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201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出与哪些因素有关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与纯收入的计量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与纯收入的计量分析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请尊重原创,谢谢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因素分析;小组成员:;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本)指导教师:;日期:-25日;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因素分析;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关键字:消费支出CPI人均可支配收入一.问题的提;改革开放前,中国上至中央,下至各级政府,由于人才;二.变量的选择分析;通过研究以前学者对影响因素的选取并且根据西方经济
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因素分析
小组成员: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本) 指导教师:
日期:-25日
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因素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本地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关键字:消费支出
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前,中国上至中央,下至各级政府,由于人才的匮乏,资金的短缺,观念的保守,我们对各种经济的决策大都是依据历史的数据,凭借个人经验作出决策,无法切中要害,导致最后的指导行动的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成效不大,延误了国家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国家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采用科学、定量、求实的预测、指导方法,摒弃太多的人为影响,所作出的决策越来越切合实际,而效果亦愈来愈好;而这其中,计量分析方法功不可没。所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居民投资的作用,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最后得到的收益不仅仅是最终的最佳模型以及结论,还有通过建模自身感触到的: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实际操作与理论的结合、严谨的思考。
二.变量的选择分析
通过研究以前学者对影响因素的选取并且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我认为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主要受居民储蓄,可支配收入、工资水平、消费者支出、恩格尔系数、通货膨胀率、收入分配、居民贫富情况的影响。居民储蓄是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直接因素,居民储蓄越多,最终消费就越少,储蓄越少,最终消费支出就越多;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储蓄水平的一个因子,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直接性的居民储蓄会随之上升,当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同时就是增加自己的银行储蓄为以后的购房、养老、医疗保健做准备,这对居民的消费支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必须选取为模型的解释变量。物价水平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会有影响,即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支出,当居民的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涨,则消费支出增加;反之,居民收入不变,若物价下跌,则消费支出减少。对于物价水平,我们选择价格指数来反映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越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高,社会的储蓄倾向就会越低,消费率越高。所以把收入分配这一项也选入作为解释变量,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基尼系数――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0.2到0.4之间都定义为分配合理,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超过的话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越大,但是由于基尼系数的数据无法完整的找到,所以只好放弃。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家庭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越大,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最终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越小,恩格尔系数就越小。这一项也是需要被列为影响因素的,而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成为发展最快的新型产业,对家庭消费支出来说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作居民消费支出的计量分析时,也是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于是最终确定了以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以城镇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旅游花费为解释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
三.变量的设定和数据收集
1.将居民最终消费支出设为被解释变量Y;
X1代表居民储蓄 ;X2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 ;X3代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代表人均旅游花费
μ随即扰动项,代表其他所有的影响因素。 2.数据收集 年份 92 95 98 01 04
居民最终消
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人均旅游花
30.6 12.1 69.7 21.5 20.4 13.2 34.4 63833.5
0.6 7.4 3 0.3 4.0
4.9 03.5 62.3 79.8 21.8 62.4 86910.65
103.1 103.4 106.4 114.7 124.1 117.1 108.3 102.8 99.2 98.6 100.4 100.7 99.2 101.2 103.9
156.7 163.2 164.1 178.5 195.3 218.7 256.2 328.1 345 394 426.6 449.5 441.8 395.7 427.5
617.65 9421.6
76.9 392.2
101.8 101.5 104.8 105.9
436.1 446.9 482.6 511
534.19 15780.8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四.模型建立
基于以上数据,建立模型
?= β0+β1X1+β2 X2+β3X3+β4X4
μ是随机误差项
由于经济中许多变量之间都有隐藏的表面看不到的相关性,经济中许多方面有些微妙的联系,就如人们对某一产品的需求量会受到该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又不能全部列入模型,就用随即扰动项表示。
五. 参数估计
(一)使用Eviews软件,运用OLS法估计模型:
1.模型估计结果:
?=6193.15 + 7..0634X2 - 87.7866X3 + 9.8995X4 Y
t-Statistic
R^2=0.9991
D.W. = 1.3357
2.经济意义
从回归结果看,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将增加7.5244个单位;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居民储蓄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将减少0.0634个单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将减少87.7866个单位;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额条件下,人均旅游花
费没变动一个单位,消费支出就同向变动9.8995个单位。
3.统计检验
拟合优度:由R=0.9991可知,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
F检验:在显著水平为0.05上,在F分布表上查自由度为k-1=4,n-k=14的临界值F0.05
(4,14)=5.87,很明显F=大于5.87,所以所有变量联合起来对模型由显著影响。
T检验:再显著条件为0.05的情况下,查自由度为14的t分布表此时,t0.025(14)=2.15,可见,x2,x3, x4的t检验不显著,说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二)计量经济学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
第一步,选取X1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初始回归变量,则Y与X1的回归方程为:
第二步,在初始回归方程中引入X2即居民储蓄,则可以得出回归方程:
可以看出,虽然拟合优度稍有提升,但t值以及伴生概率都不达标,因此因剔除X2变量。
第三步,引入X3变量,则回归方程为: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因素分析-计量经济学小论文_图文38等内容。 
 计量经济学上机作业 学院:财政税务学院 班级:财政学一班 学号: 姓名:秦亚玲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相关因素分析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计量经济学论文我...最终环节,消费能否顺利实现是决定 企业能否顺利完成生产的重要原因,也是决定经济...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及对策_金融/投资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计量经济学论文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影响因素计量分析-计量经济论文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计量经济学结课论文(普通高等教育)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影 论文题...  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因素计量分析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最终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越小,恩格尔系数就越小...计量经济学论文 10页 1下载券 关于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  计量经济学论文关于我国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计量经济学论文,运用eviews软件分析,探讨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包括GDP,居民可支配收入,CPI,...  计量经济学论文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 影响居民消费原因分析 姓名:邵英华 班级:财务 12-2 学号: 影响居民消费原因分析...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即可用于最终消费 支出...  1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影响中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分析 1 2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影响中国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消费对于我国经济的...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相关因素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影响我国城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相关因素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研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研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1]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居民消费计量经济学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居民消费计量经济学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计量经济学论文关于我国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扩张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拉动作用。我国经济逐步由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社会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特别是对于如何启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及时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国民消费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我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有两千多万常住人口,其中城镇人口数达到1600多万,数量和比例都很高。因此,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为基础进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因素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 二.理论基础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在肯定收入对储蓄约束和心理功能影响这两个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其局限在于:1.排斥每个人消费、储蓄行为受他人影响的事实,肯定个人消费、储蓄是孤立的行为,从而忽视社会因素对消费、储蓄的影响,结果把居民储蓄变动看成孤立的个人行为。2.排斥每个人收入的跨期预算,从而忽视储蓄心理预期和生命周期功能,结果不能从动态的、长期的角度反映储蓄变动的态势。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该假说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第二,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第三,在经济周期的短期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第四,短期与长期的影响结合在一起。 由于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相对收入假说强调了人们消费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团的示范效应,这一点是十分有意义的。相对收入假说中关于棘轮效应的论述解释了消费的稳定性,说明了消费对经济稳定的作用。 示范效应:家庭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水家庭,即消费有模仿和攀比性。棘轮效应:家庭消费即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变化时,家庭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 但是,相对收入假说同样缺乏充分而有力的经验证明,弗里德曼认为可以把相对收入假说作为持久收入假说的一个特例。 3.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假说 该假说的前提是: 首先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能以合理的万式使用自已的收入,进行消费;其次,消费者行为的唯一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这样,理性的消费者将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中的收入等于消费。 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三个阶段。年轻和中年时期阶段,老年时期是退休以后的阶段。一般来说,在年轻时期,家庭收入低,但因为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进入中年阶段后,家庭收入会增加,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降低,收入大于消费,因为一方面要偿还青年阶段的负债,另一方面还要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防老。退休以后,收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因此,在人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是不变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认为,由于组成社会的各个家庭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所以,在人口构成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则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变化,如果社会上年轻的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中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 4.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也就是说,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应最大化,不是根据现期的暂时性收入,而是根据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即持久收入水平来作出消费决策的。 弗里德曼认为,要正确分析人们的消费行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就必须严格区分两种收入:一种是暂时性收入,另一种是持久性收入。与之相适应,消费也应该区分为暂时性消费和持久性消费。暂时性收入是指瞬间的、非连续性的、带有偶然性质的现期入,如工资、奖金、遗产、馈赠、意外所得等等;而持久性收入是与暂时的或现期的收入相对应的、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性收入,它实际上是每个家庭或个人长期收入的一个平均值,是消费者使其消费行为与之相一致的稳定性收入。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估计 1.模型与数据的选择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主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这里,我们主要选择人均家庭总收入、CPI、税收和GDP。 ?=?+?*X+?*X+?*X+?*X+? 模型为:Yi X1为人均家庭总收入,X2为CPI,X3为税收,X4为GDP, 为随机干扰项 下表根据2012年北京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整理所得,分别列出了1978年至2011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家庭总收入、CPI、税收、GDP的值。表1
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 2.线性回归 利用Eviews6.0对上表中的数据进行OLS估计得下表。
模型回归结果表 根据图1的回归结果可得回归方程: ?=-525.079*X+7.853846*X-5.142221*X+0.697356*X Y1234 (1243.6) (0.067)(11.512)
(1.197)(0.332) T=
(-0.423) (9.660)(0.682)(-4.298)
(2.103) F= DW=1.257579 篇二:计量经济学论文关于我国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 4 key words .......................................................... 4 引言................................................................ 5 一、理论综述........................................................ 5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 5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5 3、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假说........................................... 6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6 二、实证分析........................................................ 7 (一)参数估计 ..................................................... 7 (二)模型检验与修正................................................ 9 1、经济意义检验..................................................... 9 2、统计检验........................................................ 10 3、多重共线性检验与修正............................................ 10 4、序列相关性检验.................................................. 12 (三)模型分析..................................................... 13 三、政策建议....................................................... 14 参考文献........................................................... 15
- 2 - 摘要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消费是伴随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加快,消费形式的变化也越来越快,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内需的增加上来,才能真正实现惠国惠民国策。 凯恩斯认为,短期影响个人消费的主观因素比较稳定,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但是大家都知道,收入的变动并非影响消费的全部原因。尤其在短期内,有时边际消费倾向可以为负数,即收入增加时消费反而减少,收入减少时消费反而增加;有时边际消费倾向会大于1,即消费增加额大于收入增加额。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收入,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行为。 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主客观的诸多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社会的消费量取决于期居民的收入数量、客观环境及社会成员的主管需求、心理倾向和社会的收入分配原则等主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指人性的心理特征、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这三方面具有相对稳定性。 本文利用1990年—2009的二十年数据,选取了居民可支配收入、CPI、税率、GDP四个因素分析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旨在说明其中的相互关系,为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消费 收入CPI
EViews - 3 - ABSTRACT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consumer is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n important content, along 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economic growth, consumption patterns of change is faster and faster, consumption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s one of the troika,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only economic growth into relying on domestic demand increases up to truly achieve benefit citizen and country national policy. Cairns believes that the short-term impact of personal consumption comparison of subjective factors, consumer consumption depends on how much income. But we all know, the impact of income changes not all consumption. Especially in the short term, sometime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can be negative, i.e. income increases consumption has decreased, while consumption reduced
sometimes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be greater than 1, that is, consumption increases greater than the increase of income. The phenomena tells us, in our daily lives, in addition to income, there are other factors that could affect consumer behavior.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opensity to have both a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constraining influence each other. Community consumption in the depends on the amount of income during residents, objectiv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requirements of the competent Member, psychology and social principle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so o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Subjective factors is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nature and social customs and social systems, these three areas with relative stability. This article uses
's 20-year data, select the residents disposable income, tax rate, the CPI, GDP four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consumption of the aimed at descrip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o national policy 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provide reference views.
Key words ConsumerIncomeCPIEViews - 4 -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扩张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拉动作用。我国经济逐步由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社会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特别是对于如何启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及时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国民消费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综述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在《货币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 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假定了消费是人们收入水平的函数,也称为绝对收入消费函数。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该假说的基本思想是,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短周期阶段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 - 5 -篇三: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 )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分析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由于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选取国民收入总额、前一年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平均货币流通量、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和自回归建立起较为合理的模型。从数据中得知,前一年的消费额、国民收入总额和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大,国民收入总额和前一年居民消费总额对城镇居民消费总额有正向影响,并且以国民收入总额占主要地位,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对居民消费总额有较强的负效应。但是居民消费对当年物价指数反应相对不明显,说明居民相对来说更注重经济的安全性。居民收入水平和货币流通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参照本文研究可以得出:健康的消费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稳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深化税制改革无疑不是促使居民消费健康增长的有效途径。 本文创新点是采用逐步回归消除多重共线性,采用广义差分法对时间序列数(转 载 于: 写论文网:居民消费计量经济学论文)据进行数据稳态检验。 【关键词】居民消费;逐步回归;多重共线性;自相关性;异方差性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目的和意义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方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而且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居民消费是指花费在最终商品与服务上且能符合需要和获得满意的各项开支,是GDP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为了深入的研究居民消费状况,本文选取城镇居民消费为典型,从侧面反应居民消费状况,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的最快,消费结构也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规范描述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数据资料,在定性论述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参照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和对策。 二、理论分析 消费理论和流派的分析 目前关于消费主要有以下的理论流派: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因此,扩大消费需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如城市居民每隔一年一次的加薪,但如何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却始终没有切实的措施,这是我国总消费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相对别人—示范效应,向高消费看齐。我国称之为“攀比效应”。相对自 己过去—习惯效应,收入水平变化后消费有滞后性。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 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WR+b·YL??WR为财产收入或称 非劳动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劳动收入,实为个人生命周期 不同阶段或不同年龄的收入;b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表明消费取决于财 产收入和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劳动收入。 (4)费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 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相对水平,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以持久收入为函数。 CL=bYL??YL为持久收入,如下公式:YLt=θYt+(1—θ)Yt-1??YLt为现期持久收 入,Yt为现期收入,Yt-1为上期收入,θ为权数。上式表明,现期持久收入等于 前期收入与现期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三、变量的选取 消费的决定因素包括:当期可支配收入、个人财富、物价指数、货币流通量 以及永久收入等等。并且认为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难以减少,主要因 素为实际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国民收入减去所有家庭和公司交纳的直接税,再减去企业净 储蓄,最后加上家庭从政府那里获得的转移支付。由于可支配收入计算易出现误 差,且可支配收入最终仍然由国民收入决定且与国民收入值差距不大,所以我们 采用国民收入代替计算。 货币流通量指货币离开金库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投放货币就增加了货 币流通量,反之,回笼货币就减少了货币流通量。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量主要是 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货币流通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影 响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过多,超出了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同 样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 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编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 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作为研究职 工生活和确定工资政策的依据。 综上所述,选取“城镇居民消费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国民收入 总额”、“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城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前一年城市居民消 费总额”为解释变量。 四、数据收集与处理 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国国家财政部网站上获得相关数据。 依据计量经济模型的构思和从实际出发: 1、该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 2、主要采集的样本是1987年至2007年的数据。 3、模型中解释变量为城市居民消费额,被解释变量为国民收入,年平均货币 流通量,城市消费物价指数,前一年的消费额。 收集数据如
年城镇居民消费额及其相关数据4、根据我们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这样一个关于城镇居民消费的统计图,从 中了解到了几种因素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五、模型设定及对新模型的分析 1、初始模型 按照线性形式建立模型如下 Y??0??1X1??2X2??3X3??4X4?Ut Y: 城市居民消费额X1:国民收入总额X2:年平均货币流通量X3:城市居民物价指数
X4:前一年城市居民消费额,此数据由被解释变量滞 后一期生成.
Ut:随机扰动项 利用EVIEWS 软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及统计检验,并针对其中有多重 共线和自相关影响的方程,进行修正后再来估计参数(显著性水平?=0.05), 如下: EVIEWS软件运行结果 (1)异方差性检验:因为无交叉项,所以有4个变量 在此处用怀特(white)检验,得出n*R^2=9.218768,查自由度在a=0.05下,查 x^2卡方分布表,得出x(4)=9.49& n*R^2 ,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模型不存在异 方差性。 (2)模型整体检验以及经济意义检验:由上面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可决系数 R2=0.990785,说明拟合优度较高。结合F=403.18& F(4,15)=5.86,我们可以判 定模型中所有解释变量联合起来对Y的影响力显著。然而X3 的t检验没有通过, 即偏回归系数的T值不显著,且X3的系数符号和经济意义不符,因为从消费的 棘轮效应来看,前期的消费对本期的消费最多产生的是正的影响,因此,我们根 据计量经济学知识判定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3)多重共线性检验:t?/2(15)=2.131,可以看出X3 和X4的t检验不显著,存在 多重共线,从简单相关系数矩阵
相关系数数据表X1 X2 X3 X4 X1 1 0...908007 X2 0. -0..797196 X3 -0.. -0.606013 X4 0...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尤其是X1和 X2、X3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从而证实方程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模型修正后新模型 采取逐步回归法以消除多重共线性。将被解释变量Y分别和每个解释变量Xi (i=1,2,3,4)分别利用EVIEWS 7软件进行回归,回归模型如下: A:Y=. (5.85) (10.77) R2=0.865612
S.E=936.25
F=115.94 B:Y=. (7.84) (5.68) 2 R=0.641486
F=32.207 C:
Y=.704X3 (3.35)(-2.60) R2=0.2724
F=6.739 D: Y=327.735+1.02539X4 (1.06)(17.12) R2=0.942136
S.E=614.3447
F=293.0767 上述四个方程中,X4方程的可决系数最大,其次为X1的可决系数,说明城镇居 民消费总额影响最大的为前一年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和国民收入总额。以X4为基 础,顺次加入其它解释变量,综合考虑如下模型结果最为理想:Y=660.4X4+0.0101X1 (2.10)
(5.89) (2.3) R2=0.9558
S.E=552.27
F=183.97 再以X4、X1为基础,顺次加入其它解释变量,回归结果如下: Y=399.177+0...0266X2 (2.03)
(4.40) (8.98)
(-7.77) R2=0.99075
S.E=260.528
F=571.249 当加入X2变量后,模型的可决系数提高到0.99,并且t检验和F检验均能通过, 此时模型最优。 (1)自相关检验以及修正: 由模型Y=399.177+0...0266X2中的DW=1.19836,查 Durbin-Wastson表,n=21,k=2,得下限临界值dl=1.125,上限临界值du=1.538, 显然DW值小于du,说明模型存在自相关,下面对自相关进行修正:本&&篇:《》来源于:
优秀范文,论文网站
本篇网址:/2016/jingjixuelunwen_.html
好文大家读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