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上海自贸区不自由有多“自由”

当上海自贸区扩展至“全上海”
&&&&&&&&&&&&&&&&&&&&&&&&&&&当上海自贸区扩展至“全上海”
&&&&&&&&&&&&&&&&&&&&&&&&&&&&&&&&&&&&&&&&& 鲁宁
从明年3月1日起,上海自贸区将实现其封关运行1年半后的首次扩展。本周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上海自贸区扩展区域相关法律实施调整的决议。这意味着国务院扩展上海自贸区试验区域范围的决策获得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授权。
现有的上海自贸区去年9月底封关运行,其区域范围包括外高桥保税区核心区、外高桥物流园区、洋山港保税区、浦东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合计涵盖面积28.78平方公里。
根据国务院早前已批准的的方案,扩展后的上海自贸区将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纳入其中。经此次扩展后,上海自贸区的总面积将扩大至约120.72平方公里。与此同时,新设的广东、天津、福建三大自贸区各自的区域面积亦在120平方公里左右。
对于上海而言,自贸区扩展至120.72公里其实只是个静态概念。由于现有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前十年间已经历两度扩展,为共同享受由国务院授权赋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国家级扶持政策”和“特别发展便利”,上海已提前将浦东新区之外的其余16个区(县)的其余16个区级高科技园区纳入“张江怀抱”,通过增挂张江园区“某某分园区”的牌子,一并享有张江园区的综合性扶持政策。故而,从动态的角度看,从政策和自由的“溢出效应”看,一旦张江高科技园区被纳入上海自贸区范围,意味着上海自贸区在上海17个区(县),从明年开春起,皆有了各自的一方自贸试验区。形象点讲,等于把上海自贸区顺势扩展到了“全上海”。
从此前已公开的资讯可知,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四个自贸区,虽说都叫自贸区,都同时拥有自由贸易(包括实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试验权限,但基于各自原有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发展定位及现有的各自的比较优势,“差异化自由”的因素明显大于“同质化自由”的因素,基本上可排除日后出现彼此同质化恶性竞争之可能。
同理,因为金桥开发区目前的“底子”是以来料加工工业集聚为主,陆家嘴金融片区以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总(分)部为主,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孵化中小高科技企业为主,因而,扩展后的上海自贸区亦不可能与原有的“自贸区一期”部分产生同质化竞争。相反,在随着各路中外资本的涌入,自贸区金桥开发区板块将通过“腾笼换鸟”,从原先的来料加工工业集聚区涅槃为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聚集区。陆家嘴金融片区则有可能从目前单纯的、产出十分有限的“金融总部集聚区”升级为现代金融服务、现代航运服务和现代商贸服务的集聚区。以改变陆家嘴金融片区此前多年“只养鸡不下蛋”之尴尬境地。
至于此番被纳入上海自贸区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我们认为尤当单独另写一段:上海多年来的定位一值是致力于建设金融、航运、贸易、经济共四个“国际中心”。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响应和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提出要先着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中心,继而再建成国际创新中心。如此这般,上海未来十至二十年的最终转型升级目标将由此前的“四个国际中心”扩展为“五个国际中心”。有鉴于此,被见赋于了新的“充分自由”的张江高科技园区,理所当然将充当上海构建国家创新中心的首块前进基地。
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皆对上海自贸区封关一年3个月来的试验效果表示肯定。认为既有的“自贸区上海试验”,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贸易便利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金融监管创新以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此番自贸区扩展后,上海自贸区试验的范围、内容将更为开阔,肩负的试验担子和责任也更为重大,外界对上海的关注度也将水涨船高。
12月30日为《上海商报》撰写的见报社论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财经博客群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你可知道:上海自贸区有多“自由”?
我的图书馆
你可知道:上海自贸区有多“自由”?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东方早报》首席评论员
  上海要建更高层次、更大开放程度的自由贸易区已经酝酿多时。日前,商务部正式宣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国务院正式同意组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而前天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则对“上海自贸易区”提出了严肃本真的“政治要求”。
  笔者注意到,从“上海自贸易区”开始酝酿、分步推进直到最终落地的每个时间节点,
  上海人对自由贸易包括“自由的进出口制造加工”并不陌生。
  从中国的范围看,香港特区就系典型的自由贸易区。
  从世界范围看,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组建于1985年,面积135平方公里,迄今仍系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区。主要功能为港口装卸、仓储物流、贸易及加工制造。紧随迪拜港自由港区的是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建于1888年,号称世界上最早的自由港,也是欧洲典型的经济自由区,面积5平方公里,主要功能是货物中转、仓储、流通、加工和船舶建造。
  立足上海本地,自1990年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成立,到相继建立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上海的自由贸易特区虽面积在世界上排不上号,但数量绝对能排上号。
  国内企业界对自由贸易区的理解,主要局限于和羡慕于有幸进入区内的企业,可享受进出口货物的保(免)税优惠。打开中国地图,在由北到南的海岸线上,各色自由贸易区早已呈线状分布,其中最小的却最值得说道的,是1992年组建的张家港保税区,直到今天,那儿依然是国内惟一一个县级保税区。
  普通百姓对自由贸易区似懂非懂,多数人甚至缺乏关注的愿意和兴趣。但前年达芬奇假冒进口家具事件,使部分百姓长了见识。噢,原来,浙江海宁生产的国产家具,拉到上海某个自由贸易区内转了个圈,国产家具就摇身变成了高档进口家具。达芬奇事件最后不了了之,就在于钻了自贸区的政策空子……
  综合起来讲,自贸区与非自贸区的最大区别,除了进出口关税的待遇差距极大,再就是在区内从事生产与经营比在区外自由得多。
  必须明确的是,“上海自贸区”并非上海原有四个自贸区的简单归并,更不是面积的简单扩容。
  而是赋于了全新的时代内涵。而要旨是,第一,全世界现有的自由贸易区都系传统型的自贸区;第二,由全球金融危机倒逼而催生的全球经贸新格局,尤其是经济结构调整刺激服务贸易的大发展,客观上要求对传统自贸区实施创新。否则,“上海自贸区”就无须戴上“中国”之头套,也不必拖个“试验区”之尾巴。这说明,刚组建的“上海自贸区”不但在国内是“新”的,在国际上也是“新”的,所以必须在“试验”中逐步而稳妥地推进。
  那么,“上海自贸区”究竟新在哪儿,抑或说中央和上海欲赋于其新的“自由”有哪些主要体现,笔者与观察者网诸网友一起作个梳理和分析。需要提前说明的是,迄今为止,“上海自贸区”的“自由”细节并未公布,日后也未必全部公布。通过上海金融“42条工作措施”,通过中央和沪上媒体报道,通过学界专家介绍,应该大致能猜出个八九分。
  一、贸易新“自由”
  传统自贸区内的自由贸易之所以比区外要自由,主要是实行正面清单管理。简单讲,就是对区外不能做而区内可做或满足一定条件可做的贸易种类列出一个清单。在该清单所列范围内的贸易,区内均可以做。
  大伙可能已经注意到,根据《文物保护法》,传统自贸区的注册企业不能从事文物进出口贸易,而一旦此动议得到通过(肯定通过),在“上海自贸区”进行进出口贸易乃至文拍卖就不受《文物保护法》之约束。
  传统自贸区内的贸易主要集中于加工贸易和一般进出口贸易。而眼下全球经贸活动的一个新趋势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相对于实物贸易,服务贸易有点摸不着看不见,但中国若不主动争抢这一趋势性的新商机,就会被别国和别的经济体抢得先机。
  还有,上海现有四个自贸区的贸易已经比区外自由得多,但贸易形态却依然局限于本地交易为主。对于“上海自贸区”所赋于的“油水”大得多的期货贸易、保税期货贸易等上海尚呈空白。而业内人士已有所了解的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则处于零星的试点之中。这儿举个例子,所谓离岸贸易,通俗讲,就是贸易的主体一方是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企业,但贸易的另一方甚至多方,却在别国和别地,贸易通关、验收、交割、结算均在异国异地进行。话到此,就是外行也已大体明白,如此一来,无论是企业贸易风险的规避还是政府监管风险的规避,均需要有效的跨区域甚至国际合作才能完成,对于上海,眼下全无经验可言,亦无教训可供镜鉴,惟有大胆而谨慎的探索才能逐步悟出个中之门道。
  二,金融新“自由”
  笔者从上海的“总部经济”困境切题。截止今年上半年,全球跨国公司500强在上海建立公司总部或大区总部的,已不下400家。可是,从数量看足以大到令世界羡慕的上海跨国公司总部,绝大多数是“行政总部”而非“结算总部”。“结算总部”才能形成“总部经济”,才能为上海带来真金白银。现状之尴尬在于,跨国“行政总部”利用上海发展“总部经济”之急切,借机在上海圈地。上海何以如此尴尬,这就涉及到上海的金融“自由”很欠缺。
  还有,上海“总部经济”这些年虽吸引到不少跨国研发中心,但却未能为上海带来同样收益丰厚的“研发经济”。问题还是出在上海的金融欠“自由”。
  再有,前文所及的离岸贸易等,结算虽在异国异地,但账目还得记在上海这个注册地,如果缺乏金融“自由”,离岸贸易就能难真正发展起来。
  归纳起来,必须在“上海自贸区”实施的金融“自由”至少包括:区内人民币与外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人民币与外币离岸账户结算业务并构建区内离岸金融中心,并最终形成离岸金融市场;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以方便区内企业规避利率和汇率风险等等。
  此外,各类资本愿意到“上海自贸区”安营扎寨目的是赚钱。钱赚到后,还必须允许人家一方面继续享受区内的一揽子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允许人家把所赚之钱用于人民币境外直投和实施跨境结算。进一步,区内中外企业要扩大再生产,就必须方拥有方便快捷的低成本筹融资服务,那就得允许人家把区内的存量资产证券化,允许在区内批量开办专业化经营的民营银行。
  再譬如,扩大再生产还涉及设备融资租赁,这就又涉及到在区内建立民营的融资租赁服务体系以及作为硬件配套的民营金融租赁公司和民营金融消费公司等等。
  问题在于,开放与自由从来与风险相生相伴,金融越“自由”,国内外资本尤其是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国际游资,很可能利用“上海自贸区”作为平台,实施资本的快进快出疯狂套利,轻则扰乱中国金融市场,重则冲击中国的金融秩序并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所以,打造金融新“自由”对上海决非一宗轻松的事。
  三,航运新“自由”
  “自由贸易”必须由自由的国际航运为其配套。这涉及到上海大力开发现代服务业范畴内的现代“航运经济”,主要包括:船舶交易、航运经纪、航运指数、航运咨询、航运会计、航运审计、船舶租赁、航运保险和再保险、江海陆物流联运等一整条航运产业链之打造。还涉及船舶注册、航运通关、航运金融、航运便利化、海事法律服务、境外所得税免征利得税和薪俸税等完整的监管服务链。
  上述“两链”,新加坡、香港、巴拿马等真正的国际航运中心均相当成熟,但对上海却属典型的新手,有些项目还呈空白。至于由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派生的“第四产业”甚至“四点五产业”之类 的现代服务业,对于上海而言,目前尚鲜见有完整和通俗的概念普及公开见诸报端。
  四、税收新“自由”
  低税收是各国争抢“自贸蛋糕”的一柄利器。对于上海而言,主要涉及区内注册企业按减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区内注册企业境外直投收益采取分期缴纳所得税政策;现有流转税是否予以取消;增值税和消费税收还是不收。还有区内注册企业即期享受出口退税难题。眼下,出于防止骗税等因素,货物进入保税区,海关管理上已视为出口,但税务管理却不予认同,致使企业不能享有即时退税优惠而占用流动资金。
  五,法律新“自由”
  也即,“上海自贸区”必须是一个“有限的超法制特区”。内行人皆知,三部涉外经济法,主要是限定外资一定的经营范围,出资比例等等。前者主要出于保护部分国内产业发展之需要,后者则为了防止区内外资成为绝对控股股东。虽说这是国际惯例,但必须进行适度调整,倘若诱铒不够“美味”,外资就会选择别国的“自贸区”。
  此外,相对于前文所及的适用于传统自贸区的正面清单管理,“上海自贸区”拟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通俗讲,就是对区内注册的中外企业开列一张中国法律所不允许经营的事项,除此之外,区内注册企业均可以自由经营。很显然,这也涉及重大的政策突破。而且,负面清单管理必须“法外施恩”在先,这正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在区内暂停三部涉外经济法律动议的原委所在。
  六、建设“四个中心”的一根“共用撬杠”
  上海构建“四个中心”,依次是国际经济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在“四个中心”中,国际经济中心是上海经济的“树干”,其余三个中心则是主要枝杆。
  那么,上海经济目前在国内所处地位说来惭愧,1978年,上海经济占全国经济的比重接近17%。至去年,上海经济占全国经济之比重已跌到4%。若以国际经济中心作参照物,去年上海勉强排进前十名。
  有人也许会问,上海构建“四个中心”已喊了至少十数年,为何实际进展难以说出口?笔者以为,很大程度上,上海一直缺少一根可以带动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国际金融等三大中心共同发展的“共用撬杠”。而全新定义的“上海自贸区”恰是一根现阶段最合适的“共同撬杠”。有了这根姗姗来迟的“共同撬杠”,对于上海而言依然犹晚未晚。以“上海自贸区”作依托,建设三大中心才有事可做,才能最终形成支撑上海国际经济中心的三块基石。
  上文所及之外,政府服务与政府监管的创新,也是赋于“上海自贸区”新“自由”不可或缺的重要前置条件。由于这一块的沉苛积淀人们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限于篇幅不作赘述。
  作个简略概括,“上海自贸区”的新“自由”将集中体现于“一简化六自由”:简化管理尤其是行政审批,使区内注册企业享受贸易自由、人员进出自由、货物进出自由、服务进出自由、货币流通自由、货物存储自由。并使与区内注册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区外企业搭车享受“一简化六自由”。
  当然,所有的“自由”从来都不是谁谁赋于的,而是要靠区内注册企业在创新实践中主动争取的。上海能否拿出当年浦东开发开放的勇气,才是“上海自贸易区”建设的根本所在。否则,诸如把“上海自贸区”建设比喻为“中国二次入世”,“二次浦东开发开放”、“再设一个深圳特区”的美好期待,统一都是纸上谈兵。
[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把整个浦东打造成“上海自贸区
& & & & & & & & &把整个浦东打造成“上海自贸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鲁宁昨天上午,国务院公布沪津闽粤四大自贸区建设方案(上海自贸区为续建方案)。姑且把“建设方案”视为“整体方案”,那么相较于一年半前国务院公布的“上海方案”,它有两大明显的升级:“建设方案”对自贸区试验的目标作了新的共同定位,即四大自贸区“都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四大自贸区共同使用同一张负面清单,相较于2014版“上海清单”,“共用清单”禁入门类减少3个,禁入或限入行业减少18个,清单细目中涉及仍须采取特别管理措施的事项,压缩至122项。去年年底,上海自贸区扩区方案已提前获批,自贸区从原来的28.78平方公里,扩展至120.72平方公里,在原外高桥、洋山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础上,新纳入陆家嘴、金桥、张江等片区。昨天,伴随国家层面的“建设方案”公布,本市亦于当天向中外媒体发布了扩容后的上海自贸区新的“深改方案”。与此同时,新的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管理架构和机构设置调整方案,也已大体落定,近期有望向社会公布并投入运行。我们认为,根据上海自贸区“深改方案”,结合刚发布的四大自贸区“建设方案”,在上海自贸区新确立的四大深改指向中,当下最该早日取得深改突破的,应当紧扣以下两大指向率先集中发力,争取在一两年内先于其它两大指向,收获深改成果。首先,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力求使金融服务自由创新,真正获取看得见摸得着的重大突破。就这件大事,第一步是建立自由贸易账户,然后具体尝试资本项目可兑换。截止上月未,上海自贸区已注册企业1.9万家,设立自由贸易账户1.2万个,入驻区内的各类金融机构中,已有150家领取了跨境人民币结算牌照,双向资金池规模已达1300亿元,目前呈万事具备只欠具体可兑换资本项目直接进行点对点和门对门对接。一矣有了这样的批量对接,上海自贸区已然拥有的各类(项)金融服务业开放举措,才能通过需求的刺激,逐项成为具体的服务实践。并在实践中生成更多的服务需求,继而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业在自贸区乃至全上海的更大更广层次的开放。有鉴于此,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第二步务必抓紧迈出去,若继续久拖不决,在四大自贸区政策起点已完全填平的现状下,津闵粤很可能“后来居上”,一批潜在的可兑换资本项目,及有可能被津闵粤自贸区所“汲走”。此外,若可兑换资本项目长期处于“花朵大而结果慢”状态,还会直接影响到社会舆论对上海自贸区试验效果的主客观评价。就此,我们理当清醒看到,整个国家目前虽在逐步去除“GDP至上”的旧理念,但各行各行的各色人等,真到了评价改革成果的实际大小时,仍然会习惯性沿用具体的数字来评价具体的成果大小。其次,一个体量更大,深改难度也更大,可一旦真正突破价值亦更大的深改指向,当把整个浦东新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行政监管改革,乃至新区政府自身职能转型与升级,与自贸区的深改指向进行真正紧密的无缝对接。把自贸区已被证明有效且已大体成型的一整套做法,直接或大部移植至整个浦东新区。鉴于张江园区在“加盟”自贸区之前(早于自贸区成立),上海已将本市所有区(县)的国家级、市级、区级高新园区或高科技开发区,统一加挂了“张江园区某某分园区”的牌号,以便于统一享用张江园区的各项政策,因此,从理论上讲,甚至把要求提得更高一些,整个上海都有理由早日成为国家的自贸区。这当然还是后话,可亦是上海当竭力追求的目标。由是,若要最终实现自贸区对上海的“全覆盖”,先把整个浦东新区真正融入自贸区是必需的前提。43这个要求对浦东新区并不高,若与津闵粤三大自贸区相比,上海更具得天独厚之行政体制优势。识者所知,尽管上海自贸区已然扩容,但它的各个片区恰恰全部集中于浦东新区之内,而津闵粤三大自贸区的各个片区,均面临着因分布于不同的行政辖区,而必然会出现的“跨区行政协调难题”。毫无疑问,上海自贸区下一阶段深改的四大指向需要同时发力,但在力量使用环节当尽量避免平均使力。若能在上文着重提及的两大发力指向上率先取得突破,上海相对于其余三大自贸区的先发优势将进一步巩固和放大,上海自贸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责任担当则更为显著。日为《上海商报》撰写的见报社论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财经博客群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给浦东的钱更多自由 上海自贸区究竟能做什么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之后,企业纷纷来此注册。但直到现在,他们还是没弄清楚可以做什么。而上海主政者念兹在兹的仍是金融中心的地位,他们正在等待一项即将在自贸区落地的金融新政。
至少从两个月前,上海自贸区金融新政即将颁布的消息就已传出。对上海来说,这是期待已久的事,被认为是在全国已经出现多家自贸区的现实下推动上海自贸区往深处去的最大动力。
“很快、很快了,”日,浦东新区区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孙继伟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表态说,已经只剩国务院开会拍板了。他透露,“最后应该是49条。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应该是没有问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个人合格的投资者对于境内外投资,也会进一步的开放。”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一时间引发企业注册热潮,大妈们都涌去开公司。当时人们不知道这里能做什么,但觉得先抢到入场券总没错。
时至今日,更多的企业拿到了这张入场券,他们排队站在台前,仍然好奇:“拿到票的我们究竟能做什么?”
即将到来的金融新政又能给上海自贸区带来什么?
浦东都是自贸区
这次扩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铁丝网限制。
2014年“两会”的最热词汇是“自贸区”。除港澳台外,全国的31个省份(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已申报成功的上海外,有多达21个省市表达了申请自贸区的愿望。
2015年“两会”后,上海、天津、福建、广东四地自贸区的新格局形成。在上海,也完成了传统自贸区的扩区,新自贸区纳入陆家嘴、张江、金桥三个片区。这三地的GDP占浦东全境的80%。可以说,在这轮扩区后,整个上海浦东都变成了自贸区的试验田。
曾任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现任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的郑杨透露,“自贸区扩区原本是要今年两会前挂牌和宣布的,后来接到国务院的有关要求,两会后挂牌。”他介绍,扩区前后,区内注册企业数量由2万家变为近5.8万家。
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回顾,因为在原来28.7平方公里的铁丝网里,很多先行先试的政策没处放,一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的开放举措都没法做,他们一直以来都迫切希望扩区。
“原来我们还设想希望能够争取扩区扩到浦东的全境,”他说,“后来在中央的决定下,还是想把全国四个自贸区都固定在120平方公里左右。我们就选择了现在这四个片区,一共120平方公里多一点。”
上海几乎把浦东的“精华”区域都圈了进去:陆家嘴片区,包括沿江到世博前滩,这里是全国金融业的主战场,也是整个上海的名片。张江是年轻的“IT民工”聚集地,主攻高新技术和高端研发。金桥的主要领域是智能制造和先进制造业。后两者都已经是成熟的开发区。
新、老自贸区,加上它们对周边的辐射,孙继伟认为这次扩区基本上完成了覆盖全浦东的设想。“从我们内心来讲,这次扩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铁丝网限制。”他说,很多牵扯到改革创新的举措其实可以打破面积限制、覆盖全境。
自贸区与国际惯例不一样
今后成还是不成,最大的标志就是金融。
“我家就住在自贸区边上,自贸区扩容以后,我就被圈到自贸区里面了。但我现在也不知道作为自贸区的居民,有什么可以投资的机会。”在5月中旬上海财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主办的自贸区高峰论坛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说。
就这个问题,南方周末记者问了自贸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局长张湧,他的回答是:可以买到比市场上便宜10%-30%的进口商品,可以购买比4S店便宜的平行进口汽车。未来能享受的,还有外资医院、旅行社、境外理财等等。
在浦东新区的龙阳路地铁站,开了一家自贸区进口商品直销店,每天清早来这里抢购便宜的海鲜,是住在自贸区的居民们能感受到的切实好处。其他待遇,似乎都还是飘在空中的名词概念。
实际上,国内的自贸区与国际普遍的自贸区概念并不相同。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讲了自己的观察。2014年5月,在复旦举行的上海论坛自贸区特别专场,邀请了全球五个自贸区的负责人,包括香港、新加坡、荷兰、韩国和上海。另外邀请了国际自贸区协会主席格兰姆·马瑟。
“当时大家都存在这个问题,就是听了半天,不知道上海自贸区要做什么,大家比较困惑,结果主席说:现在我听明白了,中国的自贸区是一个创新。意思是中国自贸区做的事情,跟我们大多数自贸区做的事情完全不一样,所以只能理解为一个创新。”
“后来我就问简大年先生,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他说我同意。我重新表示的话,应该说上海自贸区是一个非典型性的自贸区,我们做的事情是以金融试验为主的。”
交流中,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兼总裁王新奎表达了相同的看法,要特别强调“试验”二字。他曾参与制定最初的自贸区总体方案:
当初起草总体方案的时候,是上海综合保税区的升级版,叫做自由贸易园区。然后,中国生产力协会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打了个报告,说要搞个升级版,把保税区变成自由贸易园区。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外高桥保税区开了座谈会,提出搞试验区。
而在这个改革开放的试验区中,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金融改革。
王新奎说,在最初设计自贸区总体方案的时候,大家的感觉是一样的:上海自贸区最有亮点、含金量最高的,就是金融这一块。“今后成还是不成,最大的标志就是金融。
“一栋房子已经完成装修”
内部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无非就是看外部条件是不是具备。
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张新看来,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3年9月起,一行三会给出的“51条”改革框架;第二阶段是2014年5月,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投入使用,拆除境内外资金流动的初级壁垒;第三阶段就是2015年起的一系列制度建设和即将落地的“新51条”。
这个最初被称为“新51条”的政策,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应该是“新49条”。“有个别条款,可能因为国家部委之间有一些不同意见,免得拖下去,就搁置争议,不同意的去掉,同意的,就是新的49条”。
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的投入使用,被看做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基础设施已经搭建好。
2014年5月,自由贸易账户正式投入使用,对于境内企业来说,有了这个账户,就拥有了一个可以和对外资金自由汇兑的通道。对于境外企业来说,则意味着可以按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获得相关服务。它实现了自贸区内外分账核算,硬件上完成了“试验田”的准备。
目前,能使用自由贸易账户的主要是贸易类和服务类企业,满足实体经济需求,尚未向金融企业开放。
按照自贸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数据,截至2015年5月底,共开立1.6万个自由贸易账户,账户收支总额3739亿元;146家企业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资金池收支总额1657.87亿元。
上海银行自贸区分行的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开通自由贸易账户的方法很简单:到银行开户,再同时开立自由贸易账户,只要提供一般的开户资料、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等常规开户资料就行。目前是人民币账户,以后引入外币,逐渐实现完全可兑换。
作为与自贸区同时落地的分行,最受欢迎的产品是能够打通跨境资金池的业务。本外币的进出,从原来的逐笔审批变为事后监管,省时省钱。以四川长虹为例,开通了自由贸易账户后,集团内的跨境资金划转不用再逐笔审批、提供贸易资料了,香港子公司的资金结余可以通过网银、走资金池专用账户,直接打入四川的母公司。
另一项受欢迎的是跨境贷款。上海银行的招牌是境外人民币银团贷款:以自贸区分行为中间人,协调三家在台湾、香港的银行组成银团,为区内企业提供直接贷款,成本仅有5%,比境内低15%。他们用这样的办法信用贷款给外高桥股份3000万元,企业无抵押,境内银行无担保,风险由境外银行承担。但目前这样做的前提是外高桥股份这样作为自贸区开发主体的企业有强大的信用资本。年初,该行又为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有限公司发放了一笔1亿元的FT项下流动资金贷款。
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说,自贸区成立一年多来,境外人民币在港利率由3.8%涨到4.2%,境内则由6.4%降为5.5%左右。两地之间的利率差成倍减少,对降低企业借款成本有明显效果。
王新奎说,建立了FT账户,等于是一栋房子完成了最基本的装修,煤电水、通讯、光缆全部接通了。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是把准备搬入房间里的平台都建好了,比如黄金交易所、净值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交易所。第三件事是合格的投资者,这个条件也在准备中。
“尽管总体上感觉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实际上现在内部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无非就是看外部条件是不是具备。”王新奎说。
金融改革下一站
人民币,在上海、在浦东自贸区内优先进行可兑换。
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给自贸区在扩区之前的打分是90分,同样的问题,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鞠建东给目前自贸区改革的打分是“及格”。
他认为,金融改革方向是清楚的,但是边界怎么划、规则怎么定,一直是政府和学界担忧和争论的。本来,未开放的金融市场像一个盖着盖子的锅,钱多钱少都逃不出去。开放以后则不然,国内金融漏洞将彻底暴露在汹涌国际游资面前,一不小心就将酿成年那样的金融风暴。
就自贸区而言,在他看来,资本市场放开的另一个阻碍是无法圈定防火墙。
现在自贸区资本市场开放的理念是:一线完全放开(自贸区和境外),二线完全管住(自贸区和境内)。这很难做到,无法把资金像货物一样管理,比如不让它过黄浦江,怎么做到?
游戏规则的制定,最终会回到两条:账户监管、额度控制。
实际上,“呼之欲出”的新政虽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在3月份的一次公开讲话中,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已经透露出了比较多的细节和改革方向。
他介绍,金融方面如何吸引眼球,中央给的这个机会,在于未来人民币实现可兑换,在上海、在浦东自贸区内就将优先进行可兑换。
这意味着自贸区内的机构和企业可以便利地到国外发债和上市融资,但监管层面的前期准备是,掌握整个区域里的资金流、物流、订单流,这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具体体现在“新49条”中,比如会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先试;便利个人投融资的开展;开放自由贸易账户的外币业务;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账户的功能,证券保险类机构也开展分账核算单元;目前已架好系统的13家银行也太少了。
企业资金管理创新方面,自贸区的企业可以开展双方资金池业务,资金池不需要提供用途证明,境内外的自由划转。
最受关注的是启动个人境外投资试点,包括移民、房地产、证券和实业投资,将让浦东的居民先出去。允许境内外证券市场的双向投资。开展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从前,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争取达到100万美元的自由兑换。
他举例说,以前孩子去美国读书,家长只能给5万美金,太少,只好跟亲朋好友凑出个20万美金的额度,今后争取一步到位。
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实现贸易、投资、实业并重。外国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争取发债的钱一定额度用于国内业务开展;建立人民币全球清算系统,目前依托在美国的SWIFF系统,创办自己的系统,上海市政府打算让全球人民币清算落户上海。
在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方面,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可以设立民营银行,争取设立两至三家,要有业务特色和模式。
民营机构可以设立金融的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和消费信贷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让民营金融机构参与,支持在上海在浦东进行相关方面的探索;扩大离岸业务的试点银行,探索银行的混业经营,银证保的交叉持股;科技特色的银行,支持科创中心的建设,推动投贷联动,学习浦发硅谷银行的经验。
在监管方面,也要给上海本地“一行三会”更多自主性,简化创新产品的准入,流程都要简化,产品的创新方面有大的突破,创新和金融监管协调好。
郑杨将目前的自贸区金融改革定义为第三季,他对此报以期待,自贸区和上海国际金融建设合二为一,即将落地的新“49条”就是指导意见。
郑杨说,到2020年,上海有要完成的硬性指标:金融增加值达到GDP的16%-17%。目前北京金融占比15%左右、上海占比14%左右,照近两年增速,五年可以完成目标。
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目前上海的存贷款量和香港持平。从交易总额来计算,上海2020年会达到1800万亿左右水平,其交易量会超过或接近香港、新加坡或东京,但离伦敦、纽约仍有距离。
金融机构在等什么
陆家嘴的金融大户们也做好了一落地就按下行动按钮的准备。
自贸区落地至扩区前,有新设企业1.79万家,一年半不到区内企业累计2.55万家。4月扩区以来,截至6月底,又有新设企业三千余户。
在企业层面,陆家嘴的金融大户们也做好了一落地就按下行动按钮的准备。
在平安大厦的陆金所办公区里,副董事长杨晓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作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他们很关心自贸区人民币资金的跨境流动,并对管委会喊话,希望陆金所可以被选为试点。
对于7月新成立的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来说,唯一看重自贸区会有人民币和外币的自由兑换,可以外汇进出方便。
作为证券类的上市公司,国金证券在自贸区落地时就注册了子公司,扩区之后,它的所有子公司都在内了。董事会秘书周洪刚说,那么早抢注自贸区分公司,就是“先把公司放在那儿,以后自贸区政策拓展的时候,我们就会首先享受到优惠”。他们在密切关注关于跨境资金使用的新政策。“一旦有这个机会,我们肯定会去把握,”他说。他们已经备好了产品,只等着新制度一落地,马上推出。
不只是公司,银行也做好了准备。上海银行自贸区分行的负责人说,在自贸区跨境融资新政与自由贸易账户外币功能启动后,他们会率先启用外币功能并完成外币资金的汇划。
在个人跨境投资方面,如果新政一旦推出,意味着个人可以投资海外的股票市场、理财产品甚至是房地产,他们也在开展相关业务研究和客户的联系储备。(来源:南方周末 张玥)
-----------------------------------------------------------------------
企善商务咨询从企业注册到企业运营皆可为广大客户服务,提供多元化服务(企业注册、企业网站、企业微信、企业代理记账、各项目审批、相关政策咨询等)
融资租赁公司转让,50万起!欢迎来电咨询
企善商务咨询现有现成的融资租赁公司转让,为广大客户节省了2-3个月重新注册的时间。
企善商务是专业办理融资租赁公司注册的公司,在转让融资租赁公司方面有详细而严格的流程,团队操作成熟,我们为您提供最专业和最优质的服务!
联系人:盛小姐
----------------------------------------------------------------------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南自贸区之后还能自由进出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