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楼为什么不吉利养蜂发展不利吧?

下载费用:15 元 &
蜂业现状与发展前景.pdf 第一部分当前中国蜂业发展形势与前景展望 河南蜜乐源养蜂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 何昕欢迎参加会议的代表蜜乐 自然至上蜜乐,舌尖上的蜂蜜当前经济形势与蜂业发展要点o 全球经济形势下滑,我国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巨大。o 泡沫经济正在破灭,经济增长放缓。o 国家政策重视农业,已关注养蜂业存在问题。o 养蜂业短期内很难改变现状。o 甜蜜事业并不甜蜜o 市场混乱难以遏制假蜜严重影响蜂业发展。蜂蜜的甘,养蜂的苦一、 前 言o 1、背景分析o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和出口大国,但我国养蜂业相对落后,存在问题较多,价格远远低于阿根廷、墨西哥等国。o 2002年以来,蜂蜜出口遭遇到欧盟对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停止进口的禁令,2003年5月日本又修改食品卫生法,并于日开始实施检测农残、化学品的“肯定列表制度”。o 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标准看齐,是大家的共识。2 、养蜂业特点及现状o (1) 我国养蜂生产一直以来是流动分散,数量多、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低,管理难度大。o (2)建设蜂产品溯源体系,带动全国养蜂业健康发展的整个产业链条,从源头来控制质量,以扩大出口销售,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o 养蜂业发展向现代化规模养殖及蜜蜂授粉方向发展。3、河南养蜂业概况o 在我省的出口创汇农业中,有一个产业不引人注目,这就是养蜂业。据统计,我省的蜂产品产值已达10亿元以上,60%以出口为主,成为我省出口创汇农业中的特色产业。o 我省自然蜜源植物丰富,每年从3月到9月有油菜、紫云英、苹果、槐花、荆条、野酸枣、野山花、椿树、柿树、榆树及各种瓜果蔬菜等主要蜜源,跨春夏秋三季,蜜源植物面积有8000万亩,可容纳800万群蜂的需要。据统计,我省有养蜂专业户5000多户,饲养蜜蜂70万群,占全国蜜蜂饲养量的近十分之一,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常年在农业生产之余从事养蜂。河南年可以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蜡、蜂胶等2万多吨,产值近十亿元。二、发展形势与溯源体系的对接o 国际市场:国际金融危机四伏,人民币升值,技术壁垒,食品安全要求蜂产品质量安全可靠。o 国内市场: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蜂蜜真假一直困扰消费者,也严重危害养蜂业及养蜂者的利益。o 蜜蜂授粉是未来养蜂业发展的趋势。o 养蜂业前景任重而道远,前景很好,但短期内存在的问题仍得不到有效解决o 市场潜力巨大,但养蜂业并不一定从市场中得到利益。o 国家不断重视养蜂业,会为养蜂业提供更多便利和优惠政策。o 2、溯源体系的概念o 所谓溯源体系也就是一套完整的可追溯源头的保障机制。即当在生产、运输、加工、储存、包装、销售等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时,依照追踪体系的相关记录向上追溯,可找到问题产生点的过程。追踪体系是由一整套记录所组成。如:原料采购单、收据、原料检测报告、出入库单、生产者批量号码、制造记录、包装记录、储存记录、销售记录等。溯源体系的建立及可追溯性是蜂产品生产中对于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o 1、发展形势3、发展模式 1)、由过去松散的“公司购买蜂农原料”模式转变成“公司+基地+(联合体)蜂农”的紧密型模式.2)、蜂农专业合作社将是养蜂业发展的方向和存在形式。但是合作社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员与合作社之间的信任关心有待于建立。3)、探索新的合作方式。比如养蜂大户带动小户、合作社大户规模化发展、龙头企业参股合作社等。 4、发展方向1)、建立备案蜂场或示范蜂场 a、合作协议。 b、用药管理制度。 c、杜绝使用违禁药品。 d、蜂农培训,建立蜂农档案。 e、日常监督管理。2)农户散小养蜂向现代化公司制方向发展,打造蜂蜜生产第一车间。三、河南养蜂业现状 o 目前,河南养蜂业面临着规模化养殖水平低、深加工落后、养蜂人员逐年减少缺少政府引导和扶持等诸多问题。o 1、组织结构欠优。o 长期以来我省农民以养蜂作为副业,分散经营,缺少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发展滞后,导致其在畜牧业中比重较低,不能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蜜源植物资源,优势特色产业没有被挖掘和整合提升。o 2、产业化程度低、产、供、销、加工环节薄弱。o 河南是养蜂大省、养蜂历史悠久、蜂群总数、产量都居全国前列,仅次于浙江,出口量最高年份达16000吨,直接或间接产值达10亿元,但是河南养蜂业一样存在着现代化程度低、深加工落后,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的链条,几十年来停留在原料的出口和供应上。养蜂业的产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经营是摆在我省畜牧业面前的一个迫切课题。3、经营规模小、养殖方式仍然落后。o 我省蜜蜂养殖仍以千家万户为主体,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养蜂的分散,不但不利于管理,而且没有形成合力来共同应对市场风险,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劳动效率低下,产业链条短。o 多年来日本、韩国的客商多次来我省调查蜜源植物,并通过省外贸部门出口蜂蜜,但是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很少,面向国际市场的全球化营销力量薄弱,整个行业还停留在原始的第一产业状态,要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必须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扩大养蜂业的规模化生产、用现代营销的理念来销售蜂产品、以面向世界的眼光来参与国际竞争。4、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仍然薄弱。o 尽管“十一五”期间,国家对畜牧业的投入有所增加,但对养蜂业的投入还没有提到日程,和养蜂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由于投入不足,我省养蜂业信息传递、养殖监控、良种培育、技术推广及产品质量检测等设施还不健全,不能适应现代养蜂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对养猪、养鸡、养牛都有补贴,但是对养蜂的补贴还有列入财政预算科目。而北京每年财政拿出2000万元用于扶持和发展养蜂,设立有蜂蚕管理站,近几年养蜂业得到长足快速的发展。5、宏观调控和政策落实不够。o 畜牧业的法规法律管理缺乏相应的机制,管理工作还未走上正常的法制化轨道,特别是宏观调控手段不多,在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常常出现生产、供应、价格周期性波动,加上有关发展和保护养蜂业的政策落实不够,对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北京、浙江、湖北、安微、甘肃等地都有养蜂管理站,而我省还没有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养蜂。据了解,上海、浙江等地设立养蜂发展基金,专门扶持养蜂业发展,因此,上海、浙江等地的养蜂业发展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仅浙江,以养蜂业为龙头的企业达几百家,浙江省养蜂业产值在全省畜牧业中居第三位。6、养蜂人员“青黄不接”,后继无人。o 由于养蜂业效益有待于提高,蜂农改行。o 养蜂的后代不想“子承父业”,选择外出打工。o 养蜂人普遍年龄偏高,影响养蜂业发展。四、养蜂业发展形势和对策o 养蜂业前景总体向好发展o 养蜂业引起国家重视o 养蜂业正步入调整期o 出口市场疲软刺激国内蜂蜜市场o 市场秩序混乱严重损害养蜂业利益建议和对策o 1、建设健全养蜂管理体系。o 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地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农科教发[2008]5号)中已经将养蜂业列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这对全国养蜂行业来说是一次极好机遇,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在加强养蜂管理专业队伍建设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县级养蜂管理站点体系建设。农业部已经制定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规划》。2、建立有效的养蜂业投入机制。o 资金投入是保证“十二五”计划和养蜂业顺利健康发展的关键,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养蜂业投入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一是财政和发改委要相应增加畜牧业在养蜂业方面的资金投入;二是拓宽投资渠道,争取对畜牧业基础建设等项目的投资,农业政策性银行贷款重点向养蜂业倾斜。三是继续落实好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 四是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开展提升行动,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扶持和引导养蜂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使养蜂专业合作社带动养蜂农民提高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养蜂人有利可图,靠经济的手段来吸引年轻人发展养蜂。3、编制《河南省养蜂业十二五发展纲要》o 提出发展养蜂战略和实施计划,将养蜂业列入国民经济统计序列,财政要编制预算发展养蜂。培育一批蜂业龙头企业和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研究养蜂经济与产业化项目,o 发展蜂产品深加工项目和出口创汇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发展养蜂业给予优先贷款。o 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大力培育和发展本省具有较强带动力的蜜蜂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这些企业营销渠道畅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的优势 ,开发、深加工蜂蜜产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增强蜜蜂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蜂农收益,降低市场风险,实现合作共赢。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全省养蜂农民养蜂致富,而且能解决很多人就业。5、加强对蜂农培训,提高养蜂技术。一是组织集中培训,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养蜂协会聘请养蜂专家为蜂农举办讲座,让蜂农掌握初步的蜜蜂知识和养蜂技术,培养农民科技养蜂的观念;二是到实地进行指导,派出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或蜂农,帮助、指导养蜂户安放蜂箱、分箱,做好一系列稳定蜂群的工作。6、蜂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o 组织蜜蜂专业研究人员和有经验的从业人员,对全省蜂业情况进行调研,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蜜蜂产业增长的贡献率;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蜜蜂产业又好又快发展。7、从政府层面大力宣传、支持农民养蜂。o 养蜂是百利无一害的“生态产业”,发展养蜂,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通过养蜂带动一方农民走向富裕道路,逐步实现全省的养蜂产业化发展,使养蜂业成为我省畜牧业的又一支柱产业,带动我省农业经济发展。第二部分 养蜂业的关键环节—蜂产品溯源体系的建立一、溯源体系的内容及程序文件 1、规范性引用文件 注: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引用为本溯源体系的支持文件o GB/T19168 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o GB/T9697 蜂王浆o GB 蜂蜜o NY5134 无公害食品:蜂蜜o NY5135 无公害食品:蜂王浆与蜂王浆冻干粉o NY5136 无公害食品:蜂胶o NY5137 无公害食品:蜂花粉o NY5138 无公害食品:蜜蜂饲养兽药使用准则o NY/T5139 无公害食品:蜜蜂饲养管理准则o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中国农业部第193号公告)o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中国农业部第235号公告)o 《出口蜂蜜检验检疫办法》 (国家质检总局)2 、蜂产品溯源体系o (1) 溯源体系的目的:o 全面控制蜂产品的质量安全,对蜂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服务,通过产品可追溯标识,可以追溯到消费终端——客户,同时也可以追溯到生产源头——蜂农。o (2) 追溯的标识必须具有唯一性、相承性、关联性,由蜂农编号、原料批号、中间体批号和成品批号构成。o (3) 蜂农编号,可以追查蜂农培训证书、蜂农档案、养蜂日志、蜂场产品流向记录、用药记录、原料收购记录。o (4) 原料批号o (5) 成品批号o (6) 销售台帐3、强化蜂病防治与蜂药管理a、配备技术员。 b、蜂药统一购买,建立购买和发放台帐,记录购买和发放蜂药的时间、品种、数量、发放情况等。实行蜂药验收核销制度。 c、严禁使用氯霉素、硝基呋喃类、甲硝达唑等禁用药物,并规定各药物的停药期。 d、蜂群发病时,由技术人员指导蜂农正确使用蜂药,各蜂农必须记录用药品种、时间、用药量等情况。 e、按时填写养蜂日志。 f 、发现违规情况应及时纠正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g、技术人员进行培训。4、建立标识管理和溯源体系a、建立标识管理体系、标签内容应能完整反映实际情况。b、蜂农应按标签内容如实填写并张贴。c、蜂产品加工企业应建立溯源体系、确保从原料到成品、成品到原料都能清楚溯源。5、严把原料检测关a、按原料组批抽取代表性样品。b、制定原料验收标准,重点检测氯霉素、链霉素、硝基呋喃类、甲硝达唑等药物残留。c、对检出禁用药物或限用药物超标的,要组织人员对蜂农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对违规蜂农和原料进行处理。6 、 养蜂生产组织的建设(1) 养蜂生产基地的组成(如下图)养蜂生产基地的组成蜂农 养蜂生产小组 养蜂生产合作社 养蜂生产合作联合体 其他(2) 蜂农培训a、要求:每年必须对基地蜂农进行至少一次的养蜂生产技术和法规制度的培训。b、对象:养蜂生产基地的所有蜂农、组长、养蜂技术员、合作社、联合体负责人。c、教材:先进实用的养蜂技术、蜜蜂病虫害的防治及其安全用药、当前的国内外蜂业形势、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产品质量要求等。
文档加载中……请稍候!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元 &&0人已下载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a href="UserManage/CopyrightAppeal.aspx?bid=7132080" title="版权申诉" class="fLeft works-manage-item works-manage-report" target="_blank"
关&键&词: 蜂产业发展现状 PDF 行业发展概况 行业发展现状 发展前景 发展趋势 行业发展 现状和发展趋势 行业现状 PDF 蜂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发展现状 蜂产业现状 现状与发展前景 蜂业发展现状和 现状与发展趋势
& 我的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蜂业现状与发展前景.pdf 链接地址:
当前资源信息
类型: 共享资源
格式: PDF
大小: 9.64MB
上传时间:你们养的意蜂一箱平均年收入是多少?【养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687贴子:
你们养的意蜂一箱平均年收入是多少?
山东的朋友说他们那只有1000元,1500元是最高了,在外追花的蜂友也是这样的收入?
均箱差不多
就这点,还不如上班算了,现在养蜂要吃多少苦和受多少气啊
呢还是技术好的,技术不好的1000你都上不去,
我感觉还是养峰好啊,
50箱一年收入5W?
天上掉馅饼的事没有的,但是只要肯努力一群蜂一年的产值又何止是这些,以上蜂友给的都是保守数字。
我们这有人说养80箱蜂,年收入15万元。
是指毛收入吧?
挣那么多,你早就不是这一个样了。还等养蜂发财,那是笑话
5000得也有
1000一箱又怎么样又不多100箱10万还要除去车费生活费冬天得喂白糖早春得喂花粉挣10万都得除去5万养蜂还真辛苦我家爷爷养蜂我爸养蜂现在我也养蜂真心挣不了多少钱蜂蜜收多了收购商压价收少了不挣钱,养蜜蜂现在就是要养多最起码得上160不然挣不了多少钱搬家还得往车上挑一担就得100多斤没点体力不行的
搞养殖主要是销售了,有的地方差价有一倍以上的
我们这一百二十块钱一公斤,中蜂定点养殖,一年割一次蜜,一次十公斤左右。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Sina Visitor System给本项目评分
(0 得票数)中国蜂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蜂蜜是深受人类喜爱的传统营养食品,自古以来一直作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上品被推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蜂蜜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但中国蜂蜜产业的现状是什么,中国蜂蜜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认知度如何,中国蜂蜜标准体系是如何建立的,有什么措施保障中国蜂蜜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以及中国蜂蜜产业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并不为很多人所知晓。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在我国虽然蜂蜜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是社会的关注度很高,常常成为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常常有人对中国的蜂蜜产业做出不负责任的评价,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中国蜂产品协会经过一年多的认真工作,首次发布《中国蜂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的白皮书就是把中国蜂蜜产业的情况比较全面、客观、真实地呈现给社会公众,希望社会对中国蜂蜜产业现状、问题和发展有更多的了解,也希望广大公众更加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中国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国政府对蜜蜂产业十分重视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和重视我国蜂产业的发展。朱德委员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题词:“蜜蜂是一宝,加强科学研究和普及养蜂,可以大大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获得多种收益”。[1]他还写信给毛主席,就蜜蜂对农业的增产增收作用、蜂产品对人类健康的贡献等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发展蜂业的建议。周恩来总理1965年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对北京从事养蜂工作的王孟林同志说:“蜜蜂是一宝,是人类的朋友,很值得研究,我也很爱蜜蜂。朱老总(朱德委员长)也十分重视养蜂,曾致信给毛主席,建议发展养蜂业,促进农业丰收。蜂产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研究蜜蜂,搭起蜂产品与人类健康的桥梁意义重大”[1]。2009年12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批示:蜜蜂的作用非常重要。建议交通运输部认真研究运输绿色通道问题。建议由农业部认真研究养蜂扶持政策。 [2]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2007年给中国蜂产品协会题词:“发挥蜂业优势 服务和谐社会”[3]并多次听取中国蜂产品协会的汇报,对蜂业发展和中国蜂产品协会工作给予指导。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一直关注中国蜂业的发展,在参加“2004中国北京国际合作社贸易洽谈会”期间专门到蜂产品展台参观、了解情况并要求:要生产优质蜂产品,让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4] 国家及相关部委也十分重视蜂业发展。
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首次将蜂业纳入了畜牧业产业体系中。2006年3月和2010年3月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中国蜂产品协会先后发布了《全国蜂产品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全国蜂产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0年初,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十分重视蜂业生产,联合发出通知将转地放蜂运输纳入绿色通道管理,免费通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蜂业发展。2010年12月29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发布的养蜂业规划。2011年12月,农业部以公告形式发布了《养蜂管理办法(试行)》。这个办法的实施对维护蜂农合法权益、保持生态平衡、促进蜂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2012年12月,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明确将养蜂专用平台(含蜂箱保湿装置、蜜蜂饲喂装置、电动摇蜜机等)列入补贴范围。
中国蜂产品协会的主管部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高度重视蜂业工作,李成玉、杨传堂、王侠等历届理事会主要领导都十分重视蜂产品的加工、销售和推进标准化建设等工作,经常到中国蜂产品协会检查指导,听取汇报,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近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和支持养蜂业发展。从地方财政中划拨专款补贴蜂农,支持养蜂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积极协调养蜂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对接,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中国蜜蜂产业的现状 中国养蜂,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出现“蜜”字。东汉后期(公元2世纪)就出现了人工饲养蜜蜂,可以说中国的养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饲养蜜蜂的国家之一[5]。20世纪初,第一批意大利蜂被引入中国后,西方蜜蜂和现代养蜂技术也逐渐进入中国。养蜂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产业。养蜂业不与种植业争土地和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更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完全可以说养蜂是一项有百益而无一害的生态产业。我国是世界上的养蜂大国。蜂群数量、蜂蜜产量、养蜂从业人员和蜂蜜出口四个指标均居世界前列。发展养蜂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中国广大农村,特别是在改变贫困山区落后面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养蜂主要采取定地养蜂和转地养蜂两种形式。定地养蜂生产时间短且较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也需要更多的饲料来喂养蜜蜂,养蜂成本较高;转地养蜂可以有效利用各地不同的蜜源资源,也有利于蜜蜂繁殖,减少蜂病发生。按照一个家庭蜂场饲养200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纯收入300元计算,每户养蜂年收益可达6万元,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发展养蜂业也是促进农业增产、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据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1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约占82.7%)。实践证明,蜜蜂授粉可使棉花、油菜、荞麦、苹果、柑桔、向日葵、苕子等农产品增产,并显著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对于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专家测算,蜜蜂授粉为农业创造的价值是蜜蜂自身蜂产品价值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近几年,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逐渐增强,蜜蜂授粉技术已在蔬菜、水果、油料和保护地栽培作物等方面大力推广与普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养蜂事业发展迅猛,全国现有蜂农30余万人,饲养蜂群由1949年的50万群发展到2011年的894.7万群[6],拥有世界约1/8以上的蜂群。蜂群数量的增加,带动了蜂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和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中国蜂蜜年产量从1958年的1.23万吨发展到2012年的44.8万吨[7],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1/4以上。全国现有蜂产品加工企业2000余家,遍及全国。蜂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北京、湖北、安徽、上海、山东、四川等省、直辖市。中国蜂蜜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每年蜂蜜出口都在10万吨左右,年创汇约2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蜂农专业合作社政策的出台以及科学养蜂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养蜂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有了突破性的转变和提高。
自2007年7月1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养蜂合作社得到了较快发展。据中国蜂产品协会调查统计,2008年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蜂农合作社为122个;到2011年底已超过700个,增长5倍多。其中广西、安徽、新疆、江苏、江西、陕西、浙江7个重点省区是蜂农合作社较集中、规范化程度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地区,获得工商登记注册的蜂农合作社数量达到276家,占到全国的40%左右。
三、中国主要蜜源种类及分布
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资源丰富,蜜源植物丰富多彩。我国的主要蜜源分布情况是: 油菜蜜:油菜蜜源植物在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花期最长、产量最多。全国共有600多万公顷[8]。分布于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洋槐蜜:洋槐蜜源植物在全国的分布广泛,种植面积大,泌蜜丰富,蜜质优良,是夏季的主要蜜源之一。集中生长区为山东、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北京等6省、市;其次为江苏、安徽、甘肃、天津等省、市及湖北西北部。始花期由南向北推迟,始花期在长江流域为3月下旬,黄河流域为5月上旬,西北地区约5月中旬。 枣花蜜:枣花蜜源植物除东北和青藏高原之外,大部分省区均有栽培,以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最为集中。主产区的枣树始花为5月下旬或6月上旬,花期长25~30天,为高温型泌蜜植物。 荆花蜜:荆花蜜源植物在华北、东北南部、西南及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集中在河北、北京、山西、山东、河南及辽宁西部。多数地区的荆条花期从6月上、中旬到7月中下旬。 椴树蜜:椴树蜜源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区、小兴安岭和完达山区,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蜂蜜品种。花期最早6月下旬,最晚7月上旬,花期一般在20天左右。 紫云英蜜:紫云英蜜源植物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河南等省为最多。紫云英花期按照所属地点不同从3月上中旬到5月上旬。 荔枝蜜:荔枝蜜源植物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自治区。早熟品种的花期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中熟品种3月上旬至4月上旬,晚熟品种3月下旬至4月中旬。
另外,南方地区的枇杷、龙眼、柑桔、野桂花,西北地区的枸杞、党参,新疆地区的葵花、棉花和内蒙地区的荞麦、老瓜头等都是具有一定产量、很有特色的蜂蜜品种。
四、中国蜂蜜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一)中国蜂蜜出口量世界第一每年全世界生产的蜂蜜约150万吨,其中的30%左右即40-50万吨用于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每年欧洲进口蜂蜜数量为20多万吨,约占世界蜂蜜贸易量的1/2,美国进口量在10万吨左右,日本进口量在4万吨左右,欧、美、日的蜂蜜进口量占到了世界蜂蜜贸易量的85%。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蜂蜜出口大国,每年的蜂蜜出口量基本上保持在10万吨左右,占世界蜂蜜贸易总量的1/4[9]。
在蜂蜜的国际贸易中,以蜂蜜原料出口为主的国家主要有:中国、阿根廷、墨西哥、巴西、越南等。
以蜂蜜成品出口为主的国家有: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等。这些国家出口的蜂蜜产品以成品小包装为主,凭借其国内完善的生产支持体系、雄厚的财政补贴和贷款以及比较完善的机械化、信息化配套设施,使他们的出口价格远远高于世界蜂蜜出口平均价,有时甚至是世界蜂蜜出口平均价的几倍,其目标为高端市场。
从出口对象看,中国蜂蜜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目前主要出口市场为日本、欧盟。2009年由于美国对中国蜂蜜征收反倾销税,迫使中国蜂蜜退出美国市场。此外,还有少量蜂蜜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东国家。
从市场份额来看,蜂蜜原料出口国中国、阿根廷和墨西哥排前三甲。
长期以来,中国蜂蜜的一些出口企业以“数量扩展,低价竞销”的方式扩展国际市场。中国是世界蜂蜜出口大国,但不是蜂蜜出口创效强国,在对外贸易中实际收益的利润比较微薄。 (二)我国的蜂蜜进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一代追求洋品牌的心理,以高价位迅速抢占我国蜂蜜产品的高端市场,使我国蜂蜜进口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2年我国进口蜂蜜数量达到3300多吨[9],较2011年增长36.6%。预计未来中国进口蜂蜜数量还会不断上升。
我国进口蜂蜜产品有两种方式:一是原料进口,加工分装后贴国内品牌进行销售;二是直接进口国外小包装成品蜂蜜。进口蜂蜜的市场零售价格一般比国产蜂蜜高3-10倍,有的甚至更高。 进口蜂蜜质量良莠不齐,根据2012年、2013年国家出入境检疫检验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进口蜂蜜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不合格原因为:菌落超标、药残超标和掺假等。
五、中国蜂蜜内销市场迅速发展 (一)中国蜂蜜国内消费总量已跃居世界首位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蜂蜜生产大国、蜂蜜出口大国,同时也是蜂蜜消费大国。我国地域广阔,蜜源丰富,人口众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蜂蜜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蜂蜜产量10多年来逐年增加,为扩大国内市场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内销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大。(见下表)年我国蜂蜜出口与内销比例变化情况[10] [11]
单位:万吨
时间(年) 我国蜂蜜总产量 出口数量 所占比例% 内销蜂蜜数量 所占比例%
2001 25.2 10.7 42.4 14.5 57.5
2002 26.5 7.6 28.67 18.9 71.33
2003 29.9 8.4 28.1 21.5 71.9
2004 29.3 8.2 28.0 21.1 72.0
2005 29.32 8.8 30.0 20.5 70.0
2006 33.3 8.1 24.3 25.2 75.7
2007 35.4 6.4 18.1 29.0 81.9
2008 40.0 8.5 21.25 31.5 78.75
2009 40.2 7.2 17.91 33.0 82.09
2010 40.1 10.1 25.1 30.0 74.9
2011 43.1 9.98 23.15 33.12 76.85
2012 44.8 11.0 24.55 33.8 75.45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1年蜂蜜产量为25.2万吨,减去出口10.7万吨,国内市场消费量约14.5万吨。到了2012年,蜂蜜产量为44.8万吨,减去出口11万吨,国内消费量约33.8万吨,是2001年国内销售量的2.33倍。从2008年起,每年国内市场消费蜂蜜超过30万吨,是出口数量的3倍以上。 (二)中国人均蜂蜜消费量十年翻了一番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增强,蜂蜜的天然与保健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知与接受,蜂蜜消费量日益增加。从上表可以看出,2001年国内消费量约14.5万吨,按当时12.76亿[11]人口计算,人均消费蜂蜜约110克。
2012年国内消费量达33.8万吨,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人口13.47亿[10]人计算,人均消费量已达250克以上,十年间翻了一番还多。虽然比美国人均消费500克左右,德国人均1000克左右相差甚远,但已接近日本人均消费量300克左右的水平。
我国消费人数是美国的4倍,欧洲的2倍,众多的人口,使我国成为名符其实的蜂蜜消费大国。 (三)中国人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带动了蜂蜜的销售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养生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许多消费者都把药食两用产品的蜂蜜作为养生保健食品服用,蜂蜜消费人群不断扩大,蜂蜜的消费量不断上升。据《中国医药报》2013年4月26日报道,近年来,保健品一直是国内市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据统计,2010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达到2600亿人民币。被认为有保健作用的蜂蜜迎来了市场发展的机遇。
此外,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也促使蜂蜜消费呈增长趋势。据中国蜂产品协会调查某品牌专卖店会员购买记录显示,专卖店70%的会员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个群体是蜂产品专卖店的主要服务对象。
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2013年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2.02亿,老龄化水平14.8%。 (四)产品进一步细分也使蜂蜜市场不断扩大
近几年,根据不同蜜源植物和不同地区分类的蜂蜜产品越来越多。中国蜂产品协会在市场调查中发现,一些超市、专卖店的蜂蜜产品以蜜源植物命名的有几十种之多。近来又出现了许多以地理标志为特点的蜂蜜产品,如东北黑蜂蜂蜜、新疆黑蜂蜂蜜、京西白蜜、中蜂土蜂蜜等。此外,以蜂蜜为原料的日化用品、化妆品、酒类产品、保健品也层出不穷。这不仅丰富了市场,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六、中国蜂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我国蜜蜂产品标准体系建设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为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强了检测方法标准的研究制订。截止到2013年8月1日,现行有效的蜜蜂产品国家标准有79项,行业标准122项,国家有关部门部门公告的指定标准5项,共计206项。
我国蜜蜂产品标准体系按照基础标准、产品标准、物流标准、方法标准和技术规程分为五类。
按产品分类,与蜂蜜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51项,占蜜蜂产品国家标准总量64.5%。
蜂蜜国家标准按标准归口管理部门分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归口32个,国家质检总局归口15个,原卫生部归口3个,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归口1个。
蜂蜜行业标准按标准归口单位分类,中国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归口55项,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归口5项,农业部归口5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归口2项。
根据2009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十九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按照这一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011年4月20日,职能分工调整后的卫生部发布了《食品安全标准 蜂蜜》(GB ),该标准为我国唯一的《蜂蜜》强制性国家标准。
2012年3月13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废止了产品质量标准《蜂蜜》(GB )强制性国家标准。
2012年4月20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为了规范我国蜂蜜行业的产品质量,颁布实施了《蜂蜜》(GH/T)行业标准[12]。
总体看来,我国现行的蜜蜂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标准基本涵盖了蜂蜜生产经营的收购、运输、生产、销售、检测等各个环节。应该说,随着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逐步将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使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蜂蜜的标准化工作正在落实预防为主、源头管理的工作思路,切实推动蜂蜜市场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提高全行业的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和经营水平。通过标准的完善,为食品安全、质量检验、产品检测和市场监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执法依据。
七、中国蜂蜜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 中国蜂蜜食品安全形势从总体上看是好的,国家对蜂蜜产品的质量监控措施是有效的。 (一)从国家标准层面上看,2005年国家标准委发布了《蜂蜜》的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GB)。应该说,这个国家标准对于规范我国蜂蜜的产品质量、净化蜂蜜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2010年国务院依据《食品安全法》,对国家部委的分工和职能进行了调整,明确提出了由卫生部牵头,整合国家现有的食品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乳品》和《蜂蜜》成为卫生部发布的第一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现了国家对蜂蜜食品安全的重视。
为了更有效地对蜂蜜产品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卫生部又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列入2012年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目前正在组织专家修订中。与此同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从规范行业的角度也颁布了《蜂蜜》的行业标准,对产品质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在蜂蜜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国家质监总局在2006年9月1日就开始实施了对蜂蜜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对蜂蜜企业进行QS认证。中国蜂产品协会积极参与了国家质监部门认证标准和认证条件的制定,从厂址环境、厂房条件、车间布局、机械设备、生产工艺、储存设施、产品检验以及规章制度等方面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对全国的蜂蜜生产企业进行实地检查、现场验收,淘汰了一批不符合条件的小作坊。
为了保证蜂蜜产品质量监控的常态化,目前,全国各地的质监部门基本上每季都到生产企业进行产品抽检。每年还要进行生产许可证的年审。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国内的蜂蜜加工企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和食品安全监控有效,基本上都在企业内部实施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通过这些体系的运行,使蜂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在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监控。
去年以来,中国蜂产品协会为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及质量安全形势的要求,建立和推广了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全程质量信息溯源体系。通过利用现代化手段及市场化方式对蜂蜜原料、生产加工及市场流通各环节的关键信息加强管理及时披露,引导并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机制与制度,优化内部管理和完善供应链流程,推进全行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与可持续发展。使蜂蜜的生产、流通做到“可管、可防、可控、可查”。通过企业和相关部门建成集“管、防、控”于一体的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全程质量信息溯源体系,为蜂农、养蜂专业合作社、蜂产品加工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及监管部门提供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
2012年2月2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正式批准中国蜂产品协会申请注册的“中国蜂产品”证明标志。该标志将会成为我国优质蜂产品的身份证,用来表明标志产品的特定品质。证明标志的推广使用,将引导中国蜂产品行业生产高品质的优质蜂蜜,实行优质优价,促进中国蜂蜜产业结构调整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消费者可以放心地享受高品质的蜂蜜。 (三)关于蜂蜜掺假问题。实事求是地说,十年前这个问题比较突出。当时蜂蜜掺假主要是在蜂蜜中掺入玉米糖浆,中国蜂产品协会发现这个问题后,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攻关,借鉴国外经验研究制定了检验方法,并把这个方法写进了国家标准,有效地遏制了蜂蜜掺假的蔓延。
近几年,蜂蜜掺假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可喜的是国内几家权威检验机构都研究出了有效的检验方法。并已普遍被国内蜂蜜加工企业应用到蜂蜜采购中,基本上防止了掺假蜂蜜流入蜂蜜加工企业。
从2012年中国蜂产品协会统计的全国各地工商、质监执法部门对蜂蜜市场的抽查结果看,按现行蜂蜜标准检测,平均产品合格率为87%。
八、中国蜂蜜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科技创新还需加强
近几年我国蜜蜂产业的科技和研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初步统计,我国蜜蜂产业年间取得专利已达6757项,其中蜂蜜方面的专利510项[13]。
一年一度的全国蜂产品信息交流大会每年都有一大批研究论文发表。其中对蜂蜜的生产方式、加工技术、储存环境、营销手段、营养分析、品质鉴定以及检测方法等诸多领域都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应该看到,目前我们蜂蜜产品的科技研发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同质化问题,缺乏创新,从总体上看,蜂蜜产品的附加值还没有突破性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蜂蜜生产加工企业应该充分重视科技研发工作,引进人才,创造条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创新,走出一条科技创新的企业发展之路。 (二)生产方式有待改进
养蜂业是蜜蜂产业的基础。但由于蜂蜜产量受气候的影响较大,所以养蜂生产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蜂农收入很不稳定。目前,我国养蜂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家庭生产模式较为普遍,多以传统的、分散的、小规模的饲养方式从事养蜂生产。为了追求产量,很多蜂农不等蜂蜜达到自然成熟,就把蜂蜜取出来,传统的封盖取蜜的生产方式被勤摇蜜、多取蜜的生产方式所替代。这样做的结果是蜂蜜的产量提高了,但蜂蜜自然成熟应有的色香味减少了,甚至还有个别蜂农在蜂蜜中掺杂使假或药残超标,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蜂蜜的质量。
因此,把蜂农组织起来,成立养蜂合作社,加强管理,势在必行。逐步实现规模化饲养、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范化运作是我国养蜂业发展的出路。
同时,蜂蜜生产现代化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一线养蜂人员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依然很艰苦。现在,正在推广的养蜂车,可以较好地解决蜂农转地放蜂、装卸蜂箱、取浆摇蜜和改善野外生活条件等诸多问题。 (三)养蜂队伍后继乏人
养蜂是一项技术性较强,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在计划经济时期,养蜂收入相对种植业较高,且比较自由。所以,成为改革开放前一批思想活跃的年轻人追求的职业。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民创业和选择职业的机会大大增加,收入也在不断地提高。在远离城市、条件艰苦、相对闭塞且收入难以保证的山区养蜂,对年轻人来说已失去了吸引力。
据2011年调查统计,我国一线养蜂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已上升到48.7岁,其中50岁以上人员近一半。30岁以下的养蜂人员不足5%[14]。养蜂事业面临着严重的后继乏人局面。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养蜂业的发展。 (四)蜂蜜的人均消费水平尚需提高
虽然,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增强,天然的蜂蜜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知与接受,我国蜂蜜的人均消费量十年间翻了一番,达到了250克以上,但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人均消费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比如,美国的蜂蜜人均消费是我国的2倍,德国的蜂蜜人均消费是我国的4倍。
目前,我国吃蜂蜜基本上还是老人和儿童的专利。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现在已经有不少年轻人认识到了吃蜂蜜的好处并开始食用。 (五)蜂蜜价值回归势在必行
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一只小蜜蜂采集酿造一公斤蜂蜜要飞行45万公里,相当于围绕地球11圈,需要采集100多万朵花。为了养好蜂,取好蜜,养蜂人风餐露宿、四海为家,同样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蜜蜂和养蜂人的付出,应该是衡量蜂蜜价值的基本依据。
首先,蜂蜜卖的太便宜不利于促进养蜂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蜂蜜价格低,蜂农收入少,已经影响了养蜂业的发展。其次,如果消费者过分追求低价蜂蜜,会诱使厂家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因而难以保证蜂蜜质量,甚至掺杂使假。再有,成熟的市场竞争,应该是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服务的竞争,而不应该是恶性的低价竞争。低价竞争的结果是背离产品的价值,质量难保证、企业难盈利、行业难发展。这样,对消费者不利、对企业不利、对行业发展更不利。所以,应该让中国蜂蜜的价值回归到合理的价位上。 (六)以“蜂蜜膏”为产品名称的蜂蜜制品类应予清理
目前,在国内零售市场上,有很多以“蜂蜜膏”为产品名称的蜂蜜制品。“蜂蜜膏”不是蜂蜜(内容物大都为果葡糖浆),却打着蜂蜜的幌子误导消费者。这种产品以价格低廉为优势,吸引了很多以为“蜂蜜膏”是比普通蜂蜜还好的消费者,扰乱了蜂蜜市场的正常秩序。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根据中国蜂产品协会的意见,已将这个问题反映给国家主管部委,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的支持。 (七)做好行业企业诚信和自律工作
中国蜂产品协会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企业诚信和行业自律工作,协会蜂蜜专业委员会自1998年以后在全国蜂蜜加工企业中推广的“五不”自律活动(不生产、不收购、不加工、不销售、不出口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蜂蜜)收到较好的效果。
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和加强行业自律是我们蜂蜜行业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的根本。“人无信无以自立”,企业更是如此。诚信经营是企业的生命。随着我国市场越来越规范,中国蜂产品协会要加强组织、协调、服务与监管, 提升蜂产品企业的诚信意识和行业自律。
九、中国蜂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蜜蜂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养蜂业作为一项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提供人类优质保健产品的绿色产业,已得到国内外的普遍公认,并逐步被广泛重视和扶持发展。据统计,我国现有蜜粉源植物5.6亿亩,至少可容纳1500万群蜜蜂,目前我国饲养蜂群数只有800多万群,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蜜蜂产业规模化、现代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近几年,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各种惠农政策和补贴范围不断增加。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实现规模化经营将成为趋势。201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投资种养业,发展家庭农场,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将会成为未来农村发展的主旋律,发展家庭农场又必将为规模化养蜂带来新的生机,蜜蜂产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方式将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进一步加快发展。 (三)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将更加规范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管理力度的加大,食品生产溯源体系的建立健全,2011年中国蜂产品协会开始实施的蜂产品生产溯源管理工作,就是从蜂产品生产的源头养蜂生产开始到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实现全过程可追溯管理。符合要求的溯源产品还将使用中国蜂产品协会颁发的优质溯源产品证明标志,使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地享用优质的蜂蜜产品。 (四)中国蜂蜜人均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蜂蜜作为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营养佳品,以其纯天然、营养丰富的特性,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随着高端产品——天然成熟蜜的产量和销量的不断增加,预示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习惯已经开始改变,蜂蜜与其他保健产品相比,具有很强的市场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按照前十年蜂产品消费年均增长的速度推算,未来十年我国年人均蜂蜜消费量有可能再实现翻一番。 (五)中国蜂蜜的营销模式将更加多样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蜂蜜的营销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蜂蜜产品的销售已经从传统的商超、店铺销售发展到专卖店销售、会议营销、团购和电子商务等。未来的蜂蜜销售方式还会进一步拓展,互动营销、体验式营销、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一对一的服务等新的营销方式,将会更大范围地满足我国不同人群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 (六)中国蜂蜜未来前景会更加美好
我国土地辽阔,蜜源丰富,养蜂条件优越,能够生产蜂蜜的主要蜜源植物多达几十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蜂产品行业发展迅速,无论是蜂产品科研水平还是产品研发种类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引领消费时尚,创造消费空间”是市场营销学中引导消费、培养消费习惯的重要手段。未来中国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应该使蜂蜜产业的每个环节,包括生产者、包装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都能扮演健康的角色。并通过有效的科普提高蜂蜜消费市场的总量,通过品种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未来的蜂蜜消费市场,依赖于蜂蜜科学知识与健康理念的传播和产品的多样性及被赋予的文化内涵,必将日趋繁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规范,中国蜂蜜行业已经出现一批在全国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和信誉度好的蜂蜜生产加工企业和品牌产品。目前,我国蜂产品企业获得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已达10家。他们有能力为国内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蜂蜜产品,也应该有实力进军世界蜂蜜产业链的高端市场。 结束语
纵观我国蜜蜂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中国蜜蜂产业的历史是悠久的,发展速度也是较快的。目前,我国蜜蜂产业中的主导产品蜂蜜在年产量、出口量和销售总量上均居世界首位。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蜂蜜产业发展的缺陷与不足,并且通过我们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尽快地解决这些缺陷与不足。中国蜂蜜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应该只是追求数量的发展,更应该追求蜂蜜质量效益的提高。
中国蜂蜜产业凭借着举国上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凭借着中国养蜂业的悠久历史、凭借着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和人口众多的消费市场,凭借着广大蜂业同仁的团结拼搏,中国蜂蜜产业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中国蜂蜜产业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及数据来源 [1] 中国农科院蜜蜂博物馆 [2] 张德江对刊登在《新华社内参》上的“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等人要求对放蜂车开辟“绿色通道”建议的批示 [3]《中国蜂产品》报.2007(1) [4]《中国蜂产品》报.2004(9) [5] 乔廷昆.《中国蜂业简史》.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6]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2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3年5月 [8]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9] CBI Market Information Database
2011 [10] 海关统计咨询网 [11] 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 [12] 全国蜂产品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蜜蜂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4] 中国蜂产品协会.《中国蜂产品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5楼为什么不吉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