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q 50mm35mm和50mm都能用在m6上面吗

您的位置:
更多频道:
史上最华丽的镜头群 Leica徕卡M镜头35MM篇
  前言:  作为摄影爱好者的你一定都听说过Leica徕卡M镜头的名声。徕卡无疑是现今制作工艺最讲究的相机,她生产的M镜头凭借极其严谨卓越的工艺和质量造就了相机镜头界中的一个神话。  其中35mm焦段是众多徕卡使用者喜爱的一机一镜搭配。&八枚玉&、&七枚玉&等等镜皇都是无数徕卡迷和摄影迷的梦幻逸品。从1930年至今,在世代演变下,M口的35MM镜头总数多达十多颗。本篇将会为你介绍这个世界上最华丽的镜头群,徕卡M镜头35MM篇。  开篇前首先简短介绍使用者在挑选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徕卡连动测距相机的接环有两种:M与L。1954年徕卡第一台M相机LEICA M3推出后的镜头为M接环,在此以前为螺牙接环,简称Screw Mount、LSM、LTM、L39或M39,为了统一方便,以下简称L接环。  M相机(包括50年前M3到最新的数码M9),可装M接环与L接环改装的镜头。 螺牙相机(Leica I、IIc、IIIc、IIIf、IIIg等),只能装L接环的镜头。  &  目录:  &1:Elmar 35mm f3.5  &2:Summaron 35mm f3.5  &3:Summaron 35mm f2.8  &4:Summicron 35mm f2 第一代(镜皇或称八枚玉)  &5:Summilux 35mm f1.4 第一代  &6:Summicron 35mm f2 第二代、第三代(或称六枚玉)  &7:Summicron 35mm f2 第四代(或称Pre-ASPH、七枚玉)  &8:Summilux 35mm f1.4 第二代 ASPHERICAL(或称双非球面)  &9:Summilux 35mm f1.4 第三代 ASPH(现行版)  &10:Summicron 35mm f2 第五代 ASPH(现行版)  &11:Summarit 35mm f2.5(现行版)  &12:第三方镜头介绍  
  &  Elmar 35mm f3.5  年份:1930 - 1950  结构:3组4片  最近对焦距离:1m  最小光圈:f/18  滤镜口径:A36  随着Leica I model C推出的镜头,也是最初的广角镜。Leica I model C是第一台可交换镜头的徕卡相机,在此之前的Leica I model A(1925年)与Leica I model B都是50mm固定镜头。这颗Elmar 35/3.5延续Elmar 50/3.5的设计,采用Elmar(Tessar)四片式光学结构,体积很小,表现与Elmar 50/3.5相似。截至1950年,总产量约四万多颗,二手能见度不高。  注:1930年,市场上135底片格式的相机仅有LEICA,一年后的1931年,CARL ZEISS推出CONTAX I。  
  &  Summaron 35mm f3.5  年份:1949 - 1960 (L), 1954 - 1960 (M)  结构:4组6片  最近对焦距离:1m  最小光圈:f/22  滤镜口径:A36 (早期)、E39 (晚期)  二战后生产的第一颗镜头,将Elmar 35/3.5改良为Summaron 35/3.5,光圈大小不变,但光学结构由Elmar(Tessar)四片式改为双高斯对构结构,黑白阶调丰富。此镜一直生产到M时期,所以有螺牙跟M的版本,二手很好找,价格亦不高,初入门且预算不足的摄影同好,可入手此镜。  
  &  Summaron 35mm f2.8  年份:1958 - 1963 (L), 1958 - 1974 (M)  结构:4组6片  最近对焦距离:0.7m  最小光圈:f/22  滤镜口径:E39  与Summaron 35/3.5同样的光学结构与排列方式,因当时研发出新的光学镜片,徕卡得以将光圈从f3.5推进到f2.8。同样有螺牙与M的版本,M的还有M3专用的眼镜版。此镜常被玩家称为「小八妹」,源自35/2一代镜的昵称「八枚玉」,此35/2.8表现相似于35/2一代,因此被称为「小八枚玉」,后来戏称为「小八妹」。二手好找,价格不高,入门者或预算不足的人可考虑。  
  &  Summicron 35mm f2 第一代(镜皇或称八枚玉)  年份:1958 - 1963 (L), 1958 - 1969 (M)  结构:6组8片  最近对焦距离:1m  最小光圈:f/16  滤镜口径:E39  传说中的镜皇!徕卡镜头评价最高且二手价最贵的镜头(但多数人认为是有心人士炒作),Summicron 35/2一代镜,采用对称式光学结构,6组8片,因为用了8片镜片,日本人称为「八枚玉」,其表现最能呈现徕卡味道,有螺牙、M3专用眼镜版、无眼镜M三种版本。不容易在网路二手拍卖看到,不过在日港台三地的知名二手商店里,几乎都有这颗,有心者可多问问几家。  
  &  Summilux 35mm f1.4 第一代  年份:1961 - 1995  结构:5组7片  最近对焦距离:1m  最小光圈:f/16  滤镜口径:E41, S7  寿命非常长的一颗镜头,在1961年即造出大光圈Summilux 35/1.4,一直生产到1995年才改版,写下历史。这颗镜头没什么好挑剔的,全开光圈拍人非常适合,色彩与阶调皆堪称一流,若有机会在二手卖场遇到,请务必收下。在1992年,曾与M6钛限量版推出钛版镜头。  
  &  Summicron 35mm f2 第二代、第三代(或称六枚玉)  年份:1969 -
- 1979  结构:4组6片  最近对焦距离:0.7m  最小光圈:f/16  滤镜口径:E39  被称为「六枚玉」,评价普通,为Summicron 35/2的第二代与第三代。有些专家会将这两代合在一起,分为前期跟后期,这里是分成两个世代。此镜大部份是加拿大厂制造,少数是德厂,这颗的诞生是为了简化一代镜的高成本,二代镜改用六片镜片,大幅降低成本。二手价约一代镜的1/2 - 1/3(大抵是一代镜被炒太高),很常见,算是实用性颇高的一颗镜头。  
  &  Summicron 35mm f2 第四代(或称Pre-ASPH、七枚玉)  年份:1980 - 1997  结构:5组7片  最近对焦距离:0.7m  最小光圈:f/16  滤镜口径:E39  评价与实用都非常高的镜头,因为在ASPH非镜头镜的前一代,所以也被称为Pre-ASPH,玩家更称为「散景之王」(King of Bokeh)。采用对称式结构,大光圈的散景表现一流。体积小,好携带,当代很多摄影家爱用。1984年M6推出后,M6 + 35/2更是经典组合。二手市场能见度高,二手价约八千元人民币上下。  
  &  Summilux 35mm f1.4 第二代 ASPHERICAL(或称双非球面)  年份:1990 - 1994  结构:5组9片  最近对焦距离:0.7m  最小光圈:f/16  滤镜口径:E46  收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的镜头,90年代初次导入非球面镜片的技术,当时的非球面研磨技术不像今日用机器那么简单,因此1990年生产时,并没有将35/1.4一代镜停产,而是同时推出两种版本。此镜的非球面写的是ASPHERICAL,而非今日的ASPH 缩写。总产量少于2000颗,二手不常见,价格很高,多为收藏家拥有。
相关文章: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切换到宽屏
浏览(2644)│回复(7)
蜂鸟网用户等级和积分规则改版啦!
积分换礼活动已开启,您可以用积分兑换礼品,详情请点击:
真心请教关于LEICA m6的3个问题
今天入手了leica m6和leitz 50mm f2, 但是实在是太囧了, 第一次入旁轴. 有几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还希望坛子里的老鸟给予细心解答. 在此先行谢过.
1, 快门声.
都说M6的快门声很轻, 几乎听不见,不易打扰被摄体. 但是,我的M6为何分明能听见不比单反小的快门声呢?
虽说声音很悦耳, 我很喜欢, 但是跟传闻中的无声相比, 分明有很大的差距呢?
是不是因为没有装胶卷的缘故?
2测光的红色小三角为什么一直有重影呢?
3我看里的物体总是有个模糊,可能是跟自己近视有关系, 一般的相机(比如我的相机)里都有可以调节的拨环, 这个LEICA难道不能调?
引用积分未分发表于1楼的内容
摄影让人更寂寞
m6快门声不知道,不过m9的声音不小,除非开那种宁静模式。小三角重影是不是也是因为近视呢?如果不是黄斑对焦有问题,那就是与近视有关,Leica没有canon那样可调节屈光,要根据度数另外买屈光镜。而且很贵,德国120欧一个
引用looi发表于2楼的内容
作者: looim6快门声不知道,不过m9的声音不小,除非开那种宁静模式。小三角重影是不是也是因为近视呢?如果不是黄斑对焦有问题,那就是与近视有关,Leica没有canon那样可调节屈光,要根据度数另外买屈光镜。而且...
谢谢楼上的细心解答.. 看来M6并不是传闻中的无声
引用积分未分发表于3楼的内容
摄影让人更寂寞
我感觉m6的声音很小啊比我的zeiss ikon 声音轻一些 不过就算声音咋大也不会超过单反啊因为单反的快门声是因为有反光镜旁轴又没有
嗯不是相机有问题就是lz耳朵有问题
引用smokeyjordan发表于4楼的内容
every α has a soul... soul for real
作者: smokeyjordan我感觉m6的声音很小啊比我的zeiss ikon 声音轻一些 不过就算声音咋大也不会超过单反啊因为单反的快门声是因为有反光镜旁轴又没有
嗯不是相机有问题就是lz耳朵有问题
恩,问题已经解决了. 我在网上找到了别人的M6声音,跟我的一样,可能是我自己太相信网上的那些介绍,说快门无声,其实只不过是声音较小,不是完全无声.
引用积分未分发表于5楼的内容
摄影让人更寂寞
我觉得原因应该是leica的全金属机身,我觉得它快门声其实不大,但是会觉得手被震一下,这样由于感觉和听觉的结合,所以觉得声音会挺大
引用looi发表于6楼的内容
支持蜂鸟网
引用lvgzay67发表于7楼的内容
支持蜂鸟网
引用chza99set发表于8楼的内容
真心请教关于LEICA m6的3个问题
焦圈,为摄影而生
您可以发表新主题
您可以回复主题
您可以上传附件
您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论坛启用HTML代码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这是我对徕卡M6旁轴相机的注解。
& &&&神雕侠侣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桥段之一,是杨过身重情花剧毒之后,偶遇剑魔独孤求败的剑冢。这个桥段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则是金庸先生对杨过所见剑冢内第二把剑的描述。金庸先生在这里如是写道:& &
& && &&&原来那剑黑黝黝的毫无异状,却是沉重之极,三尺多长的一把剑,重量竟自不下七八十斤,比之战阵上最沉重的金刀大戟尤重数倍。杨过提起时如何想得到,出乎不意的手上一沉,便拿捏不住。於是再俯身会起,这次有了防备,会起七八十斤的重物自是不当一回事。见那剑两边剑锋都是钝口,剑尖更圆圆的似是个半球,心想:“此剑如此沉重,又怎能使得灵便?何况剑尖剑锋都不开口,也算得奇了。”看剑下的石刻时,见两行小字道:& &&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 &&&杨过喃喃念著“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心中似有所悟,但想世间剑术,不论那一门那一派的变化如何不同,总以轻灵迅疾为尚,这柄重剑不知怎生使法,想怀昔贤,不禁神驰久之。
11:57 上传
徕卡M6,早期徕兹版本,Summicron 50mm, f2.0镜头
& && &对于摄影师而言,手上的照相机便是剑客手上的剑。 当我拿到机身通黑,外观简洁却颇具分量的徕卡M6,上片,过卷,拍摄时,我总是会联想起金庸老先生笔下的那支重剑——没有华而不实的雕饰,只将最基本的功用做到极致完美。它能够发挥几成的功力,完全依靠使用者自己。
12:28 上传
徕卡M6,早期徕兹版本,Summicron 50mm, f2.0镜头
& && & 熟悉徕卡历史的朋友不会忘记70年代徕卡旁轴系列著名的失败产品——徕卡M5。虽然M5是第一台采用TTL(through-the-lens)技术的徕卡M相机,但其丑陋的外观与庞大的体积完全违背了徕兹公司一贯以来相机设计的理念。这一款被徕卡拥趸们斥为“异端”的产品,导致了70年代徕兹公司在旁轴相机市场最严重的滑铁卢——徕卡旁轴的当家花旦M5,竟被自家与日本厂商美能达合作的廉价小弟徕卡CL打得一败涂地,徕兹公司不得不提前中止了与美能达的合作,徕卡CL昙花一现,随即又匆匆消失在70年代旁轴相机的历史尘埃里。
15:39 上传
徕卡M6,早期徕兹版本,Summicron 50mm, f2.0镜头
& && &进入80年代,徕兹公司痛定思痛,以曾经一时经典的徕卡M4-P为蓝本,于1984年设计出了徕卡M6。早期的徕卡M6基本上就是M4-P的复刻版,除了相机额头处出现的经典亮骚的可乐标(此时的可乐标上刻着的还是Leitz),以及M4相机没有的测光功能。1988年徕兹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相机生产企业徕卡公司,额头上的可乐标便更换了主人,成为了真正的徕卡可乐标。到了1998年,徕卡公司对M6进行了一系列改动,包括增加TTL闪光测光功能,将快门速度盘的直径增大,并采用更精准的16位数字测光,这一改款被命名为M6TTL,因其增大的快门速度盘,M6TTL也被国内的玩家亲切地称为“大盘版”。
16:03 上传
徕卡M6,早期徕兹版本,背后。
& && &我手上的是最早期的Leitz小盘版本,从一位德国卖家手中标得。购入这台机器的初衷,其实是弥补自己的Rolleiflex 3.5F送去美国Fleenor大神处做保养的这一段胶片空窗期。那段时期自己长草过不少胶片名机。但作为对机器外观,成像质量与机械性都有着特殊心理要求的我,宁可多等待一段时间,也不愿意去将就一台不能激发我拍摄欲望的机器——在135领域,我依然相信徕卡M系列旁轴相机是器材党的尽头。选择M6的原因,更多是在可操控性,机械性以及价格上进行平衡的结果——M3固然经典,但缺少测光多少牺牲了一些便利(那些熟记阳光16法则的人形自走测光表除外);而M7的电子快门则早早地让我将其排除出了选择之列。MP倒是达到了可操控性与机械性的完美统一,然而价格对于我而言又是一大掣肘。综合下来,我最终还是选择了M6作为第一台徕卡机。至于大盘还是小盘,这个则因个人状况而异。从多方面因素考量,排除那些纪念版,个人觉得最后期机顶露铜的大盘版本固然是最好的,其次就是最早期机顶刻字的Leitz小盘版本,然后是Leica大盘与小盘。据说不过如果有能力消费最后期版本的话,可能也就跳过M6,直接上顶级的MP了,不是吗。
15:59 上传
早期的徕兹版M6——顶上有刻字
16:12 上传
早期的徕兹版M6——另外一个特点是在后背蒙皮边缘的“made in Germany”字样
& && &M6有三种框线,0.58倍率,0.72倍率以及0.85倍率。其中属0.72倍率最为普遍。作为眼镜党,0.72倍率的观景窗可以勉强满足35mm镜头框线,但28mm的镜头框线戴上眼镜之后就没法看全了。不过我觉得最舒服的还是50mm——因为即使是35mm的框线,也需要把眼镜非常贴近取景器才能看全。50mm不大不小,在取景器里正好合适。
15:51 上传
0.72倍率的取景框,外侧为50mm镜头框线,内侧为75mm镜头框线
& && &再说说这支Summicron 50mm f2镜头。
& && &记得曾经看过这么一则评论,具体内容不太记得了。大意是说,在徕卡相机上使用副厂镜头,如同用精致的正餐盘装家常小菜,总感觉欠一些火候。只有搭配徕卡镜头,才是一套原汁原味的大餐。
& && &其实刚拍下M6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考虑过徕卡的镜头,原因特别简单——太贵了。对于已经把一大笔预算投在机身的我而言,几乎无力再去支撑一个徕卡镜头。于是我把目光转向了蔡司的ZM与福伦达的VM,希望能够在ebay上淘到一支不错的副厂头。
& && &最初自己的目标是一支蔡司的35mm f2 Biogon镜头——传说中没有畸变的神头。或许命运偏偏要与我开一个玩笑。在我找到目标,准备拍下那颗蔡头的前5分钟,ebay给我发来消息:那颗镜头被其他买家买走了。怀着失落的心情,我继续在ebay上寻觅着。不久之后我就又有了新发现——这次拍卖的是一支几乎全新的福伦达50mm f1.5 Nokton标头,老福的重制版,并且卖家也就在澳洲。然而在拍价在底价附近波澜不惊地维持了几日之后,临近结拍时,价格突然直线上升,并且迅速冲过了我的心理预期线(我觉得以新福的成像水平,二手价格超过50张毛爷爷就是犯罪)。我再一次眼睁睁地看着竞品从我眼皮子底下溜走,心中郁闷不已。
& &&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美国卖家拍卖的Summicron 50 f2进入了我的视野。他已将手上的标头换成ASPH,于是标头拿来折现。怀着对前两次竞拍失败的郁闷,我决定把身边可利用的所有资金加起来,势要将这支徕头抱回家。气血上冲,我将最高价格直接顶到了能够承受的极限。
& && &等待结拍的过程是漫长的,就如同向女神告白之后,等待她的回应一样。在结拍之前最后两天,我几乎每个小时都要到eBay上看一眼,看看是否有人把价格往上抬。在巨大的忐忑下,我等到了拍卖最后一刻,竞价与我的最高价格差距还远。我赶紧和卖家联系,确认了镜头的成色与邮寄地址,从paypal直接付款。漫长的一周多过去之后,这支镜头终于跨过了太平洋,来到了我的面前。
& && & 大部分徕卡玩家对Summicron 50 f2这支镜头一定不会陌生。这支已经延续了60多年(1954年至今)的双高斯设计标准镜头,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标准镜头的设计与评价标杆。即便是毒舌的Ken Rockwell,对这支镜头也不吝赞美,称其为“这个星球上最优秀的标准镜头”。如果说它的大哥Summilux 1.4,甚至是夜神Noctilux 0.95是徕卡公司在已经奠定了自己独步天下的光学技术水平之后的大光圈炫技之作,那么Summicron则是一个全能王,在各档光圈下的成像都找不到弱点。如果一定要挑出这支镜头的弱点,可能也就是f2的光圈和高企的价格吧。
16:17 上传
徕卡M6,早期徕兹版本,Summicron 50mm, f2.0镜头,内置遮光罩打开状态
镜头参数:镜头结构:双高斯设计,6片4群最大/最小光圈:f2.0 / f16.0叶片数:8片滤镜尺寸:39mm颜色:黑/银重量:240g(黑色)/333g(银色)最近对焦距离:0.7m
& && &我手上的这一支镜头,属于Summicron的现行版本(1994- ),德产内置遮光罩,无对焦手柄。大部分人比较推崇带对焦手柄的版本(),或者是再往前的ragid或dual range版本。不过因为我在ebay上没有找到合适的前一版,对更早期的镜头的镀膜与成色也不是非常放心,因此还是决定标下了这一款。其实我自己并不打算在135胶片上投入太多,但135胶片36张的数量,对比6x6画幅一卷只能拍12张照片,还是非常可观的。至于o记奇葩的半幅pen-FT,我觉得在画质上妥协得太多了。
16:20 上传
右边的是尼康第一代单镜头反光相机--尼康大F。中间为最近在看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相机介绍。
& && & 拿到镜头的周末,我便带着机器出去试机,喂了一卷柯达的Portra 400,店冲自扫。原来用Portra 160喂过手上的中画幅Bronica,相比于它的同门Ektar,Portra的颜色恬淡清丽,但又并非一杯温吞寡味的白开水。个人认为其色彩风格大气沉稳,同时又能将Summicron镜头的层次感与分辨率展现得淋漓尽致。
& && & 上一些解毒片。
05:20 上传
开机解毒片--从小教堂顶上拍城市大街。Portra在阴天的反差反而更强一些。
05:25 上传
城市雕塑。在还没有完全掌握估焦的街拍技巧之前,还是以拍摄静物景致为主。
05:24 上传
教堂一角。特别喜欢这张照片里对于这块木制讲坛的刻画,油润通透。
05:28 上传
没对准焦的失败作品,第一次用旁轴相机,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05:35 上传
校园一角。私以为如果是黑白就更好了。
05:37 上传
校园一角。之前用了太久的广角,50视角的构图感亟待提升。
15:15 上传
06:42 上传
校园湖里的鹈鹕,也不畏生,走到很近的地方时,还会好奇地朝你看看。
15:26 上传
校园里的老式巴士。
& && &这周喂了一卷Ektar100,拍摄景物的色彩相对更加鲜活灵动一些。如果说Portra是柯达家族里娴静稳重的大姐,那么Ektar更像是活泼俏丽的小妹,一个大家闺秀,一个小家碧玉,倒也组成了柯达现代彩色负片产品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16:08 上传
春天的布里斯班,紫色的蓝花楹开遍大街小巷。但这里真正令我惊讶的是镜头与底片对云彩的层次的展现。
16:12 上传
校园一角。日落时分每每走在校园,就控制不住按动快门的冲动。
16:21 上传
学校通宵开放的图书馆,标志性景观之一。
16:26 上传
校园里最喜欢的一栋建筑,小光圈下的星芒令人着迷不已。
16:39 上传
学校著名的主楼,此时正是下午时分,阳光灿烂。
18:00 上传
傍晚时分的蓝花楹。感觉扫描仪所能展现出来的色彩层次不过万一。
15:14 上传
傍晚的学校大草坪。
00:53 上传
校园一角。
00:37 上传
校园一角。树木从阴影到高光的影调,中心到边缘的分辨率都非常均衡。我想均衡正是Summicron的精髓所在。
00:42 上传
校园一角,再次令人惊艳的光影与星芒。
& && &扫描用的是低价收来的平扫爱普生4870,原厂软件扫描,暂做过渡。由于准备之后上V800,所以没有买配套的银快。不过用平扫扫出的135底片,质量真心不能看。如果不玩中大画幅的话,一台底扫的效果肯定会好许多——然而都入了胶片的坑,不玩中大画幅的话,胶片的魅力或许也要打些折扣吧。
——————————————本帖其它图片 ——————————————
(2.24 MB, 下载次数: 1)
18:4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1.76 MB, 下载次数: 2)
05:3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06 MB, 下载次数: 1)
05:2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我也刚入了m6,也是楼主的这个版本,对测光有点疑惑,弱光情况下,小盘的测光直接不工作的吗?我对着暗处并没有测光提示,
见仁见智吧,总体上大盘会贵一些,因为总体成色更好更新,但成色好的最早期小盘其实反而比大盘贵,可能也有传说里“最早期小盘用料更好”的原因。
问过用大盘的两个玩家,他们说即使说盖着镜头盖也会有测光提示的,也难怪大盘会更贵点
对的,在弱光情况下的确没有测光提示,可能跟模拟测光有关吧...不知道大盘版有没有这个问题。
作者其他文章
数字尾巴-分享美好数字生活
Share Pretty Digital Life, Starting from Here一位职业摄影师对徕卡M6及其镜头的评论(柯克.塔克)

这是一篇关于徕卡M6的长篇评论。作者是柯克.塔克,一位真正的职业拍摄师,他通常每周拍摄大约100-200个胶卷,真是惊人!!所以他的评论我认为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想成为徕卡M系列使用专家的DX务必看看这篇文章,它对徕卡机身和镜头的长处及短处描述得非常透彻,相信会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位职业摄影师对徕卡M6及其镜头的评论(柯克.塔克)

似乎每一位搞摄影的人都会对徕卡M系列照相机说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来,然而,却很少有人真正地拥有一台M照相机并长时间地使用它,从而真正体会到究竟是哪些特点使其成为名噪一时的摄影利器的。
目前M6的最新型号是M6.72
TTL和M6.85TTL。M系列家族自1953年的M3型开始,至今所有型号都是联动测距式机型,摄影师无法从取景镜头内看到被摄场景,而是通过取景器内的明亮视场框线来确定场景范围的。在取景器的中央有一块浅黄色的矩形区域,那就是联动测距器,它是根据三角测量原理来工作的,用户通过浅黄色区域内的双影重叠来对焦。这种通过联动测距器完成双影重叠式对焦的系统如果在设计上和制作上都很精密的话,那么在50MM标准镜头和广角镜头上其对焦精度是非常高的,要明显超过手动对焦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因为在单反机上进行手动对焦,你只能通过你的眼睛来判断景物是清晰还是不清晰,而联动测距器在这方面更具“二元性”。使用联动测距器对焦,不管景物是否合焦,你在取景器内都不会看到像在单反机上那种取景器内突然发暗的现象。在环境光较低的情况下,人眼对清晰程度的判断力会随之下降,这时候使用手动对焦单反机显然是不太可靠的,而使用联动测距器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在低环境光和使用小光圈镜头的条件下,联动测距式照相机显然更容易调焦。此外,使用联动测距式照相机,用户能很好地掌控其调焦功能。即使是最顶级的自动对焦单反机也有可能出现焦点失误的问题,造成主题失焦而非主题合焦,而这一问题在单反机的取景器内是很难发现并纠正的,但使用联动测距式照相机就不会出现这一问题。
我是如何使用我的徕卡M照相机和镜头的
在你无法长时间停留或者无法对景物进行摆布的时候,徕卡M照相机的用处就体现出来了。你是在用徕卡M捕捉并记录着稍纵即逝的瞬间。我经常向其他摄影师推荐徕卡M作为拍摄婚礼的照相机。最近,我受客户委托为一家慈善医疗诊所拍摄照片。客户希望拍摄到医生、护士、药剂师和管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场景,并要求拍摄过程不能干扰患者就医,也不能摆拍,而且对照片的色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他们还要把这些照片用在海报和宣传册上。类似这种典型的拍摄任务,我想徕卡M是最能胜任的!我带了三台照相机:两台M6,一台M5。全都安装了柯达的Supra
400彩色负片(这种胶片的颗粒非常好,在低照度条件下拍摄时很容易校正)。三款镜头:35mm Summicron Asph.,50mm
Summilux 1.4,90mm APO
Summicron。两台M6分别配备50和35两款镜头,用一长一短两条皮带挂在身上,M5配备90镜头斜挂在肩上。我安静地并且耐心地等待着我期望出现的场景。徕卡M照相机使用起来是非常安静的。取景器内的画面非常明亮。因为在取景视场框线外面的画面也是可见的,所以想调整画面也非常的容易。我用配备50MM镜头的机器对室内进行快速的测光,并记住一组测光数据。在诊所的每一间屋子内通常只存在2到3处的测光差别,所以我把所有机器和镜头都放在相同的档位上。当被摄对象发现我在屋内时,我就尽量不与他们的眼神接触。当我觉得我对他们打扰的时候,我就会主动从他们的视线中消失。我从取景器内扫视整个屋子以寻找合适的拍摄位置,一点一点地移动机器以获得最满意的构图。我用视场框线预视拨杆来确定其他焦距的构图场景。在按动快门时我尽量找一个可以倚住身体的东西。我尽量不让我的情绪受别人谈话的影响,以便按照预先的构思来专心拍摄。如果你听到一个吸食海洛因成瘾的人或者一个濒临死亡的人在呻吟,你的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但你构思的场景并未改变,而且也不会影响到你的胶片,所以,要尽量克服这种情绪上的影响。照相机工作时是如此的安静,以至于患者和医生经常忽略了我的存在。我经常用这种方法来完成拍摄会议及其他需要安静的拍摄任务。在一个12平方英尺的诊室内,马达卷片器的噪声听起来就像是开枪一般响。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喜欢使用f2和f2.8这两档光圈,只有在需要时我才调整快门速度。如果用单镜头反光型照相机,幸运的话我可以在低于1/125秒的速度上手持相机获得清晰锐利的照片。而用徕卡M机我可以很轻松地在1/15秒的快门上拍出同样质量的照片。
在拍摄之前我先对室内进行测光。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我都是对我的棕褐色手背进行测光的(穷人的随身测光表),根据测光结果设置好快门和光圈后,我就很少再去看测光表了。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相同的场景下,我对曝光的估计与徕卡M的实际曝光结果越来越趋于一致,在最先进的尼康F5身上我却找不到这种感觉。我想其原因是,当我对着手背进行测光时,相机测量的是照在手背上的光量,而这个光量在拍摄过程上几乎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就不用理会测光表了。而徕卡M又没有自动曝光功能,所以也不会让我分心去考虑使用这种功能。而当我使用尼康F5的时候,我总是被它的自动测光系统发出的蜂鸣警告声所打扰。当我把镜头对准医生的白大褂时,尼康F5会提示要进行一点曝光补偿;当镜头指向患者的深色毛衣时,尼康F5又提示要进行一点曝光补偿。
每次像这样使用徕卡M6完成我的拍摄任务时,我通常能得到的最大的赞许就是:“唉,你的工作太安静了,我几乎忘记了你的存在!”
使用一台结构简单的、非自动化的、使用测距器的徕卡M照相机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1、最为安静的快门。快门的噪声非常小,通常在室内的说话声都可以掩盖快门释放的声音。一般说来,越少分散摄影师注意力的照相机越是好相机。
2、在所有的35毫米照相机中,徕卡M是使用广角镜头时调焦速度最快和最为精确的。使用徕卡35MM、28MM、24MM、21MM镜头在大光圈时仍能获取非常清晰锐利的照片,摄影师无需再为使用单反机时容易出现的焦点偏移或者失焦的现象而担心。
3、说到镜头,大家应当注意到,曾经有无数的杂志、网站和测试报告,以及无数的专业摄影师发表过评论,都认为徕卡镜头(尤其是它的广角镜头)是世界上所有35毫米照相机中最好的镜头。徕卡镜头在大光圈下的成像依然锐利无比,让你在拍摄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4、徕卡M6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其非常普通的外观。它看起来完全不像大型的专业相机,配有马达、可更换棱镜,还有庞大的变焦镜头群。绝大多数人面对M6都不会想到它是摄影的利器,都会把M6错误地看成是一台陈旧的傻瓜机,因而他们会相当地放松并去掉戒备之心。所以,当你需要偷拍的话,徕卡M6就是最合适的机器。
5、没有复杂的机械和电子结构,再加上德国精密的制造工艺,造就了M6非常高的可靠性。一家持公正立场的杂志曾经报道过:尼康和佳能照相机的设计目标是确保快门有15万次的使用寿命;而徕卡M6设计的寿命高达40万次。
6、由于没有反光镜系统,所以徕卡M在确保快门柔顺以保证照片质量的同时,无需在镜头设计上做出什么折衷。徕卡M的上述其他优点也有赖于这一特点。
实际的评论
我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版本的M6大约两年时间,它们只是取景器的放大倍率和取景视场框线不同。M6.72有28MM至135MM镜头的取景视场框线,M6.85有35MM至135MM镜头的取景视场框线。这两款机器中,我更喜欢M6.85那款,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我用它和50MM镜头来拍摄照片,它配备50MM镜头时,其他焦距的视场框线在取景器内是不可见的。稍大一些的放大倍率使得构图和调焦更为容易一些。在下述的评论当中,如果不是特指,我所提到的照相机都是指徕卡M6。
如果你使用35毫米自动单反机或者自动聚焦单反机的时间较长,那么初次使用一台手动的测距器式照相机,你可能会摇头叹息:我怎么花了2500美元买了这么一个原始的东西呀?一开始甚至觉得在徕卡M上安装胶卷都是很困难的,但不久你就会喜欢这种安装胶卷的方式的。徕卡M机身的人体工学设计比以往我们已经适应的大多数机器都要好;简单但精心设计的测光模式使测光的过程变得更为科学,避免了摄影师的猜测。镜身上的景深表使摄影师们更愿意使用超焦距方式拍摄,更多地考虑在合作中运用景深效果。你可以带着徕卡M去赴宴,去赴约会,甚至去参加会议,但绝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然而,真正让你相信徕卡M确实与众不同的,是你通过它的取景器看到了画面!那种感觉是非常清晰也非常明亮的。让绝大多数严肃的摄影师们最感兴趣的,是取景器内只有底部有一个很简单的曝光指示灯,其他令人感到烦扰的字母、数字、指示灯或者箭头都没有。如果你像一位职业摄影师那样使用专业测光表来测光,那你甚至可以把徕卡M6的电池给取出来,相机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但连那个测光指示灯你也会看不见的。
当我装配50MM镜头在街头或者在严肃的会议室里拍摄时,取景视场框线浮现在取景器中央,视场框线以外的场景仍然是可见的。这才是徕卡M6最吸引我的特点。这一特点可以让我随时根据需要进行构图调整,对画面做出取舍。这与单反机好象在把拍摄位置强加于你的感觉不同,徕卡M6还可以告诉你在你将要拍摄的场景四周还有什么东西。当我重新开始使用徕卡M6这种手动机器之后,我注意到我的拍摄方式最大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关注取景视场的边缘。由于不会受到来自于照相机的多种约束,我可以只调焦一次就不停地拍下去,直到我或者我拍摄的主体改变位置或距离。因为创作的过程变得十分轻松,所以我拍摄的照片开始变得越来越生动,我也能完全自主地透过取景器来控制画面。更进一步说,徕卡M6的“自由式”取景器让我在拍摄过程当中更加主动地去付出创作的努力。
徕卡M6机身前面的一个小拨杆可以让我不必安装不同焦距的镜头就能看到它们的取景视场。当我执行旅行拍摄任务时,我通常只带一个镜头。两个机身和四支镜头在拍摄包内所占的空间大约与一台尼康F5和一个配套镜头所占的空间相等。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对于海外长途旅行(或者在街道上游逛)来说总是更好的。以前我曾经在旅行中携带如下器材:
两台尼康F5,一支80-200/2.8变焦镜头,一支20-35/2.8变焦镜头,一支Noct-Nikkor 58mm
f/1.2标准镜头,一支85mm
f/1.4镜头,再加上充足的备用电池。这些已经将近20磅重了,这还不算闪光灯、胶片、各种连线以及必备的附件的重量。通常情况下,我还要带一台较小一些的尼康N90或者F100,在拍摄任务的间隙,我可以拿着它到街头拍一些片子。应该说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有20多磅重了,即使是最大号的杜马克摄影包也得被塞得鼓鼓囊囊的。背着这么一个大包,即使步行一个街区,也委实是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锻炼,而且我感到后背也很疼痛。因为配套镜头都比较沉重,而且单反机还存在反光镜的震动,所以三脚架几乎是必不可少的附件。而且,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了,许多用自动聚焦专业单反机的摄影师经常用闪光灯拍摄,这都是因为他们无法保证这些沉重的器材在手中的稳定性。
而现在我通常携带如下器材旅行:两台徕卡M6;一支21mm ASPH镜头;一支Tri-Elmar
28-35-50三焦距镜头(这是徕卡生产的变焦镜头,有三个焦段,非常小巧和紧凑,即使在全开光圈时成像依然优异);一个为28mm镜头配用的有明亮视场框线的独立取景器;一支50mm
Summilux f/1.4和90mm APO
Summicron镜头;一个小型的徕卡桌面三脚架和一个小型的SF20型闪光灯。全部器材加在一起总共只有6磅多重,可以放在一个中号的杜马克摄影包内,而且还多出不少空间装胶卷。除了缺少长焦距镜头外,这套器材比尼康的同样配置要轻得多,但总体成像质量要选胜于尼康。
先看看21MM镜头。尼康的那支20-35的变焦头除了四角之外,成像还是非常锐利的,但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变形。要想使四角与中央的锐度相当,至少要把光圈收缩到f/5.6或者f/8,但这样就限制了在室内的手持拍摄,必须使用三脚架或者闪光灯。而徕卡的21MM
ASPH镜头即使在大光圈下也不存在变形,而且在大光圈下其四角的锐度和分辨率与尼康镜头在f/5.6时的中央区域相当。用M6配合21MM镜头进行拍摄是一件十分令人愉悦的事情。在其他焦距的选择上,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尼康的80-200更为实用,因为它涵盖了徕卡90mm
Summicron镜头的焦距。但事情并不完全如此。我的长焦镜头多用于拍摄肖像和为会议拍摄资料照片。在拍摄会议资料照片时,我通常都坐在第一排,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发言者的面部表情,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参会人员对我的注意。在这种场合下,闪光灯是绝对禁止使用的。
我通常使用柯达的Supra
800型胶片,并在镜头前面加一块80C滤镜。这块滤镜的作用是在碘钨灯照明条件下使用日光型胶片时可以做一部分的校正,剩余的校正放在冲洗照片时完成。但80C滤镜也会吃掉一档的光圈。这里有两个选择:巨大而又沉重的尼柯尔镜头,在2.8光圈时使用1/60秒的速度;或者是徕卡90毫米镜头在2.0光圈时使用1/125秒的速度。猜猜看哪一个选择更有利于手持拍摄?猜猜看哪个镜头在大光圈下表现更锐利?没错,是徕卡!
此外,徕卡还有一些在某些特殊场合下极为重要的特性:非常安静的快门,非常安静的手动过片,非常安静的手动倒片!
尼康在此的一个优势就是它的80-200变焦头所能达到的远摄效果。但是,使用的焦距越长,那么因为反光镜震动和手抖动而对像质带来的影响就越大。令我感到吃惊的是,对用M6和90MM镜头拍摄的照片做局部放大,其锐度甚至要好于用尼康拍摄的未做放大的整幅照片。显而易见,使用徕卡M6和镜头,你可以得到以下的好处:使用定焦镜头,在大光圈下得到非常锐利的图像,更高的快门速度,更容易操作的体积和重量。
徕卡M照相机的不足之处:
尽管我使用徕卡M6来完成我的几乎全部拍摄工作,但实事求是地说,它还是有一些弱点:
1、徕卡M6不适于运动和野生动物摄影。它的最长焦距镜头仅为135MM,尽管它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135MM镜头之一,但那些专门从事运动和野生动物摄影的职业摄影师会告诉你,他们使用的最短焦距镜头是400MM的。
2、卡M6也不能作为抓拍机使用。你必须手动测光,手动设置快门和光圈,还必须手动调焦。还有就是你必须学会在徕卡M6上的那种非常古老的安装胶片的方法,因为它没有自动安装胶片的功能。
3、徕卡M6也不适于在室外进行闪光补光拍摄。它的最高闪光同步速度仅为1/50秒。也许唯一适合它进行室外闪光补光拍摄的胶片就是Agfapan
APX 25型,但现在这种胶片已经停产了。
4、徕卡M6也不是影室摄影的第一选择,因为它不能预视景深,也不能使用宝丽莱后背进行曝光测试。但我也曾经用徕卡M6和90MM镜头在影室内拍了一些非常棒的肖像照片。徕卡M6使用起来是非常顺手的,但机身只是整个摄影系统的一半,许多摄影师都把注意力放在镜头上面。
世界著名的工业设计大师阿莱西(Alessi)认为,徕卡M系列照相机是二十世纪仅有的几件他认为如此之完美以至于无需再做任何改进的工业设计产品,而徕卡M系列镜头则是最致命的诱惑!在下一段落中,我将谈一谈徕卡M系列的几款镜头,并将它们与我曾经使用过的尼康、佳能和康泰时G系列的同档次镜头进行一下比较。作为一名摄影师,我使用的胶卷数量是很大的,每周大约都能拍摄100-200卷。因为我在短时间内如此频繁地使用我的照相机和镜头,所以,我对它们的真实体会对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可能要经过数年才能得到。况且,在高强度的使用条件下,器材的优点和弱点都会充分地体现出来。下面的评论虽然是我个人的观点,但它可是基于二十年的观察和学习才得出的。
徕卡21mm ASPH
Elmarit镜头:这是一款绝对顶级的镜头,在大光圈下锐度表现特别优秀,与其他徕卡最新型的镜头一样具有典型的徕卡家族特性。我还有一款徕卡R系列的21MM镜头,我发现只有把光圈收缩到F8时,它在锐度方面的表现才算得上与21mm
Elmarit在全开光圈时的表现相当。佳能与尼康的同焦段定焦头在任何光圈下的四角锐度都比不上徕卡的这款镜头,只有在f5.6或者f8以上光圈时,其中心锐度的表现才与徕卡的镜头接近。虽然用各种不同厂家的21MM镜头拍出的幻灯片看起来大致相同,但它你把它们都放大时(16X20以上),你就会看出差别来了。这时,用徕卡镜头拍摄的片子可以说是纤毫毕现,而其他镜头拍出的片子在细节上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徕卡的。
我对好评如潮的康泰时G系列的21MM镜头的使用体会相当有限,因为我觉得它的附加取景器的变形非常严重,所以我很快就把它返给了销售商。此外,我还认为超广角镜头还是使用手动调焦比较舒服,而康泰时G的21MM镜头的所谓手动调焦几乎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徕卡M的Tri-Elmar
28-35-50三焦距镜头是一款很优秀的镜头,既小且轻还非常坚固。在大多数的室内场景拍摄时我都用它,但它的最大光圈只有F4限制了它在一些低照度条件下的使用。在50MM焦段时,以我的眼光来看它与目前生产的50mm
Summicron镜头是同样出色的,但一些评论者认为在35毫米照相机的这个标准焦段上,该镜头是“能被其他标准镜头击败的徕卡镜头”。在中档光圈条件下,绝大多数其他厂家生产的镜头都是非常出色的,最大的差别就是在反差控制的设计上。在这一点上,Tri-Elmar镜头比尼康和佳能的标准镜头要做得更好,而且这也是可见的主要差别。
我个人并不喜欢康泰时G系列上的那个45毫米标准镜头,它看起来不像徕卡的镜头那么简洁,但它的色彩饱和和色调控制都非常好,在锐度方面的表现与徕卡的产品不相上下。
在35MM焦段上Tri-Elmar镜头仍具有很高的锐度,但与50MM焦段相比反差有所下降。徕卡的35mm ASPH
Summicron镜头的表现虽然比它强,但两者的差距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它们两个都远远地领先于尼康和佳能生产的同焦段定焦镜头。康泰时G系列的35MM镜头虽然在色彩表现上与它的45MM镜头相当,但在锐度表现上要差一些,显然不像被夸奖得那么好。
最后,在28MM焦段上Tri-Elmar镜头的表现也不输于其他厂家的产品,虽然它的变形稍大一些,但其反差仍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尽管不同厂家的镜头拍出来的照片各有其特点,但由于徕卡的Tri-Elmar镜头在这个焦段上可以很容易地进行精密调焦,而单反机在广角焦段无论是手动聚焦还是自动聚焦都可能出现失误,所以在这一点上徕卡还是有明显优势的。在这方面,无论是我自己的实践,还是其他专业摄影师的经历,都有不少例子可以予以证实。事实上,与那些传说的神话相反,28MM焦距的徕卡镜头在大光圈下的景深并不如想像中的是无限的,并不足以掩盖调焦上的误差。
由于Tri-Elmar镜头的成像质量绝不输于上述参加对比的其他定焦镜头,所以它的镜身的小巧就成了该镜头真正的优势所在:携带一个Tri-Elmar镜头,就等于拥有了三个不同焦距的高品质镜头,而其体积并以不比一个小型的单反机镜头大!而这款镜头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证调焦的精密度是我能顺利完成拍摄任务的关键所在。
50mm Summilux镜头:
这是徕卡M系列的标准高速镜头。我必须承认我喜欢高速的标准镜头,我曾经因为想使用佳能的50mm 1.0 L和85mm 1.2
L两款高速镜头而购买了佳能的EOS-1型照相机,这两款镜头都有极其特殊的光学性能。但遗憾的是,这两款镜头的USM马达的自动聚焦速度都太慢了,很难用它们来进行快速抓拍。事实上,如果佳能的这两款镜头的自动聚焦性能与其光学性能相当,或者是可以进行手动调焦的话,我可能就会一直使用。它们的光学性能极为出色,与徕卡玻璃不相上下。尼康和佳能的50mm
f/1.4镜头都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价值,它们在大光圈下不是十分锐利,收缩光圈后的反差表现又不令人满意。徕卡的50mm
Summilux可以在任何光圈下轻易地击败尼康和佳能的同等竞争对手,但体积却只有尼康和佳能的一半大小。在大光圈下的表现强于50mm
Summilux M镜头的就是徕卡R系列的最新版50mm
Summilux镜头,它使用了多达8片的镜片,我想它一定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设计的!我之所以也使用徕卡的单反机来完成一些拍摄任务,就是因为徕卡的单反镜头里有50mm
Summilux、80mm Summilux和180mm APO这三款出色的产品。
康泰时的单反机也有两款不错的50mm标准镜头,但它们同样在大光圈下不够锐利,在反差和细节描写上也比不上徕卡的镜头。能够算得上是徕卡标头的真正对手的是康泰时G系的45mm镜头,它的表现与徕卡的表现各有千秋,但我要说G系列的标头是非常非常出色的。
在“尽可能暗的”的光照条件下,我都是使用50mm Summilux
M镜头来完成绝大多数拍摄任务的。它的抗眩光能力很强,反差极其出色。用它拍出的片子,锐度非常高,感觉就像是人眼之即时所见。而且,它的焦外成像效果也十分迷人。我认为,它和M6对我来说是一个相得益彰的图像摄取系统。
90mm APO Summicron镜头:简直是太锐利了!
我曾经拥有过四个不同版本的90mm
Summicron镜头。第一个是在镜身底部有一个三脚架插孔的那种;第二个是它的第二代产品;第三个是为徕卡R系列生产的版本;第四个就是目前的APO
Summicron。徕卡的这款镜头,与其他厂家的同型产品,甚至与徕卡的其他镜头相比都要高出一个档次。在大光圈下它的成像非常的锐利,在f/16时也保持得非常好。如果你一定打算要用这款镜头来拍摄肖像照,那么你最好使用滤镜,或者在低照度下拍摄,这样被摄主体的呼吸和轻微的移动可以稍稍减弱成像的锐利程度,拍出来的肖像照片感觉也会好一些。我之所以一直保留着第一版那款镜头用来拍肖像照,就是因为上述原因。第一版的镜头在大光圈下的表现稍微柔一些,而且在背逆光的情况下有一点点的眩光。我曾经使用最新版的APO镜头,用Kodachrome
Velvia型胶片拍出的片子,在LightJet型打印机上放大到40X60英寸时,在锐度上与哈苏相机及大多数4X5相机拍出的片子不相上下。
上述四款镜头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用在我的徕卡M6机身上。许多徕卡的发烧友一定会对我没提到被广泛认为是徕卡最好镜头之一的Asph
35mm f/2(f/1.4)镜头而感到疑惑。事实上,我有一个35MM
ASPH镜头,使用起来也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问题是我个人并不太喜欢35mm这个焦距。它确实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镜头,但说句实话,除非50MM的焦距已经让我背靠墙仍无法取景,否则我绝不会用35MM的镜头。我没有购买新版的APO-Telyt
135mm镜头,但我曾经用过这款镜头。它是一款表现出色的镜头,但看来我不太适应在旁轴测距型照相机上使用这么长焦距的镜头,在取景器内的视场框线实在太小了。一些具有多年徕卡相机使用经验的摄影师告诉我,只有徕卡M3上的取景器才适用于135MM的镜头,但因为M3不能测光,而且不能使用新型的焦距短于50MM的徕卡镜头,所以我就放弃了选择M3。
康泰时G2 对阵徕卡M6:
首先,使用G2似乎是一种被迫的选择。G2采用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小取景器,戴眼镜的摄影师用起来会感觉很不舒服。G2的自动对焦系统并不是时时都能令人满意的,它的对焦锁定功能使用起来也很麻烦。与徕卡M6上功能明了的测光表相比,G2的平均测光表并不太让人放心。G2的卷片和倒片噪声都非常大,完全不适于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使用。
G2可供选择的配套镜头比较少,而且没有超过f/2的大光圈镜头。其中28mm和45mm镜头是极为出色的,其他镜头稍差一点。90mm镜头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产品,但使用它需要熟练的技巧才能避免失焦情况的发生。
G2的手动调焦功能是一项蹩脚的设计。许多摄影师在街头抓拍时通常把焦距调在预设的距离上,以便随时抓拍瞬间场景。而G2的手动调焦功能显然不能适应这种拍摄要求。
最后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我拿着G2一点“感觉”都没有。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
徕卡M6机身和福伦达(Voightlander)镜头
我认为如果选择了徕卡机身,而不选择那些最好的徕卡镜头是十分愚蠢的。我曾经偶遇一些使用徕卡M6的摄影师,他们用福伦达的Heliar
15mm和Skopar
25mm镜头来顶替徕卡镜头在这两个焦段的空白,并且看起来他们用得还是非常满意的。在2000年12月份的一次年度报告拍摄任务中,我购买了一款福伦达的15mm镜头来使用,我得承认这款镜头确实不错。至于其他的福伦达镜头,我要经过全面的测试以后才能决定是否购买。反正我认为徕卡的镜头远远超出其他镜头,而且其性价比也是很好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eica 50mm f2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