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通电子有限公司公司的业务涵盖哪方面?

高通目前的业务范围主要针对哪些?_百度知道
高通目前的业务范围主要针对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在技术许可方面。目前已经有100多家中国厂商与高通签订新的专利技术授权协议从整体业务范围看,其中涵盖国内大部分的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企业,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中兴、华为,自去年高通与发改委达成解决方案后,高通就开始着手开始和大量中国厂商进行沟通并重新签订3G/4G中国专利许可协议,目前高通公司在中国最大的两块业务依然是技术许可和芯片业务两条线
采纳率:3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美国“高通”公司的发展历程极其知识产权管理概况
我的图书馆
美国“高通”公司的发展历程极其知识产权管理概况
知识产权管理案例一:美国“高通”公司的发展历程极其知识产权管理概况(资料整理)
发表时间:
阅读次数: 416&&&&& 所属分类:
原文地址:&&&& 作者:
知识产权管理案例一:
&&&&&&&&&&&&&&&&
美国“高通”公司的发展历程极其知识产权管理概况(资料整理)
美国高通公司网站&&
高通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985年7月,七位有识之士聚集在圣迭戈Irwin Jacobs博士的家中共商大计。这几位富有远见的人—Franklin Antonio、Adelia Coffman、Andrew Cohen、Klein Gilhousen、Irwin Jacbos、Andrew Viterbi和Harvey White最终达成一致,决定创建“Quality Communications”,他们的宏伟蓝图造就了20年后电信业中最耀眼的新星QUALCOMM高通公司。高通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为无线通讯业提供项目研究、开发服务,同时还涉足有限的产品制造。公司的先期目标之一是开发出一种商业化产品。由此而诞生了 OmniTRACS&。自1988年货运业采用高通公司的OmniTRACS系统至今,该系统已成为运输行业最大商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简介: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又称码分多址,是在无线通讯上使用的技术,CDMA 允许所有的使用者同时使用全部频带(1.2288Mhz),并且把其他使用者发出的讯号视为杂讯,完全不必考虑到讯号碰撞 (collision) 的问题。 CDMA的优点包括: CDMA中所提供的语音编码技术,其通话品质比目前的GSM好,而且可以把用户对话时周围环境的噪音降低,使通话更为清晰。
早期的成功使得公司更加勇于创新,向传统的无线技术标准发起挑战。1989年,电信工业协会(TIA)认可了一项名为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技术。而短短三个月后,当行业还普遍持质疑态度时,高通公司推出了用于无线和数据产品的码分多址(CDMA)技术-它的出现永久的改变了全球无线通信的面貌。
高通公司所享有的卓越声誉远不止于CDMA领域。高通公司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财富》500强企业之一,并且是美国劳工部“劳工就业机会委员会大奖”(Secretary of Labor's Opportunity Award)的得主。其卓而不凡的工作环境、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也令高通公司连续六年荣获《财富》“全美100家最适合工作的公司”,并且在《工业周刊》“100家最佳管理企业”名录中占据了一席之位。《CIO magazine》还将高通公司评选为100大运营和战略顶极优秀的典范企业。
保罗?雅各布实际上是高通第二代掌门人,1985年,他的父亲欧文?雅各布创立了高通公司,并将CDMA技术成功推广到全球,诸多电信运营商采用了CDMA技术,欧文?雅各布也因此被称为CDMA之父。2005年,欧文?雅各布宣布从7月1日起隐退,把高通公司CEO的职位让给自己的长子保罗,而他本人只保留董事长。当着数位前来祝贺的CDMA手机企业大佬的面,保罗?雅各布谈及了高通几个当年鲜为人知的经历。他说,“高通公司初期曾经发不出工资,从自己的信用卡里拿钱出来发,现在听起来这很有风险,但创业初期就是这样的”。
他的父亲艾文?雅各布当年是CDMA技术的发明者,创立于1985年的美国高通公司的英文名字Qualcomm,来源于Quality Communication的缩写,意思是高质量的通信。
成立初期,高通公司曾经为美国国防部提供顾问服务,那时他们所潜心研究的CDMA技术具备保密性好、抗干扰、话音清晰等优异性能,这也是军方对于通信传播的要求。后来,高通想将原本仅供军方使用的CDMA技术成功民用化。一个偶然的机会,艾文?雅各布博士及其他几位高通公司创始人探讨CDMA技术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可能性,他们忽然获得灵感:只要经过调整,CDMA将可能在民用地面移动通信上大有作为。“在技术创新发展初期,我的父亲和另一位同事去与一家卫星通信公司谈,可是,这家公司不想用。这时候,我们想象应该建基站,相当于在卫星上使用,回来后就把这样的想法就写了一篇论文,用了很多的计算和推理,论文最后写道:这可能是很有意义的商业模式”,保罗?雅各布如此回忆说。
保罗?雅各布说,“现在高通芯片一个季度出货1亿片,这意味着有那么多人的CDMA手机用户要用高通的产品”。
有关高通的知识产权:
如今,高通已拥有3,900多项CDMA及相关技术的美国专利和专利申请。高通公司已经向全球逾130家电信设备制造商发放了CDMA专利许可。二十多年间,高通凭借其开拓创新的技术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引领着人们的沟通、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早期的成功使得这个创新性的公司更加勇于创新,向传统的无线技术标准发起挑战。1989年,电信工业协会(TIA)认可了一项名为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技术。就在三个月后,高通公司推出了码分多址访问(CDMA),它是一项卓越的用于无线和数据产品的技术,它永久性地改变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全貌。
今天,高通公司在全世界的3G和下一代无线技术的快速采用和成长方面扮演着中心角色。高通公司的当前知识产权产品组合包括超过7,200个无线技术美国专利,全世界有超过145个通信设备制造商对它们进行授权。从1985年开始,高通公司的远见卓识的技术领导力就开始推动整个世界的前进,它通过改变人们通信、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来改变这个世界。正是以同样的进取精神,高通公司还在进行着革新,还在一点一点地去除可能实现的事物的障碍,还在一次一个主意地改变这个世界。
靠知识产权为生的高通公司
CDMA的标准之争是最近一年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个热门话题。一时间,似乎国内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已经昂首挺胸地与国际大厂商同台献艺了,似乎中国无线通信已经风风火火地走在CDMA的康庄大道上。但事实上,不论制造商们如何各显神通,最终的大赢家还是躲在幕后的CDMA标准提供商——美国高通公司。高通是一家坐拥标准,以出售知识产权为生的公司,该公司拥有1400多项CDMA方面的技术专利,是CDMA的发起人和推动者。该公司所创造的赢利模式,让几乎所有的技术公司自叹弗如,并逐渐成为现代知识经济环境下顶尖企业的生存方式。
十几年前,高通公司的创始人艾文?雅各布看中了原属于美国军方所有的CDMA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做成了专门为外出卡车和总部联络提供通讯的卫星定位装置。在这种最初的CDMA产品中,雅各布看到了这项技术在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潜力,于是着手创建了高通公司并将CDMA技术成功地转为民用移动通信技术。高通公司对自己的心血非常重视,他们把自己的CDMA技术提交到美国标准组织TIA和世界标准组织ITU申请确立为世界移动通信标准,并且把自己在研发过程中创造的所有技术都申请了专利。而正是这两样东西——标准和专利为高通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就在高通沉浸于研究CDMA技术的同时,所有的通信巨头却都在为争夺GSM专利而激战正酣,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小小的公司将会改变移动通信的标准。
等到他们发现高通公司的CDMA技术正在成为GSM的主要威胁时,便纷纷跳出来表示坚决反对。作为一个新兴的通信技术公司,失去了通信巨头们的支持,高通公司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但幸运的是,有一些新兴的电信运营商开始对高通的CDMA技术表示出浓厚的兴趣。问题是,这些运营商更关心什么时候才能够得到成熟的商用CDMA设备来铺设网络,而且这些设备最好是摩托罗拉、爱立信、朗讯等通信巨头生产制造的。可是,这些巨头制造商正忙于制造GSM系统设备,根本不愿意向高通交纳专利使用费来制造CDMA设备。
于是,高通公司被迫自己开始了CDMA设备的制造。由于没有人给自己做配套设备,高通公司不仅做手机、基站、测试设备、软件工具和芯片,甚至连辅助设计工具也是自己做。经过一段艰难的日子,高通终于迎来了CDMA产品和市场的逐渐成熟。随着高通开始向运营商源源供货,那些本来在冷眼旁观的公司也改变了态度并与高通签订了知识产权转让协议。到现在,全球已经有100多家公司正在使用高通的专利来制造设备。此时的高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制造部门和技术公司,他们本来可以选择继续增加投入把产品做深做透。但该公司的管理层分析自己的实力后认为:高通无论是在采购规模、市场网络还是在制造技术等各方面都很难超过老牌的制造企业。高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而不是制造和销售。于是高通放弃了制造业,将手机部卖给了日本京瓷公司,将基站部卖给了爱立信公司。留下来的两大业务就是知识产权授权和出售芯片。
高通公司在这两大业务上都具有绝对的技术垄断地位。通过与拥有少数CDMA知识产权的公司交叉许可专利,高通拥有了CDMA技术全套的知识产权。这使得初期进入芯片市场想和高通一比高低的一些IC公司不得不退出了竞争,并直接导致高通成为CDMA芯片供应市场上的绝对巨头。而即使是在芯片业务上,高通也只是选择了高技术含量、高利润和低风险IC设计部分,芯片的制造则被外包给了专业晶圆制造商台积电(TSMC)和台联电(UMC)公司。
我们认为,对于高通这样一个由一群技术工程师组成的企业来说,以专利授权为生是他们最可能驾御的商业模式。但他们通往专利垄断的道路也绝非一帆风顺。事实上,如果高通不能够将CDMA推为业界标准,那么他们手中的专利将只是一堆废纸。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处境,高通才被迫开展了自己的设备制造业务,与摩托罗拉、爱立信等通信巨头在同一个领域短兵相接。尽管市场营销和产品制造都不是高通公司的长处,但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才能生存下来,CDMA才有机会成为业界的标准和高通的“摇钱树”。
业界有句老话:三流公司卖产品,二流公司卖服务,一流公司卖标准。每个行业的最高境界就是卖标准,靠卖产品所构成的市场份额已经不具有左右行业的力量,标准的垄断相比市场的垄断是质的超越。当中国很多企业还在辛辛苦苦地做产品、抢市场的时候,高通却收紧了自己的核心领域,将标准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在这种以标准为基础的市场竞争中,关键的规则就是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在双赢、多赢中让自己获得最大的收益。高通想要让CDMA成为一个大产业,在没有人参与的时候就独自客串所有的参与角色,把设备制造、软件提供和服务支持全部揽下。而当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开始加入这场游戏以后,高通又聪明地退到了幕后,把竞争的舞台留给更好的演员,自己则通过提供舞台得到巨大的收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建立行业标准的关键在于懂得进退,只有每个参与者都有利可图的时候,游戏才能进行下去。反观中国市场的现状,这种以标准为核心的生存方式在中国企业里还没有出现。国家专利局的数据显示,中国近年注册的专利大多是低附加值的专利,例如外观设计等。而由于经济理念和技术的落后,国内目前对标准专利也不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的企业谈标准垄断似乎言之过早,但如果中国的企业不能尽早了解业界的游戏规则,就很可能在某一天发现自己苦心研制的专利仅仅是别人标准之下的一个小小的应用而已。
高通成功了,他们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的成功,而更是一个企业战略的成功,甚至可以说是高通领导人高瞻远瞩的市场眼光和坚强意志的成功。我们相信,在高通推进其CDMA技术的初期,他们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CDMA技术的霸主,他们更没有想到,CDMA技术会成为一个可以坐收大把专利费用的“摇钱树”。这种以专利标准为生的业务模式是高通奋斗的结果,也是通信产业巨大竞争压力下的产物。但高通的神话是否能够长期延续呢?在此,我们不妨看看来自韩国的威胁。当年高通为了让运营商对CDMA感兴趣,也为了回应一些GSM标准既得利益者对CDMA技术的指责,曾经花费了数亿美元完成演示系统并到世界各地做演示。他们的确证明了CDMA是一项实用的、比GSM更先进的技术,但仍然应者寥寥。一直到韩国通信业对其抛出了橄榄枝,高通才真正步入佳境。当时韩国考虑到搞GSM已是步欧洲公司的后尘,只有另辟蹊径才可能后来居上,于是决定采用CDMA技术,这使得CDMA技术真正可以得到大范围的应用,也使得高通终于一炮打响。可是不久前的一则消息却指出,韩国信息通讯部已正式做出决定,将引进TD-SCDMA技术并把它确立为本国3G电话的标准之一。此举意在改变韩国当前过分依赖高通公司的现状。
有资料显示,韩国企业自1995年到2000年止,已经向高通公司支付了总共高达7.5亿美元的专利使用费。从这里可以看出标准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看到未来中国市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形。不甘落后的中国制造商也看出通信标准技术背后的巨大利润空间,于是具有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这两个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标准应运而生,并且在中国和国际电信业界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中国政府和信息产业部门对上述技术的肯定更是成为这两项标准的强力支撑。在四面楚歌的压力下,已经深谙专利之争的高通公司聪明地调整了自己在中国的市场策略。
作为CDMA
2000标准的倡导者和推动者,高通公司宣布推出其基于另一种通信标准的W-CDMA基站芯片解决方案,并透露将在中国与当地3G国际标准的发起者合作,利用自己在CDMA技术、芯片最优化设计和市场方面的专长,协助本地设计制造商开发产品。这是非常明智而且有效的做法,这既保证了高通对新标准制订的紧密参与,又软化了与中国政府和当地企业的关系,还可趁机打压TD-SCDMA和LAS-CDMA等竞争对手,可谓一石三鸟。
与高通公司漂亮的专利战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制造商对专利圈套的后知后觉以及在对市场展望时透露出的小富即安心理。DVD市场上的教训清楚地告诉我们,专利战略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一大利器。正是这个看不见的武器,让我国电子产品制造商在出口市场上步步受制。其实,高通公司的CDMA技术并不是人见人爱的香饽饽——笔者在美国与一些通信IC制造商谈及CDMA时,就发现有许多专家并不看好这项技术,而高通在美国通信市场上也毫无建树。一项在发明地都未取得成功的技术为什么能够在中国获得如此多的注意力?如果韩国当初选择了GSM,高通今天会怎样?
反思一下高通在中国推动CDMA的过程,我们遗憾地发现:成就高通在中国市场影响力的,就是我们自己!上网查一查最近两年的业界新闻,不难看到其实大部分关于高通和CDMA技术的新闻都是我们自己欢天喜地捧出来的,可以说是我们用自己的关注,为高通铺平了走进中国市场的道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对当时中国电信的长期垄断颇为不满,期待着新技术的出现能够改变竞争格局;另一方面则是对3G无线技术的向往,促使媒体一窝蜂地炒热了CDMA技术。捧起高通的同时,其实也捧高了CDMA的门槛,并导致后来进入的中国本地标准处境艰难。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前,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以市场换技术。过去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市场吸引国外先进技术落户中国,从而促进我国技术发展;现在市场大门已经洞开,专利法规基本完善,我们将拿什么去换技术呢?
高通的CDMA技术走进来了,可是我们却无法学到;第一代模拟移动电话市场,我们毫无建树;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我们只能从外国公司手里得到很少的市场份额,而且大部分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别人手里;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时代迫在眉睫,而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TD-SCDMA和LAS-CDMA标准,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具备走上国际舞台的基本装备。然而,建立标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有建立标准的能力,也并非所有的标准都能由我们来建立。我们是否有能力推广自己的技术标准尚不可得知,但我们相信,一旦中国制造商和IC设计公司真正学会了专利竞争的游戏规则,他们的发展步伐将会大大加快。也许,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是他们应该迈出的第一步。了解专利战略中的标准垄断战略,不仅是为了让中国的企业看到顶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更重要的是学会及时参与标准战略的游戏,为企业未来的竞争占据一个较好的位置。当然,去创建和推广一个标准并非易事,但是如果企业能够敏捷地抓住机会参与标准的制订,或是通过交叉授权让自己受益于标准,则无疑会在标准的大网之下得到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
高通风靡全球,成为电信业最大的“腕儿”——正如高通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雅各布所说,“大多数主流手机企业都与高通建立了合作!”保罗?雅各布十足的底气,源于高通世界闻名的“专利墙”——高通将自己的每一件专利都刻在一个牌匾上,内容包括专利的简单陈述、结构图、授予专利的机构和时间等,然后挂在墙上。据报道,高通目前拥有的专利已达数万件,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创新打造的“神话”
1985年成立之初,高通的业务主要是为无线通讯业提供一些项目研究、开发服务,美国国防部是其重要客户。那时,其潜心研究的码分多址(CDMA)技术还主要是军用。一个偶然的机会,高通的几位创始人在探讨将CDMA技术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可能性时忽生灵感:如果能把这种技术由军用转为民用,无疑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当时,这一创新性想法被很多人视为不可能,甚至有人指责他们违背物理原理。而高通公司没有放弃——“我们相信,CDMA将是把无线通信的魅力发挥到极致的最好技术。”
德里克?阿伯立介绍说,为了证明CDMA是可行的并且优于其他一些技术,高通当年甚至不得不自己开发并运营基础设施业务和手机业务。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几年之后,高通推出了自己的CDMA商用产品,但产品走向市场的历程却异常艰难,他们带着产品到处演示,却仍少有人问津。经过不懈努力,1993年,CDMA技术被美国电信行业协会接受,成为移动通信的行业标准。1995年,第一个CDMA商用网在香港投入运营。此后,韩国和美国的CDMA网络也相继开通,并最终带动了CDMA在全球的发展和应用,CDMA也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无线服务的基础和标准。
在这个过程中,高通通过持续研发,不断创新,获得了大量与CDMA相关的专利。而高通,最终也卖掉了其基础设施业务和手机业务,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专利授权许可。通过广泛的专利授权许可,高通获取了大量资金;将这些资金的一部分投入后续研发,进行技术创新,再获得专利。正是利用这一商业模式,高通缔造了无线通信业难以复制的“神话”。
“目前,我们已向全球180多家公司提供了专利授权许可,这几乎涵盖了我们全部的专利。”德里克?阿伯立对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介绍,高通掌握的专利技术包括CDMA系统和产品、CDMA系统和产品的3G扩展、3G网络产品的高速数据扩展、长期演进技术(LTE)等以正交频分多址(OFDMA)为基础的第四代移动通信(4G)系统、产品和标准。“高通开发了这些领域的许多底层技术,任何计划开发、销售3G或4G产品的公司都可以从我们这里获得授权许可。”德里克?阿伯立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目前,高通已就CDMA技术与180多家公司、就宽带码分多址(WCDMA)技术和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技术与110多家公司、就4G产品(不包含以CDMA为基础的标准)与9家公司签署了专利授权许可协议。2009财年,高通的营业收入为104.2亿美元,其中专利授权许可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35%。
除了专利授权许可外,高通的芯片业务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高通前不久公布的2010财年运营数据显示,其总营业收入为109.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其移动调制解调器(MSM)芯片出货量达到3.99亿片,比2009年财年的3.17亿片增长了26%。目前,高通的芯片累计出货量已达70亿片,平均每秒钟就有36片高通的芯片在市场上售出。2010年,各企业在市场上推出的采用高通芯片的产品已超过了745款。这些芯片,是全球最先进的手机和新型融合终端的“心脏”、动力和引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基于这些芯片的设备、终端和系统,都要向高通缴纳一定的专利许可费。
尴尬的“神话”
通过梳理高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创新-专利-专利许可-研发资金-再创新”构成了高通独特的商业模式,缔造了高通“神话”。但随着无线通讯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高通“神话”提出了质疑,是正当的专利授权许可还是不正当竞争,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高通“神话”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在无线通讯领域,无论是过去的2G,还是现在的3G,或是即将到来的4G,高通都掌握了大量的核心专利。业界的说法是:任何想进入这些领域的企业,都必须向高通缴纳一定数量的专利许可费。这些费用包括标准授权费、技术使用费、升级支持芯片的软件授权费等,这些费用加起来,常常是天文数字。例如,2008年10月,诺基亚就曾一次性支付给高通17亿欧元(当时约合23亿美元),达成15年的专利授权许可协议;2009年11月,三星支付13亿美元,与高通签订了为期15年的专利许可协议。
高额的专利许可费,引起了业界“不正当竞争”的指控,高通也因此官司不断。2005年,博通、爱立信、日本电气(NEC)、诺基亚、松下移动通信和德州仪器6家公司,以高通在3G基本专利方面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由,向欧盟委员会提起了诉讼。此后,与高通相关的诉讼案件不断出现。日本反垄断机构、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欧洲委员会都曾因专利授权费等相关问题对高通展开过调查。即便是在美国,高通也不断面临反垄断诉讼。
但对于业界的指控,高通则另有说法。“高通在进行专利授权许可时,使用的是固定费率、可预测的专利费结构。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高通CDMA产品的专利组合不断扩大,但CDMA专利费的标准却没有提高。实际上,合作伙伴支付给高通的CDMA用户终端的单位平均专利费已持续下降,而这些终端中所含的高通专利技术的数量和价值则已大幅增长。”德里克?阿伯立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高通用专利保护自己的发明,这让高通有勇气继续在研发上大量投资,而这也正是推动行业前进的动力。如果创新成果得不到可靠的保护,未来很多公司就不会愿意为开发新技术冒大风险、投资高费用。更何况,高通的授权许可方式是开放而包容的,它让合作伙伴避免了重复和昂贵的研发投资。任何公司不论大小,都可以接触和使用高通的知识产权以及芯片、软件解决方案。
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对立双方话语表述的差异——业界的说法是,任何想进入这些领域的企业,都必须向高通缴纳一定数量的专利许可费。而高通的说法是,任何公司不论大小,都可以接触和使用高通的知识产权以及芯片、软件解决方案。一个“必须”,一个“可以”,透露出双方争议的根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德里克?阿伯立的说法,业界很多企业可能未必认可,但不管怎样,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交战”双方都不敢驻足——“公”与“婆”,在时代的裹挟下,在合作与对抗的尴尬处境中,都在奋力前行,“正当授权”还是“市场垄断”的最终评判,可能仍待时日。
创新续写“神话”
所有官司的解决,加速了高通技术创新的步伐——3G市场的闸门打开的时间不长,4G无线市场已“硝烟弥漫”,作为世界知名的无线半导体厂商,高通更是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以OFDMA为基础的4G系统、产品和标准的专利部署。“高通在多年前就认识到,未来的高速无线数据通信可以使用OFDMA和相关技术来提高无线数据的速率。正是因此,长期以来,高通一直致力于OFDMA相关技术的研究,并参与制定了以OFDMA为基础的无线宽带系统和标准。”德里克?阿伯立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在中国市场,高通也在不断加快创新的步伐。除了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外,高通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入,仅2010年,双方就合作开展了22个研发项目,其中包括前瞻性基础技术研究以及当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多媒体项目研究。德里克?阿伯立表示,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高通将继续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共同推动3G产业的发展。目前,高通已经与60多家中国公司签署了CDMA授权协议。2009年以来,签署该授权协议的中国公司已超过了31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进行专利授权许可,为我们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提供了资金支持,使我们能够持续创新。”德里克?阿伯立介绍,目前,高通每年把大约20%的收入投入到技术研发中,以催生新的发明。2009财年,高通的研发投入超过20亿美元;2010财年,其研发投入占总营业收入的23%,超过25亿美元;2011财年,研发投入占比将不低于整个财年总收入的20%。自1985年以来,高通累计投入研发的资金已近140亿美元。
在加强4G技术研发的同时,高通还通过收购拥有4G相关核心专利的企业,来增强自身的专利实力。2005年,高通通过并购弗拉林科技公司(Flarion Technologies)——业界公认的OFDMA相关技术和商业系统的领军企业,加强了其在OFDMA方面的技术实力。另外,高通还从诺基亚和三星等其他公司收购了与OFDMA相关的专利。“收购增强了高通的专利实力,我们将继续在有新想法、新技术并奉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公司中寻找投资机会。”德里克?阿伯立表示。
据报道,早在2007年,高通已拥有1000多件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OFDMA和多入多出(MIMO)技术的核心专利,这些专利技术构成了4G技术的基石,任何想进入该领域的企业都很难绕过这些专利。德里克?阿伯立表示,目前,高通已公开了预期的4G LTE标准授权许可的条款和条件,并与业内3家领先的无线终端供应商诺基亚、三星和LG谈判并签署了4G授权协议。前不久,美国最大的本地和长途电话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公司)又宣布,将从高通购买价值19.3亿美元的无线频谱,以提高其即将推出的高速数据网络的能力。创新,缔造了高通“神话”。如今,高通正在用创新续写着这一“神话”。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高通形成了独特的“创新-专利-专利许可-研发资金-再创新”的商业模式,为其创造了可观的利润。 
高通公司的组织架构:
&&& 高通公司现有执行官员 12人,下设委员会和董事会(13人)。执行管理团队 12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保罗
博士)、高通公司总裁(斯蒂文?
奥特曼)和执行副总裁10人;部门总裁和高层管理人员 7人(多为高级副总裁)。
王翔现任美国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业务。王翔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学士。同时,王翔还管理高通CDMA 技术集团的中国区业务。
在就任这一职位前,王翔担任高通技术集团副总裁,负责高通公司中国区的芯片业务和客户支持工作。在他的领导下,高通公司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市场合作伙伴关系,制造厂商客户数量增长迅速。王翔在半导体和通信领域拥有余年的丰富经验,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有着前瞻和全面的理解。在加入高通公司之前,他曾任职于包括摩托罗拉、朗讯在内的多家全球领先公司,担任销售和市场营销方面的重要职位。
保罗?雅各布博士担任高通公司首席执行官兼公司董事长。雅各布博士一直是高通公司致力于支持无线数据发展的主要推动人,无线数据服务使蜂窝式移动电话不仅是语音通讯的工具,而且成为了娱乐、计算以及获取信息的多用途个人终端。
1989年,雅各布博士完成了博士学业。此后的一年,作为博士后研究学者,他在设在图卢兹的法国政府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1990年,作为开发工程师,雅各布博士加入高通公司,领导蜂窝电话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团队。雅各布博士早期一直专注于最初面向CDMA 的8 kbps可变速率语音编解码。此后,雅各布博士率先投入了能够达到固网通话质量的13 kbps语音编解码技术的研究工作,此项技术后来成为初期CDMA最具代表性的消费者功能。参加这项工作的核心团队成员,后来都参与了高通Launchpad?套件的功能与性能研发工作,后来它作为了高通公司每套芯片组的随附软件。在高通公司,雅各布博士以其创新精神领导过多个技术团队,他在无线技术领域所获得的发明专利已经超过25项。
相对于有线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必将对世界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 保罗?雅各布
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
艾文?马克?雅各布博士
是码分多址(CDMA )数字无线技术的先驱及全球领先厂商高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2005年7月前,雅各布博士一直担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并兼任公司董事长,直到2009年3月。雅各布博士
领导和实现了CDMA技术商用,并将其成功发展为世界上成长最快、最先进的无线语音和数据通信技术。他持有数项CDMA专利,为高通公司已发布和正在申请的技术专利资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通的企业和业务:
公司业务:Qualcomm CDMA Technologies(高通CDMA技术)、Qualcomm Enterprise Services(高通企业服务)、Qualcomm Firethorn Holdings, LLC(高通公司法尔索恩控股有限责任公司)、Qualcomm Government Technologies(高通政府技术部)、Qualcomm Internet Services(高通互联网服务)、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高通MEMS技术)、Qualcomm Technology Licensing(高通技术授权)、Qualcomm Ventures(高通风险投资公司)等。
全资子公司:FLO TV Incorporated(FLO的电视公司)、Qualcomm Innovation Center, Inc.(高通创新中心,公司)、Qualcomm Services Labs, Inc.(高通实验室服务公司)等。
企业活动:Qualcomm Corporate Engineering Services(高通工程服务企业)、Qualcom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高通的研究与发展)等。
未来展望:
从梦想的崇高的高度,我们可以看到未来。
每一天,你的明天是什么激励着我们可能持有视力。每一天,我们的工作带来的视觉生命,我们奠定了新的世界无线通信的基础。因此,尽管没有人可以绝对肯定明天会带来什么,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主意。毕竟,在你们的帮助,我们正在建设它。
生活。与技术相关联。
每个人都在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使您的想法成为现实。
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各种体验。和其他人分享这些体验是人类保持联系的基础。高通公司相信我们应具备尽量多的方法来创造这些联系。无论是通过照片、视频、文本信息还是简单的电话,我们正在实现将更多的故事以更多的方式来共享。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通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