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为中国经济新模式创新奖升级版发力人人创新万众创

评论:别让“标准答案”扼杀了创新人才_百度宝宝知道
评论:别让“标准答案”扼杀了创新人才
麦兜爱山竹
宝宝1岁1个月LV.14
   要让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到鼓励创新的轨道上来,首先要摒弃以往那种片面强调标准答案的观念,鼓励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其次,是要改变人才选拔和高校评价的指标体系;再次,高校的学术评价,应从单以论文数量论英雄,过渡到产学研结合、鼓励创新创业上来。
   关心中国教育的人,对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并不陌生: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时至今日,这恐怕也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走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发展的驱动力。李克强总理曾提出“万众创新”理念,呼吁通过创新为中国经济升级版发力。学校以培养杰出人才为己任,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应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掌握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此观之,我们的教育体系虽然培养出了不少学霸、学神,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创新能力仍然是一大短板。
   从教育模式上来说,每一个“过来人”都曾体会“中国式教育”的弊端,那就是强调唯一的“标准答案”,学习的过程被简化为从黑板上抄到笔记本上、再从笔记本上抄到考卷上的应试过程。当然,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学生基本功不可谓不扎实,但创新能力的缺失却得不偿失。从儿童时期开始,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非黑即白”:只有标准答案是对的,其他答案都是不对的,只需要记住正确答案就行,没必要去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答案。这种价值观潜移默化,使得学生只求不出错,却缺乏求新求变的意愿。长此以往,除了被动接受“标准答案”,学生不敢尝试新事物,更谈不上创新。
   而从社会环境上来看,一方面我们的文化传统更倾向于社会成员做一个守规则的、按照常理出牌的人。大多数人的成长都是按照千篇一律的路径:升学、高考、上大学、找工作……只有遵循此道,才算是“正路”,而辍学、创业等另辟蹊径之举,往往被视作“不务正业”。另一方面,社会竞争往往也还存在学历崇拜、文凭情节。前不久,深圳一家企业招聘应届生,开出了“普通院校5000元、重点院校6000元、清华北大9000元”的薪酬……只看学历不看能力的畸形人才观下,如何鼓励学生把精力用在搞创新上而不是混文凭上?
   归根结底,要让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到鼓励创新的轨道上来,首先要摒弃以往那种片面强调标准答案的观念,鼓励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还应鼓励学生在标准答案之外寻找其他可能的正确答案。唯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怀疑精神。
   其次,是要改变人才选拔和高校评价的指标体系。随着自主招生等新渠道逐步拓宽,素质教育理念渐受认可,大学招生也应给创新型人才开“绿灯”。
   再次,高校的学术评价,应从单以论文数量论英雄,过渡到产学研结合、鼓励创新创业上来。比如近日清华大学就宣布,将在明年开设创业辅修学位,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除了“钱学森之问”,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值得人深思。有人问,假如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人生在中国,接受我们的教育,他们还能不能有今天的成就?很多人说,凡事喜欢问为什么、希望寻找不同答案的他们,恐怕会让老师们抓狂;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又主动辍学的他们,恐怕也禁不住父母、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身无文凭又没法“拼爹”的他们,走上社会可能还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这当然只是博君一笑,但这样的黑色幽默,还是应当引起所有关心教育人士的警醒。
免责声明: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态度,本网站仅转载该新闻不对文章版权、内容等负责,如涉及相关问题,请通知网站负责人删除文章。
网页链接: /edu//c_.htm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中央书记处书记李克强总理达沃斯论坛倡导创新2.0时代的开放创新、人人创新、万众创新
M-Government
Mirror Sites
链接创新2.0
移动性研究
移动技术研究
 Innovation 2.0动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推动创新,创造价值”为主题的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强调推进创新2.0时代的开放创新、人人创新、万众创新。李克强总理达沃斯论坛上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讲话,引起创新研究社群的热烈讨论,陆首群先生指出,要深入推进创新2.0的务实研究,通过实践驱动的创新2.0发展推动创新,创造价值。
李克强总理达沃斯论坛倡导创新2.0时代的开放创新、人人创新、万众创新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9月10日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的开幕式致辞中强调推进创新2.0时代的开放创新、人人创新、万众创新
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以“推动创新,创造价值”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李克强总理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致辞贯穿始终的主题是“改革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要靠创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要靠创新。近几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发展,向着健康方向前进,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改革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中国永远做开放大国、学习大国、包容大国。要抓住创新2.0时代机遇,从中国国情出发,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大国。
创新2.0是面向知识社会的科学创新2.0、技术创新2.0、管理和制度创新2.0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基于对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趋势的深刻把握,李克强指出,“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中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规模宏大的创新行动,今后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仍然蕴藏在制度变革之中。”
李克强强调,中国将与世界双赢多赢、互利共赢,倡导开放公平的全球统一大市场,支持多边自贸安排和双边自贸区建设“两个轮子一起转”,努力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坚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我们将不断完善和规范营商环境,继续吸引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成熟管理经验和优秀的文化成果,兼容并蓄、消化吸收。中国永远做一个开放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包容的大国,从中国国情出发,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创新的大国。
李克强还强调,要进一步抓住创新2.0时代机遇创新发展,他指出:“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也就是说,智慧来自于大众。我刚才强调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会迸发出灿烂的火花。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改革创新,更需要分享改革创新成果。这用中国的成语说,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与会各位畅所欲言,共同探索改革创新和开放发展之路,共同谋划创造价值与互利共赢之策,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世界繁荣进步作出应有的努力与贡献。
推动创新 创造价值:创新2.0发展还需实践驱动
——专家解读李克强总理达沃斯致辞
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致辞,充满了对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洞见,对其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人人创新、万众创新趋势的阐述,对新技术、新经济发展条件下实现发展转型的见解,以及对市场微观主体、社会各界作为创新主体的再认识。陆首群、孟庆国、张春晓、童有好等专家为您解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推动创新,创造价值”为主题的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强调推进创新2.0时代的开放创新、人人创新、万众创新。李克强总理达沃斯论坛上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致辞,引起创新2.0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
大家普遍认为创新2.0研究是一个现实性、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应对信息时代、知识社会来临、创新形态演变所驱动的企业2.0、产业2.0、教育2.0、政府2.0、城市2.0等实践远远跑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而从实践领域也对创新2.0时代和创新2.0模式从不同层面、视角提出了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复杂性思维等新思维范式及相关实践探索。资深网络与信息化专家、开源联盟荣誉主席、前国新办主任陆首群先生在创新2.0研究社群的微信讨论中强调:创新2.0研究的发展不应仅在理论研究及国外相关研究的简单翻译概述层面,而应更加紧密的结合新技术条件、新创新范式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实践,实现实践驱动。
阅读李克强总理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天津)开幕式上致辞,字句行间充满了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所引领的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洞见,对其开放创新、协同创新、用户创新(致辞中用了人人创新一词)、大众创新(致辞中用了万众创新一词)趋势的阐述,对新技术、新经济发展条件下实现发展转型的见解,以及对市场微观主体、社会各界作为创新主体的再认识。陆首群先生指出,“中国如何克服经济下行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出路靠改革创新。此时此刻知识社会创新2.0(包括科学创新2.0,技术创新2.0,体制、管理创新2.0),似应成为其创新的主要模式。”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指出,“人人创新”、“万众创新”正是知识社会条件下以人为本的大众创新,即创新2.0。创新2.0不同于传统的科技创新模式,它把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引入到我们的创新活动中,强化了政府、市场、社会各个参与方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这个创新活动将会极大的推进我们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创新活动不再只是科技人员及部门的专门工作,各小微企业,甚至是原来仅作为用户的普通大众,都可利用现在方便的信息网络设施,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创新一些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模式,从而推动科技进步,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春晓认为“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核心在于鼓励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创新。微观主体创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创新点也最多样化,只要微观主体都具有创新活力,整个国家就能迸发出巨大活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张春晓说,中国经济走到今天,不创新,传统产业无法升级;不创新,新兴产业无法发展。只有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不断发展、完善、创新,才能为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通过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综合处处长童有好表示,据统计,约三分之二的新发明、新创造都是中小企业做出的,微软、苹果、阿里巴巴、百度等高科技公司最早都是小企业孵化而来的。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具有空前的创新精神和力度,同样也存在缺钱、缺人、缺市场等瓶颈问题。
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后,在天津考察小微企业时,李克强再次强调,未来属于有创新精神、诚信理念的创业者。他承诺将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并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帮助草根创业者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和开拓市场等“成长中的烦恼”。事实上,新一届政府正把简政放权作为重要任务推进,努力创造一个开放、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6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效果十分明显。今年1至8月,新注册市场主体超过800万家,带动了上千万人就业,同比增幅近60%。用李克强的话说,“一个大众创业的形态正在形成”。
“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要达到李克强提出的这一局面,一方面要实现政府转型,建设服务性型、平台化的政府2.0,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和创新生态;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努力实现需求驱动的“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市场中实现价值;最后,还要大力推进基础科学的教育和创新,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队伍,培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创新2.0本身就强调以社会为舞台的实践及其开放创新空间的营造,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创造。结合李克强总理的达沃斯论坛致辞,陆首群先生提出要通过实践驱动的创新2.0研究来推动创新、创造价值,并强调:“今后我们在推动、发展创新2.0时恐不再是仅作理论或翻译概述,更应加大实践力度,紧密结合实践做好对创新的抓手典型案例(如城镇化)的分析,还要注重该创新项目创造的价值。充分认识和把握这次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推动创新,创造价值。”
相关资料:
Innovation 2.0
移动性研究
移动政务发展“双创”政策发力 中国初创企业数量增速称冠全球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精彩图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新发展是中国经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