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 丽江的家 儿子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丽江的美国人??洛克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丽江的美国人??洛克 本文档属于精品文档、课件类技术资料,转..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08:30:2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丽江的美国人??洛克
官方公共微信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美丽的云南
惬意的古镇
像一首悠远深邃的老歌
她在缓缓地唱着,你在轻轻地合……
如只知道大水车、四方街、
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
未免辜负了她
还有好多值得我们去寻访、去品读的地方
不是丽江商业化
只是你没玩儿对地方
让我们重踏石板路,
去探寻那古老遗韵中不为人熟知的风情吧~
“黑雪山”盛景
看点:高山湖泊、草甸花海、“黑雪山”胜景
  在玉龙雪山的西部丛岭中,有一个藏在深山高寒地带的村子,这就是文海。
  文海村的风景更令人赏心悦目。这里见不到任何破坏风景的单调乏味的混凝土建筑。这里有的是精雕细琢的扇扇大门,以及秋收时用来晾晒大麦的巨大木架。
  晚春时节,漫山遍野开满了各种各样的杜鹃花,色彩鲜艳的团团花簇点缀在山野间,有紫色的,有粉红的,还有白色的……据说文海是观看民间所说的“黑雪山”最好的地方。
  交通:骑单车或者包车,也可徒步露营。
  门票:20元
坠身花海看日出赏日落
看点:海拔最高、纳西古村、花开倾城
  南溪村位于丽江黄山镇境内文笔峰顶部的一块高山平坝中,距离丽江古城24公里,海拔3200米,是丽江境内海拔最高、地理位置最独特的一个纳西村寨。
  和文海一样,每到晚春时节,就正是野花满山坡的时候,五颜六色的小花整片整片地开放在高山草甸上,就像一块美丽的织锦,即便不是最绚烂的时候,心也已经很陶醉了。
  交通:包车前往或者骑单车
  门票:无
深山中的奇迹
看点:石头砌成城
  宝山石头城位于丽江城北110公里的金沙江峡谷中,因百余户人家聚居在一座独立的蘑菇状巨石之上而得名。
  城周梯田连绵,冬春麦浪荡漾,夏秋禾稻飘香,把城堡装点得生机盎然。在石头城上举目四望,石头城周围的山坡上全是层层叠叠十分壮观的梯田,金黄的麦浪在山风夕阳中波涌起伏,溢彩流金。
  田野阡陌上一簇簇的绿树,又给金色的田野点缀上缕缕苍翠,清泉在山间奔流,清亮无比。
  交通:在丽江黑龙潭公园前面的三叉路口乘坐直达宝山石头城的中巴班车,每天早上8:00~8:30发车,车票50元左右;也可包车前往。
门票:石头城20元。
自然界的神秘天坑
看点:神秘天坑、神泉、花海
  你可能去过玉龙雪山的甘海子、拉市海,也听过白沙的文海。但去过九子海的人少之又少。因坝子内有九个天然形成的大小水潭而得名。这里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终年不化的玉龙雪山如屏相列,一览无余。
  四面青山环绕,绿树成荫。九子海季节性很强,请选对季节再去,最佳旅游季节是5-11月。这个季节的九子海,几十种野花竞相开放,九个天然水潭如碧玉滑落人间,美仑美奂。
  交通:九子海很少有游客进入,路很不好走,只适合越野或者徒步进入。徒步需要4个小时;如果包车,那么就是彻底的越野线路,对车的要求比较高,路很刺激,有难度但不长,行车约需1小时。
  门票:无
雪山脚下不一样的石头房
看点:石头房子、古朴村落、洛克故居
  玉湖村位于玉龙雪山山脚西北面,离丽江县城15公里。玉湖村在纳西语叫“巫鲁肯”,译为“银石脚”即玉龙雪山之麓。
  玉湖村因当地的湖泊“玉湖“而得名。传说木土司修成此湖后,因湖底漏水无法蓄水,后来将一个玉壶埋在湖底,才蓄水成湖,因此玉湖又叫玉壶。后因玉龙雪山上有个天然小湖,古称玉湖,木土司后来便将此名用为这个人工湖之名。
  交通:玉湖村距离大研有10公里的路程,丽江市内没有直达景区的班车,可以包车前往,也可在丽江新城红太阳广场乘坐到玉龙雪山风景区的旅游巴士,在雪山检票口下车,步行到达。
  门票:进村不要门票,玉湖也不收门票。洛克故居50元/人,玉柱擎天25元/人(另需查验古维费),学生持证半价。
活着的寺庙
看点:精湛的古建筑工艺、石刻经文、生殖图腾遗迹
  丽江境内所有喇嘛寺中,仅指云寺有活佛。
  指云寺殿宇巍峨、富丽、气势非凡,原有13座禅院,现只存5院,内植奇花异卉岩桑、银杏、槐、胭脂梅与云南樱花,环境幽静古朴。寺前湖光山色,农舍田畴,错落有致,景致极佳。
  一个美如彩云般令人遐想的和充满传奇的去处,是听了就想去,去了一次还想去,去多了就不想走的圣境。
  交通:可从丽江乘坐拉市海方向的班车。
  门票:10元
金黄色的国度
看点:彩云花田、天际人家、农家美食
  每当盛夏来临,一望无垠的洋芋花和油菜花相互映衬,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形成独特的田园风景。赏太安花海,品农家美食,体味东巴文化,已逐渐成为丽江新的旅游品牌。
  七八月份时,会有很多当地老百姓的临时餐馆,那可都是老百姓家里最原生态的食物和家常菜,山间放养的鸡鸭、自家喂养的猪羊、软糯可口的“太安洋芋”、施农家肥的时蔬、土法腌制的腊肉火腿、林间现采的蘑菇野菜等等,即使丽江城区里也很难品尝到。
  交通:丽江到太安有27公里,没有公交车,不过在丽江城区有很多营运面包车和出租车,价格需自行商量;也可以选择骑行,但得有较好的体力,去的时候多为上坡路,返回就很轻松了。
  门票:无
你在这座城市,双眼洞穿城墙
必须,有一次日落前的出走
才得以书写,跌宕与壮阔
  我们力图找到文章的作者,但是由于交际有限,我们很难全部联系。精选的这些文章,如果原作者不同意,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合作QQ: 电话: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旅行作家 ,自由撰稿人,搜狐旅游专栏
环球旅行作家、绿色生活家
旅游名博,搜狐金牌自媒体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旅游达人【云南】让世界了解纳西族第一人——洛克的传奇人生
&&“与其躺在(夏威夷)医院凄凉的病床上,我宁愿死在那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这是美国籍奥地利人约瑟夫&
洛克给朋友的信,洛克在滇西北生活了27年,被后人称:纳西学研究之父。一个外国人对纳西族文化如此痴迷,用毕生心血研究纳西文化,他的一生到底有什么故事,是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
上图1&&&&&&&&&&&&&&&&&&&&&&&&&
约瑟夫&洛克
1884年约瑟夫&洛克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爱幻想,也是一个语言奇才,13岁就自学汉语,20几岁热爱植物自学成才的洛克就成为了夏威夷大学植物学教授,后来他加入美国籍,进入中国云南丽江为美国农业部收集植物标本。他在云南拍摄了大量照片,引起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注意,并受聘于【国家地理】拍摄照片和撰稿,他写的文章都有一个基本的背景: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土匪层出不穷的骚扰,贫困的边陲土地,还有土司与活佛的故事,描述了一个奇特的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隔绝的世界。
上图2&&&&&&&&&&&&&&&&&&&&&&&&洛克(左起第三人)和纳西武士在一起&&
他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布的文章和照片,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一个神秘的古纳西王国。他不是传教士,他是一个探险家,旅行者。开始他研究的仅仅是植物学,后来他在与纳西人的接触交往中,逐渐转向了人类学,洛克是世界上最好的摄影师之一,是一位成果丰硕的探险家和地理学者。他的最大贡献是在中国的西南边疆拍摄了两万多张照片包括彩色照片,留下了中国西南自然生态的原始图像和纳西族的社会生活画面。&
&&&&&&&&&&&&&
上图3&&&&&&&&&&&&&&&&20世纪20年代洛克拍摄的丽江四方街
&&&&&&&&&&&&&
上图4&&&&&&&&&&&&&&&&&
洛克拍摄的革囊渡江的纳西汉子
当年想要渡过波涛汹涌的金沙江,没有其他过河的工具,就是采用的动物皮囊吹起来,也就是现代救生圈的雏形。这样的实景照片实在是太珍贵了,只有在洛克的照片中才能看到当时的情景。著名的元跨革囊的典故也出自于此:1253年忽必烈从丽江渡金沙江攻打大理国,使用的就是这种渡江方法,称之元跨革囊。
&&&&&&&&&&&&&&
上图5&&&&&&&&&&&&&&&&&&&&&&洛克拍摄的纳西武士
&&&&&&&&&&&&&
上图6&&&&&&&&&&&&&&&&&&
20世纪30年代丽江纳西族妇女
&&&&&&&&&&&&&&
上图7&&&&&&&&&&&&&
属于纳西族的摩梭人著名的食品猪膘肉
&&&&&&&&&&&&&&&&&&&&
上图8&&&&&&&&&&&&&&&&&&&
&&&&&&&&&&&&&
上图9&&&&&&&&&&&&&&&&&&&&&&&&洛克和木里王在一起&
洛克最大的成就还在于他能够与当地人和土司头人搞好关系,这是他一切探险活动的基本保障,木里王就是他坚定的支持者。现在的洛克故居是在距离丽江15公里的雪嵩村,到现在为止,那里的纳西村民还都把他当做村里人。可见关系之良好和密切。也正因为此,他才能参与到纳西族东巴宗教活动中,更深入的了解了纳西民族的宗教、语言和象形文字。
&&&&&&&&&&&&&
上图10&&&&&&&&&&&&&&&&&&&&&
洛克穿藏装骑马在雪山下
我在前面的博客中提到香格里拉,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英国人希尔顿所写的一本书【消失的地平线】,其实希尔顿并没有来过中国,他小说的素材完全是来自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洛克所写的文章和拍摄的照片。现在很多人只知道希尔顿,却不知道洛克,实在是个遗憾。
&&&&&&&&&&&&&&&&&&&&&上图11&&&&&&&&&&&&&
洛克故居的家具
尽管他当年生活的雪嵩村,没有任何现代文明的物品,但是他在生活中自己发明了折叠桌,折叠椅等便于野外生活的物品。30年代曾与洛克一起在云南旅行过的埃德加·斯诺对他有过这样的感慨说法:”现在我才理解了洛克对这种生活的热爱,率领着自己的马帮,享受着一种特殊的激动人心的责任感,因为你对你的手下人和你自己的生命要负责任,日出之前的一个小时出发,在朦胧的朝雾中骑马前进,徒步爬山,爬得你四肢筋疲力尽,在日落时分到达一个从未见过的河谷,不知道晚上在什么样的房间铺床睡觉,别的什么也不指望,只想安安稳稳地睡上这好不容易才挣得的一觉。这些都是最简单最原始的需要,但满足这些需要后所得到的兴奋和激动,却是那些常年居住在城里,只和大马路打交道的人永远感受不到的”。
&&&&&&&&&&&&&&&&&&&&
上图12&&&&&&&&&&&&&
洛克当年使用的皮箱
&由于洛克对中国西南地理知识的专长,对喜马拉雅山脉及滇川山脉了如指掌,二战期间洛克到华盛顿参与绘制著名的驼峰航线的地图,在滇缅公路被日军截断的情况下,抗日物资都是通过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飞行驼峰航线而运输的,这是洛克在二战期间滇缅战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上图13&&&&&&&&&&&洛克当年生活的卧室&
洛克的专著【中国西南的古纳西王国】在经历重重的劫难后终于出版,在该书的前言中,洛克深情地写道:“当我在这部书中描述纳西人的领域时,逝去的一切又一幕幕地重现在我的眼前,那么美丽的自然景观,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奇妙森林和鲜花,那些友好的部落,那些风雨跋涉的年月和那些伴随我走过漫漫旅途,结下深厚友谊的纳西朋友,都将永远铭记在我一生最幸福的回忆中”。这位出版了一部又一部极其有价值关于纳西的专著,【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纳西语英语百科全书】的洛克,最后的墓碑上只有:约瑟夫·F·洛克博士&
&&&&这也是这位孤独的探险家,一生未婚,终生痴迷纳西族文化的&&&&&&&&&&&&&&&&&植物学家——探险家
人类学家的最后归宿。&&&&&&&&&&&&&&&&&&&&&&&&&&&&&&&&&&&&&&&&&&&&&&&&&&&&&&&&
1884——1962&
纵观洛克的传奇人生,他收集了大量的纳西族东巴经书,至今得以保存,他对纳西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二战期间他参与绘制的驼峰航线,让陈纳德的飞虎队能够成为唯一的空中运输的通道。他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布的照片和文章,以及他拍摄的两万多张照片,是英国人希尔顿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素材,这部书所述的神秘的香格里拉,其实就是洛克所到的滇西北。这些真实的图片让世界了解了香格里拉,了解了丽江,了解了纳西族,让纳西族走向了全世界。
最后一定要说的是,当年洛克的纳西族翻译宣明德,是第一个会说英语的纳西人,他的儿子宣科就是当前丽江纳西古乐的传承人,也是一位奇才!他的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这次到丽江,功课做得还不到位,居然没有能够到距离丽江不远的雪嵩村去看洛克的故居,很是遗憾,在回来整理照片中,了解了洛克,很想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图片都是来自网络。在此鸣谢。
&&&&&&&&&&&&
我的更多文章:
( 07:48:11)( 07:22:25)( 07:12:09)( 07:02:40)( 07:31:20)( 07:33:51)( 07:28:07)( 07:23:2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洛克,90年前因丽江而不朽的外国探险家_一视频-爱微帮
&& &&& 洛克,90年前因丽江而不朽的外国探险家
加「视频君」个人微信号:wharton5,交个朋友(时而勇斗土匪,时而觐见王族)该去雪蒿村了。这当然是因为一个人:约瑟夫·洛克。他于1922年到达,1949年最终离开,这29年间,雪蒿村是洛克在丽江的根据地。他从这里出发,四出探险。这个野心勃勃的人,是在探险家们在上世纪初掀起的对中国西南部的探险热潮中来到丽江的。(洛克在云南的玉湖村设立了图片工作室,玻璃底板就在他的睡床上方悬挂晾干)这些探险者中,有一种叫做植物猎人。在中国人对自己国土上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的价值还毫无意识的时候,这些人到来了。他们深入边僻,上高山,下深谷,疯狂采集植物标本和种子,带回自己的国家,丰富健全植物学体系,驯化在中国在原野中自花自落的野花,妆点他们越来越美丽的花园。在洛克之前,已经有法国人特拉佛、杜各洛、叔里欧、孟培伊,英国人弗瑞斯特、金顿、爱德华、安德烈,奥地利人韩马吉,美国人喜纳特等相继进入玉龙雪山周围攫取植物资源了。其中,英国人弗瑞斯特和金顿考察据点也在雪蒿村。这些西方人,来自于那些创立了现代主权国家法律体系的国度,包括洛克在内,却没有任何人想过这样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另外一个国家的主权。1924年冬,国家地理学会云南探险队队长约瑟夫洛克来中国前是夏威夷大学的植物学教授。1922年,他被美国农业部聘为农业考察员,来到中国。那时的中国内地,军阀混战,中央政府力不能及的边疆地带,不同民族的地方豪酋,不同的宗教势力彼此明争暗斗,用洛克的话说,中国惟一永恒的东西是混乱。但外国人却依着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洛克最初的行动,就是花着美国农业部的钱,以雪蒿村为根据地,在玉龙雪山中,以及玉龙雪山以西以北更广大的地区进行植物标本和种子的采集。美国人萨顿为洛克所作的传记中提到,仅月,不到半年时间,他从雪蒿村出发,经泸沽湖,到达康巴藏区的四川木里,再由此深入到贡嗄岭腹地。返程时,就带回几千件植物标本,外加各种飞禽标本700余件。同时,他还测绘了这些地区的地图,并拍摄大量照片。动植物标本到了美国农业部,地图和照片到了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洛克采集的鸟类标本)因为地图与照片,他同时被美国国家地理协会聘用,以国家地理探险队员的名义四出探询。他不无得意地说:大多数探险者满足于对特定地区作匆匆忙忙的考察,而笔者并非如此。我花了12年的时间对云南、西康和与此毗连的纳西人居住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这个地域相当广大,以今天的区域划分论,云南丽江地区之外,他还到过云南省的中甸藏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1924年冬,洛克动身前往滇川边界,寻访藏传佛教领地木里,所经之路匪祸重重,丽江地方官员应其要求派了十个纳西族士兵,有些不过十四五岁,带着破烂不堪的枪支)其实,他的脚迹远不止于此,1924年至1928年间,他还三次到达今甘肃省甘南州的夏河县一带,在那里,洛克以当地著名的卓尼土司客人的面目出现。而且,他还更向西,进入青海,考察了靠近黄河源头的阿尼玛卿山地区。当他相继结束了与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国家地理的聘用关系后,也就是说,他已经失去了经济来源,但洛克没有返回美国,而以一个纳西文化研究者的身份继续停留在丽江,停留在雪蒿村。这时,他不再采集植物标本,也不再为《国家地理》杂志写作,而是专心于对纳西文化的研究与写作。对洛克生平深有研究的萨顿说在这一时期,洛克的著作包括了纳西族的历史、对纳西族宗教仪式的描述和对手抄本(东巴经书)的翻译。经历整10年()的工作,他完了研究纳西族历史的书稿,出版了好几本东巴教仪式的书,并一起编入了他内容丰富的绝世之作《纳西—英语百科词典》。(和国家地理学会探险队的考察活动中洛克身边最忠实的纳西卫士)洛克自己也乐于提及这段经历:当我住在过去纳西王国的首府丽江之时,我获得了所有重要的碑文拓片,拍摄了纳西首领的家谱和珍贵的手稿,以及可以追溯到唐代和宋代的祖传遗物,此外,我还收集了4000多本纳西象形文手稿。其中的许多手稿具有历史价值,其他不少手稿是纳西人的宗教文献,它们与西藏佛教前的本教有关。洛克在1944年离开丽江,以前他也曾短暂离开这里回到过美国,但这一次,他好像不会回来了,因为他在丽江搜集的所有学术资料和所写的著作都被尽数运走。美国军方知道他对喜马拉雅东段和横断山脉南端接合部的地理有相当细致的了解。而这一带正是中国抗日战争后期,美国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驼峰航线飞越的地区。所以,美国军方召他到华盛顿,在美军地图供给部参与驼峰航线的地图绘制。(洛克从中缅比边境进入云南,辗转至丽江,因玉龙雪山植被及地质的丰富多样性,而选择定居雪山脚下的玉湖村,从此开始了他在中国的探险考察)洛克先期飞往华盛顿,他所有学术资料装上了军舰,横渡太平洋。非常不幸,这艘军舰被一艘日军潜艇的鱼雷击中,洛克积累了二十多年的关于丽江纳西族以及周围其他民族地方资料随军舰一起沉入了太平洋。其中还有他《纳西—英语百科词典》的全部手稿。这个打击使洛克曾打算自杀来结束生命。这时,他已经60岁了,不可能再去从事壮年时代的探险,而且,他后期对纳西文化的研究是没有机构资助的,他已经为止耗尽了全部积蓄。(约瑟夫·洛克[左三]与香格里拉藏族在一起)他的传奇经历在美国本就受人关注,痛失资料与作品手稿的遭遇更激起了一些人的同情。正是在同情者的帮助下,他的《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得以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他的同情者还为他争取到新的资助,使他可以重返丽江去重新撰写《纳西—英语百科词典》。这使得他在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9月又重返丽江。这一次,他又在雪蒿村工作了三年。直到他的面部神经痛使得他不能吞咽固体食物,才不得不飞回美国接受手术治疗。但他在术后马上返回了丽江。这时,中国的国共内战大局已定,最后,他不得不乘美国领事馆派来的飞机离开了雪蒿村。这一离开,就是永远。(雅而与世隔绝,洛克在泸沽湖的奈洛普岛上消磨时光,这里是他最爱的桃花源。这张照片展示了他在1929年内战爆发、渡船被毁之后放逐岛上的日子)1962年,一生未婚的洛克死于夏威夷家中。死后一年,《纳西—英语百科词典》在意大利罗马出版。而该书的第二卷,迟到十年后的1972年才正式出版。以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是一部不朽巨著,“一部涉及纳西族宗教及源于泯灭的古代纳西语言文化的词典”。(雪蒿村中的洛克旧居)洛克自己在书中两处写到过雪蒿村,不是写他在村中的生活,而是简明而客观的关于雪蒿村地理位置的描述:雪蒿村位于丽江坝子西北部的尽头,刚好就在雪山山脚,它的海拔是9400英尺(2,865公尺)。由于它离雪山近,所以当我勘察云南西北部和西康时,它总是我的总部所在地,我就是从这个村子出发去金沙江峡谷和北地的。今天的雪蒿村很僻静,少有游客光临。在村中找到洛克客居多年的那所房屋时,院门上挂着锁,但门上也插着一个纸牌,上面说要参观洛克旧居,请打电话,并留有一个手机号码。打通电话才十来分钟,一个清瘦的老人就来替我们打开了这个并不宽敞的院子。院子里栽着些花木,兰草芍药之类,都不在花期。这是一座凹字形的建筑,主体是正中间的两层小楼。洛克的卧室兼工作室在二楼。房子里还陈列着当年的木制家具,掌管着这所房子钥匙的老者说,这些家具都是按照洛克的要求,由当时村中最好的工匠打造的。1996年,纳西古乐队在同一座建筑前演奏唐宋时期的古老音乐,这些乐师们在孩提时代就曾与洛克相识,如今洛克过去的家成了一座农舍。一视频 ID:wharton8生活│旅行│文艺每天一条原创视频,悦生活,云记录!戳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佤山映象”微商城↓↓↓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生活│旅行│文艺 悦生活,云记录!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洛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