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2017加油站员工待遇因什么而跳槽

股票/基金&
人才报告:超五成金融业员工因更高薪酬跳槽
作者:岳品瑜
  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根据博禹MRIC集团昨日发布的《2014年年度人才报告:大中华区与》显示,中国内地有52%的银行业以及金融服务业员工会因为更丰厚的薪酬来更换工作,相比消费品行业、工业与科技行业、生命科学行业的员工因薪酬更换工作的比例要高。
  根据博禹发布的人才报告显示,中国内地银行与金融服务行业的员工更换工作的原因中,比例最高的是更丰厚的薪酬,占比为52%,排名第二的是更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占比29%;而中国内地的消费品与零售行业员工更换工作原因中,比例最高的同样是更丰厚的薪酬,但占比只有41%;工业与科技行业员工更换工作原因中选择更丰厚薪酬的占比只有34%;生命科学行业的员工选择更丰厚薪酬的占比只有35%。
  博禹MRIC集团董事总经理易安琪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根据他们的调查,更丰厚的薪酬是最吸引人才的跳槽原因,而的员工因更丰厚薪酬而跳槽的占比更高的原因在于,对于金融行业的员工而言,他们基本以钱为工作的导向,尽管压力会相比别的行业大,但能在短时间内挣到更多的钱,这就是他们工作的动力。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银行业变天,银行员工坚守or跳槽?好去处是哪里?
银行业变天,银行员工坚守or跳槽?好去处是哪里?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核心提示在银行业转型过程中,众多银行员工也逐渐面临“围城效应”进退两难。坚守还是跳槽?跳槽又去哪里,成了现在众多银行员工面临的难题。
  银行人,曾有一段辉煌的历史。
  在银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他们曾一直被誉为社会白领阶层的典型代表、手捧金饭碗的人。
  而如今,国内银行业在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加速、监管政策趋严、互联网金融挑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规模、盈利增速逐步趋缓。在银行业转型过程中,众多银行员工也逐渐面临“围城效应”进退两难。
  坚守还是跳槽?跳槽又去哪里,成了现在众多银行员工面临的难题。
  黄金十年远去 银行员工告别“金饭碗”时代
  1978年-2003年,是中国现代银行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初步阶段。
  2003年-2013年的十年,是中国银行业历史上的黄金十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从27.7万亿元提升至151.4万亿元,十年间增长了4.5倍;利润从322.8亿元增长至1.74万亿元,疯狂增长54倍,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从17.9%降至1.0%。
  十年黄金期之后,银行业的发展开始放缓,从2014年开始,银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不良贷款率上升。最近的2016年年报显示,五大银行的净利润增幅基本上是在“1”上下徘徊,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同比增长0.4%;农业银行同比增长1.86%;中国银行实现净利润1646亿元,同比下降3.67%;建设银行同比增长1.45%,而中行更是首次出现了上市以来的净利润负增长,同比下降3.67%。
  “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放缓,而成本没有明显缩减,利润增速下滑很正常。不过,考虑到实体经济仍然处于调整期,这一趋势还将延续,”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伴随净利润增速放缓的是员工数量下滑。据年报数据显示,
2016年银行员工总数早已出现下滑。除交行员工人数增加1088人外,工农中建四大行员工总数为162.98万人,较上年减少18824人。2016年,五大行机构总数合计为70783个,比2015年的70952减少169个,减少幅度为0.2%。五大行员工总数合计为172.2万人,比2015年减少17736人,减少幅度为1%。
  花旗银行研究员预计,在
年间,银行业将出现 30% 的裁员,从业人数将比危机之前的高点低 40%-50%。
  “以物理网点为例,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客户金融交易习惯随之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电子化渠道接受金融服务,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替代率已达到95%以上,银行减少了对传统物理网点的依赖,这是银行人员数量瘦身的重要原因。一些银行对过剩劳动力的处置办法是要么转岗要么变相裁员。在此过程中,也不乏因自身原因跳槽的员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这一点得到了部分银行员工的佐证。“近几年揽储任务指标越来越难完成,今年6月25日和6月30日是两个重要的时间点,为备战“中考”,我们行给我下达了2500万的揽储指标,至今依然没有完成,在头疼。有一些同事因缺乏资源,不堪忍受骤增的压力选择了辞职,也有人想转行有了更好的去处就离职了。”一位股份行员工告诉小编。
  跳槽现象不仅在普通银行员工身上出现,近两年,银行高管的跳槽人数也在显著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上半年,已有超过40位银行高管离职。
  人工智能崛起 银行员工面临“围城效应”
  正在举行的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人工智能”成为关注的焦点。
  其实,从2016年AlphaGo在围棋界战胜世界顶尖天才棋手李世石,在“人机大战”中的胜出,到今年“智能投顾”成为金融业的新宠儿,“人工智能”正在各个行业搅乱一池春水。全球金融领域也不例外,银行正逐步进入“金融科技”时代。
  毕马威曾发布的一份报告“危言耸听”的称,到2030年即15年内银行将“消失”,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将接管客户的生活与金融服务。
  如今,这些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三年前,高盛纽约总部现金股票交易柜台拥有超过600名交易员,今天这个柜台只剩下2名交易员;去年三季度起,美国银行、花旗和摩根大通关闭了至少400个线下网点,因为柜台的面对面服务完全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线上渠道自助完成
,且美国银行宣称2017年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将大规模投放使用;年初,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美国富国银行表示,将关闭400家线下门店,将其替换为自动化系统和在线银行产品;而目前,迪拜银行推出的金融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早已经可以根据持卡人的声音和语速判断人的情绪。
  在国内,四大行牵手BATJ布局金融科技、银行大规模建设智能化网点、全面布放“超级柜台”、大堂增设机器人、大数据模型替代人工信审等岗位的新闻同样屡见报端。
  “您可以使用智能柜台开户”,小编发现,当去一些银行网点办理银行卡开户业务时,银行的工作人员都会将客户带到智能柜台前,由于操作简便,短短数分钟用户即可完成业务办理。很显然,人工智能正在优化甚至重塑银行业务流程,银行业的分析师、风控师、保险精算师、柜台柜员,越来越多岗位都在被机器所取代。
  “虽然目前,智能柜台等智能系统对复杂、个性化、特殊性的业务暂时还无法完全替代,但是已经解放了部分劳动力,人数精简化是必然趋势。未来,柜面人员转岗成为营销人员的空间非常大。”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
  未来道路究竟该怎么走,跳槽还是坚守?银行员工如今正面临残酷抉择。
  跳槽or坚守 银行员工的好去处在哪里?
  虽然在银行圈,“银行跳槽十个跳,九个悔”这句话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可。但跳槽依然是个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普华永道在今年2月发布《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希望“走出体制、挑战市场化领域”、“银行盈利能力明显下降,银行高层工作压力大”、“薪酬福利缩水”、“原有发展路径受限”是银行家辞职的最主要原因。而对于银行员工而言,辞职的原因更多的是“薪酬福利水平下降”、“压力骤增”、“被迫转岗”。
  那么,什么样的银行人跳槽容易呢?
  “如果一个银行从业人员,在总行、分行都有从业经验,既懂业务,又懂风险,还背着营销指标搞市场,会很受欢迎的;管理岗的话,资源型人才是最重要的,比如拥有更多业务资源的,比较有长远价值;对技术、业务和风控岗位,大多机构更偏向资深的、骨干中流砥柱型角色;至于省、市分行以下的支行、网点柜员,如果没有特殊需要,一般不会关注;支行、网点行长是全功能型人才,这群人是银行同业圈子的最爱。”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
  那么,跳槽的银行员工都去了哪?据统计,通常有以下四个去向:
  1、其他传统金融机构
  包括同业机构或者券商、投行、保险、基金、信托公司、金融资产交易所等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机构之间跳槽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经验和人脉,更容易快速进入新的工作状态。
  2、布局互联网金融的企业
  包括新兴的P2P网贷企业以及一些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企业,如百度、京东金融、阿里蚂蚁金服等。
  3、民营银行
  继互联网金融行业挖角传统银行后,十几家民营银行也参与了这场规模不小的挖角战役,其中银行行长、副行长、部门经理等关键岗位招聘人数较多。因此,民营银行也成为银行人“下一站”热门之选。
  4、客户企业
  一些员工在与企业进行银企业务往来的过程中,积攒了大量的人脉资源,去客户企业也成为现在银行员工的跳槽方向之一。  
责任编辑:晓丽
暂无相关推荐当前位置:
题: 我悲催的跳槽经历,大家转金融要慎重
题: 我悲催的跳槽经历,大家转金融要慎重
作者 glp006
最近负能量有点多,写点东西发泄一下,也给本版一些想从其他行业转金融的童鞋们做
跳槽前:某IT央企总部普通员工,年入20万出头一点(含公积金),经济虽然不宽裕,
但是准点下班很轻松,不干销售岗也没有压力,详细可在本版搜我以前发的年度总结贴
,有熟悉的朋友请一笑而过。
跳槽后: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北京分行XX部客户经理。
我是3月底向原单位提出离职的,在这之前我想跳槽已经很久了,原因无非是行业没前途
,机关难发展,收入上涨慢等等。13年底曾得到一个信托的offer,无奈家人老师朋友一
致坚决反对,遂作罢。今年春节后,得到现在的工作offer,虽然周围也有不少反对或劝
我再考虑考虑的声音,但是考虑到这次是中国最高富帅的行业之一-银行,而且干的是最
火爆的业务,我力排众议,坚决的跳槽了。
不要问我如何拿到的offer,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自己准备准备相关知识+名校背景+投的
销售岗位,跟我一块进来的也没有大牛,但工作背景倒都是银行就是,只有我一个人是
现在入职三个月了,说说我目前的悲催生活,供各位借鉴。
1、工作强度:基本不可能5点半准点下班,刚来的一个月6点走,后来领导开会时直接说
我们不努力,于是现在基本都是7-8点走。上班远工作累还在其次,最悲催的是我入职不
到半个月,史上最严的业务监管新政来了,127号140号178号文件压过来,能做的业务停
了一大半,客户也对业务变得极为谨慎。身为客户经理,最悲催的事莫过于,你正准备
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告诉你啥业务都做不了了。
2、收入:入职前三个月,总共发了14000元,平均每月不到5000,公积金个人+公司每月
共1200,大家可以想象一个每月房贷6000并背负大量其他负债(买房首付借了一大笔钱
)的人,面对这个工资是个什么心情。悲催的在于,即使转正以后,客户经理的基本工
资就这么多,剩下的绩效奖金全看业绩,目前这种市场形势下,新人想出好的业绩真的
很难,再加上考核指标巨高无比,我拼了老命,目前也就完成了试用期考核指标的1/3,
还有三个月的试用期,到期能否转正都是问题。
3、前景:霹雳般的监管,让我几个月前的踌躇满志,变成现在的失落迷茫,这块业务何
去何从?整个子行业的人都觉得春天已经过去了,曙光不知何时到来。在银行内部转岗
的话,只能去干对公客户经理,北漂一个,如何完成大山般的存款考核?
跳槽的教训:
1、一定要问清楚待遇再跳槽,最好是落到纸面上。我当时逼着人力问待遇,人力就是不
说,为了转行,我就忍了,连之前绝不能接受的六个月试用期都忍了,现在想来,真是
no zuo, no die。对于这种把社招当应届生对待的装逼单位,当时就应该把他拒得远远
2、转行要慎重,一定要想清楚,新的行业是否真的前景光明,有没有风险?自己在新的
行业能做些什么,有竞争力吗?还有年龄也是一个问题,背负大量贷款或负债的童鞋们
跳槽真的要慎重,否则搞得像我这样,流动性真的会崩溃的。
3、我跳槽的原因之一就是受不了清闲,觉得荒废光阴,又想提高收入,但是现在看来,
工作真的是要看性价比的。有的工作比如央企天生就是性价比高,其他民企啥的真的比
不了,更不用说我现在这种又累又没有钱的工作了。
欢迎大家随时交流啊,帮助我挺过这段时间,找找出路。
客户经理、雇员和保险业务员都很苦逼的。很多人一说到银行感觉都好有钱似得,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和柜员流失率也超级高的,更不要说股份制银行了
年薪二十,不少了吧,还是央企,老兄若是感觉不够,为何不自己创业啊
受教了,同央企,非总部
感谢分享经历,让更多在体制内不安分的人清醒一点,跳槽或者转行,一定要有明确的未来才行,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楼主说的对,待遇要实打实的,不能被忽悠了,白纸黑字最不扯皮。
但是安慰楼主一句,既然选择转行了,那就是考虑很久了,我也一样,在国企,天天觉得人都废了样,年轻气盛啊,不管前路如何,不走过去就不会知道,不知道就永远不安分,只有做了,才知道对错,无愧内心。或者是,转行后悔一时,早晚会遇到新机遇的,不转行后悔一辈子吧。赞楼主的勇气和行动力,
哇塞,现在楼主到哪里了
24小时热帖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金融人跳槽前,千万别忽视这一点
过完年,即将迎来春季跳槽高峰期。办公室里,有人在打听年终奖哪天发,有人正盘算辞职计划,有人在润色自己的简历,有人已经开始考虑新的机会。
也许你是职场新人正为未来迷茫考虑转行;也许你是公司的中坚力量,在为突破事业瓶颈而考虑另择良木;或许,你生来不羁爱自由,只是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裸辞。
但是,跳槽前,千万别忽视了这一点。
离职的秘密
没人替你保守
无论是因为钱没给够还是心委屈了,跳槽的原因无外乎一点:对当下状况不满。
人有了不满就会抱怨,而你觉得自己要走了,似乎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发泄口,午饭后,茶水间,你逢人便唠叨:
公司的制度太变态了,迟到一分钟扣100;xx领导朝令夕改不知道整天在想什么;每月就拿这点钱还指望我们天天加班,真是过分……
这个月底,我打算走人了。
情绪一旦开闸,便像洪水一样泛滥,发泄完了你倒是痛快了,可是,你有想过后果吗?
在一家公司里,没有什么比“xxx要离职了”这样的八卦消息传播得更快。
有时候,离职只是你的一时冲动,而非最终决定。如果你最终没有选择离开,却被同事、领导知道了要走的想法,难免给人留下不踏实、不稳定的印象,甚至错失应有的升职加薪机会。
更严重的是,如果你经常把辞职挂在嘴边,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满腹牢骚、充满负能量的人,大家会本能地屏蔽你的抱怨,纷纷议论:“好像上次他也这么说,现在不还是待得好好的?”
时间久了,不仅会失去他人的信任,还会把自己陷于进退两难的囧境。
马云曾说:“最讨厌天天说公司不好,还留在公司的人”。提出建议和批评过后,你要拿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行动,和团队同心协力才能度过难关,而不是碰上麻烦和困难的时候,大家互相指责是对方的过错。
身在职场,我们更要明白交浅言深的道理,尽量不要向同事表露过多关于离职、薪资、不满等过于敏感的话题,以免为自己带来麻烦。
离职的想法
应最先和直属领导沟通
娜娜是我的闺蜜,她就曾在离职这件事上栽过跟头。
一天,娜娜加班到很晚,随口和身旁的同事A唠叨了一句:“太累了,真是不想干了。”
没几天,同事B跑过来小声问她:“听说你想辞职了,真的假的?为什么啊?”C也闻讯赶来:“我也听说你在找工作了,你真的想好了?”
娜娜被问得一头雾水,赶快解释了一下情况。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打住,并且愈演愈烈。一天,娜娜身体不舒服请了半天假,没想到下午就有传言说她去面试了。
同事的捕风捉影让娜娜不堪重负,结果就真的递交了辞职申请。
我们都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天生就爱传播负面消息,北爱荷华大学的教授海伦·哈顿说,“这是具有进化意义的,如何躲开猛虎的知识要比发现一片野花地的新闻重要得多”。
然而,无论说者是有心还是无意,有些事情稍加“改编”就会变了味道。那些传言总是一传十,十传百,像病毒一样扩散,最后办公室里人尽皆知。
还有一种情况,个人的辞职有时候会具有传染性,引发其他人辞职,接二连三的辞职会瓦解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老板最不想看到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好保密工作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老板负责。如果你的直属老板从别人的口中听到你想离职的消息,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从他的立场来考虑,不仅会觉得没有受到下属的信任及尊重,还会觉得你扰乱了军心,影响团队的稳定性,他很有可能想办法先清除你这个不安定分子。
下定决心辞职后,你应该首先正式告知自己的直属老板,说明自己的辞职原因,并商量好后续的交接工作,让他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在布置具体工作时不会措手不及。
得到老板同意后,离开就成了既定事实,老板一般不会到处扩散这类消息;即使说出去,你也不怕别人议论了,因为你走了正规的程序,尽了一个员工应尽的本分。
无论如何,你这样做既体现了对老板的尊重,也为以后你们在职场再次相遇或者共事留下余地。
真正成熟的职场人
从不把离职挂在嘴边
有人说,健身的不二法门是“管住嘴,迈开腿”,这个道理也同样适合于职场。
“管住嘴”指的是当你想要告诉别人自己的离职消息,或是开口吐槽时,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别让自己成为负能量的中心以及传言的制造者。
专栏作家李小墨在《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被成为沟通高手》一文中说,“话说出口之前,你是它的主人,说出口之后,就是它的奴隶。隐私一旦暴露就有风险,你管不住别人的嘴,就管好自己的嘴。”
“迈开腿”指的是在无论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还是之后,努力工作才是硬道理,不能因为想要离职或者提出离职就消极怠工,站好最后一班岗,给老板或者同事留下良好的印象。
一个成熟的人懂得说话的分寸,知道什么话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在你萌生辞职的念头但是并未最终决定辞职时,千万不要随便向别人泄露自己的意向。在告知自己的老板后,还要适度保密。
但是,一直捂着藏着也不是上策。在你进入交接的时候,你要将自己辞职的事告知自己所在团队的同事和较要好的同事,跟大家一起吃个散伙饭,不要让人觉得你是不辞而别,或者特别冷血,毕竟工作中还有人情,同事是一时的,情谊也许持续一世。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业 跳槽 面试提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