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6更新后为什么要有流量才能看免费梦想书城免费看书的书

扫一扫下载手机客户端
扫描我,关注团购信息,享更多优惠
||网络安全
| | | | | | | | | | | | | | | |
||电子电工
汽车交通| | | | | | | | | |
||投资理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语考试
| | | | | | | | |
| 视频教程|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6版)
定价:¥79.00
校园优惠价:¥55.30 (70折)
促销活动:
商品已成功飞到您的手机啦!快登录手机站看看吧!
下载客户端
> 微信关注“互动出版网”,便捷查询订单,更多惊喜天天有
原书名:Computer 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Sixth Edition
ISBN:9上架时间:出版日期:2014 年10月开本:16开页码:548版次:1-1
所属分类: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6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6版)》第1版于12年前出版,首创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协议,出版以来已被几百所大学和学院选用,是业界最经典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之一。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6版)》第6版继续保持了以前版本的特色,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了一种新颖和与时俱进的方法,同时也进行了相当多的修订和更新:第1章更多地关注时下,更新了接入网的论述;第2章用Python替代了Java来介绍套接字编程;第3章补充了用于优化云服务性能的TCP分岔知识;第4章有关路由器体系结构的内容做了大量更新;第5章重新组织并新增了数据中心网络的内容;第6章更新了无线网络的内容以反映其最新进展;第7章进行了较大修订,深入讨论了流式视频,包括了适应性流和CDN的讨论;第8章进一步讨论了端点鉴别;等等。另外,书后习题也做了大量更新。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6版)》适合作为本科生或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同时也适合网络技术人员、专业研究人员阅读。
James F.Kurose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杰出的计算科学系教授。
Kurose博士在教育领域的活动获得了许多赞誉,其中包括国立技术大学(8次)、马萨诸塞大学和研究生院东北联合会杰出教师奖。他获得了IEEE Taylor Booth 教育奖章,从而确立了他在马萨诸塞共同体信息技术促进会的领导地位。他还获得了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员(Fellowship)、IBM教职员发展奖和Lilly教学研究员等荣誉。
Kurose博士是《IEEE通信会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和《IEEE/ACM网络会刊》(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的前任总编辑。多年来,他一直参与IEEE Infocom、ACM SIGCOMM、ACM因特网测量会议和ACM SIGMETRICS程序委员会的工作,并担任这些会议技术程序的共同主席。他是IEEE和ACM的会士(Fellow)。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网络测量、传感器网络、多媒体通信以及建模和性能评价。他拥有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
Keith W.Ross是美国纽约大学(NYU)理工学院的Leonard J.Shustek首席教授和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在2003年进入NYU理工学院前,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13年)和Eurecom学院的教授(5年)。他从Tufts大学获得工程理学士学位,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工程硕士学位,从密歇根大学获得了计算机和控制工程的博士学位。Keith Ross也是Wimba公司奠基人和首任CEO,该公司为电子学习研发了在线多媒体应用并于2010年被Blackboard收购。
Ross教授的研究兴趣在于安全与隐私、社交网络、对等(P2P)网络、因特网测量、视频流、内容分发网和随机建模。他是IEEE的会士,获得了Infocom 2009年优秀论文奖,并且获得《多媒体通信》2011年和2008年优秀论文奖(由IEEE通信学会授予)。他担任多个杂志编委和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包括《IEEE/ACM网络会刊》、ACM SIGCOMM、ACM CoNext和ACM因特网测量会议。他还担任联邦贸易委员会P2P文件共享方面的顾问。
陈鸣,江苏无锡人,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网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军用网络技术实验室(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分别于1982年、1988年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学位,于1991年在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年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科学家,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委会副主任,是中国通信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委员和IEEE会员;长期从事网络测量、分布式系统、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管理等领域研究和教学工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973子课题等项目;开发的多个网络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撰写网络著作近10本,发表SCI/EI论文几十篇,有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十几项。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6版)》
出版者的话
作译者简介
第1章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1
1.1什么是因特网1
1.1.1具体构成描述1
1.1.2服务描述4
1.1.3什么是协议5
1.2网络边缘6
1.2.1接入网7
1.2.2物理媒体13
1.3网络核心15
1.3.1分组交换16
1.3.2电路交换19
1.3.3网络的网络22
1.4分组交换网中的时延、丢包和吞吐量25
1.4.1分组交换网中的时延概述25
1.4.2排队时延和丢包27
  近年来我与Keith W.Ross教授在中国的两次会议上见过面。在第一次见面前,Ross教授就已经知道我翻译了他们的教材的多个版本,并在每次翻译过程中都会通过电子邮件向他们建言献策,指出技术瑕疵及排版错误。Ross教授对我的翻译工作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并称赞中国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水平高,为世界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网络学生。同样,作为译者,在每次翻译过程中,我都会更加深切地从这本教科书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这两位作者作为网络科学家和网络教育家对网络科学技术的领悟力和严谨学风。就我的认识而言,这本教科书应当是世界上最流行、最好的网络教科书!
  Kurose和Ross两位教授的这本计算机网络教科书的显著特点是:
  1)极负盛名的“自顶向下”网络教学法。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长期以来按分层体系结构自下而上讲授网络课程内容是一种定式。本书特别强调应用层,及早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及早强调动手开发网络应用程序。
  2)着眼原理。当前计算机网络领域的许多基础性的重要问题和基本原理已经研究得较为清楚了,重点把握这些原理,将使学生获得长“保质期”的知识,在飞速发展的网络研究开发中保持判断力和启发创造力。
  3)以因特网为研究对象。该书以因特网体系结构的5层模型来组织学习过程,学以致用,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供原动力。
  4)注重教学法。例如:
  精心编排教学内容。面向重要的网络知识点组织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地补充了新知识、淘汰了旧内容。
  强化能力训练。每章内容后面都配置了Wireshark实验,部分章节后面还配置了课程设计内容。
  优质的课后资料。在保证大多数学生掌握网络核心知识点的同时,在课后习题和问题中为优秀学生提供了思考空间。
  教学手段多样化。包括了许多类比、幽默和实际的例子,引人入胜的历史事件和实践原则,对网络领域声名卓著的创新家们的专访,以及网站上翔实的教学资料和实验内容。
  5)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本教科书及时引入重要的最新知识并舍弃了过时的内容。例如,第1章更新了接入网的论述,增加了因特网ISP生态系统的描述,更新了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表述。第2章用Python替代了Java,希望更容易为编程新手所理解。第3章呈现了一个简化的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增加了用于优化云服务的TCP分岔内容。第4章更新了路由器体系结构的章节。重新组织并简化了第5章内容,以反映近年来局域网技术的发展变化。第6章反映了无线网络中的最近进展,如蜂窝数据网络和4G体系结构。较多地更新了第7章内容,深入讨论了流式视频和CDN等技术。
  本书已经成为世界著名大学采用最为广泛的网络教科书,本书的中译本能为缓解在有限时间内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而不是英文!)这一矛盾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本书的篇幅较大,我们对使用本书进行教学的一个建议是:前6章内容可作为本科“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教材,而后3章内容可作为硕士研究生“高级计算机网络”课程或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得到了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全军网络技术研究中心、军用网络技术实验室的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本书的责任编辑刘立卿女士出色的专业技能和耐心细致也使本书增色。
  限于时间和学识,译文错漏难免,请识者不吝赐教。请将问题发送给,我将及时反馈给读者。
  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
  欢迎阅读《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的第6版。自从本书的第1版于12年前出版以来,我们这本书已经被几百所大学和学院采用,被译为14种语言,并被世界上几十万的学生和从业人员使用。我们倾听了许多读者的意见,赞扬之声不绝于耳。
  第6版的新颖之处
  我们认为本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持续地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了一种新颖和与时俱进的方法。在第6版中我们做了改变,但也保持了我们认为(并且得到了使用本书的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本书最为重要的方面:它的自顶向下的方法,它关注因特网和计算机网络的现代处理方法,它的注重原则和实践,以及它易于理解的风格和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方法。无论如何,第6版中已经进行了相当多的修订和更新:
  配套Web网站进行了大大的扩展,并且丰富了VideoNotes和交互式练习,后面将讨论它们。
  在第1章中,已经更新了接入网的论述,并且因为近期出现的内容提供商网络(如谷歌公司的网络),对因特网ISP生态系统的描述进行了相当多的改进。重新组织了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表述,以更多地关注时下而不是历史。
  在第2章中,用Python替代了Java来介绍套接字编程。Python代码仍能明确地揭示套接字API背后的关键思想,同时也更容易为编程新手所理解。此外,与Java不同,Python提供了对原始套接字的访问,使学生们能够构建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基于Java的套接字编程实验已经由对应的Python实验所代替,并且增加了新的基于Python的ICMP ping实验。与往常一样,当材料不再在书中使用后,如基于Java的套接字编程材料,在本书的配套网站上仍将继续可用(参见下文说明)。
  在第3章中,简化了一个可靠数据传输协议的表述,增加了一个有关TCP分岔的新“插入材料”(sidebar)这种插入的补充资料多以文本框形式插在相应正文语境中。――编辑注,TCP分岔通常用于优化云服务的性能。
  在第4章中,有关路由器体系结构的小节进行了很大更新,反映了该领域中的最新发展和实践。包括了几个涉及DNS、BGP和OSPF的新的综合“插入材料”。
  第5章进行了重新组织,使之更加合理,这是因为在局域网中交换以太网的普遍存在,以及随之而来点到点场景中以太网使用的增加。此外,增加了有关数据中心网络的新的小节。
  更新了第6章以反映无线网络中的最新进展,特别是蜂窝数据网和4G服务及体系结构。
  第7章关注多媒体网络,该章进行了较大的修订。这一章现在包括了流式视频的深入讨论,包括了适应性流以及有关CDN的全新的和现代的讨论。新增加的一节描述了Netflix、YouTube和“看看”视频流系统。为给这些新主题让路而被删除的材料仍在配套网站上可供使用。
  第8章现在包括有关端点鉴别的扩展讨论。
  已经增加了涉及每章后面习题的可观新材料。与前面所有各版一样,对课后习题进行修订、增加和删除。
  本书对象
  本书适用于计算机网络的第一门课程,既可用于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也可用于电子工程系的学生。就编程语言而言,本书仅假定学生们具有C、C++、Java或Python的编程经验(也只是在几个地方用到)。与许多入门性的其他计算机网络教科书相比,尽管本书表述更为精确,分析更为细致,然而书中很少用到高中阶段没有教过的数学概念。我们有意避免使用任何高等微积分、概率论或随机过程的概念(尽管我们为具有这种高级背景的学生们准备了某些课后习题)。因此,本书适用于本科生课程和一年级研究生课程。它对于电信业的从业人员也应当有用。
  本书的独特之处
  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极为复杂,涉及许多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彼此交织的概念、协议和技术。为了处理这种大跨度和高复杂性,许多计算机网络教科书都围绕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来组织内容。借助于这种分层的组织结构,学生们能够透过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看到其内部,他们在学习整个体系结构的某个部分中的独特概念和协议的同时,也能看清所有这些部分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全貌。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个人体验是这种分层的教学方法的确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我们发现那种自底向上的传统教学方法,即从物理层到应用层逐层进行讲解的方法,对于现代计算机网络课程并非是最佳的方法。
  自顶向下方法
  本书于12年前首次以自顶向下的方式来对待网络,这就是说从应用层开始向下一直讲到物理层。我们从老师以及学生那里得到的反馈证实了这种自顶向下方法有许多好处,并且从教学法来讲的确很好实施。首先,它特别强调应用层(它是网络中的“高增长领域”)。的确,计算机网络中的许多近期革命,都发生在应用层,其中包括Web、对等文件共享和媒体流。及早强调应用层的方法不同于大多数其他教科书中所采取的方法,那些教科书中只有少量有关网络应用、它们的需求、应用层范式(例如客户-服务器和对等方到对等方)以及应用编程接口方面的内容。第二,我们(和使用本书的许多教师)作为教师的经验是,在课程开始后就教授网络应用的内容,是有效激励学习积极性的工具。学生们急于知道诸如电子邮件和Web等网络应用是如何工作的,这些都是多数学生每天都在使用的应用。一旦理解了这些应用,学生们便能够理解支持这些应用的网络服务,接下来则会仔细思考在较低层次中可能提供和实现这些服务的各种方式。因此,及早地涉及应用程序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本书其余部分的积极性。
  第三,自顶向下方法使得教师能够在教学的早期阶段介绍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学生们不仅能够明白流行的应用程序和协议的工作原理,还能学习到创造自己的网络应用程序和应用级协议是多么容易。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后,学生们能够及早地搞清套接字编程、服务模型和协议的概念,这些重要概念为后续讨论的各层做了铺垫。通过提供用Python语言写成的套接字编程的例子,我们强调主要思想,而不会使学生们陷于复杂代码的困境。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的本科生理解这些代码应当不会有困难。
  出版者的话
  Computer 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Sixth Edition
  文艺复兴以降,源远流长的科学精神和逐步形成的学术规范,使西方国家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取得了垄断性的优势;也正是这样的传统,使美国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六十多年间名家辈出、独领风骚。在商业化的进程中,美国的产业界与教育界越来越紧密地结合,计算机学科中的许多泰山北斗同时身处科研和教学的最前线,由此而产生的经典科学著作,不仅擘划了研究的范畴,还揭示了学术的源变,既遵循学术规范,又自有学者个性,其价值并不会因年月的流逝而减退。
  近年,在全球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我国的计算机产业发展迅猛,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对计算机教育界和出版界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专业教材的建设在教育战略上显得举足轻重。在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时间较短的现状下,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其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几十年间积淀和发展的经典教材仍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因此,引进一批国外优秀计算机教材将对我国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与世界接轨、建设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较早意识到“出版要为教育服务”。自1998年开始,我们就将工作重点放在了遴选、移译国外优秀教材上。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与Pearson,McGraw-Hill,Elsevier,MIT,John Wiley & Sons,Cengage等世界著名出版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他们现有的数百种教材中甄选出Andrew S.Tanenbaum,Bjarne Stroustrup,Brain W.Kernighan,Dennis Ritchie,Jim Gray,Afred V.Aho,John E.Hopcroft,Jeffrey D.Ullman,Abraham Silberschatz,William Stallings,Donald E.Knuth,John L.Hennessy,Larry L.Peterson等大师名家的一批经典作品,以“计算机科学丛书”为总称出版,供读者学习、研究及珍藏。大理石纹理的封面,也正体现了这套丛书的品位和格调。
  “计算机科学丛书”的出版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鼎力襄助,国内的专家不仅提供了中肯的选题指导,还不辞劳苦地担任了翻译和审校的工作;而原书的作者也相当关注其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有的还专程为其书的中译本作序。迄今,“计算机科学丛书”已经出版了近两百个品种,这些书籍在读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被许多高校采用为正式教材和参考书籍。其影印版“经典原版书库”作为姊妹篇也被越来越多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所采用。
  权威的作者、经典的教材、一流的译者、严格的审校、精细的编辑,这些因素使我们的图书有了质量的保证。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教材改革的逐渐深化,教育界对国外计算机教材的需求和应用都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尽善尽美,而反馈的意见正是我们达到这一终极目标的重要帮助。华章公司欢迎老师和读者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议或给予指正,我们的联系方法如下:
  华章网站: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010)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号
  邮政编码:100037
  第1章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Computer 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Sixth Edition
  今天的因特网无疑是有史以来由人类创造、精心设计的最大系统,该系统具有数以亿计的相连的计算机、通信链路和交换机,有数十亿的使用便携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用户,并且还有一批与因特网连接的新型设备,如传感器、Web摄像机、游戏机、相框甚至洗衣机。面对如此巨大并且具有如此众多不同组件和用户的因特网,是否能够理解它的工作原理?是否存在某些指导原则和结构,能够作为理解规模和复杂程度惊人的系统的基础?如果是这样的话,使学习计算机网络成为既引人入胜又趣味盎然的事是可能的吗?幸运的是,对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响亮的肯定答复。本书的目的的确是向读者介绍计算机网络这个动态领域的最新知识,使他们深入地理解网络的原则和实践。使读者不仅能理解今天的网络,而且能理解明天的网络。
  第1章概述了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这一章的目标是从整体上粗线条地勾画出计算机网络的概貌,并且描述本书内容的框架。这一章包括大量的背景知识,讨论大量的计算机网络构件,而且将它们放在整个网络的大环境中进行讨论。
  本章将以如下方式组织计算机网络的概述:在介绍了某些基本术语和概念后,将首先查看构成网络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件。我们从网络的边缘开始,考察在网络中运行的端系统和网络应用;接下来探究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查看传输数据的链路和交换机,以及将端系统与网络核心相连接的接入网和物理媒体。我们将了解因特网是“网络的网络”,并将得知这些网络是怎样彼此连接起来的。
  在浏览完计算机网络的边缘和核心之后,本章的后半部分将从更广泛、更抽象的角度来考察计算机网络。我们将考察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时延、丢包和吞吐量,给出一个端到端吞吐量和时延的简单定量模型:该模型兼顾了传输、传播和排队时延等因素。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计算机联网时的一些关键的、体系结构上的原则,如协议分层和服务模型。我们还将了解到计算机网络对于许多不同类型的攻击来说是脆弱的,我们将回顾其中的某些攻击并且考虑使计算机网络更为安全的方法。最后,我们将以计算机网络的简要历史结束本章的学习。
  1.1什么是因特网
  在本书中,我们使用一种特定的计算机网络,即公共因特网,作为讨论计算机网络及其协议的主要载体。但什么是因特网?回答这个问题有两种方式:其一,我们能够描述因特网的具体构成,即构成因特网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件;其二,我们能够根据为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来描述因特网。我们先从描述因特网的具体构成开始,并用图1-1举例说明我们的讨论。
  1.1.1具体构成描述
  因特网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即它是一个互联了遍及全世界的数以亿计的计算设备的网络。在不久前,这些计算设备多数是传统的桌面PC、Linux工作站以及所谓的服务器(它们用于存储和传输Web页面和电子邮件报文等信息)。然而,越来越多的非传统的因特网端系统(如便携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游戏机、Web相机、汽车、环境传感设备、数字相框、家用电器)和安全系统,正在与因特网相连。的确,在许多非传统设备连接到因特网的情况下,计算机网络这个术语开始听起来有些过时了。用因特网术语来说,所有这些设备都称为主机(host)或端系统(end system)。到2011年7月为止,有大约8.5亿台端系统与因特网连接,这并未将智能手机、便携机和仅断断续续与因特网连接的其他设备计算在内[ISC 2011]。总体来说,因特网用户数估计超过20亿[ITU 2011]。
  图1-1因特网的一些部件端系统通过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和分组交换机(packet switch)连接到一起。在1.2节中,我们将介绍许多类型的通信链路,它们由不同类型的物理媒体组成。这些物理媒体包括同轴电缆、铜线、光纤和无线电频谱。不同的链路能够以不同的速率传输数据,链路的传输速率以比特/秒度量(bit/s,或bps)。当一台端系统要向另一台端系统发送数据时,发送端系统将数据分段,并为每段加上首部字节。由此形成的信息包用计算机网络的术语来说称为分组(packet)。这些分组通过网络发送到目的端系统,在那里被装配成初始数据。
  分组交换机从它的一条入通信链路接收到达的分组,并从它的一条出通信链路转发该分组。市面上流行着各种类型、各具特色的分组交换机,但在当今的因特网中,两种最著名的类型是路由器(router)和链路层交换机(link-layer switch)。这两种类型的交换机朝着最终目的地转发分组。链路层交换机通常用于接入网中,而路由器通常用于网络核心中。从发送端系统到接收端系统,一个分组所经历的一系列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机称为通过该网络的路径(route或path)。因特网所承载的精确通信量是难以估算的,不过思科公司[Cisco VNI 2011]估计,全球因特网流量在2012年每月大约为40EB(1018字节)。
  用于传送分组的分组交换网络在许多方面类似于承载运输车辆的运输网络,该网络包括了高速公路、公路和立交桥。例如,考虑下列情况,一个工厂需要将大量货物搬运到数千公里以外的某个目的地仓库。在工厂中,货物要分开并装上卡车车队。然后,每辆卡车独立地通过高速公路、公路和立交桥组成的网络向该仓库运送货物。在目的地仓库,卸下这些货物,并且与一起装载的同一批货物的其余部分堆放在一起。因此,在许多方面,分组类似于卡车,通信链路类似于高速公路和公路,分组交换机类似于立交桥,而端系统类似于建筑物。就像卡车选取运输网络的一条路径前行一样,分组则选取计算机网络的一条路径前行。
  端系统通过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接入因特网,包括如本地电缆或电话公司那样的住宅区ISP、公司ISP、大学ISP,以及那些在机场、旅馆、咖啡店和其他公共场所提供WiFi接入的ISP。每个ISP是一个由多个分组交换机和多段通信链路组成的网络。各ISP为端系统提供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接入,包括如线缆调制解调器或DSL那样的住宅宽带接入、高速局域网接入、无线接入和56kbps拨号调制解调器接入。ISP也为内容提供者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将Web站点直接接入因特网。因特网就是将端系统彼此互联,因此为端系统提供接入的ISP也必须互联。低层的ISP通过国家的、国际的高层ISP(如Level 3 Communications、AT&T、Sprint和NTT)互联起来。高层ISP是由通过高速光纤链路互联的高速路由器组成的。无论是高层还是低层ISP网络,它们每个都是独立管理的,运行着IP协议(详情见后),遵从一定的命名和地址习惯。我们将在1.3节中更为详细地考察ISP及其互联的情况。
  端系统、分组交换机和其他因特网部件都要运行一系列协议(protocol),这些协议控制因特网中信息的接收和发送。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和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是因特网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协议。IP协议定义了在路由器和端系统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分组格式。因特网的主要协议统称为TCP/IP。我们在这一章中就开始接触这些协议。但这仅仅是个开始,本书的许多地方与计算机网络协议有关。
  鉴于因特网协议的重要性,每个人就各个协议及其作用取得一致认识是很重要的,这样人们就能够创造协同工作的系统和产品。这正是标准发挥作用的地方。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IETF 2012]研发。IETF的标准文档称为请求评论(Request For Comment,RFC)。RFC最初是作为普通的请求评论(因此而得名),以解决因特网先驱者们面临的网络和协议问题[Allman 2011]。RFC文档往往是技术性很强并相当详细的。它们定义了TCP、IP、HTTP(用于Web)和SMTP(用于电子邮件)等协议。目前已经有将近6000个RFC。其他组织也在制定用于网络组件的标准,最引人注目的是针对网络链路的标准。例如,IEEE 802 LAN/MAN标准化委员会[IEEE 802 202]制定了以太网和无线WiFi的标准。
  1.1.2服务描述
  前面的讨论已经辨识了构成因特网的许多部件。但是我们也能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即从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的角度来描述因特网。这些应用程序包括电子邮件、Web冲浪、即时讯息、社交网络、IP语音(VoIP)、流式视频、分布式游戏、对等(peer-to-peer,P2P)文件共享、因特网电视、远程注册等等。这些应用程序称为分布式应用程序(distributed application),因为它们涉及多台相互交换数据的端系统。重要的是,因特网应用程序运行在端系统上,即它们并不运行在网络核心中的分组交换机中。尽管分组交换机促进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但它们并不关心作为数据的源或宿的应用程序。
  我们稍深入地探讨一下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的含义。为此,假定你对分布式因特网应用程序有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思想,它可能大大地造福于人类,或者它可能直接使你富有和出名。你将如何将这种思想转换成为一种实际的因特网应用程序呢?因为应用程序运行在端系统上,所以你将需要编写运行在端系统上的一些软件。例如,你可能用Java、C或Python编写软件。此时,因为你在研发一种分布式因特网应用程序,运行在不同端系统上的软件将需要互相发送数据。在这里我们碰到一个核心问题,这导致了另一种描述因特网的方法,即将因特网描述为应用程序的平台。运行在一个端系统上的应用程序怎样才能指令因特网向运行在另一个端系统上的软件发送数据呢?
  与因特网相连的端系统提供了一个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该API规定了运行在一个端系统上的软件请求因特网基础设施向运行在另一个端系统上的特定目的地软件交付数据的方式。因特网API是一套发送软件必须遵循的规则集合,因此因特网能够将数据交付给目的地。我们将在第2章详细讨论因特网API。此时,我们做一个简单的类比,在本书中我们将经常使用这个类比。假定Alice使用邮政服务向Bob发一封信。当然,Alice不能只是写了这封信(相关数据)然后把该信丢出窗外。相反,邮政服务要求Alice将信放入一个信封中;在信封的中央写上Bob的全名、地址和邮政编码;封上信封;在信封的右上角贴上邮票;最后将该信封丢进一个邮局的邮政服务邮箱中。因此,该邮政服务有自己的“邮政服务API”或一套规则,这是Alice必须遵循的,这样邮政服务才能将自己的信件交付给Bob。同理,因特网也有一个发送数据的程序必须遵循的API,使因特网向接收数据的程序交付数据。
系列图书推荐 ¥129.00¥96.75
同类热销商品¥35.00¥24.50
订单处理配送
北京奥维博世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china-pub,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免费书城在线阅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