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用的联通联通宽带和广电宽带联运的宽带最近eoc回复了出厂设置就一直上不了网,工作人员态度还特别差,求大神帮

EPON与EOC广电双向解决方案-通信/网络-与非网
1995199613FSAN(FullServiceAccessNetwork)155Mb/sPONATMITU-TG.983
BroadbandPON
2001APON622Mb/sPON
GigabitPON
FSAN1Gb/sPONOAM&PPONGigabitPON(GPON)20031ITU-TGPONG.984.1G.984.2G.984.3
EPONSNMPSNMPEPONEPON
200011IEEE802.3EFM(EthernetintheFirstMile)21EFMAGb/sGEPONGigabitEthernetPONEFMIEEE802.3ah
EPONFTTHEPONEPON
1490nm1310nmOLT20ONU32OLT
EPONTDMIPTDMIPIEEE802.31550nm
EPONEPONEPON
TCP/IPSNMPSNMPEPONSNMPEPON?
SNMPTCP/IPUDPSNMPSMIMIBSNMPSMIMIBSNMPSNMPSNMP?
SNMP/SNMP5Get-RequestGet-ResponseGet-Next-RequestSet-RequestTrap
EPON1OLT32ONUSNMPEPON
EMSOLTFEMSOLTONUSNMPEMSOLTONU2
1OLTONUMIB
OLTONUConsole
EPONOLTONUOLTONUSNMPSNMPOLTONUVLAN
EPONOLTONUOLTONU
&&& SNMPOLTONUSNMPMIBPDUPDU5SNMP5
关注与非网微信 ( ee-focus )
限量版产业观察、行业动态、技术大餐每日推荐
享受快时代的精品慢阅读
今日,华为发布了基于FTTH光纤接入网的时分PON Combo解决方案……
发表于: 11:09:24
EPON和GPON各有千秋,从性能指标上GPON要优于EPON,但是EPON拥有了时间和成本上的优势,GPON正在迎头赶上,展望未来的宽带接入市场也许并非谁替代谁, 应该是共存互补。对于带宽、多业务,QoS和安全性要求较高以及ATM技术 作为骨干网的客户,GPON会更加适合。
发表于: 08:35:41
博通股价对此消息的反应是负面的,当天下降了3.5%。因为博通在电缆调制解调器/网关和WiFi芯片领域是英特尔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Lantiq在DSL和GPON芯片市场的死对头。因为2014年第四季度的出色业绩,博通公司股票刚刚在上周五出现上涨。
发表于: 16:27:05
或许你已经听说过PPTV与联通合作推出的专享流量服务,现在更新的应用则是专享带宽。“例如乐视与运营商正在探索的服务专享带宽,当用户通过乐视的网站浏览视频时,可以专享额外高速带宽服务而不占用网络。”
发表于: 13:52:33
近年来智慧城市将平安城市的管理宽度和广度不断扩展,应运而生出对综合执法及营运车辆的实时监控及人员定位,以确保车辆的安全、人员安全幷实时掌控车辆出勤状况。
发表于: 11:08:14
最近“中国芯”三个字被不断提及,中兴通讯遭美国禁购的事件也引发了业内讨论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已让业内人士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光纤预制棒(光棒)领域也存在同样的境遇。
发表于: 18:36:40
近日中国联通官微发布了,开始逐渐关闭2G网络。并表示,有序推进2G网络减频工作,是中国联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淘汰通信业落后产能的实际行动,有助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去库存”与转型升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联通服务能力质量与水平、持续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
发表于: 13:03:29
与非网4月21日讯,今天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以“大数据+”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在苏州吴江正式开幕,会议得到了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和亨通集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发表于: 21:26:41
目前不同国家应用于5G通信的频段各不相同,我国是24.75—27.5GHz和37—42.5GHz频段,欧洲是24.25—27.5GHz频段,日韩则采用26.5—29.5GHz。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手机芯片不支持这么多不同频段,出国旅游时手机就无法正常通信了。
发表于: 08:28:00
uCloudlink与SoftBank合作为日本用户推出兼享日本国内及海外数据组合,成为日本第一家采用云卡技术的运营商,用户透过 Y!mobile Pocket WiFi 701UC 可以每月3980日元 (约人民币235元) 享用日本国内数据,亦可以每日90日元(人民币5元) 兼享uCloudlink海外数据服务。
发表于: 17:26:51
与非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212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京ICP备:号已被1人收藏
&广电EOC终端无法连接无线路由器
来自:保密
发帖:6+2
办了个移动和广电合作的宽带,10M/990元,EOC终端接网线可以上网,但是接了无线路由器就无法上网。
EOC是HMD404T,无线路由器就是ADSL共享一体机(TP-Link)。
原来用电信ADSL没问题。
山上有兄弟遇到过这个问题哇?怎么解决?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楼主...
来自:上海
发帖:150+1865
你把无线路由mac地址改成你笔记本网卡的
[发自iPhone客户端-贝客悦读]
-------------------------------------------------------------------------------------------
生活恩赐给我们独处的片暇,好让我们的眼睛穿过寂寞解读心灵。
http://hayi.126.com
来自:上海
发帖:584+7437
简单的呀。
1:原来电话线插口废弃。通电,用大头针按RESET恢复到默认状态。
2:将EOC输出的WAN线插LAN4口,LAN2-3口接电脑。打开浏览器,访问192.168.1.1,用户名密码admin.
3:选择-设置向导-选择无线路由模式-选择PPPOE拨号--输入用户名密码。
4:按LZ东方有线EOC接入,其中MTU修改成1462.OK!保存重新启动。
-------------------------------------------------------------------------------------------
天渊咫尺 沟通无限
来自:保密
发帖:6+3
MAC地址改成笔记本MAC,只能上QQ,其他的网站都打不开。
换了一个无线路由器,Alpha, EOC 电脑口RJ45出,Alpha WAN口进,按照兄弟说法,MTU设成1462,情况和原来一样,不能上网。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上海
发帖:0+0
能QQ?设置DNS!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宁夏
发帖:198+1566
lz 按照那个兄弟说的改Mac 地址后, 看看DNS是不是可用的。
比如ping 一下 news.sohu.com
如果可以的话,就没有问题;
如果不行的话,ping 114.80.130.88, 如果这时可以的话就是DNS有问题了。
可以设置一下DNS
-------------------------------------------------------------------------------------------
那一刻 双手合十升经幡 不为祈福 只为寻觅你的回眸
那一天 闭目垒起玛尼堆 不为参悟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来自:上海
发帖:7+390
EOC 出来进WAN口就可以了,网络参数设置PPPOE方式,填写用户名密码,其实就是拨号上网方式呀,通过路由器保存用户名和密码来拨号,其实就是路由器自动拨号的一个过程。电信也是这么设置的,刚帮我家人的一个老年人上网的电信套餐加过一个无线路由器也是这么设置的。
-------------------------------------------------------------------------------------------
方块呀方块
来自:上海
发帖:38+240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上海
发帖:584+7447
回复2楼: 换了一个无线路由器,Alpha, EOC 电脑口RJ45出,Alpha WAN口进,按照兄弟说法,MTU设成1462,情况和原来一样,不能上网。
1:LAN口接电脑,能否正常上网?
2:无线路由器设置固定频道。避开1、2、13、12,比如8频道。先不加密能否上网?
3:早期无线路由器的固件对安卓系统的网卡匹配不来3,升级固件可以解决。
-------------------------------------------------------------------------------------------
天渊咫尺 沟通无限
来自:保密
发帖:6+4
EOC终端LAN口直接接笔记本拨号可以上网没问题。
无线路由器获取的DNS和直接连接EOC终端上网获取的DNS也是一致的。
Ping www.sohu.com都能ping通,但就是上不了网。
网上搜了搜,说CATV的拨号方式和电信/联通不一样,是IP+MAC绑定。
有同事是其他区的,也听说可以用无线路由器,但我这就是不行。
原来的路由器电信ADSL设置都可以上。路由器设置了笔记本的IP也就只能上QQ。
搞不定打算推掉算了,实在是坑爹。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上海
发帖:584+7456
EOC终端LAN口直接接笔记本拨号可以上网没问题。
无线路由器获取的DNS和直接连接EOC终端上网获取的DNS也是一致的。
Ping www.sohu.com都能ping通,但就是上不了网。
网上搜了搜,说CATV的拨号方式和电信/联通不一样,是IP+MAC绑定。 有同事是其他区的,也听说可以用无线路由器,但我这就是不行。
原来的路由器电信ADSL设置都可以上。路由器设置了笔记本的IP也就只能上QQ。
搞不定打算推掉算了,实在是坑爹。
1:EOC+拨号是不会IP+MAC绑定的,这个我有把握。
2:EOC+路由器拨号,唯一与其它接入方式不同的是MTU值。这个数值是通过实验获得的。
3:设置无线网卡的DNS为114.114.114.114看看。
-------------------------------------------------------------------------------------------
天渊咫尺 沟通无限
...10楼...
来自:上海
发帖:2+8
首先使用电脑拨号连接,连接成功后运行CMD,使用ipconfig /all命令,把D N S的地址抄下来,随后在无线路由里面把PPPOE的用户名、密码设置好,D N S选择手动输入,把刚才抄的D N S地址打进去,随后把网线连上去就可以了!
-------------------------------------------------------------------------------------------
...11楼...
来自:上海
发帖:167+7391
先介绍下你现在怎么上网,无线路由基本都适合各种网络,不然ipad等怎么上网?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2楼...
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
广电EOC终端无法连接无线路由器
数码影像推荐
最新二手发布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下载客户端
奖励分值:您今日还有 3 点分值可以奖励 [ 20 点奖分可自动换取 1 点PP]
请输入4位有相同表情的数字
&违反国家法律&&&&&&&&&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恶意刷屏&&&&&&&&&&&&&&&内容重复&&&&&&&&&&&&&&&攻击管理员
&本人要求删除&&&&&&&&当事人要求删除
&与主题无关&&&&&&&&&&&水贴软文&&&&&&&&&&&涉及敏感政治内容
&被要求删除,你懂的&&&&&&&&&&&盗号并发布违规或广告内容
扣除hp值:
宽带山警务室
&恶意刷屏&&&&&&&&&水贴软文
&违反国家法律
&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网页不能打开
&图片不能显示
已报名参加的人员:查看: 578|回复: 12
广电宽带的同轴线缆需要换好一些的吗?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法师, 积分 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 积分
因为开发商的原因导致联通的电信光纤无法接入,目前能用的宽带只有广电网络,带宽50M(已经是最高的了...),如果想榨干网速,除了硬件设备的提升,从楼道到EOC(c.LINK终端)的同轴电缆是否需要更换?线缆差劲,在牛X的设备也是废物一堆。还望诸位大侠指点,谢谢!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魔法师, 积分 8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8 积分
换光纤的运营商。。。。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2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2 积分
作为青岛有线网的用户,我认为自己家里再牛x的线缆和设备碰到卡成翔的运营商什么都是浮云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魔法师, 积分 5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4 积分
还不如隔壁老王或者对面老王的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法师, 积分 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 积分
换光纤的运营商。。。。
没有啊。。。只有广电
总不能为了上网把房子卖了啊。。。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法师, 积分 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 积分
作为青岛有线网的用户,我认为自己家里再牛x的线缆和设备碰到卡成翔的运营商什么都是浮云 ...
对 遇到瓶颈一切都完蛋 所以光纤才是王道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魔法师, 积分 8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3 积分
工信部投诉走起啊。这明显垄断嘛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6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2 积分
魔力币1149
我们这里广电也换成光纤了。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法师, 积分 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 积分
我们这里广电也换成光纤了。
说是开发商和运营商之间谈不拢,这问题应该找哪个部门?建委?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导师, 积分 34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魔力币2333
我这边够坑了,只有广电跟网通,其他移动,电信,长城都进不来。
楼主住的地方还有比我小区更坑的,3大运营商不会一家都没吧?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法师, 积分 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 积分
我这边够坑了,只有广电跟网通,其他移动,电信,长城都进不来。
楼主住的地方还有比我小区更坑的,3大运营 ...
有电信 但是我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电信只能给ADSL 2Mbps 还有一家什么什么公司 能提供光纤 50Mbps的要1kRMB/月 这就是垄断 赤果果的垄断 我真有心卖房子了 还不如我父母家了 别看房子老 联通光纤200Mbps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导师, 积分 22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01 积分
魔力币1013
别折腾了,广电的网太渣。运营商垄断了,投诉一般也没什么用,这种情况很普遍。忍着或者换房子吧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法师, 积分 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 积分
别折腾了,广电的网太渣。运营商垄断了,投诉一般也没什么用,这种情况很普遍。忍着或者换房子吧 ...
确实很渣,速度就这么点儿,都什么年代了......不过最近好多了。原来广电刚开始这项业务的时候,经常出问题,不是没网速就是彻底断网,而且打客服电话,客服说“建议您别连接路由器,直接连计算机”,我去你大爷!2012年,iPhone5都出了,宽带运营商还不让用路由器,什么狗屁!最近经常需要下素材,资源稍微差点儿都不行,就几十k,要么就死半道了。我们这广电连的是电信,估计广电不舍得给电信租金,所以导致广电就一直渣着。。。
Powered by&p&首先要说的是TDM的概念,TDM就是时分复用,就是将一个标准时长(1秒)分成若干段小的时间段(8000),每一个小时间段(1/us)传输一路信号;&/p&&p&&br&SDH系统的电路调度均以TDM为基础,所以看到很多人说SDH业务就是TDM业务,就是传统的电路调度,是有理论依据的;&br&&br&但在SDH大红大紫的时候,另一场战争以太网和ATM(不是取款机哟)大战中,以太网取得全面胜利,从而以太网大行其道,其中又以IP最为强势,导致今天很多业务侧都IP化了,不能不说以太网太XXXXX了。&br&&br&问题:SDH大红人一个,以太网是另一个大红人,能否合作一下???一拍即合,MSTP诞生!&br&&br&在合资公司MSTP中的股份分配不太均匀:SDH占股70%,以太网占股20%,其它包括ATM占股10%,掌权的还是SDH,内核还是TDM,TDM的一切劣势都依旧保留,如刚性管道;以太网和ATM因为股权问题,都没有拿出像样的东西,只是须有其表(提供相应接口而已)&br&&br&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普及,电脑、手机、电视等终端都能上网了,带宽的需求急剧增加,电信运营商们赚钱的机会来了,但挑战也来了,以前1*155M可以供好上千人打电话,现在人们在打电话时还要上网,带宽需求增长和现网资源出现矛盾&br&&br&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就来看看SDH这位红人平时是如何与人相处的:&br&&br&SDH这位红人一直都是我行我素,唯我独尊,从不与人分享公共资源,比如二环批给我跑,二环就不许有其它车辆经过,上面就我一辆车,刚开始,我这个车能拉1个客人(STM-1),那么二环的效率就是运送了一个人(155M--STM-1),后来把车吨位升级了,我能拉64个客人(64*STM-1),那么二环的效率就是(10G-STM-64),这就是环速率;目前最大是40G&br&&br&如果有个时间段没有人需要运送,那么我就空跑,沿路看看风景、美女什么的,这时的效率就是0,其它道路就是堵死了也和我没关,由于比较固执,自己也有很多的无奈,比如你的车能装64位客人,但现在有65位客人,对不起,我也只能运64人,我们把这种低效率运作方式叫刚性管道&br&&br&现在需要运送的客人越来越多了,忙不过来了,解决方法有三个途径:&br&&br&&strong&第一种&/strong&:多修几条路(新建光缆),进行人员分流;缺点:成本和周期太长--------PASS&br&&br&&strong&第二种&/strong&:升级汽车吨位(提高速率);缺点:汽车厂还没研发出更大载重的车辆(电子元器件受限)-PASS&br&&br&&strong&第三种&/strong&:将二环划分成多个车道(波道),多个车辆共享道路&br&&br&领导看后,立即批示:方案三可行,立即执行!波分产生&br&&br&波分WDM就是将多个车道(波道)的车辆(信号)放到同一条道路(光纤)中进行传送,这里有根据车道间隔大小分为两类:&br&&br&车道间隔为20nm的,为稀疏波分,又称粗波分;&br&&br&车道间隔小于等于0.8nm的,为密集波分&br&&br&这样带宽成倍增加了,暂时解决了带宽不足的问题!可以休息休息了…………&br&&br&WDM得到重用后,各地纷纷仿效,现在的WDM不仅在城市主干道里使用(城域波分),还用在跨市、跨省道路上(长途波分);&br&&br&它的具体工作方式是各种类型的货物或乘客(业务信号)都被装载到一辆辆汽车中,汽车按照预先分配的车道(波道)行驶,中间汽车需要加油我们还设置了加油站(光放站OLA),司乘人员需要吃饭休息补充体力,我们为他们设置临时休息区(中继站),当然我们还是离不开交警系统的支持(光监控OSC或电监控ESC)&br&&br&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车道数也由刚开始的16或32一下子扩充到40、80、160,目前施工水平(制造工艺)已经突破200个车道数(波道),但我们的管理水平还是很低的,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br&&br&1、交通管理消息传递不畅(OAM缺乏):WDM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带宽不够问题,没有考虑到带宽提高后,管理也要跟上呀,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车辆多了,如何对每一辆车的状态做到了如指掌,交警(OSC)感到力不从心;这时有几位SDH的司乘人员在小声谈论:我们SDH公交系统,都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每一辆车上都有司机和售票员,分工明确,还用实时视频监控(在线监测),公司时刻都能了解每一辆车的运行状况,WDM你差的太远了&br&&br&2、调度不够灵活:WDM在设计之初就有一个严重缺陷:比如一个货物要从西安运到北京,预先分配的车道是10车道(第10波),那么从西安到北京全程都是第10车道,不能更改,除非你经过了好几个高速段(光再生段),如西安-郑州、郑州-北京,那么你在郑州可以有一次更换车道的机会,而且这种更换车道的代价是为你这次的行为专门修一条小路(布放光纤);以前SDH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在郑州修一个大的调度中心,所有问题都解决了&br&&br&3、容易堵死(保护不完善):在城市主干道或省际快速道路上,为了提高效率,在公路设计时就考虑到与普通道路的区别,只设置几个很少的出口,其它全是封闭的,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一旦发生拥堵或交通事故,乘客就会闹得不可开交(业务中断);想想我们的城市公交SDH,司机一看到前面堵车,马上就操小路窜了,可能会有几个乘客不能在目的地下车(少量业务中断),绝大部分乘客都能顺利到达,究其原因有大量可用迂回路由,再加上灵活调度(司机就可决定)&br&&br&交通运输局(ITU-T)看到问题所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br&&br&1、为所有上路车辆增加监控设备以及必要的安全管理员----增加OAM开销&br&&br&2、在交通枢纽节点增设调度枢纽-----增加业务调度(车道间调度【光层调度】和货物或乘客间调度【电层调度】)&br&&br&3、依托调度枢纽,加上在道路上预留一部分车道或一部分车辆,为所有车辆提供完善的保障-----完善保护机制&br&&br&SDH笑道:这是什么改革,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就是容量没你大而已;&br&&br&WDM回应道:我容量确实比你大得多,但这些方面没你们做得好;&br&&br&他们握手言欢,优势互补,一个全新的制度诞生了------OTN&br&&br&&strong&概况一下OTN&/strong&:&br&&br&OTN是在WDM基础上,融合了SDH的一些优点,如丰富的OAM开销、灵活的业务调度、完善的保护方式等,&/p&&p&&br&SDH系统的电路调度均以TDM为基础,所以看到很多人说SDH业务就是TDM业务,就是传统的电路调度,是有理论依据的;&br&&br&但在SDH大红大紫的时候,另一场战争以太网和ATM(不是取款机哟)大战中,以太网取得全面胜利,从而以太网大行其道,其中又以IP最为强势,导致今天很多业务侧都IP化了,不能不说以太网太XXXXX了。&br&&br&问题:SDH大红人一个,以太网是另一个大红人,能否合作一下???一拍即合,MSTP诞生!&br&&br&在合资公司MSTP中的股份分配不太均匀:SDH占股70%,以太网占股20%,其它包括ATM占股10%,掌权的还是SDH,内核还是TDM,TDM的一切劣势都依旧保留,如刚性管道;以太网和ATM因为股权问题,都没有拿出像样的东西,只是须有其表(提供相应接口而已)&br&&br&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普及,电脑、手机、电视等终端都能上网了,带宽的需求急剧增加,电信运营商们赚钱的机会来了,但挑战也来了,以前1*155M可以供好上千人打电话,现在人们在打电话时还要上网,带宽需求增长和现网资源出现矛盾&br&&br&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就来看看SDH这位红人平时是如何与人相处的:&br&&br&SDH这位红人一直都是我行我素,唯我独尊,从不与人分享公共资源,比如二环批给我跑,二环就不许有其它车辆经过,上面就我一辆车,刚开始,我这个车能拉1个客人(STM-1),那么二环的效率就是运送了一个人(155M--STM-1),后来把车吨位升级了,我能拉64个客人(64*STM-1),那么二环的效率就是(10G-STM-64),这就是环速率;目前最大是40G&br&&br&如果有个时间段没有人需要运送,那么我就空跑,沿路看看风景、美女什么的,这时的效率就是0,其它道路就是堵死了也和我没关,由于比较固执,自己也有很多的无奈,比如你的车能装64位客人,但现在有65位客人,对不起,我也只能运64人,我们把这种低效率运作方式叫刚性管道&br&&br&现在需要运送的客人越来越多了,忙不过来了,解决方法有三个途径:&br&&br&&strong&第一种&/strong&:多修几条路(新建光缆),进行人员分流;缺点:成本和周期太长--------PASS&br&&br&&strong&第二种&/strong&:升级汽车吨位(提高速率);缺点:汽车厂还没研发出更大载重的车辆(电子元器件受限)-PASS&br&&br&&strong&第三种&/strong&:将二环划分成多个车道(波道),多个车辆共享道路&br&&br&领导看后,立即批示:方案三可行,立即执行!波分产生&br&&br&波分WDM就是将多个车道(波道)的车辆(信号)放到同一条道路(光纤)中进行传送,这里有根据车道间隔大小分为两类:&br&&br&车道间隔为20nm的,为稀疏波分,又称粗波分;&br&&br&车道间隔小于等于0.8nm的,为密集波分&br&&br&这样带宽成倍增加了,暂时解决了带宽不足的问题!可以休息休息了…………&br&&br&WDM得到重用后,各地纷纷仿效,现在的WDM不仅在城市主干道里使用(城域波分),还用在跨市、跨省道路上(长途波分);&br&&br&它的具体工作方式是各种类型的货物或乘客(业务信号)都被装载到一辆辆汽车中,汽车按照预先分配的车道(波道)行驶,中间汽车需要加油我们还设置了加油站(光放站OLA),司乘人员需要吃饭休息补充体力,我们为他们设置临时休息区(中继站),当然我们还是离不开交警系统的支持(光监控OSC或电监控ESC)&br&&br&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车道数也由刚开始的16或32一下子扩充到40、80、160,目前施工水平(制造工艺)已经突破200个车道数(波道),但我们的管理水平还是很低的,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br&&br&1、交通管理消息传递不畅(OAM缺乏):WDM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带宽不够问题,没有考虑到带宽提高后,管理也要跟上呀,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车辆多了,如何对每一辆车的状态做到了如指掌,交警(OSC)感到力不从心;这时有几位SDH的司乘人员在小声谈论:我们SDH公交系统,都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每一辆车上都有司机和售票员,分工明确,还用实时视频监控(在线监测),公司时刻都能了解每一辆车的运行状况,WDM你差的太远了&br&&br&2、调度不够灵活:WDM在设计之初就有一个严重缺陷:比如一个货物要从西安运到北京,预先分配的车道是10车道(第10波),那么从西安到北京全程都是第10车道,不能更改,除非你经过了好几个高速段(光再生段),如西安-郑州、郑州-北京,那么你在郑州可以有一次更换车道的机会,而且这种更换车道的代价是为你这次的行为专门修一条小路(布放光纤);以前SDH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在郑州修一个大的调度中心,所有问题都解决了&br&&br&3、容易堵死(保护不完善):在城市主干道或省际快速道路上,为了提高效率,在公路设计时就考虑到与普通道路的区别,只设置几个很少的出口,其它全是封闭的,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一旦发生拥堵或交通事故,乘客就会闹得不可开交(业务中断);想想我们的城市公交SDH,司机一看到前面堵车,马上就操小路窜了,可能会有几个乘客不能在目的地下车(少量业务中断),绝大部分乘客都能顺利到达,究其原因有大量可用迂回路由,再加上灵活调度(司机就可决定)&br&&br&交通运输局(ITU-T)看到问题所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br&&br&1、为所有上路车辆增加监控设备以及必要的安全管理员----增加OAM开销&br&&br&2、在交通枢纽节点增设调度枢纽-----增加业务调度(车道间调度【光层调度】和货物或乘客间调度【电层调度】)&br&&br&3、依托调度枢纽,加上在道路上预留一部分车道或一部分车辆,为所有车辆提供完善的保障-----完善保护机制&br&&br&SDH笑道:这是什么改革,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就是容量没你大而已;&br&&br&WDM回应道:我容量确实比你大得多,但这些方面没你们做得好;&br&&br&他们握手言欢,优势互补,一个全新的制度诞生了------OTN&br&&br&&strong&概况一下OTN&/strong&:&br&&br&OTN是在WDM基础上,融合了SDH的一些优点,如丰富的OAM开销、灵活的业务调度、完善的保护方式等,&br&&br&OTN对业务的调度分为:光层调度和电层调度&br&&br&光层调度可以理解为是WDM的范畴;电层调度可以理解为SDH的范畴&br&&br&所以简单的说:OTN=WDM+SDH&br&&br&但OTN的电层调度工作方式与SDH还是有些不同的地方:&br&&br&回顾一下SDH的特点:&br&&br&1、统一发车频率,1秒发车8000次,制度规定,无法更改(沿袭PDH制度);&br&&br&2、通过研发更大吨位的车辆来提高容量,高容量的车一般是由4辆低一个容量级别的车拼接而成,所以不同容量的车结构是不一样的;&br&&br&OTN电层调度的工作特点:&br&&br&1、所有车辆的大小、规格、容量均统一,外形尺寸:4*4080;&br&&br&2、根据需求提高发车频率&br&&br&优点:&br&&br&1、无需不断研发更大容量的车,减低开发成本;&br&&br&2、统一结构,便于管理;&br&&br&3、跨区域运输方便(异厂家互通方便);&br&&br&4、理论上,可以通过提高发车频率就可以无限提高容量,实现方式更简单明了;&br&&br&花开两朵,各表一支,我们对以前的红人SDH在江湖的发展做了详细的描述,现在的SDH也只相当于OTN掌门下的一个堂主而已了,那么另一位红人它现在发展的如何呢?&br&&br&话说当年,以太网和ATM,就像华山派,以剑术精妙独步武林,在武林中有较高的声望,但在华山派中有分为以剑为主以气为辅的剑宗和以气为主以剑为辅的气宗&br&&br&以太网就像剑宗,ATM就像气宗&br&&br&以太网以简单著称,容易上手引来众多门徒;ATM因其内功心法太过高深,修炼之人寥寥。最后的争斗中以太网获得大胜,这与小说中的情节不相符,令人费解……&br&&br&直到有一天,以太网在为如何将本门派再发扬光大烦恼,同时ATM也在为有如此高深的武功没人赏识郁闷,二位昔日的对手,偶遇并交谈后,ATM想借以太网来提高影响,以太网想借ATM的内功精髓来壮大声势,一拍即合&br&&br&两人经过数月秘密商讨,并在一年之后,共同发布了一本新的武功秘笈-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br&&br&该部武功秘笈后来被改编为多个版本,是其它武功的重要基础,这是后话!&br&&br&核心对比:&br&&br&ATM
VCI&br&&br&MPLS
VC&br&&br&以太网的声势越来越大,再加上又有MPLS助阵,逐渐有了可以抗衡SDH的实力,所以才有了SDH与以太网的初步融合,诞生了MSTP,但MSTP因为股权问题,还是SDH主导,以太网、ATM只能是配角,以太网并不高兴,发誓要有所改观……&br&&br&为了对抗SDH阵营,以太网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先将末端IP化(业务侧IP化)。IP可以作为SDH的货物,通过SDH进行传输,但问题出来了:&br&&br&SDH当初开发时就对货物有严格的外形要求,必须是“块状结构”,而且大小也是标准的,每一个座位也是按照这个要求做的,这样运输的效率最高;后来IP这种长相奇特(格式不同)的货物越来越多,就算是专门开发出了MSTP,说白了MSTP就是在SDH车辆上给IP和ATM留了几个专座而已,IP还是不能很好的运输!原因是IP是以太网门下的得力弟子,以太网就是因为简单、无拘无束、尽力而为等特点为其创派宗旨,所以IP也有此特性,有的小巧,有的肥大(IP帧长可变),如果SDH/MSTP中的IP较少,问题不大,如果IP占到一半以上,恐怕车辆的改造成本就太大了&br&&br&【MSTP:如果分组业务低于50%,仍有成本优势】;&br&&br&但现在的问题是IP货物越来越多,我要自己成立运输公司,而且要我说了算,不能再受制于SDH了;同时SDH也再想,能不能将车厢分成二层,一层给原来的业务,一层专门给IP预留,这样就可以兼顾了。&br&&br&现在真是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新公司、新技术都涌现出来,我们先说SDH阵营,由于先前MSTP成立时,股权分配不均,有很多遗留问题,导致现在以太网严重不满意,现在SDH集团研究后推出MSTP+(也叫Hybrid MSTP),50/50股权分配,车辆变成二层,二层分开管理和调度,两套调度体系(双内核交叉);也不为一种好的补偿措施&br&&br&再说以太网阵营,自由散漫惯了,现在出现了两种大的分歧:&br&&br&一种认为我们自己成立的运输公司不让SDH的客户(TDM业务)上车,如果一定要进来,必须改头换面-伪装(仿真),同时我们没有时间上的保证(无时间同步),我们纯粹为我们以太网服务,我们的公司名叫IP-RAN;&br&&br&一种认为我们应该吸收一些SDH的客户,SDH经营了这么多年,它的客户还是很多的(还有很多TDM业务需求),同样进来后还是要改头换面-伪装(仿真),然后再我们的帮派里活动,出帮派后再去掉伪装还原成自己原来的模样,这个公司取名叫PTN&br&&br&无论哪种方式,伪装-易容术总少不了,随后就开发了PWE3易容术&br&&br&在PTN公司中又有2大派别:&br&&br&一派是融合MPLS、易容术PWE3和MSTP的产物--------MPLS-TP派别;&br&&br&一派是融合了QinQ和MSTP的产物------------------PBT派别;&br&&br&对于MPLS-TP派别,支持者众多,有华为、中兴、烽火、阿朗、爱立信、中移动等重量级明星;&br&&br&对于PBT派别,支持者仅有北电网络,人单势孤;&br&&br&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PTN绝大部分是MPLS-TP派别;&br&&br&随着相互学习,现在的IP-RAN和PTN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了,IP-RAN的优势是三层无连接服务,但PTN现在也可以实现了;以前PTN为了传输SDH的客户TDM业务,专门开发了时间和时钟同步系统叫1588系统,现在使用的是V2版本,V3版本正在试验中,现在IP-RAN也学过来了,也支持这一系统了。&br&&br&真应了那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br&&br&MSTP+(Hybrid MSTP)可以看做是SDH向以太网的妥协方案,不得已而为之;&br&&/p&&p&IP-RAN和PTN现在已趋于一致,差别不大了,它们可以看做是向SDH发起的全面挑战,现在看来它们是胜利了!&/p&&br&&p&来源:网络&/p&
首先要说的是TDM的概念,TDM就是时分复用,就是将一个标准时长(1秒)分成若干段小的时间段(8000),每一个小时间段(1/us)传输一路信号; SDH系统的电路调度均以TDM为基础,所以看到很多人说SDH业务就是TDM业务,就是传统的电路调度,是有理论依…
转载一下若干月前我写的一篇文章:&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apptao.com/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鲜柚社区&/a&&br&原文载于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apptao.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鲜柚社区&/a&&br&&br&里面有不少理解上的错误,请了解的大神尽情拍砖并指正,不胜感激!&br&(用斜体字标识的是经大神指正后添加的,感谢 &a data-hash=&e0a65fdbb59f3e594d857a& href=&//www.zhihu.com/people/e0a65fdbb59f3e594d857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Norman Karma& data-hovercard=&p$b$e0a65fdbb59f3e594d857a&&@Norman Karma&/a&&a data-hash=&6c4b38335f& href=&//www.zhihu.com/people/6c4b38335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ranger& data-hovercard=&p$b$6c4b38335f&&@ranger&/a& 等大神指导!)&br&&br&『科普贴』&br&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演义&br&缘起与序章&br&&br&缘起&br&&br&自从限免给了我加"科普贴"标签的权利,但是很遗憾,至今也没能遇到一篇比较合适的贴子,给加上"科普贴"的标签。所以,我决定自己出手,写几篇科普贴,然后给自己加标签过过瘾。&br&&br&第一篇的题材是蜂窝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史。说实话,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虽然时间跨度只有短短不到四十年,商用年限也就三十年多一点,但是却是近代科学技术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之一,耗费了几代科学家、成千上万精英的无穷多的心智。所以这个题目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我准备用五个贴子的篇幅来笼统的介绍下这个发展历程。另外,由于这个题目牵涉了太多专业术语,如果把所有专业术语都给讲解一遍,难免变成枯燥乏味的臭长文字,而且个人能力有限,难免会出现很多的差错,所以我准备用类似我国古典演义小说的写作方法来写这篇文字,另外希望所有读者能用茶余饭后消遣的心情来看待这篇文字,所谓"七分史实,三分演义"此之谓也。&br&&br&序章&br&&br&所谓天下大势,大抵是,人类在追求进步与发展的路上永不止歇,顺之者昌,逆之者亡。&br&&br&话说耶和华老爷子创造了天地万物与人类,同时也创造了天使与众神祇,并规定人类居住于世俗之凡间,诸神居于永生之天堂。初始之人类杂居一处,语言风俗互通。有一天,人类中走出一智者,号召全体人类共同建造一通天巨塔,能使凡人通过此巨塔进入永生之天堂。于是人类开始聚集天下之力以修建此塔,并为之命名曰巴别塔(亦称通天塔)。倘使此塔建成,则将混淆天堂与凡间,使诸神与凡人的生活受到破坏。&br&&br&耶和华为使人类停建此塔乃将人类分居世界各处,并分别授以不同的语言与风俗,使不同地区之人类不得互通讯息。&br&&br&自此,通讯成为全世界之人类共同努力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口口相传到烽火台、驿站,人类经过了数万年的尝试,始终未能有效解决通讯的即时、精准的问题,直到贝尔出现。&br&&br&贝尔发明了电话,从此人类进入了通讯的新时代。但是电话有其非常大的局限性:受制于传输导线,其造价与维护成本非常高,长距离的通话无论个人和组织都是很难负担其成本的。但是贝尔仍然靠着电话的专利赚到盆满钵溢。后来就诞生了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传奇:贝尔实验室。&br&&br&贝尔实验室之伟大无需在此多言,仅举一例,本系列文字的主题:蜂窝移动通讯技术即是其发明之一,而且是比较不起眼的发明之一。但是这个发明却是撬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的杠杆的支点。为什么这么说?这得从贝尔发明的电话说起了。&br&&br&贝尔的电话是人类通讯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划时代性的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方式。从此不再是通讯基本靠吼。但是电话有其极大缺陷,如非常依赖通讯线缆,基本没有通讯线缆的地方是完全无法使用电话的。另外,当时的电话体积巨大,基本是无法随身携带的,而且造价很高。基于以上原因,当时的电话基本是无法大规模普及的。&br&&br&其实大家都能理解的到,电话的通讯线缆中传输的并不是声波,而是电流。电流负载着声波经由电磁铁转化成的电波(方便理解我就自己创造电波这个词吧)。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电场和磁场是可以相互自由转换形成电磁波的。那如果我们把声音转化成的电流再处理一下,转换成电场,不就可以通过电磁波进行发射,从而摆脱了线缆的束缚吗?!实际上这在当时技术条件是成熟的。主要问题是,电磁波衰减非常厉害,所以其传播距离有限,而且波形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干扰。&br&&br&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多于问题!假设我们在电磁波衰减最厉害的地方加一个中继器,这个中继器会收集衰减的电磁波,然后注入能量,再重新发射出去,如果地球上有无限多个这样的中继器,那么我们的电磁波不就可以到达地球的任何地方了吗?贝尔实验室发明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就是这个中继器的主要工作原理。&br&&br&中继器的官方英文名称是Base Station,中文名称叫基站。由于其应用布置中采用了类似蜂窝结构的正六边形布局,所以整套技术又称为"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曾经的1G和2G、方兴未艾的3G、风头正尽的4G,都是基于该技术的,所以你说这个技术是不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伟大发明呢?&br&&br&其实,这也算不上完美的发明,曾经就有一个公司试图走出该技术的窠臼,但很不幸,项目惨败不说,还差点把这个世界一流的公司直接给扼死。这个公司就是摩托罗拉。&br&&br&至此只要有人用现成的技术,把易于随身携带的电磁信号发射器制作出来,那么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另一项重要发明--手机就出现了。&br&&br&作出这项发明的幸运儿是摩托罗拉的技术员马丁o库帕。&br&&br&却不知摩托在手机上有哪些精彩经历。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br&&br&『科普贴』&br&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演义&br&第一章&br&&br&第一章:1G时代的摩托罗拉与大哥大&br&&br&书接上回。大家应该都知道世界上第一通电话的通话内容了,但有多少同学知道世界上第一台手机(通话对象是普通电话)的通话内容呢?&br&&br&话说当时摩托的库帕团队组装出来第一台手机大概是在1973年,组装成功后整个团队欣喜若狂。大家说第一个电话该打给谁?库帕说看我的,于是带着这第一台手机出门,来到繁华的曼哈顿大街,在众目睽睽下按了一个号码,接通后说:尤尔,我正用一台真正的移动电话和你通话,一台真正的便携式电话。电话那头是沉默,可怕的沉默。因为接电话的是贝尔实验室的尤尔o恩格尔,他与他的团队也正在致力于第一台手机的研发与组装中。所以第一个手机通话是一个"炫耀帖"+"打脸帖"。(补充下,至今我都很纳闷,当时曼哈顿大街上为什么会有一个基站?是干什么用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在感谢库帕的同时还应该感谢尤尔及其团队。因为所有的进步不光来自成功者,更多的失败者才是发展的基石。&br&&br&接下来我们给贝尔实验室一个结局吧。1996年由于某些短视商人的逐利行为,贝尔实验室被拆分为赚钱的AT&T和烧钱的朗讯科技,结果从此赚钱的没有了领先的技术,有技术的朗讯却再也无大量资金进行创新研究。再后来,AT&T破产(当前的AT&T是美帝后来重组的,跟曾经的完全是两码事了),朗讯名存实亡,后与阿尔卡特合并。曾经无限风光的贝尔实验室实在让人不胜唏嘘,这家公司是我这个系列文字当中提到的所有标杆企业中唯一一家不是因为创新、不是因为盈利而走下坡路的。&br&&br&第一代手机通讯时代注定属于摩托罗拉。但是其过程还是非常曲折的,库帕与其团队先后五次对第一代手机进行重构与技术革新,直到十年后的1983年,摩托罗拉才推出其面向市场的第一部手机。此时库帕自己却已经离开了摩托,自己创业(写到这儿,寡人心中哼唱起了《十年》)。&br&&br&在九十年代的前期和中期,可以说摩托在手机市场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这个时期的手机在国内有一个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名字"大哥大"。为什么是这个名字?因为当时的手机不仅造价高、售价高,使用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所以除非是一些比较有钱的人,一般人也只能有看着别人用而自己流口水的份。所以"大哥大"这个词充满的各种艳羡与崇拜。&br&&br&为什么那时的手机不能对大众普及呢?&br&&br&体积巨大、质量巨高是原因之一:第一部正式商用的手机足有3kg重,只能向背包一样背着走(但是1973年的第一部手机仅有750g)。对比现在的手机也就几十上百克而已。&br&&br&蓄电能力低。第一代手机充满电之后仅能续航3小时而已。而且还不是现在轻巧便携的锂电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当时D编跟着限免君去上海看ChinaJoy,为了能及时管理鲜柚社区便携带了当时最新款的摩托罗拉大哥大以及五块备用电池,重量合计二十斤上下。刚好下动车的时候,五块电池的电量全部耗光。&br&&br&功能单一,仅支持通话。D编在动车的时候收到消息称V编发了一个帖子,需要加标签"UV在一起",于是掏出了其酷炫狂霸拽的大哥大,找啊找,竟然没找到鲜柚社区甚至限免的APP,然后才想起大哥大 不支持安装APP,于是准备找浏览器登录管理,但是找啊找,再次抓狂,大哥大不支持网页浏览。找QQ未果,甚至找短信都没找到。不好意思这些大哥大都不支持,那支持啥?通话!还有吗?有,打电话!还有吗?有,接电话!还有吗?厄,貌似没有了哦。&br&&br&此外还有造价,你只要想想那么多晶体管一个个都是费用,把它们组装起来更是一笔巨大费用。&br&&br&除此之外可能还会有人为故意控制的因素在里面,因为当时的基站技术根本无法支撑大规模的用户使用。&br&因为支撑当时无线网络的主要技术之一是FDMA(频分多址,请记住这个概念,后面还会有几个类似概念)。什么东东,比如V编要打电话给U编(V编与U编只是两个人名而已,谢绝大家脑补、对号入座)。&br&首先,V编拨号码并按呼叫键,V编的"大哥大"向基站发送请求,基站会自动分配一套(两个,下文分别以A、B代替)频谱给"大哥大",然后"大哥大"就会将发送频率切换到频谱A,并以该频率上传数据到基站;同时将接收频率切换到频谱B,以接收基站下发数据。与此同时,基站会将通话请求进行基站间转发,直到找到U编所在基站,该基站将请求下发给U编的"大哥大",并自动分配一套(也是两个,C、D),于是U编"大哥大"就用C频谱发送U编声音数据给基站,用D频谱接收基站下发的V编声音数据。于是UV开始一起你侬我侬。&br&&br&*******由于通话纪录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故绿坝防火墙已自动为您进行屏蔽*********&br&&br&表面上看这套理论是没问题的,但实际上一个最大的问题是频谱资源有限,能分给整个无线网络使用的也就那么一小段的频谱,然后再由基站划分给用户,所以具体到每个基站只能支持最多30个用户同时通讯。所以,肯定是要控制用户数量的。&br&&br&以上这些问题在2G的时候才得到了解决。第二章再说。&br&&br&还是回到摩托!最近我看到一句话,公司发展到摩托、诺基亚这个程度,是根本没办法从外部被打败的,只能其内部决策失误,导致其被超越。朕深以为然!&br&&br&在大哥大时代的后期,摩托其实已经看到了1G的所有缺陷,并且也预料到了数字通讯的兴起。但是其终归没有魄力全身心的投入。后来随着诺基亚、三星、索爱的兴起,摩托最终也只能拱手让出移动市场老大的位置,直至现在十多年时间过去,摩托始终无法再度统治移动市场,一着差步步差!&br&&br&其实就算当时,摩托的技术能力以及为技术的投入都是其他同类公司无法企及的。比如其当时主推的"丽音技术",直到现在,我用过诺基亚、索爱、三星、华为、联想等等多个牌子、多个型号的手机,当时说起语音通话清晰度每次都是以前用过的一部摩托的低端机器。直到在iPhone才算找到了类似的清晰度。&br&&br&所以,在当时摩托还是完全有机会转身并拿回其头把交椅的。但,摩托太忙了,实在无暇去做这种小事。当时他忙的是"铱星计划"。简单来说,直到现在,我们的通讯都高度依赖基站,在没有基站或者基站信号不好的地方,我们高端的iPhone就变成了聋子、瞎子。在另一方面,基站造价高、维护成本高但又非常脆弱。比如雅安地震的时候大批的基站损毁,为了保障通讯,运营商派了很多通讯车去现场服务。另外,一些偏远山区或者人迹罕至的度假小岛,由于成本问题,是没有运营商布置基站的,所以在当地通讯基本是痴人说梦。唯一的解决方案是摩托的"铱星计划"。&br&&br&简单原理是:在地球同步轨道投放大量的卫星(一开始规划为77颗,后削减为66颗),其信号能辐射全世界。用这些卫星行使基站的职权,这样地球表面几乎就没有信号盲点了,而且大量的基站建设费用也被节省下来。&br&&br&直到现在我都认为这是一个疯狂且完美的规划,甚至认为未来趋势必定如此。但是这个计划有其致命缺陷。&br&&br&在收入不明的情况下,前期投资太高。这个不用解释,66颗卫星及其发射,费用可想而知。也就当时的摩托凭借其自身实力和融资能力能干这事。&br&技术领先市场太多。在当时,手机远远还未能在普通大众中普及,更遑论全球信号的手机。&br&其实卫星信号没大家想象中完美。在空旷的室外完全没问题,但是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室内、地下基本是没办法接收卫星信号的,所以在城市中还需要基站配合进行信号中转。基站,如果没有本国、本地区的运营商基本是没法建的。&br&摩托没有致力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搭建,想自己单独玩。首先,支付问题,当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支付网络系统,而摩托又没有跟运营商合作。所以摩托首先得想破头皮解决用户付钱买机器和服务的问题。&br&以上这些限制了用户发展空间,进而导致成本分摊至每个用户头上都非常高。如一支手机需要卖三万多,进一步限制了用户拓展空间。&br&&br&所以这是一个失败的项目,摩托的一个子公司--铱星因此而破产,后来所有在轨卫星被低价卖给一家私募基金(据说是阿拉伯一家富商),低价低到什么程度?卖价不到卫星发射价格的十分之一。听说直到2010年才实现了盈利(是指当年现金流是正的,而不是整体盈利)。截至现在仍在运营中,我特意在淘宝搜了一下,现在一部铱星手机售价七千上下,室内用的信号增强器售价一千,最重要的是话费,约8元人民币每分钟,普通市话的约80倍。现在主要用在航海海事通讯中和户外运动爱好者中,另外美国军方也会用。&br&&br&有很多人把摩托的败落归结于铱星计划,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摩托其实以小博大,自己投资了约10亿美金,另外的费用都是吸引来的风投,区区十亿,当时的摩托输得起。&br&&br&摩托的败落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壮汉得了一点小病,在"疾在肌肤"的时候其一点不重视,以为健壮的自己怎能被病魔击败;"疾在腠理"的时候,忙着参与一场赌博,结果赌输了;"病入膏肓"的时候开始奋发图强,虽有razr系列的回光返照,终究难逃被谷歌收购的宿命。&br&&br&其所患的"疾"就是轻视通讯界的数字化浪潮。而其一个曾开造纸厂的小兄弟却紧紧抓住了数字化浪潮,成功完成超越,登顶称帝。却不知何为数字化浪潮,且听下回分解。&br&&br&『科普贴』&br&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演义&br&第二章&br&&br&第二章:2G的数字化浪潮与芬兰王朝&br&&br&书接上回。想明白什么叫数字就得先明白什么叫模拟。所谓模拟就是用电压的高低变化形成的波形来模拟自然界实际存在的波,如声波。然后通过电路或者电磁波把电压变化运送到目的地,再通过特殊设备还原出来,形成人能识别的波形。&br&其缺陷有:&br&很多东西,如网络数据、图像等,很难用波形进行表示,自然无法用电压模拟。&br&电压传输中容易产生衰减或者其他变异,很难校验。反应在现实中就是各种失真,如语音失真。比如某女生以高音发出尖锐的吼叫:蟑螂,被手机录制下来,形成连续的五伏电压,但是传输的时候出现了衰减,变成了4V电压,到了收听者那里变成了甜腻的:张郎。&br&&br&所谓数字就是对模拟生成的波形进行高频率的采样,将采样到的每一点的值进行编码,形成二进制数据,然后用高电平(比如可以是2.5-5V都算高电平)表示1,用低电平(2.5V以下都是低电平)表示0。这样一来,0和1的有效空间比较大,很难由于衰减导致数字改变;二来可以在数字之间插入一些冗余校验位,通过这些校验位很容易判断数据是否正确,哪一数据位位出错,正常值应该是什么;三来,得益于PC的高速发展数字化已经在PC上非常普及。所以有很多成果(如芯片、技术、数据等)可以在手机上直接复用。四来,集成芯片的迅猛发展使得ANSIC越来越轻薄小、功能强大、稳定,所以使用了数字技术的手机也能更轻更薄更便携且功能更强大。五来,数字芯片的使用门槛较低,使得大量厂商进行手机的设计生产成为可能,进而刺激手机价格的下降,手机普及度开始爆炸式增长。&br&&br&通讯数字化浪潮的另一有力推手是3GPP的诞生。在1G时代大家虽然使用了相同的技术原理,但是实现方式却各有差异,导致手机几乎无法跨地域使用。为了使新的通讯技术得到统一的发展步调并实现2G到3G的平滑过渡,由世界多家技术与科技巨头共同参与组织了一个叫做3GPP的组织。该组织的任务之一是开发、维护GSM(全球移动通讯系统)&i&(感谢评论区大神 &a data-hash=&6c4b38335f& href=&//www.zhihu.com/people/6c4b38335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ranger& data-hovercard=&p$b$6c4b38335f&&@ranger&/a& 指教,3GPP主要负责的是GSM系列标准的长期维护与标准,下文有提到GSM标准是GSM小组来发的。3GPP成立于1998年)&/i&。GSM的大名相信大家不知的不多吧。&br&&br&GSM最早在1982年由GSM小组负责开发,后来先后经手CEPT、ETSI,最终被移交给3GPP。早在1991年芬兰就建立了第一条正式运营的GSM网络(所以后来诞生的手机巨头是出现在芬兰这个小国而不是美日或者其他欧洲国家,也是有其道理的)。&br&&br&GSM协议开始,手机进入数字化时代。对普通用户来说,从此手机不仅可以用来打电话,更可以发短信了,所谓"拇指族"诞生。&br&&br&数字化同时也使得手机厂商开始不务正业,集成了摄像头、MP3、视频播放、收音机、电子书等等旁门左道的功能,其中最突出的当属2G霸主、芬兰巨头诺基亚。据统计在2005年左右诺基亚所出的带摄像头手机数量已经超过所有相机厂家生产的相机数量。成为世界最大的相机生产厂商。正应了一句至理名言:不会放MP3的照相机就不是好手机。&br&&br&上一章讲到U编和V编故事的时候提到由于频谱有限,一个基站只能支持30个手机进行通讯。GSM协议也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采用的方案是TDMA(时分多址)。简单来说就是,基站将自己有限的生命长度划分为无限多的微小时间片段,每一个时间片段称为一帧。注意这里的一帧非常小,小到人无法感知。然后又将每一帧根据需要划分成等长的更小时间片段,每个小时间片段处理一路通话数据。上实例:&br&&br&话说U编和V编的通话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到了2G时代,同时科技界发生了另外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基德君打了一个电话给秋叶酱。基站君感受到了自己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于是把自己的生命划分成无数帧,比如2ms一帧,然后又把一帧分成两个长度为1ms的时间段。然后基站君就开始兢兢业业的工作。它每帧的第一个ms在U编和V编之间传递柔情,第二个ms在基德君和秋叶酱之间发送蜜意。由于两个数据片段之间间隔人类基本无法感知,所以四个人都以为基站君是仅仅服务于自己的,均感龙颜大悦。&br&&br&但是你会不会想,万一基站君一个不小心把第二个ms做的事放到第一个ms做了会怎么样?会有这种情况,就是我们说的串号。比如前面说到的四个人正在通话中,结果基站君打了个盹儿,把U编的时间段分给了秋叶酱,于是V编就突然听到了秋叶酱的声音。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情况是越来越少的。&br&&br&2G时代另外一件里程碑的事件是GPRS的出现,其意义不下于,个人甚至认为超过了2G的出现。因为其为移动网络开辟了新的重要功能--自此移动网络开始不仅能用来打电话,也可以上网了(GSM也支持上网,但由于费用和速率的问题并不实用)。所以那句至理名言到这儿得改改了,不能上网的MP3式照相机就不是好智能手机。对,历史发展到这个时间,终于有智能手机概念的出现了,但是属于早产儿,先天不足,后天乏力!&br&&br&回到GPRS。GPRS最大的贡献在于引人了数据包的概念,大概原理是这样,首先将网络数据划分成若干个小的数据包(分组),然后再对每个数据包进行封装,将数据包发送者、接受者、数据包编号写入里面,接着发送到下一个基站,接收基站根据接收目标地址继续转发,直到发送到接收终端。由于分组,数据在基站之间的传递不再需要先建立一个固定的信道,可以找到任意一个空闲信道传输。好处是:&br&不需要事先搜索建立一个固定的数据"通道"(即信道),节省了拨号或者叫连接的时间。&br&不需要持续占用信道直到通讯结束。节省了通讯成本提高了信道使用率,从而节省了上网成本。&br&数据发送方不再需要确认接收者收到上一个包的时候再发下一个包,只需要将数据一股脑扔出去即可,接收方如果有数据包未收到只需单独请求即可。这样极大提升了通讯速率。&br&另外GPRS是在GSM协议基础上发展而来,兼容GSM协议原有的硬件、软件设施,如需升级只需要小成本改造即可。为其发展规避了一大障碍。&br&&br&好吧,现在3GPP&i&(笔误,此处不应为3GPP,因为3GPP出现晚于GPRS,此处为ETSI可能更为合适)&/i&已经为我们准备好所有理论基础,运营商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所有硬件环境,我们只需要选择好一部合适的2G手机就可以畅享2G网络了。&br&&br&慢着,说得这儿我得科普下选手机的技巧了。选手机,砸核桃是关键,不能砸核桃,再好的手机也不叫诺基亚。这人啊,一见核桃就想砸,过去一天换仨机子砸,麻烦!现在好了,有了诺基亚手机,一机顶过去五机,超强型,砸核桃神器,一口气砸五个,不费劲。一砸一个准,效果不错,还实惠!&br&2G发轫时期的诺基亚以其砸核桃神器的品质、兼容MP3的肚量、指点数码相机的豪情、致力于用户体验的细腻以及塞班平台天生具有的王霸之气,迅速占领了2G的制高点,被加封为2G时代的王者。&br&&br&最想说的是Symbian,最开始的Symbian并不是属于诺基亚的,但是毫无疑问Symbian成就了诺基亚,而诺基亚也把Symbian推向了一个历史的巅峰,这个巅峰在过去的历史中唯有Symbian达到过,iOS、Android均无法企及,至于windows phone的前身windows mobile更是Symbian大树统治下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在那个乔布斯大神还没显灵对智能机进行定义的岁月里,使用Symbian高级版本的手机就被称为智能机。&br&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诺基亚的最终衰败根本原因也在于对Symbian的处理不当。&br&&br&在讲诺基亚的衰败之前先插入一个小插曲:Edge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发展。Edge也被人俗称为2.75G甚或者2.9G,因为它的定义就是为了2G到3G的平稳过渡,所以规划中的Edge只是一个临时过渡产品。但是由于乔大神显灵较晚,所以3G的发展并不像大多数人预料的平稳与顺利,因为用户还想不到用昂贵的3G能干啥。而速度快、价格低廉的Edge既满足了一般人刷Q、发彩信的需求而价格又不会太贵。&br&Edge相比于GPRS最主要的优势是采用了8PSK调制,将数据的编码效率提高了足足三倍,同时提高了GSM信道的使用效率,所以其数据传输速度达到了GPRS的3倍。而另一方面,他跟GPRS一样只需要对基站和其他软件硬件进行小幅升级即可应用,所以成本比3G低廉很多。&br&亲们,可以注意一下你手中的iPhone,在3G信号不好的地方,状态栏的"3G"会变成"E",这个时候你使用的就是Edge网络,所以现在Edge成了3G的有益补充。&br&&br&手机界一般会把iPhone的出现作为一个分界线。诺基亚等传统手机厂商以及Symbian的历史命运都在iPhone发布后被改变。&br&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些需要强调的:触摸屏最早是诺基亚发明的(可能专利现在还在诺基亚手中),最早发布电容式触摸屏手机的是黑莓。诺基亚的应用商店OVI Store比Apple的AppStore早两年上市。还有其他很多在iPhone中被作为卖点的技术专利所有权是诺基亚的。但是,在iPhone引起的狂潮中,诺基亚迷失了自我。为与iPhone操作系统(当时还不叫iOS)对抗,诺基亚主导下的Symbian推出S60系UI。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败招,彰显了在iPhone狂潮下传统手机厂商的无力。因为S60速度慢、不稳定、界面风格不够炫。总之在很多方面被iPhone和后来出的Android完爆。&br&&br&总之和摩托罗拉一样,诺基亚积重难返,走在一条沉沦的大道上。但是上帝在关上诺记Symbian大门的同时还给他留下了一扇Meego的窗。Meego是诺记与Intel联合出品的移动操作系统,这世上应该只有N9一款手机是Meego的,绝唱。N9也是在全触屏时代诺记出品的唯一一款即叫好又能叫座(注意是能)的手机。就在N9在市场上好评如潮的时候,一个人一生断喝,不仅终结了Meego孱弱的生命,更关上诺记复苏的最后一扇窗。&br&&br&这个神人就是诺记新任CEO埃洛普,被称为高级无间道的神人。关于该君在诺基亚的各种神迹般的举动应该不需要我再多说了吧?反正最后诺记成了微软旗下公司。跟摩托殊途同归。&br&&br&注定王冠需要交到新任王者Apple的手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br&&br&『科普贴』&br&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演义&br&第三章&br&&br&第三章:3G的三国杀与果味缤纷的世界&br&&br&书接上回。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很快进入了3G时代。&br&3G真是跟3结下了缘分。3G有三个制式三强鼎立;3G时代有三大系统逐鹿中原;3G的天下三大手机厂商谋求一统江湖。&br&&br&首先解释为什么会有三个3G制式。2G时代3GPP负责维护的GSM虽然没能统一天下,但却占据了市场的绝对主流。而GSM的相关协议和专利大多由3GPP和美国高通&i&(感谢 &a data-hash=&6c4b38335f& href=&//www.zhihu.com/people/6c4b38335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ranger& data-hovercard=&p$b$6c4b38335f&&@ranger&/a& 提醒,高通在GSM系协议中参与度不高,此处写高通主要是由于考虑到CDMA系列标准,下文有提及)&/i&把持,所以不管你是运营商也好,设备生产商也好,每年都需要缴纳大笔的使用费授权费给这两家巨头。据统计当时中移动每年都要缴纳数十亿美元(当时还没有欧元)。首先这么大笔不劳而获的money谁看着不眼红?其次各运营商、设备生产商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如何甘心?所以三大标准就来了。&br&&br&但是在3G大戏开播前需要再插播一段科普。在2G时代,尽管GSM已经体系完善、主导市场、独孤求败,但是还是没能统一江湖。在北美韩日的通讯市场上有一个名叫CDMA(也叫CDMA One)的通讯协议像侠客(侠客这个词可能不太恰当,无非是利益而已)般游荡。CDMA,中文名是码分多址,基本原理是每个通讯终端会被分配给一个唯一的编码,需要数据传输的时候,终端会把自己的编码和数据一起传送给基站。基站同时收到若干个终端发送的数据后会把这些数据与各自编码进行向量运算,最后将运算结果发送给下一个基站。最后的接收基站对接收到的讯号进行反向的向量运算就可以拆解出发送手机的编码和数据,再根据编码把数据发送给接收终端。&br&&br&好吧,继续大家喜闻乐见的UV通话 。在CDMA时代,第三通电话被接通(这次要黑谁呢)。&br&iOS君:喂,柳姑娘吗?&br&然后基站君同时收到了V编、基德君、iOS君三个人的通话请求,就快速寻找到了接收电话的三位女嘉宾的手机编码和从属基站。接通了电话。假设现在世界上只有这三路电话,基站也只要考虑这三路电话,那就可以给三对主角各分配一个编码。在手机里面可以进行按位的向量乘运算。结果发送给基站,基站可以将收到的三位男主角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向量加运算,完成后发往下一基站,直到最终基站,可以对数据反向运算,将结果分别发送给三位女主角,完成一次通讯。&br&&br&当然实际运算中的情况更复杂。比如世界上有多少张SIM卡可能就需要有多少用户编码、需要数据的加密、验证等等。&br&&br&关于CDMA说这么多是因为3G时代的三种网络制式都是基于CDMA技术的。&br&&br&&i&本部分为后期修改:&br&评论区的大神 &a data-hash=&6c4b38335f& href=&//www.zhihu.com/people/6c4b38335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ranger& data-hovercard=&p$b$6c4b38335f&&@ranger&/a& 对前面一章和本章的这一部分给出了精彩的指导点评,原文转载下,避免大家被鄙人的粗浅学识误导:&br&&/i&&blockquote&&i&对了,还有两个地方。关于GPRS那一段,实际上基站和基站之间是不能直接建立联系的,必须要通过BSC或者核心网才能建立联系,也就是数据的传送不是从这个基站到下个基站再到下下个基站然后到接收者那里的基站,而是直接从基站到BSC/核心网然后到基站。关于CDMA2000那一段,WCDMA其实是UMTS的空中接口技术,因为蜂窝移动网络最重要的接口就是空中接口,所以我们把采用了WCDMA作为空口技术的UMTS网络直接就叫做WCDMA,UMTS网络的另外一个空中接口技术就是TD-SCDMA。所以说“因为CDMA2000发展超过WCDMA,所以3GPP推出UMTS”这句话不是那么准确。不过前半句倒是对的,CDMA2000的发展确实在一段时间内超越过WCDMA。&/i&&/blockquote&&br&&br&广告插播完成,开始正题,三主角出场。&br&&br&WCDMA:3GPP的主要成果,GSM的升级版,基本可以比较平滑的从GSM一步步升级而来(感谢 &a data-hash=&6c4b38335f& href=&//www.zhihu.com/people/6c4b38335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ranger& data-hovercard=&p$b$6c4b38335f&&@ranger&/a& 大神指正,此处平滑二字很不恰当,二者主要关系是可以共享核心网,在接入网方面升级称不上平滑)。后续升级陆续出现了UTMS、HSPA(HSDPA、HSUPA)和HSPA+(HSDPA+、HSUPA+)几个演进协议。所以iPhone4到iPhone5,同样支持的3G WCDMA,但是每代发布的时候都会宣称网速提高了多少,依靠的就是支持更高级、更先进的协议。其中UTMS又名3GSM,后面的名字直接指出其是GSM协议的升级版,同时也指出其是第三代的通讯协议,其地位大概相当于2G时代的GPRS。HSPA就相当于2G的Edge,但是其比Edge具有更强的生命周期。HSDPA是在HSPA的基础上加强下载部分,而HSUPA则是加强了上传部分,HSPA+(HSDPA+ HSUPA+)则是其完全升级版,LTE的序曲。但是由于我们实际使用中一般侧重于下载,所以可能会比较少见有人宣称支持HSUPA和HSUPA+。众所周知,联通使用是这一系列的协议。&br&&br&CDMA2000,这个是前面提到的CDMA的升级版。由于CDMA的主要技术与专利由高通把持,使得高通赚得盆满钵溢,引得棒子国的三星分外眼红。在99年三星推出了自己的CDMA2000 1x的基站与终端芯片。2000年三月高通提出了CDMA2000 1xEV(这才是CDMA2000的真名)。其中2000代表年份,1x代表其使用的一对1.25MHz的信道,EV是英文演进的前两个字母。但令高通郁闷的是三星随即宣布其芯片可以向新的协议平滑升级。但是最令高通吐血的是由于韩国和日本的运营商在2G时代采用了CDMA协议,所以他们很快就升级到了3G。所以在我们刚开始GPRS的时候棒子和岛国矮子们就开始玩3G了。天朝的一些手机应用提供商后来都是参考韩日企业的发展。扯远了,回到高三之争(高通三星)。高通所在的美国最大运营商AT&T却若干年后才上3G,而且是WCDMA。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三星终于完胜高通,取得了3G时代CDMA系协议的主导权。&br&作为一个名称就是演进的协议,规划中的CDMA2000会有两个阶段:EV-DO与EV-DV。DO是DataOnly的意思,DV是DataVoice的意思。EV-DO又分了A、B两个版本。EV-DO的推出导致该系协议的速度大大超过了WCDMA,迫使3GPP推出了UTMS应对。但是后面高通宣布放弃了该系协议向4G的演进。所以4G少了一个重要参与者。另外EV-DV的商用也是遥遥无期。所以这一系的协议可能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吧。中国电信采用的是这一系的协议。&br&&br&TD-SCDMA。提到这个很多愤青可能会胸一挺头一昂,伸出一只大拇指说:我们的协议。给一组数据说明吧,诺基亚拥有该协议相关专利的32%,爱立信23%,而大唐7%。另外在2001年其成为3GPP标准R4,我们也只能通过3GPP对其进行维护升级,而不是IMT。甚至其到4G的演化也主要由3GPP旗下若干组织共同完成,已经不能算是纯正的国产标准了。但是某些企业会有精神胜利法,比如核心协议在我们手里,LTE-TDD应该叫TD-LTE等。不说这个了,来气!与WCDMA对应,TD-SCDMA也有进化版本:TD-HSPA、TD-HSPA+等。但是众所周知,世界上仅有中国移动一家铺设了TD网络,产业链严重短且不完善。所以TD的进化版有没有商用尚不得而知。&br&&br&其实还有一个3G协议,WiMax,是大名鼎鼎的Intel的出品。但是其比TD更不如。没能在移动通讯市场取得太大令人瞩目的成果。&br&&br&三个主角介绍完了,发现,没故事了。汗。评书写到我这个份上也可谓空前绝后了。&br&&br&按惯例,再来一个公司吧。这次是Apple。Apple对3G的意义可谓互为犄角相辅相成。在iOS出现之前3G没有太多的市场优势,因为看看新闻、聊聊IM、下载个漫画、阅读个电子书用2G就够用了。听个高质量的MP3,首先手机都放不了几首,另外流量费也吃不消。&br&&br&Apple发布了iPhone4、App Store之后人们才发现,哦,原来移动互联网还可以这么玩。&br&&br&也正是Apple的成功推动了4G的到来。不知4G的世界又是何等模样,且听下回分解。&br&&br&『科普贴』&br&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演义&br&第四章&br&&br&第四章:未来,尚未来。4G与展望&br&&br&书接上回。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未来注定将是4G的未来。尤其是现在推动历史大车的车夫姓艾叫剖(Apple)。&br&&br&但是我本着鲜柚君的业界良心,必须负责任的怀着背痛的心情告诉大家:未来,尚未来。IMT唯一承认的4G是LTE-Advanced(LTE-A,增强版的LTE),他现在连个狂霸酷炫拽的名字还没有呢,更遑论商用呢。而且它现在也主要停留在协议、标准、展望的层面上,尚未太多涉及实际操作。至于我们现在常说的LTE意思是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也就是到下一代网络的持久演进战,业界对其的实际定位是3.9G。但是由于大家普遍将其称为4G,所以在这里我也就将错就错将其称为4G吧。&br&&br&但实际上,LTE已经非常接近于4G了,因为它采用了4G的核心技术OFDM(正交频分复用)。基本原理就是采用一种不连续的多音调技术,将被称为载波的不同频率中的大量信号合并成单一的信号,从而完成信号传送。&br&&br&喂喂,那同学,不要打瞌睡!才讲了一句技术用语而已。&br&好吧,继续喜闻乐见的电话&br&&br&半夜,鲜柚君正在梦乡,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想起。&br&--喂,我是鲜柚君,你哪位?&br&--喵~~~&br&--whosamiao啊,这么晚了打电话什么事&br&--呃呃,先等等,什么事不是重点,重点是为什么你没打LTE的电话给我?&br&--喵~~~,LTE还没在国内正式商用呢。喵~~~&br&--呃,那你什么事?&br&--鲜柚君,我想你了,想自闭症了,想猿了,想我的小伙伴们了。喵~~~&br&--(鲜柚君急忙按下心头狂喜)是真的吗?&br&--喵~~~当然不是,都是bing YY的。&br&&br&呵呵,如上所言,LTE还未在国内商用,其推广困难度和商用时间之晚出乎了业内和业外所有人的预料。说来说去,争来争去,无非就是利益两字而已。要明白利益之争就得先明白LTE的两个分支。&br&&br&在3GPP征集3G方案的时候总共有六种设计方案提名。按照双工方式分为FDD(频分双工)和TDD(时分双工)。经过3GPP成员中各大巨头的博弈和争论(喜欢研究商战和权谋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下相关信息,有些地方真的很精彩,可以算得高端黑),最后决定使用上行FDD SC-FDMA、下行FDD OFDMA这一设计方案(关键点是这个是3GSM的平滑升级,你懂得)(感谢 &a data-hash=&6c4b38335f& href=&//www.zhihu.com/people/6c4b38335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ranger& data-hovercard=&p$b$6c4b38335f&&@ranger&/a& 大神指正,LTE在接入网和核心网方面不存在从3GSM系的平滑升级)。在这时候我国与会专家不干了,他们通过中途退会、拒绝出席会议等多种方式表达了最严重的抗议,基本相当于以国内市场的准入门槛作要挟了。最后3GPP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同意保留TD-SCDMA的帧结构在改方案中,作为一个补充。这样就形成了LTE FDD和LTE TDD两种方案。但是需要大家明确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案都是LTE的分支,也就是3GPP维护与升级的,我国的一些单位、企业和个人都只是参与者而已。只不过TDD我们的参与度更大一点而已。大一点的意思也不是说我们占主导地位,而是在FDD我国的企业专利或者其他技术占有很少一部分(可能5%上下,未找到具体数据),而TDD中我们所有企业加起来专利占有20%强,仅此而已。另外一个数据是欧洲的爱立信2011年公布的数据是其在TDD专利中独揽25%。仅此而已!&br&至于国内某些企业故意将LTE-TDD叫成TD LTE,更有媒体称其为“我们的4G”,大家笑笑也就够了,那只是忽悠愤青的,仅此而已!&br&&br&回到国内的LTE牌照。3G时代,三大运营商各自经营一种标准。应该是相关主管部门不想放弃每个机会吧,但是他们没想到出了个岔子,不久高通就宣布了放弃CDMA(电信标准)的持续演进。所以LTE时代麻烦就来了。&br&&br&以下大部分属于楼主推测、遐想而已,请读者自行甄别&br&移动继续TD系无疑,联通主攻GSM系也无疑。但是电信呢?总不能从三足鼎立变成二龙戏猪(我没写错,他们都把用户当猪的)吧。所以移动联通一起想拉电信入伙,电信会怎么想?&br&&br&首先电信相对于另外两家强在电话网络和宽带网络。这两方面都跟4G八竿子打不着。反而手机冲击了其电话市场。宽带方面,电信现在在推广百兆光纤并投入巨资进行布线布点。一个残酷的事实是LTE理论下行网络峰值达到了300Mb,已经不弱于光纤。4G上网卡势必冲击其宽带网络。&br&其无线网络是继承自联通先天不足的CDMA网络,后天虽然电信想尽办法培养,但也抵不住高通的一纸弃权宣言。另一方面电信花巨价从联通手里盘下了CDMA网络,也花了很大力气去扩建。如果再建设LTE网络,可以说电信的大部分投资都打了水漂,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之前的投资还得再来一遍。&br&如果你是电信老板会怎么选择?对,拖着,大家都别上LTE,拖着,等我赚够本再说。&br&&br&在联通方面,2G时代真被移动打怕了,现在3G时代,网络制式、携号转网、明星手机等等都是其手里的大杀器,局面空前利好(但是我认为联通真是个臭牌篓子,打得一手好臭牌)。在这种情况下,终于有所翻身,偶尔还能压着移动打一下。但是如果到了LTE时代,网络制式的优势被削弱了很多。明星手机(iPhone等)已经明确会支持LTE-TDD,此优势荡然无存。至于携号转网?作为联通的八年老客户,寡人表示如果能把我的手机号转到移动,寡人立马就干。早就对联通受够了。&br&所以我觉得如果我是联通负责人,我对LTE也会是欲迎还拒(相信我的语文水平,我知道欲拒还迎)的。&br&&br&至于移动,知道啥叫饥渴不?移动现在对LTE就叫饥渴!&br&&br&所幸,终于有高层看不下去了,直接行使了行政权利。开玩笑,还等着4G的建设拉动GDP的!所以年中的时候就说年底之前会确定。大家使劲闻一下,看能不能闻到LTE的香味了。&br&&br&『科普贴』&br&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演义&br&结语&br&&br&结语&br&&br&写这套帖子耗费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料,先后持续用了一个半月。刚开始动手的时候我准备在Apple的秋季发布会之前完成的,结果没能实现。在整个过程中经历了诺基亚被微软的收购、经历了摩托中兴之作Moto X销售的不温不火,经历了Apple iPhone5S出乎意料的大火,也算是感慨万千。&br&&br&在帖子的最后补一个故事吧,加强一下我想表达的一个主题。&br&2009年中之前Wi-Fi手机是不能进入国内售卖的,因为国内自己研制推出了一套叫WAPI的无线组网机制,据说其在安全、性能方面完胜Wi-Fi,也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但是他们说Wi-Fi产业链已经相当完善,市场认可度也非常高,所以WAPI就放弃吧。国内相关部门不甘心啊,哪能眼巴巴的看着澳大利亚吃肉喝汤,我们干看着啊。于是就禁止含有Wi-Fi功能的手机引入。所以当时从国外、港台买手机就成了潮流,很多人为了Wi-Fi宁愿放弃售后、保修啥的。2009年五月,相关部分放松了门槛,允许同时支持Wi-Fi和WAPI的手机进入,在09年的时候联通能否引入iPhone3G成为大家猜测的一个悬念,因为Apple应该不会再花费代价给iPhone 3G升级。但是还是顺利进来了,貌似WAPI也不了了之了。截止现在WAPI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是啥了吧?没有产业链,多牛的技术都是垃圾,强行把用户绑在一种没法推广的技术上就是耍流氓!&br&&br&附图是维基百科上的一张表格,言简意骇的概括了移动网络的演进历程。&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3eb58b9ed14f2c54143_b.jpg& data-rawwidth=&1122& data-rawheight=&3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3eb58b9ed14f2c54143_r.jpg&&&/figure&&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Category%3A%25E7%25A7%25BB%25E5%258A%25A8%25E9%E4%25BF%25A1%25E6%25A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ategory:移动通信标准&/a&&br&&br&最后鸣谢:&br&百度(含百度百科和百度知道)&br&谷歌&br&天涯&br&维基百科&br&知乎&br&C114
转载一下若干月前我写的一篇文章:
里面有不少理解上的错误,请了解的大神尽情拍砖并指正,不胜感激! (用斜体字标识的是经大神指正后添加的,感谢
等大神指导!) 『科普贴』 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演义 缘起…
1、国内最新研究进展&br&&br&广电有线网络关键技术主要包括:NGB、宽带接入、智能内容分发网(CDN)、IDC、融合业务平台、智能融合终端(DVB+OTT、网关、操作系统、物联网)、IPv4/IPv6 共存与过渡、智能光网络传输、云计算和虚拟化、多屏切换及家庭网络、物联网应用、业务运营支撑及综合网络管理技术。&br&&br&其中,最新进展综合体现在标准体系建立和新技术应用两方面。&br&&br&1.1 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立&br&&br&(1)快速启动AVS+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br&&br&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广播电视先进视频编解码(AVS+)技术应用实施指南》的通知(新广电发〔2014〕75 号)。要求广电系统各部门在电视台播出系统建设,有线、卫星、地面数字电视及互联网电视、IPTV等网络前端平台建设,以及用户终端部署等方面,逐步应用AVS+ 技术,并明确了分类、分步骤推进AVS+ 应用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这对我国高清电视、3D电视等广电领域新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将成为我国视频技术和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br&&br&我国目前有54个高清频道播出,其中中央电视台13个、省级电视台30 个、地市级11 个,还有15 个待批。新批准的上星高清频道和有线高清频道,都将率先采用AVS+标准。&br&&br&(2)制定了《NGB 视频点播系统技术规范》&br&&br&(GY/T258-2012)和《NGB 视频点播系统元数据规范》(GY/T259-2012)。标准针对广电有线网络特点,立足互联互通和大规模应用,规定了NGB 视频点播系统平台架构、系统组成、功能及接口。为NGB视频点播系统的开发、研制、建设、运行、管理和广电有线网络视频点播业务的大规模开展及互联互通提供指导。&br&&br&(3)制定了终端中间件和可下载条件接收(DCAS)规范&br&&br&一是研发、制定了《NGB 终端中间件技术规范》(G/T267-2012),解决了业务应用在终端的标准化承载问题;&br&&br&二是研发、制定了《NGB 可下载条件接收系统技术规范》(GY/T225-2012),在增强安全性&br&基础上,解决了终端对不同条件接收系统技术的标准化处理和实现问题,在先进性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br&&br&DCAS 打破了传统CAS 应用范围制约,利于终端实现多样化,不仅为机顶盒和电视机,同时也为多媒体网关、Pad、手机提供了通过CAS 可管可控的解决方案,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有卡CAS或无卡CAS,选择CAS 系统提供商,为DVB 与OTT业务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无缝链接的工具。&br&&br&(4)制定了智能电视终端操作系统(TVOS)标准&br&&br&TVOS 集成整合了NGB终端中间件和DCAS,解决了终端标准化、智能化问题,可使广电有线网络在尚未完成整合的情况下,先实现终端的全国统一或标准化,形成统一的市场主体,享受规模经济红利。&br&&br&2013 年12 月26 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验收并发布了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1.0 软件,2014年6 月22 日发布《关于大力开展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1.0 规模应用试验,加快推动广播电视终端标准化智能化的通知》(新广电发〔号)。制定了3 个有线宽带接入网标准。&br&&br&①《NGB 宽带接入系统HINOC 传输和媒质接入控制技术规范》(GY/T265-2012):用于NGB 网络的高频段,750MHz以上;&br&&br&②《NGB 宽带接入系统C-DOCSIS技术规范》(GY/T266-2012):用于NGB 网络的中低频段,下行108~750MHz,上行0~65MHz;&br&&br&③《NGB 宽带接入系统C-HPAV 技术规范》(GY/T269-2013):用于NGB 网络的低频段,0~65MHz。&br&&br&(5)启动了有线宽带接入网标准2.0 工作&br&&br&推动NGB 宽带接入持续演进发展,HiNOC2.0 已基本成型,C-DOCSIS 和C-HPAV 的2.0 工作也已启动。这将对各地广电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提供较为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为后续实现各省广电有线网络的互联互通奠定技术基础。&br&&br&(6)正在制定CDN标准&br&&br&我国目前的宽带速度还远不能满足高清点播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广电要发展高质量VOD 必须依赖CDN。广电系统前期建设的CDN主要支持电视视频单一业务,不能很好地支持IPTV、OTT 等互联网视频业务。正在制定的NGB CDN标准是融合性的,具有内容智能感知和适配特征,能实现电视视频和互联网视频多业务的融合承载,以及多终端的统一接入。&br&&br&1.2 三网融合新技术应用、推广进一步加快&br&&br&构建开放能力融合业务云平台成为热点。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基础,以开放性与标准化降低CP、SP进入门槛,提高业务部署及上下线效率。将OTT的内容优势和DVB的高带宽、高清晰度优势结合在一起。依据用户终端的网络及解码性能自动向多屏、多网分发不同带宽的码流,向电视机、手机、Pad 及PC 多种终端提供平滑连续的服务,满足用户移动化、碎片化的收视需求。降低系统改造、升级成本。加快传统广电有线网络由单纯的媒介向媒介+媒体转变。&br&&br&大力推进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和3D 电视。在宽带中国战略、光纤入户工程实施初期,广电有线网络的多频道DVB 高清直播、点播以及有线内网IP的高质量传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占据领先优势。广电有线网络加快高清化普及推广,积极跟进4K发展,带来了高清电视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和对高清节目内容的相应需求,形成了广播电视行业新的发展重点。&br&&br&以IP 通信技术实现多屏覆盖,提供“电视无处不在”的视频服务。在高清互动机顶盒或智能终端上利用多高频头实现多路直播视频的转码,通过独立网关、电视路由器的WiFi 推流功能,向手机、Pad 及PC 提供视频服务。&br&&br&网络虚拟化技术应用加速。随着虚拟化技术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广电有线网络数据中心采用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设备的虚拟化技术建设,广电宽带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应用网络设备虚拟化技术组网,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管理能力。&br&&br&利用先进光通信技术,加快智能管道建设步伐。骨干网方面,随着广电有线网络业务的IP 化、高清和高清点播业务的开展和宽带用户的增加,许多省干网业务承载压力成倍增长,越来越多的广电网络选择100G OTN 大容量传输技术组建骨干网。城域网方面,T 比特路由交换技术在大城市广电有线宽带城域网中开始规模应用。接入网方面,开始引入软件定义网络(SDN)/ 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NFV),可简化接入网运维,灵活部署新业务的OLT 或CMTS 集成IPQAM(CCAP 有线电视融合接入平台),光站集成C-DOCSIS 的设备开始有成型产品和实际应用。&br&&br&加速双向网络建设改造,全力发展宽带类业务。技术上,DOCSIS 和EPON+EoC 是主流,2014 年EPON+EoC 首次超越DOSIS 成为应用范围最广的技术方案。业务上,宽带成为广电有线网络主攻业务,数字家庭和智慧城市成为广电有线网络创新业务发展方向。&br&&br&用户终端向智能、融合、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支持有线、无线多业务(包括宽带网关、媒体网关、安防网关、物联网关等)的智能终端、云终端已经上市,这些适配不同融合功能的终端,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选择和需求。特别是软件定义机顶盒(SDB)或云终端解决方案,业务应用在云端配置和计算,运算结果打成TS流推送给机顶盒,机顶盒不必因新增业务而进行反复升级和维护操作,能解决向配置较低的存量机顶盒提供多业务的问题。&br&&br&IPv4/IPv6 共存与过渡技术应用起步。2013 年12月1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四部委局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同意北京市等16 个城市(群)开展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高技〔号)。北京市等16个城市(群)的广电有线网络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开启了向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发展的试点示范工作。&br&&br&无线700M 频段4G传输优势凸显。无线700M频段具有信号覆盖广、穿透力强等特性,适合大范围网络覆盖,组网成本低,适用于移动通信公网或国家安全专网,经济社会价值很高。2014年,在国务院领导和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绍兴市枫桥镇试开通了全球首个700MHz TD-LTE 基站,目前已完成与同站址2.6GHz 频段TD-LTE 系统的单站覆盖对比测试,测试情况明显优于2.6GHz 频段,这为广电开展无线数据业务奠定了基础。&br&&br&重视安全播出、安全传输和网络安全。继发布《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第62 号令)、《广播电视相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D/J037-2011)、《广播电视相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D/J08-2011)之后,根据新的形势,204 年11 月28 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安全指导意见》,对重点安全工作做出了进一步规范和系统性要求。&br&&br&2 国内外应用研究情况比较&br&&br&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技术进步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电和联通宽带哪个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