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查揭秘:东北经济衰落的原因沉沦衰落之因,还要持续多久

热门关键词: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深度|中国东北经济的衰落:给政策?给钱?还是给干部?
&&来源:经济观察报&&作者:宋馥李&& 9:50:49&&我要投稿&&
& &&关键词: &&
:作为一名记者,我曾数次到东北很多城市采访,哈尔滨、长春、沈阳、鸡西、延边、牡丹江、满洲里、海拉尔、通辽&&走访那里的企业和政府,与各个阶层的人士交谈,获取一手的资讯。对于&东北&和&东北人&那种无形的气质,深有感触。东北这片土地上的人大都刚猛和爽直,微信号公众号&微大庆&发表过一篇名为&在东北,4个字就能摆平一切!&的文章,其中列举了诸如&快拉倒吧&、&多大点儿事&、&给个面子&、&都不容易&等四字词汇,很能说明东北人性格的共鸣处。这种性格上的共性,可以解读为具有大局意识,必要的时候能从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去看待事务,也能解读为一句玩笑话自嘲眼前万般难事儿。但在一片笑声中,固有的一些东西却绝难改变。中国的大规模工业化起于东北,有人将之归功于特殊的地缘关系。因为接近前苏联,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多数重点项目都落户东北。计划经济的体制和思维最先在这里生根。当市场经济兴起于东南沿海,东北三省步履沉重地进入了市场化。时至今日,沿着京哈线一路向北,计划经济的胎记和氛围仍然非常浓厚。东北一直在默默承受着资源型经济所付出的环境代价,要弥补这个欠账,需要整个经济体,对东北反哺。基于此,振兴东北计划在2003年推出。2003年的中国正进入快速增长周期,资源型产品需求与日俱增,东北经济也迎来相对稳定快速的增长。实际上,这十年来,东北经济的体制性弊端和结构性弊端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国有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掌控了大部分社会资源,低效地运转着。作为市场经济表征之一的非公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比例极低,东北人只能走出东北,到他乡找工作、创业。结构单一的资源型产品和工业品,让东北时时处于风险中。石油、煤炭、粮食、木材等原材料和钢铁、机电产品等工业品的每一次市场波动,都会形成蝴蝶效应,在东北大地产生巨澜。曾经的东北为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提供廉价的初级工业品,外部需求不再饥渴,东北也骤然失去了动力,陷入困境。老工业区的路径依赖东北的经济滑坡,从2012年开始。各项经济数据越来越呈现下滑态势,其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较为关心的几个数据:工业企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数据,都呈现断崖式下跌。东北全局相较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显然是老工业区。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工业产品支撑和支援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作为曾经引领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举足轻重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曾以独有的优势支撑着中国工业化进程。随着时代变迁,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惯性和定势让东北经济产生了某些牢固且畸形的&路径依赖&。从产业格局来看,中国工业和制造业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改变,绝大多数重化工行业的国内需求峰值已经或者即将到来,致使东北地区重化工业比重过高的产业格局陷入&量大利小、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正当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变得更加平衡,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逐步超过制造业时,东北的制造业占GDP比重却由十年前的47%上升到了2013年的50%,服务业的比重不升反降。在所有制结构方面,东北经济同样难逃&路径依赖&的怪圈。2000年前后,该地区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国有企业创造的,目前这一比例已经降到了50%,远高于30%的全国平均水平。上个世纪之初到80年代,中国向工业化进程迈进,东北的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是最好的。可是,任何区域都具有发展某种产业的有利条件,这种有利条件或许是发展某种产业的资源要素、环境,或许是某种产业的发展&传统&。如果只考虑这种有利资源条件,避开新产品进入市场以及技术进步需要大量的替代资本等难题,只追求某一原有产业的发展,必然导致结构性困境。东北显然已陷入了这一结构性困境中。从世界范围看,这种情况值得警惕。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已实现了工业化的欧洲国家,就开始出现了老工业区结构性衰退现象,如英国的北英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地区几乎同时陷入了结构性危机之中。老工业区和资源型经济的典型特征,就是其增长动力来自于区域外部增长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重心早已转移,位于东部地区的长三角和珠三角,集聚了中国体量最大的工业,这些年,能源产品和原材料,一直是向这些地区输送的。对于东北来说,初级工业品和原材料,源源不断输送到南方,换得了这些年东北地区的较为体面的增长数字。一旦这种增长驱动力放缓,那东北作为输出型的增长模式,必然面临严峻的形势。在中国所有城市中,资源型城市的比例大概有20%,资源型城市在东北地区占有绝对数量。城市的发展对资源有高度的依赖性,因此当资源逐渐枯竭时,城市的转型就迫不及待。这些传统城市的转型,目前都面临着繁重的转型压力。
投稿联系:陈女士 &&&新闻投稿咨询QQ:
邮箱:(请将#换成@)
北极星电力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北极星电力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北极星电力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频道最新频道排行
新闻总排行招聘总排行
要闻市场评论项目
政策解读电力数据看电力东北经济衰败,真的是体制作怪?|东北经济|国企_新浪新闻
东北经济衰败,真的是体制作怪?
  新浪新闻专栏作家:政研院
  文:李晓鹏 中兴大城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曾任华夏幸福产业规划总监和麦肯锡公司研究员 &
  “那 里的人们挣钱越来越难,花钱也不像以前那么随便,空气也越来越差,城市也越来越没有生气。。。。。。”《经济学人》2015年以“东北经济再度告急”为 题,对这篇曾经闪耀过无线光芒的土地,如今却“锈迹斑斑”的区域进行报道,从而引发了全国对东北产业、经济、体制等问题讨论的热潮。东北,曾经是中国增长 最快的区域,是助推大国崛起并腾飞的重工业之乡。而今的中国,正经历着转型发展的阵痛,作为“鸡头”的东北首当其冲。东北不是特例,因为依靠劳动密集型产 业发展壮大的东南沿海近年来也出现了“新铁锈地带”的苗头,不少省份都有跟不上时代节奏的铁锈地带。所以,必须用改革开放的思路和办法,为“新东北问题” 破局,方能应对中国产业转型发展的挑战,闯出一条地区振兴的道路。
   工业时代大红大紫的城市,转型阵痛期却“锈迹斑斑”
  东北发展现在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去年东三省的GDP增速在全国排名都是倒数前几名。这个事情引起了很多关注,讨论的也很热闹。
  现在有一种观点被广泛传播,就是东北的问题主要是计划经济的遗毒、体制僵化、国有企业吸血、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这样的原因造成的,而且把东北的衰落和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对照起来分析,以加强这种结论。
  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东北确实存在这些问题。
  但是,如果认为东北衰落主要就是由这些原因造成的,甚至认为东北只需要大搞市场化改革、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就能够起死回生、重新振作,恐怕也是有失偏颇的。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好与坏,当然会受经济体制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受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劳动力素质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谁是主要因素谁是次要因素,需要实事求是的分析才好。
  东北作为传统资源产业和重工业基地,受到本地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的影响,经济增长在过去一两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这种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常见的,在国企比重很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也不少。
  德国的鲁尔区和美国的五大湖“铁锈地带”都曾是传统的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基地,但是也都随着国家的经济转型走向衰落,几十年了,还是没有恢复到当年的地位。
  德国的鲁尔区,一度因为煤炭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而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但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衰退,鲁尔区与世界其它老工业区一样面临着结构性危机,使鲁尔区在德国经济中心的地位下降,现在其工业产值仅占全国不足1/6。
  为了解决问题,鲁尔区开展了几十年的区域整治工作,德国政府也鼎力支持。四十年过去了,鲁尔区发展得怎样了呢?应该说城市还规划的比较漂亮、环境搞得还可以,但要说经济发展,整体而言并不尽如人意。
  德国鲁尔区改造后,埃森市矿业同盟工业景观
  2011年,鲁尔区所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人均GDP只有40329.63欧元,低于德国的平均水平40521欧元。而且,这还是把比较落后的东部地区算进的平均值,如果去掉交通不便的东部地区,还要落后的更多。据日《欧洲时报》报道,据统计,德国鲁尔区十年来贫困率攀升了27%,已成为了德国最穷困的地区之一。
  鲁尔区号称“欧洲的十字路口”,位于西欧中心地带,靠近法国、比利时、荷兰。鲁尔区莱茵河口上的7000吨级海轮,可直抵杜伊斯堡港,还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区内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要搞产业转型升级,条件比东北要优越的多。既然鲁尔区都是这个样子,我们又如何能以东北的一两年的困难就否定东北的整个经济体制,并认为从2003年到2012年的振兴东北计划是失败的呢?
  过去十年,鲁尔区贫困率增长了27%,位居德国前列;而东北的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2.3%,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即使把年的数据算进来,从2003年到2015年,东北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跟中国平均水平持平的。可见,上一轮振兴东北的计划效果还是不错的,主要的遗憾是没有实现一劳永逸的效果,繁荣十年以后又出问题了。而世界上也许就没有能够在十年内一劳永逸的解决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振兴策略,只能是根据外部经济形势和内部经济结构的变化,不断的调整方略,从而实现持续不断的转型。
  比德国的鲁尔区更糟糕的是美国的“铁锈地带”。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美国中西部的五大湖地区,因为水运便利、矿产丰富,因此成为了重工业中心。钢铁、化工、伐木、采矿等行业纷纷兴起。匹兹堡、扬斯敦、克利夫兰、芝加哥、哈里斯堡、伯利恒、布法罗、辛辛那提等工业城市也一度相当发达。然而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美国自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这些地区的重工业也就纷纷衰败了。很多工厂被废弃,而工厂里的机器渐渐布满了铁锈,因此被称为 “铁锈地带”。这些地方也是直到今天还是很衰落。
  位于这个“铁锈地带”的匹兹堡曾是美国最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有“世界钢都”之称。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钢铁大王卡耐基就是从这里发家的。20世纪初这里最繁华的时候有六十多万人。但是从七十年代开始衰落,至今四十年过去了,人口只有三十多万人,减少了一半。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总人口只有一亿多人,现在三亿人,增长了两倍,而匹兹堡人口却降低了50%,可以看出它的相对衰落程度。
  还有“汽车之城”底特律,也是重工业城市。因为汽车产业比较高端,比那些以钢铁、化工为主的城市维持了更长时间的繁荣。但是08年经济危机以后,也彻底衰落了,中心城区变成了无人居住的“鬼城”。七八年过去了,至今还是衰落当中。
  实际上,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和传统重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成功道路。他们的产业升级,往往都伴随着先进产业的空间转移,也就是传统产业发达地区衰落,新兴产业在新的地方成长起来。偶尔有搞的还可以的,比如匹兹堡在少了三十万人之后,重新规划搞金融、互联网和医药产业,现在又有了重新振兴的势头,但所花的时间也远远不止十年。它从六十万人减少到三十万的那几十年,是非常痛苦的。
  攻击体制于事无补,国企和民企依旧是下一步需倚重的力量
  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有很多的深层次原因,大部分原因跟经济体制关系并不大。
  东北的地理位置在中国范围内来看是比较偏的,通过“鸡脖子”与华北相连,在中国算是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经济区。它的北方没有入海口,南方的大连港、旅顺港又离经济腹地比较遥远,而且辽东半岛多山,也没有大江大河把海港和内地中心城市连接起来,海港对内地的辐射能力有限。内部虽然有大平原的优势,但河流冬天会冻住,对交通运输影响很大。现在虽然修了高铁,到了冬天还是要降速到200公里/小时运行才能保证安全,相当于南方地区的动车速度。为了防冻,建设运营成本也要高出许多。
  按照东北的地理区位条件,它原本应该一直就是中国的落后地区才对。在中国古代,它也一直就是蛮荒之地。东北真正发展起来是近代,先是俄罗斯在这里修铁路,并获得了沿线地区的资源开采权;后来日本人占领了东北,利用东北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把东北建成为它在东北亚的重工业基地,这才是东北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候东北的发展,是利用它靠近朝鲜的地理优势,通过朝鲜跟日本联通。
  后来我们把日本人赶跑了,又借助于苏联帮我们搞建设。东北又因为靠近苏联而受益,成为了新中国的重工业中心。
  所以,东北能发展起来,主要原因就是两个,一个是靠近日本和苏联的地理位置,第二个就是它自身的煤炭等自然资源丰富。这是最核心的原因。现在这两个核心原因都出了问题——苏联解体了,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自顾不暇,东北靠近俄罗斯反而成了劣势;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图们江出海口又被清政府丢给了俄罗斯,东北通过朝鲜半岛跟太平洋、跟日本的联系基本被切断了,变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地区。煤炭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开采也面临枯竭。这种情况下,它要想不衰退,很难。
  仅仅寄希望于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的活力什么的,要想救得了东北,是一种比较幼稚的看法。市场经济会产生一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动力。东北没有了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后,很容易被逐利的资本抛弃。一个企业,明明可以到湖北、河南、安徽这些内地去投资,为什么要跑到天寒地冻、交通不便的东北去投资?中国的中西部地区那么大,交通、资源条件比东北好、地价和劳动力工资比东北便宜的地方多得是。东北的问题,当然需要放开搞活,但也绝不是只要靠放开搞活就能解决的。
  实际上,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不仅没有祸害东北,反而帮助了东北。东北的区位条件接近于中国的西部地区,但发展水平却接近于东部地区。如果没有国家主导的大力投资和开发,东北地区一定是比今天更落后,而不是更发达。
  大型国有企业少、民营经济占主体的浙江现在确实比东北发展的好。但在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中,地理的和产业结构的因素可能更重要。浙江紧靠长江入海口,旁边就是中国经济中心上海,去日本都比东北方便,更不要说去欧洲、去美国了。浙江经济比东北经济发达的时间少说也有两千年,明朝东北地区还被游牧民族占领的时候,浙江就是全球贸易中心了。现在浙江的情况比东北好一点,并不值得骄傲。而且,浙江的经济主要靠商贸,较少重工业。中国这种大国的发展,当然需要商业来搞活,但重工业基础也很重要,二者缺了谁都不好。商业转型升级比较灵活、速度比较快,而重工业的转型速度则要慢得多。一个钢铁厂几十亿的固定资产投资砸下去,遇到经济萧条的局面,短期内把这些资产盘活,转型升级,非常困难。这是基于产业特点的基本规律,并不是体制能改变的。
  东北经济体制确实出现了僵化保守的情况,也是它面临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但匆忙的把它的问题定性为经济体制问题甚至意识形态问题,是非常不合适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都是东北经济下一步发展需要倚重的力量。民营企业活力足干劲旺、创新能力强,国有企业财政税收贡献大、社会责任承担多,双方可以在各尽所长、互相竞争、彼此促进,不是你死我活、你进我退的关系。重点还是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
  重庆、成都的转型值得借鉴,多腿走路方能实现华丽转身
  当前,在解决传统重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方面,做的比较成功、效果比较好的地区,不在西方,而在中国,在中国的重庆和成都。重庆和成都过去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经验,对当前的东北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重庆和成都,都是中国传统的重化工业基地。它们的重化工业基础,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三线建设”期间打下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建设重点从内陆向沿海转移,这些地方的老工业也很快衰落了。经过十多年的改革,现在经济发展形势是比较好的。重庆去年经济增长率以11%的速度全国第一,成都的增长率也达到了7.9%,而整个四川的经济增长率为8.5%,都较大幅度的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在区位条件方面,重庆和成都也都深处内陆。成都到上海的距离,是哈尔滨到大连距离的两倍还多;重庆还是山城,出门就得爬坡,连自行车都骑不成。而且,重庆和成都的人均GDP都已经超过了东北。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速还能保持更高的水平,说明它确实有很多东西是值得东北学习的。
  结合重庆成都的经验和东北的实际情况,东北要走出困境应该做的事有以下这么几件。
  首先,整顿干部队伍、改变官僚主义作风。
  东北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官僚主义作风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严重的。
  我一个在中央部委工作的朋友说,他们给全国的央企打电话发通知,其它地区都是第一时间接,电话名单上列的是谁接就是谁接,唯独打到东北的国企,往往要转几次才能找到正确的人,还有电话没人接、停机等情况发生。连上报中央备案的电话号码都要出错,可以见这些企业的作风和效率是个什么样子。
  这次黑龙江省长公开说龙煤集团没有拖欠工资,结果被证明是假的。省长应该不会公开说谎,可能还是下面的官僚主义欺下瞒上的问题。
  有很多东北人宁愿背井离乡,到南方工作闯荡,也跟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裙带关系问题突出有很大关系。因为有能力没背景不善于钻营的人才,在东北很难找到发展的机会。
  我认识的几个做生意的东北人,都非常喜欢搞利益输送那一套,这在他们看来就是天经地义的。外地的企业想到东北投资,也因此有很深的顾虑,都怕被关门打狗,招商引资引进来之后,各个部门就来吃拿卡要。东北的民营经济起不来,与此有重要关系。
  解决这个问题靠放开搞活、加强民营经济比重远远不够。东北也不是没有民营经济,但有很大部分民营经济,其实还是依靠政府关系在发财致富。如果政府、国企的干部作风不改变,民营经济放开搞活了,只不过是多一些国家资源流失的渠道而已。
  整风并不就是说需要多大规模的整人,主要还是换思想。
  可以考虑进行政府和国企的官员干部与南方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对调,让东北的官员到南方沿海地区学习体验,让南方地区的干部引进一些新作风新思路到东北去。这种做法以前有过,但考虑到东北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加大干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很有必要。
  第二条,敢于舍弃一些看上去很美好的产业,集中力量发展好主导优势产业,不要摊大饼。
  东北经济这两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问题,是传统产业过剩和中国整体产业升级带来的问题。有很多分析东北产业的文章,给东北提的建议很多,比较侧重于赶潮流,想要做好的产业很多,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跨境电商、移动互联、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等。如果这样摊开了搞,东北的经济振兴恐怕会遇到比较大的挫折。
  发展不同的产业,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金融支持等各种资源和配套,真正具体到落实的层面,都有很大差别。地方的资金有限、土地也有限,招商引资的人力也有限,什么产业都来一点,最后也形不成产业集群,也没有完善的配套,乱七八糟的,产业的层级上不去、核心竞争力出不来,孤零零的那么几家企业,很容易就被别的地区组团给挤垮了。这是很多地方做产业规划的过程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产业聚集的能量很大。重庆市长黄奇帆去年讲过一个故事,过去两年全国工业利润率是下滑的,但重庆的电子产业利润居然增长57%,什么原因?就是集中力量把产业集群打造出来了。代工企业是总装,此外还扶持组建了860个零部件企业,基本上把台式电脑、显示器、打印机、笔记本电脑、各种服务器、通信设备部件都留在重庆,这样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就比较好,物流成本特别低。
  发展地方经济和做企业有类似的地方,在战略上要专注。在经济发展方面,政府对一个地区的主要责任,是专心把主导的、骨架的产业支撑起来。至于说非主导产业,能发展的,市场自己会发展起来。发展的好了,观察观察它是怎么跟本地区优势结合的,想清楚了,再去扶持不迟。没想清楚,就不要乱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制造业升级能不能升上去是关键。
  德国鲁尔区以前搞过很多新产业,效果只能说一般,最近开始推工业4.0,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它调整转型了四十年,各种方法都试过了,终究还是要回归制造业升级这条老路上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等新概念都可以往上加,但制造升级的主轴不能偏。
  第三条,适度放弃一些衰败的矿业城市,集中力量发展特大中心城市。
  东北地区有很多因矿而兴的城市,这种城市往往地理位置很偏,人口也不多,其实不具备形成城市的条件。一旦矿产资源枯竭了,大部分是没什么好办法转型升级的。像七台河这种,就是围绕着一个大煤矿建立起来的,又不在交通要道上,全市人民都指着煤矿吃喝,除了煤别的产业就没办法发展。所谓创业,不过你卖给我一根油条,我卖给你一杯豆浆这样,支撑不了城市发展。这种中小型矿业城市该放弃的就是要放弃。
  先进制造业的升级,一定要有高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优质的生活配套做支撑。而现代服务业和高端生活配套,又一定要有城镇化做支撑。只有人口达到一定数量以后,才能把高端的服务业聚集起来,比如国际一流的的医院、重点中小学,还有像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全世界的各种美食等等。这些东西中小城市无法提供。城镇化不到位,中高端人才就不愿意来。留不住中高端人才,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要尽可能的想办法把矿业城市的富余人口往哈大线这条主轴上的中心城市迁移。鼓励下岗工人再就业,也应该在中心城市创业,哪怕卖油条也容易赚钱的多。有想法有才干的人也更容易搜寻到更好的创业机会。这种办法一次性花出去的钱比较多,但能够比较彻底的解决问题。搬迁过来的人口可以参与社会财富创造而不是坐吃山空。只要有新的商品和服务被创造出来,就可以通过各种政策、融资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东北地区的城镇体系需要压缩集中,学会“抱团取暖”,以大型中心城市来支撑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黑龙江省长也说了,政府财政光给龙煤集团发工资都没有那个能力,长期养着一串资源枯竭的偏远城市,当然就更不会有那个能力了。
  第四条,建立比较好的国有投融资体制,带动民间投资跟进。
  这里强调国有,不是不欢迎民营参与。在大的产业方向上,还是要政府领投,才能带动民间资本跟进。重庆的“八大投”全国都在学习,现在又建了产业投资基金,然后又搞了几千亿的PPP,在政府金融创新方面,重庆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重庆招来富士康、京东方液晶面板、还有德国日本的知名机器人制造企业,都有国有金融力量在后面投资支持。国有投融资对民企、国企、外企都能起到拉动作用。
  东北的城镇化也好、产业升级也好,大量的投资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要鼓励民间资本来投资,国有企业和政府当然也要投入。学习重庆建立一套有效的国有投融资体制,对启动东北的产业升级也非常重要。
  具体的做法还有很多。但总的来说,东北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今天它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经济下滑,一哄而上攻击它的体制是不理性的。产业结构的问题归产业、空间结构的问题归空间,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才是正道。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责任编辑:王彦飞
文章关键词:
&&|&&&&|&&  中国应试教育都教出来些什么人啊?人才吗?有那么多人才,东北大学生比例最高,经济还负增长;贵州教育水平最低,经济增长速度11%,全国第一。我们得好好反思一下了,中国教育,到底是在造福中国,还是在毁灭中国??  东北生育率全国最低,这样就减少了高考考生的数量。我国高考录取学生是按省份分配名额的,东北生的小孩儿少了,但国家分配给他们的大学录取名额并没有减少,这就提高了高考的录取率。  东北年轻人多半上过高中甚至大学,学校老师给他们灌输的理念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学生内心深处鄙视体力劳动甚至蓝领工作。大学毕业以后,不愿意干普通的蓝领工作,但遗憾的是,社会90%的工作岗位是蓝领工作岗位,白领工作岗位只有10%。没有白领工作,他们就不工作,这就造成了东北超高的失业率。东北很有意思,生育率是全国最低的,失业率是全国最高的。  生育率最低,大学生比例最高,失业率最高,经济最差,东北情况很糟糕,而且会变得更糟糕。  再看看贵州和重庆,这两个地方由于生育率比较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在全国算比较短的,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个省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是全国第一和全国第二。  中国的教育到底是在造福这个国家,还是在祸害这个国家?中国的教育有用吗?
楼主发言:16次 发图:0张 | 更多
  像你这样的人的确没有用,
  自干五经常说,美国教育造成了1%的精英,99%的渣子。精英从事白领岗位,渣子从事蓝领岗位。  中国式教育要让所有的人都学到知识,都当精英。但是,社会上只有1%的精英岗位,就算你们学得再好,也必须有99%的人当蓝领。  美国的穷人孩子,没有受过优质教育,没有知识基础,心安理得的当体力劳动者。中国的穷人孩子,接受了优质教育,有了知识基础,却还得从事体力劳动,他们就不服气,就不干了。这造成了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大滑坡。而且,从全国来看,教育程度越高的地方,滑坡越厉害。
  @happynet
20:22:40  像你这样的人的确没有用,  -----------------------------  你有用?你让东北的工业增加值由负变正,习大大给你发一个5吨重的奖章。问题是你能办到吗?
  已经崩溃了多年,有什么用?  
  @天A涯剑来扯淡
20:30:37  已经崩溃了多年,有什么用?  -----------------------------  上次出了个4万亿(实际上是十几万亿),才把窟窿给堵住。这次到处是窟窿,恐怕堵不住了。
  东北教育也最黑啊,畜牧局长当教育局长,真行  
              
  经济问题你非得跟教育挂钩,而且还把教育当经济发展的唯一影响因素,我也是醉了
  楼主这个逻辑够奇葩  东北教育水平比贵州重庆高多了  东三省的人均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教育水平,都排在13名以前,比贵州重庆高多了  辽宁省更是排名在前十名  东三省经济再差,贵州至少要追赶十年才能追上东北的现在平均水平!  贵州人均GDP全国垫底,最近5年,经济发展速度排名前三,  就算是现在,人均GDP也只有4000美元,  辽宁都超过一万了 !
  不要言必称东北,东北三省实际情况不太一样的。但是肯定和人口没必然关系,九十年代才是人出去最多的时候,显然是想引导舆论方向,就是有钱人不敢花钱了,没钱的也挣不到钱,要我的观点是不承认经济衰退的,要是真认为衰退,也得比较最近几年的变化才能客观,你们说的那些问题过去更严重,东北人都知道。  
  旅美学者changshou:中美教育体系的比较(转载)    这个才值得看 !
  东北是地理位置问题,就是缺海  
  东北不是有二人转吗,这都是极好的!
  重庆高校培养了华为老总,不要低估重庆的教育系统,一开始低端不意味后来不能晋升,邓总在四川中学完,去法国打工,后来在多个大学混迹任教,最后登上巅峰,四川和重庆是精英制,东北追求高大上完蛋了。东北的农民工团体,你们没有见过吧!
  东北教育不高,你可以查院士有几个东北人?211,985大学东北有几个?
  贵州本来底子差,就算年增长11%,离东北还有十年距离
  人不自强任人强,人不自救天难救,不孤寒抛家舍业终会吞下苦果。东北失去的不是财富,而是老一辈那份与天挣命的决心
  @kalaoooo 9楼
22:01  楼主这个逻辑够奇葩  东北教育水平比贵州重庆高多了  东三省的人均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教育水平,都排在13名以前,比贵州重庆高多了  辽宁省更是排名在前十名  东三省经济再差,贵州至少要追赶十年才能追上东北的现在平均水平!  贵州人均GDP全国垫底,最近5年,经济发展速度排名前三,  就算是现在,人均GDP也只有4000美元,  辽宁都超过一万了 !  -----------------------------  你明明在造谣。楼主是人你都信,他父亲是驴,他母亲是狗。生出这么个不伦不类的货。你和畜牲没法讲道理。  
  东三省每个省都有非常好的大学!历史悠久的大学,可惜啊经济这么烂。现在大学也越来越拼不过南方的了。  
  @kalaoooo
22:01:50  楼主这个逻辑够奇葩  东北教育水平比贵州重庆高多了  东三省的人均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教育水平,都排在13名以前,比贵州重庆高多了  辽宁省更是排名在前十名  东三省经济再差,贵州至少要追赶十年才能追上东北的现在平均水平!  贵州人均GDP全国垫底,最近5年,经济发展速度排名前三,  就算是现在,人均GDP也只有4000美元,  辽宁都超过一万了 !  -----------------------------  辽宁人均收入两万二,黑龙江人均收入一万五,重庆人均收入一万八,这叫差远了?重庆年增长百分之十,辽宁接近负增长,只要有两年,重庆就超过辽宁了。贵州人均收入一万二,年增长百分之十一,两年内重庆就能超过黑龙江,5年内超过辽宁。
  不可否认东北的录取率比较高,分数线低啊。要说真正的人才,还得看南方,
  就是和少子化老龄化有关,有的人非不承认
  @achin-02 06:03:27  不可否认东北的录取率比较高,分数线低啊。要说真正的人才,还得看南方,  -----------------------------  人家上过大学而且毕业了,就是人才。
  培养了人才,关键还要留住人才,就东北现在观念陈旧,思维僵化,留不住人才的政策,人才不跑都不可能,人才跑了,经济就不好,经济不好就看不见希望,大量人口就流失,恶性循环。  
  @瞎子傻子疯子 23楼
06:41  就是和少子化老龄化有关,有的人非不承认  -----------------------------  你看问题太片面了。是观念陈旧,思维僵化导致人才留不住,大量人口流失,你只是看见了表面现象。  
  @zhaolinger0
23:48:36  重庆高校培养了华为老总,不要低估重庆的教育系统,一开始低端不意味后来不能晋升,邓总在四川中学完,去法国打工,后来在多个大学混迹任教,最后登上巅峰,四川和重庆是精英制,东北追求高大上完蛋了。东北的农民工团体,你们没有见过吧!  -----------------------------  重庆的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比例都低于东北。
  @ChoiKenji
00:05:46  贵州本来底子差,就算年增长11%,离东北还有十年距离  -----------------------------  三年赶上黑龙江,5年赶上辽宁。
  人家不愿意留在东北  
  @wxl5-08-02 09:29:30  人家不愿意留在东北  -----------------------------  这更说明教育无用啊,培养了那么多大学生,当地却越来越穷,那还办学校干啥?
  @文浩1235 15楼
23:53  东北教育不高,你可以查院士有几个东北人?211,985大学东北有几个?  ------------------------------  哈工大
这都是全国前列的  其它"乱七八糟"的比如
沈阳音乐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等等也都不少,平均起来学校是真不少…
  @ChoiKenji
00:05:46  贵州本来底子差,就算年增长11%,离东北还有十年距离  -----------------------------  @大唐律赏罚分明 28楼
09:28  三年赶上黑龙江,5年赶上辽宁。  ------------------------------  坐井观天,东北自身都算落后地区,还离东北有10年距离?东北不是欧洲,贵州也不是非洲,都是边陲,谁也别在谁身上找优越
  @斐迪南011 6楼
20:45  东北教育也最黑啊,畜牧局长当教育局长,真行  -----------------------------  专业对口  
  @好运转不停 12楼
23:14  东北是地理位置问题,就是缺海  ------------------------------  你说西北缺海我信,东北怎么就缺海了?东北那些港口你不知道?广西海域不少,海南四圈是海,一直没耽误穷
  东北人越少对其它中国人越好!东北人每年在全国犯的事比新疆人还多了!他们弄死的其它国人比新疆人还多!
  你让一个人均gdp一万美元以上的地方每年增长11个点,你想吓死谁?辽宁5%已经很正常了。中国人均过一万的时候能保住5就谢天谢地了。吉林黑龙江无解,人口流失太严重,早晚会西伯利亚化  
  @小强跑的快v
10:19:02  你让一个人均gdp一万美元以上的地方每年增长11个点,你想吓死谁?辽宁5%已经很正常了。中国人均过一万的时候能保住5就谢天谢地了。吉林黑龙江无解,人口流失太严重,早晚会西伯利亚化  -----------------------------  辽宁负百分之五吧?另外,辽宁的人均GDP没有一万美元。
  @zhaolinger0
23:48:36  重庆高校培养了华为老总,不要低估重庆的教育系统,一开始低端不意味后来不能晋升,邓总在四川中学完,去法国打工,后来在多个大学混迹任教,最后登上巅峰,四川和重庆是精英制,东北追求高大上完蛋了。东北的农民工团体,你们没有见过吧!  -----------------------------  @大唐律赏罚分明
09:22:10  重庆的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比例都低于东北。  -----------------------------  西南地区留学生多啊,实用才是第一位的,全球最牛企业家都是大学辍学生多,这个难道是巧合吗,微软,苹果,脸谱。最合适的教育才最好,人类少数人的智商和脑力才适合高学历,智能不够加载高学历,反倒不妙。东北现在全面崩盘,也不是第一次了,刚刚改革开放也是!
  @文浩1235 15楼
23:53  东北教育不高,你可以查院士有几个东北人?211,9  -----------------------------你这种基本属于装腔作势的脑残,有各种教育率不比来比院士这种十几亿中的几十个,你是不是缺心眼?更别说院士评选人为因素大了去了,名为院士,实在学阀罢了。  
  @文浩1235 15楼
23:53  东北教育不高,你可以查院士有几个东北人?211,9  -----------------------------你这种基本属于装腔作势的脑残,有各种教育率不比来比院士这种十几亿中的几十个,你是不是缺心眼?更别说院士评选人为因素大了去了,名为院士,实在学阀罢了。  
  @zhaolinger0
23:48:36  重庆高校培养了华为老总,不要低估重庆的教育系统,一开始低端不意味后来不能晋升,邓总在四川中学完,去法国打工,后来在多个大学混迹任教,最后登上巅峰,四川和重庆是精英制,东北追求高大上完蛋了。东北的农民工团体,你们没有见过吧!  -----------------------------  @大唐律赏罚分明
09:22:10  重庆的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比例都低于东北。  -----------------------------  @zhaolinger0
14:02:16  西南地区留学生多啊,实用才是第一位的,全球最牛企业家都是大学辍学生多,这个难道是巧合吗,微软,苹果,脸谱。最合适的教育才最好,人类少数人的智商和脑力才适合高学历,智能不够加载高学历,反倒不妙。东北现在全面崩盘,也不是第一次了,刚刚改革开放也是!  -----------------------------  看样子蹦不了了,前几天发改委公布了东北振兴计划,国企向吉林追加投资1400多亿。
  东北教育水平高,不知楼主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我只知道当年高考移民,有很多人是跑到东北参加高考。
  跟江苏浙江湖南山东等省份比,东北的教育就是渣渣!  
  @zhaolinger0
23:48:36  重庆高校培养了华为老总,不要低估重庆的教育系统,一开始低端不意味后来不能晋升,邓总在四川中学完,去法国打工,后来在多个大学混迹任教,最后登上巅峰,四川和重庆是精英制,东北追求高大上完蛋了。东北的农民工团体,你们没有见过吧!  -----------------------------  马晕还是个师范生呢,你让青华北大都 关门?
  没办法,东北生育率太低,没有年轻人何来经济发展?东北三省是计生委的模范地区,晚景凄凉。  
  @注册名没了
16:11:34  按照LZ的逻辑,西方的金融危机、财政危机都是西方教育体制的结果?你让GZJY情何以堪?  -----------------------------西方国家闹危机的时候,东方也在闹危机啊,那是不可抗力。现在的中国,贵州重庆好好的,东北经济不行了,这该怎么说呢?
  东北太冷,没欲望怎么生?远东更冷,所以也不行,到天气热的地方去,不想生也不行啊,个个女生穿的那个。。。。
  二人转这玩意,和谐点说是民俗民乐。说客观点就是精神鸦片!整天大姑娘小媳妇,哼哼唧唧的,有意思?建国后东北爷们的精气神多旺!我认识的东北朋友大都好赌,今天有酒今天醉。复兴老东北工业,东北爷们当带头努力!  
  @zhaolinger0
23:48:36  重庆高校培养了华为老总,不要低估重庆的教育系统,一开始低端不意味后来不能晋升,邓总在四川中学完,去法国打工,后来在多个大学混迹任教,最后登上巅峰,四川和重庆是精英制,东北追求高大上完蛋了。东北的农民工团体,你们没有见过吧!  -----------------------------  @片子7
16:13:45  马晕还是个师范生呢,你让青华北大都 关门?  -----------------------------  全国最有天赋的人集中在一起,最后竟然不出人才,这是怎么回事,清华北大没有大师的野鸡大学,留美预备役可有可无,马云是当英语老师起家好吧,他的家庭背景应该留学才合适,不参加三年高考,搞钱出国,马云背景也不错哦!
  @ymxkmm
19:41:35  东北太冷,没欲望怎么生?远东更冷,所以也不行,到天气热的地方去,不想生也不行啊,个个女生穿的那个。。。。  -----------------------------  60年代辽宁一年生100万个小孩儿,现在才27万个,难道说辽宁60年代比现在暖和三倍?
  @ymxkmm
19:41:35  东北太冷,没欲望怎么生?远东更冷,所以也不行,到天气热的地方去,不想生也不行啊,个个女生穿的那个。。。。  -----------------------------香港天热,香港的生育率和东北一样低,三分之一香港育龄妇女不生孩子。
  @大唐律赏罚分明
12:37:00  @小强跑的快v
10:19:02   你让一个人均gdp一万美元以上的地方每年增长11个点,你想吓死谁?辽宁5%已经很正常了。中国人均过一万的时候能保住5就谢天谢地了。吉林黑龙江无解,人口流失太严重,早晚会西伯利亚化   -----------------------------   辽宁负百分之五吧?另外,辽宁的人均GDP没有一万美元。  —————————————————  辽宁14年过的1万刀,辽宁的三产搞的还不错,辽南工业区不太景气,负的不至于,5%水分应该不大,因为沈阳大连啥的三产膨胀的很厉害  
  我笑楼主是傻瓜,东北地区是中国教育水平最高?  热昏头了吧。东北人孩子最不愿意读书,家长也没有意愿让孩子读书。  中国教育水平最高的地区是长三角,特别是江浙沪。  所以,楼主前题就不成立,更遑论其余?立论不成立,回家抱孩子吧。
  @梅花山上
20:09:27  二人转这玩意,和谐点说是民俗民乐。说客观点就是精神鸦片!整天大姑娘小媳妇,哼哼唧唧的,有意思?建国后东北爷们的精气神多旺!我认识的东北朋友大都好赌,今天有酒今天醉。复兴老东北工业,东北爷们当带头努力!  -----------------------------  +
  在东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很多地方强太多了
  都离开了,有什么用呢  
  @侧卫L
15:51:22.0  东北教育水平高,不知楼主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我只知道当年高考移民,有很多人是跑到东北参加高考。  —————————————  你就是侯聚森吗?  
  @大唐律赏罚分明
20:27:01  自干五经常说,美国教育造成了1%的精英,99%的渣子。精英从事白领岗位,渣子从事蓝领岗位。  中国式教育要让所有的人都学到知识,都当精英。但是,社会上只有1%的精英岗位,就算你们学得再好,也必须有99%的人当蓝领。  美国的穷人孩子,没有受过优质教育,没有知识基础,心安理得的当体力劳动者。中国的穷人孩子,接受了优质教育,有了知识基础,却还得从事体力劳动,他们就不服气,就不干了。这造成了近年来中国经济......  -----------------------------  自己没用、怪谁呀
  加油 中国又输了 不意外
  楼主的意思是,穷人就时代的穷下去,知识改变命运干啥。我这么理解对吗楼主
  @大唐律赏罚分明   东北教育水平最该的依据是什么?
  教育水平东北最高????===楼猪你脑残,心也残????
  东北教育水平最高的依据是什么?   东北是国企重灾区,老国企大量在此扎堆。国企多了政府腰杆子就硬,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只要是单位,全是政府的,人民当然听政府的,所以政府计划生育工作好抓。  东北街上药店多,老国企多呗,医保卡简直当银行卡使
  youyong ma?
  看了你发的帖子只能说智商低不是你的错,出来污染环境就不应该了,怎么还没哪个神仙出来把你收了?  
  东北三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左传.昭公九年》记载,周景王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称:“肃慎,吾北土也”。周武王、成王时,肃慎均派使来贡,最著名的贡品为“楛矢石砮”。唐代在东北设立黑水都督府管理靺鞨, 12 世纪靺鞨人改名为女真, 兴起后,建立金国灭辽和北宋。元统一中国, 进入中原的女真融入汉族, 元在东北设辽阳行中书省管理关外女真。明代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 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受封为建州都督。直到皇太极作为首领时才建大清国改族为满州, 但随着力量的增长有了统一中国的念头之后旋改称明为“中土”,不把满族自己列入中国之外。统一中国之后,满人非常反称自己为夷狄, 自认也是“中国人”。1689 年, 康熙皇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使用的国名是“中国”,首席代表索额图的全衔是“中国大圣皇帝钦差分界大臣”。《尼布楚条约》称“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额尔古纳河位于中国内蒙古北部呼伦贝尔地区,从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至今,一直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雍正皇帝时, 吕留良、曾静指斥清人为夷狄, 雍正皇帝愤怒地予以驳斥, 指出若以地域别夷狄, 那末文王是西夷, 舜是东夷, 言下之意, 满人也是华夏。他发布《大义觉迷录》诏书称: “汉唐宋全盛之时, 北狄西戎, 世为边患, 从未能臣服而有其地。自我朝而有中土, 君临天下, 并蒙古极边诸郡, 俱归版图, 使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 乃中国臣民之大幸。”很明显, 满族人把统治全境看作中国, 把全国所有民族包括自己在内都看作是“中国人”。步入近代, 满族人民的中国人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在众多晚清国际条约中,“大清国”与“中国”互用(王铁崖,);一道1879旨意勒令洋枪队停止使用外语口号,改用“中国语言文字”;一本1909版由官员(锡良、程德全等)作序,东三省蒙务局协领荣德编译,用于教育蒙人汉语的满蒙汉合璧教科书里,第二十三课的课文定义“中国”(满语:Dulimbai gurun),并在文末呼吁“吾即为中国人,安可不爱中国也?”(满语: Musei dulimbai gurun i niyalma oho manggi,ainu dulimbai gurun be hairarakūci ombini)。在法律上,1909年清廷更以一部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定义了“中国人”。这部法律没有定义“大清国人”的国籍,而是定义了“中国人”国籍(邵丹,2009a)。换言之,第一次用国际规范的法令定义中国人国籍(nationality)的政权并非中华民国而是清廷。中国第一部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第一条,凡左列人等不论是否生于中国地方均属中国国籍:生而父为中国人者,生于父死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可考或无国籍者。
  这个是1280元的楼主,还4百亿元下的知日派?你妈知道吗?!!!你的钱主谁?好牛逼!  
  @大唐律赏罚分明 别放屁了,楼主。东北的经济落后在于东北的官场作风,进入那个地方的商人、投资者,刚进去的时候,容易,等到他们场所等手续办好了、开始生产了,开始挣钱了,东北的那些官员们就开始拔毛了 ,知道把他们拔死,对当地的投资者也是照方抓药
  @achin-02 06:03:27  不可否认东北的录取率比较高,分数线低啊。要说真正的人才,还得看南方,  -----------------------------  什么南方啊?是中原地区,历朝历代逐鹿中原的地方
  @天A涯剑来扯淡
20:30:37  已经崩溃了多年,有什么用?  -----------------------------  @大唐律赏罚分明
20:38:17  上次出了个4万亿(实际上是十几万亿),才把窟窿给堵住。这次到处是窟窿,恐怕堵不住了。  -----------------------------  要不是2000年以来,世界性的信息产业革命拉动了一下世界经济,早就玩完了。
  @ccc110vvv
14:29:28  @大唐律赏罚分明  东北教育水平最该的依据是什么?  -----------------------------  生育率低,年轻人少,大学录取率高。
00:49:49  @大唐律赏罚分明
别放屁了,楼主。东北的经济落后在于东北的官场作风,进入那个地方的商人、投资者,刚进去的时候,容易,等到他们场所等手续办好了、开始生产了,开始挣钱了,东北的那些官员们就开始拔毛了 ,知道把他们拔死,对当地的投资者也是照方抓药  -----------------------------  没办法,东北的养老金缺口最大,不拔毛那些计划经济时代的老产业工人连退休金都没钱发。  东北在改开之前城市化率最高,工人人口比例最高。改开之后独生子女率最高,退休工人比例最多,青壮生产力比例最小。玩完才正常,不玩完才是奇迹!
  @注册名没了
16:11:34  按照LZ的逻辑,西方的金融危机、财政危机都是西方教育体制的结果?你让GZJY情何以堪?  -----------------------------  @大唐律赏罚分明
18:05:50  西方国家闹危机的时候,东方也在闹危机啊,那是不可抗力。现在的中国,贵州重庆好好的,东北经济不行了,这该怎么说呢?  -----------------------------  工厂开工率不足的时候,是产品先滞销还是机床等生产设备先滞销?看问题不能总抓表象,东北重工业都是生产设备的,工业产能过剩,首先完蛋的肯定是设备生产企业。等经济萧条,购买力衰退的时候,才轮到产品生产企业完蛋。
  楼主也是醉了,一个是增长率,一个现实水平,有什么可以比较的  GDP增长率,应该同教育增长率比较,教育水平应当与个人生产值比较,而是与增加值  比如一个大学生毕业3000元,初中生1500元,初中生自学中专毕业后调到2000元,大学生增长率为0 ,但创造的价值还是比初升专高。
  楼主你个二逼又在造谣挑拨,祝你全家死光,隔壁住老王  
  @谢征东 83楼
01:49  @猎弩
00:49:49  @大唐律赏罚分明
别放屁了,楼主。东北的经济落后在于东北的官场作风,进入那个地方的商人、投资者,刚进去的时候,容易,等到他们场所等手续办好了、开始生产了,开始挣钱了,东北的那些官员们就开始拔毛了 ,知道把他们拔死,对当地的投资者也是照方抓药  -----------------------------  没办法,东北的养老金缺口最大,不拔毛那些计划经济时代的老产业工人连退休金都没钱发。  东北在改开之前城市化率最高,工人人口比例……  -----------------------------  嗯  
  东北全是黑社会狗
  东北的人懒惰。
  应该问问曹长青、粱宏达,东北问题有解吗?
  又在扯淡,东北人到其他地区发展的数不胜数  
  傻逼楼猪,这是国家的安排,东北定位于农业的粮仓,国家故意没有让东北工业化是为了保证粮食安全,所以在用地政策上管的比较严,而不是什么读书无用,现在国家航天这块很多专家都是东北人肩负起了振兴国家航天事业的使命!  美分狗滚远点,不要误导群众!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后英国经济衰落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