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哈尔滨滨谁知道有实惠一点不坑的修手机的地方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哈尔滨一起网欢迎您
哈尔滨优秀设计师风采
业主优秀评价
业主优秀评价
业主优秀评价
业主优秀评价
业主优秀评价
业主优秀评价
业主优秀评价
业主优秀评价
哈尔滨装修服务流程
免费量房设计
定案选材签约
2年售后保障
今日报名装修业主
本周签约开工业主
本周竣工业主
王先生136****3212已预约
李女士153****1512已预约
赵先生186****9331已预约
严女士156****6312已预约
王女士136****7132已预约
田先生136****2452已预约
林先生136****5327已预约
王先生136****3212已预约
李女士153****1512已预约
赵先生186****9331已预约
严女士156****6312已预约
王女士136****7132已预约
田先生136****2452已预约
林先生136****5327已预约
立即预约免费设计
哈尔滨装修-品牌列表
哈尔滨工长业主评价
累计服务业主:143 名|增0增项诉0投诉|业主综合评价:10分
让TA帮我装修
4分钟前收到 业主-王先生 的服务评价
房子从设计到施工过程都很满意!赞一个!
让TA帮我装修
4分钟前收到 业主-初先生 的服务评价
让TA帮我装修
4分钟前收到 业主-包先生 的服务评价
让TA帮我装修
本月哈尔滨工长服务排行榜
累计服务业主:42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77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143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19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23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39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78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39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145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242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1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231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24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21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14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22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11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累计服务业主:0名|0增项0投诉
让TA帮我装修
微信装修大学装修讲堂
在线免费预约整装套餐
您的姓名:
您的电话:
选择城市:
选择房屋所在城市
申请友链加qq:
商务合作: 400-689-1717
商家反馈:
Coptyright&(C)&house.com,All&rights&reserved.&北京一起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军工曾经的岁月 (军迷-看比不看好)更新至20-生活茶馆(主发原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066|回复: 31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 (军迷---------看比不看好)更新至20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D :L :(
大驿土猴————————是在天涯和西西河的名号,在春秋和sonicbbs叫燧发枪
偶看了非常感动,下载了1--16。
[ 本帖最后由 cqwy111 于
14:01 编辑 ]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偶看了非常感动,希望大家(有心人)看看。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一
中国历史说起哈军工,它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曾经是中国军事工程技术的最高学府,是全亚洲最大的军事工程学院,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海、陆、空三大军种、诸多兵种、数十个专业学科科研教学全部集成在一所院校里的超级综合军事技术学院。从1953年建校到1970年拆校分建,哈军工只存在了17年。现在还知道它、记得它的国人怕是不多了,不过这应该不包括哈尔滨人
& & 哈军工之所以叫哈军工,就是因为学院建在哈尔滨。具体地点在南岗区文庙街,现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位置。不过你要是在哈尔滨大街上找个人问“哈工程大学往哪儿走?”还不如打听哈军工怎么走来的方便,不然多数会被指点到哈工大也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去。不是成心骗你,是因为哈工程大学那块地方在不叫哈军工之后的七八十年代叫“船院”——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那是一个在船舶工程上还有所建树,尚能与那时的哈工大一争高低的学院。不像现在的哈工程大,同哈工大早已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单以口碑而论,不提全国,不论东北,就是在哈尔滨也挤不进三甲之列了。不过那时的船院已经是一个八方杂处、互不统属、各切一块的大杂院了。以至于求聂荣臻聂老总给题写了院名,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完全属于自己的院门来悬挂。凄惨零落得好似破败的豪门,衰微的世家,曾经冠绝中华的哈军工大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喽。
& & 中国历史即便如此,哈军工依旧牢牢的印在了哈尔滨人的记忆中。直到今天,三四十岁以上的人依然习惯管那一片地方叫哈军工,哪怕它已经大拆大改,面目全非。五六十年代的哈军工那曾与清华、北大比肩的超绝地位,那名师专家云集,优秀人才齐聚,高干子弟扎堆的盛景,是至今让这座边疆省城的云云众生无法忘怀亦无法超越的辉煌。
& & 猴爸爸有幸曾就读于哈军工,经历了它黄金般的灿烂,也感受了它不间歇的风雨。六年的经历记满了几大本日记。土猴看了凤凰台的《哈军工的峥嵘岁月》后,有感于节目的粗简,就打算据此为哈军工写点什么,无奈猴爸爸那日记居然是用俄文所记!满篇钩划居然可以曲里拐弯一笔画上一行,哀叹之余,只好作罢。近日中央台又播《陈赓大将》,看着陈大将多姿多彩的一生被演绎得假模假式、无滋无味,猴爸爸禁不住翻腾出这位哈军工第一任校长的些许趣事向土猴卖弄。话题渐展,哈军工的历历往事扑面而来。架不住土猴的苦苦哀求,猴爸爸慨然应允施以援手,搬出日记话青春。土猴听一段记一段,整理一段写一段,渐成此文。
& & 咱不讲云里雾里神仙打架,只谈点滴生活岁月如歌。不过坑大锹小,俺慢慢填,您耐心等。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二
& && & 猴爸爸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不过不是城里人,家在城郊薛家屯,现在好像叫新发镇了,这身份在名门之后上百、高干子弟近千的哈军工只能算是个乡下孩子。乡下孩子能与哈军工结缘,凭出身当然不行。1955年哈军工才刚刚开始面向社会招收高中毕业生,入学竞争的激烈程度一度超过清华、北大,普普通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没有真材实料别想考进大门。猴爸爸能有此功力,多亏当了一辈子乡村教师的猴爷爷悉心培育。虽然薪水不丰,全家几十年就住一间土坯草房,但是猴爷爷仍竭尽所能把几个子女往好学校里送。猴爸爸就是从当时哈尔滨最好的重点中学——哈尔滨第六中学考入哈军工的。
  说六中是哈尔滨那会儿最好的中学决不是土猴夸张,论录取成绩、论师资力量六中绝对是五十年代哈尔滨重点中学的头一块牌子,就是论硬件条件也是全市中学数一数二的强。现在继红桥哈三中老校的校园就是六中原来的校址,1953年六中在香坊区盖了新校园后才搬的家。香坊那时候还很空旷,六中校墙之外多是菜地,现在的香坊公园那时只是六中门前的一片小树林,零零落落点缀着几座“老毛子”也就是白俄的木头房。新校园新气象,一千多学生的六中有一栋四层的教学楼,两栋三层的宿舍楼,一溜儿平房是锅炉房和食堂,一大一小两个操场,现在香坊区政府的整个大院就是建在六中的大操场上的。学校里甚至还有十来亩地给学生做实验田!现在看四层的教学楼根本不算什么,在当时那就是一流的大厦了。要知道南岗的秋林百货公司那时候也就只有两层楼。不信您沿着中央大街或者大直街转转,街两边五六十年代以前的老房子有几栋够四层的?
  不过同样是新校园,六中的这点家当与哈军工比起来,那就是萤虫与皓月争辉了。1956年哈军工校园里在建、建成的各类楼房有近百栋,半数都是四层以上的!虽然哈尔滨那时候也算是全国数得上的洋味儿十足的城市了,但是全城的楼房都加起来怕也不比哈军工多多少。尤其是梁思成主持设计的5座中西合璧的大屋顶教学楼,巍峨壮丽,气派非凡。站在六中教学楼顶上,可以隔着飞机场也就是现在的哈尔滨经济开发区远远眺望哈军工那一大片的楼群,很有点现在隔着黄浦江看浦东的味道。
  那时候盖楼不比现在,有塔吊、激光照准什么的,甭管多高的楼钢筋水泥的框架一搭,填上空心砖墙、塑料钢窗等等七七八八的物件就基本成形了。那会儿连龙门架、卷扬机都没有,整个大楼要工人站在手脚架上,一块砖一块瓦的运上去再砌起来。垂线全凭铅锤调,技术不过硬砌得越高墙歪得越狠。要不老楼房的墙干嘛要磊得那么厚呐,一来红砖加木方本身材料强度就不高,二来就是人眼不比仪器,既然高墙要完全垂直太难得,就只有把冗余留足,墙厚点它也结实呀。建哈军工时两万多建筑工人当中能砌十几二十米高墙的全都是多年工龄经验十足的老师傅,一个个比现在超高建筑的塔吊师傅都傲气。工钱也是按着高级技工的标准开的,据说比猴爷爷这种几十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少不了多少。要知道猴爷爷一个人的工资就是紧紧巴巴也能供全家六七口人马马虎虎吃饭、三四个孩子堂堂皇皇上学的呀!土猴印象中曾有报道,哈军工仅校舍的建设费用就达到了五十年代平均一年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不知道是否确实。
  那时候不论谁想上什么大学,都要过三关:政审;体检和考试。哈军工这样的大学自然不例外,不过每个关口都要特殊一点。
  首先是政审。政审的时候并不通知个人,每个人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调查的。一般过程是:哈军工先来人到六中调看学生档案。档案是每个学生上学后都要填写的,包括个人自传、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历史年序等等诸多内容。调查主要针对三个方面:第一是家庭出身,大地主、资本家、旧军人、旧官僚这类人的子女首先刷掉。第二是社会关系,直系、近亲中有没有被政府关押、管制的人员,有没有海外关系等等,有的话就要被淘汰。第三是家庭历史,主要家庭成员的个人历史问题是否清楚,年序变化上有没有漏报、瞒报、假报的情况。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家里有人可能跟共产党有仇的一概不取。筛选出一批以后,再由哈军工派人内查外调,核实档案的记录是否属实,有无可疑之处,只要有疑点也会被剔除。
  政审合格的人由六中教导处通知,告诉你有资格参军上哈军工了,愿意的话就去体检吧。那时节朝鲜战争刚结束不久,军人正是全中国最牛的一帮人。参军上军校,那是加入一个能把全世界帝国主义的老大——美国佬都给打服了的强大集体,那是获得了一个能分享无上荣光人人艳羡的珍贵机遇。更何况是哈军工!本科大学进门就是军官待遇,吃喝穿戴全包每月还有津贴。1955年第一批考入哈军工的师哥们寒假回六中与同学联欢,不单单把哈军工吹上了天,还特意全副武装在马家花园给学弟学妹们表演了步兵班组战术,步枪、钢盔、崭新的军装,进攻、防御、卧倒、冲锋……直把一群小字辈看的目眩神迷,心肝乱颤。结果凡被通知到的没有不愿意的,一个个都差点乐翻过去。大家欢天喜地去市立医院体检,猴爸爸记忆中体检的科目很多,人生头一回作X光胸透就是那一次:黑乎乎的一间房一个人跟一个人进去,光膀子站在一个铁架子中间,医生穿着铅围裙推拉着荧光板在胸前比划,印象挺深。听参加过飞行员体检的同学说两者相比好像就差一个坐转椅,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估计有点吹,飞行员要检查三天时间,猴爸爸他们一项紧接一项稀里糊涂一上午就查完了。
   考哈军工就不需要参加普通高考了,要提前与留苏预备生一同考试。成绩如果不够哈军工的录取标准,则等同于普通高考成绩,参与普通高考的招生分配。猴爸爸现在还保留着那次考试的准考证呐!准考证号64185,由“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颁发,收报名费五角。考试时间是日到17日,上午两场考试,7:30到9:30一场,10:00到11:40一场。下午只有3:00到4:40一场。考试地点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楼第145考场。准考证上印的考试课程有: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地理、历史、常识和达尔文主义基础,还有体育、音乐、图画专业的加试科目。猴爸爸记得那时考试已经分文理科了,上述课程不需要全考。但理科学生究竟考了哪些课程现在已经印象尽失,无可追忆了。
   考完试,万事大吉,回家等消息。到了8月6日,收到了哈军工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届六中两百多个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考入了各类军事院校。其中考上哈军工的有22人,猴爸爸的班上有6人。
   录取通知书!如此重要、标志着猴爸爸人生转折的物证自然保存至今。看起来这张对折的通知书打开后无论是大小、厚薄、质地都同今天的A4纸没什么区别,只是时间久远微微泛黄。封面上是红色的仿宋体,横向弧形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下面竖向的是“入学通知书”几个字。翻开来,里面也是红色的仿宋体印刷,姓名、集合的时间、地点都是蓝黑钢笔水手写填空而成,挺清秀的楷书,不知谁的手笔。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招生工作委员会”的公章。通知书的内容如下:
  同学:
  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参照你的志愿和条件,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已决定分配你到我院学习。请你于八月十五日上午十时前凭此通知书和准考证至哈市六中教导处报道集中。
  亲爱的同学,为了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需要很多优秀的青年参加祖国的国防建设。希望你接到通知后,作好准备,如期来院,接受祖国交给的重要而光荣的学习任务,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全面的优秀的国防建设人才,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最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而奋斗。我们在此谨向你祝贺和欢迎。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招生工作委员会
                      一九五六年八月四日
           附:入学注意事项:
  一、 入学经健康复查不合格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六年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的第十八项,得以取消入学资格。但本人愿意留院者可随班学习,俟第二年暑期高等学校招考前再经复查若仍不合格者应作退学处理。
  二、 自集中地点赴院路费概由我院招生组负责(赴集中地点之车船费凭单据报销)。
  三、 自集中时起每人每天发给伙食费五角,来院乘车船途中每人每天发给一元。
  四、 每人应带棉被(被里最好是白色)一床、被单(白色)一条及衣物日用品等,并可带少量的参考书籍(数、理、化方面),但衣物书籍以随身自带为原则,并不得超过拾伍公斤。
  五、 党、团组织关系均由本人自带,但必须由县委或市委介绍。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化|休闲7Z![ x/a&KnW
六、 不带户口迁移证及购粮、购油证。
  猴爸爸记得哈尔滨市的本地学生只要求带一条白被单集中,入院时没人带行李。土猴问外地集中的那些学生每天五角的伙食费够吃吗?猴爸爸挺得意地一笑:“在六中住宿的时候一个月的伙食费也就收五块钱。你说够不够?”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赶紧着。搬个板凳听讲。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三(作者:大驿土猴)
首先感谢SONICBBS的朋友指正,“继红桥”应为“霁虹桥”,继红桥是文革时的称谓。土猴一家二十年前离哈南迁,虽说之后也回去过几次,但是对于这些地名,记忆中留下的还是小时候刚开始认字时猴爸爸指着路牌在土猴手心写下的继红桥、奋斗路、一曼街什么的,对真正的历史原名反而记不真切了。见笑见笑,不好意思!
  另外,猴爸爸印象中高一第一学期的确是在三中大庙里开始的,后来在道里区某处过渡了一段时间。过渡时期宿舍里没有暖气,一大间房只有一个煤球炉子取暖,睡觉不敢脱衣,后半夜常常冻醒。后来到了六中新校园,因为那时宿舍还没盖好,大家都在教室地板上打地铺,暖气烧得很足,感觉一下上了天堂。是否如XXYR兄所说是从三中充实到六中去的,事隔多年猴爸爸已经不记得了。遗憾!说三中的大庙是六中的老校址是土猴想当然了。恕罪恕罪!
  在哈军工的毕业生里有十大元帅中七位元帅的子女、十位大将中六位大将的子女,其他省部级领导和烈士子女更多。文革刚开始时曾统计过,在校上万名学员中高干子女比例接近4%,全部毕业生中到底有多少有背景的现在恐怕已不可考了。公正地说,五十年代高干子女在哈军工的表现虽不突出,也很不错了,没有一个享受一丁点特殊待遇的。猴爸爸在哈军工学习时根本不知道同学中谁是高干子弟,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学习、生活,他们自己也不说,没人能看得出来。甚至在放假时,有许多高干子女们回乡下看生母,并不回城市看父亲,以至于常被认作是农村学生。直到文革开始后,大家都要造反,迫切需要斗争方向上的指导,由于他们“上面”的消息多,才渐渐凸现了出来。
  再次感谢大家对土猴的支持,希望了解哈军工的朋友多多帮忙,多多批评。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三
  日六中考上了哈军工的22个同学打扮得整整齐齐在教务处集合,上午10:00,来了一辆绿皮的苏产大客车接大家去学院。司机是原志愿军三兵团调来的,真正在美国飞机的炮口下练出来的技术,车开得极野。带队的干部怕吓着学生要他开慢点,司机却满不在乎:“没事,这大白天的,路又好,没事!在朝鲜,黑天跑山路不亮车灯都开到一百多迈呐,这算啥?!”土猴有些不信,就算是老兵也不应该敢这么随便跟挂尉官衔的政工干部叫板吧?猴爸爸说当时汽车兵算是技术兵种,吃特种兵灶。哈军工建校后一贯重技术轻政治,连带着学院里的技术工人、技术兵都牛气十足。学院风气由此可见一斑。
  一路风驰电掣到了哈军工,经过数道岗哨一直送到预科宿舍十四号楼前。当天报到的多是本地的学员,熙熙攘攘足有上百人,六中的学生是其中最多的一群。带队的干部们办了交接后,预科的各连首长就开始点名分班,猴爸爸被分到了二连二排。六中的同学都在二连,集中在一、二排。二连长有四十多岁,大尉军衔。指导员年龄也差不多,中尉军衔。那时全军上下刚戴上军衔还不到四个月,没有真枪实弹杀过日本鬼子的是绝没可能扛上大尉肩章的。大家列队听连首长讲话,二位首长向大家表达了祝贺与欢迎之意,讲话简短,只记得嗓门挺大,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各排长带队进楼分配宿舍。
  宿舍楼有四层,灰色。门窗都是内外两层镶着大块的玻璃,高大敞亮,相当气派。楼梯、走廊是水磨石的地面,亮得直反光。八人一间宿舍,室内四壁油漆到顶,木地板周边是一掌多高的踢脚线。靠门的墙上一排整齐的衣帽钩,四张双层钢床,两张双面的共有八个抽屉八个柜的写字台,八个方凳。写字台和方凳做得都是四不露榫,油漆锃亮。这标准在五十年代绝对是顶级的配置了。那时就是在哈尔滨市内,能住上砖瓦平房的都可以称得上是上等人家了。一般的百姓家也就是油毡房顶土坯墙,顶多用砖头打个墙基。窗户上糊的都是刷了桐油的窗户纸,能镶上巴掌大一块玻璃就叫显富了。屋里全都是泥地土炕,非大富之家置办不起木地板、钢丝床。大家多是穷孩子出身,哪见过此等世面,别说家里了,就是六中的宿舍,那好几十人一屋的双层大通铺与这一比,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立马幸福得都有点头晕。
  可是事情还没完,二排长高中尉又领着大伙按宿舍号从司务长那里领生活用品了。两寸来厚包着白粗布的干草床垫,长绒棉的被、褥,羊毛军毯,床单,枕头、枕巾,毛巾,搪瓷的脸盆、口杯,军用水壶,还有文具:钢笔、铅笔、橡皮、直尺、笔记本、稿纸、文具盒、挎包等等每人一大堆东西,八个人分工合作一趟都搬不回来,结果从家里带的白床单都当了包袱皮。一个个身背肩扛,大呼小叫,才进宿舍,连里的文书又上门了。先给每个人填好了通行证就是正面有“学员”两字的胸章,背面填写着姓名、所属连队等内容,监督着都别在胸前。然后给每个人发了理发、洗澡的招待券,当月的津贴7元钱。又嘱咐到大门口边上的军人服务社去买牙膏和肥皂,愿意买什么牌子的都行;理发也在那里;多余的钱可以存在服务社边上的银行里……照顾得十分周到。不周到不行呀,一屋子穷小子骤然乍富,一个个美得都犯傻了。有抱着毛毯舍不得放下的,有研究军被为啥这么暄腾的,还有的关内来的学员端着搪瓷脸盆稀罕得撒不开手。那时候关内除了几个较大的城市,一般百姓都用木头盆,有钱人家里用铜盆,搪瓷的还不多见。东北搪瓷制品比较流行,还是满洲国时日本人留下的影响。猴爸爸还行,没干什么丢人的事儿,就是冲着摆满一床的东西,颠来倒去怎么也数不清楚到底是有几件……
  正乐得不行的当口,听到“集合”的命令,赶快跑到门口列队,一打听,原来是要去吃饭。一路走去,看见什么都觉得新鲜。院里的道路都是柏油铺就,笔直宽阔。人行道上是田字格的步行方砖,整齐划一。路两侧是小臂粗细的树苗,横成行、竖成列。路边上有灌木墙,修剪得见棱见角。等到了预科食堂,又吃了一惊。因为那食堂的确是——大呀!那伙食的确是——好呀!
  预科食堂是红砖垒砌的平顶食堂,门窗周围是水泥抹的装饰边,门里面空空旷旷一个大厅,一个个圆桌整整齐齐摆开来,足有上百桌!猴爸爸回忆,预科食堂是军工最大的食堂,巅峰时期有上千人同时在里面用餐。上千人呐,相当于全六中的学生在一个屋顶下一起吃饭,那场面还不是要多壮观有多壮观。当然那一天预科学员还没有全部报到,大堂只占用了不到四分之一,人少更显空间大,嘈嘈嚷嚷回声隆隆。直到连、排长们开始维持秩序,“不许说话!排队领餐盘!”大家才老实起来。
  每人领了一个径长一尺、深有寸许的白搪瓷餐盘,就开始关心起伙食来了。一双双眼睛奔着桌子瞄来瞄去,只见桌子中间的过道上架放着盛汤的搪瓷大桶和装主食的大木头槽子,那桶有一米来高,脸盆粗细;木头槽子更是一米多长,上宽下窄半米见方。汤竟然不是涮锅水,是专门熬的带肉片的菜汤!槽子里白面馒头、大米饭,都是上尖儿地盛着。再往桌上看,每桌四个比脸盆稍小一号的搪瓷盆,满满地装着菜,两荤两素,油水十足……看着看着口水就禁不住流了出来。吃了三年六中的食堂,就没见过比这更好的伙食!在六中,平常只有高粱米饭,一桌一个洋铁皮水桶,清汤寡水的一桶炖菜。不是星期天见不着大米、白面,一周也就一次加了点肉片的炒菜,配上涮炒锅的汤就叫改善伙食了。军工学员灶的标准在当时是一般人家过年才吃得上的。
  更稀奇的是:八人一桌,能坐着吃饭!六中的食堂从来不摆板凳,学生是端着饭碗打游击,那桌还有菜就到那桌吃,能不能吃好全看下手快慢、会不会抢……所以六中出来的住宿学生吃饭的速度一个赛一个的快。
  按宿舍站好位置,听口令坐下,排长喊一声“开动!”大家甩开腮帮子埋头狠吃。眼看着木槽子就见底了,正不知该不该收手,炊事员又抬来上尖儿一槽子。原来菜有定量,主食管够,敞开来吃,绝对管饱。幸福哇!苦孩子们那顿饭吃得全都找不着北了。猴爸爸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意犹未尽,多少年呐,头一回知道吃撑着是怎么回事儿——是解开裤腰带都蹲不下去了。
  那时候学员吃饭还是供给制,连、排长已经按尉官标准实行薪金制了,他们要到军官食堂拿饭票打饭,不和学员一起吃。按常理,连、排长不在,由各班班长管理学员,猴爸爸他们刚到,学员班长还没选,这一没人看着,就出事了。预科连、排长们没有想到这帮饿狼吃起饭来会那么快,等他们吃完了回来,整队一点名,猴爸爸和他的两个同学不知去向。
  原来猴爸爸和两个朋友吃得实在太多、太快,别人还在努力,他们已经饱了。看着别人大快朵颐,自己却撑得满地乱转,有点儿不好意思,就相约出去走走。那时候军装还没有穿上身,哪有多少纪律性,三个人一路闲逛没几分钟就到了小北门。看到了站岗的哨兵,不敢再往外走了,可是撑得难受又没逛够,三人一商量,决定沿着军工的院墙走一圈。于是逆时针方向开始转,溜溜达达好不自在。走过了军工正门,又走过了小西门,等沿着马家沟河走出好远了还看不着头,就有些慌了。一来不认识路,不敢离开院墙抄近道;二来也不知还有多远,是继续往前走近还是回头合算;三来那时军工院内尚有许多空地,院墙附近更是空空落落,人影难见,找不着人问路。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反正院墙肯定是围成一圈的,只要一直走下去,一定会走回小北门。三个人慌慌张张提气快走,直走得腿都软了,才又看见了小北门。欢叫一声跑到预科食堂一看,大家早已回宿舍了。好在来时的路都已记得,三个掉队的跑跑颠颠赶快回宿舍。进门一看,连长、指导员、排长一拨人正一脸严肃等着他们呐。原来三人失踪的情况已经上报到了学院总值班员,再晚一会儿,就要警卫团组织搜索队了。
  听三人细声细气把原委一说,领导们是又好气又好笑,“还真有本事,围着院墙转一圈。你们知道这院子有多大吗?这一圈你们转了三个半小时!”劈头盖脸一顿批评教育,最后重申纪律,“想做什么要先报告,不得批准不许妄动!”那一回预科二连从连长到排长,都被全院通报批评,还向预科主任张文峰大校作了书面检讨。而对猴爸爸等三个祸源罪首,却只有那一次的口头批评,再无其它。因为猴爸爸三人尚未接受新兵教育,犯错误是因为管理、教导不力,错在长官不在兵。老一代军人爱兵如子、责任分明,一致于斯。
  头一天就挨了一顿批评,猴爸爸心里当然是郁闷得不行,不过没一会儿就高兴了起来,因为吃饭的时间又到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还好……继续……:handshake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要原文地址……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四
  外地的学员陆陆续续地到了,预科各个连、排也一个一个的满员了,为了让学员们对哈尔滨、哈军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满编的排由排长带领游览市容和参观学院。游览市容花了一天的时间,可是参观哈军工,足足花了两天。
  当时的哈尔滨,还保留着浓郁的俄罗斯移民的文化气息。全城大大小小的东正教和犹太教教堂数十座,一到正午,市内钟声悠扬,不绝于耳。这时全城的老毛子——也就是俄国的移民都会停下手头的活儿嘟嘟囔囔在胸前划十字架,很有意思。在哈尔滨的繁华地带尤其是道里区和道外区,鳞次栉比的公寓洋房、四处揽客的四轮出租马车、方石铺就街道路面、人行道边挂着上下两条铁链的铸铁隔离栏杆、主要干道两侧的煤气街灯,让外地的学员们恍惚间好像到了欧洲。而哈尔滨开动起来叮当叮当响着车钟的有轨电车更是加深了这一印象:从司机到售票员都是老毛子,每到一站,都是先用俄语报站名,再用汉语报一遍。比如到了道里,就叫“闹维高酪的!”(新城之意)到了香坊呐,就叫“斯大勒高酪的!”(旧城之意。俄人建哈尔滨由香坊始,由此得名旧城)相当有趣。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的老毛子俄语口音并不是莫斯科标准音,莫斯科人讲“不”发音是“涅特”,重音靠前,而哈尔滨的老毛子发音是“涅度”,重音靠后,不知是哪里的方言。哈尔滨最吸引人的,无疑是南岗区的秋林百货公司了。那时秋林公司是哈尔滨最高档的百货商店,在全国也是属的上的高级商场,宽大明亮的橱窗、米黄色得大理石地面、辉煌典雅的水晶吊灯豪华得炫目逼人。主要经营的商品大多是进口的和自制的。比如巴西咖啡豆,黑海鱼子酱等等除了秋林,全国罕见。其实名气更大、味道更好的是秋林的自制食品,像粉肠、熏肠、碗口粗的茶肠,黑巧克力、方块奶糖,面包圈、面包干、炒锅大小的大面包,还有腌在玻璃瓶中的酸黄瓜等等,有许多保留到了现在,已经成为今天的哈尔滨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哈尔滨的老毛子就开始向澳大利亚转移,到了六十年代以后,哈尔滨的老毛子几近绝迹。不过1956年那会儿,秋林上上下下的服务员、售货员都是老毛子,尤其是大门口,总是有一个头戴大礼帽、身穿燕尾服、留着斯大林那样的大胡子的白头发老毛子替客人开门。
  五十年代南岗区过了老巴夺烟厂就已经算是郊区了,延伸到哈军工的所在,除了一所麻风病院,周围就只有坟茔地了。最早在此地建校的是哈医大——哈尔滨医科大学,刚盖了不到五万平方米的房子,校址被肩负着建立哈军工重任的陈赓大将看中,两下里一协商,哈医大另寻校址,两个月后就让出了全部建成的校舍。陈大将很是承情,哈军工建立以后经常组织两校的学员们联欢,虽说军工有在校期间不准恋爱、不准结婚的“双不禁令”,依然挡不住两校的许多有情人终成眷属。
  开工建设,到1956年已基本建成的哈军工东起太平桥、橡胶厂,西到一曼街,南至马家沟河南岸,北面除了极乐寺和后来改作文化公园的老毛子墓地外,囊括了一曼街以东的全部地方,总面积将近70万平方米。当时极乐寺四周都是哈市华人的私有墓地,个个有主,迁坟既是动风水,工作难做,因而保留。而极乐寺东一座小教堂周边老毛子的墓地中因为有苏军解放哈尔滨时牺牲烈士的陵园,陈大将特别指示予以保留。那墓地里葬的多是犹太人,二战时遭日本人谋财害命。建国后由于家人大多迁居国外,坟墓无人看管,多被盗掘。因为犹太人多富有,修补龋齿时喜镶金牙,下葬时又大都带有戒指,由此遭人惦记,打搅了身后安宁。这其中有以色列的副总理奥尔梅的父母和亲戚,土猴记得《哈尔滨日报》曾有报道,说那总理访华期间专程来哈扫墓,非常感谢中国人对族人坟墓的保护云云。不过他扫的那墓已经不是原装的了,因为六十年代后,民间迷信之风渐息,政府权威日重,一纸政令,所有坟茔除苏联红军烈士墓外全部限期迁到了荒山嘴子也就是现在的皇山。土地本是为哈军工扩建而腾出来的,但是之后中国政局愈加动荡,直至学院分拆,再也没有在那块地上动一锹土。哈军工迁走后,毛子坟那一片改为文化公园,土猴小时候去玩过,记得苏联红军烈士墓被一圈红砖墙围了起来,小教堂还在,教堂前笔直一条林荫路,草木幽深。林地间的小路用墓碑铺就,长短不一、各不相同,许多上面有非常好看的各式花体字母,有的还嵌有像片。现在那地方好像成了冰上运动中心,有着大型的室内冰场。
  言归正传。哈军工的格局,由北向南自然分割成三个部分:最北边的部分是极乐寺以南,八一楼东至毛子坟西的一片地方围成一个院子,隔一条街就是现在的东大直街与哈军工大院相望。这个院子里是哈军工的尉官宿舍区。院内北边是哈军工医院的大门诊部,一栋两层的黄色大楼,是哈医大建成后移交的。(哈军工医院的住院部在市内南岗区中山路上,是接收的一座原由日本人建立的医院)院子的东西两头四层的黄色“U”字型大楼,是已婚尉官宿舍楼,宿舍是套间结构,楼下有食堂。两座大楼中间是四层灰色的单身尉官宿舍,单间大走廊式的结构,厕所、浴室、厨房都是公用的。土猴一家七十年代初刚回到军工大院时就住在这种宿舍楼里,印象中房屋的举架很高,窗户相当高大,冬天要想开九宫格式窗户上格中央的小气窗透气,猴爸爸要踩个椅子才够得着。室内是长条的地板,走廊和楼梯是水磨石的。这种单身宿舍楼到底有十二栋还是十八栋楼土猴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六栋围成一个院落,猴爸爸说那时楼间围合而成的院子里有篮球场和小花园,整齐漂亮,绝不像七八十年代土猴见到时,满地的菜窖和歪歪倒倒的破烂棚子。bbs.cqzg.cn a7I_G_D_A9@_x__
最南边的部分,是在马家沟河南岸的职工村和附属工厂。职工村里住的是在哈军工工作的非军职的职工,一排排带院子的红色砖瓦平房,如果加盖一层就有点现在连排别墅的样子了。附属工厂的规模不大,但是加工能力强大,机床种类齐全,军工许多试验室的试验设备比如火炸药试验室的爆炸箱都是这里的师傅们加工出来的。
  在这两部分之间的广阔区域,就是让猴爸爸转了三个半小时的军工大院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五(作者:大驿土猴)
  不好意思,上一贴所说的哈军工总面积数字有误,查阅了一些资料,补充如下。
    另,六十年代后的迁坟之举,是为了扩建尉官宿舍区。六O、六一两年,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军工扩招,生源质量下降,六二年后开始“泄大肚子”,一面提高新招学生的素质要求,一面清退前两年的保送生,退学者大约有那两届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留级者也有三分之一。但是由于有一些是大跃进的“标兵”,清退影响不好,只好转作学生队干部,由此导致干部宿舍不够分配的情况。
  感谢西西河流水年长的指点,土猴不懂俄语,露怯了!
  感谢春秋战国lazybear指点军工附属工厂之名。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五
  1956年哈军工规模初具,所属地域面积共有250多万平方米,其中主校园面积近70万平方米,南北宿舍区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其余是附属工厂四海厂的厂区;步兵战术学习演练区;装甲机动车辆学习演练区;标准枪炮靶场等等,都集中在职工村以南地域,再向南就是哈尔滨市的飞机场了。3年建设期间校园内共迁走居民385户;无主坟莹3万多座;赔偿青苗田地11万平方米,共建成校舍167栋,总计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此外还有能容300吨水的水塔、水库各一个,可变常用电压的变电所6座,大小锅炉40台,室外水暖管道建成44000多米,整条文庙街被包裹在军工大院之中成了校园的主干道。
  在文庙街的头上,就是哈军工盖的第一栋楼,八一楼。后来成了49所的八一楼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陈赓大将的办公室位于此楼,不过陈大将身兼数职,家又在北京,哈军工各项工作走上正轨之后,日常工作由副校长刘居英少将主持,这里的办公室就常常赋闲空置了。其实灰色的八一楼是一座四层的综合型多用途大楼,由于有轨电车的终点站延伸到了楼前,便利的交通使八一楼成为哈军工这个保密单位对外交流的唯一窗口,哈军工的招待所就在此楼,亲属来访探视是到此楼为止,不能进院。楼内的小礼堂,经常成为军工师生与外单位的联欢场所。猴爸爸在六中时作为校舞蹈队的小提琴伴奏员曾到这里表演过六中的获奖节目《百鸟舞》,还记得在小礼堂里看到当时并不常见的吊扇,很是新奇。 
  从八一楼开始,顺着文庙街向东,迎面就是哈军工的正门。因为是保密单位,大门口不挂牌子,对外的正式称呼叫作“103部队”。进了正门,左手是黄色的五层高军人服务社大楼,邮局、银行、供销社、修理铺、理发店、澡堂都在此处。供销社里经常有难得一见的好东西,猴爸爸头一次尝到香蕉就在那里,和一帮北方同学凑钱买了一串,一人一枝吃得唇齿留香,回味难忘。修理铺的规模很大,修鞋、修表、修收音机……尤其是修鞋,足足有好几十位修鞋师傅——不然忙不过来呀,大院里每天出操的军人过万呐。理发店和澡堂里的服务员都是扬州师傅,扬州师傅们号称切菜刀、剃头刀、修脚刀——三把钢刀闯天下,个个技术一流,服务周到,猴爸爸他们试过之后只恨招待券太少。
  军人服务社后身儿靠北,有几排平房,是哈医大留下的旧房。建校期间陈赓大将和各位校领导都居住在此。将军楼盖好后,校领导们搬了家,陈大将说自己不常在校,没有挪窝。此后直至去世,来军工必下榻此处。因此军工的最高领导住着军工最差的宿舍一事一时传为美谈。
  平房左近,是特意为苏联专家建的面包房,专做苏式酸味黑面包、椒盐饼干、黄油蛋糕等面食、面点。
  再过去小北门附近就是预科食堂和学院的自来水厂了。军工50多米高的大水塔就在这里。
  正门右手,是砖红色的将、校军官宿舍区。二层的是将军楼;三层的是专家楼;四层的是校官楼,都是一梯两户的大套间,建造标准超过了道里、道外老毛子的公寓楼。也是六栋楼围合成一个小院,院中有篮球场和花园。楼门边上有自行车架,架着苏联产的自行车。哈军工的校官每人发一辆自行车,在当时算是大手笔了,普通人家就是有购车票,也要省吃俭用攒上近一年的钱才能买一辆苏联的自行车。军工的专家教员们也都是校官衔,那时的待遇不比现在给房给车的大牌教授差。将、校宿舍区南马家沟河边,靠近小西门是军工的附属小学。小学原名建军小学,后改名育红小学,土猴就是在那里开蒙的。
  将、校宿舍区东侧一条横路向南不远,是军工的印刷厂。军工所有的教材,绝大多数的参考书籍,都是本院的教员们翻译、编辑,在这里印刷成册的。在横路与文庙街的交叉路口,六O年后盖了拐角型的五层大楼——56号楼,在对面小北门附近盖了54、55号楼,全部作为扩招学生的宿舍楼,可见大跃进时军工扩招学员之多。
  再向东走,就进入教学区了。五六年时还没有分隔宿舍区和教学区的二道门,后来为严肃教学区秩序,修建了分隔墙,二道门设岗,凭家属通行证再也进不了教学区了。顺便提一句,那时哈军工各大院所有的院墙、分隔墙都是2米多高、漆成绿色的木板墙,一条条竖着钉在上下三根木方上。不知是不是因为当时红砖要比木板贵的原因。
  进二道门往里走,沿着文庙街一边一栋是王字楼和工字楼。这两栋楼是原来的传染病医院也叫麻风病院,王字楼是住院区,工字楼是门诊区,都是红砖墙的两层楼。后来王字楼改为预科教室,工字楼成了物理、化学教授会。教授会是来自苏联大学的名称,相当于中国大学的教研室。
  文庙街之所以叫文庙街,当然是因为有文庙了。工字楼靠东边就是祭奠孔圣人的文庙了,三厢三进,因为黑龙江省没出过状元,只开了个边门。军工建校后把这里改成了院图书馆,苏联专家顾问团的团长奥列霍夫空军中将的办公室也在文庙跨院的厢房里。说来有趣,中国的院长在标准的苏式大楼里办公,而苏联的团长却在纯粹的中国古庙里办公,不知当初的安排是否是有意如此。
  沿街继续向前,就是1号楼了,是座黄色的三合一的大楼。靠着文庙街的是五层的院办公楼,副院长刘居英少将在此办公,学院的四大部——科学教育部、政治部、物质保障部、工程技术勤务部,两大处——干部处、行政队列处也都在此楼。据说原设计图上办公楼正门楼顶有一苏式尖塔,建成后可为全哈尔滨最高的大楼,但是那时节朝鲜战争还在打,总后勤部手头太紧,黄克诚部长审批时就把这个楼尖儿给掐掉了。现在这里成了黑龙江军区的司令部。那时楼前还没有毛主席像,每天傍晚,在楼前广场都要举行全院值班员领受任务的仪式:由各系总值班员带领本系下属各部门、各学员连队的值班员,总共能有数百人列成方阵,向由学院各部部长和各系主任轮流担任的院总值班员领受值班任务。院总值班员训话后,在院文工团军乐队的伴奏下,在各系值班员导引下,各部门、各学员连队列队走分列式正步通过院总值班员面前,然后分别到各单位值班室换岗。这个仪式是完全克隆自苏联军校的,每天一次,一丝不苟,直到六六年军工脱离军队序列,全院上下齐脱军装之时。
  院办公楼对面,一片小树林中一栋二层小楼是军工的院文工团即原志愿军三兵团文工团的驻地。每天清晨,小树林中就会看到文工团的女兵们练功的靓丽身影。有意思的是五七年大鸣大放时,小树林成了全院师生大辩论的场地,一度被称为是军工的“海德公园”,个中原因不知是否有在漂亮女兵面前显派的心理。
  文工团小楼向南,是学员实习工厂。工厂虽不太大,但是车、铣、钻、刨、磨各类机床一应俱全,还有铸造、锻造车间。军工毕业的每个学员都在这里制造过螺丝、螺帽。
  院办公楼后面与办公楼连接在一起的是军人俱乐部。军工的大礼堂就在此地。那个大礼堂呀,直到七十年代末,都可算是全国一流的剧场,也是哈尔滨最大的礼堂之一了。礼堂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带有包厢的阶梯座。全场都是带弹簧的沙发折叠椅,墙上一铺到顶的是米黄色的吸音板,天棚上的照明灯组成了一个层层嵌套的五角星。全套苏联进口的灯光、音响设备,配置相当齐全。不但有泛光灯和追光灯,还有可以变换灯光颜色的换色板,相互搭配可以在舞台上的不同区域打出不同颜色的光来。舞台又宽又深,前面带有一个乐池。猴爸爸曾参加哈军工的四百人交响乐团,整个乐团都可以轻松地在舞台上铺展开。舞台顶上有好几层幕布,还有多套布景架,通过带配重的滑轮组可以轻松地换背景。每到节庆日军工的文工团都会在这里演出。平时每周六有免费的电影,凭招待券观看。周日放映收费的新电影,看一场票价两角七分。
  后面向北开门的是主体三层的体育馆。一进大门直向里走,有一个篮球练习场。上二楼,有举重房和体操房。值得一提的是体育馆东西两头的室内运动场和室内游泳池。这两个带有阶梯看台的室内场馆都是桁架拱顶结构,诺大场地不须一根支柱,外立面墙上顶天立地的大面积钢窗,使得场内光线非常充足,场边更衣室、休息室、淋浴室、器材室配置齐全。室内运动场地面铺着长条的硬木地板,可以进行篮球或排球比赛。室内游泳池有标准的50米竞赛泳池,和带10米比赛跳台的四米深水池。游泳馆内马赛克铺地,四壁瓷砖到顶,地下室里有全套苏联进口的池水滤清系统。土猴记得体委经常借用这个室内游泳馆举办省、市级的游泳、跳水比赛,一直到八十年代初,可见其设备之好、建造标准之高。
  体育馆对面,是军工最大的操场。大到何种程度?可以横竖安排下四、五个足球场还绰绰有余!这里是军工每月全院会操之地。说是全院会操,其实是全院各单位随机抽调部分人员进行会操。因为操场虽大,要是全院的教职员工、在校学员、警卫部队、配属部队都来,还是摆不下。会操之时,军乐喧天、歌声嘹亮,各单位人员军容整齐、武器闪亮,一个个的方阵正步通过主席台前,接受院领导们的检阅。月月如此,寒暑不避。
  围着大操场三面的是31、41、51号楼,而由1号楼沿文庙街再向东走,是11和21号楼,这五栋楼,就是哈军工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有着中式大屋顶的各系教学大楼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六
  说哈军工是中国空前绝后的超级军校,首先在于学院的高规格:哈军工直属中央军委,是大军区级别的军事院校,校内师一级单位有24个、团一级单位43个。其次在于学院的大编制:哈军工建校时共设立五个系:1系——空军工程系、2系——炮兵工程系、3系——海军工程系、4系——装甲兵工程系、5系——工兵工程系。这五个系是按照苏联的五所专业军事院校的模式建立的,1954年时即设立预科教学组5个、院属教研室17个,各系专业教研室73个,各类实验室、陈列室、专修室近80个,教职员工与学员比例达到了夸张的1.44:1的程度,其中教学人员与学员比例达到了0.44:1,全院在编人员过万人,仅辅助教学的各专业配属部队编制人数就达到千人以上,而当时整个哈尔滨市的总人口才六十几万人。为了在不影响百姓生活的前提下保障学院的供给,军工在哈尔滨市郊的小赵家建立了自己的农场和饲养场。再次就在于学院的高投入了:建校的第一年仅校舍建设就投入了3500万元。要知道当时朝鲜战争还在打,这笔钱可以买米格战机百架以上,而投入哈军工只盖了六栋楼,除了八一楼,就是各系的教学大楼了。由此可见,这五栋按各系的序号编号为11、21、31、41、51号楼的教学楼其建筑标准在当时不敢说冠绝全国,也决不会名列三甲之外。
  五栋教学楼由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设计,中西合璧,雄浑壮丽。大楼的外型极具中国特色:一水儿宫殿式大屋顶,歇山飞檐,红柱门廊。屋脊上不设鸱吻龙头,而是一边儿一个回头望月的上山虎,昂首翘尾、威武别致。挑檐上也不摆神兽,装饰着由一个骑兵为前导的一溜儿五个具代表性的武器模型作为各系教学楼的识别标志:比如1系的教学楼就是五架飞机跟在骑兵后面,2系当然就是五门大炮了。大楼地基深2.2米,虽不算太深却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铸,如此大面积的整体水泥浇铸在五十年代初的中国算是突破性的工程技术了,就凭这个让工程承包商松江公司牛气了许多年。大楼的地下室兼作防空洞,钢筋水泥的墙壁厚达60厘米,可承受八、九级地震,配上30多厘米厚的防暴隔离门,顶住千磅炸弹的轰炸跟玩儿似的。大楼的外立面砌的是水洗石,内部为砖石结构,所以承重的外墙更是厚到变态:没有姚明的身高站在屋里别想摸到窗台的外沿,以至于虽然没有空调,整个夏天楼里照样20度上下、凉气森森。可惜为了省钱,陈赓大将没让用原设计方案中的琉璃瓦,只用了普通的灰瓦,后来被军工的首任教育长徐立行打趣为“穿西装戴了顶瓜皮帽”。不过整体看来,巍巍雄姿中虽少了华贵之气,却更添质朴,凝重之美,算不上遗憾。
  教学大楼的内部,整个结构都是按照苏联教学大楼的模式打造的:正门大厅中,视厅堂大小设有全身或半身的毛主席像。门厅两侧设有系总值班室和医生值班室。楼层举架相当高,足有3.5米以上,要摞起两个人才够得着屋顶。一楼设有多间更衣室,是雨天挂雨衣、冬天挂皮大衣的地方。而顶层设有系图书馆。门厅和走廊都是水磨石的地面,走廊宽达3米。教室沿走廊两侧排列,阶梯教室布置在大楼的两端。教室内四壁油漆到顶,地上铺的是长条木地板。黑板是墨绿底色的磨砂玻璃黑板,前后两层,前面的黑板写满了就可以升到上面去,相当方便。课桌和椅子都是栎木所制,沉重结实,不惜用料。七十年代流行自打家具的时候土猴家里的写字台就是用这种课桌改的,桌腿是10厘米见方的木方,想改个老虎腿,木匠根本不给做,说这种木头太硬,一般都是用来做刨子的,靠手工实在削不动。这样的教学楼在当时到底有多好?苏联专家顾问团的团长奥列霍夫中将在第一次走进11号楼时曾情不自禁地评价道:“就是苏联的军事院校也没有这样好的房子呀!”
  顺便提一下,当时各教学楼中每层都有专为苏联专家设立的休息室,里面摆放着几张小圆桌和简易沙发,墙边摆糕点的柜台上放着个俄式茶炉——类似中国涮羊肉的火锅,用炭烧着红茶,不过锅沿更高,安装着出茶水的水龙头,猛看起来像个超大号的带盖儿高脚杯。苏联专家们喜欢课间跑到这里来,就着红茶吃两块椒盐饼干、黄油蛋糕什么的。喝红茶的姿势挺逗——用三根手指头顶住个碟子,浅浅的舔着碟边飞快地转着喝,动作特麻利。休息室中国的教员、干部是不能进门的,这里是只有苏联专家们才能够享受的待遇,可见他们的生活被照顾到了多么细致的程度。为了让苏联专家们住得舒适,陈赓大将特别指示,包下了当时哈尔滨最大、最好的宾馆——火车站前的龙江宾馆作为苏联专家的驻地,一直到他们撤走。好心自有好报,苏联专家们在撤走时有意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以至于带队的团长回国后为此受到了纪律处分。
  言归正传,在五座教学大楼中,空军工程系的11号楼是体量最大的一座,仅楼内的走廊就有400米长,总面积有4.7万平方米。大楼整体高5层,加上顶楼为6层。总体布局为“日”字型。炮兵工程系的21号楼面积为3.3万平方米,整体高5层,加正中顶楼为7层,呈“山”字布局。两座大楼沿文庙街东端南北对峙,隔路相望。海军工程系31号楼坐落在院区最北端,面积3.4万平方米,布局像一个压扁的“U”字型,整体高4层,算上正中顶楼有6层,顶楼上不单有柱廊,更有带大面积玻璃窗的回廊,富丽秀美,是五栋楼中最漂亮的。装甲兵工程系的41号楼和工兵工程系的51号楼面积都是1.6万平方米,整体高4层,加正中带柱廊的顶楼为5层。东面的41号楼,也是“日”字型的布局,而西面的51号楼,布局与31号楼相同。三栋楼东、西、北品字型围住边长千米的大操场,举目环顾,巍峨壮美、气魄非凡,令人一见难忘。
  到了1956年,根据相关单位相对集中的规划原则,五栋教学大楼周边建起了许多的配属建筑,比如各系的实验室、陈列室、专修室、学员宿舍、食堂和操场等等围绕着各系的教学大楼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交错的建筑群。
  11号大楼后面,围着一个带400米标准跑道的“小”操场的,就是12到15号的学员宿舍楼了。56年新生编成的11个连近1200人就住在14号楼里。猴爸爸他们最后一天对各系各个专业的介绍性参观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将近40个专业走马观花看了一圈儿,眼花缭乱,记忆中依然清晰的就只有比较震撼的场面了。
  头一个看的就是预科宿舍向东不远,1系的飞机陈列室。说是陈列室,实际上应该叫飞机库。两架米格15、两架伊尔28停放其中。为什么一样要两架?一架是原装的用来作展示的,另一架是拿来拆的!而且还专门配了两个空军的地勤维护班,陪着1系的学员们拆完了飞机再装上,装上之后再接着拆,没完没了地折腾。那时候喷气式飞机是绝对的尖端武器,难得一见,新闻影片上偶尔出现为了保密都不给近景。这么神秘的东西在这里不但可以随便看,居然还可以开膛破肚、大卸八块地拆开来看,一下子让一帮没多大见识的新学员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1号楼与21号楼之间,军工医院的小门诊部后面,是警卫团的军营。军营东面一大排高高低低的红房子,就是2系的枪炮陈列室了。猛一见到枪房里顶天立地的玻璃柜中那一排排的枪械,任谁都得眼晕——枪太多了,还没有重样的!据说从清末的毛瑟老套筒,到朝鲜战场上刚缴回来的M3冲锋枪,但凡能找到的枪都在这了,连刚刚仿制成功不久还没有列装的56系列半自动步枪、冲锋枪都有。收藏品种之全,以至于公安部编《手枪识别手册》时只到军工一地就全部搞定,不需再跑了。等看到火炮,就更惊讶了。全系列的各式火炮,摆满了几个大库房,小的一个人可以扛着跑,大的脑袋都可以放进炮口里。记得讲解员挺自豪的给大家介绍了成功仿造缴获自美军的无后坐力炮,不过大家更感兴趣的还是装在卡车上的火箭炮,毕竟“喀秋莎”的名气更大嘛。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系的火炸药实验室。实验室位于又高又厚的梯形防爆土墙之中,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平房。砌成空心的红砖墙,轻木板配油毡的房顶,据说是为了万一失控爆炸方便卸压,想必与赛车一撞就碎是一个道理。混合室内铺着橡胶的簸萁型厚钢板工作台上固定着5厘米厚的防爆有机玻璃,人手要从边上两个圆孔伸进去才能干活,工作台是用地螺丝拧到水泥地上的,相当于一个小型的防爆掩体。空旷的试爆室中央,固定着相当厚重的试爆箱,必须关紧防爆门,观察室的起爆电源开关才能接通。一道道的安全措施周密、严格,是当时军工防护最周全的实验室。
  最令人震撼的是4系的坦克、装甲车展示场。无论谁头一眼看到都得脑袋嗡一下子、傻半天!十几个国家生产的几十个品种上百辆坦克、装甲车满满当当摆了一大片。要知道五十年代偏远点的老百姓看见回汽车都不容易,这一家伙面对上百的钢铁怪兽,没有不心颤身摇,惊叫出声的。军工收罗的装甲藏品中,朝鲜战场上拖回来的占了大多数,许多还是各交战国的现役装备,并不算过时的旧货,不过教学中使用的样本还是苏联的T55坦克。陈列室中有好几辆T55,有供展示的,由用来拆装的,还有分解开来切出剖面的发动机、火炮和车体作教学模型用。更绝的是,军工专设有坦克训练场,有整连的坦克兵手把手地教4系的学员驾着几十吨的战车冲坡跃壕,过足飚坦克的瘾。猴爸爸就是站在瑟瑟颤动的教练场上,看着闷声嚎叫的坦克飞驰而过时,下定了要进4系的决心。可谁知到命运多变,造化弄人,真到了4系却没机会再摸坦克了。这是后话,咱们以后再说。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七
   土猴近日俗事繁杂,不胜其扰,本来笔头就不利落,这样写更慢了,今天是哈军工成立的日子,紧赶慢赶凑成了一篇,以示纪念。
  大驿土猴是本人在天涯和西西河上的字号,在sonicbbs和春秋上小号叫燧发枪,多谢各位捧场。
  感谢西西河流水年长的提醒,1系宿舍楼是12到14号,确实没有15号楼。
  查了任学文所著《哈军工》,土猴上篇文中关于实验室、展示兵器等一些数据、名称有误,所述也不全面,引用任先生文中相关一段,希望大家能对哈军工这方面的情况有个客观的了解。
  ————引自《哈军工》实践性教学环节与基地书院
  军事工程学院一开始就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既强调科技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实验、实习与现场作业也抓得很紧。第一期23个专科所开设的362门课程中,有177门课程要做实验。在四年制教育计划中,部队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的时间,约占整个教育时间的26%;在五年制教育计划中,部队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的时间,约占整个教育时间的36%。
  院属10个基础课教授会和系属73个专业课教授会从1953年至1957年共建成399个实验室(含专修室68个、陈列室18个和实物教室31个),投资2507万元,曾向5个社会主义国家、11个资本主义国家订货4176万元,购买仪器、设备、装备4522件;向中央军委请领的车辆、装备在1953年的基础上又有大量增加,飞机有战斗机、强击机、轰炸机、教练机、直升机共13架,有各种型号的坦克34辆,自行火炮8门,重型工程机械52台,特种车辆上百辆,还有多种型号的枪炮及导弹。1955年春苏联交还旅顺军港时,学院接收有偿物资560项,无偿物资436项。各军兵种在器材、装备方面对学院的支援是无私的、全力以赴。1956年3月9日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接见学院空军工程系主任唐铎时表示:“凡是学院需要的东西,空军仓库里有的,马上发给;仓库里没有的,列入1957年空军订货预算;特别急需的,就从飞机上拆下来给你们。”海军党委和首长对军事工程学院的支援同样不惜工本。海军工程系各个武器装备实验室的大多数舰炮、弹药和重要设备,是海军军械部高价从苏联购买后无偿调拨的。军委各总部有许多尚未装备部队的新式武器装备,也是首先满足军事工程学院的教学需要。1955年总参装备部从苏联引进了配有雷达指挥仪的100毫米口径的高射炮,炮兵工程系副主任沈正功教授听到消息后对陈赓院长说:“听说苏联的‘百高’来了,我们还没有啊!”陈赓说:“会有的。”没过几天,总参装备部就派一名大校把“百高”送到学院来了。地对地、地对舰、舰对舰、地对空导弹以及T—54型坦克,都是在装备部队之前首先给了军事工程学院的。
  各系的专业实验室多数是在苏联顾问指导下建设的,也有不少是学院老教师带领助教、实验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起来的。空军工程系空气动力学教授会风洞实验室的建成,是军事工程学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实验室的典范。
  风洞是研究空气动力的关键性设备,为设计飞机提供数据;空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也必须在风洞中进行验证。自清华大学于1935年建成的五英尺低速风洞被日本侵略者破坏之后,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没有一具正式投入使用的风洞。
  风洞建设是一项技术复杂、工程庞大的科研任务。空军工程系空气动力学教授会副主任马明德教授面对技术人员少、技术资料缺、材料不过关、加工条件差的困难,于1954年11月勇敢地接受了研制1.5米开口单回路式风洞和1.5米闭口单回路式风洞的艰巨任务。他带领几名从未见过风洞的助教、实验员到处搜集资料,精心设计,精心绘图,单为设计测风速、风向、阻力、升力……的天平就绘制图纸160余张;整个工程图纸共有400余张。
  当时没有条件制造金属螺旋桨,用飞机上的螺旋桨,又难以与发动机的电力、转速、风速取得一致。只好另辟蹊径,研制80匹马力的木质螺旋桨。在设计出来并绘出图纸以后,却找不到会刻制的木工。如果螺旋桨做不出来,整个工程就会前功尽弃。此刻系党委提出“自己动手制造木质螺旋桨”的要求,马明德教授便进一步搜集资料,各处走访取经,使木料的抗拉力、抗阻力、抗扭力和木料的胶合、加温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逐个得到解决。然后亲自指导实验员煮木料,指导木工吴相亭刻桨叶。经过近五个月的摸索,第一片合乎要求的木质桨叶终于刻制成功,堪称创举,并一鼓作气,将12片桨叶全部制成。与此同时,马教授还指导车工姜延栋等加工其他零部件,指导钳工张志敏、张旗中等安装线流、装配天平。风洞体在哈尔滨某工厂制造的过程中,由于该厂没有制造风洞体的经验,马教授又带领助教、实验员前往指导、监督。而风洞体的安装,也是在马教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的。他把研制风洞的过程作为培养助教、实验员和技术工人的过程,一批只有中学文化、不知风洞为何物的青年人,在他的指导下,很快成了驾驭、维修风洞的能手。
  经过许多个紧张战斗的日日夜夜,第一具1.5米开口单回路式风洞(编为一号风洞)于1954年11月20日建成,试车成功;第二具1.5米闭口单回路式风洞(编为二号风洞)于1954年12月30日建成,试车成功。两具风洞的性能,均达到并超过了设计的指标。
  1955年1月18日,空军工程系举行空气动力学实验室开幕典礼。刘居英副院长代表院党委前往祝贺,当场宣读陈赓院长兼政委给予马明德教授和实验员邓士贻、技工吴相亭、姜延栋、黄振远、张志敏、实习工厂钳工车间副主任左雪农、钳工张旗中的嘉奖令。
  在建设第一、二号风洞的同时,超音速风洞的研制工作也在空气动力学教授会主任岳劼毅教授的主持下开始,真空箱的安装工作于1954年12月中旬完成,立即在教学中发挥了作用
  空军工程系的航空发动机实验室、炮兵工程系的炮兵兵器实验室、海军工程系的水力实验室和蒸气透平实验室、装甲兵工程系的车场和实物教室、工兵工程系的工程电器实验室等大型、先进实验室,也都是自力更生建设起来的。各系专业教授会和院基础课教援会涌现出了许多自己动手,设计、制造、安装实验设备和教具的教师和实验工作人员,如炮兵工程系教授会副主任许哨子教授、实验室主任樊祖培、实验室组长李德贞(女)、助教李大椿、技术员鲁仲秋、技术工人陈国宣;海军工程系教师蒋楠祥、实验室负责人范声尧、实验员卢经友;空军工程系实验员崔玉明;机械工艺教授会助教贺孝先;物理教授会实验员张玉彬等。各系都召开了自力更生建设实验室的经验交流会和先进人物表彰会,举办了自制的仪器、设备、模型、教具展览。在教授、专家们的指点下,在建设实验室的过程中,一支能够熟练操作、维修实验设备并指导学员做实验的教学辅助人员队伍很快成长壮大起来了。
  实习工厂的基础是华东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室的26名工人和14部机床。1953年夏开始兴建厂房,1954年1月开始安装设备。干部、工人全凭手和肩,使用极简单的工具,在天寒地冻中一个月就安装好168台机床;两个多月就以师带徒把56名复员战士培训成能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技工。师傅为革命拼命教技术,徒工为革命拼命学技术,师、徒为的是一个目标——赶上学员生产实习的需要。1954年5月,7000平方米的厂房建成,成立了机工、钳工、铸工、锻工、木工5个车间和电焊、模型、热处理3个室。在6月1日举行试车典礼时,陈赓院长参加剪彩,发表了简短而热情的即席讲话,说“工厂能在很短的时间胜利建成,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至1957年,实习工厂的机床增加到220台,热加工设备有100多台,动力总额为1000千瓦,职工300人。
  1953年5月29日,首席顾问奥列霍夫向陈赓建议在哈尔滨郊区建立野外作业场,目的是为各系(主要是炮兵、工兵、装甲兵三个工程系)的专业教育和全院军事教育解决野外演习和作业场地问题。省、市人民政府将哈尔滨市郊柞树林当年日本的双榆树飞机场及其周围地区划拨给军事工程学院使用。1954年7月11日野营场建成并举行首批学员入营仪式。陈赓在讲话中指出:“野营教育是学院整个教育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最接近实战的环境中使课堂理论学习与实际紧密结合、使军事工程技术与战术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此后,每年暑假都有计划地安排学员到野营场进行各兵种战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训练,课目有步炮兵器射击、爆破、伪装、诸兵种兵器使用原则、师团营长在攻防作战中的指挥原则、地形测绘、工程测量、架设舟桥、操作工程机械和机场建筑机械、军用电工作业、野战筑城、坦克见习、汽车驾驶等。通过实际作业,巩固所学的专业技术和战术知识,并进行严格的军事生活锻炼。1956年参加野营训练的学员有57个班、1100人,1957年参加野营训练的学员有62个班、1423人。各专科、各课程的野营训练时间不等,多者一个月,少者几日,一般在两周左右。野营训练的地区以野营场为中心,随实际作业的需要而向其他地区扩展。1956年暑期野营训练时,曾在距野营场110公里的珠儿山地区设置江河进攻作业场;1957年的野营训练地区曾扩展到阿城、阿什河、沙曼屯等处。
  各系还在原第二高级步兵学校练习团的基础上,建立了各自的练习分队。空军工程系有飞行大队,附设在哈尔滨第一航空学校;炮兵工程系有炮兵连;海军工程系原拟设一支小舰队,后来只设舢板队,还有一艘登陆舰及其停泊场;装甲兵工程系有坦克营;工兵工程系有工兵连。
  学院还以各军兵种的作战部队、机场、军港、要塞、实验基地和国防工厂作为院外实践性教学基地。第一期学员1954年基本结束院内的实验作业和生产实习(教学实习),从1955年2月开始,陆续到70多个工厂、部队进行生产实习和部队见习。1957年6月7日至8月7日,另有68个班的1369名学员到天津市和江苏、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6省的工厂、驻军部队进行生产实习和部队见习。空军工程系的学员一般要到空军部队见习两次,一次是到飞行大队参加飞行日、机械日等活动,了解空军部队的工作状况和工作制度,体验飞行生活;一次是到飞行大队代职。炮兵工程系的学员要到炮兵部队的基层单位代职,参加各种火炮的实弹射击。海军工程系的学员一般都要进行舰上实习,参观海军基地和海岸作战设施。工兵工程系的学员要到工程兵部队代职,参加各种工程作业,还到朝鲜战场参观过坑道。装甲兵工程系的学员要在院内坦克营学习战车的驾驶、维修。1957年春,第一期学员开始进行毕业设计,教师先到部队、工厂搜集资料,拟制课题,进行试作和验证;学员也去搜集资料,进行毕业实习。炮兵工程系的炮兵射击指挥仪专业两个毕业班40多名学员,1957年春在大连练习高炮实弹射击后,要到昆明光学仪器厂收集毕业设计资料,当时北京、昆明间不通火车,专科主任姚云峰打电话给学院驻京办事处主任许鸣真,请他设法弄军用飞机送学员到昆明去。许鸣真说:军委有个精神,除去西藏外,去任何其他地方都不准乘飞机。然而去昆明进行毕业设计是教育计划的规定,要变得经院长批准。于是,姚云峰直接打电话到总参谋部请示陈院长(此时陈赓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第二天,三架军用飞机就在大连机场降落,送学员到达昆明。一个月后,又有三架飞机去昆明接学员回到北京。
  苏联顾问团十分重视学员的生产实习和部队见习,一再强调:学院不能满足于已有的院外实习和见习基地,要不断扩大对外联系,进一步密切和各军兵种部队的协作关系。1955年4月12日,首席顾问奥列霍夫对副院长刘居英说:“学院与各有关兵种在业务上的联系虽已开始加强,但还不够,这是一个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的严重缺点。”他说:“学院同其他军事院校、地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工厂企业等在业务上的联系,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连续三天,看了市区看校园,大家玩得意犹未尽,兴趣盎然,能在这么洋气的城市里成为这么牛气的学院中的一员,天之骄子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不过,真要成为哈军工的一员,首先要通过身体复检
  从早晨开始,预科学员们以连为单位,在军工医院大门诊部整整检查了一天时间。相比起考试前的体检,复检更要复杂、详细得多,像色盲图每个人就要看十几幅,各色色盲都要测。第一次体检时的科目不但全部查了一遍,还作了更多的化验和体质测试,像力量、柔韧、平衡方面的测试,运动恢复能力的测试等等,最难堪的是被漂亮的小护士一个个掐着肚皮测量脂肪层的厚度,让小伙子们脸红耳热好一个害羞。如果说第一次体检只是检查是否健康的话,那么这次复检实际上是给每个学员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包括身体各方面情况的详细档案。这样的档案不单单是为了保障健康,还会对以后的专业分配起一定的参考作用。比如有些人动平衡适应能力比较差,一辈子都改不了晕船的毛病,这样的当然就不能去海军了。全面、细致的体检给多数人查出了一些小问题,比如沙眼,龋齿,北方人多患的鼻炎,南方人常得的脚气等等,大家都怕不能通过,好一阵儿患得患失、提心吊胆,结果只是给了些药水、药膏,定好了复诊时间就完了,不由得都长长的出了口气。
  过了身体复检,就是哈军工的正式学员了,就可以穿军装了。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帽子到皮鞋,全套的军装发下来,又是满满的堆了一床。那时候全军换装还不到一年,仿苏的55式军装让全国人民耳目一新。预科学员穿的是陆军的尉官制服,黄绿色的斜纹布套装,猛一看有点像带四个兜的中山装,制作得很是精细,连每个铜芯电木(就是酚醛塑料)扣子上面都印有八一五角星。等到自作主张装配上红底黄边的学员肩章和红底带一道黄杠的领章,再戴上有八一红星的圆形铜质军徽、镶着红边的大檐帽,军人的模样就出来了。扎上一寸多宽有斜扎肩带的厚牛皮武装带,明晃晃的黄铜皮带扣上凸现着八一五角星,怎么看怎么精神。整个五六十年代,55式和65式军装的质量和样式都要比一般百姓的服装要好,所以社会上的年轻人以穿军装为时髦的风气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末。
  55式军装在颜色和材质上与苏联同时期的军装相同,式样上根据国人特点做了些修改。比如国人脸型较斯拉夫人要扁、宽、平,所以55式的大檐帽比苏军的帽檐要圆、厚一些。而多数军人不会也不习惯系领带,所以大翻领的式样只在元帅服和将校礼服中作了保留,常服都是中山式的,尊重了全军的传统和习惯。最大的改变是放弃了苏式的皮靴,配发皮底皮面的全牛皮黑皮鞋。具体原因是因为中国人习惯穿袜子,实在玩儿不来苏联人的包脚步!那东西包不好走上不到两个小时脚就会起泡,可是如果只穿袜子不垫包脚布,脚就会在靴子中晃荡,什么样的袜子都会翻身拧个,脚更容易起泡。全军好几十万的军官,总不能给每个人都定制合脚的靴子吧?经过一年多在各个军校的试验,总装备部受够了试点单位军官们的痛骂,下定决心顶住刘伯承元帅的压力,任你再正规化、再向苏联看齐咱也不跟靴子打交道了。一直到现在,除了仪仗队,中国军人再也没穿过靴子。
  发下来的军装里,最让人稀罕的要数秋衣秋裤了,深绿色厚厚绒绒的,摸上去软软乎乎,穿上身暖暖呵呵,让许多第一回穿这东西的学员们好不满足。当时此类绒衣绒裤在商店里已经有卖的了,名称怪异叫“卫生裤”,价钱不低。一般人家舍不得置办,经济条件好点的自己做夹袄——有点像现在的棉睡衣,多数人都是单衣单裤实在抗不住了就直接换棉裤棉袄,这回有了专为春秋天准备的衣裤,好多人急着穿上体验体验,脸热得通红也舍不得脱,出够了洋相。
  穿上军装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8月27日的预科学员欢迎大会了。会议在预科教学楼王字楼的小礼堂举行,预科的头头脑脑全部出席,跟大家见了面。预科主任张文峰大校给大家作了报告。猴爸爸拿着刚发不久的笔记本,将张大校的报告摘要记录如下:
   为什么设立预科是必要的?
  苏联军校的学员全部是从军队抽调的起码获得过金质奖章的优秀军人,军政素质一流。而军工自第三届开始向社会招生后,来得都是没当过兵的中学生,而且全国不同区域教育水平区别比较大,所以特别设立预科,提高学员的军事、文化水平,为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预科的培养教育包括四个方面:
  1、 政治教育:认识我军的本质,学习我军优秀的光荣的革命传统,培养革命人生观,树立做一名德才兼备、体魄健康的军事工程师的事业心。
  2、 军事训练:要求熟练掌握包括队列、纪律、内务、战斗四部分内容的共同条令,学习军事地形学,了解防原子、防化学战的知识,具备从单兵作战技能开始,一直到连以下的战术指挥全部的军事素养。
  3、 文化教育:军事工程技术比普通大学的科研任务要求要高、要严格,因此作为一个军事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牢固、全面、深入地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预科设置的课程大致有:语文、俄语、数学——包括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物理、化学、计算尺运用、体育——包括田径、球类、器械、游泳、滑冰等等。
  4、 独立工作能力:要转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完成各科作业的能力,毕业后成为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制造、维护、使用军事设备的军事工程师。
  张大校是山西人,讲起话来慢条斯理、条理分明,黑黑瘦瘦的一张脸,看起来比较严肃,却属于能够板着脸讲笑话的那种人,洋洋洒洒一篇报告,张弛有度、情理交融,很有水平。
  开完会的第二天,预科各门课程的摸底考试就开始了。事先没有任何通知的突然袭击,让大家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考完了一比较,南方来的同学数学成绩都比较好,而哈尔滨的学员俄语水平十分突出,绝大部分都得到许可预科可以免修俄语。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论起俄语的普及程度,当时哈尔滨要是认第二,全国就没有敢当第一的。那时哈尔滨近七十万人口,老毛子占了快十分之一,所以哈尔滨人多数都能讲两句俄语,没啥稀奇的。连走街串巷收破烂的到了道里、道外都用俄语吆喝“达勒耶希的卖”,一五一十砍起价来满嘴打嘟噜一点不怵。时至今日,哈尔滨人口语中还保留着一些俄文的外来语,比如喜欢将连衣裙叫成“布拉吉”、把水桶叫成“未得罗”、下水道叫成“马胡路”、蹲监狱说成是“蹲笆篱子”等等,常常让外地人不知所云。
  就这样不知不觉就到了9月1日——校庆这个大日子。一大早,各连排长就把大家集中起来,手把手的教大家如何擦皮鞋、怎么给武装带上光。那时皮鞋是有点身份地位的人才穿的稀罕物,猴爸爸他们多数人穿皮鞋都是头一回,更别说干这伺候皮鞋的活了,不是这个油上多了,就是那个蜡打少了,忙乱了一上午,直到擦得皮革锃亮、铜扣反光方才罢手。在连排长的监督下清理了个人卫生,换了军服的衬领,一个个捣持整齐,虽然还没正式入伍,不能带军徽、领肩章,互相看看也是英姿勃勃、气象一新。接着,大家整队出发,准备享用校庆的大节目——会餐。
  会餐的内容相当丰富,十好几个菜摆了满满一桌子,虽然没有酒,不过一人一斤肉的标准还是超过了一般人家年夜饭的水平——就是农村人过年,杀头猪要吃到二月二,一顿饭也吃不着这么多肉哇!本来会餐时间是一个小时,比平时延长了四倍,可是大家运筷如飞、风卷残云,十几分钟全部扫荡一空,结果可想而知——都撑得不轻。刚刚解开皮带想松快松快,连排长们就回来了,二话不说带队到了大操场,准备列席校庆阅兵式。
  原来预科的学员们还没有接受队列训练,连首长们怕到时忙中出错,就来了个笨鸟先飞,先把大家带到位置,挨个校正,横要成排、纵要成列……摆好了方阵,又纠正军姿,军帽要戴正,风纪扣要钩好,武装带要手插不进……都摆弄了一遍,命令“保持姿势、不许乱动!”单等典礼开始。
  这边都站好了,那边各个单位、科系的人员也一队队到位了。看着人家步伐整齐,随着口令几下就把方阵排得刀削斧劈一般,整理着装动作整齐划一、轰轰作响,才知道什么叫军人素质,才明白差距还真不是一星半点。细看别人的着装,军事干部金色的肩章,技术军官银色的肩章,陆军士兵肩章的边和纵线为正红色,海军为黑色,空军为天蓝色。再看领章:正红色领章的明黄色横杠上有着金色的军兵种标志,坦克兵是一辆小坦克,炮兵是两门交叉的古炮……隶属兵种一目了然。转头看看自己,秃了光鸡连帽徽都没有,只在左胸别了个学员的识别牌,羡慕之余,对入伍充满了期待。
  一个个方阵列好,歌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忽听军乐队音乐声起,各位校领导和苏联专家登上了主席台。领导们都是全套的华达呢大翻领礼服,空军、陆军是海蓝色,海军是藏蓝色的,领花、袖花都是金银丝绣的松枝,远远看去灿然耀眼。礼服军帽的帽徽周围绣的也是金色松枝,帽带为金黄色金属丝,帽扣为国徽图案。陆军礼帽帽墙为正红色,帽瓦上下边缘为红色牙线;海军帽墙为黑色,牙线为白色;空军帽墙和牙线均为天蓝色,制作的相当精良、漂亮。
  各位首长主席台上站定,陈赓校长一声令下,随着军乐队奏出《解放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在一位少校引导下,由两名士兵护卫,一名中尉军官斜持八一军旗徐徐而出。此旗是军委主席毛泽东亲手授予,深红色天鹅绒的旗面左上角绣着金黄的“八一”二字,旗帜边缘坠着金黄色的穗子,白色旗杆上银色金边的镂空枪尖头闪闪生辉、曜人二目。军旗平时存放在1号楼的大厅东侧玻璃柜中,专设有军旗岗,所有人员路过此处必须噤声、敬礼以示军旗的尊严。
  军旗绕场一周,在全场军人的注目礼中肃立在主席台东侧。之后,陈赓校长、奥列霍夫团长开始分别致辞。陈大将训话时还好,等到奥留霍夫开讲之时,预科的学员们就开始有些受不了了。为什么?本来撑得溜圆的肚子上紧紧地勒着武装带就够难受的了,又在着大太阳底下挺胸拔背地晒了许久,还没受过什么训练的新生们个个腰酸、背痛、腿抽筋,哆哆嗦嗦都有些站不住了,个别体弱的没等奥列霍夫讲完,就眼前一黑晕过去了。好在没多久军乐声又起,检阅开始。一个又一个方阵红旗引导,持枪通过主席台,咔咔的正步落地山响,动人心魄。虽说预科学员只有旁观的份儿,但此情此景也看得猴爸爸他们心帜乱摇、喜不自胜,神志一动,反倒不觉得劳累了。
  本来晚上还有文工团的演出等联欢活动,不过预科领导们怕把新生的心玩散了,检阅一结束,三十多辆苏联吉斯大卡车连人带行李,把猴爸爸他们拉到了哈尔滨的远郊——榆树林,开始了为期五周的新兵训练。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八
  军工新生的入伍教育是以野营的方式进行的,野营的地点在双榆树,当地百姓多称其为榆树林,距离军工校园三十多公里。名为野营,实际上并不是野地里搭帐篷,营地是由一个日本人的军用机场改建的。
  吉斯卡车在沙土路上颠簸了四十来分钟,漫天车尘中远远望见弯弯曲曲一条小河沟的西边,灌木荒草中一大片低矮的砖瓦平房,这就是野营地了。进了营区一看,三合土夯制的飞机跑道改成了操场,飞机的修理车间和仓库改成了教室和食堂,跑道边上一排排和式的红砖小平房就是学员们的营房了。先期到达的学院警卫部队的官兵们相当热情,敲锣打鼓地列队欢迎学员进营,一些老兵更是自来熟的样子,乐呵呵地扶大家下车,帮忙拎着行李。等排长挨个点了名,带大家去营房。日本人盖的营房比较小气,四壁白墙砖漫地,房间不大,窗户也小,六张双层木床一摆,比起军工八个人二十几平方米的宿舍来感觉一下子拥塞了许多。一个班一房间分配好,大家就开始打扫卫生。
  人多好办事,猴爸爸所在二连二排六班十二个人一分工,擦窗、扫地、整理床铺,一会就完成了。请排长来一检查——不合格,擦窗要擦得看起来窗上好像没玻璃一样;扫地不成还要“洗”地,泼上一地水要用竹刷子把铺地的红砖刷出本色来;至于床……排长直接钻到了床底下,能摸到灰就是不合格。
  反复几次,好容易合格了,还要按照条例要求,整理内务:牙缸、牙刷、墨水瓶要在窗台上排成横队;军上衣要撑上衣架,按顺序与军帽、武装带一起挂在门边的衣帽钩上;最后就是铺床了,这是内务中最难的活,要求最高。还好,那时实行的是苏军的条例,不叠“豆腐块”,要把军被平铺床上,上面罩上黄绿色的军毯,毯子的边缘再塞到床垫下面,床头摆上白枕头。要求见棱见角不出褶皱,有点像现在宾馆里铺床的样子。
  仅仅整理了室内当然不行,窗外的蒿草都长到一人高了,晚上蚊子一团团的轰轰作响,不合规范。第二天,开始整理营区环境。割了草、修剪了灌木丛、还把营区内所有砖铺便道的三角路牙都刷成了白色。各个班分块包干,彪着劲干,一天之内营地焕然一新。
  这还不算完,各连指导员把学员中的党、团员组成了小组,开会动员,要求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员中也要组成各种“俱乐部”,能写的、会画的、擅长乐器的、精于篮球的都集中起来,出黑板报、组织演出、安排比赛,热热闹闹,把每个人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那时军工招的学员都是各个学校里表现突出的活跃分子,有特长的很多,像猴爸爸这样能玩一两样乐器的人都多到可以组成个小乐队了,你要是只会唱歌那都不好意思说出来。等到政治部张衍副主任给作了入伍教育动员报告后,军训就算正式开始了。
  第一件事就是发枪,人手一支国产53式步枪。这是新中国仿制苏联44式步骑枪生产的第一种步枪:步枪口径 7. 62毫米,弹头初速 820米/秒,射程1000米,由5发固定弹仓供弹,全长1020毫米,枪管长520毫米,枪重3.9千克,是枪机直动、回转闭锁的手动单发射击步枪。志愿军著名的狙击英雄张桃芳就是用这种步枪,32天毙了214个美国大兵。新枪到手,大家稀罕不够,嘁哩喀喳拉着枪机,端着枪指东划西、瞄完这个瞄那个,惹来排长一通臭骂——原来军队有规定,不管枪里有没有子弹,任何时候枪口决不能指向自己人。虽然枪是军人的第二生命,但是平时枪是要收到兵器室里的,这就要求每个人要牢记自己的枪号,固定枪架上自己摆枪的位置,不能忘记、混淆。时隔多年,猴爸爸依然记得他那支枪的枪号是:1073042,可见对这第一支枪印象之深。
  军训生活上了正轨,每天都按部就班,过得相当规律。
  早晨5:00起床号一响,5分钟内集合完毕,三列纵队沿着飞机跑道跑步出操。9月份的哈尔滨,早晨的气温已经十度以下,夜班岗哨都要穿棉大衣了,可是所有的人都是一条短裤、光着膀子出早操的。直跑到一身热汗才能收兵,然后每人打盆凉水,就在营房前条凳上架起长木板搭起临时洗漱台洗冷水浴:毛巾打湿喽拧干,把全身擦到通红为止。天天如此,据说是陈赓大将留下的传统。比较奇怪的是南方来的学员对此要比北方学员更适应,好像更加耐寒一些,让猴爸爸这样以经得起冻自诩的北方人好不气闷。
  20分钟洗漱完毕,整理好内务,列队去食堂吃早饭。学员的早餐不是牛奶就是豆浆,炸的油条或者是馒头片作主食。再看看警卫团的战士,天天高粱米稀饭就苞米面窝头。一打听才知道,战士吃的是陆军大灶标准,学员是中灶的待遇。在野战军里,一般营、团一级的干部才能吃上中灶哇!吃着比好多胸前戴着朝鲜战争纪念章的老军士精细得多的伙食,猴爸爸他们倒是没有一个洋洋自得的,反而都感到压力沉重,很不好意思,甚至还有人想跟老兵们交换的,思想上很是波动了一回。的确呀,比起“最可爱的人”所作的贡献,一帮还没入伍的高中毕业生哪有资格享受这么高的待遇呢?直到指导员们宣讲了一通革命工作各有分工的道理,鼓励大家把压力变动力之后,学员们才渐渐各安其位了,不过好长一段时间还是惴惴不安。那时的人呐,还真是单纯、真诚、朴实得可爱呀。
  每天上午、下午各四节课,由各连连长讲解共同条令,指导员讲解军人使命,各排排长则具体负责大家军姿、队列、枪械、单兵战术等等的操练,警卫部队每排配了五名战士给大家做示范。各个学员班都选出了正副班长,轮流值班,上课时要向教员报告出席人数,下课要按课表带队换教室。猴爸爸由于入学第一天就挨了回批评,一直很注意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因为表现突出,被选为六班的副班长。
  每天晚上都要晚点名,列队听连长总结训话以后,回营房自由活动。活动很多,时间却有限。除了俱乐部的活动,个人还要安排好时间擦枪、读报、自习,都是每天必做的任务。最重要的是洗脚,解放军对脚的重视是红军时期就留下来的传统,就寝前一盆热水泡泡脚,顺手把袜子洗干净,这可是写进内务条令中要天天执行的。二连的司务长为了让猴爸爸他们这帮北方孩子养成睡前洗脚、每天换袜子的习惯,检查内务卫生时每个人的袜底都要用手抠一遍——只要见着泥就是不合格!你想天天土操场上踢正步,要是不勤洗勤换没法不见泥呀。忙忙活活该做的都做了,8点钟息灯号也就吹响了,除了各排轮流值班的正副班长大家上床睡觉,学员们这一天就算结束了。值班员晚上是不能上床睡的,只能披上棉大衣趴在桌上眯一会儿,每两小时让换岗的哨兵叫醒一回,在排里三个班的宿舍转一遍,把查铺的情况记在值班日志上。排长们每晚都要查岗查铺两三次,检查值班班长们的值班日志,日志要求记得非常详细,连晚上何人蹬被都要记录在案。人一疲劳就容易睡得很沉,同样是操练了一天的值班员们有时迷糊过去,就是被哨兵叫醒也回不过神来,常耽误查铺。为了不影响别人还能定时叫醒自己,猴爸爸专门改造了闹钟:把钟铃卸掉,手指放到钟锤边上卡住,十指连心呐,到点钟锤一敲,不管睡得多死都会醒过来。这办法让指导员发现,全连晚点名时重点表扬了一回,还在各连推广,让猴爸爸高兴了好久。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九
  野营训练以单兵技能为主,讲的内容少,练得时间长。每天走队列、跑障碍、投弹、瞄准、拼刺刀,头几天的新鲜劲儿一过,剩下的只有枯燥和劳累。拿最轻松的瞄准训练来说,枪刺上要挑着个装满水有两斤重的军用水壶,一节课站下来,腰酸背痛手软得都捏不住筷子。至于练投弹抡肿了胳膊抻了腰的,练突刺枪托撞青了胯的,蹿高爬低越障碍摔得鼻口出血的,无日无之,成了正常现象。野战军新兵连三个月的训练内容,军工学员五周之内要全部完成,考核标准还一点不降,强度可想而知。
  所有训练中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是军事地形学——学习怎么看地图和标地图。厚厚实实的军用地图展开一看,一圈圈的等高线蛛网一样,标高的数字小得有如小米粒一般,密密麻麻的标注看得人头晕脑胀。教员从图标开始讲起,地物、地貌一一道来,杂乱的线条渐渐有了含意,能看出些门道了。等到大家可以拿着指北针上的测距仪满图乱滚算路程了,就真打实练开始野外实习。
  一辆吉斯—150卡车把全排的人拉到了曹家堡,人手一架德国“蔡司”望远镜和捷克制带有阻尼液的四用指北针进行目算测图作业。曹家堡地形比较复杂,目标物设置的又比较散乱,初学乍练的猴爸爸忙了快六个小时才完成测绘。晚点名时宣布优秀作业,居然榜上有名,还小小得意了一回。评点课上与标准答案一比较,才知道不过是漏标、错标少了些而已。再看看同学的标图,居然有将整片的目标画错了山头的。其实也难怪,哈尔滨周围就没有真正的山,严格点讲连丘陵地都算不上,多是几十米高的土棱子,峰线上山头高差不过几米,测量时指北针稍没端平就容易算错标高,如果图省事不多测几个点,一处错处处错,结果自然就是整个目标群大搬家。按教员的说法,战场上如果出了这样的事,一准枪毙绝对有杀无赦。照这个标准,全排起码要被灭掉四分之一,让猴爸爸对军事作业要求的准确、严格有了个直观的认识。
  训练中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实弹射击了。半个月下来,卧姿、跪姿、立姿练了个遍,后来又每人发了一个软橡胶底火的教练弹塞到枪膛里放空枪,一直到9月19号中秋节那天,终于盼到了射击考核。练的时候恨不得枪枪都是实弹,真到要打了,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尔滨九洲医院坑人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