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沉没成本效应的意思

游客 您好,欢迎进入新浪地产网!
面对沉没成本,该如何做出正确决策
  什么是沉没成本?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出现如下的场景:某天和朋友慕名去一个非常有名气的餐厅吃饭,初来乍到,点了一大堆的东西,没吃完几个菜,发觉完全不是心理预期的口味!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最后还是付钱买单。在经济学上,这就叫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简单理解就是覆水难收,已经发生的不可改变的损失!  沉没成本在投资理财方面会产生哪些行为效应?  1  当沉没成本已经导致投资出现损失时,如果不继续对这项不成功决策投入资金,就等于接受该损失已经发生。由于个体通常不愿意去接受先前在投资理财方面投入的时间、资金或其他资源被浪费的事实,导致在其后的决策中,为挽回损失而造成更多的损失。这种错误的选择,在经济学上叫做“沉没成本谬误”。比方说炒股,面对亏损的股票,人们总是选择保留甚至加仓,反复买入想要“挽回损失”,往往会陷入越亏越买、越买越亏的困境。  2  个体在做决策时会顾及过去沉没成本导致的损失,对类似的事件会产生抗拒的心理。沉没成本导致了风险厌恶,这种由沉没成本可能引起的风险厌恶称为沉没成本的逆效应。比如在投资上,不少人投资互联网金融往往因为吃过一次亏,就否定整个行业,结果依旧是对互联网金融投资一窍不通,对于投资风险自然更说不上认识了解。  本质上,无论是“沉没成本谬误”还是沉没成本的逆效应,并没有降低你的投资风险,都是面对沉没成本的错误选择。其实质是沉没成本效应对个体造成的不良心理作用。  人人都厌恶风险损失,一旦发生损失,很多人都会产生鸵鸟心态,将头埋在沙中,拒绝接受沉没成本,幻想通过被动等待或继续错误的付出来挽回损失。 但是,往往越是鸵鸟心态,越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等到沉没成本的损失达到自己不能承受的地步时,就只能被动放弃。这就好比股市中的散户,能止损而不止损,最后沦为他人收割的韭菜。  面对沉没成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结起来,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投资理财,面对沉没成本,笔者建议读者们选用以下三个正确的方法:  一是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的沉没成本。不出现沉没成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做决策之前要深思熟虑,在投资理财时更要充分考虑的风险收益比,评估自身抗风险能力等等因素,尽量避免产生沉没成本。  二是学会设置投资止损线,严格执行止损纪律。 当投资理财发现沉没成本时,不要再做自欺欺人的鸵鸟,要及时止损。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达到自己预设的止损线,要立马斩断亏损保护剩余资金。投资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本金的安全。  三是未来决策不要受制于沉没成本。 不能因投资理财或其他决策出现沉没成本而对未来的决策如履薄冰。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谁都不可能完全避免沉没成本。学会接受亏损也是我们通往幸福生活和人生道路上不断成熟的必修课,从这个角度来讲,不妨把沉没成本当成是对我们每个人理性思维和心理成熟的磨砺。  当你真正理解了沉没成本对我们个体造成的不良心理作用,才能用正确的方法对待沉没成本;不纠结于过去的错误决策并能够不断地去完善,我们才能够更加理性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关键词:&&
市场动态相关的智库下载
市场动态相关的社区论坛
我要说两句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3次下载&&|&&总22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10积分
0人评价5页
相关分类推荐
0人评价7页
0人评价2页
0人评价8页
0人评价1页
0人评价26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价格:10积分VIP价:沉没成本效应中的心理学问题--《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沉没成本效应中的心理学问题
【摘要】:沉没成本效应是一种常见的非理性行为。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地介绍。文章概括了沉没成本及沉没成本效应的定义,沉没成本的种类和发生领域,并用心理学理论对沉没成本效应进行了解释。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沉没成本的逆效应以及影响沉没成本效应的主要因素。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B8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延平;[D];河南大学;2011年
朱萍;[D];暨南大学;2011年
王安之;[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韩轶闻;[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郑雨明;[D];吉林大学;2007年
钱琳;[D];天津大学;2007年
梁贺红;[D];河南大学;2009年
白雪;[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石绍达;[D];厦门大学;2009年
张泽良;[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红梅;[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马小凤;[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周广亚;[D];河南大学;2007年
梁贺红;[D];河南大学;2009年
杨春英;[D];河南大学;2009年
郭瑞杰;[D];河南大学;2009年
孙蕴韬;[D];河南大学;2010年
李晓;[D];河南大学;2010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飞;[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王晓东;[D];河南大学;2011年
刘延平;[D];河南大学;2011年
朱萍;[D];暨南大学;2011年
张梦;[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陈衍;[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曾远琴;[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张泽良;[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刘璐宁;[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徐莹睿;[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余隆炯,张兰芳;[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李桂芳;;[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09期
姚铮;孙燕;;[J];经济论坛;2009年01期
赵书虹;[J];思想战线;2000年05期
刘雪斌,何筠;[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刘瑛;;[J];文苑;2010年04期
余凌英;;[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梦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杜亨庆;佚名;;[J];建筑工人;2007年07期
郭伟;;[J];新前程;200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葛永波;;[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方壮志;黄春兴;;[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李莉;薛冬辉;李暘;刘健;;[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凌学才;;[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樊鸿雁;;[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陆雷;朱众懿;;[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杨行翀;;[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孙克任;;[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朱晔;;[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傅遐龄;;[A];中国铁道学会环境保护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管理公司;[N];证券时报;2005年
长城伟业期货特约研究员
贺学会;[N];期货日报;2008年
刘泽华;[N];光明日报;2005年
刘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田丹;[N];中国证券报;2001年
王瀚深;[N];中国证券报;2004年
武汉大学博士生
李晓昌;[N];中国证券报;2001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教授
王苏生;[N];中国证券报;2004年
周业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续剑锋;[N];期货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熊虎;[D];重庆大学;2008年
李晓周;[D];吉林大学;2006年
唐蓓;[D];山东大学;2009年
杨宜;[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年
黄鹂;[D];四川大学;2005年
陈志宏;[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罗汉;[D];复旦大学;2005年
王卉珏;[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韩泽县;[D];天津大学;2005年
高兰军;[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远;[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刘师媛;[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王芳;[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张洪波;[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郭世江;[D];暨南大学;2006年
吕勇;[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李坤;[D];厦门大学;2008年
晏春;[D];重庆大学;2005年
邢光媚;[D];吉林大学;2011年
张莹;[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出自 MBA智库百科()
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s)
  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s):根据经济逻辑的法则,与制定应是不相关的。但是在人们的实际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决策时顾及的非理性现象。
  沉没成本效应的原始定义为“如果人们已为某种或劳务支付过,那么便会增加该商品或劳务的使用”,这一定义强调的是金钱及物质成本对后续决策行为的影响。此后又有很多研究者对“沉没成本效应”进行了各种解释,Brockner认为由于人们存在自我申辩(self-justification)的倾向,不愿承认自己以往的决策失误,因而总是希望与先前的选择保持一致;另外一种解释是,由于过去产生了损失,人们会产生尽快弥补损失的强烈,这种动机会导致风险寻求;Arkes和Blumer对沉没成本效应的解释为“先前投入的时间、金钱或其他会影响个体其后的决策”,提出了时间性沉没成本效应的存在;同时他们认为个人在做决策时之所以考虑沉没成本,是由于个人通常不愿意去接受先前投入的被浪费掉的事实。当发生了帐面损失,如果不继续对这项不成功投资的话,就等于接受该损失已经发生。因此沉没成本效应反映出的是一种“避免浪费的愿望”。尽管这些解释背后由不同的动机和心理过程所驱使,却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顾及过去的成本和。进一步讲,这些解释认为决策者会追究成本投入的有害性并对其进行评估,进而将它与收益联系在一起。
  尽管早期的研究者提到过先前投入的成本应该包括,但大多数沉没成本研究只把焦点放在先前的投资影响后续决策这一点上。实际上,沉没成本的种类并不仅仅限于财务方面,日常生活中很多投资还包括付出的努力和时间。
  1、用对沉没成本进行解释
  是关于的一种描述性模型。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人们并不根据最终而是根据一个对选择进行评估。如果一个选择的结果在之上,这个选择就被编码为;相反在参照点之下,选择的结果就被认为是损失(见图1)。因为边际价值递减,价值函数对盈利来说是凹的,而对损失则是凸的。价值函数的这种S形状表明人们在盈利条件下通常是的,而在损失条件下是风险寻求的。价值函数的另一个特征是它对损失比对盈利更陡峭。这意味着损失显得比盈利更突出。例如100美元盈利的压力要比100美元损失的压力小很多。参照点通常与现有资产相关,即与现状有关。然而,和指出“一些情形下,人们对损失和盈利的编码与不同于现状的期望或渴望水平有关”。
  图1:价值函数
  前景理论对沉没成本效应的解释意味着以前的投资没有被全部折现。在这些中,人们的期望不是从现状开始(图1的A点),而是从价值函数损失的一侧开始(图1的B点)。根据这一解释,以前的投资被看作是损失,当决策者评估下一次的行为时仍存在于决策者的大脑中。因为价值函数对损失来说是凸的,进一步的损失不会引起的更大规模减少。相反,从B点可以看出,盈利会引起价值的大规模增加。希望有好的结果(也可能使损失进一步增加)而向沉没成本增加资金,这种有的再投资比完全撤出投资(会导致肯定的损失)更有可能发生。
  2、沉没成本效应的理性原因
  沉没成本效应的存在有其理性的一面。通常来说,人们顾及沉没成本的原因是他们不想表现得太浪费。抵制浪费的原则通常是一种好原则。但是这种提法也不是绝对正确的,在一些情形下(例如:剩余资源可以被更有效使用的情形)这种原则可能被过度概括化了。
  人们继续执行一项失败的一个原因是为了教育他自己下次制定决策前要认真考虑。这种愿意是具有潜在理性的。可是它暗示决策者有双重自我的身份,一重是,另一重是接受者。一些家把决策者刻画为有多重自我。例如,Thaler和Shefrin的自我控制理论。他们认为决策者由只受短期结果影响的“近视执行者”和受终身效用影响的“远视计划者”构成。当计划者劝说执行者根据长期目标实施行动,就达到了。
  从这个意义来看,沉没成本行为可能是理性的。我们认为继续一项不成功的计划是一种特殊有效的吸取教训的方式,因为人们的后果可以产生比仅仅指出决策是失败的更好的反馈效果,换句话说就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第二个执行失败计划的原因是把忍受失败的结果作为制定失误决策的惩罚。惩罚减少了决策者在未来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因此它具有给决策者一个教训的功能。与吸取教训原因一样,这一原因也暗含了决策者是由教育者和接受者构成的。但是,两者不一致的是它在做出惩罚时没有明确为什么惩罚是必要的(除了决策者值得受惩罚)。因此,如果惩罚能够阻止未来的不良决策,那么惩罚就是对关注沉没成本的一种理性解释;而如果它只是提供报复,那么它就是非理性的。基于这样的观点,为了吸取教训而继续执行计划在改变决策者行为方面比为了惩罚自己而继续执行计划更为有效。
  最后一个原因是为了展现一个良好的前后一致的决策者形象。改变行动计划常被认为是由于决策失误,这等于承认了错误。与此相反,保持一致常能得到别人的尊敬。继续执行一项已经在运作的计划也能使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的决策者,也就是受肯定的动机的驱动。因为一个良好的自我表现具有很高的主观价值,这种原因也可以被看作是理性的。
  研究者为沉没成本效应提供了很多合理而具有普遍性的解释,这些解释使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沉没成本,避免出现沉没成本效应。然而,沉没成本并不总是导致后期投入的增加,相反,一些投资者和决策者“矫枉过正”,行为上出现了沉没成本的逆效应。
  1、后悔和沉没成本效应
  在中,后悔是损失的情绪和感觉,它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事后发觉不同的决策(例如,终止一项处于损失状态的冒险)会有更好的结果”。如果损失是决策者自己造成的,后悔的程度可能进一步增加。为了使后悔最小化,决策者必须考虑未来的状况,并对可能会出现的最好结果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如果这种比较显示坚持下去会招致比以往更大的损失,那么潜在的后悔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决策出现的倾向性可能是承担今天的损失而不是去冒明天自责的风险,决策者会舍弃沉没成本而做出退出交易的行为。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有可能预知一些有关决策后果的。决策之后的后悔可能已被决策者预期到了,并且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了。因此,行为与后悔预期有关。在反馈结果缺乏的条件下,选择安全性方案最小化了体验后悔的可能性;而在反馈结果存在条件下,如果风险性方案能导致更好的结果,选择安全性方案就可能会导致后悔。因此在反馈存在条件下,选择安全性方案时可能产生的后悔将更加痛苦;选择风险性方案的倾向性会则更施俊琦等:沉没成本效应中的问题加强烈。
  心理账户是一种自我控制措施,如果在最后期限或达到了投资限制(比如,“给它12个月的时间”或“在100美元那停止”)时没有获得结果,通常人们会在心理上为退出一项冒险预先制定并采取行动。这些的确切数额是很武断的,并且没有任何规范性原则。例如,股票交易者使用自动的停止命令(比如,“下跌10%就卖掉”)作为一种工具来保护他们,消除他们抱着反转的希望而呆得太久的心理倾向对他们的影响。从狭义经济理论的角度看,这些自我设置的停止规则并非为了刻意表现出理性。相反,它们构成了对内在非理性的承认。
  在支持了以往有关沉没成本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上,Heath提出了沉没成本效应可能不像人们相信的那样无所不在。他发现沉没成本效应的强度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决定于以前没有发现的两个因素。具体分为两种情况:当决策者没有“心理预算”(支出限制)或者没有记录累计跟踪时,他们很可能被沉没成本所俘获,产生沉没成本效应,即倾向于增加投入;相反,当决策者建立“心理预算”并能够进行跟踪时,沉没成本效应就会减弱,乃至不再发生。
  3、初始投资
  一种明显的猜测认为初始投资越大,沉没成本效应越强;例如,如果购买大提琴的为1000美元而不是100美元或免费,那个人更有可能选择继续参加大提琴课程。实验性证据支持这一猜测,Garland和Newport发现与个人总可用资源数量相关的相对成本比初始投资的绝对数量更重要。这种相对成本的重要性与一致,即如果终止参加高额学费的课程,未来损失(继续参加课程所带来的不愉快)会导致主观价值减少得较少,而同时已经发生的损失(也就是大提琴和课程的费用)数量增加。
  4、情境性因素
  还存在情境性因素比如决策者的个人责任等影响沉没成本效应。例如,Whyte指出如果决策者感到要为初始计划和行动产生的不良结果负责任,沉没成本行为就会更经常地发生。相反,Simonson和Nye发现人们要承担的决策责任减少了导致沉没成本效应倾向性。Simonson和Nye的结果很可能受他使用经济专业的学生做实验的影响,这些学生中有很多人受过如何避免沉没成本效应的正式教育。最后,Arkes & Blumer发现沉没成本行为和是否是个人或为第三方制定决策之间不存在一致的关系。这些研究表明个人参与对行为的影响在一些情形中还不清楚。
表:关于沉没成本效应的不同理论的比较
编号学者对沉没成本的解释分类及简评
1.Shefrin & Statman与后悔预期有关,如能预知未来的状况,发现坚持现有行为是否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则放弃沉没成本预期后悔
2.Whyte和心理帐户有关,它可作为一种自我控制措施,即预先设置停止临界点,一旦突破该点则自动放弃帐户监控
3.Heath建立心理预算并能自我跟踪,可减弱甚至消除沉没成本效应
4.Garland & Newport初始投资越大,沉没成本效应越强。特别地,与个人总可用资源数量相关的相对成本比初始投资的绝对数量更重要。经济实力与投入的影响
5.Kahneman&Tversky期望不是从现状而是价值函数损失一侧开始的,这样进一步损失不会引起价值的更达规模的减少,但若盈利会使价值大规模增加,因为这时再投资的可能的盈利和损失是不对称的(在损失一端的价值函数为凸的)收益与损失的计算
6.Garlardet al.因决策过失产生损失,希望尽快弥补责任及自责,但作用方向不确定:可能和责任指向过去还是未来的行为有关
7.Arkes&Blumer不愿接受先前投入被浪费的事实;不想显得太浪费,希望挽回损失或使剩余资源更好地利用
8.Whyte迫于为以前计划或行动的不良结果责任
9.Simonson & Nye责任可减少沉没成本效应
10.Brockner自我申辩,不承认决策失误自我肯定的心理作用
11.Bobocel & Meyer受自我肯定的动机驱使,始终如一
12.Staw保持前后决策一致性的良好形象,赢得别人的尊敬
13.Thaler & Shefrin自我教育:使下次制定决策前要认真考虑;决策者扮演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重身份自我惩罚:把忍受失败的结果作为指定错误决策的惩罚,具有自我教训的功能悖论:这种自我教育或惩罚的结果(出现沉没成本效应)反而是使代价扩大化
  沉没成本导致了风险厌恶,这种由沉没成本可能引起的风险厌恶称为“沉没成本的逆效应”。指出:有些时候,如果选择超过了人们的渴望水平,人们就会通过把它们编码为“满意”来简化这些选择;如果选择低于渴望水平,人们就会把它编码为“不满意”来简化这些选择。一定水平的渴望通过性选择就可以得到满足。
  用下面的例子来进行解释:某个体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选择安全地拿到50美元,另一个风险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更好(拿到100美元)也可能更坏(拿到0美元)。假设50美元等于这个人所期待的,也就是等于这个人的渴望水平。如果这一渴望水平被看作参照点(从C点开始画一条新曲线,A点在损失区域,见图1),那么安全性选择就是满意的。更大的盈利只能导致价值适度的增加。既然现在的资产点(图1中的点A)被看作是损失,并且损失比盈利更突出,那么安全的选择就比风险性选择更有吸引力。即使在风险性选择中“获胜”得到更好的结果,但那是不确定,而安全性选择却可始终满足渴望水平。因此有时沉没成本可能会促进风险规避行为。
  沉没成本的逆效应可能会导致一些投资者过于轻易地放弃一项失败的或正在进行的决策,这可能与沉没成本的超敏性有关。沉没成本的超敏性是指:以前的损失能使决策者对未来的损失很敏感。这或许能解释这样的现象,即投资年限较长的投资者,在继续进行经济活动时,为避免重犯同样错误预期的痛苦,倾向于不再继续维持投资的状态,并强迫自己立即结束投资。
  Heath也发现那些建立心理帐户的投资者可能会不成熟地退出。当对人们一个的累积投资达到了帐户限制时,即使任何理性的经济(的)分析都认为应该继续和增加投资,人们依然会减少对这个项目的心理责任感并会拒绝进一步的投资,甚至导致投资者的退出(例如,卖掉一个资本投资项目)。原因仅仅是因为超出了人们当初的预算额。这一效应也能解释为何正在遭受损失的决策者,会在低于合理的情况下卖掉他的投资。因为此时,在他花完了他所有的心理预算后,决策者不得不带着他能拿到的东西义无反顾地退出,同时他也拒绝为收回已经发生的损失而冒更大的风险或导致全部损失的诱惑。
施俊琦,李峥,王垒,黄岚.沉没成本效应中的心理学问题[J]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6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22页& 5页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沉没成本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出自 MBA智库百科()
沉没成本(Sunk cost)
n. 旁置成本
n. 沉入成本;已支付成本;隐没成本;旁置成本
  沉没成本又称沉落成本、沉入成本、旁置成本,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术语,主要用于项目的,与其对应的成本概念是新增成本。 沉没成本是决策,在项目决策时无需考虑。相对的,是决策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必须考虑。
  沉没成本是指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理性的决策者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没成本可以是,也可能是。如果沉没成本可追溯到个别产品或部门则属于直接成本;如果由几个产品或部门共同引起则属于间接成本。
  从成本的形态看,沉没成本可以是,也可能是变动成本。企业在撤消某个部门或是停止某种产品生产时,沉没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变动成本。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比变动成本更容易沉没。
  从数量角度看,沉没成本可以是整体成本,也可以是。例如中途弃用的机器设备,如果能变卖出售获得部分价值,那么其不会全部沉没,只有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才是沉没成本。
  一般说来,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沉没的部分就越少。“现金为王”的观念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固定资产、研究开发、等都是容 易沉没的,分工和专业化也往往与一定的沉没成本相对应。此外,资产的沉没性也具有时间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转化。以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固定资产为例, 在尚未使用或折旧期限之后弃用,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为沉没成本,而中途弃用沉没的程度则会较高。
  2001年获得者之一的美国经济学家还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沉没成本。他说,“假如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你怀疑这个电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个小时后,你最担心的事被证实了:影片糟透了。你应该离开影院吗?在做这个决定时,你应当忽视那7美元。它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与否,钱都不会再收回。”斯蒂格利茨在这里不但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沉没成本,而且还指明了我们对待沉没成本应持怎样的态度。
  很多人对“浪费”资源很担忧害怕,被称为 “损失憎恶”。比如说很多人会强迫自己看一场根本不想看的电影,因为他们怕浪费了买票的钱。这有时被叫做“”。经济学家们会称这些人的行为“不理智”,因为类似行为低效,基于毫不相关的信息作出决定错误的分配了资源。
  这些思考可能反映了对衡量效用尺度的不统一,因为这种衡量对消费者来说是主观且独特的。如果你真的预订了一张电影票还发现电影确实不对你胃口,你可能会等到散场再走,你觉得你保存了脸面,这也是一种满足。如果你中途退场,陌生人会发现你的判断失误,这可能是你想避免的。你可能从给电影找茬中得到些,并对自己的鉴赏结果感到自豪。或者你觉得有足够资格在其他人面前批评电影。
  有时也叫,指英国和法国政府继续为协和式飞机提供基金的事,而当时已经很显然这种飞机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可言。这个项目被英国政府私下叫做“商业灾难”,本就不该开始,当时也就要取消了,但由于一些政治法律问题两国政府最终都没有脱身。
  企业经营性支出可以分为和两类。一般来说,生产性支出所形成的沉没成本的损失相对较小,比如一批生产原料保管不善而报废。又因为许多生产性支出项目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成本项目,这类沉没成本其实只是准沉没成本。
  而资本性支出特别是形成沉没成本,问题就严重得多了。一个投资项目,一是投资额比较大,二是回收周期比较长;投资项目一旦确立,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你都只好接受。
  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的沉没成本
  这要求企业有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要求决策者从技术、财务、市场前景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对项目做出准确判断。
  当然,市场及技术发展瞬息万变,投资决策失误难免。在投资失误已经出现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将错就错对企业来说才是真正的考验。
  (Intel)2000年12月决定取消整个Timna芯片生产线就是这样一个例子。Timna是英特尔公司专为低端PC设计的整合型芯片。当 初在上这个项目的时候,公司认为今后计算机减少成本将通过高度集成(整合型)的设计来实现。可后来,PC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PC制造商通过其他系统成本 降低方法,已经达到了目标。英特尔公司看清了这点后,果断决定让项目下马,从而避免更大的支出。
  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减少沉没成本很多时候,沉没成本并不是由企业自身造成的,而是由合作方或的上、下游方中断合作引起的。
  由于一项用于某一特定交易的耐用性投资往往具有专用性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易突然终止,则所投入的资产将完全或很大部分会报弃,从而产生相当一部 分“沉没成本”。因此,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确保交易的连续性便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契约性或组织性的保障可以大大降低。
  从减少沉没成本的角度来看,采用非市场的规制结构对企业是比较有利的,因为这一结构能为交易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现代企业经营 中,技术合作、策略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其内在原因,其实就包含了分散技术开发和风险、减少沉没成本方面的考虑。
  沉没成本的概念在分析商业决策时候会被用到。一个常见的沉没成本例子就是宣传品牌的。这种情况经常引致不能被正常消化的成本,它不是典型的可能降低品牌含金量换来销量的方式(除非执行市场退出策略)。在做将来投资、销售或时,仅应考虑未来的可能性,不能因为最近大笔而便宜。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31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4页& 7页& 2页& 42页& 22页& 4页& 5页& 1页& 4页& 5页
本条目相关资讯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7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沉没成本"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情里的沉没成本效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