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分析与预防课本中叙述三种材料分析仪器及其用途

当前位置: >>
仪器分析B教学大纲
目录《仪器分析?B》教学大纲 .......................................................................................................................1?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6? 《工程力学?C》教学大纲 .......................................................................................................................9?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15? 《文献检索》教学大纲.........................................................................................................................18?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20?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24? 《消防燃烧学》教学大纲.....................................................................................................................28? 《介质危险及控制技术》教学大纲.....................................................................................................30? 《火灾科学导论》教学大纲.................................................................................................................33? 《化工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教学大纲.................................................................................................38? 《建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41? 《消防工程实验》教学大纲.................................................................................................................43? 《防火工程学》教学大纲.....................................................................................................................46? 《建筑火灾安全》教学大纲.................................................................................................................49? 《火灾爆炸事故分析技术》教学大纲.................................................................................................52? 《消防给水》教学大纲.........................................................................................................................55? 《防排烟工程》教学大纲.....................................................................................................................58? 《阻燃材料与技术》教学大纲.............................................................................................................61? 《城市消防规划》教学大纲.................................................................................................................64?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教学大纲.........................................................................................................68? 《特种火灾扑救》教学大纲.................................................................................................................71? 《消防法规》教学大纲.........................................................................................................................75? 《电气安全》教学大纲.........................................................................................................................79? 《消防监督管理》教学大纲.................................................................................................................82? 《灭火技术及装备》教学大纲.............................................................................................................86? 《工业消防安全》教学大纲.................................................................................................................89? 《风险管理》教学大纲.........................................................................................................................93? 《认识实习》教学大纲.........................................................................................................................96? 《火灾安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97? 《防火防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98? 《毕业实习》教学大纲.........................................................................................................................99?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100 《仪器分析?B》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strumental?Analysis?B? 学 分:3? 学 时:48?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教学目的:随着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使分析化学从以化学分析为主的经典分析化学转变成以仪器分 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作为一门为工科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 生掌握仪器分析各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熟悉各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了解仪器分 析发展的新动态。教学要求:掌握仪器分析各方法的基本原理,各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各种仪器分析的定性及定量计算 方法,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及定 量测定。教学内容:第一章 仪器分析概论(2?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仪器分析的定义;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了解仪器分析方 法发展的新领域和新课题。 第二章 紫外及可见吸收光谱分析(6 学时)? 1.光学分析法概述?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基本原理? 3.分子结构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定性分析? 6.定量分析 基本要求: 了解分子吸收光谱的形成;了解紫外-可见光谱吸收的主要类型;熟悉生色团、助色团、红 移和蓝移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朗伯-比尔定律以及该定律的适用范围;熟悉偏离朗伯-比尔定 律的因素;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了解分析条件的选择;掌握应用朗伯-比尔 定律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掌握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分子结构推断的方法。 重 点: 朗伯-比尔定律;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及作用;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有机化合物紫 外吸收光谱的跃迁类型;生色团、助色团、红移和蓝移的基本概念;定量计算方法;定性结构分 析。 难 点: 朗伯-比尔定律的适用范围及影响其准确度的因素;定量计算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定性结构 分析。 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4?学时)? 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基本理论? 2.原子发射光谱仪? 3.分析方法 1? 4.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应用和进展 基本要求: 掌握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了解光谱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熟悉共振线、灵敏线和 分析线等专业术语,并掌握应用其进行定性分析的过程。掌握光谱定量分析罗马金公式、乳剂特 性曲线及内标法的基本关系,掌握定量分析方法三标准试样法及光谱半定量分析方法。 重 点: 光谱定量分析公式,乳剂特性曲线,内标法基本关系。三标准试样法。 难 点: 内标法基本关系。 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4?学时)? 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理论? 2.原子吸收光谱分光光度计? 3.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实验技术? 5.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应用和进展 基本要求: 掌握共振线、吸收线、谱线轮廓、谱线变宽、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等基本概念,理解原子吸 收测量所产生的困难、原因和解决办法。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掌握原子吸收定 量分析方法;了解原子吸收的干扰及其抑制办法;了解选择测定条件的必要性以及表征灵敏度的 各种指标。 重 点: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吸收定量基础;定量分析方法;灵敏度及特 征浓度的表示方法。 难 点: 谱线轮廓及谱线变宽的概念,采用锐线光源测量谱线峰值吸收的意义所在。基态原子数与吸 收辐射原子总数间的关系。 第五章 电位分析法(4?学时)? 1.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指标? 3.直接电位分析法? 4.电位滴定法? 5.电位分析法的应用 基本要求: 了解电位分析所用电极和电池类型;掌握电极电位产生的基本原理及电位测定的基本原理, 了解各类离子选择电极的结构及膜电位产生的原理,了解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能指标,熟练掌 握离子选择电极定量计算公式,掌握各种定量测定方法的使用。 重 点: 电极电位产生的原理;晶体膜电极及玻璃电极的结构;pH?值的测定原理及方法;离子选择电 极定量计算公式;各种定量测定方法的使用。 难 点: 理解电极电位产生的原理,掌握膜电位和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掌握离子选择电极计算公式。 第六章 伏安分析法(4?学时)? 1.极谱分析基本原理? 2.极谱定性分析方法 2? 3.现代极谱方法 基本要求: 了解极谱分析的一般分析过程及极谱分析的特殊性,掌握尤考维奇方程式并熟悉方程式中各 符号所表示的含义,了解干扰电流的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掌握波高的测定方法和各种定量分析 方法,掌握用半波电位进行定性的方法。 重 点: 极谱分析方法的测定原理和其特殊性,干扰电流的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尤考维奇方程式的 应用,极谱分析的各种测定方法,半波电位应用于定性分析。 难 点: 经典极谱分析法与普通电解法的区别和联系,干扰电流的产生和消除,尤考维奇方程式的推 导和应用。 第八章 气相色谱法(6?学时)? 1.气相色谱基本原理? 2.气相色谱检测器? 3.气相色谱定性方法? 4.气相色谱定量方法? 5.气相色谱新技术? 6.气相色谱的应用和发展 基本要求: 熟悉气相色谱分析中各种术语及气相色谱分析仪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气液色谱分析中分配 系数、分配比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熟练掌握塔板理论所建立的色谱分离模型,并能熟练地运用 塔板理论计算塔板数、塔板高度及所需柱长;了解范氏方程及其在各种色谱条件选择中的意义; 熟练掌握各种定性定量方法;了解气相色谱分析的特点及应用范围,了解毛细管柱色谱、气液色 谱、气固色谱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重 点: 分离原理;塔板理论;定性定量方法。 难 点: 理论塔板数和有效塔板数及塔板高度的计算,定量校正因子的计算,常用的几种定量计算方 法。 第九章 红外光谱分析法(2 学时)? 1.红外光与红外吸收光谱 基本要求: 了解红外吸收光谱基本原理;了解应用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实验教学:实验学时数为?16?的专业选做其中?4?个实验。 实验一 邻菲罗林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4?学时 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掌握邻菲罗林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学习分光光度法实验条件的选择方法。熟悉 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重 点: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分光光度法实验条件的选择方法。 难 点: 数据处理及定量计算。3? 实验二 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痕量钙和镁(4?学时 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学习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痕量钙和镁的方法。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特点和常规 操作过程。 重 点: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特点和常规操作过程。 难 点: 利用所得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计算。 实验三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自来水中的氟(4 学时 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学会用直接电位法测定离子浓度(活度)的方法,了解酸度计测定离子浓度(活度)的操作 步骤。 重 点: 标准加入法测定离子浓度(活度)的方法。 难 点: 应用标准加入法的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实验四 电位滴定法测定工业循环水的碱度(4 学时 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了解测定溶液?pH?值的基本原理,掌握酸度计测定?pH?值的方法。 重 点: 电位滴定法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 难 点: 滴定终点的确定。 实验五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中少量水分(4?学时 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了解气相色谱仪的结构,掌握热导池检测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学习应用色谱数据工作 站处理实验结果。 重 点: 气相色谱仪及热导池检测器的使用方法。 难 点: 用标准曲线法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六 气相色谱法分析苯系物(4?学时 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掌握氢火焰检测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柱温,载气流速的改变对柱效的影响,掌握 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方法。 重 点: 利用色谱图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方法。 难 点: 保留值的测定及用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用归一化法计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参考教材:?1.刘密新,罗国安等.仪器分析(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方惠群等.仪器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3.北京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教程(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大学化学实验.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6.工科大学化学实验.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执笔人:田丹碧5?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gineering?Thermodynamics? 学 分:3? 学 时:48?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工电子学、大学物理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热能有效利用 以及热能和其它能量转换规律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能量利用与转换的基本规 律和热量传递规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今后其它专业课程的 学习打好基础,也为毕业生今后在消防、安全、环境、能源、化工等行业从事与消防安全工程、 热能利用有关的技术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工程热力学的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理论进行热工过程和热力循环分析。为学生学习有关专 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 基础。教学内容:第一章 基本概念(4?学时)? 1.概述? 2.热力系? 3.状态与状态方程? 4.过程与循环? 5.功和热量 基本要求: 了解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热力学的研究方法;理解热力系统――闭口、开口 与孤立系统;工质的热力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平衡状态、状态公理及状态方程;准静态过程 和可逆过程;热力过程、功量和热量;热力循环――正循环及其热效率、逆循环及其性能系数。 重 点: 理解热力系统;工质的热力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热力过程、功量和热量。 难 点: 正确理解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热力循环――正循环及其热效率、逆循环及其性能系数。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6 学时)?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表达式? 2.功和能量的计算 基本要求: 了解系统的储存能――内能和外部储存能;理解闭口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式;焓、 轴功和技术功;开口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式;掌握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的应用。 重 点: 理解开口、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式;掌握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的应用。 难 点: 正确理解焓、轴功和技术功的意义;掌握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的应用。 第三章 气体的热力性质和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10 学时) 6?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理想混合气体? 3.基本热力过程? 4.绝热自由膨胀和绝热节流过程 基本要求: 了解混合气体的性质;理解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理想气体的比热;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范德瓦尔方程式;对比态定律及压缩因子图;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定容、定压、定温和 绝热过程。 重 点: 理解理想气体的比热;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比态定律及压缩因子图;气体的基本热力 过程―定容、定压、定温和绝热过程。 难 点: 正确掌握对比态定律及压缩因子图;绝热自由膨胀和绝热节流过程。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8 学时)? 1.第二定律的任务? 2.可逆过程? 3.第二定律的两种说法? 4.熵增原理? 5.卡诺定律? 6.可用能 基本要求: 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任务及两种说法;卡诺循环;热力学温标;可用能与不可用能;理解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表述;卡诺定理;熵和熵方程式;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重 点: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表述;卡诺定理;熵和熵方程式;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难 点: 正确理解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熵增原理。 第五章 水蒸汽(8 学时)? 1.水蒸汽的产生过程? 2.水蒸汽的饱和状态? 3.水蒸汽图表? 4.水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基本要求: 了解液体的蒸发与沸腾;水蒸汽的定压发生过程;水的相图及三相点;理解克拉贝龙――克 劳修斯方程;水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掌握水蒸汽状态参数的确定及水蒸汽图表的使用。 重 点: 理解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水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掌握水蒸汽状态参数的确定及水蒸 汽图表的使用。 难 点: 正确理解水的相图及三相点;掌握水蒸汽图表的使用。 第六章 湿空气(6 学时)? 1.湿空气的概念? 2.湿空气的热力性质? 3.湿空气的热力过程 7? 4.湿空气的焓湿图 基本要求: 了解湿空气的概念、湿空气的露点温度和湿球温度;理解状态参数―总压力与分压力、绝对 湿度与相对湿度、含湿度、密度和焓;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掌握湿空气的焓湿图及热湿比。 重 点: 理解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含湿度和焓;了解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掌握湿空气 的焓湿图的使用。 难 点: 正确理解湿空气的露点温度和湿球温度;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焓湿图。 第七章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6?学时)? 1.定熵流动? 2.绝热流动过程? 3.绝热节流 基本要求: 了解定熵流动的基本特性;临界压力比与临界流速和临界流量的概念; 扩压管的结构和特性; 理解绝热稳定流动过程中的基本方程;具有摩擦阻力的流动;绝热节流掌握喷管中流速及流量的 计算。 重 点: 理解绝热稳定流动过程中的基本方程;具有摩擦阻力的流动;绝热节流掌握喷管中流速及流 量的计算。 难 点: 正确理解定熵流动的基本特性;扩压管的结构和特性;掌握绝热节流掌握喷管中流速及流量 的计算。参考教材:?1.沈维道.工程热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廉乐明.工程热力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执笔人:童艳8? 《工程力学?C》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C? 学 分:5? 学 时:8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理论学时:74? 实验学时:6?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从事本专业的科研和生产 工作必备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正 确地较熟练地进行工程结构的受力分析以及简单工程构件、零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设计和 校核,为解决实际工程结构的设计问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侧重于准确理解并较为熟练地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结合课后的习题练习学会应用这些基本规律与公式进行一些简单工程结构和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其 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设计和校核,使学生能顺利学习后续专业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内容:第一篇 静力学(14 学时) 第一章 物体受力分析(4?学时)? 1.力和力系 力的概念、力的投影、力系的概念以及力的可传性原理? 2.约束和约束力 自由体和非自由体的概念、约束和约束力、根据约束本身物理属性或构造分析约束力? 3.受力图 基本要求: 掌握力的矢量表达形式、 力矢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的两种方法、 力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刚体的概念和力的可传性原理;在准确理解自由体、非自由体、约束和约束力概念的基础上,能 够根据约束本身物理属性或构造特征熟练分析物体受力并画出受力图。 重 点: 掌握力的矢量表达形式、力矢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的两种方法,刚体的概念和力的可 传性原理,能根据约束本身物理属性或构造特征熟练分析物体受力并画出受力图。 难 点: 根据约束本身物理属性或构造特征熟练分析物体受力并画出受力图。 第二章 力系简化(3?学时)? 1.力矩 合力矩定理 力偶 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的关系、力偶及其特性? 2.力系向一点简化 主矢量和主矩 力线平行移动定理、力系向一点简化、主矢和主矩 基本要求: 准确理解并掌握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与力对轴之矩之间的关系;理解力偶的概 念,掌握力偶的特性;理解并掌握力线平行移动定理,并能在此基础上掌握力系向一点简化的规 律。 重 点: 掌握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力线平行移动定理和力系向一点简化 9? 的计算方法。 难 点: 力对点之矩的计算;力系向一点简化的规律及计算方法。 第三章 力系平衡条件(7?学时)? 1.力系平衡条件 静定与静不定概念 空间力系平衡条件,平面力系平衡条件,静定和静不定概念? 2.力系平衡条件应用? 3.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4.带摩擦时的平衡问题(自学内容) 滑动摩擦力,带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5.重心 形心 静矩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空间力系、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并能够熟练应用平衡条件求解构件以及简单工 程结构(包括桁架)的平衡问题;理解静定和静不定的概念;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概念;理解并掌 握重心、形心和静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重 点: 空间力系、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应用平衡条件求解构件以及简单工程结构(包括桁架)的 平衡问题。 难 点: 应用平衡条件求解构件以及简单工程结构(包括桁架)的平衡问题。 第二篇 材料力学(66?学时,含实验?6 学时) 第一章 绪 论(1 学时)? 1.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目的 杆件的概念,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的目的? 2.材料力学基本假设? 3.应力和应变的概念? 4.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拉伸虎克定律和剪切虎克定律,泊松比以及各材料常数之间的关系 基本要求: 理解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目的,掌握材料力学的三个基本假设,理解并掌握应力、应变 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拉伸虎克定律和剪切虎克定律以及各材料常数之间的关系。 重 点: 材料力学的三个基本假设,应力、应变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拉伸虎克定律和剪切虎克 定律。 难 点: 应力、应变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杆件内力(6?学时)? 1.截面法 内力分量 显示并确定杆件内力的截面法,杆件基本变形的受力特点及其相应的内力分量? 2.内力方程 内力图 采用截面法写出杆件的内力方程并画出内力分布图? 3.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基本要求: 理解掌握截面法的概念、杆件基本变形的受力特点以及相应的内力分量的计算方法。掌握杆 10? 件内力方程的求解,并在理解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的基础上,熟练绘制杆件内力 图。 重 点: 利用截面法求解杆件的内力分量,在理解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的基础上绘制 杆件内力图。 难 点: 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杆件内力图的绘制。 第三章 杆件应力(14?学时)? 1.轴向拉(压)应力 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应力集中现象,轴向拉(压)杆件斜截面上的应力。? 2.纯弯曲正应力公式 纯弯曲梁的概念,纯弯曲梁正应力计算公式及其推导,杆件的截面惯性矩以及平行移轴定理? 3.对称截面梁应力 对称截面梁弯曲正应力公式,对称截面梁弯曲剪应力公式及其推导? 4.非对称截面梁应力 弯曲中心(阅读内容) 非对称截面梁的弯曲正应力,开口薄壁杆件弯曲中心? 5.扭转剪应力 圆截面杆件扭转变形描述及扭转剪应力计算公式和推导,极惯性矩和抗扭模量概念及计算, 非圆截面杆件扭转的概念(阅读内容)? 6.组合变形杆件的应力分析 杆件承受轴向拉(压)和弯曲组合变形时的应力,两个平面弯曲组合时的应力,弯扭组合时 的应力及其危险点的应力描述,轴向拉(压)和扭转组合时的应力 基本要求: 掌握轴向拉(压)杆件横截面、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理解应力集中现象和剪应力互等定理; 掌握纯弯曲梁正应力计算公式以及最大正应力计算方法、截面惯性矩的计算;掌握对称截面梁弯 曲正应力、剪应力计算公式;掌握圆截面杆件扭转剪应力的计算公式以及最大剪应力计算方法; 准确理解组合变形杆件中应力的叠加,掌握轴向拉(压)和弯曲组合变形、两个平面弯曲组合时 应力的计算方法,理解利用单元体描述弯扭组合、轴向拉(压)和扭转组合时的杆件应力。 重 点: 轴向拉(压)杆件横截面、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纯弯曲梁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对称截面 梁正应力、剪应力计算公式;圆截面杆件扭转剪应力的计算公式;轴向拉(压)和弯曲组合变形、 两个平面弯曲组合时应力的计算方法;利用单元体描述弯扭组合、轴向拉(压)和扭转组合时的 杆件危险点的应力。 难 点: 轴向拉(压)杆件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对称截面梁正应力、剪应力计算公式;圆截面杆件 扭转剪应力的计算公式;轴向拉(压)和弯曲组合变形、两个平面弯曲组合时应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 材料在轴向拉压下的力学性能(2?学时)? 1.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低碳钢、铸铁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非金属材料在轴向拉(压) 时的力学性能? 2.材料在高温和动载荷时的力学性能 材料在高温、短期加载时的力学性能,高温蠕变和应力松弛,在动载荷下应变速率对材料力 学性能的影响? 3.安全因子 许用应力 基本要求: 11? 准确理解并掌握典型的塑性材料(低碳钢)和脆性材料(铸铁)在轴向拉(压)下的应力- 应变曲线,并掌握两种材料的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掌握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的概念;了解非金 属材料在轴向拉(压)时的力学性能;了解材料在高温和动载荷时的力学性能。 重 点: 典型塑性材料(低碳钢)和脆性材料(铸铁)在轴向拉(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两种材 料的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的概念。 难 点: 塑性材料(低碳钢)、脆性材料(铸铁)在轴向拉(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第五章 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16 学时)? 1.点的应力状态概述 利用单元体对应力状态的描述,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概念? 2.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任一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主应力和主方向的计算? 3.应力莫尔圆 两向应力状态分析的应力莫尔圆法――图解法? 4.三向应力状态简介? 5.平面应变状态分析 位移和应变的关系,应变的坐标变换,主应变和主应变方向的计算? 6.广义虎克定律 广义虎克定律,体积应变和体积应力的概念和计算,应变比能和形状改变比能的概念和计算? 7.强度理论 材料的破坏方式,无裂纹体的脆性断裂理论,材料破坏的塑性流动理论,莫尔强度理论,含 裂纹体的脆性断裂判据? 8.杆件的强度计算 杆件在基本变形,包括拉伸、弯曲和扭转下的强度条件,拉(压)弯组合变形杆件、偏心拉 (压)杆件的强度条件,圆轴承受拉扭和弯扭组合变形时的强度条件? 9.剪切的实用计算 连接结构中承受剪切和挤压的连接件(铆钉、键)剪切、挤压强度的工程实用计算方法? 10.提高杆件强度的一些措施 基本要求: 准确理解并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中任一斜截面上的应力、主应力和主方向的计算,两向应力状 态分析的应力莫尔圆法,平面应变状态下的应变分析,主应变和主应变方向的计算,广义虎克定 律,描述材料脆性断裂和塑性流动破坏的四个强度理论,杆件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下的强度条件, 圆轴承受拉扭和弯扭组合变形时的强度条件,连接件(铆钉、键)剪切、挤压强度的工程实用计 算方法;了解三向应力状态中最大剪应力的计算和提高杆件强度的一些措施。 重 点: 平面应力状态中任一斜截面上的应力、主应力和主方向的计算,两向应力状态分析的应力莫 尔圆法,平面应力状态下主应变和主应变方向的计算,广义虎克定律,强度理论,杆件基本变形 和组合变形下的强度条件以及圆轴承受拉扭和弯扭组合变形时的强度条件,剪切实用计算。 难 点: 平面应力状态中任一斜截面上的应力、主应力和主方向的计算,两向应力状态分析的应力莫 尔圆法,杆件组合变形下的强度条件以及圆轴承受拉扭和弯扭组合变形时的强度条件。 第六章 变形分析与刚度设计(6?学时)? 1.杆件的拉压变形 杆件在轴向拉压载荷下的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泊松比,桁架节点位移计算 12? 2.圆轴的扭转变形? 3.梁的弯曲变形 梁弯曲的挠度与转角,挠曲线微分方程,采用积分法求解梁的变形? 4.求杆件变形的叠加法? 5.杆件的刚度设计 提高杆件刚度的措施 杆件的刚度条件,杆件的刚度设计,提高杆件刚度的措施 基本要求: 掌握杆件在轴向拉压载荷下的变形、圆轴的扭转变形计算公式;熟练掌握梁弯曲的挠曲线微 分方程和求解梁变形的积分法;求杆件变形的叠加法;杆件的刚度条件和刚度设计;了解桁架节 点位移的计算方法和提高杆件刚度的措施。 重 点: 杆件在轴向拉压载荷下的变形、圆轴的扭转变形计算公式;梁弯曲的挠曲线微分方程和求解 梁变形的积分法;求杆件变形的叠加法;杆件的刚度条件和刚度设计。 难 点: 梁弯曲的挠曲线微分方程和求解梁变形的积分法。 第七章 能量法(11?学时)? 1.功 应变能 应变能密度 力和力偶的功,载荷下弹性体中的应变能和应变能密度,轴向拉(压)应变能、扭转应变能、 弯曲应变能、剪切应变能和组合变形的应变能? 2.卡氏定理? 3.莫尔积分? 4.能量法解冲击问题(阅读内容) 冲击问题基本假定,冲击的动变位方程和动荷系数? 5.静不定结构 静不定结构概述,采用力法求解静不定结构,采用正则方程求解多次静不定问题(阅读内容) 基本要求: 准确理解和掌握不同载荷作用下弹性体中的应变能计算公式,掌握并能够熟练应用卡氏定理 或莫尔积分计算杆件、刚架和杆系的位移;理解静不定结构的概念,熟练运用力法求解静不定问 题;了解采用能量法求解冲击问题的方法。 重 点: 应用卡氏定理或莫尔积分计算杆件、刚架和杆系的位移;力法求解静不定问题。 难 点: 应用卡氏定理或莫尔积分计算杆件、刚架和杆系的位移;力法求解静不定问题。 第八章 压杆稳定(4?学时)? 1.压杆稳定的概念? 2.临界载荷――欧拉公式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力,欧拉公式,不同杆端约束下压杆的临界力? 3.临界应力与柔度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临界应力与柔度,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和临界应力总图? 4.压杆的稳定性设计 压杆的稳定性设计准则,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基本要求: 理解压杆稳定性的概念;掌握不同杆端约束下压杆的临界力,准确理解欧拉公式并掌握由临 界应力与柔度描述的该公式;理解并掌握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和临界应力总图,在压杆的稳定性 设计计算中能够熟练使用欧拉公式和经验公式。 13? 重 点: 不同杆端约束下压杆的临界力,欧拉公式,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 难 点: 欧拉公式,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实验教学:实验一 金属材料拉伸实验(2?学时 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1)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 E,验证虎克定律; (2)观察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s s? (? el? )?、强度极限? Rs b?(?Rm?)?、断后伸长?s ( A)?、断面收缩率? (z )?; y(3)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s b?(? m?)?; R (4)熟悉万能材料试验机的使用。 重 点: 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 E,验证虎克定律;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熟 悉万能材料试验机的使用。 难 点: 掌握材料试验机的使用方法,通过对材料试验曲线的分析理解低碳钢的屈服极限?s s? (? el? )?、 R 强度极限?s b?(? m?)?和铸铁的强度极限?s b?(? m?)?。 R R 实验二 梁的纯弯曲正应力实验(2?学时 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 (1)用电测法测定梁纯弯曲时沿其横截面高度的正应力分布规律; (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重 点: 熟悉电测法和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测定梁纯弯曲时沿其横截面高度的正应力分布规律, 理解该规律出现的原因。 难 点: 电阻应变仪的接线方法;梁纯弯曲时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测定。 实验三 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的测定(2?学时 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1)用电测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测定弯扭组合变形杆件中分别由弯矩和扭矩所引起的应变。 重 点: 熟悉电测法和电阻应变仪的接线方法;理解弯扭组合变形杆件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测定 杆件中分别由弯矩和扭矩所引起的应变;计算平面应力状态下一点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 难 点: 电阻应变仪的接线方法;测定弯扭组合变形杆件中分别由弯矩和扭矩所引起的应变。参考教材:?1.刘鸿文.材料力学(第三版)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马功勋.工程力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执笔人:陈 晔 14?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hemical?Engineering?Process? 学 分:4.5? 学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工程化学 时:70?教学目的:化工工艺学是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工过程基本原 理分析化工产品的生产方法,对化工生产由抽象的概念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 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要求:化工工艺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是一门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 化学反应工程学及化工机械等多门学科的综合课程。强调化工生产的产品类别和操作单元,并具 有较强的连续性和综合性。要求同学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对典型的化工、 石油化工的生产有较深入的认识。教学内容:第一章 概述(2?学时)? 1.化学工业的分类和特点? 2.化工原料及产品? 3.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 基本要求: 掌握化学工业的概念、不同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及分类。 重 点: 化学工业的分类、化工原料和产品。 难 点: 化工原料和产品。 第二章 硫酸(6?学时)? 1.二氧化硫炉气的制备? 2.炉气的净化? 3.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4.三氧化硫的吸收? 5.三废治理 基本要求: 掌握硫酸生产的原理及工艺过程。 重 点: 炉气的净化、三氧化硫的吸收。 难 点: 炉气的净化。 第三章 纯碱与烧碱(8?学时)? 1.氨碱法制纯碱? 2.联合法制取纯碱和氯化铵? 3.烧碱生产 基本要求: 15? 掌握纯碱与烧碱生产的原理及工艺过程。 重 点: 氨碱法制纯碱和联合法制取纯碱和氯化铵。 难 点: 氨碱法制纯碱。 第四章 合成氨(9 学时)? 1.原料气的制取? 2.原料气的净化? 3.氨的合成? 4.氨合成塔 基本要求: 掌握合成氨生产的原理及工艺过程。 重 点: 原料气的制取和氨的合成。 难 点: 造气、氨合成。 第五章 石油炼制(10?学时)? 1.原油加工方法? 2.常减压蒸馏? 3.催化裂化? 4.催化重整 基本要求: 掌握石油炼制的工艺过程。 重 点: 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 难 点: 催化裂化。 第六章 烃类裂解及裂解气分离(10?学时)? 1.烃类裂解的理论基础? 2.原料性质指标及工艺参数? 3.裂解工艺过程及设备? 4.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 基本要求: 掌握烃类裂解的工艺过程。 重 点: 裂解工艺过程及设备。 难 点: 裂解工艺过程及设备。 第七章 芳烃的转化(7?学时)? 1.芳烃转化反应的化学过程? 2.芳烃的歧化和烷基转移? 3.芳烃的烷基化和脱烷基化? 4.C8?芳烃的分离和异构化 16? 基本要求: 掌握芳烃转化的工艺过程。 重 点: 芳烃的歧化和烷基转移、C8?芳烃的分离和异构化。 难 点:? C8?芳烃的分离和异构化。 第八章 羰化反应(6?学时)? 1.烯烃氢甲酰化反应? 2.甲醇低压羰化制醋酸 基本要求: 掌握羰化反应的工艺过程。 重 点: 甲醇低压羰化制醋酸。 难 点: 甲醇低压羰化制醋酸。 第九章 氯化(6?学时)? 1.烃的取代氯化? 2.不饱和烃的加成氯化? 3.烃的氧氯化 基本要求: 掌握氯化反应的工艺过程。 重 点: 烃的取代氯化、不饱和烃的加成氯化。 难 点: 烃的取代氯化。 第十章 反应过程的物料及热量衡算(6?学时)? 1.物料衡算? 2.热量衡算 基本要求: 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计算方法。 重 点: 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难 点: 热量衡算。参考教材:?1.姚虎卿,刘晓勤,吕效平.化工工艺学.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4.? 2.吴指南.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执笔人:陶刚17? 《文献检索》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cientific?and?Technical?Literature?Search? 学 分:1? 学 时:16? 理论学时:8? 先修课程:微机应用基础 上机学时:8?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系统阐述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及检索方法,以检索方 法为主,结合具体实例介绍国内外主要检索工具,着重介绍检索技能和检索策略。教学要求:要求掌握国内外各种工具书检索方法, 熟练利用图书馆资源及工具书进行科研课题信息检索, 简单了解网络数据库使用方法,学会综合分析、筛选信息资源撰写科研论文的方法。教学内容:第一章 信息检索基础知识(1?学时)? 1.信息检索原理? 2.检索语言? 3.检索途径、方法和步骤 基本要求: 检索原理;检索语言 重 点: 检索途径;检索的一般程序 难 点: 检索语言 第二章 计算机信息检索(2 学时)? 1.计算机检索基础知识? 2.数据库原理? 3.计算机联机信息检索? 4.因特网信息检索 基本要求: 计算机检索特点 重 点: 检索运算符;联机检索系统使用技巧;搜索引擎选择 难 点: 网络信息检索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各类文献及其检索方法(3?学时)? 1.图书及其检索方法? 2.期刊文献及其检索方法? 3.会议文献、学位论文及其检索方法? 4.标准文献及其检索方法 基本要求: 国际标准书号和中国标准书号;图书分类法;汇文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 重 点: 超星数字图书馆;科技期刊类型;核心期刊;期刊论文检索。 18? 难 点: 会议文献、学位论文及其检索方法;标准文献及其检索方法。 第四章 科学研究与信息检索策略(2 学时)? 1.误检和漏检的原因分析? 2.提高检准率和检全率? 3.科研与信息检索的关系 基本要求: 原因分析。 重 点: 课题分析、检索工具选择、检索途径选择、文献线索查找、获取原始文献。 难 点: 课题分析、文献线索查找。上机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联机检索的一般过程及光盘数据库检索方法,编写联机检索提问单;使用《世界专 利索引》中的四种索引,查找有关专利文献线索;使用正文、主题索引查阅近年有关课题文献, 使用著者索引查阅近年有关专家文献引用情况;使用主题索引查阅近年有关课题文献。使用著者 索引查阅近年有关专家文献引用情况。使用专用索引查阅特种类型文献。 重 点: 正确使用《工程索引》、《科技文献》、《世界专利索引》等文献检索工具。 难 点: 正确使用《工程索引》、《科技文献》、《世界专利索引》等文献检索工具。参考教材:杨永厚,赵乃u.实用信息检索方法.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执笔人:周平19?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gineering?Hydrodynamics? 学 分:2? 学 时:3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 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 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工程流体力学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工程中流体的流动情况。为学生学习有关专 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 基础。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2?学时)? 1.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2.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 3.流体力学模型 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在专业及工程中的应用;理解流体主要物理性质, 特别是粘性和牛顿内摩擦定律;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连续介质、不可压缩流体及理想流体的概念。 重 点: 理解流体主要物理性质,特别是粘性和牛顿内摩擦定律;作用在流体上的力;理解连续介质、 不可压缩流体及理想流体的概念。 难 点: 正确理解流体粘性和牛顿内摩擦定律;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4?学时)? 1.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 2.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 3.压强的测量及计算? 4.作用于平面的液体压强? 5.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基本要求: 理解流体静压强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及其在相对平衡中的应用;掌握点 压强和总压力的计算。 重 点: 理解流体静压强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点压强和总压力的计算。 难 点: 正确掌握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及其在相对平衡中的应用;掌握点压强和总压力的计算。 第三章 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4?学时) 20? 1.描述流体流动的两种方法? 2.流线和迹线? 3.一元流动模型? 4.连续性方程? 5.恒定元流能量方程? 6.恒定总流能量方程? 7.能量方程的运用? 8.总水头线和侧压管水头线? 9.恒定气流能量方程? 10.恒定流动量方程 基本要求: 了解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建立以流场为对象的描述流体运动的概念;理解一元流动模 型的有关概念;掌握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法,能综合运用连续性方程、总流能量方程或气流能量 方程和动量方程计算总流问题。 重 点: 理解一元流动模型的有关概念;掌握连续性方程、总流能量方程或气流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 并能用这些方程来计算总流问题。 难 点: 正确理解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法,能综合运用连续性方程、总流能量方程或气流能量方程和 动量方程计算总流问题。 第四章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4?学时)? 1.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2.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3.紊流运动的特征和紊流运动? 4.圆管流动的局部损失 基本要求: 了解附加切应力及混合长度的概念;理解圆管中层流的运动规律;紊流的特性、紊流时均化 概念;沿程能量损失的成因和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局部能量损失的成因;掌握流体运动的两种 流态及其判别;沿程能量损失的计算方法;局部能量损失的计算方法。 重 点: 理解圆管中层流的运动规律;紊流的特性、紊流时均化概念;沿程能量损失的成因和阻力系 数的变化规律;掌握流体运动的两种流态及其判别;沿程能量损失的计算方法;局部能量损失的 计算方法。 难 点: 正确理解圆管中层流的运动规律;紊流的特性、紊流时均化概念;掌握流体运动的两种流态 及其判别。 第五章 孔口管嘴管道流动(3.5?学时)? 1.孔口自由出流? 2.孔口淹没出流? 3.管嘴出流? 4.管网计算基础 基本要求: 了解孔口、管道、管嘴流动的特点;掌握孔口、管嘴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简单管路、串联 管路和并联管路的水力计算。 重 点: 21? 掌握孔口、管嘴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简单管路、串联管路和并联管路的水力计算。 难 点: 正确掌握孔口、管嘴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第六章 气体射流(2.5?学时)? 1.无限空间淹没紊流射流的特征? 2.圆断面射流的运动分析? 3.平面射流? 4.温差和浓差射流 基本要求: 了解气体射流产生的场所及特点;理解无限空间紊流射流的基本特性;掌握圆断面和平面等 温、温差、浓差射流的计算方法。 重 点: 理解无限空间紊流射流的基本特性;掌握圆断面和平面等温、温差、浓差射流的计算方法。 难 点: 正确理解无限空间紊流射流的基本特性;掌握圆断面和平面等温、温差、浓差射流的计算方 法。 第七章 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基础(3.5 学时)? 1.不可压缩流体连续性微分方程? 2.流体微团运动分析? 3.有旋流动? 4.无旋流动? 5.平面无旋流动 基本要求: 了解流体微团运动的基本形式;流体运动的微元分析法;纳维? ―? 斯托克斯方程及其各项的 物理意义;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紊流运动的基本方程;理解有势流动和有旋流动;连续性微分方程。 重 点: 了解纳维? ―? 斯托克斯方程及其各项的物理意义;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紊流运动的基本方程; 理解有势流动和有旋流动;连续性微分方程。 难 点: 了解流体微团运动的基本形式;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紊流运动的基本方程;理解有势流动和有 旋流动。 第八章 绕流运动(3.5?学时)? 1.应力和角变形速度? 2.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3.绕流运动基本概念? 4.附面层动量方程? 5.绕流阻力和升力 基本要求: 了解势流迭加原理;掌握纳维? ―? 斯托克斯方程及其各项的物理意义;理解速度势函数、流 函数和流网;附面层概念、附面层分离现象;绕流阻力和升力;掌握悬浮速度的计算方法。 重 点: 理解速度势函数、流函数和流网;附面层概念、附面层分离现象;绕流阻力和升力;掌握悬 浮速度的计算方法。 22? 难 点: 正确了解势流迭加原理;理解速度势函数和流函数;附面层分离现象;绕流阻力和升力。 第九章 一元气体动力学基础(3?学时)? 1.理想气体一元恒定流动的运动方程? 2.气体一元恒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3.等温管路中的流动? 4.绝热管路中的流动 基本要求: 理解可压缩流体的基本参数、流动分类及基本方程;热力过程对流动的作用;掌握渐缩喷管、 拉法尔喷管断面参数变化的规律; 等熵流动,有沿程损失的圆管等温流动和绝热流动的计算方法。 重 点: 理解可压缩流体的基本参数、流动分类及基本方程;掌握等熵流动,有沿程损失的圆管等温 流动和绝热流动的计算方法。 难 点: 正确理解热力过程对可压缩流体流动的作用;掌握渐缩喷管、拉法尔喷管断面参数变化的规 律;等熵流动和绝热流动的计算方法。 第十章 相似原理和因次分析(2?学时)? 1.力学相似性原理? 2.相似准数? 3.模型律? 4.因次分析法 基本要求: 理解力学相似概念、相似准则数的物理意义及应用;掌握因次分析法及应用。 重 点: 理解力学相似概念、相似准则数的物理意义及应用;掌握因次分析法及应用。 难 点: 正确理解力学相似概念、相似准则数的物理意义。参考教材:?1.蔡增基,龙天渝.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张兆顺,崔桂香.流体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王致清.流体力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执笔人:程建杰23?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gineering?Material? 学 分:2.5? 学 时:40?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 理论学时:38? 实验学时:2?教学目的:工程材料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常 用工程材料及零件加工工艺方法的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教学要求:工程材料主要讲授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处理方法、性能特点和材料的应用,要求同学具有 选择应用工程材料的初步能力,为化工设备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1?学时)? 1.中华民族对材料发展的重大贡献,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现状。? 2.根据结合键对工程材料进行分类,并介绍每一类材料的性能特点。 基本要求: 本章重点掌握材料的结合键,了解各类工程材料的性能特点。 难 点: 材料的结合健。 重 点: 每一类材料的性能特点。 第二章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5?学时)? 1.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组织? 2.金属材料的性能? 3.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4.陶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基本要求: 本章重点掌握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和合金的结构,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及性能。 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难 点: 晶面指数及晶向指数的确定。 重 点: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和合金的结构。 第三章 合金的结构与结晶(4?学时)? 1.纯金属的结晶? 2.二元合金的结晶? 3.合金的性能与相图之间的关系 基本要求: 本章是工程材料课程的重点章节,主要掌握纯金属结晶的条件和结晶过程,同素异构转变, 细化铸态金属晶粒的措施。掌握发生匀晶反应的合金的结晶过程和发生共晶反应的合金的结晶过 程。 了解包晶发应和共晶反应的合金结晶过程。 难 点: 24? 杠杆定理,二元合金的结晶过程。 重 点: 合金的性能与相图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铁碳合金的结晶(4 学时)? 1.铁碳合晶相图? 2.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 3.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关系? 4.Fe??Fe3C?相图的应用 基本要求: 本章重点理解铁碳相图、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掌握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关 系。 难 点: 铁碳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重 点: 掌握铁碳合金相图,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6 学时)? 1.金属的塑性变形? 2.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3.金属材料的热加工与冷加工 基本要求: 本章需要掌握金属塑性变形的微观机理、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重点掌握再结 晶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难 点: 金属的塑性变形机理。 重 点: 金属的塑性变形对性能的影响及加热过程中的性能的变化。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学时)? 1.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2.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3.钢的普通热处理? 4.钢的表面热处理? 5.钢的化学热处理? 6.钢的热处理新技术 基本要求: 本章掌握热处理的原理和热处理工艺 (退火、 正火、 淬火、 回火、 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 了解钢的热处理新技术 难 点: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C?曲线),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钢的淬透性、淬硬性。 重 点: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等热处理工艺。 第七章 钢的合金化(2?学时)? 1.合金元素与铁、碳的作用? 2.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的影响? 3.合金元素对钢热处理的影响 25? 4.合金元素对钢的机械性能的影响? 5.合金元素对钢的工艺性能的影响 基本要求: 本章中的重点掌握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钢的机械性能、工艺性 能的影响。 难 点: 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 重 点: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及其对热处理和机械、工艺性能的影响。 第八章 合金钢(6 学时)? 1.碳钢? 2.合金钢? 3.铸钢和铸铁? 4.有色金属及合金 基本要求: 本章是工程材料课程的重点章。着重掌握各类合金钢的钢号、成份特点、热处理工艺、组织、 性能以及它们的应用。熟悉铸铁、有色金属的牌号、成份、热处理工艺、组织及其应用。一般了 解钛合金的牌号、性能特点和应用 难 点: 合金对钢的影响。 重 点: 结构钢和特殊性能钢、铸铁的性能。 第九章 其他材料(2?学时)? 1.高分子材料? 2.陶瓷材料? 3.复合材料? 4.功能材料 基本要求: 本章掌握常用非金属的结构特征、性能特点及其应用领域和制品等。了解不同材料的用途。 难 点: 非金属材料的特征。 重 点: 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 第十章 机械零件选材及工艺路线分析(2?学时)? 1.机械零件的失效和失效分析? 2.零件失效形式? 3.机械零件的选材原则 基本要求: 本章按照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对零件失效形式进行分类,介绍各种失效形式,包括畸变失效、 断裂失效、磨损失效及腐蚀失效。阐述机械零件选材原则。熟悉常用工程塑料的特性、应用及制 品。了解合成纤维、橡胶和胶粘剂的性能特点和用途。 难 点: 各种失效形式的失效机理。 重 点: 26? 零件选材原则。实验教学:?1.显微镜的使用及材料平衡和非平衡组织的观察(2 学时 基本要求: 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认识常见的组织状态。 重 点: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难 点: 微观组织的识别。 验证性实验)参考教材:?1.闫康平.工程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朱张校.工程材料.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史美堂.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4.王焕庭等.机械工程材料.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执笔人:钱剑安27? 《消防燃烧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mbustion?Fundamentals?of?Fire? 学 分:4? 学 时:64?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利用所掌握的可燃性物质燃烧或爆炸基本规律、特性 和防火、灭火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火灾或爆炸事故及其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问 题的能力,包括将这些知识与其它相关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与融会贯通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 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得以实现, 即观察一些典型物质的闪燃、燃烧、爆炸、火焰传播、回火及阻火等基本实验现象,分析这些现 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学会燃烧温度、自燃点、爆炸极限、闪点、氧指数及热分解温度等基本参数 测定的基本操作,籍此初步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 (3)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学风,使学生成为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合格的 人才。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对火灾燃烧现象的本质、重要可燃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燃 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着火和灭火的基本理论以及气态、液态和固态可燃物燃烧或爆炸基本规律 等有全面的了解;初步掌握以燃烧理论为基础来分析火灾中的现象,建立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思维方法。 消防燃烧学课程的基本要求并不要求掌握某个具体的计算和求解过程,而是突出思维方法的 培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包括与其它相关课程的有机结合。因此,消防燃烧学课程教学 应以燃烧过程的基本理论为主线,并注重与实际和相关领域的结合,提高观察现象、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燃烧与爆炸基础理论,把握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 向,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使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得以充实与提高。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4?学时)? 1.化工生产的特点? 2.事故的分类及特征? 3.事故致因理论? 4.事故的预防 基本要求: 掌握事故的特征,海因里希因果链锁理论以及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熟悉化工生产的特点、 轨迹交叉论及能量转移论;了解安全工程研究内容及发展方向及事故预防的“3E”措施。 重 点: 事故的特征、海因里希因果链锁理论及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 第二章 燃烧基本理论(40?学时)? 1.火三角及燃烧条件? 2.燃烧的形式及种类? 3.燃烧极限的计算 28? 4.热自燃理论? 5.燃烧机理? 6.可燃气体的燃烧? 7.可燃液体的燃烧? 8.可燃固体的燃烧? 9.可燃性图表 基本要求: 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及燃烧机理,燃烧形式及燃烧过程,气、液、固燃烧特点及基本理论; 掌握燃烧极限的计算方法和可燃性图表的使用;熟悉燃烧的过程及种类;熟悉热自燃理论。 重 点: 燃烧三角形、燃烧四面体、燃烧条件及燃烧机理。 火焰在预混气中的传播形式及特点、火焰传播的热理论及扩散理论、重质油品的沸溢及喷溅、 阴燃结构及发生条件。 可燃性图表及其应用。 燃烧极限的计算。 难 点: 热自燃理论。 第三章 爆炸基本理论(20?学时)? 1.爆炸及其分类? 2.爆轰? 3.粉尘爆炸? 4.喷雾爆炸? 5.蒸气云爆炸? 6.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 7.爆炸温度与压力? 8.爆炸强度 基本要求: 掌握各种爆炸形式发生的条件、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掌握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方法;熟 悉爆炸强度的表达方法及影响因素,熟悉“三次方”定律的作用以及爆轰波与普通冲击波的区别, 熟悉燃烧与爆炸的区别;了解爆炸的定义及其分类,了解爆轰的形成过程。 重 点: 各种爆炸形式发生的条件、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爆轰波与普通冲击波的区别。 燃烧与爆炸的区别。 爆炸温度和爆炸压力的计算。 难 点: 爆轰的形成过程以及爆轰波与普通冲击波的区别。? BLEVE?的发生机理。参考教材:?1.崔克清.化学安全工程学.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6.? 2.蔡凤英.化工安全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伍作鹏.消防燃烧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Daniel?A.?Crowl.Chemical?Process?Safety:Fundamentals?with?Applications.New?Jersey:? Prentice?Hall,2002. 执笔人:潘旭海 29? 《介质危险及控制技术》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edia?Hazard?and?Control?Technology? 学 分:2? 学 时:32?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电工电子学、化工工艺学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是学生扩充专业知识和从事本专业的科研、生产工 作的专业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八类危险物质的主要危险特性,能正确地、较 熟练地进行物质危险性分析和控制,为化工类安全分析、评价与控制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侧重于准确理解各类危险品的概念和分项;对危险品的危害特性应正 确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对本专业课的理解,为其学习相关的专业课,提高自学与更新本专业知 识提供一定的专业理论能力。教学内容:第一章 概述(2?学时)? 1.化工生产与安全? 2.化工生产事故? 3.危险品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现代化工生产的特点;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的内容和发展概况;化工生产中 主要的事故类型;理解化工事故的原因;掌握危险品的定义和分类。 重 点: 理解化工事故的原因;掌握危险品的定义和分类。 难 点: 正确理解化工事故的原因。 第二章 爆炸品(6 学时)? 1.爆炸品概述? 2.爆炸品的危险特性? 3.常见爆炸品简介? 4.爆炸品的控制 基本要求: 了解苦味酸、黑索金、TNT 等常见爆炸品的物化特性、用途和储存、运输要求;爆炸品的控 制要求;理解爆炸品的概念、分项;掌握爆炸品的典型危险特性。 重 点: 理解爆炸品的概念、分项;掌握爆炸品的典型危险特性。 难 点: 正确理解影响爆炸品危险特性的因素与危险品控制要求的关系;影响炸药殉爆的因素。 第三章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4?学时)? 1.概述?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危险特性? 3.常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简介? 4.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控制 基本要求: 30? 了解氢气、乙炔、压缩空气、氟、氯等常见爆炸品的物化特性、制取方法、用途和储运要求; 理解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概念、分项;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控制要求;掌握压缩气体和液化 气体的典型危险特性。 重 点: 理解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概念、分项;掌握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典型危险特性。 难 点: 正确理解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易爆性、 膨胀性的特点;乙炔气体的主要危害和控制要求。 第四章 易燃液体(4?学时)? 1.概述? 2.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 3.常见易燃液体简介? 4.易燃液体的控制 基本要求: 了解乙醚、二硫化碳、丙酮等常见易燃液体的物化特性、用途和储存、运输要求;易燃液体 的控制要求;理解易燃液体的概念、分项;掌握易燃液体的典型危险特性。 重 点: 理解易燃液体的概念、分项;影响易燃液体蒸发性的因素;石油化工产品静电产生和积聚的 特点;掌握易燃液体的典型危险特性。 难 点: 正确掌握易燃液体受热膨胀系数的计算。 第五章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6?学时)? 1.概述? 2.易燃固体? 3.自燃物品? 4.遇湿易燃物品 基本要求: 了解硝化棉、硝酸纤维塑料等易燃固体、白磷、甲基铝等自燃物品、电石活泼金属等遇湿易 燃物品的物化特性、用途和储存、运输要求;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的控制要求; 理解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的概念、分项;掌握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 品的典型危险特性。 重 点: 理解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的概念、分项;掌握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 燃物品的典型危险特性。把握影响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危险特性的因素。 难 点: 正确理解丙类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自燃物品的储运要求。 第六章 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4?学时)? 1.概述? 2.氧化物? 3.有机过氧化物 基本要求: 了解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等常见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的物化特性、用途和储运要求;氧化 物和有机过氧化物的控制要求;理解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的概念、分项;掌握氧化物和有机过 氧化物的典型危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重 点: 理解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的概念、分项;掌握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典型危险特性及其 影响因素;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的溢流处理方法。 难 点: 31? 正确理解离子电荷数、氧化价态对物质氧化性的影响;氧化物的作用机理。 第七章 毒害物(2 学时)? 1.概述? 2.毒害物的危险特性? 3.毒害物的控制 基本要求: 了解氰化钠、氰化氢等常见毒害品的物化特性、用途和储存、运输要求;毒害品的控制要求; 理解毒害品的概念、分项;掌握毒害品的典型危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重 点: 理解毒害品的概念、分项;掌握毒害品的典型危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难 点: 正确理解毒害品的火灾危险性和对人的毒害性。 第八章 放射性物品(2?学时)? 1.概述? 2.放射性物品的危险特性? 3.常见放射性物品简介? 4.放射性物品的控制 基本要求: 了解金属钍、金属铀等常见放射性物品的物化性质、用途和储存、运输要求;放射性物品的 控制要求;理解放射性物品的概念、分项和分级;掌握放射性物品的典型危险特性。 重 点: 理解放射性物品的概念、分项和分级;掌握放射性物品的典型危险特性。 难 点: 正确理解反射性物品对人体的危害性。 第九章 腐蚀品(2 学时)? 1.概述? 2.腐蚀品的危险特性? 3.常见腐蚀品简介? 4.腐蚀品的控制 基本要求: 了解甲醛、甲酸等常见腐蚀品的物化特性、用途和储存、运输要求;腐蚀品的控制要求;理 解腐蚀品的概念、分项;掌握腐蚀品的典型危险特性。 重 点: 理解腐蚀品的概念、分项;掌握腐蚀品的典型危险特性。 难 点: 正确理解腐蚀品对人体、对有机物的危害性。参考教材:?1.郑瑞文.危险品防火.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田兰等.化工安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 3.吴宗之,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执笔人:赵声萍32? 《火灾科学导论》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Fire Science? 学 分:4? 学 时:64? 理论学时:58? 先修课程:消防燃烧学、工程热力学 上机学时:6?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有关火灾发生发展 过程的基础理论与规律, 掌握灭火与阻火的原理及有关工程技术,掌握火灾风险评估及预防对策, 把握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使有关的专业技术知 识得以充实与提高。教学要求:(1)复习掌握火灾学相关的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及化学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学等知识; (2)掌握火灾发生发展及扩展蔓延的有关理论与规律; (3)掌握灭火与阻火的有关原理与工程技术方法; (4)了解与掌握工业火灾、建筑火灾及林业火灾等的特点与预防; (5)掌握火灾风险评价的有关理论与方法; (6)了解火灾防治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6?学时)? 1.火灾科学的发展? 2.基本概念和术语? 3.火灾学的特点? 4.火灾科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现状? 5.通过观看火灾录像,加深对火灾危险的认识 基本要求: 了解火灾危害及发展特点、基本概念及术语。 重 点: 双室火灾发展过程。 难 点: 火灾双重性规律。 第二章 燃烧现象概述(6?学时)? 1.燃烧物理化学基础? 2.着火过程? 3.可燃气体的燃烧与火焰传播? 4.可燃液体的燃烧? 5.固体可燃物的燃烧 基本要求: 掌握燃烧的物理化学基础。 重 点: 气、液、固可燃物燃烧过程计算。 难 点: 气、液、固可燃物燃烧过程计算。 33? 第三章 火灾动力学基础(6 学时)? 1.火灾发展的基本过程? 2.室内的受限燃烧? 3.火灾的扩大与蔓延? 4.若干火灾特殊现象? 5.火灾中的热释放速率 基本要求: 掌握火灾发展的基本过程,对受限燃烧及非受限火灾有较全面的认识;重点掌握热释放速率 的概念及在火灾研究中的作用地位。 重 点: 火灾发展基本过程;火灾扩大蔓延过程基本概念;热释放速率。 难 点: 热释放速率在火灾研究中的作用。 第四章 火灾的发生(6?学时)? 1.引言? 2.火灾中气态可燃物的着火? 3.火灾中液态可燃物的着火? 4.火灾中固态可燃物的着火? 5.着火、点火及起火 基本要求: 气态、液态、固态可燃物着火过程。 重 点: 着火机理 难 点: 着火、点火及起火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火灾的蔓延(6?学时)? 1.概述? 2.气态可燃物火灾蔓延? 3.液态可燃物火灾蔓延? 4.固态可燃物火灾蔓延 基本要求: 气态、液态、固态可燃物蔓延过程。 重 点: 气态、液态可燃物蔓延过程。 难 点: 室内烟气发展、油池火灾。 第六章 阻燃原理(4?学时)? 1.惰化? 2.静电及其控制? 3.通风防火系统? 4.撒水装置系统? 5.阻燃及防火材料工作原理? 6.灭火剂与阻化剂阻火 基本要求: 34? 阻燃及防火材料工作原理、撒水装置系统。 重 点: 静电及其控制、通风防火系统。 难 点: 灭火剂与阻化剂阻火。 第七章 火灾类型及风险评价(6?学时)? 1.火灾类型? 2.建构筑物火灾? 3.森林火灾? 4.矿山火灾? 5.工业装置火灾? 6.火灾危险度及其评价 基本要求: 火灾类型。 重 点: 建构筑物火灾、工业装置火灾。 难 点: 工业装置火灾、火灾危险度及其评价。 第八章 火灾过程的计算机模拟(6?学时)? 1.建筑火灾的经验模拟? 2.建筑火灾区域模拟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3.场模拟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4.评价及展望 基本要求: 掌握火灾模化基本概念;区域模型、场模型概念及代表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应用范围。 重 点: 火灾模拟概念;区域模型、场模型概念。 难 点: 火灾模拟的基本原理。 第九章 火灾学实验(4?学时)? 1.火灾学实验? 2.火灾的模拟实验装置简介? 3.火灾实验中诸参量的测量? 4.燃烧性能的标准测试仪器和设备? 5.计算机技术在火灾实验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火灾学实验模拟方法。 重 点: 燃烧过程的相似与模化。 难 点: 计算机技术在火灾实验中的应用。 第十章 火灾的双重性规律及应用(4 学时)? 1.引言 35? 2.危险性分析? 3.室内漏油火灾的双重性模型? 4.卧室火灾危险性分析的双重性模型? 5.卧室火灾的危险性分析? 6.危险性评估与经济分析 基本要求: 危险性分析。 重 点: 室内漏油火灾的双重性模型、卧室火灾危险性分析的双重性模型。 难 点: 室内漏油火灾的双重性模型、卧室火灾危险性分析的双重性模型。 第十一章? 21?世纪本学科的发展展望(4?学时)? 1.当今社会的进步对火灾防治的要求? 2.21?世纪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 3.走进未来文明安全的社会 基本要求: 掌握当今社会对火灾防治的要求,并对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有较全面的认识。 重 点: 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 难 点: 对各种前沿问题的理解。上机教学:?1.火灾过程简化计算程序上机――FPETOOL(2?学时) 基本要求: 系统设置。 重 点: 设定火灾。 难 点: 结果分析。? 2.单室火灾模拟程序――ASET(2?学时) 基本要求: 系统设置。 重 点: 设定火灾。 难 点: 结果分析。? 3.多室火灾模拟程序――CFAST(2?学时) 基本要求: 系统设置。 重 点: 设定火灾。 难 点: 结果分析。 36? 参考教材:?1.J.M.?Santamaria?Ramiro.Risk?Analysis?and?Reduction?in?Process?Industry.Thomson?Science,? 1998.? 2.范维澄.火灾科学导论.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霍然,胡源,李元洲.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 4.周力行.燃烧理论和化学流体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5.傅维标,张永廉,王情安.燃烧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6.李荫中.石油化工防火防爆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执笔人:周平37? 《化工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afety Technology?of Chemical?Pressure?Vessel? 学 分:3.5? 学 时:56?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教学目的:化工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技术课。压力容器作为一种化工设 备在近代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压力容器事故的后果又往往十分严重,有时甚 至是灾难性的。课程以压力容器安全技术为主线,介绍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 护、改造、检验和管理等知识,使学生掌握压力容器的潜在危险及预防措施,做好压力容器安全 技术工作。教学要求:化工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是一门涉及材料、焊接、检验、力学及失效分析等多门学科的综合课 程。强调工程的应用,及多学科理论的相互结合。要求同学具备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 抓住关键问题,解决主要矛盾。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2?学时)? 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概述? 2.学科特点及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理解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的课程特点及研究方法。理解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贯穿于压力容器的设 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改造、检验和管理整个环节当中。 重 点: 理解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学科特点,理解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课程的研究方法。 难 点: 理解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贯穿于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改造、检验和管 理整个环节。 第二章 压力容器的组成与分类(2?学时)? 1.组成? 2.分类 基本要求: 了解压力容器的组成和分类。 第三章 压力容器承载部件应力分析(10?学时)? 1.无矩理论与薄膜应力? 2.厚壁圆筒壳的应力分析? 3.承受内压圆平板应力分析? 4.边界效应? 5.热应力和应力分类 基本要求: 理解适用于薄壁压力容器的无矩理论;掌握薄壁压力容器薄膜应力的求解过程;掌握厚壁圆 筒壳的应力分析;掌握承受内压圆平板应力分析过程;理解边界效应及其分析思路;掌握应力四 种分类。 38? 重 点: 掌握薄壁圆筒壳薄膜应力的求解过程;掌握厚壁圆筒壳的应力分析;掌握承受内压圆平板应 力分析过程;理解边界效应以及应力分类。 难 点: 掌握薄壁压力容器薄膜应力的求解过程;掌握厚壁圆筒壳的应力分析;掌握承受内压圆平板 应力分析过程。 第四章 压力容器强度设计(14?学时)? 1.常见受压元件强度设计和计算? 2.薄壁筒体开孔补强? 3.压力容器钢材 基本要求: 掌握常见受压元件强度设计和计算过程;理解薄壁筒体开孔补强的四种情况;熟悉压力容器 钢材种类以及强度影响因素,钢材的脆性和脆化等。 重 点: 掌握常见受压元件强度设计和计算过程;理解薄壁筒体开孔补强的四种情况。 难 点: 压力容器设备的选材;对受压元件强度进行设计和计算;应力集中系数和单孔补强计算。 第五章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的控制(5 学时)? 1.压力容器制造工艺? 2.制造缺陷与安全? 3.制造质量控制与检查 基本要求: 熟悉压力容器制造工艺;理解制造缺陷与安全;掌握制造质量控制与检查手段和方法。 重 点: 理解压力容器制造缺陷,以及对缺陷的检验方法,包括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 难 点: 水压试验、气压试验和无损探伤等非破坏性检验方法特点和使用范围。 第六章 压力容器安全装置(5?学时)? 1.安全泄压装置与安全泄放量? 2.安全阀? 3.爆破片 基本要求: 熟悉压力容器安全装置,特别是安全泄压装置;掌握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理解安全阀和 爆破片的应用场合和设计参数;了解它们的安装、维护和检修过程等。 重 点: 掌握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理解安全阀和爆破片的应用场合和设计参数。 难 点: 掌握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推导过程;理解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和排放压力等,理解爆破片的 设计爆破压力与压力容器压力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6?学时)? 1.安全管理要点? 2.压力容器安全管理? 3.气瓶安全管理 基本要求: 39? 熟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要点和管理具体内容,掌握气瓶安全管理知识。 重 点: 熟悉安全管理具体内容,掌握气瓶安全管理知识。 难 点: 根据临界温度的不同将气体分为永久气体、低压液化气体和高压液化气体,不同情况下气瓶 的充装系数计算过程。 第八章 压力容器检验(3?学时)? 1.检查目的、内容? 2.常见缺陷? 3.常用检验方法 基本要求: 熟悉压力容器检查目的、内容,常见缺陷以及检验方法。 重 点: 熟悉压力容器检查内容,常见缺陷以及检验方法。 难 点: 掌握压力容器缺陷检验方法。 第九章 压力容器断裂及预防(9?学时)? 1.失效分析简介? 2.承压部件的断裂形式? 3.压力容器爆炸能量及事故危害? 4.压力容器事故分析与处理 基本要求: 掌握压力容器断裂形式,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掌握压力容器爆炸能量估算过程;掌握压力 容器事故分析与处理过程。 重 点: 掌握压力容器断裂形式;掌握压力容器爆炸能量估算过程;掌握压力容器事故分析与处理过 程。 难 点: 掌握压力容器断裂形式;掌握压力容器爆炸能量估算过程是通过当量?TNT 进行估算的。参考教材:?1.吴粤,刘清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工程学.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2.刘清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工程学.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 执笔人:朱常龙40? 《建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rchitecture?Technology?Foundation? 学 分:3.5? 学 时:56?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与?CAD、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设 计程序、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建筑构造原理和建筑各组成部分构成的基础知识,具 备进行一般民用房屋建筑、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能力。同时,应结合消防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培养 要求,将建筑设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与建筑消防和建筑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 来,培养学生从更高的层次上针对建筑设计中的消防要求进行管理、控制的基本能力。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侧重于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原则,能够识图和正确运用这些原则分析实际建筑的合理性。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提供 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教学内容:第一章 概论(10?学时)? 1.房屋建筑简史? 2.建筑的构成要素? 3.建筑的分类? 4.建筑的构造? 5.建筑设计的一般知识? 6.建筑模数制度? 7.建筑设计经济指标 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在专业及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外建筑发展的简史;现代建筑的发展特点;建筑的 含义;熟悉建筑的分类;适用、经济、美观、安全相统一的建筑方针;理解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掌握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设计的依据、程序;建筑模数制度的相关要求。 重 点: 了解本课程在专业及工程中的应用;理解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掌握建筑的构造;建筑设计 依据;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建筑模数制度。 难 点: 正确理解适用、经济、美观、安全相统一的建筑方针;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模数制度 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应用。 第二章 民用建筑各组成部分的设计(16?学时)? 1.民用建筑的组成部分? 2.房间的设计要求? 3.主要房间的设计? 4.交通联系空间的设计 基本要求: 了解民用建筑的组成部分;房间的分类;理解房间设计的基本要求;各类交通联系空间的设 计要点;掌握各类房间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要点;楼梯设计的要求。 41? 重 点: 理解交通联系设计在消防方面的要求及其重要性;常见的组合方式;掌握主要房间设计和辅 助房间设计的原理、方法;组合设计的要求;重点把握住宅、教室类建筑的设计特点;楼梯设计 的要求;能够正确识别和绘制建筑平面图。 难 点: 正确理解交通联系部分设计、房间组合设计在消防方面的具体要求及其原因;应能正确识别 和绘制楼梯的三视图。 第三章 建筑结构及构配件(16?学时)? 1.墙体? 2.楼地层? 3.屋顶? 4.门窗 基本要求: 了解墙体的类型;砌块墙、隔墙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地坪层的类型;常见的门窗类型及各自 的特点;理解楼板层与地坪层的异同及各自的设计要点;平屋顶和坡屋顶的特点和异同;掌握墙 体的主要承重方案;砖墙的构造及其应用;基础设计的要求;楼地层的组成及特点;屋顶排水方 式和隔热方式及其特点。 重 点: 掌握砖墙的构造和特点;基础设计的要点;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特点;屋顶的防水和隔热设计。 难 点: 正确理解砖模与建筑模数制度的关系;楼板层与地坪层的异同;刚性防水层与柔性防水层在 构造上的区别及其原因;平屋顶保温设计与隔热设计异同。 第四章 工业建筑(14?学时)? 1.概述? 2.单层厂房的设计? 3.多层厂房的设计 基本要求: 了解工业建筑的类型;单层厂房的组成;多层厂房的结构形式;厂房的立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理解工业建筑设计的任务;多层厂房与单层厂房的异同;工艺布置对厂房设计的要求和影响;掌 握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单层和多层厂房的设计要求;常用的平面形式。 重 点: 了解单层和多层厂房的主要平面形式;掌握厂房总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关系; 单层、多层厂房的柱网布置要求;能够正确读懂厂房平、立面布置图。 难 点: 正确掌握厂房平立面图中定位轴线与民用建筑的异同; 单层厂房与多层厂房在设计中的异同。参考教材:?1.李必瑜.房屋建筑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2.刘建荣.房屋建筑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3.单层厂房建筑设计教材编写组.单层厂房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4.中小型民用建筑图集编写组.中小型民用建筑图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执笔人:赵声萍42? 《消防工程实验》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xperiments?of?Fire Engineering? 学 分:1? 学 时:32? 先修课程:火灾科学导论、消防燃烧学 实验学时:32?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消防工程本科生的专业实验课,是学生在学习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后,熟悉 并掌握有关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为从事消防工程专业的科研、生产工作必备的实验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的消防工程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一些物质燃烧的基本实验 方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使用有关的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生了解消防专 业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供必需的实验基础。教学要求:掌握消防工程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运用有关的基本理 论和方法设计各种物质特性测试方案。准确理解并掌握固体物质的燃烧质量损失率、有焰燃烧时 间、发烟量、点着温度、耗氧量、爆发点,液体的闪点和燃点,防烟排烟等基本概念和实验测定 方法与过程;对重要的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应能熟练使用,加深对各类消防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 使学生加深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教学:实验一 可燃液体闪点的测定(3?学时 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闪点的基本概念,理解闪点与可燃液体危险特性的关系;通过开杯、闭杯方式测定可燃 液体的闪点,理解液体在高温下的危险性。 重 点: 熟悉闪点的基本概念;通过开杯、闭杯方式测定可燃液体的闪点,理解液体在高温下的危险 性。 难 点: 正确掌握闪点测试仪的使用。 实验二 可燃固体氧指数的测定(3?学时 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氧指数的概念;掌握运用氧指数测定仪测定常见材料氧指数的基本方法;熟悉采用氧指 数评价常见材料的燃烧性能的方法。 重 点: 熟悉氧指数的概念;掌握运用氧指数测定仪测定常见材料氧指数的基本方法。 难 点: 正确掌握氧指数测定仪的使用;采用氧指数评价常见材料的燃烧性能的方法。 实验三 点着温度的测定(2 学时 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可燃固体的燃烧过程,点着温度的含义;掌握点着温度的实验测定方法。 重 点: 点着温度的实验测定方法和操作过程。 难 点: 43? 点着温度的实验测定方法。 实验四 建材烟密度的测定(2?学时 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掌握发烟量的测量方法,对典型建材进行发烟量实验;加深理解发烟量的含义。 重 点: 理解发烟量的概念,掌握发烟量的测量方法。 难 点: 正确掌握发烟量的测量方法。 实验五 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测试(2 学时 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理解燃烧失重、炭化体积以及火焰传播特性与材料防火涂料性能的关系;掌握通过测量燃烧 失重、炭化体积以及火焰传播特性来评定防火涂料的优劣。 重 点: 理解燃烧失重、炭化体积以及火焰传播特性与材料防火涂料性能的关系;掌握通过测量燃烧 失重、炭化体积以及火焰传播特性来评定防火涂料的优劣,对典型防火涂料的性能进行测试。 难 点: 正确理解燃烧失重、炭化体积以及火焰传播特性与材料防火涂料性能的关系。 实验六 燃烧热的测定(4?学时 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燃烧焓的含义;了解物质燃烧焓测定的方法;掌握恒温式热量计进行物质燃烧焓的测定 技术;学会温度改变值的校正。 重 点: 掌握恒温式热量计进行物质燃烧焓的测定技术;学会温度改变值的校正。 难 点: 掌握恒温式热量计进行物质燃烧焓的测定技术;学会温度改变值的校正。 实验七 危险物质爆发点的测定(2?学时 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理解爆发点的物理概念,爆发点、爆温与分解温度的关系;掌握使用爆发点测试典型材料爆 发点的操作方法。 重 点: 爆发点、爆温与分解温度的关系;掌握使用爆发点测试典型材料爆发点的操作方法。 难 点: 掌握爆发点测定仪器的使用并测定典型危险物质的爆发点。 实验八 材料水平垂直燃烧测试(3?学时 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掌握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如水平燃烧、垂直燃烧、45 度燃烧等,加深理 解环境对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 重 点: 掌握水平燃烧、垂直燃烧、45?度燃烧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对泡沫塑料、硬泡沫塑料、泡 沫橡胶材料的燃烧性能进行测试。理解环境对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 难 点: 正确使用水平、垂直燃烧测试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的三种常见用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