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建设中应注意什么

&&&&&& > 文章正文
美丽乡村建设要注意处理好六个关系
时间: 09:22:00 字体设置:
&&&&美丽乡村建设,是党中央立足改善广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集中解决乡村发展突出问题所做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做好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加快完善示范村服务功能配套,推动生产要素向农村延伸,也要注重保护农村元素和乡村特色,积极处理好六个关系。
  一、建筑设计要重“改建”轻“拆建”。多年来,很多地方在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上贪大求洋,照抄照搬,对农村原有的建筑推倒重来,大搞拆建,使美丽乡村失去了乡村味道,丢失了区域特色,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确定的“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思路极不吻合。各级在优化改善基础设施功能时,要坚持“改建、扩建”的思路,建筑设计应该充分依托农村现有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依山就势、傍河就景,利用乡村建筑元素符号体现农村风格、地域特点,尽量保持乡土原貌,体现民居环境与自然山水的协调统一,使山地有山地的特色、川区有川区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品位,避免把村庄建成“兵营式”,把民居建成“家属楼”。
  二、村庄风貌要重“护景”轻“造景”。在以往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多数乡村为了突出示范村“点”的价值,忽视“自然美”,大兴“模仿秀”,堆雕塑、造假山,刻意地创造了一些与本土区域风格大相径庭的人造景观,使美丽乡村失去了天然的落落大方。要坚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传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的原则,编制形成高质量、富有艺术美感的整体风貌规划、区域景观规划和村落布局规划,使各类公共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与区域景观和村落布局规划相衔接,形成文化底蕴厚重、艺术格调高雅、色彩搭配和谐、田园风貌独特、乡愁记忆浓烈、主体功能完善的乡村建设规划体系,达到布局合理、艺术性强、风格独特。
  三、生态建设要重“整治”轻“改治”。许多地方在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的整体布局和环境配套中,更多的是用城市化视角去美化乡村,大改农村原有的生态环境布局,村庄古道变成了水泥油路,小桥流水变成了河堤大桥,村落古宅变成了城市小区,不仅打破了乡村特有的景观空间格局,还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植被景观。要坚持“保护生态、全域整治”的思路,尽可能地保持村庄原有的田园景致,将千百年来的“自然景观、生产方式、邻里关系、民风民俗”等“田园牧歌”式的生态景观延续传承,加强以种草、植树为主的生态绿化,组织开展好以治理农村“十乱”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整治投入力度,优化垃圾处理模式,组织开展“文明卫生户”评比等活动,引导乡村树立生态文明的新风,不断解决好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
  四、文化建设要重“育人”轻“育势”。乡土文化是乡村社会的灵魂。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将乡土文化片面地理解为文化墙、乡村舞台、农家书屋等质体的新建改造,注重了舆论式、阵地式宣传,忽视了对乡土文化产业的承载传递。乡土文化传承,要把乡村特色文化传承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发掘、保护和开发农村优秀文化资源,大力弘扬具有陇东特色的周祖农耕、香包刺绣和红色革命等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和发扬道德文化、乡贤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不断增强乡村的整体文化内涵。
  五、产业开发要重“效益”轻“效仿”。市场需求是决定产业是否增效的关键因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些地方盲目跟风,一味追求产业规模,违背市场供求关系,照搬外地产业模式,强行要求群众发展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的产业,导致当地产业供应饱和,农户增产不增收。在特色产业的开发培育中,要按照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把乡村产业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起来,充分发掘自然环境、田园景观、传统文化、特色产业等独特资源,实施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因村施策,因地制宜,持续优化农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景观农业,支持有条件的村建设集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形成持续增收的产业发展机制,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
  六、工作成效要重“民意”轻“臆断”。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村,主力是农民。但有些地方却忽视了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开展工作,从头到尾包办、不顾条件蛮干,甚至片面追求特色,代农民决策,搞整齐划一,导致出现了裸墙穿衣、屋顶戴帽、内土外洋等问题,老百姓也难以接受。各级要坚持把尊重农民意愿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凡事公开透明,实行民主协商,重大事项充分征求群众意见,让农民全程参与,特别是村庄规划的编制,要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看法,尊重群众的普遍选择,尊重农村的建设规律,统筹考虑区域实际差异,切实从农民最期盼、最需要的地方做起,确保真正打造一批一村一景、各具魅力、群众赞许的美丽乡村。(陇东报)
编辑:李育华
志愿者服务
7月 27日,庆阳市总工会联合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局,...
中央文明委成员单位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人口计生委
国务院国资委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旅游局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
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
市政府机构
全国文明网站
海南文明网
湖南文明网
江西文明网
福建文明网
浙江文明网
上海文明网
黑龙江文明网
辽宁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宁夏文明网
甘肃文明网
贵州文明网
江苏文明网
公益甘肃网
庆阳市阳志愿者协会
印象庆阳网
主办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庆阳文明网(C)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技术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留住乡愁
日 09:48:00
来源:求是网  作者:沈秀操
繁华都市、灯红酒绿、最美西餐……那些曾被人们追求、向往的美好生活如今似乎已成为“过去式”,不再是时代的“主潮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向往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吃吃喝喝穿穿,而是更向往天蓝、地绿、水清、宁静、单纯如少女般的那一处处醉美、诱人的村庄。因为那里可以熏陶人生、洗礼灵魂、尽享乡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5年初在云南调研时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可以说,乡愁已成为国人共识,成为当下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人们对生活的向往。2015年6月,总书记习近平在贵州省遵义县花茂考察时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花茂村让人找到了乡愁,最重要的就是这里保留着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保留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保留着人类的淳朴与纯真。
其实,不管是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讲话中,还是从视察贵州遵义县花茂时的有感而发中,总书记无不在暗示、提醒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我们不能忘了乡愁这个根本、这个灵魂。
那么,建设美丽乡村,我们怎样才能留住乡愁?
留住乡愁,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突出地域特色。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显著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有利于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时要注重突出地域特色,不管是江南水乡还是北疆草原,要尽量保留原有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原汁原味,进一步彰显地域特色,放大地域优势,把好乡愁关口。切不可将美丽乡村建设简单地了解为“农村的城市形象”,变成城市的微缩版,以致失去灵性,失去本真,丢掉乡愁。
留住乡愁,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弘扬地方文化。在乡村,地方文化就是一面镜子,一面洗礼群众心灵的镜子,它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生活水平的基石,是乡愁的精髓。因此,要注重搜集、挖掘、整理地方文化,如搜集地方方言、编撰民俗读本、设置地方特色展示宣传栏等,搭建好传播、弘扬地方文化的新平台,让美丽乡村具有生态之美、古朴之美、雅典之美、和谐之美,让美丽乡村充满地方文化色彩,载满浓浓乡愁。
留住乡愁,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保护农耕文化。可以说,农耕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若能根据各地各方特色,对中国农村曾用劳动工具、生活物具,如捣米用的碓、碎玉米拌豆腐等用的磨、除稻谷中灰尘杂物用的风簸、翻田土用的犁等等完整、完好进行恢复保护,将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中低成本、大价值、浓乡愁的特点。成为人们寻找乡愁最理想、最直接的“活教材”和记住乡愁、留住乡愁最佳方式。
留住乡愁,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内涵凸显。当前,全国各地都有美丽乡村示范点,这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打造的样板,但是,走进这些示范点,美丽的外表给我们眼福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些美丽乡村“空虚的内心”,一些地方的美丽乡村建设用“披着羊皮的狼”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因此,我们在打造美丽乡村靓丽外表的同时,更应关注群众的期盼、群众的心声,解决群众最迫切、最直接的问题,让美丽乡村建设既有面子也有里子,实现内涵与外显的统一。
谈及美丽乡村建设,人们自会想到乡愁。可以说,它们是孪生兄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我们必须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突出地域特色,努力弘扬地方文化,大力保护农耕文化,坚持内涵发展,确保传统保护与现代化建设“双驱动、双促进”,实现“齐步走”,牢牢把乡愁的最美底色镶刻在祖国美丽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上。
秉承“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留住乡愁”这一乡村发展理念,我们也就实现了最美乡村建设的目标,实现了乡村的发展与繁荣。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请自行核实有关内容。】
( 网站编辑:程卫军 )欢迎光临乌当区政协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是:&&&&&&&&&
对乌当区“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的几点建议
大胆探索尝试破解发展瓶颈建设美丽乡村&&对乌当区&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的几点建议  提纲:  一、&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的基本情况..................4  二、&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5  (一)变被动为主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5  1、创新思路,认识建设深意&&..........................5  2、把握思路,提升建设内涵&&..........................6   (二)政府牵头抓总,解决系统规划问题&&...............6  1、规划要整体布局分层次推进,具有可操作性............7  2、规划要凸显产业功能,具有可持续性..................7  3、规划要突破建设用地瓶颈,具有针对性................7  4、规划要畅通老百姓增收路径,具有时效性..............7  5、规划要考虑村集体增收渠道,具有多样性..............8  (三)大胆探索尝试,解决用地瓶颈问题&&...............8  1、用足用活&设施农用地&用地政策,置换指标..........8&&&&2、突破农房建设和承包经营权流转常规模式,腾地换租....9   一是突破宅基地建设瓶颈&&.............................9  二是突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瓶颈&&.....................10  三是突破农村产权交易融资瓶颈&&.......................10  (四)平衡利益机制,解决建设资金问题&&...............10  1、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引导资金 &......................11  2、乡镇部门配合,争取项目资金&&......................11  3、区属国有公司率先参与,搭建融资平台&&..............11  4、村集体合作社带头参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11  5、吸引企业入驻参与,吸纳社会资金&&..................13  6、发动老百姓主动参与,资产置换资金&&.................13  (五)凸显乌当特色,解决产业发展问题&&................13  1、抓住产业定位,凸显乡村元素&&.......................14  2、规划产业层次,凸显农业元素&&.......................14  3、发掘本土文化,凸显旅游元素&&.......................14  4、拓展优势资源,凸显健康元素&&.......................14  5、开发特色产品,凸显市场元素&&.......................14  (六)保障农民利益,解决长效运行问题&&................15  1、健全服务机构&&&....................................152、设立专项基金&&&....................................153、提升农民素质&&&....................................16  4、保障农民利益,完善社保体系.........................16  (七)落实保障措施,解决高效建设问题&&................16  1、做好群众工作&&.....................................16  2、建强村级班子&&&....................................17  3、严格考核奖惩&&&....................................18  附件(参考资料)  一、农村土地、房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参考........19  二、乌当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参考&&..................20  (一)民俗民间文化&&&.................................20  (二)节庆活动&&&&&&&.................................20   (三)家庭加工业&&&&&.................................21  三、&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的成功案例参考 .............21&& (一)云南腾冲资产置换吸引大型企业参与建设模式....21&&&&&&&&&&&&&&&&&&&&&&&&&&&&&&&&&&&&&&&& && (二)成都温江土地流转突破用地瓶颈建设模式 ...........22  (三)江苏蒋巷工农结合产业发展模式 ..................22&& (四)安徽宏村老百姓参与经营模式&&....................24  (五)浙江安吉测评奖励长效管理模式 ..................25  (六)重庆开县地票储备,为美丽乡村建设找到资金来源...26   四、其他参考资料  &&&美丽乡村&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农业农村发展的突破口,是解决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举措,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载体,是实现农村和谐稳定的新途径。经过多年卓见成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区&美丽乡村&示范带(以下简称示范带)建设要按照&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的要求,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逐步实现环境生态优美、产业持续发展、生活宽裕健康、民风和谐积极、管理科学民主、服务周到良好、城乡互补推动的目标,丰富和延伸&黔中秘境生态乌当--一个诗意生活的林中泉城&的内涵,建成贵阳市美丽的&周末花园&。  一、&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的基本情况乌当区紧邻贵阳市老城区,交通便捷,经济发展稳定,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突出,具有示范带建设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示范带位于乌当区东南部,主要围绕南明河(乌当段)沿线的下坝乡谷定村、谷坝村、下坝村(上大山、下大山、普渡、中寨)、喇坪村(白水陇和院坝边、养牛坡和马架)、岩山村翁簸、百宜乡拐九村农场、拐吉村,&泉城五韵&新堡乡陇脚村白水河、陇上村渡寨、马头村松树林、王岗村、偏坡乡偏坡村、下院村以及国家级文明村寨新场乡王坝村大小寨等18个村寨进行集中打造。其中百宜乡拐吉村为区级创建点,其余17个村寨为市级创建点。示范带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59%,规划总面积232.6平方公里,主要涉及下坝乡、百宜乡、水田镇、东风镇和高新社区,共13个行政村或自然村寨,30000余人。  在示范带范围内有水果27875亩,尤以下坝岩山、喇平万亩樱桃园为主导;蔬菜23441亩,尤以马百线次早熟、延晚熟蔬菜产业带和谷定谷坝香细菜蔬菜产业基地为主导;水稻13965亩,尤以谷定谷坝优质大米为主导。有以现代生物医药、特色食品、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为主导的工业企业。同时城市建设全面推进,东风镇大棚户区改造,宏德公司的入驻,三江城市商贸综合体的建设打造,为示范带建设融入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力。  示范带区域内水资源:南明河、鱼梁河、三江河、小河、白水河自西向东枝状分布。  示范带区域内文化旅游资源:属于贵阳市中心城区&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布局在新天组团延伸带上,汇集了情人谷、渔洞峡、盘龙山、相思河等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家、市级5家,还有偏坡璞越文化布依乡村旅游,沿线大量农家乐经营初具雏形。  但就现状而言,示范带范围内基础设施较差,交通路网等级低,主要是132县道贯穿,路况差,公共运输严重不足;下坝、百宜一带均属于传统农业乡镇,生产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也相对滞后;文化特征不明显,建筑物风格各异,标准不一;有的工业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随着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小企业已不具备竞争优势;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二、&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按照李再勇市长调研时提出的:&要高标准规划、高规格建设,一年形成框架,并且有亮点,两年就要形成规模,三年要全部配套完善&的要求,我们要在短时期内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高标准的小城镇建设、生态和谐的示范带面临着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有解放思想问题、系统规划问题、用地政策问题、建设资金问题、产业发展问题、长效管理问题等。经过课题组多层次的调研,充分协商,参考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就如何解决以上六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变被动为主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1、创新思路,认识建设深意  示范带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和改革,是打破乌当区城乡二元结构,改变乡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对此,全区干部职工和广大的群众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统一的思路,树立敢于担当的意识,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在行动上要变&上级要我做&为&我自己要做,我推动上级做&。示范带建设中,充分用足用活省级城乡统筹综合试验区政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政策,要尽快明确规划定位,抓紧制定融资、用地优惠办法,竭力破解用地政策瓶颈。需要动员全区力量共同参与,对其包涵的&环境整治&、&产业提升&、&增收致富&、&社会建设&、&文明新风&&强基固本&六大工程,由区政府副区长牵头,主要责任部门负责抓好落实。  2、把握思路,提升建设内涵  示范带建设要准确把握其内涵,是为了让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而不仅是建成一个外观上漂亮的村庄。所以建设的理念一定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围绕服务市场来做,确保其持续发展。要紧紧围绕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目标和我区建设生态文明区的总体要求,按照&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突出特色、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基本原则,以加快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为重点。整合资金、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把乌当打造成为农业产业提升、村民生活宽裕、自然生态优美、乡风文明良好的省级&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区,具有贵阳特色的&城乡一体、产城延伸、风景整合、全域旅游&的示范带。  (二)政府牵头抓总,解决系统规划问题  要尽快制定完成总体规划和各单项规划实施方案。由区级部门牵头,乡镇配合策划、包装各类特色开发项目,为招商引资、争取资金打下坚实基础。规划一经确定,要统筹协调,严格分步实施,不得随意变更和改变。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规划要整体布局分层次推进,具有可操作性  美丽乡村建设不要就示范带而建示范带,应囊括所有乌当区地域内农村,要形成一个全区总体布局,突出已确定的示范带区域的立体规划体系,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和建设点上的详细规划要层层衔接。要根据全区各乡村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推进开发建设:以发展城市综合体项目为主的城市综合示范片区开发,如东风产城一体化建设,三江城市综合体建设,可以由区级为主体;以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及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城镇综合示范片区,如东风、下坝、水田小城镇建设,可以由乡镇为主体;以现代新农村建设及现代农业产业为主,发展乡村旅游的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可以由老百姓为主体。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各级实施主体的实际情况,突出可操作性。  2、规划要凸显产业功能,具有可持续性  规划要结合现状、区位、交通、生态环境、河流水系及现状产业和居民点分布状况,示范带真正规划形成人居功能、旅游功能、产业功能突出的&三片(城市综合示范片区、城镇综合示范片区、乡村综合示范片区)三带(北部休闲产业发展带、中部休闲产业发展带、南部休闲产业发展带)、两心(东风镇公共服务中心、下坝公共服务中心)&功能架构。  3、规划要突破建设用地瓶颈,具有针对性  规划中,对于建设用地瓶颈如何突破,要有专门的土地问题研究专家反复磋商,留出专门的章节编写,要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其他地方成功的案例,结合乌当区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突破渠道和具体操作步骤。  4、规划要畅通老百姓增收路径,具有实效性  老百姓增收是示范带建设的落脚点,是规划能顺利实施的保障,因此老百姓增收路径如何实现,在规划中也需要专门章节编写,把它贯穿于示范带建设、管理、经营、持续发展全过程。  5、规划要考虑村集体增收渠道,具有多样性  村集体是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是老百姓的主心骨,是示范带建设的主力军,村集体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老百姓共同建设、经营示范带,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保障其作用发挥的关键。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村集体的增收方式,提出示范带建设中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渠道。  (三)大胆探索尝试,解决用地瓶颈问题  在示范带建设中,核心是建设用地指标。必须大胆突破、大胆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系列问题。乌当区作为&城乡统筹&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示范区,省委、省政府在示范探索如何试验改革上给予了我们很大的空间,支持先行先试,这是我们的一大机遇。以&美丽乡村示范带&为一个平台,严把用地审批关,严禁圈地行为,保障老百姓利益,让农民真正得实惠。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这篇文章,有利于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土地市场,有序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家休闲旅游开发、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本与农户&共赢&。  1、用足用活&设施农用地&用地政策,置换指标用好用足《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5号文件中规定的设施农用地用地政策(具体内容见附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置换用地指标:一是引进农业企业,流转土地,按照规划产业布局适度规模发展种养殖,腾换设施农用地指标供建设使用;二是村集体、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动农户,流转土地,按照规划发展产业,腾换设施农用地指标供建设使用;三是鼓励现有农村种养大户流转土地,扩大经营规模,建立家庭农场,按照规划发展产业,腾换设施农用地指标供建设使用。  2、突破农房建设和承包经营权流转常规模式,腾地换租探索建立农村闲置宅基地置换、流转、退出机制,农村闲置宅基地综合治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偿使用机制,努力在土地资源自由流动、集约使用方面积极突破,把土地资源变为土地资本。用好生态移民,贫困户建房,地质灾害搬迁等国家利民惠民政策,由村集体牵头,征求老百姓意见,选择合适的地块集中安置老百姓,配套完善居住经营综合功能,腾换出农民宅基地建设指标。征求老百姓意见,引导老百姓改变现有条件,集中居住,腾换出农民宅基地建设指标,腾换出的指标可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一是突破宅基地建设瓶颈。可用宅基地换住房。农户用宅基地换住房是一种新模式,农民放弃农村宅基地,宅基地被置换成为示范带建设用地,这种宅基地置换房票的方式,可由政府出资集中建房,配套综合服务功能,农民愿意进驻的,放弃宅基地建房需求,入住集中安置房,腾换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可集中引进项目入驻,带富一方百姓。农民可获得一套住房,可享受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保,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制。也可进行农房转让,可以由村集体将农民腾换出来的指标集中修建,面向社会公开转让,当受让人(买方)是城镇居民时,可由村集体与受让人签订转让合同,保护起合法权益;同时,也可以大胆探索农民将自己土地置换的建房&房票&出售给城市居民或企业,由他们来独立建设,独立经营。同时还可以将农户集中居住后置换出来的土地出让给城市居民来集中建设各种功能区市场。还可实行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合作建房。对于农村居民想建房,而没有资金的,可在合资修建、适度规模上给予外地居民一定优惠,规定统一的标准,由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合作建设,农村居民出宅基地,城市居民出资金,共同建设,共同拥有,共同经营,共同受益。村委会鉴证合作合同,保障双方合法利益。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解决农户无力改造房屋进行经营的困难,满足城镇居民经营、居住的愿望。  二是突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瓶颈。只要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利益,可以进行土地互换、出租、入股分红,也可以探索承包地换社保。农户用承包地换社保是一种新探索,这种模式比较适合进城务工多年的农民,在城市扎根,有自己的固定的职业和住房,但却无法享受城市基本社会保险的群体,也适合子女全部在城市有固定职业的农村留守(守农村住房、守承包地块)老人。  三是突破农村产权交易融资瓶颈。我国《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虽然未禁止农房抵押,但是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同时还明确了抵押时&房地一致&的原则,实际上禁止了农民将农房进行抵押贷款。所以,现实中农村信用社或银行一般不接受农民用农房抵押进行融资。要扩大农户自筹资金用于发展的渠道,还需政府牵头,推进金融配套改革,打通信用贷款渠道,为农村资产向资本转变铺平道路。政府要协助金融机构出台《农户大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农信社积极对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参与确权颁证的农村资产评估,并根据茶园、森林、土地、房屋等资源资产估价的情况,提高农户和农业投资者的贷款授信额度。结合乌当区实际,我们可以大胆探索实践&地票&交易,建立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制定实施办法,大胆突破。(地票交易就是:将农村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用地等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产生建设用地指标,这一指标化为抽象的&地票&,然后在交易所交易,可以在全区的范围内、更有价值的地方&落地&,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远距离、大范围置换,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四)平衡利益机制,解决建设资金问题  为有效解决资金筹措难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六个一点&来尝试。即:财政支持一点,向上争取一点,融资解决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社会参与一点,百姓自挤一点。  1、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引导资金  区级财政要预算专项资金,用于示范带建设开发或匹配、周转,如规划费用、上级建设资金区级匹配、招商引资专项费用、专项工作经费等。同时区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指导机构,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运行提供资金、技术和项目可研服务,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产业带上个体、大户、企业、合作社的发展。  2、乡镇部门配合,争取项目资金  示范带建设,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乡镇是项目实施主体,必须给予乡镇相应的自主权。应制定专门办法,下放部分开发决定权、规划内项目选择权、集体土地经营权、农房建设审批权等权利给乡镇党委政府,减少上级行政审批程序,以乡镇为牵头单位,协调区级各部门共同整合包装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加快开发进程。  3、区属国有公司率先参与,搭建融资平台  区政府授权三个区级融资公司实施政府指定的融资开发项目,自主参与招商融资开发美丽乡村带建设、经营。五彩农投公司负责示范带上农业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五韵旅投公司负责示范带上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泉丰城投公司负责示范带上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允许企业和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开发集体土地流转一、二级市场。  4、村集体合作社带头参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鼓励村支部、村委会利用集体资产在美丽乡村带建设过程中采取入股、合作、租赁等方式参与各类项目开发,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在城市工业发展中,征地拆迁时给村集体发展留出发展空间,让利于村组。  二是可以通过一些资产的置换给村里修一些宾馆和大型中高端农家乐,采用股份制合作方式,村委会作为最大的股东,可以推选村里能人来经营,也可以聘请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来经营,老百姓可以入股分红,还可以在其中就业领工资。  三是示范带建设中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势必要使用砂石等建筑材料,可以由村集体牵头来负责开采,包括施工队伍的选择,从中获利的款项作为集体经济来使老百姓获利。进行开采的时候合理规划,在不影响自然风貌和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合理的选择一两座山进行规范开采。  四是可以组织老百姓联合运输队,由村委会牵头,将老百姓中愿意购买运输车辆跑运输的组织起来,由村委会牵头洽谈接工程,再合理安排村民跑运输,村委会收取合理的管理服务费用。示范带建设中涉及运输的用工,同等条件交由村委会负责,这样既可以增加集体收入,又可以为老百姓增收作贡献,同时也可以规范开发中老百姓的行为。  五是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跨村、跨镇经营开发集体土地,使之成为集体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的主体,并以此为载体,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吸引社会各类资源向美丽乡村带集聚。  六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围绕家庭农场的方向来流转土地,实行规模经营,让更多的老百姓在合作经济组织的带领下,合理分工,形成专业化经营,在流转土地的时候考虑让老百姓拿土地入股。但是最好采取固定值回报的方式,以免出现老百姓过度参与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合作模式可以自由选择:一是合作经济组织负责链接市场,产品促销和生产技能传授和培训;老百姓负责生产农产品,按照市场价卖给合作经济组织,老百姓有农产品收益,合作经济组织有农产品市场差价的利润收益。二是合作经济组织既负责链接市场,也负责产品生产,老百姓只是在其中打工,有工资收入,不承担任何风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老百姓的合作中,政府要注意农民的诚信教育,让他们看到长远利益,学会长期合作,而不是追求短期的,一次性的利益。同时,政府要大量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使他们成为老百姓的致富领路人之一。  5、吸引企业入驻参与,吸纳社会资金  通过企业融资参与建设。根据《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城市规划》的要求,示范带属于贵阳市城市规划区中心延伸拓展,是对城市中心区域的功能补充和完善,必须要处理好示范带范围内各城市综合体与工业园区的关系,处理好生态保护与项目建设的关系。在企业的引进过程中政府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杜绝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入驻,从而影响示范带乃至整个乌当区的生态环境。一定要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并且要把生态效益发展首位。我区可以利用&黔中秘境&生态乌当&,&智慧城市&,&泉城五韵&等等这些名片,把他们作为一个平台,一种载体,大力宣传我区&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吸引优势企业入驻参与建设。  6、发动老百姓主动参与,资产置换资金  示范带的建设目标,就是要让老百姓富起来,要让老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一定要让老百姓看到长远的利益,成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主动积极参与示范带建设。老百姓可以充分发挥主导地位,全程参与建设。一是要加强对老百姓的宣传,让他们理解、支持、渴求参与示范带建设。在制定规划、落实规划实施方案中都要广泛征求老百姓的意见,二是示范带建设涉及产业发展,必须依靠老百姓主动参与和支持,才能让土地流转集中,产业形成适度规模,各项经营也需要老百姓的主动认购和参与,拼接市场。房屋拆迁安置,土地置换房屋,都需要老百姓的认可和主动参与,才能顺利实施。三是示范带建成后,要持续发展,老百姓的参与是关键。要让老百姓留得住,有钱赚,要让老百姓能主动维护示范带建设的成果,且能具备持续发展繁荣的能力。  (五)凸显乌当特色,解决产业发展问题  示范带建设的核心在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利用区域良好的生态景观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树立一、二、三产业联动的思路,构建都市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紧密配套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  1、抓住产业定位,凸显乡村元素  示范带建设一定要保持乡村元素,要尽量凸显乡村特色,避免建成城市农村两不像。  2、规划产业层次,凸显农业元素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产业要有层次,分季节,要形成四季产业带。要考虑产业的四季变化,才能保证产业带的长效发展,没有淡季旺季之分。果树种植、蔬菜栽培、装饰农家小院的花卉、餐桌上的特色均要考虑四季不同季节不同特色。要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的休闲农业产业链。使美丽乡村成为市民返璞归真、体验农耕文化、生态旅游、绿色度假的理想之地。  3、发掘本土文化,凸显旅游元素  特色乡村旅游是做活示范带的关键。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是乌当区开发特色乡村旅游的丰富资源。要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特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布局,着力把乌当建造成集文化、民俗、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带。要让多姿多彩、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活动 &活&起来,得到保护与传承,增强乡村文化旅游的生命力。示范带可推出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节目的文化旅游产品。  &&&4、拓展市场资源,凸显健康元素  要充分利用好我区温泉、高尔夫、休闲步道、生态农业等资源,结合西南高品位休闲度假区总体布局,拓展健康、养生、体育、时尚等元素。  5、开发特色产品,凸显市场元素  按照&突出特色、培育品牌、转型升级、扩大规模&的思路,合理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制定衔接配套的农产品、文化、旅游的旅游产品开发,努力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品牌培育和地方独有。旅游产品开发,可以由企业工厂化开发,也可由一定区域内老百姓本着&自愿联合、风险共担&的原则,组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共同参与开发制作,鼓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主以独立法人资格,领头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订单产业。坚持一个村寨突出一个主题,主打独特品牌,突出个性优势,大力发展家庭加工业。  把示范带打造为以乡村文化旅游为特色,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农业观光、民俗体验、科普生态、健身康体、休闲度假、温泉养身为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走出一条富有地方特色、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还可以将产业带作为贵阳市的市民供应点,确保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六)保障农民利益,解决长效运行问题1、健全服务机构  建设初具雏形后,着手建立健全管理服务机构,成立乡镇主导的管理服务机构,也可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行管理,政府做好相关服务工作。管理服务机构中,政府工作人员,专业管理人才、村组干部、示范带内商家、村民代表都必须兼具,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确保长效运行。2、设立专项基金  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已创建村日常卫生保洁、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维护等;建立美丽乡村长效管理队伍;营造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工作氛围。宣传和尝试垃圾分类管理,村集体组织专人定时定点收集清运,完善农户分类垃圾、村级统一收集,乡镇中转处理模式。成立环保协会,通过村民&一事一议&让村民筹一点、乡镇财政出一点、区级财政补助一点的办法,保障设施基本运行和维护的经费。3、提升农民素质  随着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创建层次的不断提升,农民充分享受到示范带建设的成果,要让农民都有一种自豪感,积极参加村里的公益事业,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风尚。这是保持村寨整洁、生态优美最有效的途径。乡镇或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如评选&星级村&、&星级户&、&美丽农家&等方法,调动农户积极性。这一点,可以借鉴浙江安吉模式。  4、保障农民利益,完善社保体系  一是政府应当从思想上引导,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农民&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应积极做到&失地农民有一套房子,一个门面(摊位),一次培训机会,一个孩子免费就读职业学校,一个就业机会支持&。  二是积极推进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基本生活无保障的被征地农民,由本人申请经民政部门审核后纳入农村低保范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三是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技能培训机制。由政府引导,与占地企业、单位签订定向培养合同,使失地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失业登记、社会保障、政策咨询等一系列服务。在劳动就业方面给予就业指导,组织劳务输出,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为失地农民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自谋职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融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获得就业岗位。  (七)落实保障措施,解决高效建设问题  1、做好群众工作突出群众是示范带建设的主体,本着群众自愿原则,加大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坚持群众自治。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将群众置身于责任主体和受益主体。切实做到村民自治,抓好&三治一长&,即村民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监督、长期有效。一是村集体要深入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要将示范带建设的规划、建设模式、老百姓如何参与,用地政策,合法权益等作好宣传,争取老百姓的主动参与,主动配合。二是建立党员、村民听证会制度,在示范带建设中,征地与否,土地流转与否,补偿的多与少;怎样做好产业布局最合理,老百姓做什么,怎么做等等,都要充分征求老百姓的意见,让他们能知晓、参与、支持。三是畅通民意信息渠道,建立群众诉求机制。基层组织来自于群众,能知民情、察民意,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渠道,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四是要做好群众的稳定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2、建强村级班子  配强村级班子。示范带建设中和经营管理中,村级班子建设是关键,只有配强村级班子,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带领老百姓积极主动参与示范带建设。建设中涉及征用农民土地、房屋,流转农民土地集中建设产业带,就需要有一个在群众中一呼百应的当家人,需要一个愿意为老百姓全心服务,大公无私的当家人,需要一个团结协作,一心为民的村集体班子。用村规民约(参考《村委会组织法》)来解决发展的问题。村级班子人员选拔范围,一是可在我区50岁至53岁按照政策解除非领导职务和离岗休养的科级干部群体中,选择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身体健康、热心为民的部分人员到示范带建设任务比较重的村帮助建设发展;二是可以从机关单位中选拔年轻有为的骨干力量到村参与建设、在建设中锻炼成长;三是将 &一村一大&列为示范点建设的主力军;四是从帮村单位、企业中选择优秀人才参与示范带建设。  3、严格考核奖惩  实行区、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在美丽乡村示范带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区住建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农业局、旅文局、城管局、交通局、生态建设局、卫生局、文明办等单位共同成立督查考核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的日常监督与考核工作,制定出台&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标准、奖励办法、乡镇(社区)和行政村(农村社区)考核办法等。督查考核办公室采取季检查、年考核的方式,全面强化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监督考核工作。实行季度督查制度,每季度组成督查考核组,分片深入到各行政村(农村社区)开展抽查检查工作,对照标准进行评分,并录制影像资料。根据抽查检查结果,建立工作台帐,以此作为对各乡镇(社区)、村(农村社区)高效建设管理实绩考核的依据。附件(参考资料)  一、农村土地、房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参考  1、《宪法》第10条第4款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况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  3、《物权法》第153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使用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第184条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用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8条 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引导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5、《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5号文件中规定:设施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兴建农业设施占用农用地的,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5%以内,但最多不超过10亩;进行规模化种植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3%内,但最多不超过20亩;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7%以内(其中,规模化养牛、养羊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比例控制在10%以内),但最多不超过15亩;水产养殖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7%以内,但最多不超过10亩。  二、乌当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参考  (一)民俗民间文化。乌当区文化悠久,厚重的水东宋氏土司文化,缤纷奇异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东风头堡文琴坐唱、棋子灯,下坝卡堡苗族花棍舞、岩底苗族长竹舞,新场小尧苗族花鼓舞、可龙布依红灯戏,百宜朗道布依语歌,偏坡布依婚宴盘古歌,羊昌黄连布依夜宴歌、布依铜鼓舞、板凳舞、竹竿舞、布依长号等民间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以及布依刺绣、簸箕画、木贴画、根雕盆景、香纸沟的古法造纸、竹编艺术、黄连农民书法等民族民间文化,散落在示范带上的村村寨寨。香纸沟古法造纸术、卡堡苗族花棍舞等24个项目被列为区、市、省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节庆活动。示范带可推出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节目的文化旅游产品。例如:正月以迎春为主题,开展&元宵歌会&和猜迷活动;二月以赏花、采花为主题,开展赏花踏青活动;三月以&三月三&和&清明节&为主题,开展赛歌和文明祭祀活动;四月以&四月八&为主题,开展耕田插秧等农事体验活动;五月以&端午节&为主题,开展包粽子、野菜识别采摘活动;六月以&六月六&为主题,开展布依民俗体验和休闲纳凉活动;七月以&七夕&中国情人节为主题,开展交友和举办暑期夏令营科普活动;八月以&桂花飘香&为主题,开展赏花、品刺梨果、中秋节团圆和迎国庆活动;九月以&重阳节&为主题,开展&吃新&、打糍粑和敬老爱老活动;十月以&牛王节&为主题,开展体验农耕文化活动;冬月以&冬至&为主题,开展布依特色美食品尝活动;腊月以&杀年猪&为主题,开展&吃庖汤&等美食文化活动。  (三)家庭加工业。可以考虑相邻地域,一个村专门推豆腐,卖豆花,卖豆浆,形成产业;一个村专门打糍粑、做饵块粑,做黄粑,做清明粑形成产业;一个村做香肠、腊肉、腌菜,形成产业;一个村专门出售大蒜、辣椒、土豆、玉米、大米等农产品,形成产业;一个村专门做旅游特色产品,形成产业,用产业的变化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让游客来有看的,有吃的,还有带走的,身心愉悦,满载而归。要发挥民间艺人的潜能,培训农村老人、妇女、儿童,参与学习制作旅游产品,如新堡渡寨簸箕画、木贴画,下坝卡堡的苗族刺绣、银饰、竹编工艺品。还可以根据时令,将百宜辣椒、黄金梨,下坝樱桃、艳红桃,水田酥李,阿栗杨梅等水果、蔬菜或特色农产品做成包装旅游产品出售。  三、&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的成功案例参考  (一)云南腾冲资产置换吸引大型企业参与建设模式  云南腾冲的开发,主要采用BT模式,政府将腾冲热海温泉旅游资源交给一家民营航空集团来全面建设开发,企业帮助腾冲出资建设机场。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只是为企业建设发展作好服务,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收取税收,企业拥有30年的经营收益,30年后交还地方政府。这种模式,政府让利于企业,让利于老百姓,只获取税收和旅游资源带来的三产发展收益,但是却能让地方迅速发展,老百姓迅速致富,且收效明显。  和顺古镇的经营模式也是由一家民营公司投资建设,开发经营,管理维护,政府做好服务,出台相关保护古镇条例,保护自然文化遗产不受破坏。  (二)成都温江土地流转突破用地瓶颈建设模式  成都市温江区通过&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这一针对传统农村分散、分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革,迅速改变了城乡&两重天&的面貌。温江区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大胆实践,大胆创新,采取三种主要方式进行土地流转:  一是按照&大统筹、大集中&思路,对农民&双放弃&(即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后的宅基地和耕地两类土地实施整理,推进土地跨区域流转。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土地整理为城乡统筹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原土地资本属性,把土地升值盘活,有效破解了一直困扰在城乡均衡发展中&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温江区&盘活&土地的方式不但让农民受益,提高收入,而且让土地成为&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从而一举破解了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资金难&困局。  二是以&两股一改&,将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民土地股权化后,交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由合作社统一与项目业主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按股进行收益分红,推进土地股权化流转。  三是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项目,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工销一体化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推进土地就地集中流转。  (三)江苏蒋巷工农结合产业发展模式  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位于常熟、昆山和太仓三市交界处,有186户、760人。在党的十八大代表,老支部书记常德盛的带领下经过47年努力,用农业的原始积累发展工业,用工业的利润反哺农业,把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血吸虫流行而且偏僻闭塞的苦地方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蒋巷工业园、农民蔬菜园和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是这个村的产业基本格局。  一是建设蒋巷工业园。无工不富,仅靠单一的农业很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星罗棋布、村村点火的工业同样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用农业原始积累发展壮大起来的江苏常盛集团是蒋巷村的工业主体,去年的产值超过10亿元。近十年来,常盛集团已反哺1亿元用于蒋巷村建设。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胜也是常盛集团的董事长,他介绍说,考虑到村里的工业用地紧张,前几年在邻村购买了500亩土地,设立了蒋巷工业园。如今,江苏常盛集团下属的四家股份制公司已经全部迁至工业园。  二是建设村民新家园。要想让农民安居乐业,就必须为他们建设好一个家园。蒋巷村请规划院精心设计的蒋巷别墅区,两批共建了186栋,每栋上下共200平方米,区内绿化面积超过50%,区内还有幼儿园、小学、剧场、商贸街、医疗、活动中心和休闲健身广场等配套设施。目前,全村186户村民全部搬进了电话、宽带、太阳能热水器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的新村别墅。据了解,第一批别墅平均每栋造价20多万元,第二批平均每栋造价达30多万元,但给农户的价格统一为12.8万元,其余的资金全部由村里补贴。村民还能拿到2万元的旧房拆迁补偿,所以差不多花10万元就能买到别墅了。蒋巷村鼓励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别墅新区,并每年给予奖励。但考虑到老年人住别墅的诸多不便,在别墅区前面专门建造了100套老年公寓,供村里的老人免费入住。宽敞的走廊加上星级宾馆式的室内配置,给为蒋巷村发展建设奋斗了一辈子的老年人提供了安居的环境,让老年人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三是建设生态种养园和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经济发展了,工业壮大了,但蒋巷村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村,通过工业反哺农业,蒋巷村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村里规划竹园300亩、果园200亩、蔬菜50亩,生产黄瓜等几十个品种的蔬菜和水果,改造水塘建成60亩高标准鱼塘。现在,村里的蔬菜和畜禽养殖可满足村办企业1000多人常年荤素食品的供应。通过拆除旧村巷、复垦复耕、配套建设沟渠等现代化水利设施,蒋巷村连片建成了近千亩优质生态粮食生产基地,分别由16名村民承包。49岁的村民王荣芬承包了40亩,只是个小承包户,一年的收入也在2万元左右,她的丈夫则在常盛集团上班,另有一份不菲的收入。  四是建设生态园。近几年来,蒋巷村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全面发展林果蔬菜、花卉种植等,建成了近600亩生态园,并开发了具有江南农村特色的&当一天农民,过一天农村生活&的农家乐项目。2005年,蒋巷村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实现了&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持家&的产业持续发展路径。  五是建设农民蔬菜园。村民搬进新村后,村里及时调整土地,建设了村民蔬菜园,以人口等量划定。  据了解,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其中在企业上班的村民人均每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种粮户和养殖户人均收入4万元,从事道路清洁的100多位中老年人,年均收入也在3万元左右。即使什么事也不做,村里的老人每年还有2400元至5000元的养老金。蒋巷村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副则副的劳动就业原则,使村民实现了充分就业零失业。蒋巷村的发展模式,是一个让人看得懂、学得会,也值得借鉴的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建设模式。  (四)安徽宏村老百姓参与经营模式  安徽省黟县宏村村位于黄山西南麓,全村13个村民组,396户,1220人,全村以旅游业、兴办第三产业和茶桑为主要收入。宏村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存明清古民居158幢,作为皖南古村落的杰出代表一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老百姓全程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经营,以旅游特色商品制作销售、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农业、餐桌农业带动美丽乡村建设经营,实现长效高效经营管理运行是宏村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传统农业经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路径。宏村村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主要抓住&五个点&:一是把握&引领点&抓规划。把规划编制与村庄特色、地域元素及群众意愿相结合,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二是突出&主攻点&抓富民。确定基础设施、土地整治、环境治理、产业打造等六大类中心村建设项目,重点加快宏村旅游服务业集聚区内项目建设步伐;三是明确&关键点&抓整治。以水域道路景区景点周边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通过出台田园风光恢复实施办法、湿地整理、污水处理等方式,为美好乡村建设留住发展魅力;四是把准&核心点&抓传承。将古村落保护纳入县城规划统一管理,建立县乡村&三位一体&的保护管理机制,并通过产品开发、建馆展示等模式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五是打造&活力点&抓提升。开展&村民村风培育工程&,以村民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通过宣传教育、举办活动、立体监管等形式,推动村民素质提升,并通过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培育农民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为美好乡村建设注入活力。在宏村整个建设经营管理中,老百姓是主体,全程参与建设经营管理,也是宏村建设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宏村的发展得以持续而高效。  (五)浙江安吉测评奖励长效管理模式浙江省安吉县围绕建成&全覆盖、高标准、深领域&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定位,通过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全面推进了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生动实践,安吉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成功经验名扬海内外,成为在全国推广的美丽乡村建设&安吉模式&。建设中,充分考虑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预留6%的建设用地为村集体发展经济使用。建成后,倚靠集体经济支撑,浙江省安吉县及时出台《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暂行办法》,每年对村进行测评,评价&好&的村按照在册农业人口计算,每年每人奖励4元,一年考核10次,也就是40元,按照人口最多的村4000人计算的话,一年可以奖励16万元,再加上机制考核奖3万元,评价&好&的村一年最高可以奖励19万元。用考核奖励机制确保安吉美丽乡村的长效管理,可持续发展。  (六)重庆开县万亩地票储备,为美丽乡村建设找到资金来源开县把万亩地票储备和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捆绑。建设好一个美丽乡村,就实现一个村的农民集中居住;实现一个村的农民集中居住,就将节约大量的宅基地资源。宅基地资源节约以后,就为实施万亩地票储备提供了先决条件。2011年底,开县复垦新增耕地15085亩,生产地票10826亩,已通过验收及交易储备地票有4117亩,开县实施了&万亩地票储备工程&,原则上每两年至少储备地票1万亩,未来5-10年要储备地票5万-10万亩。通过&万亩地票储备工程&,为美丽乡村建设找到了最大的一笔资金来源。开县推出了包括资产评估、抵押登记、风险分担、交易平台和银行服务为重点的农村金融五项创新试验。从而为加快农民增收、推进城乡统筹、缩小三个差距,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农村地票储备交易&给开县山区农户梯度转移带来了原动力,过去卖不起好价钱的农村建设用地,一下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地票,无论是在近郊的农村还是在偏远山区,每亩复垦地统一定价17.7万元。而且政府将卖地所得全部投入地票产生区域的&三农&建设中,不但农民享受到高额的建房购房补贴资金,还能解决其他区县发展中的建设用地不足,同时为保障开县的耕地面积提供了一个多赢的解决方案。  如将生产的地票全部申请交易,按照重庆市目前返给区县17.7万元每亩的标准计算,预期可获得19.2亿元。除开工程成本、融资成本等支出,可用于农民补助12.8亿元、集体经济组织2.2亿元、县乡管理经费2.1亿元。农户的直接收益:一是地票价款收入,农民户均可获得6.3万元,按照开县补偿方法,随着户改退地户增多,农户获得地票价款将增多。二是耕地经营性收入,复垦形成的耕地由原农民耕种,直接增加了其土地经营性收入,每年可增加600&800元每亩。三是务工性收入,一般而言,农民参与复垦,每亩可获1800元左右收入。不仅如此,地票生产还增加了镇村的活力。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形成地票收益后,镇乡可获得工作管理费1.2万元每亩,集体经济组织可获得补助2.1万元每亩,由县级统筹管理、镇村计划使用,增加镇村发展活力。  此外,地票交易对开县城乡建设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据了解,重庆区县申请地票交易,可获得30%的建设用地指标,开县2011年可获得1200亩奖励指标,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地票生产对开县的美丽乡村建设、户籍制度改革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地票储备工程覆盖39镇乡街道的41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在户改方面,开县通过户改&农转非&人员突破25万人,居全市第一,其中整户农转城退出农村宅基地的占28%,退出宅基地9660亩。  四、其他参考资料  1、《贵州贵阳市乌当区美丽乡村示范带概念规划》(设计单位:中国本土工作室,2013年4月)  2、《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刚同志到乌当区调研讲话》(根据录音整理,2013年7月)  3、《李再勇市长调研乌当区东风片区讲话》(根据录音整理,2013年4月)  4、《天堂创造者&&常德盛》(作者:何建明,2011年4月)  5、《赴湖州市吴兴区考察学习的报告》(作者:杨涛 区美丽乡村办公室,2013年3月)  6、《赴成都市温江区考察学习报告》(作者:唐玮 区城乡统筹办公室,2012年6月)   7、《突破瓶颈 还权赋能》(作者:肖兴跃,2012年9月)  乌当区政协  &&&&&&&&&&&&&&&&&&&&&&&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课题调研组  &&&&&&&&&&&&&&&&&&&&&&&&&&&&&&&&&&&2013年8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