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开公司一个公司,现在是都不想干了,当初兑了10万块钱开了公司,现在账上还剩下2万块钱,总之开销比较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四章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法1 (2).ppt 17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 以“企业法”的观点划分企业: 二个比喻 投资人与企业之关系:
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二位一体,夫妻一体)
合伙企业≈合伙人(藕断丝连)
公司≠投资人(离婚,各自独立)
从企业的发展史上看:
个独企业是棵幼苗,合伙企业是棵小树,公司是棵大树。 2008年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 内资企业1 内资企业2 私营企业1 私营企业2 年全国个体工商户数发展情况 港澳台居民个体户 截至2008年底,港澳居民在内地设立个体工商户实有3660户,比上年底增长20.67%,从业人员9649人,增长19.26%,资金数额2.42亿元,增长28.3%。其中香港居民申办个体户实有3203户,从业人员8641人,资金数额2.19亿元。 全国实有台湾农民个体户174户,从业人员676人,资金数额2389.46万元。2008年新登记台湾农民个体户79户,从业人员334人,资金数额1406.75万元。
外商投资企业1 截至2008年,全国实有外商投资企业43.49万户(含分支机构14.69万户),比上年底增加2.85万户,增长7.01%,投资总额2.32万亿美元,比上年底增加0.22万亿美元,增长10.21 ; %;注册资本1.3万亿美元,增加0.15万亿美元,增长12.56%;其中外方认缴出资额1.04万亿美元,增加0.12万亿美元,增长12.78%,外方认缴出资额占认缴注册资本的79.88%,比上年底增加0.16个百分点。企业法人户均注册资本451.47万美元,比上年底增长11.84%。
外商投资企业2 第一节
个人独资企业法 一、概述 二、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义务 三、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 四、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与清算
个人独资企业适用《个人独资企业法》( 日通过,日施行,共6章48条。),个体工商户的依据《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二者形式上区别: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与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实质上区别:主要是雇佣人数。雇工8人(含8人)以上的,应登记为个人独资企业。其他方面就是个人独资企业享有的权利似乎更广泛些,严格区分有一定困难。但是,从趋势来看,个体工商户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我们重点介绍一下个人独资企业。
背景:个人独资企业法在2000年出台实施,被铺天盖地的媒体称为“一元钱做老板”。这一个非常响亮而有诱惑力的口号,激起人们对个人创业的无限遐想。当时,各地媒体记者就守在工商局门口,结果全国第一个进行登记的人,是北京的吴坤岭,它创办的是“知本家投资顾问事务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一不小心成了名人,现在来找我的人特别多,……”。 什么是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一人投资/一人所有/一人责任]
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法人地位;与其他企业相比,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特征是:(1)一个自然人投资;(2) 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企业无财产权;(3)企业有相对独立性,投资人承担无限责任;即先由企业财产清偿,不足的,由投资人用其他财产清偿;(4) 非法人营业性组织。 个独企业的设立条件是: ①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应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且不为法律规定禁止从事营业的人。 ②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③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 ④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⑤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个人独资企业的价值 1.优点:
第一,经营灵活;
第二,法律规制相对宽松;
第三,可以充分保持营业秘密。 2.缺点:
第一,资金少,筹资受到限制;
第二,经营范围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第三,出资人负无限责任,风险很大。
顾勇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近年来其就职企业的效益连连滑坡,面临破产。他很想自立门户创建一家独资企业,自己做老板。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一些非官方途径了解到的信息,勾勒出欲设企业的大致情况如下:
企业名称为“洁又惠”面点制作有限责任公司,自己为该企业董事长。听说独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只要1元钱,即象征性地出一点就可以了,所以资本暂定为400元,外加一些碗筷、几把桌椅;而且注册资本越低,他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少。顾勇准备借用一处即将拆迁的街面房作为经营场所,到几个月后面临拆迁时再想办法解决经营场地问题。
顾勇计划雇用3名左右的职工,但支付的工资中不包含社会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内容,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创业公司3个合伙人,老大出50万,老二30万,老三20万,股权怎么分?_突袭网
当前位置&:&&&&创业公司3个合伙人,老大出50万,老二30万,老三20万,股权怎么分?
热门标签:&
创业公司3个合伙人,老大出50万,老二30万,老三20万,股权怎么分?
编辑:王亮
创业公司常见的股权纠纷,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创业公司三个合伙人,老大出50万,老二出30万,老三出20万,并约定“出多少钱占多少股”。公司做到一半,老二跟老大老三不和,要离职,于是问题出现了――当时老二出30万占了公司30%的股,怎么办? 老二当然不同意退股,理由很充分:第一,这30%的股份是自己真金白银花30万买的,退了,不合理第二, 《公司法》和公司章程都没规定股东离职还要退股,退了,不合法。然后,老大老三傻了,他们确实没理由把老二的股权收回来!但是,万一到时候公司值钱了,老二跑回来讲这个公司30%是自己的,捞白食,怎么办?最后,创始人内部陷入无穷尽的撕逼,投资人碍于股权纠纷也不敢投资……创业公司,卒。此时,老大老三一看股权撕逼撕不出结果,就干脆想了个“破罐破摔”的法子:另开一家公司,赔钱的事交给老人去做,赚钱的事由自己新成立的公司做。结果,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搞成转移公司资产,甚至成为刑事犯罪!创业公司,再卒。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大致可以一窥绝大部分创业团队股权分配的特点:合伙人出了钱就不管了,不想未来会不会继续参与这个项目;股权只有进入机制,没有调整机制,也没有退出机制。因此,初创公司股权设计的核心重点是要解决两大问题――怎么分?怎么退?一、股权如何分配?1/股权和职能的关联假设初创公司三个合伙人,一个负责内容,一个负责技术,一个负责销售,大家的资历又差不多(这也是大多数创业公司的标准组合),这个时候应该如何分配股权?大原则在于,技术研发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而销售通常只在公司初创时能带来短期的资源效应,而市场职能介于两者中间。因此,对于这三种职能的股权分配,应该按照各自职能的综合效应,由高向低依次排序为――技术、市场、销售。依据此,我们还可以延伸到运营公司过程中的激励比例问题,如下表:注意,以上设计适用于单创始人结构,即在具有多个创始合伙人的情况下,确立一个核心创始人,然后由其组建职能健全的团队。创始人应当具备极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并集中指挥,使整个团队的执行保持高效;不建议树立多个多核心的创始人结构,届时,团队的股权分配和协调配合将会变得十分低效。二、企业股权结构的三种模型第一种,绝对控股型这种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创始人占三分之二以上,即67%的股权,合伙人占18%的股权,预留团队股权15%;该模式适用于创始人投钱最多,能力最强的情况。在股东内部,绝对控股型虽说形式民主,但最后还是老板拍板,拥有一票决定/否决权。第二种,相对控股型这种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创始人占51%的股权,合伙人加在一起占34%的股权,员工预留15%的股权。这种模型下,除了少数事情(如增资、解散、更新章程等)需要集体决策,其他绝大部分事情还是老板一个人就能拍板。第三种,不控股型这种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创始人占34%的股权,合伙人团队占51%的股权,激励股权占15%。这种模型主要适用于合伙人团队能力互补,每个人能力都很强,老大只是有战略相对优势的情况,所以基本合伙人的股权就相对平均一些。这三种模型里面有几个特点:首先,投资人的股份没算在里面。预留投资人股份存在很大的问题。假设创始人预留20%股权给后面的投资人,投资人从他手里买股份,这就叫“买老股”。从法律关系上来讲,这是投资人跟创业者个人股份之间的关系,不是跟公司之间的关系。这个钱进不了公司账户,而成为创始人个人变现,不是公司融资。而且,一旦创始人卖老股,投资人出很高的溢价进来,创始人马上就面临很大的一笔税。所以,不建议一开始给投资人预留股份,可以进来以后大家共同稀释。那么激励股权为什么建议预留呢?主要原因是能充当调整机制。比如,很多创始人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找合伙人其实没多少选择余地,觉得凑合就一起干了。但是过了段时间,发现这人能力不行,此时,预留的部分就能出面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早期股权分配不合理,这时候就可以调整一部分到代持的老股里面去。如果后面有新人参与进来(不管是高管、合伙人还是员工),也能通过预留股权去处理。3/股权控制方式纵观国内外上市且发展良好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占股20%左右是较常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大家就会考虑,公司的控制权会不会出问题?事实上,不是说只有控股才能控制公司,不控股的老板也能控制公司。这里就牵涉到几种控制方式:第一种,投票权委托最典型的是京东。京东上市之前烧了很多钱,刘强东的股份很少。所以,京东对后来的投资人都有前提条件,就是把投票权委托写好――刘强东在上市前只有20%的股份,但是有50%的投票权。第二种,一致行动人协议简单来讲就是,所有事项先在董事会内部进行民主协商,得到一致意见,否则就以老大的意见为主。第三种,持股平台针对于有限合伙。老板可以把合伙人、员工的股份放在员工持股平台上,以此把合伙人跟员工的股权全部集中到自己手里。因为有限合伙分为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普通合伙人即使只持有万分之一的股份,这个持股平台里面的股份也都是他的,他可以代理有限合伙的权利。而有限合伙人主要是分钱的权利,基本是没话语权。第四种,AB股计划AB股计划通常是把外部投资人设置为一股有一个投票权,而运营团队一股有10个投票权。例如刘强东一股有20个投票权,所以他总够有将近90%的投票权。三、退出机制设置激励机制基本已经是大部分创业公司的共识,但是事实上,大部分的激励机制的效果都不好。原因在于,公司最后有两条路,要么上市,要么被收购,但是这对大部分的创业公司来说概率都比较低。如果不设置合理的退出机制,将无法适应创业公司频繁发生人员更迭的情况。因此,事先约定科学的退出机制,将直接解决开头案例中提出的员工离职问题。为此,我们有四点建议――1/创始人发限制性股权限制性股权简单来讲,第一它是股权,可以直接办理工商登记;第二它有权利限制,这种权利限制可以四年去兑现;而且中间离职的情况下,公司可以按照一个事先约定的价格进行回购,这就叫限制性股权。限制性股权的限制就在于,分期兑现,公司可以回购。无论融资与否,上市与否,都需要套用限制性股权。比如说,创始合伙人早期只掏了三五万块,拿了20%的股份,干了不到半年,公司做到五千万或者一个亿,谁都不希望看到他仅靠一点贡献就拿走一大笔钱。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拿限制性股权2/股权分期兑现分期兑现有四种方式:第一种是约定4年,每年兑现四分之一;第二种是任职满2年兑现50%,三年兑现75%,四年100%。这是为了预防短期投机行为,小米的员工股权激励就是按照这种模式的;第三种是逐年增加,第一年10%、第二年20%、第三年30%、第四年40%。也就是干的时间越长的兑现的越多;第四种是干满一年兑现四分之一,剩下的在三年之内每个月兑现48分之一。这种以干满一年为兑现前提,后面每到一个月兑现一点,算得比较清。这几种模式对团队来讲是不同的导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3/约定回购机制股份约定回购机制的关键是回购价格定多少。有些公司一开始约定,如果合伙人离职,双方按照协商的价格回购。所以这里面有几种模式:第一种,参照原来购买价格的溢价比如说他原来花10万块买了10%的股,如果到了两三倍,那一定得溢价。第二种,参照公司净资产假如公司干到第三第四年的时候资产已经有一个亿了,这时候要是按照人家原来购买价格的溢价,那么人家干的这几年都白干了。所以对于此类重资产企业,可以参照净资产来定。因为回购是一个买断的概念,相当于把对方未来十几年的财富都断掉了,所以从公平合理的角度还得有一点溢价。第三种,参照公司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折扣价回购为什么要打折呢?基于几个考虑:从公平合理的角度出发,资本本来就是投资公司的未来。5千万、1个亿的估值是认为未来公司值这么多钱,但这个估值是可变的,并不代表你离职的时候就是这个价格;从公司现金流角度,如果完全按照公司估值,那公司现金流压力很大;从公司团队的导向出发,这个导向就是引导大家长期干。这里面用什么价格是以公司的具体模式为依据的。第四种,做好预期管理退出机制怎么去落地?首先要在理念层面达成共识,之后再谈硬梆梆、冷冰冰的规则。理念层面是大家先沟通到同一个层面,比如:谈好是基于长期看,还是基于短期投资?未来这个公司能不能做成?能走多远?能做多大?确定好主要贡献在于长期全职出力。如果股份不回购对长期参与创业的股东是不是一个公平合理的事情?总之,所有合伙人要同一套标准,游戏规则值得所有人尊重。只有在理念层次沟通好了,才能够平和理性地去谈具体的规则条款。更多精彩 >>>为您精彩推荐
Copyright @ www.ttjj.org.&&蜀ICP备号几个朋友合伙创业,如何分配股权?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061,750分享邀请回答4.5K2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hbswk.hbs.edu/item/5543.html)创始人(们)需要坦诚面对自己,回答自己创业的原动力到底是什么。是获得巨大经济回报?还是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情?没有对错,只有是否忠于自己。答案清晰,就更容易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两个都想要 (也没有错),反而最后容易一个也没得到。回到最初的问题,只有创始人坦诚面对自己的驱动力和欲望,和你挥洒青春共奋斗的创业团队才能容易建立稳固的信任。-----------------------------------非常重要的一点,想起来。看到没有人讨论,加在这里。股权划分完了,必须要有相应的股权兑现约定 Vesting,否则股权的分配没有意义。这是说,股权按照创始人在公司工作的年数/月数,逐步兑现给创始人。道理很简单,创业公司是做出来的,做了:应该给的股权给你。不做:应该给的不能给,因为要留给真正做的人。一般的做法是按照4~5年兑现。比方说,工作满第一年后兑现25%,然后可以按照每月兑现2%。这是对创业公司和团队自身的保护。谁也没办法保证,几个创始人会一起做5~7年。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是某个(些)创始人由于各种原因会离开。不想看到的情景是,2个创始人辛苦了5年,终于做出了成绩。而一个干了3周就离开的原创始人,5年后回来说公司25%是属于他的。这个事容易忽略。如果股权已经分配好,忘了谈这个事情,大家必须坐到一块,加上股权兑现的约定。 2.4K9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时间交易者:未兑换名人时间 唯一的目的是炒作赚钱_网易新闻
时间交易者:未兑换名人时间 唯一的目的是炒作赚钱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炒时间”最近很火?听听他在时间交易平台“薅羊毛”的自述)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时间交易平台,其背后都有着自己的交易盘。在交易盘上,名人的时间被“切碎”成秒,以股票的形式开盘,供用户买入卖出。时间交易平台,是2017年新生的一个领域。主要玩法为发行人通过平台发行自己的时间,想约见知名人士的用户,根据平台规则购买时间,平台则在其中收取佣金。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时间交易平台,其背后都有着自己的交易盘。在交易盘上,名人的时间被“切碎”成秒,以股票的形式开盘,供用户买入卖出。2017年时间交易领域迎来一个小风口,时空梭、e秒、时分、光简、你好时间、秒咖、时间宝、有时等时间交易平台纷纷涌入。以秒啊为例,它提供三种选择。一是进行T+0短线交易获利,二是用户长期持有等待升值,三是用户将购入的名人时间以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真实兑现。在目前的时间交易领域,秒啊是为数不多活下来并继续发展的企业。本月27日,秒啊将上线国际版,发行自己的特牛币,进入代币市场。未来,兑换时间行权、时间交易盘、代币发行,将成为秒啊的三条路径。秒啊日获得慕岩、王思明、朱烨等个人投资,这些企业家也在秒啊平台上线,随后获得映客APP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日获得由洪泰基金领投、朗玛峰创投、宣亚国际、映客APP的数千万A轮融资。同领域的e秒日获得麒文投资100万人民币种子轮,时空梭日获得紫辉创投领投的数百万天使轮融资。这也是时间交易领域除了秒啊仅有的获得融资的公司。这些时间交易平台的活力期以月来计算,时间宝在一个月之内垮掉,剩下的你好时间、光简、时分等,已然沉寂。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其背后隐藏着的金融盘交易属性大大超过了其宣称的概念。我们找到了大王,他曾做过很多人的时间主人,但却对这些时间本身没有任何兴趣,在时间交易平台,他没有兑现过哪怕是一秒名人时间,唯一的目的就是炒作,赚钱。以下是大王的自述。一现在市面上你找得到时间交易平台,我基本都玩过。粗略算了下,9个多月里,我玩过十几个平台,“经手”大概有10多万秒。老实说,我没有兑现过其中一秒的时间。其实,玩这些平台交易盘的,很多都跟我一样,目的就是赚钱。现在这些平台死的死,倒的倒。有一些平台,时间在里面,没有交易量,价格一路跌,想出手没人接,想行权(花费时间),平台却说没法兑现。有一些平台还直接宣布“不干了”。血腥,很血腥。其实,不管是时间交易,还是空气交易,只要是交易平台,都很血腥,这个血腥的程度真不亚于曾经的P2P。这里面的事儿,我自己都想写本书了。二时间交易平台,就是把名人的时间上线,用户在上面买卖时间,可以兑现也可以转手。它不是股票那种T+1的形式,它可以达到T+0。你可以当天买,当天卖。年初,2月4号吧,我的一位朋友在一个平台上线了自己的时间,他发了朋友圈。我挺好奇,就下载了这个APP。刚开始,我还没想着怎么在上面“薅羊毛”,更多是关注名人。琢磨着能花个一两千块见一位大咖,也挺值。这些平台上,上线的有三四线明星,有些是企业家,或者创始人的朋友。可能它背后会有一个很好的价值属性,可以签约到各种各样的时间。但我慢慢发现,你真正想操作这个事情并不容易。某知名投资人之前在某个时间平台上线,价格是10块钱一秒,约他吃个饭大概是一两万块钱,你觉得值吗?据我所知,他的时间大家都买了,真正去行权的没几个。而且也没人去炒他,因为他价格太高了。别说把这位投资人的时间上架,我觉得,就是把马云的时间挂上去可能也没几个真正去约见的。价格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觉得,在资金盘面前大家的目的和初衷都一样,就是我要赚钱。交易盘也是这样,我没有一个保障,没人保证我能约到他。即使能约上,我也不知道约他干嘛去。俩小时干嘛?洗澡、吃饭,唱卡拉OK?到底干什么我不知道,我没有一个明确的消费途径。像我说马云上来了,你说我约他我能干什么,我说马总给我介绍个工作吧,不能这么说吧。不能排除有部分人还是想去和创业导师、名人等等线下交流,但是,在某平台上线的明星,基本在在行、分答这些平台也都同时上线。算下来,可能那些单位时间的价格更低。当然,还是存在那种真正想见面的。但是,我真的想和这个明星去见面,明星有时间,几百秒或者几千秒,我怎么能得到这几百秒几千秒,我还得去买对不对?刚开始上线一位明星,想买的话还得申购,申购是这样,可能一万块钱,你只能中200秒。这叫“打新”。即使我成功用一万块钱申购到这个明星的200秒,可是,见这个明星可能需要2000秒。那我必须再获得1800秒,怎么获得这1800秒,要么就挂单,就每天在那个时刻我挂到第一单,能吃到一些别人卖出来的时间,如果吃不到那只能等他开板,等他开板的时候就已经价格很高了,我再买的话其实就成别人的接盘侠,那我所要付出的成本是不是更高了?如果我真的是脑残粉,花几百块钱几千块钱不算事,我可以当接盘侠,但这种人有多少呢?说白了,和名人吃顿饭的价值对于我而言到底有多大,问题在这。如果名人的价值跟我薅他所能得到的价值要大很多的话,我可能去行权,但如果他达不到呢?那我可能还是图钱更实在,至少我现在薅100块钱今天我的生计有着落了,你让我今天跟他见个面,具体费用谁买单还是一个问题。所以后来我发现,大多数玩家们只关注涨跌。涨了倍儿高兴,跌了就伤心,它把这个平台的本质,就是所谓的见名人,改变了。而如果你以见名人为目的,你就赚不了钱了。现在有文章说,在某平台上,40%是想行权,30%是的炒长线,剩下的30%人是炒短线。其实我以一个用户,和一个玩得很久的人的角色告诉你,想行权比例没有这么高。可能10%-20%的人是想去见面,兑现时间;大概30%左右的是想炒长线,剩下全部都是短期投资。以某平台的官方统计为例,300多万秒的消耗量,现在平台上线的名人大概有200人,每个名人签约的时间约为80万秒,300万/(200*80万),也就是说真实被消耗见面的时间只占3/160。我也混迹各种群,大概现在大家对于一些平台感觉都是比较负面的。因为很多人在上面亏了钱。大家对于它的认知,其实还是最基本的层面就是交易盘。可以说很多人没有发现时间平台的真正价值,但是最初他们也大多没有引导用户去发现这个价值。看看每一个盘口下面的评论,基本上百分之六七十的都是在骂,或者就是在说快涨吧,涨得多高多高,都是赚钱的。三我主要玩的这个平台,涨势我大概经历过两轮。就是2月到3月时,这一段涨得非常疯狂。经历了最惨的一次跌幅是四月份那一次,狂跌。我因为当时刚玩没有经验。那次大跌,我从四千盈利,到亏四千。有了那次大跌时的经验,我再玩时间交易就比较小心。假如说涨到多少钱价位,我一看不行就跑了,当天跑了以后,第二天准跌,玩得也算是经验了。这种东西没有一个实质价值作为基础,就是博傻理论。总会有傻子接盘的,你要相信这一点。之后,我在其他平台上也把之前亏了的钱赚回来了。5月时小波动的,微涨了一些。当时明显感觉,在大跌之后,开始有人在背后撑盘。当时的情况是,一个名人以五分钱每秒的价格发行,这个盘被撑到4毛钱时,开始出现买卖交易。现在,大概在2毛钱就开始出现交易,这个交易你看着是交易,其实我们认为就是跌。最近一个多月的时候,我感觉没人撑盘了。据我所知,在这个平台上,投入两三万块钱的基本上都是散户,大户都是10万起。我认识一位非常厉害的人,他原先30万进A平台,130万出来,净赚了100万。他也曾经亲自搞垮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最后垮的导火索就是他。我一个朋友也是一个创业者,他在A平台赚了六七万,现在在其他平台套了十几万。玩时间长了,我发现明星在一个平台火不火,真不是看明星个人,更多是明星这个盘口背后的操盘手。因为其实它是一个股票的变形,可能,每一个盘口背后都有庄家。我炒过股,但是我感觉股票的获利没有这个疯狂。原先最疯狂的时候,在A平台上,一个月一万本金,大概能赚4、5千。即使到现在,玩好了大概一个月也能赚3千元。大概一个月以前,我做过一次总结,那时候这个平台对外说总消耗是几百万秒,当时我看了他所有盘口,除了几位有消耗以外,其余的全部都是满秒80多万,仅有那么几个人有显示消耗,但是那个显示量加在一起也不过才几十万。有两种可能,第一,实际消耗的没有说的那么多。第二,可能原来消耗掉的一些又上去了。这有两方面深层次的考虑,如果说他没有消耗那么多他硬说这么多,可以说他数据造假。但如果说他消耗了那么多却显示没有这么多,证明他把原先消耗的又给上去了,这意味着什么?二次炒作的背后有哪些利益相关,我就无法猜测了。四上面我说了,时间平台是T+0,你可以当天买,当天卖,这会带来很大的利益空间。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逻辑,就是这些公司的盈利,现在所有公司都标榜自己的盈利是来源于手续费。以某平台为例,宣称手续费是千分之三,双向收费。假如,咱俩合伙办了一个时间交易平台,把你的时间挂上平台,一秒钟一块钱,我上线你10万秒,10万元,大家都认购了,打钱了,然后一块涨到两块。但是,在两块的时候,它开始跌了,跌到一毛钱了,你现在的个人身价是多少钱?是一万元,这一万元跟您刚发行的时候那十万元,差了9万元,这9万元去哪了?▲时间交易涨跌类似股市大盘可能有一部分被羊毛党薅走了。它可能还有一部分钱不知去向。如果平台上很多盘口都是跌的,那么它跌了以后,所沉淀的资金量都不小。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首先是市场教育的问题,就是看平台怎么样引导大家去做好行权。如果时间平台没有做好这种行权的教育和准备,盲目上线,可能直接的后果就是被羊毛党撸死了。现在活着的平台没几个了,还有一小部分是半死不活,剩下一大部分都死了。现在时间交易维权群都出来了,因为钱被套了,平台也不运营了,我加的维权群都四五个了。(虽然在一些平台上赚钱了,但是我还喜欢加入这些维权群看。)在当时倒掉的一些平台上,S平台是时间交易平台上第一个把名人时间全部以最高价格回购的公司。它在宣布我不干了的同时,把平台上的时间全部回购了。它是第一家退钱的,按当时成交的最高价格回购平台上的时间。等于公司当接盘侠,让所有人有的赚。更多的平台,也不说不干了,但是它的盘子也不发新了,也没人运营,把用户都晾那了。很多玩时间平台的老手,都这样被套了几万。还有一件事。有一次,一个交易平台上线的一位明星自杀了。当时,这个平台所做的就是直接把那个盘停了,停盘以后也没有说怎么赔付用户。因为毕竟人都没了我买他时间也没有用了,到现在大概也得快一个月了,还没有消息。其实我看过平台的交易协议。大概有条款是说,买了这个名人的时间之后,名人有任何的后果或者发生意外,这个损失是用户承担。公司没有任何承担义务的责任。当时,那个明星是涨到3毛2一秒。到现在,什么消息都没有,现在他们只是把盘给停了,停盘了而已。不过,如果你问我,玩到现在还会继续玩吗?我会回答你,别人白给你钱你能不要吗?五我感觉,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够真正把时间交易平台做成闭环。闭环就是时间发布之后,大家不是去盲目的炒作,而是真的把它用于行权,用于消耗,我认为这才是一个比较健康的模式。我愿意相信每个新事物出来的时候,愿景都是好的。可能在它发展和迭代的过程当中,慢慢就走歪了。在上面玩久了,经历的版本迭代也多了。最近,我能感觉到一些平台在“反思”:正在把交易盘的属性慢慢隐藏,更多突出名人的价值,加入了一些突出行权功能的板块。比如,规定行权多少秒,平台会以语音、视频的形式反馈给用户。时间更长的,有个标准是可以线下约见。现在,平台也开始往行权消费上下功夫了,他们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了。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就说了,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对于时间交易平台来说,可能踩到了成千上万的小散,从被套小散的身上慢慢走到了今天。在我看来,时间交易平台分为三种元素,时间元素是媒介,交易是他的方法,平台他是的本质,你每个人都可以来我的平台销售你的时间,进行交易,这个是时间交易平台这六个字的一个真正的意义。我有时会思考,时间交易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是时间的价值,这个人的价值。采访手记
在这场名为时间的交易中。或许,时间只是手段,交易才是目的。我们无法评论这背后是平台、还是投机者促成了这个局面。时间的价值、名人的价值,当这两者叠加在一起时,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通行全球的标准去衡量。这就像初创公司的估值,或者天使轮的投资,如果那还有基本的商业逻辑和创始团队的背书,那么时间交易的本质,也许是单纯的在赌人,更进一步,在赌这个人与你叠加产生的价值。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可以将这些时间兑现,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这个赌局本身像极了骗局。在这个过程中,唯一能计算出的是,在时间交易平台的投机者们,赚到的钱与流失掉的时间比,那正是属于你的时间价值。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马芊 张卓
责任编辑:李崇_NN5538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伙开公司协议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