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计算合算吗怎么计算收益

最新动态:
银行理财产品如何计算实际收益
2014年-04月-08日&&浏览:
次 &&来源: 羊城晚报&&作者:&&评论:0条
  转眼间,2014年已过去快一个季度,恰逢月末、季末,银行又面临时点考核,羊城晚报记者观察发现,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经历了2月份的&淡定&后,果然又有了升温迹象。有股份制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率飙高到9%,不少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轻松破&6&,5.5%以上的也比比皆是。而前段时间风头很劲的&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均已跌到6%以下水平,除百度百赚利滚利、微信理财通和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还维持在5.5%以上外,其他的都掉到了这个水平以下。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渐渐显现,如有锁定一定时期收益的计划,现在出手正当时。
  预期收益率季末低谷回升
  进入3月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并没有一个明显变化,甚至出现月中比月初下滑的情况,不过这个现象在临近月末又开始有所改变。
  据普益财富统计,上周(3月15日-3月21日),1个月(含)以下期理财产品27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4%;1个月至3个月(含)期理财产品32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40%;3个月至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17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54%;6个月至1年(含)期理财产品134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56%;1年以上期理财产品20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13%。
  进入本周后,记者观察银率网广州地区在售理财产品发现,以投资者较为喜欢的1-3个月短期理财品来看,预期年化收益率多数到了5.5%左右,比上周微涨0.1个百分点。也有银行3个月期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
  Tips:如果在风险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当然选预期收益率高的了,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高收益产品起点也高,普通投资者并不一定适合。
  银行&宝&收益率有的高过余额宝
  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回升相对应的是,一些银行的&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同步上涨,而互联网&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则出现持续下滑,从邻近月末的情况来看,银行&宝&已逐渐胜过&余额宝&们。
  以3月21日的数据来看,互联网理财宝类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5.5107%,银行版宝类产品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5.1456%。一直充当领头羊角色的百度百赚利滚利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6%,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的为兴业掌柜钱包,达6.2910%。从每万份收益来看,3月21日兴业掌柜钱包、民生加银现金宝、百度百赚利滚利三款产品的每万份收益都达到1.6元以上,其中民生加银现金宝的涨幅较大,7日年化收益率已涨到5.5170%。此外,平安盈、广发智能金等银行&宝&类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
  Tips:那种认为互联网&宝宝&收益率一定高过银行理财产品或者银行&宝&的观念要改改啦,如果你对收益率很敏感,那么不妨多看看每天&宝&类产品的收益播报情况。
  互联网理财收益更波动
  通常来说,月末、季末、年中、年末,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都会出现飙高行情,而且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是锁定一个时期的,比如锁定3个月,只要不出状况,到期后实现预期收益率,意味着3个月中的每一天都是按这个收益率来计算收益。
  但互联网理财产品基本上投的都是货币基金,每天公布万份收益,每天的收益都在变化和波动,也许某一天或者几天它的收益率高于银行理财产品,但若处于一个下降通道中,那每天的收益都在减少,从一定期限来看,赚取的收益可能更少。
  DD以购买1000元的余额宝为例,近一个月的收益在4.44元,那么其折算的年化收益率粗略计算在5.328%,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个月前你购买的一款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只要高于这个数,那么理财产品就更赚!
  高手支招
  除了预期收益率还要看什么?
  只关注预期收益率是一个很片面的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办法。那么,实际操作中该如何选择呢?
  宜信财富首席理财师何彬表示,选择一款理财产品,除了看收益,安全性、流动性也要综合起来考量。例如,理财产品发行者的实力和信誉(安全性)、产品的投资方向(收益性和安全性)、类似产品过往的表现(收益性)、能否提前赎回(流动性)等等。
  比如同样是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的产品,一个投资债券组合,一个挂钩贵金属行情,那么前者的投资安全性会高于后者,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可能性也更高。
  关注我,成为&羊晚招财猫&俱乐部会员!对于您在银行理财、保险、基金、收藏等方面的投资理财需求,我们聘请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私人理财顾问服务。此外,还有精彩的线下活动,有与理财顾问现场交流的机会,同时有意想不到的神秘大奖等着您!
  更多理财服务・羊晚招财猫
  我家理财
  预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
  最近,很多&羊晚招财猫&猫友在咨询银行理财产品时,总会问,某银行推出的一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投资期限&&天,这个产品怎么样?
  一款产品推出来,最受关注的当然是收益率了。但如果只看预期收益率来做决定,那未免显得草率,甚至还可能让自己受损。
  首先得纠正一个误区,那就是预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
  宜信财富首席理财师何彬解释说,预期收益率也称为期望收益率,是指按照预期情况正常运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时,可以预计到的收益率,这是一个没有承诺、没有保障的收益率。到期收益率则是指将产品持有到到期所获得的收益,包括到期的全部收益,又称最终收益率。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讲,预期收益率就是银行按照其投资标的以及历史投资收益数据,预期理财产品能实现的最高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则是指在理财产品到期后,投资者可以真实获得的收益。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预计的,一个则是实际发生的。
  这两者有时候相等,有时候却不等。相等的情况发生在,银行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运作良好,到期时实现了开始所给出的预期最高收益,那么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如果银行在理财产品运作期间未能实现最好运作,或者理财产品的运行触发了某些先决条件,都可能导致到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大多数情况下,前者小于后者,极少数情况下,前者大于后者,但超出部分往往可能被银行以管理费等形式拿走,投资者到手的仍然是预期最高收益率。
  举个例子,假如某银行在售的一款3个月期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6%,但到期后由于该产品运作并未达到最佳,那么银行给出的实际收益率是5.6%,投资者拿到手的也就是5.6%的收益率,而非开始购买时的6%。
  银行未给出6%的预期收益率并不违规,因为按照监管部门规定,银行不得承诺收益,因为理财产品同样存在风险,预期最高收益率只是一个预计最好情况下的收益率,并非真实必须给出的。所以投资者如未获得这一收益率,也不要认为自己上当受骗了。
  理财产品实际收益是怎么计算的?
  一款理财产品持有到期后,到底赚了多少钱呢?有的小伙伴直接用投入金额乘以收益率,这是不对的。因为银行给出的往往是预期年化收益率,是按期限一年来算,但很多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从一个月到几年不等。这里有个公式可以帮你算算自己到底赚了多少钱,看银行给你的对不对。
  计算公式:
  到期收益=投额&实际收益率&实际投资天数/365天
  假如一个猫友投入10万元买了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为5%,投资期限180天,他的到期收益就为10万元&5%&180/365=2465元,而非10万元&5%=5000元。
     
& (日 09:55)
& (日 14:31)
& (2015年-12月-29日)
& (2015年-11月-09日)
招商合作: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078-6618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d.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买的理财产品变成了保险?原来购买银行理财有那么多需要留意的小细节,风险、收益以及期限长短中的“猫腻”你都了解吗?真正的收益你算对了吗?保本不保本你看清了吗?大家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最关注的肯定是风险问题。银行理财一般分为保本保收益、保本浮动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3种类型。保证收益理财产品:是指银行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投资风险或银行按照约定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风险,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的理财产品。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包括了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和有最低收益的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前者的收益到期为固定的,例如:6%;而后者到期后有最低收益,例如:2%,其余部分要看最终的收益和具体的约定条款而定。非保证收益理财又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的理财产品。值得注意的是,非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不承诺理财产品一定会取得正收益,有可能收益为零,不保本的产品甚至有可能收益为负。那么,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如何考量风险呢?一般风险的考量主要包括风险评级和投资标的。银行理财的风险评级是从R1到R5。R1风险最低,R5最高。一般R3以下的产品都相对安全。到底保不保本,看产品说明书里的投资方向也可大致了解:固定收益类理财,投资方向一般是国债、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承兑汇票、同业拆借、高信用级别的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如果投资的是这几种,一般情况都保本,直接挑预期收益高的就可以了。如果看到理财产品投资于股票、信托、股票型基金、外汇、汇率、股票、指数、黄金、贵金属、大宗商品等,风险都比较大。高预期收益的背后,可能存在亏本的风险。你的收益算对了吗?关于收益,大家都知道是年化收益率。但计算的方法并不是每一个银行都统一的,有的按360天计算年化收益,有的按365天,具体看产品说明书。银行理财产品是从起息日开始算天数的,计算公式为:预期收益金额=投资金额×预期年化收益率×投资天数/基本天数。比如,某银行出售某款理财产品,起售金额为1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投资期限150天,基本天数为365天。如果小M购买了10万元该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金额则是:%×150/365=2054.8元。值得注意的是,预期收益率是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对产品的最终收益率的一个估值,并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有时,为了吸引投资人,银行在销售时往往过度强调最高预期收益率,风险提示不足。比如结构性理财产品,这类产品虽然都有一个较高的预期收益率,但收益波动却很大,而且不确定,到期时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很低。该买短期还是长期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包括:募集期、投资期、储蓄期、清算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只有储蓄期是算理财收益的,募集期、投资期和清算期基本上都不获利又占用了时间。因此,如果总是频繁购买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并不一定划算,无形中可能摊薄了整个投资期限的收益。募集期是产品开始销售到终止销售的一段时间,一般是5到7天,这个期间按银行活期计息。举个例子,小M购买一款30天的理财产品,金额为5万元,预期收益率是4.8%,募集期是6天,到期获取的收益是5%×30÷365=197.26元。如果小M是在募集期第一天购买的,那么募集期的6天是没有收益的,仅按照活期利率0.35%计息,共5%×6÷365=2.88元。资金实际占用期限是36天,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197.26+2.88)÷5÷36=4.06%两者相差:4.8%-4.06%=0.74%由此看出,理财产品期限越短、募集期越长,实际收益率就会越低。因此在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收益率,更要算好时间账,避免募集期带来过多的收益折损。另外,投资期是银行把募集到的钱投资出去的时间,这段时间一般没有利息。时间在1到2天甚至更短。储蓄期是产品正式成立之日起,到产品结束之日止,这才是我们通常说的产品投资期限,银行理财也是这段时间才能真正获得收益。清算期是产品的到期日到资金的实际到账日,有些银行可能会在产品的到期日之后,及时的把钱划转到客户的银行卡里,但有些银行会有1到2天的清算期,这几天银行也是不计息的。你买的理财产品是银行的吗?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理财遇飞单,理财变保险?比较常见的即为“银保产品”,银保产品就是一种银行为保险公司代销的保险产品。本来想购买银行理财,却迷迷糊糊买了份保险。除了保险,银行还会代销基金、券商计划、信托计划资金业务等。因此我们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辨别出自己买的产品是银行自己的还是银行代销的其他机构的产品。那么我们要如何辨别理财产品呢?首先是要仔细看产品说明书。凡是银行自发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只要在中国理财网的搜索框内输入该登记编码就会查询到对应的产品。其次是仔细看产品合同书。据融360网站文章指出,正常情况下,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上会写明理财产品管理人或者发行人,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找银行理财经理确认。如果是自营的理财产品,银行会在产品的投资合同上加盖银行公章。如果是代销类产品,理财产品发行机构会在委托银行代理销售的理财产品的投资合同上加盖公章,银行则会在汇款等业务凭证上加盖公章。【送福利:如何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同样是购买理财产品,但效果可不一样,到底哪些小窍门可以让收益变高?想知道的读者,可关注MissMoney微信公号(ID:missmoneytf 或 扫描屏幕右方二维码),并回复关键字“收益”,小M马上告诉你!
记者:梓陌
关注公众帐号和主创团队互动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爱钱进预期年化收益率约:
欢迎回到爱钱进!您的账户:
相关理财知识
热门内容推荐
(C)Copyright(c).All Rights Reserved京公网安备99号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财产品收益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