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野菜部落宠物合成里学会中级融合后还能合成以及磁石吗

1: 食品添加剂已经渗透到食品工业的方方面面。简单来说,你从超市买的食品几乎不可能不含有食品添加剂,包括大部分「有机食品」。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br&(和很多人认识的不同,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不仅对人体无害,有一些甚至对健康有好处。比如我在&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另一篇答案&/a&里提到的,熏肉制品中使用烟熏食品香精工艺,能去除传统烟熏方法释放出的致癌物质。)&br&&br&2: 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在全球算是中等偏上的,有很多标准是严于美国的。举例:肉类中瘦肉精(莱克多巴胺)在美国是规定最高限量,在中国为「不得检出」。&br&&br&3: 事实上,我们日常吃的大部分食物pH都是略偏酸性的。所谓「酸性食物」导致疾病,多吃「碱性食物」能改善体质之类,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这和所谓「酸性体质」「碱性体质」更是半毛钱关系没有,当然这两个名词也是伪科学。&br&&br&4: 想要做到「完全不食用任何转基因食品」,其实挺难的。例如,美国90%的玉米93%大豆70%的甜菜都是转基因。值得注意的是,不管美国还是中国,市场上的木瓜几乎100%是转基因的,因为非转基因的木瓜已经快灭绝了……&br&(为什么?因为番木瓜环斑病毒的侵害,已经没有人愿意种了...)&br&&br&5: 美国转基因都是不标注的,如果产品是非转基因,可以选择标注「GMO FREE」(即:未使用基因工程)当然也可以不标。&br&&br&6: 美国每年的食品安全事故不少。食品中携带的三大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的感染和死亡事件时有发生。例:就在今年1月份就发生了食用特定品牌的caramel apple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罪魁祸首是李斯特菌。每年都有约260人因为这种细菌死亡。只是美国人貌似没有特别care这个,该吃啥照吃不误。&br&&br&7. 牛奶加热以后营养物质会流失。但很多人还是习惯喝煮过的牛奶...&br&&br&8. 在家里自制啤酒,酸奶,还有所谓「酵素」等发酵制品其实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和工业生产不同,在家里不会精确控制温度,湿度,pH,也不能保证无菌操作。万一有杂菌污染,你就相当于做了一大锅培养基...&br&&br&嗯,想到什么再添加~欢迎讨论及指正&br&&br&&br&------------------------------------------------&br&感谢大家的赞同和讨论!我把评论中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和质疑拿出来统一回答啦~ 由于答主是在学习中,有很多东西也是现查资料的。如果有错误或者不够严谨之处,欢迎指出。&br&&br&&blockquote&我妈在家做葡萄酒 / 泡菜 / 酒酿,可行吗?用酸奶机做酸奶会不会好一些?&br&&/blockquote&做这些东西当然可行,只是在家里做比起买现成的,杂菌污染风险要大一些(特别是葡萄酒,自酿的话不仅有杂菌风险,还有甲醇超标的风险)。如果愿意冒这种风险,那是自己的选择。酸奶机能保证恒定温度,如果菌种控制好,尽量保证无菌操作,就能把风险降到很低。&br&&br&&blockquote&牛奶加热后流失的是哪种营养物质?如果不习惯喝冰牛奶的话有什么解决方法?&br&&/blockquote&主要是维生素高温下分解或氧化。蛋白质也会发生变性,不过蛋白质变性不影响消化吸收,只是会改变风味。此外,部分钙质会转变为不溶性钙从而无法被人体吸收。如果不习惯冰牛奶,最好的办法就是加热到合适的温度然后直接饮用。&br&&br&&blockquote&美国转基因食品种植那么广泛,有证据支持吗?&br&&/blockquote&&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Genetically_modified_food%23Fruits_and_vegetabl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a& 维基百科&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ers.usda.gov/data-products/adoption-of-genetically-engineered-crops-in-the-us/recent-trends-in-ge-adoption.asp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SDA ERS -
Adoption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in the U.S.:
Recent Trends in GE Adoption&/a& 美国农业部官网&br&&br&&blockquote&非转基因木瓜快灭绝了?我在超市里看到过,卖得比普通木瓜贵几倍,是不是商家骗钱?&br&&/blockquote&我在括号内标注了,我说的「快灭绝」是指没有多少人愿意种了,是一种比喻。为什么没有人愿意种?因为要防治这种病毒,需要切断它的传播。这就需要大量喷洒农药来杀死传播病毒的蚜虫,成本太高,效果还不好,还有农药残留问题。所以,非转基因的木瓜肯定比转基因的卖的贵,因为种植它成本就比较高。至于有没有种植,肯定还是有的,只不过市场太小众而已。至于你看到的是不是真正的 “非转基因木瓜” ,这个我无法妄加揣测。&br&&br&&blockquote&酸性/碱性食物是高考内容,这个怎么解释?&br&&/blockquote&首先,所谓 ”食物酸碱性“ 导致 ”体质酸碱性“ 并希望通过摄取 “碱性食物” 改善体质肯定是伪科学。果壳网的辟谣在此:&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uokr.com/post/45048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那些年我们一起迷恋过的饮食误区(三)&/a&&br&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知乎有个答案说得很好,在这里分享一下:&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人体是如何保持弱碱性的,我们吃的酸性东西多,碱性东西少,人体如何中和了这些酸? - 木子的回答&/a&&br&&br&我知道公众认知的 “食物酸碱性” 指的是食物代谢产物而不是食物本身的酸碱性。但这个提法在学术界是否存在,可以讨论一下。我的倾向是这个提法即使存在,在学术界也不是主流。我在正规文献和我的营养学教材中没有见到过这种提法 (Science Direct数据库:&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3F_ob%3DArticleListURL%26_method%3Dlist%26_ArticleListID%3D-_sort%3Dr%26_st%3D13%26view%3Dc%26md5%3D170f6edd7dcb7ebab7fba%26searchtype%3D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lkaline forming food&/a& 和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3F_ob%3DArticleListURL%26_method%3Dlist%26_ArticleListID%3D-_sort%3Dr%26_st%3D13%26view%3Dc%26md5%3D89d57d844d54ad86c0ac%26searchtype%3D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cid forming food&/a&,但是在 google 搜 “acid/alkaline forming food” 能搜出一堆(大多不是正规学术网站),如果找到反例欢迎告诉我。&br&&br&&blockquote&瘦肉精的最高限量和不得检出 在量上是什么区别啊?&br&&/blockquote&有人认为 “不得检出” 就意味着100%没有,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任何检测方法都有检出限。如果浓度低于这个限值就检测不到了。我查了一下中美两国的相应标准,以莱克多巴胺为例:美国标准是采用HPLC检测方法,猪肉内不得超过50 ppb,即5*10^-8 g/g。而中国标准是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于猪肉样品的检出限为1.5*10^-9 g/g。这样来说,美国允许的莱克多巴胺最高含量为中国的33倍多。&br&&br&&br&&br&-------------------------------------&br&微信公众号 “技术型吃货”,会分享一些原创的食品科学的技术型科普,欢迎关注。
1: 食品添加剂已经渗透到食品工业的方方面面。简单来说,你从超市买的食品几乎不可能不含有食品添加剂,包括大部分「有机食品」。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 (和很多人认识的不同,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不仅对人体无害,有一些甚至对健康有好处。比如我在
“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后面还有一句:“硁硁然小人哉”。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br&&br&但孟子显然不是希望大家轻诺无信,只是不要去做抱柱的尾生。人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世界,同时也要用动态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己新了之后,就没有必要被旧的自己所画的牢束缚住,勇敢地跳出来大步向前。
“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后面还有一句:“硁硁然小人哉”。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对于爱情剧,日剧韩剧天朝剧的结尾处理是不一样的。&br&日剧:原本不该相爱的人违背社会伦理,相爱了……&br&韩剧:原本相爱的人冲破会长社长专务的阻挠,终于结婚了……&br&天朝剧:没有爱情的他们,终于从吵吵闹闹到相濡以沫了……&br&&br&韩剧和日剧最大的区别在于,日本作为资深发达国家,从明治维新开始就领先朝鲜(韩国)约三十年以上,到了现在,日本已经是一个成熟到各个题材都有市场,观众全面长尾的局面了。&br&&br&韩国还是一个市场细分和观众口味分布到完全彻底的国家,绝大部分人还处于: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你给我看什么,那个热闹就看哪个的阶段。&br&&br&所以韩剧就透着一股热闹的劲儿,特别有吆喝你看的谄媚感觉。&br&日剧则好似小酒馆,反正我什么口味都有,你愿意看你就看的感觉。&br&&br&比如,日剧的最大特点就是“说教时间”,几乎每一集都有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剧情,让主人公大讲人生道理,本来这是商业剧大忌,但是她就这么来,好像也没感觉观众喜不喜欢,反正我就是要这么弄,一股自信满满的感觉。&br&&br&说到底,日本是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过了急功近利,抢占市场的时代,市场早就已经定型。
对于爱情剧,日剧韩剧天朝剧的结尾处理是不一样的。 日剧:原本不该相爱的人违背社会伦理,相爱了…… 韩剧:原本相爱的人冲破会长社长专务的阻挠,终于结婚了…… 天朝剧:没有爱情的他们,终于从吵吵闹闹到相濡以沫了…… 韩剧和日剧最大的区别在于,日本…
我不得不反对某些答案了。如果你自己不是完美主义拖延/懒惰者,就不要随便拿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别人。这种做法跟对有忧郁症的人说:“你干嘛不想开点,不为自己想也要为父母想”没多大区别。有人说忧郁症是一种病,完美主义不是病所以不算。但是如果你连心理学上如何定义和分析完美主义都没了解过,就凭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别人是不是完美主义,是不是也不够靠谱呢?&br&&br&唯一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完美主义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任何人拿完美主义形容你,或者你打算用完美主义形容自己,你应该感到羞耻而不是得意。甚至应该感到悲哀,因为完美主义者即使成功也很难获得生活的乐趣。(少部分例外,下面有)&br&&br&请提问者观看以下视频:&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163.com/movie//K/M6HV755O6_M6I42KT6K.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a&_完美主义&br&&br&这一段视频我起码看过三遍,现在我已经基本上没有完美主义的问题了。&br&&br&(发现前面有人贴过了,那我再把别人的笔记贴一些上来,部分省略,全文请看链接)&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miloc.com.cn/html/xingfuxy/_2.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www.smiloc.com.cn/html/xingfuxy/.html&/a&&br&&blockquote&追求卓越,但不要完美主义——哈佛大学泰勒博士幸福课笔记之五&br&张激志&br&
一、“完美主义”和“最优主义”&br&
法国18世纪声望最高的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伏尔泰说:“‘完美’是‘美好’的敌人”。&br&
丘吉尔说:“完美主义让人瘫痪”。&br&
泰勒博士的研究表明,苛求完美恰恰是人们寻求幸福最大的障碍!&br&&br&
泰勒博士发现,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生活不仅是要幸福的,而且是要完美的——而这正是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br&&br&
近年来,心理学家发现,完美主义其实是复杂的,并且指出完美主义在某些时候其实是推动人们努力工作并为自己设定高标准的重要动力。&br&
渴望成功是人类的天性。许多人都会不断激励自己以实现越来越高的目标,这常常能够带来个人的成功以及社会的进步。较高的期望确实能够带来较大的成就。然
而,在追求一个成功并满足的人生时,我们成功的标准必须是现实的,而且我们必须享受其中,还要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需要把梦想建立在
现实上,并且欣赏自己的成功。&br&  据此,当今的心理学家们将完美主义分为适应的、健康的“积极完美主义”和不适应的、神经质的“消极完美主义”。而泰勒博士将“消极完美主义”直接称为“完美主义”,而将“积极完美主义”称为“最优主义”。&br&
二、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br&
完美主义者认为人生道路应该是一条笔直的直线;最优主义者则把人生看做不规则的、螺旋式上升的曲线。&br&&br&
完美主义者恐惧失败;最优主义者把挫折和失败看做最好的自我成长反馈。&br&&br&
完美主义者教条、苛责、防备心强;最优主义者具有适应力、宽容、乐于接纳意见。&br&&br&
完美主义者只关注结果,以致他们热衷于设定过高甚至不切实际的目标;最优主义者在奔向目标的同时,还会享受过程中美好的一切。&br&
完美主义者和最优主义者最关键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拒绝现实的,而后者接受现实。&br&
完美主义者
最优主义者&br&  拒绝失败
接受失败&br&  拒绝负面情绪
悦纳负面情绪&br&  拒绝成功
享受成功&br&  拒绝现实
直面现实&br&
三、“完美主义”和“最优主义”的案例(略)&br&四、摒弃完美主义者的极端思维&br&&br&
完美主义的根源,是幼儿式的二分法思维模式。也就是 “要么全有,要么全无”(all or nothing)的极端思维。
完美主义者的世界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简单:事情只分为对或错、好或坏、最坏或最好、失败或成功。他们的眼中没有过渡环节,没有偏差,没有复杂的特殊情况。正
如心理学家阿瑟o帕克特(Asher
Pacht)所说:“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连续统一体上只存在两极,他们无法意识到还有一个中间地带。”完美主义者的思维方式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br&  对那些被这种极端思维所控制的人来说,在通往终点的直线道路上,任何一个偏差,无论是多么微小、多么短暂,对他们而言都是一种不幸的失败。&br&
完美主义对失败有强烈的情绪。如果做不到最好的,那就是最差的。如果你不是完美无瑕,那你就是一无是处。要么就是非凡,要么就是平庸,没有中间地带。&br&  最优主义者认识到,虽然这些标准是存在的(你在比赛中赢了或输了,你
追求目标成功了或是失败了),但是在两个极端的中间还存在着许多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对他们自身而言是必要的,并且价值非凡。最优主义者在不算完美的表现
里也可以找到价值和满足,也就是“幸福”。这是作为完美主义者所无法得到的。&br&
五、“足够好了”的生活&br&  幸福存在于某一点上,这一点被当代人称为“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但是,平衡点到底在哪里?在21世纪的现实世界对我们的压力之下,什么是最佳方法,可以真正帮助我们平衡我们所有的承诺和期望,帮助我们在所有需要做和想要做的事情上找到平衡点?&br&  泰勒博士反思了自己整体的状况,确定了对于他的生命而言最重要的五个方面:作为父亲、作为爱人、我的专业、我的朋友以及个人健康。泰勒博士发现,虽然有的人在一些方面做得很好,但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五个方面都做得很好,甚至在大多数方面做得好的人都没有。&br&  要成为最优主义者需要做出极大的调整,泰勒博士采用了一整套全新的方法来管理他的时间和期望值。&br&
第一步,接受一个现实———我无法面面俱到。&br&
第二步,去问自己,在对于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五个领域里,每一个方面做到什么样子就算“足够好了”。&br&
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我可以每天花12个小时在工作上;而在真实世界里,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好了。在一个完美世界里,我可以每周6次、
每次花90分钟练习瑜伽,并且会花差不多的时间去健身房;而在真实世界里,每周2次、每次1小时练瑜伽,加上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慢跑,已经足够好
了。同样,每周只能和我妻子外出一次,每周只能和朋友们见一次面,只有剩下不多的晚间时光在家里与我的妻子和孩子们共度,这确实和我完美主义者的理想相差
甚远,但是这样(只能是这样)已经足够好了。而这些在我看来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各种各样的要求和生活的限制下,自己所能做出的最好的安排。&br&  泰勒博士说,采用“足够好了”的思维方式后,我的压力减轻了许多。我修正了自己一系列的期望值,一种未曾有过的满足感替代了过去一贯的挫败感。同时,出乎意料的是,我的精力更充沛,注意力更集中。&br&  我从完美主义者的幻想世界走出,慢慢地转变为一个最佳的、“足够好了”的现实主义者。&br&  “足够好了”的思维方式背后的基本理念是,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接纳和遵从我们生命的限制,然后寻找最佳的或是接近最佳的方式来分配我们的时间和精力。&br&  事实上只有“足够好了”这种思维方式才真正可以引导人们做到最好——达到个人表现的最优水平。完美主义者的狭窄途径试图在生命的每一个方面都达到完美,最终只会导致妥协和挫败:在现实中的时间限制下,我们确实无法什么都做到。&br&  摒弃完美主义者的极端思维,像最优主义者那样更善于接受和适应变化和不确定性,才能学会悦纳不完美和失败,同时迎接成功并过上更幸福的生活。&br&
请停止追求完美,现在就开始过一个更幸福的人生;做一个“最优主义者”,拥抱幸福吧!&/blockquote&
我不得不反对某些答案了。如果你自己不是完美主义拖延/懒惰者,就不要随便拿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别人。这种做法跟对有忧郁症的人说:“你干嘛不想开点,不为自己想也要为父母想”没多大区别。有人说忧郁症是一种病,完美主义不是病所以不算。但是如果你连心理…
只说一些最直观的:&br&&br&国内写日本战国史的包括出书的编辑在内,绝大多数都是从玩光荣的SLG开始的。没有游戏,日本古代史在中国会比俄国古代史还冷门。光荣三国志的人物绘像,汇集历朝史料之大成,已经变成史学界的造型基准了。&br&&br&坦克世界把全球军迷的平均素养提高了1档。&br&&br&GT赛车把伪车迷的素质提高了5档,而且GT还培养过专业车手,虽然GT学院是玩票性质的,但是也算圆了很多人的梦。(GT6的特典说明书是本非常好的汽车科普教材。)&br&&br&FPS已经是西方军队征兵的基础,如果没有COD现代战争的影响力,美军就得像越战时代一样去拉壮丁了。&br&&br&文明系列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多媒体教育类软件。&br&&br&瘟疫公司是公共卫生领域最强的宣传科普工具,甚至震惊了WHO。&br&&br&听音乐陶冶情操?你确定所有人都这么想?君不见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说“只有小孩才听摇滚乐”?有人觉得某种艺术没有价值,是因为他文化水平低,而非这种艺术不行。
只说一些最直观的: 国内写日本战国史的包括出书的编辑在内,绝大多数都是从玩光荣的SLG开始的。没有游戏,日本古代史在中国会比俄国古代史还冷门。光荣三国志的人物绘像,汇集历朝史料之大成,已经变成史学界的造型基准了。 坦克世界把全球军迷的平均素养…
这张作品为一个系列中的一张,准确、完整的标题叫&strong&『画个鸟!』&/strong&&br&个中含义挺明显了叭?&br&&br&针对拍卖价格与艺术价值的一点补充:&br&&br&@薄锦:&blockquote&首先&strong&拍卖不能单纯等同于艺术品的「实际价值」或「市场价值」&/strong&。艺术本身是很主观的东西。说白了这就好比情人眼里出西施,你不稀罕,但买的人认为它值那个价愿意掏这么多钱。更何况拍卖还可能涉及市场运作考量。&br&&br&再有就是,&strong&美术作品的价值往往不能单凭画面本身来判断&/strong&。特别是观赏者并不具备一定艺术素养的情况下,觉得一幅作品不够好,更多时候是因为自身素养不够,「看不懂」好在哪里罢了。譬如有的作品可能涉及美术史意义等。&br&&br&再有也很重要的一点是:画作这种东西,&strong&原作和图片的差别是很大很大的&/strong&,给人的感受可能天差地远。我个人在观赏到赵无极的原作之前,对其作品也是持保留态度的,但在画廊里看到原作的第一眼,就被其作品魅力彻底折服。&/blockquote& 更专业的解说见下:&br&&strong&&/strong& &br&&strong&@苏芸:&/strong& &blockquote&叶永青除了以整天梦游的状态上过一个貌似正统的学校之外,创作道路跟「正统」「科班」这些字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主攻」过西方绘画,(当时满世界都在搞「伤痕」,说他们主攻西方绘画未免也太看得起那代人了)。&br&另外,叶永青在带本科生时候,对古典范式的写实基本功要求非常严苛几近变态,结课作业打分也严得变态(至少跟同是光头的曹敬平 何多苓甚至张晓刚相比是这样),这足以说明他对艺术的态度是足够严肃不忽悠的。如果非要说他跟那些同样「荒谬」的当代艺术家有什么不同的话,叶的哲学素养要高些。&br&&br&&strong&关于此作品。&/strong&&br&其实不瞒你说,我看它的第一眼也觉得这货是只红薯,似乎还当着王林(叶的老师)的面就「它更像红薯还是萝卜」这一问题跟师兄争论了很久。不过,后来看了原作,我们都选择了闭嘴。&br&首先不得不承认,把一张巴掌大的的草图誊到一面墙般大小的布上是项技术活,还是用眉笔。记得他当时是打了网格的(坐标纸这种东西出现在艺术家的工作室里一点都不意外)图案中每一个纹理笔触都被细致的描绘了出来。曾经有人劝他把这种誊抄的工作交给学生做,自己专注灵感的表达就好了,就好像国外版画家会把印画的体力活交给助手,并不影响作品的价值一样。但叶真的是一描就是一年。&br&当然,其实这也不能证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当代艺术的一大特点就是「没有意义」和「拒绝解释」。杜尚的小便池、安迪沃霍的印刷品,当初都因为难以解读而备受质疑,无论它们后面多牛逼。想起大学里最颠覆我观念的一句话是:&strong&「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为什么还要画呢?」&/strong&其实想想也简单,摄影出现了这么多年,绘画之所以还没有消亡,就是因为它可以创造出能感知到却看不到摸不着甚至用语言表达不出的东西,不需要解释出什么所谓的意义,就是激发人的情感,喜悦、愤怒或者恶心,出钱买画的人有可能是买家和作品产生什么了某种共鸣。&br&&br&&strong&关于叶永青。&br&&/strong&他经历过的那个年代,对于复杂和浮夸有自己的体会,因而有种反叛的意味在里面(因时代所限,本人对这些东西很难理解透彻,见谅)。不过比起解读这些「似是而非的作品,这个人倒是挺有意思。比如他讲述,「当年跟同寝室同为loser的张晓刚互相勉励,每天画一幅风景,最后一个日本留学僧买走了各自的一幅画,张晓刚说这样真好他终于不至于身无分文地结婚了」 的时候,真想哭(当时的售价是每人200元,再想想现在两人的身价,不禁感慨基友时代的美好)。还有听他讲当年在伦敦,为了生计不得不跟有洁癖又是素食主义者的女房东同居,面临巨大的文化差异的折磨的时候,又让人觉得即使是作为荒诞的生活拷贝,这些作品也绝非偶然(「我用特别认真的方法对待那种本来不值得那么认真对待的对象的时候,就有了荒诞感」——by叶永青)。&br&之所以要说这些,是因为艺术家的积累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的作品价值,毕加索如果一开始就就抽象,未必会有人愿意买账。&br&&br&&strong&关于价格。&br&&/strong&首先,必须说明,作品一旦离开艺术家本人,进入商业运作的流程里,所有的一切就都不是他能掌控的了,拍卖起价也不是艺术家哄抬的,而是些是画廊的事,而偏偏当代艺术本来就因「概念性」、「实验性」,或者极端依赖于个人体验(上文说了),根本无法进行价值判断,反映到市场上就是:你无法说出它值多少钱,全看买家出多少钱。因此没必要肤浅的只见那数字后面有多少个零。&br&再者,二三十万 一、点、都、不、贵、啊!!一点都没有因为买家是盖茨或者志玲姐姐就欺客啊~!!比起方力钧背后有一个文化公司支撑,动辄就几百个集装箱的阵势,叶永青连出版画册甚至办展的钱都是自己出的好么。「在80后90后的人眼里,艺术是能挣钱的东西。他们学会跟经纪人打交道,每个人心里装着个小账本,计算着发财的时间表。」这话是叶永青眼中的悲哀。&br&&br&---------------&br&最后提供几个例子,感兴趣的话不妨了解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br&1.John Cage的《4′33″》——ambient的鼻祖,就是在钢琴前坐着来观察观众的反应;&br&2.Marina Abramovic 的行为艺术,探索艺术家与受众之间的联系和极限;&br&3.Cy Twombly的作品;&br&4.&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00c64dffeb742c2fdee565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00c64dffeb742c2fdee5658_r.jpg&&&/figure&&br&(这幅画被比尔盖茨买了。嗯。)&/blockquote&
&br&※以上全部转自『为何很多看起来很怪的「抽象」画,或一些照片都能卖出天价?』[1] 题下评论&br&[1] &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2004&/span&&span class=&invisible&&340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这张作品为一个系列中的一张,准确、完整的标题叫『画个鸟!』 个中含义挺明显了叭? 针对拍卖价格与艺术价值的一点补充: @薄锦:首先拍卖不能单纯等同于艺术品的「实际价值」或「市场价值」。艺术本身是很主观的东西。说白了这就好比情人眼里出西施,你不…
&figure&&img data-rawheight=&1335& data-rawwidth=&440& src=&https://pic2.zhimg.com/afafd0e058a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fafd0e058ad_r.jpg&&&/figure&好早之前自己提的问,结果自己找到答案了。。。
好早之前自己提的问,结果自己找到答案了。。。
&p&你的直觉是对的,数学不好的确是思维习惯不好造成的,唯一不足的是误用了智商这个词,其实用“思考能力的高低”可能更好些。&/p&&p&&br&&/p&&p&&b&在智商这个词上,经常有人会把因果颠倒&/b&&/p&&p&常常看到有人评价别人能力差是因为他的智商低,这完全拧巴了。&/p&&p&&br&&/p&&p&盲人摸象的寓言我们都学过,其实智商就是摸象的瞎子之一,不过摸得是“人类思考能力”这只大象。要知道人类思考的原理可远比大象的外形复杂多了,但很多人还会犯“摸到象腿就说大象像柱子”这样的错误,“智商”就是最常见的误用。&/p&&p&&br&&/p&&p&智商只是一个局部测量量,测智商就像测体温,在不同的位置测,结果是不同的。它只能反应局部的、表面的状态,尽管可以作为系统整体性能的参考,却不能说系统整体都是这样的,更不能说这就是系统效率高低的原因。&/p&&p&&br&&/p&&p&还是用体温来做类比,疾病和体温是因与果的关系,人体受到病菌入侵使免疫系统激活,促使体温上升,才使测体温时的温度偏高,所以体温高不是患病的原因,是表面症状!&/p&&p&&br&&/p&&p&同样,不同人的思维习惯有好有坏,好的思维习惯会提高&b&正确率和反应速度&/b&,在测智商时分数会偏高,所以思维习惯好才是根本原因,智商高只是表面的结果。&/p&&p&&br&&/p&&p&总之,智商是结果、是症状,而不是思考能力高低的原因,不要颠倒因果。&/p&&p&&br&&/p&&p&&br&&/p&&p&&b&为什么物理很好,但数学却不理想?&/b&&/p&&p&因为你还不具备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数学比物理要抽象一些,需要进行更多的数学思维训练才能掌握。&/p&&p&&br&&/p&&p&物理比数学好学一点,是因为物理是具体的,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有现实中的物理现象来对应,只要你注意观察和实验,就可以理解物理规律。很多人在思考物理问题时,借助于头脑想象和推演就可以得出结果,不需要用笔来算。&/p&&p&&br&&/p&&p&但是数学要难一些,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数学是极为抽象的,在他们眼里,数学是数、是公式、是一大堆难记的定理。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必须依赖于纸笔去演算和推理结果,数学规律也是要靠反复做题的题海战术来熟悉,无法做到凭大脑的想象就能直观的“看到”结果。&/p&&p&&br&&/p&&p&题海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教学上人人可做,但缺点是思维效率极低,高昂的学习成本和思维成本,毁掉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以至于很多人怀疑起了自己的智商。&/p&&p&&br&&/p&&p&要想提高数学的思维效率,最关键的是用正确的数学思维习惯来&b&降低思考的成本&/b&,最终做到不借助纸笔演算就能思考数学问题!&/p&&p&&br&&/p&&p&&br&&/p&&p&&b&真的能做到不用纸笔来思考数学问题吗?&/b&&/p&&p&其实数学家都是这样的,接下来我用三个数学大神作为案例来分析他们是如何做到的。&/p&&p&&br&&/p&&p&“数学王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zh-cn/%25E5%258D%25A1%25E7%2588%25BE%25C2%25B7%25E5%25BC%%E5%25BE%25B7%25E9%E5%25B8%258C%25C2%25B7%25E9%25AB%%2596%25A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高斯&/a&&/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85fb2ececd6_b.jpg& data-rawwidth=&260& data-rawheight=&36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0&&&/figure&&p&&br&&/p&&p&&b&“最后的通才”——&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zh/%25E5%E5%258B%%25B7%25E6%E5%%25C2%25B7%25E5%25BA%259E%25E5%258A%25A0%25E8%258E%25B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庞加莱&/a&&/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cfdbc0ecb4fa588a05ac0a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cfdbc0ecb4fa588a05ac0a_r.jpg&&&/figure&&p&图片来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heguardian.com/science/blog/2012/jul/17/henri-poincare-einstein-picass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enri Poincaré: the unlikely link between Einstein and Picasso&/a&&/p&&p&&br&&/p&&p&&b&“数学的莫扎特”——&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zh/%25E9%%25E5%%25E8%25BD%25A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陶哲轩&/a&&/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8c3ceb0bcba5cff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8c3ceb0bcba5cff_r.jpg&&&/figure&&p&&br&&/p&&p&&br&&/p&&p&&b&他们是如何做到不用纸笔来思考数学问题的呢?&/b&&/p&&p&其实也没有什么奥秘,就是因为他们的计算量远远超过我们常人,而不是因为他们先天的基因好,就像&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zh-cn/%25E8%25B3%25A3%25E6%25B2%25B9%25E7%25BF%258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卖油翁&/a&所言:“无他,但手熟尔”。&/p&&p&&br&&/p&&p&就这些?熟能生巧?你TM的在逗我!!!&/p&&p&&br&&/p&&p&当然不是这么简单了,如果只有这些,人人都可以做大神了?&/p&&p&&br&&/p&&p&好吧,先说结论,再慢慢展开分析:&/p&&ol&&li&&b&他们都有正确的数学早期教育&br&&/b&&/li&&li&&b&他们都有最持久的动力系统&br&&/b&&/li&&li&&b&他们都有遍历整个领域的习惯&/b& &/li&&/ol&&p&&br&&/p&&p&请牢记这三条,这些因素让他们的计算量远远超越常人,在很小的年龄就具备了内在的视觉洞察力,成为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数学“天才”。&/p&&p&&br&&/p&&p&&br&&/p&&p&&b&什么是内在的视觉洞察力?&/b&&/p&&p&以汉语为例,注意下面这三个字&/p&&p&&br&&/p&&p&&b&静 夜 思&/b&&/p&&p&&br&&/p&&p&你脑中的第一反应是什么:&/p&&ul&&li&中国成年人,第一反应可能浮现出李白这首诗所描绘的可视化场景。&br&&/li&&li&中国儿童,第一反应可能会马上背诵唐诗,但要问他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他会说不知道。&br&&/li&&li&学过汉字的外国人,会把这三个字念出来,但不知道诗的内容。&br&&/li&&li&没学过汉字的外国人,会认为这是神秘的东方符号,反正完全看不懂。&br&&/li&&/ul&&p&&br&&/p&&p&中国人因为熟悉汉语,所以可以把一首诗压缩成一个短语,当听到这个短语时就能唤起这首诗所对应的意境,也就是视觉化的直观思考。就好象欧美人听到&the die is cast&,就会浮现出凯撒渡过卢比孔河的情景。&/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9a96aa3fce4daa437588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8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9a96aa3fce4daa437588f_r.jpg&&&/figure&&p&图片来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tc.usf.edu/clipart//78944_rubicon_0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aesar Crossing the Rubicon&/a&&/p&&p&&br&&/p&&p&同样,数学演算也可以出现视觉洞察力。&/p&&p&在普通人眼里,数学公式代表一种运算,只有算了一遍才知道怎么回事。&/p&&p&在数学家眼里,对数学公式和各种可能的结果极为熟悉,数学已经变成可视化的模块。&/p&&p&&br&&/p&&p&也就是说,经过大量的数学训练后,在下意识里就可以把数学元素可视化(注意,几何化只是其中一种),思考过程是直观性的,而不是逻辑性的。&/p&&p&&br&&/p&&p&以庞加莱为例&/p&&blockquote&数学家达布(Darboux)宣称他是un intuitif(直觉的),论证说这可以从&b&他经常用视觉表示来工作&/b&显示出来。他不关心严格性,且不喜欢逻辑。他相信逻辑不是发明之道,而是一个结构化想法的方法,而且逻辑限制思想。&/blockquote&&p&&br&&/p&&p&这是直观化思维的特点,思维经常大幅度的跳跃,不被逻辑所约束。这也是他总是能融会贯通各个领域、成为通才的原因。&/p&&p&&br&&/p&&p&另一个数学家的例子是&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96%25AF%25E9%E5%25B0%25BC%25E7%%25E7%C2%25B7%25E6%258B%%25A9%25AC%25E5%258A%25AA%25E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拉马努金&/a&。&/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8b68c5cbe1c3c151434_b.jpg& data-rawwidth=&237& data-rawheight=&21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7&&&/figure&&p&图片来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un4doodle.blogspot.com/2012/12/srinivasa-ramanujan-125--googl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oogle Doodle 節日標誌探秘&/a&&/p&&blockquote&印度历史上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没受过正规的高等数学教育,沉迷数论,尤爱牵涉π、质数等数学常数的求和公式,以及整数分拆。惯以直觉(或者是跳步)导出公式,不喜作证明(事后往往证明他是对的)。他留下的那些没有证明的公式,引发了后来的大量研究。&/blockquote&&p&&br&&/p&&p&软件行业的人都知道,程序写时间长了,眼里的代码都是系统中跳动的模块,而整个软件系统则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实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都有这样的“内在的视觉洞察力”。&/p&&p&&br&&/p&&p&总之,这些内在的视觉洞察力是后天反复运用,自然形成的,只要具备正常的人类基因都可以做到。&/p&&p&&br&&/p&&p&有人可能会说:这些我明白了,是不是只要下苦功夫都可以成为那些天才?&/p&&p&&br&&/p&&p&不是滴!首先他们普遍都“拼爹”,其次他们下了功夫,但不是苦功夫。&/p&&p&&br&&/p&&p&&br&&/p&&p&&b&正确的数学早期教育&/b&&/p&&p&&br&&/p&&p&如果看过很多天才的传记,你会发现他们都“拼爹、拼娘”。&/p&&p&&br&&/p&&p&也就是父母的职业背景和教育方式,对他们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父母的影响之大被很多人误以为是基因的遗传,其实不是,这是教育在起作用,是属于&b&习惯的“遗传”&/b&。&/p&&p&&br&&/p&&p&只是绝大多数的人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教育,使上一代的好习惯无法复制到下一代身上,出现了“富不过三代”的现象。&/p&&p&&br&&/p&&p&而高斯、庞加莱和陶哲轩的父母则有意、无意的进行了正确的早期数学教育。这为他们在数学界的顶尖地位奠定了坚实的习惯基础。&/p&&p&&br&&/p&&p&这个早期教育有多早呢?是不是胎教的时候就开始?&/p&&p&也没有那么早,最合适的时间大约在1岁到3岁之间,是在幼儿形成语言的时期同时进行。&/p&&p&&br&&/p&&p&&br&&/p&&p&&b&高斯的幼年&/b&&/p&&p&高斯的父亲因为具有初等算术的能力,曾做过&b&会计&/b&。3岁那年,他父亲正在给工人们发工资,小高斯突然指出“爸爸,你算错了!”,经过检查小高斯是对的,这让周围的大人目瞪口呆。&/p&&p&&br&&/p&&p&成年后的高斯说,&b&在他学会说话之前就会计算了&/b&。这说明在高斯的幼年经常接触到各种数字,无意间让他很小的年龄就掌握了初等算术。有这样一个有数学应用背景的父亲就是拼爹,但高斯的父亲有个缺点就是目光短浅。&/p&&p&&br&&/p&&p&其实很多时候,母亲比父亲更重要,因为只有温柔善良的母亲才有足够的耐心去教育孩子。高斯曾说过“我的母亲是个非常善良的女性,我非常敬重她。”高斯有这样的母亲也是在“拼娘”。&/p&&p&&br&&/p&&p&看到这,给各位男同胞一个择偶建议,如果你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天才”,就千万不要找缺少耐心和爱心的女孩子,真的会毁掉你和孩子的一生,不信你试试!&/p&&p&&br&&/p&&p&&br&&/p&&p&&b&庞加莱的幼年&/b&&/p&&p&庞加莱的父亲莱昂是生理学家兼医生、南锡医科大学教授,庞加莱的母亲非常善良、聪明、慈爱,把所有的爱心和精力都用在他身上。因为耐心的教导,庞加莱的智力发展的很快,很早就学会说话。&/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cded3238ade135a8076ef85_b.jpg& data-rawwidth=&397&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7&&&/figure&&p&图片来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gw.geneanet.org/pierfit%3Flang%3Dfr&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gw.geneanet.org/pierfit?&/span&&span class=&invisible&&lang=f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r&&/p&&p&童年的庞加莱因为运动不协调、经常得病,所以很多时间都用来读书,读书极快,而且据说过目不忘。有趣的是,成年后的庞加莱参加&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zh-cn/%25E9%2598%25BF%25E7%2588%25BE%25E5%25BC%%259B%25B7%25E5%25BE%25B7%25C2%25B7%25E6%25AF%%25A5%258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比奈&/a&的&b&智商测试&/b&,发现分数低的像低能儿。&/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393f2aec4c8f7d0ed88daaad3a24eff_b.jpg& data-rawwidth=&190& data-rawheight=&3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0&&&/figure&&p&图片来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2.cnrs.fr/presse/communique/270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enri Poincar , le nouveau dossier multimdia CNRS/sagascience est en ligne&/a&&/p&&p&&br&&/p&&p&庞加莱的视力很差,主要靠听转化为想象的方式来理解,这种从小到大的训练使他具有极强的直观思维能力。他总能“看到”抽象概念所表述的“东西”,并习惯以图形即几何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以充分利用数学直观。&/p&&p&&br&&/p&&p&&br&&/p&&p&&b&陶哲轩的幼年&/b&&/p&&p&陶哲轩的父亲陶象国和母亲梁蕙兰毕业于香港大学,陶象国是一名儿科医生,梁蕙兰是&b&物理和数学&/b&专业高材生的,曾做过中学&b&数学教师&/b&,这是典型的拼娘。&/p&&p&&br&&/p&&p&2岁时,他们发现陶哲轩拿着字母积木&b&教&/b&比他大的小朋友&b&数数&/b&,他把玩具当作学习的工具了。&/p&&p&在幼儿园的18个月里,母亲领他学完了&b&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b&,事实上,母亲所做只是引导和刺激,而不是“教”。&/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f86daac5b327d5_b.jpg& data-rawwidth=&247&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7&&&/figure&&blockquote&作为英语国家的学前教育典范,来自美国的《芝麻街》儿童系列节目在当时大受欢迎。陶象国夫妻把《芝麻街》作为陶哲轩的启蒙教材。&br&就这样,陶哲轩一面看电视节目,一面自己学习,不到2岁就学会了英文字母。他很快学会拼写,能用积木拼出单词“狗”或“猫”。2 岁多时,陶哲轩对父亲办公室里的一台打字机发生兴趣,不辞辛苦地用一个手指头敲出了儿童书上一整页的内容。&br&&br&陶象国夫妇认为,在很大程度上,陶哲轩是看《芝麻街》起步的。后来,陶象国在一次采访中,曾推荐大陆引进这个有益于早期儿童智力开发的趣味节目。&/blockquote&&p&&br&&/p&&p&&br&&/p&&p&回顾一下这三位“天才”在早期教育的优势:&/p&&p&基本算术能力:高斯和陶哲轩在掌握说话之前就具备。&/p&&p&语言表达能力:庞加莱和陶哲轩很早学会。&/p&&p&识字阅读能力:庞加莱和陶哲轩很早学会,高斯则缺少资料。但也不会差,因为他在大学时还想从事人文方向。&/p&&p&&br&&/p&&p&如果你想让孩子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有优势,就可以尽早培养他算术、语言和阅读的能力。&/p&&p&&br&&/p&&p&有人可能说:这没什么大不了啊!我(或我的孩子)小时候也这样,怎么没有成为天才?&/p&&p&&br&&/p&&p&因为很多人的教育方法没有随着孩子成长而调整,虽然可以在早期教育做对,但是在童年期教育却做错,最终功亏一篑。还有更多人培养方法不合理,大部分人不是在培养孩子,而是在催逼孩子,这样只能适得其反,还不如不培养,放任其自由发展。&/p&&p&&br&&/p&&p&&br&&/p&&p&&b&童年期的数学习惯培养&/b&&/p&&p&幼儿期只是打基础,很多父母都可以做到,但是数学能力的训练只有到童年期才是最关键的,做好了就会进入能力爆炸时期,做错了就会“泯然众人矣”。&/p&&p&&br&&/p&&p&为了说明如何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以自行车的学习为例:&/p&&ol&&li&辅导阶段:需要父母手把手的训练,直到能稳定车身不跌倒为止,做错了要警告。&br&&/li&&li&跟随阶段:孩子跟随父母骑行,学会交通规则、处理各种路况和意外,危险情况要警告。&br&&/li&&li&探索阶段: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孩子会享受探索的乐趣,乐此不疲的到处骑行,多鼓励和认可。&br&&/li&&li&提升阶段:骑行能力已经具备,多数人到此为止,如果孩子想挑战高难度,放手让他去试错。&br&&/li&&/ol&&p&&br&&/p&&p&你看,孩子通过自行车可以&b&探索更广阔的领域&/b&,这种体验是无以伦比的。&/p&&p&&br&&/p&&p&而大部分家长往往用一种方法走到黑,把最初的警告和保守手段一直用到底。孩子很快就对骑车失去兴趣,也不愿意挑战更高难度。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大部分人的骑车能力仅能达到够用的水平。同样,我们大部分人的数学也是够用的水平,本质的原因是相同的。&/p&&p&&br&&/p&&p&&br&&/p&&p&&b&不同的教育方法效果有天地之别&/b&&/p&&p&我们以基础数学的加法运算为例,来看看3种掌握数学的方法,请思考不同方法的持久性。&/p&&p&&br&&/p&&p&&b&老师主导的教学法:&/b&&/p&&ol&&li&老师讲解10以内的加法规则。&br&&/li&&li&老师要求学生背诵加法表。&/li&&li&老师提问考察学生理解情况。&/li&&li&老师布置大量练习,指出学生的错误和责令修改。&br&&/li&&li&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课下练习。&br&&/li&&li&老师安排阶段性考试,进行成绩排名。&br&&/li&&li&老师讲解10以上的加法规则。&/li&&/ol&&p&&br&&/p&&p&&b&师生互动的探索法:&/b&&/p&&ol&&li&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演绎出加法规则。&br&&/li&&li&老师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br&&/li&&li&学生尝试各种组合,自己寻找加法的规律,并解释原因。&br&&/li&&li&学生有问题和老师一起分析讨论。&br&&/li&&li&老师帮助学生设定更高的挑战目标,鼓励学生课下去研究。&br&&/li&&li&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论,运用加法规则去验证自己的想法。&br&&/li&&li&学生遇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方法。&br&&/li&&li&老师让学生研究10以上、100以上甚至更高位数的规则。&br&&/li&&li&老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li&&/ol&&p&&br&&/p&&p&&b&“天才”的野蛮成长:&/b&&/p&&ol&&li&经常把数字进行任意的排列、组合,以此作为天马行空的娱乐方式。&br&&/li&&li&每天满脑子转来转去的都是数字和比例关系的直观图像。&/li&&li&今天母亲教了加法规则,真的很有趣,拿我的那些数字试一遍。为了验证规律,把自己已知的&b&所有数字&/b&都尝试用加法演算一遍。&/li&&li&每次用的数字都比上次更难,先从10以内尝试,一直尝试到100以内,发现加法规律仍然成立。&br&&/li&&li&尝试将数字从1加到10进行累加,偶然发现如果将数列的首尾对称相加,计算效率会极高!&/li&&li&尝试将已知的&b&所有数字&/b&都用新方法累加,例如1加到100,或任意截取一串数列,发现依然成立,效率很高。&/li&&li&好棒!自己的演算工具箱又多了一个新工具!&/li&&li&这两天没事就用新工具演算各种等差数列,调整数列之间的公差,发现工具依然适用,更兴奋了!&/li&&li&再尝试变换加法的运算顺序,偶然发现其逆运算——减法规律。哎哟!不错,这个diao,超级兴奋!&/li&&li&继续演算已知的所有数字来验证减法规律,并兴奋的跑去告诉妈妈,我修改了加法顺序,发现了新运算规律!&/li&&li&妈妈很惊讶,我还没教你减法呢?&/li&&/ol&&p&&br&&/p&&p&以上情节皆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p&&p&&br&&/p&&p&&br&&/p&&p&但我相信你能感觉到:&/p&&p&第3种方法最能激发出的蓬勃和持久的动力。&/p&&p&第2种的持久性虽然很好,但不如第3种,因为没有老师的参与,学生仍有可能打回原形。&/p&&p&第1种的持久性则是最差的,也是最普遍的数学教育,把大部分人的数学自信心给毁了。&/p&&p&&br&&/p&&p&现在你能明白为什么我们奥赛总拿奖,却一直没有出优秀数学家了吧!&/p&&p&奥赛是技能训练,并不是独立自主的探索发现过程。赛前拼命刷题,各种辅导,但当奥赛结束了,学生依旧打回原形。&/p&&p&而天才是永不停歇、狂飙猛进的,哪会有停下来的时候呢?!&/p&&p&&br&&/p&&p&&br&&/p&&p&后面我还会再分析天才的野蛮成长过程,这里稍微从数学里出来一下,看看神经科学。&/p&&p&&br&&/p&&p&&br&&/p&&p&&b&早期的数学教育为什么重要?&/b&&/p&&p&因为这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在大脑发育的早期阶段,人们会损失大量的灰质细胞,只有最常用的灰质细胞会保存下来。从下面的图中,你可以看到随着年龄增加,人脑的灰质比例在逐渐减少。也就是年龄越小人脑的可塑性越强,年龄越大可塑性越弱,到20岁时主要习惯已经逐渐固化下来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0edeafc1ebac_b.jpg& data-rawwidth=&1016& data-rawheight=&6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b0edeafc1ebac_r.jpg&&&/figure&&p&图片来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users.loni.usc.edu/%7Ethompson/DEVEL/PR.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aul Thompson's Research Publications&/a&&/p&&p&&br&&/p&&p&在关键期建立起数学习惯,就像在旷野上修建了高铁网络,成为一个人终生的思维基础设施。&/p&&p&&br&&/p&&p&错过了关键期,虽然还可以建立,但就像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修建高铁,付出的成本要多得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很难再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训练出同样的效果。&/p&&p&&br&&/p&&p&这样的高成本,也让很多人&b&误以为&/b&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没有数学的天赋,或者坚信别人的成功是因为基因好,而自己没有这个基因。&/p&&p&&br&&/p&&p&就连那些基础好的人也误认为自己具有某种“天赋”。只是奇怪的是,这个优势基因却遗传不给孩子。高斯、庞加莱、爱因斯坦等大部分科学家的孩子都默默无闻,完全没有父辈的建树!即使是科学界最辉煌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piste.math.ntu.edu.tw/articles/mm/mm_04_2_2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伯努力家族&/a&和&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53524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居里家族&/a&,也没有摆脱三代而亡的命运。所以从历史科学家的数据看,基因导致天赋的理论是站不住的。&/p&&p&&br&&/p&&p&&b&为什么科学家没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科学家?&/b&&/p&&p&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科学家虽然精通科学,但对教育却也是外行,他们同样会犯所有父母都会犯的教育错误,甚至更严重!至于是哪些错误,到后面再详细分析。反而很多普通父母无意间作对了一些事情,播下了“天才”的种子,培养出划时代的大科学家。&/p&&p&&br&&/p&&p&总之,虽然具备正常的人类基因都可以训练出高效的数学思考能力,但是在不同时期培养的成本却差距极大。成年后的人虽然也可以训练出同样的能力,但是却承受不了所消耗的成本。&/p&&p&&br&&/p&&p&&br&&/p&&p&&b&成年后还有希望吗?难道成人完全没有优势吗?&/b&&/p&&p&看到这,悲观者会说:”虽然不是基因的问题,但我还是错过了关键期,看来我是没有希望了,哭死!“&/p&&p&&br&&/p&&p&没有必要哭,等我写完了你就知道,成人也有儿童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很多能力的训练成本也远低于儿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管理、领导、运作等能力的训练,成年人完全可以秒杀儿童。因为对人性的把握、对业务的理解、对社会的阅历都需要长时间的试错才能学会,这些儿童是不可能超越的。&/p&&p&&br&&/p&&p&再说的形象一些,还是以铁路为例:&/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60bd2ae00fb0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60bd2ae00fb0_r.jpg&&&/figure&&p&&br&&/p&&p&图片来源:维基百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9D%25B1%25E4%25BA%25AC%25E7%259A%%259C%25B0%25E4%25B8%258B%25E9%%25E7%25B3%25BB%25E7%25B5%25B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東京的地下鐵系統&/a&&/p&&p&&br&&/p&&p&尽管在城市里修建铁路的成本远高于在旷野上修建,但在城市里有很多已经建好的铁路,只要在已有的线路网络上建立一个很短的连接,就可以打通不同的网络,拓展出全新的线路。也就是说,在城市里连接不同网络的成本,远低于在旷野上把稀疏的铁路网连接起来的成本。&/p&&p&&br&&/p&&p&&br&&/p&&p&所以,&b&成人迁移知识和技能的成本很低,更擅长于跨界。&/b&&/p&&p&&br&&/p&&p&不要把基因、年龄、性别、父母、出身、专业等条件,作为自己和他人不可能成功的限制,这其实是给自己设定了思维的天花板,自己限制住了自己的自由。不要在乎悲观者的冷嘲热讽,让自己与更多的领域建立连接,勇敢的去跨界!&/p&&p&&br&&/p&&p&继续回到数学家身上。&/p&&p&&br&&/p&&p&&br&&/p&&p&&b&为什么数学天才在童年期会野蛮成长,进入能力爆炸?&/b&&/p&&p&前面提到的“天才”野蛮成长,看上去不可思议,但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特别是在自己所爱好的领域。&/p&&p&&br&&/p&&p&例如玩游戏,总有一个时期仿佛自己着了魔一般,不单白天满脑子在想,连晚上睡觉做梦都在想。那些你熟悉的内容,挥之不去的在脑子里不断的自动演绎。经常会有绝妙的创意蹦出来,迫不及待的要去尝试一下。如果创意被验证,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种欣喜若狂所带来的愉悦感完全可以超越一切,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你的掌握之中。&/p&&p&&br&&/p&&p&对于那些天才来说,这种体验在他们的童年期每天都会上演。那些在我们看来极为枯燥和艰辛的大量运算,在他们的眼里完全是一种享受。&/p&&p&&br&&/p&&p&这样说可能很多人不信,其实当那些沉溺于游戏的孩子,没日没夜的重复操纵着屏幕上的小人、机械而疯狂的点着鼠标、眼花缭乱的按动键盘时,那些家长也不相信,这些破烂游戏到底有什么好玩的?!!!&/p&&p&完全不能理解那些绣十字绣的人,多枯燥啊!&/p&&p&那些喜欢长跑、爬山、骑行的人,都是自虐狂吗?&/p&&p&你说黑龙江边冬泳的那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p&&p&……&/p&&p&凡是有爱好的人,总会遇到这种诧异和不理解的眼神^_^&/p&&p&&br&&/p&&p&&br&&/p&&p&可能你已经感觉到我要说的是什么了。&/p&&p&&br&&/p&&p&对!我要说的就是&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zh-cn/%25E6%E7%2598%25B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成瘾&/a&现象,只不过这不是药物成瘾,而是一种&b&成就成瘾&/b&。从医学上看,这种高频率反复从事行为的表现,就是一种行为强迫症。不过,你不要被强迫症这个词吓倒,这完全是良性的,不会影响健康。&/p&&p&&br&&/p&&p&当然也有一些天生大脑发育受损的人,例如一些自闭症患者,也会存在类似的行为强迫症。无法控制的重复思考或反复做一件事,持续的时间长了,就无意间成为像“&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9%259B%25A8%25E4%25BA%25B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雨人&/a&”那样的白痴天才(也叫&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AD%25B8%25E8%E7%E5%E7%25BE%25A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學者症候群&/a&,学者们不要不高兴,世俗就是这样看你们的^_^)。&/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78cab586a_b.jpg& data-rawwidth=&395&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5&&&/figure&&p&维基百科上有一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zh-cn/%25E6%259C%%E8%25A2%25AB%25E8%25AA%258D%25E7%2582%25BA%25E6%%25E6%259C%%2587%25AA%25E9%E7%E8%25AD%259C%25E7%25B3%25BB%25E9%259A%259C%25E7%25A4%%259A%%25AD%25B7%25E5%258F%25B2%25E6%%25E4%25BA%25BA%25E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有时被认为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历史性人物&/a&”的列表,各领域的神人们,什么爱因斯坦、拉马努金、特斯拉……希特勒等都赫然在列。不过我觉得,这可能是医生把天才和自闭症搞混了。&/p&&p&&br&&/p&&p&不论是成瘾,还是自闭症,他们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长达数年的、持续的、反复做一件事。这就是成为天才的核心条件,任何人都不可能逾越。&/p&&p&&br&&/p&&p&&b&悲观者:&/b&这得多累!多苦!!多没有技术含量啊!!!&/p&&p&&br&&/p&&p&恰恰相反,对当事人来说,一点儿不累,一点儿不苦,而且天才的动力系统和普通人不一样,其动力系统的结构是最具有技术含量。&/p&&p&&br&&/p&&p&普通人在外部压力和认可下才能出成绩,他们的动力系统是从外部获取的,外部因素一旦消失,动力就会枯竭,持久性很差。&/p&&p&&br&&/p&&p&我们看看李开复老师是如何说的:&/p&&blockquote&我入学时,学校安排我加入了一个“数学天才班”,那里集中了哥大所有的数学尖子,一个班只有七个人。我们在那里学习微积分特别理论,但很快,我就发现我的数学突然由“最好的”变成“最差的”了。这时我才意识到,我虽然是“全州冠军”,但是我所在的州是被称为“乡下”的田纳西州,当我与这些来自加州或纽约州的真正的“数学天才”交手时,我不但技不如人,连问问题都胆怯了,生怕我的同学们看出我这个“全州冠军”的真正水平。这么一来,我越来越落后。当我上完这门课后,我深深地体会到那些“数学天才”&b&都是因为“数学之美”而为它痴迷&/b&,但我却并非如此。&/blockquote&&p&&br&&/p&&p&再看看真正的数学“天才”从童年开始的成长历程。&/p&&p&&br&&/p&&p&&br&&/p&&p&&br&&/p&&p&&b&高斯童年到成年的成长案例&/b&&/p&&p&有三个人对高斯童年的能力成长有巨大的影响:&/p&&ul&&li&他的舅舅,弗里德里希(Friedrich)&br&&/li&&li&小学老师,比特纳(J.G. Büttner)&br&&/li&&li&老师助理,巴特尔斯(&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Johann_Christian_Martin_Bartel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artels&/a&)&br&&/li&&/ul&&p&&br&&/p&&p&高斯的舅舅弗里德里希是一个成功的纺织商人,他发现了高斯的才华,并经常用很生动的方式来启蒙小高斯。如果不是舅舅经常劝导高斯的爸爸往学术方面发展,高斯很可能会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高斯后来曾遗憾的说,舅舅的早逝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因为舅舅广博的思想对他的成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p&&p&&br&&/p&&p&高斯的小学老师比特纳则是一个非常苛刻的老师,以虐待小孩著称,他在高斯9岁(3年级)时开始教数学,有一次他给学生出了一道题,就是那个家喻户晓的1+2+……+99+100的数列求和题。其实根据E·T·贝尔的考证,比特纳出的题目更难,是计算+81693+…+100899这样的大数等差数列的和,数列公差为198,项数为100。尼玛,这老师也太坏了!&/p&&p&&br&&/p&&p&比特纳没想到,他刚把题目写完,高斯就已经算完,根本没写演算过程,直接就把答案写到了石板上。比特纳很震惊的发现答案是正确的!这说明高斯不仅具有极为熟练的大数心算能力,而且计算技巧已经非常娴熟,这绝不是普通孩子&b&靠按部就班的学习能做到的&/b&。比特纳说:&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就从汉堡买了很多更深的数学书籍让他学习。&/p&&p&&br&&/p&&p&另一个对高斯有重大影响的是比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Johann_Christian_Martin_Bartel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artels&/a&),不要小看这个助手,巴特尔斯后来到喀山大学教书,是另一个大数学家&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B0%25BC%25E5%258F%25A4%25E6%258B%%25B7%25E7%25BD%%25B7%25B4%25E5%E5%25A4%25AB%25E6%2596%25AF%25E5%259F%25B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罗巴切夫斯基&/a&的老师,后来罗巴切夫斯基和高斯的得意门生&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B3%25A2%25E6%%25E5%E5%25BE%25B7%25C2%25B7%25E9%25BB%258E%25E6%259B%25B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黎曼&/a&一起开创了&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9%259D%259E%25E6%25AC%25A7%25E5%%25E9%E5%25BE%%%25E4%25BD%259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非欧几里得几何&/a&,为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有力的数学工具,当然这是后话。&/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1b4cf30b253_b.jpg& data-rawwidth=&729&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1b4cf30b253_r.jpg&&&/figure&&p&图片来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qinxiaoch.blog.163.com/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百度百科之黎曼几何&/a&&/p&&p&&br&&/p&&p&巴特尔斯只比高斯大8岁,同样酷爱数学的他对高斯最大的影响就是经常与高斯讨论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训练。数学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他们进行的不是后世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lehu.shu.edu.cn/sqdai/A5724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讨论班Seminar&/a&形式的训练,但是两人的讨论同样具有头脑风暴和学术训练的效果,高斯从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而他们的友谊也保持终生。&/p&&p&&br&&/p&&p&通过长期高强度的数学计算,高斯不仅计算能力极强,而且非常善于发明数学工具,来简化自己的计算过程。刚才说到高斯9岁时就掌握了等差数列的速算方法,他在18岁时又发明了&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zh/%25E6%259C%%25B0%258F%25E4%25BA%258C%25E4%25B9%%25B3%259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最小二乘法&/a&,极大简化了计算过程。后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9%2598%25BF%25E5%25BE%25B7%25E9%E5%25AE%%25A9%25AC%25E9%C2%25B7%25E5%258B%%25AE%25A9%25E5%25BE%25B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勒让德&/a&在54岁时也发明了最小二乘法,并早于高斯发表,获得了优先权,但这个工具高斯已经用了十几年。高斯类似的工具发明和定理发现数不胜数,很多他都没有公开发表,直到别人公开同类发现后,高斯才冒出头来说:这玩意我早就发现和使用了,因为忙于它事没有公开!&/p&&p&&br&&/p&&p&有人曾估算,如果高斯当时能及时发表他的研究成果,整个高等数学可以向前推进50年!但高斯是个完美主义者,他拒绝发布不完整和有瑕疵的作品。他的很多成果都来自内在视觉洞察力,是直觉形式的结论,虽然他自己长期使用,已被验证没有问题,但并没有经过逻辑严密的证明。而高斯跑的太快,完全不想停下来,把宝贵的时间消耗到琐碎无比的严密证明上。如果高等数学真的因此被推迟了50年,这可真是整个科学界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p&&p&&br&&/p&&p&我前面说道,数学家可以不借助纸笔来思考数学问题,这其实来源于他们高强度的数学计算,高斯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可能很多人会好奇,高斯的计算强度究竟有多大?我们以1818年高斯担任丹麦的测地工作为例,整个工作持续了8年,高斯白天测绘,晚上计算,他曾估计测绘所画的图就有&b&100多万张&/b&。野外实测数据汇总后,全部计算工作由高斯负责,随便两个点都是用最小二乘法通过冗长的计算获得,一般需要一个计算能力中等的人计算2~3天才能算完,共有3000多个坐标点,总计算量需要这个人一天不休的计算&b&10年!&/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79ac76b2d1fd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3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79ac76b2d1fd_r.jpg&&&/figure&&p&图片来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ciencenet.cn/blog-92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科学网—相对论与黎曼几何-4-内蕴几何&/a&&/p&&p&&br&&/p&&p&但这样高强度的计算也带来丰厚的回报,高斯在大地测量中的工作,发现和验证了曲面几何中的大量规律,写出了20多篇论文。特别是1827年高斯发表了《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标志着微分几何的诞生,也为非欧几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非欧几何则在100年后为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数学工具的支持。&/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4a866d0bcebb4b8f31c767_b.jpg& data-rawwidth=&599&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4a866d0bcebb4b8f31c767_r.jpg&&&/figure&&p&图片来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cipark.net/archives/1330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科学公园 : 牛顿时空观的局限性与广义相对论&/a&&/p&&p&&br&&/p&&p&&br&&/p&&p&小结一下高斯的成功经验:&/p&&ul&&li&高斯的成长离不开与导师、朋友的交流和讨论;&br&&/li&&li&高斯惊为天人的计算能力来自于从小到大极高强度的数学计算;&br&&/li&&li&高斯通过计算训练积累了大量的计算技巧,并能发明高效率的计算工具;&/li&&li&高斯通过计算训练形成了强大的直觉思考能力,其成果如能及时发表可以推进高等数学50年;&/li&&li&高斯成为大数学家后仍然进行极高强度的计算,并因此又开创众多的新学科。&/li&&/ul&&p&&br&&/p&&p&看到这,很多人的心已经“哇凉哇凉”滴了。&/p&&p&&b&悲观者:&/b&哎妈!连高斯大神都这么拼,这么下苦功,看来我的数学是彻底没戏了!&/p&&p&&b&大神高斯:&/b&你丫才下苦功,你全家都下苦功!没听前面说吗?这是成瘾症状,我这是严重的&b&计算成瘾&/b&!谁要是能靠毅力能干这样高强度的事情,谁就一SB!&/p&&p&&br&&/p&&p&呵呵,夸张一下。&/p&&p&&br&&/p&&p&其实高斯与那些连续几个通宵打游戏的宅男们没有太大区别!他们不是在下苦功,他们都是深陷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成就感里无法自拔。&/p&&p&&br&&/p&&p&还有一个数学大神&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zh-cn/%25E8%E6%E5%E5%25BE%25B7%25C2%25B7%25E6%25AD%%258B%258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欧拉&/a&的作死故事:&/p&&p&1735年,28岁的欧拉发现了新的行星轨道计算方法,用了三天时间计算一个彗星的轨道,结果导致了右眼失明。高斯的评价是“如果我用那个方法计算三天,我的两只眼睛都会瞎掉!”&/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7d581a76b_b.jpg& data-rawwidth=&219& data-rawheight=&2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9&&&/figure&&p&图片来源:维基百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zh-cn/%25E8%E6%E5%E5%25BE%25B7%25C2%25B7%25E6%25AD%%258B%258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欧拉&/a&&/p&&p&&br&&/p&&p&见上图,大神欧拉右眼已瞎!有些励志书还把欧拉这件事写成励志故事,其实这种严重沉迷者随便跑到哪个网吧都能抓一大把!欧拉的疯狂做法属于典型的作死,彗星又不是要撞地球,什么计算不能慢慢算,非要挑战极限在三天内拼命完成?他的计算瘾和好胜心实在太重了!欧拉后来没有吸取教训,最后他的双眼果然全瞎,他的计算瘾已经到了损害身体的程度,这就是病,得治!&/p&&p&&br&&/p&&p&难怪有医生会怀疑这些天才都有自闭症和强迫症,好像也不无道理。&/p&&p&&br&&/p&&p&说到成瘾,总让我想起2010年Chinajoy上,那位美女环绕也目不斜视的淡定哥。&/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f04a93d01a0faa24e6c9c9c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图片来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hotos.pcgames.com.cn/source/48668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inajoy惊现淡定哥&/a&&/p&&p&&br&&/p&&p&用了很多的篇幅来说高斯,并不是为了突出他的计算量,而是为了说明不是基因,而是&b&持久的动力系统才是创造天才的关键所在!&/b&高斯惊人的计算量只是这个系统自然而然的成果物。&/p&&p&&br&&/p&&p&整理一下到目前为止的思路:&/p&&ul&&li&幼儿阶段,在语言能力形成期,建立算数的基础设施&br&&/li&&li&儿童阶段,正确的教育和训练,建立起持久的动力系统,导致数学能力大爆炸&br&&/li&&li&成年阶段,依赖海量的计算训练出强大的直观思维,不需要纸笔就可以思考数学问题&br&&/li&&li&专家阶段:直观思维比逻辑思维的成本更低,有助于发现多领域的相似性,开创更新、更高层次的理论&br&&/li&&/ul&&p&&br&&/p&&p&可能你已经发现了,我前面提出的问题——真的能做到不用纸笔来思考数学问题吗?——其实已经得到解决了,还顺便论证了天才的形成既不是靠天赋、也不是靠勤奋,而是靠持久的动力系统。&/p&&p&&br&&/p&&p&好了,接下来该说庞加莱了,他的案例对成人学好数学有更强的借鉴价值,因为除了穿越者,没有人能回到童年重新开始。&/p&&p&&br&&/p&&p&&br&&/p&&p&&br&&/p&&p&&b&通才庞加莱的成长历程&/b&&/p&&p&前面提到“成人迁移知识和技能的成本很低,更擅长于跨界”,那如何才能实现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向数学迁徙呢?&/p&&p&&br&&/p&&p&庞加莱就是很好的案例,因为他最擅长跨界,被誉为最后的通才(The Last Universalist)。&/p&&p&&br&&/p&&p&E.T.贝尔在《数学精英》中指出:&/p&&blockquote&在今天起步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面理解数学的四个主要部分——算数、代数、几何、分析——中的两个以上,更不用说做出高质量的创造性工作了,对天文学和数学物理就更谈不上了。&br&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庞加莱的伟大事业开始时,人们就普遍认为高斯是最后一个数学通才。&/blockquote&&p&&br&&/p&&p&所以这里的通才并不是指那种涉猎广泛、样样精通的人才,而是特指一类顶尖大数学家:&/p&&p&他们具有极广的视野,不仅在数学内的算数、代数、几何、分析等领域开天辟地,而且在天文学、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有影响极深的开创性成果。&/p&&p&&br&&/p&&p&例如目前公认的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牛顿、高斯,都是这样的通才大数学。&/p&&p&列一下他们的称号,看看他们的广博程度。为什么不列成就只列称号?因为实在太多了!&/p&&ul&&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9%2598%25BF%25E5%259F%25BA%25E7%25B1%25B3%25E5%25BE%25B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阿基米德&/a&: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天文学家,力学之父。&br&&/li&&li&牛顿: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铸币局局长。&br&&/li&&li&高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哥廷根天文台台长。&br&&/li&&/ul&&p&&br&&/p&&p&而庞加莱就是就是继高斯之后,集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于一身的最后一个通才。&/p&&p&&br&&/p&&p&&b&先看庞加莱在天文学领域的贡献&/b&&/p&&p&1887年,瑞典国王悬赏了高额奖金,求解一个已经困扰了天文学、物理学界200多年的天体物理问题——&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4%25B8%%25BD%%2597%25AE%25E9%25A2%259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三体问题&/a&。很快庞加莱就简化了三体问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在第二年就获得了奖金。这时的庞加莱只有33岁,1年前他刚刚成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9年后就成为科学院院长!&/p&&p&&br&&/p&&p&庞加莱还发现,即使被简化的三体系统,只要微小的扰动,就会极大的改变天体的循行,使其行为完全无法预测。这一发现导致了一个全新的科学分支——&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B7%25B7%25E6%25B2%258C%25E7%E8%25AE%25B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混沌理论&/a&——的诞生。&/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3b80f439f35fa1e5ba80e2_b.jpg& data-rawwidth=&702&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3b80f439f35fa1e5ba80e2_r.jpg&&&/figure&&p&图片出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hysics.wooster.edu/Lindner/Galler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indner Gallery&/a&&/p&&p&&br&&/p&&p&在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所居住的太阳系有三个太阳,这三个太阳的引力摄动使三体人星球的运行混乱而无规律,也导致三体文明多次陷入毁灭。小说的这个神奇设定就来自于三体问题的混沌现象,只是这已经不是三体问题了,而是更为复杂的四体问题了,四体人?或者叫三星系思密达人?&/p&&p&&br&&/p&&p&下图是NASA的艺术家为三星思密达系统(&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HD_18875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D 188753&/a&)绘制的艺术想象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95cb9f7bc5e4d60f67b4c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95cb9f7bc5e4d60f67b4c_r.jpg&&&/figure&&p&图片来源:NASA JPL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hotojournal.jpl.nasa.gov/catalog/PIA0352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hotojournal.jpl.nasa.gov&/span&&span class=&invisible&&/catalog/PIA0352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r&&/p&&p&图片的视角是在巨型气态行星(HD 188553 Ab)的月亮上。巨行星占满了半个天空,三颗太阳炙烤了一天,正缓缓的落下,炼狱般的一天终于结束了。岩石透着暗红就像烧红的烙铁,火山口不停的冒着烟气。太阳没落下就能看到漫天繁星,说明大气稀薄,无法保持热量,很快又是一个零下100多度的极寒之夜吧!&/p&&p&“欧巴!我好冷!”&/p&&p&“我要让全宇宙知道,这个火山口被你承包了!”一脚踹出,整容女飞出美丽的弧线,消融在岩浆里……&/p&&p&&br&&/p&&p&视频为三星日落的动画效果&/p&&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ODY2ODA0ODAw.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false& data-name=&三个太阳的外星世界& data-poster=&http://g4.ykimg.com/4ABFB83B3C0058AAEDF7ED56BD6-AB6D-D5D1-12FE-27AD06DC2CDE&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g4.ykimg.com/4ABFB83B3C0058AAEDF7ED56BD6-AB6D-D5D1-12FE-27AD06DC2CDE&&&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三个太阳的外星世界&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Y2ODA0ODAw.html&/span&
&/a&&p&&br&&/p&&p&看到这都累了,所以轻松一下,也让不了三体问题的人有点感性认识,下面继续回到庞加莱。&/p&&p&&br&&/p&&p&&br&&/p&&p&&b&庞加莱在物理学届的地位如何?&/b&&/p&&p&先看一张物理爱好者都知道的巨星合影:&/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43a73f3f9a4ca7b7c6e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43a73f3f9a4ca7b7c6eb_r.jpg&&&/figure&&p&这是1927年的第五届&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7%25B4%25A2%25E5%25B0%%25BB%25B4%25E4%25BC%259A%25E8%25AE%25A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索尔维会议&/a&,巨星环绕、居中而坐的就是物理宗师爱因斯坦。&/p&&p&&br&&/p&&p&再来看16年前的1911年第一届索尔维会议,右边第二的爱因斯坦还是面带羞涩的青年物理学家。&/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0fe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0fe_r.jpg&&&/figure&&p&而坐在爱因斯坦前面,根本不鸟摄影师,只顾着和居里夫人聊天的人,就是庞加莱大神。&/p&&p&&br&&/p&&p&庞加莱在物理学界贡献之一是狭义相对论。1905年,庞加莱发表的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比爱因斯坦的论文还要早1个月。有些数学家对爱因斯坦就不服气,认为只要有庞加莱、洛仑兹等人,相对论也可以搞出来。于是爱因斯坦又憋了9年的大招,终于在1915年独创性的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这时的他已经能够傲视那个时代所有的科学家。他忍不住牛X哄哄的说:&/p&&blockquote&如果我不发现狭义相对论,5年以内肯定会有人发现它。如果我不发现广义相对论,&b&50年内&/b&也不会有人发现它。&/blockquote&&p&NND,总算给物理学家出了口恶气!&/p&&p&&br&&/p&&p&不管怎样,凭着从三体问题到狭义相对论的诸多开创性成就,庞加莱的物理大师地位是当之无愧的。&/p&&p&&br&&/p&&p&可是为什么在19世纪末,大家都已经对高斯之后出现通才不报希望的时候,庞加莱却能以数学全能、跨界天文、物理的通才身份横空出世呢?&/p&&p&他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方式有什么独到之处?&/p&&p&&br&&/p&&p&&br&&/p&&p&本来想写一个超长答案,慢慢的写。但最近的一个意外,让我意识到这样写非常非常的不划算。&/p&&p&&br&&/p&&p&因为超长的文章阅读体验差,不利于传播,甚至会出现被人掐头去尾的剽窃、据为己有的情况,这真让我心灰意冷。&/p&&p&&br&&/p&&p&与其让别人来“编写”我的文章,还不如自己动手把文章缩短。这篇已经够长了,接下来我会补充一些内容,分拆成多篇文章,分散到不同的问题下:&/p&&ol&&li&&b&数学王子高斯是如何成为天才的?&/b&&/li&&li&&b&天才、天赋是来自先天还是后天?&/b& &/li&&li&&b&父母如何做才能快速毁掉一个潜在的天才?&/b&&/li&&li&&b&天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和环境下才可能成长?&/b&&/li&&li&&b&天才的大脑是功率高还是效率高?&/b&&/li&&li&&b&为什么庞加莱能成为通才?&/b&&/li&&li&&b&为什么庞加莱是最后一个通才?&/b&&/li&&li&&b&现代的数学教育出了什么问题?&/b&&/li&&li&&b&如何才能降低学习数学的思维成本?&/b&&/li&&li&&b&什么是思维的成本?&/b&&/li&&/ol&&p&&br&&/p&&p&这些问题我会逐一整理和回答,关注我的人就能在时间线里看到这些回答了。&/p&&p&每完善完一个答案,我就整理到知乎专栏《&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education& class=&internal&&教育成本&/a&》里,便于大家逐篇阅读。&/p&&p&&br&&/p&&p&如果有什么问题我没列出,你也可以提问然后邀请我回答,也可以在评论区评论。但不建议私信,特别是很私人的求助,我不保证回答。&/p&&p&&br&&/p&&p&&br&&/p&&p&&b&关于知乎专栏《&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education& class=&internal&&教育成本&/a&》&/b&&/p&&p&曾有人分析过&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bigertech/& class=&internal&&知乎万赞答案汇总以及排名&/a&,唯一一个靠讲科学知识拿到万赞的答案,是我在问题《&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数学里的 e 为什么叫做自然底数?&/a&》下的回答,这也是数学话题下排名第一的答案。&/p&&p&&br&&/p&&p&虽是一篇超长文章,很多人却也“痛快”的看完,还有人居然在手机上阅读,估计双眼已瞎^_^&/p&&p&回答下有1000多条评论,其中最多的是:如果当年老师这样教数学,我的数学就不会……&/p&&p&其实大家很明白,不是不喜欢数学,而是一直以来,数学的学习成本太高。&/p&&p&&br&&/p&&p&在知乎数学话题下就有一个问题:“&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数学是形而上学吗?&/a&”&/p&&p&排名第一的回答赫然写着:&/p&&blockquote&反正我觉得确实是行而上学,不行退学……&/blockquote&&p&&br&&/p&&p&该回答得了3000多个赞,不知道点赞的人是不是秀智商,反正我看到后没有一丝的优越感,反而心中一沉。需要做点什么来改变这个糟糕的局面,让更多的人爱上和拥抱数学,体会到数学其实是最能让心智获得自由的学科。&/p&&p&&br&&/p&&p&而这就是《&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education& class=&internal&&教育成本&/a&》这篇专栏的目标,发现那些最消耗成本的教育环节,打通其中的瓶颈,让更多人获得心智的自由。&/p&&p&&br&&/p&&p&&br&&/p&&p&&br&&/p&&p&&br&&/p&&p&&b&参考资料&/b&&/p&&ol&&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490932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走近高斯 &/a&》&/li&&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jeti.com/math/history/shuxuemr_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世界数学名人&/a& &/li&&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401019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世界因你不同&/a&》&br&&/li&&li&老版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216012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学精英 &/a&》或新版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42830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学大师——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野菜部落宠物合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