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停业通知长春夜市也要停业吗

面对20位女生的贴心祝福,围观男生无比羡慕嫉妒恨。
女司机:粉丝会说你还是很厉害。我觉得会很掉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夜幕降临,炭火微微燃起,烤串啤酒小龙虾,炒饭炒面炒粉,袅袅的烟雾缭绕,喧嚣的人头攒动,食客有单身白领,有大学生情侣,有各色人等――夜市,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别样的色彩和活力,却也因其扰民与影响市容,被冠以“城市难愈的牛皮癣”而无数次登上了信访簿、12345的记录单。
  扑鼻的香味,与第二天清晨残留一地的垃圾;欢乐的氛围,与附近居民夜不能寐的苦恼;诱人而低价的食物,与紧悬头上的食品安全问题……市民对夜市的旺盛需求与夜市背后的问题隐患总是一对纠结不息的话题。
  自2001年清明街夜市被取缔后,长春再无真正夜市,而管理部门与夜市却进行过一次又一次的博弈。不过,在每场“斗争”中,我们看到的总是“坚决整顿”、“严防死守”这些字眼。但在食客的渴望与摊主的生计双重诉求下,斗争的结果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除了“一刀切”之外,有没有更好的治理手段,灭除隐患、增加吸引力,甚至让夜市成为城市的特色、名片?在这方面,北京、沈阳、广州、台北、香港等地都有过成功的案例。
  所幸,我们看到有一些变化正在静静地露出端倪,长春市政府正通过消夏节等活动试水“夜市经济”,探索夜市的管理,同时对夜市的“招安”也已经有所考量。但如何真正兼顾、平衡各方利益与需求,如何真正疏导、规范,还有相当多的事情要做。
  为此,本报今日重磅推出长春夜市经济特刊报道,梳理长春夜市的前世今生,描绘未来长春夜市的蓝图。藉由这一组报道,希望能为管理部门真正化堵为疏,创新城市治理思路,提供一些调研结果与借鉴。
  长江路今非昔比
  桂林路不成规模
  近日,长江路步行街的场地经营权将对外公开拍卖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引发老长春人对于这条百岁的老街未来的种种猜测与忧虑:不温不火了多年的长江路夜市还能否重现当年的繁华?而这一话题同样激发了新一代长春人的好奇:当年的长江路夜市究竟怎样的车水马龙、商贾云集――
  夜市是一个城市繁华的标志之一,长春夜市的前世今生是什么样的?记者梳理了20世纪初至今长春夜市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20世纪初
  长江路已经有了夜市雏形
  聊起长江路,它最初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初。随着满铁附属地的开发,1908年建成了长1500米,宽15米的这条道路。建设之初,名为“横四街”(从此名可见是从火车站往南的第四条东西走向的街道),1923年更名为“吉野町”。光复后的1946年7月,国民政府将其更名为“长江路”,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这条街路从1908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始终是著名的商业街路,真正繁华起来还是建成后十几年的事情,当时道路两侧商业集中,门市密集,寸土寸金。”对长春历史有过研究的长春市民郭成祥说,长江路夜市曾经繁华无比,经常是通宵达旦。伪满时期,还出现了带有“新京银座”字样的路牌广告,银座是日本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区,日本人把这里比喻成东京的银座,以示这里是最繁华的日本人街道,成为日本人商业街的代表。从某种程度上说,1923年后期的“吉野町”奠定了长江路日后成为商业街的人气基础,成为长春夜市的雏形。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长江路是长春“流行发源地”
  “长江路夜市算是东北乃至全国最早的一批夜市,我和我的同行也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个体户。”站在长江路路口,回忆起当年夜市的热闹,65岁的王坤霞仍兴奋得手舞足蹈。
  王坤霞说,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长江路是长春最为红火的商业街:这里有长春市大型商场之一的长春市第三百货商店、著名的长江路饭店、长江电影院、宏光理发店、长江路日杂商店、长江路药店,甚至还有当时在长春为数不多的西餐餐厅乌苏里饭店。“当时的长江路是长春最初的步行街,也是最早的夜市。可以这么说,凡是百姓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在这里都能找到。长江路,当时是长春人的购物、休闲之所,是外埠旅客来长春必到的去处。”
  “当年我主要是卖军大衣、港衫、墨镜和皮鞋,都是当时最稀缺的流行货!”王坤霞说,长江路就是长春“流行发源地”,引领了一代人的生活,许多长春人透过长江路夜市感受外面世界的新奇和时髦。
  “那个年代的长江路夜市算是长春市的唯一夜生活去处,在长春人的心目中位置很重。”王坤霞说,当时遇到有外地亲朋来长春,就会推荐去长江路逛逛。“据说长江路夜市中诞生了长春最早一批富翁。”
  上世纪90年代初
  长江路改造未果陷入萧条
  上世纪90年代初,长春市对老长江路进行了整体规划改造,由于多种原因,改造工程未能按期完成,昔日繁华的长江路出现了萧条冷清的局面。
  1998年4月长江路变身长春长江路电脑科技商品经营开发区,建设了长江路商业步行街,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以IT产品为主的商贸服务企业。2002年,长春市改造长江路,建设了一条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标准商业步行街,长江路步行街是全国唯一一个采用通透式玻璃幕顶的步行街。“虽然地理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但改造后的长江路,就再也没有了昔日的风光。”王坤霞说,改造后的长江路没有了亲切的老招牌和浓厚的市井气息,那里就不再红火了。
  2000年以前
  清明街夜市接替了长江路的“位置”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长江路夜市逐步萧条,一些从长江路夜市转移出来的商户自发在清明街摆摊,演变成了一个新的夜市,并很快红火起来,接替了长江路夜市的“位置”。
  80后的长春市民郑凯家住清明街附近,他记得在2000年以前,宽不过十米左右的清明街却并列有四排摊位,无论是大雪纷飞的冬夜,还是夏日清凉的傍晚,清明街夜市都是长春市民晚上休闲的主要去处之一,整条街两侧灯火通明,服装、饰品、音像、玩具、书籍、日常家用……凡是生活所需的,整条街逛下来,一定都能买得到。
  那时,白天的清明街还是正常行车的街路,可到了傍晚,清明街上车就渐渐少了,背着大包小裹的行人开始多起来,占地盘儿、摆摊位。“每到晚上吃过晚饭,我就会和家人、同学结伴,从家里出来一路步行到清明街。大家顺着这条街的一端,瞅瞅左边的摊位,再瞅瞅右边的摊位,一路下来逛了两排摊位,走到街的另一端,再转到另外两排接着逛。”郑凯说,虽然街不长,逛下来也需要两三个小时。因为逛的人多,商品也多,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好多新潮的衣服、饰品都是在夜市淘到的。
  2001年
  重庆路规划时清明街夜市被取缔
  但到了2001年,长春市重新规划重庆路之后,清明街夜市就被取缔了。
  “夜市很受欢迎,但是隐患和投诉也不少,这是被取缔的重要原因!”曾在清明街夜市摆摊的徐先生说,夜市的小吃常常经营到凌晨,其间酗酒、打闹说笑声影响附近居民休息,尤其老年人意见很大,反复投诉到相关部门。其次,由于夜市撤摊后无人清理,卫生情况十分不好,令重庆路周边都受影响。
  2001年初,长春市政府坚决取缔了清明街露天夜市,同时将重庆路商业街的正常营业时间调整到晚上10点钟。
  长江路步行街重新改造
  是否重振夜市暂无规划
  长江路是长春市最早的老商业街之一,迄今为止已有107年的历史。旧时代的夜市繁华已经不见,而新时代的长江路夜市一直处于不温不火之中。尽管近年来,长春市乃至宽城区政府多次试图转型,重现当年老长江路夜市的场景,但人气却一直没有太大提升。而今年起,关于长江路的改造再度启动,这让许多老长春人更加期待曾经繁华的长江路夜市能够再度归来。
  据悉,今年1月7日起,长江路步行街中间摊位开始拆除。3月7日,长江路步行街穹顶开始拆除。7月21日,长江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经委托长春市规划设计院对长江路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长江路步行街将整装待发。长江路步行街的场地经营权将对外公开拍卖。这次进行公开拍卖的长江路步行街经营场地使用期限为5年,这次拍卖是长春长江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长春市煦航拍卖有限公司进行的。
  “今年秋天或许就能看到雏形。”对于拍卖后的改造,工作人员表示,新版长江路步行街建成后能够体现出关东风情,代表长春特色,具有浓郁本土气息,将集购物、休闲、旅游、娱乐、文化于一体及消防安全达标的现代步行街。而对于夜市是否会纳入规划中,工作人员表示暂无该规划,但是营业时间上会晚一些,尽量满足市民休闲。
  “后起之秀”桂林路不成规模难称夜市
  如果除去尚未可知的长江路夜市,如今,再有人问起长春像点样儿的夜市,可能很多人的答案是桂林路。
  桂林路夜市以特色小吃、服装、小饰品为主要经营项目,基本过了晚上9点,服装和小饰品的摊主就撤摊了,小吃会经营得晚一些,尤其是烧烤。此外,长春还有一些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夜市,不过,包括桂林路在内的这些夜市却很难与曾经的长江路相媲美,认可度也并不高。“桂林路也好,重庆路也好,这些所谓的夜市,实际上在推介中拿不出手。”长期关注夜市经济的学者蒋杰认为,这些夜市多数扎在居民区或公园附近,多数是自发形成,不成规模,时有时无,更毫无特色,来逛的基本是附近居民,很少能够吸引跨区的居民前往。
  长春目前尚无成规模的合法夜市
  而更重要的是,所谓的桂林路夜市尽管红火多年,但至今仍没有一个合法身份,摊贩多属于游击经营。
  记者从长春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到,目前长春市各大城区共有60多个有规模的早市和晚市,其中有的市场还是早晚结合。这些市场中有七成以上都存在占道经营的情况,另外三成中有一大部分是庭院式的市场,所以不会出现占道的情况。长春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市容处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长春暂无合法规范的早市和夜市,而现在这些有规模的早市和夜市都是在市民的需求下自发形成的。
  超9成人认为长春需要夜市
  2001年清明街夜市被取缔后,长春老一代夜市全部“功成身退”,处于散兵游勇的小型夜市再难聚拢当年人气,质疑声纷至沓来:在传统商业符号日渐稀少的当下,长春是否还需要夜市?记者对此展开了一项消费调查――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盛极一时到如今的渐渐消失,走过改革开放初期的‘闯市场’,长春是否还需要夜市?在你眼中,夜市该有些什么?
  本报近日联合长春交通在线公众平台展开的一项千人调查显示,超9成受访者认为城市生活中需要夜市,68%的受访者认为,夜市代表城市的“温度”,应该以城市名片打造。同时,有9成受访者在夜间休闲活动中首选“逛夜市”。而对于心目中的夜市,市民多认为味道、特色和物美价廉最重要。所有参与调查的市民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希望夜市能便民而不扰民。
  【呼声】
  超9成受访者需要夜市
  网购普及的今天,你认为长春是否还需要夜市?在本次调查中,超9成受访者表示,城市生活中需要夜市;68%的人认为,夜市是城市民俗、文化的聚集地,应该成为城市名片。“你平时夜间更愿意选择哪种休闲活动?”的调查显示,有90%的受访者选择“逛夜市”,其次是“逛百货商场”(50%),另有44%的受访者喜欢去酒吧、KTV、看电影等,28%的受访者则青睐健身、打球等。“你逛夜市的频率怎样?”的调查显示,28%的受访者“经常”逛夜市,53%的受访者“有时”去,仅19%的受访者选择“很少”或“从来不去”。67%的受访者在夜市上消费过。
  调查中,71%的受访者直指夜市可以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63%的受访者相信发展夜市能解决困难群体的生存和就业问题;61%的受访者认为夜市可以丰富市民夜间生活;43%的受访者觉得夜市可以繁荣城市文化;34%的受访者则表示,夜市会成为旅游热点,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
  【印象】
  长春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夜市
  尽管对于夜市的需求比较强烈,不过,一些市民谈及当前夜市经济发展模式,还是感到些许遗憾。比如,长春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夜市,外地人如果问起“长春哪个夜市最好”,大家很难给出合适的推荐。因为目前很多所谓的“夜市”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夜市,而是一些分散在城市角落的“夜摊据点”和“大排档一条街”,缺乏规范、规模与影响力。
  当前夜市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调查中,57%的受访者直指夜市的环境卫生状况亟待提升;42%的受访者认为摊位、顾客停车等方面影响交通与出行;40%的受访者认为长春夜市缺乏特色与规范,有待合理规划;22%的受访者感觉夜市夜间划拳、叫卖等噪声扰民。家住东环城路附近的郑女士告诉记者,该地区附近的夜市处于居民区,虽然方便市民、人气极旺,但夜市商贩占道经营,喧闹声深夜不绝,第二天夜市摊点垃圾遍地、一片狼藉……现在不少地方都存在类似情况。
  【期待】
  打造多元化、高品位的夜市经济
  在针对是否支持长春发展夜市经济的调查中,高达9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支持”。具体而言,33%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支持”,61%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支持”。
  我们应着力打造哪种类型的夜市?调查中受访市民认为,长春夜市的“吃”文化深入人心,但是就目前已有的“小吃夜市”、“小吃街”来看,情况还不够理想,且亟待多元化发展,打造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创意等元素的高品位夜市经济。
  你期望生活中有哪些夜市?调查中,86%的受访市民首选“小吃、美食一条街”;其次是“老字号一条街”(61%);排在第三位的是“潮流服饰一条街”(52%)。其他的还有二手物品交易市场(50%)、大学生创业者为主体的夜市(35%)、酒吧一条街(27%)、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体的夜市(21%)。
  调查显示,8成市民期待政府合理规划夜市,比如确定专门区域发展夜市经济;71%的受访者建议规定摊贩定点定时经营,严禁扰民;65%的受访者希望对夜市摊主与市民进行文明引导。
  此外,68%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强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规范;46%的受访者建议对摊主加大监督、严格执法;44%的受访者期待发展廉租摊等,对夜市摊主实行税收优惠或补贴。
  【什么样的夜市才是你的菜?】
  市民最在意夜市有特色、不扰民
  夜市打造得好,说不定真能成为城市的名片呢,比如说台北的士林夜市,很多人到了台北都必去那里。今后长春若打造夜市经济,什么样的夜市才是你的菜?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在你眼中,夜市该有些什么?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市民的需求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能便民而不扰民。
  品类方面
  夜市要有独特的味道和特色
  家住朝阳区繁荣路附近的杨女士在对夜市要素的排序中,把特色放在了首位。“去夜市消费档次无所谓,关键要好吃,最好能独具特色。”杨女士认为,味道好坏大家各有评判,但特色其实是可以包装的。如果今后可以有一些评比活动,结合地区文化做特色宣传,效果会更好。“你看现在的夜市,基本上除了那几样烧烤,就找不到别的东西了。”
  质量和价格方面
  希望夜市物美价廉
  今年刚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李同学告诉记者,桂林路商圈距离学校只有一街之隔,那里的美食味道不错,他常常叫上三五个同学去那里小聚。
  “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价格还是比较重要的,希望夜市上卖的小东西性价比能够更高一些。对我们学生而言,又好又便宜的才是首选。”
  最好走路十多分钟就能到
  “夜间活动,范围不要太远,不要偏离主城区,离家近的地方最好。”市民张先生说,他穿过几个城区逛夜市的情况并不多,一般都是选择离家近的,“我希望夜市的布局可以更加合理,最好走路十多分钟就能到。”
  虽说希望有近一些的夜市,但张先生也说了另一个感受――夜市太近影响生活。“以前我家楼下就是烧烤夜市,常常闹到晚上一两点钟,觉都睡不好。”张先生说,本地夜市经济市场大部分临近居民生活区,容易出现噪声扰民、交通堵塞、污染环境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如果发展夜市经济,应该在规划发展中有所引导。
  吃、购、耍都要有 内容越丰富越好
  从事茶艺培训工作的徐女士表示,希望今后可以在夜市上看到更丰富的内容,比如可以淘到好东西,能看到接地气的文化艺术,因为目前能同时满足这些需求的夜市还真不好找。徐女士说,夜市就是平民文化的场所,没必要多么高大上,但是一定要有生活气息,现在很多地方仅仅是满足了大家吃的需求。
  夜市,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杯啤酒的自在,几碟小炒的品味,三五好友的闲聚……在食客心间,夜市是长春的独有风情。
  一鼻的呛人烟味,一地的油腻污浊,一夜的惊梦吵嚷……在居民眼里,夜市是长春的喧嚣杂音。
  个人生活的保障,全家老小的吃喝,孩子将来的学业……在摊贩脑中,夜市是长春的谋生之道。
  对于夜市,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记者通过深入调查,抽取了几位与夜市有着关联的人,看看他们心中对于夜市有何看法,透过他们的故事,看看夜市的发展有多纠结。
  一个夜市摊贩的成长
  昨天晚上,记者采访了几位在夜市练摊的商贩,他们都有自己的创业故事。
  他们有的是企业员工,利用晚上时间赚点外快;有的本来就是开店的,不肯放弃晚上的商机;还有的是大学生,利用暑假接触社会;一些年轻人还把摆摊当作晚上的娱乐项目,不但好玩还能赚钱。
  两年前的夏天,崔亮和女友就开始到桂林路上摆夜摊。他们卖的是衣服,两年下来,生意越做越红火,现在已有了老客户。最近,他租下了一个门市店铺,专营服装,白天妻子在店里经营,夜晚两人一起出来摆摊“赚外快”。
  2013年前,崔亮在一家保险企业做人力资源工作,工作压力并不大,但收入不多。晚上5点下班后,常和女友去桂林路转转,发现夜市生意还真不错。“其实夜市给我们服装市场的经营户提供了晚上经营的平台,黑水路市场里有好几家都在夜市摆摊,如果有个正规的市场那就更好了。”崔亮说。
  “钱倒在其次,主要是锻炼了我做事的能力。”崔亮说,为了经营好摊位,他时常去批发市场进货,内向的他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做生意,这也是一种成长,是夜市带给他的。
  一个食客的夜市记忆
  作为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读书时的陈琳,每晚必定会去桂林路夜市逛一圈,约上几个要好的闺密,一起去夜市上吃点麻辣烫,买点价格便宜的衣服,已经成了她必修的功课。
  “有时候晚上上自习学烦了,就背着书包去夜市玩,不一定非要买什么,就是随便逛逛。但是桂林路的夜市一直处于自发状态,无监管、比较随意,为什么不好好地引导经营,让它成为‘正规军’呢?”陈琳好奇道。
  大学毕业后,陈琳辗转前往四平,但是每次回到长春,她都会跟长春的同学一起聚聚,而这个“聚聚”的保留节目,就是吃完饭后去桂林路夜市逛街。
  “去年还回来过一次,感觉当时夜市比以前繁华多了。”陈琳认为,夜市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普通的夜市了,它所承载的,是很多学生们关于青春的记忆。“每次跟朋友聊天,说起大学时代,总少不了要说说夜市里的故事,感觉特别好。”
  一个居民的愤怒
  虽然不少市民喜欢逛夜市,但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却因此有了烦恼。不少市民反映,夜市街道的环境卫生差,车辆乱停放情况严重,经常交通堵塞,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家住朝阳区桦甸街的居民王国庆说,多年前附近的居民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夜市,主要是经营烧烤、大排档。起初,附近居民还觉得新鲜,但是渐渐地他们感到愤怒。“最受不了的是食客们喝醉后大吵大闹,我们几乎整夜不得安生。”王国庆称,有些摊主从傍晚开始营业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5时左右,顾客高声划拳及喝醉酒大声吵闹的现象经常出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休息。一些居民自发地在夜市明显处粘贴了“摊主不能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不许高声喧闹、划拳”等字样,但摊点上依然有人在高声猜拳喝酒。除了每天折腾到深夜之外,最让周边居民无法容忍的还有摊主随处如厕的现象。由于夜市周边的公共厕所相距较远,摊主为了不耽误做生意,往往是趁着夜色随便找个角落“方便”,夜市俨然成了露天公厕。
  此外,时值盛夏,很多住户都不敢开窗透气,原因是楼下夜市烟雾缭绕,环境极其恶劣。“不管冬夏,只要夜市一开我们就得关窗,真是闷得慌。”王国庆说,大排档撤了后留下遍地垃圾,行人几乎无处下脚,稍不留心就会踩上“地雷”。因为夜市,很多车辆停到公交车站和斑马线上,常常引起交通堵塞,也给行人过往带来安全隐患。
  一个商户的无奈
  夜市成就了一批人的同时,也伤害了另一批人的利益,王蕾就是利益受损者中的一员,与痛恨夜市扰民的老百姓不同,王蕾痛恨夜市的原因是夜市“扰乱了市场秩序”。
  2013年年底,王蕾在朝阳区湖光路附近租下了一家店铺,主要经营各种儿童鞋帽。小店正式开业头一个月,他的销售额在12000元左右,扣除掉成本等费用,一个月就赚了5000多块钱。“前3个月觉得确实挺好的,收入也不错,可是逐渐就下滑了。”从2014年春天,王蕾的小店销售额开始大幅度下滑,这让他压力很大,因为他在银行贷款买了房子,每个月要支付2000多块钱的房贷,加上店铺的租赁费用和水电费、管理费以及营业税,各种费用算下来他差点赔钱。
  而真正导致营业额下降的原因,则是湖光路上的那个夜市。王蕾有些无奈地说,“他们的价格比我便宜太多。”
  一个城管队员的纠结
  长春人对夜市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一点在网上可以见证。在各类本土论坛上,有不少关于夜市的大讨论,“积极分子”还创建了“地摊群”,大家分享生意经,也借机推销自己的商品。不过,为不扰民、维护城市形象,长春曾多次取缔市内夜市,包括名噪一时的清明街夜市,一些夜市从此销声匿迹。
  夜市到底该不该取缔?有两种不同声音,有人说,夜市影响了城市形象,带来一系列问题,“天天晚上的叫卖声持续到11点多,夏天要到深夜12点,晚上回家把路堵得进不去家门,扰民啊,取缔好。”一位家住夜市附近的居民说;也有人认为,夜市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又能满足人们消费需要,“一刀切”取缔有些不近人情,“不支持取缔夜市,能买多少便宜的好东西啊。”一位市民在论坛上这样留言。
  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城管执法人员也找不到标准答案。一位执法人员就表示,目前夜市身份的合法性比较模糊。一方面,它的存在体现了社会供需,尤其不少摊主是下岗职工或者无业人员,或勤工俭学的在校大学生,要是撤了他们的摊子于心不忍,“都怪不容易的,尤其一旦要罚款,面对那些孩子很不忍心。”但另一方面,大量小摊贩的聚集造成占道经营,也给交通、消防带来隐患。“我就时常接到夜市附近居民的投诉,很矛盾。”
  看看那些著名的夜市
  台湾士林夜市位于我国台湾地区台北市士林区,此地原是靠近基隆河的渡口,从士林的农产品到艋、大稻埕的货物都在这里交易,1909年设立士林市场一直发展至今。士林夜市是台北地区最具规模的夜市之一,士林夜市可分两大部分:一是捷运站对面的临时集中市场,于号正式启用,由于通风、卫生、环境、公共安全等问题,台北市政府于日将原士林市场拆除,仅保留日据时代的砖造市场建筑;二是以阳明戏院为中心,扩及文林路、基河路,以至大东路与大南路都算在士林夜市的范围内,商家林立,范围非常大,再加上各式各样的百货商品及经济实惠的美味小吃,不但是台北人夜晚逛街的好去处,更让其他县市的民众为此慕名而来,甚至连国外观光客也趋之若鹜。
  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北入口的东华门夜市,是北京最著名的小吃街。不仅在北京城中口碑极佳,更深得中外游客的喜爱。如今,逛东华门夜市已经成为来京旅行团夜间活动的保留节目。东华门夜市地面专门用特选石材铺成,光面与毛面有机结合,既便于清洗,又有效防滑。每一摊位都配备了专用不锈钢餐车,水、电接口及便携式垃圾桶等,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卫生问题。这里还设有隔离装置,将小吃街与车道区分开,并在隔离边缘埋设地灯,起到了既美观又实用的双重功效,对经营的商家也加强了管理。统一的红白色工作制服,干净整洁,与小吃街主色调协调一致。这里要求统一使用的环保型一次性碗筷,清洁卫生。
  位于WirelessRd & Rama4Rd交叉路口的曼谷新夜市是泰国观光局的新计划,专门为晚班飞机的游客提供夜间消遣的地方。每日下午3点到晚上11点有3700个商店出售来自全泰国各省的工艺品和亚洲各国的特色品。
  夜市,夹缝中求生存
  如何才能让夜市摊点摆脱尴尬境地?夜市该如何存在?我们不妨看看台北士林夜市带来的思考。
  一座城市吸引人的地方,不仅在于美丽的景点、林立的高楼,更在于霓虹灯下迷人的草根气息和平民文化。没有空调和卡座,没有炫富和挥霍,这里给予所有人俗世生活的乐趣。“这里”可以是台北的士林夜市,也可以是春城碧树红花掩映下的长春夜市。从某种程度上说,夜市的繁荣与否,逐渐成为考量一个城市商业延展的因素之一。多年来,民间关于发展长春夜市的呼声此起彼伏,但至今长春仍然没有自己的夜市文化,现有夜市发展缺乏“后劲”,引摊入市工作又存在诸多困难。加上夜市自身也存在扰民诟病,使得居民对其“爱恨交织”,正因如此,城管和商贩依然在困惑中上演着“游击战”。
  打造夜市
  考验政府的管理能力
  说起夜市,省社科院经济学者李晓群认为,灯火阑珊的夜市,特别适合耿直豪爽的长春人。夏季夜晚凉爽,人们特别习惯晚上出来逛,夜市做好了,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吸引外来观光客,更是城市繁华兴旺的一个标志。
  比如台北的士林夜市、师大夜市等,在全世界都闻名。能不能也在长春规划出几条街区,打造这样的夜市?李晓群认为,夜市也许比较嘈杂,也许没有沿街整齐的铺面好规范,也涉及安全、卫生等问题,但是,夜市是一个城市活力的体现,也是创业者最适合的土壤,做好了,更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但是,夜市如何打造和规划,什么地方适合做餐饮类特色夜市,什么地方适合做创业类夜市,都需要引导,如何做好一个城市的夜市,其实最需要考验的,是政府的管理能力。
  深刻反思
  长春的夜市为何越来越“弱小”?
  “政府管理部门和市场经营者都要反思。”长期研究长春本土商业的省政协委员冯堤认为,夜市之所以难以重现当年的鼎盛,是因为政府、市场都没有赋予夜间商业形态与时俱进的内涵,这也是没有成体系的大型夜市的原因之一。
  “对长春这座省会城市来说,发展好夜间商业形态很有必要。”冯堤认为,香港、台湾等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夜市这种商业形态一直都发展得很好,而且成为了本地商业文化的一张名片,长春却缺乏这样的本土商业文化名片。长春应该学习香港的庙街等夜市,不断赋予“夜市”新的内涵,形成长春本土商业文化符号,让外地游客凡是到长春来都要去夜市逛一逛。
  冯堤认为,长春其实不缺少夜市文化,桂林路夜市、长江路夜市、清明街夜市,都深受市民欢迎,但因为堵路、脏乱、扰民、卫生等问题,或在取缔中灰飞烟灭,或在整顿后一蹶不振,或在疏堵两难的纠结中艰难生存。相比之下,同样是草根出身的士林夜市,不仅在一轮轮的整顿中完成正规化转型,现在还成了台北的城市招牌输出他乡,两者境遇的落差可见一斑。士林夜市的成功,对长春发展本土夜市,有着借鉴意义。
  经验借鉴
  台北士林夜市的“四步成功学”
  据了解,台北士林夜市也曾遭遇发展瓶颈,因脏乱等问题面临整顿。士林夜市的原型是大学生美食街,后来做出了名气,游客蜂拥而至,但管理问题也越发明显。后来政府出手,协助其“腾笼换鸟”,牺牲了市井氛围,却赢得了生存空间。具体来说,在台北士林夜市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四步成功学”。
  为夜市摊贩办理执照
  促“游击队”转为“正规军”
  “曾经台湾路边摊不讲究卫生,垃圾遍地,政府部门很头疼,经常整治。”来自台湾的摊主李耀华说,那时警察追着小贩跑的景象是家常便饭。最后台北市政府下决心搬迁夜市,规范管理商户。
  政府要求夜市所有店铺申领执照,纳入政府监管体系,使不少“游击队”转型为“正规军”。在管理方面,政府协助士林夜市成立自治委员会,采取“政府主导、商家自管”的模式。在场所安排上,出资改建老市场,改善了消防等安全问题。搬入在老市场原址修建的地下室市场后,士林夜市完成华丽转型,从自发的市井夜市转变为正规美食广场。李耀华说,搬入新址后也有遗憾,就是露天夜市那种独特的市井氛围减少了,但商家和顾客都觉得,牺牲是值得的,只有这样,夜市才能生存下去。
  颁布出台管理法规
  规范和约束摊贩权责
  同时,在夜市发展过程中,与其相关的民商法律也日益健全。比如说,士林夜市目前实行高度的社区和行业自治,充分发挥社会规范在协调相邻关系、约束经营行为和保障合法利益等方面的作用,主要通过自律、他律和互律使广大经营者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这种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良性互动的局面是建立在法制完备的基础上的。我国台湾地区早在1999年就颁布实施了摊贩管理规则,并与商业登记、税捐稽查、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和观光发展等法律规范中的有关内容相配套,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摊贩管理法律制度。
  正是有了多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在违规就要被取缔的压力下,士林夜市才蹒跚走上管理有序、合作共治的道路。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树立社会公德之心
  台北的人口密度比长春大得多,但市民基本上做到了“生活垃圾不落地、公共场合不喧哗”,这种整体性的市民素质对于餐饮夜市的存续和发展十分重要。
  “除非是将夜市规划在人迹罕至的荒郊僻野,不然总会产生相邻关系,也容易因为脏乱和噪声等问题引发与周边居民的激烈冲突。”李耀华说,如果一个城市普遍缺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公德之心,却多见一面网上呼吁开放夜市、一面网下随手乱扔的现象,那么,要将夜市打造成和谐美丽的城市风景线,是非常困难的。而士林夜市在建设中,管理部门注重全社会的文明素质提升,树立居民和食客的公德之心,比如不大声喧哗、酗酒,随地便溺、扔垃圾等。
  多方给力小心呵护
  认可夜市文化形成的合理性
  谈及士林夜市转型成功的原因,李耀华认为,主要还是取决于管理部门对夜市这一市井文化的态度。“夜市文化就像一株脆弱的野生植物,需要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小心呵护。管理部门应当认识到夜市文化形成的合理性,在建立秩序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其原生态的魅力,因势利导、耐心扶持、趋利避害;而夜市的经营者也应认识到,无序发展是一条死路,必须配合管理部门建立夜市规则、完成改造,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李耀华坦言,“夜市自由的市井气质与建立秩序规范是很难平衡的,但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因地制宜打特色牌
  合理规划形成夜市集群
  “夜经济”直观地体现着城市的消费水平,并对内需起着潜在的拉动作用。夜间经济的繁荣是一个城市开放和文明的重要标志。
  “夜经济”主要指从当日下午6时到次日凌晨6时所发生的服务业方面的活动,包括购物、餐饮、旅游、沐浴、美容美发、休闲、保健、学习、教育、歌舞、影视、娱乐等内容。据了解,目前美国人已有1/3的时间、1/3的收入、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而其中60%以上的休闲活动在夜间。在北京,王府井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出现的。在重庆,2/3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在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夜间经济的繁荣是一个城市开放和文明的重要标志。正在起步的长春市“夜经济”已经展示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在百度百科的词条里,夜市被译为主要于夜间做买卖的市场,可能贩售杂货、衣服、食品、电器零件、游戏等几乎任何东西。夜市常是热带、亚热带国家的重要观光景点,在大陆许多地方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夜市都是平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正是因为看到夜间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不少地方政府提出了发展“月光经济”的口号,不遗余力地宣传、鼓励老百姓扩大消费,希望夜间消费和白天消费比翼双飞。
  业界分析
  夜市的存在与城市发展并不相悖
  “从长远来看,夜市经济经过品牌树立,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从短期来看,管理方面的问题会十分突出。”经济学者李晓群认为,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长春夜市多是自发形成,在没有规范管制的情况下无序散漫开来,并带来环境卫生差、噪声扰民、阻碍道路交通等现实问题,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不小的管理压力。
  近年来,因“创卫”而对夜市实施“一刀切”的城市不在少数。李晓群认为,夜市的商贸功能或许可以被超市、农贸市场所取代,但夜市的阑珊灯火和叫卖之声却是城市个性所在。从这个角度看,夜市的存在与城市发展并不相悖。
  李晓群认为,发展夜市经济不仅可以有效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拓展国内外游客的消费空间,从而扩大消费、增加税源,有效拉动地区经济增长。
  夜市经济也是带动大众创业
  “夜市人流量大,多数没有费用,有费用的也低,每天就十几元钱的卫生费。像我们这种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的人,自己摆摊赚点生活费还自由一点。”赵女士在桂林路夜市经营着一个水果摊位,靠着每晚6点到12点间的夜市交易维持生计。记者走访发现,外来务工者、下岗失业人员和创业青年是夜市摊贩的主要构成者,这群人大多没有稳定工作,无固定生活保障。夜市这一拥有稳定客源的交易场所,没有就业门槛,且提供了一个较打工而言相对自由、收入较为可观的就业机会。
  “政府鼓励发展夜市经济,既带动了大众创业,也是民生之举,体现了政府的责任与担当。”省政协委员冯堤说,中国城市管理多强调秩序,殊不知小商贩、卖货郎、街头艺术家、流浪汉甚至乞丐,都是城市天然的组成部分,如何宽容对待路边摊贩,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管理的智慧和水平。
  发展瓶颈
  长春夜市经济尚缺文化内涵
  “长春夜市过去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噪声扰民、环境污染、假冒伪劣商品多、交通拥堵、用火用电存在隐患、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等,这让夜市一直处在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地带’。”冯堤表示,既要顺应市场潮流,又要摆脱尴尬境地,考验的是政府职能部门的智慧。而如何规范夜市,首先需要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这样在管理中有法可依,具有约束性。
  冯堤坦言,长春一直打出“冰雪、避暑”的名片,但在夜市经济方面,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却极为有限。“在过去数十年里,缺乏特色、消费群体定位混乱、发展目标不明确是夜市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冯堤说,纵观国内外做得成功的案例都各具特色:台湾士林夜市以美食闻名、武汉吉庆街夜市借助文化艺人表演逐步扩大规模、丽江古镇利用酒吧文化形成特色,接下来,长春夜市经济也应在这方面下功夫。
  突围方向
  A因地制宜
  夜市须打特色牌
  “长春发展夜市经济有其先天优势,长春人个性豪爽,这种市井文化有益于聚拢人气。”李晓群分析长春夜市经济市场前景时表示。他认为,各地上马夜市街区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在人气和商圈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24小时营业的成本负担会比较重。比如,在大学城区域,主要消费群体是学生,在这样的区域就可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但不需要严格追求24小时营业。
  冯堤则表示,相比于在已经成熟的商圈搞夜市,在配套尚未成熟的地方建设夜市街区也有它的优势。同样以大学城区域为例,该区域主要消费群体有工厂务工者和大学生群体,在假期期间就可能人气不足,这种情况就应该多建设特色商业,吸引核心城区消费人群,比如可以增加停车位、提供优质低价的商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许多麦德龙、奥特莱斯也都处在较偏远的地段,但同样能吸引消费者就因特色销售,这是值得借鉴的商业模式。
  在他看来,长春规划发展夜市街区,其中要着重培育有特色的夜市,创立有影响力的品牌,应该充分发挥长春本土特色。比如可以结合长春文化给予人们大东北的印象,做东北文化的文章,既可以挖掘开拓东北美食,也可以开展东北文化体验游。
  B合理规划
  形成夜市集群
  在冯堤看来,夜市街区从一开始的规划选址、市场调研到建成后的规范管理,每一步都很重要。“选址应避免选在居民区附近,但交通便利的地点有利聚拢人气,从建设之初就统一管理,商品质量、食品安全卫生等方面都实现管理规范化、高效化。因地制宜、整合资源、错位经营才不至于等发现问题后费力整治。”
  冯堤表示,政府从一开始创造条件、其间合理规划、建成后积极监管都决定成败。邀商家签署责任状、创立行业协会、定期培训检查都是治理夜市乱象的有效途径。冯堤认为,发展夜市经济最重要的还是充分发挥“聚集效应”,在一些区域打造夜市街区集群。合理规划打造夜市经济集群区域,才能更好地聚拢人气,协同发展。
  长春打造夜市名片
  得迈“四道坎”
  第1道坎
  太远可能无人去 闹市区肯定会扰民
  第2道坎
  处于“地下经营”
  多头负责缺乏统筹
  第3道坎
  单纯依靠市场手段
  进行业态调整过程漫长
  第4道坎
  突出特色很关键
  避免千篇一律
  从今年夏天开始,沈阳市铁西区兴顺街出现新的景观――兴顺夜市。据报道,兴顺夜市全长约1.8公里,设有摊位594个,直接安排就业人数在7000人以上,带动上下游产业就业人数超过7万人。在规模上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夜市。这里不仅是沈阳“吃货”们的天堂,如今也成为吸引外地游客来沈观光消费的景点之一。作为观光夜市,每天客流量达十万人左右,不仅让“吃货”们一饱口福,更拉动了沈阳的消费经济,令不少致力于长春夜市经济的学者“垂涎不已”。
  在此之前,长春多个区县也曾试图探索发展夜市,在默许下,也逐渐形成了桂林路夜市、东环城路夜市、桦甸街夜市等,但这些夜市还不够成熟完善。本报记者调查发现,长春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特色品牌夜市,还亟待解决四方面难题。
  照理说,夜市对一方经济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特别是商业经济从白天向夜间的延续,更能“截流“过路客,为何又少有城区愿意涉足?一城区的商贸负责人表示,目前选点难的原因之一是作为公益性质的夜市,投入产出比不高,相关部门不愿意在承担大量管理责任的同时,划出相关片区来作为夜市。
  此外,夜市会不会影响道路通行,会不会噪声扰民、经营活动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会不会给周边带来火灾等隐患……这些问题都限制夜市的选址。一位街道负责人表示,“夜市街区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相关规定,在听取民意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建设,这样一来,其中变数很大,招商也很难,没人愿意在不确定的项目上费心思。”
  此外,夜市一旦开业,为了经营的秩序和游客的安全,必须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实现封闭经营。“这些都非一个部门或基层政府能够草率决定的,一旦研究起来,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位社区人员告诉记者,夜市的地点确定上,非顶层设计难以快速决定。记者就“长春夜市经济进展”先后联系了长春市旅游局、长春市规划局、长春市商务局及多个区级政府部门,得到的结论是夜市规划的问题是需要多个部门一同协作,不是单独由哪个部门能够提议并完成规划、建立的。而从商业角度看,集约化管理,夜市地点是否聚集人气,能否符合商家需要,这都考验着决策者,这对于政府来说,一旦实施,压力不小。
  不过,省政协委员冯堤认为,目前可以通过在主城五大商圈周边试点并划定地摊区域,随后再向其他区域推广。对于夜市扰民的问题。他认为,夜市只要规范得好,其实并不会在环境上造成扰民。对于夜市的布局和选址,他认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要人流量大;二要街区长度最短不能少于500米。
  “杭州规划建设了19个夜市,分为土特产、小百货、服饰、面点小炒等,甚至还成立了大学生创意集市,主营大学生创意产品等,正所谓一街一特色。此外,夜市还配有音乐茶座、民族歌舞表演及其他娱乐设施,以适应高、中、低档各类人群的消费,这十分值得长春借鉴。”某大学旅游学院的教授孙岩表示,规划建设夜市时,光强调几个县区建几个夜市是不够的。孙岩认为,长春要根据每个区域的文化、区域居民的消费习惯打造夜市。
  那么,如何把夜市做出特色,形成独特的夜市文化呢?桂林路夜市的多名摊主称:“其实很简单,比如夜市里做馄饨的做得非常正宗、深受市民喜爱,夜市管理部门就进行奖励,这样就能慢慢形成品牌。”
  据介绍,夜市中各种各样的小吃,只要做工讲究,口味正宗,就算是两块钱一份的臭豆腐也会显得非常上档次。其实说到底,夜市文化的打造在于细节,只要各个细节都做到位了,夜市文化也就随之形成。
  在国内好多地方,夜市既是市民休闲购物的好去处,更是一处独特的城市景观。在广州、北京、西安等地的夜市别具特色,已经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夜名片”。反观长春,夜市一直处于地下经营,维持在一种较低的档次,这也造成了办事处、城管、派出所、工商都能管,却都管不了的局面。
  据介绍,长春的夜市还都没有取得合法的地位,是不允许存在的,一些摊贩丧失了固定的“阵地”,开始流动摆摊,打起了游击。由于商贩没有常驻场地,城管执法队员只能对占道经营现象进行劝阻处罚,但无法进行固定式、常规化的管理。
  另外,目前长春市还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完全负责夜市的规划与日常管理,而是多头负责。夜市管理权在办事处,但办事处一般都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而且缺乏相应的管理费用。如果对夜市摊位进行收费就等于承认了夜市的合法性,这不仅是管理的问题,也是承担责任的问题。工商、税务则只对进行过工商登记的商贩进行管理,城管执法局也只能派出执法人员对侵占道路的摊贩进行劝阻。
  来自吉林市的于景洪是一位在夜市有十余年经验的经营者,他建议在管理上,长春市不妨学学吉林市。据了解,吉林市获批的正规夜市有4家,吉林市4个主要行政区各有一家,分别是船营区珲春街夜市、龙潭区湘潭街夜市、丰满区中环西街夜市以及昌邑区林荫路夜市,可以实现就近满足市民需求。
  “吉林市夜市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据吉林市露天市场管理中心法制科工作人员王迎春介绍,早在2005年,吉林市就成立了露天市场审批、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吉林市露天市场管理中心,就是这个领导小组的日常办公单位。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包括规划、公安、工商、物价、畜牧、卫生、环保、商务、纪委等多个部门,切实保障露天市场的顺利运营。其中,公安部门专门成立了城管支队,专门负责配合城管部门的执法工作。
  除了承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露天市场管理中心还承担着指导职责。吉林市露天市场的卖鱼业户以及夜市的“大排档”,都需要在地面铺设防污层,防止污染地面,这个管理办法就是领导小组从南方城市学习、引进的经验。
  沈阳兴顺夜市,成都一品天下美食街等,都是由市场力量统一开发、营销的“夜市名片”。而西安的东新街夜市、南稍门夜市,则主要由政府规范管理。当前,长春市内绝大多数夜市都是“自发形成”,政府介入极少。如果长春要打造代表城市形象的品牌夜市,政府与市场分别扮演何种角色?分别以怎样的比例介入?
  “政府更多的是起到引导、鼓励和扶持作用。”长春一城区的商贸部门负责人认为,市场应该是夜市的建设主体,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开发建设中的调节作用,发挥企业的经营主体作用,形成各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打造品牌特色夜市,其核心工作则是业态调整。”冯堤认为,单纯依靠市场手段进行业态调整,过程漫长,因此,品牌夜市建设初期,应该加大政府投入,重点集中在环境打造、氛围营造、公共设施完善等方面,以撬动社会资本的进入。
  他举例说,长江路夜市此前已基本形成了一条“夜市经济”带,目前正在招标交给市场运作。但在开发先期,政府在背街整治、外立面改造、业态“腾笼换鸟”等方面,没少花工夫。“由于夜市经济具有特定的经营时段,所以并不需要单独开发,可以依附于城市现有的其他资源而存在。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投入的,更多是一种管理和协调。”政府商贸部门的负责人认为,比如未来政府需要投入的更多是方便停车、延长公交服务、加大市政管理、助推形象宣传等服务工作。
  城市晚报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5132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春劳模会馆停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