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商为什么要花下大力气近义词阻碍易到融资

友商为什么要花大力气阻碍易到融资?
近日,移动出行领域暗战不断,媒体先后曝出易到经营文件和融资文件,“易到二季度日均亏损3700万元”、“易到现金流减少”。易到之后官方宣称,“易到内部根本不存在此类型的文件”,并怀疑为竞争对手伪造故意抹黑易到。也有媒体人主动透风给易到,“接到一个约稿,是说希望阻击你们融资。”
业内也确有传言称,滴滴专门成立了黑易到的专项小组,来阻击易到融资进展。如果滴滴故意抹黑易到欲阻碍其融资是真,那滴滴为什么花这么大力气来针对于比自己体量小很多的易到呢?
移动出行市场的格局生变
8月,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占据了约90%的市场份额,成为了移动出行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那么,滴滴霸主地位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其实可简单地总结成两个字:烧钱!
移动出行行业的第一波大战,就是2014年,滴滴和快的开启的疯狂烧钱补贴的价格大战。滴滴、快的通过给用户和司机高额补贴,迅速占据了大部分移动出行市场。据媒体统计,在滴滴最开始与快的的烧钱大战中,截止日,滴滴就已补贴烧掉了14亿元;快的也补贴烧掉超过10亿元。
经过天价补贴后迫于资本压力,快的2015年2月被滴滴吞并,滴滴成功成为市场中份额最大的平台。而且,仅一年时间,滴滴这家创业公司的估值已经涨到100亿美元!
滴滴快的合并后,据普华永道在9月公布的一份财务报告显示,滴滴快的公司的净亏损已超过其收入的300%。据滴滴、快的各自的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前5个月滴滴的亏损超3亿美元,快的亏损超2.6亿美元。分析认为,滴滴(含快的)以近6亿美元的净亏损,继续以同样的力度补贴,滴滴(含快的)的年度亏损就会达到14亿美元。
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在回忆滴滴、快的烧钱大战时表示,“我们支持滴滴,阿里巴巴支持快的,就像武林高手过招,一天大概亏损2000万-3000万,最高一天亏4000万,最后在很多资本的撮合下合并了。”
滴滴成功“干掉“快的之后,并没有停止烧钱补贴,因为全球移动出行的霸主Uber正式进入中国,滴滴只好再次调转矛头,继续用烧钱战略迎战估值更高的Uber。
在滴滴、Uber掀起的烧钱补贴下,整个2015年中国专车行业补贴共烧掉了超200亿,双方也深陷亏损困境。据Uber CEO特拉维斯· 卡兰尼克的透露,Uber2015年在中国一年烧了超过10亿美元。近日,知名自媒体人曝出滴滴老股东兜售股权文件显示,“滴滴2015年亏损了122亿元“这意味着,滴滴2015年的每个月都亏损掉了超10亿元。
迫于一直烧钱看不到盈利期限,资本方开始施压。最终,Uber用中国业务换取了滴滴20%股权。滴滴再次在烧钱大战中取胜,成为移动出行市场的真正巨头。并入Uber中国后,滴滴这家成立四年的公司,估值高达约350亿美元。
原以为网约车市场大势已定,但情况并非如此。
早在2010年开创中国专车市场的易到,在乐视强大资本和生态资源的支持下,在2015年开启了绝地反击,通过创新生态充返等营销活动,加上自身一直坚持的偏高端的差异化服务体验,使得其整体业务大幅获得提升,日订单迅速在6月突破100万,并一度紧逼Uber中国。
早在今年4月,中国专车市场就形成了滴滴、Uber中国、易到三足鼎立的新局面。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易到从2015年11月开始发力,到2016年4月,在周活跃用户量上已直逼Uber中国,在5月、6月还成功超越Uber中国。
Uber中国的卖身,原来位居第三的易到,也自然晋升为行业老二。身为巨无霸的滴滴,是否会在意易到这个新上位的老二?答案是肯定的,专车新政的下发,更有利于一直走高端服务路线的易到,而滴滴自身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太高。况且,易到还具有乐视这样一个有利的支点。
成为第二的易到具备足够的杠杆效应
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补贴大战也开始慢慢消退,而这却意味着专车市场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过去一直靠补贴撬动市场的杠杆将消失,市场将真正回归到服务本身的竞争层面。这种情况下,一直靠补贴来撬动市场的滴滴优势不再。
滴滴今年6月开始停止补贴,转而在全国众多城市进行涨价,来减少一直以来的亏损。随着滴滴在各个城市30%的涨价,大批用户开始逃离,更有媒体报道称,“滴滴日订单减少400万,其估值也大幅缩水100亿。“根据易观数据显示:滴滴用户渗透率在7月下跌了10%,其日均活跃用户在8月更是减少了300万,暴跌超31%。
有分析人士认为,滴滴一直持续的烧钱模式扰乱了正常的市场发展秩序。滴滴现在通过涨价来收割用户的盈利手段,引发用户不断逃离的现象是早就可以预见的。滴滴一直以来都依赖于通过高额补贴来获得更多的用户量,导致大部分原本属于公交、地铁的对于价格十分敏感的用户群涌入,但他们并不会为滴滴的涨价买单,而是会逃回原有出行方式。
与滴滴、Uber烧钱战略不同的是,易到一直不认为烧钱模式是可持续的健康模式,反而坚持深耕用户服务体验和创新发展差异化战略。事实也证明,易到坚持深耕服务和创新商业模式来撬动用户的杠杆,才真正长久有效。
对于易到一直坚持的深耕高端服务体验,外界也一致对其服务形成“高品质车型、高素质司机、高素质乘客”的良好口碑。此外,易到还坚持创新双向选车、个人用车偏好、收藏司机、双向评价体系等个性化功能,不断提升基于信任的用户体验。
专车新政明确规定“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有序发展网约车”。易到通过6年专注高端市场的布局,积累了一群忠诚度较高的高端用户群体,他们更关注服务体验,对价格敏感度较低,从而也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司机。然而,对滴滴来说,专车新规的约束下,一直急于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下纳入的众多低端车源和用户,都将必须进行一次大清洗,来筛选出真正有粘性的用户。
商业模式上,易到与乐视进行了更深度融合的创新,并成功打造了“共享汽车生态“战略。易到+乐视,即汽车与出行软件融合的汽车生态圈,也引领了未来汽车产业布局的大趋势,赢得了行业的纷纷效仿与跟随,苹果+滴滴就是其中的跟随者之一。
可以说,滴滴的价格杠杆已经消失,易到自身服务和与乐视创新商业模式的杠杆效应正在发力。艾瑞的最新数据也显示,易到月活用户已经持续7个月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滴滴体量的不断缩水,易到持续的壮大,让两者之间的差距也逐渐的缩小。
选择阻击易到融资,滴滴能如愿吗?
滴滴目前已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旗下公司繁多,主要以滴滴系、快的系和创新业务Uber中国系为主,另外还包括滴滴密集成立的新公司,其业务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投资、商业保理、保险经纪、融资租赁等。在投资人面前,滴滴数百亿美元的估值,不再是寄托于这款出行软件的成败,而是寄托于这个产业帝国的未来。
这种情况下,滴滴当然不能容许这个未来是未知的。但目前,专车行业渗透率才有1%,简单来说这个市场才刚刚被打开,未来的确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未知。体量之争过渡到服务之争后,原有优势不再的滴滴,正是看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滴滴需要尽早地除掉任何能带来忧患的竞争者,而正崛起的、给用户提供更多选择易到,就成为了滴滴目前的唯一威胁。
滴滴阻击易到的办法其实有很多。但滴滴有意选择了最快扼杀竞争对手的方法:唱衰易到的运营表现,让资本市场对易到“失望”,进而让易到直接拿不到钱“断粮而死”。滴滴这样选择的原因主要是:滴滴或许是认为,其目前已经基本掏空了所有关注出行市场的投资者的口袋(《华尔街见闻》曾援引知情人士称,滴滴在6月新一轮融资后将持有超100亿美元的现金),投资者应该没有必要再投资比自己小很多的易到、“运营较差”的易到。
不过,滴滴阻击对手融资的方式,注定将是一场徒劳的“革命”,无数的先例也都是这样的结果。滴滴、易到提供的服务虽然都是出行,但各自的商业模式却并不相同:滴滴是出行服务商,而易到是出行生活方式的服务商。
易到通过与乐视生态不断融合创新,把与出行、车生活相关的一切人和资源都连接起来。易到不只是提供简单的从A点到B点的位移服务,与车相关的所有需求都可以解决,而且是更多具有惊喜感的增值服务,例如易到免费送硬件、免费送生态内容、会员半价日、一键直达目的地、免费试驾等,都获得了众多用户极大地追捧。其中,易到会员半价日多次为第三方合作伙伴引流超90万人次,此外易到也为乐视引流超70万新会员用户。
一位长期关注互联网+出行市场的分析人士曾指出,“乐视+易到通过移动出行入口,结合互联网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等,深度布局移动出行产业,重构了车、人、社会之间的生态圈的模式。”这也让“乐视+易到”模式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已成为乐视生态的核心入口的易到,随着其共享汽车生态战略与乐视生态深度互相打通会员体系,易到用户可享受更加品质化、多样化和更多附加价值的生态服务体验,而非单一的出行服务。未来,易到将通过与更多第三方伙伴合作,把出行与线下生活服务场景融合打通,如生活服务、购物、娱乐、社交、金融、保险、理财等消费服务,向用户(包括司机)提供“全生活场景”的服务。
易到共享汽车生态也阐述了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型。在开放的理念下,未来易到将吸纳越来越多的商家、车企、金融理财公司等生态伙伴进来共同化反,除广告、消费分成收入外,更多的收入来源还包括硬件售卖、分销、渠道佣金、会员费、金融收益等。未来,共享平台价值凸显的易到,将成为整个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入口。
而且,目前资本市场热钱也很多,唯一缺少的好投资项目。乐视汽车最新获得10.8亿美金的融资,就是最好的证明。再者,渗透率只有1%的出行市场存在巨大发展潜力,仍有投资价值。易到作为乐视汽车的重要子生态,又具备领先的商业模式,其成功融资也将不是问题。
不管滴滴这次是否动了歪脑筋,但任何伟大的公司都是在与竞争对手真正较量下成为真正的王者。滴滴若想成为这样的王者,则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依靠其庞大的体量拼服务,拼创新上,通过筑起真正服务的高墙壁垒,把任何竞争者都围堵在外。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当前位置:&&浅析:B2B企业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做social?
浅析:B2B企业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做social?
发布时间:日 11:22:24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今年,很明显的一点是,在社交媒体上开设企业账号的B2B品牌需求变多了。&兰瞳光表示。
  好的消息是,数字渠道的张力性覆盖和技术手段的升级变革,为B2B企业的对外品牌传播和潜在客户链接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和可能性,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积极投入到数字端的运营中。
  不过,在数字化沟通过程中,品牌依旧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当消费者注意力因数字媒体而变得分散,不再集中于一个单一渠道时,B2B品牌该怎么应对?怎样才能更好平衡数字媒体端持续的传递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与客户转换之间的关系?在数字媒体端,更广泛与更精准的需要链接潜在目标客户是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难题?B2B企业市场营销预算有限,我又该如何分配,传统与数字媒体如何取舍,等等。
  通用电气-借助日常多维度运营持续传递品牌使命
  潜在企业级决策者同样是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者,他们聚集在不同的圈层和社交渠道之中,吸收或分享引起自身兴趣的内容。因此,当品牌开始尝试将提升大众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为传播目标,在各个不同的渠道去创造趣味性的差异化内容时,企业不仅能够提升消费市场对于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的认知和好感,同时也能影响和反向影响潜在企业决策者。
  通用电气选择了在几个不同的数字渠道(facebook、Instagram等)中,基于企业员工、圈层影响者的视角,借助图片、视频等富媒体形式,以及因地制宜的社交语言,来持续地传递和述说企业使命,成功地引起了大众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关注与好感。
  IBM-结合终端场景或实物提升内容感知性
  成功大众传播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企业需要制作出易被多数大众消费者感知的内容。例如IBM就擅长结合终端场景或实物,持续性地解说何为企业所代表的&认知商业&,在提升消费者了解兴趣的同时,降低了他们的认知门坎。
  SAP-以技术直接优化大众消费者体验
  或者,B2B品牌还可以学习SAP的做法,通过直接优化大众在终端的体验,来建立品牌在市场端的影响力。SAP可是NBA的老朋友了。在2014年SAP携手NBA向球迷推出的NBA.com/Stats,借助&+视频&的形式为球迷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赛事体验。此外,NBA球迷还可以借助平台来解读他们所支持球队的所有和视频,并对对手球队数据交叉引用分析。
  从上述中可以发现,结合终端日常和需求的故事或服务,是最可被消费者理解和感知的内容。
  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B2B企业原有的产品和专业性词汇,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天然的屏障,但当品牌懂得将自己的品牌和产品,通过包装,与消费者的日常相关联时,内容就成为了激发阅读和参与兴趣的优质品牌传播点。&兰瞳光说道。
  同时中没有提到的却也是重要的,员工和相关KOL也是B2B企业内容保持持续性输出的不可忽视贡献者。基于B2B品牌的特性,相比较激发UGC内容的产生,品牌可以更多的选择与专业化的KOL产出基于大众视角的趣味性或日常化PGC内容。而B2B企业的员工是值得品牌重视的价值资产,同时他们也是品牌重要的对外发声口,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工作与公司。通过鼓励或邀请员工来产出内容,一方面可以增进组织内部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品牌持续和长期的内容提供有力的支持。
  对于B2B企业,找到并链接潜在客户仍是不变的工作核心
  无论是在过去传统的销售模式下,还是在当下数字化营销的转型过程中,B2B营销人员不变的工作核心之一就是寻找和维护好与潜在企业级客户的关系。而比起以往,数字渠道给予B2B企业的营销红利在于,企业可以借助等方式精准地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并通过移动化的平台和工具提供随时随地的沟通与服务,此外,B2B品牌们还可以通过个性化的信息推送体验,来更为高效地提升销售转化率。
  简而言之,当下B2B品牌的客户管理模式,已进入到了从需求洞察到个性化营销的全数字化2.0模式。
  需求洞察-基于挖掘潜在客户需求
  以百度为首的第三方搜索和大数据平台,正成为企业主在了解不同潜在客户需求时的重要合作伙伴。&事实上,很多B2B品牌并不知道潜在客户在线搜索的关键词是什么。&兰瞳光女士在采访时这样说道,&现在一些公司会和百度等第三方机构去合作,去了解不同潜在用户的需求信息。&
  延伸触点-借移动平台实现实时用户沟通和服务
  移动平台的出现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为B2B品牌实现随时随地的用户沟通和服务,提供了延伸性触点。
  知名眼科药品与医疗器械专业公司爱尔康,就以微信作为核心沟通和服务的移动渠道,通过用户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划分,以及在微信平台建立会员服务模块,来建立与不同潜在用户间的高效化沟通和服务。此外,品牌还将原有的CRM数据导入到微信平台,用于识别老会员身份并降低老会员迁移门槛,进而实现&以老带新&的破冰尝试。
  个性化体验-营销自动化工具是未来主流趋势
  而在提供个性化营销服务上,营销自动化工具正成为B2B行业未来的主流趋势。来自Customer Experience Matrix的数据显示,2014年,B2B行业营销自动化收入增长达到60%。在,过去三年间,营销自动化已经成为主流商业中的重要环节,CMO市场决策的关键词。
  以美国企业级自动化营销软件公司Marketo为例,来解析营销自动化对于B2B企业的高价值所在。借助Marketo,品牌可以跟踪客户的在线行为,并且通过一些渠道的互动来更好地了解他们在做什么和想要什么,与此同时,Marketo还可以跟踪每个人点击了那些页面,根据他们的IP地址得到他们所属的行业,识别出他们的行为信息,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信息,来制定出符合每个人需求的个性化推送信息。此外,Marketo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数据信息,为潜在客户的销售意愿进行自动评分,帮助营销人员定出优先顺序,简便地识别出那些具有强烈意愿的客户,并与他们建立更加深度的链接。
  数字化的技术和手段,正在帮助品牌更加具象和高效地了解和链接每一位潜在客户,并延伸和增加品牌和客户之间的接触点。通过数据驱动沟通和个性化内容分发,以及加入移动平台延伸触点,形成全渠道覆盖的营销模式,正在成为企业客户管理模式的重心。
  不过,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要形成有效的数字化客户管理模式,怎么去收集和处理碎片化的数据信息,以及如何去集中分散的消费者注意力,仍然会是B2B品牌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需要去攻克的难点。(来源:托比网 文/传声联合创始人、赞意互动联合创始人兰瞳光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3月27日,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全文下载:),报告对2017年共享经济进行宏观分析,涉及领域与平台主要有:1)交通出行:滴滴出行、易到、首汽约车、神州优车、ofo、摩拜单车、哈罗单车、Go fun出行、TOGO途歌等;2)共享充电宝:小电科技、街电科技、来电科技等;3)共享物流:新达达、人人快递、饿了么“蜂鸟”、美团众包、点我达、1号货的、云鸟配送、货车帮等;4)共享金融:淘宝众筹、京东众筹、苏宁众筹、百度众筹等;5)共享餐饮:隐食纪、熊猫星厨、吉刻送、hatchery、回家吃饭、隐食家、爱大厨等;6)共享住宿:住百家、小猪短租、途家等;7)共享雨伞:街借伞、共享E伞、春笋、橙伞等;8)上门服务:河狸家、新氧、星后等;9)二手共享:闲鱼、猎趣、爱回收、瓜子二手车、人人车、优信二手车等;10)知识技能:果壳、在行、猿题库、学霸君、跟谁学、猪八戒等;11)共享医疗:春雨医生、丁香医生、好大夫在线、企鹅医生、平安好医生、微医等共11大领域。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原创报告】
【电商智库】
26日26日26日26日26日26日26日26日
100EC将邮件推送
股票名称/代码
100EC官方微博摘要:不管滴滴是否动了歪脑筋,无数的先例最后都证明:这注定是一场徒劳的“革命“......
近日,移动出行领域暗战不断,媒体先后曝出易到经营文件和融资文件,“易到二季度日均亏损3700万元”、“易到现金流减少”。易到之后官方宣称,“易到内部根本不存在此类型的文件”,并怀疑为竞争对手伪造故意抹黑易到。也有媒体人主动透风给易到,“接到一个约稿,是说希望阻击你们融资。”
业内也确有传言称,滴滴专门成立了黑易到的专项小组,来阻击易到融资进展。如果滴滴故意抹黑易到欲阻碍其融资是真,那滴滴为什么花这么大力气来针对于比自己体量小很多的易到呢?
移动出行市场的格局生变
8月,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占据了约90%的市场份额,成为了移动出行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那么,滴滴霸主地位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其实可简单地总结成两个字:烧钱!
移动出行行业的第一波大战,就是2014年,滴滴和快的开启的疯狂烧钱补贴的价格大战。滴滴、快的通过给用户和司机高额补贴,迅速占据了大部分移动出行市场。据媒体统计,在滴滴最开始与快的的烧钱大战中,截止日,滴滴就已补贴烧掉了14亿元;快的也补贴烧掉超过10亿元。
经过天价补贴后迫于资本压力,快的2015年2月被滴滴吞并,滴滴成功成为市场中份额最大的平台。而且,仅这一年时间,滴滴这家创业公司的估值已经涨到100亿美元!
滴滴快的合并后,据普华永道在9月公布的一份财务报告显示,滴滴快的公司的净亏损已超过其收入的300%。据滴滴、快的各自的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前5个月滴滴的亏损超3亿美元,快的亏损超2.6亿美元。分析认为,滴滴(含快的)以近6亿美元的净亏损,继续以同样的力度补贴,滴滴(含快的)的年度亏损就会达到14亿美元。
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在回忆滴滴、快的烧钱大战时表示,“我们支持滴滴,阿里巴巴支持快的,就像武林高手过招,一天大概亏损2000万-3000万,最高一天亏4000万,最后在很多资本的撮合下合并了。”
滴滴成功“干掉“快的之后,并没有停止烧钱补贴,因为全球移动出行的霸主Uber正式进入中国,滴滴只好再次调转矛头,继续用烧钱战略迎战估值更高的Uber。
在滴滴、Uber掀起的烧钱补贴下,整个2015年中国专车行业补贴共烧掉了超200亿,双方也深陷亏损困境。据Uber CEO特拉维斯· 卡兰尼克的透露,Uber2015年在中国一年烧了超过10亿美元。近日,知名自媒体人曝出滴滴老股东兜售股权文件显示,“滴滴2015年亏损了122亿元。“这意味着,滴滴2015年的每个月都亏损掉了超10亿元。
迫于一直烧钱看不到盈利期限,资本方开始施压。最终,Uber用中国业务换取了滴滴20%股权。滴滴再次在烧钱大战中取胜,成为移动出行市场的真正巨头。并入Uber中国后,滴滴这家成立四年的公司,估值高达约350亿美元。
原以为网约车市场大势已定,但情况并非如此。
早在2010年开创中国专车市场的易到,在乐视强大资本和生态资源的支持下,在2015年开启了绝地反击,通过创新生态充返等营销活动,加上自身一直坚持的偏高端的差异化服务体验,使得其整体业务大幅获得提升,日订单迅速在今年6月突破100万,并一度紧逼Uber中国。
早在今年4月,中国专车市场就形成了滴滴、Uber中国、易到三足鼎立的新局面。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易到从2015年11月开始发力,到2016年4月,在周活跃用户量上已直逼Uber中国,在5月、6月还成功超越Uber中国。
Uber中国的卖身,原来位居第三的易到,也自然晋升为行业老二。身为巨无霸的滴滴,是否会在意易到这个新上位的老二?答案是肯定的,专车新政的下发,更有利于一直走高端服务路线的易到,而滴滴自身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太高。况且,易到还具有乐视这样一个有利的支点。
成为第二的易到具备足够的杠杆效应
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补贴大战也开始慢慢消退,而这却意味着专车市场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过去一直靠补贴撬动市场的杠杆将消失,市场将真正回归到服务本身的竞争层面。这种情况下,一直靠补贴来撬动市场的滴滴优势不再。
滴滴今年6月开始停止补贴,转而在全国众多城市进行涨价,来减少一直以来的亏损。随着滴滴在各个城市30%的涨价,大批用户开始逃离,更有媒体报道称,“滴滴日订单减少400万,其估值也大幅缩水100亿。“根据易观数据显示:滴滴用户渗透率在7月下跌了10%,其日均活跃用户在8月更是减少了300万,暴跌超31%。
有分析人士认为,滴滴一直持续的烧钱模式扰乱了正常的市场发展秩序。滴滴现在通过涨价来收割用户的盈利手段,引发用户不断逃离的现象是早就可以预见的。滴滴一直以来都依赖于通过高额补贴来获得更多的用户量,导致大部分原本属于公交、地铁的对于价格十分敏感的用户群涌入,但他们并不会为滴滴的涨价买单,而是会逃回原有出行方式。
与滴滴、Uber烧钱战略不同的是,易到一直不认为烧钱模式是可持续的健康模式,反而坚持深耕用户服务体验和创新发展差异化战略。事实也证明,易到坚持深耕服务和创新商业模式来撬动用户的杠杆,才真正长久有效。
对于易到一直坚持的深耕高端服务体验,外界也一致对其服务形成“高品质车型、高素质司机、高素质乘客”的良好口碑。此外,易到还坚持创新双向选车、个人用车偏好、收藏司机、双向评价体系等个性化功能,不断提升基于信任的用户体验。
专车新政明确规定“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有序发展网约车”。易到通过6年专注高端市场的布局,积累了一群忠诚度较高的高端用户群体,他们更关注服务体验,对价格敏感度较低,从而也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司机。然而,对滴滴来说,专车新规的约束下,一直急于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下纳入的众多低端车源和用户,都将必须进行一次大清洗,来筛选出真正有粘性的用户。
商业模式上,易到与乐视进行了更深度融合的创新,并成功打造了“共享汽车生态“战略。易到+乐视,即汽车与出行软件融合的汽车生态圈,也引领了未来汽车产业布局的大趋势,赢得了行业的纷纷效仿与跟随,苹果+滴滴就是其中的跟随者之一。
可以说,滴滴的价格杠杆已经消失,易到自身服务和与乐视创新商业模式的杠杆效应正在发力。艾瑞的最新数据也显示,易到月活用户已经持续7个月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滴滴体量的不断缩水,易到持续的壮大,让两者之间的差距也逐渐的缩小。
选择阻击易到融资,滴滴能如愿吗?
滴滴目前已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旗下公司繁多,主要以滴滴系、快的系和创新业务Uber中国系为主,另外还包括滴滴密集成立的新公司,其业务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投资、商业保理、保险经纪、融资租赁等。在投资人面前,滴滴数百亿美元的估值,不再是寄托于这款出行软件的成败,而是寄托于这个产业帝国的未来。
这种情况下,滴滴当然不能容许这个未来是未知的。但目前,专车行业渗透率才有1%,简单来说这个市场才刚刚被打开,未来的确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未知。体量之争过渡到服务之争后,原有优势不再的滴滴,正是看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滴滴需要尽早地除掉任何能带来忧患的竞争者,而正崛起的、给用户提供更多选择易到,就成为了滴滴目前的唯一威胁。
滴滴阻击易到的办法其实有很多。但滴滴有意选择了最快扼杀竞争对手的方法:唱衰易到的运营表现,让资本市场对易到“失望“,进而让易到直接拿不到钱“断粮而死”。滴滴这样选择的原因主要是:滴滴或许是认为,其目前已经基本掏空了所有关注出行市场的投资者的口袋(《华尔街见闻》曾援引知情人士称,滴滴在6月新一轮融资后将持有超100亿美元的现金),投资者应该没有必要再投资比自己小很多的易到、”运营较差“的易到。
不过,滴滴阻击对手融资的方式,注定将是一场徒劳的“革命“,无数的先例也都是这样的结果。滴滴、易到提供的服务虽然都是出行,但各自的商业模式却并不相同:滴滴是出行服务商,而易到是出行生活方式的服务商。
易到通过与乐视生态不断融合创新,把与出行、车生活相关的一切人和资源都连接起来。易到不只是提供简单的从A点到B点的位移服务,与车相关的所有需求都可以解决,而且是更多具有惊喜感的增值服务,例如易到免费送硬件、免费送生态内容、会员半价日、一键直达目的地、免费试驾等,都获得了众多用户极大地追捧。其中,易到会员半价日多次为第三方合作伙伴引流超90万人次,此外易到也为乐视引流超70万新会员用户。
一位长期关注互联网+出行市场的分析人士曾指出,“乐视+易到通过移动出行入口,结合互联网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等,深度布局移动出行产业,重构了车、人、社会之间的生态圈的模式。”这也让“乐视+易到”模式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已成为乐视生态的核心入口的易到,随着其共享汽车生态战略与乐视生态深度互相打通会员体系,易到用户可享受更加品质化、多样化和更多附加价值的生态服务体验,而非单一的出行服务。未来,易到将通过与更多第三方伙伴合作,把出行与线下生活服务场景融合打通,如生活服务、购物、娱乐、社交、金融、保险、理财等消费服务,向用户(包括司机)提供“全生活场景”的服务。
易到共享汽车生态也阐述了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型。在开放的理念下,未来易到将吸纳越来越多的商家、车企、金融理财公司等生态伙伴进来共同化反,除广告、消费分成收入外,更多的收入来源还包括硬件售卖、分销、渠道佣金、会员费、金融收益等。未来,共享平台价值凸显的易到,将成为整个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入口。
而且,目前资本市场热钱也很多,唯一缺少的好投资项目。乐视汽车最新获得10.8亿美金的融资,就是最好的证明。再者,渗透率只有1%的出行市场存在巨大发展潜力,仍有投资价值。易到作为乐视汽车的重要子生态,又具备领先的商业模式,其成功融资也将不是问题。
不管滴滴这次是否动了歪脑筋,但任何伟大的公司都是在与竞争对手真正较量下成为真正的王者。滴滴若想成为这样的王者,则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依靠其庞大的体量拼服务,拼创新上,通过筑起真正服务的高墙壁垒,把任何竞争者都围堵在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大力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