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口深圳地铁人流出口人流怎么样

黄金口地铁站换乘族停车难
车主频频违停,频频挨罚,在交管部门也得到了证实。
地铁4号线黄金口站一年前开通,不少市民每日将车开到站点附近,然后换乘地铁上班,快捷方便又环保。然而,周边配套的停车场一直未建好,车只能停在路边,既阻碍交通,也经常换来违停罚单,这让车主们十分苦恼。对此,楚天都市报记者近日前往黄金口地铁站周边探访,有关部门也表示,停车难的问题有望年内解决。周边道路成了停车场21日早上8点,记者来到黄金口地铁站,此时面向富源路的AB两个出口,路边已经停满了车辆,而稍远一点的CD两个出口周边也基本上找不到停车位。还有不少车在道路上打转,寻找可以停车的地方。一名李姓车主告诉记者,自己住在四台三路,公司在阅马场附近。他算过一笔账,如果每天乘地铁上班,每月能节约600元左右。但由于每天早上要先将妻子送到单位,再开车到黄金口地铁站,来得就有点晚,很难找到停车位,上个月由于违停收到了两张罚单。他向记者展示了这两张罚单,处罚单位为汉阳交通大队三中队。李先生告诉记者,将车停在路边的确不对,但附近停车场容量有限,可以停车的地方又比较远,违停实属无奈。类似李先生这样的车主,记者在该地铁站附近遇到不少。其中,有一位车主一个星期就收到3张罚单,让他叫苦不迭。上午10点30分,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此时靠近A出口的马路旁,许多车上已经贴了“条子”,有些是警示,有些则是200元的罚单。交警每天忙着纠违停车主频频违停,又频频挨罚,在交管部门也得到了证实。汉阳交通大队一名负责人表示,该路段违停确实比较严重,不少市民打市长热线反映情况。武汉市政府专门督办,要求解决这一问题。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车主见缝插针,让原本道路资源有限的地方更显拥堵,特别该处紧挨着汉阳大道,交警不时要专门来疏导。“我们也不想频繁处罚车主,但这里违停太严重,有些车甚至停到了人行道上,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该负责人称。配套停车场年内完工黄金口站作为4号线的始发站之一,周边规划有配套停车场。但为何这个停车场还没有发挥作用呢?记者从武汉市地铁集团了解到,配套停车场正在修建中。记者在现场看到,停车场主体构建完工,但并未投入使用,也未见有人施工。不过,仍有一些车停在里面。武汉市地铁运营公司一名负责人介绍,当初规划的配套停车场,大概能提供200个车位,但由于资金等原因,建设过程缓慢,目前尚未投入使用。武汉市地铁集团也表示,今年将加快建设,最快年内可以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可暂停在汽车店车位配套停车场还未建成,眼下有没有办法让车主可暂时停车呢?“能否在周边开辟停车场?哪怕收费,也比开车上班便宜。”在采访中,一些市民说。记者沿黄金口地铁站周边走访,发现附近有一新建的4S店,内有部分车位可以向外提供。另外,武汉市地铁运营公司透露,地铁站附近的雷诺汽车公司也有百余车位对外开放,不过需收取费用。
本文来源:楚天都市报
  网易购房直通车打造舒适看房、放心买房的一站式贴心服务,目前已经覆盖武汉所有在售楼盘,直通车网友可享受合作楼盘的独家额外购房折扣优惠。
预约方式:1、直接拨打 400- 预约; 2、填写以下资料进行网上预约:
姓名:  手机号码:
人数:  楼盘名称: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1武昌 6300元
2洪山 9400元
3洪山 5500元
4武昌 32700元
5洪山 5600元
6武昌 13000元
7武昌 7400元
8武昌 7500元
9洪山 6300元
10洪山 9600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图文:“不一样”的努力 “不一样”的精彩&div&大武汉 世界范&/div&
我的图书馆
图文:“不一样”的努力 “不一样”的精彩&div&大武汉 世界范&/div&
&图文:大武汉 世界范
&&&&湖北日报讯&图为:夜色中,东湖绿道宛如长龙卧波,展现别样魅力。(云图航拍&陈勇&赵融&摄)&&&&今天,是武汉城建五年攻坚的收官之日。两江四岸,一批重点工程同时竣工。大武汉,以令人惊艳的蝶变,迎来崭新一天。&&&&这一刻,期盼已久。这一刻,令人自豪。&&&&2011年,省委省政府在武汉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一主两副”战略,倾力、尽力、竭力、全力,支持武汉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2012年,省十次党代会再次明确,全力支持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重振“大武汉”雄风。&&&&不负重托,5年来,武汉全力以赴,终迎收获期。&&&&“传世之作”东湖绿道揭开面纱。碧波之上,这条28.7公里的绿丝带,全面禁止机动车通行,将开启人们神往已久的慢生活。它入围联合国人居署示范项目,尚未亮相便闻名世界。&&&&百年老街中山大道华丽回归。沿街38栋老建筑“整旧如旧”,老汉口昔日的繁华盛景,得以重现。其独特的设计理念,捧获国际最高奖。&&&&地铁6号线、机场线同步开通。仅需27分钟,就可从市中心抵达天河机场。&&&&这是城市颜值的再次刷新,是城市功能的全面提升,更是城市气质的重新塑造。&&&&曾经的等待、煎熬、抱怨,此刻悄然散去。在快与慢、动与静、传承与创新之间,大武汉,正带给市民“不一样”的美好与自信!&&&&巨量投入&改写空间格局&&&&大江穿城,龟蛇相望,武昌、汉口、汉阳三镇三城,世界少有。&&&&但这样的格局,却也让城市饱受“隔离”之苦。&&&&多年来,城市管理者殚精竭虑,试图打造通行效率最高的快速路网。然而,在武汉,修一条环线,需要两座长江大桥或过江隧道、一座汉江大桥才能“圆满”,投资高、难度大。苦于资金压力,只能作罢。&&&&到2011年,武汉的城市建设,已落后国内一线城市8至10年。&&&&当时,武汉仅有一条轻轨线,全长28公里,不足上海、北京的5%,只有广州的10%。每到上下班高峰期,百万市民过江“追着公交跑”。一些外商见状,悄悄摇头,转身离去。“武汉的城市建设,已严重拖累经济发展。”多位专家提出:城建历史欠账太多,必须抓紧补课。“随着国家扩内需战略的实施,国际和沿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武汉正迎来黄金机遇期。错过这轮机遇期,到时会真正留下骂名。”2011年底的武汉市第12次党代会上,“城建攻坚”与“工业倍增”一起,成为“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两大战略支撑。&&&&5年间,武汉快马加鞭,城建投入累计达7844亿元。高峰时,近万个工地、20条主干道同步开建。&&&&城市面貌,“每天不一样”——&&&&地下,地铁穿两江、连三镇、串起三大火车站,直达天河机场,实现与高铁、城铁、航空无缝接驳。&&&&地上,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通车,武汉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个在主城区拥有三条完整环线的城市;杨泗港长江大桥与青山长江大桥开工,四环线全面开建。&&&&城市格局,重新改写——&&&&以三环线内老三镇为中心城区,以东西湖、江夏、黄陂、新洲、蔡甸、汉南为新城区,“1+6”城市格局形成;各新城“独立成市”,通过轨道交通、快速路与主城紧密相连。武汉,由此告别“摊大饼”,迎来集约化发展。&&&&武汉还计划,以每年通车两条地铁线的速度,新建13条轨道交通线,到2020年,通车总里程达400公里。“将用不到20年时间,走过伦敦140年历程。”&&&&这种罕见的加速度,让武汉一度成为焦点,受到国际媒体的关注。&&&&主动留白&挥别无序规划&&&&如同一把双刃剑,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给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不便甚至创伤。&&&&数十个湖泊,人间“蒸发”。“百湖之市”,水域面积减少近一半。&&&&历史街区,成片拆除。被誉为“万国博物馆”的汉口老城区,老建筑消失不少。&&&&2013年11月,在大规模建设的高峰,武汉举行《武汉2049》专题研讨会。会议的宗旨是:弄清楚“要做什么”,避免错失机遇,成为历史罪人;同时弄清楚“不做什么”,避免急功近利,造成对城市的致命伤害。&&&&瞄准“不做什么”,“硬招”接二连三:&&&&不能填江、不能填湖、不能“摊大饼”式扩大城市外延……“生态代价”的发展路径,由此终止;&&&&率先设立城市“绿线”,为占全市国土面积超过三分之一的4000块绿地“上户口”;对166个湖泊划定保护“蓝线”,一平方米都不能少;&&&&南岸嘴,一块被誉为“中国角”的半岛。在没有让世人为之一亮、为之一震的项目之前,坚决留白。&&&&坚守“生态底线”,让遇湖“绕着走”成为建设常态。&&&&修建四环线时,沿线经过18个大小湖泊。最终,严西湖、北湖、知音湖绕开,汤逊湖绕道,后官湖大桥舍近求远……“礼待山水”多绕6公里,投资多出亿元。&&&&生态补课&彰显独特魅力&&&&放眼全球,每一座伟大城市,无不独具个性魅力。巴黎的浪漫、纽约的现代、伦敦的典雅,甚至苏州的小桥流水,都让人印象深刻。&&&&武汉的城市特色在哪里?比肩世界大城,怎样避免“千城一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萨斯基娅·萨森告诫:丰富的水资源,是武汉的独特魅力。“武汉应放大优势,在全球化进程中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盲目追随。”&&&&一场新的补课,由此启动。武汉决定,面向未来,展现大江大湖的大气灵秀之美。&&&&在东湖南岸,武汉大学一幢88.3米高的教学楼在爆破声中拆除,沿珞珈山优美的自然山际线,得以再现。&&&&在长江两岸,400多块楼顶广告全部拆除,简约、优美的城市天际线,重映眼帘。&&&&在蔡甸区后官湖,沿湖10多个楼盘规划红线“退后”50米,为湖岸线让路。一条110公里的绿道蜿蜒湖边,成为市民休闲新去处。&&&&自此,生态、绿化不再是城市建设的附属品。山体修复、垃圾场改造、废弃地修复……武汉启动大规模生态景观建设,一道道城市“伤痕”,开始“满绿复活”,成为城市新地标。&&&&汉口金口,亚洲最大垃圾填埋场上,一个占地近3000公顷的“绿色部落”奇迹诞生,成为第10届国际园博会的举办地。独创的生态修复理念,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为武汉赢得“C40城市气候领袖群第三届城市奖”。&&&&110岁的张公堤,一度沦为破旧土堤。经过生态重建,已成功变身约30公里的堤顶绿道,历史遗存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蔚为壮观。&&&&“千年之作”东湖绿道,以世界级标准打造,成为这座山水之城的魅力名片。&&&&与绿色同步复活的,还有城市的根脉与记忆。中山大道、昙华林、汉正街……16个历史文化街区,依次启动修复改造。老里弄、老建筑、老牌坊,甚至汉味叫卖声,陆续回归。武汉的独特韵味,得以彰显。&&&&5年建设,前所未有;5年发展,脱胎换骨。&&&&甩掉令人尴尬的“大县城”帽子,被联合国向世界分享建设经验;经济总量破万亿,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口过千万,成为国家“超大城市”……大武汉,这座本世纪初被称为“坐在预言上”的城市,复兴夙愿逐步实现。&&&&毋庸讳言,成绩单的背后,这座城市还有许多“成长的烦恼”。&&&&有些街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些城区,地面光鲜亮丽,地下设施严重滞后,一遇下雨就“看海”;有些公共设施,缺乏长远规划,拆了建、建了拆,市民苦不堪言;有些商圈,人声鼎沸,却找不到一处安静的书店……&&&&“城市的意义在于关心人,陶冶人”。从中部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世界城市,城市发展阶段不断变化,但目标却是永恒:成为宜居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祝福大武汉,以每天“不一样”的努力,赢得未来“不一样”的精彩! 世界级东湖绿道:图文:生活在这里慢下来&&&&湖北日报讯&图为:鸟瞰东湖绿道。&&&&图为:东湖绿道楚风园驿站。&&&&图为:绿道美景吸引市民留影。&&&&图为:湖中道。&&&&图为:市民在东湖绿道骑行。  今日上午,万众期待的东湖绿道正式对市民开放。&&&&此次开放的是环东湖绿道一期工程,全长28.7公里,承载着武汉人“漫步湖边、畅游湖中、走进森林、登上山顶”的美好愿景。根据规划,未来,大东湖地区将建成全长124公里的绿道,比肩美国东海岸绿道、法国中部田园绿道、新加坡环岛绿道。&&&&这条“世界级绿道”啥模样?东湖绿道开放前夕,记者探访尝鲜。&&&&28.7公里绿道一线串珠  无人机凌空俯拍,大美东湖的万顷碧波之上,一条绿道蜿蜒向前,如同翡翠项链,将昔日分割开的磨山、听涛、落雁三大景区串成一线。&&&&沿着绿道漫步、奔跑、骑行,湖光山色移步换景,时而山丘、林地,时而岛屿、湿地,时而沟渠、田野……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四段绿道,各有风情。&&&&湖中道起自梨园广场,经九女墩至磨山北门,全长约6公里,池杉林立,视野开阔,湖光潋滟。&&&&湖山道从磨山北门延伸至风光村,全长6.2公里,一边是起伏的山峦,一边是浩荡的湖水,“依山傍水、层林尽染”的美景触手可及。&&&&磨山道全长5.8公里,串起楚市、离骚碑等景点,楚风汉韵扑面而来。&&&&由鹅咀穿过落雁景区至磨山东门,是郊野道,长10.7公里。不同于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在原有道路上改造,郊野道沿线本是村庄、田地、池塘,新辟的绿道保留了原生态湖岸线及田园风光。“东湖绿道一线串珠,将原本分散的东湖核心景区串联起来,统一打造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方武汉地产集团项目经理许玉洁说,由于交通原因,落雁景区长期养在深闺无人识,游客稀少。新建的郊野道,从东湖的这一核心景区穿过,依坡就势设立“田园童梦”“塘野蛙鸣”等主题景观,清理沿线鱼塘,开辟农场果园,野趣十足。&&&&亮相联合国人居大会  东湖绿道开放之前,不少市民慕名而来,或步行,或慢跑,或骑行。&&&&来自汉口某户外徒步俱乐部的马汉超说,在湖光山色中慢跑,风景随着奔跑变换视角,多姿多彩,生动有趣,幸福感油然而生。&&&&武汉大学博士生汪文超每天最惬意的时刻,就是从实验室出来,在东湖边慢跑,“绿道拓宽后,自行车道与步行道分行,体验更佳。”&&&&东湖绿道大部分路段均按国际自行车赛道设计。未来,这里将定期举办马拉松、健步走、国际环湖自行车赛、名校赛艇挑战赛等活动。&&&&今年10月,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厄瓜多尔举办。根据大会安排,来自武汉的设计团队在专题论坛上发言推介东湖绿道。&&&&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是联合国唯一专门讨论人居问题的会议,每20年举办一次。东湖绿道是中国首个拿到“入场券”的公共空间示范项目。&&&&代表设计团队发言的武汉规划师亢德芝介绍:东湖绿道在规划之初,就通过“众筹规划”等形式问计于民;放弃核心景区门票收入,敞开大学校园,形成真正的开放空间;禁止机动车通行,以多种低碳公共交通为主,鼓励绿色出行。&&&&联合国人居署高级人居官员布鲁诺·德肯如此评价: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武汉用绿道的形式,将这一城市最大公共空间还之于民。其他城市也有湖区,武汉提供了示范。&&&&在家门口享受慢生活  东湖绿道开放后,将禁止通行机动车。据测算,全程慢跑约需4小时,漫步休闲可以玩上一整天。&&&&2016年,东湖风景区高峰日游客量突破14万人次。根据预测,2025年全年游客量将达1300万人次,大型节庆日客流量27万人次左右。&&&&游客这么多,如何分流?据介绍,东湖绿道共有4个主入口,分别是东边的落雁驿站、南边的梅园全景广场、西边的梨园广场以及磨山北门。西入口本来设在梨园广场,但因地铁8号线施工,将楚风园作为临时主入口,改建成驿站,承担交通集散、服务配套等功能。&&&&楚风园采用中轴对称、高台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的楚国建筑风格,根据此前设计,仅两层,公共卫生间较少。为满足徒步者、骑行者如厕需求,增加了一层地下空间,按五星级标准设计130多个蹲位,还配有淋浴房、换风系统等。一楼设有自行车租赁点、电瓶车租乘处,游客可骑自行车,或乘电瓶车游东湖、逛绿道。二楼配有商业设施。&&&&包括楚风园在内,东湖绿道沿线共有25座驿站及服务点,设置近3000个厕位,男女厕位均按1∶1.5的比例配置。&&&&配套的公共停车场也优化设计,分期建设8个停车场、共万余车位。目前已建成7000个,最大限度满足停车需求。&&&&东湖绿道建成后,景区主要道路禁止机动车通行,内外交通如何对接?运营公司介绍,主要通过电瓶车运送、自行车骑行、个人徒步和湖面乘船实现。另外,由东湖南路、东湖路、沿湖大道的一段构成的环郭郑湖西边半个环,仍会通行机动车,确保景区内单位和居民出行需求。东湖绿道怎么玩最爽& & 东湖绿道开放后,市民除徒步或跑步外,还可免费租公共自行车,骑行赏景,畅游东湖。&&&&据了解,武汉市环投公共自行车公司已在东湖绿道设置12个站点,投放1000台公共自行车。市民或游客可乘坐公交403、402、348、578路到磨山景区、东湖风光村、梨园医院站下车,随后可在站点租用公共自行车,进入东湖绿道。市民也可在景区周边已有的公共自行车站点,租用公共自行车,骑行进入东湖绿道。&&&&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方式,与遍布市区的“车小蓝”完全相同:1小时内免费,超时1小时收费1元,超时2小时,收费3元,依此类推。&&&&武旅投东湖绿道公司还提供了200台电瓶车,用于绿道内循环通勤,游客花费20元即可无限次乘坐。另外还安排了2000台休闲自行车供游客租赁,价格为每小时10元起。&&&&东湖绿道全路段已覆盖免费WIFI。打开APP或者微信公众号,即可置身“智慧绿道”,轻点手机,便能畅行其中。&&&&为确保游客安全,运营方在东湖绿道的一些重要节点设有警务室,20多人的特勤小组和警务巡逻车时刻待命巡查。驻点驿站的工作人员,均受过急救专业培训。基于东湖绿道的开放属性,安保将实现24小时巡查。&&&&此外,东湖绿道一期餐饮以快餐小食为主,均由连锁经营的品牌店提供。25个驿站中,4个一级驿站引进了肯德基、7TT、today便利店等快餐店。二级驿站和服务店也设有快餐和便利店。世界级绿道有哪些美国东海岸绿道&&&&美国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公里,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已建成25%。该绿道全部建成后,将为沿途超过3800万居民带来巨大的社会、生态效益。英国公共小道&&&&英国人创造性地将城市中不同类型的绿色通道组成“绿链”,规定城市发展只能限于“绿链”之内。现今,伦敦周边已建设将近300个绿色项链状的开放空间,面积相当于伦敦市区的7倍。法国中部田园绿道&&&&法国中西部地区的卢瓦尔河自行车绿道,全长近800公里,横跨卢瓦尔大区和中央大区两个行政大区、6个行政省、8个大中城市以及1个地区自然公园,已成为法国人旅游出行最热门的线路。“传世经典”怎样炼成——东湖绿道的建设小故事& & 为小动物预留“秘密通道”  落雁路郊野道下方,有一段直径约1米的管道横穿而过,两边土坡各留一个出口。&&&&这个涵洞,除了连通大东湖水系,还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供东湖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以及鼠、兔等小动物迁徙、穿行。&&&&东湖绿道上,这样的“秘密通道”共有13条,均位于东湖与鱼塘、湿地、农田、林地等生态板块连接的湿润区域。通道设计成不同样式,有的为鱼类预留,有的为鸟类预留,还有的专为陆生动物预留。&&&&东湖水域面积32平方公里,生存着野生脊椎动物154种,由北方迁至南方的冬季候鸟也在这里栖息。东湖绿道规划中,结合大东湖水系连通,因地制宜设计动物通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磨山道维持原状“微改造”&&&&按照最初规划,为满足国际自行车比赛要求,磨山景区内绿道宽6米。&&&&当时,景区内已建成的道路宽4米,这意味着,不少狭窄地段需通过悬挑栈道方式进行拓宽:根据原有栈道走线,紧贴路边的27棵大树将永久性搬家或者砍伐,同时在人行道内埋设各种管线十余孔,进行施工作业。&&&&磨山景区内现有道路比较陡峭,曾发生过骑行伤人事故,平时禁止骑行。如果坚持通过悬挑栈道拓宽,意味着牺牲宝贵的林木资源;执意采取地埋方式敷设管线,则要破除现有沥青路面,受影响的树木近千棵。如此大拆大建,换取的只是一年几次的自行车比赛,得不偿失。&&&&经过多方权衡,武汉市决定:维持现状进行“微改造”,大部分沿线取消悬挑栈道;管线敷设采用林间外穿方式,不另外开挖沟槽;驿站平台与原有树木有“冲突”的地方,修改设计,让树木穿过平台继续生长,以保护磨山自然植被。&&&&虎皮石铺装显出复古风格&&&&东湖绿道全线25处驿站,外观设计不尽相同,但有一个相同之处,即建筑外立面下方都采用虎皮石装饰,显出复古沧桑感。&&&&东湖老大门采用的也是虎皮石设计,出自黄鹤楼重建总设计师向欣然大师之手,被认为是体现东湖风格的重要元素。&&&&25座驿站都要用虎皮石,石材从哪里来?&&&&武汉地产集团项目经理许玉洁透露,开始,大家分头到全国各地去找,对比颜色和材质,效果都不太好。后来,有人在东湖老大门附近找到几块小碎石,带回来集体讨论,发现去外地找石头的“思路”似乎有偏差。“你想想,过去交通并不发达,这些石头又大又重,最有可能是就地取材。”许玉洁说,最终,在黄陂找到颜色和铺装效果与老大门高度相似的材料。&&&&石头找到了,拼装也不容易。规格不一的虎皮石铺成外墙不能用砂浆,而是干砌,即使是熟练工,每天也只能完成2平方米左右。&&&&这种石头采购回来是大块原石,拼装呈现的,是形状不规则的线条,尤其考验工匠师傅的功力。来自杭州、无锡等地的工匠师傅轮番上阵,在连续换了5批人马后,才铺装出令人满意的效果。&&&&全国范围搜集废旧材料  在郊野道塘野蛙鸣景点,一条约150米长的小路上,铺满大大小小的老旧磨盘,行走其中,别有一番风情。&&&&施工方介绍,这些废旧磨盘来自安徽、河南、山东等地农村,专门派出30人的团队去全国各地搜罗,每个磨盘都通过手机拍照发回来,审定符合铺装要求后,才统一运回来,“全部是农户家中废弃磨盘,看上去有年代感,磨盘总共519个。第520个要动脑筋去找,是景区的一个大水车。”&&&&为契合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东湖绿道在建设时,多方搜集废旧材料,既重现古朴之美,又实现循环利用。&&&&鹅咀南岛岸边的步行道,铺装了枕木,供人沿湖漫步休憩。中建三局执行指挥长王召坤介绍,这些旧枕木都是从废弃的铁路上搜集而来的。旧枕木经历过风雨洗礼,耐腐蚀,比其他材质更耐用。&&&&在郊野道西埂湿地附近,步行道使用的是色彩斑斓的耐火砖。中国一冶项目负责人徐钟国介绍,这些耐火砖主要是从湖南废弃砖窑厂搜集而来。与新砖相比,废旧耐火砖不仅坚固牢靠,同时颜色深浅不一,看上去更美观,适合拍照留影。& & &中山大道:留住城市的根脉&&&&湖北日报讯&图为:中山大道街头夜景&&&&图为:汉口水塔露出原貌&&&&图为:中山大道街景&&&&图为:民众乐园。&&&&图为:武汉美术馆&&&&图为:中山大道街区规划图&&&&图为:江汉路天桥现在已经拆除&&&&图为:中山大道保华街夜景&&&&“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承载着武汉人乡愁与记忆的汉口中山大道,蛰伏两年多王者归来。&&&&地铁6号线同时开通,从百年老街地下穿越。&&&&这是怎样一幅图景?&&&&记者提前探访,那条车辆穿梭、忙忙碌碌的中山大道不见了,一条寄托乡愁、洋溢情趣、承载梦想的文化旅游大道取而代之。&&&&38处老房子露真容&&&&中山大道西起硚口路,东至黄浦大街,贯穿整个汉口中心区,全长约8.5公里。此次改造涉及其中4.7公里,从武胜路至一元路,沿线分别拓展1个至2个街坊,面积约2.54平方公里。&&&&漫步街头,一幢幢民国时期的建筑次第展开,错落有致。走进巷口,三德里、汉润里等特色里份联排布置,透出历史沧桑。&&&&前进五路路口,矗立百年的汉口水塔,露出挺拔身姿。不少市民和游客以它为背景,拍照留念。&&&&中山大道改造沿线,有38处老房子为挂牌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这次改造主要“做减法”,让它们卸下沉重的包袱,露出清爽而真实的历史底色。&&&&以往改造浓妆艳抹的涂装层,要么人工破除,要么用水洗掉;挂在外墙上的空调机、广告牌,悬在空中蜘蛛网般的电线,也一一清理,“立面整治既是难点,也是亮点,我们尽可能地恢复老房子原貌。”武汉地产集团项目经理黄永华说。&&&&进老房子,穿老巷子,寻老字号,幸福感、自豪感、归宿感油然而生:老汉口回来了!&&&&新植行道树近千株&&&&中山大道改造的另一亮点,是新植行道树近千株,连成“十里绿廊”,为老街“添绿”。&&&&由于街道狭窄,中山大道的绿化一直是“痛点”。炎热夏季,路面晒得发烫,导致沿街商铺人气不旺。这次改造“见缝插针”栽树,街面绿化率超过30%,是原来的3倍。&&&&武汉美术馆东侧的步行街,穿插栽种10余棵桂花树和红枫,这里将定期举办户外艺术展览、街头艺术表演等活动。&&&&车站路路口长青广场处,红砖铺成的广场中央,有棵约10余米高的多头樟树,两侧银杏环绕,树荫下安装了休闲座椅。&&&&在大智路至一元路这一带,老房子集中,人行道逼仄,设计人员采用“口袋公园”方式去缝补绿色空间,打造宁静而富有生机的邻里空间。&&&&除了新栽树,还就地保留老树。&&&&武汉美术馆门口,两排新栽的银杏沿中轴线两侧分列,十分壮观。树阵之中,两棵老梧桐并没有对称排列。中山大道改造园林景观设计方介绍,按原来的方案,两棵老梧桐要迁移,但考虑到树龄较长,一棵约80年,一棵约50年,决定就地保留,通过草坪呼应,显得并不另类。&&&&此次改造,要将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公共管线埋设于地下,空间狭小,难免与树木栽种发生冲突,怎么办?“尽量避让,如果路面不够宽,让管线纵向下沉。”黄永华说,几乎一半的管线为树木绕道,下移最深达8米。&&&&街道步行空间变宽&&&&23日,随着汉正街地铁站附近路面完成沥青摊铺,中山大道机动车道改造全部完工。&&&&从道路划分可以看出,自西向东,渐进式压缩了机动车道:武胜路至友谊路段维持6车道;友谊路至六渡桥段,由过去的6车道,压缩为4车道;六渡桥至黄石路段,由过去的4车道压缩为2车道;黄石路至一元路段,由2至4车道,压缩为2车道。&&&&最狭窄的路段,只保留2车道,够用吗?&&&&设计方介绍,过去,中山大道承担了汉口区域南北向大量过境交通,非机动车、行人与机动车混行,交通秩序混乱,行人过街不便。改造后,重新划分中山大道的路权——建立“公交优先,慢行主导,环境宜人”的“公交街道”,部分路段限制社会车辆进入。&&&&根据规划,公交线路将从以前的数十条,缩减至7条。市民和游客进出,将主要依靠大运量的地铁。2号线、6号线在武胜路、多福路、六渡桥、江汉路设站,快闪般迎来送往。&&&&压缩机动车道腾出的空间,让给步行道、自行车道以及街头绿地、休闲广场。原来断断续续的人行道,将由此联结起来,还市民一个步行连续、舒适宜人的街道空间。&&&&规划理念获国际点赞&&&&回望历史,中山大道自西向东,经历了“汉商—华商—洋商”的演变。经过此次改造,4.7公里沿线根据功能定位,已然分为“三段”。&&&&东段,从一元路至江汉路,古典风格的老房子较集中,主打文艺牌的慢生活商业体验区。&&&&中段,江汉路至前进一路,精益眼镜、亨达利等老字号相继回归,王府井、大洋百货等中高端商业意气风发,国内外品牌店、奢侈品店正在扎堆入驻,“购物天堂”又回来了!&&&&西段,前进一路至武胜路,库玛、赛博数码广场、凯德广场等现有大型商贸综合体改造一新,复地汉正街拔地而起,一个引领时尚潮流的国际商贸中心区正在崛起。&&&&金秋时节,在南非举办的第52届国际规划大会传来喜讯:武汉市《中山大道街区复兴规划》获得“规划卓越奖”。&&&&这是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颁发给各城市、地区或机构的最高荣誉,也是世界城市规划领域的最高奖项。评审委员认为,《中山大道街区复兴规划》对中国城市的旧城改造提供了符合国情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其在规划思想和方法论上的创新,对中国其他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具有广泛的示范效应。&&&&武汉作家胡榴明走过中国许多城市,在她心目中,汉口中山大道这样的老街,全国找不出第二条。“汉口的江汉路可以跟上海的南京路比肩,但是,上海又有哪一条路,能跟我们的中山大道并论呢?”百年老街的前世今生& & 百年老街中山大道曾有着怎样的历史?这条路又是怎样一步步成为汉口繁华风情的代表?近日,记者采访武汉文史学者王汗吾。&&&&王汗吾今年66岁,退休前在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30余年,系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拆城垣修成的马路&&&&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后,汉口频受捻军袭扰。为保卫汉口,清同治三年(1864年),郡守钟谦钧、县令孙福海、绅士胡兆春等建议,在后湖一带筑堡开壕。&&&&据《夏口县志》记载,当时,汉口商民踊跃捐白银20余万两,长约11里的汉口城堡得以顺利修筑,从汉江边的硚口开始,沿今日中山大道直到一元路江边。城堡非常坚固,“堡基则密布木桩,堡垣则全砌红石;外浚深沟,内培坚土”。不仅保卫汉口,还起到防洪作用。&&&&190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修筑张公堤,汉口城堡的防洪作用被取代。1907年,张之洞下令拆除汉口城堡,原城墙基址改修马路,称为后城马路。这,就是中山大道的前身。&&&&上世纪20年代开始繁华&&&&历经辛亥革命大火,直至1915年,后城马路逐渐显现齐整模样。孙中山来汉时,提出将武汉建成“模范之市”。于是,在湖北督军王占元的主持下,当局开始修建后城马路。&&&&此次修建,吸引华商的投资目光。中国银行、水塔、南洋大楼、民众乐园等经典建筑开始林立,后城马路渐渐热闹起来。三大里份——同善里、五常里、生成里相继落成,高档的石库门建筑里住满了华商和各界名流。仅“地皮大王”刘歆生修建的生成里就有近180栋建筑。&&&&到20世纪20年代,后城马路已成为横亘汉口中心市区的主干道,颇具繁华景象。民国初年罗汉的《汉口竹枝词》有一首《后城马路》,完整勾勒了它由军事防御设施向商业大道转变的历史:百雉湖滨旧城堡,洪杨乱后歇谈兵。当年炮雨枪林地,惨作康衢一望平。&&&&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将各城市第一主干道命名为中山路。次年,后城马路更名为中山路。&&&&40年代定名成形&&&&从1929年到1938年,围绕中山路,汉口市政府开启多项建设工程,包括新修筑民生路、民权路、民族路和三民路等沟通中山路和老城沿江马路、码头的新型柏油路面;打通或扩宽中山路至铁路边及郊区的主次干道;整理下水道系统;扩宽改造路面;沿线建设交通信号灯和指挥台,路面铺设白漆木质快慢车道分道线。&&&&经过改造,中山路“华丽蜕变”,在全国城市中几乎遥遥领先,武汉的第一路公交车就在这条路上驶过。&&&&抗战胜利后,汉口市决定自1946年元旦起,将中山路改名为中山大道。随着租界的收回,从一元路起,沿着德、日旧租界的边缘,中山大道按照今天的路线延伸到今长春街的西端。&&&&见证重大历史事件&&&&武汉的很多历史大场面,中山大道都见证过。&&&&大革命时期,凡是重要的革命宣传、工农运动、学生运动,集会群众都会走上中山大道,聚集在血花世界(即今民众乐园)。1927年,收回英租界群众大会、纪念孙中山逝世2周年大会都在此举行。&&&&中山大道还是重要的娱乐场所,四大名旦、戏曲大家更是如走马灯似的群英荟萃。&&&&王汗吾记得,小时候,每年国庆游行,武汉人总要沿着解放大道、友谊路、六渡桥、江汉路,穿过整个中山大道。到了节日,中山大道更是摩肩接踵、车水马龙。“车站路商场、北京路商场、水塔下的红旗服装店、叶开泰药店、亨达利钟表、四季美汤包、老通城豆皮,吃的、用的、玩的,中山大道上什么都有。”&&&&从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中山大道都是武汉最重要的商贸主动脉,串起了六渡桥、江汉路、北京路、车站路多个商圈。80年代后,大型商场出现,随着新业态的崛起,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中山大道逐渐衰落。“而今,它更多承载的是城市文化历史内涵。”老汉口——记忆中的里份生活&&&&同北京胡同、上海弄堂一样,武汉老式民居也有个独特名字:里份。&&&&72岁的杨孔安,是中山大道联保里老年艺术团的团长,其家族已在此生活近100年。“联保里始建于1918年,最早是钱庄,我的祖辈都是钱庄伙计。”杨孔安回忆说,抗战时,这里曾为日军马厩,解放前是国民党军统办事处。至今,20余栋房屋保存完好。&&&&在他的记忆中,1990年以前,中山大道是武汉商业最繁华、老字号最集中的地方。想吃了,就去会宾酒楼、福荣酒楼、德华酒楼,每家风味都独具特色,“一样的面,每家味道都不同”;想买衣服了,就去白海记旗袍、妇女商店,保准样式新潮;想买表就去亨达利钟表、大华钟表;想配眼镜就去精益眼镜、光明眼镜;想拍照,旁边就是雅光照相馆、铁鸟照相馆。&&&&63岁的徐启讯,曾是亨达利的修表技师,一辈子都在中山大道工作生活。2014年退休后,他在水塔里开了一家修表店,主要接街坊邻居们的生意。“小时候,我们喝的都是旁边水塔里的水。旁边的民众乐园是我小时候的天堂,一有时间我就去那儿看杂耍、京剧,一泡就是一天。”38处老房子怎样恢复原貌& & 中山大道强势归来,最大亮点是沿街老建筑恢复原貌。&&&&本次改造,涉及中山大道最精华的4.7公里,从一元路至武胜路,沿线立面整治中,38处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成为重中之重。&&&&武汉大胆尝试“首席专家制”,在省内大专院校、设计单位聘请11位业界资深专家,每人认领三四处老房子,从技术上把关,全面参与修缮方案的设计与施工,确保修旧如旧。&&&&百名工匠敲出水塔老墙&&&&中南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李钫,负责中山大道汉口水塔的修复。&&&&汉口水塔是中山大道上最早的地标建筑,由英籍工程师穆尔设计,1909年建成,高7层共41.32米,是当时武汉的第一高楼。通过水塔加压,市民喝上自来水,武汉因此成为继上海、广州、天津之后,全国第四座拥有自来水供应的城市。2009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8月,汉口水塔启外立面整治,面积约3000平方米,包括外墙、门窗等。&&&&李钫介绍,17年前,由于风化严重,人们曾对水塔外墙进行水泥砂浆粉刷,再用涂料勾缝,平均厚度3厘米以上。此次整治,要让百年老墙现出真身。&&&&为避免伤及老墙,修复采用最原始的手工方法。脚手架搭好后,近百名工匠分布在水塔的8个面上,用锤子、钻子小心翼翼敲打,耗时近一个月,才将外层水泥砂浆和涂料层全部敲掉。&&&&修复墙体,使用了先进的砖粉技术。墙砖破损少的,用砖粉补上,需先取样,送到上海分析成分,完成砖粉配料配色后,再运到武汉进行修复。破损严重的,利用近似材料的老砖,使用原有工艺替换。&&&&此前,门窗曾刷绿漆,与红色墙体不搭。此次改造,李钫严格把关,将门窗恢复为黑色,外墙还原为红色,还拆掉了后来搭建的附属建筑,让水塔露出真身。&&&&也有遗憾。“整体上看,外墙颜色较艳,感觉太新,不像老房子。”李钫说。&&&&高压水枪洗出真实面貌&&&&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外立面粉刷过真石漆,原貌被掩盖。&&&&真石漆是一种装饰效果酷似大理石、花岗岩的涂料,用颜色各异的天然石粉配制而成,多用于建筑外墙的仿石材效果,曾流行一时。坏处是过于密闭,不透气,会加速原有墙体的老化,另外,涂上去容易,卸下来很难。&&&&修复之初,专家为要不要去掉真石漆争论不休,考虑到“卸妆”可能会对建筑造成破坏,决定暂时保留。“尽管决定保留,但老建筑年代久远,需要清洗。”负责修缮的中信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温四清回忆,施工人员用高压水枪清洗,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真石漆逐一脱落,建筑原有的水刷石饰面逐渐显露出来。原来,那层真石漆覆盖得并不均匀,局部已经鼓起或脱落,在高压水枪冲击下,自行脱落。&&&&恢复了天然质感的水刷石饰面,汉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色泽庄重美观,就像人卸妆后洗干净了脸,看上去清清爽爽。&&&&参与修复的中信建筑设计院副总规划师丁援说:为避免化学品对建筑的腐蚀和伤害,此次修复统一采用先清洗再修整的方式,并编制了严格的流程,指导工人实际操作。通过清洗,老房子露出真身,再根据破损情况决定哪些地方需要修补,哪些地方需要更换。&&&&这一办法屡屡奏效:中山大道889号原本被涂料覆盖,冲洗后露出原有的青、红两色砖石交错铺陈的墙面;中山大道891-903号原本外观模糊,经高压水枪冲洗几遍后,建筑原貌显现,极富层次感。&&&&修缮铁丝网恢复通风口&&&&中山大道891-903号由中南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李春舫负责。&&&&它的墙面由青砖和红砖拼接而成,结构分明、层层递进。在一楼、二楼衔接处,红砖呈现拱形曲面。特别是外墙上呈“一”字排开的装饰物,由近乎相同的圆柱形红砖组成。走近细看,每块砖的形状又略有差异,拼成柱状浑然天成。&&&&屋面檐口,雕刻有花饰造型,尽管是木质结构,经过80多年风吹雨淋,仍保存完好。&&&&同样是这排临街建筑,为了防潮,底部甚至做了类似架空层的设计,并开有多个通风口,而为了阻挡老鼠等小动物爬入,通风口上安了铁丝网。&&&&修复中,施工人员发现一处通风口铁丝网破损严重,提出直接封掉,李春舫没有同意,通过分析铁网材质,用最接近的材料补上缺口,恢复通风口原状。&&&&这只是修复中的一个细节,过程既耗时又费力,还伤脑筋。有人笑李春舫,他却不以为然,“我们应该尊重老房子的一砖一瓦,轻易不要动它。”&&&&用原材料原工艺还原&&&&武汉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斌,负责汉口总商会、亨达利钟表店和长江饭店3处老建筑。&&&&上次中山大道大规模修缮,李斌也参与过:在今天看来,当年的修缮确有不妥之处。这次修复绝对不能留遗憾。&&&&他开始寻找历史资料,力图用原材料、原工艺,修复还原每一栋老建筑。&&&&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以汉口总商会为例,尽管修复过,但现存资料并不完备。李斌率领团队,多方走访当年参与修缮的技术人员,又邀请相关专家共同会商,最终决定恢复原有的水刷石外墙,大门两侧侧门、花饰及装饰构件等。“含沙量、色彩比、石子粒径大小,用的黄石、白石、黑石子大概配合比是多少,怎么勾缝、用不用浆……”要确定这些要素,必须找到原始材料。李斌指导施工队一层层拨开修复过的外立面,找到原始外墙之后,又做了近20个样板,反复对比,才敲定方案。“修复老房子,慢工出细活,这个急不得。”诸多首席专家坦承仍留有遗憾,原因是时间太紧。& 全国共有187条“中山”路& & 统计显示,全国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道路约300多条,其中以“中山”命名的道路占一半以上。省会(直辖市)城市中,超过半数建有中山路,最北的中山路位于黑龙江哈尔滨、最南的位于海南琼山,甚至还有如桐乡、嘉善等小城也都有中山路。&&&&中山路的出现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比如广州、南京和上海;第二次是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很多城市的中山路,都是此时重新改名而成的。&&&&世界上第一条中山路出现在南京。1928年,国民政府筹备将孙中山先生遗体由北平移至南京,计划修筑一条迎陵大道,建成时是世界第一长街,被誉为“民国子午线”。&&&&广州的中山路全长9公里,分为8段,依次命名为中山一路至八路,是东西横贯市区中心最繁华的重要道路。当时,因为这条路是按孙中山《建国方略》的意图修建的,所以叫做中山公路。&&&&台湾也建有不少中山路。台北的中山路纵贯城市南北,分为中山北路、中山南路,许多著名建筑就在道路两旁。高雄市的中山路南北走向,分为一、二、三路,是连接火车站、市中心和外环线的主干道。台南市的中山路一端是火车站,一端在市中心与中正路相连。台中市的中山路与中山公园、中山堂连为一体。& & 图文:地铁成网:让三镇告别“异地恋”&&&&湖北日报讯&图为:光谷有轨电车下线。&&&&图为:地铁机场线投入运营。&&&&图为:地铁6号线特色站点。&&&&武汉城市之大,只要来过一次的人,都会深有感触。&&&&在武汉人的朋友圈里,隔三差五就会流行这样的“段子”:武汉的城市面积超过北京、上海,相当于4个深圳、8个香港,更是巴黎、纽约的好几倍。这种类比虽不准确,却可体现出“大武汉”的自豪。&&&&不过,超过840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加上两江交汇、三镇分立的地理格局,的确为武汉的城市交通带来了一些麻烦。&&&&千百年间,三镇往来只能依靠木划,到清末才实现轮渡通航。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一桥飞架南北。随后50余年间,长江二桥、长江第一隧依次开通,为武汉人过江再添通途。&&&&即便如此,到2011年前,武汉中心城区仍然只有三条过江通路,却要汇聚三镇往来的全部车流,拥堵成为必然。汉口、武昌、汉阳三镇之间,彼此往来如同出城,同在一座城市却被逼成了“异地恋”。&&&&还有武昌片区,一城湖水半城山的地貌特征更将整个路网结构切割得支离破碎,区域内仅武珞路一条能够贯穿城区的主动脉,同样拥挤不堪。&&&&解决这一交通难题,不仅是一个涉及市民出行便捷与否的民生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城市发展空间与后劲的经济命题。如果一座城市各个板块、各个区域之间,无法形成人、物、资金和信息流的快速流通,其发展只会裹足不前。&&&&参照全球,可以发现,任何一座世界级城市的崛起,必须有一副世界级的城市骨架与之相配套——这骨架,就是地铁。&&&&早在1979年,武汉首次提出建设地铁线路,但因财力有限,不得不延宕30余年,最终落后北京43年、天津28年、上海19年。直到2009年,武汉经济实力与国家地位不断跃升,又抢抓了国家4万亿投资机遇,才得以弥补历史欠账。&&&&2011年,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加快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路网建设,基本建成覆盖三镇、城乡一体的轨道交通骨架网络。&&&&2012年底,地铁2号线一期正式开通,这条穿越长江南北的地下“巨龙”极大方便了武昌、汉口市民出行,两地之间率先告别“异地恋”。从汉口市区最北的常青花园,到武昌市区最南的光谷广场,原本坐公交需要2个多小时,如今全程耗时不到55分钟。&&&&从这一年起,武汉地铁以“每年开通一条”的速度,大步向前,施工规模与建设速度世所罕见。&&&&2013年底,4号线一期开通,与2号线形成“十”字交叉,连起三大火车站,实现高铁、城铁、地铁“三网”无缝换乘。&&&&2014年底,4号线二期开通,轨道交通穿江进汉阳,三镇共同迈入地铁时代,“工”字型轨道交通网络格局初步形成。&&&&2015年底,3号线一期投用,三镇首次依靠地铁两两直接相连,形成“地铁第一环”,武汉全面进入地铁网络化运营时代。&&&&今日,6号线一期和机场线开通,武汉地铁真正成网,并首次实现与航空的无缝对接。&&&&至此,武汉地铁运营里程达181公里,其线网格局持续完善,逐步改写武汉交通格局。据统计,武汉地铁的日均客运量已由“十一五”末期的0.78万人次增至目前的207万人次,翻了260多倍,其运输量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突破30%,基本达到以地铁为骨干的城市公交主体地位。&&&&接下来,武汉地铁的建设规模还在持续扩张。目前,全市有11条线路同步在建,在建里程达205公里,建设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至2020年,前三轮建设规划线路(401公里)将全部建成通车,在武汉形成“主城联网、新城通线”的轨道交通格局。至2023年底,武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800公里,到2049年将达1045公里,线网密度与国内一线城市持平。&&&&从“一”到“十”再到“工”,从“环”到“网”再到“密”,武汉地铁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成长,搭建起一座世界级城市骨架,为复兴大武汉增添承载力。图文:三环十三射:刷新武汉时空观&&&&湖北日报讯&图为:正在建设中的武汉四环线西段。&&&&图为:武汉“三环十三射”示意图&制图:万璇&&&&地铁成网,解决了武汉公共交通出行的大容量、高效率等需求,那么地面交通网络该如何打造?对此,武汉市提出“三环十三射”的快速路网建设理念,重塑城市时空观。&&&&交通专家介绍,快速路系统被喻为城市道路交通的“主骨架”,其主要功能是为城市提供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其特点是道路全封闭、沿途没有红绿灯,遇到平交路口走高架、穿隧道,可将市内车速由每小时20多公里提高到70公里左右。&&&&从容量上测算,一条快速路车道的运输量相当于3条地面车道的总和。从全球看,东京有196公里快速路,仅占路网里程的1.666%,却承担了约10%的交通量,上海中心城区快速路占比为8%,则承担了38%的车流量。可以说,一个城市快速路系统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道路交通系统的效率,也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之一。&&&&国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超过30公里的带形城市应设置快速路,快速路应与其他干路构成系统,与城市对外公路有便捷的联系。武汉虽早已超出此标准,但2011年前,严格意义上的快速路仅有三环线一条。此前几年,武汉就开始在快速路领域补课,并于2011年提出打造“三环十三射”的快速路网体系。&&&&2011年,44公里的武汉大道全线通车,沿途湖泊串联成珠,绿树浓荫、景观迭现,一跃而为江城最美之路,从天河机场到水果湖设计时间只需45分钟,一路通畅。&&&&2015年,48公里的二环线“画圆”,龙阳大道与雄楚大道“牵手”,三镇居民拥抱快速环线时代,“点到点30分钟”引导新时空理念。这条环线79%都是高架,几乎都在高空驰骋,全线无红绿灯,车速最高可达70公里,全线设置15处互通式立交,是城市最活跃、需求最大的快速环线。二环线顺利画圆后,从武昌街道口开车到汉阳王家湾仅15分钟,从二七长江大桥开车到鹦鹉洲长江大桥只需20分钟。&&&&至此,武汉市基本实现“提升一环,建成二环,完善三环”:二环全线贯通,一环完成徐东大街、中北路高架、中南中北路综合整治等升级改造工程,三环线完成汪家嘴立交、园博园通道、西环高架、南北环综合改造。&&&&但仅有环线,城市交通还不足以实现快速通达。为了连接二环、三环,让城市的快速路成网,“十三射”建设加足马力。&&&&截至目前,“十三射”快速路网建成“八射”,金桥大道、姑嫂树路、白沙洲大道、珞狮南路、欢乐大道、龙阳大道-东风大道、长丰大道、国博大道等8条建成,雄楚大街、汉江大道、江北快速路、墨水湖北路等4条在建;友谊大道-中山路快速化改造项目正在开展前期研究。&&&&“三环八射”的建成,成功拉近了三镇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武汉市民也改变了出行习惯——选快不选近。&&&&在汉口市民之家上班、住在光谷鲁巷附近的小徐,对这一变化就深有体会。自从二环线、东湖隧道开通后,他开车回家就再没走过二桥,从金桥大道上二环线,走二七长江大桥接东湖隧道到鲁巷,虽然远了6、7公里,可时间反而缩短了10来分钟。最高时速可达70公里图文:华中首条有轨电车串起大汉阳&&&&湖北日报讯&图为:日沌口有轨电车试跑。&&&&本月,武汉公交集团15名学员通过资格考试,成为武汉首批有轨电车驾驶员。他们将承担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轨电车运行任务,该线路在进行不载客试运行后,将于2017年上半年正式开通。&&&&武汉经开区有轨电车线路全长16.8公里,起于武汉经开区官莲湖路,沿途经过凤凰二路、全力四路、后官湖大道等路段,止于地铁3号线沌阳大道站,总投资约26亿元。11月上旬,该线路轨道铺设完成,是华中地区首条贯通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目前,军山片区市民乘公交车至地铁3号线沌阳大道站需90分钟左右,有轨电车通车后,40分钟即可到达。有轨电车车站规划有换乘专用通道,直通地铁3号线,可减少换乘客流对路面交通影响。&&&&据介绍,沌口有轨电车没有“辫子”,无需接触网供电,沿着固定轨道行驶,最高时速可达70公里。它的能源秘密源于车载超级电容储能元件,车辆进站后,该电容储能元件能自动充电,在乘客上下车的30秒内,充电即可完成。单次充电能连续行驶3至4公里,可充放电超过100万次。刹车制动时,超级电容可将动能转化为电能,比普通电车节能30%左右。&&&&交通专家胡润州介绍,有轨电车具备运力强、建设周期短,环保节能等特点,在国外已得到普遍应用,在日内瓦、巴塞罗那等城市,市内地铁线路发达,有轨电车用于连接郊区和市区,成为地铁的重要补充。&&&&根据《大汉阳地区公共交通规划(年)》,武汉经开区、蔡甸、汉阳等地将建设14条有轨电车线路,总长度约197km,设车站224座,贯穿大汉阳地区。初期实施项目共4条线,分别为T1线、T2线、T6线和T8线一期,运营线路63.4公里,首条贯通线路为T6线。车速快于普通公交三成首条BRT引领武汉迈入快速公交时代& & 今日,武汉首条BRT线路——雄楚大道BRT正式通车,这标志着武汉进入快速公交时代。&&&&BRT是快速公交系统的简称。它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公交车像地铁一样在专用通道内运行,被誉为“路面地铁”。&&&&武汉雄楚大道BRT全长13.2公里,西起武昌火车站东广场,沿途经过14个站点,双向停靠29个站台,规划终点为光谷火车站,临时终点设在光谷大道站。&&&&武汉公交集团表示,首条BRT开通25条公交线路,采用“快速通道+灵活线路”混合运营模式。由1条主线和24条常规公交辅线组成,共配备600余辆公交车。其中,1条主线配30台纯电动BRT专用车辆,每台车长18米,车辆最大容量为135人,比目前12米长的常规公交车容量增加约四成。24条辅线使用BRT专用车道的公交站点,与BRT主线实现无缝对接。&&&&与国内常见的BRT模式不同,雄楚大道BRT线路采用全封闭式廊道设计,与社会车辆完全隔绝。廊道内仅供公交车辆通行,行进中车辆不能超车,每条线路在站台都有专用泊位。在十字路口,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会感应到BRT信号,高峰时段自动将红灯切换成绿灯,保证公交优先通行。这些设计,使得BRT运行速度远快于常规公交,预计平均车速高于每小时30公里,较普通公交快30%以上。&&&&根据武汉市2020年BRT线网规划,该市远期规划建设8条BRT线,总长193公里。其中围绕二环线道路,规划建设3条BRT线路。& &数读& & 到2016年底,武汉市建成地铁有:1号线、2号线、4号线、3号线、6号线(一期)和机场线一期,已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长181公里,在建地铁线路205公里。&&&&在建地铁11条,包括今年新开工的8号线二期、11号线武昌段;继续推进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5号线、1号线径河延伸线、2号线南延线、11号线东段、阳逻线、纸坊线、蔡甸线等9条线。力争到2020年,前三轮建设规划线路(401公里)全部建成通车。&&&&未来7年,武汉市将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年),新建14条地铁线路,建设里程达到423.5公里,届时武汉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超过800公里。&&&&跨江桥梁&&&&目前武汉已建、在建的长江大桥从上游至下游共11座,其中沌口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和青山长江大桥正在同时建设,另8座大桥已投入使用。位于三环以内的长江大桥共有7座,分别是:&&&&1、长江大桥:万里长江上第一桥,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日正式通车。&&&&2、长江二桥:武汉长江大桥下游6.8公里处,是长江上第一座特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于1995年6月通车。&&&&3、白沙洲大桥:武汉第三座长江大桥,日正式通车,是88公里三环线上的重要跨江工程。&&&&4、天兴洲长江大桥:世界上最大的公铁两用桥,是武汉市的第六座长江大桥、第二座公铁两用桥和三环线重点工程,2009年建成通车。(第四、五座长江大桥分别是三环外、绕城高速上的军山大桥和阳逻大桥)&&&&5、二七长江大桥:武汉市第七座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二桥下游3.2公里处,是武汉城市二环线上跨越长江的特大型桥梁,2011年底建成通车。&&&&6、鹦鹉洲长江大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2.3公里,是武汉市的第八座长江大桥、世界首座主缆连续的三塔四跨悬索桥、世界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2014年底建成通车。&&&&7、杨泗港长江大桥(在建):是武汉第十座跨长江大桥,建成后将成为长江上的首座双层公路大桥、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公路悬索桥,预计2019年建成。&&&&公路隧道&&&&1、长江隧道:是中国第一条开建、最先贯通的长江公路隧道,又称“万里长江第一隧”,总建筑长度3630米,于日建成通车。&&&&2、东湖隧道:全长约10.6公里,是中国最长城中湖隧道,北起于二环线红庙立交,南止于喻家湖北路,主线双向6车道,日通车。&&&&3、三阳路长江隧道: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宽的公铁两用长江隧道,起于汉口澳门路,下穿长江后接入秦园路,全长4650米,上走汽车、下走7号线地铁列车,预计2017年年底建成通车。& & &图文:回望百年城建 今天来之不易&&&&湖北日报讯&图为:一江两岸阔(记者梅涛&摄)&&&&图为: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中山大道街景。(资料照片&王汗吾提供)&&&&图为:解放大道很长时间都是武汉最长街道。扩建后的武珞路阅马场。&&&&图为:长江大桥建成后,武汉九省通衢优势更明显。(资料照片&武汉市档案馆提供)&&&&在省政府参事、江汉大学教授涂文学眼中,百余年来,武汉城建历史共分为五大阶段,经过每一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武汉。相比以往,目前是武汉城建投资强度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时期。&&&&早期&&&&张之洞开启城市近代化&&&&武汉河湖密布,早期发展史几乎是一部与水斗争的历史。&&&&1635年,汉阳通判袁焻主持修筑汉口第一道堤防,世人称之袁公堤。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捻军危及汉口,清政府决定在后湖筑堡(即中山大道前身),汉口城区因此扩大。1904年,为彻底解决后湖水患,张之洞建成全长34华里的后湖大堤,堤内洼地全部变成良田,这便是张公堤。&&&&汉口开埠前,武汉城市建设几乎没有规划,道路随意修建。1861年开埠后,随着租界设立,城市由汉江边向长江拓展。租界虽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物,但它让武汉人看到了现代城市的模样:沥青马路、邮政、电信、电力、自来水以及高大雄伟的各式建筑。&&&&涂文学认为,张之洞是开启武汉向近代转变的第一功臣。张公堤奠定了汉口的空间格局和未来版图,而1906年通车的卢汉铁路,则让武汉第一次有了现代化交通。从此,武汉与外界联系变强,城市走向繁荣兴盛。&&&&1905年,张之洞成立汉镇马路工程局,专门负责规划和修建市区马路。1907年,汉口城堡拆除,原址上建后城马路,这是三镇除租界外修的第一条现代化的马路,汉口商业格局由此改变。此后,沿后城马路和京汉铁路,大智门路、歆生路等一批马路开始出现。武昌修建的武金堤、武青堤、武泰闸等,都是张之洞之功。&&&&张之洞还主动学习现代市政管理体制,并支持华商宋炜臣办电厂和自来水厂。从此,武汉人告别煤油灯和挑水吃的历史。&&&&20世纪初,武汉城市地位显著提升,一度“驾乎津门,直逼沪上”。&&&&30年代&&&&市政主要是修马路&&&&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武汉建市,武汉迎来了城市发展10年黄金期。&&&&这一时期,市政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修马路,每年几乎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用于修路,胜利街、中山大道下延线,沿江大道、民生路、三民路、民权路等,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在这10年间,汉口共新辟现代化柏油马路6条,改造19条,新建马路路基和临时马路16条。此前,三镇古街巷都很狭窄,如汉正街西段仅宽2.3米到3.5米。&&&&市政府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公园(如中山公园)和绿化建设,很多路段枝叶繁茂,绿树成荫。随着下水道、电灯、自来水等一系列公共设施的兴建,三镇市容大为改观,都市初具规模。&&&&民国中期,武汉经济发展和市政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抗战前夕,云集武汉的外国记者对此留下了深刻印象。&&&&德国记者王安娜在她的游记中写道:“汉口给人的印象与其说是中国的城市,不如说是国际性的都会……在一条宽阔的街道上,现代化的建筑和华丽的商店也是相连并立。”&&&&1933年,《道路月刊》记者到汉口采访,对其市容留下了深刻印象:“近两年来,市府道路的成绩,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由牛路跳过了马路的阶段,进而为现代的柏油路……”&&&&然而,黄金期转瞬即逝,1938年武汉沦陷,紧接着内战,城市建设基本停滞。&&&&50年代&&&&三镇功能分区逐渐明晰&&&&新中国建立后至文革前,武汉被国家寄予厚望。随之而来的市政建设,无论投入还是规模,都远超二三十年代。&&&&这一时期,三镇都有代表性道路:汉口修成解放大道,很长时期都是武汉最长街道;武昌修了武珞路,从黄鹤楼纵贯珞珈山,将老武昌城向城外拓展;汉阳修建了汉阳大道,成为交通大动脉。&&&&1955年,“共和国长子”武钢诞生,随着几十万钢铁工人和家属的聚集,青山崛起一个庞大的冶金新城。带着鲜明苏式风格的红房子、笔直宽阔的大马路,打下了这一时期城建的显著烙印。&&&&在“一五”和“二五”时期,青山高质量的城市生活区和路网建设,是武汉最了不起的成就。&&&&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时,随着历史积淀形成,武汉三镇各具特色,功能分区和格局定位逐渐明晰。汉口自然成了商业区,武昌是文教中心,汉阳维持老城区不变,青山是重点发展的工业区。&&&&80年代&&&&现代交通设施建设缓慢&&&&文革十年浩劫,市政建设乏善可陈。文革结束直至改革开放时期,武汉现代化交通设施建设都十分缓慢,道路逐渐老化,路网变得不合理,无论和其他城市比,还是和过去相比,武汉都落伍了。&&&&以武昌为例,几乎只有一条主干道——武珞路,“肠梗阻”严重。而同一时期的广州、上海,早已将高架桥、快速路以及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最典型的是地铁。我国最早一条地铁出现在1969年的北京。此后,天津于1984年运营第一条地铁,上海则是1993年,广州为1997年。而武汉人坐上第一条地铁,要等到2012年了。&&&&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最主要的是经济实力跟不上。以地铁为例,武汉不仅没有投入的气魄和财力,更缺乏修建地铁的意识和思路。&&&&造成经济实力虚弱的原因,涂文学认为是发展战略有失偏颇。忽略了现代工业发展,加上国家战略重点布局沿海,武汉迷失了:最差时,GDP排名甚至跌至全国城市第22位;而文革前,一直排名前6。&&&&90年代中后期,武汉的定位开始慢慢明晰,提出了“科教兴市”、“工业强市”。随着沌口、光谷的建设,武汉才逐步走出低谷。&&&&新世纪&&&&建设力度和速度前所未有&&&&进入新世纪,武汉城市建设走上快速路。10多年来,长江上崛起多座过江大桥,高架桥、快速路数不胜数,武汉还提出“三环十三射”的快速路网理念,48公里二环线“画圆”,基本实现“提升一环,建成二环,完善三环”。地铁建设,更是以数倍于同类城市的速度一路追赶,自2012年起每年通一条,今年开始每年通2条。&&&&大手笔的城市建设,让6个新城区与中心城区融合协同发展,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武汉从最初的武昌、汉阳双城对峙,到后来的三镇鼎立,直至如今形成了主城与新城组群的“1+6”格局,与国际城市一主多副的发展理念完全接轨。&&&&涂文学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武汉进入最快最好的建设时期,现代化水平、城市功能、宜居指数都有显著提升。&&&&但他认为,这一时期城市的破坏力度也不小。一方面,生态遭破坏,填湖时有发生,污染很严重;另一方面,为追逐眼前利益,老字号、历史建筑、名人故居被严重拆毁,城市文脉岌岌可危,汉正街、解放路、显正街等城市“母街”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涂文学说,“母街”是城市的根脉,至少要在合适街区保留它们的原有风味,给武汉人留一段城市记忆。武汉的城市个性与特色,不应在近乎克隆式的城建浪潮中渐行渐远,模糊难辨。“人若没有精神,便是行尸走肉;城市失了灵魂,只能沦为钢筋水泥的森林。今后的城建应牢记,城市特色的保持与营造,根在历史,魂为文化。”& &声音& & && & 专家&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黄亚平:&&&&“增量与提质”并举的5年&&&&过去5年,武汉城市建设“增量与提质”并举,取得一定成绩。主要表现为:“1+6”城市格局初步形成,重点功能区建设初见成效,综合交通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地区宜居指数显著改善。&&&&但不足之处,是城市特色与品位彰显不够,城市魅力指数、文化竞争力与国内一线城市尚有差距。&&&&这种状况,是武汉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工业化中后期的显著特点,就是大建设、大发展。随着武汉逐步向后工业时代转型,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成为主导,城市建设也将进入品质提升期。&&&&面向未来,建设世界城市,武汉应在5个方面重点提升:优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强支撑,重点推进地铁、空港枢纽、航运中心建设,积极改进城市交通微循环;优服务,以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抓手,加大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保生态,核心是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显特色,重点打造大江大湖的滨水特色、古近辉映的文化特色。&&&&更可持续的生态城市、更具魅力的人文城市、更有活力的创新城市、更加便利的宜居城市,已成为全球城市的共同追求。武汉的城市建设应朝着这一目标继续努力。&&&&企业家&&&&东风雷诺常务副总裁翁运忠:&&&&交通大建设企业受益匪浅&&&&自2016年2月在汉投产以来,东风雷诺已连续推出科雷嘉、科雷傲等两款SUV车型,预计年销售收入达43亿元。东风雷诺常务副总裁翁运忠认为,武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给企业带来诸多便利。&&&&东风雷诺位于汉阳黄金口,毗邻地铁4号线。四通八达的交通,让企业受益匪浅。“在零件发运、整车物流上,可直接通过海、陆、空立体式运输,包括利用中欧班列进口集装箱,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作为合资公司,东风雷诺业务联系遍及全球。近年来,武汉先后开通直飞巴黎、东京等多条国际航线,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商务活动。&&&&翁运忠说,如果说“满城挖”是城市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阵痛,那么“美丽蝶变”就是带给市民的惊喜:地铁修到家门口,出门既方便又环保;三环线、二环线、东风大道高架建成,开车更顺畅。还有新建成的天河机场T3航站楼,让每次出差都更加享受。&&&&不过,成长中也有不少小烦恼。东风雷诺紧邻汉蔡高速,从工厂到高速公路的一段路,路况较差,迟迟未见翻修。翁运忠表示,希望加快工厂与汉蔡高速的直接连通,确保轿运车可直接上下汉蔡高速。同时,加快琴川大道建设,让工厂与武汉经开区连接更加顺畅。&&&&&&市民&&&&期待明天更美好&&&&3年前,胡林从宜昌考入湖北中医药大学,领到一张100元公交卡。“那时候还没留意,觉得没啥用处。”胡林说,现在,这张卡成了他和武汉的纽带:每年寒暑假,3大火车站都能地铁直达,直接刷公交卡,非常方便。&&&&“虽然武汉还是有很多问题,但她越来越好,和北上广差距越来越小。”胡林说,明年毕业后,留汉工作。&&&&不少市民建议,城市建设应具备“工匠精神”,注意“精雕细琢”。&&&&律师杨洋说,武汉虽然高楼大厦多了,但许多“微工程”仍需提档升级。比如,街巷的清洁度不够,广场照明还需亮化,公共厕所打扫还要更及时。“市民生活在城市中,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会影响大家的舒适度和归属感。”&&&&今年夏天一场暴雨,让白领蒋娅玲记忆犹新。蒋娅玲希望,武汉治理内涝有更长远更科学的规划,尽快让南湖等内涝重灾区摆脱渍水之困。& &图文:“两先三区”:武汉临空港把握“天机”谋跨越&&&&湖北日报讯&图为:城市绿心吴家山&&&&头枕主城,尾摆孝感。从地图上看,东西湖区,酷似一只金龟。&&&&1957年围垦建区,东西湖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硬是把这个昔日武汉的“菜篮子”,打造成了以临空经济为特色的经济新城。&&&&没有机场,却抓住“天机”,办成了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大武汉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刚刚闭幕的该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再次明确了建设“两先三区”目标:率先在武汉市新城区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领先增长速度基本形成与其他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竞相发展格局,建设中部临空经济先行区、湖北创新驱动示范区、武汉滨水生态幸福新城区。&&&&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区委、区政府要求,紧紧扣住“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总要求,努力实现“六个跨越”。&&&&把握“天机”,临空港经开区将在“两先三区”的实践中实现跨越;“天机”在握,金龟翘首千帆竞发,未来临空港在奋进中再创辉煌。& & &图文:滨水、生态、幸福:用工匠精神升华城市价值&&&&湖北日报讯&图为:临空港梦想特区建筑群&&&&图为:环湖绿道&&&&年末岁尾,两则与临空港经开区相关的消息,让网民惊呼“东西湖简直逆天了!”&&&&12月13日,“东西湖万达广场项目”协议签订。这个投资10亿元,集休闲、购物、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两年后将在金银湖畔投入使用。&&&&地铁6号线28日开通。这条连接汉阳、汉口的大通道,终点就是东西湖,紧邻即将开建的万达广场。它的开通,使东西湖已经开通的地铁线达到4条。根据现有的规划,东西湖将有6条地铁经过,未来还有7号线、8号线通过。东西湖成为大武汉拥有地铁线路第二多的城区之一。&&&&460亿元大投入:带来城市发展承载力大提升&&&&产业化与城市化,是挺起临空港发展的强大支柱。产业化,需要有深度的城市化来承载。而这是东西湖这个昔日大“菜篮子”的短板。&&&&补齐这块短板,按照“中等规模、独立成市”的理念,全域统筹,全区近年累计投入460 多亿元,提高城市发展承载能力。&&&&在东部地区,“中心区的功能、新城区的形态”,实现沿张公堤和金山大道区域的深度城市化。通过项目建设,推动旧城改造和拆村并点,加快还建小区建设,提升城市化水平。&&&&在西部地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高度城镇化。加快农村D级危房改造,打造农村新社区。深入推进城镇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升街道集镇人口聚集度。&&&&目前,临空港常住人口已经从6 年前的40 万跃升到现在的80 万。从卫星图片上看,夜晚点亮区域也从过去沿张公堤向临空港西部区域逐年延伸。&&&&地铁建设、园博园、四环线,过去6 年,每一次武汉城市建设重要节点,临空港经开区都牢牢抓住。&&&&临空纵南北、径河贯东西、一核聚功能、三湖映新城的城市空间总体布局已经确立。未来,临空港经开区将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推动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优化空间布局:精细化打磨精华地段&&&&武汉客厅、极地海洋世界、永旺梦乐城、欧亚国际会展中心写字楼,是临空港经开区沿张公堤4个标志性建筑。它们也是临空港经开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标志性项目。&&&&沿张公堤临空港段,北起金银潭,南到舵落口,是临空港东部城市化区域精华地段。该地段与中心城区毗邻,地理位置优越,且具有观山望水的生态景观。&&&&以园博园建设为契机,先后在沿张公堤地段建设了极地海洋公园、码头潭文化遗址公园,提升改造了金银湖城市湿地公园。同时布局建设环金银湖绿道,实现沿张公堤地段的生态品质提升。&&&&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12月28日通车,沿张公堤地段进入立体交通时代。未来,随着汉孝高速、四环线等重大交通设施建成,沿张公堤地段既能与中心城区主要节点进行高速互通,又能快速通达机场、武汉城市圈。&&&&以自然为美:让民众共享绿色福利&&&&今年7月,金银湖环湖路改造工程竣工,环湖路的升级改造不仅方便了沿线数万居民出行,也提供了环湖骑行、散步观景的好去处,被网友誉为“江城最美环湖路”。&&&&环湖路是金银湖地区一条环状主干道路,东起马池路路口,西至金山大道,道路环绕金银湖,全长9.42公里。&&&&环金银湖绿道也顺势推进。环金银湖绿道顺湖岸线浑然天成,绿道沿着上、下银湖,上、下金湖及墨水湖等湖区顺势而建,依托湿地资源,串联起金银湖原生态的湖泊景观,设有亲水木栈道和13座休闲驿站,不仅方便居民健身,还成为观光步道。历时8年,投资4亿元,完成吴家山山体修复和绿化工程。&&&&绿道+公园,环湖路和湿地公园一道,在金银湖最美地段组成绿色综合体。经过改造提升后的金银湖城市湿地公园,以典雅的设计、开放的景观,成为汉口地区喜欢亲近自然的市民新去处。&&&&近几年,围绕武汉滨水生态幸福新城区建设,依托良好的湖泊岸线资源,累计用于生态建设投入达到30.22 亿元,为市民送上了大量绿色福利。& &六个跨越 干在实处,抢前争先& & 刚刚闭幕的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再次明确了建设“两先三区”目标:率先在武汉市新城区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领先增长速度基本形成与其他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竞相发展格局,建设中部临空经济先行区、湖北创新驱动示范区、武汉滨水生态幸福新城区。&&&&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区委、区政府要求,紧紧扣住“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总要求;努力实现“六个跨越”:即经济规模由百亿级向千亿级跨越、产业能级由低端向高端跨越、城区建设由城镇向城市跨越、体制改革由放权向服务跨越、民生事业由共建向共建共享并重跨越、生态建设由宜居向宜居宜业并重跨越,到2021 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 亿,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 亿,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 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000 亿,公共财政总收入超过300 亿,居民人均GDP 达到3 万美元,综合实力和区级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切发展的成果源于实干。&&&&今年,围绕“实干”再上力度。以“项目年、落实年”为全年经济工作主线,摆在经济工作的最高位置、中心地位,一切为了项目、为了落实,全年贯穿项目、贯穿落实。&&&&园区、街道、职能部门负责人从办公室走出来、从文件和材料中走出来,全员上阵、实干真干,对准项目引进和落实,全力进行服务。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能电池项目,从洽谈到签约到投产,仅用6个月,开创了过10亿元项目洽谈签约投产的新纪录。&&&&今夏暴雨洪灾,全区没有一个堤防垸坝溃口,没有一个社区渍水超过一天,没有一条主干道因渍水断绝交通,没有一家企业停工停产。“四个没有”奇迹的背后,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临空港经开区干事创业文化。&&&&由于大雨冲刷,福建友谊项目所在的220亩土地上泥泞一片。街道及区直属部门的工作人员冒雨调度100多块钢板,搭建起一条400多米长的“钢板路”,使项目在汛期如期开工。&&&&在未来5年新的征程上,临空港经开区将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总要求,紧紧抓住“天机”,进一步强化临空经济特色,在奋进中再创辉煌。& &瞄准国家级:在创新中厚实发展支柱& & 截至2016年11月底,临空港经开区共组织国税收入102.7亿元,在全市新城区中第一个突破100亿元大关。&&&&自升格为国家级临空港经开区以来,全区不断发展高端产业,不断厚实发展的坚强支柱。&&&&六分之一国土面积是工业园区&&&&核心产业在园区。过去5年,累计投入185亿元,新建工业园区80余平方公里。&&&&2012年,33平方公里工业倍增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将临空港经开区食品产业园、保税物流园、台商工业园、海峡科技园4个功能产业园区连成一片,大开发格局就此拉开。&&&&2013年,21.5平方公里的工业倍增发展区二期顺利完成。&&&&新建东吴大道、革新大道和金山大道等干道西延线为骨架……全区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是工业园区。&&&&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呼之欲出&&&&9月19日,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落户。基地选址径河以北,总用地面积20平方公里,一期核心区占地4平方公里,主要用于建设网络安全科研园、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园、生态智慧园。区域内主要项目有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国家网络安全研究院、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训基地、武汉超算(数据)中心、武汉市政府公共云平台、全国医疗影像与基因检测大数据中心等。&&&&目前,已选聘国际一流团队,限期编制完成国际一流规划,全面启动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与创新基地建设,以及项目洽谈工作。11月11日,中央网信办调研基地筹备建设情况,对临空港经开区工作力度大、速度快、规划周到感到满意。&&&&中欧(武汉)班列&快跑“一带一路”&&&&10月12日,来自白俄罗斯的灭菌液态奶首次通过中欧班列冷链运输运抵武汉。&&&&中欧货运班列,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打造的重点国际物流品牌。而位于临空港经开区的中欧(武汉)国际班列,是中欧系列中发展最迅猛的。&&&&今年,中欧(武汉)班列目的地,从东欧延伸至法国马赛的西欧腹地。7月,引进武汉汉欧国际综合物流园项目,第一期核心规划用地约300亩,投资10亿元。&&&&汉欧通道、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空港园区,成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的重要抓手。&&&&塞力斯、周黑鸭&沪港主板上市改写历史&&&&日,塞力斯医疗科技在上海证券市场交易所上市。&&&&日,周黑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一家在A股主板,一家在香港联交所,改写了临空港经开区没有主板上市企业的历史。&&&&上市公司数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塞力斯医疗科技,是新经济的代表;周黑鸭是传统食品业的领军者。在它们的背后,都拥有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在生物健康产业领域,拥有金仕达实业、纽兰药业、武汉维斯第、回盛科技、麦迪睿等;食品产业拥有良品铺子、武汉双汇、天喔食品、乐事薯片……&&&&金银潭梦想特区&创新创业的梦想平台&&&&三环线以北、宏图大道以西区域,总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拿出最美的空间给创新创业者,这里被规划成金银潭梦想特区——创新创业的梦想平台。&&&&金银潭梦想特区,将是智能控制产业的创新高地、科技研发的孵化基地、海峡两岸青年的创业阵地、人才与资本的政策洼地、环境友好的生态和谐之地。&&&&梦想特区还在建设之中,但其支撑——武汉智能控制工业技术研究院已经起跑,实现了临空港工研院平台零的突破。&&&&工研院各项工作进展神速,新能源整车项目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大力推进电动汽车“7+1”产业化工程。3年内,孵化企业30家,产值达到100亿元,带动武汉新能源汽车整体产值达到1000亿元。&&&&扬子江纯电动客车&服务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刚刚结束的东西湖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临空港经开区自己制造的14辆扬子江威虎T1纯电动客车,为党代表们提供了优质、舒适的服务。&&&&不仅如此,扬子江纯电动客车还出征海外。今年扬子江汽车向摩洛哥出口35辆纯电动客车,合同总价4000万美元。其中首批10辆纯电动客车直接服务于在该国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一个明星型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大数据领域有中金数据,航空制造领域有航鑫、航达、航天科工三江集团……每一个未来产业都需要探索者和领头羊,通过培育明星企业,新兴产业迅速集聚。今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55.7%,比开发区成立之初提高7.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值330亿元,是5年前的4.3倍。图文:十年“蝶变”——看东湖绽放华美篇章&&&&湖北日报讯&图为:鸟瞰东湖,靓景美不胜收。(记者梅涛&摄)&&&&图为:生态东湖美景。(视界网&何连远&摄)&&&&田园苗圃、塘野蛙鸣——今日,东湖绿道张开怀抱,用博大的胸怀迎接四方来客。东湖,这片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这是在历经十年发展后,“蝶变”的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绽放出的华美篇章。&&&&日,为实现东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统一利用的目标,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十年来,管委会秉持“城湖共生”的发展思路,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遵循“大气在湖、秀气在岸、文气在物”的总体方向,围绕实现由单纯的景区管理向区域化经济社会管理转变、由单一的旅游经济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转变、由单向的景区和农村独立发展向景村一体化发展转变,推动东湖的规划、保护、建设、管理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自2013年成功拿下“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东湖的旅游设施、景观设置、交通运输等均得到提挡升级,听涛景区的免费开园、磨山南大门的升级、四季花城的打造、东湖隧道的修建、智慧旅游系统的全面普及、国际赛事的举办使得东湖这张城市名片愈发璀璨。&&&&规划先行&引领带动景区发展&&&&管委会成立后,将编制东湖重大发展规划作为头等大事,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要求体现并落实到景区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各方面,高标准、高起点构建以总规为龙头、详规为控制的多层次规划体系,确保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始终走在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发展轨道。&&&&2011年7月,新修订的《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为落实总规要求,管委会坚持“多规合一”原则,先后编制完成《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东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实现景区规划全覆盖。&&&&规划先行,引领带动了景区的发展。提前谋划了景区旅游产业布局,分片区编制了东北部片区“梦里水乡”、桥梁磨山片区“梅岭小镇”、后湖鼓架片区“湿地印象”、吹笛片区“禅文化园”等4个旅游项目的概念性规划,为后续项目具体设计打下基础。&&&&生态为基&筑起资源保护安全网&&&&丰富的生态资源是上天赐予武汉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也是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立区之本。&&&&这些宝贵的财富,应该怎样保护好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管委会提出,大力实施东湖山体、水体、林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治理,让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通过这些抓手,为东湖构筑起一张生态安全防护网。&&&&经过十年努力,东湖水质一举摘掉劣五类的帽子,总体保持四类,同时确保一寸湖面不被填占。&&&&另一方面,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先后关停一批重污染企业,督促一批存在环境污染的企业搬出景区。并自筹资金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19处,实现每日减少污水排放4万吨。&&&&2011年,东沙连通工程的贯通实现东湖水环境治理从点上治污向区域治污的新跨越。&&&&山体保护方面,编制完成了《东湖风景区山体保护规划方案》,景区16座山体34座山峰被套上了规划的“护身符”。&&&&林地保护方面,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建设景区林木防火视频监控系统,万亩林地有了严密的防范和消防系统。&&&&旅游强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实现加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做大做强目标的唯一路径。“十二五”期间,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3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4%和21%。&&&&这样的成绩是怎样达成的?答案是,在旅游发展上做足文章。&&&&2009年,东湖历史上最大的外来投资项目——华侨城集团武汉欢乐谷正式落户东湖北岸,该项目填补了武汉大型游乐主题公园的空白,成为华中旅游新地标。&&&&以东沙连通工程为契机,投入大、中型豪华游艇,开辟东湖、沙湖与楚河水上观光航线,使“逛汉街、坐游船、游楚河、赏东湖”成为来汉旅游的优选项目。&&&&天鹅湖至九女墩道路、磨山环山路等多处景观道路完成维修改造;落雁东片区、长天楼、楚城、楚市等景观节点完成大规模改造升级;新建多处旅游服务设施。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服务接待能力实现极大提升。&&&&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世界级环东湖绿道建设,东湖绿道成为全国首个加入联合国人居署“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文化传承&彰显东湖隽永魅力&&&&加强东湖文化建设,传承东湖历史文化,既是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发展建设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十年来,管委会通过借力引智、开展文化交流合作、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初步形成以“楚文化为核心,名家论坛挖掘,节庆、赛事、演艺活动展示,文化项目推动”的文化发展新局面,进一步增强了东湖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感召力。&&&&2013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大美东湖”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并被国家体育局确定为该项赛事的永久举办地。&&&&自办和承办的端午文化节、楚文化节、元宵灯会、七夕鹊桥会等系列文化节庆活动,成为每年奉献给广大市民的年度文化大礼包。擦亮东湖这张城市名片是武汉的情怀和责任管委会成立十周年之际 听改革亲历者们寄语东湖&&&&湖北日报讯&今天的东湖,光鲜亮丽,但十年间走过的路和经历的曲折让每一个关心东湖的人刻骨铭心。&&&&风景虽美,却乱而无序。周边餐饮业、养殖业泛滥,大量污水排入湖中;湖中游船宰客现象频出;各种违建填湖行为屡禁不止……当时的东湖风景区规划面积为73.24平方公里,但东湖风景区管理局只有34平方公里的管辖权。条块分割、职权不清、多头管理,导致东湖风景区的资源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与利用。&&&&2005年7月,东湖风景区的管理体制改革筹备被正式列入武汉市城市发展议题。2005年10月,东湖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筹备组成立。日,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时值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成立十周年之际,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邀请了当年的改革亲历者,请他们谈谈东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擦亮东湖这张城市名片是武汉的情怀和责任&&&&叶金生&武汉市政协原主席&&&&曾任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筹备组组长&&&&叶金生认为,擦亮东湖这张城市名片是武汉的情怀和责任。&&&&他说,过去东湖的管理是分散的,围绕在东湖周围的单位很多,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单位都是以东湖为资源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大多都是在“吃”东湖,对东湖的保护非常不利。理顺管理体制后,从景区设施建设、旅游亮点打造等多方面看,十年间,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变得越来越精致。&&&&“东湖的故事很多,有不少文化底蕴,但目前发掘还不够。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只有持续加大对东湖文化底蕴的挖掘,这一汪湖水才会愈发璀璨。”叶金生说。&&&&他提出,应将东湖宾馆、九女墩、陶铸楼、湖光阁、朱碑亭等文化资源更加重视起来,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底蕴。“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叶金生表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还可定期邀请文化名人前来交流互动,留下宝贵手记,这将是未来的文化财富。&&&&东湖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刘传铁&湖北省教育厅厅长&&&&曾任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筹备组办公室主任&&&&“这块镶嵌在武汉城市中心的绿色宝石,已经成为武汉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在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成立半年前,刘传铁曾被任命为东湖风景区管理局局长,参与了东湖风景区的规划和发展。&&&&在刘传铁看来,加强东湖文化建设、传承东湖历史文化,既是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发展建设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东湖人的使命。“如何协调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促进风景区与武汉城市共同发展,始终是一个重大课题。”刘传铁说,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发展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可持续性的,只有坚持着力于风景区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才能实现风景区与人及城市之间的和谐共荣。“我希望几十年、几百年之后,子孙后代也能像我们一样,四季徜徉于碧波荡漾的东湖之畔。东湖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刘传铁说。&&&&东湖正一步步走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张河山&武汉市委副秘书长&&&&曾兼任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筹备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张河山表示,东湖管理体制的改革强有力佐证了“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结论。“当时东湖风景区管理局的职能非常弱,一些危害风景区的事情,东湖风景区管理局虽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通过改革,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的执法职能、经济管理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等均得到完善。管理力量得到大大加强,这块宝地也真正得到了保护。&&&&展望未来,张河山对东湖的发展很有信心,他表示:“如今东湖的建设、发展和保护已被提上了新高度。东湖隧道、东湖绿道的修建使东湖大踏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东湖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东湖旅游全域化势在必行&&&&李祖高&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原副主任&&&&曾任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筹备组办公室社会稳定组负责人&&&&“全域旅游时代,东湖的保护与发展不可偏废。”李祖高认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发展仍有不少提升空间:“以高标准要求,东湖有生态大环境,但周边环境太差,景村不够协调,打造景村一体化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金进出口许可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