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中空气压缩机油水分离器分离器漆什么颜色

【图文】制冷设备学习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制冷设备学习2
上传于||文档简介
&&制​冷​设​备​学​习​2
大小:1.3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第八章:制冷设备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八章:制冷设备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1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8074|回复: 4
制冷系统中空气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70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4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海川新秀&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请大家帮个忙:制冷系统中空气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或者是原理图都可以,请知道的朋友尽快告诉我。谢谢!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75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66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海川居民&
化工原理里介绍的分离原理:沉降,离心分离等
(251240号)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85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1892 天连续签到: 168 天[LV.9]以坛为家III&
海川社区常住居民 在海川签到500天 可领本徽章
TA在日09时24分获得了这枚徽章。 []
空气分离器是排除制冷系统中不凝性气体(主要是空气)并同时回收制冷剂的制冷剂净化设备。它通常只是在大中型的制冷装置主使用,因为大中型的制冷装置中不凝性气体的数量较多。而在小型制冷装置中通常不设置空气分离器,而直接从冷凝器、高压贮液器或排气管上的放空阀把空气等不凝气体放出,以力求系统的简化。
& & 1、制冷系统中不凝性气体的来源&&制冷机在运行过程中,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 & ①在投产前或大修后充灌制冷剂时,未将系统内的空气彻底抽净。
& & ②补充润滑油及制冷剂时操作不慎,必然会有少量的空气进入系统。
& & ③当制冷装置在蒸发压力低于大气压力下运转时,外界的空气即有可能从不严密处(如压缩机的轴封处、各法兰连接处、阀门的填料处等等)进入系统中。
& & ④润滑油及制冷剂在很高的排气温度下也会少量分解产生一些其它不凝性气体。
& & 制冷系统存有不凝性气体时,由于高压贮液器出液管的液封作用,只能存在于冷凝器和高压贮液器中,其中大部分是集中在冷凝器中,由于这些气体的存在,将妨碍冷凝器的传热,并使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升高,因而使耗电量随之增加,因此这些气体必须予以清除。
& & 2、空气分离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中空气等不凝性气体实际上是与制冷剂蒸气混合存在的,空气分离器就是在冷凝压力下将混合气体冷却到接近蒸发温度,使混合气体中的大部分制冷剂蒸气凝结成液体,并把空气等不凝性气体分离出来,达到回收混合气体中制冷剂的目的,减少制冷剂随不凝气体的排出对大气的污染及浪费。
空气分离器的型式不同结构也不同,常用的空气分离器有两种结构型式:一种是立式空气分离器,另一种是四重管式空气分离器。
& & 立式空气分离器是目前在氨制冷系统中应用比较多空气分离器,其结构如图7—6所示。它的壳体由无缝钢管制成,在两端加封的壳体中设有一组冷却盘管,下端与进液管相通,上端与回气管相接。& &&&壳体的中部侧面和上部侧面分别焊接混合气体入口管接头和放空气管接头。混合气体进入壳体中即与盘管表面进行热交换,冷凝下来的制冷剂由壳体的下封头引出,经节流阀后与进液管接通。分离下来的不凝性气体由上部的放空气口放至存水的筒中。壳体顶部设有温度计套管。整个空气分离器的外面用隔热材料隔热。& & —
& & 立式空气分离器与卧式空气分离器比较,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装上自控元件后即可实现自动操作。
& & 它是由四根直径不同的无缝钢管焊接而成,它的第一夹层(即最外夹层)与第三夹层相通,第二夹层与第四夹层相通,从贮液器来的氨液经节流阀节流后进入内管,然后再进入第二夹层,来自贮流器和冷凝器的混合气体进入第一夹层和第三夹层,低温的氨液经传热管壁吸收混合气的热量而蒸发,蒸发的气体经回气管去氨液分离器或低压循环筒。混合气体则在较高的冷凝压力和较低的蒸发温度下被冷却,其中的氨蒸气被冷凝为液体,并流到空气分离器的底部,通过节流阀节流后,送往空气分离器的第四夹层供使用。。空气等不凝性气体通过一接
&&管放至水中从水中气泡的大小和多少可以判断系统中的空气是否已放尽,..当家统中的空气已差不多放净时,水中便不再有大的气泡。& & —。
& & 四重管式空气分离器层于卧式,当安装时应使进氨掖的一端稍高些,约30—50mm,以便分离下来的氨液能流进旁通管。其结构见6—5—1。
& && & ·量、空气分离器的选择&&对于需设空气分离器的
—期统湖制冷量在4187000[kJ/h]以上时,采用KP—
50一台(注::宜径D;219mm),小于4187000[kJ/h]
以下时,采用KF—30一台(直径D;108mm)。
深入讨论,谢谢!
(372833号)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10
主题好友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帖最后由 炼油厂操作工 于
16:19 编辑
感谢分析,请教各位,空气分离器里边的换热面积如何计算???有无相关计算设计标准??谢谢!
鼓励新会员发言 多参与才有收获
(332902号)
收到鲜花 朵
阅读权限20
主题好友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用一部分氨液,通过节流,将高压高温的氨气、不凝性气体中的氨气液化,不凝性气体随后排出系统。
站长推荐 /1
原创"技术视频"上传活动---制作你的原创技术视频
海川化工论坛网化工技术交流第一社区,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广告投放/网站事务
QQ:视频专用活动 QQ: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邮箱:
丰行天下-海川化工论坛 版权所有--- Powered by制冷设备的故障及排除
作者:安全管理网 来源:安全管理网 点击:
 评论: 更新日期:日
 (一)制冷设备运行时,由于安装和操作不当往往会发生故障,例如制冷设备中压缩机气缸拉毛现象、压缩机发生湿法和操作或气缸结霜现象、润滑油消耗量过大现象、油泵油压过高现象、油泵的油压过低现象、润滑油温度过高现象、曲轴箱中有敲击声现象等等现象。
  而产生的制冷设备原因主要有:制冷设备系统或油路中污物进入气缸;湿法操作时使气缸或活塞环发生剧烈变化;润滑油规格不符合要求;气缸内无润滑油或润滑油不足;制冷设备活塞与气缸壁的装配间隙过小,活塞环的装配间隙不当或锁口尺寸不对;制冷设备节流阀(即调节阀)开启过大,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过多,蒸发器内未能及时蒸发,制冷设备压缩机吸入的是湿度较大的制冷剂蒸气;制冷设备压缩机的进气阀开启过快,以致使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被抽出;制冷设备空气分离器上的节流阀开启过大,使一部分制冷剂液体被压缩机吸回气缸等等。分析起来种类和原因较多,一般在制冷设备使用说明书中都有说明,下面仅将几种常见制冷设备故障、制冷设备产生原因和制冷设备排除方法列表介绍。
制冷设备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排除方法(一)
故 障 现 象
产 生 原 因
排 除 方 法
压缩机气缸拉毛
1、系统或油路中污物进入气缸
2、湿法操作时使气缸或活塞环发生剧烈变化,例如氨压缩机在过热情况下工作,当制冷剂液体进入气缸后,气缸遇冷急剧收缩,而活塞环还在温度较高的状态下,没有及时相应收缩,于是造成气缸拉毛。另外制冷剂液体进入气缸,破坏了润滑油在气缸壁上的油膜
3、润滑油规格不符合要求
4、气缸内无润滑油或润滑油不足
5、活塞与气缸壁的装配间隙过小,活塞环的装配间隙不当或锁口尺寸不对
1、清洗气缸及润滑油系统
2、正确地操作制冷装置,避免湿法操作
3、更换润滑油
4、检查油路系统和曲轴箱中的油位高低并进行处理
5、应按制造厂的产品说明书进行检查处理
压缩机发生湿法操作或气缸结霜
1、节流阀(即调节阀)开启过大,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过多,蒸发器内未能及时蒸发,制冷设备压缩机吸入的是湿度较大的制冷剂蒸气
2、压缩机的进气阀开启过快,以致使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被抽出
3、空气分离器上的节流阀开启过大,使一部分制冷剂液体被压缩机吸回气缸
4、蒸发器的管子内表面有油层或管子外表面有冰层,增加传热热阻,降低蒸发速成率,使压缩机吸入制冷剂湿蒸气
1、立即关闭节流阀,一直到气缸壁上的结霜溶化后再逐渐调整节流阀的开启度
2、立即关闭进气阀,一直到气缸壁上的结霜溶化后再逐渐开启
3、立即关闭该阀门,然后再逐渐调整好该阀门的开启度
4、定期清除油层,检查盐水浓度,消除冰层
润滑油消耗量过大
1、压缩机湿法操作时使制冷剂液体进入轼轴箱。当这部分制冷剂液体蒸发时,将带出一些润滑油随同制冷剂蒸气进入制冷系统中
2、刮油环严重磨损或装反
3、油分离器有故障一能回油
4、曲轴箱内油面过高,曲轴转动时飞溅的油量过多,从而造成耗油量过多
5、活塞环锁口间隙过大或各活塞环的锁口装配在一条直线位置上
1、排除曲轴箱中的制冷剂液体,正确操作制冷装置,避免湿法操作
2、更换刮油环或将装反的刮油环改正过来
3、检查回油管路和油分离器的内部,并排除故障
4、将曲轴箱中多余的润滑油放出,使曲轴箱中的油面符合规定的高度
5、更换活塞环或按要求重新装配
Tag:.相关内容
化工安全热点内容
3234232080216101966319162159991563515039
化工安全推荐内容
07-2807-2807-1507-1507-1507-1506-2906-29
安全管理论坛新帖
论坛数据加载中...
 |   |   |   |   |  |   |  |  |  |  
北京东方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  业务联系:010-
E-mail:& & & &
&&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气油水分离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