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三年之内的清单可以打印吗?因为发生了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区别债务的事情我想起诉所以我想看看我三年之内的清单银行好

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您的位置: &
因为欠物业费的事情。物业公司通过法院把我的银行卡身份证冻结啦.
16年12月份已经把所有的交清.但是到现在物业公司一直没有解开.对我的生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应该起诉法院还是物业.赔我经济损失
律师回答地区:河南-郑州咨询电话:帮助网友:486205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13 人你好,可以收集相关的损失到法院起诉要求赔偿。 14:56地区:河南-商丘咨询电话:帮助网友:107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 人可以维权,建议电话联系,将案件说明。 08:51
无锡推荐律师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一对一咨询
您的位置:
律师你好,我想问一下,我被起诉不让看孩子法院有冻结银行卡的规定吗?
律师你好,我想问一下,我被起诉不让看孩子法院有冻结银行卡的规定吗?
你好,与金钱没有关系,一般不会冻结银行卡。
大家都在问的婚姻家庭问题
夫妻共同财产,需要分割才能去
找法院,代理费当面问律师,因为费用与案件复杂程度有关
你好,是的。
具体什么问题
夫妻离婚时,两岁以下孩子的抚养权是归母亲的。对方支付抚养费是他每个月收入的20%到30%。
(09:00:00-21:59:59)
擅长:保险理赔婚姻家庭房产纠纷
备注:接受全国咨询
你好!对责任认定不服的,必须在三天以内向交警支队申请复核。
你好,辞职以后单位应该向你支付伤残就业补助和医疗补助。
你好!遇到骚扰可以打110报警,债务问题可以通过法院请律师协助起诉。
你好!被继承人去世以后,遗嘱才生效。
你好!原则上同一个律师所不能同时为被告和原告代理,特殊情况除外
你好!注意搜集证据,并做好个人防卫准备。有麻烦及时打110。
你好!对方涉嫌信用卡诈骗,立即报警,争取挽回损失!否则你将被追究刑事责任50+赞的三更( o??o? )&br&&br&&br&可能这个问题的剩下16个答案里,至少有10个都比我的答案专业。他们或者是银行工作人员,或是研习过金融业务的知乎大V。&br&&br&&br&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支持我的回答呢orz我想,我只是做了知乎上回答别人的最基本一点:根据实情,有理有据吧(?o . o?)&br&&br&——————————————————————————————————————————————————————&br&&br&我看了题主一连问了两个和这个有关的问题,所以这里一并发表我的个人观点。 &br&&br&&br&第一,题主说农业银行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伪造了你的按月还款协议。请问如何伪造?签名是不是伪造去司法机关文检一验便知。我想如果真有伪造农行在中国都会身败名裂。并且据我所知,还款协定还需要按手印,指纹也是可以伪造的? &br&&br&&br&第二,你说有农行工作人员承诺给你开非恶意欠款证明,那么你去找他本人和他的分管领导一问便知情况。&br&&br&&br&第三,你说农行在不通知你本人的情况下随意变更还款方式和期限。你自己也说从05年贷款十年还清。今年不就正好是第十年。并且,助学贷款本身在学校里无需还贷,从毕业以后才开始,你在申请贷款之前居然会不知道?&br&&br&&br&最后,我想请问你究竟是否申请了贷款。如果没有你为什么要还银行的钱。如果有,你在申请贷款之前有没有向银行和学校询问清楚如何借贷如何还贷?至于你说的那个银行随意变更方式。你自己借了钱银行不催你,你就不知道还钱吗?你是流动人口可以四处乱窜,银行在那一开几十年上百年不挪窝,究竟是你没有主动找他还钱还是他故意不通知你?&br&&br&&br&综上,我认为农行的工作不存在任何失误,如果硬要鸡蛋里挑骨头,可能就是他没有在你拖欠一年的时候就给你发催缴函。不过还是那句话,银行不找你你就不知道还钱了?银行找不到你你也不去找银行?&br&&br&&br&如果对我的回答有任何异议,不要撕逼,请向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投诉。实在不行大可一纸传票把农行告上法庭。我之前列举的一二三你都可以当证据当庭出示。证据确凿我想你会胜诉的。&br&&br&&br&——————————————————————————————————————————————————————&br&&br&&br&原本这个问题只有三个人关注(算上我和提问者),现在有这么多人(也就二十多个orz)都关注了这个问题,并且大多数人都支持我的看法,我有点小欣慰。&br&&br&&br&之所以一直这么关注这个问题,就是因为,题主说的蚌埠农行新城支行的历任行长(从07年开始换过好几任了),我都认识。所以题主的情况,我也同样清楚。甚至题主借助学贷款的前后过程,我也清楚。&br&&br&&br&所以我对题主避实就虚只说了对自己有利(其实也没什么有利的,纯粹发牢骚而已)的内容感到一丝不满。不过我也没有把真想公诸于世的想法,因为我知道这对我的不友善度有影响orz&br&&br&&br&所以,以后看到这个问题的童鞋们,不要撕逼吐槽,题主也是一样。网上发帖没有用。你没有按时还款是既成事实无法更改,所以你的信任不良记录自然不会消除。&br&&br&&br&就算有两百万,两千万人关注了这个问题,都对银行的做法表示不理解不支持不赞同,银行也只会按照他的规章办事。没错,是规章。规章就像法律,不是人人间的约定俗成,不容随意更改。我赞同一个答主的答案:“银行按照自己的规章办事无可厚非。”&br&&br&&br&以上,是一个知道真相的高中生的个人看法。&br&&br&&br&之所以不匿名,是因为我心怀坦荡。有些人在我的回答后面评论说我“有理有据”,我在这里感到却之不恭……就算公检法要求我为我的言行负法律责任,我也在所不辞。&br&&br&&br&因为我知道,我没有必要说半句虚言。
50+赞的三更( o??o? ) 可能这个问题的剩下16个答案里,至少有10个都比我的答案专业。他们或者是银行工作人员,或是研习过金融业务的知乎大V。 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支持我的回答呢orz我想,我只是做了知乎上回答别人的最基本一点:根据实情…
&p&相对而言,国内用户体验最好的网银是哪家银行的?&/p&&p&&br&&/p&&p&谢邀,看了一下自己包里的U盾,手机上的APP,这个问题还确实挺难回答的。&/p&&p&&br&&/p&&p&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国内大多数银行的网银,在用户体验方面都处于“倔强的青铜”段位。事实上,虽然互联网行业一直在飞速发展,但是网银的发展没有把银行业的客户思维转到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很多大行的网银至今还是五年前的架构,十年前的界面,安全控件只支持IE8,真心令人无力吐槽。所以,虽说我们熟悉的几大行的网银有着几千上亿的用户,但是他们的心中大多充满了无奈,吐槽它们难用的更是大有人在。&/p&&img src=&/v2-1eca39c2ddc11c251e1a36cfaf90ddf6_b.jpg& data-rawwidth=&1038&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8& data-original=&/v2-1eca39c2ddc11c251e1a36cfaf90ddf6_r.jpg&&&p&说真的,这么乱的UI设计,别说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就连我们90后想看懂都要琢磨一会。&/p&&p&&br&&/p&&p&再来说银行APP,这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用网银的用户越来越少,更多的用户选择了通过移动应用进行操作。我平时用的较多是建行的APP,我对它的使用评价大概是可有可无吧。&/p&&p&首先,它的基础功能存在重复性——APP和公众号的基础功能重复,更多人们选择使用便捷的公众号;&/p&&p&&br&&/p&&p&其次,APP功能没有得到深度开发——人们使用APP停留在表浅功能。尽管后来它推出了龙支付,总能在餐饮娱乐见到它优惠的身影,但它并没有开发用户偏好,把全部用户一视化,需要的不需要的消息都一堆推送给你,在一堆不同的消息里,与其慢慢筛选,我还不如直接到线下网点进行询问;&/p&&p&&br&&/p&&p&再者,大概是为了安全起见,某些银行的网银登录流程复杂,有次忘记了登录密码却不能线上更改,但急于查询转账记录,奈何急得我焦头烂额的只能跑去线下网点,真的是伤身耗时费好感。这还不是最夸张的,有些银行APP甚至有“手机插入U盾才能转账”的反人类设计,简直毁你三观。&/p&&img src=&/v2-2789f97bfe47274ff1cdceadb54e9a1f_b.jpg& data-rawwidth=&199& data-rawheight=&35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9&&&img src=&/v2-5c0aaff626c2_b.jpg& data-rawwidth=&195& data-rawheight=&3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5&&&img src=&/v2-58c04ebe3ddf8a_b.jpg& data-rawwidth=&193& data-rawheight=&34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3&&&p&好在移动互联网的进程反过来推动了银行不得不正视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性,而一些互联网银行也开始将用户体验作为切入点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我都体验过,很多体验明明可以做到非常简单、方便~其他银行要加加油啦~ &/p&&p&&br&&/p&&p&有些实用的功能细节真的很贴心,比如,微众银行App里可以一键复制卡号,让你省去了手动输入银行卡号的麻烦,大幅优化了转账时的体验。再如“存工资”计划,可以设定每个月自动转入工资到“活期+”理财,比躺在银行活期账户里的收益高十几倍。如果平时把微众卡绑定微信支付,消费还能薅薅羊毛,打通了用户场景和通路,反过来用户也就离不开你了。&/p&&img src=&/v2-b5b81cfdf9bf24e45cb0aa5_b.jpg& data-rawwidth=&414& data-rawheight=&7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4&&&p&传统银行应该也是纷纷感受到了这种危机,今年BATJ分别与中国四大银行开展合作。如中行与腾讯携手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农行与百度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工行与京东金融启动全面合作;建行与阿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其中,提升用户体验也是合作的考量之一。&/p&&p&&br&&/p&&p&至于怎样做好用户体验,真心希望互联网公司能更快地带动银行行业的提升。除了BATJ与四大行的合作之外,像“银行用户体验联合实验室”(微众银行与腾讯CDC联合发起)这样相对独立、公立的实验室项目也对行业有一些积极作用。&/p&&p&&br&&/p&&p&毕竟,“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而且,我真的认为,很多银行还没有搞清楚用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p&&p&&br&&/p&&p&用户体验的核心是用户需求,做好用户体验必须分析用户需求,校准预期和目标——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和魅力需求。至于如何挖掘用户需求?古人云:“知己知彼”。挖掘用户需求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把自己当做用户,挖掘生活中的痛点,你的需求就是用户需求;第二,与海量用户亲密接触,用专业的用户研究办法,如行研、用户调研等,亲密接触用户,了解真实需求。&/p&&p&&br&&/p&&p&传统的银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时间还不算长,发展还在上升阶段,尽管存在各种问题,但我相信与时俱进者会越来越多,能意识到银行用户体验是大势所趋的已经大有人在,希望他们能够改变现状,让用户看到用户体验更好的网银,而不是人人都在吐槽的尴尬情况。&/p&&p&&/p&
相对而言,国内用户体验最好的网银是哪家银行的? 谢邀,看了一下自己包里的U盾,手机上的APP,这个问题还确实挺难回答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国内大多数银行的网银,在用户体验方面都处于“倔强的青铜”段位。事实上,虽然互联网行业一直在飞速发展,但…
之前新浪微财富的票据理财出问题后,写过一篇关于票据的文章,现在再次贴出来,跟大家分享下。里面提到《也谈宜信》等文章,可以在我的个人公众号&b&&u&“风吹江南”(jrjnfq)&/u&&/b&里面查看到。&br&&br&为什么看上去很安全的票据业务也会出问题?&br&&br&&p&新浪微财富接入了深圳一家做票据业务的P2P,结果这家P2P出现了问题,许多人跑到新浪去闹事,要求新浪兜底解决,最终新浪联合第三方全额兜底,给事情划了个句号,关于这个事情,我挺早就想写一篇文章,但是想来想去还是等事情解决了再写会比较好。&/p&&br&&p&先谈一个票据以外的问题,就是这种通道模式的P2P的未来在哪里,我很早在全球创新论坛上有一篇演讲稿讲了P2P的四种模式,这个通道模式其实就是第四种,自己没有资产,也无能力建立资产,然后就联合大量的资产生产方来提供资产,他作为通道帮助这些资产更好的在线销售,通道模式的本质其实是非标资产的证券化的过程。&/p&&br&&p&如果能真的实现真正的证券化的话,其实是挺好的一个事情,但是难就难在中国是很难实现所谓真正的证券化的。所谓证券化,一般都是接受金融资产风险的自我定价的,也就是说出了问题以后,是投资人自己承担的,但是在中国这个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中国只是一个债权的信贷化流转,无论经过多少橱窗,看过多少风景,流转多少人之后,回到最后,风险点还是集中在源头,风险无法转移,也谈不上分散,一旦源头出现问题之后,每个流转都可以层层追索自己的上游,最终问题不断递延到下一个接盘方。&/p&&br&&p&深圳中汇盈出现问题,被立案之后,问题就集中到了渠道方来了,这种渠道模式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方面要引入大量的资产来销售,另外一方面又要为这个资产进行金融风险审核,如果无法有效审核就要承担风险违约的责任,就使得这种通道模式很容易陷入赚了白菜的钱,却担了白粉的心的境地,单独从风险和收益看是极为不划算的。&/p&&br&&p&但是现在这个所谓的通道模式却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模式,为何会如此呢?我自己想来,一方面是因为大量的资产方重新构建一个互联网销售方的实际意义不大,没有一定的规模情况下,互联网的成本是极高的。第二个方面现实的原因是,互联网的玩法和逻辑跟传统线下的玩法逻辑截然不同,所以,传统金融公司构建的互联网渠道,在流量不断集中的互联网上,也很难做的好,所以干脆外包给成熟的互联网公司进行流量获得。&/p&&br&&p&无意评判这种通道模式的是非对错,只是感觉最终要走出一片天地的互联网渠道公司,最合适的道路就是不断的扩大资本和规模,对冲系统性风险。单纯精耕细作,在互联网上貌似是不可行的,很难做的好,但是规模其实是双刃剑,容易壮大自己的同时,也容易让自己逼入死局,且看且珍惜吧。&/p&&br&&p&至于如何评价新浪微财富这次联合第三方兜底的行为,总的来说,我感觉通道方所谓的刚性兑付,其实目前可能暂时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虽然这种行为是一种伤害未来的行为,但是在现阶段的情况下,你又不得不承认刚性兑付又真无法打掉,因为一打掉意味着投资人会流失,没人愿意在不兜底的平台上进行投资,这个是业务发展问题,行业内是无法形成有效统一意见,虽然看上去开这个会,那个会,但是有现实意义么?各自情况都不一样,行业标准,很难成为通用标准,自律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他律为前提。&/p&&br&&p&另外,我也还是觉得在中国没必要妖魔化P2P跑路的事情,压根没必要,回头去看看美国的金融史,信贷危机的美国倒闭近千家银行,次贷危机倒闭四五百家,银行都会跑路,更何况P2P机构?有那么恐怖么。&/p&&br&&p&我觉得所谓的新常态的概念就是要告诉大家,社会进入不一样的发展阶段了,下一个阶段,金融格局来看,违约会成为常态,大家要学会适应这样的常态,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形成资产配置能力,别动不动就被忽悠投资了全部身家性命,没人逼着你让你投资,很多人说中国投资渠道狭窄,老百姓没办法,其实我是不认同这个观点的,我们看看,美国人大部分人都是把金钱花费在消费上,寅吃卯粮很正常,典型高消费高负债的国家,为什么会如此呢?我们恰恰相反,有点钱都想着省下来,去投资,今年买一个包,明年就可以买两个包了,以前我们有极大的无风险套利空间,或许这个逻辑还行,但是现在跑路违约成为常态之后,你就会发现,钱,这东西,你省吃俭用到最后,全给人家跑路去了,何必呢?既然如此,干什么不给家人多买点东西,给自己多买点东西,好歹总是开心了,总比被骗要好,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趁能花钱的时候,多花钱吧。我最烦每天在讲投资收益的事情,投资本身永远不会出现暴富的可能,尤其是屌丝群体,本来钱没多少,你理财理来理去,多不了多少钱。反倒容易被骗,不如努力工作,加强学习,或许赚得更多。&/p&&br&&p&所以大量P2P跑路从某个意义上看,其实是反应了我国金融改革自由化的一个进程,促使社会更好的进行金融风险定价和自我违约,在这样的格局里,我们期待平台能兜底,但是也要做好平台兜底兜不了的准备,而不是动辄指责这个,指责那个,都没意义。&/p&&br&&p&就事论事谈下票据业务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票据是什么。因为我个人不太喜欢太专业的用词,我就简单的解释下,专业人士就别来较真了,必然有不严谨的地方,但是基础常识是不会错的。&/p&&br&&p&简单来说常用票据分两种,第一种银行承兑汇票,第二种商业承兑汇票。前者就是企业缺钱,跑银行开张票,然后,无论是谁只要拿了这张票,就可以跑银行去拿钱,银行必须无理由的给你钱。后者就是一般的商业公司自己开了一张票,任何人拿到这张票,都可以跑这家公司去要钱,这家公司必须无条件给钱。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看了这个解释,我们就应该知道,所谓票据业务的安全性,指的是第一种票,而不是第二种票。商业承兑汇票这东西吧,其实就是企业自身的信用,取决你信不信而已。而银行承兑汇票,则是银行信用,按照目前我们民众对银行的理解,基本认为风险度是较小的,虽然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小银行破产的可能性也是有的。&/p&&br&&p&但是我们姑且建立在银行的信用是没有问题的基础上,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一定没有风险了?很多人都是这么理解的,所以我看到很多人都把问题纠结在票据的真假之上来解释为什么票据不安全,其实并非是如此的。这里的核心在于银行承兑汇票的流转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不符合这些要求的票据,其实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风险,这里面就是所谓的流转过程中的操作环节问题,同样一张票,不同的操作流程结果是不同的。&/p&&br&&p&讲到这里,我倒想起了一件心酸的事情。2004年,我第一次进入信贷科,操作了一笔业务,当时这笔业务是珠海一家钢铁厂开具给浙江一家很小的企业,金额大概是几十万吧,因为我当时自己本身也没多少经验,然后带了一个实习生,自己都不太懂,所以也不太可能把人教得多少好,结果,有一次在票据贴现的业务中,他把印鉴章给盖错了(其实盖章这种事情,是不能我们客户经理来盖的,但是因为这家企业当时也刚起步,办事员也不懂,就让我们帮着给做了),结果使得这张票作废,需要原先这个钢铁厂开具说明才能有效使用,我怕领导责骂,就找我当时的信贷科长借了钱,连夜飞到珠海,第二天一早跑到钢铁厂去想办法换票,在人家钢铁厂门口苦等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财务室的负责人,想尽办法求情,哀求人家能不能给我解决下这个问题,一个人苦兮兮的在人家办公室门口,从早上待到人家快下班,一天没吃东西,后来,财务室一个女领导估计看我可怜,第二天,安排让人开车带着我,从珠海到了番禺招商银行,重新开设了一张票据交给我,我宝贝一样怀揣着带回了杭州。算是妥当解决了这个问题,大概几天后,我们行里一把手不知道哪里听说了这个事情,就叫我去谈话,问我怎么回事这个事情。我大概说了以后,领导就问我说,你觉得是谁的责任?企业的责任还是我们的责任?我说,不是企业的责任,也不是行里的,是我的责任,是我业务不熟悉,盖错了印鉴章,领导说,你是我们员工,你的责任就是我们行里的责任,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就要承担,然后让我把飞机票去拿来报销。我说,我不好意思让行里给我贴钱,我自己的责任,我自己承担。领导就教育我说,我们国际业务部,都是做大事情的人,这么点钱都要让你员工来省,我们还做什么大事情!你以后工作努力,就是最好的责任承担。&/p&&br&&p&其实,这件事情本身,我已经很模糊了,如果不是很多年后,这家小企业上市了,我估计可能已经淡忘这件事情了,但是我们领导跟我说的这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勇于承担责任的同时,要有大格局看问题的方法。&/p&&br&&p&这个事情,本身其实就很有意思了,为什么一张票据那么简单的事情,会弄的那么复杂?其实想起来,这里恰恰就是票据业务最大的风险点了,流程风险是受限制于很多因素的,既定的操作流程下,也是要靠人去操作,而凡是依赖人的能力,包括经验、道德等一系列外在条件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难批量复制,往往都无法做大的,同时风险会不断产生。&/p&&br&&p&正常的票据流转,第一步是企业跟银行申请,跟银行说,我要给一个企业付钱,但是不想用现金,想开张承兑汇票来支付,为什么这么做呢?两个原因,目前比较严重的原因是许多银行都给企业承兑汇票的额度,而不是流动资金的额度,为什么呢?说的好听点是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向,可以降低风险,实际上呢?都是扯淡罢了,因为现实情况下,企业拿到了汇票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人贴现成现金,白白再增加一笔额外的费用,没啥区别,所以真实的原因就是银行迫切需要存款,通过开汇票可以增加很多存款。同样给一千万的贷款,如果开票的话,可以开成两千万,企业自己缴纳一千万的保证金,然后开一张2000万的承兑汇票,这样企业是拿到一千万的现金,但是,银行存款增加了一千万。而且在银行体系内,承兑汇票属表外业务,是不受存贷比限制的,毕竟承兑汇票更多是未来的现金,而不是现在的现金,所以,很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都喜欢给企业开承兑汇票,而不是给流动资金,尤其是在流贷资金额度紧张的时候。&/p&&br&&p&但是对企业而言,一方面增加了成本,需要50%的保证金,同时还需要去黑市贴现,(这个就是目前票据P2P的主要大市场),另外一方面加剧了流动性压力,承兑汇票最长期限半年,也就是企业每半年就要周转一次资金,就要去黑市里找掉头资金,一般千分之三一天,成本极高,这块也是很多P2P在准备蚕食的领域。&/p&&br&&p&这里就不细说了,总的来说,承兑汇票和流动资金贷款本质是一样的,但是,对银行来说规则是不一样的,也算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下的产物,都不是企业本身的自发性需求,受制于监管而产生的很多畸形需求。&/p&&br&&p&这个环节中,承兑汇票开设流程中,本质是企业去银行交了一笔保证金,假设交了500万现金,然后银行给了他一张1000万的票,然后企业拿到了票之后,就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真的用了这张票,交给他需要支付货款的企业,例如给了上游企业,这个时候票据扮演的角色是支付工具,我买了你的煤,我该给你一千万现金的,但是我没钱,我就跑银行去开了张票,然后给你一千万的票据,这个是真实交易。煤炭企业拿到票据以后,也是两个选择,如果不缺钱,就留着票据到期以后,直接委托银行托收这笔钱。如果缺钱,就拿到票据之后,立刻去找一家银行贴现拿钱。无非就是扣点利息。&/p&&p&第二个选择是什么呢?就是我其实是没有货款要支付,我就是需要钱,本来要的是贷款,你们不给贷款,只给承兑汇票,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是拿到汇票之后,立刻找黑市换成钱,这类其实是市场的主流模式,我们现在的市场可以说每天将近有上百亿的票据在这个市场里流转,这里反应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我们金融政策一定是有问题的。催生了那么庞大的黑市票据交易。谁都不想去黑市,但是不得不去,这个问题就要反思了。不继续喷下去了。&/p&&br&&p&那么在这个模式里,问题出在哪里呢?第一个问题自然是出在法律层面的,我国的票据法里第十条规定,&/p&&p&&em&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em&&/p&&br&&p&这条规定,确定了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具有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中间是和字,不是或字,这个规定的意思是用票据给人家付钱的时候,必须建立在真实贸易背景关系之上,所以以前银行在给企业开设票据之后,企业都必须提供增值税发票,来确认这种关系。对于前面的第一种情况,这个是没有问题的,我向你买东西,付给你票据,完全符合票据法规定,但是对于拿承兑汇票就是为了换成钱的企业,这个问题就很麻烦了。因为没有贸易背景,也没有债权债务关系的情况下,压根无法使用这张票。这个时候,企业就去找一些票据掮客,他们是专业从事票据贴现的工作的,他们的主要工作设备就是剪刀加浆糊再加复印机。&/p&&br&&p&你不是规定要贸易背景嘛,简单,我给你造就是了,所以承兑汇票所需要的增值税发票,通过剪刀、浆糊、复印件就如同流水线一般的生产出来,企业把票据给他们,支付一定的价格之后,企业的票据就成了钱,而这些潜客就收到了大量的票据,收到了票据之后,他们形成了规模,然后就集中通过几家银行定向贴现,赚取其中的差价。这个中间的利润其实是非常可观的。基本上可以做到当天进票,当天贴现。一转手就是千分之几的利润。年化收益极为可观,一年做个几百亿真不是啥大问题。&/p&&br&&p&在浙江票据鼎盛时期,大量的西部、北方银行都跑到浙江来主动寻求掮客合作,提供低成本的资金,让他们集中收票,为什么会如此呢,是因为这些银行所在区域的经济不好,大量银行资金不敢发放贷款,又同时受限制我国的区域监管政策,无法离开当地发放贷款,只好变相在江浙地区设立办事处代表处的方式来暗地收购票据,别的他们也不敢做,因为票据是最安全的信贷资产了。&/p&&br&&p&过去传统的票据产业链其实很明晰了。企业缺钱,找银行开票,然后开完票找掮客贴现拿现金,掮客回头再找银行贴现掉,是非对错,没啥好说的,现实就是如此存在了十多年了,一直处于边缘地带,也抓过不少人。风险度其实一直不大,因为局限在相对封闭的圈子,且流程能被锁定,所以虽然有大的诈骗案件,主要集中在假票,或者联合设计骗局等方式,还算是比例较低的。&/p&&br&&p&但是,现在互联网出现了,这个业务开始走出相对封闭的圈子,也从一定的人群中脱离出来,成为了大众所要接触的信贷业务了,那么互联网出现之后,这个业务,变化了么?产业链重整了么?&/p&&br&&p&我们先看看目前互联网理论上应该玩的玩法,理论上互联网该如何玩呢?企业缺钱,找银行开票的阶段,无法改变,因为票据总归还是要银行开的,无非第二条要发生变化了。企业拿到票据之后,原先找掮客,现在不需要了,直接找个P2P平台说,我要用钱,我有票据,我给你票,你给我钱,然后P2P平台拿到票之后,发一个标的说,我这里有张票,你们给我钱,不用怕,到期之后,票据贴现拿到钱就还给你们。&/p&&br&&p&这个流程看上去很清晰,逻辑也很清楚,这个也是为什么每个平台都说自己无风险的原因了。因为不得不承认银行出具的票,的确风险是最小的。但是问题是,很多东西想像都是美好的,真操作起来就不是如此了,现实的问题出现了。&/p&&br&&p&第一个问题是企业拿到票据之后,如何交付给P2P平台,前面说了要么企业跟P2P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关系,直接付钱给P2P,要么就是P2P本身做成掮客,大量造假,形成真实贸易背景,获得了这张票的权利。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企业把票质押给P2P企业。&/p&&br&&p&这里估计得解释票据背书和票据质押这两个事情,企业拿到了票之后,是可以背书转让的,就是盖一堆乱七八糟的章之后,可以不断的转让下去,一旦转让了之后,权利就交给下一手了,就是说你拿到了钱,票就跟你没关系了,而对于拿到票的人来说,不管前面转了多少手,其实跟你都没关系,你直接找到出票的机构,直接要钱就是了。人家不能找任何理由来抗辩。&/p&&br&&p&票据质押,则是票据还是企业的,只是暂时质押在我这里,到时候企业可以拿钱来赎回这张票,一旦质押以后,这张票据其实就不得转让了,不能进行再流通了。现实中质押这种行为很少使用,因为质押往往会出现重大纠纷之后无法处理的问题。&/p&&br&&p&所以P2P平台要获得这张票的权利,一般选择就是质押给P2P平台或者就是大量造假背书受让这张票据,拿到这张票的权利。无论何种方式拿到票据,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么?其实也不是的,解决不了。&/p&&br&&p&为什么呢?P2P平台拿到了票之后,权利是获得了,但是他怎么去别的地方拿钱呢?以前掮客拿到钱一般都直接跑到银行去贴现的,现在互联网出现了,开始要向一堆老百姓去要钱了,问题就来了,贴现这个事情啊,票据法规定了,只能跟金融机构贴现,不能跟老百姓贴现,这个我估计都还算小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法律总是滞后的,不突破点法律问题,做什么互联网金融呢?那么大问题是什么呢?&/p&&br&&p&大问题是票据的权益,谁来替这些给钱的老百姓保管?一个P2P平台放出一个票据的标的物,一千万,然后一千个人,每人一万块钱投资进去了,必然是要获得这张票据的权利的,现实的情况是一张票据不可能背书转让给一千个人,所以,背书转让在这个环节就不现实了。这个时候只能怎么办呢?只能是投资人相信P2P平台的确获得了票据,且委托了银行保管了票据,但是,流程确认呢?&/p&&br&&p&谁来确认P2P平台获得了真实的票据,且委托了第三方保管了这些票据?又同时因为掮客收上来的票据会非常的零散,这个时候,逐个审核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实现,谁来确认,都成为了麻烦的问题。最后的最后,只能取决于你信平台么?信的话,啥都不懂都无所谓。不信这个平台,懂再多也没用的困境。而对于平台而言,如何操作是不需要透明公示的,这个时候,平台就会出现很多现实的问题了。&/p&&br&&p&由于平台获得了票据之后,对外发布时,对于票据的托管这个事情,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很多平台都说有银行托管票据的明细,但是实际的情况是,银行托管这个事情,很难被银行接受,银行只能确保进来多少票据,甚至连这个事情,估计都很难,许多银行的托管都在总行,按照目前我国大银行的工作效率而言,基本上不会去理这个事情,尤其是加盖公章确认托管这种事情,我觉得可能性基本为零。&/p&&br&&p&很多所谓票据托管盖章都是支行的业务用章,第一无法律效力,都是为了贪图业务,私自行为。第二,真实性也缺乏,很多银行基层工作人员对票据的真实性审核也难度很大。这个时候,没有所谓的明确的票据托管的时候,你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个标,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那么这样的平台就很容易演变成为了虚假标的物集中的平台,而且道德困境也会产生,逆向选择的出现,大量票据平台的出现之后,你说要成为一个有良知的好平台,坚持本心,做真票,做真托管,你会发现,你就死了,因为别人不这么做,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真假是无法辨别的,你大成本的去做真的事情,而很多平台作假是不需要成本的,他们在宣传上花大成本,从而使得看上去比你更真,于是,你压根活不到大家知道你是真的那一天,这种无法辨别真假的行为,最终使得平台在票据领域很难成为一个商业模式,我个人估计深圳中汇盈公司估计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我猜测就有很多压根不存在的票据标的物存在,你新浪来检查的时候,我就给你真的做视察,然后暗地有不少压根不存在的票据。这里还是备注下,我只是猜测,存在错误的可能,一切还是以公检法的结论作为最终结论,我的仅仅只是猜测。&/p&&br&&p&其实验证有无真假票的办法理论上是很简单的,因为票据的基础是企业拿票来贴现,作为P2P平台拿到票,就要给一笔钱,然后形成债权卖给投资人,理论上P2P赚取的只是一买一卖的利差而已,那么意味着平台是不可能出现问题的。每个票都是真实的情况下,投资人到期之后,银行直接会兑付,怎么可能会跑路呢?就形成了两个可能性,第一个可能性,压根没有票在手,彻头彻尾是骗局。第二个可能性就是我想说的票据流转中的最关键一个问题,就是黑市交易的票据兑付环节是有很大漏洞的。&/p&&p&2006年左右,浙江票据市场很庞大,许多人做两个生意,第一个是保证金交易,第二个才是收票交易,企业去银行开设一张一千万的票,需要交纳五百万的保证金,但是企业连这个钱都没有,怎么办呢,直接找高利贷要五百万,然后打入到银行,银行开设好一千万的票之后,企业贴现掉,拿到一千万不到点的现金,然后还给高利贷五百万多点。这个业务做的很大,理论严谨,安全度高,但是就是如此操作都出过很多问题,很多人问,为什么这都会出问题,那说明很多人不懂成败在细节这个道理。我们还原这个流程就会发现,其实里面有好几个漏洞。&/p&&br&&p&第一个漏洞就是银行开设票之后,给的是企业方,这个时候,所有的权利都是在企业手里,他拿着票以后,贴不贴,都是他的事情了,他也可以把这票完全拿去支付掉,就是不给高利贷,或者拿去还给别人。控制权都在他手里了,所以,为了控制这个风险,很多做高利贷的人,都要冒充是企业的工作人员去银行办理业务,或者全程陪同,寸步不离,连厕所都要陪着上,确保能拿到票,就立刻后续跟上,立刻把他贴现掉,拿回自己的五百万加上利息后,再把剩余款项打给企业。&/p&&br&&p&这样的操作,其实纠纷也很多,我这十几年金融信贷生涯工作中,碰到过很多比电影还暴力、残酷的事情,人生如戏,远比电影要精彩,我曾眼看着一个企业主被高利贷逼着无路可走,然后宁愿银行骗贷把高利贷的钱给还了,然后主动走到公安里去自首。如果那天我觉得我人生快结束了,我会写一本厚厚的书,记录那些过往的人和事。金融的风险,往往不在大局,不在逻辑,不在宏观,都在细节和微观之中,点毫之差,决定生死。&/p&&br&&p&第二个漏洞就是按照我们说的P2P平台,无论是质押方式还是背书方式拿到了企业的汇票,回到最后,都需要到银行贴现的,谁去贴现,法律规定,谁是持票人,谁去贴现,这个时候,如果是质押方式就是企业去贴现,银行款项是打入到企业中去的,你这个时候就要控制好企业的账户,确保企业把钱支付给投资人,而不是挪用,但是网络支付这么发达的今天,你能控制的好么?压根控制不住,全凭道德约束,有时候就是你能控制好自己,也控制不了别人,万一这个企业涉及纠纷了呢?被冻结了呢?都使得控制毫无意义。&/p&&br&&p&而如果通过背书方式进行的话,那么P2P这个平台,你就会发现,他是个极大的黑色地带,他自己成了一个极大的收票方,需要造无数的假才能实现,这样的公司价值有多大?而且,他自己觉得没有问题了,对于通道方而言,其实还是无法控制,除非通道方,像新浪这样的公司,难道真去造假做成收票的公司?把他的票据也放到新浪来,进行集中管理,这现实么?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新浪而言,即使控制了全部,只要收款账户无法控制,前面做的多好,一切都还是白搭。&/p&&br&&p&我很早前写《也谈宜信》的时候说过,&/p&&p&&em&“我一直的观点就是道德是个很虚无缥缈的东西,或许唐宁是个很有道德感的人,但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规章制度很难确保不发生问题,没外部监管的情况下,人的道德很容易被现实击垮。宜信就需要不断的在现实利益和道德约束之间做平衡,这种风险点,不管宜信如何来宣扬,我都不能简单的认为风险点不存在。我想唐宁不应该不明白这个行为的巨大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我也希望,这些也仅仅只是我的假设而已。”&/em&&/p&&br&&p&其实,这句话适用任何的P2P平台,目前的P2P平台,真真假假,只有自己才知道,都是靠内心那颗道德来维持自己的平衡,这种每天挣扎在内心和现实的商业逻辑,我个人并不喜欢,可能只是因为我过于悲观,也不喜欢过太过挣扎的生活吧。这个世界,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做个好人,事实上,也都是好人,但是现实会一点点逼迫得你慢慢从好人变成一个人,也未必是坏人,什么是人呢,人就是好的时候是好,坏的时候坏。趋利避害是人的自然选择,无法归罪别人和社会,本性使然。&/p&&br&&p&最后谈谈,宏观上票据面临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其实庞大的票据贴现市场,我前面说过,属于典型的监管套利的范畴,现行的许多监管规定都催生了这个市场,但是从票据本身来看,应该是属于萎缩性业务,票据的支付功能来自于信用扩张,纯支付功能很大角度上,票据的现实意义基本已经没有了,互联网支付的不断兴起,新型支付工具的诞生都在使得票据支付成为边缘化业务,离开了信用支持,票据业务毫无意义,而金融改革很大程度上会使得票据的信用支持这块核心都会被弱化,现实中,我个人感觉票据的业务萎缩是趋势性的,不可能逆转。所以定位票据的P2P的价值只有阶段性机会。&/p&&br&&p&第二个问题我想说的是,任何安全的业务,收益率只会越来越低,票据的背后是银行信用的支持,因此有较高的安全度,所以票据的现实收益是不高的,所有的P2P里面价格最低的就是票据业务,达到8%都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还在持续不断的走低,这个时候,P2P走到最后,票据业务的可维持性优势也在丧失,任何安全性强的东西,最终比拼的就是流量本身,而流量本身这个东西,背后其实就是拼爹的过程,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持,基本不可维系。&/p&&br&&p&匆匆写的,逻辑有点乱,但是基本上的事情和逻辑应该都讲清楚了,看不明白的地方欢迎交流,最好来我的“江南1535”茶馆交流,如果能再投资1535块钱,成为我的股东就更好了,感谢大家看我如此凌乱的文字,我也懒得再改了。&/p&
之前新浪微财富的票据理财出问题后,写过一篇关于票据的文章,现在再次贴出来,跟大家分享下。里面提到《也谈宜信》等文章,可以在我的个人公众号“风吹江南”(jrjnfq)里面查看到。 为什么看上去很安全的票据业务也会出问题? 新浪微财富接入了深圳一家做…
作为一名诚心的回答者,先来安慰下题主,这真是不幸啊。然后作为一名员工来告诉你,在银行账户的钱如果没有了,只有几种可能,第一,中病毒,泄露密码,被网上转账取走,这就完全是客户自己卡的安全操作出了问题。第二,和第三方人员或机构的签订高额利率回报协议(有可能个人信息被第三方获得,未经客户同意伪造协议),卡内的钱可以不需要密码直接扣划,属于第三方行为。第三,银行内部员工作案,但是你这个额度比较小,不可能内部员工作案,犯不上,一年工资就出来了。&br&至于系统差错,这个不能排除,但是系统差错永远都会有一个结果,就是在差错发生后不超过24小时系统又会自动给你恢复(可以参见银行系统不要脸的给某客户卡里打了几十个亿又未与客户沟通又恢复的行为)&br&你爸卡出现的这个情况,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为密码被盗取,犯罪人通过网上或第三方支付手段(你提到的快钱就是和支付宝快捷支付一个东西)直接快捷支取了。至于密码如何被盗,这原因太多了,这需要派出所调查了。总之,你这事,我们银行只能给你往上报,让总行科技部门查你的卡的钱来龙去脉,至于追讨,要去公安部门,知道为什么派出所让你们闹银行吗?因为这样的案子太多,他们也没精力处理,除非一笔金额巨大的。银行嘛,你闹不闹,我希望你别去凶我们底层柜员,直接找领导闹。我们简直就是无能为力你这种事,唉,你去闹领导他就会加快速度帮你催上边查(他也查不了,只能催上边查)但是还是那句话,你查不了对方的名字和详细信息,需要权力机关才能查。这种事我就遇到好多起,主要是老年人对密码保护不强。被你遇到也是倒霉事,钱我估计很难追回来了,很同情你,真的,大家都是底层百姓,挣钱不容易,希望你别凶底层员工,领导嘛,你凶凶无所谓了→_→
作为一名诚心的回答者,先来安慰下题主,这真是不幸啊。然后作为一名员工来告诉你,在银行账户的钱如果没有了,只有几种可能,第一,中病毒,泄露密码,被网上转账取走,这就完全是客户自己卡的安全操作出了问题。第二,和第三方人员或机构的签订高额利率回…
说说16年签约农行软开的经历,给17级及以后的各位师弟师妹找工作参考。&br&因为不是个例,所以主要用的第三人称&br&&br&从2015年11月份的农行软开的签约会说起吧,11月中旬的一个周二是农行软开的第一批签约会。说是签约会后来才知道是忽悠大会。签约会上说的天花乱坠,“相信总行解决户口的能力”、“我们是国务院直属的”、“解决数不可能达不到三分之一”、”我们往年都是百分百解决的“、“我们是神开(只想呵呵)”等等。就这样本来很多还在犹豫的同学都被忽悠的签了。而且是直接签三方,包括户档转移地址,全写满了。(最后绝大多数都没能解决户口,所以&b&千万不要以为签了三方的户档转移地址,就是有户口,这个只是一些无良企业给你画的一个户口的饼&/b&)&br&&br&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b&直到今天日,农行软开没有给过任何通知&/b&(貌似是4月底,短信通知了六十几个学生交成绩单(感谢知情人士提醒:交了成绩单的也有没户口的!))。对于春季毕业的研究生,本来说是可以5月入职,到现在依然没有任何消息。这些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为了五月入职,毕业时就租好了房子,也没有找其它的兼职或实习。可是,事实上到了六月初,也并没有像农行软开签约会上说的那样在五月份按期入职。而这时,再去找实习基本不太可能了(可实习时间太短,还没做什么贡献就得离职)。每月的房租还得按期交,这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而言(没有实习的同学而言连收入都没有),是个很大的开销。&br&&br&对于这些被坑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户口才去的农行软开。很多同学等不及农行软开通知,会指望打电话了解下情况。但是,&b&基本从过年开始直到现在2016年的6月6日,农行软开人力的电话就很少能够打通&/b&(没人接,或者直接挂断)。即使偶尔有同学打通了,也不会给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各种等总行分配,等总行通知,等总行审批之类的借口);对于同学们听说的有些人在4月底收到交成绩单的短信的问题,农行软开依然不会告诉你,没收到短信的就是没有户口指标(借口还是按总行的要求发送通知短信,至于有什么用途,他们也不知道)。&br&&br&在4月底那个交成绩单的短信发下来之后,很多没收到短信的同学,已经不对农行软开的户口抱有希望了,他们开始找能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可是,找找才发现,这时候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好的工作了。&br&&br&当然,还是有些同学通过不懈努力,找到了自己还算满意的下家。这时要签下家,就要找农行软开违约。他们又开始打电话,在电话接通率不足十分之一(根据交流群里面,大家反映的情况估测的概率)的情况下,一些同学得以顺利见到农行软开HR。这时,(农行软开HR的要求,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再看,反正但是我听到时是真他妈的想直接抽他两巴掌。)&b&要自己手抄一个违约申请,把所有违约的原因和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还要一个下家的毕业生接收函,如果下家是在北京的公司,必须在接受函上书面注明解决北京户口&/b&(在户口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基本没有北京的单位会同意在接受函上书面注明这个)。&br&最后有些同学还是搞定了这些资料,并经过漫长的等待(好像大多在两周以上),终于接到通知去拿解约函和旧三方的电话。这时,还有要求,一万元的的违约金一分不少必须通过现金或转账或汇款的方式转到农行的账户,并以汇款单等纸质凭据去交换解约函和旧三方。历经千辛万苦走到这一步的这些同学,为了的户口、为了还算满意的工资收入,也只能乖乖的交了违约金,从此不想与农行软开再有任何交集。&br&&br&自己吐槽一下:尼玛!一万的违约金呀,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听着都肉疼。农行软开不但不报销外地来京面试的学生的车费和住宿费,连体检费都是让学生自己出的,还要一万的违约金,而报销外地学生来京面试差旅费及体检费的中行软开等银行才只收了五千(&b&欢迎学法律的同学或者律师来鉴定农行软开这一万违约金是否严重超高&/b&)。&br&&br&以上就是我们这一届签农行软开同学们的悲催遭遇,全部来源于同学或交流群里面同学的亲身经历(交流群里面,每翻几页聊天记录就能看到骂农行的字眼 如附录所示),希望大家引以为戒。&br&&br&&b&补充一点:农行软开的任何口头消息都可以不听,因为都不能信,可信的只有书面的协议。当然农行软开提供的书面协议是有法务支持的,早就已经把你算计好了,不要抱有什么幻想,一切以书面为证。虽然你只能选择签或者不签,但是请一定考虑清楚并做好最坏的打算(农行软开无下限)。&/b&&br&&br&祝愿想跳没跳出坑的同学和违约成功的同学们都能有个好的前程。也希望未来打算签农行软开的同学能看到我们的经历,能更深入的了解农行软开的面目,一定要慎重选择。&br&&br&&img src=&/b887c2aa4bba271dd4be170b_b.png& data-rawwidth=&324& data-rawheight=&46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4&&&img src=&/3b71bebf1fabc5e0974103_b.png& data-rawwidth=&322& data-rawheight=&4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2&&&img src=&/f69cb976cc0b6e8bb5e447_b.png& data-rawwidth=&324& data-rawheight=&4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4&&&img src=&/7cbc8226cbfb19dd1c603b02_b.png& data-rawwidth=&310& data-rawheight=&4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0&&&img src=&/acd7c789deaa_b.png& data-rawwidth=&335& data-rawheight=&4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5&&&img src=&/601f98ae02bd21ba073ceb_b.png& data-rawwidth=&337& data-rawheight=&3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7&&&img src=&/22b77c2f13be8d24792fe_b.png& data-rawwidth=&281& data-rawheight=&3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1&&
说说16年签约农行软开的经历,给17级及以后的各位师弟师妹找工作参考。 因为不是个例,所以主要用的第三人称 从2015年11月份的农行软开的签约会说起吧,11月中旬的一个周二是农行软开的第一批签约会。说是签约会后来才知道是忽悠大会。签约会上说的天花乱坠…
我建议题主直接起诉农行,他们为了区区一万元竟然敢伪造你的签名,不就是没按时还钱吗,凭什么影响你信用记录?!不但要起诉,银监渠道的投诉也要同步进行,光是伪造签名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这事儿不是两桶油几卷一次性纸杯就能解决的,我支持题主去农行拉横幅。横幅内容都想好了“中国农业银行为区区一万元逼死国家栋梁”
我建议题主直接起诉农行,他们为了区区一万元竟然敢伪造你的签名,不就是没按时还钱吗,凭什么影响你信用记录?!不但要起诉,银监渠道的投诉也要同步进行,光是伪造签名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这事儿不是两桶油几卷一次性纸杯就能解决的,我支持题主去农行拉…
谢邀。&br&我从新闻媒体大致了解到是这样:&br&从实物流看,票据已经转移(伪造了样本存放于保险柜);&br&从资金流看,票据已经贴现,资金在外循环了;&br&从信息流看,农行北分的账上无任何反映,当然,如在账上体现了,早就发现风险了。&br&三流不一致。&br&&br&&b&内控的一个基本有效的前提是,不存在联合舞弊。&/b&&br&&br&没有深入了解过银行的内部控制,但是我曾经负责过民营融资平台的咨询和审计项目,就内控的建立、健全以及银监会的监管力度来说,比制造业强很多很多很多。&br&&br&所以我从制造业的角度来说说此项业务的内控吧。&br&&br&实物管理:产成品的实物管理是仓管,任何产品的出入库都需经恰当审批,仓管见单办理出入库。出入库的单据是系统生成的且经审批。&br&&br&信息管理:出库有几种情况:销售发出、调拨、借出(样机展示之类)等等,系统会根据&br&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处理,如果涉及到销售发出,那么就会触发生成销售凭证,挂应收。&br&&br&资金管理:挂了应收之后就是回款的问题,这样应收风险就完全可视了。&br&&br&当然,更严格的控制,从仓库出库了还不算,门岗要看出门单,要按照单子进行盘点,而且根据发现问题的数量、程度作为履职认真的依据,晋升的资本。&br&&br&尽管如此,偷盗还是发生了,历时几年之久,仓库管理员、保安、数据录入员等一系列人联合舞弊,每月均发生偷盗,月末利用数据录入员利用调拨或者其他方式来将账抹平,次月再冲回。&br&&br&我们得到什么启示???请大声朗读三遍:&br&&b&&br&内控的一个基本有效的前提是,不存在联合舞弊。&br&&br&&br&&/b&该怎么治疗呢?&br&&br&从审计的角度说,在没有任何透风的情形下突击盘点和突击函证。&br&从风险意识宣贯的角度说,让所有人员知道审计部门会做这件事,违法违规后果很严重。&br&从内控层面,轮岗,不同公司轮、不同部门轮。每当离任审计的时候,新任职领导总会掘地三尺把前任问题暴露,然后迅速撇清责任。&br&&br&&br&回到票据案例中,如果有第三方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盘查,也许会好一点;如果所有人知道审计部门会盘点,且定期有人宣贯违法的后果,拿出血淋淋的案例教育,也许会好一点;如果实行轮岗也许会好一点。&br&&br&所有的所有只是也许,因为每个人对于成本收益的看法不同,在面对巨大诱惑的时候,违法的成本恐惧是否能抵消期望收益的诱惑?
谢邀。 我从新闻媒体大致了解到是这样: 从实物流看,票据已经转移(伪造了样本存放于保险柜); 从资金流看,票据已经贴现,资金在外循环了; 从信息流看,农行北分的账上无任何反映,当然,如在账上体现了,早就发现风险了。 三流不一致。 内控的一个基本…
这是个窝案,从上到下都有牵扯,肯定有个大领导牵头,否则,从上到下都摆不平,你拿不出票来,说白了,就是把质押的票据,偷偷拿出去融资,然后拿融资款去投资,赶在质押票据到期前还款把票拿回来,公私都不耽误。但这样做的前提是,你有个稳定的投资渠道,这次,这帮人以为股市是个好的投资渠道,或者是之前股灾已经被套了,所以铤而走险,没想到还是被埋里面了。&br&据说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了,已经被定性为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又要倒一批人,这只是经济下行带来的一系列风波的前奏,试想,如果股市大涨呢,是不是就没事了,所有人都大发横财,但,这是不可能的。
这是个窝案,从上到下都有牵扯,肯定有个大领导牵头,否则,从上到下都摆不平,你拿不出票来,说白了,就是把质押的票据,偷偷拿出去融资,然后拿融资款去投资,赶在质押票据到期前还款把票拿回来,公私都不耽误。但这样做的前提是,你有个稳定的投资渠道,…
农行软开校招录取360人,解决户口的有69人左右,数据校招录取120人,解决户口的有18人左右,指标锐减,17年的师弟师妹擦亮眼睛,体检自费的企业千万别去,签约会说的天花乱坠,但是不提户口和待遇的企业千万别去,真希望有人能早点告诉我这些,这种无良企业都是用户口当诱饵,用违约金来创收,签约时盲签,什么都不告诉你,忽悠你签了不平等条约,让你等到了6月份,没有户口也不会通知你。关于户口指标分配方式,提出过让hr公布排名方式和分数要求,hr原话是按照学校、笔试、面试成绩排的,但不能公布。感觉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就三个维度的话根本不是这样的结果。关于10000违约金,有人说可以劳动仲裁,不知道能采取什么途径,我想很多人不是不想交违约金,是违约金高的离谱,不符合北京市相关规定和《合同法》。&br&已有人实名举报数据中心某负责人。&br&6月7日更新&br&1、关于三方协议上总行没有盖章的问题,已向北京市教委咨询,教委回复说这份三方是无效的,按照规定,不具有人事权的数据中心是不能决定招人的,即使有总行授权,也必须有上级主管部门也就是总行的盖章三方才能生效。三方不盖总行的章,是个明显的漏洞。&br&2、感谢知情人士提醒,更正一下,软开计划招聘360人,实际签约人数大约270人左右。&br&6月8日更新&br&专门证实了建行某中心的三方盖章一栏有总行人力资源的盖章,某具有人事权的事业单位的盖章一栏也有单位人力资源的盖章,为何农行HR坚持搞特殊,只盖中心的章(非人力资源),不按照教委规定的流程签约呢?
农行软开校招录取360人,解决户口的有69人左右,数据校招录取120人,解决户口的有18人左右,指标锐减,17年的师弟师妹擦亮眼睛,体检自费的企业千万别去,签约会说的天花乱坠,但是不提户口和待遇的企业千万别去,真希望有人能早点告诉我这些,这种无良企业…
在农行事件中,看到很多回答都提到了内控无用的观点,我感觉未免有些偏激。&br&诚然&b&内部控制有其局限性&/b&,&b&无法完全防范高层滥用职权和员工串通带来的舞弊行为&/b&,但&b&设计合理的内控体系对于提高舞弊成本,降低总体舞弊风险方面绝对是有着积极作用的。&/b&&br&我不清楚农行事件的细节情况,比如涉案员工所属的部门和职位、农行对于票据保管的制度要求等,因此无法判断事件是由于内控设计缺陷亦或是执行缺陷所致,但我认为内部控制还是能降低发生此类事件的风险的。&br&&b&内部控制的常用手段不外乎职责分离和授权审批,&/b&结合此案来看,至少可以设立如下控制点:&br&1、业务前台和后台的职责分离,即转贴现业务的前台操作人员与后台保管人员相互独立;&br&2、接触票据需经过恰当的授权审批,由专人对票据的收支情况建立台账作备查登记;&br&3、票据保管由至少两人负责,对存放票据的保险柜双重加密,密码不能由一人掌握;&br&4、结合台账对票据不定期盘点,盘点人应独立于保管人员,保证票据帐实相符;&br&5、将保险柜纳入视频监控系统,不定期抽查保险柜使用情况;&br&。。。&br&以上列举的不一定全面,欢迎补充;我想如果规划合理的话,绝不是简单两个人串通就可以发生舞弊的。
在农行事件中,看到很多回答都提到了内控无用的观点,我感觉未免有些偏激。 诚然内部控制有其局限性,无法完全防范高层滥用职权和员工串通带来的舞弊行为,但设计合理的内控体系对于提高舞弊成本,降低总体舞弊风险方面绝对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我不清楚农行…
之前新浪微财富的票据理财出问题后,写过一篇关于票据的文章,现在再次贴出来,跟大家分享下。里面提到《也谈宜信》等文章,可以在我的个人公众号&b&&u&“风吹江南”(jrjnfq)&/u&&/b&里面查看到。&br&&br&为什么看上去很安全的票据业务也会出问题?&br&&br&&p&新浪微财富接入了深圳一家做票据业务的P2P,结果这家P2P出现了问题,许多人跑到新浪去闹事,要求新浪兜底解决,最终新浪联合第三方全额兜底,给事情划了个句号,关于这个事情,我挺早就想写一篇文章,但是想来想去还是等事情解决了再写会比较好。&/p&&br&&p&先谈一个票据以外的问题,就是这种通道模式的P2P的未来在哪里,我很早在全球创新论坛上有一篇演讲稿讲了P2P的四种模式,这个通道模式其实就是第四种,自己没有资产,也无能力建立资产,然后就联合大量的资产生产方来提供资产,他作为通道帮助这些资产更好的在线销售,通道模式的本质其实是非标资产的证券化的过程。&/p&&br&&p&如果能真的实现真正的证券化的话,其实是挺好的一个事情,但是难就难在中国是很难实现所谓真正的证券化的。所谓证券化,一般都是接受金融资产风险的自我定价的,也就是说出了问题以后,是投资人自己承担的,但是在中国这个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中国只是一个债权的信贷化流转,无论经过多少橱窗,看过多少风景,流转多少人之后,回到最后,风险点还是集中在源头,风险无法转移,也谈不上分散,一旦源头出现问题之后,每个流转都可以层层追索自己的上游,最终问题不断递延到下一个接盘方。&/p&&br&&p&深圳中汇盈出现问题,被立案之后,问题就集中到了渠道方来了,这种渠道模式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方面要引入大量的资产来销售,另外一方面又要为这个资产进行金融风险审核,如果无法有效审核就要承担风险违约的责任,就使得这种通道模式很容易陷入赚了白菜的钱,却担了白粉的心的境地,单独从风险和收益看是极为不划算的。&/p&&br&&p&但是现在这个所谓的通道模式却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模式,为何会如此呢?我自己想来,一方面是因为大量的资产方重新构建一个互联网销售方的实际意义不大,没有一定的规模情况下,互联网的成本是极高的。第二个方面现实的原因是,互联网的玩法和逻辑跟传统线下的玩法逻辑截然不同,所以,传统金融公司构建的互联网渠道,在流量不断集中的互联网上,也很难做的好,所以干脆外包给成熟的互联网公司进行流量获得。&/p&&br&&p&无意评判这种通道模式的是非对错,只是感觉最终要走出一片天地的互联网渠道公司,最合适的道路就是不断的扩大资本和规模,对冲系统性风险。单纯精耕细作,在互联网上貌似是不可行的,很难做的好,但是规模其实是双刃剑,容易壮大自己的同时,也容易让自己逼入死局,且看且珍惜吧。&/p&&br&&p&至于如何评价新浪微财富这次联合第三方兜底的行为,总的来说,我感觉通道方所谓的刚性兑付,其实目前可能暂时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虽然这种行为是一种伤害未来的行为,但是在现阶段的情况下,你又不得不承认刚性兑付又真无法打掉,因为一打掉意味着投资人会流失,没人愿意在不兜底的平台上进行投资,这个是业务发展问题,行业内是无法形成有效统一意见,虽然看上去开这个会,那个会,但是有现实意义么?各自情况都不一样,行业标准,很难成为通用标准,自律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他律为前提。&/p&&br&&p&另外,我也还是觉得在中国没必要妖魔化P2P跑路的事情,压根没必要,回头去看看美国的金融史,信贷危机的美国倒闭近千家银行,次贷危机倒闭四五百家,银行都会跑路,更何况P2P机构?有那么恐怖么。&/p&&br&&p&我觉得所谓的新常态的概念就是要告诉大家,社会进入不一样的发展阶段了,下一个阶段,金融格局来看,违约会成为常态,大家要学会适应这样的常态,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形成资产配置能力,别动不动就被忽悠投资了全部身家性命,没人逼着你让你投资,很多人说中国投资渠道狭窄,老百姓没办法,其实我是不认同这个观点的,我们看看,美国人大部分人都是把金钱花费在消费上,寅吃卯粮很正常,典型高消费高负债的国家,为什么会如此呢?我们恰恰相反,有点钱都想着省下来,去投资,今年买一个包,明年就可以买两个包了,以前我们有极大的无风险套利空间,或许这个逻辑还行,但是现在跑路违约成为常态之后,你就会发现,钱,这东西,你省吃俭用到最后,全给人家跑路去了,何必呢?既然如此,干什么不给家人多买点东西,给自己多买点东西,好歹总是开心了,总比被骗要好,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趁能花钱的时候,多花钱吧。我最烦每天在讲投资收益的事情,投资本身永远不会出现暴富的可能,尤其是屌丝群体,本来钱没多少,你理财理来理去,多不了多少钱。反倒容易被骗,不如努力工作,加强学习,或许赚得更多。&/p&&br&&p&所以大量P2P跑路从某个意义上看,其实是反应了我国金融改革自由化的一个进程,促使社会更好的进行金融风险定价和自我违约,在这样的格局里,我们期待平台能兜底,但是也要做好平台兜底兜不了的准备,而不是动辄指责这个,指责那个,都没意义。&/p&&br&&p&就事论事谈下票据业务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票据是什么。因为我个人不太喜欢太专业的用词,我就简单的解释下,专业人士就别来较真了,必然有不严谨的地方,但是基础常识是不会错的。&/p&&br&&p&简单来说常用票据分两种,第一种银行承兑汇票,第二种商业承兑汇票。前者就是企业缺钱,跑银行开张票,然后,无论是谁只要拿了这张票,就可以跑银行去拿钱,银行必须无理由的给你钱。后者就是一般的商业公司自己开了一张票,任何人拿到这张票,都可以跑这家公司去要钱,这家公司必须无条件给钱。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看了这个解释,我们就应该知道,所谓票据业务的安全性,指的是第一种票,而不是第二种票。商业承兑汇票这东西吧,其实就是企业自身的信用,取决你信不信而已。而银行承兑汇票,则是银行信用,按照目前我们民众对银行的理解,基本认为风险度是较小的,虽然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小银行破产的可能性也是有的。&/p&&br&&p&但是我们姑且建立在银行的信用是没有问题的基础上,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一定没有风险了?很多人都是这么理解的,所以我看到很多人都把问题纠结在票据的真假之上来解释为什么票据不安全,其实并非是如此的。这里的核心在于银行承兑汇票的流转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不符合这些要求的票据,其实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风险,这里面就是所谓的流转过程中的操作环节问题,同样一张票,不同的操作流程结果是不同的。&/p&&br&&p&讲到这里,我倒想起了一件心酸的事情。2004年,我第一次进入信贷科,操作了一笔业务,当时这笔业务是珠海一家钢铁厂开具给浙江一家很小的企业,金额大概是几十万吧,因为我当时自己本身也没多少经验,然后带了一个实习生,自己都不太懂,所以也不太可能把人教得多少好,结果,有一次在票据贴现的业务中,他把印鉴章给盖错了(其实盖章这种事情,是不能我们客户经理来盖的,但是因为这家企业当时也刚起步,办事员也不懂,就让我们帮着给做了),结果使得这张票作废,需要原先这个钢铁厂开具说明才能有效使用,我怕领导责骂,就找我当时的信贷科长借了钱,连夜飞到珠海,第二天一早跑到钢铁厂去想办法换票,在人家钢铁厂门口苦等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财务室的负责人,想尽办法求情,哀求人家能不能给我解决下这个问题,一个人苦兮兮的在人家办公室门口,从早上待到人家快下班,一天没吃东西,后来,财务室一个女领导估计看我可怜,第二天,安排让人开车带着我,从珠海到了番禺招商银行,重新开设了一张票据交给我,我宝贝一样怀揣着带回了杭州。算是妥当解决了这个问题,大概几天后,我们行里一把手不知道哪里听说了这个事情,就叫我去谈话,问我怎么回事这个事情。我大概说了以后,领导就问我说,你觉得是谁的责任?企业的责任还是我们的责任?我说,不是企业的责任,也不是行里的,是我的责任,是我业务不熟悉,盖错了印鉴章,领导说,你是我们员工,你的责任就是我们行里的责任,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就要承担,然后让我把飞机票去拿来报销。我说,我不好意思让行里给我贴钱,我自己的责任,我自己承担。领导就教育我说,我们国际业务部,都是做大事情的人,这么点钱都要让你员工来省,我们还做什么大事情!你以后工作努力,就是最好的责任承担。&/p&&br&&p&其实,这件事情本身,我已经很模糊了,如果不是很多年后,这家小企业上市了,我估计可能已经淡忘这件事情了,但是我们领导跟我说的这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勇于承担责任的同时,要有大格局看问题的方法。&/p&&br&&p&这个事情,本身其实就很有意思了,为什么一张票据那么简单的事情,会弄的那么复杂?其实想起来,这里恰恰就是票据业务最大的风险点了,流程风险是受限制于很多因素的,既定的操作流程下,也是要靠人去操作,而凡是依赖人的能力,包括经验、道德等一系列外在条件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难批量复制,往往都无法做大的,同时风险会不断产生。&/p&&br&&p&正常的票据流转,第一步是企业跟银行申请,跟银行说,我要给一个企业付钱,但是不想用现金,想开张承兑汇票来支付,为什么这么做呢?两个原因,目前比较严重的原因是许多银行都给企业承兑汇票的额度,而不是流动资金的额度,为什么呢?说的好听点是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向,可以降低风险,实际上呢?都是扯淡罢了,因为现实情况下,企业拿到了汇票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人贴现成现金,白白再增加一笔额外的费用,没啥区别,所以真实的原因就是银行迫切需要存款,通过开汇票可以增加很多存款。同样给一千万的贷款,如果开票的话,可以开成两千万,企业自己缴纳一千万的保证金,然后开一张2000万的承兑汇票,这样企业是拿到一千万的现金,但是,银行存款增加了一千万。而且在银行体系内,承兑汇票属表外业务,是不受存贷比限制的,毕竟承兑汇票更多是未来的现金,而不是现在的现金,所以,很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都喜欢给企业开承兑汇票,而不是给流动资金,尤其是在流贷资金额度紧张的时候。&/p&&br&&p&但是对企业而言,一方面增加了成本,需要50%的保证金,同时还需要去黑市贴现,(这个就是目前票据P2P的主要大市场),另外一方面加剧了流动性压力,承兑汇票最长期限半年,也就是企业每半年就要周转一次资金,就要去黑市里找掉头资金,一般千分之三一天,成本极高,这块也是很多P2P在准备蚕食的领域。&/p&&br&&p&这里就不细说了,总的来说,承兑汇票和流动资金贷款本质是一样的,但是,对银行来说规则是不一样的,也算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下的产物,都不是企业本身的自发性需求,受制于监管而产生的很多畸形需求。&/p&&br&&p&这个环节中,承兑汇票开设流程中,本质是企业去银行交了一笔保证金,假设交了500万现金,然后银行给了他一张1000万的票,然后企业拿到了票之后,就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真的用了这张票,交给他需要支付货款的企业,例如给了上游企业,这个时候票据扮演的角色是支付工具,我买了你的煤,我该给你一千万现金的,但是我没钱,我就跑银行去开了张票,然后给你一千万的票据,这个是真实交易。煤炭企业拿到票据以后,也是两个选择,如果不缺钱,就留着票据到期以后,直接委托银行托收这笔钱。如果缺钱,就拿到票据之后,立刻去找一家银行贴现拿钱。无非就是扣点利息。&/p&&p&第二个选择是什么呢?就是我其实是没有货款要支付,我就是需要钱,本来要的是贷款,你们不给贷款,只给承兑汇票,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是拿到汇票之后,立刻找黑市换成钱,这类其实是市场的主流模式,我们现在的市场可以说每天将近有上百亿的票据在这个市场里流转,这里反应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我们金融政策一定是有问题的。催生了那么庞大的黑市票据交易。谁都不想去黑市,但是不得不去,这个问题就要反思了。不继续喷下去了。&/p&&br&&p&那么在这个模式里,问题出在哪里呢?第一个问题自然是出在法律层面的,我国的票据法里第十条规定,&/p&&p&&em&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em&&/p&&br&&p&这条规定,确定了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具有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中间是和字,不是或字,这个规定的意思是用票据给人家付钱的时候,必须建立在真实贸易背景关系之上,所以以前银行在给企业开设票据之后,企业都必须提供增值税发票,来确认这种关系。对于前面的第一种情况,这个是没有问题的,我向你买东西,付给你票据,完全符合票据法规定,但是对于拿承兑汇票就是为了换成钱的企业,这个问题就很麻烦了。因为没有贸易背景,也没有债权债务关系的情况下,压根无法使用这张票。这个时候,企业就去找一些票据掮客,他们是专业从事票据贴现的工作的,他们的主要工作设备就是剪刀加浆糊再加复印机。&/p&&br&&p&你不是规定要贸易背景嘛,简单,我给你造就是了,所以承兑汇票所需要的增值税发票,通过剪刀、浆糊、复印件就如同流水线一般的生产出来,企业把票据给他们,支付一定的价格之后,企业的票据就成了钱,而这些潜客就收到了大量的票据,收到了票据之后,他们形成了规模,然后就集中通过几家银行定向贴现,赚取其中的差价。这个中间的利润其实是非常可观的。基本上可以做到当天进票,当天贴现。一转手就是千分之几的利润。年化收益极为可观,一年做个几百亿真不是啥大问题。&/p&&br&&p&在浙江票据鼎盛时期,大量的西部、北方银行都跑到浙江来主动寻求掮客合作,提供低成本的资金,让他们集中收票,为什么会如此呢,是因为这些银行所在区域的经济不好,大量银行资金不敢发放贷款,又同时受限制我国的区域监管政策,无法离开当地发放贷款,只好变相在江浙地区设立办事处代表处的方式来暗地收购票据,别的他们也不敢做,因为票据是最安全的信贷资产了。&/p&&br&&p&过去传统的票据产业链其实很明晰了。企业缺钱,找银行开票,然后开完票找掮客贴现拿现金,掮客回头再找银行贴现掉,是非对错,没啥好说的,现实就是如此存在了十多年了,一直处于边缘地带,也抓过不少人。风险度其实一直不大,因为局限在相对封闭的圈子,且流程能被锁定,所以虽然有大的诈骗案件,主要集中在假票,或者联合设计骗局等方式,还算是比例较低的。&/p&&br&&p&但是,现在互联网出现了,这个业务开始走出相对封闭的圈子,也从一定的人群中脱离出来,成为了大众所要接触的信贷业务了,那么互联网出现之后,这个业务,变化了么?产业链重整了么?&/p&&br&&p&我们先看看目前互联网理论上应该玩的玩法,理论上互联网该如何玩呢?企业缺钱,找银行开票的阶段,无法改变,因为票据总归还是要银行开的,无非第二条要发生变化了。企业拿到票据之后,原先找掮客,现在不需要了,直接找个P2P平台说,我要用钱,我有票据,我给你票,你给我钱,然后P2P平台拿到票之后,发一个标的说,我这里有张票,你们给我钱,不用怕,到期之后,票据贴现拿到钱就还给你们。&/p&&br&&p&这个流程看上去很清晰,逻辑也很清楚,这个也是为什么每个平台都说自己无风险的原因了。因为不得不承认银行出具的票,的确风险是最小的。但是问题是,很多东西想像都是美好的,真操作起来就不是如此了,现实的问题出现了。&/p&&br&&p&第一个问题是企业拿到票据之后,如何交付给P2P平台,前面说了要么企业跟P2P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关系,直接付钱给P2P,要么就是P2P本身做成掮客,大量造假,形成真实贸易背景,获得了这张票的权利。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企业把票质押给P2P企业。&/p&&br&&p&这里估计得解释票据背书和票据质押这两个事情,企业拿到了票之后,是可以背书转让的,就是盖一堆乱七八糟的章之后,可以不断的转让下去,一旦转让了之后,权利就交给下一手了,就是说你拿到了钱,票就跟你没关系了,而对于拿到票的人来说,不管前面转了多少手,其实跟你都没关系,你直接找到出票的机构,直接要钱就是了。人家不能找任何理由来抗辩。&/p&&br&&p&票据质押,则是票据还是企业的,只是暂时质押在我这里,到时候企业可以拿钱来赎回这张票,一旦质押以后,这张票据其实就不得转让了,不能进行再流通了。现实中质押这种行为很少使用,因为质押往往会出现重大纠纷之后无法处理的问题。&/p&&br&&p&所以P2P平台要获得这张票的权利,一般选择就是质押给P2P平台或者就是大量造假背书受让这张票据,拿到这张票的权利。无论何种方式拿到票据,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么?其实也不是的,解决不了。&/p&&br&&p&为什么呢?P2P平台拿到了票之后,权利是获得了,但是他怎么去别的地方拿钱呢?以前掮客拿到钱一般都直接跑到银行去贴现的,现在互联网出现了,开始要向一堆老百姓去要钱了,问题就来了,贴现这个事情啊,票据法规定了,只能跟金融机构贴现,不能跟老百姓贴现,这个我估计都还算小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法律总是滞后的,不突破点法律问题,做什么互联网金融呢?那么大问题是什么呢?&/p&&br&&p&大问题是票据的权益,谁来替这些给钱的老百姓保管?一个P2P平台放出一个票据的标的物,一千万,然后一千个人,每人一万块钱投资进去了,必然是要获得这张票据的权利的,现实的情况是一张票据不可能背书转让给一千个人,所以,背书转让在这个环节就不现实了。这个时候只能怎么办呢?只能是投资人相信P2P平台的确获得了票据,且委托了银行保管了票据,但是,流程确认呢?&/p&&br&&p&谁来确认P2P平台获得了真实的票据,且委托了第三方保管了这些票据?又同时因为掮客收上来的票据会非常的零散,这个时候,逐个审核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实现,谁来确认,都成为了麻烦的问题。最后的最后,只能取决于你信平台么?信的话,啥都不懂都无所谓。不信这个平台,懂再多也没用的困境。而对于平台而言,如何操作是不需要透明公示的,这个时候,平台就会出现很多现实的问题了。&/p&&br&&p&由于平台获得了票据之后,对外发布时,对于票据的托管这个事情,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很多平台都说有银行托管票据的明细,但是实际的情况是,银行托管这个事情,很难被银行接受,银行只能确保进来多少票据,甚至连这个事情,估计都很难,许多银行的托管都在总行,按照目前我国大银行的工作效率而言,基本上不会去理这个事情,尤其是加盖公章确认托管这种事情,我觉得可能性基本为零。&/p&&br&&p&很多所谓票据托管盖章都是支行的业务用章,第一无法律效力,都是为了贪图业务,私自行为。第二,真实性也缺乏,很多银行基层工作人员对票据的真实性审核也难度很大。这个时候,没有所谓的明确的票据托管的时候,你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个标,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那么这样的平台就很容易演变成为了虚假标的物集中的平台,而且道德困境也会产生,逆向选择的出现,大量票据平台的出现之后,你说要成为一个有良知的好平台,坚持本心,做真票,做真托管,你会发现,你就死了,因为别人不这么做,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真假是无法辨别的,你大成本的去做真的事情,而很多平台作假是不需要成本的,他们在宣传上花大成本,从而使得看上去比你更真,于是,你压根活不到大家知道你是真的那一天,这种无法辨别真假的行为,最终使得平台在票据领域很难成为一个商业模式,我个人估计深圳中汇盈公司估计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我猜测就有很多压根不存在的票据标的物存在,你新浪来检查的时候,我就给你真的做视察,然后暗地有不少压根不存在的票据。这里还是备注下,我只是猜测,存在错误的可能,一切还是以公检法的结论作为最终结论,我的仅仅只是猜测。&/p&&br&&p&其实验证有无真假票的办法理论上是很简单的,因为票据的基础是企业拿票来贴现,作为P2P平台拿到票,就要给一笔钱,然后形成债权卖给投资人,理论上P2P赚取的只是一买一卖的利差而已,那么意味着平台是不可能出现问题的。每个票都是真实的情况下,投资人到期之后,银行直接会兑付,怎么可能会跑路呢?就形成了两个可能性,第一个可能性,压根没有票在手,彻头彻尾是骗局。第二个可能性就是我想说的票据流转中的最关键一个问题,就是黑市交易的票据兑付环节是有很大漏洞的。&/p&&p&2006年左右,浙江票据市场很庞大,许多人做两个生意,第一个是保证金交易,第二个才是收票交易,企业去银行开设一张一千万的票,需要交纳五百万的保证金,但是企业连这个钱都没有,怎么办呢,直接找高利贷要五百万,然后打入到银行,银行开设好一千万的票之后,企业贴现掉,拿到一千万不到点的现金,然后还给高利贷五百万多点。这个业务做的很大,理论严谨,安全度高,但是就是如此操作都出过很多问题,很多人问,为什么这都会出问题,那说明很多人不懂成败在细节这个道理。我们还原这个流程就会发现,其实里面有好几个漏洞。&/p&&br&&p&第一个漏洞就是银行开设票之后,给的是企业方,这个时候,所有的权利都是在企业手里,他拿着票以后,贴不贴,都是他的事情了,他也可以把这票完全拿去支付掉,就是不给高利贷,或者拿去还给别人。控制权都在他手里了,所以,为了控制这个风险,很多做高利贷的人,都要冒充是企业的工作人员去银行办理业务,或者全程陪同,寸步不离,连厕所都要陪着上,确保能拿到票,就立刻后续跟上,立刻把他贴现掉,拿回自己的五百万加上利息后,再把剩余款项打给企业。&/p&&br&&p&这样的操作,其实纠纷也很多,我这十几年金融信贷生涯工作中,碰到过很多比电影还暴力、残酷的事情,人生如戏,远比电影要精彩,我曾眼看着一个企业主被高利贷逼着无路可走,然后宁愿银行骗贷把高利贷的钱给还了,然后主动走到公安里去自首。如果那天我觉得我人生快结束了,我会写一本厚厚的书,记录那些过往的人和事。金融的风险,往往不在大局,不在逻辑,不在宏观,都在细节和微观之中,点毫之差,决定生死。&/p&&br&&p&第二个漏洞就是按照我们说的P2P平台,无论是质押方式还是背书方式拿到了企业的汇票,回到最后,都需要到银行贴现的,谁去贴现,法律规定,谁是持票人,谁去贴现,这个时候,如果是质押方式就是企业去贴现,银行款项是打入到企业中去的,你这个时候就要控制好企业的账户,确保企业把钱支付给投资人,而不是挪用,但是网络支付这么发达的今天,你能控制的好么?压根控制不住,全凭道德约束,有时候就是你能控制好自己,也控制不了别人,万一这个企业涉及纠纷了呢?被冻结了呢?都使得控制毫无意义。&/p&&br&&p&而如果通过背书方式进行的话,那么P2P这个平台,你就会发现,他是个极大的黑色地带,他自己成了一个极大的收票方,需要造无数的假才能实现,这样的公司价值有多大?而且,他自己觉得没有问题了,对于通道方而言,其实还是无法控制,除非通道方,像新浪这样的公司,难道真去造假做成收票的公司?把他的票据也放到新浪来,进行集中管理,这现实么?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新浪而言,即使控制了全部,只要收款账户无法控制,前面做的多好,一切都还是白搭。&/p&&br&&p&我很早前写《也谈宜信》的时候说过,&/p&&p&&em&“我一直的观点就是道德是个很虚无缥缈的东西,或许唐宁是个很有道德感的人,但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规章制度很难确保不发生问题,没外部监管的情况下,人的道德很容易被现实击垮。宜信就需要不断的在现实利益和道德约束之间做平衡,这种风险点,不管宜信如何来宣扬,我都不能简单的认为风险点不存在。我想唐宁不应该不明白这个行为的巨大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我也希望,这些也仅仅只是我的假设而已。”&/em&&/p&&br&&p&其实,这句话适用任何的P2P平台,目前的P2P平台,真真假假,只有自己才知道,都是靠内心那颗道德来维持自己的平衡,这种每天挣扎在内心和现实的商业逻辑,我个人并不喜欢,可能只是因为我过于悲观,也不喜欢过太过挣扎的生活吧。这个世界,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做个好人,事实上,也都是好人,但是现实会一点点逼迫得你慢慢从好人变成一个人,也未必是坏人,什么是人呢,人就是好的时候是好,坏的时候坏。趋利避害是人的自然选择,无法归罪别人和社会,本性使然。&/p&&br&&p&最后谈谈,宏观上票据面临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其实庞大的票据贴现市场,我前面说过,属于典型的监管套利的范畴,现行的许多监管规定都催生了这个市场,但是从票据本身来看,应该是属于萎缩性业务,票据的支付功能来自于信用扩张,纯支付功能很大角度上,票据的现实意义基本已经没有了,互联网支付的不断兴起,新型支付工具的诞生都在使得票据支付成为边缘化业务,离开了信用支持,票据业务毫无意义,而金融改革很大程度上会使得票据的信用支持这块核心都会被弱化,现实中,我个人感觉票据的业务萎缩是趋势性的,不可能逆转。所以定位票据的P2P的价值只有阶段性机会。&/p&&br&&p&第二个问题我想说的是,任何安全的业务,收益率只会越来越低,票据的背后是银行信用的支持,因此有较高的安全度,所以票据的现实收益是不高的,所有的P2P里面价格最低的就是票据业务,达到8%都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还在持续不断的走低,这个时候,P2P走到最后,票据业务的可维持性优势也在丧失,任何安全性强的东西,最终比拼的就是流量本身,而流量本身这个东西,背后其实就是拼爹的过程,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持,基本不可维系。&/p&&br&&p&匆匆写的,逻辑有点乱,但是基本上的事情和逻辑应该都讲清楚了,看不明白的地方欢迎交流,最好来我的“江南1535”茶馆交流,如果能再投资1535块钱,成为我的股东就更好了,感谢大家看我如此凌乱的文字,我也懒得再改了。&/p&
之前新浪微财富的票据理财出问题后,写过一篇关于票据的文章,现在再次贴出来,跟大家分享下。里面提到《也谈宜信》等文章,可以在我的个人公众号“风吹江南”(jrjnfq)里面查看到。 为什么看上去很安全的票据业务也会出问题? 新浪微财富接入了深圳一家做…
仔细地看了其他人的回答,感受到这里员工深深的愤怒,以及无力感。答案是抱怨,是吐槽,更重要的是,希望广大应届毕业生,一定要慎重。&br&---------------------------------------------------------------------------&br&看到评论区有法学博士月薪1400。我是信的。千万不要以为体制内不可能这种情况。体制内的好时光,呵呵,黄鹤一去不复返。洛阳亲友若相问,莫说我在农行混&br&&br&-------------------------------------------------------------------------&br&满十赞了。我还是要可耻地匿着。好吧,我承认满十不匿是来骗赞的。&br&&br&------------------------------------------------------------------------&br&&br&再补充一点,请体制外的人不要妄加评论。请应届毕业生不要抱有幻想。请应届毕业生不要抱有幻想。请应届毕业生不要抱有幻想。重要的事情&br&&br&------------------------------------------------------------------------&br&&br&体制外常有人以为你们体制内好多钱,银行哇,利润这么高,垄断行业,公款吃喝,福利屌炸天。心虚地每次只能呵呵=_=完全没有好吗!知乎,贴吧,各种说银行好,如果好,那也是几年前的事情。银行真的是弱势群体好不!&br&&br&-------------------------------------------------------------------------&br&&br&第一次在知乎怒答,竟然有赞了。&br&真是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悲哀。补充一下,农行,包括四大行的其他三个,待遇并不是根据自己企业的盈利决定的。貌似是国资委规定每年国企的净利润必须比往年增长3%才能增加薪资支出。一说是3%,一说是7%。然而,无论是多少,按照农行这几年的盈利水平,3?别想了。去年拼命降薪,控制成本,现在净利润增长都快0了。预计半年报出来就是负增长吧。所以,加薪这种事情,存在理论可能,但也仅仅是理论可能。&br&&br&&br&&br&--------------------------------------------------------------&br&&br&一赞一更新,满十不匿。其实待遇开始比较低还可以接受,但更严重的事情是现在晋升空间基本都关闭了。刚开始说三年升高级专员,后来分批晋升,一年三分之一,6年同一批次入职全部晋升高级专员。再后来,又说停止晋升。现在都........一大堆等着晋升,新来的就更别想了。想象自己五年后还是原地踏步,心都累了。&br&&br&&br&&br&&br&^_^-------------------------------------------------------------------------------------------------------------------------------&br&&br&当年面试,签三方时候,hr闪烁其词。现在在这里工作,发现是个巨坑。用这里工作四年的老员工话讲,做了四年,工作经验越多,钱却越少。&br&&br&&br&--------------------------------------------------------------&br&千万不要相信什么补贴,传说中补贴比工资高?传说中有季度奖?传说中年终奖十万以上?负责任的告诉你,没季度奖,没年终奖。一年就是赤裸裸的4k多乘以12个月。
仔细地看了其他人的回答,感受到这里员工深深的愤怒,以及无力感。答案是抱怨,是吐槽,更重要的是,希望广大应届毕业生,一定要慎重。 --------------------------------------------------------------------------- 看到评论区有法学博士月薪1400。我是…
&p&谢邀,这也是我在知乎第一次被邀,荣幸。 &/p&&p&被邀时刚向领导提出辞职申请,那时候每日被领导谈话挽留,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大国企领导当得知你要走时会表现出怎样的一种态度和作风,这也导致个人负面情绪较多,所以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债务人起诉债权人确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