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大衰退真的衰退了吗

经常说日本经济衰退 10 年,为何日本直至现在都是发达国家?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5,379分享邀请回答594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031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您好,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年的10年间,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6%左右。2001年,日本经济再度出现0.6%的负增长。像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引起世界瞩目一样,日本10年来的经济低迷,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日本身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它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等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日本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经济问题。随着日本经济的复兴与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经济地位的变化,造成日本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日本与欧美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尖锐,日本的产品出口更加困难。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美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贸易的限制措施,要求日本“自主”限制出口,并采取反倾销、使日元升值等措施,以减少日本对欧美国家的贸易顺差。特别是在日,美、英、法、西德和日本5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达成降低美元汇价的《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如脱缰之马,一发而不可收。1985年,原来1美元兑换263日元,当年即降到200日元以下,1986年又降到152日元,1987年更进一步降到121日元。两年间日元升值1倍以上。这一状况给日本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困难,有的不得不宣布破产,使日本的出口能力大大下降。像自然界一切事物一样,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第一,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大规模的设备投资,曾是支撑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但当时,这个因素的作用大大减弱,日本许多产业的生产能力已经严重过剩,迫使企业不得不削减设备投资。1998年度日本的民间企业设备投资比1997年度缩减了12.4%。日本企业的过剩设备和过剩投资。造成国内供大于求的局面,阻碍企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科技创新的后劲不足。作为一个追赶型的国家,日本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引进欧美国家的科技成果加以消化和创新而取得的,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研究。因此,在当今需要技术创新的情况下,日本就没有了这方面的后盾。日本科研经费投入虽然也不少,但是80%以上来自私人企业,因而长期重技术开发,轻科学研究。而且,在广泛吸收和引进国外优秀的技术人才方面,日本的吸收能力远不及美国。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日本在战后形成的追赶欧美型的产业结构,日益暴露其局限性。主要问题在于相对优势产业、相对劣势产业和非贸易部门之间存在生产能力和效率之间的巨大差距,形成日本产业结构上的“三重构造型”。劣势产业方面的输入低于优势产业的输出,产生了大量的贸易赤字,带来日元升值的压力;优势产业必须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如此循环,造成国内的“产业空洞化”现象,国内各部门成本的提高,限制了新兴产业的创立。第四,经济体制调整失误。日本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国家,战后为了弥补市场缺陷,政府实施了广泛的国家规制。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以及信息化和全球化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当初政府建立规制的基础已开始弱化,规制体系的消极作用日益显露。国家规制的大量存在,使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后发效应的消失和“制度疲劳”的出现,使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带来的问题暴露无遗。第五,金融机构存在巨额不良债权。高新技术要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有金融业、尤其是风险投资的大力支持。“泡沫经济”的崩溃使日本金融机构背上了沉重的不良债权包袱。到1998年9月末,经审核,日本所有银行不良债权总额高达730270亿日元。这使得银行不愿意向企业贷款,并干方百计地收回以前放出的款项,从而造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筹资困难,致使许多企业破产。第六,财政危机严重,削弱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日本一直奉行凯思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收支日益失去平衡,日本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中财政危机最为严重的国家。自“泡沫经济”崩溃以后,大型景气对策的不断出台使日本财政状况日趋恶化。总之,日本经济增长停滞并不是局部性问题,而是综合性、体制性问题。放松企业管制,改革经济体制,才是日本经济恢复增长的根本出路之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政府为遏制经济衰退,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其政策明显地呈现出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在两大宏观经济政策中,进一步提升财政政策的地位,并将财政政策主要目标定位于刺激经济景气回升上,实行财政赤字政策。为了刺激经济,从1992年财政年度开始,日本政府连续推出四个“综合经济对策”,扩大财政支出。其中1992年支出13.4万亿日元,1994年支出16.3万亿日元,1995年支出14.2万亿日元。四年总共支出54.6万亿日元。与此同时,还先后于1993年推出“紧急经济对策”,1995年推出“日元升值紧急经济对策”,分别追加财政支出6万亿日元和4.6万亿日元。第二个特征是,将货币政策保持在对付日元升值及金融坏账、对外贸易摩擦等次级经济政策目标上。具体表现是不断运用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工具,干预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促使利率、外汇供求有利于稳定日元汇率的变化。从1993年9月至1995年6月,日本银行九次调低官定贴现率,将该贴现率由6%调至0.5%,创下了战后以来最低贴现率纪录。调低贴现率的目的十分明确,主要在于抑制日元升值。与此同时,日本银行在1994年、1995年日元急剧升值期间,还广泛地运用了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大量抛出日元,购入美元。80年代末到如年代初泡沫经济的教训促使日本决心加速金融体制改革,并认识到必须提高和强化日本银行的中央银行的地位和作用。第三个特征是,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主要着眼于需求一边,刺激需求而非改善供给的意向非常明确。这一期间出台的“综合经济对策”和“紧急经济对策”项下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刺激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居民在住宅等耐用消费品方面的需求。以年财政年度出台的“综合经济对策”为例,其内容尽管多达13项,但占大头的支出用于如下目标:(1)扩大基础部门投资;(2)促进民间设备投资;(3)促进中小企业投资;(4)通过增加住宅优惠贷款、降低住宅贷款税等手段刺激住宅需求。这些目标,全都属于需求方面的目标。日本经济衰退带给我们诸多启示:(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发展中解决经济问题。日本政府想要通过改革走出经济困境,但在经济不景气,环境偏紧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必将进一步加剧经济的衰退,甚至可能因此影响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改革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许多经济问题要在发展中才能解决。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与坚持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战略方针分不开的。(二)坚持内需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防范财政奉献和金融风险。世界经济大国无一不时以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为主。日本政府在1985年日元升至、出口压力增大时,决定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由外向型经济转为内向型经济,注重扩大国内需求。但20实际90年代日本国内需求一直没有启动起来,经济衰退由此逐步加重。中国一定要充分注重国内需求,把扩大和开拓国内市场做为一项重大经济发展战略来抓。(三)提高经济活力和企业竞争力,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配套性。日本政府的结构改革和经济再生计划,主要是通过减少政府干预、提高企业自主性和加快技术创新,实现由政府主导型经济向民需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解决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中国经济正面临入世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快改革,提高基业的竞争力是当务之急。资料来源:选自:邵明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消费导刊》,2009年08期。
推荐微博: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评论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新闻博客评论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揭开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的惊天大阴谋
  有评论文章指出,近些年,“失去的十年”或“失去的二十年”再次成为很多学者评定日本经济状态的最多用语,众多评论也拿日本经济“衰退”作为衡量中日争端之间谁强谁弱的依据,一时间日本经济又被人拿出来讨论和评判。然后这背后却有着日本政府的“惊天阴谋”,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日本人喜欢“唱衰”自己
  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舆论下有着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之说,日本人自己也同样在大肆渲染日本经济衰退论。在日本国内从政府到学者也将“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演绎得“淋漓尽致”。
  自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完蛋了”“日本从此以后将潇洒地走向衰落”“日本是19世纪的”等论调开始取代“日本神话论”“21世纪是日本的世纪”“日本是不可战胜”等论调。尤其是2001年3月,已经年逾八旬的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亲自上阵宣称日本经济面临崩溃,正式拉开了“日本经济崩溃论”的序幕。
  “日本失去的十年”始于1991年,当时日本国内经济陷入困局。日本经济界将1993年称为“厄年”,用以形容经济萧条、政治腐败之严重。当时的日本报纸更形容日本国内经济为“好消息难闻一件,坏消息常听八九”。有着“日本经济内阁”之称的经团联则声称:“这将是战后最长的一次萧条。”
  到了1998年,田原总一郎、山田厚史两位记者写了《日本再败北》一书,让“失落”成了日本国民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2000年,日本智库“21世纪日本的构想”恳谈会发表一份报告称:“泡沫经济的破灭不仅在经济领域产生了腐蚀作用,而且蔓延到政治及社会领域,甚至包括我们所赖以安身立命的价值感和伦理规范。我们还未来得及在国民中形成一个富裕社会所应有的伦理道德观念时,就经历了90年代的挫折,被卷入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中。”
  2008年出版《大衰退》一书的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曾经这样描述日本在“失去的十年”里所承受的经济损失:“这是人类在和平时期里所受的最大一次损失。泡沫经济的破灭使日本一共损失了15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过去三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
  直到现在,日本还在竭力渲染“失去的二十年”。2011年1月,日本央行发布数据称,日本该年大型制造业信心指数下降,是自2009年3月以来的第一次。日,日本央行发布的地区经济报告显示,日本经济复苏处于停滞状态。日,日本经济财政担当相古川元久向相关阁僚会议提交了9月份月度经济报告,报告对整体经济形势的评估为“回暖趋势出现停滞迹象”,连续两个月作出下调。
  除了日本国内“宣扬”日本经济衰退假象,国际上也附和着这种说法,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外舆论亦在唱衰日本。
  日,《时代》周刊以“日本综合症”为题撰文,奉劝人们不要在日本的复苏问题上下注;同年12月28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日本仍是发达国家中的‘病号’”的文章;的《明镜》周刊则在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告别儒家学说”的文章,称:“这次几乎没有人敢预言日本经济会轰动性地东山再起。表明经济迅速、持久复苏的信号似乎很弱,而且往往充满着矛盾。”
  对于国际上的唱衰论调,日本国内不但没有反击和恐慌,反而应声附和,略显蹊跷。然而分析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妄想,不难看出,这是日本国家战略选择的“高明之处”。
  另外的“1.8个日本”
  在普遍唱衰的背景下,日本经济真如预见的那么糟吗?答案是否定的。
  2010年夏天,英国《卫报》网站发表评论文章称,日本的发展方式可能被长期误读:“全球经济正在衰退。在美国,失业率接近10%,中产阶级的退休前景堪忧。在欧洲,各国都有自己的问题。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这样一个国家:在那里,失业率始终不高,犯罪率很低,贫富差距现象不明显,全民享受医疗,人口预期寿命全球领先。”
  日,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日本问题专家唐淳风发表文章称,今天世界上,在日本本土国家之外,还存在“1.8个日本”。这“1.8个日本”指的即是日本的海外资产和海外产业。“1.8个日本”是日本的雄厚“家底”,在对其经济地位、经济状况进行判断时决不能忽视。可以说,日本是真正享受到全球化红利的国家,而且只有日本才是。
  日本政府很早前就有构建“成熟的债权国”的图谋,首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以与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深层博弈。
  20世纪80年代,受国内生产高成本的影响,一些大型制造业不得不将部分生产环节移至国外,在低成本地区生产,形成了产业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战略转移。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新兴国家出口成本降低,大大挤压了日本的出口市场,日本进行了第二次产业大规模战略转移,而这次则是包括制造业、物流业等在内的全方位转移。
  两次“战略性”转移外加80年代日元升值导致的日本海外权益疯狂收购,铸就了当前日本巨大的离岸经济。
  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11年日本对外投资额达1156.3亿美元,同比增长102.1%。日本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收益比上年增长34%,达到38136亿日元(478.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来自海外子公司的企业分红收入实现25000亿日元(约合312.5亿美元)的顺差,同比增长6%,连续8年保持增长。
  其中,日本三井物产(属三井财团)、三菱商事(属三菱财团)等七大综合商社在2011年对外投资总额达3.18万亿日元(约合397.5亿美元),大幅超过历史峰值2.35万亿日元(约合293.8亿美元)。并且,这七家公司2011年来自海外子公司的分红收入就超过125亿美元。红利收益主要来自海外油气田、矿山的资源开发权益和电力基础设施项目收益。
  2012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2010财年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显示,当年日本海外法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总计18599家,工作人员499万人,日本全产业海外销售额达到183.2万亿日元(约合2.2万亿美元)。
  5月22日,日本财务省公布2011年底海外资产负债余额。公布资料显示日本企业、政府和个人持有海外净资产253.01万亿日元(3.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6%,时隔两年再次实现增长。日本连续21年保持全球最大债权国位置。
  6月14日,《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引用日本巨头瑞穗金融集团首席执行长佐藤康博的话:“日资公司感觉自己别无选择,唯有奋力开辟海外市场。”该报更是认为,受充裕的现金储备和日元走强推动,日资公司正掀起日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投资热潮。
  真实的“失去的十年”
  在普遍认定的“失去的十年”中,日本到底又是在用怎样一种方式走到如今呢?事实上,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里,已经利用所谓经济低迷完成了经济转型,只是衰退论调掩盖下的阴谋从未揭开。
  人们普遍认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可以很好地说明日本在1991年以后的10年中失去的经济优势,这也是形成日本“十年低迷”“失去的十年”认识的统计基础。然而,若论GNP(国民生产总值,1994年改称为“国民总收入”),日本经济却没有那么糟糕。这点需要正视。
  日本东京大学青年学者卞恒沁曾说,在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在“最深的绝望里”里发现了“最美丽的惊喜”。1989年,日本四大证券公司在欧洲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的77.9%为担保债券,其中87.1%面向日系企业发行,足见日本企业海外生产之规模。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2000年日本海外企业生产率增长14.5%,海外企业的销售总额高达13162亿美元,全部产品的80%都在当地销售,只有20%回销国内。
  年,日本海外总资产年均增长3.1%,净资产年均增长13.9%,均高于同期日本GDP增幅。更为可怕的是,到2000年的前5年中,日本投到设备技术开发和刺激生产上的资金已经高达1000万亿日元,约合9万多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日本拥有的美国国债达2000多亿美元,对外的纯资产金额为8910亿美元,是居第二位的德国1818亿美元的4倍多。
  2001年,日本海外总资产达到2.9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GDP的75%;海外净资产1.5万亿美元,超过我国GDP总量;海外制造业销售额4348亿美元,与日本出口相当。
  日本GDP与GNP为何形成如此状态?其实并不难理解。日本著名的制造业研究专家藤本隆宏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日本在全球的商业布局是一种“雁行形态”:本土企业为雁头,掌握最上游的产品和技术;其次是和中国台湾地区,主要为日本技术做配套;最后才是中国大陆地区所扮演的“雁尾”角色,为日本制造业做组装,处于产业链的最下游。
  事实上,“失去的十年”里日本国内GDP也并未如想象中的那么坏。日本经济在90年代取得了GDP年均增长1.5%的成绩,其经济总量在十年中总计增长了10%。2002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约为4.8万亿美元,约合40万亿人民币,次于美国的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从未让其失业率上升到5.5%以上。
  常驻东京的记者、作家和经济评论员埃蒙芬格尔顿日发表于《纽约时报》的文章写道:“自‘失去的十年’开始后,东京建造超过500英尺的摩天大楼有81栋,相比之下,纽约64栋,芝加哥48栋,洛杉矶有7栋。”
  就是这样,日本在“失去的十年”中享受着“失败者”的喜悦,香港《每周财经动向》曾在日的文章中说:“今天你若去东京,穿行在银座大街摩肩接踵的人流和川流不息的车流中,很难想象这里会与‘经济危机’联系在一起。”但日本顺从地接受衰退之说,背后又有何阴谋?值得考量。
(责任编辑:HN016)
11/05 07:5611/03 01:1311/02 07:3710/31 10:2410/29 14:1010/29 07:2410/28 07:5310/26 07:21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日本经济真的有“衰退20年”吗?中国也该警醒了?
中国在30年来迅速发展,后来居上一举拿下亚洲第一经济大国的称号。于是现在出现了中国已经完全的超越日本了等等舆论,中国真的超越日本了吗?就拿石油来说,日本虽然能源稀少但是储存量大的惊人,国际上有一个惯例是这样说的,每个国家的要达到90天左右才是安全的,因为以防发生意外依靠国内的石油存储可以供应国家的其他工业正常运转。而日本的石油存储量竟然冲到了158天。就连美国都比日本少20天。这让很多人感觉到不可思议。我们看一下中国是多少天?资料显示仅仅是30天。虽然中国地大物博,每天进口石油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谈到石油储存,中国追不上日本的一个零头。
另一方面狡诈的日本人大量储藏资源,却低价购买中国的各类资源。 其实日本绝不是资源匮乏国家。一个最基本的方面,日本森林覆盖率占66%,有20多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在木材提炼为石油代用品即将成为现实的时代,这将是一笔何等丰富的能源!同时,狂热追捧日本产品,为日本经济奉献一份巨大力量。 为什么日本从中国掠夺了如此多的资源,日本产品还在中国大行其道呢?大多数依旧支持日本产品,支持日本经济呢?
从90年代开始,日本大量参与海外投资项目,把国内资产转移到海外,造成经济衰退的假象,这也是日本在世界上竭力渲染的“失去二十年”的日本经济。而所谓的“日本经济衰退20年”,自始至终都不过是日本自制的一个烟雾弹而已。如今的日本海外资产,已经超越本土1.5倍之多,日本每年GDP(国内生产总值)都在持续增长,实际上日本已具备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实力。
当下,我们既要治标以求眼下稳增长,又要治本以谋长远添动力;既要落实好以往成果,又要凝聚新的共识;既要采取国内措施、做好自己的事,又要精诚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国人更应该正确看清中国经济当下的形势,冷静看待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防范于未然。
笔者希墨(公众:希墨点金)是分析师,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日本经济是否真陷衰退?答案即将揭晓
  中金网12月07日讯,日本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表示,日本的“经济衰退”很快将被证明只是一个幻影。他在周日预测,本周发布的修正数据将把原先估测的收缩上调为增长。  三周前发布的初步数字显示,第三季度日本经济以0.8%的年率萎缩,这符合经济进入技术性衰退的定义,由此引发各方对于经济前景产生悲观。但日本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甘利明表示,日本的“经济衰退”很快将被证明只是一个幻影。他在周日预测,本周发布的修正数据将把原先估测的收缩上调为增长。这将确认尽管消费和出口低迷,但日本经济并未陷入螺旋式下降,不过它也会引发有关初步增长数据怎么会不可靠的新问题。  甘利明在首相的政府中颇具影响力,他预计增长从此将转为正数,日本经济正处于稳步复苏的轨道上。  花旗(Citi)常驻东京的分析师们预期向上修正将显示增长持平,而高盛(Goldman Sachs)预计此次修订将显示该季增长0.2%。  自财务省上周发布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企业投资上升以来,经济数据将向上修正的预期有所增强。最初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企业投资下降。  安倍希望企业在国内加大投资力度,并计划通过削减公司税(从32.11%减至明年的29.77%)鼓励它们这么做。目前他还在推动企业提高工资。  安倍的目标是把日元疲弱带来的企业利润激增转化为更大的需求,以保持经济增长势头,并推动通胀趋近日本央行2%的目标。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很多日本公司在账面上亏损,并不用缴纳公司税。对此,甘利明周日也暗示将出台新措施,推动它们进行投资。他表示:“无论亏损不亏损,你都必须交固定资产税。我希望对作出新投资的企业推出固定资产税减免,这是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日本政府正考虑为当前财年推出适度的补充预算,估计规模达到3万亿至4万亿日元,但公司改革很可能被纳入从4月开始的下一财年预算。  不过,任何税制改革的总体效果都是难以预料的,因为政府正投入一场有关如何为它们买单的复杂辩论。日本正计划提高与企业利润无关的“预计”公司税。  在不考虑盈利能力的情况下对企业征税,应当能够迫使它们进行重组和提高生产率。但是另一方面,提高预计税收可能会打击它们,使其即使得到固定资产税减免的补偿也不愿投资。
(责任编辑: HN666)
12/07 14:3812/04 10:2412/03 08:3511/30 08:5211/28 22:3411/28 22:1711/28 15:5011/27 09:11
黄金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经济大衰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