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实业失业金可以国外给中国银行卡打钱可以打钱吗

爱国实业家卢作孚·重庆日报数字报
第030版:特刊
&&&&&&&&&&
爱国实业家卢作孚
  ◆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在这里致力于建设“五皆”生态花园城市,而被视为中国近代城镇化道路的开端。  ◆这里如今成为了西部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区、国家生态示范区、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  ◆持之以恒的生态理念,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让这里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爱国实业家卢作孚_第1页 - 七一网
→ 正文内容
爱国实业家卢作孚
13:54:43   来源:江北区&&&&作者:岳学柏
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同时随迁的还有一大批工厂、院校、“下江”民众、社会名人和前线伤病员……这一事关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和重庆发展的大规模迁徙与一个人密切相关,他就是卢作孚先生。
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侵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前线战火纷飞,中华民族到了生死攸关最危险的时候。就在这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卢作孚挺身而出,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不惜牺牲公司利益,毅然挑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冒着日机轰炸,急运川军将士出川抗日,抢运国民政府机关、工厂、学校的人员物资和社会民众及前线伤病员入川避难。当时进出川渝没有空运陆运实力,长江则成为维系国家民族生存的“命脉水道” ,卢作孚的船队就象拯救中华的“诺亚方舟”一样,承载重负,普渡众生,为保住国家民族的生存命脉立下汗马功劳,书写了抗战史上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悲壮辉煌之篇。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卢作孚座镇南京(时任抗战大本营第二部副部长),指挥民生公司的船只分别从重庆、万县等地紧急运送川军十一个师共十多万名将士(包括武器、弹药、给养、药品等)出川杀敌,奔赴抗日战场,参加上海、南京保卫战。1937年9月以后,随着战局恶化,国民政府机关和工厂、学校紧急撤退。卢作孚全力以赴,集中民生公司所有船只,冒着日机轰炸,日以继夜地抢运长江中下游的人员物资西撤,将成千上万从上海、苏州、无锡、常州、芜湖、南京等地西撤的机关、工厂、学校的人员物资和社会民众及前线伤病员运往武汉,保证了西撤人员物资及时运走,未落入敌人手中。日,紧急西撤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10多名要员,从南京乘“作绥”号军舰抵达宜昌,转乘由卢作孚特派的“民风”号专轮到达重庆。林森主席抵渝,当即通告全国,宣布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卢作孚在南京的这段时间,工作极为繁忙,每天都必须在办公室不停地处理公务,打电话、看电报或口述电文、批阅文件信函……还要抽时间接待各届人士朋友,商谈抗日救国大计等等;成天都有干不完的工作,常常忙得连水都没有时间喝。他把对国家民族的深切情感全部倾注到了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中。
1937年11月底,卢作孚随抗战大本营离开南京,撤至武汉,赓即南京沦陷。日,卢作孚被任命为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兼水陆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负责统一调度指挥长江上的一切民用船只,保证战时航运的需要。任务十分繁重,卢作孚更加忙碌。日,率十万川军出川杀敌的四川省主席、川军首领刘湘在武汉病逝,卢先生特遣民生公司“民勤”号专轮运送刘湘灵柩返川,2月4日到达重庆,公祭四天后运回成都国葬。其后,与刘湘同舟出征的王铭章、饶国华两位中将师长在抗日前线牺牲,也是卢作孚安排民生公司“民俭”号专轮,义务运回重庆国葬的。
随着上海、南京沦陷,从华东华南华北撤到武汉来的机关、工厂、学校的人员物资和社会民众及前线伤病员蜂拥而至,卢作孚集中长江中下游全部船只,担负起武汉至宜昌段的抢运任务(当时民生公司将一些船只收购或作股纳入,公司船只增加到100多艘)。卢作孚每天都接到许多信函和电报、电话,请他帮助安排船只运送人员物资,他根据轻重缓急亲自回电或在信函电报上批示予以解决。如1938年5月初,卢作孚收到战时儿童保育会的来信,他亲自安排船只于5月9日将500多名在抗战中失去父母的难童免费送到大后方;汉口纱厂的全部女工也是他收到信函后,亲自安排船只运到重庆的……每一批设备器材由什么船装,每一批人员物资由什么船运,他都精心计划、妥善安排,把抢运工作看成自己的神圣职责而没丝毫懈怠。日寇进逼,武汉吃紧。为了保证滞留武汉的西撤人员物资及时运走,轮船所需的油料、配件成为一个关键问题,缺少它们,船只无法行驶。以前依赖进口,现在日寇封锁,断了来源。为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卢作孚动员民生公司各地机构人员,千方百计从香港、广州等地尽量购买。由于卢作孚的周密布置和全体员工的艰苦努力,终于使武汉至宜昌的战时航运始终未因油料、配件缺乏而中断。卢作孚领导民生公司出色地完成了此段转运任务。
1938年秋,日军进犯武汉。此时,滞留武汉的机关、工厂、学校的人员物资和社会民众及前线伤病员已基本转运出去了。卢作孚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到最后一刻,待所有人员物资全部运完后,才离开武汉,赶赴宜昌。
1938年底,由于枯水季节,长江上游船只运力有限,集中到宜昌的人员物资无法及时入川,绝大部分拥塞在宜昌县城。为了使拥塞宜昌的西撤人员不露宿街头,卢作孚一到宜昌就下令将民生公司泊在宜昌码头的“民族”、“民和”等船只改为水上旅馆,免费解决候船人员的住宿问题。为了加快宜昌至重庆的转运速度,卢作孚当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航运提速计划问题。他分析形势,计算出在40天中水位期内必须把拥塞在宜昌的全部人员物资抢运完毕的运输计划,要求川江所有船只快装快卸,开足马力、日夜兼程,务必在40天内完成抢运计划。从第二天清晨开始,卢作孚每天都在码头上亲自分配装运计划,亲自指挥船只满装快运。一时间,川江上所有船只都冒着日机轰炸,争分夺秒,昼夜不停地往返于宜昌至重庆间的各个码头,突击抢运拥塞在宜昌的人员物资。当时的船只从宜昌到重庆,上水航行要四天,下水航行要两天,卢作孚还嫌耗时太多。为了缩短航行时间,确保抢运任务完成,卢作孚又决定:除人员和重要机器设备由宜昌直运重庆外,次要器材物资只运到万县卸下,不关紧要的零件材料则运到巫山或奉节卸下,待以后转运。这样就节省航行时间一半以上,为抢运赢得更多的宝贵时间。正是由于卢作孚分段航运的精心思考和细致安排,每天清晨都有六、七只满载轮船从宜昌码头开出,每天傍晚至少也有四、五只空船返回。川江全部船只充分利用这40天的中水位期,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川江的运输能力,终于在40天内把成千上万的人员物资全部从宜昌运到了川渝大后方,其中包括把一大批民族精英、社会名人运抵重庆。如郭沫若、黄炎培、徐悲鸿、马寅初、张伯苓、沈钧儒、史良、胡风、陶行知、梁实秋、晏阳初、茅盾、老舍、吴祖光、叶圣陶、曹禺、陈叔通、梁漱溟、任鸿隽、贺绿汀、沙千里、白杨、谢添以及朱光亚(当时是个孩子,后成为新中国核物理学家,获“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等人,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尤其是重庆的发展聚集了大批人才和物资。
宜昌抢运结束后,整个抢运任务并未结束。1939年9月,日军分三路进犯长沙,湖南、广西告急。湘桂兵工厂三万多吨器材和兵工署二千多吨设备,紧急撤到宜昌西陵峡中。卢作孚又冒着敌人空袭的危险,亲临现场指挥,安排昼夜抢运,终于将这批器材设备全部运抵重庆。至此,整个战时抢运工作才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民生公司在战时抢运中付出了巨大牺牲:除承担航运成本大幅增加之外,轮船被日机炸沉9只,炸坏6只;员工为国捐助躯117人,负伤致残76人;卢作孚本人也因长时间无休止的紧张工作,劳累过度而后病倒,患上心脏脉搏间歇跳动的重病,后经多方治疗、休养,才有所好转。
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国难当头之际,卢作孚的私营民生公司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把战时抢运当作救国救民的大事特事来办,免费或低收费运送人员物资,不赚钱反亏本,甘愿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而牺牲、作奉献。这就是在血与火的年代中锤炼而成的“作孚精神”—— “公而忘私”的爱国精神——即“民生精神”!
当时,《大公报》记者感慨评论:“民生公司这次大抢运的紧张程度,与英军敦刻尔克大撤退没有什么两样。”从此,史学界便称卢作孚领导的这次大抢运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传令对卢作孚和民生公司在战时抢运中的奋勇工作特予嘉奖,先后授予卢作孚一等景星勋章、二等卿云勋章、三等采玉勋章各一枚,称他是“民族英雄” ,称他领导的民生公司是“救国公司” ,高度赞扬他和民生公司在抗战中的爱国行为。抗战八年,民生公司民运和军运各类物资共100余万吨,各类人员共150多万人。
日,在首都庆祝国际劳动节时,毛主席十分惋惜地对张澜说:“作孚先生是一位人才,真可惜啊!”此后,毛主席在和黄炎培谈到我国民族工业时,再次提到卢作孚,说:“我国实业界有四个人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工的范旭东,搞交通的卢作孚,搞纺织的张謇。”
(本文由江北区档案局(地方志办公室)组稿报送)
录入:全丽 |
声明:七一网转载内容,如原作者无意将其作品刊登于本网站,请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
还没有任何项目!爱国实业家刘靖基的人生选择
会员之家 会员文苑
爱国实业家刘靖基的人生选择
  文/王昌范
  民主建国会成立之初是由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和与工商界有着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工商界中的进步人士参加民建组织,上海安达纱厂总管理处总经理刘靖基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刘靖基先生
  1980年1月,民建上海市委员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与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联合召开,在那次会议上,刘靖基同时当选上海市民建工商联两会的主委,肩挑起上海市民建和工商联的双重担子。他是怎样一位人物。在此,笔者择要叙述刘靖基人生的几个片段,以餐读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苏南常州育俊才
  刘靖基,又名刘伯寅,日出生于江苏常州,原籍江苏靖江。刘靖基6岁就读私塾,1911年转入常州县城西郊初等小学。那年正值辛亥革命,少年刘靖基参加学校的&童团&,拿了小旗帜上街游行,庆祝辛亥革命的胜利。小学读了5年,年仅14岁的刘靖基考取位于苏州的江苏省立第二工业专科学校。他选择了工业专科学校,也为他日后从事纺织工业打下了基础,离开学校以后,刘靖基先后就职著名实业家刘柏森所办的纺织企业,宝长兴商行、苏纶纱厂、宝丰纱厂、宝成纱厂。1924年,刘靖基尝试着自己投资企业,开设上海裕靖工厂,自任经理。一年以后,应严裕棠邀请,他担任洽记苏纶纱厂的营业主任。
  1930年2月,刘国钧欲收购常州大纶久记纺织公司,诚请刘靖基共同接办。此时的刘靖基在沪经营多年,与银行界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于是,他俩集合50万资本,接办这个有上千名职工的大型厂,改称为常州大成纺织染公司,刘国钧任经理。刘靖基任协理,刘靖基在上海负责营业所。刘国钧、刘靖基接办纱厂后,以厂房作抵押,向上海银行贷款40万作流动资金,将其中12万用于检修和更新设备,开工后,生产、销售比较顺利,到该年底盘结,盈利达50多万。2年以后,大成纱厂添置丝光车、烘燥车、轧光机等印染设备,逐步向专业化印染厂过渡。
  我们现在市场上见到灯芯绒不以为然,但是在上世纪30年代初,灯芯绒这种面料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最早把这种工艺引进到我国的是刘国钧、刘靖基。1934年他们从日本引进生产灯芯绒的旧机械设备,经过改装调试,成功生产出国产灯芯绒。到了抗战前夕,大成纺织公司已发展为4个厂,其中常州3个厂,汉口1个厂。资本增加到400万元,纱锭由1万枚增加到5万枚,日产纱布达5000余匹。经济学家马寅初当时参观常州大成纱厂后,颇有感慨地说,&像大成这样8年增长8倍的速度,在民族工业中实是一个罕见的奇迹&。可见,上世纪30年代大成纱厂在我国民族工业的影响和地位。
  抗战爆发以后, 1937年的11月,日军入侵常州,大成纱厂一厂、二厂、三厂遭到日机轰炸,尤其是大成纱厂二厂被炸为废墟,损失非常惨重。为了保全企业,1938年大成纺织公司董事会决定,将部分机器转运到上海,借英国洋行的招牌,在租界创办安达纺织公司。
  抗战胜利后,刘靖基任安达纺织公司总经理。1946年刘靖基在任全国第六区棉纺同业公会常务理事期间,为民营纱厂税收和棉花联合采购等问题大胆向当局提出建议,受到同业的拥戴,成为棉纺织行业的代表人物。同年下半年,他被选为上海市参议员。1947年,刘靖基投资南京江南水泥厂,任常务董事。同年,当选为上海市商会理事、常务理事。也就是在这一年,全国纺织业联合会换届,刘靖基凭借在棉纺业的实绩和威望,当选为全国纺织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同时又出任苏浙皖六区棉纺同业公会副主任委员。
  尽管,当时刘靖基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但是他的根基在企业,他的生命在企业,他的社会活动时刻是为企业服务的。到临近上海解放时,他所投资企业的员工已达万人。说起企业的创业史,奋斗史,刘靖基曾经感慨万千:&那时候,我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虽然专心经营业务,有时也发展,但很不稳定。&他举例,日军占领时期,因拒绝与侵略者合作,结果是丢掉常州企业共600万元。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实行棉花统购统销,硬是要压垮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实业救国的梦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香港回到上海 金蟾脱壳迎接解放
  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政府见大势已趋,成立所谓的物质疏散委员会,邀刘靖基参加并要他交纳&保安捐&,被刘靖基一一回绝。
  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境江南,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如摧枯拉朽一般,上海面临解放。刘靖基与棉纺同业其他人一样去香港考察,看看是否有设厂的可能。在香港,刘靖基接触了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等人,了解到中共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心里安定下来,于是搭乘泛美航空公司的班机飞返上海。刘靖基一回到上海,即被国民党驻沪警备司令部所注意。
  临近上海解放,刘靖基忽然收到上海警备司令汤恩伯的通知,要他全家限期迁离大陆并送来机票。此时,刘靖基不愿意跟国民党去台湾,留在大陆的决心已定,为了预防不测,他按通知要求,只身到机场,佯装离沪,待飞机起飞,他悄然折回,躲进医院,金蟾脱壳,迎接上海解放,这一选择成为刘靖基走向新的人生道路的重要一步。刘靖基在90寿辰时曾意味深长地说:&我年轻时理想实业救国,但是旧社会这条路走不通,我从香港飞回上海迎接解放,是我平生最大的选择。&
  调回资金 恢复生产
  日上海解放。解放军部队进城给刘靖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从来没有见过哪个部队纪律那么严明,进城不进老百姓屋坐在马路上,还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他感觉到共产党的部队确实不一样,于是,对共产党产生信任感。不久,他收到一封请柬,他惊喜交集,是上海首任市长陈毅将军邀请他出席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召集金融工商产业界的茶会。6月2日,当刘靖基在外滩中国银行四楼会场上发现陈毅将军就是刚才在门口迎接客人的那个穿着退色布军装,文质彬彬,与客人握手的那人时他非常感动。
  会上,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饶漱石、市长陈毅分别讲话,陈毅讲到:&党保护民族工商业,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国民党官僚资本干的坏事太多,把他们的财产没收归公,而你们民族资本家不同,是受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压榨的,只要你们爱国,同共产党合作,我们是欢迎的,你们是受到保护的&。陈毅&希望各方要有信心,不要观望,要大胆去开工生产,共产党决不使你们失望,我们讲话绝对有把握的&。刘靖基心中的石头放下了,他很激动,在会上即席发言,他表示愿意与共产党合作,留在国内发展事业。也可以这么讲,从那一刻起,开始了他后半生&跟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同年8月26日,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成立,刘靖基当选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的常务委员。
  日,上海遭到美蒋飞机的轰炸,史称&二六轰炸&。各行各业许多工厂被迫停产,正当企业发生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任何人提醒,一种很自觉地爱国思绪涌出,刘靖基默默地从国外调回20万美金来恢复生产,在上海工商界中起了积极的带头作用,引起很大的反响,受到社会各方的赞誉。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起了&跑头马&作用
  1953年初,国家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10月,全国工商联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在会前召集工商界著名人士座谈,上海有荣毅仁、刘靖基、郭棣活等出席。毛泽东在会上形象比喻当时工商界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新形势的心情,犹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接着毛泽东鼓励刘靖基说:&刘先生,你回去要带带头啊!&刘靖基深受鼓励,就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他代表安达、大丰两个企业愿意早日争取公私合营。1954年4月,刘靖基的安达和大丰两个企业经上海市工业生产委员会批准为公私合营企业。这为全国棉纺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起了&跑头马&作用,在上海乃至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接见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刘靖基(右一)等代表人士。
  后来刘靖基讲述促使他这一行动的因素时说:&首先是爱国的民族自尊感,我希望祖国强大,只要能使祖国强大的事,我就要走在前面,工厂国营了,工人是主人翁,生产率将比私营厂提高,这就好。&刘靖基的企业公私合营后,他仍担任安达纺织厂的总经理,有职有权,这些厂由于工人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纳入国家计划,产量提高40%,对当时的赎买政策有较强的说服力。刘靖基当时有一句话:&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我们与国家不是买卖关系,我是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连在一起了。&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人事安排,刘靖基担任上海市棉纺织工业公司经理,1957年被任命为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959年11月增选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1961年当选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并担任民建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同年,刘靖基兼任中国贸易促进会上海分会主席,发挥他懂经济和能管理的才能和经验,参与政府经济咨询、决策和管理的实际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辛勤耕耘。
  &黑云压城城欲摧&,文化大革命的来临,是刘靖基人生轨迹中最艰难坎坷的一段旅程,受到平生最大冲击和迫害。他被撤消职务,并被下令到上海国棉二十四厂(安达二厂),后转国棉二十八厂(安达一厂)车间做清洁工作。可以想象,刘靖基在自己艰苦创业、亲手办起来的企业头戴高帽,拿着拖把,打扫卫生的时候,他是怎样的一种滋味,是怎样的一种委屈,是怎样的一种心灵创伤?此时此刻,他依然对党和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刘靖基说:&在我一生受到最大的冲击时,我坚信毛主席、周总理当年执行的政策没有错&。
  老牛明知夕阳短 不用扬鞭自奋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靖基年近八十。他借用前人的诗句&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勉励自己,决心继续为祖国建设出力。他的工作重心移到民建工商联工作上来,对外联络、经济咨询、调查研究,工作一项接着一项,有时一天有几场会议,刘靖基不顾年迈,一一坚持下来。民建工商联的同志心中不安、关心他的身体,可刘靖基却作诗抒发自己的心声:&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八十不稀奇,九十老翁干劲足,争为四化作贡献。&
  为开创民建工商联两会工作新局面,为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他每天要办公十几小时,阅读文件、报刊,亲自审阅修改文稿。当年,评选健康老人,已是八十岁的刘靖基仍然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有记者请他谈谈健身之道,刘靖基概括为十六个字:&心地坦荡、饮食有节,适当运动、怡然自乐&。当问及他十年动乱中不愉快之事,他笑着回答:&对这些不愉快的事情,我早就忘得一干二净。现在,想建设、想四化,想祖国强盛还来不及呢,这样才能怡然自乐!& 刘靖基还说:&不少人见到我,总是恭喜我长寿、长寿,我觉得只有对国家多做贡献,长寿才有真正的意义。&
  当然,他说的为国家多做贡献是有实质内容的。他率团赴香港考察,开了改革开放以来,多渠道引进外资、引进设备、引进管理,投入国家经济建设的先河。他建议创办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把中央落实工商界政策发还的定息,多余的钱款集资经营企业,安置回城知识青年。他建议创办得上海工商学院,成为改革开放以后全国 第一家民办高校。
  创建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
  创办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是刘靖基睿智的充分体现。1979年初,中央落实原工商业者的政策,发还定息、补发工资、认回文革中被抄家的物资,如:金银首饰、书画文献、古董文物等等。工商界怀着感恩图报的心情,表示要为祖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当时,刘靖基建议将上海工商界落实政策发还的定息,多余的钱款集资组建公司。同年6月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期间,以刘靖基为代表的9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筹建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全国政协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同年9月,上海工商界800多位认购人,集资5000多万元,创办了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刘靖基出任董事长和总经理。
1980年初,刘靖基赴上海市爱国建设公司房地产工地调研
  爱建公司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经济发展和安排回城知青起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多年经营探索,爱建公司逐步壮大成为集房地产、金融信托、实业投资、对外经贸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2年成功上市。这其中还有个故事; 爱建公司起初定集资款为5000万元,结果认购踊跃,实际认购款为5750万元人民币,其中港澳和海外工商界人士认款数占总额的23.50%。后来股票上市,股价一下子翻了几番,当初没能认购的,却望尘莫及。
  在爱建公司成立的那一年,也就是1979年,刘靖基担任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0月,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同月,上海成立投资信托公司,刘靖基被任命为董事长。该年他又担任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的董事。1980年1月,刘靖基当选民建上海市委的主任委员。
  如君子品格 捐稀世珍品
  刘靖基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因对外宣传的需要,五、六十年代起他经常在家里接待外宾和海外的亲友,让来宾参观欣赏,使来宾从侧面了解党和政府保护私人合法收藏的政策。他收藏珍品有:宋朝张即之、吴琚字卷、元朝赵孟頫《达摩过海图卷》、倪瓒《六君子图轴》、明朝唐寅书画轴和清代王翬《重江叠嶂图卷》。其中《六君子图》他最为欣赏,每逢来宾,他总是介绍这幅画。《六君子图》近看是平坡上六棵树,分不出是什么树,但从树叶细品,可以分辨松、柏、樟、楠、槐、榆六棵树,疏密掩映,参差有致,姿态挺拔。画面的远景是低矮的土坡,中间是一片湖水,上方一段空白,代表天空,概括了太湖一带的典型景色。
  此画作于600多年前,倪瓒是年45岁,正当创作的旺盛期。这幅画的特点是寓意深刻。画作者自题有:&卢山甫每见则求作画,至正五年四月初八日,泊船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灯出此纸,苦征余画,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之。大痴老师见之,必大笑也。&写出作画的时间和地点,至正五年是1345年,弓河系无锡的河名。画幅上端还有黄公望、朽木居士、赵觐、钱云等题咏。黄公望题七绝:&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树拥陂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大痴赞云林画。&诗中将六棵树比作&六君子&,道出了画中的意境。《六君子图》还有个特点是印鉴非常丰富。原因是曾为多人收藏。清安歧、周寿昌、韩泰华收藏过,近代庞莱臣藏过。钤有&安&圆形朱文印,&仪周鉴赏&白文印,&周寿昌荇农氏所藏&朱文印,&韩泰华印&白文印,&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朱文印等等可以见证。最后的收藏者为刘靖基。1980年6月,刘靖基将它与其他40件书画珍品一起捐献给国家。
  刘靖基还担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第二、三、四五、八届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七至第九届副主任,全国工商联第四届副主任委员、第五届副主席、第六、七届名誉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顾问,全国人大第一至六届代表、第四、六届常委,全国政协第二至四届委员、第五届常委,第六至八届副主席。
  1991年,刘靖基已是89岁高龄的老人,该年12月,他作为名誉董事长应邀赴港出席上海投资信托公司海外董事会议。会议期间他因中风住院,经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领导的关心,护送回上海治疗。之后,在华东医院治疗5年有余,日,在上海病逝,享年95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往银行卡里打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