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大学金融考研内科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简答论述

当前位置: >>
研究生考试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名解简答
新青年》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 年创刊于上海,原名 《青年杂志》 ,陈独秀主编。提出了民主、科学的主张,1917 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 刍议》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 年 5 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1926 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1917 年胡适发表于《新青年》 ,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文学改良刍议 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 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1918 年 12 月, 《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他提出以人 人的文学 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 。 双簧信:1918 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 双簧信 斗争的序幕。 学衡派: 学衡派 得名于 1922 年 1 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 光迪、胡先X、吴宓等。 鸳鸯蝴蝶派: 始于 20C 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 鸳鸯蝴蝶派 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 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 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 《小说时报》 《眉语》等。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 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 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 、李涵秋的《广陵潮》 。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 1949 年 才基本消失。 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 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 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黑幕小说: 黑幕小说 中国近代小说流派 。约在
年间与鸳鸯蝴蝶派前后相继,盛 行于上海。当时多种杂志、大小报副刊均刊载这类小说,代表作是 1918 年出版的《中国黑 幕大观》及续集。此类小说反映了这一流派作者游戏的、消遣的、趣味主义的文学观。钱玄 同、沈雁冰、鲁迅曾撰文加以批判。 文学研究会:1921 年 1 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 文学研究会 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 12 人,后来发展到 170 多人。以《小 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 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 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 19 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也借鉴自然主义, 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叶圣陶的 《倪 焕之》 、许地山的《缀网劳蛛》 、冰心的《超人》等均为文学研究会的力作。文学研究会也注 重翻译,以译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为多,他们还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 蝶派文学。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最有成就者为叶绍钧,理论方面的代表者为沈雁冰。文学 研究会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新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承接了五 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 创造社 成立于 1921 年 6 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 体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十余种刊物。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直觉&、& 、 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 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创作上的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他们的作品大都侧重表 现自我, 带浓厚的抒情色彩, 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 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翻译大多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作品。 1925 年后,随着革命形势的 发展,创造社作家发生分化,提倡革命文学,并从行动上投入革命浪潮。大革命失败后,分 化进一步加剧, 一部分作家退出创造社, 郁达夫因为与创造社个别成员意见不合也退出创造 社。另外,又增加了一些成员,如冯乃超等。1929 年 2 月,被国民党查封。 新月社: 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23 新月社 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 1927 年春移往上海,1933 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 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镌》周刊、 《新月》周刊。 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 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 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 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 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 随意等不 足,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再别康桥》 、闻一多《死水》 等是新月社的佳作。 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新月诗派是在新月社的基础上形成 新月派 的,1926 年 4 月在《晨报》副刊上《诗镌》创刊,标志着新月诗派的形成。该诗派大体上 以 1927 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 1926 年春始,以《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 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 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 &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 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 年春,胡适、 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 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 1930 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 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 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 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浅草-沉钟社 沉钟社: 浅草 沉钟社 1922 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创办《浅草》季刊,并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中出过《文艺旬刊》 ,其骨干成员又于 1929 年秋组成沉钟社,办有《沉钟》周刊、半月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 文学,创作方面则有冯至的诗歌,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的小说,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 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色彩。 莽原社: 莽原社 1925 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成员主要有高长虹、向培良,韦素园 等,以创办《莽原》周刊和半月刊而得名。 《莽原》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向旧势力、 旧文明发起攻击。 未名社: 未名社 1925 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成员主要有韦素园、台静农等。这是一 个着重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团体,有专收翻译作品的《未名从刊》 和专收创作的《未名新集》 。台静农的小说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乡 土文学的成功之作。 湖畔诗社: 1922 年 4 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 主要代表诗人有汪静之、 潘漠 湖畔诗社 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湖畔诗社成员致力于诗歌创作,同年 4 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 畔》出版,因此得名为&湖畔诗人&。1923 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湖畔诗派是沐 浴五四时代精神而成长起来的诗人,他们身上具有清新、自然、纯情、率真的特点。个性解 放思想是他们诗歌创作的基石。然而,与前代诗人不同,他们将爱情、婚姻自由,几乎当作 了个性解放、自我完善的全部内容。所以,他们的作品主要写爱情,爱情诗是他们对于中国 诗歌的主要贡献。 这些诗作很能唤起一代新人的纯真和热情。被朱自清称为当时&专心致志 做情诗&的四个年轻人。 南国社: 1923 年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先是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了话 南国社 剧创作《获虎之夜》等,后又办《南国特刊》 、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开展 话剧创作活动主要是在
年,全部公演田汉创作的剧本《古潭里的声音》 《苏州夜 话》 《湖上的悲剧》 《名优之死》 《南归》等。南国社发展了&五四&时期的爱美剧,他们对黑 暗现实的反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 它在中国话剧史上, 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它的成员,以后不少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 象征诗派: 象征诗派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 20 年代中期,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 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 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 观念联络的奇特&。①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 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象。②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表现微妙的情境。③依靠艺术形 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 ④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 李金发于 1925 年至 1927 年出 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 , , ,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 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象征派诗歌后来趋向成熟,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在 30 年代戴望舒手中。 现代评论派: 1924 年,胡适与陈西滢、徐志摩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称为现 现代评论派 代评论派。 其成员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他们以 《现代评论》 为主要阵地, 为美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张目,支持北洋军阀当局,诬蔑群众革命运动。1927 年 7 月, 《现代评论》迁至上海,遂由原来依附于北洋政府转而投靠国民党政权。 太阳社: 1928 年 1 月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屯阝(阿英) 、洪灵 太阳社 非、孟超等,全都为共产党员。&这些《太阳》下的文学者,要求光明,要求新的人生,他 们努力要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同时创办《太阳月刊》 ,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学运动。左联成立时,该社自行解散。 左联: 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 1930 年 3 月 2 日在上海成立, 主要发起人 左联 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 演讲,是其纲领。&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 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 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 年文学作者。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左联&也存在一些不足,思想倾 向上存在&左&的错误,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组织工作方面存在比较重的关门主 义和分派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 革命文学论争: 革命文学论争 指
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 命文学的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 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 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 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 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 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 和标语口号倾向。这一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论争中鲁迅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 等马义文艺理论著作,从而为左联成立准备了条件。 文艺大众化运动: 1931 年 11 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 文艺大众化运动 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 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 为此成立了&大众文 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 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 1930 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
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 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 是 1934 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论新旧形式的 采用》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普罗文学:
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 普罗文学 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 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 描 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 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 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 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代表 作有蒋光慈《短裤党》 《菊芬》等。 革命的浪漫蒂克: 革命的浪漫蒂克 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时期,创作方面也存在过一些幼 稚倾向,其中最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情调。它在思想意识上流露出小资产阶级的 狂热性和感伤情绪,在艺术方法上则带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作品有华汉的《复兴》 、蒋 光慈的《短裤党》 。 革命+恋爱小说 恋爱小说: 革命 恋爱小说 成为流行主题。 英雄儿女的革命加恋爱,是普罗文学许多作品的重要内容,一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后期从苏联引入这一口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号,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其影响比以往其它方法更加深远,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代。作为无产 阶级文学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 1932 年苏联首届作家代表大会确定的。 它要求文艺家从现实的革命出发, 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 这种艺术的描写还必须用 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这个口号的提出,是为了清算&拉 普&机械论的文学思想以及&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偏误,所以有强调&写真实&的一面。 (传 入时有些变形, 由于周扬在左联的领导地位, 文章几乎给此后左翼文坛对创作方法探求定下 了调子, 即既吸收了其中有利于现实主义恢复与发展的因素, 又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左倾机械 论的束缚) 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1931 年至 1932 年,&左联&与&自由人& &第三种人&展开论 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争。&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论争以文艺的阶级 性、文艺性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先是胡秋原发表《阿狗文艺论》 ,批判提示民族主义文学 的法西斯主义实质,同时批评左翼文坛&将艺术随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以后,他又发表 《勿侵略文艺》等文。&左联&的《文艺新闻》载文批评胡秋原,苏汶即发表文章声援胡秋原。 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分别发表《论第三种人》《文艺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关于 、 、 &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等文,与胡苏二人展开论争。他们批评了胡苏二人有着文艺脱 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错误倾向,同时也检讨了&左联&机械论错误和左倾宗派主义错误, 这是论争的重要收获。 两个口号论争: 指 1936 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 两个口号论争 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 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 界地下党领导周扬提出,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 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 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论争。鲁迅撰文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 批评了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左翼领导人的关门主义、 宗派主义错误。 这是左翼文学界在新形 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由于某些思想分歧而发生的论争。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 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 中国诗歌会: 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1932 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 中国诗歌会 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新诗歌》 。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 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发展革命的诗歌运动。中国诗歌会在内容 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 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 研究。他们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出版&歌谣专号&、&创作专号&加以实践。中国诗歌会对 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京派: 、 、 京派 “京派”是指 30 年代,在中国北方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 《水星》《文学杂志》为主要阵地,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一般称为“京派” 、 ,也称“北方作 家群。”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京派&作家创作的基本特 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 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 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 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 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论语派: 论语派是 30 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主要人物是林语堂。 主要刊物有 《论 论语派 语》 《人间世》 《宇宙风》 ,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 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 默中含讽刺。1934 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由此引发了左 翼作家与其的论争。 现代派与现代诗派: 现代派得名于 1932 年出版的《现代》大型文学杂志,主要 现代派与现代诗派 负责人为施蛰存、苏汶、戴望舒三人。 《现代》发表各类作家的作品,包括左翼作家的作品。 在《现代》上发表诗歌的人很多,一批诗人从思想到艺术有许多共同倾向,称之为&现代诗 派&。现代诗派的首领是戴望舒,主要成员有徐迟、路易士、卞之琳、何其芳等。后又编《新 诗》杂志,推进这股现代派诗潮。现代诗派的诗作表现了幻灭中的追寻、对现实的理性批判 意识和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的自然质朴、形式的自由舒展,以新异的手法提升了诗歌 的表现力。这股现代派诗潮,因后期新月诗派向现代派转化,而汇成一股不小的潮流。被人 称之为新诗的黄金时代和成熟期。除现代派诗外,还有现代派小说,以施蛰存、穆时英为代 表,创作了一批心理分析小说和新感觉主义小说,称之为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 心理分析派:(心理分析小说) 心理分析派 (心理分析小说) 代表作家施蛰存。其特点是运用弗洛伊德学说深 入细致地严肃地描写人物的性心理、性压抑、性转移、性变态等等。此前,鲁迅、郭沫若、 郁达夫、叶绍钧、庐隐等的一些作品中,都有性压抑、性心理分析的成分,但一般都是以现 实主义、浪漫主义为主要创作特色,性心理描写作为其中的因素、成分。而施蛰存这时期创 作了一批性心理分析小说,代表作有《梅雨之夕》 《春阳》 《石秀》等。心理分析派小说在现 代小说中别具一格,丰富了文学表现生活的内容和手法。 新感觉派:(海派小说、新感觉主义小说) 新感觉派 (海派小说、新感觉主义小说) 新感觉派是 20 世纪 30 年代产生于上 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蜇存、穆时英、叶灵风等。穆时英 被称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新感觉主义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日本。新感觉派 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 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 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 等,夜总会、舞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是经常描写的场景和对象;极力地捕捉新奇的 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 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代表作有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上海的狐步舞》 。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文协: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 年 3 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 文协 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 人, 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 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 &文协&还提出了&文章入伍& “文 章下乡”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和实际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文协&的会刊《抗 战文艺》 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的刊物, 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 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孤岛文学: 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 1937 年 11 月上海沦陷 孤岛文学 至 1941 年 12 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这时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 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孤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 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杂文,孤岛作家唐|、 柯灵、王任叔(巴人)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爱憎分明的杂文,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 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 ;二是戏剧活动特别活跃, 于伶和《夜上海》 《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 《海国 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这一时期,进步文 艺界开展了许多轰轰烈烈文艺运动, 对于推动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 抗击敌伪的文化破坏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 沦陷区文学: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结束了上海孤岛文学的时代, 纳入 沦陷区文学 了沦陷区文学的轨道。在此之前,已有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沦陷区文学,1937 年 &七七&事变以后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文学,统称为&沦陷区文学&。1941 年上海完全沦 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 ,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 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 ,张爱玲的小说 集《传奇》等,苏青的《结婚十年》等。在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 的《药堂语录》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七月诗派: 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因胡风 七月诗派 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 、 、 《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 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 《七月文丛》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 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为祖国而歌》 ,牛汉的《鄂而多斯草 原》 ,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 七月派小说: 胡风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在抗战时期国统区进步文艺 、 七月派小说 界很有影响。它团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 心理状态,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 上,比七月派诗歌更能体现胡风的理论主张,多数都被编入《七月文丛》 ,并由胡风亲自撰 写序文,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代表作有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 九叶诗派 (中国新诗派) 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 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 《中 国新诗》 。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 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 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战国策派: 该派是 1940 年前后出现的国统区的一个颂扬国民党统治、宣传法西 战国策派 斯主义文艺派别,因出版《战国策》杂志和在《大公报》开辟《战国》副刊而得名。代表人 物是陈国济、陈铨、雷海宗等。他们提倡历史重演说,鼓吹强权政治。在文学上他们力图使 文学恭恭敬敬地为国民党法西斯政治服务,主张以&恐怖? 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 并把文学纳入表现恐怖的特务文学和表现狂欢的色文学的轨道。陈铨的话剧《野玫瑰》把国 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是其创作标本。 延安文艺座谈会: 。 延安文艺座谈会 召开于 1942 年 5 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随感录 作家群 1918 年 4 月, 随感录&作家群 《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向 随感录 作家群: 其撰稿的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 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这些杂感作者被称为《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这个作家群 奠定了杂文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陈独秀的泼辣明快,钱玄同的汪洋恣肆,刘半农的爽直 幽默与鲁迅的犀利凝重,展现了这一作家群的不同风格。而立论坚实、短小精悍、富于战斗 力,则是其共同倾向。 问题小说: 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潮流,出现在 1919 年的下半年 问题小说 到 1922 年间,代表作家有冰心、许地山、叶绍钧、庐隐、王统照等。他们以五四新文化作 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文学研究会作家的& 问题小说&广泛地涉及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等问题,作家们对社会弊端的 敏锐感悟, 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 主要不足是由于急于要表达 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的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 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代表作有冰心《两个家庭》 《斯人独憔 悴》等。 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 。20 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 乡土文学 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 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 叔、台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这些寓居于京沪大 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 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 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 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 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代表作有彭家煌《怂恿》 ,王任叔《疲惫者》 ,许钦文《疯妇》 , 台静农《地之子》等。 自叙传抒情小说: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造 自叙传抒情小说 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 较多地接受了 19 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代日本&私小说 &的影响,于是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 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 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 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 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 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 自叙传抒情小说作为一股 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 1921 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的。 零余者: 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这 零余者 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受 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 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我,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或以种种 变态行为以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 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小诗体: 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徘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 小诗体 影响下产生的。 主要作者有冰心、宗白华、 徐玉诺、 何植三等人。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 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小诗的出现,一 方面表现了诗人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的努力,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 界微妙情感与感受的努力。小诗体在新诗的发展史上具有过渡的意义。 纯诗: 1926 年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 纯诗 &纯诗&这一概念,即&纯粹的诗歌&。穆木天所谓的&纯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诗与散文有着 完全不同的领域,主张&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二 是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早期象征派 诗人提出的&纯诗&概念,在其更深层面上,意味着一种诗歌观念的转化:从强调诗歌的抒情 表意的&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 美文: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于 1921 年发表《美文》 ,提倡 美文 &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地&。王统照、傅斯年、胡适 等曾撰文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徐志摩和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 有成效的拓荒, 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 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 文学史上确立。 春柳社: 1906 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因从事演剧活动而在中 春柳社 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1907 年正式 公演《黑奴吁天录》 。这是春柳社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创作活动,演出在东京引起了轰动,其 影响达于国内。辛亥革命后,春柳社员陆续归国。1912 年初,陆镜若在上海邀集欧阳予倩 等人成立了新剧同志会,正式从事职业演剧。它始终保持着春柳社的宗旨和传统作风,因此 可算作&后期春柳&。 上海民众剧社: &五四&以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1921 年 3 月在上海成立。发起 上海民众剧社 者为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陈大悲、欧阳予倩等十三人。5 月创办了《戏剧》月刊,这 是以新的形式最早出现的一个专门性戏剧杂志。 民众戏剧社强调戏剧必须反映现实和负担社 会教育的任务。 社会剖析小说: 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其特点是: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材, 社会剖析小说 在创作一开始就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 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 广度, 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尤其是塑造时代性格, 在戏剧冲突强烈的情节中描述人物 的性格成长史或凸出人物性格的一瞬。在左翼内部,跟随茅盾如此创作的,有沙汀、吴组缃 等人。这种小说模式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远。 东北作家群: 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一批东北青年作家,离开哈尔 东北作家群 滨,陆续流亡到关内,许多人后来又汇聚左翼文学的大本营 ―― 上海,他们之中有的并未 正式加入 “ 左联 ”但其创作实际上已成为左翼文学一部分。这个流亡者作家群包括萧军、 萧红、李辉英、舒群、端木蕻良、骆宾基、罗烽、白朗、孙陵等。他们的创作开抗战文学的 先河,形成一种共同的特点:以强烈的抗日救亡意识遥祭关外失去的国土,描写东北人民对 日本侵略者和敌伪统治的仇恨与反抗, 抒写他们光复国土的企盼和割舍不断的乡愁。 表现出 一种粗犷、阳刚的艺术风范。 大河小说: 原是法国文学中的一种形式, 特指那种多卷本连续性并带有历史意味 大河小说 的长篇巨著。李劫人曾留学法国,受其影响。30 年代中期,他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变 迁为基本线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历史性宏篇巨著《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 、 ,具 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是&大河小说&,其长篇巨著亦被称为&小说的近代史&。 汉园三诗人: 30 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 汉园三诗人 田、卞之琳,1936 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 ,内收何其芳《燕泥集》 、李广田《行云集》 、卞 之琳《数行集》 ,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 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 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开明派: 30 年代独具特色的一支散文作家队伍,他们大都是上海立达学园的同 开明派 事,30 年代又聚集在开明书店周围,有丰子恺、夏D尊、叶圣陶诸先生。&开明&同人散文 家是积极的人生派,热切的爱国者,讲究品格、气节和操守。他们的作品平淡如水,明白如 话,却擅于在平凡中开掘生活的哲理,追求高远的情境,严谨而有韵致。 后浪漫主义: 上海&孤岛&和国统区内典型的通俗、先锋两栖作家,是徐和无名 后浪漫主义 氏。这类作家的出现,一定意义上反映了 40 年代城市读者对小说的欣赏趣味的提高。有人 称之为&后浪漫主义小说&,强调了他们的文学品位,既有浪漫主义理想,又渗入现代主义精 神。他们的小说具有浪漫主义的手法,抒情的笔调,但又不同于郁达夫代表的前期浪漫派小 说,而是更多神秘荒诞色彩。代表作有徐的《风萧萧》等。 街头诗运动: 1938 年,田间来到延安,发起街头诗运动,积极提倡&抗战的,民 街头诗运动 族的,大众的&诗歌。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经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 传单散发的通俗的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结构上采用 &阶梯式&分行形式,诗句短而有力,节奏感强,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 人的战斗作用,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 评书体小说――一是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 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 评书体小说 与完整性的特点:二是小说当通俗故事写,将情节描写及人物塑造融化在故事叙述中,保留 口头性文体的特点,而又比一般传统小说明快、简约;三是口语化,在艺术性与通俗性结合 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革命样板戏--------是建国后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戏曲革命化的极端产物。指现代京剧 革命样板戏 《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 、 、 、 、 、 毛女》 ,交响音乐《沙家浜》 。1967 年 5 月 31 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 把这八个剧目称之为“革命样板戏” 。 “第四种剧本 :是 1957 年 6 月 11 日《南京日报》发表的一篇署名黎弘(刘川)的 第四种剧本” 第四种剧本 评论话剧《布谷鸟又叫了》的文章的标题。该文认为这种剧本首先考虑的不是人物的社会身 份,而是生活本身的“独特形态” 。即从生活出发,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描写生活,而不 是从人物的社会身份出发,依照人物的阶级属性去编排生活。后来又有人将《同甘共苦》等 反映“家庭生活、个人生活、感情生活”的剧作,都归人“第四种剧本”的范围。这种概括 有利于话剧题材的开拓和突破创作的公式化与概念化,后来在“反右”和“批修”斗争中却 遭到了无理的批判。 寻根小说” “寻根小说” 80 年代中期由一部分青年作家有意识地发起和自觉推动的一股创作 : 潮流, 其直接的动因是因为前一阶段以反映改革为主的中短篇小说创作, 由于在艺术上面临 着诸多难以处理的现实问题和改革本身的发展艰难曲折、 复杂多变, 迫使作家由现实问题转 向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希望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寻找现实问题的答案、 吸取现实变革的精神 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 “寻根” 作家的影响极为深远。 因此, “寻 以 根” 为宗旨的小说创作, 就意味着当代文学开始了一个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重新发现和重 新铸造的艺术追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寻根为宗旨的小说创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小 说长期以来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观照现实的艺术视角, 使追求小说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从此 以后成了小说创作主要的艺术旨趣。 这种追求同时也扩大了当代小说艺术表现的空间, 对小 说艺术革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生代”诗人: “新生代”诗人:80 年代中期,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发生 了新的转移,加上“朦胧诗”的讨论和新潮诗歌长时间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一些“归来” 诗人的创作渐趋沉寂。与此同时,推动新潮诗歌的一批青年诗人的后期创作,也更加热衷于 艺术实验,迷恋抽象观念,因而也愈来愈远离现实生活和读者的感性经验。加上其中的一些 骨干力量先后脱离国内诗坛,或转向其他体裁的文学写作, “朦胧诗”的创作和讨论的浪潮 也开始消歇。在这期间,从新潮诗歌内部孕育生成的一股新的更年轻的创作力量,开始登上 诗坛。他们被称之为“新生代”诗人。 “归来的歌”“归来者”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诗人群体。其中有在中国新诗史上享 : 有盛誉的老诗人艾青,也有在 40 年代的诗坛上十分活跃的“七月派”诗人和部分“九叶振” 诗人,以及崛起于 50 年代诗坛的一批青年诗人的中坚力量。1980 年,沉默了 20 个春秋的 艾青把他复出后的第一个诗集定名为《归来的歌》 。从此, “归来的歌”就成了这一派诗人的 新创作的共名。 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 1977 年 11 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的发表,是“伤痕小 : 说”创作潮流兴起的最初标志。此后,以翌年 8 月发表的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等作品 为代表的一大批中短篇小说, 即集中揭露文化大革命给人们的精神与肉体所造成的 “伤痕” , 在 70 年代末造成了一股“伤痕小说”的创作潮流。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和人 们的心灵伤痕。 这股中短篇小说创作潮流因为敢于触及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 敢于暴露生活 中的矛盾和阴暗面, 敢讲真话, 敢吐真情, 对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表现出了一种积极 “干预” 的态度和大胆批判的精神,因而在群众中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轰动效应” 。 4 、 文化散文---------作为一股文学思潮形成并逐渐成熟于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 文化散文 初期,是 90 年代“散文热”中最重要的表现领域。文化散文主要是指创作主体写作时采用 一种文化视角, “以二十世纪人文科学和艺术哲学的最新成果为观察工具,避免先贤们的偏 颇,文化批判鞭辟入里” ,使散文写作“攀上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和深度” 。代表作家及作品 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 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是指五四以后的几年间( 1919 - 1925 )年形成 问题小说 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是指那些反映政治、 道德、教育、 婚姻、 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 问题小说在 1919 年上半年 《新潮》 作家的创作中已露端倪, 1919 年下半年冰心的 《两 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小说的发表后,开始形成风气。 1921 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后推向 、 高潮。 现代诗派-----30 年代,围绕《现代》《水星》《新诗》等杂志,出现了一股新的诗 、 、 现代诗派 歌创作潮流,主要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废名、金克木、施蛰存、林庚、路易士、 徐迟、陈江帆、禾金、李白凤、李心若、李广田、孙毓棠等。他们的诗歌具有现代主义特征, 加之他们的大本营是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所以时人称之为“现代派” 。 乡土小说 -----所谓 “乡土小说”是指一批寄居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作家描写故 乡农村或乡镇生活,具有较浓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隐现着乡愁的小说。鲁迅最先用“乡土 文学” 的概念来概括这一小说创现象。 乡土小说以共同的艺术特征和艺术趋势形成一个小说 创作流派。这个文学流派是不自觉的,自然形成的。它没有组成一个统一的文学社团,它包 含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未名社、莽原社的部分成员,文学研究会占多数。这个流派也不是 集中在某一文学中心城市。寓居北京的有废名、许钦文、蹇先艾、台静农、黎锦明等,寓居 上海的有许杰、彭家煌等,寓居长沙的是鲁彦。代表作有彭家煌的《喜期》 、蹇先艾的《水 葬》等。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可算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 “ 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 派 ” 。它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直接影响下发生的。新感觉派的文学创作不可避免地经历 了一段亦步亦趋、模仿套同的稚嫩发展阶段。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主要有刘呐鸥、穆时英、施 蛰存。 “新感觉”是左翼文学对这个上海现代派文学的定名,来源于 20 年代崛起于日本的 文学流派“新感觉派” 代表性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 。 三红一青--------是指《红日》《红岩》《红旗谱》及《青春之歌》这四部作品。这 、 、 三红一青 些文学作品都是以 191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段历史生活 为题材,并且在主流意识形态关于这段历史“本质规律”的规范性理论指导下,按照主流文 学话语的创作规范叙述这段历史生活的。 这些小说具有鲜明的形态特征――革命史诗性, 并 呈现出高度同一性的审美形态。 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 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 朦胧诗 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 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北 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 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 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1 、 茶馆》---------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它不仅是老舍戏剧代表 《茶馆 《茶馆》 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同时是北京人艺剧院演剧艺术的卓越代表。 《茶馆》的 艺术构思很独特,它的重要特征表现为使用了 “反描法” 、 “侧面透露法” 以及 “人像展览式” 方法。在艺术结构上则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 3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股新的文学创 作倾向。 这些小说的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 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 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在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上,把日常生活作为描写 的主要对象,在对真实的理解上,追求一种本色的体验真实,在对人物处理上,主要体现的 是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在叙述态度与叙述方式,采取民间的叙事立场,中立化的叙述方式。 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 、方方的《风景》 、刘震云的《单位》等。 4 、先锋文学 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 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 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 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先锋文学的 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 、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格非的《迷舟》等。 1、谈《新青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用。 2、以作家作品为例,说明乡士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价值。 3、试述郭小川的诗歌探索。 4、谈变你对九十年代小说“个人化”的看法。 5、试述周扬及其理论批评对于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作用。 6、谈谈三、四十年代通俗文学在都市流行的原因。 论述&结合文学创作实际,论述“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在新文学运动中的表现。 1、略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性表现。 2、试述赵树理 40 年代小说创作中的内在矛盾。 3、 谈谈你对短篇小说体裁、 中篇小说体裁和长篇小说体裁在 20 世纪后半期分别呈现周期性 兴盛及其原因的看法。 4、试比较新文学运动中“自叙小说” (即“身边小说” )同 70 年代的“个人化”小说。 5、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谈谈你对“70 年代人” (90 年代出生作者)文学写作的看法。 6、 年代的新诗在哪些方面出现了值得重视的显著变化, 90 试结合诗歌实际给以概括和阐述。 1、简析京派小说的审美取向;2、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简评“语丝的文体” ; 4、简析丁玲的小说《在医院中》 1、重审“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文学史意义。2、试述 50?70 年代文学的总体环境。 3、你怎样评价茅盾的《子夜》 。4、试论长篇小说《白鹿原》的艺术得失 1,鲁迅创造的阿 Q 形象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 2,请指出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构成。 3,谈谈“五四”以来的现代作家队伍在 50 年代变动的情形。 1,比较《莎菲女士的日记》与《青春之歌》 ,谈谈五四时期与 50 年代文学表现知识女性的 联系与差异。2,阅读下列几首诗,以此为例,分析“朦胧诗”的美学特征。 1、结合《呐喊》和《彷徨》 ,论述鲁迅小说“表现的深切” 。 2、一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为例,评述新诗的“规范化”特征。 3、为什么说《雷雨》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4、分析张爱玲的小说代表作《金锁记》 1、结合具体创作,从内容和艺术风格两方面谈谈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25 分) 2、以《子夜》《春蚕》《林家铺子》为例,分析一下茅盾 30 年代的小说创作所具有的“社 、 、 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30 分)4、简述 40 年代中国新诗发展概况。 (30 分) 3、结合作品,谈谈曹禺在其剧作中所表现出的对人的生命意义的理解认识。 (25 分) 分析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朦胧诗现象。 分析中国 30 年代的左翼文学。 1,在解放区文艺的小说,诗歌,戏剧中各选一部代表作,简述其成就。 2,试以郭沫若,卞之琳,穆旦的诗歌创作为例,分析中国当代新诗抒情方式的历史演变。 3,试比较叶紫与沈从文的农村题材小说。 4,以丁西林,陈白尘的戏剧创作为例,分析中国现代喜剧的两种类型。 1,简论一部有代表性的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中国当代长篇小说。 2,就余华的作品〈活着〉 ,论中国当代小说悲剧观的变化。 3, 〈红旗谱〉与〈白鹿原〉的历史观比较。 4,论“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影响。 1. 2. 3. 4. 鲁迅小说刻画的农村妇女祥林嫂与爱姑在性格上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说艾青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 概述赵树理和孙犁在小说艺术是各有什么特色?(必须联系作品) 简略比较杨朔和秦牧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 (联系作品简析) 5. 6.简要地对梁三老汉和许茂这两个艺术形象进行比较。 (联系作品) 文学作品改拍成电视剧,在艺术表现上有何突出特点?(必须说明)1:现代注意文艺思潮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以巴金的长篇小说《家》和新时期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为例,论述三十年代与八 十年代文学创作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 1. 2. 3. 4. 5. 为什么说〈狂人日记〉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典范? 如何理解〈雷雨〉的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 艾青诗歌的独特意象里凝聚着诗人的哪些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简述〈茶馆〉和《龙须沟》的艺术结构特点。 简析郭小川叙事诗的创作成就极其艺术特征。1: 有人说,新时期的启蒙文学是五四时期启蒙文学的继承与发展。你的看法如何? 2: 胡风的文学理论对以路翎为代表的“七月”派小说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3: 试对建国后十七年散文与新时期散文的创作成就和艺术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1:为什么说“老舍是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2:〈屈原〉的创作特色。 3:“杨朔模式”的特征与局限。4:“朦胧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1: 谈谈你对鲁迅小说中孤独者形象的认识。2: 谈谈你对新时期先锋小说的评价。 1:评说左翼文学运动的得失。2:夏衍剧作的艺术特色。3:“十七年”长篇小说的“史诗性” 追求。4:略谈你对余秋雨散文的看法。 1:为什么说〈女神〉开了一代诗风?2:“先锋小说”与“新写实小说”的区别与联系。 1:为什么说言志派散文是美文?举例说明。2:试述〈茶馆〉一剧的艺术特点。 3:张恨水小说的文学史意义。4:以代表诗人为例,试述朦胧诗的主要思想内涵。 1:以鲁迅小说和沈从文湘西小说为例,试述其思考国民性的不同关注点。 2:试述寻根小说对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探求与思考。 3:以代表作家作品为例,试述 20 年代与 80 年代女性文学的创作特色 1.略述&&新青年&&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 2.举例说明新月派的新格律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以李颉人的&&死水微澜&& 和陈忠实的&&白鹿原&&为文本谈谈你对西部文学的印象 1 、 简述文学革命的意义。答 1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简述文学革命的意义。 而文学革命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以激进的态度否定了以封建思想为主导的传统文化体系, 宣扬了个性解放、人性自觉、自由平等等新思想、新观念,为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展开发挥了 巨大作用。2 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白话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民族 语言奠定了基础,以白话为语言形式、以现代人的思想情感为具体内容的、具有现代性的新 文学诞生了。 3 打破中国文学孤立封闭的格局,建立了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 4 、在文 学革命高潮中介绍到中国来的西方文艺思潮与作家群体的创作倾向及美学观念结合在一起, 催生了文学社团的形成。这些文学社团主要是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湖畔社、新月社、语丝 社等。 这些文学社团的涌现大大地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 使五四文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格局。 2 、简述《呐喊》与《彷徨》的主题内容。答: 简述《呐喊》 彷徨》的主题内容。 《呐喊》与《彷徨》的主题内容可分为四大 块: ? 揭露封建宗法制度的吃人本质。以《狂人日记》《孔乙己》为例。 ? 总结辛亥革 、 命的教训,提出了国民性改造的主题。以《阿 Q 正传》为例。 ? 真切地反映旧时代农民 的悲惨命运及其精神上的弱点。以《药》《祝福》为例。 探索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 、 ? 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以《在酒楼上》《伤逝》为例。 、 3 、简述《家》的写作动因。 答: 简述《 的写作动因。 《家》的写作动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心 简述 灵伤痛的治疗。 《家》中的许多人物、故事、乃至生活习俗,都主要来自巴金所曾生活过的 大家庭。文学史的经验证明,作家们的写作往往与其童年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 《家》中的 人物大多都有巴金家族生活的原型,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家》对于巴金是一次心灵伤痛 的治疗。 其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巴金过去的大家族生活给他的心灵留下了一些伤 痛,但“五四”文化的熏陶,尤其是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彰显和放大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使巴金强化和改写了自己的早年记忆。 可以说, 无政府主义使巴金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 某些东西强化,再进行加工处理后写进《家》的。 五、分析论述题( 20 分) 试论《雷雨》深刻的悲剧意蕴 提示: 1) ( 《雷雨》在中国现 《雷雨》深刻的悲剧意蕴。 代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文学价值; ( 2)戏剧基本情节结构与人物关系,主要人物形象 蘩漪、周萍、鲁侍萍、周朴园、周冲等; 3)现代戏剧结构的创造: ( “三一律”借鉴、 “过 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 ( 4)诗化现实主义的风格; ( 5 )悲剧主题的深刻性。 ; 四、简答题( 30 分,每题 10 分) 简述《呐喊》《彷徨 的艺术特色。 ? 简述《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 彷徨》 答: 《呐喊》和《彷徨》不仅具有深刻的主题内容,而且创造了新颖的艺术形式,取得了 重大的成就。鲁迅是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实现了小说形式向现代的转型。 1、提供 了新的小说观念。鲁迅的取材和写法,借鉴了西方现代小说的体式,以现实主义方法为主, 实现了对传统写法自觉、大胆的突破。 2、 “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鲁迅 认为塑造人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专用一个模特儿,另一种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 他显然是使用了后一种方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 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这使他的小说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很大的艺术容量。但要写 好这样的人物,又显然需要作者更丰富的生活积累,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3、故事情节的弱化与灵魂揭示的强化。 《呐喊》 《彷徨》为了更深入地揭示人们灵魂状态, 对故事情节的曲折和完整并不倚重, 《狂人日记》《故乡》《伤逝》《在酒楼上》等大都是 、 、 、 以人物的情绪感受作为小说的整体框架,故事情节和生活画面被编织进人物的情绪感受之 中。 4、直叙的散记体结构和深化主题的结尾。 《呐喊》和《彷徨》大多采用了直叙的散记 体结构,也就是采用直线起伏的结构布局,通过叙事者的直叙把情节推向高潮。叙事者与主 人公构成了多种形式的关系,有“我”就是主人公的,如《伤逝》 ,有“我”仅是一个目击 者的,如《在酒楼上》 《孤独者》 ,有“我”既非主人公又非目击者,仅是一个线索人物,如 《祝福》 《孔乙己》 显示了鲁迅小说结构艺术的多姿多彩。 , 鲁迅小说的结尾又往往深刻有力, 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如《肥皂》的结尾写到四铭的老婆还是用上了四铭替她买的香皂, 表明她还是担心四铭会不安分,从而加强了作品对四铭伪君子面目和肮脏灵魂的批判。 《狂 人日记》的“救救孩子”《故乡》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明天》中 、 , 的单四嫂子最终没有做成梦, 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故事, 对中国传统的结构艺术既有所突 破又有所继承。5 、点睛白描的艺术表现手法。白描就是真实朴素不加粉饰地描写对象。用 鲁迅的话说即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首先运用在对景物的描写上少背景 描写, 是对中国旧戏的艺术经验的借鉴, 其次, 鲁迅更多的是将白描手法用于人物形象塑造。 2 、 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沉沦 《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提示: 《沉沦》时期的郁达夫处于青春阶段,下笔有锐气,亦有躁气,既有向旧道德冲锋 陷阵的勇气, 又有自伤自悼的晦气, 相当真实而且深刻地显示了新旧转型期青年的人格特点 和个性特点。 《沉沦》以 “路遇-自慰-窥浴-偷听-宿妓”作为基本情节,塑造了一个多 愁善感、孤僻自卑的青年形象,着重表现了极度自卑、苦闷压抑的忧伤情绪,大胆而又细微 地描写了因压抑而产生的变态性心理, 并把这种心理与作为弱国子民的屈辱交织在一起, 从 而深刻地表达了“现代人的苦闷” 。 3 、述左联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发展所做的贡献 述左联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发展所做的贡献。 述左联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发展所做的贡献 “左联”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的组织机构,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作 出了巨大的贡献。 1、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在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面作 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有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理论 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阐释。这些文艺论著的译介,提高了中国作家的理论水平,为左翼文 学运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创办刊物,繁荣文学创作 “左联”成立以后,先后 创办了一批刊物,如《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文学周报》《文学导报》《文学》 、 、 、 、 、 半月刊等,还改组或接办了《大众文艺》《现代小说》《文艺新闻》等期刊。这些期刊杂志 、 、 吸引了一大批新老作家, 形成了一支以左翼作家为核心的革命文艺大军, 出现了文艺创作空 前繁荣的新局面。3、加强与世界文学的联系 据统计, “左联”时期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书 籍约有 700 种,占 1919 年至 1949 年全国翻译总量的 40%。 4、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5、重 视创作方法的革新 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十分重视创作方法的革新。在无 产阶级革命文学创导初期, 创造社成员激烈地宣布告别他们曾极力张扬的浪漫主义, 独尊现 实主义创作方法,将现实主义与其他创作方法对立起来。 五、分析论述题( 20 分)分析《金锁记》中曹七巧人物形象 分析《 分析 金锁记》中曹七巧人物形象。 提示: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她所嫁的丈夫是个 “骨痨”病人,但七巧 是个健康的人, 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 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 但是, 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她亲生的儿女。七巧 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她百般 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 ? 简要评价郁达夫小说前后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简要评价郁达夫小说前后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答:提示:郁达夫前期小说显示了强烈的主观抒情,甚至表现大胆的自我暴露的倾向。 他的后期小说在风格上转向明净和秀丽, 流露出优雅的风度。 这种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 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 如果说他的前期小说其狂暴和颓废表达的是反封建的精神和他内心的 焦虑,那么他后期小说优雅则反映了他此时的与传统的开始和解及个人生活的安定与惬意。 简析《 的艺术成就。 ? 简析《家》的艺术成就。 答:提示: 《家》是一部中国旧日大家族溃败的历史,它描写的是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生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 “ 五四 ” 这一大时代的社会生活作品,至今还没有一部取得 象《家》那样的成功。 《家》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和批判精神,包括对专制制度的否定。 巴金从家族文化的角度切入五四以来的反封建主题, 对中国社会、 文化进行了历史性的批判。 《家》表现出一种热烈悲郁的抒情风格。作家用热情的笔触写青年人的直率、真挚,作品中 既有充溢的感情,又带着浓重的忧郁,这既是《家》的风格,也是作家人格的写照。 分析《围城》的艺术风格。 分析《围城》的艺术风格。 答:提示: 《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在《围城》中,辛辣机智的讽刺锋芒几乎无所不 至,社会、人生、道德的病态,都逃脱不了它的冷嘲热讽。 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 将讽刺的笔锋伸展到中上层知识界的各个角落, 用多种方法勾画出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知识 分子的形象,展现出一部新“儒林外史”的生动画卷。 《围城》是一部幽默小说。所谓幽 默,它是英语 humour 的音译,指通过映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 揭露生活中乖诈和不通情理之处。 而在 《围城》 中, 这种诙而不谑令人莞尔的文字随处可见。 《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 。钱钟书以博学闻名,是著名的学者,对古今中外的知识都很 了解。他的学识在小说中也同样表现了出来,从而创造出一种由博识、睿智、谐趣构成的具 有智性之美的世界。 简述老舍《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 简述老舍《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茶馆》 是老舍 1957 年创作的话剧杰作。 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 (清末 1898 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45 年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 变化, 来表现 19 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 在剧本中老舍采用了富于对比色彩 的“人像展览” ,穿插了喜剧元素,以充分表现特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 有效地拓展了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 《茶馆》形神兼备的戏剧对白,也充分现实了老舍深厚 的语言功力。 《茶馆》对中国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述寻根小说的寻根指向和寻根意识。 ? 简述寻根小说的寻根指向和寻根意识。 从寻根文学作品和理论中可以发现, 文化寻根有两种指向: 一是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 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而寻 根意识大致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肯定性的文化价值(如 阿城的《棋王》;二是发掘当代社会心理中存在的传统文化积淀,批判其否定性的传统文化 ) 因素(如韩少功的《爸爸爸》;三是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想象历史或古代文化遗风, ) 寻找激发生命力的精神源泉如郑万隆的《老棒子酒馆》 。 3 、简析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 简析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 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 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 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 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 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 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 “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 是, 在新写实小说中, 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 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 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 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 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 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 简析《创业史》中粱三老汉这一人物形象。 ? 简析《创业史》中粱三老汉这一人物形象。 粱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 成梦的辛酸史, 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 但这希望仅仅是做一个三合 头瓦房院的长者。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当粱生 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同妻子大吵,发泄对儿 子地不满,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地小生产者意识。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 善良、朴实地品质。土地的获得,痛苦的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粱 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 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 道路中间的人物。 从这个形象的塑造中, 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 质内容。粱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 2 、朦胧诗在诗学与诗美上与传统诗歌相比,有什么不同和创新? 朦胧诗在诗学与诗美上与传统诗歌相比,有什么不同和创新? 作为新思潮的朦胧诗,它以迥异于传统的现代诗歌艺术,打破了 1949 年以后诗歌创 作逐渐形成的自我封闭的艺术僵局, 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征。 北岛、 顾城、 舒婷、梁晓斌等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的作品尽管在个体风格上不尽相同,但在诗歌的 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上都有着大致相同的特征。 他们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 肯定人的自 我价值和尊严, 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 在对现实的理性思索和自我心灵的反思寻觅 中,塑造了一代人整体自我形象:觉醒、独立、思考、追求。他们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 归,带有浓郁的英雄主义色彩和强烈的精英意识,在迷惘感伤的诗情中,建构起了属于自己 的诗学主题。在诗歌创作艺术上,朦胧诗人摒弃了当代诗歌的直白、滥情的统一模式。大量 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在意象的凝聚组合和时空转换中,将深挚而多层次的情 感寓于象征的暗示之中, 从而创造出繁复的意象群落和以象征为中心的表现模式, 丰富了诗 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同时注重对直觉印象的捕捉,以情感逻辑代替事物的客观 逻辑,以主观真实代替客观现实,使诗歌深具现代主义的色彩。 3 、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讲真话,抒真情,袒露赤子之心,勇敢探求真理,是贯穿于《随想录》整部书的总主题。 在《随想录》中,巴金对史无前例的文革进行了愤怒的揭露,痛彻的控诉和深沉的思考,提 出应该给这场空前的历史大悲剧做总结。 《随想录》正是从一个侧面对这场民族性灾难的残 酷现实作了深刻再现, 真实记录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在这场浩劫中的心灵轨迹。 巴金的反思 究其实际尚不止于文革, 其思想的触角和批判的锋芒还伸向了文革之前的十七年。 《随想录》 的独特与深入之处, 是其中对文革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结合在一 起,而不是像很多文革受害者那样,简单的把一切责任都推向了四人帮,因而认为粉碎四人 帮就解决了所有问题。与坚持讲真话相适应,巴金在艺术上追求的是朴实无华,自然天成。 寻根小说的“ 指什么,这类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 寻根小说的“根”指什么,这类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寻根文学的根一是指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 如楚文化、 吴越文化、 秦文化、 晋文化等; 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 、阿城的《棋 王》 、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 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询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 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 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4 、以《文化苦旅》为例,简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文化苦旅》为例,简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容和艺术特色。 余秋雨散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突破了传统游记散文移步换形、借游说理的简单套 路,而是将游历过程退居为某种断续的、或隐或显的情节框架或开启情感闸门的触点,凭借 山水风物以探求和透视民族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精神及人生真谛, 反省民族文化和古代知识 分子的人格构成。 因此, 他笔下的山水并不仅仅是自然山水, 更是人文山水。 《道士塔》 比如 、 《阳关雪》 。在其笔下,许多风景名胜或镌刻着历史名人印迹的文化场所,作为一种文化象 征符号,成为承载厚重的文化内涵的物象。在艺术技法上,其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理性 思考的深厚凝重与艺术想象的诗性激情的有机交融,体现出一种大散文的风范。 1、 分析《伤逝》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2、 论述《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成就。 3、 论《围城》的艺术成就。 4、 第三个十年(37―49 年)文学创作概述 1.在《狂人日记》中,鲁迅早年的进化论思想有鲜明的体现,试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2.简述《小二黑结婚》的故事情节梗概。 3.简析《白杨礼赞》中白杨的形象特征。 4.《屈原》一剧的诗意体现在哪些地方?试简析之。 5.《内奸》中,田有信这个形象有何性格特征? 6.《怀念萧珊》有何鲜明的艺术特色? 1.结合诗篇,谈谈《王贵与李香香》对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的借鉴和改造。 2.试比较《茶馆》与《关汉卿》在剧作结构上的异同。 1、 简述余秋雨散文的特色 2、 简述马原小说的意义 1、 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特色 2、 试析“新时期文学”的基本特色 1 、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 2 、小说《百合花》的别样情调特征。 3 、 17 年时期小说题材的分类和等级。 4 、 《李双双小传》 的民间文化特色表现在哪里? 1、 分析文革时期“潜在写作”的主要诗人及其代表诗歌。 16 分) ( 2、 比较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 18 分) ( 1 小说 《百合花》 的人性美表现在那里? 2 郭小川诗歌 《望星空》 的独特意义在什么地方? 3 、 17 年散文“复兴”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4 、天安门诗歌运动及代表作品。 5 、 《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 1 、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 、 教训问题。 2 、比较赵树理、柳青、周立波、李准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 1、 简述舒婷诗歌的艺术特点。 2 、简述马原小说的叙述圈套。 1、 “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2、 试析“新时期散文”的基本特征。 1、简述闻捷诗歌的主要特点。 3、简述汪曾祺小说的叙事艺术。 五、作品分析; 王一生形象分析。 2、简述《茶馆》的结构特点。 4、简述九十年代女性小说的独特成就。1 、谈谈周作人的散文艺术特色。 2 、简析茅盾《子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3 、简析艾青三四十年代诗歌的意象与主题特色。 4 、谈谈你对张爱玲小说作品的认识。 1 、具体谈谈你对鲁迅小说的总体看法。 2 分析曹禺《雷雨》的思想特色和人物形象。 1、 简述鲁迅杂文的特点; 2、 谈谈《雷雨》的艺术成就; 3、 为什么说艾青是一个从中国诗坛走向世界的诗人? 觉新形象分析。 1、 简述鲁迅杂文特点; 2、 谈谈《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 3、 为什么艾青有“忧郁诗人”之称。 分析《边城》 1、简要叙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脉络。 2、简要述说郁达夫小说的品格特征。 3、简述老舍的主要文学成就。 1、论沈从文湘西小说所创造的审美境界。 2、鲁迅小说对农民问题的关注,及其小说的艺术特征。 3、曹禺《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 1 、 比较《丰收》和《春蚕》的异同。 2、 、简评 田汉早期剧作的基本主题。 六、以《 死水》为例,谈谈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主张。 七、分析 《 子夜》中吴荪甫的形象。 1、简析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沉沦》的成败得失。 2、简述贾平凹的“风情散文”的艺术特征。 3、解读舒婷的诗《船》 。 清华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试题 2000 年 1、试述鲁迅杂文的文体渊源与艺术特征。 2、试分析郭沫若诗集《女神》里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 3、试比较巴金的《家》与钱钟书《围城》里对于封建大家庭的描写。 4、试述四十年代国统区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5、试分析张贤亮中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 清华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试题(2001 年) 一、试述“五四”以前几年中国知识界出现的思想启蒙运动。(20 分) 二、试比较分析三十年代“自由人”的文艺观与四十年代后期的自由主义文艺思想。 三、试从各个层面阐述胡风“精神奴役创伤”的观点与他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之间的关系。 四、简论八十年代后期的“先锋小说” 。 五、简述九十年代的重要文学现象。 复旦大学 1999 硕士入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 1、写出以下各家理论批评著述名(各二种)朱自清、朱光潜、梁宗岱、钱钟书、李健吾。 2、鲁迅《野草》的文体特征及思想心理内涵 3、以鲁迅(《故乡》《社戏》),郁达夫(《沉浮》《迟桂花》),废名、沈从文、萧红(《呼 、 、 兰河传》),孙犁,汪曾祺小说为线索,勾勒新文学史上一个别具特色的小说脉系,就其特 具的结构形式和文化内涵作出梳理。(30 分) 4、90 年代中国文学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略评其得失。(30 分) 1、 《金锁记》的局限有哪些? 2、 “左联”的局限有哪些? 3、所谓“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分别是指哪些作家?各自的主要风格是什么? 4、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1、分析《迟桂花》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谈谈你对“五四”文学革命激进主义立场的理解。 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1、简述延安文学与左翼文学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2、闻一多在新月派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 3、选择一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说说“十七年”的文学作品塑造“英雄典型”的主要 特征是什么? 4、以顾城的《小巷》为例,从思想和艺术方面,说说这样的诗在当时为什么被称为“朦胧 诗”?(附原诗:小巷/又弯又长/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1、 《影的告别》 谈谈 。 2、 中国现代文学的演进发生了几次重大转折?其要旨和意义何在? 1、就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倾向与十七年文学的主导倾向作一比较。 2、80 年代初汪曾祺发表《受戒》时曾说: “我的作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主流。 ”到了 80 年代中期,汪曾祺的朋友林斤澜说,汪曾祺的“行情见涨” 。就这一现象写一则评论性文字。 1、下面一段引文出自哪位作家哪一篇作品(体裁)?如何理解?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的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 2、 《凤凰涅磐》中的“凤”和“凰”两个意象共同的精神特质与不同个性特征是什么? 3、 “寻根文学”有哪些代表作家(4 个)?他们的共同倾向是什么? 4、 “探索戏剧”有哪些代表作品?怎样理解其“探索性”? 1、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2、就艾青、曾卓、绿原、牛汉、公刘、 流沙河等人新时期的诗歌创作,谈“归来诗人”的共同特点。 南京大学 1997 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1、 《青年杂志》初倡“六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林语堂散文的艺术追求。 3、 “山药蛋派”的主要创作成就。 4、 ‘朦胧诗“的主要代表诗人及作品 5、郭沫若的历史剧理论及史剧代表作特色。 1、 ”新月派“的保守主义文化观念及其正负面价值 2、 《白鹿原》中所蕴涵的乡土文化母题 3、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的内容与特色。 4、试论我国三、四十年代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艺术成就。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98) 1、周作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贡献。 2、张爱玲小说的历史意义。 3、丁玲的那些作品最能体现“五四”女性特征?为什么? 4、从《暴风骤雨》到《三里湾》《创业史》 、 。再到《金光大道》 ,其主题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1、论 20 年代的“自我小说”“私小说” ( )创作的主要内容、特征以及历史评价。 2、论 80 年代中期刘再复提出的“文学主体性”问题。 3、 论田汉早期浪漫主义剧作的艺术特征。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99) 1、 “语丝文体”的主要特征。 2、 “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文艺观及你对它们的看法。 、 3、路翎《财主的儿女们》的艺术特色。 4、曹禺话剧的艺术成就。 5、艾青的代表作及其艺术特色。 1、论“新感觉”派小说。 4、 论“孤岛文学”中的戏剧创作 2、简述五十年代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你对这一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3、张天翼的讽刺艺术与钱钟书的讽刺艺术比较。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00) 1、晚清维新派文学变革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 2、30 年代现代派小说的艺术创新。 3、 “论语派”散文的艺术个性及偏颇。 4、90 年代晚生代女作家个性化写作的主要特点 1、以胡适、郭沫若、艾青等诗歌创作为例,评述中国现当代自由题诗的发展,并阐述你对 新诗未来走向的认识 2、评析 40 年代初“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论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族化、现代化建设过 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3、论老舍当代戏剧创作的得与失。 4、沈从文与汪曾祺小说创作审美情趣的比较。 评论写作一以下两题,任选一,80 分 1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 ,写一篇评论 2 试论《子夜》的艺术结构 二 你认为评论写作的成败关键在哪里?请结合你的写作实践加以说明(20 分 1,简述你对“五四”白话文学运动的看法。 2,简述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1,写出你喜欢的五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并试述理由 1,谈谈京派作家的文学成就。 2,试析四十年代的上海的文学创作。 1,简述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2,试比较《雷雨》与《日出》的戏剧结构 3,简述赵树理小说的独特风格。 1,评述中国新诗三十年的发展。 2,谈谈“五四”以来“乡土文学”的成就。 3,试论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特特贡献。 1,简述萧红小说的艺术特色。 2,简述艾青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历史地位。 1,谈谈鲁迅对中国现代散文(含杂文)创作的独特贡献 2,综述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创作 3 写出一位你推崇的现代作家的创作历程及代表作和主要艺术风格,并论述你推崇的理由。 北师大 2000 年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方向)试题 (1)试论小说《围城》的艺术成就 (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3)试述田汉话剧创作艺术成就 1、谈谈《新青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用。 2、以作家作品为例,说明乡土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价值。 3、试述郭小川的诗歌探索。4、谈谈你对九十年代小说“个人化”的看法。 5、试述周扬及其理论批评对于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作用。 6、谈谈三、四十年代通俗文学在都市流行的原因。 北师大 2002 年试题 1,简述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提出及其实质 2,简述《边城》的艺术特色 3,刘白羽散文的艺术成就 4,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 1,你认为鲁迅的小说创作中哪些体现了其自身经历与生命体验?请结合作品说明 2,诗歌赏析(艾青的诗一首,略) 3,比较戏剧《茶馆》与《关汉卿》 4,结合对人文精神的讨论,分析 90 年代文学的走向。 北京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1,浅草-沉钟社 2,京派小说 3, “散文年”4, “开拓者家族” 1,鲁迅《野草》的哲学意蕴河象征手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 曹禺与夏衍的剧作在结构方式上有何不同的风格 3 简析汪曾祺小说创作主要的艺术特征 4, 简述 20 世纪俄罗斯诗歌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最好列举 1, 请结合作品,谈谈新时期话剧创作在艺术形式上有哪些重要的创新? 2, 请结合两三位诗人(或两三个诗歌群体)具体的创作实践,论述中国现代派诗歌从 30 年代至 40 年代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3,请结合某一文体创作实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国文学理论思潮,表现手法的借鉴和吸取. 北京师范大学 1999 硕士入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文学知识题: (20 分) 1、 “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化运动曾以何种刊物为主要阵地? 2、 “五.四”以后,与语丝社同时展开活动的未名社的主要成员有哪些? 3、湖畔诗社成立于何年?四位发起人是谁? 4、 “山柴禾” 、方达生、小满儿、卢孟实分别是谁的哪篇(部)作品中的人物? 5、闻一多曾参加哪个文学社团?他积极倡导和探索过何种诗体? 6、新时期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学生的翅膀》和《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谁?各属 于什么题材? 7、 被视作 “七月派” “九叶派” 和 的代表诗集分别是什么? 8、何谓“第四种剧本”? 二、简答题 1、简析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沉沦》的成败得失。 2、简述贾平凹的“风情散文”的艺术特征。3、解读舒婷的诗《船》 。 《船》 一只小船 不知什么缘故 倾斜地搁浅在 荒凉的礁岸上 油漆还没有褪尽 风帆已 经折断 既没有绿树垂青 连青草也不肯生长 润潮的海面 只在离它几米的地方 波浪喘息着 水鸟焦灼地拍打翅膀 无垠的大海 纵有辽远的疆域 咫尺之间 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 隔 着永恒的距离 他们必然指望 爱情穿过生死的界限 世纪的空间 交织着万古掌新的 目光 难道真挚的爱 将随着船板一起腐烂 难道飞翔的灵魂 将终身监禁在自由的门槛 北师大 2000 年硕士入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 (1)试论小说《围城》的艺术成就 (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3)试述田汉话剧创作艺术成就 (4)结合下面所给的作品,谈该诗作者的艺术风格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 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 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的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礼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话,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 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2、鲁迅《野草》的文体特征及思想心理内涵(30 分) 3、以鲁迅( 《故乡》《社戏》,郁达夫( 、 ) 《沉浮》《迟桂花》,废名、沈从文、萧红( 、 ) 《呼兰 河传》,孙犁,汪曾祺小说为线索,勾勒新文学史上一个别具特色的小说脉系,就其特具的 ) 结构形式和文化内涵作出梳理。 (30 分) 4、90 年代中国文学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略评其得失。 (30 分) 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考题 1, 文学研究会的基本情况与艺术主张。 2,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 3,简述吴伯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4,试析艾青在当代诗歌创作上的特色和成就。 1,结合鲁迅思想和其他创作,分析《孤独者》的人物形象及作品所表现的情绪。 2,结合作品具体论述闻一多诗歌的艺术特征及其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意义。 3,以例,试论“京味儿话剧”的特点。 4,试比较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不同。 北师大试题中文系现当代文学 2003 年现当代 一当代 1 穆旦为首的九叶派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成就?为何说现代主义诗歌到穆旦成 熟?2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特色 在 40 年代的价值? 4 通俗小说近代到现代的发展 5 狗爷儿涅 或桑树坪纪事的艺术成就 6 余秋雨散文的特色 二当代 3 4 51 现代文学提倡小说 诗歌 但成就最大的是散文,为什么?2 废名说 “诗歌是 天然的,又是偶然的”?3 鲁迅对 20 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价值和影响?(大概啊)综合一文 艺思潮或文学现象谈认识?4 郭小川与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异同?5 池利与刘震云在 80 年代 小说 ... 1.早期象征诗派的理论和创作 3.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5.抗战时期报告文学盛行的原因 7.《茶馆》的结构艺术 9.《致橡树》中“橡树”与“木棉”的象征意义 2.鲁迅刻画人物的手法 4.《原野》中仇虎的“精神幻觉” 6.分析朱老忠的性格特征 8.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10.“寻根文学”的思想内涵1.由阿 Q、陈奂生的形象,分析论述中国文学中“改造国民性”的主题 2.20 年代乡土文学的创作概况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3.现代主义文学探索热潮兴起的状况和没落的原因 1,夏衍抗战时期戏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1、试论五四新文学的精神价值取向及其艺术规范。 2、选择一你最喜欢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或作家,谈谈你个人的独特体验或秒年见解。 (二)当代文学部分: 1、所谓”红色经典“是文学史家对20世纪50~70年代某些作品的概称,请先梳理” 红色‘的形态特征,并对其文学成就与不足作出评析。 2、请以不少于五位作家、八个作品为例,联系现实主义的当代流变,深入具体地论析新写 实小说思想艺术的“创新”表现。 A 1,分析《伤逝》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意义。 2,试论赵树理的小说的民族特色。 B 1,以《沉沦》为例,谈谈郁达夫的小说创作风格。 2,试论张炜的小说创作的发展变化。 C 1,试论穆旦的诗。 2,试论新时期现代主义艺术试验的利弊得失。 武汉大学 1999 年现当代考题 1,新诗戏剧化 2,于质夫 3,大连会议 4,第四种剧本 1,鲁迅《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2,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婚姻法简答题名词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