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发达国家最早的基础淇县建设设施发达吗是谁投资的

还没有账号?
回归长期投资 中投拟投资英国基础设施
欧阳晓红 07:45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欧阳晓红 正在践行长期投资价值的中国投资公司(简称&中投&)拟从英国开始,投资西方发达国家一些陈旧失修的基础设施。
日前,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表示,旗下资产达到4100亿美元的中投,希望与基金管理公司合作,或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作为股权投资者参与英国的基础设施行业。
楼继伟撰文称,除帮助建造基础设施外,中国企业及投资者希望在西方拥有并运营那些基础设施。因为,传统上,中方仅作为承包商参与海外基建项目;但现在中国投资者认识到,有必要投资、开发和运营此类基础设施项目。他赞赏,英国是&世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拥有一套&健全的司法体系&;并透露中投已&在英国市场建立了可观的头寸&。
事实上,据外媒报道,近期访问英国的楼继伟,已就&中方对英国基础设施潜在投资细节&与相关人士深入探讨;而英国政府也希望英国的养老基金和中东及亚洲的主权财富基金为其提供资金,以升级改造英国的公路、铁路、港口和公屋。如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期望能为新的基建项目找到300亿英镑(合460亿美元)资金。
与此同时,国内方面,媒体报道称,中投拟通过旗下子公司中央汇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建银投资,将与绿城中国(03900.HK)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国内房地产;届时,新合资公司将有四大股东:绿城房地产与绿城阳光、中投旗下的建银投资及百仕通,其股权占比分别为:24%、6%、60%及10%。注册资本为20亿元。
而据绿城中国(03900.HK)公告披露,合资公司的投资方向是&国内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养老和健康产业投资、股权投资、项目投资、投资管理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及受托资产有偿管理&等领域。
就在11月18日,中投公告称,美国银行近日减持其所持中国建设银行H股股份。中国建设银行H股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中投受让27.6亿股中国建设银行H股,总投资额约合17.5亿美元。
实际上,2004年9月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之际,建行分立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和建银投资。后者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投资性公司和处置金融资产的公司,注册资本206.9225亿元人民币。
业界人士称,建银投资尤如中投的国内投资平台,尽管按照相关规定,中投不允许投资国内;而内外业务分拆之后,拟成立&中投国际&则为中投的海外投资平台。
综上,可以看出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间接或直接投资,中投都对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情有独钟。
如此价值取向或许是中投作为主权财富基金的一种回归。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三届&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IFSWF)上,楼继伟建议,采用适当的会计计价方法以体现主权财富基金长期投资者的价值和理念;而中投董事会已同意按一种长期滚动的收益目标作为中投主要衡量标准;其投资周期由5年延至10年,以10年滚动收益率作为衡量业绩的重要指标。
由此,一改此前的盈利压力之煎熬状态&&中投成立之初,楼继伟曾&抱怨&一睁开眼每天就要赚3亿人民币,即&付息或上缴红利&,那时的投资策略以金融产品组合投资为主。
现在,改为长期滚动收益目标的业绩衡量标准之后,中投的投资脚步不再那么急促与急功近利,而是需要寻找到与其资金性质相匹配的投资项目。也因此,不管是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国外的基础设施开始逐渐纳入其投资范畴。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兼金融市场部主任
曾任职中华工商时报驻地记者、中国工商杂志执行主编。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等领域。十多年媒体从业经验。擅长深度及人物等报道。
个人微信号:hdyj1106
你可能还想看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德路47号院甲11号
邮编:100011 电话: 传真:86-10-
鲁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06号
Copyright ? 经济观察网西方发达国家在港口建设和投资方面的政府管理模式
&&& 摘 要: 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在港口建设和投资方面的政府管理模式, 并就政府管理模式的机理性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合我国政府对港口建设项目投资的管理, 指出了体制上的弊端, 提出了改革建议。
Abstract : Introducing the governance modes of port investments in ma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ir inducements inside them. By analyzing China&s port investment governance and its malpractice the author gives his suggestion reference.
&&& 1  国外主要港口建设和投资模式
&&&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的社会宏观经济项目, 体现社会综合效益, 世界各国都由国家财政直接投入相当比例的资本金。但在支持本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措施却不尽相同。
&&& 美国港口建设和营运费原则上从港口收入中支付, 港务局的收入扣除折旧、贷款、公债本息以及其他开支后, 所有利润都归港务局所有, 用于港口发展或兴办公共福利事业, 不向国家和地区政府交纳所得税。来自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投资用于港区以外, 进港航道建设和维护, 而不对港口设施进行投资。港口防波堤以外的航道建设与维护、安监全部由联邦政府负责。防波堤以内的港口及疏运等设施由港务局负责, 其融资方式是发行债券。美国大部分港口都有权发行债券, 债券是港口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
 & 英国政府不参与港口设施的投资。英国自治港所有的项目都由港务局自行筹资解决,主要资金来源于港口的业务收入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虽然英国政府不参与有关港口的投资,却给予了港口经营免税优惠,并且根据有关法令通过减免债务的方式给予补贴。我国香港是一个完全由私营公司经营管理的港口。香港的港口码头全部由私人经营,即码头的投资、建造及管理全由私人公司承担。因此,香港政府对港口企业没有财政上的资助,而是任其自由发展。
&&& 德国的港口设施建设明确划分为基础设施和上部设施。基础设施指港口的锚地、岸壁、排水供水系统、交通道路、桥梁、铁路线和编组站、通讯等。基础设施由国家投入,地方政府是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而上部设施必须由企业自己搞,国家不给一分钱的投入。港区内各种地面设备、设施则由私人投资建设。另外,要完成较大工程项目时,依据程序法,项目须经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决定。
&&& 澳大利亚各个港口设港务局负责港口规划,负责水下基础设施、港口通信、导航、防疫和水上消防的建设、经营、管理和维护,并收取水域使用费和码头管理费。基础性设施建设如航道、灯塔、码头等投资均由港务局负责,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计提的折旧,留用的税后利润和银行借款。银行借款不享受优惠。码头上的建筑、设施、设备(装卸机械、仓库、房屋) 等均由租用码头的装卸公司自行投资。
&&& 日本的港口发展作为公共工程,接受国家的财政补贴。日本政府在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资中,以社会性或公益性基础设施为投资对象,如航道、码头、防波堤等;而港口经营性的设施则由港口私营企业投资和经营管理。国家可以帮助这些企业筹资,具体地说,可以支持港口发行公债,并用贷款基金或者国库投资基金购买部分债券等。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做法一样,日本在《港湾法》中将全国1100 个港口分为特别重要港口(21 个) 、重要港口(112 个) 和地方港口和避风港口,政府对特别重要港口的投资比例要明显高于对其他类型的港口的投资。
&&& 新加坡港口码头建设主要由政府投资,港口的营业收入除了营业税之外,全部用于港口的改造和再建设。新加坡于1997 年进行了港口股份制改革,从原港务局中分立出新加坡港务集团,并由原来的政府机构转化为一个商业机构,承担港口投资、经营职能。新加坡港口股份制改革的实质是实行政企分开,进行市场化经营。改革使投资得以多元化,目前的股东还是政府,最终目标是实行股份上市,吸引社会资金,让人们分享股份。
&&& 我国台湾省在50 年代经济复苏期内,港口建设投资主要来源于美国的援助。60 年代经济高涨期内转为以台湾当局投资为主,七、八十年代,台湾当局大力整治交通&瓶颈&问题,投资主体渠道为官营资本。到了90 年代后期,台湾提出港口民营化改革,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市场化经营。在投资方面,台湾当局开始允许民间资本投资于工业港口,允许港口作业由私营公司承担,形成多家私营公司竞争的局面。
&&& 2  各国港口投资体制的分析
&&& 影响一国港口投资体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 (1) 港口理论的两种不同观点
&&& 由于各国对港口的认识不同,目前在港口理论体系方面,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成为左右各国制定港口政策的理论依据,由此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港口政策倾向:
&&& 产业资本的观点和政府不干预的港口政策倾向。港口生产过程和其他行业生产过程一样,是一种投资资本的增值过程。港口企业应当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而不是依赖国家给予政策和财政上的优惠。持产业资本观点的大多是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国家和地区。根据这种观点制定的港口政策具有政府不干预倾向,主要表现在港口私有化和对港口经营不干预。
&&& 对港口持产业资本观点,执行政府不干预的港口政策的典型代表是英国和我国香港。这样的政策体制,曾对英国、香港港口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应看到,这种政策是由这些地区繁荣的私人经济和整体上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为背景的,别的国家和地区难以效仿。客观地分析,这一政策有不利于港口发展的一面,以香港为例,由于私营企业自身的利益,投资关注近期回收,而对长期发展和风险大的项目持犹豫观望态度。因此香港集装箱码头的长远规划难以贯彻。香港政府近年来也意识到,要增强国际集装箱的港口竞争力,政府投资的作用不容忽视。
&&& 社会资本的观点和保护主义的港口政策倾向。从社会资本观点的角度看,港口作为一个企业,同时也是公益性社会资本的一部分,不应将港口企业的经营收入作为判断其经济效益的唯一依据,而应该对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基于这种观点,国家在制定港口政策时具有保护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对港口业给予投资、财税等方面的优惠。
&&& 值得注意的是,各国政府对港口实行保护主义政策时,并不是对所有港口都一视同仁。一般说来,政府倾向于将资金投向那些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港口建设项目。
&&& (2) 港口民营化趋势的影响
&&& 港口民营化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将港口的所有权转让、出售或租赁给民间。世界银行对民营化的定义进一步扩充了其含义:&公共财产不管是完全出售,或是其产权仍归公有,而以协定或租赁方式将管理经营权授给民间的各种形式,均可称为民营化。&按世界银行赋予民营化的定义,港口民营化既包括港口私有化,也包括不涉及港口产权和所有权,只是将经营权转让、出售给民间的做法。一些为减少政府干预,增强企业独立性的港口体制改革的举措,如政企分开、公司化经营等,也属于港口民营化的范畴。港口私有化、民营化带来了港口所有制的多主体化,同时也带来了港口投资的多元化,弥补了港口投资的不足。
&&& 由于政府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也由于港口公有经营存在着种种弊端,目前世界上港口企业化、民营化的趋势席卷全球。英国从80 年代起就率先推行港口民营化,使港口企业严重亏损、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得以缓解,但如前所述,较彻底的港口私有化也造成了一些新的弊端。大多数国家在不放弃国家对主要港口的所有权和控制力的前提下,对经营权有所放宽,并引进社会和私人资本对港口进行投资。如日本实行政府与私人共同参与管理港口的模式。政府投资于社会性、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维护港口;私人投资于经营性、竞争性设施,经营和管理港口。新加坡、台湾也于90 年代后期进行了政企分开的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为吸引社会资金,多渠道筹资扫清了障碍。随着港口民营化的进程及港口体制的改革,各国的港口投资政策都要做出相应的重大调整。一般来说,国家对港口的直接投资会减少,宏观调控增强,更多地趋向由国家引导投资,即通过各种经济杠杆引导或限制国内外资金投向某个港口或项目。
&&& (3) 新型网络经济和物流业对港口投资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 电子数据交换(EDI) 技术在各国港口信息处理中广泛运用。EDI用电子技术取代了传统的邮件、快递和传真方式,而因特网的发展更使EDI 系统进入了新的阶段。新型的港口电子商务网络快速传递港口物流的各种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港口的运作效率。EDI 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日益扩大的货运需求要求港口提供快捷便利的物流服务。现代港口应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枢纽向更高层次的综合物流中心发展,从只有单一的转运功能向具有运输、转运、储存、包装、配送、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发展。各国都十分重视港口物流中心的建设,如日本在横滨港投资建造综合物流码头,新加坡港口设立物资分拨区,专门为企业在港口设立的仓储和配送中心服务。港口向综合物流中心转化的过程中,EDI 技术的运用,高科技技术的投入,装卸工艺的高度自动化以及大型的物流码头和配送中心的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对港口投资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有更为丰富的资金来源和更加灵活的港口投资体制。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如生产厂商、港口和航运企业等联系日趋紧密,各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依赖性增加,对港口企业的影响是合伙、联盟和合资的情况将大大增加,港口投资向更加多元化方向发展。
&&& 3  国外港口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对我们的启示
&&& 3.1  港口建设项目政府管理的程序
&&& 根据我国现行基本建设程序规定,港口建设项目从计划建设到建成投产交付使用,一般要经过决策、准备和实施三个阶段。
&&& 从港口规划的角度看,区域港口建设项目港口规划是对未来一定时期港口布局和发展规模的预测和设想。包括确定港口的性质、发展目标与规模,港口陆域、水域及岸线布置,吞吐量预测、功能划分及集疏运系统等。港口规划按层次分为:港口布局规划、港口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指港口分区规划) 三个层次。按时间序列又可分为: 远景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
&&& 港口规划工作首先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港口布局方案,对港口进行定位;其次,港口规划各项具体方案的实施就是使港口的通过能力与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相适应。同时,港口规划工作还要结合港口货运量及其组织结构、发展趋势的预测,提出港口总体规模的发展规划和各种设施的发展规划,保证港口在当前以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 从规划的时间序列来讲,近期规划为当前港口建设的内容,指导当前的港口建设;中期规划是根据吞吐量中期预测结果制定的,考虑港口在未来不远时期的发展;远景规划是同时考虑了吞吐量和其它因素的发展而制定的。各层次的规划都对港口建设起到指导作用,而远景规划在考虑港口建设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的同时,还为港口未来的发展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 3.2  我国港口建设项目的政府管理
&&& 为规范全国各区域的港口建设管理工作,2004年12 月22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与实施,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服务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会议明确了在政府今后对区域港口建设项目的管理中要坚持以下原则: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二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建立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的建设和管理机制;三要完善港口功能,处理好港口建设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四要注意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强港口建设和改造,扩大港口吞吐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五要保护海岸资源,提高岸线使用效益。&
&&& 由于我国的港口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发展沿海港口建设有助于吸引外资,拉动和激发港口城市的经济活力,这也是我国南北沿海城市近几年竞相攀比加大港口投资力度的根本原因。随着国家港口管理权限的下放,沿海港口建设规模骤然升级,一些地方的港口设施档次远远超出了区域规划和定位,港口项目重复建设、区域定位分工趋同、市场运力过剩互相杀价等问题,已经成为扰乱港航业市场秩序的&顽症&。令人忧虑的是,不断攀比升高的&港口建设热&如今已成为新形势下地区间显示&诸侯经济&实力、&掰手腕&比拼政绩的另一种载体。
&&& 我国《港口法》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认中国港口由地方政府管理,实行政企分开的行政管理体制,确认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建设经营港口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为港口业的市场化发展夯实了法律基础,但不可否认,这种&权利下放&为各地港口建设的各行其道提供了方便,也给行业宏观管理增加了难度。按所有制划分,国有投资的2/ 3 以上是由地方政府决策的,全社会投资的70 %以上是由地方政府审批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一样,常常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 在国家关于港口投资管理权限下放后,担负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责任的地方政府必然要把尽快发展本地经济作为主要目标。特别是中央政府一直把GDP 的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作为衡量地方领导业绩的重要指标,使地方政府领导格外重视经济的发展,即使在中央提出把社会发展也作为衡量地方政府的业绩之后,由于社会发展也离不开投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一样,一直对投资的管理情有独钟。地方政府的港口建设投资行为往往表现出以下偏差:
&&& 一是在规模上求大。地方政府制定的经济快速发展规划,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才能实现,于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进行建设。二是在结构上求全。长期的条块分割所形成的&万事不求人&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导致&大而全、小而全&的建设格局。三是在效果上急功近利。快速发展的愿望往往使地方政府把能在短期见效的当前热销的产品生产作为投资对象,不合理的重复建设由此而层出不穷。四是决策上的随意性。许多地方的项目都是按&长官意识&而上的&首长项目&。这些项目缺乏分析却急于求成,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往往成为摆设的&可批性论证&,或者干脆省略项目论证。这些投资决策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损坏了政府形象。
&&& 目前我国港口管理体制的重要问题是政企不分、投融资体制不完善、市场化效率低、法制管理不够、具体法规缺乏、集疏运体制不完善等。
&&& 3.3  建议
&&& 利用外资建设码头是港口融资的一种形式。对我国今后的港口建设和管理可以探讨试行地主型港口模式。地主型港口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港口采用的模式,其基本特点是:通过港口规划,包括现有布局规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界定港口的区域范围。凡是港口区域范围的土地交由港口管理机构或者政府主导组成的一个公共企业进行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然后将符合建设码头、库场等条件的岸线、土地出租给港口业务经营企业建设码头或库场从事经营,收取岸线或土地出租费用;或者自行按照规划,建设光板码头、库场出租给港口业务经营企业从事经营,收取码头或库场租用费。地主型港口的最大优点是确立了港口基础建设和管理的长远的固定的投融资渠道,不需要各级政府的直接投入,实施滚动开发,对港口的长远发展和有效管理提供了保障。从根本上说,地主型港口的模式是一种利用国家土地和岸线资源进行港口基础设施的融资方式。目前,各地特别是沿海城市都在推行&以港兴市&、&以港强市&发展战略,应该能够在本地区探讨推行地主型港口的模式,开辟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渠道,也有利于解决面对产权多元化的港口经营模式问题。
&&& 参考文献:
&&& [1 ]  刑国江译1 加拿大港口战略规划中的战略分析1 水运管理,2002 (11) ,P28 - 30 。
&&& [ 2 ]  James J1 Wang , Adolf Koi - Yu Ng , Daniel Olivier1Port governance in China : a review of politicies in an era of internationalizing port management practices , Transport Policy 11 (2004) ,P 237 - 250 。
&&& [3 ]  罗萍1 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1 综合运输,2003 (9) ,P21~23 。
&&& [4 ]  李宜军1 中外港口企业融资方式对比研究1 水运管理,2002 (6) ,P13 。
&&& [5 ]  杨建勇1 港口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研究1 中国港口12004 (4) ,P35 - 37 。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论文代写请联系:
论文代写电话:
论文代写电话:
email:@qq.com
论文代写qq:[ 相关商品 ]
(01-23 11:21)
(01-23 11:18)
(01-23 11:07)
(01-23 10:53)
(01-23 09:23)
手机分享新闻
【免责声明】上海生意社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对生意社上刊登之所有信息,力争可靠、准确及全面,但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生意社不承担任何责任。
生意社商品站
&&服务直达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45中国证监会指定创业板信息披露网站  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报纸  中国银监会指定披露信托信息报纸  中国保监会指定披露保险信息报纸  证券日报官方网站
西方发达国家竞相投入亚行怀抱说明什么?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更新时间:
&&&&■文风&&&&距离亚投行创始成员国资格确认的截止日期仅剩10天时间,由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升为国际社会热议的焦点。&&&&今年1月1日,新西兰正式成为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这也是亚投行接纳的首个西方发达国家成员,也是首个非亚洲国家和大洋洲国家。&&&&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3月17日,德、法、意相继宣布将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至此,七国集团中已有4个国家申请加入中国将出资49%的亚投行。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日前在会见记者时表示,如果日本政府提出的相关条件得到满足,可以考虑加入亚投行。这是日本政府首次改变口径、表达加入亚投行的意愿。&&&&西方发达国家竞相投入亚行怀抱说明什么?&&&&首先,西方发达国家积极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是希望分享中国和亚洲经济发展成果。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包括欧洲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复苏的政策,但是,政策效果差强人意,经济增长缓慢。中国和亚洲的增长有目共睹,因此,西方强国纷纷将将目光投向了东方。正如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Osborne)指出:&在亚投行的成立阶段就加入,会为英国和亚洲创造共同投资和增长的举世无双的机遇。&的确,亚洲无疑是重要的投资目标。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2010年至2020年间,亚洲各经济体的基础设施要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内部基础设施投资需要8万亿美元,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另需3000亿美元,融资缺口巨大。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成立,有助于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资金支持;有助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加快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此次,英、德、法、意力排美国压力携手申请加入亚投行,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十分看好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中的地位和肩负的责任,他们希望通过亚投行来分享中国和亚洲经济发展成果。&&&&世界经济中心正在重回亚太,腹地广阔的亚洲各国经济发展获得了历史性机遇,并产生强大的溢出和集群效应。&&&&其次,中国主导区域金融话语权和规则制定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当今世界金融秩序是由美国掌控的,中国一直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曾谋求在世界银行和IMF中更大的份额和话语权,但收效不大。亚投行的成立,会有助于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形成,但新秩序不会完全取代旧秩序。虽说亚投行的创建确有争夺世界金融秩序主导权之意,但就英、法、德、意的选择而言,现实利益才是根本。截至目前,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瑞士已同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将使亚投行扩围至33个成员国。西方发达国家竞相投入亚行怀抱表明他们认同亚投行的规则。在亚投行创立之前,主导世界金融体系的,无论是世界银行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亚洲开发银行,都是美欧主导制定的规则体系,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明确表示,&西方有时候提出一些规则我不认为是最佳的。不见得现存制度都是最佳,这一点我想我已经早就表达了。&这就意味着,亚投行除了参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标准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的规则。&&&&再次,西方发达国家竞相投入亚行怀抱表明&唱空中国&论的失败。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成立,有助于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资金支持;有助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以来,国际上有股&唱空中国&的论调,特别是在中国主动调整经济增长速度之后,一些&唱空中国&的论调又沉滓泛起。事实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正如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金融项目联席主任SimonZadack博士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指出,中国的实际增长率可能第一次是7%或者更低,但主要是要提高质量,而不是光看数量。虽然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是中国保持7%的经济增长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七国集团中的多数成员主动加人中国主导的区域金融机构,这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加入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唱空中国&论调的失败。
新闻热搜词
近期国务院印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基础设施发达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