100个人,但全世界的人却能因你而躲过变成残疾人的浩劫。如果你不炸掉工厂杀掉这100个人,第二天他们就能脱离外星人控制全变回正常人,可是世界上的60亿人却要为此全部变成残疾人。&br&&/u&&br&&u&如果只能二选一(思想实验的残酷性就体现在这里),你会作何选择?&/u&&br&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跟我一样选择按下按钮,以大多数人幸福的名义杀掉这100个人,那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大多数人其实是站在了功利主义者那一边。大部分人应该跟我一样也信奉“生命无价”,平常即使是只有一条生命也会拼命去保全,但是现在却是100个活生生的“生命无价”啊,可是……&br&至于功利主义哲学的利弊与在何种情况下合适,后面还会说到。&br&&br&&u&2.《公正课》里出现过的3K党的例子,我稍加演化一下。&br&&/u&&br&&u&众所周知,3K党是白人种族歧视的组织,以歧视与屠杀黑人为乐。假设有个50000人的3K党分支,聚集在某个广场中,抓住了一个黑人,准备要杀死这个黑人来取乐。他们来征求你的意见,如果你同意,就当场杀掉这个黑人;如果你反对,就就此作罢,放这个黑人一条生路。&br&&/u&&br&&u&你知道如果他们杀了这个黑人,他们会获得极大的快乐,他们告诉你说这种快乐会持续一整个月。为了这50000人的快乐,你愿意去牺牲这一个黑人的生命吗?&/u&&br&我想大多数人会和我一样,坚决地说“不!”&br&在这里,大家用的就是自由主义者的思考方式。&br&&img src=&/e62093fcbd5d6fc91f97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为什么我们会有不同的选择?&br&1.
得失的人数比。(100:60亿小于1:50000)&br&2.
大多数人得到的正效用不同。(变成残疾人的负效用远大于暂时的变态性的快乐)&br&3.
道德性(我们信奉人人平等,坚持种族歧视是不道德的,没必要为一群人的变态嗜好去牺牲无辜的人的生命。在第一例中,100个人的牺牲满足的只是世界上绝大部分人的基本利益,他们不需要承担道德的负担)&br&4.
是否触犯自身利益。第二个例子没有触犯我们的利益,杀了黑人我们也没能得到好处;可在第一个例子中,毁灭100个生命,我们却是受益者(不用变成残疾人),只有在这时,我们才会真正衡量生命的价值,而不是站在一旁不疼不痒地说声“生命无价”。这个现象不仅思想实验中有,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后面我会再举例。&br&前两者,都是用功利主义哲学的观点进行的量化。&br&&b&功利主义哲学:主张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社会总效用最大化)。&/b&&br&&br&如果像第3点中那样,加入了道德判断,那该如何解决?我认为可以参考经济学中将外部性内部化的做法(经济学中典型的将外部性内部化的是对污染的治理:污染的工厂把空气污染了,对社会产生了负的外部性,政府对其收税,用这部分税收来治理环境,就是将污染的负外部性内部化为了工厂的成本),将道德标价来进行处理。(这显然是个很功利主义的观点,正确与否暂且不论,但是它最少提供了一种操作的思路)。&br&&br&可是,功利主义哲学对吗?人的生命真的可以被随便践踏吗?其它几个政治哲学流派提出了反对的声音:&br&1.
追求大部分人最大的利益,没有充分尊重个人的权利。(自由主义者洛克的观点,如生命权与自由权、财产权一样是天赋的权利,别人没权力剥夺,即使为了增加社会总福利也不可)&br&2.
是否有可能将所有东西都转化为一个统一的价值尺度。(这是可操作性问题。实际上,功利主义哲学家穆勒曾将人的快乐分为高级快乐与低级快乐,实际上是将不同的东西赋予不同的权重后进行的加权平均,用以评估社会的总福利。可实际上,社会总福利如此复杂,即使这样依然远无法准确评估出来。)&br&3.自由意志主义的观点:(1)废除家长式立法。家长式立法是一种胁迫,法律和政府无权干涉个人自由,更别说生命。&br&(2)废除道德立法,这同样干涉个人自由。&br&4.洛克认为,政府是基于人们的同意而设立的,即有限政府,这样一来,一些基本权利就限制了什么是政府能做的。这些权利是自然权利,而不是靠法律或政府来赋予。天赋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这些权利限制了政府的权利,政府不能因为社会的利益而剥夺人的这些权利,但同时自己也不能剥夺这些权利。&br&5. 康德的绝对性义务,反对将人作为工具而计算的功利主义。&br&6.罗尔斯:每个人拥有公正基础上的不可侵犯性,即使是整个社会福利,也不能凌驾于其上。我们的权利受公正保护,而不屈从于政治谈判或社会利益的小算盘。公正的原则,可以从一个假设的社会契约延伸出来。&br&7. 罗尔斯:功利主义导致错误百出,因为它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化,在“无知之幕”下(罗尔斯的自由主义的基础,&a href=&///?target=http%3A///view/209151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无知之幕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人们会承认个体的差别,而拒绝功利主义。&br&&br&&br&------------------------------------------------------------------------------------------------------------------------&br&&b&生命是否有价?&br&&/b&&br&这是解决题主问题的关键。如果有价,这个问题就有了计算的可能。&br&从情感和道德上看,我们都希望“生命无价”,但是站在企业与政府的可操作层面上,生命的确是有价的。事实上,政府或企业在运作时,肯定会给人的生命定一个价格,不然很多时候是无法进行权衡取舍,也无法定下相应措施的。(比如死者赔偿和对各种高危的特殊职业发放的薪酬等)。每个国家的政府对生命的估价不同,曼昆在《微观经济学》中通过从事高危职业获得的薪酬与死亡率的大小经过综合计算,给出的结果是一条命值1000万美元。&br&其实,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不知不觉为生命标价了,只是他们躲在了道德的庇护所中没有意识到而已。(下面的例子可能将再次颠覆你的价值观)&br&在此先给出个前提,&b&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第一条:任何决策都只是权衡取舍。&/b&(曼昆的《微观经济学》)。所以理论上是没有无缘无故的“无价”的,&b&所谓的“无价”,只不过是人们“相信生命无价所带来的对人性美好的虚幻满足感与崇高感”所带来的效用大于自己实际的经济损失,也是一种权衡取舍的决策。&/b&&br&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数据不重要,因为行为已经说明了人们心中其实已对生命进行了标价。&br&&u&地方政府准备出台一项措施,希望通过改善交通设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但这需要一笔巨款(假设是5000万),财政预算又不够,需要向市民募捐(或者临时增加某个税种,或者一切市民需要个人掏钱的行为),瘫在每个人头上是1000块钱。你很清楚地知道这笔投入后将能使交通事故中人的存活率上升1%,一年可以少死10个人。&br&&/u&&br&&u&现在是全体市民投票,选择是否通过政府的这项筹款决策来拯救这潜在的10个人的生命,你可以投赞成或者反对票。一般来说,大家都会投反对票,“凭什么对我多征税?凭什么要我额外出钱?”什么,你不是说生命无价吗,为什么区区1000块钱就不干了呢?其实你是在想,生命根本就不值500万(5000万/10),而且要我掏钱我就亏了。事实上,你不仅给生命标价了,而且还很廉价!(才500万)&/u&&br&&u&——与刚开始的“生命无价”有何区别?&/u&&br&&img src=&/0a423e42b9cb031a22f426a4f67558a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0a423e42b9cb031a22f426a4f67558a8_r.jpg&&&br&&br&唯一的区别是,它触犯了你的切身经济利益,所以你才开始权衡取舍地理性看待这个问题。如果自己不用出血,只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救人(这个情况下,成本接近于0,对美好人性的虚幻满足感却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效用收益),你当然能够不痛不痒地说声“生命无价”,但一旦需要你付出代价呢?人往往就不干了,所以这时就该经济学与道德哲学登场来理性分析了。就算你同意出1000块,那如果出到5000呢?50000呢?总有一个价码你不会同意,到了那个价位时,就是你对生命标价的价位,只不过每个人给出的价位高低不同罢了。“无价”在哪?&br&别担心,这很正常,因为人都是自利的(这与自私不同,比如说一个虔诚的教徒的助人行为,是自利的却不是自私的,因为他的信仰鼓励他这样做,他助人本质上还是自助——道德感高的人同理),这也是经济学中普遍采用的假设,所以一旦涉及自己付出的成本,人就会重新考虑了。如果足够冷血,我们也能将一个人的道德感赋予一定的价格进行内部化,然后就能与需要付出的经济价值进行PK了——如生命的价值)。&br&人性远不如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美好,它有着根深蒂固的恶的一面,而且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反复表明,人性的恶将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具体可见斯坦福监狱实验&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96%25AF%25E5%259D%25A6%25E7%25A6%258F%25E7%259B%%258B%25B1%25E5%25AE%259E%25E9%25AA%258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斯坦福监狱实验&i class=&icon-external&&&/i&&/a&,米尔格拉姆的服从电击实验&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7%25B1%25B3%25E5%25B0%%25A0%25BC%25E6%258B%%25A7%%25AE%259E%25E9%25AA%258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米尔格拉姆实验&i class=&icon-external&&&/i&&/a&。&br&&b&人性是客观实在的,无论是善面还是恶面,它决不以人类是否有美化它的意志为转移,如果你不能去正视它,唯一的后果就是被它那不受遏制的恶之面所毁灭。&/b&&br&所以我主张,当我们考虑一个决策时,不应该仅仅从道德的方面去考虑,还要从完全理性的角度去考虑,直面人性中“恶”的一面。虽然这看上去有点不近人情,但为生命标价,恰恰是理性思考的产物,它能避免盲从和犯下很多不应有的错误。只有承认人性恶的事实,才能将权力关进笼子里。而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性善论,一直不忍去直视人性之恶,这样看似很美好,却事与愿违酿出了种种悲剧。因为无论你愿不愿意去面对,人性之恶都是客观存在着的,只有勇于直视两难选择的残酷,学会在痛苦中思考,才能更好的规避它。&br&&br&既然有价,如果从功利主义者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将整个社会的所有人的总福利都考虑进去,将道德看作外部性,赋予一定权重后内化带入公式,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在大多数人的正福利与少数人的生命间进行取舍了。&br&这是否过于残酷和不近人情了呢?是的,但也可以说这是理性。&br&这也正是西方契约式思考方式必备的前提,偏向于法治;尽人情是用中国向来的道德式的思考方式来进行思考,偏向于人治,我想后者的危害大家应该都已心有余悸。&br&我也很不喜欢这样冰冷的思考方式,但这样的思考却是很有必要的,将“生命标价”,才是理性人应有的思考方式。放眼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人治和文革中的种种弊端,就是太多道德上假定为圣人的规范,少了很多深入思考,这种理性是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呢?我想是的,至少它不会太坏。这正如民主制度,它绝对不会是最好的制度,它本身就有各种漏洞,但它却可以防止最坏的情况产生,所以它起码是项不坏的制度,至少它比那些道貌岸然得头头是道,被称为人类终极理想的制度要好得多,而后者是不是跟一味的用道德思考,不肯给生命标价有些相似呢?&br&按照功利主义这套标准,绝对是能杜绝最悲剧的事件发生。想想看,斯大林的肃反,希特勒的法西斯,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中国的文革都是典型的不符合功利主义的行为,最少能判断其不合理性,可是如果单单从道德层面来思考呢?往往会犯思考过于狭隘的错误,试想文革时大家做那些荒唐事时有几个人认为自己是不道德的?诚然,以生命为最高标准是普世价值,本身是好的没错,但是盲目的遵从道德却有风险。如果哪一天,如果人民再次被一位煽动性的领袖所蛊惑,认同了一项比生命更高的道德(比如国家利益或未来演化出的更具杀伤力的东西),或者将“生命无价”给扭曲诠释了,那么这项“道德”是不是就能凌驾于人类的价值之上,从而践踏人性呢?&br&道德是很容易被统治阶级的价值观所同化并重新诠释的,从而可能会被妄加利用。因为表面上的道德是单一的(当然,还有深层次的道德,那有道德哲学在约束着,它是立体而多元的,但好像大家一般讨论的道德还没上升到道德哲学中道德的层面),很容易走极端,这是它的先天不足;而理性的哲学思考是多元而全面的,它更加合理。&br&&br& -----------------------------------------------------------------------------------------------------------------------&br&&br&&b&坚持绝对的“生命无价”就能避免屠杀的惨剧的发生吗?&br&&/b&&br&未必!&br&太过绝对的价值观大多容易走极端,容易被统治者抓在手中滥加利用而草菅人命,即使是“生命无价”这样的普世价值观,也可能被独裁者曲解后而变味,那时的“生命无价”还是真的“生命无价”吗?&br&下面这个例子可能又将再次颠覆你的价值观。&br&&u&假如有个独裁者,他老婆得了一种怪病,这种怪病如果不医治就会马上死去,但即使医治,这种怪病要完全痊愈也是不可能的,只能每天苟延残喘地控制着(有点类似于难以痊愈的高血压),而控制的唯一办法,就是每天找到10000个孩子,在每个孩子身上割下1斤肉,用这10000斤肉熬成一锅汤让她喝下。然后第二天再找另10000个孩子,每天如此这般,长此以往。独裁者的理由是“生命无价”,因为他老婆是条鲜活的生命,比每天被割肉的10000个孩子的幸福重要,因为掉了的肉还可以长出来,就算是一年要割3650000个孩子的肉也在所不惜,因为大多数人的幸福都不如一条命宝贵。&/u&&br&——这就盲目“生命无价”被曲解后变成道德大棒打人的惨剧。事实上,如果没有政治哲学的理性思考进行制衡,与之类似的事件是极有可能发生的。&br&很多独裁造成的灾害,往往是因为人们从没真正考虑过这些直面生命的两难问题。一旦独裁者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道德变成了一根打人的棒子后,生命反而被骑在了头上。在王小波很多杂文中都指出了这点,我也深以为然。如果我们不去直视生命与利益的问题,不将两者放在天平两端进行权衡比较,一直自以为是瞎浪漫地以为一端绝对比另一端重,一旦有一天,有一项虚伪的道德把我们洗脑,让我们误以为这个道德凌驾于人的生命之上,到时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反倒毁灭的是生命本身。(我想,经历过文革的人应该深有体会吧。请别跟我说文革不会再次发生,如果人们只是一味地去逃避思考这类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生命残酷的问题,文革是极有可能再次发生的。)&br&&br&&b&为生命标价,让它褪去高高在上的虚幻和对它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从而直面生命本身的残酷。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是喜欢践踏生命的变态狂,而恰恰是源自于我们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因为爱它,我们才必须理性面对。我们不愿看到更多的专制、更多的屠杀与践踏生命的现象发生,所以我们应该时时警惕那些利用“生命无价”等道德标签进行美化包装的恶行,防止它们扭曲诠释“生命无价”而行践踏生命之实。这样,当我们标出一个合理而又客观的高价时,就避免了最坏的情况发生——盲目的“生命无价”道德大棒落入独裁者手中,出现的践踏生命的现象。&br&&/b&&br&&b&生命有限“无价”,但绝不是无条件的“绝对无价”。&br&&/b&&br&&br&补充——————————————————————————————————————————&br&&br&至今看了这么多回答与评论,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生命是否有价”都值得做更进一步的思考。关于生命价值的讨论,是个过于宏大的问题,涉及了太多的学科,需要一个极为综合的观点,我想最好让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来场头脑风暴比较合适,否则单个个体的思考难免有自身的局限性。“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果大家希望对这个问题有个更深入地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自己先入为主观点的那一亩三分地上,请把这个问题下的几个比较靠谱的回答看完,其实每个都有着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包括我的这一个),但综合起来就比较客观了。&br&下面引用曼昆的《微观经济学》中的一段,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生命是否有价”进行讨论,也许可以给你提供众多视角中的一个视角,至于是否接受,那就见仁见智了。&br&&br&&blockquote&
设想你被选为你们本地镇委员会成员。本镇工程师带着一份建议到你这里来了:本镇可以花1万美元在现在只有禁行标志的十字路口建立并经营一个红绿灯。红绿灯的收益是增加安全。工程师根据十字路口的数据估算,在整个红绿灯使用期间可以使死亡于车祸的危险从1.6%降低到1.1%。你应该花钱修这个新红绿灯吗?  &br&&br&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又回到了成本—收益分析。但你马上就遇到了一个障碍:如果你要使成本——收益的比较有意义,就必须用同一种单位来衡量成本与收益。成本可以用美元衡量,但收益——拯救一个人生命的可能性——不能直接用货币来衡量。为了作出决策,你不得不用美元来评价人的生命。 &br&&br&    开始,你可能得出结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毕竟,无论给你多少钱,你也不会自愿到放弃你的生命或你所爱的人的生命。这表明,人的生命有无限的美元价值。 &br&&br&    但是,对于成本——收益分析而言,这个回答引起了毫无意义的结果。如果我们真的认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我们就应该要求每一个人都开着有全套最新安全设备的大型车,而不开没有生命安全设备的小型车。但并不是每个路口都有红绿灯,而且,人们还有时选择购买没有防撞气囊或防抱死刹车的小型汽车。无论在公共还是私人决策中,我们有时为了节约一些钱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冒险。 &br&&br&    一旦我们接受了一个人的生命有其隐含的美元价值的思想,我们可以如何确定这种价值是多少呢?有一种法院在判决过失致死赔偿案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考察一个人如果活着能赚到的总钱数。这种方法有一个意料不到的含义:退休者和残疾人的生命没有价值。    &br&&br&    评价人的生命价值的一种较好方法是,观察要给一个人多少钱他才愿意从事有生命危险的工作。例如,不同职业的死亡率是不同的。高楼大厦上的建筑工人所面临的死亡危险就大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通过比较职业风险、受教育程度、经验不同的工资和其他工资决定因素,经济学家可以得出人们对自己生命评价的某些含义。用这种方法研究的结论是:一个(美国)人的生命价值约为1000万美元。 &br&&br&    现在我们回到原来的例子,并答复工程师。红绿灯减少的车祸死亡率为0.5%(1.6%—1.1%)。因此,安装红绿灯的预期收益是0.005*1000万美元,或5万美元。这种收益估算大于成本一万美元,所以你应该批准该项目。 &/blockquote&————————————————————————————————————————————&br&&br&&br&补充——————————————————————————————————————&br&&br&明确一下前面所说的生命的“绝对无价”和“有限无价”。“绝对无价”是指生命权不分青红皂白地凌驾于其它一切利益之上,只要天平的一端放上生命,就绝对会比另一端更重;“有限无价”是指生命凌驾于其它一切利益之上是有条件的,在将生命放上天平前要检验一下它是否有资格,比如说不能以侵犯他人的利益为前提(自由主义和经穆勒改良后的功利主义都认同这一点)。于是,前面那个独裁者与他老婆的例子,就变成了证明生命“有限无价”的例子,她只有在不侵犯别人(10000个孩子)的利益的情况下保证自己的生命权才是正确的,如果她以为生命是“绝对无价”的,以为自己的生命权可以建立在侵犯他人的利益的基础上,那就是错的。&br&&br&关于生命是否有价?个人认为可以从四个角度去看。&br&1.
从个人角度上看,生命权是天赋的权利(自由主义观点),每个人都拥有对它完全的产权,所以定价权完全在自己,故自己想标价多少就是多少,人们倾向于给自己标“无价”,从这个角度上看,生命在个人层面是无价的。而且,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所有人的价值都是统一的情况发生。&br&2.
对于侵犯他人生命权的行为。他人的生命,定价权在他而不在你,他倾向于也给自己定“无价”,这是他天赋的权利。当然你可以不同意,你可以为了有价的利益而剥夺他的生命权,强行为他标价,但这并不代表他真的是“有价”的,因为这样做你就违反了法律,将受到法律的自裁。&br&3.
对于没有侵犯他人生命权,实际上却看着他人眼睁睁死去的行为。前面政府征收改善交通税的例子,或者再举个更简单的例子,&u&比如有一重病病人需要一笔钱进行手术,向你进行筹款,如果你不捐钱他就会病逝,你是捐还是不捐?你可以选择不捐,因为财产权也是天赋的,完全由你自己支配,而且你不捐也并没有侵犯他的生命权,他的生命依然是无价的。但实际上你却经过了衡量,如果这笔钱少你会选择捐,如果太多,你就选择不捐,可这是不是形式上已经对他人的生命进行标价了呢?&/u&&br&4.
站在政府的角度,也必须承认生命权,这是道义层面与纯粹政治哲学层面的,是理论上的,而且宣传中也是这样说,无论是独裁的暴君还是民主的政府。但当具体落到实处,在可操作层面上时,当涉及到一些花费巨资的有关人命的措施和行动,就必须在人命与利益中间进行取舍,此时的做法其实是在暗中为生命标价,从这个层面上看,表现出来的就是“生命有价。”&br&&br&这样看来,如果生命权理论上是无价的,可在刚才的第3点和第4点中,它在形式上却被标价了。为此,就有一系列问题出现了:&br&&br&&b&如果生命无价只存在于理论上,在现实中却处处碰壁,只表现出有价的行为,那到底是有价还是无价?如果是无价,那这与理论上有价而现实中同样有价又有何区别?生命无价是否在现实中真的具备可操作性?是否只是看上去很美的空中楼阁?&/b&&br&&b&在政府决策层面上,如果生命无价,在涉及到生命的决策时肯定就无法进行定量分析,只能进行定性分析,而无法定量分析造成的低效该由谁来承担?这种低效,会不会在未来造成更多人的生命得不到潜在的保障?&/b&&br&&br&————————————————————————————————————————————&br&&br&&br&这个问题无法给出答案,因为政治哲学的问题,各个流派虽然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但依然是各有利弊,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我们能做的只是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用更具思辨性也更客观的方式来思考,这样虽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至少能避免惨剧的发生。&br&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本就是个两个很复杂的学科,在西方有一套完备的体系,也构成了西方司法与政治的基石。而脱离政治哲学,只用道德来判断问题,就有为统治者借道德之手来实行人治的嫌疑。&br&&br&最后,借用《公正课》中结课时的最后一句话:&b&&u&哲学是什么?它使我们对过去熟悉的事物与观点陌生了起来,颠覆了我们的既成观念。一旦熟悉的变得陌生,一旦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环境,世界将从此不再一样。&/u&&/b&
(严重慎入!这个回答将反复挑战并颠覆你的价值观。要反对也请看完全文,至少是结尾的那几段) 生命真的有价!盲目的“生命无价”才是对生命最大的漠视与放逐,因为它从没直视过生命的脆弱与无力感,只会掩耳盗铃般躲在道德的庇护所中将脆弱的生命无助地排…
看了其他的答案,我觉得大家对逻辑思维似乎误解颇多。&br&&br&首先要说的是看太多的”我来教你如何思考“的书没有用。逻辑思维说白了是一个技术,和打游戏,把妹,打拳击一样,多进场练习才是关键。看书是系统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但不是习得技巧的有效方法。光看书你是学不会一种思维方式的。&br&&br&其次是做数学题没有用。我不知道真正艰深的数学是怎样,但就大多数人熟悉的高中数学题来说,练习的只是一种技巧:如何在给定的时间内寻找到一种快速解法,找到答案。逻辑思维的涵义比这个要广。逻辑好的人做数学题会快一些,但做数学题本身并不是提高逻辑的直接方法。&br&&br&第三是读逻辑学导论没有用,你会晕的。以下引用百度百科:“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 这种话对你有帮助么?你学习十年牛顿物理,投篮命中率未必会比别人更高。&br&&br&我在另一篇答案里已经写了我认为逻辑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67&/span&&span class=&invisible&&6902/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那么这里来写写我认为什么练习方式最有效吧。我个人的体会是自己出一些练习题,自己做。以下举一些我自己出的,自己做过的习题:&br&&br&第一类:&br&1,人在哪些场合下会哭?请列举出尽可能多的不互相重复的答案。&br&2,短信诈骗有哪些方法?请列举出尽可能多的不互相重复的答案。&br&&br&第二类:&br&1,不用纸笔,不查资料,估算一下中国人每天说多少句 “傻逼” ?&br&2,条件同上,估算一下淘宝一年卖出多少个避孕套?&br&&br&第三类:&br&1,我开了一家包子店,包子却卖不出去,该怎么办?请给出应对各种可能的完整解决方案。&br&2,有一家门户网站,流量不高,该怎么提高流量?请给出应对各种可能的完整解决方案。&br&&br&解答第一类问题,你会发现最有效的方法是先分类,然后一一列举。哪些场合会哭?随便举一个分法,可以分为一个人的场合,两个人的场合,多个人的场合。一个人的场合什么时候会哭?挂科,失恋,喝醉,生病,etc。两个人的场合什么时候会哭?吵架,被骂,被感动,etc。如此类推。如果不分类,要么列举得很慢,要么列举不全,要么列举出重复的答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做到这一点,分类的功夫就差不多了。&br&&br&要解答第二类问题,你会发现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假设,最后用 A x B x (C + D) x (E + F + G) 这样的形式来解答。中国人一年说多少句傻逼?把中国人先按年龄层分成几段:0-15, 15-30,,30-45,45-60,60以上。假设每个年龄层3亿人(随便设一个)。0-15 大约是不会说的。60以上也不用考虑。45-60 的人每天说10次,30-45 的人每天大概说20次,15-30 每天大约 30次。那么答案就是 3亿 x 10 + 3亿 x 20 + 3亿 x 30 = 180亿次/日。这题比较简单。但要算的更精细有哪些办法?可以分南方人,北方人,分城市人,农村人,受教育程度高的,受教育程度低的,分职业,等等,一步步细分,一步步估算。&br&&br&解答第三类问题就是第一类和第二类的结合。包子卖不出去可能有哪些原因?这是第一类问题。原因可分成两大类:供应和需求。供应方面,包子口味如何?质量如何?价格如何?新鲜否?需求方面,本地区有人否?这些人吃包子否?这些人习惯到包子店买包子否?等等。针对每一个子问题,如何得到一个解决方案,比如,本地区有多少人吃包子?这就回到了第二类问题。&br&&br&这就是我认为最有效的练习方式。可以发现,逻辑思维不是知识,你可以任何时候,用任何素材来练习。它是一种方法,让你可以不留缝隙的解决各类无头绪的问题。习惯了这样的解析方式,碰到复杂的问题你也不会慌。如果有人问你,中国明年的房地产形势会如何?照着模式一步一步解就可以了,答案不一定会多准,但至少你有个概念。&br&&br&抛砖引玉,请千万不要给面子,用力拍,不用谢!
看了其他的答案,我觉得大家对逻辑思维似乎误解颇多。 首先要说的是看太多的”我来教你如何思考“的书没有用。逻辑思维说白了是一个技术,和打游戏,把妹,打拳击一样,多进场练习才是关键。看书是系统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但不是习得技巧的有效方法。光看…
-&br&張亮是誰?&br&&br&天可憐見,這篇文字擱「草稿」欄中,有幾個月了,一直寫不下手,實在是不知該說什麼?&br&&br&一、&br&&br&首先,張亮是個很「堅持」的人,從大學時實習,到畢業了,進環球企業家當記者,到創新工廠,不止十年呀,這廝也才換了兩工作。說他堅持是好聽,說實話,這人多無趣?&br&&br&這時代的年輕人,哪個不是意氣風發?哪個不是誰也不甩?哪個不是目中無人?哪個不是自信滿滿?&br&&br&哪個,不是把換工作,當風吹書?當走馬燈一樣換來?&br&&br&這張亮,偏偏不去多換兩工作,就要跟人不同,弄得洒家無處下筆。&br&&br&二、&br&&br&其次,一寫張亮,眾所週知的,就得寫「張亮長的很帥」六字。&br&&br&這話,我寫了,刪了,再寫出來,再刪了,實在是作難。&br&只因,在我的觀念裏,稱讚一個男人帥,通常潛台辭就是:「這男人,除了那張臉,屁用不頂」。&br&&br&可偏偏張亮挺有本事的,一個有本事的男人,你怎麼能說道他長的好看?&br&&br&說了,好像張亮沒其它說頭了,可不說,又似我這人器小:&br&&br&「操,張亮這麼大的優點,叫你避開不講,分明是忌妒。」&br&&br&三、&br&&br&對張亮,我有許多感恩之處,太多事,實在不好拿到公開場合說。&br&(其實,這是我最糾結,也是遲遲無下筆寫就的真正難處所在。)&br&&br&可是,不寫,實在是對不起自己的良心。&br&&br&要說最感恩的一件,是2004年。&br&&br&早兩年,2002年時,我不知為何著了魔,一心想把自己作的事弄大,幹了一件不可收拾的蠢事。&br&&br&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雖然走的影視行業,但,職業生涯很單純,只待過一家中影(這點跟張亮很像,我也不愛換工作),跟了多年的師父,師父最終成了國際大導演了,我反而轉身離開,只因不想重覆那樣的電影創作,拍師父那樣的藝術作品。&br&&br&二十六、七歲,一個人不認識,口袋裏裝著點毛毛錢,就闖將大陸而來,一直拼命走一條跟人完全不一樣的路。也就是在2002年,我作了個瘋狂的舉動,在山西蓋起了自己的攝影基地。&br&&br&那基地蓋了兩年,鋼材從一噸六百四,變成八百,再變成一千一,建造費從兩百,跳三百,最終奔破四百、五百……,眼看基地要完工了,可也已經到了自己承受的極限。那時我才三十多歲呀,幾乎把十幾年工作的積累,近千萬人民幣,全它娘一股惱全投了進去。&br&&br&(我在知乎上勸人,三十歲前要瘋狂實現夢想,那可是說真的,有自己為證。)&br&&br&真撐不下去了,沒辦法了,要找人投資了。那是2004年。&br&&br&於是得寫一份好看的商業計畫書。我寫過 n 個影視企劃,談成過 n 個生意,可正經的「商業計畫書」是全新課題,我自知無能,得找人幫忙,找誰寫呢?我想起了張亮這商業記者,估計他有人選可以介紹,不料這廝聽了,竟然二話不說,直接給了一句「我來幫你寫吧。」&br&&br&「你寫過?」&br&&br&「我沒寫過,但,我可以找我姐夫幫忙,他是花旗銀行的 x x 部門經理。」&br&&br&所有我們相識的哥們都知道,這份商業計畫書,寫的非常艱難,最後在半年後完成,2005年,這玩意兒,說服了某世界五百強企業,讓這企業的總裁親自坐私人飛機,專程到我的基地視察,然後入股。&br&&br&說來,跟小鬼寫的網路小說情節很像吧?&br&&br&但,上面這段,真是實事。&br&&br&四、&br&&br&說到張亮,細想起來,我們認識這小子真是太多太多年了。&br&&br&要說真心話,身邊這群朋友,真有很多人真是眼睜睜地看到這小子一點一點長大,而後變成檯面人物。&br&&br&我常勸人,網路上不要與人結怨,誰也不知道,你現在結怨的這人,爾後是不是真的與你的人生無關?我有太多的好例子,可以舉例不完,當然,張亮和我的多年交情,作為一個後生小輩,他曾給我這個老大哥的許多無私幫忙,正是最好最好的例子。&br&&br&我以前客氣與他們來往時,哪想得到,五年、十年後,這些小朋友能轉回頭來,改變我的世界呢?&br&&br&這是真真正正的真心話。&br&&br&猶記得初識此君之時,我才剛生了兒子,三十出頭,而他呢,小我整整一輪不止,估計二十歲都沒有,是百分之百的十幾歲的小鬼,大學沒畢業的小毛頭(記得當時他才三年級)。&br&&br&但,從認識他開始時,我就對他有三分的敬重。&br&&br&有人可能要問我,為什麼?&br&&br&他又不是太子黨,也不是富二代,要說帥,要見到真人長像,也是認識兩三年後了,我又不是彎男,對男色也沒興趣,可為什麼呢?我會特別看得起張亮,(以及當時大雜院裏,一些年輕人呢)?&br&&br&表面上來看,張亮是很特殊,很不像一般的大陸小孩。&br&&br&一般的內地年輕人,狂妄肆言,說話常得罪人,自己也不知道,這毛病他沒有。&br&一般的八零後,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可張亮不是,他很早就在雜誌圈裏工讀,所謂的勤工儉學。&br&一般的在學學生,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幼稚,不懂應對進退,可張亮待人接物,有禮有節。&br&&br&(要說張亮沒脾氣,又是扯淡,這小子跟人吵架,也是伶牙俐嘴,看誰不爽,他也會跟人翻臉。)&br&&br&但,其實上面說的,都是外話,真正的理由,是我看人的不傳之祕。&br&&br&說到底,張亮很有一種我最喜歡的,所謂「人的氣場」,也就是「行事為人,與其人不符」。&br&&br&其實,我在社會與人接觸,看人只有一個辦法,不管是看老人,看中年人,看年輕人,要看一個人有無未來性?能不能打交道?可不可以當好朋友?值不值得花時間?其實只看一點。&br&&br&就是看&b&「這個人的身體裏,裝納的那個靈魂,是不是遠超過這個容器」&/b&?&br&&br&當你的靈魂,遠超過你的年齡,你的背景,你的人身極限時,你就是池中的龍鳳。&br&&br&而張亮,一直就是這樣的「超存在」。&br&&br&五、&br&&br&說到這裏,也許有人要看不下去了,雞雞歪歪說,我在給張亮貼金。&br&錯矣,我在這裏可能是說張亮,但更可能是把張亮當個例子,說給其它可能旁觀的年輕人聽。&br&&br&張亮長的很帥,機緣很好,但,這不是他眼下成功的因素,他的成功,是來自於勤勉的工作,來自於努力而不間斷的終身學習,當然,也來自於堅持和毅力。&br&&br&若你整天想出國留學,鍍層金,回來進外商國企,那麼,請記住,張亮是個北京土包,他哪個國也沒出過,哪個學也沒留過,誰瞧不起他來了?他的英文程度,他的學識見識,眼下的積累,都不是拿父母的錢,出國去換來的。&br&&br&若你想像張亮一樣,年紀輕輕,受李開復重視,招攬旗下,年紀輕輕,就在創新工廠當投資經理,那麼,也請記住,張亮在進創新工廠前,花了近十年的時間,不眠不休地作了十年的記者……。&br&&br&中國人的毛病,就是看到了他人成就,總要撇嘴不屑。&br&&br&當年,張亮在環球企業家裏苦熬時,我總愛罵他:&br&&br&「作記者,在中國這樣的媒體環境裏,是一種莫大的恥辱」。&br&&br&然後他就會答我一句:「作影視,在中國這樣的媒體環境裏,更是一種莫大的恥辱。」&br&&br&(其實,自我褒榜地說,又有誰知道我們在這樣的恥辱中,是多麼地拼博呀?)&br&&br&有誰知道,張亮豈只是作「記者」而已,這個瘋子,從記者幹到主編助,才多大的年紀?他看環球企業家的「月刊」二字不順眼,竟然帶頭變起了「雙週刊」,過程中,他還給環球企業家建了網站。&br&&br&豈只是記者而已?這個狂人,在日以繼夜的工作中還不滿足,還招朋引伴,創建了國內有名的&a href=&///?target=http%3A//apple4.u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pple4.us&/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網站,甚至還設計了 t 恤,變成淘寶上奇貨可居的 geek 名品?&br&&br&沒有這些實在的經歷,李開復能看得上張亮?&br&&br&話說回來,2004年,張亮幫我寫的商業計劃書,就是最好的證明,這個世界上,估計也只有五、六人見到過。這樣的鴨子划水,這樣的苦工,現在的年輕人,哪個身上能見到?&br&&br&吹捧張亮,其實沒有意義。&br&&br&從張亮身上,我想,任何人都該看到我眼中的三個字,能看到這三個字,我這篇長文,也不算白寫了。&br&&br&總而言之,就是「超存在」。&br&&br&作人,一定要作一個「超乎現狀的存在」。&br&&br&認識張亮十餘年了,真心期待下一個十年,他要走出什麼樣的未來……。&br&-
- 張亮是誰? 天可憐見,這篇文字擱「草稿」欄中,有幾個月了,一直寫不下手,實在是不知該說什麼? 一、 首先,張亮是個很「堅持」的人,從大學時實習,到畢業了,進環球企業家當記者,到創新工廠,不止十年呀,這廝也才換了兩工作。說他堅持是好聽,說實…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这个问题:人类历史上有哪些跨界跨领域的知名人士? &b&[1]&/b&&br&&br&
人类历史上确实出现过超多的跨界大师,但我想,他们做到这些所凭借的特质定不是仅仅依靠自己的智商——据说,爱因斯坦的智商也是仅有146(我的智商据说都有136呢 XD),并不高,但是他却在玩转了物理的同时,依然玩了一辈子的小提琴,并且还进行过一些公开的小型表演(物理学的好、音乐也玩的好的人还真不少,譬如我们可爱的费曼叔叔&b&[2]&/b&)。&br&&br&
智商只是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做到这些的先决条件之一,而且应该也必不是必要条件之一。还有更多的因素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像题主所说的,擅长三四门不同的学科。&br&&br&
到现在我并没有读过很多历史人物的传记,所以不能很客观地去旁征博引,进而佐证这些牛人们是因为哪些特质而办到的。我就仅仅谈一谈自己的经历所带来的见解吧。&br&&br&&b&首先,你得对某一个领域感兴趣,并且持续地去钻研该领域。&/b&&br&&br&
没有这第一个领域的持续钻研,就没有你后续其他领域学习的基础能力——我将它称之为原动力。虽说不同领域的知识往往相差非常大,但是,在这些领域进行耕耘的本领却是同一个内核,决定了你在不同领域的造诣会有多高。&br&&br&
很难想象,一个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到专业的人,会在某一天忽然成为量子物理学家。&br&&br&
到现在,年方二十的本人,或许唯一较为深入地钻研过的领域,就是编码了。我废寝忘食地去了解各种 coding 方面的知识,并且进一步去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知识来打好基础、拓宽眼界。这个过程,确实让我锻炼出了许多宝贵的原动力:恒心和毅力,一段时间内绝对的专注,(大多时候利用互联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于时间的掌控能力等等。&br&&br&
也就是说,要有开始的领域。然后,这个领域的经历历练了一个人,让他有能力去其他领域成功地闯荡。&br&&br&&b&然后,你将发现,单单了解一个领域的知识,自己会是多么地狭隘。想把这个世界看的更明白,你还要去更多的领域学习本领。&/b&&br&&br&或许许多人对于不同的领域的钻研,往往出发于自己的兴趣。但我并非如此。我进一步去了解经济、历史、文学等等领域的知识,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好精彩,好复杂,我要看懂它更多,单单只知道写代码,是多么地不够!(这,就是兴趣吧,只不过是对于这个世界的 XD)&br&&br&
一个仅仅知道编写代码的人,只会成为一个系统里面的worker,而很难成为设计系统的architect——因为,对于一个系统的理解,需要你去认知、理解这个世界,去其他领域发现那里的系统(譬如生态系统、经济体系统等)的特点,了解系统运行的规律,发现设计系统的灵感。&br&&br&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不同的领域,许多画家、音乐家愿意去数学领域里面思考作画、作曲的数学美,而许多数学家也很喜欢去艺术里面来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b&[3]&/b&&br&&br&
当你钻研一个领域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你想要去了解这个世界!&br&&br&&b&
再然后,你将发现那些散布于不同领域但是却似曾相识的道理——我们把它称之为哲学。&/b&&br&&br&事物运行都有一些共同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总结起来,就是那些我们总觉得太过形而上学,甚至有些迷信色彩的哲学理论。&br&&br&
然而,根据我的体验,当你按照前面的过程一路走来的时候,那些类似于“认识你自己”这样乍看空洞的语句,是多么的在理!认识你自己,你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必然的选择是怎样的,你才不会恐慌,不会焦虑。你会淡然地看待这个世界的美、丑,专心地走好你该走的历程。&br&&br&
到了最后,你会综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者!&br&&br&
或许,最后那个阶段,是我在这个追求“&b&人生唯一的目标就是变的多才多艺&/b&”的过程中自己特殊的衍生物,但我想,前两个过程,应该有很多朋友和我有类似的经历吧!&br&&br&
做个总结吧。我觉得,能够在不同领域做到“擅长”这个程度,一个人需要这些:&br&
1. 最开始,对某一个领域的“痴狂”。这个领域的钻研培养了一个人的以下的优良品质。&br&
2. 恒心。&br&
3.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r&
4. 专注。&br&
5. 求知欲。&br&
6. 最后,对于不同领域知识自己的综合、理解。&br&
以及更多......&br&&br&
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应该是——&b&对世界充满好奇,想要了解的更多。&/b&&br&&b&&br&[1]&/b& &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39&/span&&span class=&invisible&&199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br&&b&[2] &/b&&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zh-hk/%25E7%E6%259F%25A5%25E5%25BE%25B7%25C2%25B7%25E8%25B2%25BB%25E6%259B%25BC&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zh.wikipedia.org/zh-hk/&/span&&span class=&invisible&&%E7%90%86%E6%9F%A5%E5%BE%B7%C2%B7%E8%B2%BB%E6%9B%BC&/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3] &/b&&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291204/&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ubject&/span&&span class=&invisible&&/129120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这个问题:人类历史上有哪些跨界跨领域的知名人士? [1] 人类历史上确实出现过超多的跨界大师,但我想,他们做到这些所凭借的特质定不是仅仅依靠自己的智商——据说,爱因斯坦的智商也是仅有146(我的智商据说都有136呢 XD),并不高…
如果您真有那样的打算,那么本周就能成为您前所未有的、极美好的、有益的一周。不过,您要将下列方法用于改变和强化自己的性格:&br&
(1)在本星期里,不管怎么样,您先要背诵30行诗句要说为什么背诵诗句,因为诗句容易记住,在背诵诗句时,可以强化您的记忆力。 &br&&br&
(2)每天一个主题,将注意力集中在主题上,时间持续5分钟开始时您也许会在内心里以为自己注意力分散,但您要忍耐着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考虑同一个主题的各个不同的方面。起初很难把思想集中在一个标的上。但如果每天坚持下去,一个星期之内,您的注意力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br&
(3)请试着一整天不主动和人讲话,只回答别人的提问如果有人和您说话,请心情愉快地回答他,然后闭上自己的嘴。因为沉默能培养您的涵养,培养您的自制能力。&br&
(4)设计您一天的活动在前一天晚上。按30分钟为一阶段写出您第二天的日程表,而且第二天按日程表行动。&br&
(5)去一天博物馆或图书馆尽可能地去以前从未去过的地方,分别在那里度过一个半小时。&br&
(6)静下心来,回忆您真正觉得愉快的事情先把快乐的事情逐一写下来,然后尽可能多地陶醉在那些往事的回忆之中,真正地体会那些往事的美好。&br&
 这样做,开始时您也许会觉得像个孩子似的,但如果坚持下去,不久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您--对您来说,对别人来说,您会成为一个更加意志坚定、胸襟宽广、充满人情味的人物。 &br&&br&来源:&u&&a href=&///?target=http%3A///weekly/detail/10107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eekly/detai&/span&&span class=&invisible&&l/10107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u&
如果您真有那样的打算,那么本周就能成为您前所未有的、极美好的、有益的一周。不过,您要将下列方法用于改变和强化自己的性格: (1)在本星期里,不管怎么样,您先要背诵30行诗句要说为什么背诵诗句,因为诗句容易记住,在背诵诗句时,可以强化您的记忆力…
你所关注的性格维度叫 conscientiousness(以下简称C),是五大性格理论中的一个维度,国内一般翻译为:谨慎、尽责、恒心、认真、严谨自律等,这个词在性格心理学上的含义也大致包括这些属性。&br&&br&你所讨论的情况是,在遇到问题和障碍时,低C和高C他们行为表现的不同,以及他们背后的含义。&br&&br&低C的人在遇到问题和障碍时,由于缺乏恒心、责任心、耐心、自律和认真的态度,容易放弃,其缺乏谨慎的特点也使他们容易遇到问题。&br&&br&以我身边一个低C的人举例。上课和学习遇到难点,往往抱怨“靠这什么玩意儿这么复杂”,而不是塌下心来去理解;一个周末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基本不完成,而是偏向于走捷径,询问别人这本书的大致梗概,而对细节缺乏耐心;上自习的时候很容易被别的事吸引注意力,每10-20分钟刷一次人人/微博/豆瓣等等;有新颖的想法会虎头虎脑地去做,遇到没想到的麻烦就抱怨,抱怨多了就放弃(大学的时候有两次想创业,开始着手做一些基本的事,2个月后放弃)。&br&&br&如果说低C的人心态上有什么特点,那就是怕麻烦,不想努力,不能坚持很久,不喜欢制定计划也往往难以执行计划。注意,低C并不代表不聪明、反智、保守,我这个朋友还是挺聪明的(去了美国某顶尖名校),而且遇到新奇事物愿意尝试,遇到有意思的观点也会很“恍然大悟”,但是做很多事都缺乏深度,考试题往往错的都是细节和要求思考深度的题。&br&&br&而高C的人则相反,由于事前思考一般比较周密,遇到问题后有所准备,即使没有准备也具有较高的恒心、耐心,对团队和事业有责任感,自律且认真地完成任务,所以不容易放弃。至于百折不挠、越挫越勇,更是高C中的战斗C。&br&&br&再以我身边的一个高C的人(我的心理学大牛教授、授业恩师、偶像)举例。他讲课的时候思考很深,总能提出一个问题背后的哲学思想;对一个简单现象的思考很全面,能从很多方面理解其原因;对一个想探究的问题会想出一个很详尽的方案,考虑到很多细节,尤其注重过程的严谨;看书的时候很专心,有的时候叫他都听不见;对学生很负责,同时也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课业负责,如果学生没有完成分内的作业会很生气。另一个高C的人,有良好的生活作风,屋子很整洁,每天坚持锻炼,写一手好字,基本不熬夜不晚睡。&br&&br&可以说,高C的人,重细节,重过程,往往目标明确,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往往看成是考验,甚至是对自己能力的证明,相信努力带来提高。另外,高C们注重条理、规则和对规则的严谨执行,也不一定保守,但对行之有效、合情合理的规则基本都是严格遵守,不喜欢打破这种规则。高C遇到新事物往往比低C们更容易考虑到风险。(你可以看出,C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完成目标的遵循,一部分是对秩序和条理的遵循,百折不挠的话,更偏向于“完成”那一部分)&br&&br&性格形成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天生的,一个是后天环境,C的话各占50%&br&&br&天生的不说了。后天主要是父母影响大些。一个主要的方面是父母在小时候,为孩子设立短期目标或者行为的奖惩制度时,父母没有坚决地贯彻下去,溺爱孩子或者父母总是食言,或者在贯彻的过程中过多使用惩罚而没有使用“给孩子讲清楚道理”这种方法,造成小孩从小对目标和纪律的理解混乱,目标意识差,规则性不够,纪律性不够,长大后就不太会严格要求自己。具体的,比如按时睡觉,按时吃饭这些,很重要的生活习惯一定要从小把关,说几点睡就几点睡,哭哭闹闹也不行。如果在上学前可以培养一些自控能力的话,上学后受其他小朋友的影响就会小些,但还是需要老师严格要求。基本上到了3-4年级,好习惯就养成了,不用太操心了。&br&&br&如果已经是低C了,在30岁之前是可以试着改善自己的习惯的,就是要有目标,要坚持,而且要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一般来说效果都会很好。30-40岁之后基本上改变的空间就不大了。&br&&br&--------------------------------更新-------------------------------&br&上面说性格成因,先天基因占50%,后天环境占50%,这是原来比较早期的实验结果。今天早上看了几个正在进行的、对这个观点进一步证实的研究的数据,涉及几个巨大的样本,分别是大学生若干千人,60年跟踪调查一千多人,5-10岁的小孩几千人。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用五大性格模型,对父代和子代的性格进行对比,发现父代和子代的性格相关只有r=0.15。这是一个非常小的相关效果,比理论上预计单独基因的效果(r=0.25)还要小。&br&&br&研究还对父母的某些特定行为对性格的影响做了相关,还有出生顺序(birth order,你是家里老大、老二、老末什么的)对性格的影响,这些基本上都是r=0.0几上下。几乎没影响。&br&&br&虽然这里有些研究还没有发表,数据还在整理阶段,但一旦发表应该会引起巨大震动。这些数据的意义在于:人的性格成因非常复杂,有很多因素,但各个因素都只有很小的效果,没有一个决定性的东西可以被认为是人类性格的主要成因(比如父母高C,你就高C,父母的决定性并没有这么大)。当然对于每个人的情况,可能因人而异,各有不同,但就人类整体而言,目前没发现一个决定性的因子。&br&&br&------------------再更新--------------&br&看到好多同学说“我活脱脱的低C了“,我觉得作为梦想给社会带来幸福的人,我还是给大家一点希望吧。&br&其实C下面有很多小条目,虽然他们之间都有较强的相关性,但还是有些不同的,如果你仔细读过上面,你也会发现这些小条目。&br&1. 成就:高成就的人更有志向,工作更努力,更自信(越挫越勇相关项)&br&2. 条理:高条理的人更喜欢组织任务和活动,并保持环境卫生,个人物品整齐整洁。&br&3. 自控:高自控的人更谨慎和稳健,能抑制自己的欲望,面对诱惑比较坚挺,更有耐心。&br&4. 责任:高责任的人更可信、可依靠,一诺千金&br&5. 守序:高守序的人更尊重规则、习俗、常规,也更能对期望做出反应,他们不是刺儿头。&br&6. 德行:高德行的人更诚实、更尊重道德观念,自己也比较有道德。&br&&br&我猜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自控能力比较低,经常拖延,刷校内刷知乎什么的,因此就觉得自己有点低C,其实C里面还有这些其他的组成部分,我觉得咱们(意指我也有点低C,你们懂的)可以一条一条来,慢慢改嘛,比如我先收拾一下屋子去。哈哈
你所关注的性格维度叫 conscientiousness(以下简称C),是五大性格理论中的一个维度,国内一般翻译为:谨慎、尽责、恒心、认真、严谨自律等,这个词在性格心理学上的含义也大致包括这些属性。 你所讨论的情况是,在遇到问题和障碍时,低C和高C他们行为表现…
被各种琐事缠身,再不写就没兴趣了,上来怒答一发。&br&&br&首先,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伪问题,因为“带感”这个词没统一标准,带的是啥感?尿急感?菊紧感?性奋感?泪下感?没有统一的标准可比较,空谈带感就是各说各话。&br&&br&其次,请问题主,您懂日文么?你听中文配音的时候自然是可以知道说的什么,和现实的差距有多远。那您知道这日文配音和日本人生活中的对话有多遥远的差距么?听都听不懂的话,凭什么来判断“带感”?光知道“亚美爹”、“一库”是啥意思就能说日文配音带感了?那种片当然很带感了,关了声音我都有感好么。&br&&br&最后,请问题主,您知道的中文著名配音员有谁?不说杨成纯、毕克、尚华、李梓、童自荣这些一代精英,也不说徐涛、冯宪珍、战车、雷长喜、柏崇新这些话剧院隐藏的高手,也不说张涵予、黄渤这些从配音员走出来的明星演员,更不说李自学、张济平、冯雪锐、廖静妮、周思平这些TVB经典,就台湾的刘晓芸、刘杰、张主蕙、庄慧茹、陈美贞、石班瑜(这个估计知道的人多一些)这些台湾配音名家,您能分出谁是谁么?恐怕不行吧?&br&张艺和叶清给《无间道》配的天台对决,这么多年来一直是经典&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programs/view/XPCsbAQH82Q/&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无间道,天台对白& data-poster=&/049/135/837/m20.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049/135/837/m20.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无间道,天台对白&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programs/view/XPCsbAQH82Q/&/span&
&/a&&br&杨立新给张国荣配的《霸王别姬》至今流传&br&&img src=&/714fac9c9db9dfe6ccb34ba460dd6640_b.jpg& data-rawwidth=&404&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br&请问你知道这些都是配音作品么?恐怕您连哪些影视剧作品是有配音的都不知道,更谈不上评价中文配音带不带感了。就说日本声优,神谷明,这么大腕的配音员,配过的经典无数,你能立刻说出哪一个?特色是什么?给您提示一下:名侦探柯南里的重要角色哦&br&&br&在下并不想凭借自己对这行懂得多一些来鄙视你,但在做出这么大一个论断之前,还请先了解一下中文配音界和日文配音界的状况,两者环境不同,文化不同,但都有很高峰的表现,切勿妄自菲薄。&br&======================无聊的分隔线==================&br&吐槽完楼主,补几句对中日配音界的了解。我自小喜欢配音这个艺术,大概是广播剧听多了的缘故,接触日本动漫影视又比较早,所以连带着对声优也了解一些。总体来说,日本的声优行业比中文配音的发展要繁荣稳定,因为他们的产业环境要好于中国同行,至少这个工作可以糊口的同时,还是一个有尊严的职业,金月真美(藤崎诗织声优)一开签售会,那可是N多人去围堵啊,待遇不亚于演艺圈红人。虽然规模未必赶得上,但至少对声优来说,这种成就感和荣誉感是不能少的。到中国这里,基本没法说。所以中国的配音员数量不如日本,这是必然的,连带着平均水平也要比日本差一些,这个也没必要否认。&br&&br&但就顶层的艺术水准来说,中国的配音员是让日本同行拜服的,因为中国的配音员往往接受过专业戏剧训练,同时又往往历尽人生,艺术探索的后续发展让日本同行叹为观止。毕克以声音的表演,让高仓健先生引为知己,冯宪珍对为梁赞诺夫电影的配音,连梁赞诺夫本人都赞叹不已。日本声优虽然也经过一定专业训练,但面对中国专业配音员的磨练和成长,他们其实是很羡慕的。&br&&br&说到底,中文配音过于退居幕后,太多不为人知,所以精彩作品在那里,楼主这样的也不知道。而日本动漫的确水平挺高,输入又集中,楼主听多了就以为日本人说话都那样精彩有趣了。别扯了,真正的日本人对话,沉闷无趣,动画里那么精彩的真不多。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像&b&毛利小五郎&/b&那样胡说八道的。&br&&br&给楼主贴个著名配音作品:《魔兽世界》最早的片头动画&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ODM3Mzk1MzI%3D.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WOW片头动画& data-poster=&/B8BE8487158BEC6-407E-760E-F1132&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B8BE8487158BEC6-407E-760E-F1132&&&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WOW片头动画&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ODM3Mzk1MzI=.html&/span&
&/a&&br&这段动画的旁白配音是冯宪珍,1977年毕业于中央戏曲学院表演系,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最著名的配音作品是《办公室的故事》,影视戏剧作品一大堆,我不说了。&br&&br&最后,我一直没提&b&邱岳峰&/b&,因为那是神。他和卓别林联袂奉献的《大独裁者》,至今是我时常温习,给自己前进勇气的珍藏。&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cn/v/b/1282913.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大独裁者片段& data-poster=&http://p2./861/770/.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p2./861/770/.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大独裁者片段&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cn/v/b/1282913.html&/span&
&/a&&br&&br&&b&祝所有喜爱配音艺术的朋友们,能继续关注和喜爱这门艺术。&/b&
被各种琐事缠身,再不写就没兴趣了,上来怒答一发。 首先,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伪问题,因为“带感”这个词没统一标准,带的是啥感?尿急感?菊紧感?性奋感?泪下感?没有统一的标准可比较,空谈带感就是各说各话。 其次,请问题主,您懂日文么?你听中文配音…
认为这个转载的回答说得有道理的朋友,请帮忙在知乎中,找到有代表性的、赞同数很高的、有逻辑错误的回答,补充进来作为新的例子,一起完善这个答案。谢谢!&br&&b&&u&&br&兩難推理(&u&False
Dilemma&/u&)
&/u&&/b&&br&&b&錯謬&/b&:為多於一個答案的問題提供不足(通常兩個)的選擇,即是隱藏了一些選擇,最典型的表現是非黑即白觀點。 &br&&b&例子&/b&:薩達姆是邪惡的,所以美軍是正義之師。
&br&&b&解釋&/b&:世上除「正邪之爭」外,還有「邪邪之爭」及許多難分正邪的紛爭,所以不能單以薩達姆的邪惡便認定美軍是正義的。 &br&&br&&b&&u&訴諸無知(&u&From
Ignorance&/u&) &/u&&/b&&br&&b&錯謬&/b&:因為不能否定,所以必然肯定,反之亦然。
&br&&b&例子&/b&:沒有人能證明鬼不存在,那麼鬼肯定存在。
&br&&b&解釋&/b&:總有些事是既不能否定,亦不能肯定的。除了肯定和否定,我們還可以存疑吧! &br&&br&&b&&u&滑坡謬誤(&u&Slippery
Slope&/u&)
&/u&&/b&&br&&b&錯謬&/b&:不合理使用連串因果關係。 &br&&b&例子&/b&:遲到的學生要判死刑。因為遲到是不用功的表現;將來工作也不勤力;不勤力導致公司損失;公司損失就會倒閉;公司倒閉會使人失業;失業造成家庭問題;家庭問題導致自殺率上升,為了防止自殺率上升,我們應判遲到的學生死刑。 &br&&b&解釋&/b&:滑坡謬誤中假定了連串「可能性」為「必然性」。比方說,遲到是否「必然」是不用功的表現?將來工作又是否「必然」不勤力?答案可想而知。例子雖然誇張,但其實許多時候大家亦會犯相同錯誤而不自知。 &br&&br&&b&&u&複合問題(&u&Complex
Question&/u&)
&/u&&/b&&br&&b&錯謬&/b&:一條問題內包含兩個無關的重點。 &br&&b&例子&/b&:你還有沒有幹那非法勾當?(你有幹非法勾當嗎?是否還有繼續?) &br&&b&解釋&/b&:簡單的一句提問,其實隱藏了兩個問題。你給予其中一條問題的答案,並不一定和另&br&外一條的一樣。例如你有幹非法勾當,但未必等於你還有繼續。
&br&&br&&b&訴諸其他支持(Appeals
to Motives in Place of Support) &/b&&br&&b&&u& 訴諸勢力 / 武力(&u&Appeal to
Force&/u&)
&/u&&/b&&br&&b&錯謬&/b&:以勢力服人。 &br&&b&例子&/b&:若你不想被解僱,你必須認同公司的制度。
&br&&b&解釋&/b&:這是以工作機會強迫員工認同制度,員工不是依據制度好壞來決定認同與否。 &br&&br&&b&&u&訴諸憐憫(&u&Appeal to
Pity&/u&)&/u&&/b&&br&&b&錯謬&/b&:以別人的同情心服人。 &br&&b&例子&/b&:希望你接受我這個多月來天天通宵撰寫的建議書。
&br&&b&解釋&/b&:建議書的好壞,不在乎花了多少時間,而是取決於其內容,提出「多月來天天通宵撰寫」只為搏取同情。 &br&&br&&b&&u&訴諸結果(&u&Consequences&/u&) &/u&&/b&&br&&b&錯謬&/b&:以討好或不討好的結果服人。 &br&&b&例子&/b&:你若不聽我的話,我便打你,不准你外出,扣起你的零用。
&br&&b&解釋&/b&:誰願意被打?又有誰願意被扣零用?但這並不表示因此你要聽我的話是合理的。&br&&b&&u&&br&訴諸不中肯字詞(&u&Prejudicial
Language&/u&)
&/u&&/b&&br&&b&錯謬&/b&:以不中肯的字詞修飾論點。 &br&&b&例子&/b&:凡是愛國的人都會認同訂立國家安全法的必要。&br&&b&解釋&/b&:怎樣才是「愛國」?如果所訂立的國家安全法是不合人道的,是違法的,難道我們還要認同嗎?&br&&b&&u&&br&訴諸大眾(&u&Popularity&/u&) &/u&&/b&&br&&b&錯謬&/b&:以被廣泛接納為理由服人。 &br&&b&例子&/b&:看!人人都這樣說,還會錯嗎? &br&&b&解釋&/b&:它是量化問題的一種;難道眾口一詞,則「指鹿可以為馬」嗎?&br&&b&&u&&br&一廂情願(&u&Wishful
Thinking&/u&)
&/u&&/b&&br&&b&錯謬&/b&:以自己單方面想法作為論證根據。 &br&&b&例子&/b&:因為我希望明天在戶外打球,所以明天一定天晴。&br&&b&解釋&/b&:這只表示個人願望,並不能作推論根據。&br&&b&&br&&br&改變話題(Changing
the Subject)
&/b&&br&&b&&u&&br&人身攻擊(&u&Attacking
the Person&/u&) &/u&&/b&&br&&b&錯謬〔一〕&/b&:以攻擊發言人代替攻擊其論點(&b&因人廢言&/b&)。
&br&&b&例子&/b&   :張廠長反對陳主任增加成本會計部的建議:「你當然說成本會計十分重要,因為你是會計主任。」 &br&&b&&br&錯謬〔二〕&/b&:由回應論點改變為攻擊論點發起人的處境。
&br&&b&例子&/b&   :你竟相信那些草根階層的說話? &br&&b&&br&錯謬〔三〕&/b&:提出「你也是!」的不恰當反問作論據。
&br&&b&例子&/b&  
:父:吸煙對健康不好!兒:為什麼你也吸?
&br&&b&&u&&br&訴諸權威(&u&Appeal
to Authority&/u&) &/u&&/b&&br&&b&錯謬〔一〕&/b&:訴諸討論的範疇以外的權威人士。 &br&&b&例子&/b&  
:經濟學家都認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不可能的。
&br&&b&&br&錯謬〔二〕&/b&:訴諸權威人士的個人意見。 &br&&b&例子&/b&  
:羅局長說:「學生是政府的政策下最大得益者,所以學生無權批評領導人」 &br&&b&解釋&/b&  
:學生是政府的政策下最大得益者只是羅局長的說話,事實上學生是否政府的政策下最大得益者,卻沒有一個客觀答案。 &br&&b&&br&錯謬〔三〕&/b&:該範疇的權威人士不是認真的回應。(例如:只是在開玩笑/喝醉。) &br&&b&例子&/b&  
:「有香車自然有美人,BENZ的總公司董事長都這樣說啦!」 &br&&b&&u&&br&匿名權威(&u&Anonymous
Authority&/u&) &/u&&/b&&br&&b&錯謬&/b&:匿名的權威人士使人不能確定其權威性。
&br&&b&例子&/b&:有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每人都有犯罪傾向。
&br&&b&解釋&/b&:這位心理學家是誰?是陳志偉老師?但他沒有修讀心理科呢!&br&&b&&u&&br&作風蓋過本體(&u&Style
Over Substance&/u&) &/u&&/b&&br&&b&錯謬&/b&:討論者以作風蓋過事件本身使人認為其論點正確。 &b&(因人廢言的一種變奏)&/b&&br&&b&例子&/b&:以他一向的對人的態度,他一定不會對你好的。
&br&&b&歸納的謬誤(Inductive
Fallacies)&/b&&br&&b&&u&&br&輕率的歸納(&u&Hasty
Generalization&/u&) &/u&&/b&&br&&b&錯謬&/b&:用作歸納總體的樣本太少。 &br&&b&例子&/b&:我問了十個人,有九個說反對民主黨。結論:原來九成香港人反對民主黨。 &br&&b&解釋&/b&:單憑十個人論斷香港七百萬人?未免太輕率吧。若說訪問了數萬人,得出來的結果便較有說服力。&br&&b&&u&&br&不具代表性的例子(&u&Unrepresentative
Sample&/u&)
&/u&&/b&&br&&b&錯謬&/b&:用作歸納的例子不能代表其總體。 &br&&b&例子&/b&:葉繼歡持械行劫;林過雲姦殺多女;歐陽炳強紙盒藏屍。香港人肯定有殺人傾向。 &br&&b&&u&&br&不當類比(&u&Weak
Analogy&/u&)
&/u&&/b&&br&&b&錯謬&/b&:以兩件不相似的事件/事物作類比。 &br&&b&例子&/b&:他對朋友這麼好,對女朋友一定很好呢。&br&&b&&u&&br&懶散的歸納(&u&Slothful
Induction&/u&) &/u&&/b&&br&&b&錯謬&/b&:否定歸納得出來的恰當結論。 &br&&b&例子&/b&:即使有萬多個實驗證明化學物質影響我們的感覺,我就是不相信。
&br&&br&&b&&u&排除證據謬誤(&u&Fallacy
of Exclusion&/u&) &/u&&/b&&br&&b&錯謬&/b&:故意把重要的證據隱藏,以得出不同的結論。
&br&&b&例子&/b&:秦始皇修長城,卻匈奴,統一文字度量,為中國建立國家規模,確是明君。&br&&b&解釋&/b&:他的暴虐又應如何看待?&br&&b&&br&&br&統計三段論的謬誤(Fallacies
Involving Statistical Syllogisms) &/b&&br&&b&&u&&br&例外(&u&Accident&/u&)&/u&&/b&&br&&b&錯謬&/b&:以概括情況加諸應有的例外情況。&b&(由普遍推出個別)&/b&&br&&b&例子&/b&: 政府法例規定,行走此公路的汽車最高時速為七十公里。所以即使載著快要生產的產婦,亦不可開得快過七十公里。&br&&b&解釋&/b&:法律不礙人情呢!&br&&b&&u&&br&相反的例外(&u&Converse
Accident&/u&)
&/u&&/b&&br&&b&錯謬&/b&:以例外情況加諸應有的概括情況。&b&(由個別推出普遍)&/b&&br&&b&例子&/b&:我們准許瀕死的病人注射海洛英。基於人人平等,也應讓其他人注射海洛英。&br&&br&&br&&b&因果的謬誤(Causal
Fallacies)
&/b&&br&&b&&u&&br&巧合謬誤(&u&Coincidental
Correlation&/u&) &/u&&/b&&br&&b&錯謬&/b&:以個別情況肯定某種因果關係。 &br&&b&例子&/b&:希希吃了一種藥,出現過敏反應。因此,希希認為這種藥必然導致過敏反應。 &br&&b&解釋&/b&:希希遇到的只是個別例子,不能因此論斷該藥必然導致過敏反應。
&br&&b&&u&&br&複合結果(&u&Joint
Effect&/u&)
&/u&&/b&&br&&b&錯謬&/b&:當兩件事都為某原因的結果時,以一事為另一事的原因。
&br&&b&例子&/b&:記者報導離鄉背井的戰爭難民中的一家人:「他們因為房子被炮火所毀而逃到這裡。」 &br&&b&解釋&/b&:炮火導致這家人的房子被毀及離鄉逃難;房子被毀並不導致這家人離開原居地。 &br&&b&&u&&br&無足輕重(&u&Genuine
but Insignificant Cause&/u&) &/u&&/b&&br&&b&錯謬&/b&:舉出無足輕重的次要原因論證,遺漏真正的主因。
&br&&b&例子&/b&:吸煙使香港空氣質素每況愈下。 &br&&b&解釋&/b&:導致香港空氣質素差的主因是交通公具的廢氣和天氣情況。
&br&&b&&u&&br&倒果為因(&u&Wrong
Direction&/u&) &/u&&/b&&br&&b&錯謬&/b&:顛倒事件的因果關係。 &br&&b&例子&/b&:癌症導致吸煙 &br&&b&解釋&/b&:吸煙才是癌症的原因。 &br&&b&&u&&br&複合原因(&u&Complex
Cause&/u&)
&/u&&/b&&br&&b&錯謬&/b&:只指出多個原因中的其中一個為事件主因。
&br&&b&例子&/b&:你一日到晚都只是玩遊戲機而不溫習,難怪你考試成績那麼差。
&br&&b&解釋&/b&:除了玩遊戲機而不溫習外,還有其他原因,例如考試期間一時大意或者試題太難,但它們和玩遊戲機一樣,不一定是主因。
&br&&b&&br&&br&論點缺失謬誤(Missing the
&/b&&br&&b&&u&&br&乞求/竊取論點(&u&Begging
the Question&/u&) &/u&&/b&&br&&b&錯謬&/b&:以假定正確的論點得出結論。 &br&&b&例子&/b&:我知道有上帝,因為《聖經》是這樣說,而《聖經》是不會錯,因為它是上帝寫的。 &br&&b&&u&&br&不恰當結論(&u&Irrelevant
Conclusion&/u&) &/u&&/b&&br&&b&錯謬&/b&:提出作支持的論據主要支持其他結論。 &br&&b&例子&/b&: &br&&b&&u&&br&稻草人謬誤(&u&Straw
&/u&&/b&&br&&b&錯謬&/b&:扭曲對方論據以攻擊之。 &br&&b&例子&/b&:進化論說人是由猩猩演化而來。 &br&&b&解釋&/b&:進化論只是說人和猩猩有共同祖先。
&br&&b&&br&&br&含糊不清謬誤(Fallacies
of Ambiguity)
&/b&&br&&b&&u&&br&含糊其辭(&u&Equivocation&/u&) &/u&&/b&&br&&b&錯謬&/b&:使用有多於一個含義的字眼。&br&&b&例子&/b&:甲:喇叭中學又發生學生毆鬥事件。乙:噢!是九龍那所嗎?甲:
&%^%$&%$#...&br&&b&解釋&/b&:甲這裡沒有表明是新界喇叭,使乙誤會成九龍的喇叭書院。
&br&&b&&u&&br&模稜兩可(&u&Amphiboly&/u&) &/u&&/b&&br&&b&錯謬&/b&:句子結構含多種解釋方法。 &br&&b&例子&/b&: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br&&b&&u&&br&重音謬誤(&u&Accent&/u&) &/u&&/b&&br&&b&錯謬&/b&:以&b&重音&/b&強調某字眼或字句,達致其他意思。
&br&&b&例子&/b&:難道&b&你這個黑人&/b&可以在我們白人議會說話嗎?&br&&b&&br&&br&類目錯誤(Category
&/b&&br&&b&&u&&br&構成謬誤(&u&Composition&/u&) &/u&&/b&&br&&b&錯謬&/b&:以總體的某部份符合某條件推斷總體均符合某條件。 &b&(由個別推出普遍)&/b&&br&&b&例子&/b&:熱火隊奧尼爾的身裁如此厲害,熱火隊的身裁亦一定如此厲害。&br&&b&解釋&/b&:奧尼爾是一位球員,但誰人叫熱火隊?&br&&b&&u&&br&分割謬誤(&u&Division&/u&) &/u&&/b&&br&&b&錯謬&/b&:以總體符合某條件推斷總體的所有部份均符合某條件。 &b&(由個別推出普遍)&/b&&br&&b&例子&/b&:熱火隊奧尼爾的身裁如此厲害,熱火隊的其他隊員身裁亦一定如此厲害,例如積遜威廉斯。&br&&b&解釋&/b&:他們的身裁是小巫見大巫之別呢!&br&&b&&br&&br&不根據前題的推理(Non
Sequitur)
&/b&&br&&b&&u&&br&肯定後件(&u&Affirming
the Consequent&/u&) &/u&&/b&&br&&b&錯謬&/b&:所有依此結構的推論:若A則必定B;B,所以便A。 &br&&b&例子&/b&:如果他在中環,他一定在港島。因此如果他現在在港島,他一定在中環。 &br&&b&解釋&/b&:在港島不一定要在中環,可以在金鐘、灣仔、銅鑼灣等。因港島包含了以上各項。 &br&&b&&u&&br&否定前件(&u&Denying
the Antecedent&/u&) &/u&&/b&&br&&b&錯謬&/b&:所有依此結構的推論:若A則必定B; 非A,所以非B。
&br&&b&例子&/b&:如果他在中環,他一定在港島。因此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 a类 b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