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危机时政府帮助的一百万资金链危机应该投资哪一方面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鸣金早报:仅7家P2P平台落实银行资金存管,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暗存危机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鸣金早报:仅7家P2P平台落实银行资金存管,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暗存危机》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鸣金早报:仅7家P2P平台落实,暗存危机》 精选一曾经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有社保,还想再买一份新农合,有必要吗?”,看来有些人对新农合有很多误解,其实新农合也是社保。其实从覆盖人群看,新农合远超过我们常见的社保,比如很多人的父母辈或爷爷奶奶辈的家人,都是买的新农合,但是大家对新农合的很多却知之甚少。所以,今天的文章小编带大家全面了解下新农合。1、针对人群不同不少人对社保和新农合傻傻分不清楚,其实这两者针对的人群完全不一样,你不可能同时拥有社保和新农合。社保的全称是“”,从广义说,社保包含城镇社保和农村社保,但由于我们说习惯了,经常把城市上班族缴纳的五险称之为社保。也就是说,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或者单位为你缴纳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险,说明你已经拥有了我们常说的“社保”。如果你在城市,没有一项正式工作,比如身份是儿童、老年人、无业居民或者自由职业者,那么你只能拥有城镇居民社保;如果你在农村,所拥有的社保就是我们常见的新农合和农村养老。不同于社保中的五险,居民社保只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失业工伤生育这三样都没有。不过现在全国有12个试点城市,将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合并了,有居民社保的女性,也可以享受生育报销。2、同样可以跨省就医看病报销是个麻烦事,如果是异地就医的话,报销起来更繁琐。在2017年以前,新农合异地就医需要自己先垫付,然后再回到参保地申请报销。比如看下图,这是重庆市新农合的异地报销流程:现在不同了,根据最新政策要求,新农合要实现跨省联网就医直接结算,截止2017年6月,全国已经有31个省(区、市)实现了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据说今年9月底前,全国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将全面启动联网运行了。到时候,只要有一张新农合的卡,就可以安心在全国各大医院看病了,再也不用折腾报销的事儿。不过要注意,由于涉及两地就医,不同城市的医保目录和报销比例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能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是不一样的。比如规划君在网上查到浙江省的政策是这样的:“跨省新农合的患者在我省就医时,医保项目按照浙江省目录,而报销比例则按照参合地政策。”另外,住院报销比例和就医医院级别也有一定关系。比如三甲医院由于医疗资源紧张,报销比例只有50%,目的是通过低比例的报销,来分流就医人群。更详细的异地报销规定,建议咨询下当地的新农合管理机构。3、买商业医疗险更便宜新农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简称,是我国的一种形式。也就是说,只要你有新农合,你也是有医保一族。而在我们买的时候,有医保的保费比无医保的保费便宜。比如好规划精选的医疗保险【臻爱医疗保险标准计划】,在确定保费的时候,如果你21-25岁、有医保,保费是206元;同样的年龄,如果你没有医保,保费则提高到了360元。除了这种医疗险,其它的险种比如重疾险、意外险和寿险等,则没有是否有医保这种区分。你是不是也发现新农合还挺有用的。
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老平台立即理财拿红包→(年化收益10%)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安全110:/news/229698.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xin","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xin","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鸣金早报:仅7家P2P平台落实银行,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暗存危机》 精选二  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岳品瑜)拥有“国资系+银行系”背景的将除去银行系标签。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原民生加银所持有的35%股份全部转让给北京景华博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此同时,原民生加银资管派出任民贷天下副总裁的张林东也于今年下半年离职。  据了解,民生加银资管为民生银行(行情600016,买入)旗下控股公司的子公司,一直以来民贷天下对外号称是“银行系”P2P平台。  公告同时显示,民贷天下为广州科技创新(占股40%)、北京景华博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占股35%)、九合金控(占股25%)。其中,广州科技金融为旗下的,景华博雅为民贷天下全体员工组成的持股平台。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广州基金还有进一步入股九合金控的计划。  民贷天下自2014年12月正式上线至今,注册用户接近40万,交易额达20亿元,“民生系”一直是民贷天下的强大信用背书。  对于突然退出,民贷天下相关负责人昨日并未正面回应,只表示,民贷天下的一直非常融洽,民生加银资管行列之后,双方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民生加银资管将继续为民贷天下提供技术支持。
《鸣金早报:仅7家P2P平台落实银行资金存管,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暗存危机》 精选三  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岳品瑜)拥有“国资系+银行系”背景的P2P平台民贷天下将除去银行系标签。民贷天下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原第二民生加银有限公司所持有的35%股份全部转让给北京景华博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此同时,原民生加银资管派出任民贷天下副总裁的张林东也于今年下半年离职。  据了解,民生加银资管为民生银行(行情600016,买入)旗下控股公司民生加银基金的子公司,一直以来民贷天下对外号称是“银行系”P2P平台。  公告同时显示,民贷天下股东变更为广州科技金融创新有限公司(占股40%)、北京景华博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占股35%)、九合金控有限公司(占股25%)。其中,广州科技金融创为广州基金旗下的公司,景华博雅为民贷天下全体员工组成的持股平台。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广州基金还有进一步入股九合金控的计划。  民贷天下自2014年12月正式上线至今,注册用户接近40万,交易额达20亿元,“民生系”一直是民贷天下的强大信用背书。  对于突然退出,民贷天下相关负责人昨日并未正面回应,只表示,民贷天下的股东关系一直非常融洽,民生加银资管退出股东行列之后,双方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民生加银资管将继续为民贷天下提供风控技术支持。
《鸣金早报:仅7家P2P平台落实银行资金存管,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暗存危机》 精选四  拥有“国资系+银行系”背景的P2P平台民贷天下将除去银行系标签。民贷天下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原第二大股东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有的35%股份全部转让给北京景华博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此同时,原民生加银资管派出任民贷天下副总裁的张林东也于今年下半年离职。   据了解,民生加银资管为民生银行旗下控股公司民生加银基金的子公司,一直以来民贷天下对外号称是“银行系”P2P平台。   公告同时显示,民贷天下股东变更为广州科技金融创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占股40%)、北京景华博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占股35%)、九合金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占股25%)。其中,广州科技金融创新投资为广州基金旗下的投资公司,景华博雅为民贷天下全体员工组成的持股平台。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广州基金还有进一步入股九合金控的计划。   民贷天下自2014年12月正式上线至今,注册用户接近40万,交易额达20亿元,“民生系”一直是民贷天下的强大信用背书。   对于突然退出,民贷天下相关负责人昨日并未正面回应,只表示,民贷天下的股东关系一直非常融洽,民生加银资管退出股东行列之后,双方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民生加银资管将继续为民贷天下提供风控技术支持。《鸣金早报:仅7家P2P平台落实银行资金存管,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暗存危机》 精选五【公司新闻】微信准备?腾讯联手富邦财险成立10月11日,保监会官网显示,腾讯与台资富邦财险联合设立的深圳微民公司已于9月28日正式获得保监会批准,这也是腾讯在内地获批的首张。在方面,腾讯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译码神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持有微57.80%股权,为。富邦财险则持有微民31.10%股权,位列第二大股东。继支付宝后,中国银联宣布进入住房租赁市场10月11日,中国银联宣布与沈阳市房产局签署住房租赁服务平台合作协议,这是继支付宝介入住房租赁市场后,又一家机构的入局。10月10日,支付宝宣布租房平台正式上线,并在国内加载了超百万间公寓房源。包括上海、北京、深圳、杭州、郑州在内,该平台开放的首批应用城市共计8个。不仅如此,支付宝租房还释放出多道杀手锏,如信用免押房源杜假单月付租租住多方互评等。众安科技与香港百仕达合资成立小贷公司10月11日晚,众安在线发布公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众安科技与百仕达全资附属公司香港百仕达订立合营公司协议,已于重庆市大足区成立一家小微贷款公司重庆众安。公告显示,合营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亿元,其中众安科技出资70%,为2.1亿元,另香港百仕达同意出资30%,为9000万元。公司集团完成数亿美元融资10月12日,国内科技公司玖富集团已于近期完成数亿美元融资。消息还称,本轮融资背景深厚,由千亿市值上市公司、大型央企联合领投。玖富集团成立于2006年,平台累计用户超过4600万,并且移动端用户比例超过90%。目前,玖富集团业务已涵盖智能理财()、(叮当贷、超能、蜡笔分期)、网络撮合(玖富普惠)、()、评估(闪银Wecash、火眼征信)等。玖富曾于2015年宣布集团以及旗下子公司合计融资近1.1亿美元。PINTEC集团在新加坡成立金融科技公司PIVOT10月12日消息,中国服务商PINTEC集团宣布在新加坡成立金融科技公司PIVOT,面向东南亚地区推广数字化及技术服务。据悉,这是中国智能投顾产业的首次出海。据了解,PIVOT是PINTEC集团在中国境外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香港盈科拓展旗下的富卫集团也共同投资了该公司。PIVOT将向东南亚地区的金融机构提供PINTEC所独有的动态、实时的财富管理和智能投顾技术。商美市科技获近亿元A轮融资10月12日消息,金融信息服务商上海美市科技已于今年8月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上海联创领投,复之硕跟投。此前,美市科技曾获得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创业工场投资。美市科技创始人CEO金德玮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快市场拓展进度以及丰富服务产品内容。第三方妙盈科技获700万美元A轮融资近日,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妙盈科技完成700万美元A轮融资,由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领投,真格基金继续跟投。妙盈科技曾获得真格基金、威基金等近百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完成后,资金将主要用于从谷歌、Facebook以及MorganStanley等公司招募顶尖科技与金融人才;另一方面,将投入一大部分资金用于和数据信息流的建设,并与合作机构联合开发数据分析工具。【国际消息】美国监管机构CFPB重拳整治发薪贷、车贷和气球贷10月5日,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出台新规,限制和车贷债务陷阱。该规定要求放贷前评估是否有能力还款。CFPB新规的规制对象是要求消费者一次性偿还全部或者大部分金额的贷款,包括、一次性还款的车贷、存款预支产品和采用气球贷的。【监管动态】监管格局突变:深圳、江苏金融办加挂地方金融监管局牌子近日,多个省、市的金融相关部门开始加挂地方金融监管局牌子。10月10日,深圳召开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在市金融办加挂地方金融监管局牌子,对当前相对分散的地方金融监管职能进行整合,切实履行好中央交由地方负责的各类金融机构,如公司、、交易场所等监管和风险处置职责。9月底,江苏省政府也明确将江苏省金融工作办公室,由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机构规格为正厅级,挂地方金融监管局牌子。【行业动态】9月P2P车贷月报:整体交易额下降,增长放缓据零壹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9月末,业内至少有461家正常运营的P2P以车贷为主要业务,占正常运营平台数量(1554家)的29.7%。P2P车贷历史累计交易规模达到3,857亿元,其中2017年9月约192亿元,环比下降7.7%。9月末,P2P车贷贷款余额约为640亿元,环比小幅增长1.4%,趋于稳定。建元资本董事长王炜论:BAT垄断难以实现 汽车厂商独具优势在业态演变上,汽车成为新竞场;汽车后市场正在起飞;在参与主体上,BATJ、58赶集等巨头入局;汽车电商集体赶趟。在金融领域,赢家通吃是一个不可能的状态。面对行业混战,建元资本董事长王炜说,由某一巨头垄断汽车金融市场的格局暂时还看不出来。拉加德力挺加密货币:IMF可能用它代替特别提款权上周五在英国央行会议上力挺加密货币。拉加德说,除了技术和加密货币本身,IMF加密货币还需要某种国际地缘政治的环境。说骗局,谁就会被开除的JamieDimon,也纵容手下在眼皮底下大肆购入华尔街另一金融巨头摩根士丹利的首席执行官JamesGorman不久前也称,也许不是者的一时之需。深圳将出台扶持金融业33条,率先设立金融科技专项奖日前,深圳市即将发布《深圳市扶持金融业发展若干措施》。深圳市人民政府表示,此举是为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吸引集聚优质金融资源。另外,要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奖和金融科技专项奖的创新激励作用。金融科技(Fintech)专项奖,重点奖励在、、金融大数据运用等领域的优秀项目,年度奖励额度控制在600万元以内。创历史新高,突破5100美元10月12日晚消息,据行业网站Coindesk的数据显示,为5179.97美元,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日内涨超7%。格此前的纪录是在9月2日创下的,当时是5013.91美元。银行系短板凸显 获客依赖外部渠道消费金融成为中小银行争夺的新战场。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银行系占比近八成,从经营状况看,已步入盈利期。不过,随着规模扩张,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获客和风控问题显现。此外,目前款套现流入房地产市场、股市等问题,也使消费金融公司风险管理压力增大。今年来,多家消费金融被监管机构罚款,罚单总额接近1000万元。《鸣金早报:仅7家P2P平台落实银行资金存管,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暗存危机》 精选六作者| Rica报道 |PEdaily几天前,就在大家沉浸于朋友圈摄影大赛的缝隙,一篇《张锐去世一周年:逝者与未亡人》的文章刷了屏。这篇写于一年前的稿子让人们惊诧,曾经大家扼腕叹息的某个瞬间已然过去许久。一支不那么懂医疗的团队,突然闯入一个陌生领域还做得风生水起,“春雨医生”代表的是互联网下的创业形态——移动医疗,而张锐,则是一批蒙眼狂奔的创业者代表之一。在中国医疗体系饱受诟病的这些年,春雨医生的存在,意味着一条夹缝中相当艰难的创新之路。举一人之力或许动摇不了什么,但这几年互联网巨头们、砸几十亿眼睛都不眨一下的,也都想在互联网上找到医疗行业的立足之地,但仍低估了传统医疗体系改造的难度,几度折戟。就连同许多创业者一样在这个领域折腾了3年多之后,掌管超两万亿市值腾讯帝国的马化腾也亲口承认,在所有“互联网+”的领域中,医疗,或许是最让BAT们 “头疼”的那一个。而医疗产业链上的——医院,又有着更加难以撼动的地位。不止腾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曾公开放话:“下一个超过我的人,一定在健康医疗行业!马云的‘未来医院’计划将变革整个健康产业。”口号喊得再响亮,过去的一年里,阿里在医疗行业也栽了许多跟头。在中国,银行和医院,都被认定为最传统、最专业、最难以突破的领域。如今,银行对优质互联网合作资源的抢夺越来越积极,借助金融科技,互联网巨头已经在银行攒足了筹码。接下来要啃的“硬骨头”,正是医疗。腾讯:企图连接一切,互联网医疗3年投出超5亿美元将传统医疗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并非易事。在这样一个高行政壁垒的领域,有人认为机会来自于“政策”,守“政”出新;但也有一小部分“激进者”认为,不合理意味着变革的巨大机会,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产生颠覆式革新。腾讯属于前者。相比百度和阿里,腾讯在医疗领域并没有组建专门的公司或事业部,也没有高调下注巨额资金,看起来慢吞吞、细碎的动作背后,是其“连接一切”的野心。对于腾讯来说,其最大的优势不言而喻,就是拥有QQ和微信两大王牌。作为目前中国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两大社交入口,沉积了巨大的用户群。而腾讯的投资逻辑,都是围绕最大化的挖掘7亿多用户的价值,放大。2014年9月,腾讯宣布正式布局医疗健康领域。最早从挂号和支付环节切入,而今这一业务已经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推进。与腾讯合作的医院中,有些是在号源方面进行合作,有些医院则是在服务流程上与微信深度绑定。2012年开始,依微信等产品,腾讯就先后在全国数千家医院推出了微信预约挂号、缴费、候诊等服务。目前,腾讯布局了慢病管理、众筹公益等14个医疗服务细分领域。而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3年间,腾讯在医健领域投出20多家公司,主要投资了7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微医(前身挂号网)、丁香园、卓健、医联、好大夫、第一反应、妙手医生,累计总金额超过5亿美金。部分如下:对于外界来说,腾讯的投资逻辑从未透露半分,如谜一般。除去上述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腾讯参与大大小小医疗健康企业非常多,还有大量与政府、城市相关的。而在所有“连接”中,最有价值、腾讯占据垄断地位的移动入口端,已经在尝试接入腾讯所布局的互联网医疗体系。打开手机版腾讯,进入动态页面下的健康入口,页面底部已经出现“预约好医生”功能,接入的正是腾讯所投资的微医。管中窥豹。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到,腾讯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最重要的四笔投资为微医、丁香园、卓健和医联。再从被投企业的特点观察,不难发现其医疗投资的逻辑主线:基本构建了包含医生、患者、医院三个参与主体,横跨C端和B端,覆盖医生社区、医患沟通、医院信息化、线上线下联动的互联网医疗矩阵。首先,囊括医疗行为主体,包括患者、医生、医院。微医集团从挂号入手,粘附了大量患者,好大夫在线因能实时与医生互动,也吸引一批患者;丁香园和医联分别创建了医生服务平台和医生社交圈子;卓健科技则以“掌上医院”为载体定位医院端。从医疗资源的体量来看,医院端仍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第二,覆盖完整就医流程,包括诊前、治疗、诊后、康复甚至急救。微医集团涉及挂号、缴费、检验、导诊等就医的前端环节;丁香园计划在线下建立“丁香诊所”、微医集团计划实施互联网医院、卓健科技立足医院端,三者均涉足诊中的治疗环节;妙手医生主要做患者的诊后管理和康复、合理用药等;第一反应则从诊前急救切入。对患者来讲,医疗环节通常有咨询、挂号、导诊/分流、确诊、用药、手术、康复、随诊和数据挖掘等步骤,而腾讯在这些环节上陆续都有布局。除了外部投资外,腾讯内部也是动作频频。就在不久前,腾讯旗下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企鹅医生”宣布已在北京、成都和深圳三座城市落地,自建企鹅诊所,服务范围覆盖内科、外科、口腔等所有常见科室。除了自建诊所,企鹅医生还将通过自主研发的诊所管理系统去连接国内其他优质诊所,并通过管理系统提供云服务,企鹅医生会与其他诊所一起共享供应链资源、管理经验以及会员服务标准,通过打造诊所联盟快速复制企鹅医生模式。未来还将整合医联已连接的全国43万名优秀医生,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端连接合作伙伴,另一端连接海量用户,这正是腾讯进军医疗行业的砝码,而依靠互联网深入医院核心,才是腾讯的最终目的。阿里:“激进者” 的“未来医院”梦患者用支付宝进行预约挂号、用支付宝打车去医院、再用支付宝进行缴费、在天猫医药馆买药、住院的时候用外卖订餐,钱不够了就用蚂蚁和借呗,还不够就上网商银行。也许在未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图景。当然,这也是阿里巴巴和马云乐于见到的。2014年的北大讲坛上,马云曾说:“我想得很清楚,10年后的中国还会有两个问题:身体问题和思想问题。”而阿里巴巴提出的“双H”战略大图(Health和Happy)就是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作为马化腾和腾讯在中国市场上最强劲的竞争对手,阿里比腾讯更早涉足医疗行业。2014年年初,阿里巴巴斥资13.27亿港币收购中信21世纪,后更名阿里健康强势进入行业。但实际上,从2011年开始,马云就已经开始布局。在医院端,阿里巴巴入股了恒生电子旗下互联网医疗子公司恒生芸泰、战略投资华康医疗、搭建支付宝未来医院。在健康管理端,战略投资了U医U药、寻医问药网。在智能设备端,大刀阔斧与上市医疗医药公司合作,包括在智能移动医疗设备与鱼跃科技合作,在医疗影像领域入股华润万东,与迪安诊断在体检检测领域战略合作。医药领域以天猫医药馆、阿里健康APP为核心,与卫宁健康共同探索处方流通,与医药商业公司白云山合作……医疗服务、医患关系、大数据、医药O2O……马云投资的企业涉及到行业的方方面面,而这些都为打造未来智能医院打下基础。不同于腾讯,阿里从事医疗相关投资有相对明确的主体,即阿里健康,也是阿里未来布局医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一环。阿里健康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然而并不是全部,、、阿里云和菜鸟物流在医疗健康领域均有涉足。“阿里健康的定位是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医疗领域的解决方案,这个思路与定位跟阿里集团做淘宝天猫是类似的。” 阿里健康副总裁马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阿里布局健康领域,药品医药电商这方面在外界看来可能是比较明显的,“药品这块是我们做得比较靠前的部分。”马立介绍,阿里健康的业务规划除了围绕传统电商的药品以外,还有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保险等方面。“药和医是分不开的。患者从健康管理、医疗到用药是一套流程,拆开来看,也与我们的业务布局相符。”这涉及到阿里健康提出的医疗服务网络和未来药店的发展方向。阿里集团在此前的业务主要是由淘宝天猫为主的电商、支付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和菜鸟物流体系所构成的三大业务支柱。三大业务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后,由阿里健康来承担下一步健康战略的布局,“这是阿里健康在集团内的定位。”2014年5月,支付宝推出“未来医院”计划。在马云设想的生态系统中,阿里健康将以支付宝为中心,形成一个挂号、缴费、查报告,B超取号、手机问医生等的完整服务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医院只负责诊疗诊断,其余付款、消费、预约、挂号全部交给支付宝完成,然后通过支付宝给医院、医生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加上大数据征信,甚至最终可以实现先治病,治好再给钱。“从支付的角度切入医疗行业,用阿里云作为数据支撑”,马立介绍,加上阿里健康,这三部分承担了阿里集团在医疗健康方面的落地业务。前不久,马云携其以及阿里巴巴17位创始人、共捐赠5.6亿,这笔巨款是用来设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向家乡杭州这所三甲医院的捐款,不仅刷新了公共医疗领域捐赠记录,也开创了国内社会捐助公共医疗机构的先河。出手如此阔气,可见马云打造未来智能医院,改变中国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决心不容小觑。百度:医疗产品打水漂,转战AI与腾讯、阿里相比,百度是在医疗行业进展最不顺利的那个。但实际上,百度有比腾讯、阿里更为先天的优势。百度以大数据、搜索技术领衔,多年来的海量数据让它有自建平台的能力,百度健康、拇指医生、百度医生主要是提供PC端+移动端的预约挂号、在线咨询等服务,直达号则主要将线上患者、购药用户向线下医院、药店引流,还有一个百度云,通过消费者自己上传在一家医院的所有诊疗信息,放到百度云上,将医院和医院间的信息打通。此外,它也投资了两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健康之路 医护网和就医160,这两个平台除了本身的平台特性,也主要是向百度各平台提供医院、医生资源。看起来丰厚的资源最终却折了翼。2017年2月,百度撤掉成立刚满两年的医疗事业部,智能小e团队和拇指医生团队转入AI体系;医疗事业部内容建设团队,转入搜索公司,医疗事业部其他业务将予以关停。这代表着,由百度医疗事业部负责的在线挂号、在线问诊等业务终止,百度的医疗产品最终打了水漂。裁撤医疗事业部对百度的意义可大可小,往小里说这不过是大公司正常的业务重心调整或组织架构变化,但是往大里分析,又折射出百度布局医疗时的很多问题。医疗事业部成立于两年前,也许是因为2014年O2O大热,首战是做O2O挂号服务,百度医生随即上线,让患者快速就近预约医生,实现医患双向选择。这点在行业专家们看来,注定了百度医疗走向倒台的结局,是其战略上的第一个失误。百度医生诞生之时,已有春雨医生、挂号网、平安好医生等多个有了靠谱的资源积累的就诊平台,短时间内想在这片领域分一杯羹是件很困难的事。中国医疗的行规和本质是,大多数医院的挂号都不是问题,问题是难挂号的医院百度也挂不到;就近治疗不是患者痛点,医患双向选择更是有点天真;再说号源是医院控制的,百度又是自建挂号平台,方向错误。在百度医生遇困之后,百度又匆忙转向健康数据平台、送药O2O、医学学术方向,都没有太大起色。在医疗这样的专业垂直领域,没有前期全面的布局,想通过短期突击做出成绩,基本没有可行性。而今百度把医疗创新收缩到医学领域,自身专注于打造突破性底层医疗技术,让其投资的公司如健康之路、趣医网和好大夫在应用服务层面去折腾,也不失为以退为进的高招。结语虽然医疗这块硬骨头让BAT愁白了头,但不可置否的是,在用新科技改变传统医疗的实践中,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正不遗余力。很明显,与社交、电商和搜索不同,医疗本身就是各类垂直纵深市场的聚合,互联网和IT技术并不是医疗的主角。笔者认为,在这条创新路上,只有尊崇医疗规则和秩序,在深入了解行业基础上发挥所长,才能开发出有生命力的互联网+医疗产品。否则,再远大的医疗梦,都将成为泡影。文章版权归投资界(微信号:pedaily2012)所有,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更多专业报道,请点击下载“界面新闻”APP //执行获取文章信息函数 var aid = '1670655';《鸣金早报:仅7家P2P平台落实银行资金存管,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暗存危机》 精选七社保卡的逆天功能大集锦来啦,快来瞧瞧~当医院就诊卡用社保卡可在一些城市一些医院进行挂号、就医和费用结算“一卡通”。接诊医生可通过刷卡查阅患者健康档案及就诊记录,患者不必重复检查、重复收费,彻底解决患者“一院一卡”和“一人多卡”等问题。预计未来,全国很多医疗机构经联网调试、上线运行后,患者应用本人的社保卡,可以在所有医疗机构进行挂号、就诊和费用结算。当身份证用社保卡可当身份证应用,这是其身份凭证功能。身份凭证主要是指作为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扶持政策和参保登记、缴费申报、社会转移接续、医疗费用报销、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业务办理的身份凭证。刑法修正案(九)将社保卡纳入依法可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范围。凡伪造、变造、买卖社会保障卡的行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凡使用伪造、变造或盗用他人社会保障卡的行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当银行卡用目前的社保卡是一卡两个账户,分为医保个人账户和金融账户。既是一张社会保障卡,也是一张银行借记卡,可以通过社保卡的银行账户办理存取款、转账、代收代付等业务。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银行代收代付业务,交水电费、燃气费、话费、网费、有线电视费、物业管理费……由于采纳了芯片技巧,新社保卡的安全性也更强。只是,只限在境内应用,目前暂不支持贷记功能,但是省内跨行取现免费哦。可申领各种在部分地区,有关机构将、失业保险金、生育津贴、工伤抚恤金等各项直接打入社保卡金融区资金账户,参保人员是能够到对应的银行网点支取、转账或直接进行购物消费的哦!办理出国等各种政府业务社保卡除了就医等基本功能,政务类使用事项也会纳入,涉及人社、民政、公安、卫生、公积金等使用事项,具体包括就业、社会保险公共业务、出入境申请预约等。用支付宝挂号这个功能很多人都容易漠视。只需打开支付宝app界面,点击城市服务-电子社保卡-添加社保卡,再打开智慧医院,挂号、预约取号、缴费……所有一切都能轻松实现。签约社区门诊在有些城市,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持卡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签约后可享受医保门诊统筹待遇。购买今年1月1日起,上海市职工可使用个人医保账户余额,为本人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专属产品。中国人寿、、人保健康、平安养老、新华人寿已获准首批试点。首批获准试点产品包括住院自费费用补偿和重疾两个产品。当图书馆借书卡用在广州,社保卡可以在图书馆自助添加广州图书馆读者证功能,添加了读者证功能后,就可以在图书馆“一卡通用”啦,还可通过自助借还设备直接借书、还书哦。当公交卡刷目前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区都已开通或规划开通社保卡刷公交的功能。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医保卡是否有这样的功能,可以拨打各地市民卡中心的电话去咨询一下哦~推荐阅读?客服客服客服,在线客服来了!?酷粉们在———————??考察酷盈网称:“是用心做事业的平台”↓↓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参与活动《鸣金早报:仅7家P2P平台落实银行资金存管,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暗存危机》 精选八本人相关背景:精算师
前言:我写这回答的目的是希望各位有幸看到本文的朋友能抽出您人生中的30分钟尽量一字不拉地读完本回答。这30分钟也就是一局LOL或者一集电视剧的时间,但你可以读到一位有n年工作经验的精算师专门写给知乎里绝大多数不太懂保险的朋友的回答。 这篇文章尽量不使用网上你能搜到的已经被复制粘贴了几万遍的信息,而是用我的专业知识换一个角度为大家诠释。我并不是第一个回答本问题的精算师,只是我角度和他不一样。 现在老百姓对商业保险乃至的怨气非常大,用以前上学时候老师教我们的话解释就是:保险最大的风险是你购买的保障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保障。我本来只打算买个西瓜结果最后发现买回来一个篮球。篮球也许比西瓜贵,但这并不是我需要的东西,我不需要的东西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因此我专门写了以下回答内容,我希望这篇回答能是一站式的商业保险回答贴,一篇就能解决普通人乃至初级所有关于保险的问题。 所以请您尽量每个字都要看哦! 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你们读完后能对保险,特别是对商业保险,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可以产生动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为自己及家人购买最好的商业保险。 如果有政府和企业的决策人员能读到本文,也希望你们可以积极考虑为你们的员工乃至他们的家属。保险真的能为你们省不少心!我后面也会为大家介绍如何为自己配置保险并且为什么这样配置。 保险这方面,特别是商业,别说知乎,整个中国能像我这样从渠道、各种基本法、产品模型、偿付能力、核心系统、各种运营、再到监管乃至外部再能如此全面了解的真没几个。好吧严谨点,最多也就几百号人。 反正我的意思就是保险这方面我真的很牛逼就是了。(嗯,别打脸了)还有,我这篇回答虽然写于2016年,但即使你在2017年、2018年乃至东京奥运会时候才读到我这篇回答,我说的内容仍然管用!!!我也会偶尔更新一下本文的内容,但无论怎么更新,本文的主基调是一直管用的。以下是正文: ------------------------------------------------------------------------------------------------------------- 我知乎第一个赞同过千的回答:怎么购买一份合适的重疾险组合? - 李元霸的回答里曾经明确推荐过哪些重疾产品是目前中国包括港澳台在内最好的,但还是源源不断收到私信问我某某是否更好。 我实在诧异地很,我不都告诉你们哪个最好了,你们照买不就是了,为啥还问那么多问题?但我想了想,即使在保险公司,很多员工甚至管理人员也不知道怎么为自己。 还真别笑,你如果有亲戚朋友在保险公司任职的,可以问他们一个里最简单的问题: 的“身故责任”分几种? 我猜很多人是回答不出来的。 所以,为了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保险,除了知其然还要让你们知其所以然。对于本题回答我决定换了个演绎方法。我要从知乎保险问题里最少人说的,最少人懂的,也是最基础的开始: 我们先来谈谈中国的。 你们看到这里,心情肯定和下面这样图一样,尼玛你们这些安利保险的现在都走这种套路了。 不不,后面很快你就知道这个话题的重要性了。来,我们先耐心一点,不然这文章后面还有更长更臭的怎么办。 我们都严肃点,耐心点。 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国务院通过“”,即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管理整个金融市场。央行重要性自不必多说;证监会一年365天被全国人民问候全家,其知名度也不必多说;银监会作为闷声发大财的最典型机构,四大行也得听它司令,牛逼地位我也不多说。但你们知道保监会是干啥的么? 保监会的实际知名度我先给你们看一个官微阅读量对比图。这是前阵子同一种类型的新闻:证监会/保监会完成2016年建议提案工作(截图时间有点久,这篇文章其实动笔于很早之前,原谅我的拖延症...)。这只是一条很普通的日常工作新闻,一般人根本不会有兴趣看这种新闻,产生的阅读数可能就是因为两个微信号的处女座关注者为了消掉未读提示而产生的点击。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种新闻证监会官微里的浏览量可是保监会官微的20倍!从大概率上甚至可以间接推定每20个知道证监会存在的人里面才相应有1人知道还有保监会这种机构存在呢。 /r/LXWLkxHE4UyerVXw9yA- (二维码自动识别) (题外话:我这里故意“黑”了一下保监会的官微,实际保监会还有一个公众教育微信号叫“保监微课堂”,专门用来向大众普及,做得非常好,甚至比很多商业保险公司的微信号都做得好,这在政府机构的微信号里是比较少见的,我建议大家都去关注,真能涨不少保险知识) 保监会或者英文简写CIRC,全称“中”,和证监会银监会一样都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正部级,但还是事业单位,而央行虽然是正部级单位,但实质是副国级部门)。 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也就是保险公司、、销售消费理赔行为等等,只要是商业保险行为有关的都归保监会管。 这里监管所依据的法律包括最顶层的《》等以及保监会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我们保险界常说的“天条”,在国内开展的每一项保险活动我们都是有法可依的。 股灾之后盛传高层会将“一行三会”合并成立一个大监管,即使最后真的这样实施,保险监管毫无疑问也会是一个独立的职能。 而我为什么要先谈保险监管? 因为从偿付能力监管来看,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水平最全面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也就是说,你们在中国的保险公司购买和持有的保单是世界所有国家中是最安全的,接受了最全面的监管保护。尤其是那些动辄要保几十年的人寿保单,你们绝对可以放心持有。 本来可以把上面那段第一句话中的“之一”去掉的,但采用相似监管原理的欧盟Solvency II经过多年扯皮后眼看就要被天朝的偿二代后发制人超车,吓得赶紧和我们同时在日实施,免得被我们抢去全球第一的美誉。 的偿付能力二代监管规则,业内简称C-ROSS(注:不读克洛斯,读c罗斯,官方发音),是以风险为导向的新一代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具体怎么计算实在太专业了,我这里就不展开了。简单来说,根据监管要求和指引,在每季末、每年末保险公司会通过建立详尽的数学模型和后能确保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都不会倒闭。 换句更直白的话说,天朝的保险公司只要通过了C-ROSS下的偿付能力测试即代表它都能硬扛200年一遇的大灾难(汶川地震这种是30-50年一遇,日本311地震或阪神大地震为50-100年一遇,或者各种股灾),没有例外。 如果把中国的C-ROSS或欧盟的Solvency II比作Windows 10(当然Solvency II允许使用监管批准的内部模型而非标准模型以更好的反映自身风险,这也许再”高级“一点),那么目前美国使用的RBC保险监管架构差不多就是Windows 2000最多带个SP4,采用RBC类似架构的香港、新加坡、日本就更不用说了,不过他们也正在根据自身市场情况准备监管更新中,但从安装进度条来说已经远远落后于咱们啦! 所以,不要提到中国金融业总觉得我们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尤其在什么纽约伦敦面前我们抬不起头,我们金融业也是有领先全球的时候!(此处应给中国保监会掌声) 对了,全球银行业最新的监管架构巴塞尔3协议,即使在监管如此强势的中国,也得到2018年才能全面实施。我们的C-ROSS和Solvency II差不多可以认为是保险业版本的巴塞尔2.9,可是早整整两年哦。 偿付能力制度为多级预警制度,安全线第一档就是偿付能力要高于150%,即(认可资产-认可负债)/ 最低资本的计算结果要不低于150%,这里每个项目都会牵扯复杂的算法。如果计算结果低于150%,保险公司就要开始紧张了,因为贵司已经唤醒保监会的盯梢属性,自己要赶紧想办法把偿付能力弄回150%以上。如果回不去,也尽量不要再去跌破下一档安全线100%。否则保监会就会动用各种监管权力要求保险公司采取可行方法尽快将偿付能力恢复到最低安全线之上。这些“可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暂停开设新的分支机构、暂停发行新保单、暂停销售占用资本金过大的产品、卖出占用最低资本过高的资产比如等等等等等。 国内信息可以通过或各保险公司的官网栏目查阅,及时公开的信息披露也属于重要的偿二代监管环节。 看到这里,你肯定要说:贵国这种官僚机构,尼玛吹的都好听,实际做起来还不是一坨屎。 那我还要告诉你,执行起来也不会是屎。因为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计算由精算人员专门负责,这就是为了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合规性和专业性。 在中国,工作及其他精算相关工作(如产品定价等)全部由精算人员执行,相关工作报告得到总精算师审阅并签名同意后还需要按期上报监管。这些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保监会相关规定中法定的工作流程和责任,不是随便张三李四都能去干的(其他金融机构倒是可以)。 为了保证专业性,包括总精算师在内的精算工作人员都需要通过一定科目的精算师考试并力求获得精算师认证。就专业认证难度来说,你们可要知道考出一个FSA(北美精算师认证)的时间平均是考出CFA时间的三倍。而精算师认证中的神经病,FIA(英国精算师认证)更是普遍认为难度是FSA的两倍!如此艰难的精算师考试就是为了确保精算人员能具备合格充足的专业知识以解决各种实务问题。即使考试通过,每年还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职业继续教育以保证精算师紧跟最新的精算技术和保险监管发展。 你这时又嘀咕了,不就考试难一点么,高分低能的人多得是。不、不、不,你们太小看精算师的工作了,一个精算工作者接受保监会、中国精算师协会和公司管理层三重监督三重压力不说。在中国,总精算师是一个如此变态的职业,监管机构有权力是可以终身追究你曾经的工作错误的!whenever and wherever you are. 对的,精算师中的佼佼者,各保险公司的总精算师是有可能被终身找茬的。要是你知道你有可能快退休了竟然还要为某一份20年前在某个老东家签的精算报告挨处罚,你想想平时该有多大压力啊。老板都有如此压力了,下面做小的还不加倍奉还么? 因此,从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执行人员来看,即使在世界范围内看也是非常可靠安全的。 甚至,大家可能已经听说了我今年更新此文时发生的一个新闻:保监会前主席因为某些问题被撤下。但是,即使这样之后,保险监管仍然在有效运行。这就一定程度再次证明这个监管体制是可以独立于任何人可靠运行的。 但我知道你们肯定不想听这些有的没的,你们就是想知道,如果万一,如果万一保我保单的保险公司真的倒闭了怎么办? 这里需要重点澄清,你们可能经常听到一些常说的中国这其实是错的!,因为根据我国保险法,公司是允许破产倒闭的! 但如果真,我们还有来你的保单安全! 这里还要特别特别提醒一句,在中国保险公司出现偿付能力不足并不一定代表保险公司会倒闭。新闻里面偶尔出现几家在业内不算大新闻,实际上在起稿写这篇文章的2016年1季度末甚至有几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为负数。对的,是负数,也就是技术上来说,资不抵债。但是再提醒一次,即使这几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为负数,在中国这个特定社会环境,他们这些保险公司离真正意义的破产还是实在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远了。因为能开们都不缺钱,还有那些觊觎的人想借机掺和的也不缺钱,随时可以注资。 说回万一保险公司走到破产这一步怎么办。汇金公司你们肯定知道,牛逼吧?证金公司你们肯定也知道,虽然傻逼但还是牛逼吧?中国还有一个与这些不同类型但目的都是为了保证金融系统稳定的东西,由保监会、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发起设立的。这个或保险前身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实际是我国金融业第一个市场化的风险自救机制。 在极端的情况下,根据保险法及相关规定,保监会可以指定的仍然有效的保单及其保单准备金转由另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承保。同时根据《保险保障》,保险保障基金会提供救助,以人寿保险为例: 第二十一条 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的资产不足以偿付保单利益的,保险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规则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   (一)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   (二)保单持有人为机构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80%为限。 这个救助标准你们满意吗?我觉得太仁慈了,就像菩萨一样。 而且,你可是要知道中国银行业同类型的保障机制 - 2015年才正式实施,每个账户赔偿50万封顶。而在无数人觉得买保险要比在国内好的香港,从2001年提议成立和我们类似的保单持有人保障基金(PPF)至今(请不要和索偿投诉局混淆,不是一样东西),事实上还处于纸上阶段。而且鉴于目前香港立法会的特殊情况,我觉得未来5年正式推出这个东西都非常难。也就是香港目前是没有像内地这种消费者经济救助体系的。 救助破产保险公司并不是保险保障基金唯一用途,根据《保险保障办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动用保险保障基金: (一)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其清算财产不足以偿付保单利益的; (二)中国保监会经商有关部门认定,保险公司存在重大风险,可能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的。 直到目前为止,保险保障基金一共真正出手过两次,都是为了舒缓保险公司的经营乱状。这个经营乱状主要是因为这两公司实际控制人各种作死。一次是为了,另一次是为了。这两次出手后保金最终都全身而退,这两家公司现在也恢复了正常经营。新华保险甚至在保金退出后成功上市,成为现在A股仅有的之一。 所以有人说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其实中国保险保障才是。 现在保险保障将近700亿了(16年首次撰写本回答时),主要来源于各位购买商业保险时候的保费会有一个很小的比例将会用来缴纳保险保障基金。别觉得700亿少,其实非常多了!新华保险就是一个巨无霸,保金当年照样能救。再多说一句,保金前几年都觉得自己钱太多,觉得现在自己的钱足够罩你们了,因此还特意降低了保金保费的缴纳比例。 说到现在,你们对你们买的保单感到放心了么? 然而,然而,偿付能力的先进性、精算师的专业性还有保险保障基金都不是我要放的终极大招。我先卖个关子,你们现在应该对于“我买的保单安不安全,最后能不能赔”这个话题有点认知疲劳了,我后面再放终极大招。 我现在先切换一下,我们来谈谈中国的保险公司。 什么?卖保单给你的就是保险公司?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你要经营,你如果要卖保单给自然人或企业,根据保险法,你必须持有保监会批准的许可牌照,并接受偿付能力监管。 再跟我念一遍,在中国不是阿猫阿狗可以,你必须有牌照!牌照!牌照!而且需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 大家如果在携程买过机票,也许买过那些搭售航意险的机票套餐,这些航意险背后就对应一个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携程不是承保人,背后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承保人。 大家如果在淘宝买过东西,付款的时候有个选项是问你要不要退运险,那么这个退运险背后也对应一个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淘宝不是承保人,背后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承保人。 来到国内想卖保险也得拿牌照,比如英国保诚在中国与中信集团各出50%股份成立信诚,获得了中国的保险牌照才被允许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 国内根据保险业务类别一共有4种牌照:人寿保险、健康险、养老险和财产险。其中前3种牌照在目前情况下大部分经营范围实际是重叠的,所以可以认为是同一种,即人身险牌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险公司只分为两种:寿险(说人身险、人寿保险也是一个意思)公司和财险公司。 精算实际也对应分为寿险精算和财险精算。保监会也分别有人身险监管处和财产险监管处监管这两种市场。 以大家熟知的“中国平安”为例,“中国平安”旗下有非常多的业务,其中由“”负责集团的保险业务,而平实际再分为:平安人寿、平安健康险、平安养老和平安财险四家保险子公司负责。这四家公司各持有一块牌照,也就是中国平安一共有持有4块牌照经营保险业务。每家子公司都需单独接受偿付能力监管,集团还有总的偿付能力监管。 如果你买了平安的车险,那一定是“平安财险”给你发的保单,因为它持有财产险牌照,你上敲的合同章肯定是“中国平安财产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如果你买了平安的重疾险保单,那一定是“平安人寿”(“平安健康”和“平安养老”主要是团险业务,为方便讨论这里暂时忽略它俩,后面会说什么是团险业务)给你发的保单,因为它持有人身险牌照,你保险合同敲的合同章肯定是“”。 所以你买了车险要理赔,冤有头债有主,肯定是找“平安财险”索赔,即使你找“平安人寿”,虽然他们都是“中国平安”旗下的,但肯定是不会理你的。 但是财产险公司经营范围有一个特例,就是允许经营短期(即为一年期及以下)人身险业务,这是和经营范围重叠的,但一般来说财险公司因为管理因素很少会把这种短期人身险业务作为自己的业务主力,所以大家购买人身险还是会去寿险公司。 当然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只有一块保险业务牌照,要么经营人身险,要么经营财产险。 我还特别提到了保险公司需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这是因为受益于目前什么都要互联网一把,网上现在出现很多所谓的、众筹保险、抱团保险等等,打的都是更便宜跟方便的保险的口号。 然而,网上互助保险很多都是冒名,这些组织全部都不接受偿付能力监督,差不多是野鸡P2P之于银行的区别。他们不接受偿付能力督导意味着如果你上错了类似这类型的坑,或者到最后发生理赔他们没钱赔给你,我上面和你们说的偿付能力监管、保险保障基金还有那些精算师们都不能在你被坑的时候帮你一把。你只能找个地方拉横幅申冤去了。需要注意保监会是允许设立相互保险的,截至2016年10月,保监会也只是批筹了三家相互保险,包括马云的信美相互,但是这些相互必须接受偿付能力监管的! 保险公司牌照是稀缺资源 我意思就是想说保险公司牌照可值钱了!特别是寿险公司的。 尤其多得、前海人寿等在和海外并购上屡屡弄个大新闻,让大家知道了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的各种妙用。据说各种在保监会排队等批牌照的公司目前超过了100家!(17年更新:安邦和前海弄出的大新闻实在有点大,所以现在牌照更不好批了) 但是,保监会对新一直持非常审慎态度。一块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牌照,虽然至少要有2亿元人民币实缴资本,但现实中没有20亿以上真金白银是很难办成这事的。而即使这20亿元不是问题,如果背景鱼龙混杂,那拿牌照一样不会是容易事。 保险公司的经营目的是什么? 赚钱,再说一遍,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股东掏钱出来开保险公司都是为了要赚钱的! ? 购买保险是为了减少以外的事件对的财务状况造成冲击,为受益人提供经济补偿减轻负担。也就是,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就是被缴纳保费换取未来财务状况更大的确定性。 打个比方,没买保险前,你未来财富现值的范围可能是 [-50万元, 200万元],有负值的原因可能是各种财富损失,比如家里大火,比如治病过程中支付的高额医疗费用;而通过购买保险,你的未来财富现值的范围可能变成[80万, 190万],虽然最大值因为要交保费而变小了,但是更加确定了(这个例子中波动范围从250万缩小到110万,所以未来更确定了,当然我这里举例简化了很多统计学上的东西,大家知道我想表达的意思就好)。 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和社保有什么区别? 虽然都有保险两字,但压根是两个世界的东西。 常说的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保不以营利为目的,它的收入来自于政府税收等财政收入的再分配和参保人的社保缴费。社保当年即使有结余,也会滚存到下年继续使用。 广义的社保还包括新农合、大病医保、个别地方政府特有的公共保险项目、部分政企合作的保险项目,如目前深圳社保委托平安养老承保的全市居民等等。 而保险公司同样能提供商业性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些保障,并且还能提供更广的保险项目。 保险公司的收入来自于投保人购买相关险种的保费和相关保费产生的投资收入。还有,上面说了,保险公司要赚钱,今年赚到的钱是不会送给投保人的(各年度间利润平滑或留作他用除外)都要当年瓜分掉的。 举个例子:社保中的医疗保险目标是尽可能让所有老百姓获得平均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从成本考虑肯定不能做到对任何病都用最好的医疗方法最好的药去治疗,这样高的要求没有一个国家的财政是能负担的起的;而购买保险公司的商业医疗保险,被还能进一步享受社保范围外的医疗费用报销甚至私立昂贵医院的医疗服务,这些都是社保无法提供的。 那么中国现在呢?保险公司是如何命名的? 截止2016年4月,中国实际有76家人身险保险公司(含人寿保险、健康险、养老险公司)和75家财产险公司合法经营。因为每家公司必须定时向保监会报送统计数据,具体名录可以侧面通过保费收入统计表来了解: 人身险公司名录:月收入情况表财产险公司名录:月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这个“名录”是一直更新的,有兴趣可以点上面链接进去换个最新时间统计看看。 上面名录里随便找几个名字,比如:泰康,比如。我们业内一般会简称为XX人寿或者YY财险,但偶尔有些特别的比如新华人寿虽然只卖寿险,但根据传统更喜欢简称新华保险,即ZZ保险。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些都是大公司,营销员众多,要么请姚明葛优做广告,大家肯定或多或少都会听过名字,但是更多的公司对于大家来说可能从未听闻。 只要在上述网页中搜索相关名字(Ctrl+F即可),能搜到的都是合法合规接受监管的保险公司,他们卖给你的保单也就是合法合规接受监管的保单。 再看看做的比较好的首富网,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分得清清楚楚,说实话,很多网站连寿险和财产险都没区分清楚就来卖保险了。我尤其要提醒大家注意下图最下面的“代理经纪”。 代理经纪即,他们其实是一个中介,只是保险公司众多销售渠道的一种,代销保险公司的产品,本身是没有承保资格也不需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的差异,差不多就和链家地产和万科地产的区别一样,虽然品牌里面都有地产两字,但是链家地产只是中介。 很多时候宣传上他们经常“故意”省略“经纪”两字,让投保人误以为他们也是保险公司。但是他们以中介销售费用为生,不承保你的风险。 这里我们牵扯到另外一个话题:保险的销售渠道 (为了方便讨论,我的这篇回答从现在开始会集中讨论和自然人更相关的人身险产品。财产险由于国内主要与个人相关的就是车险为主,车险除了保障更是买服务,而车险价格有监管指导价格而且已经竞争白热化了,没啥好说的了。不过我会在后文中为大家介绍一款必买的除了车险以外的财产险产品) 刚才说了保险经纪其实是销售渠道的一种,其他销售渠道常见的还包括: 保险代理人(阿姨,这里有份儿童教育金非常适合你小孩)银行柜台(您存这个更高)电话销售(您好,我工号是,今天给您打电话是为了...)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淘宝、京东等)(各个公司为员工投保的商业保险福利计划)销售(比如平安的官网)等等。 某些公司会侧重某种渠道,如友邦保险的代理人;某些公司会在所有渠道尝试开展业务。这取决于公司的销售策略,但并不是说某个渠道卖的保险一定会比另外一个渠道的更好。 而对于保监会分类或者精算人员设计产品来说,大渠道只有两种:和团体保险。 团体上只能销售给三个人或以上的团体,所有团险以外的业务都是个险业务,也就是你刚才看了那么多代理人、银行、电销、网销渠道其实卖的都是个险产品。 说完,我们再说说保险产品 我把上面首富网的贴图裁一下再贴一次,:对的,在专业人员眼里,人身险产品按照只分为三种: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 再按上一节说的个人保险和团体保险区分就一共有6种大类的保险:团体寿险、团体健康险、团体意外险、个人寿险、个人健康险和个人意外险。 比如: 你们工作单位帮你们买了航空意外保障属于:团体意外险中的交通你帮你的小孩买了重大疾病保障属于:个人健康险中的你帮你太太买的身故保障:个人寿险中的、或等(这三种都能提供身故保障) 保险责任还有很多很多类型,但是都能分到上述三种保险责任类型和两大渠道当中。有些产品可以同时提供多项责任,比如不少重可以同时提供身故和重疾责任。但是通常来说,保险公司为了方便产品管理,多数保险产品只会包含一种类型的保险责任。 再说到某个具体产品,我国保险产品是有命名规则的,大致为:保险公司名称 + 可选的吉庆名字 + 具体。 请注意吉庆名字纯粹就是为了产品叫起来好听,没有其他用途。 下面以平安人寿这几年卖的最火的平安福来给大家进一步说明(注意我不是安利你们平安福...这里只是用来说明保险产品命名问题)。(图片来源百度) 上面这个平安福保险计划由: (1)平安平安福终身寿险(主险,前两字“平安”即代表命名公式里面的保险公司名称、“平安福”代表吉庆名字、“终身寿险”代表这产品为个人寿险中的终身寿险) (2)平安附加平安福提前给付重大(2014)(附加险,前两字“平安”即代表命名公式里面的保险公司名称、“附加”代表是附加险、“平安福”代表吉庆名字、“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代表这产品为个人健康险中的重大疾病保险,保险金给付形式是提前给付、“2014”代表2014年开发版本,2014也不代表啥,不一定保障内容就没有2016的新,也纯粹就是个命名后缀) 除了了平安福主险和附加重疾险外还有6个附加险,从名字大致就可以看出它们的保障内容是什么,不再赘述。 所以当大家购买什么什么保险计划时,请记住所有保险计划都是有不同保险产品组成的,无论如何设计搭配,他们的最基本的组成就是各个保险产品。 主险和附加险有什么区别? 在个险产品范畴,主险通常单件保费较高,能支撑业务开展成本,保费中所含的费用可以打的比较高,可以单独销售。附加险保费通常比较低,如果单独销售不太能支撑业务开展成本,因此通常采用与主险搭售的形式。 那么保险产品到底是如何定价的呢?精算师们是如何计算保费的呢?的呢? 所谓就是如何计算保费的,但是这行当光精算师考试就要花大概2门大科目去测试掌握情况,再加上实务工作中还有无数种在学校和书本上无法教到的情况,我肯定是没有办法在一篇短短的知乎回答中和你们说清楚的。 但是我可以从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和你们间接地说说保险公司的定价原理。保险公司有三个利润来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差:死差(发生率差)、、费差。 用一些极其简化的例子和你们说一下三差,请注意我们实际工作中定价产品会远复杂于这些例子,千万不要说是精算师随便拍脑袋就能算出来的... 死差:比如保险公司设计某款寿险产品的时候预期每1000人中有10人死亡(所谓的预定发生率),但是最后只有7人死亡,那么少发生的3个人死亡带来的死亡成本减少就是死差益,反之就是死差损。 根据产品不同,目前国内人身险产品常用的定价参考包括最常用的法定的《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最新的版生命表预计将会在今年(2016年)下半年应用)、《中国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也包括公司提供的发生率和保险公司的自身承保经验。 利差:保险产品的保费都有一个定价利率,打个比方是3.5%(所谓的预定利率),但是实际保险公司进行投资后获得的回报是4%,那么4%-3.5%=0.5%就是利差益,反之就是利差损。 这里特别插一句,由于财险公司多数都是短期险产品(保险期间1年期或以下),利差影响不会非常明显,但是对于寿险公司动辄数十年的保单,利差对保险公司的利润影响会非常大。学过一些基本金融知识的人肯定知道,即使每年只相差0.5%的,在几十年的跨度下差别也是惊人的。 费差:如果一个保险产品预计发生100万的费用(所谓的预定费用率),但是最后只付出了80万费用,那么这20万块省下来的钱就是费差益,反之就是费差损。 这三差之和就是某个保险产品为保险公司带来的利润(当然,如果这个产品是分红险,那么这些利润的一定比例也会作为给保单持有人,这也是你们买分红险时看到所谓红利演示里面的最后真正能到手的红利实际来源)。 你们读到这里,我提个问题,你们猜猜目前保险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来自于三差中的哪差呢?(请再次注意我的讨论范围已经缩小到寿险公司了) 你肯定会说,保险公司嘛,肯定是赚保险事故发生的比预期少咯。 错!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是利差,而且是大头!!!其次是死差!最后才是费差,而且很多公司其实是费差损! 这是因为目前死差的根源,比如死亡率或者波动稍微高一点的重大疾病发生率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其实都相对比较稳定了,保险公司能很好预期实际发生的概率和预期发生的概率不会相差非常大。而且,保险公司经常会把这些发生率风险通过再保险安排转移给再保险公司(/question//answer/ ),能进一步减少死差的波动。 还有,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保险公司销售产品很大一部分是“储蓄性产品”,储蓄性产品的风险保额比较低,打个比方,可以简单认为,1000元保费只能买回来1200元保额,因为保费的大头,比如其中的900块都要用于投资给你带来的,而只有50块才是为你带来真正的保险保障,那么丁点保费占比可想而知死差贡献有多少。 而现在市场实际又以“储蓄性产品”为主,因此利差对的贡献非常大。 我其实想从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带出的一个话题,现在既然死差不是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了,那么发生保险事故后,保险公司会不会故意不赔? 我这里先要抛出一个观点:保险公司是弱势群体。 看到这里,你们心情肯定是这样的。 有道是“一人卖保险,全家是骗子”(又经评论中读者指正,可能是“全家不要脸”),这个大家耳熟能详,我也知道。 翻了一下本问题下的其他回答,有不少也是埋怨中国太差,甚至同样一个保险责任(比如旅行中的境外救援、癌症理赔),同一个下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子公司竟然还有两种赔款处理手法等等。 但我刚才不是说了,现在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都来自于投资收益了,我“故意”少赔一百单可能比我把做上去0.01%都不如。我冒着被你们上访、拉横幅、涂鸦、责骂、殴打、砸营业部等等风险,就为了省那么点钱,有必要么? 而且现在一个风险管理良好的保险公司都会为自己的承保风险进行周全的再保险安排,很多时候理赔的大头是背后的再保险公司兜底,又不是保险公司掏钱,为了更好的知名度,我还乐意赔呢。 所以我要和各位知乎朋友认真的说: 只要符合中保险事故定义的理赔,无论你买的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的保单,保险公司一定会赔,槪无例外。各地保监局也会提供消费者保护机制,你们可以上保监会官网查找您居住所在地保监局的联系方式,在有纠纷的时候,这个是比直接找保险公司客服更管用的方法。 但是,还是请注意你的理赔必须符合保险条款定义。比如你不能拿原位癌的诊断证明去找重大疾病,因为恶性肿瘤的定义已经明确将原位癌排除在外了。精算定价时,你的保费也不包括原位癌的发生率。市场上有额外保原位癌的重大疾病保险,但是保费肯定会更高,一分价钱一分货。 很多人觉得诸如重大疾病保险中的定义实在“繁琐冗长”,但是正是因为“繁琐冗长”,才能保证疾病的可量化性,大家才能在实务中进行鉴定操作,进一步统计出发生率进行保险产品的定价。像重大疾病中的最基本的25种重疾的定义是由和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制定发布的,并不是某家保险公司随随便便说了算的。 索赔“不符合保险条款定义”是保险公司最经常做出的拒赔理由,也正是这种“拒赔”经常莫名造成保险公司故意不赔的形象。拜托,是你们不仔细看合同好么。你们都付了那么大笔保费了,为啥保险合同不仔细看看呢! 看不懂?我教你们一个看保险条款的窍门,很简单,就看保险条款里“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那两节即可,任何保险公司都有这两节。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们精算工作者做定价的时候一般只看这两节就够了。 但是如果你有一天真的碰到保险事故,而你还是觉得保险公司“故意不赔”,你该怎么办? 还记得前面我还留了一个终极大招没放吗? 这里要用一个的案例展开下去: 这几年保险公司接到不少很特别的索赔,当然由于保密的原因我无法进一步透露具体信息。这些索赔不少都是先在十几家不同保险公司投保某个特定保险产品责任,虽然每家公司买的不多,但是总保额合计非常高,而保险公司之间目前没有系统性的大额保单信息共享机制,这些人投保时也不能有效监测警示做到有效拒保,然后被保险人买完保险后不久就“出险”挂了。 骗保不要紧,各保险公司的核赔人员也不是吃素的,出事后的理赔调查结果显示出险经过疑点重重,最后联合拒赔了。可事情远没有那么容易结束,人家家属上访了,各种花样迭出的闹。咋办? 我们天朝下面任何一个领域都是以为第一要义啊,在保险公司和投保人/被保险人有利益冲突时,监管明显“偏袒”投保人 / 被“保险公司有钱,赶紧息事宁人”,大家都是这样想的,也不管谁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虽说死差不是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是也不希望它变成主要亏损来源吧。 我说的这种案例不是个案,每年发生非常多,我甚至估计目前保险公司5-10%的赔款都和这种所谓合同条款定义外的理赔有关,所以这就是我说保险公司是弱势群体的原因了,谁叫你被认为要有社会责任感呢。 记住,在中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机会更大,不管你是装哭还是真的哭。对于中国的保险消费者,这就是中国远远胜于其他国家的地方。在这么对被保险人有利的监管制度下,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中国的保险呢? WTF,读到这里如果还有人要和我讨论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香港)监管制度比中国大陆先进,他们的保险更让人放心,麻烦你先去撒泡尿当镜子照照好么? 说完理赔的问题,我们再说说投保的问题。 要先给大家说一个概念,商业保险承保的基本原则是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必须是健康体或标准体。 这个健康指的是上的健康,不是医学上的健康。我们保险产品定价的其中一个最基本假设就是被保险人在投保那一刻是一个健康的人。 如果大家投保过商业保险,肯定遇到过要填写健康问卷,比如询问你的职业,体重多少,是否吸烟,是否有严重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等,并且有可能进一步进行体检和财务核查。这些过程我们统称为核保。核保是为了帮助保险公司判断你是否是标准体,如果不是标准体,那么属于哪级的次标准体等。 不同产品由于承保风险有差异,所以对于这个产品下的健康体或标准体也有不同定义。甚至同一产品在不同渠道销售,比如代理人和网销,也可能有不同的核保要求。保险公司限制只有健康体等核保通过的人才能投保的原因是,这样能尽可能的减少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并且减少未来理赔上的不必要的纠纷。如果投保人的条件符合核保要求了,就代表保险公司愿意承保你的风险;如果不符合核保要求的投保件将会被拒保、延迟承保、加费承保或者限制保障责任等等。 我接到不少知乎朋友私信会问:自己曾经/现在患有某种严重的疾病,被拒保了,能不能介绍一些他们能买的保险给他们。我其实是爱莫能助的,保险公司作为弱势群体,它宁愿不要这些业务,也希望承保风险在可预计范围内。一个业务总体越标准,它的预期波动就越小,越利于控制风险。 所以千万不要等生了病(专指大病,感冒这些不算)才想起来买保险... 当然,不同保险公司的核保标准可能也有所不同。对于同样一种产品,一些公司可能核保规则会严格点,另外一些则会放松一点,这取决于风格。所以经常会碰到一些情形就是,很多“边缘人”被这家公司拒保了,而另外一家保险公司却愿意承保。但总的来说,由于核保标准在行业内都已经比较规范形成共识了,目前不同保险公司之间风险套利的机会不大。 还有一类人,即使仍然很健康,但是还是很难买到保险,这些人就是长者。 为避免歧义,以下所说的长者特指年龄超过60-65岁的人。而长者保险专门指投保年龄(请再看清楚,是投保年龄)在60岁以上的保险。请注意投保年龄不是保险年龄,很多保险可以保60岁以上甚至到终身的,但是这些保险一般最高投保年龄不超过55-60岁,比如一个30岁的青年人可以投保缴费20年期交到50岁,保障期间可以是保障50年直到80岁。 长者们买不到保险的主要原因是保费太“贵”。 以法定《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男性死亡率为例:一个在30岁生日当天健康的男性在生日后一年内死亡的概率(你看精算对死亡率的定义多拗口)为千分之0.88140岁男性为千分之1.71560岁男性为千分之9.31380岁男性为千分之76.187 我们可以看到60岁长者的死亡率是30岁的10倍多,而80岁的时候更是30岁时候的86倍。很多人都说为啥那么贵,那不是因为贵,是你们没意识到长者风险有那么高。 用一个简化的一年期定期寿险定价说明,假设除了死亡成本外,还有20%额外成本作为保险公司各种运营成本和一丁点利润要求。 30岁时候你如果要买一年期10万元保额,只需要0.881*0*(1+20%)=106元40岁的时候就需要1.715*0*(1+20%)=206元60岁的时候就需要9.313*0*(1+20%)=1118元80岁的时候就需要76.187*0*(1+20%)=9142元 年纪越大,很容易锱铢计较。要是我今年没挂,岂不是上千块交的保费要亏了,明年继续不挂,岂不是要亏好几千块了,你看80岁的时候甚至要花9000多块才能保一年呢,而且保额才10万,同样保额在30岁只要花106块呢,你们怎么好意思卖那么“贵”的保险给老人?这样横算竖算都觉得不划算,还不如自己存银行好了。但很少有长者会意识到从统计学角度自己的风险其实非常大了。 而且刚才我已经说了几十遍保险公司是弱势群体,那还是相对一般人,要是保险公司和长者引起理赔纠纷,以现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效率,保险公司被贴上“丧尽天良”的标签已经算是轻的了。 所以说保险公司不好开发长者保险啊,这个市场是大大的有,但是不是每家公司有勇气去赚这个钱的。这也造成市面上老年人保险产品非常少,即使有,费率在定价时也加了不少安全边际令到保费“不便宜”。这种情况下,对于老年人的寿险和重疾险保障,我个人还是认为以储蓄为主比较好。 再说一些保险产品的基本术语,购买保险的时候非常有用。 什么是长期险和短期险 长期险:保险期间为一年以上的保险,多数是寿险(包括两全、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分红型或非分红型)和健康险中的重疾险 短期险:保险期间为一年及以下的保险,多数是意外险(当然现在长期意外险也不少见了)和健康险中的医疗险,因为这些产品理赔经验波动很大,做成短期险方便调整费率或终止销售。 寿险和重疾险也有不少短期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是为了制造价格便宜的“幻觉”,方便销售。什么是价格幻觉呢?上面那个一年期寿险的例子还记得不,10万保额30岁保一年的费率是106元,40岁是206元,60岁是1118元,而做广告的时候一般都会说“最低106元起”,那个“起”字看到了么?你很容易会忽略后面那么“高”的费率。 短期险虽然可以通过每年续保,变相能提供一年以上的保险期间,但是这些短期险多数不提供保证续保,即使保证续保了,也肯定不会提供保证费率。精算不会同意,再保险公司也不会同意,这些短期险产品风险太大了。 对于保险责任(再提醒一句,我的讨论范围已经缩小到人身险范围了,不讨论财险),如果有长期产品购买就购买长期的,我不推荐购买短期产品,正是因为续保一般不保证和费率一般不保证的因素。 每年续保费率和均衡费率,保证续保和非保证续保,保证费率和非保证费率 这三个知识点稍微有点拗口,大家请稍微有点耐心阅读。 通过续保的方式用短期险保障长期责任,相应短期险的费率叫做YRT(Yearly Renewable Term)费率,即每年续保费率,上面的那个一年期寿险例子就可以看到,保费跟随年龄增大而变大。YRT费率绝大多数是非保证费率。 而长期险本身采用的是均衡费率,即将费率通过发生率和利率,形成单一的(趸交)或多期但各期都相等(期交)的费率。均衡费率绝大多数是保证费率。 保证续保:如果保单是保证续保,保单生效后,保险公司即使理赔经验很差也无法单方面终止合同。除非被保险人/投保人主动终止合同,这些保险将一直有效下去。长期险一定是保证续保的,而那些通过每年续保想包装成长期险的短期险,则多数都是非保证续保。 保证费率:如果保单是保证费率,保单生效后,保险公司即使理赔经验很差也无法单方面修改你合同生效开始约定的,除非被保险人/投保人主动终止合同,保单将一直有效下去。长期险通常是保证费率的(这个我不太确认,因为以前我好像碰过不保证费率的长期险,但是极少,一般可以认为长期险就是保证费率的)。 保证费率和保证续保条件两者需并存,缺一不可。 为了说明保证费率和保证续保对,举一个经典的例子,90年代末由于监管环境未成熟,国内曾经出现了一批定价利率高达10%以上的高利率保单(对比目前国内定价利率一般也就3.5%),只要当年买了这种保单的人可以说都是赚到了,大致可以认为保险公司在几十年里每年承诺你给年利率10%的收益。要知道巴菲特都不敢这么保证,可谁让这些保险公司当年胆子够大呢。 对于保险公司,很快这些保单变成了非常沉重的负债,因为你的投资至少需要做到每年10%以上才可能保证自己不亏钱。但是由于这些保单保证续保并且保证费率的因素,保险公司不得不采取“自己约的炮含泪都要打完”这种态度。最后在这些公司准备上市前,经过保监会特批,允许使用高出正常不少的评估利率评估这批保单负债,曲线减轻了这些保单带来的偿付能力压力。而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保监会严格监管定价利率,即使现在重新放开了保险产品定价,保监会仍然通过偿付能力端间接控制以防再次出现当年这种情况。 分红险和非分红险 还记得我之前说的保险公司利润来源三差吗?对于这三差利润的至少70%,如果是分红险必须分给保单持有人,这就是所谓的来源;而非分红险产生的三差利润则全部归保险公司所有,除非这个保险公司是。相互保险社的“股东”就是保单持有人,则三差利润实际也是归保单持有人所有。 保险期间和缴费期限的选择 每个人当然希望保险能保障自己的一生,但是常理可以知道,保险期间越长,保险成本越高,保费肯定也是越高。对于保险期间选择,我觉得就四个字“量力而行”。我个人倾向于选择保20年,或者保障到70岁。前者是因为保险期间适中,后者是因为到70岁,子女差不多成年并工作一段时间经济很可能已经独立,那时候万一有事也不会对子女造成太大影响。 对于缴费期限选择,我建议是能缴多长就缴多长,主要原因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国内将会是低利率时代(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仅1.5%,国外美国欧元区日本这些就更低了),而保险产品目前定价利率一般都在3.5%,这是一个不错的“收益”。 我们经常说被卖保险的“骗”了,为什么营销员要“骗”你们,这些销售误导的根源是什么? 佣金。 首先我要声明“佣金”在这里是一个中性词,业务员通过付出了劳动理所当然应该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只不过这个“合理”实在难以量化,毕竟没有人会嫌钱多的。 下面是一个简化的例子,只为了说明情况,不代表真实的数字: 假设一个业务员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为5000元,在假设平均20%佣金率(期交)的情况下,他需要销售保单的首年保费(续年保费的佣金率一般会比较低,很多到第三年就没有了)需要为25000元,一年就是要销售30万元首年保费。 纯保障型产品的件均保费比较低,大概像重疾或者定期寿险这种,每单每年平均有2000元已经算非常不错了。那么以上面30万元销售目标看,你至少要找150人才能达到目标,两天就要找到一个客户;但是储蓄型产品件均保费比较高,每单可能能做到1万元保费,那么我一年只要找到30个客户就能完成目标。 所以营销员非常乐意卖你们储蓄型产品,即使有保障型产品,也必须搭售一个储蓄型产品为主险。比如市场常见的:两全保险(分红型)+附件重疾保险的组合。 如果这些两全保险(分红型)能提供非常不错的投资回报,那自然还是不错的,保险公司提供有时也不低,但问题是还记得前面说的我们需要给营销员佣金吗?假设你1000块去买了两全,实际扣除佣金后只有800块本金进行投资,相当于一开始你就“亏”(注意亏我是加了引号的)了20%,后面利率即使很高也需要很长时间填你一开始就挖下来的坑。 这就是分红险产品通常保险期间比较长,红利演示说明书也拉的非常长的原因,就是为了吸引你看最后那行几十年后的累积,让你忘了前面你早“亏”过的那一大笔,只不过保险时间或者演示期间一拉长,你对最初的数字不敏感了。 不过这一招在中国大陆由于有保监会严格监管演示说明书的关系还比较“收敛”。我们香港同胞卖给我们地下保单中没有什么监管,用的更狠,早先几年演示利率用到11%的也有,每个都巴不得说自己就是巴菲特。 经过上面这些,你最后拿到的“收益”和你最开始看到演示说明书产生的预期差了太多,自然你觉得被误导了也是很正常的。 从现在网销等各种低成本渠道的发展(但请特别注意网销产品不一定便宜),以及信息共享原来越容易,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不再通过代理人也能有途径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险(比如您读到我的这篇回答后有了自己)。这种来自于渠道外部的竞争有可能让代理人的佣金进行调整,以适合市场竞争和时代的发展。 写到这里,你们应该对保险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我应该终于能说一下具体的保险内容了。 我在前面已经反复强调接受了全世界最优秀监管体系的监管,无论大小公司都在偿付能力体系的严密监管之下,即使长期保单也能受到足够保护可以安心长期持有;而符合保险条款定义的理赔也不存在理赔难的问题,所以无论大小保险公司的产品都是可以放心购买的,在这种前提下区别保险产品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就是价格便宜(如果是财险中的车险,还需要加个服务好)! 对,价格便宜就好!谁便宜买谁。 特别指出,肯定有人要问香港保单的问题,我这里先说了,如果香港产品便宜,我会推荐大家买,可惜的是目前大多数卖的保险产品非常贵,尤其是现在那些跨境活动(原来叫地下保单,现在签署合同地必须在香港也不妨碍是违规地下保单的事实)卖的保单由于监管空白(以香港营销手法在大陆媒介营销吸引大陆投保人前往香港投保但不接受大陆保监监管,此跨境营销行为本身在中港两地都是违法违规行为)使用的忽悠手段已经升华到一定境界,和我下面将要推荐的保险产品完全没有竞争力。而且目前落后大陆至少10年以上(理由上面已经说了),你说买香港保险更安全更有保障,我真要呵呵你一脸。我会找时间专门写一篇回答指出他们的问题,总而言之,不值得一买,不值得一买,不值得一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那么目前国内市场上最便宜的产品是哪些呢? 目前每年中国市场新开发的产品多达上千种,你没看错,上千种! 而这些产品中以个险产品最多(团险因为业务模式,常年用几个老产品承保责任即可)。 比如某公司同样保重疾责任,可能会有出一堆产品: 知乎人寿如意吉祥重大疾病保险知乎人寿龙破天重大疾病保险知乎人寿回旋斩重大疾病保险知乎人寿回旋斩重大疾病保险(2016)知乎人寿尊享版回旋斩重大疾病保险(2016)知乎人寿超级无敌重大疾病保险... 可能一个保40种重疾、另外一个保50种重疾、一个还增加轻症赔付1次、另外一个轻症轻症赔付3次。 如果换成用安卓手机形容的话,就是我这台手机摄像头是1000万像素,你这台是1100万;我这台手机背壳是红色的、你这台是蓝色的;我这个台手机电池3750毫安时,你这台3800毫安时。你想想光这些摄像头、背壳颜色、电池容量可以组合出多少种不同配置?但这些所谓不同配置其实没有什么重大差异,不都是安卓手机。 每年开发如此多的保险产品多数出发点都是满足的需求,其实不单只在保险公司,在任何公司都是渠道为王,渠道说要什么就要尽量满足,谁让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呢?即使这些产品并没有多大差异。有时候,甚至早就有已有产品了,但是因为销售时间太久,没有新鲜感,也要重新开发一款新产品,即使这个新产品和旧产品大多数地方都是一样的。按销售人员常说的话,不变着花样卖不出去。 那么如何从每年上千款保险产品,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保险呢? 说个人,我要着重说一下团体保险。 国内市场上提供保障费率最便宜的保险产品都是团险产品,虽然团险产品目前已经放宽投保限制,以前是禁止以投保为目临时组成的团体投保的,比如以前我和我朋友想买便宜的团险是不允许的,但是现在放宽限制了,允许这类方式也能购买团体保险。但是由于这种主要是家庭和朋友团体的投保模式存在很大的逆选择风险,并且管理成本不低,事实上现在很少保险公司会愿意接受这种模式的投保。 更多的,团体保险还是严格要求以传统的公司或工作单位为整体进行集体投保。 这也是我经常提的,如果你的公司是一家待遇好的公司,那它一定会为自己的员工购买周全的团体保险。(复习:社保不是商业保险,你公司帮你交了社保和购买商业团体保险是两回事) 团体保险最大的优点是便宜,可以认为是批发价的保险,同样程度的保障与个险相比价格可能只有一半甚至更少。但是缺点是团险的保险期间一般不会超过1年,续年需要重新报价。如果你们公司今年的理赔经验不好,明年保险公司就可能会调整对你们团体的保费甚至拒保。团险缺乏个险那种无论理赔经验多差都要保证续保下去的长期保险。 团体保险的还有一个好处是允许团体内有一定比例的高风险人员,比如重大疾病患者、长期慢性病患者,这些人员正常是无法购买个人商业保险的,但是通过团险,可以一定范围内和那些健康的同事们一起打包承保。 最近最新出台的税优型健康险产品甚至指名道姓允许承保既往症患者,还记得我上面说过精算定价最基本原则是被保险人在承保日必须是健康体吗?这个税优型健康险不管,而且是保证续保!即使这个产品使用非保证费率,也就是费率以后有可能被调整,但这个产品怎么说对于保险公司都是巨大的风险,但对于被保险人是非常有利的,我强烈建议所有单位尽可能为自己员工投保这个产品,而这个产品目前主要在团险渠道推(个险像代理人或银行渠道好像也有卖,但是由于税优抵扣需要通过公司实现,建议还是通过公司集体购买走团险承保)。(2016年10月Update:由于税优型健康险抵税太少,而保障风险较高,目前大半年的销售情况来看,多数保险公司不太愿意卖,请大家忽略这个产品吧) 团体保险的成本其实非常低,保费甚至能在公司运营成本内一定程度内进行抵税扣除。有了它,再也不用因为某某员工得了啥重疾或者突然病故需要在员工间进行募捐。 常见的团体保险计划可能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1. 疾病身故保障:50万元-200万元保额每人 (承保险种一般为:知乎人寿团体定期寿险)2. 意外身故保障:100万元-300万元保额每人(承保险种一般为:知乎人寿团体意外保险)3. 重大疾病保障:10-50万元保额每人(承保险种一般为:知乎人寿团体重大疾病保险)4. 门急诊保障:无论费用是否已在社保范围内报销,保额1万元-5万元每人每年(承保险种一般为:知乎人寿团体门急诊费用医疗保险)5. 住院保障:无论费用是否已在社保范围内报销,保额20万元-50万元每人每年(承保险种一般为:知乎人寿团体住院费用医疗保险)6. 女性生育责任:每人每次生产额外医疗费用2-5万元(承保险种一般为:知乎人寿团体女性) 实际把上面保全了,同时保到上面的最高保额,一个平均年龄35岁的团体,每年每个人的保费大概最多也就元,摊到每个月也就几百块,这是一样多么性价比高的员工福利啊。几百块哦,你每个月饭贴都不止吧? 中国福利待遇最优秀的公司甚至把自己员工的团体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拓展到昂贵医院。这里说的昂贵医院of course not 莆田系,我们保险公司有一张著名的昂贵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特需列表,代表所谓有钱人一般生(小)病会去看的医院(在国内就医,大病还是会到公立,毕竟中国公立医院仍然代表目前中国医疗最高水平,公立也不要紧,不是有特需么,也不用人挤人)。 也就是传说中的我要去和睦家生小孩我的医疗费用也能报销;甚至有些公司把员工子女配偶和父母都纳入保障。具体是哪些公司我也无法告诉你,但数金融业最上游的那些比例最多,不过“抠”的也不少见。 但即使如此便宜的员工福利,以往那么多年经手的案子,能保到我认为满意的员工福利计划也就占总案子的1%都没有。那些互联网企业姨妈假、世界杯假见的多了,团险这种实打实的福利却实在少见。 还有团险历来以恶性竞争著称,找几个保险公司报价一起来竞标。怎么买?只要该保险公司在你们所在地区有分公司,那么你就到他们官网搜客服电话,让他们派团险的业务经理上门互殴吧。 好公司不好找,如果公司没帮我保或者觉得保的不够,我想自己买,那有什么推荐? 之前知乎工作人员邀请我参加知乎圆桌的时候和我说,我的回答最好不要涉及具体的,不然可能有营销广告的嫌疑。 我的回答是:我虽然很理解,但正因为我是工作多年的精算师,作为专业人员,我一定要指名道姓推荐哪个保险产品是国内我个人认为最好的,这样才让普通消费者少走弯路,这样才不负我的专业知识。 为此我先声明:下面出现具体的保险产品我本人或亲人无法通过任何形式直接或间接获得销售报酬,我推荐的出发点完全是因为我从个人出发认为他们是目前国内最好的保险产品! 以下是截至2017年7月份的产品推荐,我经常上知乎,如果有更好的,我会主动更新的,但这些产品几乎以后也不太可能有比它们更便宜的了。 第一个推荐的保障其实不是人身险产品,而是我认为家家户户一定要购买的财险产品:。 尤其是在前几年上海胶州路大火和去年天津港爆炸,看到那么多痛失家园的人们需要用各种事实上不太管用的方法去维权,去向肇事机构乃至政府索赔,其实只要买了一个房屋保险就可以抵御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乐视资金链危机始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