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没有威 尼 斯的泽尼特竞技场项目表? 鲍说氮鼎湿

当前位置:
宜章县鼎农牧业有限公司年存栏1800头生猪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
】打印本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宜章县鼎农牧业有限公司年存栏1800头生猪养殖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宜章县鼎农牧业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5年4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附图一&&地理位置图及监测布点图
附图二&&项目水系图
附图三&&项目敏感目标及监测布点图
附图四&&项目平面布置图
附图五&&项目现场图
附件一&&委托书
附件二&&营业执照
附件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附件四&&公参(部分)
附件五&&监测报告
审批登记表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宜章县鼎农牧业有限公司存栏1800头生猪养殖项目
宜章县鼎农牧业有限公司
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
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
立项审批部门
行业类别及&代&码
A0313猪的饲养
绿化面积(平方米)
其中:环保投资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一、项目由来
宜章县鼎农牧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注册成立,宜章县鼎农牧业有限公司存栏1800头生猪养殖项目位于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从事生猪的养殖,年出栏量1800头左右。项目总投资800万元人民币,主要建设内容为猪舍、沼气池、办公室、道路和管理人员宿舍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宜章县鼎农牧业有限公司委托安徽中环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对宜章县鼎农牧业有限公司存栏1800头生猪养殖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现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规定的技术要求编制本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建设内容
1、项目功能区平面布置
本项目主要分为三大功能区:生活管理区、生猪生产区、沼液利用区。
生活管理区:位于场区东部,从东面出入口道路进入后直通为办公宿舍楼,办公楼后面为饲料房。
生猪养殖区:位于整个场区中间区域,主要进行生产猪的生产。其中仔猪保育区位于场区中部,主要进行保育猪的培养。产仔猪区,位于场区北部,包括怀孕舍、产房舍、配种舍等,主要进行生猪的繁殖。
沼液利用区:位于东北面,设有干粪池等。卖猪房位于厂区东南面。
场内道路为生产型道路,主干分净、污道,实行隔离,次干道沿各建筑物四周布置。
场区总平面布置在考虑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进行一定的景观设计,道路两旁种植风景树。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2、总体规模
本项目建有猪舍6幢,附属建设仓库、兽医室、制精室、办公室、消毒室,管理人员宿舍,饲料加工车间,另配套猪粪堆放发酵场,地下污水道,化粪池,沼液利用灌溉系统等粪污处理设施。
表1&&&项目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
建筑面积(平方米)
公母猪(怀孕)栏
商品猪育肥舍
饲料加工车间
办公室及宿舍
沼液贮存池
3、产品方案
项目产品方案及存栏量见表2
表2&&&项目产品方案及存栏量
饲养150天,体重约&120kg/头
4、主要原辅材料
养殖场所需饲料外购预混料加工,使用量1010.5t/a。其中麸皮150t/a、豆粕28.5t/a、玉米725t/a,预混料107t/a。
5、公共工程
⑴、给水:本项目日常用水、猪只饮用、猪舍冲洗水及员工日常生活用水来自场区井水。项目用水量为28.66t/a。
⑵、排水:场区实行雨污分流,项目产生的地面冲洗废水、员工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废水及猪舍冲洗废水进入场区沼气池厌氧发酵,发酵后产生的沼液作农田、林地、菜地农肥。
⑶、供电:项目用电为市政用电。
6、项目主要配套生产设备
表3&&主要配套生产设备
仪器设备名称
1.猪舍配套设施
人工授精设备
2.猪场基础设施
饲料加工机
门卫消毒设施
3.配套机具
运猪手推车
饲料手推车
猪粪手推车
7、项目周边情况
本项目选址于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项目东面为107国道,西北面220m处为一爆竹厂,西南约230m为宜章五中,北面为山地。猪舍的西面、东面为本项目自己的林地,约70亩。
8、劳动定员及工作制
劳动定员:项目现有员工10人,厂区设食宿。
工作制度:根据企业生产性质,企业生产运作按三班制连续生产安排,全年生产天数为365天。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选址于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经现场勘查,项目周边为农田、山地、村庄等景态,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与本项目有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项目附近居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以及爆竹厂产生的污染物等。
本项目现已建成投入运营,项目主要的污染源有:
1、废水,包括猪舍冲洗废水、员工生活废水、地面冲洗废水。
2、废气,废气主要有猪舍和沼气池散发的恶臭气体(通常来自粪便管理不当)、死亡的动物散发的腐臭味、沼气以及厨房油烟废气。
3、噪声,包括猪群叫声、猪舍排气扇、水泵等产生的噪声。
4、固体废弃物,包括沼渣、病死猪、胎盘、废弃饲料、以及员工生活垃圾。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宜章县位于湖南省最南端,南岭山脉东段的北麓,是湖南的南大门。东与汝城县和广东省的乐昌市毗邻,南与广东省阳山县、乳源县接壤,西与临武县和广东连州市接界,北与北湖区、苏仙区和资兴市相连。地处东经112°37'35″~113°20'29″,北纬24°53'38″~25°41'53″,南北长90km,东西宽71km。
宜章素称“楚尾粤头”,自古为南北交通要冲,现有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均由宜章入境广东。S324东西向贯穿全境,连接汝城、临武等地。
本项目位于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107国道旁,交通便利方便,具体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
2、地形、地质和地貌
宜章县境内地势南北两端向中部倾斜,西北部向中部、东部倾斜,由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平原等构成,呈明显的阶梯分布。县境周围山峦叠嶂,奇峰高耸,西北部的主峰二尖峰海拔1654米,东北部的瑶冈山高峰海拔1842米,南部莽山主峰猛坑石海拔1902.3米,为全县最高点。
3、气候气象
项目所在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气候受季风交替影响,春早多变,夏热期长,秋短温凉,冬无严寒,热量丰富,雨水不匀。年平均气温18.3℃,1月平均气温7.1℃,7月平均气温28.1℃。年平均日照数为1603.1小时区,年均降雨量1428.9mm,日最大降雨量137&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全年无霜期平均291天,年平均降雪3.5d。
该地区受季风影响不太明显,冬季主导风向为NE风,风频为15%;夏季主导风向为NNW风,频率为8.1%;春秋季节风向也主要集中在NNE和NE风,频率分别为9.1%、8.4%。该地区全年主导风向为NE,风频为8.5%,静风频率高达55.5%。该地区各季平均风速变化不大,以冬季平均风速最小,为1.7m/s,以秋季平均风速最大,达到2.1m/s,年平均风速为1.9m/s;从全年风向平均风速来看,以NE和SW风向的平均风速最大,均为2.3m/s,以W和E风向平均风速最小,均为1.4m/s。
4、水文情况
宜章县境内有大小溪河276条,绝大多数属珠江水系。流长5公里、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6条,其中属珠江水系62条,属湘江水系4条。河网密度为0.47公里/平方公里。武水,是珠江水系的一级支流,由西向东横穿中部,境内流长30公里。长乐水,是珠江水系北江的二级支流,由南向东北流经7个乡41个村,境内流长105公里。玉溪河、章水、渔溪,均是珠江水系北江二级支流,分途由北向南穿越,境内流长分别为24公里、32.6公里、18.2公里。年平均降水的地表径流量为20.08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8.43亿立方米,武水、长乐水、章水、玉溪河等溪河的客水径流总量13.49亿立方米。
5、动植物情况
境内无原始森林,自然植被主要有人工林、次生林、灌木、杂草;人工植被主要是耕地上的农作物和山上的人工林,森林资源主要有杉、油茶、杂木、松木、楠竹。
项目所在地的植被主要是竹林、灌木丛和杂草。调查未发现野生的珍稀保护植物。
项目所在地野生动物较少,主要有蛇、鼠、蛙、麻雀及昆虫类等,调查未发现野生的珍稀保护动物。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宜章县建治于大业十三年,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她雄居边陲,地处楚尾粤头,居七泽之末,联百粤之徽,进可制,退可蔽衡湘,固南北之咽喉,势险要之当防,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是的“南大门”,史称“楚粤之孔道”。下辖27个乡镇,349个,其中有16个乡镇与的乐昌、阳山、、连州等县市接壤,湘粤边界线长达220km。
2、经济状况
2013年宜章县财政总收入实现15.03亿元,再攀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0%。2013年,宜章县面对国际矿产品价格下滑、煤炭行业滞销的严峻形势,积极培植、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不断优化财源结构,积极强化财税征管措施。该县重新调整了考核奖惩制度和收入调度会机制,先后组织开展了收入“双过半”、三季度“百日攻坚”和年末税费收入攻坚活动。同时,依托科技手段实现财税增收,使财政、国税、房产、地税、银行部门相关数据无缝连接,确保房产税费不流失,按进度均衡入库。此外,还强力抓好国土领域的税费清收,由县纪委牵头,财政、国土、审计等部门联合清理了2005年以来的土地出让情况,实现了规范房地产税费征管秩序、增加财税收入的多赢目标。截止到日,该县国土领域累计实现清理收入1.7亿元,房地产税费突破3.3亿元。
宜章县交通、通讯发达。公路有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宜连高速公路(北接京港澳高速,南接广清高速)、S324省道(宜临二级公路)贯通南北东西,铁路有京广铁路和武广高速铁路及白杨支线、坪梅支线纵横交错,全县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正在形成。邮电通讯方便快捷,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宽带信息,省时畅达。
4、旅游特色
莽山位于湖南省宜章县境内,与广东省接壤,距郴州市区130km,总面积2万ha,是南北植物荟萃之地,目前世界上亚热带原始次森林、常绿阔叶林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林区。莽山地形复杂,山峰尖削,沟壑纵横,境内1000m以上的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峰猛坑石海拔1902m,称“天南第一峰”。蜿蜒山间的长乐河是珠江的发源地之一。&有植物170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5种;有脊椎动物近300种,其中雪豹、黄腹角雉、梅花鹿、金猫、蟒蛇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中外专家称为“天然动植物博物馆”和“生物基因库”,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6年评为湖南新萧湘八景之一,07年被评为4A国家旅游风景区。这里气候适宜、四季如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避暑猎奇的好去处。
5、文物保护
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用地周围1km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文物保护单位。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
1、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本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见表4:
表4&&&&&本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功能属性及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中的二级标准
声环境功能区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2类环境噪声限值
水环境功能区
Ⅲ类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Ⅲ类标准限值
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
是否森林公园
是否生态功能保护区
是否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是否人口密集区
是否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否三河、三湖、两控区
是否水库库区
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
是否属于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宜章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于~30日对项目所在地附近的地表水环境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5:
表5&&&地表水环境监测结果&&&&&mg/l(pH值除外)
分析项目及结果
粪大肠菌群
排水口与乐水河交汇处上游500m处
0.278~0.294
潦江与乐水河交汇处处
2.68~23.64
0.277~0.29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Ⅲ类
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III类水质要求。
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表6&&&&&大气环境监测结果&&&&&&&&&&&单位:mg/m3
(日均值)
(日均值)
项目地西南面居民区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无组织排放标准
以上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因子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的二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宜章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于日对项目厂界东南西北处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7:
表7&&噪声监测结果&&&&&&&&&&&&&&单位:dB(A)
项目场界东(Leq)
项目场界南(Leq)
项目场界西(Leq)
项目场界北(Leq)
《声环境质量标准》(GB)2类
2类:昼60&,夜50
以上监测结果可知,厂界噪声监测值均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2类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宜章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于-17日对项目所在地东南面的石波潭居民水井地下水环境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8:
表8&&水质监测结果&&&&&单位:mg/L,pH值除外
数值(范围)
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项目东南面的石波潭居民水井
0.316~0.327
粪大肠菌群
注:单位为mg/L,pH和标准指数无量纲。
从上表来看,氨氮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0.635,其余各项目因子《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项目地的地下水已受到污染。
5、生态环境
经现场踏勘,项目区为典型农村环境,主要作物为水稻及辣椒等常见农产品。山体植物多为灌木草丛等,未发现珍稀保护物种,区域生态环境一般。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表9&&&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与项目相对位置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中的二级标准
师生约1390人
约15户,48人
《声环境质量标准》(GB)2类标准
师生约1390人
约15户,48人
东北面990m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Ⅲ类
北面1.57km
基本农田、动植物
四周1km范围内
评价适用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及2000年中的二级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
2、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2、4a类标准;
3、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Ⅲ类标准。
1、废气:恶臭浓度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表7中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H2S和NH3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无组织排放厂界标准值二级现有要求;厨房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的标准要求。
2、废水: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中表5标准;
3、噪声:营运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中的2、4a类标准;
4、固体废物:病死猪处理执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粪便处理执行《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其它固体废物处置按其性质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废弃兽药及防疫防病医疗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文件
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本项目不建议申请总量控制指标。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图示)
图1&&本项目养殖工艺流程图
主要生产线工艺说明:
一、养殖生产工艺
本项目采用集约化养殖工艺,集约化养猪的目的是要摆脱分散的、传统的、季节性的生产方式,建立工厂化、程序化、常年均衡的养猪生产体系,从而达到生产的高水平和经营的高效益。本项目生产工艺简述如下:
(1)、种猪饲养阶段
种公猪的饲养:根据公猪的膘情投喂饲料,专人饲养,给予适当运动和光照。公猪舍做到夏防署,冬防寒,室温保持在10℃―28℃,进行严格测定,选出最优秀的公猪,发现有遗传疾病和发育不良以及丧失繁殖能力的公猪及时淘汰。
种母猪的饲养:根据母猪的膘情投喂饲料,保持八成。进行严格测定,选出最优秀的母猪,发现有遗传疾病和发育不良以及丧失繁殖能力的母猪及时淘汰。
⑵、配种妊娠阶段
在此阶段母猪要完成配种并度过妊娠期。配种约需1周,妊娠期16.5周。确定妊娠后转入妊娠猪舍,没有配准的转入下批继续参加配种。母猪产前1d―2d要减料,保证饮水,怀孕母猪产前7天进入产仔栏,临产前准备好接产用器械、药品和其它用具。
⑶、产子哺乳阶段
同一周配准的母猪,要按预产期最早的母猪,提前一周同批进入产房,在此阶段要完成分娩和对仔猪的哺育,哺育期为5周,母猪在产房饲养6周,断奶后仔猪转入下一阶段饲养,母猪回到空怀母猪舍参加下一个繁殖周期配种。仔猪出生后用经消毒毛巾擦干口、鼻和体表的粘液,然后在离脐部4cm―5cm处剪断脐带,断端涂上碘酒,编上耳号。仔猪出生后要保证能及早吃到初乳和固定奶头,10d后开始补料。仔猪应供应充足的清洁饮水。在哺乳期间应注意控制仔猪黄白痢,具体做法是要搞好猪舍和猪体卫生;洗净母猪乳房,及时清除舍内粪尿和污水,并隔天对猪舍和猪体消毒1次,每3d对产仔舍周边环境消毒1次,做好养殖区的定期消毒工作。
⑷、保育仔猪饲养阶段
保育仔猪是断奶后至进入育肥期前的仔猪,保育期为7周。饲料更换逐步过渡,少喂多餐。断奶后继续饲喂7d的乳猪料,在此期间逐渐增加小猪料的比例,使饲料在7d―10d内逐渐转换过来。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冬季要保温,夏季要防暑降温。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栏舍每15d消毒1次。断奶仔猪养殖到120kg后出栏,作为商品肥育小猪上市。
通过对项目生产工艺的分析及类比调查,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有猪粪、猪尿、猪舍地面冲洗废水、废弃饲料、猪群健康生长产生的医疗废物、噪声以及猪粪、猪尿散发的恶臭气体产生。
二、综合利用养殖工艺
参考《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综合利用模式强调的是种养结合,适合于一些周边有适当的农田或水生植物塘的畜禽养殖场,它是以生态农业的观点统一筹划系统安排,使周边的农田或水生植物塘将厌氧消化处理后的废水完全消纳。畜禽粪便废水在经厌氧消化处理和进一步固液分离后,沼渣作有机肥料,沼液则排灌到农田、林地或水生植物塘,使粪便得到能源、肥料多层次的资源化利用,最终达到粪污的“零排放”。这种模式遵循了生态农业原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结合本项目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本项目采用“猪-沼-农”能源生态模式处理沼液。“猪-沼-农”能源生态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在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与现代农业先进技术有机组合的一种先进生产实用技术体系,该技术能做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节约资源、提高效益,最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生态养猪方式。实践证明,这种生态养猪模式的好处有:一是猪-农结合,有利于生态自然良性循环;二是猪尿和污水送入厌氧池发酵,经过发酵后的沼液供给周边果林、农田、菜地作农肥,堆肥后猪粪和发酵产生的沼渣作有机肥的制造原料;三是利于猪尿和污水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可用于仔猪保暖和场区员工生活用。
三、干清粪工艺
本项目猪舍粪污清除采用干清粪工艺。干清粪工艺的主要方法是,粪便一经产生便分流,干粪人工收集、清扫、运走,尿及冲洗水则从下水道流出,分别进行处理。干清粪工艺固态粪污含水低,粪中营养成分损失小,肥料价值高,便于高温堆肥或其它方式的处理利于。产生的污水量少,且其中的污染物含量低,易于净化处理。本项目选用人工清粪方式,每天清粪1~2次(一般夏天2次/天,冬天1次/天),收集的干粪集中堆存在集粪池,外售处理。
干清粪工艺是在缝隙地板下设一斜坡,使固液分离。即猪栏后半部分采用漏缝地板,下为水泥斜坡,粪便漏落后在斜坡上实现粪便和污水在猪舍内自动分离。干粪采用人工每天清粪,尿及污水从下水道流出,进入污水收集系统,分别进行处理。本项目配种舍、妊娠舍、产子舍建设时,实现干湿分离。
四、沼气的产生
本项目猪舍采用干清粪工艺清除猪舍粪污。产生的废水进入场区“厌氧”污水处理系统(沼液池)处理,废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厌氧发酵会产生沼气,产生的沼气直接供给养殖场,多余沼气贮存在气罐中。
五、水平衡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本养殖场用水平衡表,详见表10:
表10&&&&&项目总水平衡情况表
猪只饮用水
场地冲洗用水
图3&&项目水平衡图(单位:m³/d)
1、施工期污染因子及源强分析
本项目已建成投入经营,属补办环评性质,施工期环境影响已消失。
2、营运期污染因子及源强分析
2.1.1废水污染源
本项目场区实现严格的雨污分流制度,雨水经收集后直接排放场区沟渠。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养殖废水主要有猪舍冲洗废水、员工生活废水、地面冲洗废水。
(1)猪舍冲洗废水
本项目猪舍采用干清粪工艺清理粪污,根据《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HJ-BAT-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关于减免家禽业排污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4】43号)中家禽养殖排污系数表》,本项目采用干清粪工艺清除猪舍粪污时产生污水量按10kg/头.d计。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本项目生猪常年存栏量为1800头,采用干清粪工艺清除粪污,产生的冲栏废水量为16.2t/d(5915t/a,每天冲洗1次)冲洗废水消耗率猪粪废水产生情况见表11&。
表11&&采用干清粪工艺猪舍的清洗废水产生情况
水质(mg/L)
日产生量(t/d)
年产生量(t/a)
采用干清粪工艺清除粪污的猪舍清洗废水(含尿液)
(2)员工生活用水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本项目营运后场区内共有10人食宿。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郴州市居民生活污水产生量按160L/人.d计,则本项目生活用水量为1.6t/d(584t/a),生活废水产生系数按0.80计算,则本项目生活废水产生量为1.28t/d(467.2t/a),具体产生情况见表12。
表12&&&生活废水产生情况
水质(mg/L)
日产生量(t/d)
年产生量(t/a)
(3)场地冲洗废水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场地平均每3天冲洗1次,每次冲洗用水量约6m3,损耗率为10%。场地冲洗废水产生情况见表13。
表13&&&&场地冲洗废水产生情况
水质(mg/L)
日产生量(t/d)
年产生量(t/a)
场地冲洗废水
2.1.2废水污染物处理及排放
本项目运营后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猪舍冲洗废水、员工生活废水、地面冲洗水和雨水。场区实行严格的雨污分流制度,建立独立的雨水沟,雨水通过雨水沟外排。
猪只的粪便水及猪舍的冲洗废水,为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SS、COD、BOD5浓度高,尿粪比重高。猪场实行粪尿分离,干粪每天清理,运出场外,养殖废水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产生沼气。
生活污水的污染因子主要CODCr、BOD5、氨氮等有机污染物,场地冲洗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进入沼气池处理。
本项目有2个贮液池,对沼液进行贮存,使项目废水能在不同时期不定时回灌果林、农田和防止雨季时期废水不能回灌利用等情况。
2.2、废气污染源强及排放分析
项目营运后产生的废气主要有生产废气和生活废气,其中生产废气包括猪舍、集粪池和沼气池散发的恶臭气体(通常来自粪便管理不当)、死亡的动物散发的腐臭味、沼气;生活废气主要是厨房油烟废气。
2.2.1恶臭、腐臭气体
①猪舍地面的猪粪和猪尿
猪舍本身就是大面积的臭气发生地,再加上动物身体覆盖着粪便,就更加大大增加了臭气散发面。这些地方臭气产生的多少还与粪便的水分含量和粪便堆积的厚度有关。粪便堆积得愈厚就会因厌氧发酵的缘故而使臭气产生愈大,尤其在场地排水不畅时就更是如此。但是经验表明,只要加强猪舍管理,采取铺设水泥地面、粪便及时清理干净等措施,可以很好的限制臭气的产生。
②集粪池的粪便也是养殖场的主要恶臭污染源之一,虽然大量的粪便在此堆集,只要集粪池设计合理并且管理良好,那么它的臭气产生量常低于猪舍的臭气产生量。
③死亡的动物所散发的臭气主要是动物中的蛋白质发生了分解所致,即俗称的“腐臭”。由于猪场臭气产生量与气温、猪场清洁条件、饲料等有关,且属于面源污染,无组织扩散,目前较难统计出较准确的产生量。因此,本环评根据猪粪尿产生量,粗略判断臭气排放情况。根据对郴州地区同类型生猪养殖场的类比调查及国家环保总局文件《关于减免家禽业排污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4】43号)中畜禽养殖排污系数表》可知,猪尿的产生量为每只猪3.3kg/d,则本项目产生量为5.94t/d(2168.1t/a)。尿液中,含氮量约3.3kg/t,则猪尿中排放总氮量约为19.602kg/d。根据(环发【2004】43号)中畜禽养殖排污系数表》可知,猪粪产生量为2kg/头.d,则项目猪粪产生量为3.6t/d。通过类比调查,猪粪中固体量约20-27.4%,其中含氮量0.6%,含硫量0.2%,则项目猪粪中,含氮总量为21.6kg/d、含硫量7.2kg/d。猪粪、猪尿两者合计,则项目排放总氮量41.202kg/d,总硫量7.2kg/d。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猪舍的猪粪、猪尿每天及时收集与冲洗、猪粪等堆肥时条件控制得当,预计项目总氮、总硫转化成NH3、H2S量不大于10%,则相应NH3、H2S平均小时排放速率最大为0.172kg/h、0.03kg/h。
沼气经过收集后,作为员工的生活能源,用于燃烧。沼气属于清洁能源,燃烧后的产污为二氧化碳和水,其燃烧不会对空气质量带来大的不利影响。但若沼气收集设施出现泄漏,散发出的沼气也将影响周边环境空气质量。
2.2.3厨房油烟废气
项目设有员工食堂,厨房设有1个炉头,属于小型规模,要求该食堂采用液化气炒菜煮饭。职工食堂在食物烹饪、加工过程中挥发的油脂、有机质热分解或裂解,产生油烟废气。油烟废气中主要含有苯并(α)芘、焦油、CO等,其中苯并(α)芘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厨房油烟废气主要成分是动植物油烟。据统计,目前居民人均食用油量约30g/人.d,一般油烟挥发量占总耗油量的3%。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项目有10人在场区就餐,则油烟挥发量为0.009kg/d,3.285kg/a,食堂厨房工作高峰为2小时/d,炉头的排油烟机的总设计风量为3000m3/h,计算出油烟排放浓度约为1.5mg/m3,其排放浓度小于2.0mg/m3,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的标准要求。
2.3、噪声污染源及排放分析
养殖场噪声主要来源猪群叫声、猪舍排气扇、水泵等产生的噪声,猪舍排气扇的等效声级值在75-85dB(A),猪群哼叫声在70-80dB(A),水泵的等效声级值在80-90dB(A)。主要噪声源排放情况见表14。
表14&&项目主要噪声源强表
污染物来源
70-80dB(A)
75-85dB(A)
废水处理站
80-90dB(A)
2.4.1沼渣、沼液
根据对郴州地区同类型生猪养殖场的类比调查及国家环保总局文件《关于减免家禽业排污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4】43号)中畜禽养殖排污系数表》可知,猪粪的产生量为每只猪2kg/d,本项目猪粪产生量为3.6t/d,1314t/a。约为10%的粪便进入沼气池,粪便中干物质在厌氧反应阶段被降解50%,进入沼液约20%,转化为沼渣的干物质为总量的30%,新鲜沼渣含水率为65%。
沼渣量:(0.36t/d×30%)÷(1-65%)=0.31t/d;113.15t/a。
沼液量:0.36t/d÷10%-0.36t/d×50%-0.31t/d=3.11t/d;1135.15t/a。
沼渣收集后与集粪池收集的干粪一并运至项目南面的枣树林用作肥料使用,主要为土壤消化使用,属生态农肥的范畴。沼液收集后用于猪场西面及东面的林地和周边菜地等其他旱地农作物耕种施肥。
旱作物种植沼液消纳量通过氮的消耗量来计算。沼液中含氮以0.05%计算,本项目沼液中共含氮0.57t/a。林地消耗氮量以每亩每年100kg计算(本项目西面跟东面的林地约70亩)则年消耗量为7t。本项目可实现种养平衡。
2.4.2病死猪
本项目病死仔猪尸体年产生量约1t/a,尸体送往化尸池(也称生物坑)用5%碱盐溶液浸泡处理,化尸池所清尸骨深埋处理,不外排(由于成年病猪一有症状就会及时处理,一般不需要化尸池处理);
母猪生育周期为2.5胎/a,胎盘以3kg计,本养猪场共有母猪177头,则场区胎盘产生量为1.33t/a,项目作为原料出售给饲料加工厂。胎盘含有激素、免疫球蛋白、氨基酸、细胞因子、酶、微量元素、胶原蛋白等多种活性物质,加工处理后喂猪,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能力、治疗部分疾病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母猪分娩产生的胎盘出售给饲料加工厂。
2.4.4废弃饲料
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场区废弃的饲料年产生量为1t。废弃饲料经收集后用于堆肥。
2.4.5生活垃圾
固废产生按1kg/(人?d)计。场区员工10人,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3.65t/a。
2.4.6干清粪产生的鲜猪粪
本项目采用干清粪工艺养殖,根据对郴州地区同类型生猪养殖场的类比调查及国家环保总局文件《关于减免家禽业排污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4】43号)中畜禽养殖排污系数表》可知,猪粪的产生量为每只猪2kg/d,采取干清粪工艺可收集90%猪粪,场区产生的鲜猪粪为3.24t/d(1182.6t/a);产生的鲜猪粪和废弃饲料以及育肥猪舍垫料一起加工成有机肥用于项目附近的农田。
2.4.7医疗废物
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注射一些疫苗,因此会产生医疗废物。本项目医疗废物产生量为12kg/a,经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该部分固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通过收集桶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收集桶应密闭。本项目固废产排情况见下表15。
表15&&&项目固废产排情况
拟采取的处置措施
用于项目周边果林的灌溉
办公生活区
场区综合利用或环卫部门处理
化尸池处理
出售给饲料加工厂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本项目利用繁殖猪鲜猪粪和垫料一起经过集粪池加工成有机肥,集粪池必须设置场棚,不能露天堆放,并进行有效的防渗处理;在集粪池周围设置排水沟,防止雨水排入冲刷,造成环境污染,加工后的有机肥用于项目周边的农田。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
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大气污染物
猪舍、集粪池、沼气池
恶臭气体(H2S、NH3)
NH3:0.172kg/h
H2S:0.03kg/h
NH3:0.172kg/h
H2S:0.03kg/h
1.5mg/m3,3.285kg/a
1.5mg/m3,3.285kg/a
(467.2t/a)
400mg/L,0.1825t/a
150&mg/L,0.073t/a
200&mg/L,0.1095t/a
30&mg/L,0.0146t/a
采用干清粪工艺清除粪污的猪舍清洗废水(含尿液)
2600&mg/L,15.33t/a
260&mg/L,1.533t/a
40&mg/L,0.219t/a
380&mg/L,2.2265t/a
场地冲洗废水
800&mg/L,0.5256t/a
146&mg/L,0.096t/a
200&mg/L,0.131t/a
30&mg/L,0.020t/a
办公生活区
污水处理站
泵类和风机等,最大的局部噪声可达85-90dB。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另附页):
1、&项目占地的影响
养殖场建设占用山地,将原来的原野山林景观变成了集约式人工养殖场地。
2、有机肥施用对生态植被的正面影响
养殖场产生大量的猪粪便,经堆肥高温发酵杀死粪便中的虫卵后,可以作为有机肥对农作物或果木施肥,对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或果木生长有正面影响。
环境影响分析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补办环评,施工期已结束,故不对施工期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空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⑴、恶臭气体
猪的粪尿排泄量很大,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排出体外后会迅速腐败发酵,产生硫化氢、氨、胺、硫醇、苯酸、挥发性有机酸、吲哚、粪臭素、乙醇、乙醛等恶臭物质,这些恶臭物质污染猪舍和附近大气环境。除猪舍排出的有害气体外,堆肥场是散发恶臭气体的主要场所,以上有害气体及生产中滋生的微生物排入大气,散布于养殖场上空,刺激人、畜呼吸道,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影响人畜健康,恶臭气体直接刺激嗅觉器官,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影响人的工作效率,猪场自身大气污染也常引起猪只生产力下降。猪场排出的各种微生物以空气中的尘埃为载体,随风传播,可引起疫病蔓延,场区孳生大量蚊蝇也易传播疫病、污染环境。养殖场恶臭物质的排放属于无组织排放,恶臭物质的产生浓度与气温关系较大,夏天气温较高时可以加速猪只粪尿中挥发物质的蒸发,加快粪尿的腐败发酵速度,增加恶臭气体物质的产生量。
本项目的猪粪便采用敞棚内集粪池堆存发酵处理,堆存一段时间以后用于项目附近的农田菜地。集粪池在猪舍东边,粪便发酵产生的恶臭气体物质50米以内能闻到。场区周围100m范围内无企业和居民区,估计夏天气温较高时,养殖场恶臭气体物质在偏南风的输送下,对厂区内的员工有一定的影响。
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①养殖场内的猪舍和猪栏要经常进行清扫冲洗,及时将猪栏内的粪尿水冲洗干净,随时保持猪舍及猪栏内的相对清洁。
②把每栋猪舍的截污排污明沟改成密闭的大口径塑料管暗沟。减少猪粪尿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
③养殖场应坚持现在的干法清粪工艺,采取有效措施将猪粪及时、单独清出,不与猪尿水、冲栏污水混合排出,并将产生的粪渣及时运至储粪池,实现日产日清。
④猪粪便只能存放在集粪池内,不得露天随处堆放,集粪池设顶盖防止雨水进入,周围适当围挡密闭,其恶臭浓度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其它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沼气经过收集后,作为本项目员工的生活能源和猪场供暖、散热能源使用,可以达到产生量与用气量平衡。沼气属于清洁能源,燃烧后的产污为二氧化碳和水,其燃烧不会对环境空气质量带来大的不利影响。
风险事故防范措施:
针对本项目的特点,本报告建议在沼气池运行阶段应考虑采取下列安全防范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①检验沼气池的设计是否严格执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
②场区内设置布置均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火防爆的规范、规定,设备之间保证有足够的安全间距,并按要求设置消防通道。管路固定点的的间距:水平管路上硬管不大于0.8m,软管不大于0.5m;直立管段上均不大于1m。直立管段与明火水平距离不少于50cm,连接灶具的水平管段应低于灶面5cm;管路距离烟囱应不小于50cm,距离电线不小于10cm;沼气灯与易燃顶棚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1m。
③设备、管道、管件等均是采用可靠的密封技术,使沼气池、贮气罐和输送过程都在密闭的情况下进行,防止沼气泄漏;
④贮气柜均是严格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并按规定装设安全阀,防治超压后的危害;
⑤在厌氧消解罐附近应设置事故柜和急救器材、救生器、防护面罩、衣护目镜、胶皮手套、耳塞等防护、急救用具、用品;
⑥提高安全意识,制定各项环保安全制度。
应急预案:
①严格执行环保事故报告制度。
②切实落实环保救援措施。
③若发生沼气泄漏并引发火灾事故,应立即向消防、宜章县政府等部门报警并申请紧急救援。
④建设单位应制定事故应急计划。
⑤设立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报告制度,由专门部门负责管理。
⑶食堂油烟废气污染
本项目产生的油烟废气中的油烟浓度为1.5mg/m³,小于2mg/m³,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标准,食堂油烟对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猪舍冲洗废水、员工生活废水、地面冲洗水和雨水。场区实行严格的雨污分流制度,建立独立的雨水沟,雨水通过雨水沟排入东面山沟。猪舍冲洗废水、员工生活废水以及场地冲洗废水经场区厌氧发酵后沼液主要作为肥料施给场区周边果林、农田、菜地。
为了使项目沼液能在不同时期不定时回灌农田和防止雨季时期废水不能回灌利用等情况,根据类比分析,本项目沼液量3.11t/d,项目设有2个共100m3的沼液贮存池,可满足农灌周期的需要。贮存池需采取防渗防漏和防止雨水进入措施,为防止沼液渗透对地下水产生污染以及雨水进入贮存池导致沼液溢流,提出如下措施:
⑴采取铺设防渗膜方式对沼液贮存池进行防渗处理,对池底及周边铺垫防渗膜,铺设总面积约200m2。防渗膜具有普通防水材料无法比拟的防渗效果,HDPE防渗膜具有高强抗拉伸机械性,它优良的弹性和变形能力使其非常适用于膨胀或收缩基面,可有效克服基面的不均匀沉降,水蒸汽渗透系数K&=1.0*10-13g.cm/c&cm2.s.pa。
⑵在贮存池上方搭设挡雨棚,防止雨水汇入水池以导致沼液溢流。水池周边设置排水沟,雨水可直接排放至西南面鱼塘和周边农田。
3、声环境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本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噪声源来自二部分:一是主要各种通风设备和各类泵所产生的噪声,二是猪进食或者其他活动中所发出的生活噪声。由于生猪养殖对噪声有特殊要求,一般噪声不会超过80dB(A),且敏感点离本项目较远,因而噪声对环境影响不大;
因此,本环评建议严格选择低噪声设备,平常加强设备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噪声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
4、固体废物环境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本项目的固废主要有养殖产生的病死猪、医疗废物、胎盘、饲料残渣、沼渣以及猪粪,其中病死猪尸体送往项目东北面化尸池用5%碱盐溶液浸泡处理,化尸池所清尸骨深埋处理,不外排;医疗废物收集后交由郴州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胎盘外售至饲料加工厂;饲料残渣和猪粪经本项目集粪池加工成有机农肥和沼渣供农田和菜地使用,集粪池必须设置场棚,不能露天堆放,并进行有效的防渗处理;在集粪池周围设置排水沟,防止雨水排入冲刷,造成环境污染;生活垃圾在场区进行堆肥还田,不能堆肥的生活垃圾(如纸张、塑料等)交由附近的环卫部门处理。
以上固体废物如严格按以上方式和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处置,也不会对周边环境带来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本项目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最大的工作量应该放在猪粪和沼渣的安全处理上,要实现猪粪和沼渣的安全处理就必须落实以下几点:
①&切实按照所阐述的“猪―沼―农”的生产经营模式;
②按《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有机肥料》(NY&525)相关规定建设满足本工程处理规模的堆粪场和猪粪有机肥生产线;使本工程所产猪粪先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实施粪肥的土地利用。
③落实猪粪的最终去向
切实落实本报告所提出的固体废物对策措施,本工程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应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不利影响。
5、风险环境分析
项目生产中将产生大量的废水(沼液)不排放至周围水体,对区域环境影响不大。但当环保设施非正常运行,致使生产废水(沼液)未能处理达标而外排,将会对区域水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项目方应加强环境保护和生产管理,增事故应急池,对环保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维护,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当环保设施非正常运行时,应立即停产整修,以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杜绝事故排污和非正常排污的发生。制定应急预案。
其次加强猪场疫情的预防措施,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健全卫生防疫设施,确保猪场安全生产。如发生疫病应及时报告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疫病严重时,需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对场区封锁,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控制。
6、清洁生产要求
⑴、猪饲料
①养殖饲料应采用合理配方,如理想蛋白质体系配比等,提高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的吸收效率,减少氮的排放量和粪的生产量。
②饲料添加剂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和植物提取液等活性物质,减少污染物排
放和恶臭气体的产生。
③严禁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饲料添加剂,如“瘦肉精”、“猪快长”等,以确保食品安全。
⑵、消毒措施
养殖区或进入养殖区的人员、车辆、设备、器械等的消毒,应采用环境友好型的消毒剂或消毒措施,如紫外线、双氧水、臭氧等,不得使用产生二次污染的消毒剂,防止产生氯代有机物及其它的二次污染物。
⑶、污染防治
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对养殖场各类污染物的污染防治技术要求,结合本评价提出的各类污染物的污染防治措施,对养殖场现有的污染防治设施或处理措施进行整改,及时做好养殖场的清污和卫生保洁工作,对综合利用的污染物(如粪便、养殖废水等)达到各使用目的的标准要求,沼液贮存池进行防渗和防雨处理。对需要排入环境中的各类污染物,要达到相关排放标准的要求,并做到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⑷、综合利用
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日)的规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行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猪的排泄物有机质含量高,经过适当消毒灭活处理,可以作为有机农肥回田还土和周边鱼塘养鱼,综合利用,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7、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分类中的“A0313猪的饲养”,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中的一、农林业&中的5、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场区未使用淘汰类设备;符合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1号文件加强畜牧业生产的精神。因此,项目符合国家最新产业政策。
8、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选址于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本项目区域用地未进行性质规划。但项目营运不占用周边农作物用地,且有大量林地可消纳本项目产生的沼液、沼渣等废物,可较好地实现猪―沼―农生态模式。经大气防护距离本项目无需设置大气防护距离。且项目环评期间,在现场进行了公示和调查,特别是对临近居民点进行了逐一调查,周边居民均赞成本项目的建设,对项目建设无异议,本项目选址较合理。
9、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养殖场对周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包括恶臭影响、各类微生物随空气中的气溶胶扩散带来的影响、大量蚊蝇孽生对环境的影响等。
现计算本项目的大气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本项目无组织排放废气环节主要为猪舍、集粪池产生的恶臭,主要成分为NH3、H2S,其排放量分别为0.172kg/h、0.03kg/h,造成影响的范围为猪舍及堆粪池,其影响区域长约100m,宽约100m,猪舍高度约为3m,因此采用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质量模拟重点实验室发布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标准计算程序(Ver1.2)时选取的计算参数为:面源长度100m,面源宽度100m,面源有效高度3m。分别计算NH3、H2S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结果为无超标点,详见下图。因此,项目不设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图4&&H2S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图
图5&&NH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图
(2)卫生防护距离
①&计算方法
采用GB/T3840-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关于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控制与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制定方法的计算公式,计算本项目需要设置的卫生防护距离,以供参考。计算公式为:
式中:Cm――标准浓度限值,mg/m3;H2S和NH3采用TJ36-79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一次最高容许浓度限值。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Qc――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kg/h;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r=(S/π)0.5;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选取。
②&计算结果
由工程分析可知,恶臭污染物排放量为QH2S=0.03kg/h,QNH3=0.172kg/h;等效半径r=(S/π)0.5=(100*100/3.414)0.5=3180.66m;A、B、C、D分别取350、0.021、1.85、0.84;
通过计算LH2S&=113.76m,LNH3=32.12m按《制定地方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技术要求》(GB/T1320-91),提及后,由计算结果结合同类工程实测臭气浓度人体感觉的结论,本评价建议工程防护距离取200m。
通过现场踏勘,厂址周边200m范围内均无居民,最近的敏感点为西北面210m处的小塘村居民,位于该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外。
根据《村镇规划卫生标准》(GB),本项目规模为年存栏量1800头左右,卫生防护距离为200~800,根据本标准结合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本评价建议工程防护距离取200m。
本环评建议未来在该养殖场周围500m范围内不得建设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如确需要建设的,应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论证,或考虑将该养殖场搬迁。在该养殖场夏季主导风下风向500m外安排的建设项目,要充分考虑本养殖场的环境影响,采取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的现场环境监测等技术手段,充分论证养殖场的环境影响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10、环保投资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的要求,为确保工程运行时涉及到的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必须在项目建设总投资中投入一定比例的环保资金用于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元,其中环保投资54万元,投资比例为6.75%。各项环保投资估算见下表16。
表16&&&&&&环保投资估算表
环保投资项目
投资额(万元)
建设污水处理站(沼气池),采用厌氧发酵工艺处理养殖废水、生活污水
排水沟(雨污分流)
贮存池,包括防渗工程及挡雨工程)
有机堆肥处理场(包括修建场棚、排水沟等)
排风机、垃圾桶
事故应急池
从工程分析结论可知,这部分环保投资可使污染物达标排放。
11、“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该项目所涉及到的各项环保措施必须按照“三同时”的要求落实到位,各项环保措施“三同时”验收项目见下表17。
表17&&&&&&环保措施“三同时”验收项目
三同时竣工验收项目
预期治理效果
沼气全部做场区生产生活能源用
安装排风机及时换气,栽种绿化植物净化空气
修建(沼气池)
采用厌氧发酵工艺处理、
贮存池防渗工程、挡雨工程
全部还林农灌
饲料残渣、沼渣、粪便
堆肥用于农田、林地、菜地施肥
修建填埋井
交有资质单位处理
避免二次污染
外售饲料加工厂
避免二次污染
垃圾桶收集,委托环卫部门处理
避免二次污染
选用低噪设备,加强维护
昼间≤60dB(A)
夜间≤50dB(A)
隔声、布置绿化带
事故应急池
厂区四周及建筑物周围栽种绿色植物
12、公众参与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要求,项目需进行公众参与工作。
12.1、公众参与的目的及意义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科学决策的有效方式之一。收集反馈意见,发现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提供相关补救措施和建议,可以为环境保护部门和建设单位提供决策依据。
12.2、公众参与对象及内容
(1)公众参与对象
公众参与对象主要为项目地址周围可能受到项目建设影响的居民及团体单位,详见附件。
(2)公众参与方式
2015年4月,由建设单位进行了项目周边公众参与调查。调查方式为现场发放调查表、现场询问。
12.3、调查结果统计
为使本次调查能够如实地反应出公众对该项目的态度、意见和建议,并且使调查的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于月对可能受本项目建设影响的相关团体和居民等发放了14份(个体10份,团体4份)调查表,共收回有效表格14份,回收率为100%。参与调查表填写的公众来自各行各业,基本反应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态度、意见和建议。
项目公众参与团体调查单位名单见表18,个体调查人员名单见表19,项目公众参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0。
表18&&项目公众参与调查团体单位名单
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村民委员会
宜章县粟源镇人民政府
宜章县汇丰爆竹厂
宜章县第五中学
表19&&公众参与个体调查人员情况统计表
宜章县粟源镇四合村
宜章县粟源镇四合村
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
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
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
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
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
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
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
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
表20&&&项目公众参与问卷统计表
您或贵单位对项目的了解程度?
B.&有所了解
您或贵单位认为项目营运期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您或贵单位认为项目建设是否有利于改善区域民众生活?
您或贵单位认为项目建设对当地民众的工作、学习或生活带来的不便是否可以接受?
B.&基本可以
您或贵单位对项目建设的态度?
4、公众参与结论
从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对象均对本项目有一定的了解,被调查团体和个人对本项目均持支持态度。针对公众的意见,建设方明确表示:采纳公众的建议,加强环保力度,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本评价认为:建设方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保治理措施规定和本报告表中提出的建议措施,确保外排污染物达标排放,且不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污染。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大气污染物
作为能源物质燃烧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无组织排放厂界标准值二级现有要求;《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的标准要求。
恶臭气体(H2S、NH3)
加强场区周围绿化
集中收集、高空排放
生产、生活废水
高浓度有机废水
厌氧发酵后沼液作周边林地、农田、菜地农肥
堆肥供农田和菜地使用
避免二次污染
化尸池处理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出售给饲料加工厂
办公生活区
场区堆肥还田或环卫部门处理
污水处理站
作农肥供农田和菜地使用
堆肥供农田和菜地使用
对泵类和风机等噪声源,主要采用隔声、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1)制定绿化补偿计划,使场区及周围区域的水土保持功能逐步复原,使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和改善。
(2)严格按照环保设施“三同时”的要求设计建设本项目的污染防治设施,加强环境保护和生产管理,对环保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维护,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并达到相应的处理效果,杜绝事故排污和非正常排污的发生,以免周围生态环境受到危害。
结论与建议
1、项目概况
宜章县鼎农牧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注册成立,宜章县鼎农牧业有限公司存栏1800头生猪养殖项目位于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从事生猪的养殖,年出栏量1800头左右。项目总投资800万元人民币,主要建设内容为猪舍、沼气池、办公室、道路和管理人员宿舍等。
2、产业政策符合性
本项目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分类中的“A0313猪的饲养”,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中的一、农林业&中的5、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场区未使用淘汰类设备;符合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1号文件加强畜牧业生产的精神。因此,项目符合国家最新产业政策。
3、项目选址合理性
本项目选址于宜章县粟源镇石波潭村。本项目区域用地未进行性质规划。但项目营运不占用周边农作物用地,且有大量林地可消纳本项目产生的沼液、沼渣等废物,可较好地实现猪―沼―农生态模式。经大气防护距离本项目无需设置大气防护距离。且项目环评期间,在现场进行了公示和调查,特别是对临近居民点进行了逐一调查,周边居民均赞成本项目的建设,对项目建设无异议,本项目选址较合理。
4、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由项目的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周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的二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区域内地表水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III类水质要求;项目场界四周的声环境质量监测,项目场界四周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2、4a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较好。
5、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①大气环境影响
本项目废气排放源主要有养殖场猪舍、集粪池和沼气池散发的恶臭气体(通常来自粪便管理不当)、死亡的动物散发的腐臭味、沼气、厨房油烟废气。沼气经过收集后,作为职工的生活能源,用于燃烧。沼气属于清洁能源,燃烧后的产污为二氧化碳和水,其燃烧不会对空气质量带来大的不利影响。猪舍、集粪池和沼气池散发的恶臭气体为面源无组织排放,经计算,本项目建议设置200m的防护距离。
本项目厨房以场区产生的沼气为燃料,产生的油烟废气引至楼顶排放,排放油烟浓度小于2mg/m³,能够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的排放标准。
②&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猪舍冲洗废水、员工生活废水、地面冲洗水和雨水。场区运营后实行严格的雨污分流制度,建立独立的雨水沟,雨水通过雨水沟排入鱼塘。猪舍冲洗废水、员工生活废水以及场地冲洗废水经场区厌氧发酵后沼液作周边林地、农田、菜地农肥。为了使项目沼液能在不同时期不定时回灌农田和防止雨季时期废水不能回灌利用等情况,项目拟建2个沼液贮存池,总容积为100m3,总容量可完全满足农灌周期的需要。贮存池需采取防渗防漏和防止雨水进入措施,为防止沼液渗透对地下水产生污染以及雨水进入水池导致沼液溢流。
③声环境影响
本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噪声源来自二部分:一是主要各种通风设备和各类泵所产生的噪声,由于猪舍对噪声的特殊要求,一般噪声不会超过80dB(A),对环境影响不大;二是猪进食或者其他活动中所发出的生活噪声。
因此,本环评建议严格选择低噪声设备,平常加强设备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噪声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
④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本工程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多,主要是猪粪和沼渣,采用干清粪工艺,本工程将产生1182.6t/a猪粪和113.15t/a沼渣;两者都是良好的农家肥料,固体猪粪按《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实施粪肥的土地利用,本工程所产生的猪粪和沼渣不会对周边环境带来大的不利影响。
本项目厂区内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3.65t/a,统一收集后送城镇垃圾收集箱,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防疫和防病所产生少量医疗垃圾和过期作废兽药,收集后交由郴州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病死猪尸体送往化尸池用5%碱盐溶液浸泡处理,化尸池所清尸骨深埋处理,不外排。
以上固体废物如严格按以上方式和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处置,不会对周边环境带来大的不利影响。
6、评价结论
宜章县鼎农牧业有限公司存栏1800头生猪养殖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工程选址符合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在落实本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废水、废气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妥善处置。正常运行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较小,综合本评价对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项目选址可行性、环保措施效果可达性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因素的分析结果,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
建议养猪场采取如下措施:
(1)必须搞好舍内卫生,发现有猪只病死要及时清理消毒,按要求妥善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
(2)污染防治设施应需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工艺,防止粪便、污水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源;
(3)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对沼气的综合利用,不外排;
(4)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污水输送沿途的弃、撒和跑、冒、滴、漏。
(5)生活垃圾不得随意丢弃和焚烧,减少因此带来的二次污染,同时做好渗透液的防渗漏工作,以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6)建议设专人管理污水处理设施,定期清理,以防淤塞发臭。
(7)加强厂区绿化工作,绿化有利于猪场的防火防疫。种植隔离林带,互不交叉,可防止人畜任意往来而引起的疫病传播。
(8)畜禽养殖场与还田利用的农田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沼液输送网络,通过车载或管道形式将处理(置)后的沼液输送至农田,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沼液输送沿途的弃、撒和跑、冒、滴、漏。
 作者:不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禄追加的竞技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