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中国有没有农民伯伯种地简笔画种地

十年后,中国8亿农民真正在农村生活的会有多少?一半?
自从步入21世纪以来,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道路愈发明显。除了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优惠补贴政策调整之外,还有一项最为重要的变革,即农业经营主体的转变。众所周知,就目前而言,农村种地的农民大多还是以“户”的形式存在,规模化的种植模式才刚刚起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平均规模200亩的家庭农场有87.7万家,农民合作社153万家,产业化经营组织35.6万家,各种类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115万家。然而,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规模化种植的形式尚需加快。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否符合大规模农业呢?据悉,全国共有8亿农民,这其中有2亿农民完全依靠种地为生。倘若中国像欧美等发达国家那样,复制别人大规模化种植的路子,那么势必会造成大量的农民无地可种,无处安置,造成剩余劳动力的浪费。基于我国人口的这样一个基数,国家的土地资源又十分的紧缺,所以,大规模化种植的模式在农村并不适应。而一直以来,小规模化种植的模式倒是挺受农民朋友们的欢迎,国家也提倡小规模化农业种植的形式。2、农业经营主体将发生哪些变化?有哪几类构成?现如今,个体农化的发展形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大规模化种植的形式又不适应基本国情。所以,适度的规模化经营便是唯一剩下的可选项。据了解,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是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新格局下,统的层次形成了集体经济、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等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服务体系;分的层次形成了普通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多元经营主体共存局面,由此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体系。3、未来农民的路该如何走?随着适度规模化种植的兴起,未来农村将会有批量的农民放弃种植而选择新的工作。有专业人士认为,未来农民的道路大概会有以下这几个方向:一部分农民进城工作,脱离农业;一部分农民在家乡创业,成为新一代的农民企业家;一部分人为新型经营主体打工。对于未来农民该何去何从,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呢?欢迎在评论区告知我们。本文系作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违者必究。揭秘中国农村现状:80后不会种地 90后不提种地_凤凰财经
揭秘中国农村现状:80后不会种地 90后不提种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平陵村,550户人,4900亩地。“55岁以下的,在田里几乎看不到了。”村支书肖洪生坦言,“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村里的地没有成规模流转,大都是老人、妇女在家种。
2/3仍是分散经营,留守老人和家庭妇女是主力,“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天天看这样的报道:种粮大户开着先进大机械种地,现实究竟如何?河南延津,优质小麦闻名全国,这里的优质麦种子辐射大半个中国。皮肤黝黑,手上青筋凸起,司寨乡平陵村农民张文明刚浇完麦田。全家5口人,儿子、儿媳在外打工,月收入6000多元,老伴照看孙子,10亩地全靠老张一人打理,“不指望种地致富,也就挣俩活钱儿。”像他这样的情况在村里比较普遍。村民李成,74岁,前年做完手术后才不下地的,12亩承包田交给儿子李文献侍弄,“不是儿子想种,是他身体也不好,出不去打工,又没啥手艺,只能在家种田。”李成说。平陵村,550户人,4900亩地。“55岁以下的,在田里几乎看不到了。”村支书肖洪生坦言,“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村里的地没有成规模流转,大都是老人、妇女在家种。为啥不愿流转土地?村支书肖洪生说,村里都是种子田,1斤良种比普通小麦贵两毛钱,地租低了,农民不干;地租高了,租不出去。另外,庄稼人有土地情结,家里种着地,一年口粮、吃菜都不用花钱了。延津县农林局农经股贾勇介绍,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38.49万亩,占比38.5%,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面积仅6.7万多亩。调查显示,许多村庄七成以上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还有两成以上边种地边打零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60岁以上老人和家庭妇女。记者在山东章丘调研的情况也类似,全市104万亩耕地,流转面积32万亩,2/3以上仍是农户分散经营。“自己种地比租出去划算。”53岁的枣园街道万新村村民刘开生,去年小麦、土豆轮作,一亩地纯收入1500元,而流转租金只有1000元。问起以后打算,刘开生说:“别说儿子不愿意种地,就是愿意他也种不了。”有一次他让儿子去浇地,折腾半天也没弄成,最后还是他办事回来赶到地里才弄出水来。老人难撑农业,指望大户?粮价走低,种粮亏本,新型主体日子难过记者调查,从粮食单产水平看,普通农户并不比规模经营主体低。“一家一户精耕细作,大户、企业很难做到。”肖洪生说,现在从种到收都是机械化,但浇地、打药等不少活还要人工,比方说机播断线,补苗能不能补够,农民种自家的地,比给别人干用心。现代农业不能光看产量,更要看质量,看发展后劲。普通农户连年丰收背后,一些问题凸显出来。“地越种越馋了,地力下降,化肥用量难减下来。”延津县农技推广站站长郭培荣说,现在推广科学施肥,一亩小麦施25斤化肥就行,但普通农户怕施肥少了,产量上不来,往往要上50斤。种地确实要换个种法,种粮能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被寄予厚望。然而,调查,价格下跌,让不少新型主体陷入新的困境。“1斤少卖几毛钱,风险集中在大户身上,压力难以承受。”延津县僧固乡沙庄村种粮大户郭卫峰坦言。前些年政策鼓励大户种粮,郭卫峰和三户农民联手,到2014年流转面积发展到600亩,购置了几十万元的农机具。“粮价好了两年,去年一大跌,赔进去9万多元。本来准备再流转900亩,地都说好了,可是不敢租了。”他说。土地退租苗头出现。延津世纪富合作社理事长赵国换说,合作社共流转1800亩地,合同签了10年,虽然还没到期,但预计到下半年,有一半地要退回去。流转速度明显放缓。僧固乡乡长刘向辉说,前几年经常有人来租地,一开口就是“有多少流转多少”,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没人来找地了。种粮不赚钱,银行贷款更加收紧。一家合作社负责人说:“过去5年都找一家银行贷款,一笔钱要交双份利息,贷完先存回去,再贷出来。但有钱就比没有强,没想到,去年银行听说种粮赔钱,今年不给贷了。”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困难,有的甚至有名无实。困境中,不少人在反思:“流转成本涨得太高了!”“一亩租金1200元,这样的价格,种粮根本赚不到钱。”僧固乡种粮大户陈长海算了笔账:种小麦、玉米两季,每亩要赔150元。据了解,延津县每亩租金要到800—1200元。在章丘市,2007年地租每亩不到500元,现在平均达到1100元,最近有更高的,直接到了1468元。“不种玉米种什么?”成了新型主体眼下的最大困惑。“我们不在玉米调减补贴区,有什么政策?啥时候出台?”陈长海心里没底,“接着种玉米肯定白忙活,今年准备调几十亩地种花生,弄不成就得退地了。”“当务之急是尽快帮助新型主体和农民渡过难关,让会种地、能种地的不吃亏,农业未来才有希望。”延津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罗鹏说。流转,还是不流转?实在政策扶持新型主体;发展托管、代种带动普通农户,也能实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遇冷,以后是流转好,还是不流转好?罗鹏认为,土地流转要顺其自然,要适度,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就业相适应。到底多大规模算“适度”?县里做过调查,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规模500—1000亩最理想。“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不只是土地流转一种方式。”罗鹏说,现在看,依托社会化服务体系,采取土地托管、代种等方式,也可以带动广大普通农户,既能发挥一家一户的“精耕细作”,也能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在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根本上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政策扶一把,还需要新型主体面向市场想办法。规模种粮怎么挣钱?去年玉米价格下跌,章丘市宋家埠村宋世连几乎没什么影响。“我们全部以青储玉米卖给了养殖场,每亩产出3吨半,一吨卖到475元,综合下来一亩地能赚1200元。”转变规模经营的组织方式,世纪富合作社托管了700亩土地,统一供种、统一管理,“最大的好处是,地还是农民自己的,合作社收服务费,不用再担那么大的租金压力了。”赵国换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谁来种地”的难题才能找到答案。科技小院,一条立地顶天的道路土地多、农民种植技术水平较高,科技小院就与当地政府一起,每年组织“玉米高产高效竞赛”。参赛农民从当初的80多户增加到目前的2500多户,并于2011年实现了吉林省首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吨粮田。后来,小院又帮助参赛能人发展合作社专业的9名研究生放到科技小院来培养,从不同角度研究解决农村 08:33新一轮农村改革步入“深水区”这是记者从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农村经营管理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会议上获悉的。这一组数据充分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为提高农业竞争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基础。农业大县种地调查:粮食价格走低 土地流转遇冷”僧固乡种粮大户陈长海给记者算了笔账:种小麦、玉米两季,每亩总生产成本875元,小麦打1000斤,每斤1.1元,玉米1100斤,每斤0.75元,刨去地租,每亩要赔150元。 据了解,延津县农户间小规模流转,每亩租金600—800元,但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及种粮大户流转,每亩租金要到800—1200元。 在章丘市,2007年地租每亩不到500元,现在平均达到1100元,最近有更高的,直接到了1468元。 15:592016年国家落实发展新 加快农业现代化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各地要依据自然经济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研究确定本地区土地。加快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土地托管、组建合作社等方式发展规模经营;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构建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资本化运营。 政策建议 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如下支持: (一)建立农业企业与合作社联盟的激励机制。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在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和农村 08:17农业供给侧改革关键在扭转“三大失衡”90年代的农村劳动力城乡大流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对耕地的压力,改善了人地关系,在市场需求增长、技术进步的共同带动下,农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但是,由于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二元制度坚冰并没有完全消融,特别是土地 09:50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5%至7%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 17:05鼎力铸就“锌一代” 痴心不改“三农”情张尚斌,论产业,他从事的是“亦工亦农”,论企业,他经营的是“亦厂亦社”。敢于创业,善于创新,才是张尚斌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诀窍”。 五月的盘锦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田间地头上盘锦锌一代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尚斌正指挥着他的社员们整地、浇水、育苗、插秧,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72653
播放数:160281
播放数:85472
播放数:148709
48小时点击排行查看: 1484|回复: 4
80后90后农民不愿务农 中国恐将陷无人愿种地处境
在线时间21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粗通皮毛, 积分 1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 积分
粗通皮毛, 积分 1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 积分
开春,在田间地头经常见到这样的画面:妇女、老人在挥汗劳作,儿童在旁边玩耍,或者时不时地帮点忙。   这种画面衬托出的是中国农村的现实,青壮年劳力集体出逃,他们逃离了农村,奔向城市里的工厂,过着打工生活。在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只好由妇女、儿童、老人组成&杂牌军&来承担,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离土地越来越远,并且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这一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其中,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联谊会理事会会长师昌绪为代表的15位两院院士联名向中央决策层提交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三点建议尤为令人瞩目。这15位两院院士指出,若不从战略上研究并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的问题,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愿种地的境地。
  这也是近日在江苏召开的全国现代职业农民教育战略研讨会的中心议题。
  无人种地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新生代农民弃农现象日趋突出,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下降到38.1%,占乡村就业人员比重下降到63.4%,农业从业人员数量锐减、老龄化趋势严重,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格局正在加剧。
  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地区,80%的农民都是50~70岁的老人,他们既不懂现代农业技术,又因年龄过大而无力耕作,使得更多的土地被荒废。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结果更加显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截至2006年年末,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20岁以下的占5.3%,21~30岁的占14.9%,50岁以上的占32.5%。在一些工业化、城镇化先发地区,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以浙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为例,50岁以上的占到53%,30岁以下的仅占6%。
  在校读书的&90后&,即便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未将农民作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在外找工作或经商的80后、90后也大部分不愿意回到农村务农。
  从动态方面来看,1996年第一次农业普查时,5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仅为18.1%,第二次农业普查时上升至32.5%。10年上升了14.4个百分点。按此趋势,到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时,我国农业劳动力中50岁以上所占比重将会超过50%。
  束怀瑞、汪懋华、沈允钢等院士说,依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确定,45岁及以上的农业劳动力为老年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所占比重超过农业劳动力15%时就可称之为劳动力的老年型结构。对照这个标准,&谁来种地&、&靠谁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等问题实在令人担忧。
  来自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的专家认为,我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农业生产缺乏稳定的后继劳动力队伍,已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严重隐患,未来10~20年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甚至可能给世界带来影响。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沈其韩、陈文新、於崇文等院士说,党中央对&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历来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有目共睹,但是实践证明,&三农&问题非常复杂。除了认识与思想上的保证之外,还要建立真抓实干的长效机制,把&三农&问题纳入法制化轨道。
  种一年地,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农村留不住青壮年劳动力移迁的脚步。郑哲敏、俞鸿儒、郭慕孙、翟光明等院士认为,这就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尤其是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西欧国家在&二战&后,因工业高速发展,城乡差距一度迅速拉大。但这些国家相继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农业经营者须获得与其他职业的就业者同等的经济收入。日本更是汲取了西欧国家的经验,在工业经济腾飞之初,即1961年就及时制订以缩小工农和城乡差别、实现务农劳动者和其他行业劳动者收入均衡为目标的《农业基本法》,并大力发展乡村工业等。
  早在1975年,日本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7年,大体相当于我国高中毕业程度;荷兰农民大部分是高级或中等专业农校毕业,且每年还有20%左右的从业农民进入各类职业学校接受继续教育。
  可据统计,我国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所占比重高达95%,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仅占0.2%,农业技能人才的严重不足将对新农村建设带来严重后果。梁思礼、黄祖洽、童志鹏、戴元本等院士认为,国家在继续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应高度关注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问题。
  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农民一直没被当做城里人来善待。农村的水利、垃圾、用电、上网、医疗等问题几乎没有人管。国家急需偿还过去对&三农&教育的历史欠债,建立一种农民补偿教育机制,培养职业农民或种植、养殖专业户。
  两院院士建议,首先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养一批优秀的职业农民。把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纳入国家总体教育规划,健全职业教育培养网络,对未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免费提供包括科学种田、养殖与现代农业等内容的职业技能教育,并颁发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其次要大力推动回乡创业,鼓励一批高素质人才返乡建设新农村。可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设立青年农民创业基金,对普通高中或职业中学毕业生从事农业经营并达到一定规模,对返乡创业的职业农民可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此外,要制定和完善大中专院校尤其是涉农院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的建设,探索制定吸引城市青年从事农业的优惠扶持政策,采取保留城市户籍,提供社会保障等待遇,吸引他们成为现代职业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要加速土地流转,大力培育发展种养大户,造就一大批职业农民。来自吉林省的调查显示,规模在20~30亩、30~70亩的玉米种植大户,每户平均净收入分别为1.2万元和2.3万元,基本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收入相当,这部分人成为职业农民后不会轻易离开农村。
  第四是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比如,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加职业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规模,扩大政策覆盖面,创新培训形式,对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每年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等,对具有资格的职业农民给予补贴,可把现行的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向职业农民倾斜,促使职业农民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作为老一代知识分子,十分关心将来谁来种地,谁来守住我们的‘米袋子’与‘菜篮子’等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将影响中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局面。&两院院士说。
在线时间53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在线时间53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略有小成, 积分 1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54 积分
略有小成, 积分 13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54 积分
农民现在都是富翁
在线时间114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略知一二, 积分 2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1 积分
略知一二, 积分 2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1 积分
农民也是农民,总比我们这些打工子要好
在线时间858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略有小成, 积分 13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0 积分
略有小成, 积分 13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0 积分
我想种田,可是要有地才行。无土地农民路过!
Powered by
瑞安在线 瑞安论坛 版权所有(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387617',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农民种植它5年没收入,村民都说他疯了,5年后却年年收入几十万
人们都说农村生活又苦又累还贫穷落后,但其实农民们穷不穷是看个人能力的,脑子好用能力够,自然就发家致富了。农民大哥种植桉树在广西的一个农村里,有位农民大哥在村子里土生土长,他跟那里的村民们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有一天,他却做出了一些让村民们很是费解的事情。桉树长成后有人来收购那段时间,村民大哥把自家原来种植的果树砍掉了一大半,移进了一种树苗。村民们很是奇怪,问他在做什么,他说他在种植桉树。等到第二年,他还向银行贷款了几十万继续种植桉树。农民大哥一下子发财了村民们看他把自己家原本种的好好的果树全砍了,纷纷劝他要务实一点,不要想钱想疯了。可是这位农民大哥却一意孤行,只告诉他们等结果就好了。等到第5年,他种植的桉树得到收购商的收购,一下子卖出了几十万,后来,他靠着自己种植的桉树发家致富,成了百万富翁,村民们却只有眼红后悔的份了。小妖有话说: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脑子和能力,再加上把握好对的机遇,那么发家致富指日可待。'中国农民总结的种地顺口溜!阅读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地没赖地,戏没赖戏;地在人种,戏在人唱。扫帚响,粪堆长。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犁地要见死土,耙地要见扑土,耩地要见湿土。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有钱买种儿,没钱买苗儿。&壮苗三分收,弱苗一半丢。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棉花锄八遍,棉桃成串旱豇豆,涝小豆,不旱不涝收绿豆。&晒不死的棉花,下(雨)不死的南瓜。淹不死的白菜,旱不死的葱。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能换钱。谷子上场,核桃满瓤,谷子上囤,核桃挨棍。锄头有粪,越锄越嫩。锄头有水,杈头有火。麦锄三遍没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干锄棉花湿锄瓜,不干不湿锄芝麻。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民间谚语)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在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一月小寒接大寒,薯窖保温防腐烂。立春雨水二月间,顶凌压麦种大蒜。三月惊蛰又春分,整地保墒抓关键。四月清明和谷雨,种瓜点豆又种棉。五月立夏到小满,查苗补苗浇麦田。芒种夏至六月天,除草防雹麦开镰。小暑大暑七月间,追肥授粉种菜园。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九月白露又秋分,秋收种麦夺高产。十月寒露和霜降,秋耕进行打场连。立冬小雪十一月,备草砍菜冻水灌。大雪冬至十二月,总结全年好经验。燕子来在谷雨前,放下生意去种田。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云雾山中出名茶,姜韭应栽瓜棚下。豌豆大蒜不出九,种蒜出九长独头。杨柳梢青杏花开,白菜萝卜一齐栽。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抢种至立夏。清明高粱立夏后,小满芝麻芒种黍。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白露早来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地尽其用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地是铁来粪是钢,把粪施在刀刃上。牛粪凉来马粪热,羊粪啥地都不错。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秋耕田地地发塇,冬雪渗下不易干。人治水来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人不勤俭不能富,马无夜草不能肥。七月十五红枣圈,八月十五打枣杆。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都是金不换。文章来源于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种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