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及国际冲突的根源战略安全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习近平:全球即时打击系统或破坏战略平衡
原标题: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全文)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高度重视维护国际和地区的战略平衡与稳定,声明如下。当前,影响全球战略稳定的消极因素正在世界各地增加,我们对此感到担忧。这一趋势的危险性首先在于,个别国家和军事-政治同盟谋求在军事和军技领域获得决定性优势,以便在国际事务中毫无阻碍地通过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来实现自身利益。他们公然无视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安全基本原则,企图以牺牲他国安全换取自身安全。这一政策导致军力增长失控,动摇了全球战略稳定体系,与在有效国际监督下实现普遍、全面裁军的背道而驰。一些谋求获得军事优势地位的国家和联盟顽固拒绝讨论削减和限制保障其拥有决定性军事优势的武器,这正是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遭到破坏的重要根源。反导领域的形势发展尤其令人担忧。单方面发展并在世界各地部署战略反导系统的非建设性行为,对国际和地区战略平衡与安全稳定带来消极影响,也破坏了制定和通过多边政治-外交手段应对导弹及导弹技术扩散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域外力量往往以臆想的理由为借口,在欧洲部署&岸基宙斯盾系统&,在亚太地区部署或计划在东北亚部署&萨德&系统。这与导弹扩散领域面临的实际挑战和威胁毫不相干,与其宣称的目的也明显不符,并将严重损害包括中、俄在内的域内国家战略安全利益,中俄两国对此强烈反对。某些国家研制的&全球即时打击系统&等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可能会严重破坏战略平衡与稳定,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外空武器化和将外空变为军事对抗区域的威胁正在上升。这一趋势的发展将破坏战略稳定,进而威胁国际安全。在此背景下,在中俄《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日提交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更新草案)基础上,启动谈判进程,制定确保外空非武器化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推动关于&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的国际倡议和政治义务具有重要意义。这与中俄共提的《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宗旨相一致,有利于实现防止外空武器化目标。军备控制是加强国际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手段。该领域的任何措施都应遵循1978年联合国大会第一次裁军特别会议签署的最终文件所确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完全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裁军和军备控制应当是公正和平衡的,应有利于巩固每个国家的安全。非国家行为体为实施恐怖活动和暴力极端活动获取化学和生物武器的危险性不断上升,令人高度关切。&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多次使用化学武器的事件就是例证。应对这种威胁的途径之一是完善相应的国际法基础。因此,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制定《防止化学和生物恐怖主义公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国际社会惯于将&战略稳定&视为核武器领域的纯军事概念。这不能反映当代战略问题所具有的广度和多面性。为实现捍卫和平和安全的目标,应当从更宽、更广的视角,将战略稳定看作国际关系的状态,其主要特点是:&&在政治领域,所有国家和国家集团应恪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关于使用武力和强制措施的宗旨和原则,尊重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时的合法权益,反对干涉他国政治生活。&&在军事领域,所有国家应将军事能力维持在保证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不实施任何有可能被国际社会其他成员视为威胁其国家安全、迫使其为恢复被破坏的平衡而采取反制措施等类似的军事建设及建立和扩大军事-政治同盟的行为;应通过积极和建设性对话解决分歧,增进彼此互信与合作。中国和俄罗斯呼吁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将这些旨在巩固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的原则作为行动的基础,并愿在此基础上与国际社会加强对话、合作与交流。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俄罗斯联邦总统习近平 &&弗&弗&普京二0一六年六月二十五日于北京
[责任编辑:yuwj]浅谈中国当前安全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及相应对策
作者:安全管理网 
来源:安全管理网 点击:
 评论: 更新日期:日
摘要:国家安全包括内和外两个方面,是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的统一。影响及威胁、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也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中国当前的安全环境,内忧与外患并存,虽总体稳定,但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风险加大 。而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面对21世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正确认识、判断我国的安全环境问题,了解其产生的主要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以营造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战略课题。
关键词:中国
一.内忧:内部矛盾引发安全问题
日益严重的源于台湾的地方分裂主义,以及十分复杂的各种民族分裂主义,包括存在于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领域的贪污腐败、贫富悬殊、下岗失业、干群冲突等等问题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
1.“台独”分裂活动
“台独”分裂活动是影响中国安全最危险的因素之一。近年来,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持续恶化,台独势力铤而走险、制造台独重大事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连宋访问大陆以后,两岸关系虽出现了某些缓和迹象,但总体严峻的局面没有改变。台湾问题仍处于可能爆发严重冲突的高危期。
2. 民族分裂主义
中国新疆及西藏等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而伊斯兰原教育主义,以及泛突厥主义在中国西北边疆的传播, 严重影响穆斯林群众的思想意识形态, 如果这一思潮不能有效遏制, 那么,伊斯兰极端势力必将成为中国西北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大患, 并危及到中华民族的最高国家利益和国家统一.
3.社会矛盾激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许多原来没有或隐藏的对立、冲突和矛盾开始显现出来甚至是突出表现出来;许多原来属局部的问题现在开始向全局性问题转变;许多原来所谓的"人民内部矛盾"现在开始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对抗性质,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并由此造成安全隐患。
二.外患:周边安全环境复杂
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因素。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陆上有15个邻国相接壤,与8个国家隔海相望,地处亚太地区的中心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就了周边环境的复杂性。我国拥有世界第二长边界线,陆地边界长达2.2万公里,海疆线长达1.8万公里,邻国众多,强邻不少,领土领海问题自然存在分歧。
目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国防大学乔松楼教授曾将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简洁地概括为三句话: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形势迷人。他指出,当前我国政治局势稳定,国际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外交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国家安全依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他还提出用“四大国、两地区”的思路分析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其中“四大国、两地区”指的是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四个世界大国以及南中国海、朝鲜半岛两个热点地区。下面就中美,中日,中印,朝鲜半岛,以及南海等突出问题进行阐述:
1.美国--威胁始终存在,关系时好时坏,利益与冲突并存。
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中国最大的威胁。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共同构成影响中国周边的最主要因素。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2.日本--岛国岛民岛病,侵略扩张成性。翅膀越来越硬,正在重温旧梦。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陷入低谷。小泉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另外,日美安全同盟已重新定义,主要防范对象是朝鲜和中国。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3.印度--承袭大英衣钵,边界争议最多。近期虽有缓和,前景尚难预测。
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 中印边界从未经过正式划定。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及其奉行的扩张政策大大增加了中印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 为20世纪50 - 60年代的中印边界争端埋下了隐患。几十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Tag:.相关内容
环境保护论文热点内容
320332144419545140679610871766435520
环境保护论文推荐内容
04-2304-2303-1102-2501-1701-1708-1805-22
安全管理论坛新帖
论坛数据加载中...
 |   |   |   |   |  |   |  |  |  |  
&& 北京东方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
运营单位:北京创想安科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E-mail: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国际战略环境讲义.doc 1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国际战略环境讲义
国际战略环境的含义: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仍未改变
所谓时代主题是指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中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乎全局的核心问题。
时代主题是全人类所面临和共同关心的最基本的问题,因为它制约着或者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走向。正确认识时代主题,是一国或集团正确制定内处政策的重要前提条件。
那么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呢?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现在世界真正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一,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就使得各国的利益格局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皆荣,因此我们说世界各国的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全球化制约了战争因素的增长,因为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要求来讲,确实是不要求战争,需要和平,要求人们之间加强往来。
第二,世界各主要大国之间没有形成敌对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大国之间是形成敌对关系的,比如法西斯德国发誓要消灭红色苏联。但目前世界各大国之间并没有形成这样的敌对关系。我们说目前各大国没有敌对或是对抗的关系,当然也就没有彼此之间开战的意愿了。
第三,发展经济和科技是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
所谓国家战略是指一个国家的总政策。现在,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寻求自己的发展。他们尤其特别关注的是经济和科技这两大领域。既然各国有了这样的国家政策,它就不会引导它的国家行为向着准备或者实施战争的方向发展。
第四,南北矛盾更加突出。二战后南北矛盾就由政治矛盾转化为经济问题。那么,到现在为止,经济问题有没有解决呢?我们说不仅没有解决,而且是问题越来越严重。时代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国家仍然很贫穷,世界上富国与贫国的收入差距大约是30年前(大概是1970年)是30倍,到了1980年扩大为40倍,现在扩大为70余倍。现在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都想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他们都不希望打战。
第五,民族宗教矛盾以及恐怖主义,不大可能对总体趋缓的国际局势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和破坏。现在大国之间没有民族宗教矛盾,民族宗教矛盾主要集中在小国,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恐怖主义表面上看起来很厉害,实际上恐怖主义不大可能对国际局势造成大的破坏,因为恐怖主义最多只是个体户的战争。而且现在全世界都联合起来反对恐怖主义。
以是都说明,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国际形势尽管有风浪、有起伏,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没有改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面对着这样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一刻也不能松懈。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要协调发展。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物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主要是指世界大国)在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式样。
首先,我们来认识多极格局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式?一般认为,多极格局将会由美国、俄罗斯、中国、欧盟、日本这些战略力量所构成。其实早在冷战时期70年代的时候,人们已经在谈论这世界五大力量中心。这是一种建立在新安全观基础上的,具有稳定性、复合性、民主性的较理想的世界战略格局。目前,多极格局的力量虽然还较弱,但他们代表了世界战略格局的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
(一)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大势所趋
首先,未来世界不可能是美国一家独霸。
第二,其他国际力量中心也在成长壮大。其他力量中心主要是指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盟。
第三,多极化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因此,随着各个战略力量的成长壮大,它们就会合力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以上的情况说明多极化的格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二十一世纪中期,这个世界应该是多极化的世界,是各国共同发展,而且国与国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的世界,不是美国一家独霸的世界。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并不会一帆风顺。
(二)多极格局的形成将面临长期斗争
1、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严重迟滞了多极化的发展。
2、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平衡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3、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机制尚未形成。
世界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世界安全形势是指当前世界安全的总体趋势以及战争与和平的发展趋势。它是整个国际形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国际战略环境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特别引人注目。
为什么说当今世界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呢?主要有两个主要影响因素:一个是恐怖主义;另一个是霸权主义。
(一)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依然严重
恐怖主义活动是极端势力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采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及中国面临的安全困境_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能源安全的国际多元化战略研究
能源安全关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能源安全主要包括运输安全、供应安全和环境安全。当前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油气资源依赖性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能源供给来源地过于集中;能源运输模式单一。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是问题的主要根源。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主要趋势是低碳化和多元化。以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为主,能源供给多元化为辅,提高能源运输的安全性是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天然气,尤其是页岩气应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主要对象。中美页岩气合作是实现我国能源消费多元化战略的必经之路。当前,深海油气开发时代已经来临,世界能源消费轴心开始转移,中国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过程中应该把重心转移到美洲地区,尤其应该将巴西作为主要的能源合作伙伴。目前,海洋能源运输模式的风险不断上升,中国需要开辟陆地能源运输,实现陆地和海洋的多元运输模式,以此确保中国能源运输的安全。&
(本文共54页)
权威出处:
本文研究的是国际能源合作的问题,本文从建国后国际能源合作战略历程入手,梳理出了四个不同的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合作重点,发现重点不同的每个阶段背后有一个相同的动因,那就是以摆脱能源的依赖性为目的。文章结合外部压力以及中国逐渐凸显的积极姿态,提出了“自主性”的概念,并认为以完全摆脱能源依赖性为目标的国际能源合作战略是中国未来国际能源的走向。本文用战略的分析框架,首先从内容的梳理入手,对建国后的中国国际能源合作战略梳理出了四个阶段,即“集体安全”的能源合作战略、“引进来”合作战略、“走出去”合作战略、“多元化”合作战略,每个阶段都比上一个阶段在合作领域和深度方面有所拓展;接下来文章剖析中国国际能源合作的动因,即高度的“依赖性”,在能源来源上的单一性依赖、来源地的集中性依赖、运输渠道上对海运的依赖、在价格机制上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中国为了突破困境,逐渐采取主动的姿态;经历了四个阶段国际能源合作中国取得了一些合作成果,相对降低了依赖性,增强了...&
(本文共143页)
权威出处: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节节攀升,能源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最显著的特征,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也无一例外的深入到能源领域,并带来一系列新的能源问题。本论文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通过对当今世界能源状况和能源安全格局的研究,结合中国的能源安全状况,分析经济全球化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的挑战,借鉴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主要国家(集团)的能源安全战略经验,为我国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源安全战略提供参考。研究这一问题,能够提高中国能源安全理论研究水平,同时对我国更好的参与经济全球化,保障能源经济安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文共六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是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简要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能源安全的研究...&
(本文共192页)
权威出处:
4月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提醒说,由于刚性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越来越高;而同期,美国则因页岩气革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降低。中国能源安全话题在这一背景下不断被提及。我们从国外进口的原油量逐年在增加,这成为能源安全当中最值得关注的...&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为了满足中国未来的巨大能源需求,中国急需积极融入全球能源合作舞台,积极参与构建新的国际能源体系。同时,要有一套面对全球性问题的综合性能源战略。具体地说,首先解决能源问题要采取多元化战略,尤其重视周边资源国家;其次要陆路和海洋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另外还要贸易、投资到金融手段三者并举进行突破。一、全球能源格局与发展趋势(一)化石能源仍是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能源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如按使用状况分类,有常规能源(包括煤、原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包括核燃料、地热能、太阳能等);按能源成因分类,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从国际能源发展的趋势来看,从现在到未来的10年甚至30年,石油、天然气、煤炭占全球能源的比例在85—87%之间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因此,世界能源格局仍是化石能源占主导。石油占世界一次能源的40%左右,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使其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除了石油之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天然气。20...&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1.页岩气的定义与储量页岩气(Shale gas)是指主体在暗色泥页岩以及高碳泥页岩中,其天然气的集结模式是游离以及吸附情况作为核心。页岩气的全球储量目前为止只有美国的EIA(Energy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做过较为系统的资源评价,根据13年发表的评估报告U.S.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IA)显示,理论可开采页岩气大约是7,299TCF也就是206万亿立方米,约占总资源量的32%。而理论上的地质储量则会在3-5倍于这个数字,在考虑化石燃料需求的增长和刨除技术革新的影响,这大概够全球用100-150年。2.页岩气革命的兴起与发展1976年,美国政府开展了东部页岩气工程,随后其开采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二十世纪八十以后,页岩气压裂技术越来越成熟,页岩气的大范围使用具有极大的成功几率。2000年以后,美国首个页岩气井建立成功,这是美国历史上的创举,页岩...&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进入21世纪,能源安全的内涵更为丰富,全球气候变化和《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使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能源的清洁化、低碳化成为全球共识。同时,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的普及,以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为特征的能源技术革命新突破开始显现,能源信息安全又成为能源安全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其中的绿色、开放发展理念对于推动我国能源革命,明确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安全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绿色发展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能源的绿色发展就是充分利用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既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能源需求,又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恐怖主义滋生根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