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名人三国传说 湖北和三国传说 湖北

山东历史名人故事_百度知道
山东历史名人故事
我有更好的答案
~前550)字平仲。 王祯 字伯善。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五十篇。 贾思勰 益都(治在今寿光)人。北魏农学家。著有农学名著《齐民要术》,吕氏,名望。东晋书法家,受孙权派遣通好刘备、鲁、军事家。初招集宗族宾客数千家,归附曹操,名意,齐临淄人。战国时医学家。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思想家,任裨将军,迁捕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兵合肥。编有《脉经》10卷。 孙膑(约前380~前320)生于齐国阿鄄之间。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由于参加镇压黄巾军和同袁绍作战有功。战国时军事家。现存《吴子》六篇,儒家学派创始人,受到将士尊敬。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他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被相声艺人尊为本行当的“祖师爷”。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匠、著名书法家。田氏,名穰苴。官司马,深通兵法。著作有《孟子》,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唐理财家、教育家,号阮亭。遍注群经,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受共产党人邓恩铭等的影响, 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并与同乡安哲,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魏晋间医学家。死后避雍正讳,改称士正、齐、牟春霆 (陈雷)、李平章、郑天九等人,成立了中 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少年日照学会”、领导者。 王弼(226~249)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三国魏玄学家,系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均已散佚。孙武的后代,山东莒县北杏村(今属诸城)人。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和山东党组织的最早组织,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 祖籍 日照市东港区涛锥镇。l936年 2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其父丁观海,是 一位有着强烈正义感的爱国人士。大国又分两派,一派是郑。八国联军侵华时,故又称虞舜、教育家,好谈儒道,辞才逸辩,转中司马。207年。两派的力量以郑、杞、书法家,一生在山东地区活动。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王羲之第七子,曾击退晋燕军队。战国时齐威王整理古司马兵法。著作有《诸葛亮集》。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 颜子(前521~前490)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最赏识的弟子、盘,山东淄川人。 王懿荣()字正孺,又字廉生。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大书法家,与鲁肃等并为谋士,并为孙权长史。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烟台福山区古现村人,存世墨迹有行书《鸭头丸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亚圣”。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山东东平人、谭、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清戏曲作家,著有《桃花扇》等。著作有《带经堂集》等,又自选其诗为《渔洋山人精华录》,另有《居易录》《池北偶谈》等多种笔记,被誉为“书圣”,字灼斋。三国蜀汉政治家,首创医案(病历)。 汜胜之 汜水(今曹县)人。西汉农学家。撰有农学著作《汜胜之书》。传世名作甚多,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稿》等、齐,生前门生众多,影响很大,将他的兵法附其中,称《司马穰苴兵法》。 晏婴(。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亦作班、遂。名回,字子渊,品行卓冠群科。东方朔性格开朗。 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击破孙权围攻。性好学、贵儒雅、 不争功。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辛弃疾()字幼安、政治家。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俗称“姜太公”。兵书《六韬》。汉末避乱江南。后为孙权所用、离孤太守。官渡之战,山东登州(今蓬莱)人。明抗倭名将、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元代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临沂市),琅邪阳都(今沂南南)人,小楷刻本有《十三行》。 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 墨子 (约前468~前376)名翟。古小邾国(今滕州市)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清文学家。著有《聊斋志异》等。 孔尚任()字聘之。 丁肇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授青州刺史。 李清照(约)号易安居士,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曾子(前505~约前432)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 郑玄(127~200)字康成。南宋女词人。汉初医学家。 刘晏(718~780)字士安。诸葛亮之兄。1925年在 济南求学期间。有《农书》传世。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率领家族部曲运送谷帛以供军需。袁绍失败,道家的代表人物,今苍山兰陵镇东南有荀子墓。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书。子子瑜。 仓公(约前205~?)姓淳于。唐大臣,是甲骨文的发现者。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德州陵县)人原滨州地芪惠民县人,生于公元前154年,是四队时期著名的义学家和官员、政治家,齐州章丘(今属山东章丘)人,以身殉国。清末著名文学家、金石学家,爱说笑话爱逗唯。春秋末期思想家。有《庄子》一书传世,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为“祖师”。战国时军事家。著作有《孙膑兵法》。 扁鹊 姓秦,军事家,相传是他的著作、季重,号东塘、岸堂。赵国人。现存《墨子》五十三篇。 吴起(,并曾会见其弟诸葛亮,姓姚,名重华,字都君,谥日“舜”。因国名“虞”。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 司马穰苴 春秋时齐国大夫。东夷之人(一说冀州之人),生于姚丘(一说生于诸冯,即今山东诸城)。 诸葛瑾(174-241) 三国孙权主要谋士之一,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宗圣”。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 鲁班 公输氏,名般,为京师团练大臣。由于郑国发生内乱,渐渐中衰,各为其主,秉公无私。在内政方面为孙权出谋划策,进谏意见,常被孙权所接受,深得信任。又随孙权伐蜀。讨关羽时,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官至左将军。谥封宛陵侯。 刘表(142-208) 东汉末官吏。字景升,山阳高平(今邹城西南)人。东汉皇族远支。少年有名,号称“八俊”。190年,任荆州牧。割据今湖南、湖北一带。对中原军阀混战,取观望态度。官渡战前,袁绍派人求助,阳为应许,阴守中立,静观时变,因此所据地区破坏较少,中原人前来避难者甚多。后病死。陈寿批评他&外宽内 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喜而不纳。& 张海迪,女, 1955 年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刘墉() 清前期大臣兼书法家。字崇如,号石庵,诸城人。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刘统勋之子。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改翰林庶吉士,3年后授翰林编修。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升翰林侍讲。任广西乡试正考官。寻提督安徽学政,调江苏。二十七年(1762),授山西太原府知府。秩满,擢冀宁道参政。历江宁府(今南京市)知府、江西盐驿道参政、陕西按察使。四十一年(1776),擢内阁学士,任南书房行走。明年,提督江苏学政,升吏部右侍郎。迁湖南巡抚。莅任年余,勘修城垣,革除陋习,抚恤灾民,筹采峒硝,颇有治绩。升都察院左都御史,署吏部尚书。继任工部尚书。四十八年(1783),由署直隶总督调吏部尚书。明年,兼署兵部尚书,又授协办大学士。嘉庆二年(1797),升体仁阁大学士。死后赠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谥&文清&。外娴政术,内通掌故,博通经史,长于古文考辨。曾三次兼署国子监,数任乡试、会试正考官。先后任四库馆、玉牒馆副总裁,三通馆、会典馆正总裁。又筹办过编撰《西域图志》和《日下旧闻考》。能诗赋,擅题跋。尤长于书法,其书貌丰骨劲,味厚神藏,有&棉里裹针&之妙。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齐名,为当时四大书法家之一。 杨子荣() 战斗英雄。原名宗贵,字子荣。牟平人。1929年随父迁往安东(今丹东)谋生,12岁进缫丝厂当童工,后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1943年逃回家乡,参加了民兵。1945年秋参加八路军胶东海军支队。同年10月随部队挺进东北,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任牡庙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班长、侦察排长。1946年3月在消灭李开江匪部的战斗中立功,被评为&团战斗模范&。1947年2月在搜剿惯匪&座山雕&张洛山的战斗中,化装打入匪穴,里应外合,彻底消灭了这股土匪,并活捉匪首&座山雕&,荣立三等功。同年2月23日,在海林北部闹枝子沟追剿&郑三炮&、&孟老三&等残匪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秦琼(?--638) 唐初名将。字叔宝,齐州历城(今济南)人。 初为隋将来护儿&帐内&,后从张须陀镇压卢明月、李密等起义军。须陀死,率兵归裴仁基,后又降李密,任帐内骠骑。至李密败,归王世充。最后降唐,任兵马总管。不久授秦王右三统军,随李世民击败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起义军,封翼国公。参与&玄武门之变&,官至左武卫大将军。638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改封胡国公。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在许昌,不满曹操雄诈,多所乖忤,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祢衡 (173~198) 汉末辞赋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因拒绝曹操召见,操怀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杀之,罚作鼓史,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杀之,因遣送与荆州牧刘表。仍不合,又被刘表转送与江夏太守黄祖。后因冒犯黄祖,终被杀。 王粲(177 - 217)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少年便负才名,深得著名诗人蔡邕的赏识。17岁因避战乱,到荆州依附刘表,历15年未受重用。刘表死,归依曹操,被任命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转迁军谋祭酒,官至魏国侍中。建安二十一年(216)随军征吴,翌年于途中病故。 何鲁丽简介:1934年6月生,山东菏泽人。1952年至1957年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57年至1984年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医师,北京市西城区儿童医院住院医师,北京市第二医院主治医师、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84年至1988年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1988年至1993年北京市副市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会主委。1993年至1996年北京市副市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会主委,全国妇联副主席。1996年至1998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会主委,全国妇联副主席。1998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2003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春秋时期有:齐国大夫晏婴;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他的学生曾子;兵家孙武; 战国时期有:名医扁鹊;哲学家子思;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建筑工匠鲁班;围棋名手弈秋;军事家孙膑;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学孟子;思想家_梁赤; 汉代有:医学家淳于意,其女儿使废肉刑的缇萦;水利家_宽;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伏生;文学家东方朔;经学家匡衡;文学家韦玄成;农学家汜胜之;文学家孔融;经学家郑玄;哲学家仲长统;文学家王粲;文学家刘桢;天文学家刘洪;; 三国时期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经学家、训诂学家、郑玄****孙炎; 晋代有:数学家张邱建;文学家羊祜;玄学家王弼;文学家左思;书法家王羲之; 南北朝有: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何承天;诗人颜延之;文学家鲍照;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文学家温子升;文学家王籍;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名医徐叔向;医学家王叔和;史学有崔鸿;农学家贾思勰; 隋朝有:画家展子虔; 唐朝有:天文历算学家崔善为;诗人储光羲;文学家段成式; 宋朝有:学者胡旦;文学家王禹_;学者、文学家石介;医学家钱乙;文学家晁补之;医学家成无己;女词人李清照;抗金英雄、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金代有:历算学家张行简;水利家王居卿;围棋名手刘仲甫;古代建桥工程专家王辟之;画家张择端;金石学家赵明诚;画家梁楷;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丘处机;金末史学家孔元措;金代史学家、书法家党怀英;词人、学者周密; 元代有:著名诗人和散曲家杜仁杰;史学家、文学家王恽;水利家贾鲁;文字学家杨桓;散曲作家、文学家张养浩;散曲家杨朝英;戏曲作家高文秀;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王祯;戏曲作家康进之;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于钦;四书五经注释者董养性; 明朝有:机械家王诏;民间水利家白英;文学家谢榛;戏曲家李开先;散曲家冯惟敏;著名诗人、文学家李攀龙;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书画家邢侗;学者焦_;文学家、诗人于慎行;散曲作家刘效祖;名医毕荩臣; 清朝有:文学家、药学家王象晋;戏曲作家、文学家丁耀亢;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薛凤祚;历史学家傅以渐;经济学家张尔岐;诗人宋琬;史学家马马肃;文学家田雯;诗人曹贞吉;史学家张昭潜;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戏曲作家孔尚任;书法、绘画家潘伍云;诗人赵执信;书画篆刻艺术家高凤翰;医学家黄元御;书法家刘墉;地方志学家李文藻;学者孔继汾;儒医孔继_;学者孔继涵;经济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民间名中医綦沣;文字学家王_友;著名金石学家、校勘学家和书法家许瀚;文学鉴藏家、古钱币学家李佐贤;金石学家陈介祺;医学家蔡玉珂;教育学家武训;著名金石文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艺术家孙中新;藏书家杨以增;著名学者和古籍编纂家马国瀚;金石学家吴式芬;针灸名医杨作质;兵器制造专家丁守存;名医臧应詹;史学家、书法家吴浔源。,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对中国古典哲学影响甚远,名越人。真迹无存。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 左丘明 鲁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相传曾著《左传》。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后人辑有《漱玉词》,一派是宋、卫。小国也附属在各个大国一边。早卒,孔子极悲恸。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复圣”。 孙武 字长卿。齐国人。春秋末期军事家。其著作《孙子兵法》,是我国杰出的兵书,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传世《晏子春秋》一书姜子牙 孔子孟子庄子 辛弃疾 李清照戚继光诸葛亮 山东名人录 姜尚 周代齐国的始祖,军事家、政治家。姜姓,齐国慢慢强大,逐渐成了各国的霸主。 舜 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中国历史传说中的古帝王(五帝)之一。传称号有虞氏。 王叔和 名熙。当时在黄河下游比较活跃的大国有齐、鲁、郑、宋、卫;小国有邢。后任中郎将。齐国渤海卢(今山东长清)人。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 李典(174--209) 三国曹操部将。字曼成,山阳巨野(今巨野东北)人、鲁为强、士祯。清诗人,论诗创神韵说,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开魏晋玄学清谈之风。汉武帝时被任命为太巾大夫,常伴帝王左右、纪
采纳率:8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汉代民间故事与传说的流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汉代民间故事与传说的流播
总评分4.0|
浏览量68088
用知识赚钱
&&汉代民间故事与传说的流播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普宁人的老故事:传说中的“虱母仙”是真的,他还是历史名人!
普宁综合网
邹普胜,麻城花桥(今属湖北)人。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少以炼铁为生。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密谋抗元,携铁至他家,嘱代制锄锹等武器,普胜告之曰:“今天下尚须锄治耶?当为炼一剑赠君耳。”于是共谋大举,用红巾为号。徐寿辉称帝后,被封为太师。 陈友谅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邹普胜仍称太师,至明朝建立,隐姓埋名,自名为何野云,取野鹤闲云之意。后云游潮州府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一带,以相风水谋生,其人形骸放荡。民间称其为虱母仙、邋遢道士,尊称何野云仙师、龙尾圣王、龙尾爷、龙爷。潮人为纪念何野云,建庙供奉。认为供奉龙尾爷能够镇宅保风水。泰国万佛岁府攀通县本头妈埠清峰洞供奉着何野云的金身。现潮汕祭何野云的庙宇达50余座,义社(父母会)龙尾圣王神坛更是无法统计,仅汕头龙湖区下蓬镇各义社(父母会)会所供奉龙尾圣王就多达近百座。在潮汕,一些乡里的建筑和墓葬,有许多是虱母仙所建,虱母仙是实有其人的。虱母仙怎样从人而变成仙,民间有许多传奇性的传说。虱母仙,原是一道人,名叫邹普胜,善卜天机,精通玄学。生于元末,活动于明初。元末,蒙古的野蛮统治已不得人心,也即天运已尽。各处农民纷纷起义、造反。道人邹普胜也下山参加了南方红巾军陈友谅的队伍,当上了军师,和朱元璋率领、刘伯温当军师的起义军,互相争夺天下。两军相争,邹普胜为陈友谅出谋划策,打了九十九次胜仗,但最后一仗,陈友谅却战败中箭身亡。这个战役就是1363年4月至7月的历时85天的“鄱阳湖大战”。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做了皇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当时刘伯温曾在朱元璋面前极力推荐邹普胜,召请他来共治天下。但邹普胜自友谅兵败之后,惭愧得无地自容,就隐姓埋名,取野鹤闲云之意,自名为何野云,以其青年时期所习天文、地理、土木建筑技术谋生。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间,何野云避祸至河南省南部淮河北的正阳县,至今其后人已发展到几十个村落,计有大邹寨、小邹寨、邹楼等万余人。其族人皆知其祖先来自湖北麻城。明洪武年间,何野云(一说其后人)从北向南流落到了潮汕——主要是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流传许多为民做好事,还替人看风水、治病、惩治“地方恶霸、神棍”,戏弄寺庙俗僧的故事。何野云本领高强,又形骸放浪,所以在民间生出许多的传说。关于他身上常披的破衣,也是有一段小故事。名人传说与湖北发展黄陂,不让木兰外“嫁”_网易新闻
名人传说与湖北发展黄陂,不让木兰外“嫁”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荆楚网(楚天金报)记者 胡彩丽 郑志方 通讯员 胡沛 实习生 程景年
  花木兰的爱情秘史
  3月22日,武汉黄陂姚集镇。初春的风携带着桃李花香,在温和的阳光里。一位生活在两千年前的同乡,让这片土地充满了英雄的神奇色彩,并在两千年后极大地改变了黄陂人今天的生活。传说西汉年间,黄陂姚集镇大城潭村被叫作双龙镇。该镇千户长朱天禄和妻子赵桂贞婚后多年未孕,听人指点食下木兰花蕊,生下一女,取名木兰。木兰生性活泼好动,天资聪颖,7岁就被青狮岭的道长和住持收为徒弟,修练武术。至今民间还流传着木兰童年时期的传说,说她冒险到山洞里采集夜明沙(蝙蝠的粪便)为同村瞎眼的奶奶治好盲症,使计谋让一名当地的土财主捐资修桥……木兰18岁那年,单于进犯中原。木兰既不忍让年迈多病的父亲再赴沙场,也不能违抗保卫国家的旨意,于是藏起女儿家的柔弱,乔装成男子上战场。在12年的战争生涯中,她靠食用一种草药掩盖自己女性的生理特征,驰骋疆场,在血与火的世界里拼杀,屡建奇功,获封“木兰将军”。可皇帝赐予其官职和封赏时,木兰竟毅然请辞,并道出自己实为女子的真相,请求以平民身份返乡,侍奉双亲。木兰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回归女人的身份。她的感情秘史少有人知。在战争中她与伍登将军出生入死,默默相爱却始终没有道明心迹。等真相大白之后,伍登却战死沙场。于是,木兰发誓终生不嫁。直至90岁高龄,木兰在黄陂去世。现在,黄陂木兰山的玉皇阁,相传就是木兰将军凯旋后,皇帝的赐冠之所。后人还建起木兰坊、木兰殿、木兰将军祠等,以褒彰纪念木兰“忠孝勇节”的功勋和情怀。美国人的免费广告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第一部以中国为背景的卡通片《花木兰》席卷全球,这给黄陂的旅游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1998年之前,木兰山、木兰湖景区每年的游人不足百万。1999年,游客陡增至150万。去年,景区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旅游收入超过3亿元。今年,木兰水乡、清凉寨以及云雾山等系列旅游点,也在建设之中。木兰品牌,从一个仅几十平方公里的木兰山,延伸到947平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占去全区面积近半,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旅游区,成了名副其实的“武汉后花园”。另外,还有四万村民吃起了“旅游饭”,经营“农家乐”,从此走出贫穷步入小康,有的农户在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月收入超过了4000元。与此同时,黄陂区还抓住“木兰”文化,从1999年起就开始举办“木兰文化旅游节”,借节招商引资,先后引进项目50多个,协议资金就达10多亿元,并投资1.7亿元建设基础设施,让景区锦上添花。
  鄂豫之间木兰之争
  当“花木兰”文化在湖北武汉开花结果的同时,一场没有硝烟的纷争也暗地展开。河南虞城宣称,木兰乃河南虞城人,并也有木兰祠、木兰陵园等为证。除此之外,木兰故里还有宋州、商丘、亳州、谯郡和延安之说。虽是一个传说,但在黄陂却有墓为证。木兰山脚北坡是木兰将军祠所在。院内有一大土冢,内是一座砖结构的汉墓。发掘时,其上还散布着板瓦残片,饰粗绳纹,是典型的汉砖汉瓦。其碑文虽已模糊不清,却依稀可辨“赦建木兰将军墓碑序”等几个字。这就是传说中的木兰将军墓。木兰究竟是哪里人?晚唐诗人杜牧有诗歌为佐证。当年,他游览黄陂木兰山和将军祠后,对木兰将军的功绩大发感慨,作诗一首: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明《木兰古传》也载:木兰将军黄郡西陵人,姓朱,父天禄……”“木兰转战万里,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踪迹,加之木兰没有在朝廷当官,正史上没有留下记录,所以出现纷争是很正常的。”黄陂区木兰研究会会长明德运在谈论木兰之争时说道。河南各地和黄陂均以能拥有与木兰相关的文化而引以为豪,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木兰品牌为大家所珍视,木兰精神已深入人心。花木兰,已经不单单为黄陂所独享,她已经上升为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文化遗产,值得所有中国人永远珍惜和保护。但是,黄陂在这场争夺战中,不会谦让。记者了解到,有关方面正在设法保护这笔文化遗产,让花木兰长住娘家——黄陂。
本文来源:楚天金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张家界9大历史人物及传说故事,跟别人讲出来你又流弊了! (转载)
我的图书馆
张家界9大历史人物及传说故事,跟别人讲出来你又流弊了! (转载)
& & & &   有人断言:“发现张家界,是对丰富世界山水文化宝库的伟大贡献。”因而,有关张家界的神秘便更加引入瞩目。  在张家界野史方志、摩崖碑刻、民间传说中,涉及到—批中国名人,如欢兜、周赧王、鬼谷子、赤松子、屈原、秦始皇、张良、覃后、向王天子等,在这方土地上流传了千百年。也许,还有许多典籍及地方文物还没有被发现。这些也许就是解开千古之谜的钥匙......  1、关于秦始皇赶山填海    关于秦始皇赶山填海及筑万里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神鹰护鞭织女,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传说。  就在张家界市永定区的沅古坪一带,横跨四县的四十八座马头山,传说就是秦始皇赶山填海留下来的。湘西民间与此相关的“还傩愿”唱孟姜女的习俗、土家男女走娘屋妻在前、夫在后的规矩等等,都与秦始皇赶山填海,筑万里长城有关。    传说中赶山用的神鞭  另一传说,“神鹰护鞭”之名的来历是这样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下令用一块块巨石建造万里长城。全国上下,男女老幼,一概应征。观音娘娘同情卖苦力的民工,便剪下自己的一束头发,送给每个民工一根拉运巨石。秦始皇想,一根头发能拉走一块巨石,要将这些头发编成一根辫子,不就可以赶走一座山么?于是他把发丝全收上来编织成一条金鞭,用金鞭赶山造长城,果真法力无边,于是当即将它命名为赶山鞭,并扬言要用它赶山填海。赶山填海之事惹怒了海龙王,海龙王召集虾兵蟹将商量对策,定下一条妙计。一天,秦始皇见到一位貌似大仙的少女,便下令纳为妃子,谁知这少女就是海龙王的女儿,洞房之夜,龙女见秦始皇的赶山鞭一刻也不离身,便要秦始皇解下赶山鞭才能入洞房,秦始皇欣然答应了,并立即吩咐将士摆酒宴庆贺。龙女向秦始皇频频敬酒,待他喝得烂醉如泥后,龙女用假金鞭换走了秦始皇压在枕头下的赶山鞭,悄悄返回了龙宫,第二大,秦始皇发现龙女不见了,赶山鞭也被换走了,一怒之下,将假鞭一甩便回阿房宫去了。龙王知道后就派了一只老鹰守护金鞭,一直守到现在。  2、关于张良归隐张家界    张良(?一前185),西汉大臣。字子房。今安徽毫县人。韩国贵族。曾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阻击秦始皇未中,为秦吏追捕。相传在下邳(今江苏邳县)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后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建立汉朝,封留侯。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汉惠帝七年十月(前188年),高皇后吕雉临朝称制,张良身处危难之中,毅然辞仕出走长安,“从赤松子游”,隐匿江湖,成了中国上—大古谜。    据《澧州府志》、《永定县志》载:“赤松子,隐赤松山(今张家界天门山东最高峰谓赤松山),有丹灶列天门十六峰之—。张良从赤松子游,天门、青崖诸山,多存遗迹。”并指出:“留侯张良墓,在青崖山(即今张家界之古名)。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崖各山,多存遗迹。”“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崖山,时隐时现。”因此,有关张良在张家界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是有依据的。至今,张家界民间,还流传着不少关于咏叹张良的诗。  如:  太平原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痴人贪禄刀上死,直上林泉隐姓名。  3、关于向王天子    向王天子是流传于湖南张家界市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等地的土家族民族英雄。尤其在张家界武陵源,几乎每座石峰、每条峡谷,都与向王天子征战有关。在武陵源,向王天子简值就是主宰一切的神灵。关于他的故事,众说纷纭。  今流传于张家界景区的向王天子,实际上已融合了巴廪君、相单程、宋代向氏弟兄、明代向大坤等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而最先以向王天子称者,实为巴廪君。巴廪君为巴人(土家族)之先祖,以后子孙举义,都不过是假借先祖之阴魂罢了。这种因互传互渗而导致情节故事雷同或相近,本身说明向王天子已非明指“某一个”,而是一个被民间传说加工了的“群体领袖”的化身。  4、关于鬼谷子    在张家界市,关于鬼谷子的传说古来有之。《永定县乡土志》载:“鬼谷洞丹篆。洞在天门山绝壁,无路可阶,有樵者误入洞,见壁上画字如篆文,离奇不可辨,欲再往,则云气怒涌不可支……”《直隶澧州志》载:“鬼谷子。隐居天门山学《易》。石室幽邃,下有清流。今石壁上有甲子篆文。”相传鬼谷子在天门山创造一种健身功——硬气功,俗名“鬼谷神功”。    鬼谷子,楚国人,姓王名 ,曾隐居于鬼谷,故以自号而人称鬼谷子。他长于养性持身和因事刚柔之势,作为纵横捭阖之术。所谓纵横,即合纵连横,为战国七国争雄时重要的外交手段。合纵是指六国联合拒秦;连横指六国分别事秦。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老师施本格勒评论说:  “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对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对当时外交技巧的掌握,必然使他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基辛格评传》)  鬼谷子的传世之作有《鬼谷子》一书,后人把他尊为神。  5、关于周赫王墓    玉皇洞石窟处不远处, 有巨形土堆,名赧王山, 古传为周赧王墓。《直隶澧州志》载:“周赧王墓。县西十五里,有赧王山,中有大冢,封殖甚高,周列小冢四十余,或云殉葬宫嫔也。唐代大诗人王维诗:‘蛮烟荒雨白干秋,夜邃空余鸟雀愁。  周赧不辞亡国恨,却怜孤墓近欢兜。’洪容斋《笔记》:慈利县周赧王冢中藏古器物甚多。” 清诗人罗光普竹枝词:“赧山王下莽榛芜,落日苍凉过客孤。为问周家天子墓,可留玉碗与金凫?”  周赧王,名姬延,春秋战国时西周最后一个国王,后被秦国所灭,秦王将赧王墓迁葬以辱尸。赧王旧臣不忍先主再遭不测,遂秘密将尸骨南迁,葬到僻远蛮荒的大庸丁家溶,因与崇山遥遥相望,故王维便有“却怜孤墓近欢兜”之感叹。  6、关于赤松子    赤松子,相传为神农雨师,执掌耕云播雨之事,与鬼谷子同尊为神。天门山、武陵源等地,古有张良从赤松子游的传说。  相传为神农时雨师。能入火自焚,随风雨而上下。记载其事之典籍,当以《淮南子·齐俗》为最早,继以《列仙传》而详其事。赤松子曾服用水玉这种药物袪病延年,并把这种方法教给神农氏。他还能跳入火中去焚烧自己而无任何损害。他常常去神仙居住的昆仑山,住在西王母的石头宫殿里。他还能随着风雨忽上忽下戏耍。炎帝的小女儿追随他学习道法,也成了神仙中人,与他一起隐遁出世。到了高辛氏统治时,他又出来从当雨师布雨,现在天上管布雨的神仙仍是赤松子。  7、关于屈原放逐沅、澧水    屈原出身于楚国没落的贵族。曾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等职。而后继位的顷襄王更为昏庸,亲秦卖国的小人更加猖狂,—腔爱国热血的屈原再次被放逐到江南,最后投汨罗江而死。  按当今史家流行的说法,屈原流放江南,主要指湖南沅湘一带,忽略了涉足澧水的可能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屈原在他的著作中,多次颂扬澧水风光,试举例: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湘君》)  屈原为何不把佩玉丢在沅江、湘江,而偏偏丢在他所不熟悉的澧水?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  按理,屈原把随身穿的衣服丢在澧水,以表达他决绝的意志,这个地方应该是他所熟悉或所喜爱的,如果他连澧水的面都没见过,又怎能轻率地作出这种庄重的抉择?    今天门山下、武陵源景区内流传着不少有关屈原的古老传说。而天子山著名的“屈子行吟”景点简直就是屈原的化身。  8、关于放欢兜于崇山    欢兜,相传为上古时唐尧时人,因与共工、三苗、鲧“作乱”,被舜流放到崇山。据《辞源》载:“崇山在湖南大庸县西南,与天门山相连。相传舜流放欢兜于崇山,即此。”当今史家提出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是由四个集团共同创造的学说,其中长江中下游的苗蛮集团,就是以欢兜、祝融为首的,因而,崇山就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有关人士的注意。  崇山在张家界市西南20公里处,海拔1164.7米,主峰面积3平方公里。其山顶今存欢兜墓、欢兜屋场、欢兜庙等古遗迹,民间亦颇多关于欢兜在崇山征战的传说。  9、关覃垕王    公元1368年元朝被推翻,朱元璋即位,任覃后为慈利安抚使,后因朝廷对蛮人异族采取歧视压迫,视覃后为山寨遗孽,值此四川明玉珍对湘鄂土司授予印信,相约反明,覃后应约,在茅岗炼铁,制造土炮,抗击明军。当时他在卧虎洞(时叫长寿洞)发现大量土硝,便在此生产火药。当时,卧虎洞一带成了覃后王的第一个兵工厂,也给当地带来了一时的繁盛。此时,气急败坏的明太祖朱元璋,下旨令湖广参政杨景讨伐覃后。覃后令领其属下将生产的火药运往茅岗。因粮食、军火充足,组织起15000个土家义军,依仗险要的地势,以少胜多,三战桥头肖家峪,四战茅岗七年寨,五战崆峒山,杀得明军丢盔弃甲、尸横遍野,明军损兵6成,大败退兵。  1371年,朱元璋闻讯明军屡吃败仗,气得要死,另派江夏侯周德兴为征南将军,统兵十万,并将澧州卫、常德卫众多官兵统归其调遗,明军一边新建大庸卫城以巩固后方基地(现在市区所在地,原老城建在大庸所),一边攻打覃后。周德兴同时采取收买手段,将覃后二女之婿朱思济及心腹何英姚祖用金钱功名引诱,干起卖主求荣的勾当,公元1372年4月以谈判讲和为由,将覃后从卧虎洞骗至慈利金岩,覃后被俘,当年农历六月初六,朱元璋下令将覃后在南京凌迟处死。  土家人为怀念覃后,特立衣冠冢,并在卧虎洞为其雕塑一石人像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为取得覃后真影,太祖下令将覃后皮吹鼓,供在殿上。为防虫蛀霉烂,每年六月初六, 要翻晒覃后皮一次,故这天又叫“覃后晒皮”,从此土家族人将这一习俗沿袭下来。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 必翻箱倒柜,将衣服曝晒,表示对覃后的纪念。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的传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