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有个亿心金帝阁足疗怎么样店吗

2236、扶沟历史故事
&&&&&&&&&&&&&&&&&&&&&&&&&&&&&&&&&&&&&&&&
扶沟历史故事
1、阪泉之战
&阪泉是扶沟最早的地名。5000多年以前,在这里发生过中华民族先祖炎帝和黄帝的一次大战,那就是阪泉之战。炎帝、黄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炎帝定都于陈(今淮阳),黄帝定都于熊(今新郑)。长江中游有一支“九黎”部落,其首领蚩尤凶猛残暴,多次与炎帝交战,炎帝不支,退兵到阪泉安营。黄帝看穿蚩尤的阴谋,先灭炎,后灭黄,然后独霸天下。于是黄帝派使臣说服炎帝归顺,共同抗蚩尤,炎帝不从,于是黄帝带兵十万,围困阪泉,三战三捷后,继续劝降,炎帝终于心动,同意归顺于他,同战蚩尤。黄炎联合出兵,在阪泉西的桐丘(今雾烟山)与蚩尤展开激战,黄炎联军所向披靡,蚩尤难以招架,于是释放烟雾,让黄炎军队不辩方向,紧急之中,黄炎部立造指南车,破雾辨向,一举歼灭蚩尤。从此中华民族开始形成,人们尊崇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2、仓颉造字
扶沟县大新镇坡贾村民委员会的赵厂村,也是纪念仓颉造字的纪念地之一。据《光绪扶沟县志》记载:在扶沟县城东三十里冢子凹。赵厂东边500多米处,有三座高大巍峨的古冢相连,当地父老历代相传为仓颉墓,也叫仓皇陵。这三座古冢,北边的一座被黄水淤没,南二尚还依稀留有痕迹。当地父老说:“这里过去有仓颉墓碑,现在保存在坡贾村庙内。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传其圣诞日为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据史书记载,仓颉面长四目,天生睿德,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阪泉之战时曾跟随黄帝来过赵厂,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后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居阳武,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
3、黄泉会母
春秋时期,扶沟这块地方属郑国管辖,老国王娶姜氏为妻,生二子,姜氏讨厌老大而喜爱老二,后老国王去世,老大接了王位,老大就是郑庄公。姜氏心中不平,与老二商量谋反,此事败露,老大一怒之下杀了老二,把老母贬出京城,发誓若要相见,除非黄泉。后来郑庄公不孝之名传出,想和母亲缓和,但无计可施。考叔当时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颖考叔回答说:“我家中有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去送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颖考叔说“我冒昧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庄公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他,并说自己很后悔。颖考叔说;“君王何必担忧呢?如果掘地见水,打成地道去见面,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于是就给郑庄公设计一场黄泉会母的喜剧。他带领一帮人来到扶沟城西北的雕陵岗,挖一个地洞,并渗出水来,这就是黄泉,让国王与老母见面,不违誓言。
& 二人见面后,颍考叔又安排母子同坐一车在大街游走,谁人不夸这么一位贤良孝顺的国王呢!
4、老子讲道
&相传春秋时期,老子离开家乡鹿邑西行布道,走到扶沟烟雾山时口渴难忍,就停下来找水喝,但方圆数十里却找不到一滴水。当地老百姓告诉他,此地挖井挖不出来水,人们只能靠雨天积水活命。于是老子便召集人们在岗上讲经说道,感化上天。七七四十九天之后,他的面前突然冒出一口取之不竭的井泉来,人们欢呼雀跃,口称神奇。当地的人们为感激老子的功德,便把此井尊称为“天井”,烟雾山也被称为“天井岗”。后来老子到了函谷关,应关令尹喜之请,把他在烟雾山所传经道写了下来,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道德经》五千言。为此,人们在山上建起了九重大殿,遍植青松翠柏,供奉道教神灵,纪念老子,香火竞日不断。
&&&5、紫气东来
&一个清晨,函谷关善观天象的关令尹喜突然看到东方紫气氤氲,便出关相迎,果然见一长须如雪,道骨仙风的老者,骑着青牛悠悠而来,这就是老子。尹喜把老子留下来,请他做篇文章再走,老子就写了一篇专门讲“道”和“德”的文章,约五千字左右,后来人们把这篇文章印成书,书名就叫《老子》,又叫《道德经》。老子写完文章后,骑着青牛继续向西走,后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这就是著名的“紫气东来,青牛西逝”的故事。从此,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老子成了至高无上的天神,叫“太清道德天尊”,在民间都尊他为“太上老君”。《列仙传》载:"
老子 西游,关令 尹喜 望见有紫气浮关,而
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后遂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老子从何而来,是从讲道的第一关扶沟雾烟山而往,孕育着五千言道德经腹稿而去,骑着青牛伴随着紫气飘然西行,也可以说紫气来自扶沟。
&&&6、螳螂捕蝉
战国时期,庄周从家乡宋国到魏国去游玩,一日他来到魏国南部一个栗林,这里风景如画。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曹里乡雕陵岗,他游兴很浓,正想搭箭射鸟,这时正好一只鸟从面前飞过,落在树枝上,他定睛一看,好大一只鸟,异雀也。再仔细观看,鸟的前边有只螳螂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它前边的一只蝉。蝉处在高处一边放声叫着一边吮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他的旁边,螳螂弯曲身子贴紧前肢想要取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边;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弹弓和弹丸在他的下面。这三者都是为了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全然不知自己也处在危险之中,若不醒悟,必有灭顶之灾。人啊,应该居安思危,时时提防突如其来的危险发生,庄子由此想到很多。庄子不忍射杀,缓缓离去。
&&7、汉王倒井
扶沟城西北十余里处庙头寨村前,有一道岗阜叫庙头岗,过去岗上有一眼古井,人们称为“扳倒井”。相传西汉末年,汉光武帝刘秀准备与王莽大战于昆阳(今河南叶县)率军至此。其时正值酷暑,刘秀人马干渴十分,岗上仅仅一井,难供千军万马汲水饮用。怎么办呢?无奈之中,刘秀走到井边,无意之间顺手一扳。井口忽然倾斜,井水喷涌沸腾而出,千军甘饮不竭,炎暑顿消。将士们欢呼雀跃,都说刘秀是真命天子,东海龙王也相助来了。因此三军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地赶到昆阳,乘势以少胜多,打败了王莽的百万人马,奠定了东汉王朝的基础。刘秀称帝后,就派官员来到这里,赐封这口井为“扳倒井”,民间称为“汉王倒井”。后来当地人在岗上建了光武庙及云台二十八宿庙。岗上殿堂林列,柏松森森,古色斑斓,风景幽雅,“汉井溢泉”遂为扶沟古代八景之一。清代扶沟知县赵如桓有诗称赞:“圣主中兴护百神,井龙闻命亦逡巡。斜扳深砌随双手,倒挽清泉饮万人。庙貌至今巢鹳鹊,人言自古应星辰。不知汉室多灵异,图谶传来恐未真。”
8、秋胡戏妻
西汉末年,扶沟县罗敷庙村出了一个十分美丽勤劳的女子,姓秦名罗敷,喜欢采桑养蚕,嫁给了蔡河上游一大户陈州鲁台秋胡为妻。二人刚结婚不久,秋胡就去山东,一去数年不归。秋胡在鲁地兖州做官,十分想念家中的爱妻,实在忍不住了,就请了假回家。当他骑马经过蔡河边的一座桑林时,见一个美貌少妇正在采桑,禁不住上前调戏了几句,遭到少妇的严辞拒绝。等到少妇回到家里,她万万没有想到调戏自己的竟然是自己日思夜盼的丈夫,心中又气又恨,就跳进蔡河自尽。汉乐府《陌上桑》有诗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9、朱鲔封侯
&公元25年6月,刘秀即位当了皇帝,年号建武。建武元年,刘秀派大司马吴汉率领岑彭、冯异、祭遵、王霸等十一个将军攻打洛阳城。把守洛阳城的是更始帝手下的大将朱鲔。围攻三四个月,不能攻下洛阳。岑彭过去曾经跟朱鲔共过事,刘秀就派他去劝告朱鲔投降。朱鲔在城上,岑彭在城下,二人就对起话来。岑彭说:““萧王素有大志,更始帝目光短浅,如今更始帝与赤眉军作战,打了败仗,大势去矣。朱将军何必为一个胸无大志之人苦守孤城呢?”朱鲔听了岑彭的话,长叹一声,说道:“我何尝不明白自己眼下的处境呢?当年萧王的兄长,大司徒刘演被更始帝杀害的时候,我还帮着更始帝。更始帝派萧王北伐,我还极力阻拦。我自知自己罪大恶极,怎么敢见萧王呢?”岑彭说:“萧王处处以仁义为怀,不说别的,就说更始帝吧,他打败仗以后,无处栖身。萧王念更始帝原来是自己的主人,落到这个地步,十分同情,于是就下诏书封更始为淮阳王。”朱鲔还是犹豫不决。岑彭回去向刘秀报告,刘秀说:“做大事不计小过,如果朱将军愿意归顺,可封侯拜将。”朱鲔听到刘秀的话,答应归降。后刘秀封朱鲔为扶沟候,在小扶城(今崔桥古城)。
10、穷寇宜追
170-207),字奉孝,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今许昌禹州市)人,三国时曹操谋士。建安十年(205),郭嘉因功封洧阳(今扶沟县练寺镇)亭侯。其后代子孙郭奕、郭深、郭猎相继袭封为洧阳亭侯。献帝建安三年(198年),郭嘉建议曹操乘袁绍北上攻打公孙瓒的良机,进军徐州,征讨袁绍的盟军吕布。曹操听从了这个建议,立即征讨吕布。三战三捷之后,吕布退缩城中固守,两军相持日久,攻打不下,众将领劝曹操回兵许昌,曹操也有退兵之心。只有郭嘉力排众议,再次向曹操建议说:
&“吕布每战必败,被困孤城,内缺粮草,外无援兵,’若激励将士奋力攻打,徐州指日可下。如果失掉这个战机,无异于放虎归山,将来勇冠三军的吕布与袁绍会合,必为心腹之患。”曹操采纳了郭嘉“穷寇宜追”的意见,日夜号军猛攻,终于攻克徐州,捉拿了吕布。
&&11、官渡之战
& & &郭嘉(
170-208),字奉孝,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人,扶沟洧阳(今扶沟练寺)亭侯,曹操谋士。在曹操与袁绍的战斗中,曹操想消灭袁绍,把北方作为统一中国的基础,但又害怕袁绍兵多地广,实力雄厚,迟迟不敢下手。于是,郭嘉就以汉高祖刘邦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最后战胜强敌楚霸王项羽为例子,从政治、思想、组织、军事等方面,对袁、曹两个军事集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得出了袁绍“任人唯亲”、“不知兵要”、“不知是非”等“十败”,而曹操“唯才是举”、“用兵如神”、“赏罚分明”等“十胜”的结论。郭嘉的战略思想为曹操所折服,鼓舞了曹操积极参与“官渡之战”,并最终以2万人马打败袁绍10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12、思伯捐躯
北齐有个忠臣张思伯,为官清正,性格耿直,但遭奸佞陷害,齐高帝听信谗言,将思伯罢官,赶出京城。他来到扶沟西南一带岗岭上隐居,虽被罢官,他依旧不忘百姓疾苦。一年秋,洪水泛滥,房倒屋塌,张思伯不顾年老体弱,自驾小舟,搭救落水人,并查水情,看流向,与灾民共商排洪办法。一天他驾着小船在鹭鸶台村搭救落水人时,一股激流卷翻小船,张思伯没入水中,不见踪影,百姓喊天叫地,痛苦不已,寻了几日,不见尸骨。当时齐高帝下世,齐武帝就位,地方官将张思伯的事迹禀告朝廷后,齐武帝认为张思伯的确是个忠臣,下旨为他平反昭雪,并加封了他的两个儿子。儿子找到父亲的尸骨后,入葬立碑。两个儿子继承父志,继续治水,大儿子修一排水沟,百姓称为大郎沟,二儿子修一泄洪渠,村民称为二郎沟。他所救人的鹭鸶村,因张思伯尸首在这里浮现,村名改为露尸台(今路寺台)。
13、甄权医痈
甄权是隋唐名医,扶沟郝岗村人。他对怪病有奇方,孙思邈曾向他学过针灸。相传,甄权一次到鄢陵行医,路过一条小河,天气炎热,他下河洗把脸,以解暑气,这时她见一少妇洗衣,无意中和她打个照面,一眼望其面色,断定她腹中有疾,这女子看来人一直瞅着她,认为这男子不怀好意,起身就走,而甄权步步相随,并大声说:“大嫂,你停一下,我有话说。”这女子走得更急。甄权几乎在吆喝:“大嫂莫烦恼,明年病发把我找,我家住在扶沟北郝岗村,我叫甄权人人都知道。”第二年,少妇疾病发作,腹内膨胀,丈夫焦急不安,四处求医,百药无效,少妇知命不久长,对丈夫说,你就舍了我吧。夫妻二人难舍难分,抱头痛哭。就在无奈时少妇想到河上先生的几句话,告诉了丈夫。丈夫刻不容缓,把甄权请到家,他一不摸脉,二不开方,让病人在院中赛太阳七天(等痈长老),七天后,他让家人备一筛一绳一刀,请来两人帮忙,让病人坐在草筛上,筛上绑绳,将绳挂在梁上,将病人往上拉,当拉到离地五尺时,甄权突然拿刀砍断绳子,病人摔落在地,肠痈震破,血染衣裤,那少妇尖叫一声,就昏了过去。她的丈夫见景大哭,连声说:完了,完了。甄权说:不是人完了,而是病完了,不一会,病人苏醒,丈夫露出了笑容。
14、马王称雄
马殷(约852----930),字霸图,今扶沟县曹里乡马家村人。少时家贫,为民间木工,唐末乱世应募从军。唐僖宗光启年间,在军阀混战中马殷所在的部队得到发展壮大,达10万之众,此时马殷已是部队首领之一。后唐天成二年(927),封马殷为楚国王。马以潭州为长沙府,建宫殿、置百官。马楚极盛时,其辖地包括湖南全境及广东、广西和贵州的部分地区,共28州1监,直隶楚王府。马殷为王之后,取上尊中原王朝,下抚黎民百姓的保境安民政策,外修友好,减少战争,让人民休养生息,经济上奖励农桑,提倡纺织,发展茶叶,通商中原,不征商旅,因此全境社会安定,国库殷实,人民安居乐业。湖南盛产茶叶,他就把茶叶运往外地,并在茶叶销售大的荆南、洛阳等地,设立茶叶专卖机构,获得了巨大的收入,因而楚国的经济趋向繁荣。马殷在统治湖南的30余年中,很少主动对外交战,政局比较稳定。境内没有战争,有力地促进了湖南境内经济的发展,使那里的人民过了一段安居乐业的生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256卷中称赞他说:“扶沟马殷,以才勇闻名。”在湖南长沙东郊的田野上,有两座大小相当的土冢,这就是著名的马王堆汉墓。
15、吕潭陈醋
&公元960年,北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但还有几个小国未能统一,于是赵匡胤乘龙船顺御粮河南下征战。吕潭有条小河穿街而过,那曾是喧闹一时的御粮河。当赵匡胤经过吕潭街市,因一路劳顿风寒,染上疾病,高烧不退,呕吐不止,这就急坏了御医、随从,下去四处打听名方,以求速效。百姓推举吕潭陈醋,说它有清热解毒之效。御医采纳,并又进一步研究探讨,决定以醋为引,又配几味中药,制出了“伤风驱寒”汤,太祖服后,渐渐入睡,晚间出了周身大汗,到第二天醒来,不烧不吐,浑身轻松,病竟好了。他精神振奋,一举拿下诸国,天下归一。现吕潭陈醋,仍名扬豫东,色香味俱佳,四方来客,经久不断。实为陈醋正宗。
&&16、明志升仙
&宋时扶沟城东南隅,有一道观瑞云宫,道内有一位叫王明志的道士,一日,他防仙求道来到中岳嵩山,正在少室山顶欣赏金灿灿的山菊花,突然风起,云海翻腾,这时他看到一只恶鹰叼着一只白鹤,他立即捡起一石块,向恶鹰投去,恶鹰逃去,白鹭得救,明志撕下衣服,为白鹭包扎伤口,突然从黄花中现出一美女向他款款走来,她连连说:谢谢你救了我的白鹭。那鸟飞到神女肩上,立马变得小巧玲珑。明志看这女不凡,立刻下跪,问她是那方神仙。那女答道:我是中岳大帝夫人侍女花仙子。说罢,白鹭变大,张开翅膀,仙女骑上升空。就在半空中,花仙子说:你要记住,三年后的今日你在翠屏山等候,接你升天成仙。翠屏山何处?就在扶沟县城东南,山上有一道观,就是王明志的修道之处。三年后的那天中午,祥云缭绕,仙乐阵阵,一只丹顶鹤从天而降,驮起王明志升天而去。
17、丁度修律
&丁度(990--1053),字公雅,生于北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年),祖籍恩州清河,迁居扶沟东南丁岗村,大中祥符年间,举科制,为大理平事,通判通州,后为紫采殿学士兼侍郎学士,迁尚书右丞,端明殿学士。
丁度好学嗜读,尤其喜爱《尚书》,著有《迩英圣览》十卷,《龟鉴精义》三卷及《编年总录》八卷。丁度还是宋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仁宗时奉诏与李淑等人刊修《韵略》,后改称《礼部韵略》。又依例刊修《广韵》为《集韵》,改并广韵独用韵为同用的有十三处。《礼部韵略》五卷,专备礼部科举考试之用,所谓“略”,指当时举子所常用的字书、韵书的略本,为宋代官方书籍,后来经过历代增修,今所传为《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及《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简称《增韵》。《集韵》包括平声四卷,上声、去声、入声各二卷,收了53525个字,比《广韵》增加一倍多。因《广韵》多承用唐代韵书旧文,策略失当,故丁度重修此书,韵部仍分二百零六,而韵母和次序稍有改动,于同用的韵有所改并,内容注意文字的形体和训诂,是研究文字训诂和宋代语音的重要资料。丁度卒于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归葬扶沟丁岗村。
&18、程颢治扶
&程颢(),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熙宁八年至元丰三年(1080年)五年间,程颢任扶沟知县。其为政尚宽厚,重教化,关心民瘼,兴建学校。在他“乡必有校”的号召下,建起乡校、社学多处,于县城内创建书院,择邑之弟子之秀者就读。并召当时的著名学者福建建阳人游定夫来扶执掌学事。著名学者、程颢之弟程颐亦来扶协助,一时扶沟名声鹊起,吸引了全国各地人来扶学习。著名的程门四学士吕大临、谢良佐、游定夫、杨时均来扶拜师于程,使扶沟的文化教育有了很大改变。其崇尚教育的风尚,深深影响着扶沟由文化落后之地变为礼乐之区。为扶沟县明清文学艺术高峰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程颢治扶,后人写了大量的诗文予以歌颂。清末扶沟诗人吕阳桐曾写诗赞道:此处当年栖凤鸾,凤鸾栖处少严寒。至今雪雾荒台上,犹带春风气一团。程颢创建的书院,历经千年,至今保存完好。
19、程门立雪 &
程门立雪之典出于扶沟,清光绪19年县志有记载。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在神宗熙宁8年任扶沟县令,建有书院,其弟程颐也在书院讲学。一天,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当时正遇上了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起大雪。他们俩人为了不打扰先生休息,便恭恭敬敬地侍立在门外等候,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老先生慢慢睁开眼睛后,见杨时和游酢站在门外等候,他大吃一惊。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二人变成了雪人,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这种精神让程颢很受感动,于是,便收他俩为入室弟子,悉心传授。杨时和游酢果然不负所望,后来,各自成为一代理学大师。此典被后人称作"程门立雪"。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20、韭菜仙子
&相传宋朝末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期间,有一对夫妇携儿带女逃荒要饭来到韭园,居住在村西头临时搭建的茅草屋内,为了度日,他们在村边辛辛苦苦的开垦了几亩田地,种下了韭菜,希望来年卖菜换粮维持生计。不料,事与愿违,无论他们在田间如何精心管理、辛勤劳作,但是所种韭菜仍是瘦弱枯黄,美好的希望成了泡影,正当全家人悲愤交织,走投无路之际,天边忽然飘来一片云彩,定睛一看云头上有一位仙姑,按下云头,来到他们面前和善的向他们微微一笑,将手捧的青绿之物在地上扫了三扫,而后拂袖乘云而去,顿时韭菜地发生了奇迹,金光一闪土地变得肥沃松软,洼地里的韭菜昂头直窜,株株茂盛,叶面宽厚碧绿,吃起来味道鲜美可口。人们吃了韭菜后,皮肤发嫩,容光焕发,浑身有力。这等奇事,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附近几个村的人们推车、挑担前来购买。看着地里奇妙的韭菜,都不约而同的说,韭菜这么好,这个村以后就叫韭菜村吧,再则也是感谢仙人造福于村民,现在人们还把韭菜这一品种叫“韭菜仙子”,“韭菜仙子”2016年还搭乘科学实验卫星遨游太空。
&&&&&&&&&&&&&&&&&&&&&&&&&&&&&&&&
21、梦弼遇怪
冯梦弼,字士启,元代扶沟县人。据《五杂俎》卷十五记载:至元初年,冯梦弼奉命任云南宣尉司令史。一天晚上,云南某地有紧急公务待他处理,只得连夜动身。有个同事劝他说:“到某地必须经过某条何,可是这条河里有妖怪,往往夜间出来拦路吃人,那个地方官报告已经吃掉好些人。只有白天经过才平安无事,先生还是明天动身为好。”冯梦弼听之不以为然,再则,公务在身,刻不容缓,坚持前行。当天夜里,冯梦弼和随从来到那河边,正要渡河,月光下河里突然风浪骤起,哗啦一声,从河里钻出一个怪物,身子似一间房大,两眼像两支灯笼,幽幽闪着绿光,青面獠牙,腥气逼人,上了河岸向行人扑来,众人一见,魂飞胆颤,纷纷躲避,而冯梦弼毫无惧色,迎上前去,厉声说:“我冯士启,扶沟县人也!奉皇上之命到这里做官,如果命该绝于此地,你就把我吃掉,不要伤及他人。如果我命不该绝,请你让开路,我要处理一件紧急事务。还请你以后不要伤人。”那怪物听了冯梦弼一番言语后,绿光暗淡,身子慢慢缩小成狗一般大,然后一步一步退回河中消失。以后,这里晚上太平,再也不见怪物出现。
22、三丰助收
&张三丰,扶沟城南张店人。据《扶沟县志·仙释传·张三丰》记载,张三丰初在扶沟城东凤凰岗洪山庙学道,后坐化为武当山太和宫,英宗时封为“通微显化真人”。传说某年中秋,高粱成熟,这时贾鲁河水暴涨,时时有决堤的危险,家家户户刻不容缓,抢收秋粮。扶沟练寺一村,有一寡妇张氏,仅有幼子,面对一坡成熟的高粱,发起愁来。这时忽见一道人,提着镢头相帮,并吩咐母子赶快套车来拉。待母子套车赶来,道人已不见踪影,可高粱已经放倒,穗头也已扦下捆好。老妇人十分感动,见人就说起这件事,可是有好几家也遇到同样的道士,转眼把庄稼收完。人们会悟,这个道士就是张三丰,他不是凡胎俗骨,他法力无边,他具有分身术。张三丰,中等身材,不修边幅,乐善好施,广恤贫苦,且总不被人知,他如云如雾,飘忽不定,当地人称他为神。
23、梦阳赶考
明代大文学家李梦阳(号空同),十八岁那年,正逢三年一次的科举乡试。他本来打算到离家仅仅百十里地的河南省城开封参加乡试,但是就在临近考试一两天前,却突然被县里告知说。他的户籍还在陕西省庆阳&今属甘肃省),只能参加陕西乡试,不能参加河南乡试。这一下可使他全家作了大难。从扶沟到陕西西安千里迢迢,乡试之前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到西安的。当晚梦阳夫妇同时梦见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催促梦阳上路,神人似乎还说:“梦阳不入试,是科无解首。”夫妇梦醒后叫醒梦阳,并讲了梦中事,催梦阳上路。梦阳一出村子,就见前面一条笔直平坦的大路,恍恍惚惚前面有一个人在向他招手。李梦阳拔腿向他追去,却怎么也追不上他,感到非常奇怪。天亮时,前面的领路人不见了,可西安城楼可遥遥相望。梦阳从家乡赶往省城西安参加乡试,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仅用半夜就就走完了千里路程。
&&&&&&&&&&&&&&&&&&&&&&&&&&&&&&
24、丑女仙变
明嘉靖年间,后为明三部(户、吏、刑)尚书的刘自强一行三人赶考行至扶沟城郊,遇一瓜庵,刘自强开玩笑地说:“这是俺丈人的瓜园,咱们过去过过瓜瘾。”开瓜园的李老汉确有一女,头秃脸麻,丑陋不堪,十八九还无人提亲。李老汉听到此言暗喜,他乐意当这个书生的老丈人。李老汉热情地接待了这三位书生,临分别时李老汉郑重其事的对刘自强说:“你可不能食言呀!由他二人做证。”不日李老汉托王媒婆去扶沟县城刘家提亲,刘父听罢来者细说原委,思忖片刻说:“既然孩子已出此言,这门亲事就认下吧!"。大考揭榜,刘自强得中进士。王媒婆立刻到刘家商定婚日,定于农历十月十六迎娶。距婚日还有三日时,李女对老娘说:”这三日我作准备,任何人不得打扰。于是三日内,房门紧闭,不吃不喝。待到喜日,李嫂打开房门,惊呆了。李女面目全非,她面若桃花,肤若凝脂,如出水芙蓉,阿娜多姿,真有倾城之色。李嫂跑出屋门大喊:快来看呀!仙女下凡了。
&25、土地无粮
嘉靖年间,河南连年遭灾,老百姓吃糠咽菜,还不能饱腹。在京城做尚书的刘自强看着老百姓受苦,心里老不是滋味儿,将灾情上书朝廷,嘉靖皇帝愿意去扶沟探访。刘尚书赶紧派人回到扶沟,在城内修了一座供俸土地爷的庙,那庙没有用梁,叫“无梁庙”。庙修好,刘尚书领着皇上来到了扶沟。那时候,皇帝到乡下察访,每到一个地方,必得先去祭祀土地神祈祷五谷丰登,万民安乐,好使他们的江山好坐。刘尚书把嘉靖皇爷领到无梁庙里去烧香,皇上一看,十分惊奇地问:“此庙为何没有梁?”刘尚书说:“万岁,河南的土地(庙)都没有梁(粮)啊!”皇上从来没见过不要梁的庙宇,觉得新奇,又见那庙修得很好看,就连声夸赞起来:“妙!妙!河南的土地不要梁,不要梁啊!”刘尚书“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头说:“谢主龙恩!”嘉靖不明白是咋回事儿,问道:“爱卿所谢何来?”刘尚书说:“万岁口谕‘河南土地不要粮,既然万岁豁免了河南的皇粮,我自然要替河南的黎民谢恩嘛!”那时候,皇帝说话是金口玉言,只要话出口,就是王法。这时,嘉靖才知道中了刘尚书的计,但是,一者为了维护他的尊严,二者也看到河南确实贫穷,只好来个顺水推舟,点头默认了。
&&26、仁义胡同
&明朝时在北京朝里当尚书的刘自强,一日接到家人捎来的一封信。说邻居欺负他家,把墙基垒在了刘府宅上,两家正在县里打官司。于是请他给县上打个招呼,好打赢官司。而他的邻居也自恃家中有人在北京做官也派人到京城求援。正好那天朝廷举行宴会,两家的家人都去观看。邻居的家人一看,因为他家的主人虽然官拜郎中,但在朝廷的宴会上仅仅是个支应侍奉的角色,而刘自强则是和朝廷同席共享的人物,自觉在县里官司难赢,就打算回来撤销官司。而刘家的家人一看则兴高采烈,觉得主人一张口,县里的官司必胜无疑。刘尚书就写了一封信,让家人带回老家去。回去主人展开一看信上有四句诗:纸纸家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人读了他的诗,虽然大失所望,但仍旧按照他的意思,把自家的墙往里挪了三尺。不久,邻居听到了尚书写诗让地的事情,既十分惭愧,又十分佩服尚书公的襟怀度量,不但主动拆去了越界的围墙,而且也向后挪了三尺。从此,两家让出的地方成了一条胡同。人们感于两家的仁义与谦让,便称其为仁义胡同。
27、双层牌坊
据说,扶沟县城明朝出了个督堂。他当上大官以后,为了光宗耀祖,炫耀自己,就修了一座牌坊。正在修的时候,一个小孩放学回来,一见有人在他门前修牌坊,就说:“您把牌坊修到俺家门前,将来俺家的牌坊修建到哪啊?”这个督堂一看是个小孩子,就随口回答了一句:“你要建牌坊,就建在我这牌坊上头。”谁知这个小孩竟然掏出纸笔,不但要督堂大人出具文书,还找中人做了保。督堂大人以为这不外乎是小小玩童说狂话,作游戏,不以为然地全部答应了。不料后来,这个小孩果然当了官,而且比督堂的官大得多,一直做到兵、户、刑三部尚书,太子少保的高位。他就在督堂家牌坊上边立了一个小牌坊。这个小孩就是当过户部、兵部、邢部三部尚书的刘自强。刘自强先后当了三部尚书之后,在扶沟县城立了三座牌坊。立好以后,他就派家人请了扶沟县城东二里陆家桥村的平烟水(书画名人)来观赏这三座牌坊。平烟水观后拿起笔来,饱蘸浓墨,一口气写下了“大司马坊”、“大司寇坊”、“大司徒坊”十二个大字。
28、&&悟空授徒
&扶沟城南有一莲花寺(今练寺镇南金村),有山门、大雄宝殿、中殿、白衣大士殿、藏经阁、东西廊坊等建筑,气势壮观,为扶南名刹。明时有一位从河北来的名僧悟空,曾在少林寺习武多年,一身好武艺,只因在老家闯祸而逃到扶沟避难安身。一天大雨倾盆,他雨中手舞秫秸杆,雨水竟不能沾身,可见武功之高强。他在寺中收徒数十,养德健身。他九十岁无疾而终,徒弟们把他葬在寺院东,并立碑纪念。碑上刻:“劝人莫逞强,逞强自遭殃,政府有法令,违者法难容。忍!忍!忍!饶!饶!饶!”忍己之怒,饶人之过。生前他以己为例,开导别人。在寺院中他练得一身绝技,但从不伤人,他常说:人啊,得遵守法纪,与人和平共处,这样自然就会平平安安、悠然自得的过好日子。
&29、武僧护粮
明时练寺东蔡河旁有一槐花寺,河内运粮运煤的官船来往不断,自然寺院中也常有借宿的人。一天晚上,从周家口驶来一官船,载有数百石皇粮,眼看天色渐晚,就停靠在槐花寺旁过夜,一些船夫、纤夫上岸求宿,热情的和尚把他们一个个安顿好。其中一个独眼的船夫,假装睡着,但听有鼾声时,确定都已入梦乡,他悄悄起床,溜进黑夜中。半夜时分,官船传来呼救声,僧人拿起武器随船夫立马赶到,这是一股武艺高强的土匪在抢粮,这时押运官已被杀死,护粮的兵士正和土匪厮打,他们那是土匪的对手,被打得一个个倒地。僧人马上投入战斗,一个个·奋勇向前,直打到天色将明,土匪退去,粮食保全。在战斗中有八位僧人殒命。地方官把槐花寺僧人护粮的事上奏朝廷,嘉靖皇帝为之感动,下令为为国捐躯的和尚修了八座墓塔,拨十万银重修槐花寺,并改槐花寺为护国寺,皇帝亲自书匾。那个与土匪通信的独眼龙被五马分尸。
30、一母二进士
明朝时期,扶沟县城南大街有一姓何的大户,良田千顷,车马成群。有一天,一个叫水莲的丫鬟给掌柜的修脚,她发现老爷脚上有一个大瘊子,瘊子上长有毛,她想给他修掉。老爷立即劝阻说:可动不得,我这一生的富贵就在于它。水莲迷惑,脱下鞋说:老爷,我这两只脚上都有瘊子,也没什么福啊!“老爷说:会有的。不几日老爷纳水莲为妾,后来,水莲生两个儿子,一个名出图,一个名出光,但是水莲没名分,两个孩子都交给正房抚养。出图、出光长大进京应试,都中了进士。两个孩子衣锦返乡,官员来拜,乡邻贺喜,何家大院热闹非凡,可进士爷的亲生母水莲还在厨房忙和,她心中不愤,看进士爷在门前经过,突然端起一盆恶水泼在地上,溅出图、出光一身,二人指责水莲说:你这个贱人,难道你没长眼吗!水莲应声说:没我这个贱人,何来你这个贵人。二人问起父亲,父亲不得不说出原委。二进士赶忙回厨房将水莲掺到大厅,让母亲上座,二人口喊母亲,跪在地上大礼参拜。
31、皇姑望京
&过去,白潭东边四五里的郝寨村西有一座很高的
高楼,叫望京楼。相传,明朝时候,郝家三兄弟都当了大官。大的叫郝维乔,出任陕西布政使,二的郝维康,娶了皇帝的堂妹,被封为骏马,三的郝维新,是太医。皇帝的堂妹一直在京娇生惯养,嫁给了郝维康后,来到了远离京城的郝寨,她时常想念在京的父母。因路远不便探望,想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郝维康就想了盖个高楼能望京的办法,多少能了却思亲之苦。皇姑同意后,请来工匠们昼夜不停,很快盖有四丈多;已高出村里的树梢,心想可以了吧。谁知皇姑到上面一望,望不见京都,嫌低,要再往上盖。往上又盖了丈把,皇姑上去还是望不见京都,还让再往高处盖。这样架子越搭越高,不断有民工从架子上掉下摔死。当盖到有二十来丈高的时候,皇姑上去一下子望见了京都,高兴地说:
&“中咧,望见京都咧!”才让封了顶。架子拆了全部完工后,皇姑再上去照样还是望不见京都。那咋会事呢,当时明都北京离郝寨有一千多里,能会看见吗?听说是神仙显了灵,看到摔死那么多工匠,就显灵让皇姑望见了京都,才不让再修。
32、桂芳伴君
卢桂芳(1548——1594),女,明代扶沟县人。出身农家,父亲卢大亨是个饱学之士。父亲自小就教她《尚书》、《论语》、《诗经》、《烈女传》等书。过目成诵,一学即会。桂芳尤其喜爱书法,小小年纪练起字来,居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痴迷程度。桂芳精心阅读、揣摩前人的书法理论,刻苦摹写前人碑帖,勤学苦练,书艺日益精进。她善写蝇头小字,点划分明,端庄秀丽。尤精大篆,亦能写丈余大字。嘉靖四十年(1561年),朝廷下诏征集民间淑女文才、品貌出众者入宫,礼部郎中庞远始和尚书李春芳发现了桂芳的书法,赞不绝口。桂芳因此被选入皇宫,这一年她才14岁。入宫后,嘉靖皇帝十分喜爱她的书法,亲自诏封她为贵人,让她佩戴印绶,掌管皇宫内的一切文书工作。因她天性聪敏,无书不读,尤其关心国家大事,嘉靖皇帝遇到国家疑难之事,常常与她商量,她的意见也常常被采纳。有时,桂芳论起朝政得失,侃侃而谈,听得皇帝都入了迷,唯恐她忽然住口,谈到激动处,皇帝不由大声叫道:卿真是我的文曲星啊!
33、门插杏花 &
&扶沟县城内桐丘路西侧的鄢家胡同,过去叫杏花村。说起这个杏花村,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末崇祯年问,闯王李自成率领大兵攻打扶沟县城。城中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外逃。在逃跑中有个妇女,身背七岁大的孩子,让四岁的小孩跟着跑。那小孩子跑着呼叫着妈妈,声音十分凄惨。娘三个刚刚跑到杏园里,正碰上闯王李自成。闯王奇怪地问:“你这民妇,为何背着大的,让小的跟着跑?”妇人见闯王面目慈祥,说话和气,便吐露了真情,说:“大的是我侄儿,父母双亡,我宁死也要保住这条根!小的是我亲生,如果万一在战乱中丧生,我还可以再生。”李闯王听了十分感动,抬手折下一枝杏花,说:“待我攻开城池,你把杏花插在门前,大军便不入宅院打扰,你还可以得到救济。”妇人听了闯王的嘱咐,千叩万谢。闯王打进城后,她带着孩子回家。把杏花插在门前,果然得到保护和救济,全家安然无恙。后人为不忘闯王功德,把她居住的街巷称为“杏花村”。
34、志奇画真
平志奇,号烟水漁人,扶沟县城东陆桥村人,是明末清初当地闻名的泥塑艺人,书画家。志奇从小立奇志,画画一定要画真画像画活,不达目的誓不休。由于勤奋好学,到青年时期已功到艺成,精通漆、画、雕、塑、泥五艺,在扶沟一带小有名气。到了壮年,技艺炉火纯青,上门求艺者络绎不绝,城内一些主要建筑的雕刻泥塑等都出自他手。城隍庙的十殿阎君祠堂庙宇的门官,被他塑造的栩栩如生。当然,平安水最得意之作应是普光寺中藏经阁的五百阿罗汉,五百张脸面目表情各异,喜怒哀乐,各有特色,毫不雷同,真是唯妙唯俏,令人拍手叫绝。据说一次他妻子生病,信手画了一张关公图,贴在神龛上辟邪。一天深夜,有一盗入内,他猛然看到关公像,手执大刀,身披盔甲,吹胡子登眼,如真人一般,吓得他一声尖叫,拔腿就跑,回家后,大汗淋漓,口吐胡言,几日后一命呜呼。有一年,陆桥的麦苗长的不错,可是不断有韩桥的啃青队袭扰,于是请平安水想办法。当时陆桥北边有座佛爷庙,北墙正照着韩桥,平安水就在这一面画了一个大老虎,形态凶猛,韩桥的驴驹子、羊羔子、猪娃子等望而却步,被这庞然大物吓呆,掉头就跑。
35、严惩赌头
&王方田,清进士,柴岗魏寨人。王方田在潜江任知县的一天,县衙门前有一老妇喊冤,问其原因,那妇人说道:儿子被赌徒骗进赌场赌钱,不几日家产输尽,儿媳也被赌了进去,儿子服毒自尽。王知县接案后,带一仆人(武师),扮作商人模样进入赌场,当王方田输些银子后,佯装起座,被赌徒按住,王方田与其争吵,赌徒立马把他二人围住,大打出手,武师左遮右拦,护住知县。埋伏的捕快听到屋内响声,迅猛进去,将赌徒全部拿住归案。回到县衙,升堂审问,查其赌具,全系灌铅,问其内幕,有诱赌、陪赌、账房、保镖等,赌头王水皮是土匪头子,潜江一霸,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他手上有多条人命。不日宣判:王水皮判死刑。所有不义之财充入国库;随从带枷游街示众三日。并贴出告示,告示上还写有:本县域内不准赌博,违者将严惩。百姓拍手称快,称王方田为王青天。
36、巧助少妇
吴晓竹,扶沟县韭园镇吴桥村人,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他善写诉状,抑恶扬善,是民间一机智人物。一日,吴晓竹在扶沟县城鼓楼下见一少妇,她怀抱婴儿,坐在地上失声痛苦,他走向前问其原因,那少妇道:“我好命苦啊!丈夫暴病而死,我上有八十岁老奶,下有吃奶婴孩,可现在家里没有一粒粮食,讨饭吧,近处要不来,走远了又怕老奶饿死。”说罢,又呜呜地哭了起来,吴晓竹思想片刻说:“你先别哭,我有办法。”说着领少妇到一书信桌旁,借了笔和纸,立马写出几行文字来,交给少妇说:“拿着它,你到县衙击鼓去吧,办法是会有的。”少妇到了县大堂递了诉状,大老爷展开一看,上写:“我民女,上有老,下有小,丈夫去世,大老爷,你看我是改嫁好,还是不嫁好。”县太爷又问一下详情,也犯了难,让她改嫁吧,这八十岁的老人谁照顾,不改嫁吧,这生活又无着落。这时他突然想到乐善局,拿起笔批文:责令乐善局,每月批给这位少妇二斗米、两串钱,不可拖欠。自此这一家的生活有了保障。
&37、分文不取
&张大化(),字芳亭,扶沟县固城乡朱岗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岁贡生。以事亲至孝闻各乡里,尤善书法。他在清末书画作品在扶沟一带颇有名气,一字难求。
&他不畏权贵,只济穷生,被人传颂。倪县长过生日,宾客满席,席间有人感叹曰:“可惜张大化未来,若能献上一副画,岂不锦上添花。”县长其实早想欲求,但是这个不识时务的大化,迟迟不肯送墨宝上门,今天是个机会,吩咐秘书快把张大化这小子叫来,也给大伙助助兴。秘书很快来到大化家。这时张大化正在画一幅白鹤图,碧波淼淼,云水茫茫,一只白鹤向天飞翔,刚一收笔,秘书进室,好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开口便道:“张大化,今天是倪县长的生日,想叫你过去画幅画,收拾一下,咱这都走。”大化素知倪县长缺德少才,贪得无厌。于是大化不冷不热地回应说:“请你转告倪县长,今日我不得闲。”秘书看见桌上的一副画,画得栩栩如生,便说:“不去也行,这幅画正好切意,你落上款,让我带回去吧.”“对不起,这画是受朋友之托而作,你拿不得。”“那我出十块银元。”“就是一百块银元你也拿不去。”秘书说了声:“不识抬举,气咻咻地走了。”秘书走后,张大化在白鹤图上题上:高鹤常向月,喜舞不迎人。隔会儿,城内一个穷书生求画,张大化毫不迟疑,分文不要,将这幅刚画好的白鹤图赠送与他。
38、抬杠赢官
扶沟有个高台庙村,村里有个叫高台的人。高抬一生爱抬扛,他能把死人抬活,活人抬死,可他穷得连一间房也没有。有一年来了一县官,他的生财之道就是靠抬杠发财。他出布告说,若谁能抬过他,奖银十两、布三匹;要是抬输了,就罚苦工三个月。他屡屡得胜,被他罚苦工的人不计其救。这件事被高抬知道了,气得咬牙切齿,决心为穷人出气。他专门跑到县城找县官抬扛。他对县官说:“我要抬输了,情愿在你家干三年,累死没怨言,我要赢了,除加倍给我银两以外,你还要放回全部做苦工的人。”县官一听,心里比苍蝇见臭肉还高兴,赶快立下文书,签字画押,以免反悔,然后抽签抬扛。高抬抽住了头签,指着县官的头说:“县太爷的头只有二斤半,一两也不多,一两也不少,不信当面割下来称一称。”县官听后,心里直发毛,这家伙出题也太绝了,把头割下来称称,那还有命吗?只好认输了。该县官出题了,他说:
&“有水就有鱼。”高抬说:
&“那不一定,洗脸盆里不断水,为啥没有鱼?”
&“那是死水,当然没有啦。”“那尿泡哗哗响可是活水吧,为啥还没有鱼?”驳得县官抓耳挠腮,只好认输,除加倍送给高抬银子和布匹以外,又放回了做苦工的
39、&魂惊“杨王”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捻军起义。《光绪扶沟县志》就记载说:同治二年七月,捻军围困县城四关,附城安营扎寨。时值阴雨连绵,冲坏女墙,形势十分危急。僧格林沁率领的清兵忽然到来。
僧格林沁是清军中的一员猛将,作战勇猛,曾狂妄地夸下海口说:“除了阎王请我,几个乌合之众的长毛子,能奈我何!”但是与捻军一接触,却屡战屡败,几乎溃不成军。一天进攻练寺寨,捻军打了一仗后,因为天色已晚,就在练寺寨南边的一个村庄驻扎下来,僧格林沁刚休息就听见有人说到“阎王”“阎王”什么的,他心中不安,忙问个究竟,才知道驻扎的这个村庄名叫“阎王”(实际是杨王村)。他突然想到自己离京时夸的海口,十分迷信的他感到驻扎在这里很不吉利,就立即下令官兵匆忙开拔起程,离开“阎王”向西北方向开拔。
走了半夜,进入鄢陵县境内。他看到官兵都很疲乏了,就进入路边的一个村子驻扎下来。住下来后,向当地人一问,这个村子的名字竟然叫“官到头”,于是又往前赶。尽管如此,
僧格林沁还是没逃出被“阎王”请去官运到头的下场。不久,在山东曹州与捻军的战斗中,被捻军俘虏,给一刀砍掉脑袋,一命呜呼。
&&&&&&&&&&&&&&&&&&&&&&&&&&&&&
40、丁郎刻木
清时城南有个丁家庄,有丁郎一家,丁郎长到十二岁还不懂横竖,想吃啥穿啥就向母亲要,稍不如意,就对母亲撒泼,母亲受到百般折磨。有一天,已过晌午,丁郎还在地里玩耍,不知回家吃饭。当时他看到一只毛长消瘦的老山羊正让羊羔吃奶,小羊羔在吃奶时,前两条腿一直跪在地上,丁郎看后心想:小羊羔吃奶时为啥要跪着?这不是对母亲的尊敬吗?随后他又看到附近的一棵桑树上,有一大一小两只老鸹在一起,他仔细一看,原来是老鸹儿正叼着一只虫子喂老老鸹。丁郎看后心想:小老鸹儿为啥要喂老老鸹?这不是对母亲的报恩吗?小羊羔、老鸹儿都知道报答母亲的恩情,我却每天惹母亲生气,不是连小羊羔、老鸹儿都不如吗?这时丁郎已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过错。正在这个时候,丁郎的母亲在家已把饭做好,左等右等不见丁郎回来,就又提着饭罐给他送饭来了。丁郎一看母亲来了,赶紧朝着母亲跑去。往日送饭,丁郎总是百般挑剔,甚至攉饭摔碗,今天她一见丁郎急急忙忙朝自己跑来,说不定会遭什么下场,她觉得再也无法活下去了,不如一死了事。于是就碰死在桑树上。丁郎痛恨自己,为报答母亲的恩情,表达对母亲的孝敬,就用那棵桑木刻成母亲的像,供奉在家里。
41、黑蟒除匪
韭园有一护家寨,一户有一个美貌贤淑的女儿,名叫慈姑。有一天,慈姑在地里摘棉花,突然发现天空中一只老鹰叼着一条小黑蛇。那小黑蛇上下翻绕,与老鹰挣扎搏斗。小黑蛇缠住老鹰的爪子,老鹰叨住小黑蛇的脖子,双方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拼杀。慈姑可怜那小黑蛇,就大声呵斥老鹰,并用坷垃投击老鹰。老鹰一惊,松开嘴仓惶飞跑了,小黑蛇从空中摔落在地上。慈姑赶忙把摔得半死的小黑蛇捧起来,放进自己的花围裙里,好大一阵它才慢慢活过来。慈姑把小黑蛇小心地放在棉花篮子里,回家后养了起来。小黑蛇长得很快,不久就长成了一条大黑蟒。大黑蟒吃得越来越多,慈姑慢慢养不起它了,不得不把它弄到野外一座荒岗上放生。在野外吃不饱,就在夜里爬进寨里吃人家的鸡鸭和猪羊。慈姑见黑蟒说:“那土匪强盗经常闯进寨里抢财杀人,他们都是恶人,你就不会把他们吃了充饥吗?”一日土匪来袭寨,慈姑把黑蟒领到寨墙上,土匪爬上一个它吃一个,后边的土匪以为前边的已经进村,岂不知他们已经葬身蟒腹,于是一个一个地往上爬,黑蟒一个个把他们咬死,一夜之间,这帮土匪一个不剩。老百姓平安无事,为记住黑蟒的功德,这个村改名黑蟒寨。
42、惠民知县
柳堂(),字纯斋,号勖庵,扶沟吕潭人,为近代华北藏书与金石名家。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科第五名进士,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补山东惠民知县,该年九月黄河决口,他乘船到河防,于掀天风浪中查看水情,动用民工三万余,使用地丁银购料四百余万斤,把决口填复。遂设粥棚,发寒衣,以解灾民饥寒之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济阳桑家渡口决堤,惠阳首当其冲,公又亲临,组织奋力枪险,得以化险为夷。在惠五年,他慎刑法,正田里,广学校,兴水利,植树木,固河堤,劝民息讼,旌扬贞烈,被誉为“齐鲁循吏”。他栽柳万株,以护城池;开惠民沟,得沃田万亩;改黄河窝铺,岁省钱万缗。惠民县一千三百余村落无所不至,深受民众所拥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再任惠民知县。两复惠民,百姓焚香叩首相迎数十里。县内流行一联:“官惠民,惠民民受惠;作知县知县县周知。”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柳堂无疾而终,享年86岁,归葬扶沟吕潭。
&43、蚂蚁报恩
前杨村在清朝时出了个秀才叫王宏凡。他进城考秀才时的路上,到一个塘水边洗脸,看见一只大蚂蚁正在水中漂浮挣扎,就是难以靠岸,他怕蚂蚁被淹死,顺手把它捞出来放到岸上,那蚂蚁停歇一会儿,围住他爬了一圈,好像表示感谢救命之恩,然后慢慢爬到远处去了。王宏凡到城内参加考试之前,突然降雨,考生们个个慌忙往考场里边跑,只有他不慌不忙地迈着八字步往考场方向走。主考官看见此人遇事不慌,断定日后必能成大事,就悄悄向知情人问他的姓名,知情人悄悄告诉主考官说,这个考生叫王宏凡。考试结束后,主考官在批阅考生试卷时,有一张试卷上有个“太”字,考生却忘了点点,成了“大”字,考官正准备把这张卷子淘汰丢到一边,突然又发现那个“大”字下边又有点了,他感到奇怪,又仔细一看,却是个蚂蚁在那里趴着,考官十分惊奇,顿感这张卷子的主人定是个不平凡的人,但到底是谁,因为卷子是密封着的,他也不知道,就把这张卷子又拿了回来,也点了秀才。卷子改完后,打开卷子的密封线一看,这张卷子是王宏凡的。后来,考官向王宏凡讲了这件奇事,才知王宏凡救过蚂蚁的命,主考官深有感触地说:看来生灵皆知报恩啊!
44、牛犊救母
汴岗张湾村住着几户回族同胞,姓方,这则故事就发生在方家。方安庄是一位退休教师,他常讲,他的爷爷的爷爷名叫方木,方木从外地买回一头老牛,跟一牛犊,准备宰杀老牛,饲养小牛。一日,准备宰杀,先把老牛绑好,去磨刀,刀磨好后,方木随手把刀扔在一边,吸袋烟,歇息一下,然后再动手。稍后,拿刀准备动手,刀找不着了,问家里人,又没来外人,刀能去哪去?”满院找遍,就是找不着刀。被绑的老牛,躺在地上,眼望小牛犊,不停地凄惨的叫着,可小牛卧在那里一动不动,似乎无事。天色渐渐晚了,找不着刀,咋杀?方木说:“不宰了”把绑好的绳子一解开,老牛叫了几下,才缓缓站了起来,可这时,小牛犊跳了起来,奔向妈妈。并又回头望了望压着的刀,吽吽的叫看,偎依在老牛跟前,老牛眼中淌泪。这一切,完全被方木看在眼里,刀原来是压在小牛犊身下,怪不着找不到刀,原来是小牛犊藏刀啊!方木似乎悟到了什么,牛犊藏刀,是不让杀他的母亲,此情此景。这不是牛犊救母吗?方木的眼湿润了。 方木决定,不再宰杀耕牛,并把这一决定讲给家里人,咱家以后不再宰杀耕牛,把老牛养老,死了,埋葬。小牛犊养大,不许宰杀。
45、勤俭持家
& & 在扶沟流传着一句口头语:
&“光勤不俭买个没底碗,光俭不勤买个没底盆。”古时候,扶沟李家村有一位姓李的老汉,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殷实。一天一位墨客旅游来到他家,听了乡邻们夸说他生活上如何俭省节约,就给他写了“勤俭”二字,李老汉制成大红匾挂在家门上。几年后,老汉得病身死。临终前老汉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再三嘱咐:
&“我不行了,你兄弟俩要按照匾上的字过日子。”话刚说完,老汉就闭住双目。老汉死后,兄弟俩把家里的一草一木都二一添作五,各分一半,这块匾也不例外,弟兄俩把这匾从当中锯开,老大分个“勤”字,老二分个“俭字。分家后,兄弟俩各自都按自己匾上的字去做。老大可真够勤快的,每天鸡不啼就起床,鸟落林才回家。可是生活一点也不注意节约。由于大手大脚,入不抵出,日子很不好过。老二可真够节约的,能节省的尽量节省。但光俭不勤,吃完分得的全部家产后,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到外地要饭。在讨饭回家的路上,见老大趴在父亲的坟前抱头大哭,老二也放下手中的要饭篮,陪着哥哥放声大哭,这时那位墨客又路过这里,问清原因,对他们说:
&“别哭了,回去吧,回到家把匾合起来,按照匾上的良言治家,日子会慢慢好起来。”
46、剜肉孝婆
这事发生在清末扶沟县城北。王氏死了丈夫,她的婆婆又身得重病。王氏除精心照应好婆婆和一个才两岁多的小孩外,还得抽空纺线卖钱度日。一日,王氏端热汤喂婆婆,刚吃几口就不吃了。王氏说:“妈,几天来,你汤也不想喝,馍也不想吃,要这样下去怎么能行,你心里到底想吃啥呀?”婆婆看了看她说:
&“唉,咱家这么穷,我哪能还说想吃这吃那呀。”王氏忙说:
&“只要你想吃啥只管说吧,咱家再穷我也得想法为妈做。”婆婆停了好大一会儿才说:
&“唉,真是人老嘴馋,我就想吃点偏食(饺子)。”王氏来到灶房可真发起愁来,她想,纺线挣点钱除给婆婆看病买药外,又给她买点好面。几天来,自己只挖些野菜充饥,婆婆想吃肉扁食,这那有钱买肉呀!她想呀想,猛地想起了自己身上的肉。她用清水将右腿肚洗得千干净净。回到灶房里用刀忍疼割下一块肉,她将伤口用布包扎好后,就赶忙为婆婆包起扁食来。不多一时,她把扁食下好端给了婆婆。婆婆把一碗扁食吃个净光。婆婆犯疑,莫非他有不规,不然哪来的钱呀,一次她又提出吃饺子,媳妇无奈跑到厨房正要拿刀割身上肉时,跟踪的婆婆马上夺过刀,婆媳二人抱头痛哭。
47、郡主赏景
&早年扶沟县有个衙役,韭园村人。他有一个嫂嫂,是京城里的郡主,这成了他经常向人炫耀的话题,人们没见到真神,他说的是真是假,人们说法不同,有人当面指责他是瞎喷。他很想让嫂子回来,也能荣光一下,这等偏僻小地方,她能回来吗。于是他巧动心思,信中说出这么一段话来:嫂子,我们扶沟不尽是沟,是溪水潺潺,岗沟花香,北有七里大井,南有八里大营,西有25里韭菜园,东有45里瓦子街,千(钱)家买酒,万家卖油,有桥上庙,庙上桥,城上青山,山上城。你回来看一看,这里的风景美极了。
郡主接到信,被家乡的风光迷住了,不日来到扶沟。他住在小叔家,房门挂上红灯,谁也不能接近半步。那个衙役也不上班了,领着嫂子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威风凛凛。可是嫂子也没看到什么惊人之处,只不过离城北八里有个七里井村,南有离城八里的八里营村,东有离城45里有个瓦子街村,西有离城25里的韭菜园村,姓钱的买酒,姓万的买油。不过那城上青山山上城是真,当时东后街南头有一翠屏山,城墙就打在翠屏山上,也是扶沟一景
&。这桥上庙庙上桥也是真的,这不过是从不同角度看出的结果。
&郡主此行虽有遗憾,但也有她从没看到的奇观,倒也满意。
48、大鹏展翅
&民间传说,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系如来佛身边的大鹏金翅鸟下界转世人间,他保家卫国,除暴安良。岳飞字鹏举,鲲鹏展翅也。而吉鸿昌又是岳飞转世,也就是金鹏二次光临人寰。据吕谭老辈人讲:爱国英雄吉鸿昌将军出生时,随着翻腾的云海,一只大鹏鸟落在吉家宅院的屋脊上,转眼不见,这时吉家屋内婴儿哇哇叫,吉鸿昌诞生。吉鸿昌和岳飞其经历、志向又何等相似。岳飞的座右铭为:“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吉鸿昌的座右铭为:“公正廉洁,为做事而做官。”岳飞立志收复旧山河,朱仙镇一仗,杀得金兵闻风丧胆。吉鸿昌誓死恢复我神州,多伦一站,打得日寇狼狈逃窜。岳飞被卖国贼诬陷,遇难风波亭。吉鸿昌被投降派所杀,碧血染京华。岳飞、吉鸿昌他二人都是在三十九岁时为国捐躯,被世人称颂。两人在世时,如若大鹏展翅,冲破乌云,划破长空,试图开拓出朗朗乾坤。
49、鸿昌办学
1920年12月,时任连长的吉鸿昌回家探亲,得知穷人孩子上不起学,他和父亲商议,达到共识,决定在吕潭办一贫家学校。没有校址,自然想到镇西北角的庙院。为了办学校,吉鸿昌派人几次说服这个和尚搬走,都不奏效,原因是这个和尚被财主们用金钱收买了。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夜里,吉鸿昌换上神服,打扮成神仙的模样,潜入庙院,摸到神台上,紧贴弥勒佛站定,趁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之时,捏腔拿调地唱道:“我是上天一神兵,雷神送我下天宫。兴办学校是善事,谁敢阻挡五雷轰。”那和尚正坐在殿角的蒲团上念经,顿时吓得浑身打颤,连滚带爬地跪倒在神台下,边磕头边祈求:“天神息怒,弟子知错了。”吉鸿昌一闪身潜出了庙院。第二天,“天兵下凡,让办学校”的奇闻一下子传开了,都说是吉鸿昌办学感动了上苍,那个和尚也悄悄地搬走了。于是“吕北小学”创办,招收学生70名,免费供给书籍、文具,还供给特困生衣服、鞋、被等生活用品。1927年,又扩大校舍,把吉氏祠堂开辟为教室,把“吕北小学”更名为“中山学校。到1933年底,吕潭中山学校占地60亩,拥有校田1060亩,校舍200余间,在校生1500多人,当时有“豫东第一校”之称。
50、大义灭亲
&吉鸿昌的族侄吉星兰,游手好闲,寻花问柳,他是仗着吉家出了个师长吉鸿昌的威势横行乡里。一次,吉星兰与一有夫之妇鬼混,被其丈夫发现,抖出他的丑事,于是怀恨在心,与奸妇合谋用毒药将其丈夫毒死。事后引起公愤,被县衙传讯拘捕,但碍于吉鸿昌的情面,迟迟未能宣判。1928年吉鸿昌回乡省亲,中山学校校长郝子固谈及此事,气得吉鸿昌咬牙切齿,但得知不能宣判的原因是县长对吉鸿昌有所顾虑,这更让他按奈不住胸中怒火,他乘车来到县衙,见到县长杨宗敬,就开门见山地说:“族门不幸,出了这么个孽种,望县长秉公执法。”他还问县长:“所犯之罪,按律怎判。”县长说:“人命案,证据确凿,他本人也供认不讳,按律当偿命。”吉鸿昌从椅子上忽地站起来说:“敝人军务在身,不便久留,我代你行刑,你来出布告。”杨宗敬点头应允。吉鸿昌命令警卫员刘恒祥、王子超说:“你俩速把吉星文押到城外执行枪决。”吉鸿昌和杨宗敬告辞后,当车行至城外,听到两声枪响,吉鸿昌自言自语地说:“此等败类,死有余辜。”
51、多伦大捷
日,吉鸿昌领导的军队开向多伦。7日23时,集结在城下的同盟军向多伦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多伦城外敌人的外围工事很快就被摧毁,同盟军已经搭起云梯准备登城。这时一直没有露面的日本鬼子开始出现在城墙上。敌人的火力顿时大增,同盟军的云梯无法接近城墙。一直在第一线指挥的吉鸿昌,亲自率领敢死队匍匐前进,连续三次登城,伤亡200余人,还是没攻进去。吉鸿昌下令部队撤出战斗。在吉鸿昌将军最困难的时刻,日本鬼子却来帮忙了!原来,日本鬼子见同盟军后撤,以为胆怯了,第二天一早反而打开城门,向同盟军阵地发起进攻,又调集飞机前来助战。同盟军伤亡不小。正在士兵们惊慌之际,吉鸿昌赶来了。他高声指挥大家隐蔽,并镇定自若地说:“弟兄们,不要怕!飞机是给鬼子壮胆的!天上那么多飞鸟,你们几时碰到鸟粪落到头上?”在吉鸿昌的指挥下,敌人的进攻被打退了。黄昏时分,日伪军又冲出城门,疯狂地向同盟军的阵地进攻。吉鸿昌一面命令“混城队”准备出发,一面率领大刀队上火线督战。他拔出大刀,振臂高呼:“弟兄们,杀敌报国的时候到了!跟我冲!”冲进城内,经过3个多小时的肉搏战,日本鬼子被消灭。至此,失陷的多伦,终被抗日同盟军光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帝阁足疗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