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新媒体推广方式在博物馆推广中的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园地学术园地
浅谈新媒体助推博物馆发展中的作用及应用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5106 次
&&& [摘要]当今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已经很大程度上的取代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它以方便快捷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所接受。当代的新媒体,如移动应用(Mobile APP)、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应用平台为博物馆信息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方式,为博物馆发展提供了的新途径。本文试就新媒体助推博物馆发展中的作用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其体现形式和传播途径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 [关键词]新媒体 博物馆 发展 作用及应用
&&&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甚至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代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表明,博物馆的发展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新媒体的出现将对博物馆进一步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博物馆作为文化地标和传播文明的窗口,有责任和义务尽量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新媒体的应用研究不仅是增强服务功能的有力举措,更是满足公众需求的新平台。
&&& 一、博物馆功能的发挥和新媒体的发展
&&& 1.博物馆发挥其功能的重要意义
&&& 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人类文明历史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文明成果、普及科技知识、宣扬人文精神的重要阵地,是人们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殿堂。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维也纳大会这样定义博物馆:“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盈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作为向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单位,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社会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及自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博物馆的职能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 发挥博物馆功能和作用,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评估博物馆工作成效的基础标准,更是实现博物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提高博物馆社会贡献率,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优质服务,使博物馆成为文化教育和传播中心。在“终身教育”理念遍播全球、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博物馆以特色的教育方式及模式、凸显博物馆自身的教育服务体系,致力于公民“终身教育”、引导公众“自我学习”已经成为博物馆业界共识。博物馆发挥其教育功能俨然也成为博物馆立足于社会的最重要的公共职能之一。
&&& 2.当代博物馆发展面临的趋势、挑战和危机
&&& 在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这其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以及移动3G、无线网络技术应用的广泛推广,新媒体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地渗透了人们的生活中,从数字电视、CMMB、直播星到各种移动终端,手机、地铁、楼宇、车载电视等,无处不见新媒体的身影。而传统的博物馆教育途径主要依赖于陈列展览、现场讲解、宣传出版物等载体,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人对信息需求的方式。博物馆传统的教育模式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项研究报告已经指出,新媒体的出现在未来的5年内将对博物馆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排序:1、无论是博物馆的参观者还是工作人员都越来越 通过各种高科技仪器去体验博物馆之旅。2、跟收藏相关的多元媒体仪器已逐渐成为博物馆数码诠释中具有珍贵价值的资产。3、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轻易接触到各种资源和关系网,这让我们逐步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角色。4、由参观者来塑造博物馆开始成为共识。5、随着数码化和目录化项目的开展,源源不断需要大量博物馆资源共享。6、公众的期待和社会参与正在深深的改变博物馆的广度、深度和与外界的关系。
&&& 3.新媒体的发展
&&& (1)什么是新媒体?
&&& 对于新媒体时代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
&&& (2)新媒体的概念包含以下要素:①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使用有线与无线通道的传送方式,比如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报纸等、如果说传统媒体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么新媒体就是信息社会的产物。②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新媒体的信息往往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进行宽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③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受众接收新媒体信息,大多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制约,受众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受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④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新媒体不仅是技术平台,也是媒体机构。与传统媒体相比,变化的不仅仅是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有商业模式的创新。⑤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 (3)新媒体的优势和社会影响力
&&& 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以其第一时间的时效性、随时随地的便捷性、无所不包的海量内容等特性,快速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工作中,颠覆性的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受习惯和消费行为。
&&& (4)新媒体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媒体,是信息传播行业的朝阳媒介
&&&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国家间和国内交流日趋频繁,全球相互依赖性增强,更便捷的交通和电信的进步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利用信息通讯技术进行的交流将更为迅速和广泛。从全球范围看,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在它迅速发展的同时,它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充分应用科技对于博物馆来说机会与挑战并存。如何把博物馆管理好、运营好,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在收藏、研究、展览、公共教育、对外交流等之外,还能顺应时代潮流,应用现代传播新媒体,充分运用微博、微信、二维码等技术,让公众在看热闹的同时更看门道。
&&& 二、新媒体与博物馆整合的必要性
&&& 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动不断发展。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突出、选择性增多、多样性形式、实时性发布等特点,同时具有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
&&& 我国对博物馆的认识中指出博物馆应具有“宣传教育机构”的功能。由此可见,一方面博物馆是收藏文物的场所,另一方面博物馆应该对公众开放,实现教育、研究等功能。从这一点出发,博物馆的开放性显得非常重要,而受到场地、空间、文物保存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传统博物馆所能实现的仅限于入馆参观,参观人数有限。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这是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的,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解决了这一矛盾,开拓了新的道路。
&&& 以数字博物馆为例:数字博物馆的概念包括两个范畴,即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和博物馆的藏品信息通过数字化渠道进行数字化传播。藏品的数字化实现藏品的数字化收藏,增加了博物馆无线收藏的可能性,实现藏品信息的持久保存、消除了风化、腐蚀等物理因素对藏品的损害。而且能够实现藏品在时间、空间上的移动,减少在搬运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坏,使得藏品的展示空间前所未有的扩展。实现藏品数字化后,只有将藏品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展示出来,才能满足博物馆开放性的要求。而选择何种方式和传播途径成为博物馆是否能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决定因素。传统印刷媒体、广播、电视都不能很好的实现博物馆这一需求,即便是CD、DVD这样的载体,也难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这既促成了博物馆走向新媒体整合的道路,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 随着移动3G的普及,以手机为媒介的传播方式终于以第五媒体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手机媒体实现的传播不同以往点对多的传播方式,而是多对多的传播,具有分众传播的特征,传播强,定向效果明显,同时作为最便携的媒体终端,具备良好的移动性,实现随时随地迅速便捷的了解想要知道的信息。而上网检索信息和利用信息发布的功能。人们一方面可以通过3G技术实现宽带上网,通过手机浏览博物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蓝牙技术实现无线局域网互联,获取局域范围内推送的信息。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应用可以被灵活的安装到客户的手机界面,实现应用的安装和使用。总之新媒体的出现及普及对博物馆教育模式的发展无疑是打开了一扇充满活力及魅力的大门,它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新途径,将博物馆的信息以最快最便捷的形式传递出去,同时在展览讯息、教育活动、观众互动等多个方面提供一个史无前例的平台,实现与观众“近距离”的互动,双向交流是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新媒体与博物馆的整合也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 三、新媒体用于博物馆发展的方式
&&& 1.博物馆活动的信息发布、收集、评价与讨论。长期以来,博物馆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博物馆网站来发布信息,观众只是这些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公众既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同时也具有主动性,可以与博物馆互动交流,针对某一事件进行评价与讨论。此外,博物馆经常性组织的教育活动除了传统的媒体进行信息发布外,在新媒体中可以选择网络博客、社区媒体、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媒体等,相对公众的公车视频、地铁视频、网络媒体等进行低成本高效应的信息发布。同时,博物馆还可以就各类活动进行网预约、网上调查、收集意见,还可以网上投票喜欢的展览、文物、讲座等。
&&& 2.展览、藏品介绍。要拉近展览、藏品与观众的距离,通过登陆博物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就能游览到展览和藏品的详细介绍、信息。新媒体的技术能辅助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及公共教育活动;用手机扫一扫展览或藏品的二维码,就能得到藏品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说明、语文介绍。现在微博、微信等非常发达,有些观众希望把自己看到的好东西跟他人分享,扫下来的藏品图片和信息更清楚、更专业,能在公众中自发引起互动。例如在微博中,国家博物馆每天发布一个标题为“国博藏品点播”的微博,然后从该条微博的评论中随机挑选三位网友的点播要求,介绍相应的三件藏品。这个活动激起大众很大的兴趣,广大网友积极参与。通过新媒体能增加展览与公众的互动,增强趣味性和娱乐性。
&&& 3.数字博物馆。是指以数字化方式完成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管理功能的博物馆。今年7月,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与湖南师范图书馆合作,运用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将刘少奇生平知识、研究成果、影像资料等10多个项目进行系统资料收集整理,共同建立数字图书馆,提供给广大观众共享。还有今年5o18上线的数字武汉博物馆,观众不仅可以在虚拟场馆参观,浏览和藏品有关的图像、文献、视频、三维模型等信息,而且可借助个人平台发布自己的藏品照片,与其他爱好者交流。
&&& 4.虚拟博物馆。是应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表现博物馆陈列展览或文物实体的一种新型博物馆可以让观众坐在家中就可以访问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例如,人民网o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全新推出的网络纪念平台“领袖人物3D虚拟纪念馆”正式开通上线,该虚拟纪念馆是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最新推出的一款采用3D虚拟现实技术,在互联网上展现领袖风采,并可进行模拟祭奠的网上领袖人物纪念平台。网友无需安装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即可在3D场景中对领袖人物进行纪念和缅怀。辛亥革命博物馆改版后的官方网站即将于6月底正式上线,其中新推出的720度全景展示板块,可以利用虚拟技术,将5个基本陈列展厅延着展线全景式展现出来。
&&& 5.网络教育,又称远程教育。博物馆可以将知识讲座或讲堂类的活动进行录制,放在网络空间中定期进行播放,还可以将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料编制成PPT供网民学习。列如,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与中央党校合作,建立远程教育教学点,观众可以提前预约或定时在音像厅学习观看。
&&& 6.数字游戏。可以根据藏品的形状开发网络拼图、找不同、文物联联看、电子绘图等多种游戏让观众参与,还可以在技术层面上进一步开发模拟考古,让观众层层进行闯关。此外,现在网络上开发的“博物馆奇妙”的小游戏也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 7.动漫作品。博物馆社教员可以通过一台相机,一个剪辑软件,加上充满创意的想法就可以完成一个新媒体的产物——定格动画。社教人员根据故事的情节制作动漫,让观众特别是小朋友进行欣赏。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展厅中,刘少奇青少年时代的故事被制作成动漫,放在展览的电脑触摸屏中,让小朋友自由点击进行学习,起到了小中见大的效果。
&&& 8.数字电影。结合展览内容播放电影是比较普遍的教育方式,目前新媒体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其制作技术也不断创新,例如3D、4D电影等,例如长沙市先导区城市规划博物馆就有5D电影供观众欣赏。
&&& 四、新媒体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范例
&&& 1.速度快、内容丰富生动
&&& 2011年6月,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为配合该馆“千秋帝业:兵马俑与秦文化”展,特别推出了世界首个专为博物馆而设计的苹果手机(iPhone)综合导览程序。该程序的最大亮点是应用增强现实技术开发了多种多样故事性极强的互动节目。在参观中,观众不仅可用手机观看兵马俑拉弓、射箭等虚拟场景,切身体验秦国将士昔日风采;还可与兵马俑合影、玩各种秦文化浓重的迷你游戏,或以3D动画形式欣赏自己感兴趣的展品等。据该馆副馆长孙德浪解释:“我们希望利用科技与观众联系,为他们打造新颖的多感官体验,进而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
&&& 同样,在波兰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为了改变很多年轻人评价博物馆“很无聊”的窘迫局面,博物馆特别请了一批演员在每幅画作前“戏剧化地复活”油画讲述的故事,然后制作成手机应用程序。当观众用智能手机对准画作上的二维码后,画作背后的故事就会鲜活地呈现在手机上。在该程序推出后的4个月中,博物馆一直处于一票难求的火爆状态。
&&& 2.教育更深刻,无处不在(齐白石画, 找茬)
& & 以湖南省博物馆新近在苹果App Store上线的“白石墨韵”专题iPhone手机应用程序为例,该软件展示了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齐白石先生艺术作品的部分藏品,包括绘画、篆刻、书法等艺术作品。观众不仅可通过图文形式了解白石老人的生平、轶闻与作品,还能参与互动小游戏,或虚拟盖章,或给大师作品“找茬”,形式新颖,寓教于乐。
&&& 3. 适应社会的教育进度和方式
&&& 国外博物馆中针对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开发的应用程序不胜枚举,其中不乏令人拍案叫绝的创意。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几家博物馆也紧跟潮流,先后开发了手机及平板电脑导览等应用程序。
&&& 五、结语
&&& 本文介绍了新媒体用于博物馆社会教育中的优势及作用、新媒体与博物馆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思路,从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当代新媒体进行博物馆社会教育延伸服务的角度实例途述其做法,描述了博物馆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为载体进行教育传播的必要性,通过描述新媒体对博物馆社会教育所带来的变革,以促使博物馆加入到利用新媒体的行列中来,从而推动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向着全民性、广泛性、实用性、终身性、开放性、多样性的目标要求迈进。
&&& 本文作者:肖惠平 辛亥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张芸晖 辛亥革命博物馆开放开发部
&&& 参考文献:
&&& [1] 王宏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 [2] 刘玉珍 王学敏 博物馆宣教工作与社会需求——以河南博物院为例. 中国博物馆.2012(4)
&&& [3] 刘莉 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应用的新趋势——读《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1年博物馆版》报告. 中国博物馆.2012(4)
&&& [4] 湖南省博物馆网站 博物馆视界—博物馆知识
&&& [5] 肖冠雄 新媒体与博物馆社会教育
&&& [6]《湖南文化遗产》、《长沙文博》
辛博·友情链接
咨询电话:027- 版权所有:辛亥革命博物馆 鄂ICP备号 技术支持:&&&
当前访问人数:1272174人新媒体: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新出路新媒体: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新出路bosxin博物馆展柜百家号  博物馆的文化传播需向何处走?新媒体交互式、数字化的传播方式不断推动着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给博物馆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文从博物馆和公众两个角度探讨了新媒体对博物馆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博物馆需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新媒体正以其横扫六合、席卷八荒的气势冲击着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使得受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对于承载着收藏、保护、研究及教育等几大功能的博物馆来说,乘上新媒体的“快车”,转变自身角色、拓展传统功能、提升用户体验,似乎是当下文化传播的新出路。  那么,新媒体是什么?怎样厘定?新媒体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具有传播速度迅捷化、传播内容缩略化等特点,目前各界对于新媒体的定义莫衷一是。但总体来说,可以从“以网络为主体的传播平台、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媒介形态”上去理解,即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与服务的传播形态。 [1]它的“新”,新在媒体互动的新方式、媒体技术的新融合上,新在对于传统传播形态及传播方式的颠覆上。  新媒体交互式、数字化的传播方式不断推动着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给博物馆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博物馆在微信与微博领域的探索与发展,进一步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这种潜在的影响,可以从博物馆与公众两个角度来谈。  从博物馆角度  首先,从博物馆自身角度出发,新媒体的注入使得博物馆的角色与功能悄然变化,它摘下了神圣的光环,打破了时间与地域限制,让公众能够近距离、全方位的学习和娱乐。这种影响似乎涵盖了博物馆的各个领域,比如陈列展示、公众教育、咨询服务等。  新媒体技术对博物馆陈列展示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丰富了馆内展陈的形式,经过数字采集、数字建模、3D动画等做到立体展示、场景复原,使得展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例如2010年的热门话题--故宫博物院的“走进清明上河图”沉浸式数字音画展示项目,向观众展示了51个画卷场景、模拟设计了700多段人物对话,观众只需按照自己兴趣点击屏幕即可欣赏画卷任意细节,获得视、听、触的多元化体验。  第二个层次是指博物馆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开辟的线上展新模式。 2016年,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利用新媒体平台举办了一系列线上特展,引起了观众们的巨大反响。其中,“炼土生辉--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彩陶艺术线上展” 阅读量共50.1万、 “禁止出国64件” 总阅读量为853.6万、 “御姐妇好” 阅读量178.1万、 “禁止出国第二批” 阅读量达到1797.8万。里约奥运会时期,微博小编策划的“文物也奥运”话题,引起了多家博物馆微博媒体的共同参与,阅读量直逼4000万。通俗简洁线上特展的新模式抓住了现代观众群体碎片化阅读的喜好,有效传播了博物馆文化,打开了博物馆展陈的新大门。  社交方面  除收藏保护以及研究外,博物馆的另一个重要职能就是社会教育。2016年“博博会”期间,在弘博网与MW(Museums and the Web)共同主办的“博物馆与新媒体”论坛上,来自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的陈晴曾表示,博物馆传播的最重要目的就是“教育”。近年来,博物馆利用新媒体开展公众教育的形式也在不断更新:  (1)博物馆网站教育资源的共享:打开中国美术馆的官网,在“传播教育”栏目下找到“在线学习”,就可以进行280余个美术讲堂的视频学习,内容详实,声画清晰,为美术爱好者带送去福利。  (2)各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教育活动栏目的设置:比如搜索首博微信公众号,成功关注后在主页点击“教育活动”,就可以获取近期讲座、讲解等内容,指尖化的便捷方式为博物馆吸引了更多观众走出家门来参观学习。  (3)博物馆官方微博的平民化运营:微博人气网红“堆主”--三星堆博物馆的朱丹丹在利用微博开展公众教育上有着独到的想法,翻阅她的博文,会发现很多活泼有趣又通俗易懂的文物介绍。  (4)手机APP的开发:2013年故宫发布的《胤禛美人图》App广受好评,2014年又相继推出《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两款APP。其中,儿童教育类应用《皇帝的一天》运用卡通萌化的清代皇帝形象吸引了青少年观众,在还原宫廷生活细节、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为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工作助力。  新媒体: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新出路  2016年9月,“博博会”期间弘博创新论坛现场  服务方面  博物馆的公众服务是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揭开了博物馆公众服务工作的新篇章。单从各大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开通来讲,这种信息传播的便捷程度便不言而喻。  2014年起,全国各大博物馆陆续开通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一时间微信语音导览、展览资讯、活动预约等等服务开启了线上模式。粤博在全国率先推行“微信导览”,而后逐步开发了展览推送、相关阅读、展览整体宣传功能,目前初步实现整体服务线上化。无论是博物馆传播还是活动预约,抑或与观众的在线交流,都能够通过微信实现。山西博物院微信平台的语音导览技术较为成熟。在语音导览栏目下选择相应的展览后,不仅有详尽的展览信息,还有附带语音导览编号的参观路线图,观众通过点击对应编码的录音就可获得展品的详细讲解,优化了观众的观展体验。  新媒体: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新出路  山西博物院文物信息中心推出微信语音导览,提供重点展品介绍、参观路线推荐等服务。该导览不仅是观众参观展厅的“讲解员”,也可以在参观前或者参观后随时远程收听。  前段时间火爆一时南京博物院“法老·王”展曾吸引了314843人次参观。这场充分运用新媒体及高科技技术的观展盛宴除了高门票收入与高人气捧场之外,展后对于观众的大数据分析也成为南博今后策划新展的宝贵资源。这种基于新媒体技术、无线定位、人工调查等技术的大数据分析,包括观众的满意度、展讯获取途径、观众人群构成、参展兴趣、观展路线、不同性别观众的观展动作等各个方面。  因此,对于博物馆而言,微信等新媒体带来的不仅是对外服务上的便捷化,在运营思路、效果评估等方面也能够促使博物馆工作者们通过后台大数据的分析不断调整策略、完善自身传播机制。  在“法老·王”展览中,南博选取了一位25岁本地本科在读女性观众和一位32岁本地本科毕业男性观众的参观流线作为样本,他们的足迹暴露了他们的内心  上图:32岁本地本科毕业男性观众观展路线 下图: 25岁本地本科在读女性观众观展路线  从观众角度  其次,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新媒体带来的影响包含信息获取途径的多元化、观众群体范围的拓展及忠诚度的提升,还包括观众观展体验的优化、自主参与性的提高等方面。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分众化的传播,改变了以往观众对博物馆信息的获取方式,建立起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无论是展览活动的资讯还是藏品背后的故事,甚至是预约、交流,观众只需要一部可以上网的移动多媒体设备,动动手指,便可轻松实现。这种传播方式给那些原本就关注博物馆的忠诚观众带来了极大便利,对于提高他们对本馆的忠诚度也有很大作用。  另外,新媒体传播还有助于拓展观众的群体范围,即通过线上的信息传递吸引那些原本处于观望状态或对博物馆有兴趣但缺乏信息获取渠道的“潜在观众”,使他们带着好奇与兴趣走出家门,走进博物馆,参与到博物馆的相关活动中来。  与新媒体技术结合的博物馆,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交互式体验项目,使得观展过程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趣味性与知识性,一定程度上愉悦了观众的体验过程。新媒体技术还能够帮助观众欣赏到那些未经展出的藏品,满足不同观众的信息获取需求。“例如数字敦煌博物馆基于对敦煌壁画的保护、展示目的,研究设计出了三维展示系统,这套系统可以使观众在虚拟环境中感受更为精彩的敦煌壁画。”  [2]观众通过博物馆提供舒适化的观展环境、趣味性的互动体验装置及各种媒介,能够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落实行动力,真正参与进博物馆的各种活动中,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发现、反思,从而对特定知识产生兴趣,将被动的参观变为主动的学习和创造过程。”  [3]这对于观众自身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来说,无疑是一件美事。  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博物馆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递信息也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在“博物馆与新媒体”论坛上,来自传媒行业的《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澎湃新闻·艺术观》执行主编顾村言就曾指出博物馆行业在移动社交媒体传播方面存在着信息过剩、同质化、过于碎片化和低俗内容绑架用户等问题。  他认为,部分博物馆过分追求娱乐化,互动体验反馈表面热烈,但阅读量或点击量未必能够反映传播内容的优劣。以北师大“捐瓷事件”为例,反映了自媒体时代中博物馆的一些弊端会被社交媒体无限放大的现象,博物馆行业应更加谨慎,做好预案、预防不可控事件发生,并用立体眼光看待媒体。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bosxin博物馆展柜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博物馆展柜资深设计分析师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媒体推广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