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香港保险的利弊在哪个区

放着大陆保险不买,消费者为何远赴香港买保险
官方一再以“境外投保存在高风险”来反复叮嘱群众。但前往香港购买保险,风险真的那么高?
本文系网易原生内容中心《热观察》栏目出品,每周更新三期。文|吴小异;编辑|张亮近日传出银联卡不再支持境外支付保险费用的消息,这让已经在香港购买了保险或打算前往购买保险的大陆居民顿时忧心忡忡。随即,银联国际出面澄清并没切断中国大陆居民购买境外保险的支付渠道,只是限制将更加严格,但不会影响小额、非投资类保险产品购买。此前已有媒体在分析文章中指出,这是人民币“跌跌不休”时期国家对现金流采取的管控手段,但官方却一再否认此种说法,换之以“境外投保存在高风险”来反复叮嘱群众。但前往香港购买保险,风险真的那么高?1.香港早已成为各国保险公司的大舞台,而中国大陆早在1997年前就被香港保险业看好为潜在市场经过150多年的发展,香港保险业已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国际化、监管规范、制度完善的市场体系。冯邦彦在《香港:打造全球性金融中心——兼论大珠三角金融中心圈》中指出,香港长期以来都是全球保险市场中开放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市场参与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也指出,因其先进的基础设施、资讯的自由流通和高效的监管体制,香港聚集了全亚洲最多的再保险公司,业已成为全球再保险中心。迅速增长的内地赴港投保率,不经让大家联想到赴港疯抢奶粉的大陆群众,质疑这是否又是一次“突发事件”。实际上,早在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前期,便有学者对主权移交后香港保险业受到大陆因素影响的探讨。在Business Insurance&日的一篇文章中,通过Michael Bradford 对多家在港国际保险公司的高层人员的采访,不难发现大家均对回归后的香港保险业持积极态度。尽管香港现行保险业会受到中央政权带来的何种影响并不明晰,但毗邻的大陆市场确是一块实在的商机,他们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2.香港保险业的发展及其监管模式和经验实为中国大陆保险业所借鉴,而中国大陆这个潜力市场也早已向香港保险业打开与标准中国大陆市场的香港保险业相对的是以香港保险业为学习榜样的大陆保险业。程国强在《香港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及监管经验借鉴》一文中便指出,面对在2008年下旬席卷全球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国际上一些大型保险公司均先后出现严重的危机,甚至破产;中国的保险公司也受到金融海啸冲击,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投资富通股票的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出现巨额浮亏。但与之相比,香港作为全亚洲最多的保险公司的聚集地,其保险业虽然也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出现波动,但仍然能够保持较稳定的增长。因此,通过考察香港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香港保险业的监管特点,对于内地保险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自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生效以来,两地保险业交流也持续增强,香港保险业及其专业从业人员可以进入内地保险市场。并且,在此框架下通过且已于2015年生效的《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广东协议》),使得香港保险品的多渠道分销日益普及,全球保险及再保险公司也继续视中国内地为最有增长潜力的地区。香港保险业在2015年首7个月中,其中国內地保费收入增长19.9%,长期保险及一般保险业务分別增长24.2%和11.7%。3.面对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后存在的“风险说”,香港已修订《保险公司条例》让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监管模式更好的服务于大陆购买者在1983年《保险公司条例》的基础上,香港建立了一个健全的保险体系和监管制度,以实现有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监管架构。香港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均采取政府监管及行业自律的两级监管模式,这是香港的金融监管体系区别于内地的最大特征之一。1990年,香港政府成立保险业监理处,作为政府负责执行《条例》的监管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监管与监察保险业,确保保单持有人或潜在保单持有人的利益获得保障,以促进保险业的稳定发展。同时,香港保险业还积极推广行业自律监管制度,以1988年成立的香港保险业联会为主。其成立的目的是代表会员与政府及其他团体商讨、制定规则及采取适当措施,务求保险业能在健全的基础上发展。保联会采取会员制,并下设上诉裁判处、管治委员会和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3个分支机构。面对时下诸多“风险说”,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已于日起,将处理索偿投诉的服务范围扩大至非香港居民,立法会也于2015年7月订立《2015年保险公司(修订)条例》,将成立独立保险业监管局,已保障潜在和现有持保人的权益。因为大陆和香港是相互独立的司法体系,境内居民赴港投保直接管理机构是香港保监处,而只要是合法保单均受香港法律保护,如果有理赔纠纷,100万保额以下找保险索偿投诉局免费处理,处理结果保险公司无条件接受,客户不满意还可以继续上诉保险监理处甚至高等法院。所以,若不是“地下保单”,“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诉讼费高、“成为孤儿保单”等风险,实已由修订后的《条例》大大减小。4.中国大陆保险业从产业结构到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让其可能变成“高危”产业与香港保险业相比,中国大陆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如行业地位不高,口碑不好,诚信缺失,产品创新不足,缺少专业人才,制度不健全等,也在研究者的论文中以转折式的语言,在“但是”之后频繁出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也在今年早些时候谈到,如果不改变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继续允許一些保险公司盲目扩张,最终有可能会导致中国保险行业风险越来越大。当前中国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怪相”。例如,一些保险公司推出所谓“万能险”,意在其无所不包;一些保险公司在保险代理经营的过程中,没有履行法定的告知说明义务;还有一些保险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利用商业银行的经营网点推销保险产品。如此种种,不仅导致保险公司风险徒增,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银行的信用。乔新生认为,中国的保险行业,或正在出现“野蛮人”,他们只看到了中国金融的大趋势,而没有意识到提高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性。同时,这也反映出中国大陆在保险监管上面的严重不足。正如《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中国需要“加强监管,筑牢风险防范底线”。5.能够在香港买的那些保险,或让大陆居民在未来承担更小的风险就可以赴港购买的医疗险与疾病险,与在大陆购买的相应保险对比来看,后者或让受保人在接受医疗服务和面临未知的疾病困扰时,承受更大的风险。香港保险不但同等保额,保费更低,而且保障范围更大。同时,内地是补偿型医疗险,商业保险在理赔时,往往是只赔付基本医保报销后的余额部分;而香港医疗险设定理赔标准世界通用,不会抵消各单独保险福利,不剔除社保额度,这些都使得香港保险对投保者对其未来生活中或将承担的风险降得更低。就医疗险来说,因为医疗产品属于消费型险种,年费会随受保人的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是客户可以选择有一定免赔额的版本,以降低保费,这个设计比较适合内地有社保的客户,因为免赔额内的金额赔偿可以用内地的社保去覆盖,超过免赔额的部分则可以用该高端医疗产品去索赔。就更为大家所熟知的疾病险而言,如患有癌症等大病的情况下,内地保险公司多为“保死不保生”,保险公司给与一次性赔付,保险合同终止。但在香港,一次患病,可预支保额,保险合同继续;如果再次出现重大疾病可再预支最高100%的保额。
网易评论长期接受投稿和读者来信 电邮view163#vip.163.com(将#替换为@)
专栏最受欢迎文章
专栏其他作者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深圳人注意!你在香港买的保险明年起通通要交管理费
昨天中午,大大君刷朋友圈时,香港保险经纪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大意是:自日起,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将向保单持有人收取保费管理费,费率按时间从0.04%到0.1%递增。详见下图▼看到这个消息,大大君第一反应有点意外和惊吓,这到底是几个意思?原来早在9月末,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就已发布消息称——将从号起按照《保险业条例》向投保人收取保费征费,初期的征费率为每保单年度保费的0.04%,并循序渐进调整至0.1%。每张保单须缴付的征费设有上限。南都记者了解到,除获法例豁免的保单外,保费征费适用于所有新造或现行的人寿保险及一般保险(例如旅游保险、汽车保险、财产保险及家居保险等)保单,其中法例豁免征费的保单包括再保险保单、专属自保保险公司承保的保单、海运、空运及货运业务的保单。那么,将以何种方式进行保费征收呢?南都也为此询问了有关人士。据了解,为减低对投保人的影响,香港保监局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入征费。1首阶段征费期:日至日,征费率是0.04%。● 以整付保费或年化保费10万港元或以上的人寿保险保单为例,投保人每保单年度最多只须付40港元;● 每年保费500万或以上的一般保险保单,征费上限为每保单年度2000港元。2第二阶段:日至日,征费率是0.06%;● 日至日,征费率是0.085%;日以后,征费率是0.1%。香港保监局也提醒保险消费者保险公司会透过不同渠道(例如保单周年报告),向投保人解释相关安排。投保人可联络所属保险公司,了解其保单的征费详情。如果投保人没有按法例缴付保费征费,香港保监局可向其施加最高5000港元的罚款,亦可循民事程序追讨欠付的征费。我们都知道,赴港购买保险的深圳居民数量庞大那么,此次为何要征收管理费用?对于此次征费,香港保监局行政总监梁志仁表示,保监局作为独立于政府及业界的监管机构,长远而言必须财政独立并收回运作成本。保监局会审慎运用财政资源,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入征费,尽量减低对投保人的影响。● 说到香港保监局,大大君可要好好介绍介绍——公开资料显示,香港保监局自日起从保险业监理处接手规管保险公司,并将于两年内,透过设立法定中介人发牌制度,直接规管保险中介人,为投保人提供更全面的保障。《保险业条例》赋权香港保监局,透过投保人缴付的保费征费、保险公司缴付的授权费,以及向特定服务的使用者收取费用,以长远达致财政独立。这一改变对投保客户影响大么?香港资深保险代理人董超: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这是由于——内地居民到香港买的险种大部分都是长期保险,这类别的保险在首阶段的收费标准是万分之四。● 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家庭购买一个严重疾病保险,年保费一般在2万-5万港元这个区间,需要缴纳8-20港元的管理费。而且保费征费有上限,10万港元保费以上的保单,管理费的上限是40港元。如果真的有交10万港元保费一年的消费者,40港元的管理费对他们造成的影响比较小。总部在深圳的保险公司资深代理人:肯定会有影响。不过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单单就征收管理费这一个层面来说,这对国内保险市场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他认为——第一阶段的征费率比较低,是万分之四;第四个阶段,征费率是千分之一,管理费在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接下来,香港保监局将会加强对保险中介的监管,整治市场混乱、影响客户利益的不良行为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董超认为,这场整治行动,在短期内会影响内地居民来港签单,造成部分保单向内地险企回流,不过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香港保险这块牌子在内地的发展的。对此,大大君也随机问了,身边几个已经购买香港保险的朋友,大多数表示还不清楚这个事,个别已经了解的人士则表示,费用微不足道,没什么大不了。(采写:南都记者 黄玉凤)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我为什么去香港买保险?
来源:玩转港股&&&
作者:佚名&&&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10月29日凌晨,银联国际再发声明称,将继续在监管政策框架内提供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并于近日下发《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重申,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并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那么,银联卡支付香港保费到底是被禁了,还是没禁?上述规定十分清楚明了,即内地人去香港购买意外、疾病这类消费型、相对低费用的保险,依然可以刷银联卡支付。但是内地人去香港购买大额的、储蓄型的保险被禁。
  也就是说,内地人想通过购买香港储蓄型保险、将大笔人民币资金转成美元资产,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
  香港保险的历史
  保险是香港最古老的行业,香港保险业自1841年至今已有166年的历史。
  正如一本书上所言:“在香港,没有任何一项商业活动能像保险一样反映香港历史的发展。”
  买的不只是保险
  1805年外商怡和洋行与宝顺洋行等在广州共同创办谏当保险行,又称广州保险社。
  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后,同年怡和洋行便将谏当保险行从广州迁到香港,成为香港最早的保险公司。香港早期的保险公司以银团形式组成,业务的发展与贸易活动息息相关,主要从事船舶及货物保险,后来逐渐经营火险及意外险等一般业务。
  而人寿保险则出现较晚,第一张寿险保单于1898年面世。
  多到“没朋友”
  有人说,如今名牌店抢货的内地客少了,在保险店前排长队的多了,内地人赴港不光旅游购物,买保险也成为一些人热衷的事。
  据统计,2010年至2015年,内地人到香港购买保险呈现不断上升态势,保费从2010年的43.81亿港元,一路攀升至2015年的316.44亿港元,增加了七倍多。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临时统计数据,2016年上半年,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保险的规模再创新高,保费高达301亿港元,同比增长116%。
  买的不只是保险
  “打飞的”来香港买保险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在10月28日“消息”出来后,成批内地人蜂拥前往香港保险公司赶“末班车”。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英国保诚保险大楼电梯口(由于是周末,大部分人员是去验证中心)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友邦保险公司门口)
  内地人为何对香港保险如此趋之若鹜?
  原因如下:
  1、香港保费比内地便宜。
  相同年龄的被保人,香港保费一般会比内地便宜1/3,甚至一半。因为保费率是按人均寿命计算的。(香港人均寿命85岁),国内人均寿命75岁,因此保费便宜。假设同样是100万元保额的寿险保障,在内地如果需要保费2万元,在香港就只需要1万-1.5万元。
  2、香港保险回报高。
  香港保险是面对全世界的投资,较中国内地的保险公司有更多的选择,投资管道多,范围广,没有限制,客户和公司的利益都得到保证。
  3、香港保障病种更多更全面。
  以重大疾病险为例,国内一般在35-40种左右;香港一般在50种以上,甚至部分公司超过60种。像自闭症、原位癌、严重哮喘、植物人这些疾病都在香港保险公司的承保范围内。
  4、香港乃全球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保险业营运历史悠久(超过100年),监管制度完善及行之有效,是投保人士信心之选。
  5、多种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香港投资,可为客户做出妥善的财富分配及投资选择。
  6、 特区政府之私隐条例可保护投保人的个人私隐。
  7、资金可合法地自由进出香港。
  8、 无“资产增值税”,无“遗产税”。香港本身就是一个避税港,遗产税自2006年后不需要被征收遗产税。即使是在全球征税的美国,只要是人寿保险金的赔付,不管是在哪里买,都可以避税避债。
  富豪们赴港买保险,多是垂涎“避税”、“避债”、“避险”的资产转移功能。
  保险是隐形资产,保密度高。有知情人士爆料,一些频临破产的中小业主,居然把实业抵押给内地银行套取现金,转手到香港购买保险,将巨额资产暗渡陈仓至境外,期望在境外[保险权大于债权]的法律框架下,即使是公司被清盘,手中保单都不会打水漂而达到保全资产的目的。
  9、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的,大多是世界顶级跨国保险公司,加上香港完备的体制,沿用英国法律体系严格的监管,都予以投保人高度诚信和全面保障,到香港买保险签的是法律档。
  10、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局)宣布自日起,将处理索偿投诉的服务范围扩大至非香港居民。(包括内地居民.)投诉局的宗旨是为个别保单持有人或受益人提供有效免费渠道,协调及排解他们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保单纠纷,投诉局现在可裁决的限额为100万港元。
  11、 投保严格,理赔规范化。投保时要如实申报自己的身体状况。
  12、 香港保险代理人流动性低,知识专业,诚信不误导。
  以上种种理由,港小扒也是无法拒绝的····
  财富避风港
  值得注意的是,内地人来香港买保险,除了便宜,还有更深层用意。
  近年来,香港的离岸保险产品成为流行的个人财富“避风港”。
  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一方面是因为香港保险具备更广的承保范围和更优的承保费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香港保险可以提供以美元计价的保单,绕过换汇额度的监管,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资产减值风险,对高净值人群有很大吸引力。
  按照规定,内地居民每人每年的换汇上限为5万美元,但在境外刷银联卡消费并没有在这一限制内。因此,购买香港保险也成为一些人绕过外汇管制来实现资金合法出境的重要渠道。
  有金融圈人士就透露,有负债较高的私营业主,通过到香港买保险来转移资产,购买香港保险,即使内地企业清盘,可以获得保险赔付,并且保险赔付还不用承担债务。
  甜了保险经纪人
  香港保险行业的火热,让卖保险这个职业在短短几年间,从唯恐避之不及的推销员摇身一变成了“高大上”的金领。
  甚至连香港知名的演员也涌入了“港漂”的保险大军中。
  比如江华,出演过《寻秦记》《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苗翠花》《九五至尊》等TVB电视剧,是非常受欢迎的超级大帅哥。他曾患抑郁症,复出后不做演员,加入了一个保险经纪团队。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江华)&&&&比如刘锦玲,她在港版《天龙八部》出演阿朱,在演艺事业中断后,转行做了保险经纪人。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刘锦玲)&&&&内地富豪的“捧场”,保险经纪人成为了“躺着赚钱”的好职业。
  此前据媒体报道,香港前四大保险公司的持牌代理首年介绍费是首年保费的15%至50%,第二年及以后的介绍提成则缩减到了首年保费的0%至5%。人寿保险分期缴费的佣金是首期保费的70%到80%,有的甚至高达100%;一次性缴保费的;佣金为整张保单保费的7%左右。
  港小扒弱弱的心动了····
  把保单留住,围追堵截不是办法,内地保险业提升自身“颜值”,提高供给质量,回归保障本分才是真理啊!
  香港保险业的火热,无疑给内地保险业打了一剂“清醒针”。别抱怨,别等待,“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港小扒简介:
  玩转港股港小扒, 以轻松的方式讲述财经这件严肃的事儿。
  我们的服务宗旨:深挖香港市场,扒掉最后一条底裤!
  我们有图有真相哦!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要不要去香港买保险?|保险|香港|保险行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要不要去香港买保险?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卫江山
  经常听到说国内的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还不够,民众的保险意识还不到位。在呼吁内地客户理性看待港险的同时,内地的保险同行也应该思考,我们自己所经营的领域,是否仍存在哪些问题。
  1.港险异常火爆的时代背景
  香港保险在内地并非一夜走红。从2005年前后,香港保单就通过东南沿海地区渗透中国内地市场,当时我们称之为地下保单;2013年前后,香港正式放开内地人在港投保;2015年,在资本外流的大环境下,港险被作为非常重要的流通渠道迅速爆红,加上内地许多第三方理财机构纷纷在港开设分支机构,吸引内地港险业务,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
  2015年度内地客户赴港买保险的支出达到了316亿元港币,同比增长30%,这个数据较05年增长了17倍。作为保险从业者,这个增长数据背后的故事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港险是不是普遍优于内地保险?港险准客户的需求点是什么?如何看待费率、汇率、条款定义、收益性的差异?这些问题都值得跟大家一起谈一谈。
  2.&港险保单真的比内地好么?
  关于港险,经常听大家说起的是:港险比内地便宜很多;港险的投资收益比大陆要好;港险的病种更人性更宽泛;港险的服务更人性化。那么实际是不是这样?
  购买商业保险,首先要明确自身需求。经常有朋友提问说要不要去香港买保险,我会请他先明确几个需求:
  1.你看重的是港险的收益还是港险提供的风险保障
  2.你未来是要选择在内地长期生活还是有移居的打算
  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客观的说,港险的投资收益要优于内地,因为保险公司的投资管控相对宽松,市场经营的经验要比内地公司长。但保险的第一要务是保障,如果您仅看中港险的投资和换汇的功能,那么有其他途径可以实现这个需求,不一定要通过保险实现。
  保险产品既是金融产品,同时也是合同行为,它对于保险期间的要求、对于退保的要求一定要是高于其他投资类金融产品的。这一点大家要想清楚;另外,港险需用美元或港币交易,如果您打算长期在内地居住的话,购买港险投资类产品需要自己承担购买和领取的两道汇率风险,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想清楚。
  谈到价格,我曾经对比过国内优选寿险产品和香港寿险产品的价格,同样年龄、同样保额、同样保险期间的情况下,价格只相差了200多元人民币,并没有向港险代理人说的那样,价格便宜30%。如果加上赴港的交通成本、交易成本,港险的价格优势就不存在了。
  关于险种的定义,以重大疾病保险的恶性肿瘤为例:两地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这些都是医学定义,不是保险公司自己的定义。至于说险种更人性化,现在内地的多次给付重大疾病险、轻症保险也都普遍存在,应该说,从险种形态上,两地的差异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对于有移居需求的客户来说,希望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实现未来的资金安排,港险相对于欧美市场保单操作成本相对较低,购买也相对便利。但值得提示的是,如果您购买的是大额的人身保险单,在办理移居之前需要做好必要的申报工作,否则在您移居之后可能因为保单未及时申报遭到惩罚性税收,特别是准备移居美加的客户;
  对于长期居住内地的客户,是不是要去香港买保险,我劝各位要慎重,特别是购买健康型的保单。
  保险是急用的现金。我不否认购买港险同样可以获得赔付,但当我们躺在病床上,急需用钱治疗的时候,我相信没有一家内地医院会受理一张大额的美金/港币支票,而兑换货币的等待周期,这个时间一定也不会很短暂。这方面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外管局的相关规定。
  关于医疗报销类的险种,无论您是打算移居还是内地常驻,只要您不是非得去香港治疗,还是尽可能本着就近购买就近使用的原则购买,因为医疗险的使用频次是一年内有可能重复发生的。医疗保险对于医疗机构的定义、治疗手段的差异、当地平均医疗费用、风险定价上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跨地域购买医疗保险,暂且抛开政策层面的问题不谈,这本身就存在不如实告知的嫌疑。如果您在投保的时候告知您长期居住在大陆,那么保费会在港人费率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如果您是长期旅居国外的话,这个费率会增加更多。
  有朋友说,购买港险比在内地购买保险的要求要宽松,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但我得到的信息是完全相反的。我这里有两个真实案例:一位客户因为感冒导致白血球增高,在投保的时候没有告知,被保险公司以不如实告知单方面终止合同了;另外一个客户,因投保时告知了自己的医保卡曾经帮亲戚开过药,以诚信问题被直接拒保了。
  我个人认为港险严进宽出的做法是对的,保证了所有保户的公平性。但代理人在招揽业务时候的一些片面宣传是不可以轻信的。
  中国保监会在今年4月发布会了《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里面提到了法律、汇率、退保、收益方面的四类风险,各位可以去网上搜一下,到底要不要去香港买保险?不管您心里的答案是怎样的,都需要理性的分析自身的保险需求,理性的认识跨地域交易、跨地域服务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风险,避免盲目购买。
  3.港险火爆,给内地保险业的启示与反思
  作为保险从业者,恳请我的内地同行一同思考一个问题:内地的保险产品从价格到责任从在于外部保险产品缩小差距。从增长速度来看,从这10年间,中国内地寿险规模保费增长了39倍,远大于内地人赴港买保险的19倍。那么,港险是如何短期内快速进入民众的视线?抛开刚需不谈,内地的保险客户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跑去香港买保险?
  产品不差、责任不差,那我们欠缺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营销的模式与传播。
  同一阶段内,同一家保险公司不同代理人口中的热销产品往往不会超过三款,这种略带推销的模式到底能不能满足保险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这事是值得商榷的。
  另外是传播。很多时候,内地的保险并不是不靠谱,而是给人感觉不靠谱.这种不靠谱往往来自于对销售人员的感受。销售误导的行为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好转,但依然存在,然后通过媒体将某些个别当做普遍事件放大,让民众产生一定的认知偏见;
  所以,当民众产生保险,又觉得内地保险不靠谱,去香港买保险成了他的第二选项。
  经常听到说国内的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还不够,民众的保险意识还不到位。当我们发现去香港买保险成为热门话题的时候,应该意识到,民众的普遍需求是存在的,并不是港险有多好,而是我们在某些方面做的还不够好。
  在呼吁内地客户理性看待港险的同时,内地的保险同行也应该思考,我们自己所经营的领域,是否仍存在哪些问题。
  (本文作者介绍:明亚保险经纪媒体品牌负责人)
责任编辑:蔡越坤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明亚保险经纪媒体品牌负责人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安盛保险能买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