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力水平比计划经济高?

&星论文网:致力于各类论文代写、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服务
> >>查看论文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
本站编辑:admin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通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成就首先来自于思想认识上的突破,来自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突破。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逐渐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以及进一步溶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过程中,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又有了许多新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根本问题上,无论是认识还是实践都没有完结,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更进一步的答案。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从我国现实出发,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对于这个精辟的社会主义本质概括我们一定要整体上去理解。如果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简单的理解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会得出偏激甚至错误的结论。例如,相对而言,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关系也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那岂不得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资本主义本质的笑话?实际上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包含了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方面,即社会主义本质是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手段”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理想目的”。没有“有效手段”,“理想目的”就会沦为空想(例如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思想就体现了没有“有效手段”的“理想目的”);而没有“理想目的”,“有效手段”就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例如经济危机就体现了没有“理想目的”的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辨正统一的体系。所以,我们应该系统地而不是片面地理解社会主义本质。20多年来,我们主要在探索“有效手段”,即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融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对市场经济的性质认识
  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物的谬论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对于什么是市场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首先,社会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高等级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属于物质范畴的经济水平必须是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所以,作为“有效手段”的市场经济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即人类社会不能逾越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同时,市场经济本身又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过去人们常常单纯把生产工具看作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或尺度,没有看到资源的配置方式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或尺度,其实资源配置方式不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也就不同。而资源配置方式不同反映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也不相同,资源的配置方式反映的是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工具只是具体生产部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其次,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市场经济是生产力的实现形式,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市场经济是以追求价值为目的的生产,自然经济是以追求使用价值为目的的生产,由于追求使用价值的有限性,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必然要受人们对使用价值需要的极大限制,使社会生产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市场经济是以生产价值为目的的,价值在质上的无限性和量上的有限性,使生产者对价值具有无限追求的欲望,迫使生产者不断地去扩大生产,使生产力的发展突破了地区、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市场经济以它对价值的无限追求的动力,推动商品生产者不断地去扩大贸易开辟新的市场,以它低廉的商品去摧毁基于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任何形式的封锁,使任何地区的、民族的和国家的经济溶入世界经济的体系,使地区的、民族的和国家的生产力溶为世界的生产力,极大地扩大了生产力发展的范围,促进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市场经济使生产力的发展从依赖人们的经验,转变为依靠科学技术。
  最后,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经济机制虽然有着灵活、高效等等优点,但同时还存在着滞后、盲目的先天缺陷,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对市场进行引导以及为了追求社会公平而进行的社会财富二次分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首先,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我们就能理解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二者在实践理性上是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即实现共同富裕是价值目标,通过市场和计划发展生产力是手段。
  计划和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调节手段,资源配置方式,既可以用于资本主义,也可以用于社会主义。过去我们由于过分强调中央集权、行政干预、指令计划,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搞改革, 就是要从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中解放出来,使市场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我们否认计划经济体制,但并不等于说我们不要计划。计划,作为宏观调节的手段,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重要手段尽管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发展的调节手段,但两者各有自己调节的边界,不可僭越。市场与计划各自的直接目的也是不同的:前者是通过初次分配为了实现效率,后者是通过再次分配为了实现公平。在这里,社会主义目标和手段之间存在着一种较为复杂的递进的关系。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首先必须通过市场出效率,有了效率,社会财富就会增大,但市场自身不能自发使效率产生公平,可能产生的结果只能走向贫富两极分化。进而言之,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其手段有两个:一个是市场这一工具手段;另一个是宏观调控这一价值手段。工具手段是实现效率的手段,这一手段包括市场经济的各种机制如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金融机制等,以及各种市场运作形式如股票、证券、期货、期权等。价值手段是从价值目的出发,去寻求公正、公平、平等和正义等价值涵义的手段,它包括国家税收政策、价格政策、福利政策、分配政策等。这两种手段是统一的,离开其中任何一个,社会主义目标就难以实现。
  其次,从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来说,二者是互相生成的关系,不能简单的说谁先于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实运动具有经验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社会主义是人类的一种形而上追求,她先前是以价值理性的角度提出来的,不可避免带有空想成分,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把这种空想变成现实提供了可能,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这一发展中找到了实现这一可能的条件。没有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就不可能由空想变成科学。即社会主义作为价值理性,是先于市场经济的,因为她具有形而上的属性;另一面是,社会主义作为认知理性,又是后于市场经济的,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应该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融合中,也仍然存在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一方面,国有企业在市场运作中客观存在着资产流失的危险,效益问题在公有制条件下尚未得到最大限度的重视,政企不分及政资不分仍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应进一步改革;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某些道德准则在市场运作中产生偏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美德,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使人性在伴随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得到美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肖志英,当前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矛盾透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
  2.王少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理性纬度[J],社会主义研究,2003.6.
  3.周建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建设社会主义[J],上海经济研究,2000.8
本文出自:http://www.starlunwen.net/jingjifa/12594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经济法论文:
Copyright &
www.starlunw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星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主营:、&|&服务热线:400-080-8380&|&企业QQ:&|&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对比到底哪个好???(265/78528)
两者兼容是最佳方法。不要以为一提计划经济就是管死。市场经济虽然灵活,但各自为政没有章法,啥来钱快,就搞啥,这样不行。出问题了,就搞所谓的调控,调控赶趟吗?房价调控多长时间了?效果现在才显现那么一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总也赶不上趟,工作总是被动。
引用:原帖由 傻瓜 于
15:09 发表
两者兼容是最佳方法。不要以为一提计划经济就是管死。市场经济虽然灵活,但各自为政没有章法,啥来钱快,就搞啥,这样不行。出问题了,就搞所谓的调控,调控赶趟吗?房价调控多长时间了?效果现在才显现那么一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 ... 你好像忽略了一个本质问题:为什么调控不赶趟,因为这是‘私’潮把中国人的道德品质搞变质了,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会乱成一锅粥,更何况是两者兼有。只有在毛泽东思想下的纯公有制计划经济才能解决根本问题。‘私’潮下人的眼里都只认钱了,都好像忘记道德这个名词了,你有政策我有对策,那么政府就是再想调控好也是顾东不顾西,拣芝麻丢西瓜。美国的房贷危机 金融危机 信用危机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再者中国不像美国会搞掠夺经济那就更不行了。
CNTV网友只想实话实说当前位置: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述出自&&
A.孙中山《民报?发刊词》&&&&&&&&&&&&&&&B.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C.邓小平“南方谈话”&&&&&&&&&&&&&&&&&&&D.列宁《四月提纲》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期中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要考查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计划经济体制:就是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且几乎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排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经济资源首先集中在政府手中,然后由政府根据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通过各级政府部门逐级向下分配,最终跟着下达给企业的生产计划分配到各个企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2、过程:(1)提出:南方谈话(2)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基本框架确立: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4)理论进一步完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5)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3、历史意义:(1)调动了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南方谈话节选: 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时常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起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我们要大力发展全国的统一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作用,并依据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好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发现相似题
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4140129677252172115858111284240095> 问题详情
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般可以把经济划分为自然经济和()A.商品经济B.市场经济C.计划经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般可以把经济划分为自然经济和()A.商品经济B.市场经济C.计划经济D.农业经济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论文写作技巧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恒温动物皮肤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信息传到体温调节中枢后,引起机体的产热量增加。在这一调节过程中,对于体温调节中枢而言,产热器官是(&)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2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A.心房收缩期缩短B.等容收缩期缩短C.心室收缩期缩短D.心室充盈期缩短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