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界有没有类似于2018经济领域热点话题的论坛?

拿了钱的医学界?打怪升级之路不平坦_百度宝宝知道
&拿了钱的医学界?打怪升级之路不平坦
宝宝1岁9个月LV.12
   ▲ 关注&健康点&轻阅读智库
   &医学界主编陈奇锐(中)与投资人
拿到了钱的医学界丝毫松懈不得,前有更不差钱的丁香园,后有掌上医讯、医学之窗这样的虎狼后生,会念经的外来和尚没准也跃跃欲试。
   12月8日,移动医疗新媒体&医学界&宣布获得近2000万元的A轮投资。此次投资由道彤资本、爱康国宾及其董事长张黎刚设立的投资公司共同参与。
创办于2012年的医学界,起步于一份迄今没有刊号的杂志。
此后其内容载体包括了网站、微博等,医学界的真正做大是在移动阅读时代,其创始人陈奇锐在第一时间抓住了市场的脉动,建立了医学界微信号矩阵。目前,医学界的门户网仅仅成为微信和App的导流入口,运营的重点放在旗下22个子订阅号、1个服务号,以及&医生站&App。
   &医生站&是医学界在今年9月推出的主打医生在线教育的学习社区。陈奇锐介绍,医生站迄今为止注册医生用户已接近40万,用户日活率(17%以上)创造了行业纪录,已经成了中国日活用户最多的医学APP。陈奇锐特别强调,医学界在手机移动端的医生流量已经超过了中国最大的医生社区丁香园。
按照陈奇锐的设想,医学界要在拥有了大量医生阅读流量之后,精准投放的广告营收也实现迅速增长,同时还要涉足医院培训等线下会议业务。
陈奇锐透露,目前&医生站&的主要规划是稳定和进一步扩大在微信端的媒体优势,让&医生站&成为中国最大的移动医生社区,高活跃度、高时间占有、实名,并且能高效率地满足医生们学习和与同行交流的需求。
   道彤投资管理合伙人孙琦称自己投资&医学界&就是因为看中其&非常有效的医生入口&,他认为这一入口&三年前建立容易,但现在则非常难,因此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陈奇锐表示 融资后的医学界将&提供更优质的医学内容,这是最主要的投资方向,其次是推动医生站的社区化升级,以及促进和医疗界的合作。&
   根据&医学界&2015年4月份的一份微信端调研报告显示,参加调研的393名医生,平均年龄35岁左右,有84.41%的医生每天学习临床知识的时间超过半小时。这些医生就是医学界开展各项媒体或非媒体业务的逻辑起点&&利用CME(医学继续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与最广大的医生实现入口对接。
   我国引入CME的概念较晚。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1988年,卫生部在杭州召开的第一次继续医学教育研讨会,才试图从制度层面给予规划。
钱从哪里来始终困扰着继续医学教育。
卫生部1991年出台的《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中要求,继续医学教育所需的经费采取多渠道筹集的办法解决。
   2000年12月,卫生部发布新修订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称,继续医学教育所需的经费,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渠道筹集的办法解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将继续医学教育经费列入预算。各卫生单位应保证一定的继续医学教育费用,并通过其他途径筹集资金。
   如同卫生其他方面投入不足一样,医生继续教育领域也常常面临有账目没银子的尴尬。此时,日益强大的制药公司,尤其是跨国巨头,看到了其中的机会,热情地加入进来。商业赞助已经成为医疗卫生系统继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一项针对北京地区28家三甲医院医生的调查显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有商业赞助的多达63.4%,而且竟然有88.7%的医生认为商业赞助很有必要。参与调查的医生们认为,制药企业的商业赞助在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医生们也承认,追求利益才是制药公司的本意。
医生才不管CME谁来买单,体验度良好的学习过程才是他们追寻的目标。
   医学界的竞争对手丁香园2014年曾组织了一次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医生参与的继续教育调研,结果显示97%的医生在CME过程中都会碰到各种问题。
   痛点意味着需求,而巨大的需求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在CME市场上,并不总是风平浪静。 陈奇锐认为,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变革医学继续教育方面大有可为。这与丁香园的调查结果也是一致的, 调查显示:78%的受访医生表示自己所在单位或医院能够接受网络学习获得的CME学分。
   通过CME实现与医生、医院的零距离接触,这种接触粘性可能还极强,这里有衍生的巨大的商业想象和那边积极等着掏钱的药企。诱人前景下,医学界肯定不是独行者。
今年11月,面向医生群体的两大垂直平台医学之窗和掌上医讯就执业医师在线继续医学教育深入合作达成战略合作。
掌上医讯背靠的是年销售额达35亿的百洋医药集团,是中国医师协会官方授权的医学信息移动服务平台,目前拥有APP、微信/微博、门户网站、手机报等多个渠道。号称平台已累积超过40万的医师用户。医学之窗则在今年9月刚由国内一线知名风投完成注资,因为是医学出版公司威科集团(Wolters Kluwer)在中国区和ACC图库全球唯一授权的战略合作伙伴,集团旗下不仅涵盖610种国际知名医学期刊,而且作为刊物的出版商,在内容的正版属性上具有优势。二者在联姻发布会上也打出了&着力打造国内最大在线继续医学教育平台&的目标。
   掌上医讯总经理谭明智表示,&掌上医讯以技术优势搭建了医学资讯的搜索平台,为医生提供更好的医学资讯查找服务。但是在医学文献领域掌上医讯一直没有涉足,有了医学之窗这样的盟友之后,掌上医讯的各大平台就能同步上线正版的医学内容,包括一直想做的医学文献领域,共享丰富的国际医学资源。&
而被医学界视为&最大竞争对手&的丁香园则在CME领域深耕时间更长。
从2000年的丁香论坛起步,到2006年李天天为了维持论坛成立公司,再到2009年开始融资,&医生社区&和&继续教育&一直是这家互联网医疗公司的禁脔,哪怕它目前正在探索线下诊所这样新的业务模式。毕竟,走过14年。他们有组织过1100多场专家讲座,出过80余本中文专业图书,拥有4个APP,和超过400万的用户的成绩。
跑马圈地之后的短兵相接自然也就不奇怪。
今年11月,丁香园的母公司观澜网络(杭州)有限公司向国家商标局提出了两项商标申请,其申请对象竟然是&医学界&。这引起了医学界方面的极大不满,&丁香园,你为什么要怕《医学界》&&这两年,丁香园是怎样欺负界哥的&&《医学界》将怎样和丁香园PK?&等文章被迅速po上医学界的各个微信号。商战仿佛一触即发,有意思的是,医学界的创始人陈奇锐在1个多月前接受新媒体&识局&采访时虽承认与丁香园的竞争关系,但还特别强调,医生服务的市场很大,不会与丁香园PK。
医学界的对标公司到底什么样?
   在12月8日融资会现场,陈奇锐憧憬道: &我们的愿景是,未来美国有Medscape,日本有M3,中国有《医学界》。我们将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医生社区。&
   2015年正好是Medscape的20周年。Medscape的总裁Steve Zatz表示,&自1995年以来,Medscape的使命就是提供这样的服务:帮助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士紧跟医学的最新临床和专业的发展。&
当然,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CME且贵着呢,而医生为了执业,有时还必须得参加。
比如纽约州在2014年6月宣布一项新法令,允许在医疗过程中适量使用大麻。但为了防止大麻滥用,纽约州同时规定了所有开具处方大麻的医生之前必须经过4小时的CME培训,这项培训的价格高达250美元。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13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WebMD(Medscape的母公司)等公司在2010年接受了1.7亿美元的CME资助,支付这些钱的公司包括罗氏制药、辉瑞、美敦力等医药巨头。不过由于药企也越来越受到合规性的考验,它们在CME商业模式上的角色选择也愈发慎重。根据彭博社的报道,葛兰素史克公司在日就宣布,到2016年将不再为医生在医学会议上的演讲发言和参会买单。
   药企是否买单将直接影响医生社区的营收。以Medscape为例,其母公司WebMD 80%的收入来自广告和&赞助收入&(sponsorships),在2012年,因为药企广告投放的削减,WebMD的收入锐减,本来的预计盈利280万到1990万美元不得不调整为预亏,其股价在当年跌去了61%,降到了4年以来的最低点;而转年到了2013年,同样是由于&核心广告和赞助收入&的增加,WebMD又迎来了好日子,到10月份,其股价就在当年实现了翻番。
   与医学界在移动阅读时代发展壮大的趋势一致,Medscape来自移动端的流量比例也在不断上升。根据WebMD2014年年报,Medscape平均每月有620万的医生端流量,相较前一年增长13%,以2014年第四季度为例,Medscape的页面流量27%来自于PC端,36%来自手机移动端,8%来自各种平板设备,还有29%的国外流量。不过Medscape的吃相也是毫不客气,毕竟Medscape的客户钟意的就是能通过各种移动端直接面对目标医生用户,所以Medscape将流量变现的意愿相当强烈。2014年,其基于手机移动端的广告和赞助收入增长了28%,达到1.56亿美元。
   说回日本的M3公司,它们成立于2000年,最早是以收购WebMD公司的日本业务起家,此后又陆续收购了韩国Medi C&C 公司、美国的MDLinx、英国的Doctors.net.,将业务扩展出了日本。不过如今M3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医生教育和培训网站。 2005年9月,M3公司推出了QOL(Quality of Life)服务,免费向医生提供法律、转职、开业、经营、金融方面的信息。原因是M3调研后认为,认为医生除了医疗方面的信息外,最希望获取的是法律,其次是旅行,再次是开业经营方面的信息。这都是考量日本当地医生生存执业情况后推出的量身定做的医生服务产品。此外,他们的B2C线上问诊咨询业务在2005年就开始运作。
   最后不得不提一句,&狼来了&也未必是杞人忧天。2014年,Medscape与丁香园结成独家合作关系,宣传&将帮助更多的中国医生接触到Medscape全球的优质学术资源,共同为中国医生提供高质量医学教育内容。&Medscape其实对与丁香园的合作相当重视,WebMD还将这一合作写入了2015年的公司年报,认为这是打入中国市场的一个契机。至于M3,虽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布局虽然还不甚清晰,但从其网站上可以看到,其&公司大事记&2013年上唯一记录的一条就是&进入中国市场&。
   综上,拿到了钱的医学界丝毫松懈不得,前有更不差钱的丁香园,后有掌上医讯、医学之窗这样的虎狼后生,会念经的外来和尚没准也跃跃欲试。扩充医学采编团队,打造开放医生社区平台这些烧钱的任务还在前头等着。12月8日,医学界融资成功招待会上,最大的奖项&&一部华为手机被一位医生抽中,陈奇锐高兴地说,大奖被医生抽到,这是再好没有的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得承认医学界能融到钱自有其道理,起码,他们对现下最需要取悦的人群,思路清楚。
- 精彩回顾 -
警惕画虎不成,健康险别忘了初心
美年要约收购爱康,收购还是搅局?
复星医药的公告和微医的融资真的矛盾么?
健康点移动健康公开课第三期,戳上图,抢最后报名名额
刘谦&战&Dr.2,移动医疗进入下半场了么?
尝试回复关键词,查看更多
移动医疗 | 分级诊疗 | 社会办医
| 精准医疗 | 医疗改革
   刘谦 | 赵衡 | 曹健 | 汤晨
回复&呼叫来福君&勾搭健康点嗷~
财新健康点出品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微信号caixin-life
&&&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健康点更多精彩文章!
   精选评论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评论
   写评论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评论
   写评论
   加载中
   以上评论由公众帐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评论功能详情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5-10-12 11:53
被系统删除于: 13:40:05
发表于:15-10-12 11:54
回复 第2楼 的 @笑猪猴:
杜0516的亲爷爷―著名汉奸李登辉。这个就不用多介绍了吧。
网友们会问,为什么杜0516不姓李,而姓杜呢?其实,杜0516和正宗的杜姓一点关系没有(中国杜氏家族正准备起诉杜0516家族呢)。安倍晋三是李登辉的私生子,这个是确凿无疑的,但安倍晋三只能是杜0516的名义父亲,因为杜0516的母亲私生活太乱,不好确定谁是杜0516亲父,而安倍晋三这位名义父亲又懂点中国文化,取名杜字,实际上是野尻的意思。
这个大家不要误会哈。
杜0516的杜,可以理解为野尻的尻(众多的意思吗),和杜0516的野尻三郎,是两码事哟。
发表于:15-10-14 14:39
回复 第3楼 的 @猪猴的饲养员:
发表于:15-10-14 14:53
回复 第4楼 的 @笑猪猴:
杜0516的亲爷爷―著名汉奸李登辉。这个就不用多介绍了吧。
网友们会问,为什么杜0516不姓李,而姓杜呢?其实,杜0516和正宗的杜姓一点关系没有(中国杜氏家族正准备起诉杜0516家族呢)。安倍晋三是李登辉的私生子,这个是确凿无疑的,但安倍晋三只能是杜0516的名义父亲,因为杜0516的母亲私生活太乱,不好确定谁是杜0516亲父,而安倍晋三这位名义父亲又懂点中国文化,取名杜字,实际上是野尻的意思。
这个大家不要误会哈。
杜0516的杜,可以理解为野尻的尻(众多的意思吗),和杜0516的野尻三郎,是两码事哟。
发表于:15-10-14 16:36
被系统删除于: 06:31:40
发表于:15-10-27 16:26
发表于:15-10-28 22:16
发坛最近怎么啦?恶骂不断,臭气哄天,几个大版,还有喘气的吗,还有人问吗??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三个医学幸存者的奇迹——关于医学我们从中能有何启迪(R)医学论坛网-网聚医学的力量
&&请,我要!
三个医学幸存者的奇迹——关于医学我们从中能有何启迪
&&&&&&&&&他们冒着巨大风险接受了试验治疗并从中获得良好效果,而其他罹患同样病症的人们却没有这么幸运。珍娜的父母决定尝试这个治疗,他们看着女儿进入长达七天的药物昏迷状态,然后被注入抗病毒药物。
  一个被携带毒的蝙蝠咬伤的15岁密尔沃基学生,一个携带HIV病毒并患有白血病的45岁柏林病人和一个患有罕见朊病毒病的17岁青年,此三者有什么共同点?
  他们冒着巨大风险接受了试验治疗并从中获得良好效果,而其他罹患同样病症的人们却没有这么幸运。
  在本文中,我将讲述三个不平常的故事,故事主角近几年冒险接受了试验干预,从而幸免死于一度认为的不治之症。可以预见,这些故事在发生当时被大肆宣传,然而随后就被媒体忘却。这些主角后来发生了什么?之后又被做了什么?
  在医学研究界,异常情况常常是一柄双刃剑:既标志着干预的前景可能比现采用的手段更有成效,但是也因为成功范围过窄而引起质疑。个别案例能给医学界带来何种普遍启迪?这些启迪有哪些局限性?
  案例一:和狂犬病玩猫鼠游戏
  图为一只患有狂犬病的狗。97%的人类狂犬病都是被狗咬伤引发的,普遍的家畜疫苗接种力求彻底根除狂犬病。
  常见情况:
  警惕被受感染的动物咬伤:狂犬病毒是一种致命病毒,穿过皮肤伤口由唾液传播。如果在被咬伤后立即发现,病人可以接受接触后预防接种,包括人类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一种可立即抵抗病毒的抗体)和几注疫苗(刺激人的免疫系统随着时间推移产生更多的保护性抗体),防止狂犬病毒扩散。但是如果不接受接触后预防,病毒就会沿着病人的神经扩散至大脑,此过程自被咬伤之日起,通常只需要3-7周,此后恐怖的不可逆转的症状链就开始了:焦虑,思维混乱,发热,肌肉痉挛,人格改变,出现幻觉,惊惧,部分麻痹,垂涎,吞咽困难,最后,约一周后,死亡&&通常死于肌肉麻痹引发的呼吸终结。直至2004年,一旦出现发病症状,狂犬病的致死率仍被认为是100%。
  事件:
  2004年9月,15岁的动物爱好者珍娜&吉西试着缓缓地把飞进教堂的蝙蝠移出去,她此善举的代价却是被蝙蝠的獠牙咬伤手指。珍娜在个人网站上描述说自己一个月后发现了发病症状,开始是发烧、视觉重影,但很快就出现失衡、无意识抽搐、记忆力减退并失去站立和吞咽能力。在密尔沃基的威斯康辛儿童医院确诊为狂犬病时,珍娜的父母被告知他们唯一的孩子只剩下四个小时的生命。但是传染病专家罗德尼&威洛比医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试验处理治疗的机会&&尽管此前从未尝试过,但可以给珍娜带来一线希望。但也可能使她永久脑死亡。
  珍娜的父母决定尝试这个治疗,他们看着女儿进入长达七天的药物昏迷状态,然后被注入抗病毒药物。但她奇迹般地挺了过来,接下来的11周内在医院接受复原治疗,重获站立、行走、说话、吃饭的能力,并能完成其他的日常生活活动。珍娜现已大学毕业,她是有史以来,在没有接受接触后预防的情况下,在狂犬病病症出现后存活下来的六个人之一。每一个幸存者都接受了相似的药物昏迷疗法,该疗法以密尔沃基命名,被称为密尔沃基疗法,因为其首次实施是在密尔沃基。
  治疗原理:
  珍娜的根治是以35个接受治疗者为在基础的。没人知道为何其他29人会死亡。一些人质疑到底是不是治疗挽救了这些幸存者。或许珍娜和其他幸存者感染的是十分脆弱的病毒菌株,或许是他们生而具有十分强大的免疫系统。另外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狂犬病感染和后续的密尔沃基疗法可能带来副作用;比如珍娜仍然有保持平衡和动作协调的问题。
  如此一来,尽管该治疗方案有发展希望,但业内人士仍说抵抗狂犬病的最好办法是最初就阻止感染的发生。在美国,全面的对家犬的疫苗接种项目已经基本上杜绝了家犬成为狂犬病毒携带者。幸亏上述的工作和接触后预防抗体和疫苗的有效性,在美国每年只有大约2-3人死于狂犬病。但是由于全球范围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预防工作仍然滞后,每年仍有超过55000人死于狂犬病。
  案例二:如何第一个HIV(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常见情况:
  HIV是一种病毒,一旦感染就终身携带。它感染CD4细胞&&免疫系统的辅助因子,导致细胞数目的逐渐减少和相应的免疫保护性减弱。当CD4细胞小于每立方毫米200个时,人就会患上成熟的艾滋病,易受致命的病毒感染,而健康的免疫系统则可以轻松击退这些感染。为防止感染发生,HIV携带者典型做法是终身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该治疗可以减缓病毒复制速度,并有助于维持CD4细胞数目。但是这种药物治疗不仅十分昂贵,而且带有副作用,还必须终生每天进行治疗。
  事件:
  2007年,蒂莫西&雷&布朗,即因接受创新疗法而闻名当地的柏林病人,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治愈&HIV的人&&他血液中的病毒控制在检测不出的水平,而没有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布朗先生是一个特例,因为他同时患有两大疾病:HIV和白血病。为了治愈后者,他需要接受骨髓移植。他柏林的医生在考虑骨髓捐献者时,想到同时治疗他的HIV感染。由于基因良性,约1%的HIV感染者是长期不进展者,或者说是&精英控制者&,能维持低病毒载量,正常的CD4细胞数量和很好的预后。布朗先生的捐献者就是其中之一。骨髓移植后,布朗先生即停止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一年零八个月之后,他血液中、骨髓中和直肠黏膜上均检测不到病毒存在。现在,时过五年,他仍没有HIV感染迹象。***
  ***但是最近事态复杂起来。在6月5号-6月8号在西班牙举办的关于《HIV病毒和肝炎病毒抗药性和治疗对策》的国际研讨会上,研究人员报道在布朗先生的血液和肠细胞中检测出了微小的HIV 的DNA片段。但是即便证实确实如此,仍无证据表明病毒正在复制&&意思是微小片段可能到处游走,但还不致引发疾病。正如NPR(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塔)报道所称,这就意味着虽然没有彻底根除病毒,或即&灭菌治愈&,布朗先生可能&机能上治愈了&。
  治疗原理:
  造就精英控制者身份的基因畸变是一种名为CCR5基因的两个分裂体的突变,CCR5基因通常为被HIV侵入的T细胞(淋巴细胞)受体解码使其入侵细胞体。基因瑕疵副本破坏CCR5受体蛋白质生产&&没有可附着物,HIV就不能侵入CD4细胞。布朗先生的捐献者拥有这样的突变。通过骨髓移植将布朗先生的CD4细胞替换为抗HIV入侵的CD4细胞,病毒就不能感染靶细胞,因而不能引发疾病。
  图为HIV通过和一个细胞表面受体CCR5相互作用侵入CD4+T细胞。干扰这一相互作用是对抗HIV病毒的研究目标。
  接下来做什么?
  为什么不给所有HIV病人进行CCR5阴性骨髓移植?首先,骨髓移植不但昂贵且风险太大。在接受他人免疫细胞之前,病人必须接受有毒化疗破坏自己原有的免疫力,面临致命感染的危险。死亡率高于10%&&没有多少人愿意接受,幸亏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安全有效,病人的平均寿命可达69岁。另一个难题就是,病人需要找到既免疫匹配又拥有CCR5基因两个副本突变的捐献者,这是很难做到的。试验治疗还具有并发症:布朗先生经历了严重的神经和肠道副作用,有时医生不得不通过药物昏迷有效控制他的症状。直至今日,他仍在接受平衡和言语能力的恢复治疗。
  但是同样的逻辑,是否可能有危险移植之外的其他疗法。如果把救命的突变注入病人自身的CCR5基因会怎样?这种基因疗法在2011年就曾在一名50岁的特伦顿病人身上试验。那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病人的T细胞被移出,暴露在干扰CCR5基因的蛋白质中,之后又被注回体内。一个月后,他停止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虽然没有治愈,他可以在不用药的情况在控制病毒,并且他的CD4数目回增至正常水平。然而,同样的疗法在其他五位病人身上却没能获得相似的结果。一些人把这个差异归因为特伦顿病人本身已有一个CCR5基因瑕疵副本,额外的基因治疗只是帮助增加了抵抗性细胞的数目。
  案例三:克&&雅氏病存活最久患者击退朊病毒
  常见情况:
  克&&雅氏病(CJD,Creutrzfeldt-Jakob disease),也称人类疯牛病,是一种普遍致命的退化性脑疾病。该疾病由朊病毒引发。朊病毒是一种传染性蛋白质微粒,在脑神经细胞内堆积,导致正常蛋白质错误折叠形成淀粉状朊,刺破并破坏神经组织。病人首先会出现思维混乱和痴呆,继而出现失忆、幻觉、人格改变、言语障碍、运动障碍和癫痫。最终在症状首次出现后几天至几年内不等死亡,大多数病人在八个月内死亡。这种罕见疾病可以遗传,也可以从环境中传染,感染率为百万分之一。
  事件:
  2007年,《神经学,神经外科和精神病学期刊》中的一篇论文叙述了北爱尔兰少年乔纳森&西姆斯的事件,他的CJD症状始于2001年9月,因食用受感染的牛肉引发。医生说乔纳森活不过一年了,他绝望的父亲唐恩拒绝接受不可知的预后诊断,从而放弃了工作,开始网络调查,挽救儿子的生命。唐恩&西蒙斯偶然发现了史蒂芬&狄勒博士关于多硫戊聚糖(PPS,pentosan polysulphate )的产品,一种试验性化学药品,能有效防止未隔离的动物感染类似朊病毒病&&痒病。2003年1月,经历多场官司后,这个家庭为乔纳森获得许可,接受从未在人类身上使用的试验性药品治疗。几个月内,PPS每日用泵被注入乔纳森小腹内,运输至他的大脑。虽然乔纳森再也没能回复到患病前的状态,但他恢复了吞咽能力,也不再出现不可控制的急动。
  然而,不同且不幸的是,尽管药物干预使疾病有所改善,但并没有真正治愈。2011年,得病十年后,西蒙斯先生于27岁死亡。他是世界上已知存活最久的CJD患者。
  治疗原理:
  朊病毒蛋白至少有两种存在形式:PrPC(PrP=朊病毒prion,C=细胞cellular),一种正常因子,和PrPSC(PrP=朊病毒prion,SC=痒病scrapie),具有感染性。试验性药物PPS干扰PrPC向PrPSC转化,减少引发疾病的朊病毒的形成。在动物体内进行的有机活体实验证明PPS可延长疾病潜伏期(暴发病症前的时期),有时甚至能全面防护。
  接下来做什么?
  对乔纳森疗法之普遍性的质疑有几个理由。其一,他在症状发作一年零七个月后才接受治疗,而多数病人不能活八个月,表明乔纳森可能天生能抵抗感染,意味着治疗对他的存活可能只起了部分作用。尽管如此,其他接受PPS治疗的病人有反映了和乔纳森相同的疗效:尽管治疗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但确实预料中的延长了他们的生命。伊恩&伯恩博士的综合神经学评述报告称,尽管PPS和存活延长有相关性,但要证明其疗效仍证据不足。伯恩博士阐明:&我们不能肯定地总结治疗有有利的影响,因为要和相似的、但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病人做直接比照是不可能的。此外,数目这么少,治疗可能纯属侥幸。报道只是用特定的实验室实验处理不确定因素。&
  上述三个事迹有什么共同点?医学上,他们表明我们的免疫系统有希望击退致命感染。但是还有,也应该有,不能把异常情况视为救命稻草。这些事迹也证明,尽管全人类形式有相同的基底结构,我们的身体构成有微妙的不同,可以在人类发现上造成重大的影响;对一个人有效的方式对他人未必有效。在医学界,这个事实可以是挫折,亦可以是兴奋的来源。
  在科学发展中,只有大想法是不够的。巧妙的理论必须有具体事实的支持。为什么每年AIDS的研究耗费有80-100亿,是清洁水方案花费的100倍之多?一个常见说法是&疾病的负担&,但这并非全部原因。事实是研究经费的定位是引起人们的关注。媒体炒作,病人激进,以及恐惧都是可能促进一种疾病超越其他疾病成为研究聚焦点。
  当一个预后很严酷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属于例外情况。在病人-医生的观点看,这会引起谨慎入微的平衡协调。当病人要求媒体撰文赞扬一种试验性的新疗法时该如何回应?医生必须制定出一个非常好的界限,既要给病人希望又应基于现实情况提供建议。
  将来的历史书会包括以现今的方式为基础的,狂犬病、HIV和CJD的&治愈&案例吗?或者他们是否会重蹈多数医学发现的覆辙:意义重大,但只涉及少数感染者,或只是有限的情况?我们不能预知未来。但是我个人为研究群体迄今的独创性而骄傲。虽然我们理应小心前行不夸大已知成果,我们也应该明智谨慎,不能低估了今天卓越的成就。
回复 小鸭梨:
新闻阅读排行榜
关于医学论坛网
医学论坛网旗下网站
战略合作伙伴
copyright&医学论坛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86号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经济领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