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再配置资源配置力

欢迎来到千里马论文发表网
当前位置: >
现代企业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
发布时间: 09:35
千里马论文网:/gl/sc/64532.html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企业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是越来越迫切了,这有把这一块做好了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经营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作业人员上。本文通过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结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九大趋势,对现代企业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现代企业 提升 人力资源 管理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   1.企业人力资源短缺与人力资源浪费并存   由于企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不能引进发展所需的人才,再加上现有人才留不住,造成人力资源普遍短缺。此外,由于有的领导者素质偏低,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队发挥人的才能不重视,并且想方设法去卡住人才,使得人才被闲置,造成了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2.人员结构失衡,整体素质偏低   我国企业内部人员过多但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却大量短缺的现象十分严重。国有企业一方面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另一方面懂业务会管理的金融业综合人才严重缺乏,这样人员结构失衡直接导致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   3.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够优化   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是在不断完善用人机制下,达到人岗匹配,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才能与潜能,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在企业中,常常出现人岗错位。设岗是因为人而不是因为事而设的,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企业内部凝聚力,浪费了有限的人力资源,也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增长。Www.133229
.Com   4.人力资源的开发动力不足   有的单位没有正确的激励机制,能者下而庸者上的环境使人的积极性人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有的单位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重视,甚至对职工攻读更高学历的要求不予批准,这样肯定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造成这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有些企业产权的不清晰,认为技术创新以及员工素质和企业的收益无关,这样企业就不愿意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   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九大趋势   1.人力资源管理在理念上发生变化   2.人力资源管理在认识上发生变化   3.人力资源管理在导向上发生变化   4.人力资源管理在思路上发生变化   5.人力资源管理在重点上发生变化   6.人力资源管理在手段上发生变化   7.人力资源管理在范围上发生变化   8.人力资源管理在领域上发生变化   9.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员能力上发生变化   三、现代企业如何提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   1.建立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制度   (1)转变观念,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对企业的资本投入要加大,把企业发展规划与人力资源开发的计划配套,对企业领导的业绩考核严把人才培养作为指标之一。对于高级管理人员,要实行再教育,使其对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把握准确。对普通员工要实行在岗培训,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员工的整体素质也能得到提升。   (2)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   对所设的岗位进行全面的工作分析是合理配置的前提,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工作分析,对岗位设置的合理性能够一目了然,对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工作所需具备的素质十分明确,为合理配置人员提供客观依据。有了清晰的岗位描述,能够有的放矢地对具体人员的能力、品格和心理素质等进行考查评估,之后就能够“对号入座”,履职人员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也十分明确,努力使人事相宜、各尽其才。   (3)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可根据企业现状采取适合的考核方法,采用目标考核、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平稳计分卡等都是比较有效的手段。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对各类员工采取有激励效果的措施,企业可对不同需要的员工采取信任激励、职务激励、知识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和行为激励等,从而构建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
  (4)对员工进行战略性培训   企业在新世纪的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该建立全员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并且可通过企业大学和虚拟培训组织等把培训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挂钩,为团队提供培训的战略导向,让员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培训中充分发挥出来,最终能够自如地应对来自市场竞争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2.注意处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关系   (1)企业环境与人力资源关系   企业环境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充分考虑,争取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2)企业在静态和动态形式下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这里的静态是相对的静态,也就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资源配置、生产、产品销售等,这时,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要求就具有稳定性。但企业通常都是在动态形式下运作的,在外部条件方面,企业要依照动态世界做出相应的反应,在企业内部方面,企业也要不断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内部调整。   (3)企业信息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和企业信息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管理是通过信息收集、处理、传输、控制来进行的,对于人力资源优化来说,就是通过以上过程合理地聘用、培训以及使用各种人力资源,充分地发挥人才资源的潜力。   结语:   由于社会在不断的高速发展,人的知识、技能、能力也随之不断的在提升,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不间断地进行调整优化,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否则,将不能满足将来的需要,最后企业就无法生存。故而企业要想始终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爱兰: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7.   [2] 丁孝智: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层次结构的分析模型.,2005.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鄂ICP备号-1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 有效提升企业利润空间
更新时间:&&&&&&&&来源:企业人力资源
【智慧365(www.)】企业人力资源频道小编整理的"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 有效提升企业利润空间",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企业人力资源,请访问企业人力资源频道。
[摘要]市场震荡,内困外患,各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现在蒲白遇到了十年来前所未有的煤炭冰冻期,煤炭销量急剧下滑,企业效益直线降低,那么,怎么让企业生存和发展下去变成了我们目前急待完成的课题。
[关键词]团队建设 选拔任用原则
商海沉浮,硝烟弥漫,凡是有市场经济的领域中,潮涨潮落,兴衰成败,鲜屡可见,尤其国际金融风暴的接踵而至,更是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市场震荡,内困外患,各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现在蒲白遇到了十年来前所未有的煤炭冰冻期,煤炭销量急剧下滑,企业效益直线降低,那么,怎么让企业生存和发展下去变成了我们目前急待完成的课题。 一、企业的团队建设直接决定企业兴衰成败 打造一支有战略眼光、能驾驭全局、为企业领航带队的决策性队伍;一支思想活跃、功底雄厚、观念创新、时刻追踪前沿信息技术、能把握并不断丰富企业核心技术的专业人员队伍;一支好学上进、工深业精、刻苦努力的企业专业人才队伍和一支兢兢业业、善于应用现代手段的管理人员队伍是企业健康蓬勃发展的基石。 1、识别人才的根本 “相马体制”——HR领域的首学,作为企业人才的把关者,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拓宽视野,走出片面的捆绑式思维误区,树立客观的靶向思维(为企业不同的岗位择选出最为适合的人才),并通过科学的评估手段和专业的学术工具帮助企业成功相马。 2、晕轮效应和亲和效应的弊端 在识别人才的方面,众多企业均会以感性认知,而缺乏对其专业性的科学评估,更有甚者受外表、同校、同地域等影响,在第一印象上就出现了亲和效应和晕轮效应,盲目臆断影响正确的判断和思维,偏离于客观公正的判断人才基准之外。 3、队伍建设的规划至关重要 企业战略愿景需要人去实现,企业在日益变化的各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也会随之变化,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是企业发展航向的指南,时下最为流行的一句话“计划没有变化快”,我持否定态度,倘若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没有合理的统筹和计划,准备得不够充分,通常是走完这个项目后为下个项目埋下了地雷,设置了伏笔,反之做好了规划和统筹安排,我们相信距离目标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人力资源队伍随时都会处于良性的竞争循环态势,同时也会缩短实现目标的距离。 二、企业要秉持公信有力的选拔任用原则 深化企业人才使用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民主化、科学化,让科学选拔制度营运在公平公正的阳光下。努力把严格从政的理念贯穿在人才的任用选拔制度上,落实对选拔过程的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从而建立良性有序的选拔任用制度。 一是极目远眺,拓展选人用人新视野。积极拓宽人才选拔路径,创造员工公平参与竞争的条件和机会。二是不拘一格,营造选人用人新环境。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特别是对新员工和部分工作时间短,但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员工要赋予责任和权力并大胆使用,彻底打破身份、级别、资历等界限,为员工提供展示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公平机会,充分体现不拘一格、任人唯贤。三是赛场选马,构建选人用人新机制。四是阳光操作,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 三、企业要打造人力资源竞争态势空间 1、“赛马体制”的辅助效应 HR必须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依照企业机构和组织精简高效的原则,创建独具特色的激励体制并恰到好处的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掌握好激励的艺术与火候,企业要承受得了,员工要感受得到,这是资深HR人士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考虑的基本点,企业始终以盈利为终极目标,其次才是赋予的社会责任感,而管理岗位的比例占比就会较少,企业要打造人力资源竞争态势就要推陈出新,吐故纳新。人性无非是利、欲催生动力,职场上70%的人都在乎名利的成份,管理岗位的称谓,工作的头衔等等都是人才竞争的驱动力,为此,科学的人才竞争空间是企业留住人才的沃土。 而优胜劣汰的赛马体制则是激发内部人员最大潜能,使其发挥自身最大作用和优势的辅助管理手段之一。企业必须打破常规,凭借科学的评估分析,推行有效的赛马激励体制才能充分的整活自身资源。 2、塑造良性的有机循环机制 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置科学的人才竞争空间,同时也要采取轮岗和换岗等健全退出机制,企业不是政府,人才在企业经历1年、2年的砺炼后,个人的价值观不能得到体现,或者追求达到一定饱和状态再无有效刺激,导致人才的流失和人力资源的溃乏是必然的,只有通过有机的结合,有效的整合资源,形成良性的、健康的循环发展,人力资源结构才会逐渐上升,员工质量才能得到快速的提升,企业的利润才会稳步增长。 3、致力学习型组织,成批量出炉人才 现代商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传统的单兵作战已经过去,复合型,应用性团队作战的模式已被认可,各个企业不断追求对人才的再教育、再培训,如新希望集团,员工在企业里面可以接受直至到MBA的送修,而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条件也是达到其硬性条件,同时签署培训后服务协议,协同作战需要成批量的造就人才,没有生而知之,唯有学而知之,很多员工并不完全看重单一的,而是看企业的人文环境和终生学习和持续学习的平台,发展的步伐已经刻不容缓,批量打造人才是作为人力资源部未来的重中之重。 作为煤炭运输企业,我公司始终秉持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让“有能力、能干事”的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为了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和公司长远发展规划的需要,更好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团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公司的管理人员的管理体系,加快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任用,使其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形成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任用长效机制,使优秀的人才和年轻的力量迅速成长壮大并成为各单位、部门的中坚力量和后备人才,以适应铁路运输自动化、信息化发展。我公司在学习机制、预警机制、人才成长机制、人才交流回避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长远合理的规划,建立长效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着力做到“感情暖人、事业留人、待遇诱人、机制励人”,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成长环境,形成衔接紧密的人才梯队,为我公司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企业人力资源相关栏目
看了这篇文章的还看了
摘要:文章对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和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都是战略的契合匹配,并从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契
企业人力资源热门标签
我们会将精品课程和文章推荐给你!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年05期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在分析资源属性的基础上,论述了经济资源的特征,指出企业的收益是不同种类资源相互组合、相互“激发”的结果,因此企业必须拥有多种形式的资源。分析企业资源的类型及其配置方式,提出企业要在价值工程和作业组合配置方式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展开项目可行性研究和企业预算工作,并提出铁路运输企业资源配置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70【正文快照】:
1资源的属性资源具有量、质、时间和空间等多种属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没有发现或发现了但不知其用途的物质不是资源,虽然有用,但与需求相比数量太大而没有价值的物质也不是资源。技术、信息和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可以把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宝贵的资源。经济资源是一般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瑞凌 ,王金桃 ,叶瑾;[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1年01期
杜松艳;王福和;张梦舟;蒋秀峰;;[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乔有让;;[J];机械设计与制造;1981年01期
刘炳南;[J];价值工程;1982年00期
;[J];价值工程;1982年00期
张耀滔;[J];价值工程;1982年00期
贾焕文;[J];价值工程;1982年00期
高有为;[J];铁道建筑;1982年12期
杜元澍;[J];上海企业;1982年02期
朱铮;;[J];商业经济与管理;1982年01期
文刀;;[J];纸和造纸;1982年03期
唐佩芬;[J];财贸研究;198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礼贤;;[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皮亚南;;[A];摩擦学第四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三册)[C];1987年
张秉龙;;[A];第四届全国电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3年
关颖中;叶宝华;刘锦华;;[A];'93中国天津电镀与精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牛占文;林岳;徐燕申;;[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杨秀泉;王晋生;付建民;;[A];江苏省制冷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王芬;;[A];第八届亚太质量组织(APQO)会议论文集[C];2002年
袁泽新;;[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2年年会山东电机工程学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李慧英;;[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黄琼;邱菀华;;[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朱大红;[N];中国航空报;2000年
;[N];中国航空报;2000年
杭州机床厂
姚峻;[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王五;[N];中国建材报;2001年
王加仁;[N];中国建设报;2001年
来建祥;[N];中国建设报;2001年
徐爱琴;[N];经济参考报;2002年
王加仁;[N];建筑时报;2002年
驻青海记者
徐红;[N];中国建材报;2003年
;[N];中国旅游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琳;[D];重庆大学;2003年
周平;[D];重庆大学;2004年
曲成平;[D];重庆大学;2005年
张建伟;[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廷军;[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范跃坤;[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叶华章;[D];重庆大学;2001年
胡锐;[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陈欣涛;[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饶骋毅;[D];浙江大学;2003年
杨琳琳;[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周桂全;[D];暨南大学;2003年
付永春;[D];四川大学;2003年
李君华;[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把握现阶段优化资源配置的着力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经济发展的任务主要是奠定工业化基础,建立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后一阶段即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任务主要是消除短缺,努力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全面小康。虽然这两个阶段经济运行机制大不相同,但在发展战略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在工农业产品产量、交通运输能力、进出口贸易规模等方面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数量赶超。到&十一五&结束时,这一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  &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特征出现重要变化: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矛盾突出,劳动力成本上升,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产业升级更为紧迫,提高城镇化质量的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国际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国际竞争更为激烈。这些变化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挑战,对&十三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出了紧迫要求。达到这一要求的难度极高,必须针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新特征进行全方位统筹规划、调整改革。  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农业生产效率过低,这是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从供给方面看,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产品供给不稳定,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波动中的70%源于食品价格波动,消费品价格波动又影响银行存贷款利率水平。这成为我国存贷款利率水平显著高于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直接抬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从需求方面考察,工业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快速增长遇到了农民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农业生产力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导致农村工业品市场狭小。2014年,我国农村消费品销售额只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73%。破解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根本出路在于继续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积极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改革,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既有利于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又有利于增加城镇劳动力供给,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  明确制造业调整升级方向,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制造业调整升级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调整升级的方向不能仅仅理解为产业结构高度化,而应实行&高也成、低也就&的方针。  &高也成&,就是提高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例,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制造业升级有两条途径:一是依靠科技革命,采用全新技术,研发全新产品,引领生产和消费新潮流;二是用高新技术对现有产业及其生产技术进行改造。前者是产业的革命性突破,后者是渐进性改进。工业革命以来的制造业发展历程表明,相邻两次工业革命之间都经历了百年以上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扩散、改进和完善过程。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多数源于渐进性革新。突破性的质变和飞跃,也是在渐进性的量变基础上实现的。因此,现阶段还不可能完全脱离20世纪发明的产品及其生产技术而另起炉灶,也不应把经济增长的希望主要寄托在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上。应在跟踪当代科技革命前沿、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重视现有产业的生产技术改造。在制造业领域,应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在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制造业、高性能和智能化机械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高速铁路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精密仪器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精细化工制造业、新药研发和生产等高附加值产业领域达到工业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  &低也就&,就是努力保持比较优势,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近10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按美元计算,2004年我国制造业人均工资相当于工业发达国家的7%,目前上升到16%左右。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导致制造业的一些领域向其回归,但发达国家不可能重新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我国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结构互补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原因有三:其一,2014年我国在城镇制造业企业就业的劳动力总量为5258万,只占全社会劳动力总量的6.8%,总量上不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存在的是劳动力供给结构问题,需要增加技术工人供给;其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提供了空间;其三,我国工业的配套体系、产业链完整性以及能源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条件是工资更低的发展中国家现阶段难以达到的,我国仍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较大空间。  优化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路径与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技创新分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三个阶段。科学发现的目的在于揭示物质世界存在形式及其运动规律。技术发明的任务是根据科学发现所揭示的规律,通过工程技术手段研制新材料、新产品或新的生产工艺。技术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则是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成为创新型国家,既要看科学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也要看技术发明专利的规模、层次及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看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突出矛盾,必须优化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路径与机制。首先,应明确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因为只有企业才能把科技、工程、资金、市场四大要素直接结合起来。其次,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应采取需求牵引、工程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化分工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产学研联盟的主体也是企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成果需要通过企业进行工程化实验和完善,才能转化为面向市场的实际生产能力。第三,现代科学技术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技术创新必须建立在社会化分工的基础上。龙头企业应具有系统集成能力和对社会化分工的协调能力。财政、金融政策应有利于增强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加速折旧、创新成本抵扣、贴息贷款、政府采购新产品等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努力降低物化劳动消耗,提高工业增加值率  目前,我国单位GDP产出所消耗的能源和主要原材料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仍处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阶段,能源原材料消耗高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同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不完全具有可比性。但是,我国资源禀赋条件难以满足资源型产品消耗需求是一个突出矛盾,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也要求我们必须降低资源消耗强度。  从生产环节考察,商品价值由物化劳动消耗、活劳动消耗、利润三部分组成。在我国工业产品价值构成中,转移的物化劳动消耗占74%,工业增加值率平均只有26%,低于工业发达国家42%以上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产业结构问题,即资源密集型的重化工业比重高、规模大,低消耗的高附加值制造业比重低;二是生产技术、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存在差距,导致单位产出消耗的能源原材料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速度效益型的,如果经济增速出现回落,工资、利润和财政税收增长便面临困难。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应依靠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即降低物化劳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2014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为87.69万亿元,其中物化劳动消耗为64.89万亿元。如果物化劳动消耗降低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就可增加6489亿元。降低物化劳动消耗,需要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改革经济机制、改善经营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重视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我国大多数工农业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实际生活中,城乡居民感受到的消费水平提高与生产增长速度存在差距。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流通成本过高,抬高了产品的终端价格。  流通成本包括物流成本和商业批发零售成本两部分。2013年我国物流费用为10.2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18%,比发达国家高出9个百分点。如果物流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一年就可节约1000亿元的物流费用。在商业流通领域,从批发到零售环节多、周转慢,商业场租费用高,抬高了商品零售价格。这也是我国网上购物增速显著高于发达国家、实体商店经营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可以说,降低流通成本与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同等重要性。  降低流通成本,首先要优化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减少不合理、不经济的货物流通;其次,破除部门垄断,建立有利于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高效协同的物流管理体制以及合理的价格收费体系;第三,用社会化大生产方式改造小生产运输组织,依托交通枢纽、生产基地、中心城市和大型商品集散地发展专业化、跨区域的大型流通企业,中小型流通企业则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转型;第四,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减少社会再生产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五,优化城镇商业布局,形成大型综合商场适度集中、中小型综合超市和社区便利店协调发展的商业服务体系;第六,引导综合型电商与专业型电商协调发展,避免电商寡头垄断。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请关注。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