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中切换任务时对护甲的考验任务的是手机的什么东西

什么才是一心多用的正确姿势?肯定不是边工作边玩手机
multitasking:日常生活中的多重任务处理
熊希灵,社会与认知
夏天是滋生希望的季节。
数年前的今天,我刚从一场人生最重要的考试中释放出来,那时欢快的我一定想不到时隔几年后我会无比怀念那单纯的高三生活。
我相信怀念高三的不止我一个人,当然这种情怀里包含了很多复杂心绪,有的人不免会笑说这是斯德哥尔摩。其实回想起来,那种只需一心专注在巩固应试能力的简单生活何尝不美好,每天早上起床晨读,吃早餐,做题,上课,测试;除了应试以外的一切生活都不用自己操心&&也不允许自己操心。
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高度普及,别说每天一封接一封的邮件需要处理,就是没有新消息打扰,自己也会忍不住看会儿文献就手贱跳出来刷刷朋友圈。这种在多个任务同时进行或者来回不断切换进行的状态,就属于一种 multitasking:多重任务处理。
那么,这种 multitasking 的现象在现代生活中到底已经普遍到了什么程度,原因是什么,会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又该如何应对?今年 L. Mark Carrier 等人发在 Developmental Review 上的一篇文章回溯了既往对 multitasking 的研究,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些解答与建议。
首先,我们来看 multitasking 到底有多普遍:
Rosen, Carrier, and Cheever (2013) 的研究观察了 263 名中学、大学生在家里进行学习的情况,随机选取 15 分钟进行取样,发现他们平均专注时间不到 6 分钟,平均不到 6 分钟就会腾出手干点别的&&而这种分心基本是因为手头的电子设备:发短信、刷 facebook 甚至是看电视。
Jacobsen and Forste (2011)的调查表明,约 2/3 的大学生回答在课堂上或自习时会使用手机;Tindell and Bohlander (2012)的调查则表明超过 90%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发送或接收短信,而 62%的人认为只要不打扰到别人,这种行为无伤大雅。
Carrier, Cheever, Rosen, Benitez, and Chang (2009) 调查了美国三代人日常生活的 Multitasking 状态,结果表现出显著的代际差异,见表:
表中可以看出,60 后比 40 后更多 multitasking,80 后比前两者则更显著:在 6 个选项中,80 后都表现出 75%以上的概率会同时做两件事(比如边看电视边打电话),唯一低于 60%的项目是&玩游戏的同时发短信&&&男生不回你短信的时候,别信他跟室友聊天的借口,肯定是在打游戏!
为什么 Multitasking 在我们这代人身上会变得如此频繁呢?
一方面是我们自己无意识地要去 multitasking。Wilson T D(2014)发在 science 上的研究表明,普通人每天几乎连五分钟都不会抽出来放空脑袋安静一会儿,放松下来时也总要听听音乐或者找点别的什么来做。更有意思的是,实验者让被试在实验室或者家里静静待上十分钟以上,他们会感到很难受,有的甚至宁愿接受电击也不愿这样什么也不做地坐着。这种无意识的 multitasking,是因为人有不浪费认知资源的倾向,总要找点事情来将过于闲置的认知资源利用起来。
另一方面,则是我们有意识地要去 multitasking,即我们在理智上认为 multitasking 是有益的。我们不妨回想一下我们什么时候会 multitasking&&利用电脑开始下载某个大文件的等待间隙去回复邮件,收到重要的短信必须停下手头工作立即回复等等。这些行为从看起来都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这就是我开头所说的高考结束后,就必须接受现代社会避不开的 Multitasking。
此外,介于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人们也会通过切换任务来调节心理感受,Adler and Benbunan-Fich (2013)的研究中,让参与者在时间规定内自由完成一些任务,结果发现那些任务完成过程中心理感受不太好的参与者,会倾向更频繁地切换任务,而过程中心态比较良好的参与者,则相对更专注。
总而言之,无论是无意识还是有意识,普通人都显然有 multitasking 的倾向,而电子设备不仅为这种倾向提供了便利,让我们可以刷知乎的同时听音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在鼓励这种倾向&&以前能在后台运行的程序不过 QQ 等寥寥可数的通讯软件,现在谁的电脑手机随便一打开后台都是数不尽的应用。
人有 multitasking 的倾向,并且这种倾向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心理学家们就必须开始更重视 multitasking 日益频繁带来的影响了。
multitasking 的益处似乎显而易见,即上面所述的可能让人效率提高。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会存在等待,即 time-lag。比如我们正在下载文件的过程中就可以腾出手做点别的事情。Monk, Trafton, and Boehm-Davis (2008)就曾宣称 multitasking 是一项突出的工作能力,因为调查发现普通工人平均每 3 分钟就要进行一次任务切换:In fact, the ability to multitask is considered a desirable job skill by many employers, which is not surprising given that, on average, workers shift between tasks every 3 min& (p. 299). 那么如果能够很好把握这种切换节奏,对于提升工作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是这种切换,是基于一种&理性人假设&的理想状态,即人能够精准拿捏切换任务的时间节点。而现实中的普通人显然很难精准地判断什么时候该切换任务,什么时候该专注。事实上,后续针对 multitasking 的研究也无情地对上述&提高效率&的说法打脸了:
Kinzie et al. (2005)的研究发现,学生在上课的同时使用聊天工具,会明显感到注意力分配困难;Ellis, Daniels, and Jauregui (2010) 的研究发现,让参与者在课堂上听课的同时收发短信,比起不用收发短信的情况,课堂记忆效果显著下降了 27%;Adler and Benbunan-Fich (2013) 的研究发现,任务来回切换会导致任务完成精准度下降。
Burak (2012)的研究表明,课堂上进行 multitasking 的频率与学业成绩(GPA)显著负相关;Rosen et al. (2013)的进一步研究则表明,影响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是 facebook 的使用频率。
multitasking 造成诸多负面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切换任务的过程中是有损耗的,称为 switch cost。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我们在转换任务的过程中,就相当于要把之前占用了工作记忆容量的任务排出去以完成当下任务,再切换回来则相当于先前的工作记忆已经基本丢失,不得不重头来过&&相信不少人在看书、解题中都有体会,一旦被打断,消耗的不止是那被打断的简短时间。
除此之外,心理学家其实更关心的是日常生活中充满 multitasking 会对我们产生哪些长期影响:
Ophir et al. (2009)的研究发现,平日生活中高频 multitasking 的参与者(HMMs),更不容易排除与任务无关的刺激,换言之,他们可能更不容易专注,更容易分心。但是针对这一现象到底是利是弊,Lin (2009)在概念性重复了前人实验后,提出这种分心或许非但不是坏事,反而在如今大量信息混杂的时代是个重要技能:在执行主要任务的同时还能分心关注其余有关信息。
Minear et al. (2013) 的研究表明 HMMs 和 LMMs 相比,在工作记忆容量和流体记忆方面没有体现出显著差距。HMMs 和 LMMs 在一些任务外在表现上的差异,很可能还只是行为习惯造成的,还没有找到明显的生理区别。
关于 multitasking 的现象、原因及后果,目前的研究暂时只到这里,multitasking 从目前看来对我们的生活效率提高其实是不利的,但在今后电子设备日益发展的现代生活中,或许会是巨大的技能优势。
anyway,在 multitasking 技能成为一种优势之前,针对如何面对目前工作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些 multitasking,文章作者给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把握切换任务的时机。前面提到 Rosen et al. (2011)的研究表明课堂上使用手机收发短信造成学习效果下降,但那些在课堂上没有及时回复短信,而是延迟一段时间后才回复短信的同学没有受到明显影响。这启示我们即便受到干扰必须处理,也可以考虑将处理干扰的任务延后处理,在我们确保当前任务可以腾出相应工作记忆容量用于切换后的任务,相当于解除了专注警报,再切换任务。
积极从当前任务中获取正向反馈。前面提到 Adler and Benbunan-Fich (2013)的研究中,人们在任务感受不好时会倾向切换任务。要克服这种逃避困难表现的办法,最好就是调整对当前困难的认知,积极从中获得正向激励的反馈。比如通过课前预习来保证课堂上对老师所讲内容能够紧紧跟住线索,保持思考,就是一种良好方案。
做时间管理,在完成需要专注的任务时,远离干扰源。有些 switch cost 比较大的任务,我们常说最好一气呵成的,比如写论文,务必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关掉手机,屏蔽无关的网页、程序。
有用的建议其实无非这些,multitasking 的日益凸显是因为科技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 multitasking 成为了可能,这似乎是好事;然而这种趋势却还十分符合人性的弱点:比如某项需要攻关的任务好难,我刷刷知乎再回来攻下它&&我们在现代科技影响下,恐怕总也很难去完成一个需要连续 N 小时专注的任务。
说到这里,相信各位也能体会到我对高三的怀念了,为了不被打扰,没有用手机、几乎不上网、自习期间也不跟身边人交头接耳。那种单纯朴素的生活,是再也没有机会过上了。
不过,夏天始终是滋生希望的季节。
新的夏天,新的希望。华为手机3项任务正在安装中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