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企业会被 BAT 同时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

跟着BAT的脚步做投资——为什么都在疯狂买入“人工智能”跟着BAT的脚步做投资——为什么都在疯狂买入“人工智能”嗑瓜莉人百家号论赚钱能力,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可谓是中国企业之冠,总市值已达数万亿美元。作为最“富有”的企业,BAT虽然所处领域各有侧重,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疯狂布局“人工智能”。今年的二季度财报中,BAT不约而同地都公布了在人工智能上的布局和进展。最近,阿里巴巴更是拿出15亿元投资AI独角兽企业商汤科技,再创AI领域单笔融资纪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人发现,对于人工智能,“要么跟上,要么彻底、血腥地被淘汰”。投资人工智能,已经不单是一种资金的保值增值,更是跟上未来脚步的必选项。人工智能:颠覆式创新,国家战略最新一期的《纽约客》杂志做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封面报道:未来,机器人成为地球的主人,人类反而沦为乞丐。这样的“未来”可能有些杞人忧天,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智能驾驶、智慧医疗、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便利之余让人不禁感受到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著名科学家、投资人李开复认为,“人类所有需要低于5秒的工作,人工智能都可以取代。”比如,识别人脸,识别语音,或识别手写的字,在这些方面,机器会全面的超过人类。许多机构纷纷预计,包括银行柜员、会计、医生、律师、建筑师和记者在内的各类职业,未来都会面临来自人工智能越来越强的竞争。“人工智能”未来改造会是非常彻底的、非常血腥的。那些不能接受互联网+、AI+概念的公司,他们就会被颠覆。与此同时,国家也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除了将人工智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外,在前不久召开的科技部会议上,还公布了首批四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将人工智能进一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跟着BAT的脚步做“人工智能”投资什么是人工智能?简单来讲,就是能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有智慧、有能力去生产和劳动,但这个“机器”并不是简单的指令机器人,而是充满“人性”和“智慧”的机器。因此,在人工智能的背后是复杂的认知技术,包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诸多的细分技术类别。这些人工技能的技术,在政策、资本的加持下,如今的每一天都在飞速发展。对于BAT等科技巨头来说,人工智能无疑是下一个时代的科技制高点和利润来源。就人工智能的布局来看,百度重点发力的Apollo自动驾驶平台对业界正式开放,并启动未来三年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实现超过100个项目的投资的“双百计划”;阿里巴巴成立达摩院,三年投资千亿,在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智联网等多个产业领域发力;腾讯于2016年低调成立AI lab(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依靠着国民级应用QQ和微信,在AI的应用和场景上的优势不可小觑,同时,腾讯参与投资的蔚来汽车在自动驾驶的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先机。细致梳理BAT等企业的“人工智能”投资思路不难发现,智能驾驶、智慧医疗、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是四个重要的方向,也是技术相对更成熟、更有希望在近期斩获更多收益的领域。1811年,伴随着机器的使用出现了“卢德运动”:工人发现工厂使用了机器,不需要使用他们了,便把仇恨集中到机器身上,摧毁机器,形成了著名的“卢德运动”。“卢德运动”未能阻止机器的大规模推广,未来类似的场景可能会因为“人工智能”而再次上演。包含汉富在内的一些具备超前眼光的金融机构,依靠专业化人才对AI领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对优质的AI企业进行投资,将分享“人工智能”红利的机会带给更多投资者。抢先一步投资、拥抱未来,方能做新时代的赢家!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嗑瓜莉人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最美的你,献给最好的世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为什么有的企业会被 BAT 同时投资?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和诉求?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66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赞同 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过去半年,BAT都投资了哪些公司?逻辑是什么?
近一段时间以来,腾讯、阿里、百度三家公司先后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业绩。其中,只有腾讯和阿里的营收一骑绝尘,保持在40%以上的增长,超过了华尔街众多分析师的预期。然而,处在调整期的百度的营收增长却只有7%左右,而且净利润还出现10%的下滑。
还需要指出的是,最近以来腾讯和阿里的市值纷纷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这意味着这两家公司离全球十大市值最高的公司的距离越来越近。但令人唏嘘的是,曾被称为BAT之一的百度的市值却一直徘徊在660亿美元左右。光从数字来看,腾讯和阿里的市值已经是百度的四倍有余。所以一直以来关于百度掉队的消息,并非只是说说,而且还有些媒体直接用AT来做行文分析。
除了营收、净利润、市值这些数据外,这三家公司过去半年来的投资、收购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从一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腾讯、阿里和百度的自由现金流分别为242.29 亿元、79.80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和35.36亿元。仅从资金实力来看,腾讯几乎是阿里的三倍、百度的七倍。那么,财大气粗的腾讯是不是在资本层面的动作也更多呢?
腾讯投资23家公司,阿里5家、百度6家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半年时间里,腾讯、阿里和百度投资公司的数量分别为23个、5个和6个。以此来看,腾讯的投资颇为活跃,投资数量是阿里和百度的4-5倍。
从投资的行业来看,三家都同时投资的包括硬件和汽车交通领域。以汽车交通行业为例,腾讯投资了特斯拉、摩拜等,阿里和百度都投资了WayRay。
具体来看,腾讯在文娱领域的投资最多,为8起,投资的公司有快手、知乎、西山居等。其中,在文娱领域,腾讯投资最多的要数游戏公司。其次,腾讯投资最多的领域为汽车交通,为4起。而腾讯投资第三多的领域是金融,为3起。
以下为36氪整理的腾讯、阿里和百度投资公司的详细情况:
腾讯收购0家公司,阿里1家、百度2家
而在收购公司方面,三家公司又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过去半年时间里,腾讯收购了0家公司,阿里为1家,百度为2家。
在2016年上半年的时候,腾讯曾斥资86亿美元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而今年上半年腾讯没有进行这样大笔的收购,更多偏重的是进行投资。
在今年2月16日的时候,百度宣布全资收购渡鸦科技,后者的团队将被整合到前者的智能家居部门。而此次收购,也是百度进一步在硬件方面进行布局的举措(渡鸦主要的产品实是智能家居中控硬件)。在两个月后,百度又宣布全资收购提供机器视觉软硬件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xPerception。
而阿里今年3月底的时候宣布已完成对大麦网的全资收购,但并没有透露具体的交易价格。这一收购行为,是阿里在完善大文娱的业务。
三家公司投资、收购的逻辑是什么?
从三家公司的投资和收购案例来看,其中蕴藏着一定的逻辑。
凡是收购的公司,都是与公司的未来战略和既有业务有着高度关联度和融合度的。比如百度收购渡鸦和xPerception是为了更好的让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实现软硬结合的发展。而早前腾讯收购Supercell更能说明这一点。
而从三家公司投资的对象来看,不仅仅是与公司业务和战略有着紧密关系,而且各家公司也在努力补足自己的短板以及押注未来的风口。
比如西山居、Pocket Gems和Garena这些游戏公司,与腾讯的业务高度相关;而投资快手、知乎这些内容公司则更有利于公司在文娱方面的布局;而投资小电和摩拜更多的是在赌下一个风口。
关于BAT的更多投资分析,可以阅读36氪此前的报道。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删除历史记录
&#12288;----
相关平台红包
盘点|BAT的投资逻辑:看看三巨头在过去半年投资了哪些公司?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盘点|BAT的投资逻辑:看看三巨头在过去半年投资了哪些公司?》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盘点|BAT的逻辑:看看三巨头在过去半年投资了哪些公司?》 精选一导读近一段时间以来,腾讯、阿里、百度三家公司先后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业绩。来看看三巨头的投资逻辑。三巨头的财报中只有腾讯和阿里的营收一骑绝尘,保持在40%以上的增长,超过了华尔街众多分析师的。然而,处在调整期的百度的营收增长却只有7%左右,而且净利润还出现10%的下滑。近一段时间以来,腾讯、阿里、百度三家公司先后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业绩。来看看三巨头的投资逻辑。三巨头的财报中只有腾讯和阿里的营收一骑绝尘,保持在40%以上的增长,超过了华尔街众多分析师的预期。然而,处在调整期的百度的营收增长却只有7%左右,而且净利润还出现10%的下滑。还需要指出的是,最近以来腾讯和阿里的市值纷纷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这意味着这两家公司离全球十大市值最高的公司的距离越来越近。但令人唏嘘的是,曾被称为BAT之一的百度的市值却一直徘徊在660亿美元左右。光从数字来看,腾讯和阿里的市值已经是百度的四倍有余。所以一直以来关于百度掉队的消息,并非只是说说,而且还有些媒体直接用AT来做行文分析。除了营收、净利润、市值这些数据外,这三家公司过去半年来的投资、收购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从一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腾讯、阿里和百度的自由现金流分别为242.29 亿元、79.80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和35.36亿元。仅从资金实力来看,腾讯几乎是阿里的三倍、百度的七倍。那么,财大气粗的腾讯是不是在资本层面的动作也更多呢?23家公司,阿里5家、百度6家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半年时间里,腾讯、阿里和公司的数量分别为23个、5个和6个。以此来看,腾讯的投资颇为活跃,投资数量是阿里和百度的4-5倍。从行业来看,三家都同时投资的包括硬件和汽车交通领域。以汽车交通行业为例,腾讯投资了特斯拉、摩拜等,阿里和百度都投资了WayRay。具体来看,腾讯在文娱领域的投资最多,为8起,投资的公司有快手、知乎、西山居等。其中,在文娱领域,腾讯投资最多的要数游戏公司。其次,腾讯投资最多的领域为汽车交通,为4起。而腾讯投资第三多的领域是,为3起。以下为腾讯、阿里和百度的详细情况:腾讯收购0家公司,阿里1家、百度2家而在收购公司方面,三家公司又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过去半年时间里,腾讯收购了0家公司,阿里为1家,百度为2家。在2016年上半年的时候,腾讯曾斥资8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而今年上半年腾讯没有进行这样大笔的收购,更多偏重的是进行投资。在今年2月16日的时候,百度宣布全资收购渡鸦科技,后者的团队将被整合到前者的智能家居部门。而此次收购,也是百度进一步在硬件方面进行布局的举措(渡鸦主要的产品实是智能家居中控硬件)。在两个月后,百度又宣布全资收购提供机器视觉软硬件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xPerception。而阿里今年3月底的时候宣布已完成对大麦网的全资收购,但并没有透露具体的交易价格。这一收购行为,是阿里在完善大文娱的业务。三家公司投资、收购的逻辑是什么?从三家公司的投资和收购案例来看,其中蕴藏着一定的逻辑。凡是收购的公司,都是与公司的未来战略和既有业务有着高度关联度和融合度的。比如百度收购渡鸦和xPerception是为了更好的让技术落地,实现软硬结合的发展。而早前腾讯收购Supercell更能说明这一点。而从三家公司投资的对象来看,不仅仅是与公司业务和战略有着紧密关系,而且各家公司也在努力补足自己的短板以及押注未来的风口。比如西山居、Pocket Gems和Garena这些游戏公司,与腾讯的业务高度相关;而投资快手、知乎这些内容公司则更有利于公司在文娱方面的布局;而电和摩拜更多的是在赌下一个风口。(来源:36氪 文/高小倩)》》更多资讯,点击“阅读全文”,进入“网”查看相关阅读【聚焦】落子 账户及场景缺失成“拦路虎”【头条】、、百度、腾讯首度同台PK【读报告】2016【聚焦】巨头上市前奏曲响起 低估值稀缺遭风投资本哄抢(点击查看高清大图,获取电商主流新媒体资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我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国家战略民间智库,并运营国内领先电商资讯100EC.CN【推荐】(1)国内最大网购维权通道:“网购投诉平台”(DSWQ315);(2)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时代”微信号:hlwjrsd100【投稿】,【合作】(微信号)《盘点|BAT的投资逻辑:看看三巨头在过去半年投资了哪些公司?》 精选二互联网巨头们的入局无疑正在搅动当下的格局,改变创业创新的底层运营机制,让投资从“资金为王”走向“资源为王”,传统/(VC/PE)机构或将面临来自巨头“抢食”的挑战。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在投当中,常用一个词叫“deep pocket”,翻译过来就是“深口袋”,即口袋深、有大钱的金主儿,像俄罗斯科技(DST)之类,创业项目一旦找到这种风构融资,后续的发展基本就比较稳当了。可近年来,“深口袋”似乎出现了转换。今年以来,多家互联网企业赴港上市使腾讯投资被推到镁光灯之下。在过去的三个月内,腾讯投资收获了4家企业的,为腾讯带来超过400亿元的账面回报,甚至超过腾讯去年的净利润;阿里巴巴此前也表示将在香港投入十亿港元扶持创业创新,阿里巴巴创业目前已经投资14家香港初创企业,覆盖电商、、物流、、等众多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京东在2017年已投资了19个项目,也从以前的3C、物流、供应链延伸至智能硬件、旅游服务、汽车服务、时尚等多个细分品类;百度也表示正在加大AI开放力度,计划在2018年投资10家以上AI创业公司。不难发现,BAT等互联网巨头在未来可能对社会带来深刻变革的创新科技领域已经深度布局,投资越来越多,金额也越来越大。在过去两三年,他们投出了多个涉及人们出行、娱乐、金融等领域的企业,在业内人士看来,他们正在成为这个时代创业投资的“深口袋”。这些互联网巨头们的入局无疑正在搅动当下的创业投资格局,改变创业创新的底层运营机制,让投资从“资金为王”走向“资源为王”,传统风险投资/私募(VC/PE)机构或将面临来自巨头“抢食”的挑战。BAT上半年投资超千亿腾讯表现抢眼去年以来,以共享经济、文化娱乐、人工智能、新零售等为代表的中国新兴产业经济各处“风口”的投资,都能见到BAT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他们的每一个举手投足都能引起一的关注。今年9月19日,永安行的全资子公司江苏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向上海云鑫、深创投、上海龄稷等8名新融资8.1亿元。而公开资料显示,上海云鑫是永安行,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8.33%,同时蚂蚁金服持有上海云鑫100%股权,即上海云鑫为阿里系。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阿里系第一次落子共享单车,在此前的ofo融资中,阿里就作为联合领投的身份出现过。在几个互联网巨头中,近期最抢眼的莫过于腾讯。从9月到11月,、阅文集团、搜狗、易鑫集团相继上市,给腾讯带来超过400亿元的账面收益。除此以外,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也将在今年或明年IPO。而就在本月,腾讯同时投资了威马汽车和蔚来汽车,进一步加持早已入股的Snap公司,在腾讯重视的文娱上,则是在猫眼电影上进一步加码,同时投资了早期的动画公司十字星和糖人家,投资频率依旧较为频繁。而在投资上起步较晚的百度,近年的股权投资热情也高涨了起来。继去年成立了百度风投后,今年又与联手成立百度资本,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消费升级、互联网+等领域的中后期项目进行投资。今年以来,百度已投资了多个AI领域的企业,包括公司数美科技、蔚来汽车等,还计划在2018年投资10家以上AI创业公司。根据最新财报,BAT2017年上半年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59.11亿元、-139.12亿元、-503.33亿元,三家公司的总花费就已达到上千亿元,其中,腾讯的对外投资相当于百度、阿里的总和,今年上半年达到23个,平均每月投资4个项目,而阿里则投资了5家,百度投资了6家。互联网巨头抢占各大风口事实上,BAT们早在多年前就开始进行对外投资。根据腾讯科技和IT桔子联合发布的《中国创投领域资金风向报告-2017年上半年版》,这些公司的投资数量在2015年达到顶峰,而尽管今年的投资数量有所下降,但今年的单笔投资却在上升。此外,记者注意到,这些互联网巨头领投的比重较以往加大,还有不少老牌创投机构在背后跟投。从投资的领域来看,投资的企业不仅仅与公司业务和战略有紧密关系,各家公司还正在通过投资来补足自己的短板和押注未来的风口,这一点在腾讯投资摩拜和蔚来汽车上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巨头们的投资逐渐占领了某些领域的“赛道”,如阿里巴巴一出手,就把新零售的核心位置占据了;今日头条用不到两年的时间把短视频矩阵做成了独角兽矩阵;腾讯投资已经占了文娱产业的半壁江山。为何BAT们的投资布局在近两三年呈现加速化和广泛化的趋势?其中一个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他们在这两年获得巨大的财富收益。比如,在香港上市的腾讯控股从今年年初至今,股价已翻了一倍;而阿里巴巴的股价也从年初至今涨幅超过80%;百度的股价也涨了近40%。此外,过去两三年正是移动用户极具增长的时代,这给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积攒了坚实的用户基础。然而,对于这些依靠广大线上用户群体的互联网企业而言,这两年的投资不仅是乘胜追击,更是未雨绸缪,因为他们都面临一个现实,就是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放缓,逐渐消失。在多个公开场合的演讲中,BAT们负责人也时常透露出对未来发展的焦虑和思考。“尽管他们都是互联网浪潮里顶尖的互联网企业,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面临创新后续乏力的问题,都在想尽办法弥补这种创新的衰减。”招商启航资本副总经理王金晶说。获得这些巨头们的投资意味着什么?据记者观察,被这些互联网巨头投资过的企业,后期的发展大多比较稳健,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能让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筹码。比如,前段时间在美上市的互金企业,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便登陆了美国资本市场,在流量越来越贵的今天,趣店能够在这么短时间扭亏为盈,其背后的股东蚂蚁金服功不可没,支付宝的巨大流量成了趣店最大的底气;再如,腾讯和了摩拜和ofo后,分别在微信和支付宝界面专门为其开通流量入口;而近期发布了赴美上市招股说明书的乐信集团,旗下分期消费电商凭借3C产品起家,其背后则是京东投资之后所带来的强大的产品供应链。有大资金和丰厚资源的加持,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就是互联网巨头们“深口袋”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互联网巨头企业不仅对外投资,很多项目还干脆自己来操办。比如,腾讯这一轮上市的几个被投企业中,众也是腾讯联合其他三家共同发起的,而阅文集团则由腾讯文学与原盛大文学整合而成。而且,第二梯队的互联网公司也如此,因为手握资金和资源,招揽优秀人才的成本就很低,创业也相对简单。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巨头企业正在以席卷之势抢下各种风口,他们创造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创新创业运营机制。传统创投机构与互联网巨头的竞合关系在强大的“资源效应”之下,如今创业者对获得BAT们投资的渴望也空前地高涨。“我们代理的好多项目,上来第一句就问,能否拿到BAT的投资。”从事了一年财务顾问的叶女士告诉记者,“未来好的项目稀缺,就是项目选钱,而不是钱选项目了。”种种迹象表明,BAT们的入局改变了过去“资金为王”的投资格局,正在开启一个“资源为王”的投资新时代。“以往早期投资拼的是资本,但现在光有资本远远不够了,能否找到靠谱的团队、找到后又能提供何种资源?显然,BAT们拥有更大的议价权。”王金晶说。从2017年BAT这三家公司的来看,他们的投资涵盖了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的公司,但腾讯投资处于成熟期的公司数量**超过初创期和发展期,而这恰恰是今年许多机构比较热衷的阶段。“我们在跟机构打交道中,明显感觉到今年中后期项目里,个别机构在加速布局,都在争夺我们的优质客户。”一位财务顾问人士对记者表示。仔细观察可发现,一些老牌VC也开始扎堆投资中后期的项目,比如IDG这种以早期投资著称的机构也会去领投美团这种几百亿美元的公司。而在蔚来汽车最近一轮Pre-IPO的融资中,也出现了腾讯的身影,实际上,新能源汽车造车领域与腾讯的战略或者主业都没有太大的契合度,但就投资而言,腾讯一掷千金,投下了几亿美元。不可忽视的还有,第二梯队的互联网企业也在以真金白银抢占新的时代风口,而对传统创投企业来说,在本已激烈竞争的跑道上,还得面对这些巨头动辄“抢跑”的挑战,危机感油然而生。在王金晶看来,要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巨头在投资领域的强势入局。所谓“危”,体现在手握大量资金和资源的互联网巨头们在获取优质项目上比传统创投机构更有议价权,使原本拥挤的赛道竞争更加激烈。所谓“机”,则体现在二者还有合作的空间。“我们有些项目也让BAT这些大企业来接盘了。”对于早期的VC而言,只有手握好项目,就不怕找不到后续融资,BAT恰恰是很好的产业资本。而最好的状态则是找到二者“共生共存”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与这些大企业合作,要么帮他们筛选好项目做好前期投资,要么做退出之前的整合投资;另一方面就是寻找自己独特的投资领域,每在特定的领域都有他的积累,这不是BAT短期内能学到的,有些领域如果没有前期的技术积累是很难冒然进去的,因此,这些大公司也需要和市场上专业的细分机构合作。”王金晶说。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巨头们的入局无疑对产业具有极大的拉伸作用,但是同时也对“是否会构成垄断”心存隐忧。“大企业在规划未来时也会有不可避免的盲区,他们认为自己是专业,但可能会丧失一些开脑洞的机会。”在王金晶看来,未来的变数太多了,如果会在竞争中被挤压,会投资一些边缘项目,这些项目也不一定不代表未来,反而大家都强烈看好的项目,未必就能跑出来。《盘点|BAT的投资逻辑:看看三巨头在过去半年投资了哪些公司?》 精选三本周,腾讯、阿里巴巴相继公布拉仇恨的业绩,至此 (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四网巨头的 2017 年中报全部出齐,业绩一致超出市场预期。究竟哪家业绩最牛?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我们先来一张总表看看它们 2017 年第二季度的营收和利润情况。下面,从营收体量、利润和业务结构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京东营收规模 4 倍于百度,阿里、腾讯并驾齐驱目前 BATJ 的营业收入从高到低依次是京东、腾讯、阿里、百度。在刚刚披露业绩的第二季度,京东的营收规模高达 932.02 亿人民币,接近百度的 4.5 倍,而居中的腾讯、阿里营收均超过 500 亿大关。就整个上半年来说,腾讯营收 1062 ,高出阿里 888 亿元人民币近 20%。除百度外,最近 10 个季度,京东、腾讯、阿里的营收都保持着平均 40% 以上的高速增长。其中,腾讯、阿里更是在 2017 年二季度实现 55% 以上的收入增长。而受 AI 发展驱动,百度今年的营收全面复苏,二季度延续一季度的增长态势。最赚钱的是腾讯,京东亏损收窄从二季度的盈利数据来看,腾讯的吸金能力最强,182.31 亿元的净利润相当于阿里和百度的净利润之和,其中阿里盈利 140.31 亿元,百度盈利 44.15 亿。这么高的盈利,那么,每个公司能从一个用户身上赚到多少?今天,全中国有 7.51 亿互联网用户,几乎所有人都用微信,并且半数每天在上面花掉超过 90 分钟时间。每月还有 5.29 亿人在手机上刷淘宝。算下来,每个用户每个季度给腾讯和阿里巴巴分别贡献了差不多 30 元净利润。单季亏 2.87 亿元,刘强东的京东相当于在每个活跃用户身上亏 2 毛钱。规模持续增长的京东,虽然最近几年都基本在亏损,但相比 2015 年底,这几个月的亏损明显收窄。2016 年全年,百度遭遇成立以来首次利润下滑,下滑幅度接近三分之二。但在这个季度,百度终于重新获得了增长,单季净利润增速达到 82.91%,在 BATJ 中仅次于阿里的 96.46%。回看过去 10 个季度的数据,除了腾讯保持 20% 以上的净利增长外,百度、阿里、京东的净利增速都曾在 2015 年下半年经历过大幅波动的情形。阿里靠电商,腾讯看手游,百度爱 AI在过去的一年里,阿里、 腾讯和百度都还是靠传统业务来赚钱,到了 2017 年,这个事情并没有任何变化,甚至核心业务越赚越多。1、阿里新零售带来的电商渗透率继续提高。为阿里贡献 9 成收入的电商业务,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58%。哈哈,得感谢剁手党们,尤其双十一的火爆。从阿里最近几年的营收及盈利情况也可见,第四季度的人品明显爆发。其他业务收入贡献虽少,但增长迅猛。其中,业务成为阿里财报一大亮点,不仅相应收入增幅达到 96%,且付费云业务用户数突破 100 万。2、相比而言,腾讯的业务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业绩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游戏、社交、支付、广告等。最大部分还是来自游戏,王者荣耀月活跃用户连续一年的上涨,让腾讯手游收入增长到 148 亿,第一次超过了电脑游戏的收入。值得一提的是,以游戏为主的营收占比缩小,从 2016 年的 74.82% 降到今年上半年的 67.74%。与阿里类似,腾讯也在支付和云服务上发力,数据显示,二季度相关收入翻倍增长。3、以广告收入为核心业务的百度,在 2016 年医疗广告问题集中爆发、人事动荡之后,终于在一年后重新获得了广告收入的增长,这一季百度的网络营销也就是广告的收入增加 5.6%,达到 178.83 亿元,这项占总营收近 9 成的此前连续 4 个季度都在下滑。相比一季度,百度的信息流广告收入提升了 200%。百度的 AI 发展令人瞩目。从财报来看,人工智能正在全面渗透进百度的各项业务之中。百度 Duer OS 开放平台广泛赋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车载等多个行业,而 Apollo 生态合作伙伴规模目前已超过 50 家,核心能力的开放多达 60 余项。陆奇空降后,百度在研发方面也加大了力度,二季度研发支出为 31.48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27.7%。4、得益于京东的女性消费者显著增加并日益活跃,京东日用商品及其他品类商品(非 3C 和家电品类)交易总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55%,占总交易额比例上升至 51%。在京东赖以起家的家电 3C 领域,京东二季度保持了超过 50% 的线上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早在上市前即剥离了支付业务的阿里巴巴,近来互联网公司分拆金融板块已成大势。本季财报发布之际,京东金融重组完成交割不再并表,百度也透露了分拆金融业务的打算。再来看腾讯,作为腾讯系金融业务支柱的支付业务,如今仍是其财报其他收入增长的两大关键之一。2017 年第二季度,腾讯其他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 177% 至 96.54 亿元。虽然尚未透露任何分拆意向,但腾讯强调,鉴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预计其在包括支付相关服务在内的投资新举措将会增加。腾讯市值涨了 444 倍,平均每天完成 5 个小目标伴随着业绩的不断攀升,BATJ 的股价也一路长虹。截至 8 月 19 日,今年以来,腾讯、阿里和京东的股价累计涨幅均超过 50%,表现最好的阿里股价更是接近翻番。本周,腾讯、阿里在公布业绩后,股价纷纷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腾讯最高 341 港元,阿里最高达 169.50 美元。有意思的是,在腾讯、阿里股价闻绩起舞的同时,百度、京东股价却出现下跌。目前,阿里、腾讯的市值大体相当,分别为 4237 亿美元( 28261 亿)、3956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26387 亿),这个数字相当于 5 个百度,7 个京东,更是甩出网易、新浪等其他科技公司一大街。而阿里、腾讯双方的差距在 2000 亿以内,不到一个。不过,市值增长最快的当属腾讯。据 21 数据新闻实验室粗略统计,自上市以来,腾讯市值涨了近 444 倍,折合人民币算,大约平均每天增加 5.5 亿元。换言之,不到 5 个小时,小马哥的腾讯就可以实现 1 个小目标了。马云晋升中国首富,腾讯人均半年薪酬 40 万得益于股价、市值的不断飙升,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的身价也水涨船高。马云、马化腾最近更是你来我往地问鼎中国首富称号。根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排行榜数据,截至 8 月 19 日,今年 52 岁的马云身家为 382 亿美元,位列全球福布斯富豪榜第 17 位。而 45 岁的马化腾紧随其后,以 367 亿美元的身家位列全球福布斯富豪榜第 19 位。在此前 3 月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王健林、马云、马化腾分别占据中国榜单的前三位,全球第 18 位、第 23 位和第 31 位,身家分别为 313 亿美元、283 亿美元和 249 亿美元。短短 5 个月,马化腾的身家就增加了 118 亿美元,马云的身家增加了 99 亿美元。算得上人生赢家的马化腾,不仅自己身家暴涨,也让腾讯员工薪酬福利令人眼红。根据腾讯财报此次公布的上半年雇员及薪酬,截至 2017 年 6 月 30 日,腾讯共有 40678 名雇员,上半年所发薪酬达到 160.17 亿元,人均薪酬接近 40 万,与此同时,员工福利支出也高达 66.67 亿人民币。《盘点|BAT的投资逻辑:看看三巨头在过去半年投资了哪些公司?》 精选四本周,腾讯、阿里巴巴相继公布拉仇恨的业绩,至此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四大互联网巨头的2017年中报全部出齐,业绩一致超出市场预期。究竟哪家业绩最牛?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我们先来一张总表看看它们2017年第二季度的营收和利润情况。下面,从营收体量、利润和业务结构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京东营收规模4倍于百度,阿里、腾讯并驾齐驱目前BATJ的营业收入从高到低依次是京东、腾讯、阿里、百度。在刚刚披露业绩的第二季度,京东的营收规模高达932.02亿人民币,接近百度的4.5倍,而居中的腾讯、阿里营收均超过500亿大关。就整个上半年来说,腾讯营收1062亿元人民币,高出阿里888亿元人民币近20%。除百度外,最近10个季度,京东、腾讯、阿里的营收都保持着平均40%以上的高速增长。其中,腾讯、阿里更是在2017年二季度实现55%以上的收入增长。而受AI发展驱动,百度今年的营收全面复苏,二季度延续一季度的增长态势。最赚钱的是腾讯,京东亏损收窄从二季度的盈利数据来看,腾讯的吸金能力最强,182.31亿元的净利润相当于阿里和百度的净利润之和,其中阿里盈利140.31亿元,百度盈利44.15亿。这么高的盈利,那么,每个公司能从一个用户身上赚到多少?今天,全中国有7.51亿互联网用户,几乎所有人都用微信,并且半数每天在上面花掉超过90分钟时间。每月还有5.29亿人在手机上刷淘宝。算下来,每个用户每个季度给腾讯和阿里巴巴分别贡献了差不多30元净利润。单季亏2.87亿元,刘强东的京东相当于在每个活跃用户身上亏2毛钱。规模持续增长的京东,虽然最近几年都基本在亏损,但相比2015年底,这几个月的亏损明显收窄。2016年全年,百度遭遇成立以来首次利润下滑,下滑幅度接近三分之二。但在这个季度,百度终于重新获得了增长,单季净利润增速达到82.91%,在BATJ中仅次于阿里的96.46%。回看过去10个季度的数据,除了腾讯保持20%以上的净利增长外,百度、阿里、京东的净利增速都曾在2015年下半年经历过大幅波动的情形。阿里靠电商,腾讯看手游,百度爱AI在过去的一年里,阿里、 腾讯和百度都还是靠传统业务来赚钱,到了2017年,这个事情并没有任何变化,甚至核心业务越赚越多。1、阿里新零售带来的电商渗透率继续提高。为阿里贡献9成收入的电商业务,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8%。哈哈,得感谢剁手党们,尤其“双十一”的火爆。从阿里最近几年的营收及盈利情况也可见,第四季度的“人品”明显爆发。其他业务收入贡献虽少,但增长迅猛。其中,云计算业务成为阿里财报一大亮点,不仅相应收入增幅达到96%,且付费云业务用户数突破100万。2、相比而言,腾讯的业务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业绩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游戏、社交、支付、广告等。最大部分还是来自游戏,王者荣耀月活跃用户连续一年的上涨,让腾讯手游收入增长到148亿,第一次超过了电脑游戏的收入。值得一提的是,以游戏为主的增值业务营收占比缩小,从2016年的74.82%降到今年上半年的67.74%。与阿里类似,腾讯也在支付和云服务上发力,数据显示,二季度相关收入翻倍增长。3、以广告收入为核心业务的百度,在2016年医疗广告问题集中爆发、人事动荡之后,终于在一年后重新获得了广告收入的增长,这一季百度的网络营销也就是广告的收入增加5.6%,达到 178.83亿元,这项占总营收近9成的主营业务此前连续4个季度都在下滑。相比一季度,百度的信息流广告收入提升了 200%。百度的AI发展令人瞩目。从财报来看,人工智能正在全面渗透进百度的各项业务之中。百度Duer OS开放平台广泛赋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车载等多个行业,而Apollo生态合作伙伴规模目前已超过50家,核心能力的开放多达60余项。陆奇空降后,百度在研发方面也加大了力度,二季度研发支出为31.4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7%。4、得益于京东的女性消费者显著增加并日益活跃,京东日用商品及其他品类商品(非3C和家电品类)交易总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55%,占总交易额比例上升至51%。在京东赖以起家的家电3C领域,京东二季度保持了超过50%的线上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早在上市前即剥离了支付业务的阿里巴巴,近来互联网公司分拆金融板块已成大势。本季财报发布之际,京东金融重组完成交割不再并表,百度也透露了分拆金融业务的打算。再来看腾讯,作为腾讯系金融业务支柱的支付业务,如今仍是其财报“其他收入”增长的两大关键之一。2017年第二季度,腾讯其他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177%至96.54亿元。虽然尚未透露任何分拆意向,但腾讯强调,鉴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预计其在包括支付相关服务在内的投资新举措将会增加。腾讯市值涨了444倍,平均每天完成5个“小目标”伴随着业绩的不断攀升,BATJ的股价也一路长虹。截至8月19日,今年以来,腾讯、阿里和京东的股价累计涨幅均超过50%,表现最好的阿里股价更是接近翻番。本周,腾讯、阿里在公布业绩后,股价纷纷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腾讯最高341港元,阿里最高达169.。有意思的是,在腾讯、阿里股价闻“绩”起舞的同时,百度、京东股价却出现下跌。目前,阿里、腾讯的市值大体相当,分别为423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8261亿)、395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6387亿),这个数字相当于5个百度,7个京东,更是甩出网易、新浪等其他科技公司一大街。而阿里、腾讯双方的差距在2000亿以内,不到一个涨停板。不过,市值增长最快的当属腾讯。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粗略统计,自上市以来,腾讯市值涨了近444倍,折合人民币算,大约平均每天增加5.5亿元。换言之,不到5个小时,小马哥的腾讯就可以实现1个“小目标”了。马云晋升中国首富,腾讯人均半年薪酬40万得益于股价、市值的不断飙升,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的身价也水涨船高。马云、马化腾最近更是你来我往地问鼎“中国首富”称号。根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排行榜数据,截至8月19日,今年52岁的马云身家为382亿美元,位列全球福布斯富豪榜第17位。而45岁的马化腾紧随其后,以367亿美元的身家位列全球福布斯富豪榜第19位。在此前3月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王健林、马云、马化腾分别占据中国榜单的前三位,全球排名第18位、第23位和第31位,身家分别为、28和24。短短5个月,马化腾的身家就增加了1,马云的身家增加了99亿美元。算得上“人生赢家”的马化腾,不仅自己身家暴涨,也让腾讯员工薪酬福利令人眼红。根据腾讯财报此次公布的上半年雇员及薪酬,截至日,腾讯共有40678名雇员,上半年所发薪酬达到160.17亿元,人均薪酬接近40万,与此同时,员工福利支出也高达66.67亿人民币。(编辑:叶映橙)《盘点|BAT的投资逻辑:看看三巨头在过去半年投资了哪些公司?》 精选五互联网巨头时代今年以来,互联网业继续保持着较快增长,在陆续公布2017年第三季度业绩的互联网企业上也可以观察到这一点,不少企业业绩出现大幅增长,甚至创出新高。但是,在这背后,互联网业巨头强者恒强,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公司业绩持续向好,各自优势业务市场份额占比也逐渐扩大。尤其在电商和游戏业务领域,阿里巴巴和京东电商业务快速增长,带动了其营收保持较快增长;腾讯游戏业务也增长迅猛,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同时,互联网巨头在前期的大量投资也开始获得不错的回报,近期多家巨头投资的公司上市,不少获得了市场的青睐。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下,互联网巨头也在抢占下一个增长点,纷纷布局人工智能等领域。又是一个丰收的财报季。11月15日晚间,继京东等互联网公司之后,腾讯发布了最新的季度财报,日赚两亿的超高盈利及增长,**超出了行业预期。腾讯第三季度营收652.1亿元,同比增长61%;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69%。另一巨头阿里巴巴的表现同样不俗。阿里最新一季的财报显示,阿里巴巴收入达到551.22亿元,同比增长61%;净利润174.04亿元,同比增长63%。云计算收入29.75亿元,同比增长99%;核心电商收入则达到了464.62亿元。其实,今年以来互联网公司营收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根据工信部数据,今年1-9月,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营业收入5113.6亿元,同比增长21.8%。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目前的营收仍然聚焦在其主营业务上,如电商或社交、游戏,这些行业上二者有着不可逾越的护城河,流量变现的势头不可阻挡。此外,无论是百度、还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等,都在主业之外积极开拓创新,如无人驾驶、大文娱、云计算、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等,但是新业务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二八”定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报数据发现,增长较快的是电商行业。根据工信部数据,今年1-9月,在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中,电商平台收入同比增长达到38.9%。不过,在过去一年中出现了比较大的分化,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巨头几乎垄断了这一行业,两大巨头的业绩表现都十分强劲。京东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收入达到837亿元,同比增长39.2%。净利润为22亿元,同比增长359%。易观国际副总裁李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于电商公司来说,平台成交额是第一核心指标,一定要交易规模上去了,才能谈盈利和其他布局。“移动互联网第一波已经结束,新的流量红利掌握在优质内容手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了阿里和腾讯都要去加大并购,寻找新的入口。巨头积累的流量,再结合各自的商业化能力,自然到了变现的收割期。”在李智看来,京东站队到腾讯阵营,最大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流量。在此背景下,独立垂直的电商网站将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局面。在巨头的挤压下,垂直类电商业绩增长缓慢,这使得其股价表现乏力。如,唯品会股价近两月一直处于下跌态势,目前股价仅8.左右。聚美优品则更糟,从2014年8月到2017年,上市三年的聚美优品股价蒸发了90%,公司目前市值不到。作为内容平台属性的微博,也进入了流量变现期。另一独角兽今日头条目前发展势头迅猛,也是基于这一逻辑。微博发布的第三季报显示,其营收为3.2亿美元,同比增长81%,其中广告和营销收入2.76,阿里巴巴的广告和营销营收2530。净利润同比增长215%,达到1.011亿美元。无论是收入、利润还是用户数,微博都出现了全面的爆发。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曹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行业“二八”定律已成定局,阿里京东还会利用流量、物流、品牌优势来冲击垂直电商,母婴、化妆品、日用品等品类会首先受到影响。资本盛宴除了电商之外,游戏是被资本热捧的另一个领域。记者了解到,腾讯游戏业务在这一季度同比增长48%到268.44亿元,其中PC游戏146亿元,增长27%;手游同比增长84%至182亿元。在腾讯游戏的强势下,网易游戏的份额开始减少。网易第三季度营收125亿元,同比增长35.5%,其中游戏收入同比增长23.5%至81亿元。在游戏行业,留给其他玩家的机会并不多。一些公司开始向直播、视频等领域转型,如欢聚时代和陌陌。在李智看来,移动互联网流量分割已经结束,互联网行业可以说成为了少数几个巨头的角斗场。“移动互联网用户平均使用的APP数量从几年前的30个,下降到了大约14个。新的公司要成长起来已经很难。”此外,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巨头的投资,也开始走向收割期。仅仅是腾讯所投资的企业就有四家于今年下半年上市,还不包括刚刚提交上市申请的乐信集团。11月16日,互联网汽车零售交易平台公司易鑫集团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市值超过500亿港元。阅文集团也于11月8日正式登陆港交所,其市值一度冲高至千亿港元。易鑫集团CEO张序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易鑫集团在香港上市也是考虑到腾讯对投资者的影响力。“汽车是一个领域,尤其是还涉及到交易和后服务市场,这个领域一直没有出现大的公司,就是因为它有难度。腾讯的投资对我们来说,当然是有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也是公司为什么发展这么快的原因。我觉得现在新的创业者再进来,已经很难有机会。”据悉,腾讯公司目前对易鑫持股比例为28%。腾讯系公司表现如此强势,阿里自然也不甘示弱,蚂蚁金服投资的趣店也于10月18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市值一度高达百亿美元。从创业公司上市的情况来看,自2000年来,已经产生了五次高峰,几乎三年一次。每次上市高峰后,创投资本就会大量退出股市,进入新的创业项目中。在经历了过去三年的低谷后,互联网公司在今年又迎来了一波上市狂潮。投资行业人士认为,这一轮上市潮涉及的资本规模,或将刷新2014年的纪录,腾讯《2016创新创业白皮书》预测,如果未来两年宏观经济走势正常,国际环境良好,在2018年,中国创投活动将达到新的高度。(编辑:张星)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盘点|BAT的投资逻辑:看看三巨头在过去半年投资了哪些公司?》 精选六中国互联网还有个段子:“人世间最大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六年前,你买了,而我买了百度的。”当年中国互联网的老大哥百度,这些年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昔日的“傲视群雄”,到今天的“五个抵一个”勉强能抵。日,互联网实验室在北京发布《互联网研究调查报告》,该报告中指出我国互联网产业已出现寡头垄断现象,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三家公司在其各自领域位居中国互联网垄断企业前三名,至此三巨头的说法开始流行开来,而其中腾讯“垄断”了社交,百度“垄断”了搜索,阿里“垄断”了商品。而在那之前,中国互联网已经有一句俗语:“中国互联网创业三种结局:要么生、要么死、要么BAT”,这句话略有些夸大,但也说出了无数创业公司的辛酸无奈:要想从BAT的“联合围剿”中成功突围,概率是相当低;绝大部分在刚启程时,就被BAT凭借巨大的流量和现金补贴给“截了胡”,剩下的少数“卖身”于BAT,过着一种要钱有钱,要流量有流量的日子。今天中国的BAT在中国互联网的地位,已经有点类似于武侠小说里面“武林至尊”的称号,“江山辈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无数的“长江后浪”向BAT发起挑战,期盼着自己有一天能跻身于三巨头之中,过着一种“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日子。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BAT三巨头中,百度已经渐渐掉队,是实力最为羸弱的那个巨头,也似乎是最有可能被“长江后浪们”所取代的巨头。一、市值差距不断拉大日,腾讯市值一举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成为中国第一家突破300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超越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进入全球企业前十。日,阿里不甘示弱,受阿里投资者大会的,一下大涨13.3%,接近142.一股,创下阿里涨幅历史纪录,当天阿里市值增加约431亿美元,超3600亿美元,一举超过腾讯登顶亚洲市值最大公司。腾讯和阿里同时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双双挺进全球企业前十,并正在超的路上稳步前进,可谓是正式向“国际互联网三座大山(谷歌、Fackbook、亚马逊)”发起了挑战,一时间,可谓“中国互联网巨头,唯阿里与腾讯耳”。腾讯和阿里的一路突飞猛进,无疑也将一部分人的关注转移到了百度身上,做为三巨头之一,曾经BAT的带头大哥,百度似乎已经在国际上沉寂了太久。更为尴尬的是百度目前市值仅为616.18亿美元,而当前阿里市值3410.60亿美元,腾讯3327.42亿美元(数据截止号11:07分),这样算下来百度仅为腾讯和阿里市值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之间。更为尴尬的是在BAT叫法出现的2011年,百度还是三家市值中最高的,彼时腾讯全年总收入284.961亿元(人民币,下等同),其中有230.428亿元是收入,而不是今天风靡全球的“腾讯游戏”;阿里还深陷““10.11事变”,为安抚卖家和公关操碎了心;而百度在收拢谷歌退出后的中国搜索市场后,市场份额一度高达82%,一时可谓控制了中国互联网的“杀生大权”。而仅仅过了6年,“老二”腾讯市值从446亿美元涨到了3327亿美元,曾经的“小老弟”阿里市值也从跃升到了34,而百度,虽然一直在稳步上升,却只从460亿美元涨到了618亿美元,更为致命的是腾讯和阿里在3000亿美元如此大的体量时,增长率还在一路狂飙,而百度卡在600亿美元这个区间已经4年了。6年前中国互联网的三巨头,后两大巨头今天已经成为了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正式晋升为全球互联网巨头,而当年中国互联网的老大哥百度,这些年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昔日的“傲视群雄”,到今天的“五个抵一个”勉强能抵。中国互联网还有个段子:“人世间最大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六年前,你买了腾讯的股票,而我买了百度的股票。”二、生态布局落后明显李彦宏有次在采访中说过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情,大致是这样的:他在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读研时,有一天上课时老师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未来想做什么?”李彦宏哗啦一举手,然后噼里啪啦的讲了一大堆,从搜索到XX,再从XX到XXX,延伸拓展了一大堆,本以为会获得老师的夸奖,谁知老师耸了耸肩,来了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应专注于我们最想做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当AT开始做电商时,百度在做搜索;当AT做支付时,百度在做搜索;当AT布局O2O时,百度还是在做搜索;到最后发现越来越不对劲了,终于在15年放出了那个“200亿打造糯米”的著名口号,可是为时已晚,AT已经抢占先机,“以逸待劳”。阿里除了核心电商以外,还在金融、云计算、泛文娱、本地生活O2O、交通出行等完成布局,手下有滴滴快的、美团点评、乐视体育、36氪、饿了么等14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1988.5亿美元,占据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1320亿美元(数据来源于《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此外阿里不仅“线上买买买”,还“线下购购购”,入股苏宁、收购银泰等等,一个连接线上、线下,包含人们“衣食住行医玩金等”庞大的阿里帝国呼之欲出。腾讯依靠“QQ和微信”两大“国民级产品”,在手游、内容(泛文娱)、金融、O2O业务、电子商务、交通出行等完成布局,手下有美团点评、小米、滴滴、、今日头条、等独角兽企业16家,其总估值1320亿美元,占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的1/4(数据来源于《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加之其在全球游戏方面的布局,一个以社交+游戏为主营业务,以“QQ”和“微信”为连接点,包罗万象的腾讯娱乐帝国已然成型。而百度虽然也在O2O、汽车交通、医疗、旅游、教育、金融六个方面完成布局,手下有独角兽企业6家,包括百度外卖、爱奇艺、优信互联、我买网、蜜芽宝贝和58到家,总估值却仅有99亿美元,更多的意义在于“被动的防御”。从布局类型来看,百度与AT几乎没什么差别,该有的都有,但从数量和估值来看,百度都落了明显的下风,并且有一个致命的东西:没有一个完美的连接中间点,百度搜索、都不能担此大任,而百度地图似乎也还有点距离,反观腾讯有微信,阿里有支付宝,真正的是一个生态闭环。此外,在新兴金融业的领域内,AT快速圈地,小额支付、、小额存款、小额理财、海外金融支付等细分领域,几乎都已经只剩下腾讯和阿里两个选手在玩,而控制金融是成为寡头的先决条件。三、盈收被进一步拉开差距13年—16年,4年里腾讯的营收增加了900亿元,阿里的营收增加了500亿元,而百度只增加400亿元;而根据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的情况来看:腾讯第一季度495.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阿里巴巴2017年第一季度营收为385.8亿人民币;而百度2017年第一季度营收168.91亿人民币;三者仅仅第一季度营收就相差了200-300亿元了,如若不出意外,今年百度全年营收估计要落后腾讯和阿里800-1200亿元。此外,不仅营收在拉开差距,利润的差距也在不断的拉大,13年百度与AT年利润相差仅为50—100亿元,而到了16年已经相差了300亿元了。4年里百度的年利润一直保持在100亿元左右(百度在2015年剥离了去哪儿,所以出现336亿元的高额利润。),而腾讯与阿里已经翻了个番。而且据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来看:腾讯第一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44.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阿里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为104.4亿元,同比增长38%;而百度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7.77亿人民币,同比下滑10.6%。四、业务结构出现营收和利润相差越来越巨大的原因,主要原因是:腾讯和阿里巴巴现在都是生态型巨头,多元化布局,多元化营收。以阿里巴巴为例,除了核心的电商业务外,其旗下的金融业务—支付宝,泛文娱—淘点点、优酷、阿里影业等,物流—菜鸟网络,云计算等都在各自领域是领先地位,尤其是阿里云,这个过去十年一直不被人看好的项目,如今成为了阿里的一把“利刃”,按马云先生设计的“履带式前进”的规划:年,当下已成600亿美元估值的超级独角兽蚂蚁金服领跑;年则阿里云接棒;2021年-2024年,菜鸟物流将挑头,届时核心业务将**得到补充,阿里每个阶段也有“核动力”推进。腾讯也是如此,从QQ、微信,到腾讯游戏,再到腾讯文娱,以及投资领域的O2O本地生活、出行、电商等,其成熟的战略纵深,同样让业务营收呈现丰富多元化,马化腾曾表示:“过去大家都以为腾讯什么都会做,我们也走了一段弯路。这两年我们变化很大,把越来越多业务都砍掉了......自从进入手游运营后,很多精力都在布局全球手游,这是我们的主业。”如今,中国苹果应用商店里排名前十的游戏中,腾讯占6个;前二十中,占10个。和腾讯阿里“多元化”的营收相比,百度目前还难以被称之为一家生态型公司,因为除了王牌项目百度搜索,以及勉强拿得出手的百度地图,百度在其他领域的投资似乎总是投什么失败什么,大部分项目都是在“赔钱赚吆喝”:百度贴吧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一直未找到“准确”的盈利方向,去年还因“血友吧事件”造成严重的公关危机;百度外卖曾是白领外卖份额第一,如今也要被“卖身减负”;糯米、百度钱包等被动防御的意味更大,这也使得百度高达90%的收入依靠搜索引擎广告业务。在传统的PC时代,浏览器是互联网的一级入口,百度通过“垄断”搜索就控制了互联网的“流量入口”,过着一种“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舒适生活;可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APP成为了一级入口,百度“垄断”流量入口不在,同为一级入口,大家都各显神通,讨好用户比讨好“百度”重要,百度收“过路费”的舒适生活不再,此外在移动互联网的大势中,腾讯靠着“微信”无缝衔接,阿里通过淘宝和支付宝依旧掌握着用户交易的入口,而百度呢?暂时可依靠的只剩下pc时代的用户习惯延伸到了移动端,所以百度渐渐式微。部分整理自网络,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众投邦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我方删除。正在募集项目重磅项目已经开放跟投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扫描添加下方众投邦或点击阅读原文《盘点|BAT的投资逻辑:看看三巨头在过去半年投资了哪些公司?》 精选七京东一路高歌猛进,如今的市值与百度相差仅8亿美元,换算成涨幅也只剩1%。有可能就在今晚,百度也许会正式掉队BAT,成为首个出局的三巨头。京东高歌猛进,追上百度只差1%我们先来看看截止今天BAT目前市值:☆ 百度619.☆ 阿里巴巴3561.83亿美元☆ 腾讯控股27164.04亿港币(约3482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目前市值达到了611.49亿美元。美东时间6月26日收盘,京东(JD.NASDAQ)股价上涨0.30%,报43.08美元,相比一年前大涨了100%,市值达到611.49亿美元。相比京东的高歌猛进,正处于业绩触底,经历重整和转型的百度(BIDU.NASDAQ)如今市值约为615亿美元。两者的市值差距仅剩6亿美元,换算成涨幅也只剩1%。京东股价百度股价阿里巴巴董事局**马云去年4月曾预测,两三年内,BAT格局会发生变化,“互联网企业压力非常大,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如今看来,中国互联网格局离变天已经不远了,三巨头中最可能被率先颠覆的正是百度。从市值角度看,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市值都已突破3000亿美元,百度却长时间在600亿美元附近徘徊。从最新一季的营收来看,阿里巴巴与腾讯的营收规模均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百度则只有169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在百度背后,不仅有京东、网易正奋力赶超,还有未上市的TMD(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回归的360及小米、蚂蚁金服紧追不舍。久亏之后终盈利!京东进入“收割期”久亏之后终于盈利的故事最容易受到偏爱。一度坚持不盈利,喜欢把赚的每一分钱都花出去的亚马逊在2015年第二季度实现扭亏并持续盈利后,资本市场相当买账。如今,轮到京东了。今年第一季度,京东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其财报显示,第一季度京东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14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净亏损2亿元人民币。5月8日,一季报公布后的两个交易日内,京东股价上升了近8%,市值逼近540亿美元,与当时百度600多亿美元的市值差距不到100亿。一个半月之后,随着京东市值突破600亿美元,其与百度的市值差距缩小到6亿美元。在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看来,京东今年一季度的扭亏为盈是提振股价的主要原因,“去年下半年,腾讯的增持、沃尔玛的入股都在刺激京东股价反弹,回暖对京东而言也是有利的外部因素。”刘强东(资料图)京东首席执行官刘强东2015年接受专访时表示,京东的商城业务早就已经赚钱了,只是目前赚的钱还很少,“但是终究有一天,我们商城的盈利能力会越来越强,当盈利的业务越来越多,亏损的业务越来越少,盈利就是自然的事情了。”不过,京东如今需要面临的问题是在盈利持续性和业务扩张性上找到平衡点。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告诉记者,如果不出现大规模的新业务投入,京东接下来盈利还是可期的,“规模持续增大,在下滑,加上各项收费在提升,(京东)到收割期了。”留给百度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处在变化最莫测的行业,技术的变革、资本的无情流动、消费者面对越发多元化选择时的不稳定,都让我们这家年轻的公司终日乾乾,如履薄冰。”12年前,李彦宏写给员工的内部邮件,或许正是此刻百度的写照。与风头正盛的京东、市值不断冲破纪录的腾讯、阿里相比,过去一年,百度经历了百度贴吧、“魏则西”等风波,两名副总裁王湛、李明远也相继离职,还出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净利下滑,营收在Q3季度也出现了近年以来的首次下降。百度今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净利润17.7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0.6%。2016财年,百度总营收为705.4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9%;净利润为116.32亿,仅为2015年的1/3。在BAT三家中,百度的市值已经落下两个身位。据腾讯科技消息,一位曾与百度医疗事业部有过合作的第三方供应商忍不住感叹:“去年整整700亿的销售额,才100亿的利润,太吓人了,这是一个传统公司的利润率,百度现在是BAT里最难受的一家公司,战略上有危机感,就必然会产生问题。”一名百度方面人士对记者表示,市值差距的拉大已是客观存在,百度也在内部讨论过这一相关话题,一种说法是,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认为,现在的百度要用创业的心态做公司。让百度深陷苦苦挣扎境地的核心原因是钱。对于百度的现状,外界有种种解读。一些人将它归咎于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从此掉队;另外一种说法聚焦于百度的管理,认为创始人李彦宏大权独揽,管理层很难发挥作用;派系斗争也被认为是百度无法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百度重点转向AI陆奇的改革能否奏效?百度对AI的持入加大。今年Q1财报显示,百度研发费用28.35亿元,同比增长34.9%。在今年2月的一次内部演讲中,李彦宏谈及的重点业务,已是内容分发、连接服务、金融创新和人工智能等四个方面。可以看到的是,微软原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在2017年1月上任后,不仅裁撤了医疗事业部和游戏业务,并快速整合人工智能团队。诞生的百度AI技术平台体系(AIG),打通了百度人工智能技术生态,并拉来了不少智能硬件、汽车厂商为百度积累数年的人工智能技术寻找落地场景;也是在他的主导下,百度全资收购渡鸦科技公司、硅谷科技公司xPerception。在百度内部,李彦宏评价陆奇“工作极其玩命,上上下下有口皆碑”。不过,摆在陆奇面前的挑战并不少:☆ 首先,作为“空降”高管,陆奇在一众百度管理层中如何服众。☆ 其次,过去一年风波不断,与阿里、腾讯拉大市值差距的百度,如何稳定军心寻找未来。☆ 更重要的问题是,在科技巨头纷纷挖角人工智能人才的今天,包括百度在内也面临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如何建立一个优秀的创新体系,并且通过管理与激励机制留住优秀人才?在地平线机器人公司CEO、百度研究院前副院长余凯看来,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的势能已经有了,就看陆奇能不能将其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动能。是京东崛起了?还是百度掉队了?有观点认为,“说京东与BAT并列”,有点高估京东了。看下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市值,前者是3568.81亿美元;后者26557.45亿港元,约合美元3404.89亿美元。也就是说阿里和腾讯都是市值300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而京东和百度都在600亿美元左右,大概是阿里和腾讯的六分之一左右。不是京东牛了,而是百度掉队了。还可以换一个维度,如果从净利润来看,百度2016年净利润17.02亿美元,是2015年的三分之一,也大概是阿里和腾讯的三分之一,如果不下滑,依然与另外两家巨头并列;而京东2016年刚刚实现盈利。2011年,阿里市值是百度的五分之一,而五年后,百度不足阿里的五分之一,令人唏嘘。看一下2010年以来三家的市值变化情况:市值代表资本市场对一个公司未来价值的认可,是对未来盈利能力的反映。有巨大成长性和想象空间的业务,市值才会持续上涨。论技术、论资金,百度都比较强大,但是百度的核心业务在于搜索,然而从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搜索的价值在削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典型是APP,看排名靠前的APP,微信、手机淘宝、QQ、支付宝等,基本都是腾讯和阿里的应用,而每一个应用都在做生态泛化。百度也做生态,但是没有爆款级应用,移动端账号体系不通,都**减弱了市场对百度的预期。当前,百度锁定了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方向,不过人工智能在一段时间内的盈利预期较弱。有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阶段百度失利,正在布局下一个风口。而京东自2016年6月跌入谷底之后,正在反弹,已经超过2015年6月份时候的高峰,不过,京东过一阶段有可能再次被百度追回的可能。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短时间内,百度和京东都很难追上腾讯和阿里。分析人士称,如果非要弄个阵营,那么互联网企业当中,AT是第一阵营,市值3000亿美元+,而百度、京东、网易(市值438.)是第二阵营,市值左右。从BAT到AT:B和AT不再是一个量级短短几年时间,BAT三巨头的市值早已悄然变化。→ 2011年3月,腾讯的市值(446亿美元)被百度(462.04亿美元)超越,这在当时,是近5年来中国互联网第一头衔首次易主。→ 不过,伴随着微信的价值被认可,截至2012年底,腾讯的市值直逼600亿美元,而百度则回到了350亿美元左右。→ 到了2014年,小米估值超过。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曾预测:“两年小米市值超越B,后年基本追到A的千亿量级,最有机会PK企鹅,将来的互联网格局不再是BAT,而是ATM。”→ 而在过去一年里,网易和京东的市值逐渐逼近,并不断缩小与百度的差距。→ 进入2017年,腾讯和阿里的市值屡创新高,你追我赶,百度依旧在600亿美元附近徘徊。种种迹象表明,BAT正在变成AT。谁最有可能成为BAT级别的公司?美团点评CEO王兴认为,TMD(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都有机会,都不容易,都不会短期发生。但他也不客气地说:“B和AT不是一个量级。”黄渊普的观点是,未来中国互联网将呈现“两超多强”的冷战格局:AT是5000亿美元的巨头,而百度、京东、小米、滴滴、美团、网易是“多强”,“多强”的玩家里面有机会出现第二梯队的千亿美元市值公司。但如果说,互联网正在进入人工智能(AI)主导的下半场,那么很难把百度排除在外,看上去,这个格局正在变成BATH。其中H,就是华为。在2016年中,它明确提出了行业正在进入“+智能”的时代。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不容低估。眼下,它正在为自己积累数年的人工智能寻找更多的场景落地,并且通过场景和产品找到商业模式。本文来源丨(cbn-yicai;刘佳 赵陈婷)、华尔街见闻(wallstreetcn)、凤凰科技、小道消息(financehearsay)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钱景APP《盘点|BAT的投资逻辑:看看三巨头在过去半年投资了哪些公司?》 精选八本文头图由视觉中国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最近OTA行业特别热闹,先有携程度假事业部合并,并将于年底宣布重大策略,然后是同程途牛1:1的消息甚嚣尘上,之后消息是携程度假BU打包途牛进而整合后独立上市,然后是海航5亿美元入资途牛取代地位......这一系列行业的异动都是因为10月26日携程与去哪儿的合并。10月26日,携程通过增发25%的投票给百度成功获得了去哪儿45%的投票股权,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百度副总裁及部总经理叶卓东加入携程董事会,加上之前携程董事会的携程董事局**兼CEO梁建章、副董事长范敏、兰馨亚洲的执行董事李基培、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甘剑平、创始及执行沈南鹏、华住酒店集团创始人季琦,百度系占据25%的董事局席位。这成为今年继58同城并购赶集、滴滴并购快的、携程并购艺龙、美团并购大众点评之后又一次改变行业格局的并购,此役使携程掌控了80%以上的在线旅行市场份额,进而掌握了在线旅行行业的绝对话语权。然而,在外界看来,此次并购最大的受益方并不是掌控OTA行业,可以尽快结束价格战的携程,而是去哪儿背后的百度。一、通过促成此次合并,百度获得了哪些价值?通过去哪儿股票换购,百度撬动了自己在O2O行业最重要的杠杆,同时也几乎完全颠覆了在线旅游行业的格局,成功在OTA领域领先于阿里和腾讯,也超过了O2O领域的竞争对手新美大,那百度实际获得了哪些价值?1、成功加码O2O,从GMV上成为国内O2O领域的第一;2、成为旅游O2O领域的第一,在旅游细分行业拔得头筹;3、成功狙击新美大,并对新美大未来发展造成影响;4、为百度O2O核心的地图和支付,拓展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反哺自有O2O业务;5、甩掉去哪儿亏损的摊子,引入持续盈利的携程。二、百度会促使携程站队,远离AT吗?用亏损的去哪儿股份置换携程的股份,用控股去哪儿的身份置换携程的身份,为百度带来了巨大的价值。但价值再大,依旧不是控股,百度仍然无法像掌控去哪儿那样绝对掌控携程,百度在未来是否会期望增持甚至控股携程?(当然也并不表示完全掌控,去年开始庄辰超就强势反弹了与携程的合并,引入银湖试图改变结局;曾经搜狗王小川也不甘卖身360,背着张朝阳引入了腾讯,并在近期又成功逆袭整合了知乎的搜索)。近年来,不仅Priceline、Expedia等国外OTA不断加码中国OTA,国内的BAT同样也在旅游细分市场不断投资并购,大有挖携程墙角的味道,百度是否会促使携程站队,远离AT?BAT的OTA布局(制图:二月东)1、百度目前的投资策略是不控股,看起来并不会控股携程,实则不然李彦宏曾经解读过百度的,其中的2条战略是:1)投资不再追求控股。在PC时代百度大量的投资都属于绝对控股,比如爱奇艺、91、去哪儿等。但移动时代则不再如此,比如百度投资的Uber、优信二手车、蜜芽宝贝、菠萝蜜等都只是持股。2)合作不再划分BAT派系。BAT是高度竞争的三座大山,互联网世界也被划分出“百度系”、“阿里系”、“腾讯系”,各个创业公司相继寻找阵营,而百度则不限制使用竞争对手的服务。比如Uber也可以用支付宝付款,也在使用高德地图。从百度近一年的投资来看,百度的确是践行着只投资不干涉不控股的策略。我们把时间倒回2014年8月之前时任百度,副总裁汤和松在职期间,彼时汤主导和推动百度对去哪儿、爱奇艺的投资,尤其是2013年,汤和松主导了百度对PPS、91无线、糯米网的并购,这都是主张并购时代的百度的产物。而在汤离开一年之内,百度的投资在李彦宏的主导下变成了不控股只投资的策略,但百度毕竟不是专门的投资公司,百度CFO李昕哲曾表示百度的投资目的核心是是加强核心能力。今年7月27日,李彦宏在与DCM董事合伙人赵克仁对话时表示:“基本上我们在看两件事情,一是地图服务能力――我们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最好的地图服务;另一点是,我们希望合作伙伴使用百度钱包。”所以百度的投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为主营业务(即今年Q2开始的O2O业务)服务的,这和阿里的是一致的,但阿里毫不避讳表示,如果某项投资对主营业务促进特别强,阿里会逐步增加投资,控股,甚至全资收购。在投资新浪微博时,阿里也要求未来可以增持股份,之后收购高德地图、UC浏览器、优土集团都是这样的逻辑。笔者同样认为百度的投资逻辑和阿里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投资企业对公司的有极大的互补性,百度一定会加强对投资企业的控制,甚至是全资收购。毕竟商业是残酷的,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你的“干儿子”是否会投入竞争对手的怀抱,变成你的送终人。同时,投资风格和策略与操盘手的个人风格相关性非常强,比如汤和松就是坚定的投资并购派代表。百度新任投资总经理叶卓东有13年的工作经验,曾任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其曾主导了包括长江集团与和记黄埔的合并(香港历来最大并购项目)及该集团在全球多项并购融资。叶卓东的投资风格也影响着百度对携程长期发展的态度,而叶卓东是否会改变百度的投资策略仍未可知。2、百度的O2O战略是近期承载百度移动化转型的唯一方向和唯一筹码,对百度而言不容有失在周鹏兄的《扒一扒O2O在百度内部的生长、腾挪以及逆袭之路》介绍到,百度推出O2O故事的主要背景是2015年持续走低,迫切需要新的故事,而2014年的移动化、技术化的故事不能再讲,再讲也对百度估价没有提振作用,李彦宏在2015年Q2财报要发的时候,把手上各个业务部的家当盘点来盘点去发现也只有O2O还可以说一说。于是首次公布其电商化交易额(GMV)数据。所以O2O是百度未来一年内的股价命脉,不容有失,其中关键性的指标之一就是GMV。在换购携程股份前去哪儿、百度外卖、糯米三个直接产生销量的业务组成了百度O2O的核心变现业务,这三大业务Q3总GMV达到603亿,去哪儿的GMV对百度O2O的价值有多大呢?根据去哪儿Q3财报预估,去哪儿网的Q3营收为13.251亿元,GMV约为592亿元(此GMV根据去那儿Q1财报预估,未考虑Q3与A1的GMV与成交的比例差异,Q1数据显示去哪儿GMV破300亿元,营收6.711亿元),所以,如果去掉了去哪儿,百度外卖和糯米的GMV少的可怜。携程去哪儿合并前去哪儿是百度O2O的命脉,而携程的GMV几乎是去哪儿的2倍,所以百度无论如何是不会放弃携程这样一个对GMV有极高贡献,甚至可以说支撑起百度O2O命脉的公司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在事关发展命脉的企业同盟,百度怎会让他人染指?3、百度非O2O新兴业务亟待发力,目前钱景不明当有新的可以拉动估价的业绩增长引擎出现时,百度是极有可能将主营业务不相关领域的投资当做财务投资的,但只要新引擎一天没显现,百度一天不敢放松对O2O领域的掌控。而根据百度今年的发展和财报,移动化收益达54%,国际化市场也略有斩获的最近两年,股价蹭蹭蹭的下跌。除此之外,新业务并不抢眼,待发展,机器人等高科技业务收入遥遥无期,互联网金融还在布局阶段,所以目前来看,百度O2O是最为强劲的发展战略。每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会发布一个战略,2012年是云开发(七种武器),2013年是轻应用,2014年推出直达号,2015年推出了O2O,每年的每个战略都试图提振股价,如果百度在2016年百度大会仍然主推O2O,那加码携程股份就有可能提上日程,因为O2O需要新的故事刺激华尔街投资者的荷尔蒙。三、梁建章会从吗?为什么不会从?百度的投资策略是拓展地图入口和支付场景,据悉百度携程双方基于地图和支付的合作已经在磋商中,并即将上线,而百度投资携程不过一个月,由此可见百度的反应力和重视程度。如果百度未来有控股甚至全资收购携程的倾向,梁建章是否会从了李彦宏?在换股去哪儿以后,梁建章认为并不存在选择和站队的问题:并不存在选择的问题。只是百度和我们同时看上了去哪儿,而百度2011年就投资了去哪儿。同程、艺龙也是一样,是腾讯先投了艺龙,携程后来进去的。说明梁建章本身并不将百度的投资看成是携程站队百度,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携程为什么不愿站队?1、携程一贯坚持独立发展,不站队BAT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一贯坚持并且一脉相承的,携程是一家坚定的保持独立发展的公司,管理层在多个场合表达了独立发展的宗旨。2014年4月,携程去哪儿第二次合并磋商谈崩后,梁建章在公司内部邮件中表示:“携程一定会长期地独立地经营。在这一前提下,公司对投资是欢迎的。”并在随后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到:“携程一定会坚持长期地独立地经营。”携程CSO武文洁曾表示,百度有地图与O2O,腾讯有微信,阿里有支付宝,三家都有好处,但代价各不同,携程不期望很快有结果,所以市场还会有传闻。携程并不需要现金,也不需要undervalue的stock换股票。携程管理层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有3件事充分表现了携程独立发展的意愿:1)启动毒丸计划成功击退腾讯二线市场收购,并对妄图通过二线市场并购者造成威慑2007年,携程因发现腾讯试图以溢价50%收购携程51%股份的计划,股权高度分散的携程启动了“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毒丸计划),成功阻止了腾讯的恶意收购。毒丸计划意味着,一旦未经认可的一方收购了目标公司一定份额(一般企业设定超过20%,因为纳斯达克规定持有某超过20%,持有方需要公示)的股份时,毒丸计划就会启动,导致充斥市场,**地稀释收购方的股权,继而使收购变得代价高昂。曾经股价的新浪发动毒丸计划迫使盛大若希望收购则需要付出每股的代价,到目前为止,毒丸计划是无解的,所以妄图通过二线控股携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2014年回绝百度以控股换去哪儿的提议2014年携程去哪儿双方CEO内部邮件表示独立发展前夕,百度试图用去哪儿股份和百度的资源换取对携程的绝对控股,彼时携程市值60亿美元,去哪儿34亿美元,最终被携程回绝,同时由于被庄臣超知晓该洽谈还引发了其强势反弹,并促使引入了新的投资者银湖。3)管理层回购股份,增强对公司的控制携程是一家股权高度分散的公司,管理层持股较低,根据2014年财报,管理层持股只有7.3%,分散的股权导致携程存在一定的风险,若管理层未得到董事会的充分授权,携程命运很可能改写。但好在百度并购前携程创始四君子占据了75%的董事会席位,固若金汤,即使引入百度后,四君子也占据了50%的董事会席位。为了增加管理层的控股比例,携程还多次进行了:2015年11月,回购5亿;2015年1月,宣布1.5亿美元计划;2014年4月,宣布6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旨在提高董事会成员的占股比例;2012年6月,宣布3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时任CEO的范敏还从二线市场买入200万美元股票;2011年,宣布的股票回购计划。2、携程是一家持续性盈利公司,具备自我造血能力,保有较高的增长率携程就是OTA行业的一朵奇葩,甚至是中概股的一朵奇葩,主要体现在较高的盈利上。目前的中概股中,携程的盈利能力可以排在第七,仅次于阿里、百度、360、网易、中芯国际、欢聚时代。携程成立之初选择OTA而不是其他电商或者门户模式,就是因为其良好的利润和变现能力。建立庞大的呼叫中心也是这个原因,早期用户和现在的三四线用户喜欢这样的预订方式。从携程上市后到现在,即使是和去哪儿价格战打得最厉害的2014年,携程扔有4200万美元的净利润,2015年Q3单季营业净利润已达6300万美元(已去掉因投资途家带来的20亿元利润数据),达到携程成立以来的单季盈利的历史高值。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与去哪儿疯狂价格战的结束,携程的利润率极可能会再创新高。同时携程一直也保持较为高速的营收增长,每个季度均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水平,2015年前三个季度的增速更是提升至46%以上。3、携程已经一统OTA江湖,与BAT的对立出现新格局从去年开始,携程就布局整个旅游行业的并购投资,关键性的投资主要有控股酒店份额第二的艺龙,和今年换股旅游行业排名第二的去哪儿,现在携程已控制在线酒店80%,机票80%的份额,仅仅在度假市场有所欠缺,但通过投资同程、途牛一定程度补齐了短板。可以说在大的在线旅行细分品类,携程除了跟团和自由行的市场面临巨大竞争外,其他高利润细分品类几乎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对于一个行业有绝对控制权的公司来说,正是挖掘行业更大的潜力和收割利润的时候。而对于拥有万亿市场规模的在线旅游来说,对BAT同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这个行业几乎一统的市场上,想要迅速突破,选择携程几乎是唯一的策略。所以,携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是一个香饽饽,过早站队BAT意味着自己谈判筹码的降低,也意味着不可能从其他两家获得资源的支持。因此,从市场份额角度看,携程也不会站队,除非有一个队伍给予的价值远远超过均衡发展带来的价值,但谁也不是冤大头,这样的情形不太可能很快出现。当校花有一批富二代、官二代追求者时,最回报的做法当然不是和某位确立男女关系,而是与每个追求者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4、在线旅游是个前景广阔的市场,携程管理层亦看好在线旅游是一个超万亿市场规模的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旅游是一个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产业,用户收入越高在旅行上的投入也越多;另外一方面是在线旅游不断的侵蚀传统旅游的份额,在线旅游在旅游中的占比也在不断的提升。2013年国内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1729亿,占总8.3%,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交易规模约为32500亿元,在线旅游市场总交易额约为3670亿元,在线渗透率为11.3%,到2020年这一比例有可能达到50%。以美国为例,在线旅游份额已占据60%以上,2014年仍保持6.5%的增长,但中国仅为11.3%。以美国的比例核算,即使不考虑人均收入的增长,中国在线旅游仍有超过6倍以上的增长空间,作为行业绝对领导者的携程增速可能更快。携程CEO梁建章在今年9月17日的《环球旅讯》峰会上层以***角度分析中国在线旅游未来的增长情况:如果中国GDP增长6-7%,那旅游占GDP的比值将增长3-7%,而总的旅游消费会增长约10-15%。要知道,中国的人均GDP是美国和德国的1/6,因此旅游消费的增长空间和GDP是成比例的。梁建章在环球旅讯峰会上分享的中国在线旅行市场规模的预估计算方法携程CEO梁建章也曾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携程前景的乐观,并认为携程可以对标priceline,成为拥有6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彼时携程估价才不过60亿美元,根据梁建章之前的预估,合并去哪儿后携去的估值理论上可以超过900亿美元,现在不过才160亿,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5、携程“一统”国内OTA,正是梁建章二次创业即将出成果的阶段梁建章是在携程估价低至13美元,去哪儿异军突起,携程利润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回到携程的,目前携程估价已经上涨至,两年半时间上涨了8倍,并且极有可能继续上涨。对梁建章而言,正是即将收割成果的时候,携程彼时站队BAT就必须要全部接入BAT的体系,势必会减慢携程发展的速度,甚至若整合不畅,还有可能由此转衰,阿里引入雅虎,美团引入阿里带来的对发展的影响就是例证。2007年梁建章离开携程是因为携程模式稳固,已经看不到行业的竞争对手,二次创业的他极有可能将企业带至高峰时才考虑更好的企业归属和自己的归属。梁建章在内部邮件这样写到:我回携程,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就是要和大家一起体验二次创业的艰辛,激情和成功的快感。所以,作为CEO的梁建章目前还不会站队BAT,拖慢携程的发展。四、携程与AT有那些可能性?有一个小段子比较鲜明的讲述了BAT对于并购企业的态度:百度:给你流量,给你流量,给你流量――我要控制你阿里:给我流量,给我流量,给我流量――你都是我的腾讯:给你钱,给你钱,给你钱,给你入口,给你入口,给你入口――你给我股份携程暂时不会站队百度,面对在线旅游同样虎视眈眈的互联网另外两级的阿里和腾讯,携程会有怎样的反应?与二者都有哪些可能性?1、腾讯与携程的可能性腾讯一直对OTA有野心,在投资OTA的路上也有所斩获,腾讯相继投资艺龙、旅人网(并入QQ旅游)、同程网、我趣旅行网。其中艺龙的投资单笔金额最高,8400万美元获得15%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在百度投资携程前,BAT中与携程纠葛最深的当属腾讯:1)腾讯曾试图通过二线市场收购携程,但被毒丸计划击退。2)腾讯和携程在OTA领域中的艺龙、同程、途牛均有纠葛。二者共同投资了艺龙和同程,途牛则被京东投资成为当时的(11月24日因海航入股成为第二大股东),京东是谁?腾讯的干儿子,连亲儿子拍拍都送给京东的干儿子,拿到腾讯最优势微信入口资源的干儿子。而腾讯和携程的纠葛在艺龙上更值得说一说,携程和铂涛以估值10.6亿美元接收了expedia的股份,三个月后腾讯作为二股东迅速发布了非约束性要约,携程收购艺龙股份时,每股作价29.27美元收购了37.6%的股份,彼时艺龙估值为10.6亿美元。但退市估值仅为估值6.2亿美元,意味着携程短短3个月内损失1.65亿美元,账面浮亏41.51%。这完全不像一个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CEO会同意的决策,个中缘由就不得不仔细玩味了。私有化艺龙,腾讯和携程在下怎样的一盘棋?1、腾讯与百度一样,期望以艺龙股份置换携程股份艺龙一直居于千年老二的地位,很难颠覆OTA市场,而与艺龙千丝万缕的携程则不同,作为行业老大,入股控制携程意味着控制整个OTA市场,特别是在携程占据去哪儿后45%的投票权后。回想下被腾讯投资的易迅,易迅与艺龙有着惊人相似的行业格局,尽管细分领域发展较快,但总无法左右整个行业的大局,被老大压得死死的;同时二者都是持续高度亏损公司,最后易迅被腾讯作交易给了京东,完全成为京东的附庸。2、腾讯全面整合艺龙,退市为整合积累时间腾讯还可能存在的野心是打造一个全新的艺龙,同时为达到这个目的再度加码艺龙,比如将微信一级入口开放给等待多年的艺龙,以此弥补艺龙退市对携程带来的损失。但微信一级入口何其重要,腾讯开放给艺龙的价值还不如开放给行业规模第一的携程。对携程而言,腾讯手里也有携程需要的重要筹码,这个筹码尽管略逊色与持有去哪儿的百度(毕竟改变整个行业格局的资源除了行业份额第二的去哪儿还真找不出第二家),但携程去哪儿尘埃落定后这个筹码可能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三大筹码:艺龙、关系链、微信和qq资源。艺龙可能是连接腾讯和携程一条重要的纽带,腾讯和携程的想象空间也在这条纽带上。当然,腾讯的最巨大价值就在其关系链上,微信垄断了一二线城市用户和成熟用户的关系链,QQ垄断了三四五六七线城市用户和年轻用户的关系链。携程近年的战略一直是二三四线,而二三四线用户的口碑和关系链极为重要。腾讯最优势的微信旅行行业入口现在仍未开放,即使投资艺龙4年以来也没有开放的迹象,机票、火车票的入口也仅仅开设了微信钱包的二级页面给同程,类似京东的一级入口资源,二级入口的酒店、旅源也还未开放。要知道微信入口给京东带来的是每个季度770万的新用户导入,这个资源对携程无疑也具备巨大的诱惑力。所以,腾讯手里的艺龙和关系链,还是微信,QQ的入口价值都是携程梦寐以求的法宝,只要法宝用得好,腾讯和携程的未来可能性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对腾讯而言,携程手里也有自己需要的筹码,那就是在线旅游行业的绝对话语权。腾讯在OTA的仍然浅尝则止,尚未形成协同,也无法改善行业现状:同程的优势在门票,我趣旅行是目的地产品,面包旅行是社区,这些都是旅游行业的细分品类,还需要较长的发展时间。资本市场不进则退,腾讯如果想占得一席之地,携程就是最好的筹码。腾讯与阿里巴巴的可能性作为中国投资并购企业最多的阿里巴巴,早已将触角延伸至互联网服务的方方面面,旅游行业也不例外,其一直对旅游行业虎视眈眈。2010年5月,阿里巴巴推出淘宝旅行平台;2013年1月,阿里集团整合旗下旅游业务成立了航旅事业部;同年5月,旅行记录及分享应用“在路上”;7月,一淘网进军旅游垂直搜索领域;同样在7月,阿里巴巴集团又战略投资穷游网;2014年3月,阿里巴巴投资出境旅行服务商佰程旅行网;2014年10月阿里巴巴推出去啊旅游子品牌。但今年美团的去阿里化对阿里在酒店领域的布局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实际上阿里和携程的一举一动也一直吸引着大众的视线。2014年3月阿里巴巴曾与携程洽谈事宜(此前2011年阿里与携程同样传出过绯闻),当时携程CEO梁建章、CSO武文洁多次造访杭州的阿里,携程与阿里还找了美国公司Lazard为财务顾问,但最终因为某些原因合作并未谈成。日凌晨0:46,梁建章在朋友圈发布了与沈南鹏马云两人的合影,而梁建章本身是一个很少发朋友圈的人,这是其开通微信以来第二个原创内容,一时间大家不禁在追问:梁建章+马云+沈南鹏=怎样的未来?当然最后同样没有下文。但是,阿里并不能为携程提供所欠缺的资源,阿里的生态与携程的互补性并不强,阿里的去啊业务也与携程缺乏互补性,对于携程来讲,因为本身并不缺乏现金流,阿里的资金攻势也难以发挥作用,同时携程目前仍专注在OTA领域,更限制了阿里生态对携程的价值。所以,看起来阿里巴巴和携程的可能性会小于腾讯和携程的可能性。那阿里和携程可能性在哪里?1、纯资金方面的合作携程在并购去哪儿之后,进一步的战略拓展可能就是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和海外市场的布局,对于海外市场的布局上,携程除了借助priceline的渠道外,资金的支持也必不可少,而资金是来源于自己的现金储备还是投资并购就不得而知,但这或许可能是阿里巴巴的一大机会。在并购去哪儿之前携程与阿里巴巴有诸多交集,合并之后的价值恐怕还需要一定时间来挖掘。2、基于大数据方面的合作增长黑客的概念引发了国内互联网公司对增长黑客的追崇,携程就是一家运用数据进行产品升级的公司,CTO叶亚明曾介绍了携程大数据的应用和重要性:携程要将用户在查询、浏览、预订、出行、评论等一系列旅行前后行为中,所产生的数据是复杂和不规则的数据,剔除无效数据的同时保证用户所留下的数据的真实性,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实时筛选、分拣与重新组织并应用到用户的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的个性化需求中。但是旅游公司有一个天生的数据缺陷是用户的低频消费,每年每位用户的预订行为屈指可数,而对于未预定用户的大数据更是缺失了非常重要的一环。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它的用户消费大数据无疑是最为齐全的,如果携程在大数据方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存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