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型如何买保险理财产品是指

什么叫投资型保险?_百度知道
什么叫投资型保险?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投资型保险的定义投资型保险是人寿保险下面一个分支,这类保险是属于创新型寿险,最初是西方国家为防止经济波动或通货膨胀对长期寿险造成损失而设计的,之后演变为客户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一种金融投资工具。二,投资型保险的分类1,分红险:投资策略较保守,收益相对其他投资险为最低,但风险也最低万能寿险、投资联结险。2,万能寿险:设置保底收益,保险公司投资策略为中长期增长,主要投资工具为国债、企业债券、大额银行协议存款、证券投资基金,存取灵活,收益可观;3,投资联结险:主要投资工具和万能险相同不过投资策略相对进取,无保底收益,所以存在较大风险但潜在增值性也最大。三,投资型保险常见误区误区一:分红保险=银行存款。分红保险可分配的红利是不确定的,没有固定的比率,分红水平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消费者不要将分红保险产品与其他保险产品或金融产品(如国债、基金、银行存款等)作片面比较。误区二:万能保险的所有保费均用于投资。万能保险产品结算利率设有保证利率,超过保证利率的部分是不确定的。消费者缴纳的保费并不是全部进入投资账户,而是要扣除风险保费和经营管理费用。消费者应详细了解各项费用扣除情况。结算利率仅针对投资账户中的资金。保险公司每月公布的结算利率是年化收益率,只能代表当月的投资情况,不能理解为对全年的预期。误区三:收益有保证。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投资风险由投保人全部承担。投资连结保险产品一般分设多个账户,由于投资渠道不同,每个账户的风险、收益不尽相同,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账户。消费者缴纳的保险费并不是全部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而是要扣除风险保费和经营管理费用,应详细了解各项费用扣除情况。
保险经纪人
目前市场上投资型的保险产品很多,我们通常称为保险理财产品,帮您投资计划.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投资型保险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什么是投资型保险_百度知道
什么是投资型保险
我有更好的答案
投资型保险是指与投资挂钩,具备投资和保障双重功能的保险,它为客户设置了资本保值账户,提供没有利息税的高收益服务。如果想学习全面 理财课可以 去今日英才。
采纳率:3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投资型保险理财产品有哪些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投资型保险理财产品有哪些》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型》 精选一(安全110讯)有哪些?很多人可能只是清楚市面上常见的、P2P、股票、银行理财产品等,对于产品的分类都不是很清楚,更别说什么是投资型保险理财产品了。:分红险、万能寿险、投资联结险。其中分红险投资策略较保守,收益相对其他投资险为最低,但风险也最低;万能寿险设置保底收益,策略为中长期增长,主要投资工具为国债、、大额银行协议存款、,存取灵活,收益可观;投资联结险主要投资工具和相同不过投资策略相对进取,无保底收益,所以存在较大风险但潜在也最大。详细的解析如下:投资型包括分红型保险提到分红险,大家并不陌生,没错!投资型保险产品包括分红型保险。分红型保险,是指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保险产品。分红险的主要功能依然是保险,是分红附属功能。具有不确定性,与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挂钩,上不封顶。通俗来说,其实就是保险公司将自己的利润|拿出一部分来分给客户,原保障功能不变。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愿意选择分红险的原因||除了保障,还能有意外收获|。投资型保险产品包括万能寿险万能寿险,与传统寿险不同之处在于:购买万能寿险后,投保人所交的保费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寿险保障;另一部分划入账户,用来进行。投资型保险产品包括万能寿险。万能险最好的地方在于,投保后,投保人可以根据人生不同阶段的需求来调整保障与比例,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比如,年富力强时,适当调高投资比例,降低保障比例,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退休后,则调高保障比例降低投资比例,达到重视保障平稳理财的目的。投资型保险产品包括投资连结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包括的第三种险种即投资连结险,简称投连险,又名变额寿险。投连险比万能险设立的账户更多,包括保证收益帐户、发展帐户帐户等。每个帐户的不同,就不同,风险也不同。保险公司在收取费后,由专家代为理财,客户承担所有的和投资损失。其保障主要体现身故保障、重疾保障等。投连险的最大特点是身故和现金价值是可变的。以上就是型保险理财产品有哪些的相关信息。投资型保险包括分红保险、和等,这些产品的红利和收益是不确定的。但是无论我们投资什么类型的理财产品,都应该把风险放在第一位,确保自己的资金安全然后再去赚取更多的收益。》》》如何赚取更多的,你需要一个好方法《《《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立即理财拿→(年化收益10%)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网贷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302771.html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xin","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xin","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投资型保险理财产品有哪些》 精选二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洪言微语。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万能险再被点名。保监会于近日发布《关于规范人身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其中明确,万能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灵活调整等功能。同时,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可简单看作搭售)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就着监管这个通知,我们简单来了解下什么是万能险。当然,关于万能险,这两年有不少故事,本文就暂不涉及了。万能险简史:从平凡产品到搅乱市场的妖精看到万能险三个字,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这是一款“万能”的保险,可对各类风险进行保障。这便是大大的误解了,万能险的“万能”并非体现在保险的范围上,而是体现在其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且缴费方式、保额非常灵活等一系列的产品设计上。从类属上看,万能险和投连险、分红险等均属于,而人寿保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均属于人身险的范畴,人身险和财产险则构成了保险公司两大险种。万能险首次出现在1979年,由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推出,大约2000年前后被引入我国,随着2014年的进一步放松,万能险始迎来发展的黄金期,短短两年内,保费即从3000多亿元增至10000多亿元,在人身险中占比约34%左右。不过,由于万能险在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即成为其主要的募资工具,后来被冠以扰乱资本市场的“妖精”之名;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短期内(通常1年内)免费退保的功能,也让万能险有了的嫌疑。于是乎,顺理成章地,万能险便被监管盯上了。从2016年开始,保监会出台的几乎所有保险相关监管规定,都会捎带上万能险。就像银监会出台的所有监管政策,几乎都会捎带上P2P一样。万能险如何一跃成为的座上宾先来说说万能险的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万能险投保人将保费交到保险公司后会分别进入两个账户,一部分进入风险保障账户用于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提到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相信大多数人在银行网点都接触过或被营销过,这三种保险理财产品,看上去似乎差不多,都是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区别在哪里呢?可以看出,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投连险的投资功能为浮动收益,而万能险和分红险均属于属性,且万能险的收益率要高于分红险,通常在年化5%以上。虽然低于P2P,但由于是持牌机构发行的产品,市场上便具有了很强的竞争力。再来说说万能险的灵活性。不同于传统,万能险缴费灵活,保单持有人可以任意选择、变更交费期。再加上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短期内退保免费的功能,即用户可以在特定期限之前选择“赎回”产品,只享受其投资属性(年化5%以上的收益率),而放弃其保障账户的。于是乎,万能险顺理成章地演化成了一款“超级棒”的短期,一度成为各大互联网的香饽饽。当然,因涉嫌期限错配问题,这种短期内免费退保的设计被叫停了,大家在互联网理财平台上,几乎也很难再看到万能险理财产品了。前景展望其实也没啥可展望的了。万能险也许还会有灿烂的明天,但肯定不是这两年了。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洪言微语《投资型保险理财产品有哪些》 精选三开门红则全年红。对于而言,开门红已经成为年初时段的特定称谓,每年的第四季度是业绩冲刺及备战来年开门红的阶段,开门红往往为全年业绩打底的重要时期,保险公司每年都有开门红活动,来完成业绩指标。临近年底,各家都在为开门红忙的热火朝天,抢客源,占市场。那客户怎么抢啊?肯定得靠好产品啊。所以,这个时候各家公司都会出一款号称史无前例、的产品。一般来说,在此期间推出的保险产品,是全年中最高、最低、性价比最高的。投资组合保险仍然是绝对主力今年各大寿险公司开门红派出的拳头产品以投资组合为主,大多数为。举个例子:某一大型国资险企新近推出的开门红产品,主险为终身年金分红保险,附设两个万能险账户,客户每年获得的生存金和祝寿金,将自动转入万能账户进行二次增值。该产品保费将分3年时间缴纳,每年缴纳保费不低于17万元的,可开通万能账户A,享受6%的年化结算;每年缴纳保费不低于2万元的,可开通万能账户B,享受5.1%的预期年化结算利率。值得注意的是,万能账户将以结算的形式累积收益,其资金将投向、基础设施、等热门领域。此外,该年金险产品还具备双高特征,即高现金价值和高贷款比例,保单的现金价值高达90%,且可以用作贷款用途,最高贷款金额等于保单现金价值的95%。纵观市场上其他开门红产品,大多与上述大同小异,均把目标市场定位在高净值人士上,且把和传承作为产品的亮点来进行推销。小编统计了一下,今年各大寿险公司开门红派出的拳头产品:中国人寿国寿鑫福年年养老年金保险和国寿鑫福年年年金保险组合计划,涵盖了年金、养老年金、各类意外保障、账户管理以及年金转换等各项责任和功能;国寿主打的鑫福年年组合计划在生效后即可领取首期保费的12%,同时以后还可每年领取保额的15%。与国寿策略相比,太平则主打中高端路线。他们推出的一款专属畅享世家分红年金保险,专为中高端人士量身定做。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在调高生存金给付比例以及万能险结算利率的同时,也主动缩短了产品的缴费期间,主打3年期和5年期。新华则锁定利益,推出一款金彩一生分红险,60周岁前每两年给付基本保额的10%,60周岁开始每年给付基本保额的20%,固定领取毫无悬念。而平安人寿则以分红+万能的投资组合方式推出尊宏人生计划。据了解,主险可申请最高达现金价值90%的,而账户则可灵活领取账户价值。太保寿险幸福相伴两全,可选择附加财富赢家(尊享版)(万能型)。泰康则主打鑫享人生年金保险。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缴费期限大多只有3年、5年的保险,能帮助保险公司在短时间内冲刺保费规模,完成年度业绩任务的30%至40%,因此在近年来的开门红中备受保险公司的青睐。这类产品或成最后的狂欢自保监会在今年9月发布人身险新规后,各种以分红险、万能险为主的开门红产品,其规模和利率将受到更严格的管制。为此,明年的开门红,将可能成为中短产品最后的狂欢。尤其是,近期证监会主席针对当下资本市场上备受热议的举牌、等行为发表讲话之后,保监会表态持续强化万能险监管,并对前海人寿下发监管函,暂停其万能险新业务。很多保险公司都对在银行渠道销售的2017年开门红期间(首季度/1月份)销售的万能险销售额度进行了限制,并下调了万能险预期收益,多家险企1年期到3年期的万能险产品预期收益率降至3%左右。有银行接到的包括上市公司与中小型、激进型险企在内的10余家保险公司30多款开门红产品中,仅有5款产品为不限制额度销售,其他产品均为额度售满之后立即停售。从收益情况来看,30款多款产品中,除5年期万能险利率在4%左右之外,其余1年期到3年期的万能险利率均在3%左右。这一开门红时期的产品较低收益率水平,与今年以来中小险企的万能险预期收益普遍在5%左右的收益率形成反差。华宝证券研报显示,8月份包括上市险企(万能险收益较低)在内的行业万能险平均收益率为4.799%。比如有银行2017年开门红期间制定的策略是,收益较高的万能险宣传过程,要提醒客户注重的是一个抢字:先抢1年期,再抢2年期、3年期;对2-3年客户和2-3年定期客户,尽量宣导抢2年期、3年期高现价保险;对新客户、大客户以抢1年期高现价保险为主。所以,如果你现在去银行还能看到预期收益比较高的产品,那绝对是爆款,甚至可能是绝唱。从长期来看,下,万能险收益率下调也是大势所趋。开门红产品怎么选?面对几十家保险公司都在说好的产品,是真的好吗,又该怎么选呢?简单粗暴的讲就两点:保费够低、保障够高!同样的保障,缴费越低越好;同样的保费,保障越多越好。小编提醒,2017年多数开门红保险产品属于理财型保险,保障性偏弱,因此,更适合理财需求高的人,如果真的想要充足的保险保障,还得另外投保。在理财产品时,很多人看到代理人拿出一张纸,上面会给你展示特别漂亮的投资预期。比如一年缴费10万,交20年,30年后变1000万之类的,让人看得眼热啊,好像分分钟就成亿万富豪了一样。但小编提醒,你看到的往往是美好的假设,实际如何,可不好说啊。这就是保险产品的和保单最低保证年化结算利率的概念,预期能否兑现,取决于保险公司运作情况好坏和投资效果的优劣。而保单最低保证年化结算利率则是消费者可以在到期时获得的保本回报。因此,买保险时候不妨问问代理人,这个保险的保底利率是多少啊,这个保单的预定利率是多高啊?举个例子,人保的万能险账户保底利率较高,达3.5%,国寿的鑫福赢家、太保的东方红.状元红/满堂红及平安的赢越人生的最低结算利率为2.5%、2%及1.75%。由于开门红产品期限较长,最短也要十年才可以领回本金,这有可能会导致资金较弱的情况。所以,买保险最好是用长期不用的钱。当然啦,一些保险公司设置了保单贷款等功能,投资者在购买时如果注重流动性,可以考虑购买有贷款服务功能的保单。但是,小编提醒,保险公司可不是慈善机构,你选择保单贷款,它可是要收你的,而且利息还不低哩。小编也注意到,开门红期间,国内多数保险公司会对客户施行优惠的投保政策。也就是说,只要在此期间投保,客户累计风险保额的限制有所放宽,客户体检的标准也有所放宽,实际上是简化了承保的流程和限制。但放宽客户累计风险保额限制,势必加大企业风险程度;减免客户体检,也就放大了承保劣质客户的可能性。保险公司不会做亏本买卖,那么后果很可能会导致交费容易理赔难的不良客户体验。《投资型保险理财产品有哪些》 精选四近日,有媒体披露因停售万能险,前海人寿或存巨量退保风险,再次将万能险和前海人寿推入公众视野。其实,在监管的密切关注下,万能险这款产品已经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很难再掀起风浪,因为,自从万能险成为“妖精”的化身,保监会出台的每一项监管政策中,几乎都少不了着重点名万能险。比如,前几天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就明确要求“万能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险费,灵活调整保险金额等功能。同时,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可简单看作搭售)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对于我们大家而言,再去评点万能险的所谓风险已经意义不大,不过重新回顾下万能险如何从一只平凡的保险产品,因着政策的松动和市场的机遇,而一跃成为搅动市场风云的“妖精”,之后再被套上紧箍咒,我想,对于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是有一定价值的。基于此,让我们从头说起,关于万能险那些年的那些事。万能险,究竟是哪里“万能”?看到万能险三个字,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这是一款“万能”的保险,可对各类风险进行保障。这就是大大的误解了,万能险的“万能”并非体现在险种范围上,而是体现在其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且缴费方式、保额非常灵活等一系列产品设计上。从类属上看,万能险和投连险、分红险等均属于人寿保险,而人寿保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均属于人身险的范畴,人身险和财产险则构成了保险公司两大险种。先来说说万能险的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万能险投保人将保费交到保险公司后会分别进入两个账户,一部分进入风险保障账户用于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提到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相信大多数人在银行网点都接触过或被营销过,这三种保险理财产品,看上去似乎差不多,都是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区别在哪里呢?可以看出,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投连险的投资功能为浮动收益,而万能险和分红险均属于固定收益属性,且万能险的收益率要高于分红险,通常在年化5%以上。虽然低于P2P,但由于是持牌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在理财市场上便具有了很强的竞争力。再来说说万能险的灵活性。不同于传统保险品种,万能险缴费灵活,保单持有人可以任意选择、变更交费期,再加上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短期内退保免费的功能,即用户可以在特定期限之前选择“赎回”产品,只享受其投资属性(年化5%以上的收益率),而放弃其保障账户的保险功能。于是乎,万能险顺理成章地演化成了一款“超级棒”的短期互联网理财产品,一度成为各大互联网理财平台的香饽饽。万能险的成长之路:从默默无闻到搅动风云万能险首次出现在1979年,由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由于当时美国经济处于高通胀、高利率环境,且万能险收益一般与市场利率挂钩,所以销售火爆。目前美国万能险占整个寿险市场的比例约为 37%,在投资运用中归入一般账户进行管理。从整体上看,美国对于万能险投资的行为监管较松,主要通过对资本的监管来对投资进行限制。就我国而言,万能险于2000年前后引入,在2014年前后一直不温不火。2014年2月,保监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比例监管的通知》,对和不动产进行了松绑。在可投资的五(、、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等五类资产)中,权益类资产,由之前的“股票和等上限20%,未上市权益类上限10%”合并为“不超过30%”;不动产类,“投资基础设施计划和不动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得高于20%”上调为“不动产类投资不高于30%”。自主权的提升使得万能险的“理财”功能博得较高的收益率成为可能,而始于2014年末的牛市环境更是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关于万能险资没有专门的规定,万能保险的投资比例是并入大类资产一并进行统计的。可以看到,自2014年以来,银行存款和债券在保险资金类中的占比出现快速下降,截止2016年10月,合计占比仅为51.7%,较2014年末下降13.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股票和及占比出现了快速提升。从利率水平看,万能险的理财功能一般提供4-6%的收益率,虽然远低于P2P收益率,但胜在是持牌机构发行的产品,受到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的青睐,成为其平台中的主流品种之一。从供给侧来看,一些激进的中小型保险公司把万能险视作“市场逆袭”的利器,与互联网理财平台一拍而和,通过较高收益率水平(5.5%以上)和灵活的退出政策(1年内免费退保)等方式,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就很多保险公司而言,万能险保费收入一度占据保费总收入70%以上;就很多互联网理财平台而言,万能险理财产品也成为平台上主要的定期理财品种。从数据上看,进入2015年以来,万能险便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当年同比增长95.2%,截止2016年10月,同比增长73.7%,规模超过1万亿元,占比达到33.5%。万能险到底是如何作怪的?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保险公司通过万能险募集的资金都去哪里了?在2016年之前,关心的人不多,投资者不关心,反正理财平台有隐形兑付责任;理财平台也不关心,反正是持牌金融机构的产品。而随着宝万之争引发的舆论战,宝能系资金源逐步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监管机构也介入调查,发现原来是万能险。此外随后的几起险资举牌案例,也有万能险活跃其中。在之后,大家发现,原来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上的固收产品,很多也是万能险。一时之间,万能险从默默无闻到搅动风云,引发舆论关注,引起市场恐慌,也引得监管重手整顿,万能险此时也有了个别名,“妖精”。那万能险究竟是如何作怪的呢?募集资金在资本市场“买买买”多年以来,A股市场一直有个观点,那就是之所以A股氛围浓厚,是因为占比太高了。大家一直都期待提升比例,于是,险资刚刚进来时,市场是欢迎的,既能提振股价,又可有效降低投机氛围。早在2015年前后,保险公司大规模举牌上市公司,就已经成为A股市场一道风景线,引发市场热议。不排除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有资产配置的客观需求,毕竟,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期限很长,通常都在10年甚至30年以上,在管理资产时,配置一些长期的是有必要的。但问题在于,自从2015年下半年以来,一些险资玩起了“短炒”的套路,这就不是正常的资产配置,而开始演变成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妖怪”。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年,险资在A股举牌投资布局了120余家上市公司。以举牌上市公司最“积极”以至于被保监会介入调查的两家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为例,一个擅长强势收购,一个擅长“快进快出”的短炒模式,均给市场带来很大震动。因前海人寿所属的宝能系举牌引发的就不提了,面对险资的大肆购入股份,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更是抛出了“中国制造业的罪人”这一观点,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其原话:“谁敲都没关系,格力要坚守制造业,你要牢记你是一个中国人,你的发展要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这些人不要成为中国制造的罪人。”在这两家最活跃的险企中,万能险占所有保费比重均在80%以上,成为其举牌上市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万能险这一产品也便有了“妖精”的称号。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万能险首先是一种期限较长的寿险产品,必须有保险保障的部分,其次才是投资的部分。从资金来源上看,需要以吸收长期资金为主。但一些保险企业为了提升产品灵活性,推出了购买万能险在短期内(一般是1年)免费退保的措施。加上万能险的收益一度普遍高达5%以上,在互联网理财平台上,便被包装成为一年期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受到广大的青睐。然而,这种灵活的产品设置必然导致万能险出现较为频繁的短期资金赎回压力,造成了与负债端的期限错配,随着规模的增大,给整个保险行业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在金融体系整体、降风险的前提下,这种“灵活”的做法自然行不通。问题还在于,不少中小型寿险公司,还把短期万能险做成了支柱型产品。据统计,2016年1月-10月,万能险销售最多的两家公司是安邦人寿和华夏人寿,销售额分别为2068.6亿元和1269.9亿元,华夏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人寿万能险占所有保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3%、80.2%和67.4%,恒大人寿该比例为91%,同期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的万能险的销售占比仅为25%左右。于是乎,后面监管的出手整顿便顺理成章了。2016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落实“保险姓保”的政策理念,保监会密集出台了业内俗称的“22号文”和“76号文”,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超两家公司下发监管函,采取了停止银保渠道趸交业务的监管措施;累计对27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公司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针对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的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启示意义及万能险的明天万能险发展历程的启发意义在于,牛栏里是关不住猫的,只要有空隙,资金总是会找到出口,去逐利、去搅动市场风云。而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则需要守住围栏,及时发现并制止资金的“高危”行为,还市场一个清明。当然,就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双方而言,也谈不上对错,创新与监管,总是需要互相妥协和平衡,这大概便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使然吧。对于万能险产品本身来讲,起码在短期内,已经从妖精变成凡人,会慢慢从公众视野中淡去吧。《投资型保险理财产品有哪些》 精选五近日,有媒体披露因停售万能险,前海人寿或存巨量退保风险,再次将万能险和前海人寿推入公众视野。其实,在监管的密切关注下,万能险这款产品已经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很难再掀起风浪,因为,自从万能险成为“妖精”的化身,保监会出台的每一项监管政策中,几乎都少不了着重点名万能险。比如,前几天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就明确要求“万能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险费,灵活调整保险金额等功能。同时,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可简单看作搭售)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对于我们大家而言,再去评点万能险的所谓风险已经意义不大,不过重新回顾下万能险如何从一只平凡的保险产品,因着政策的松动和市场的机遇,而一跃成为搅动市场风云的“妖精”,之后再被套上紧箍咒,我想,对于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是有一定价值的。基于此,让我们从头说起,关于万能险那些年的那些事。万能险,究竟是哪里“万能”?看到万能险三个字,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这是一款“万能”的保险,可对各类风险进行保障。这就是大大的误解了,万能险的“万能”并非体现在险种范围上,而是体现在其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且缴费方式、保额非常灵活等一系列产品设计上。从类属上看,万能险和投连险、分红险等均属于人寿保险,而人寿保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均属于人身险的范畴,人身险和财产险则构成了保险公司两大险种。先来说说万能险的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万能险投保人将保费交到保险公司后会分别进入两个账户,一部分进入风险保障账户用于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提到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相信大多数人在银行网点都接触过或被营销过,这三种保险理财产品,看上去似乎差不多,都是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区别在哪里呢?可以看出,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投连险的投资功能为浮动收益,而万能险和分红险均属于固定收益属性,且万能险的收益率要高于分红险,通常在年化5%以上。虽然低于P2P,但由于是持牌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在理财市场上便具有了很强的竞争力。再来说说万能险的灵活性。不同于传统保险品种,万能险缴费灵活,保单持有人可以任意选择、变更交费期,再加上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短期内退保免费的功能,即用户可以在特定期限之前选择“赎回”产品,只享受其投资属性(年化5%以上的收益率),而放弃其保障账户的保险功能。于是乎,万能险顺理成章地演化成了一款“超级棒”的短期互联网理财产品,一度成为各大互联网理财平台的香饽饽。万能险的成长之路:从默默无闻到搅动风云万能险首次出现在1979年,由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由于当时美国经济处于高通胀、高利率环境,且万能险收益一般与市场利率挂钩,所以销售火爆。目前美国万能险占整个寿险市场的比例约为 37%,在投资运用中归入一般账户进行管理。从整体上看,美国对于万能险投资的行为监管较松,主要通过对资本的监管来对投资进行限制。就我国而言,万能险于2000年前后引入,在2014年前后一直不温不火。2014年2月,保监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对保险资金和不动产进行了松绑。在保险资金可投资的五大类资产(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等五类资产)中,权益类资产,由之前的“股票和股票型等上限20%,未上市权益类资产投资上限10%”合并为“权益资产不超过30%”;不动产类,“投资基础设施计划和不动产投资计划的账面余额合计不得高于20%”上调为“不动产类投资不高于30%”。保险资金投资自主权的提升使得万能险的“理财”功能博得较高的收益率成为可能,而始于2014年末的牛市环境更是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关于万能险资金投资没有专门的规定,万能保险的投资比例是并入大类资产一并进行统计的。可以看到,自2014年以来,银行存款和债券在保险资金投资品类中的占比出现快速下降,截止2016年10月,合计占比仅为51.7%,较2014年末下降13.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股票和资金及其占比出现了快速提升。从利率水平看,万能险的理财功能一般提供4-6%的收益率,虽然远低于P2P收益率,但胜在是持牌机构发行的产品,受到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的青睐,成为其平台中固收类主流品种之一。从供给侧来看,一些激进的中小型保险公司把万能险视作“市场逆袭”的利器,与互联网理财平台一拍而和,通过较高收益率水平(5.5%以上)和灵活的退出政策(1年内免费退保)等方式,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就很多保险公司而言,万能险保费收入一度占据保费总收入70%以上;就很多互联网理财平台而言,万能险理财产品也成为平台上主要的定期理财品种。从数据上看,进入2015年以来,万能险便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当年同比增长95.2%,截止2016年10月,同比增长73.7%,规模超过1万亿元,在占比达到33.5%。万能险到底是如何作怪的?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保险公司通过万能险募集的资金都去哪里了?在2016年之前,关心的人不多,投资者不关心,反正理财平台有隐形兑付责任;理财平台也不关心,反正是持牌金融机构的产品。而随着宝万之争引发的舆论战,宝能系资金源逐步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监管机构也介入调查,发现原来是万能险。此外随后的几起险资举牌案例,也有万能险活跃其中。在之后,大家发现,原来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上的固收产品,很多也是万能险。一时之间,万能险从默默无闻到搅动风云,引发舆论关注,引起市场恐慌,也引得监管重手整顿,万能险此时也有了个别名,“妖精”。那万能险究竟是如何作怪的呢?募集资金在资本市场“买买买”多年以来,A股市场一直有个观点,那就是之所以A股投机氛围浓厚,是因为散户资金占比太高了。大家一直都期待提升机构投资者比例,于是,险资刚刚进来时,市场是欢迎的,既能提振股价,又可有效降低投机氛围。早在2015年前后,保险公司大规模举牌上市公司,就已经成为A股市场一道风景线,引发市场热议。不排除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有资产配置的客观需求,毕竟,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期限很长,通常都在10年甚至30年以上,在管理资产时,配置一些长期的股权类投资是有必要的。但问题在于,自从2015年下半年以来,一些险资玩起了“短炒”的股票投资套路,这就不是正常的资产配置,而开始演变成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妖怪”。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年,险资在A股举牌投资布局了120余家上市公司。以举牌上市公司最“积极”以至于被保监会介入调查的两家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为例,一个擅长强势收购,一个擅长“快进快出”的短炒模式,均给市场带来很大震动。因前海人寿所属的宝能系举牌引发的之争就不提了,面对险资的大肆购入股份,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更是抛出了“中国制造业的罪人”这一观点,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其原话:“谁敲都没关系,格力要坚守制造业,你要牢记你是一个中国人,你的发展要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这些人不要成为中国制造的罪人。”在这两家最活跃的险企中,万能险占所有保费比重均在80%以上,成为其举牌上市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万能险这一产品也便有了“妖精”的称号。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万能险首先是一种期限较长的寿险产品,必须有保险保障的部分,其次才是投资的部分。从资金来源上看,需要以吸收长期资金为主。但一些保险企业为了提升产品灵活性,推出了购买万能险在短期内(一般是1年)免费退保的措施。加上万能险的收益一度普遍高达5%以上,在互联网理财平台上,便被包装成为一年期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受到广大投资人的青睐。然而,这种灵活的产品设置必然导致万能险出现较为频繁的短期资金赎回压力,造成了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期限错配,随着规模的增大,给整个保险行业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在金融体系整体去杠杆、降风险的前提下,这种“灵活”的做法自然行不通。问题还在于,不少中小型寿险公司,还把短期万能险做成了支柱型产品。据统计,2016年1月-10月,万能险销售最多的两家公司是安邦人寿和华夏人寿,销售额分别为2068.6亿元和1269.9亿元,华夏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人寿万能险占所有保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3%、80.2%和67.4%,恒大人寿该比例为91%,同期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的万能险的销售占比仅为25%左右。于是乎,后面监管的出手整顿便顺理成章了。2016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落实“保险姓保”的政策理念,保监会密集出台了业内俗称的“22号文”和“76号文”,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超标的两家公司下发监管函,采取了停止银保渠道趸交业务的监管措施;累计对27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公司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的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务。启示意义及万能险的明天万能险发展历程的启发意义在于,牛栏里是关不住猫的,只要有空隙,资金总是会找到出口,去逐利、去搅动市场风云。而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则需要守住围栏,及时发现并制止资金的“高危”行为,还市场一个清明。当然,就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双方而言,也谈不上对错,创新与监管,总是需要互相妥协和平衡,这大概便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使然吧。对于万能险产品本身来讲,起码在短期内,已经从妖精变成凡人,会慢慢从公众视野中淡去吧。《投资型保险理财产品有哪些》 精选六近日,有媒体披露因停售万能险,前海人寿或存巨量退保风险,再次将万能险和前海人寿推入公众视野。其实,在监管的密切关注下,万能险这款产品已经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很难再掀起风浪,因为,自从万能险成为“妖精”的化身,保监会出台的每一项监管政策中,几乎都少不了着重点名万能险。比如,前几天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就明确要求“万能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险费,灵活调整保险金额等功能。同时,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可简单看作搭售)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对于我们大家而言,再去评点万能险的所谓风险已经意义不大,不过重新回顾下万能险如何从一只平凡的保险产品,因着政策的松动和市场的机遇,而一跃成为搅动市场风云的“妖精”,之后再被套上紧箍咒,我想,对于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是有一定价值的。基于此,让我们从头说起,关于万能险那些年的那些事。未尽事宜,欢迎留言交流万能险,究竟是哪里“万能”?看到万能险三个字,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这是一款“万能”的保险,可对各类风险进行保障。这就是大大的误解了,万能险的“万能”并非体现在险种范围上,而是体现在其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且缴费方式、保额非常灵活等一系列的产品设计上。从类属上看,万能险和投连险、分红险等均属于人寿保险,而人寿保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均属于人身险的范畴,人身险和财产险则构成了保险公司两大险种。先来说说万能险的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万能险投保人将保费交到保险公司后会分别进入两个账户,一部分进入风险保障账户用于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提到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相信大多数人在银行网点都接触过或被营销过,这三种保险理财产品,看上去似乎差不多,都是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区别在哪里呢?可以看出,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投连险的投资功能为浮动收益,而万能险和分红险均属于固定收益属性,且万能险的收益率要高于分红险,通常在年化5%以上。虽然低于P2P,但由于是持牌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在理财市场上便具有了很强的竞争力。再来说说万能险的灵活性。不同于传统保险品种,万能险缴费灵活,保单持有人可以任意选择、变更交费期,再加上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短期内退保免费的功能,即用户可以在特定期限之前选择“赎回”产品,只享受其投资属性(年化5%以上的收益率),而放弃其保障账户的保险功能。于是乎,万能险顺理成章地演化成了一款“超级棒”的短期互联网理财产品,一度成为各大互联网理财平台的香饽饽。万能险的成长之路:从默默无闻到搅动风云万能险首次出现在1979年,由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由于当时美国经济处于高通胀、高利率环境,且万能险收益一般与市场利率挂钩,所以销售火爆。目前美国万能险占整个寿险市场的比例约为 37%,在投资运用中归入一般账户进行管理。从整体上看,美国对于万能险投资的行为监管较松,主要通过对资本的监管来对投资进行限制。就我国而言,万能险于2000年前后引入,在2014年前后一直不温不火。2014年2月,保监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对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进行了松绑。在保险资金可投资的五大类资产(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等五类资产)中,权益类资产,由之前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等上限20%,未上市权益类资产投资上限10%”合并为“权益资产不超过30%”;2)不动产类,“投资基础设施计划和不动产投资计划的账面余额合计不得高于20%”上调为“不动产类投资不高于30%”。保险资金投资自主权的提升使得万能险的“理财”功能博得较高的收益率成为可能,而始于2014年末的牛市环境更是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关于万能险资金投资没有专门的规定,万能保险的投资比例是并入大类资产一并进行统计的。可以看到,自2014年以来,银行存款和债券在保险资金投资品类中的占比出现快速下降,截止2016年10月,合计占比仅为51.7%,较2014年末下降13.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股票和证券投资资金及其他资产占比出现了快速提升。从利率水平看,万能险的理财功能一般提供4-6%的收益率,虽然远低于P2P收益率,但胜在是持牌机构发行的产品,受到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的青睐,成为其平台中固收类理财产品的主流品种之一。从供给侧来看,一些激进的中小型保险公司把万能险视作“市场逆袭”的利器,与互联网理财平台一拍而和,通过较高收益率水平(5.5%以上)和灵活的退出政策(1年内免费退保)等方式,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就很多保险公司而言,万能险保费收入一度占据保费总收入70%以上;就很多互联网理财平台而言,万能险理财产品也成为平台上主要的定期理财品种。从数据上看,进入2015年以来,万能险便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当年同比增长95.2%,截止2016年10月,同比增长73.7%,规模超过1万亿元,在人身占比达到33.5%。万能险到底是如何作怪的?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保险公司通过万能险募集的资金都去哪里了?在2016年之前,关心的人不多,投资者不关心,反正理财平台有隐形兑付责任;理财平台也不关心,反正是持牌金融机构的产品。而随着宝万之争引发的舆论战,宝能系资金源逐步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监管机构也介入调查,发现原来是万能险。此外随后的几起险资举牌案例,也有万能险活跃其中。在之后,大家发现,原来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上的固收产品,很多也是万能险。一时之间,万能险从默默无闻到搅动风云,引发舆论关注,引起市场恐慌,也引得监管重手整顿,万能险此时也有了个别名,“妖精”。那万能险究竟是如何作怪的呢?一是募集资金在资本市场“买买买”多年以来,A股市场一直有个观点,那就是之所以A股投机氛围浓厚,是因为散户资金占比太高了。大家一直都期待提升机构投资者比例,于是,险资刚刚进来时,市场是欢迎的,既能提振股价,又可有效降低投机氛围。早在2015年前后,保险公司大规模举牌上市公司,就已经成为A股市场一道风景线,引发市场热议。不排除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有资产配置的客观需求,毕竟,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期限很长,通常都在10年甚至30年以上,在管理资产时,配置一些长期的股权类投资是有必要的。但问题在于,自从2015年下半年以来,一些险资玩起了“短炒”的股票投资套路,这就不是正常的资产配置,而开始演变成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妖怪”。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年,险资在A股举牌投资布局了120余家上市公司。以举牌上市公司最“积极”以至于被保监会介入调查的两家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为例,一个擅长强势收购,一个擅长“快进快出”的短炒模式,均给市场带来很大震动。因前海人寿所属的宝能系举牌引发的万科股权之争就不提了,面对险资的大肆购入股份,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更是抛出了“中国制造业的罪人”这一观点,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其原话为“谁敲都没关系,格力要坚守制造业,你要牢记你是一个中国人,你的发展要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这些人不要成为中国制造的罪人。”在这两家最活跃的险企中,万能险占所有保费比重均在80%以上,成为其举牌上市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万能险这一产品也便有了“妖精”的称号。二是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万能险首先是一种期限较长的寿险产品,必须有保险保障的部分,其次才是投资的部分。从资金来源上看,需要以吸收长期资金为主。但一些保险企业为了提升产品灵活性,推出了购买万能险在短期内(一般是1年)免费退保的措施。加上万能险的收益一度普遍高达5%以上,在互联网理财平台上,便被包装成为一年期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受到广大投资人的青睐。然而,这种灵活的产品设置必然导致万能险出现较为频繁的短期资金赎回压力,造成了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期限错配,随着规模的增大,给整个保险行业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在金融体系整体去杠杆、降风险的前提下,这种“灵活”的做法自然行不通。问题还在于,不少中小型寿险公司,还把短期万能险做成了支柱型产品。据统计,2016年1月-10月,万能险销售最多的两家公司是安邦人寿和华夏人寿,销售额分别为2068.6亿元和1269.9亿元,华夏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人寿万能险占所有保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3%、80.2%和67.4%,恒大人寿该比例为91%,同期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的万能险的销售占比仅为25%左右。于是乎,后面监管的出手整顿便顺理成章了。2016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落实“保险姓保”的政策理念,保监会密集出台了业内俗称的“22号文”和“76号文”,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超标的两家公司下发监管函,采取了停止银保渠道趸交业务的监管措施;累计对27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公司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的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启示意义及万能险的明天万能险发展历程的启发意义在于,牛栏里是关不住猫的,只要有空隙,资金总是会找到出口,去逐利、去搅动市场风云。而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则需要守住围栏,及时发现并制止资金的“高危”行为,还市场一个清明。当然,就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双方而言,也谈不上对错,创新与监管,总是需要互相妥协和平衡,这大概便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使然吧。对于万能险产品本身来讲,也没什么多说的了,起码在短期内,已经从妖精变成凡人,会慢慢从公众视野中淡去的吧。《投资型保险理财产品有哪些》 精选七近日,有媒体披露因停售万能险,前海人寿或存巨量退保风险,再次将万能险和前海人寿推入公众视野。其实,在监管的密切关注下,万能险这款产品已经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很难再掀起风浪,因为,自从万能险成为“妖精”的化身,保监会出台的每一项监管政策中,几乎都少不了着重点名万能险。比如,前几天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就明确要求“万能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险费,灵活调整保险金额等功能。同时,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可简单看作搭售)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对于我们大家而言,再去评点万能险的所谓风险已经意义不大,不过重新回顾下万能险如何从一只平凡的保险产品,因着政策的松动和市场的机遇,而一跃成为搅动市场风云的“妖精”,之后再被套上紧箍咒,我想,对于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是有一定价值的。基于此,让我们从头说起,关于万能险那些年的那些事。未尽事宜,欢迎留言交流万能险,究竟是哪里“万能”?看到万能险三个字,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这是一款“万能”的保险,可对各类风险进行保障。这就是大大的误解了,万能险的“万能”并非体现在险种范围上,而是体现在其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且缴费方式、保额非常灵活等一系列的产品设计上。从类属上看,万能险和投连险、分红险等均属于人寿保险,而人寿保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均属于人身险的范畴,人身险和财产险则构成了保险公司两大险种。先来说说万能险的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万能险投保人将保费交到保险公司后会分别进入两个账户,一部分进入风险保障账户用于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提到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相信大多数人在银行网点都接触过或被营销过,这三种保险理财产品,看上去似乎差不多,都是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区别在哪里呢?可以看出,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投连险的投资功能为浮动收益,而万能险和分红险均属于固定收益属性,且万能险的收益率要高于分红险,通常在年化5%以上。虽然低于P2P,但由于是持牌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在理财市场上便具有了很强的竞争力。再来说说万能险的灵活性。不同于传统保险品种,万能险缴费灵活,保单持有人可以任意选择、变更交费期,再加上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短期内退保免费的功能,即用户可以在特定期限之前选择“赎回”产品,只享受其投资属性(年化5%以上的收益率),而放弃其保障账户的保险功能。于是乎,万能险顺理成章地演化成了一款“超级棒”的短期互联网理财产品,一度成为各大互联网理财平台的香饽饽。万能险的成长之路:从默默无闻到搅动风云万能险首次出现在1979年,由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由于当时美国经济处于高通胀、高利率环境,且万能险收益一般与市场利率挂钩,所以销售火爆。目前美国万能险占整个寿险市场的比例约为 37%,在投资运用中归入一般账户进行管理。从整体上看,美国对于万能险投资的行为监管较松,主要通过对资本的监管来对投资进行限制。就我国而言,万能险于2000年前后引入,在2014年前后一直不温不火。2014年2月,保监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对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进行了松绑。在保险资金可投资的五大类资产(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等五类资产)中,权益类资产,由之前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等上限20%,未上市权益类资产投资上限10%”合并为“权益资产不超过30%”;2)不动产类,“投资基础设施计划和不动产投资计划的账面余额合计不得高于20%”上调为“不动产类投资不高于30%”。保险资金投资自主权的提升使得万能险的“理财”功能博得较高的收益率成为可能,而始于2014年末的牛市环境更是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关于万能险资金投资没有专门的规定,万能保险的投资比例是并入大类资产一并进行统计的。可以看到,自2014年以来,银行存款和债券在保险资金投资品类中的占比出现快速下降,截止2016年10月,合计占比仅为51.7%,较2014年末下降13.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股票和证券投资资金及其他资产占比出现了快速提升。从利率水平看,万能险的理财功能一般提供4-6%的收益率,虽然远低于P2P收益率,但胜在是持牌机构发行的产品,受到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的青睐,成为其平台中固收类理财产品的主流品种之一。从供给侧来看,一些激进的中小型保险公司把万能险视作“市场逆袭”的利器,与互联网理财平台一拍而和,通过较高收益率水平(5.5%以上)和灵活的退出政策(1年内免费退保)等方式,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就很多保险公司而言,万能险保费收入一度占据保费总收入70%以上;就很多互联网理财平台而言,万能险理财产品也成为平台上主要的定期理财品种。从数据上看,进入2015年以来,万能险便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当年同比增长95.2%,截止2016年10月,同比增长73.7%,规模超过1万亿元,在人身保险中占比达到33.5%。万能险到底是如何作怪的?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保险公司通过万能险募集的资金都去哪里了?在2016年之前,关心的人不多,投资者不关心,反正理财平台有隐形兑付责任;理财平台也不关心,反正是持牌金融机构的产品。而随着宝万之争引发的舆论战,宝能系资金源逐步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监管机构也介入调查,发现原来是万能险。此外随后的几起险资举牌案例,也有万能险活跃其中。在之后,大家发现,原来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上的固收产品,很多也是万能险。一时之间,万能险从默默无闻到搅动风云,引发舆论关注,引起市场恐慌,也引得监管重手整顿,万能险此时也有了个别名,“妖精”。那万能险究竟是如何作怪的呢?一是募集资金在资本市场“买买买”多年以来,A股市场一直有个观点,那就是之所以A股投机氛围浓厚,是因为散户资金占比太高了。大家一直都期待提升机构投资者比例,于是,险资刚刚进来时,市场是欢迎的,既能提振股价,又可有效降低投机氛围。早在2015年前后,保险公司大规模举牌上市公司,就已经成为A股市场一道风景线,引发市场热议。不排除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有资产配置的客观需求,毕竟,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期限很长,通常都在10年甚至30年以上,在管理资产时,配置一些长期的股权类投资是有必要的。但问题在于,自从2015年下半年以来,一些险资玩起了“短炒”的股票投资套路,这就不是正常的资产配置,而开始演变成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妖怪”。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年,险资在A股举牌投资布局了120余家上市公司。以举牌上市公司最“积极”以至于被保监会介入调查的两家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为例,一个擅长强势收购,一个擅长“快进快出”的短炒模式,均给市场带来很大震动。因前海人寿所属的宝能系举牌引发的万科股权之争就不提了,面对险资的大肆购入股份,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更是抛出了“中国制造业的罪人”这一观点,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其原话为“谁敲都没关系,格力要坚守制造业,你要牢记你是一个中国人,你的发展要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这些人不要成为中国制造的罪人。”在这两家最活跃的险企中,万能险占所有保费比重均在80%以上,成为其举牌上市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万能险这一产品也便有了“妖精”的称号。二是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万能险首先是一种期限较长的寿险产品,必须有保险保障的部分,其次才是投资的部分。从资金来源上看,需要以吸收长期资金为主。但一些保险企业为了提升产品灵活性,推出了购买万能险在短期内(一般是1年)免费退保的措施。加上万能险的收益一度普遍高达5%以上,在互联网理财平台上,便被包装成为一年期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受到广大投资人的青睐。然而,这种灵活的产品设置必然导致万能险出现较为频繁的短期资金赎回压力,造成了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期限错配,随着规模的增大,给整个保险行业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在金融体系整体去杠杆、降风险的前提下,这种“灵活”的做法自然行不通。问题还在于,不少中小型寿险公司,还把短期万能险做成了支柱型产品。据统计,2016年1月-10月,万能险销售最多的两家公司是安邦人寿和华夏人寿,销售额分别为2068.6亿元和1269.9亿元,华夏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人寿万能险占所有保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3%、80.2%和67.4%,恒大人寿该比例为91%,同期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的万能险的销售占比仅为25%左右。于是乎,后面监管的出手整顿便顺理成章了。2016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落实“保险姓保”的政策理念,保监会密集出台了业内俗称的“22号文”和“76号文”,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超标的两家公司下发监管函,采取了停止银保渠道趸交业务的监管措施;累计对27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公司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的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启示意义及万能险的明天万能险发展历程的启发意义在于,牛栏里是关不住猫的,只要有空隙,资金总是会找到出口,去逐利、去搅动市场风云。而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则需要守住围栏,及时发现并制止资金的“高危”行为,还市场一个清明。当然,就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双方而言,也谈不上对错,创新与监管,总是需要互相妥协和平衡,这大概便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使然吧。对于万能险产品本身来讲,也没什么多说的了,起码在短期内,已经从妖精变成凡人,会慢慢从公众视野中淡去的吧。《投资型保险理财产品有哪些》 精选八近日,有媒体披露因停售万能险,前海人寿或存巨量退保风险,再次将万能险和前海人寿推入公众视野。其实,在监管的密切关注下,万能险这款产品已经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很难再掀起风浪,因为,自从万能险成为“妖精”的化身,保监会出台的每一项监管政策中,几乎都少不了着重点名万能险。比如,前几天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就明确要求“万能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险费,灵活调整保险金额等功能。同时,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可简单看作搭售)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对于我们大家而言,再去评点万能险的所谓风险已经意义不大,不过重新回顾下万能险如何从一只平凡的保险产品,因着政策的松动和市场的机遇,而一跃成为搅动市场风云的“妖精”,之后再被套上紧箍咒,我想,对于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是有一定价值的。基于此,让我们从头说起,关于万能险那些年的那些事。未尽事宜,欢迎留言交流万能险,究竟是哪里“万能”?看到万能险三个字,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这是一款“万能”的保险,可对各类风险进行保障。这就是大大的误解了,万能险的“万能”并非体现在险种范围上,而是体现在其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且缴费方式、保额非常灵活等一系列的产品设计上。从类属上看,万能险和投连险、分红险等均属于人寿保险,而人寿保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均属于人身险的范畴,人身险和财产险则构成了保险公司两大险种。先来说说万能险的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万能险投保人将保费交到保险公司后会分别进入两个账户,一部分进入风险保障账户用于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提到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相信大多数人在银行网点都接触过或被营销过,这三种保险理财产品,看上去似乎差不多,都是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区别在哪里呢?可以看出,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投连险的投资功能为浮动收益,而万能险和分红险均属于固定收益属性,且万能险的收益率要高于分红险,通常在年化5%以上。虽然低于P2P,但由于是持牌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在理财市场上便具有了很强的竞争力。再来说说万能险的灵活性。不同于传统保险品种,万能险缴费灵活,保单持有人可以任意选择、变更交费期,再加上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短期内退保免费的功能,即用户可以在特定期限之前选择“赎回”产品,只享受其投资属性(年化5%以上的收益率),而放弃其保障账户的保险功能。于是乎,万能险顺理成章地演化成了一款“超级棒”的短期互联网理财产品,一度成为各大互联网理财平台的香饽饽。万能险的成长之路:从默默无闻到搅动风云万能险首次出现在1979年,由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由于当时美国经济处于高通胀、高利率环境,且万能险收益一般与市场利率挂钩,所以销售火爆。目前美国万能险占整个寿险市场的比例约为 37%,在投资运用中归入一般账户进行管理。从整体上看,美国对于万能险投资的行为监管较松,主要通过对资本的监管来对投资进行限制。就我国而言,万能险于2000年前后引入,在2014年前后一直不温不火。2014年2月,保监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对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进行了松绑。在保险资金可投资的五大类资产(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等五类资产)中,权益类资产,由之前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等上限20%,未上市权益类资产投资上限10%”合并为“权益资产不超过30%”;2)不动产类,“投资基础设施计划和不动产投资计划的账面余额合计不得高于20%”上调为“不动产类投资不高于30%”。保险资金投资自主权的提升使得万能险的“理财”功能博得较高的收益率成为可能,而始于2014年末的牛市环境更是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关于万能险资金投资没有专门的规定,万能保险的投资比例是并入大类资产一并进行统计的。可以看到,自2014年以来,银行存款和债券在保险资金投资品类中的占比出现快速下降,截止2016年10月,合计占比仅为51.7%,较2014年末下降13.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股票和证券投资资金及其他资产占比出现了快速提升。从利率水平看,万能险的理财功能一般提供4-6%的收益率,虽然远低于P2P收益率,但胜在是持牌机构发行的产品,受到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的青睐,成为其平台中固收类理财产品的主流品种之一。从供给侧来看,一些激进的中小型保险公司把万能险视作“市场逆袭”的利器,与互联网理财平台一拍而和,通过较高收益率水平(5.5%以上)和灵活的退出政策(1年内免费退保)等方式,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就很多保险公司而言,万能险保费收入一度占据保费总收入70%以上;就很多互联网理财平台而言,万能险理财产品也成为平台上主要的定期理财品种。从数据上看,进入2015年以来,万能险便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当年同比增长95.2%,截止2016年10月,同比增长73.7%,规模超过1万亿元,在人身保险中占比达到33.5%。万能险到底是如何作怪的?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保险公司通过万能险募集的资金都去哪里了?在2016年之前,关心的人不多,投资者不关心,反正理财平台有隐形兑付责任;理财平台也不关心,反正是持牌金融机构的产品。而随着宝万之争引发的舆论战,宝能系资金源逐步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监管机构也介入调查,发现原来是万能险。此外随后的几起险资举牌案例,也有万能险活跃其中。在之后,大家发现,原来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上的固收产品,很多也是万能险。一时之间,万能险从默默无闻到搅动风云,引发舆论关注,引起市场恐慌,也引得监管重手整顿,万能险此时也有了个别名,“妖精”。那万能险究竟是如何作怪的呢?一是募集资金在资本市场“买买买”多年以来,A股市场一直有个观点,那就是之所以A股投机氛围浓厚,是因为散户资金占比太高了。大家一直都期待提升机构投资者比例,于是,险资刚刚进来时,市场是欢迎的,既能提振股价,又可有效降低投机氛围。早在2015年前后,保险公司大规模举牌上市公司,就已经成为A股市场一道风景线,引发市场热议。不排除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有资产配置的客观需求,毕竟,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期限很长,通常都在10年甚至30年以上,在管理资产时,配置一些长期的股权类投资是有必要的。但问题在于,自从2015年下半年以来,一些险资玩起了“短炒”的股票投资套路,这就不是正常的资产配置,而开始演变成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妖怪”。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年,险资在A股举牌投资布局了120余家上市公司。以举牌上市公司最“积极”以至于被保监会介入调查的两家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为例,一个擅长强势收购,一个擅长“快进快出”的短炒模式,均给市场带来很大震动。因前海人寿所属的宝能系举牌引发的万科股权之争就不提了,面对险资的大肆购入股份,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更是抛出了“中国制造业的罪人”这一观点,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其原话为“谁敲都没关系,格力要坚守制造业,你要牢记你是一个中国人,你的发展要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这些人不要成为中国制造的罪人。”在这两家最活跃的险企中,万能险占所有保费比重均在80%以上,成为其举牌上市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万能险这一产品也便有了“妖精”的称号。二是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万能险首先是一种期限较长的寿险产品,必须有保险保障的部分,其次才是投资的部分。从资金来源上看,需要以吸收长期资金为主。但一些保险企业为了提升产品灵活性,推出了购买万能险在短期内(一般是1年)免费退保的措施。加上万能险的收益一度普遍高达5%以上,在互联网理财平台上,便被包装成为一年期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受到广大投资人的青睐。然而,这种灵活的产品设置必然导致万能险出现较为频繁的短期资金赎回压力,造成了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期限错配,随着规模的增大,给整个保险行业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在金融体系整体去杠杆、降风险的前提下,这种“灵活”的做法自然行不通。问题还在于,不少中小型寿险公司,还把短期万能险做成了支柱型产品。据统计,2016年1月-10月,万能险销售最多的两家公司是安邦人寿和华夏人寿,销售额分别为2068.6亿元和1269.9亿元,华夏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人寿万能险占所有保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3%、80.2%和67.4%,恒大人寿该比例为91%,同期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的万能险的销售占比仅为25%左右。于是乎,后面监管的出手整顿便顺理成章了。2016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落实“保险姓保”的政策理念,保监会密集出台了业内俗称的“22号文”和“76号文”,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超标的两家公司下发监管函,采取了停止银保渠道趸交业务的监管措施;累计对27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公司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的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启示意义及万能险的明天万能险发展历程的启发意义在于,牛栏里是关不住猫的,只要有空隙,资金总是会找到出口,去逐利、去搅动市场风云。而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则需要守住围栏,及时发现并制止资金的“高危”行为,还市场一个清明。当然,就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双方而言,也谈不上对错,创新与监管,总是需要互相妥协和平衡,这大概便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使然吧。对于万能险产品本身来讲,也没什么多说的了,起码在短期内,已经从妖精变成凡人,会慢慢从公众视野中淡去的吧。《投资型保险理财产品有哪些》 精选九近日,有媒体披露因停售万能险,前海人寿或存巨量退保风险,再次将万能险和前海人寿推入公众视野。其实,在监管的密切关注下,万能险这款产品已经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很难再掀起风浪,因为,自从万能险成为“妖精”的化身,保监会出台的每一项监管政策中,几乎都少不了着重点名万能险。比如,前几天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就明确要求“万能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险费,灵活调整保险金额等功能。同时,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可简单看作搭售)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对于我们大家而言,再去评点万能险的所谓风险已经意义不大,不过重新回顾下万能险如何从一只平凡的保险产品,因着政策的松动和市场的机遇,而一跃成为搅动市场风云的“妖精”,之后再被套上紧箍咒,我想,对于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是有一定价值的。基于此,让我们从头说起,关于万能险那些年的那些事。万能险,究竟是哪里“万能”?看到万能险三个字,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这是一款“万能”的保险,可对各类风险进行保障。这就是大大的误解了,万能险的“万能”并非体现在险种范围上,而是体现在其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且缴费方式、保额非常灵活等一系列产品设计上。从类属上看,万能险和投连险、分红险等均属于人寿保险,而人寿保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均属于人身险的范畴,人身险和财产险则构成了保险公司两大险种。先来说说万能险的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万能险投保人将保费交到保险公司后会分别进入两个账户,一部分进入风险保障账户用于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提到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相信大多数人在银行网点都接触过或被营销过,这三种保险理财产品,看上去似乎差不多,都是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区别在哪里呢?可以看出,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投连险的投资功能为浮动收益,而万能险和分红险均属于固定收益属性,且万能险的收益率要高于分红险,通常在年化5%以上。虽然低于P2P,但由于是持牌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在理财市场上便具有了很强的竞争力。再来说说万能险的灵活性。不同于传统保险品种,万能险缴费灵活,保单持有人可以任意选择、变更交费期,再加上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短期内退保免费的功能,即用户可以在特定期限之前选择“赎回”产品,只享受其投资属性(年化5%以上的收益率),而放弃其保障账户的保险功能。于是乎,万能险顺理成章地演化成了一款“超级棒”的短期互联网理财产品,一度成为各大互联网理财平台的香饽饽。万能险的成长之路:从默默无闻到搅动风云万能险首次出现在1979年,由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由于当时美国经济处于高通胀、高利率环境,且万能险收益一般与市场利率挂钩,所以销售火爆。目前美国万能险占整个寿险市场的比例约为 37%,在投资运用中归入一般账户进行管理。从整体上看,美国对于万能险投资的行为监管较松,主要通过对资本的监管来对投资进行限制。就我国而言,万能险于2000年前后引入,在2014年前后一直不温不火。2014年2月,保监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对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进行了松绑。在保险资金可投资的五大类资产(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等五类资产)中,权益类资产,由之前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等上限20%,未上市权益类资产投资上限10%”合并为“权益资产不超过30%”;不动产类,“投资基础设施计划和不动产投资计划的账面余额合计不得高于20%”上调为“不动产类投资不高于30%”。保险资金投资自主权的提升使得万能险的“理财”功能博得较高的收益率成为可能,而始于2014年末的牛市环境更是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关于万能险资金投资没有专门的规定,万能保险的投资比例是并入大类资产一并进行统计的。可以看到,自2014年以来,银行存款和债券在保险资金投资品类中的占比出现快速下降,截止2016年10月,合计占比仅为51.7%,较2014年末下降13.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股票和证券投资资金及其他资产占比出现了快速提升。从利率水平看,万能险的理财功能一般提供4-6%的收益率,虽然远低于P2P收益率,但胜在是持牌机构发行的产品,受到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的青睐,成为其平台中固收类理财产品的主流品种之一。从供给侧来看,一些激进的中小型保险公司把万能险视作“市场逆袭”的利器,与互联网理财平台一拍而和,通过较高收益率水平(5.5%以上)和灵活的退出政策(1年内免费退保)等方式,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就很多保险公司而言,万能险保费收入一度占据保费总收入70%以上;就很多互联网理财平台而言,万能险理财产品也成为平台上主要的定期理财品种。从数据上看,进入2015年以来,万能险便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当年同比增长95.2%,截止2016年10月,同比增长73.7%,规模超过1万亿元,在人身保险中占比达到33.5%。万能险到底是如何作怪的?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保险公司通过万能险募集的资金都去哪里了?在2016年之前,关心的人不多,投资者不关心,反正理财平台有隐形兑付责任;理财平台也不关心,反正是持牌金融机构的产品。而随着宝万之争引发的舆论战,宝能系资金源逐步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监管机构也介入调查,发现原来是万能险。此外随后的几起险资举牌案例,也有万能险活跃其中。在之后,大家发现,原来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上的固收产品,很多也是万能险。一时之间,万能险从默默无闻到搅动风云,引发舆论关注,引起市场恐慌,也引得监管重手整顿,万能险此时也有了个别名,“妖精”。那万能险究竟是如何作怪的呢?募集资金在资本市场“买买买”多年以来,A股市场一直有个观点,那就是之所以A股投机氛围浓厚,是因为散户资金占比太高了。大家一直都期待提升机构投资者比例,于是,险资刚刚进来时,市场是欢迎的,既能提振股价,又可有效降低投机氛围。早在2015年前后,保险公司大规模举牌上市公司,就已经成为A股市场一道风景线,引发市场热议。不排除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有资产配置的客观需求,毕竟,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期限很长,通常都在10年甚至30年以上,在管理资产时,配置一些长期的股权类投资是有必要的。但问题在于,自从2015年下半年以来,一些险资玩起了“短炒”的股票投资套路,这就不是正常的资产配置,而开始演变成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妖怪”。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年,险资在A股举牌投资布局了120余家上市公司。以举牌上市公司最“积极”以至于被保监会介入调查的两家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为例,一个擅长强势收购,一个擅长“快进快出”的短炒模式,均给市场带来很大震动。因前海人寿所属的宝能系举牌引发的万科股权之争就不提了,面对险资的大肆购入股份,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更是抛出了“中国制造业的罪人”这一观点,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其原话:“谁敲都没关系,格力要坚守制造业,你要牢记你是一个中国人,你的发展要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这些人不要成为中国制造的罪人。”在这两家最活跃的险企中,万能险占所有保费比重均在80%以上,成为其举牌上市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万能险这一产品也便有了“妖精”的称号。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万能险首先是一种期限较长的寿险产品,必须有保险保障的部分,其次才是投资的部分。从资金来源上看,需要以吸收长期资金为主。但一些保险企业为了提升产品灵活性,推出了购买万能险在短期内(一般是1年)免费退保的措施。加上万能险的收益一度普遍高达5%以上,在互联网理财平台上,便被包装成为一年期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受到广大投资人的青睐。然而,这种灵活的产品设置必然导致万能险出现较为频繁的短期资金赎回压力,造成了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期限错配,随着规模的增大,给整个保险行业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在金融体系整体去杠杆、降风险的前提下,这种“灵活”的做法自然行不通。问题还在于,不少中小型寿险公司,还把短期万能险做成了支柱型产品。据统计,2016年1月-10月,万能险销售最多的两家公司是安邦人寿和华夏人寿,销售额分别为2068.6亿元和1269.9亿元,华夏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人寿万能险占所有保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3%、80.2%和67.4%,恒大人寿该比例为91%,同期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的万能险的销售占比仅为25%左右。于是乎,后面监管的出手整顿便顺理成章了。2016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落实“保险姓保”的政策理念,保监会密集出台了业内俗称的“22号文”和“76号文”,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超标的两家公司下发监管函,采取了停止银保渠道趸交业务的监管措施;累计对27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公司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的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启示意义及万能险的明天万能险发展历程的启发意义在于,牛栏里是关不住猫的,只要有空隙,资金总是会找到出口,去逐利、去搅动市场风云。而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则需要守住围栏,及时发现并制止资金的“高危”行为,还市场一个清明。当然,就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双方而言,也谈不上对错,创新与监管,总是需要互相妥协和平衡,这大概便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使然吧。对于万能险产品本身来讲,起码在短期内,已经从妖精变成凡人,会慢慢从公众视野中淡去吧。《投资型保险理财产品有哪些》 精选十3月20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3月21日起,存续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应立即停售,1年至3年的产品在3年内按90%、70%、50%逐年缩减,3年后控制在50%以内。据中申网(www.zcifc.com)了解,目前一些电商平台和上销售的中短期高收益万能险就属于这类产品。首先来介绍一下万能险。万能一种投资型寿险。用户缴纳的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来保险,一部分是用来投资,分的钱可以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转换为保险,这种转换可能表现为改变缴费方式、缴费期限、保险金额等的调整。对于万能险来说,一般最低保证利率能够拿到,目前普遍在2%~3%,但是结算利率超过最低保证利率部分都是不确定的。可见,万能险并非“万能”。事实上,日,保监会下发的《》就曾提出加强对万能险网销产品的监管。此后,包括阿里巴巴和在内,多平台主动下架网销万能险。此次保监会下架中短期高收益万能险,可谓是对万能险监管的又一次加强。万能险曾被喻为“”,受到市场的追捧和青睐,一度成为了市场上最热销的保险品种。它究竟得罪了谁,为何屡屡被叫停呢?一、高收益 万能险曾获市场青睐1、收益高门槛低电商平台和一些保险公司官网上销售的万能险预期年化结算收益多在5%至7.5%之间,有的甚至高达8.5%。大部分万能险只需1000元起投,门槛也比较低,在同期限的理财产品中也算是很有竞争力的。2、兼顾需求万能险作为投资型保险,满足了用户的双重需求,更准确的来讲,满足了保险用户的理财需求,兼顾了保障和风险。保底收益为用户提供了投资保障,浮动收益则为用户提供了博取高收益的可能。二、风险大 万能险遭监管叫停万能险屡次遭叫停,背后是对万能险风险的担忧。此次保监会要求中短期高收益万能险下架,也反映了万能险监管的趋严。中申网认为,万能险主要存在以下风险:1、存在“短钱长投”风险隐患万能险产品虽然保险期限一般较长,大多在5年或5年以上,但实际存续期较短,通常为5年以内。而在网销渠道,个别中小公司销售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实际存续期限只有1或2年,存在“短钱长投”风险隐患。有很多投资者选择把万能险来理财,但当资本市场不景气时,部分产品收益可能低于同期定期存款或理财产品,这样退保就可能增多,会给保险公司带来现金流不足的风险。2、部分万能险偏离保障属性随着万能险的火爆,越来越多的平台推出了万能险产品。而这其中,很多万能险实际是理财产品,逐渐偏离了保障的属性。而事实上,万能险的本质是保险,如此“舍本逐末”,让保监会不得不出面整治。3、万能险非方式万能险的火爆,让很多人把万能险作为投资。事实上,万能险并非万能,也并不是适合大众的理财方式。很多投资者在对万能险根本不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涌入。万能险作为投资型寿险,其基本保障部分主要为身故保障和全残保障,对于意外、医疗、重疾保障,万能险通常不能覆盖,用户应该根据自己的保证需求来选择对应的保险产品。其次,万能险更适合中长期投资者,这决定了不适合购买,如果中途出现退保,可能连本金都无法保证。三、提醒:不要把保险等同于理财虽然购买万能险同时可以获得收益,但中申网提醒大家,万能险的本质仍然是保险,与理财产品还是有区别的。市面上的理财产品的计算基数是进入的所有本金,而万能险的收益计算基数是保单的账户价值,即个人所缴保费中,扣除初始费、账户管理费等费用以外的资金。部分万能险前期退保的话可能损失比较大,甚至有可能连本金都无法保证。因此,投资者在购买万能险产品之前一定要谨慎考虑。为了用户和销量,很多保险公司和电商平台会推出具有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包括万能险在内,投资型保险并不等同于理财,本质仍是保险,购买的用户应该优先满足自己的保障需求再去考虑其他。(信息来源:中申网陌雪)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型保险理财产品有哪些"的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小骗的老母真好操
我们在选购短期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根据你的投入期限,资金用途,以及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等综合考虑来做出最终决定。只有通过这样层层的筛选,才会让你购买到更加靠谱的短期理财产品。现在监管都不让平台有风险保证金了,履约险应该是现在安全等级最高的了。就是保险公司和平台合作,给借款人买保险,保借款人能履约还钱。如果借款人不还钱,就有保费了呗。不过这个也不是一般平台能谈下来的,得是资产风控都非常好的平台才有可能做,不然谁都不还钱让保险公司赔保险公司又不傻。不过也要警惕有平台上假的履约险,要擦亮双眼。目前履约险我买过和信贷,XXXXX,米缸金融都还可以,合作的都是大公司。不过网贷有风险,不管是什么保证都要擦亮双眼比较好。
就是都是骗子。
就是都是骗子。
就是都是骗子。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康理财保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