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的太原农村信用社网点卡在县办理,在村镇网点可以补办嘛?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服务移民迁安工作纪实--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服务移民迁安工作纪实
&&&&姚润丰、刘同伟、罗&&&&&&&&&
丹江携诗去 滚滚移民情――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服务移民迁安工作纪实新华网北京8月24日电(姚润丰、刘同伟、罗溃懊览龅そ幌咔#本╀来ㄐ南嗔!蹦纤钡髦邢吖こ痰氖凳┌唁来ㄕ飧雒患纳角赜胧锥急本┙艚袅翟谝黄稹:棋牡そ云渎髟献倘笞啪┙虼蟮兀虐朔嚼纯汀截至今年8月底,河南省丹江口库区16.2万移民全部告别库区,为丹江口库区腾出库容,这标志着河南省移民工作将彻底结束。为了确保一池清水送京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移民涉及11个乡镇,168个村,1312个组,加上线上留置的3.5万人,总动迁移民约20万人。这是中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大的移民,河南省更是集全省之力,组织有序,措施得力,实现了和谐搬迁。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系统更是充分利用本系统的优势,配合、支持移民工作,并以实际行动参加到移民搬迁的攻坚战中,为实现全省移民和谐搬迁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处于移民前沿的淅川县农村信用联社更是时刻把移民的冷暖挂在心上,把崇高的使命扛在肩上,两年时间里,圆满完成实现分包村4184人、1087户顺利搬迁和10万移民的金融服务任务,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国家大考中,淅川县农村信用社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建党90周年送上一份厚礼。金燕卡,存进的是信合人对移民的责任和深情日,也就是建党90周年的前一天,在淅川农信社帮扶队员的全程护送下,淅川县仓房镇仓房村110户405人顺利到达安置地新乡辉县常村镇移民新村。这标志着淅川县信用联社分包4184人、1087户全部顺利搬迁,完成了政府交办的硬性任务。移民们在搬进新居的同时,他们每户当家人裤兜里都揣有一张信用联社的金燕卡,他们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支取现金。这只是 110张,在两年时间里,淅川县信用联社共为移民办理“金燕卡” 11000 多张,对亿元存款新增加密码,实现全省通存通兑。既免除了移民携带现金不安全之苦,又帮助移民规避了利息损失。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淅川县信用联社全体职工付出的努力和心血。“确保淅川县20万移民的资金安全并为他们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是我们信用联社应尽的本职工作,对于全县移民工作来说更是一项政治任务,”淅川县信用联社主任韩秀田说:“我们必须对这项工作有清醒的认识,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抓好抓细,这是信用联社服务移民工作的中心工作。”淅川移民规模远远超过三峡工程的移民搬迁,搬迁移民最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农信社是否能满足移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带着这些问题,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和南阳市农村信用社领导多次到淅川进行专题调研,深入到滔河、仓房等乡镇的移民搬迁村,详细了解移民搬迁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以及县域金融服务情况。调研结果让人担忧又欣慰,担忧的是,库区金融服务“势单力薄”,全县金融机构中只有农信社和邮储银行在基层有服务网点,而要承担的是移民在全县近 10 多亿上万笔存款的存取、转存,上万笔存款的加密,数亿元移民补助款的取转,以及移民在农信社的退股等等。而邮储银行成立较晚,16.2万人的金融服务大部分压在农信社身上;欣慰的是,身处一线的淅川县农村信用社不等不靠,对金融服务充满信心,毅然承担起这份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省、市农村信用社领导对农信社支持移民搬迁提出明确要求,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任务上来,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全力以赴打赢移民安置这场硬仗。并对移民金融服务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对移民服务职能进行准确定位,一是结合行业特点,各乡镇信用社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站和背包银行的作用,做好对搬迁移民金融知识宣传和金融服务;二是积极宣传移民政策,做好移民的矛盾化解;三是走村入户帮助移民排忧解难,做好搬迁移民的帮扶工作。淅川农信社迅速成立了移民迁安领导小组,制定了移民金融宣传方案和支持移民搬迁金融服务工作意见。抽调了包括 1 名副主任在内的 4 名同志驻村开展工作,抽调 20 名队员成立帮扶队,明确了驻村和帮扶队员职责,投入到紧张的移民搬迁服务工作中。丹江口库区大规模移民动迁涉及淅川县11个乡镇16.2万人,移民群众居住较为分散。为了减轻移民群众存取款负担,移民乡镇信用社大胆尝试,大胆实践,创新服务,依托原来的便民服务站成立了移民金融服务站,开展金融服务工作。自 2009 年移民试点工作开展到现在,服务站已达到36个,遍及11个移民乡镇36个移民大自然村,共现场办理金融业务3200多笔7800余万元,深受移民群众的好评。目前,以便民工作站为依托的金融服务,已在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乡村全面铺开。各乡镇信用社同时开通背包银行,提供上门服务,在第一时间将移民存款送到移民手中。“我们搬迁后,这存款咋办呢,带在身上不安全,还麻烦,能不能帮我们想个法子,拿着折子在迁入地信用社取款……”,“钱没到期,现在取出来利息损失就大了!”针对这些搬迁移民们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淅川县信用联社迅速召开班子会议,向省信用社科技中心汇报,对移民未到期存款增加存款密码,到期后在移民所在地信用社支取的办法。同时鼓励移民将存款存入“金燕卡”,到搬迁地取款。至目前已办理“金燕卡”11000多张,对亿元存款新增加密码,实现全省通存通兑。有一种亲情叫牵挂,迁入邓州的移民刘章全拉住联社工作人员的手,深情的说,“真没想到,我们走了,你们还在牵挂着我们,真的谢谢你们!”工作队,用忠诚和奉献奏响移民帮扶之歌在搞好移民存取款安全工作的同时,淅川县信用联社积极投身到移民帮扶工作中,县农信社成立的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工作队是帮扶的主力军,这个有30多人组成的驻村工作队和帮扶队在全县有“两最”之称,一是全县县直部门规模最大的工作队,二是党员干部最多的工作队,队员全部由党员干部组成。这两支队伍分别承担着移民政策宣传和矛盾化解及移民帮扶任务,两个工作队时而协同,时而“单兵作战”,共同奏响了一曲划时代的移民帮扶之歌。仓房镇沿江村是县农信社分包村,该村搬迁有“三最”之称,迁入地最远,渡丹江、跨黄河,到太行山下的辉县路程超过600公里;搬迁时间最长,需要3天,用时最少12个小时;村组情况最复杂,矛盾点最多,多数村民都是历经两次搬迁,还有部分移民经历三次搬迁。县农信社驻村工作队承担着110户450多人的移民核查和搬迁任务,进村第一天,工作队就给移民朋友送上了联系卡,联系卡上写着县农信社驻村工作组成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后的 7 天时间里,工作队成员顶风冒雨,忘我工作,走村入户,走访了110户人家,入户率达到100%,召开座谈会3次,个别走访40余人次,对移民的困难和顾虑、呼声和要求做了真实的记录,有效化解了部分移民的隐忧。分包村李姓移民因移民线上林地面积存在疑问及其他原因拒不搬迁,阻碍了移民动迁工作。此时正值端午小长假,正是人们放松身心、合家团聚的美好时刻,驻村工作队仍然战斗在移民一线,奔波在村镇间的崎岖山路上,通过和乡镇联系协调,最终澄清了一批移民线上林地面积,争取并落实了最好、最高的赔付标准。同时工作队给其家属讲政策,讲道理,还找其亲戚朋友做工作。赤诚融化千层冰。最终李某全家同意搬迁,为沿江村和谐搬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移民服务过程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队员小冯是一个摄影爱好者,细心的他看到村民韩万献老人眷恋故土,有心的他把老人家的房屋、土地以及丹江河照相、摄像,制作成照片、DV送给老人,让故乡的美丽永远定格在老人的心里。老人看着逼真的画面,含着眼泪笑了,原本还怀有抵触情绪的老人,第一个登上搬迁的大客车。如果说驻村工作队是用心在做工作,帮扶队付出的却是超出常人的体力和耐力,自去年6月份开始,帮扶队先后二十多次深入滔河凌岗村、仓房镇胡坡、张湾、沿江、刘片、马沟等村,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帮扶,为移民开展护航服务。帮扶队员出现在那里,帮扶队的旗帜就飘扬在那里,猎猎飘扬的旗帜仿佛一大团炽热的火焰燃烧着帮扶队员的心。这些帮扶队员在晚上忙到11点多后,早上三点多就起床,重新赶赴新的帮扶现场,风雨无阻。今年6月10日和6月15日,突发的暴雨使得仓房胡坡村的山路十分泥泞,帮扶队的同志们顶风冒雨,脚踩泥泞,在一线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 6月29日,是沿江村搬迁的日子,为了这一天安全、和谐、顺利搬迁,农信社帮扶队实行定人包户包车。这天天气酷热,帮扶队的同志们冒着呛鼻的烟尘,踩着凌乱的砖石,装粮食、搬家具、抬摩托,汗水洒进了黄土,衣服上汗渍斑斑,皮肤由红转黑。饿了,就着矿泉水啃几口面包或方便包;困了,就地打个盹;有些不适,就喝几口平日难以下咽的藿香正气水……。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再为移民做点事,送好移民最后一程!在积极为移民帮扶的同时,淅川县农村信用联社还把关爱移民中的困难群体,加大金融救助力度作为服务的重点。逢年过节,县农信社都带着慰问品和慰问金到滔河乡凌岗村和仓房镇沿江等村,看望慰问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淅川农信社的驻村和帮扶队员们用爱心撑起了移民搬迁的一片蓝天,用奉献为移民们提供了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创先争优”的真谛,为淅川经济稳健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淅川县农村信用联社主任韩秀田说:“帮扶移民顺利迁安,起到三赢的效果,一赢是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赢是维护了县域金融大局稳定,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队的多方努力下,移民存款留存率达到90%以上,既有效防范了挤兑事件的发生,也为县域经济发展备足了后劲。三赢是业务增加了,16余万移民搬走后,淅川县农村信用联社存款业务不减反升,截至7月底,存款同比增长7亿元。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读和传承。”信合人,服务经济建设就是对移民工作的最大支持“移民工作不仅是淅川县的事情,而是河南省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河南信用联社系统来讲更是一个机遇,一次考验。能否确保移民金融安全就是检验我们的试金石,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一份答卷,我们必须写好。”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理事长、党委书记鲁轶认为:“不是我们每一个信合人都能到移民现场为移民服务,但是只要我们发挥本职,坚守岗位,各级信用社把服务全省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抓好,就是对移民工作的最大支持。”近几年来,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积极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入,改善金融服务,着力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打造支柱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截至2010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向18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2.71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395.86亿元,有力支持了全省的农业产业化进程。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3月末,河南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4686.3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157.45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18.55%、19.34%,继续保持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县级法人机构盈余面达到97.20%。为了落实这一指导思想,近两年来,淅川县农村信用联社在搞好库区移民金融服务的同时,更是紧紧围绕淅川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三大战略目标,扎根农村,以服务“三农”为导向,不断拓宽支农服务领域,创新支农服务手段,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双赢的发展之路。截至 2011年7月底,淅川县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46.41亿元,占淅川县金融机构存款市场份额的47.91%,新增存款余额占全县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余额 12.30亿元的60.55% ,存款余额及市场份额均居淅川县各家金融机构第一位。各项贷款余额30.33亿元,较年初净增2.34亿元,全县信用社贷款余额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78亿元的66.25% ,新增贷款占淅川县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的49.21%,居淅川县各家金融机构第一位。其中,农业贷款余额21.2亿元。淅川农村信用联社,犹如一支美丽的花朵在渠首迎风绽放!移民走了,但是他们大多的亲人和古交还留在故土,让移民乡镇和移民集中的企业尽快富起来,就可以稳定移民的情趣,使他们再无后顾之忧。淅川县农信联社紧紧围绕新兴农业做文章,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区、示范点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仅今年前7个月,全县信用社发放小额农户、商户贷款1.2亿元。马蹬镇信用社在金竹河村投入资金280万元,扶植该镇种植花椒2000亩,使这里的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形成上千个花椒种植专业户,人均增收 2000余元。在淅川县农信联社的强力支持下,目前,全县形成了20万亩辣椒、 50万亩花椒、10万亩中药材、5万亩湖桑的绿色产业格局,培育了全省最大的湖桑产业基地和豫鄂陕交界处最大的辣椒产业基地和鲜杂果基地。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县。近年来,淅川县农信社以维护“水源地”生态环境为己任,充分利用信贷杠杆调整产业结构,将信贷资金向“绿色”产业倾斜,重点支持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累计投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及水源区生态保护工程等项目发放贷款1.5亿多元。重点支持的宝春源、丹江湖乳业、荆关富源蚕业、春雨葛业等十余家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看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飞跃发展,实现订单种植6.5万亩。在淅川联社的强力支持下,目前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已由“九五”末的 15 %提高到了现在的32.8%; 750 平方公里的治理区,植被覆盖率也由15%提高到了58%,年减少土壤流失210多万吨。一片绿色簇拥着万顷碧波,恍如人间仙境,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了“水源地”水质安全。丹江携诗去,不尽移民情。八百里丹江在秦岭的巍巍山脉中逶迤而过,挟裹着八百里如画山色和不尽绿意在丹江水库稍作停顿,就沿着一条人工天河一路向北,直奔京津。这一泓清清凉凉的碧波啊,饱含着淅川县数十万移民的奉献和牺牲,也闪烁着河南省信合人的热诚和忠勇。青山不言,地大无声,服务永无止境。河南省农村信用社 6 万职工正在以崭新的服务、火热的激情,投身到“水源地”经济的腾飞和中原崛起的滚滚洪流中昆明市农村信用社:砥砺奋进 “三农”担当
昆明市农信社持续不断服务“三农”。
昆明信息港(昆明日报 记者缪亚平 通讯员李星城 许莹黎)“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作为植根农村、服务“三农”的“百姓银行”,昆明市农村信用社(下称昆明市农信社)一直站在支农惠民的最前沿,持续不断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助力普惠金融和脱贫攻坚。近5年来,昆明市农信社凭着一腔“生于斯,长于斯”的热情,扎根昆明这方热土,从容面对经济新常态,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截至2016年末,全市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1557.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81.17亿元,分别是2011年末的1.83倍和2.08倍,年均增幅分别为12.85%和15.77%。存、贷款存量份额持续保持全省农信系统首位,分别达到了21.51%和25.98%,在全市金融系统中的占比从2011年末的11.23%和7.78%提高到2016年末的12.30%和8.74%,分别增长1.07和0.96个百分点,市场份额排名由2011年末的第三位、第六位变为全市第二位和第三位。
5年来,全市农信社年营业收入从57.35亿元增加到85.42亿元,年均增幅8.16%。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截至2016年末,全市农信社“四个一百”“五网建设”“八大产业”建设贷款余额分别为41.80亿元、140.22亿元和74.84亿元。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一轮的结构大调整中,昆明市农信社将找到转型发展和地方经济提速发展的契合点,推动信合事业在新常态下打开新局面。
未来,昆明市农信社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持续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结合农商行改制要求,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全面规范法人治理,全面实施风险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全面强化队伍建设,全面落实省联社提出的“一体两翼”(以“支农支小”为主体,以优质公司业务和资金业务为“两翼”)经营格局重大战略部署,奋力推动全市农信社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情系“三农” 支农支小成效显著
家住禄劝县则黑乡贵城村万脚村小组的薛光才,在发展生猪养殖之前,一年辛苦种地的全部收入还不到2万元。2012年,他和妻子在家搞起了生猪养殖,由于没有抵押物无法融资,规模一直不能做大。2013年,他尝试在则黑乡信用社办理小额信用贷款,成功获得了一笔2万元的小额贷款用于购买仔猪,得以扩建猪舍。
随着薛光才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则黑信用社一直提供额度不断增多的贷款支持,还主动帮助他提高养殖技术。到2016年,薛光才在则黑信用社贷款额度已提高到20万元,建起42间猪舍,养猪规模扩大到了300多头,年销售额达80多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
这只是则黑信用社情系“三农”的一个缩影。则黑信用社相关负责人透露,像薛光才这样依靠小额农户贷款,再到现在的惠农贷款迅速走上富裕之路的农户在则黑乡有很多。截至目前,则黑信用社已累计投入贷款3099万元,其中扶持种养大户80多户,木材加工大户60余户。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全乡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8000元,很多养殖户还盖起了小洋楼,日子都过得红火起来。
在富民县东村镇中民村菖蒲箐村小组,村民们依靠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贷款住进了新房。富民联社主动承担起了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贷款发放的主要工作。仅2016年,富民联社就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发放农村危房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贷款378笔,金额1506万元。
昆明市农信社持续不断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普惠金融和脱贫攻坚。截至2016年末,全市农信社农户建档面和评级授信面分别达到97.62%和89.51%,核贷农户43.98万户,核贷金额207.52亿元。5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超1200亿元,余额从252.24亿元增加到475.95亿元;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1700亿元,余额从276.73亿元增加到552.62亿元,申贷获得率达97.98%;全力服务民生,累计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超18亿元,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贷款近5亿元,扶贫贴息贷款超11亿元,宜居农房贷款超4亿元,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近2亿元,“两个10万元”贷款近1亿元。
昆明市农信社持续不断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普惠金融和脱贫攻坚。
进村入户 构建普惠金融服务格局
近年来,昆明市农信社深入开展金融服务“三大工程”(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阳光信贷工程和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和“村村通”等工作。截至2016年末,全市农信社布放现金类自助设备2997台,建设投入使用自助服务银行664个,分别是2011年末存量(456台、54个)的6.57倍和12.3倍;累计布放惠农POS机1758台,金融服务已实现129个乡镇(街道办)100%全覆盖,1587个行政村中90%以上得到覆盖,初步构建了“基本业务不出村、金融服务全天候”的普惠金融服务格局。同时,昆明农信社大力推进标杆网点建设,对主城区主干道网点进行整合,并在全省金融机构中首家实现了所有网点WiFi信号全覆盖,建起了 “生活+金融”服务点、警银亭以及城市管理服务亭,构建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格局。如今,即使在乡村,村民们也都已经习惯了在自助机具上进行简单的取款、转账等操作;村里不仅有了以前至少要到集镇上才能使用的自助机具,一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信誉好的农村便利店、小超市、小卖铺还安装了惠农POS机具,实现小额取现、转账、交费等便民功能。
农村地区支付环境的改善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前提。目前,石林联社已实现惠农服务网点全覆盖,并在资金业务需求大的自然村安装了ATM自助设备。石林联社还与石林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农信社资源,帮助村民实现网上购物和网上销售农产品,对培养网络采购和销售技能,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石林联社的电子金融服务平台还与“烟草信息管理服务平台”APP连接,实现平台资源共享,农户通过平台可以查询到相关的烤烟种植信息,还可直接办理网上申贷,有效支持了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
党建统领 支持重点促转型发展
坚定信心促发展,党旗如炽砥中流。面对经济新常态,市联社党委班子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省联社党委“一体两翼”战略部署,明确了“正视问题,党建统领,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奋力推进全市农信社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奋斗目标,坚持支农支小主体地位不动摇,明确了“零售银行”转型方向,重点支持省市重点项目,实现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2017年9月末,全市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1759.28亿元,较年初净增202.13亿元,同比多增87.2亿元,增幅12.98%。实现营业收入74.04亿元,同比增加9.94亿元,增幅为15.5%;实现净利润9.68亿元,同比增加4.34亿元,增幅为81.46%。特别是结合“零售银行”转型战略,今年重点以个金业务为抓手,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前三季度,全市农信社个人贷款客户数19.89万户,较年初增加2.91万户,增幅17.14%;个人贷款余额317.66亿元,较年初增长31.64亿元,增幅25.23%,高于各项贷款增幅17.87个百分点。全市农信社个贷余额在总贷款余额占比为25.05%,较2016年末增加3.58个百分点,扭转了自2013年来个人贷款占比逐年下降的情况,转型效果初显。
同时,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昆明市发展布局引领下,昆明市联社党委通过加强高位营销、提高咨询审批效率、强化业务指导等措施,切实引导辖内各行社继续积极支持优质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如持续有效地支持信息产业园科技创新孵化中心、云南移动信息技术中心等项目建设;支持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环保高效轻型商用车发动机产业化、多缸小缸径柴油发动机制造数字化车间等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四个一百”“五网”建设、“八大产业”发展,努力为昆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下一步,昆明市农信社将按照省、市联社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农商行改制要求,继续全力推进改革转型发展,为助力昆明市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鱼水情深 金融扶贫反哺三农
扶贫工作对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而农信社与“三农”的结合最为密切。因此,在发展业务的同时,昆明市农信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投入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和资金优势,主动担当金融扶贫工作的践行者、推动者和引领者。特别是近年来,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精神,更是对金融扶贫工作周密安排,扎实推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努力。
讲求实效 支持重大脱贫项目
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形成合力是关键。2016年,昆明市农信社与省能投集团签署了50亿元的“云南能投扶贫脱贫开发基金”合作协议,与农行、产投和寻甸县政府共同设立100亿元的产业基金,与禄劝县政府和产投签订了50亿元产业基金的合作协议,对“昆明市三年脱贫攻坚”计划的八大项目提供46.98亿元的融资支持,搭建起“政银企”合作平台,担负起地方金融企业的责任重担。
截至2017年9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共计对市、县政府重大脱贫项目累计授信达39亿元,其中包括对昆明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授信10亿元,昆明城乡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授信21亿元,昆明市东川区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授信2亿元,昆明市东川区兴川投资有限公司授信2亿元,寻甸聚源城乡投资有限公司授信2亿元,云南龙泉矿业有限公司授信2亿元;此外,还对禄劝裕农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授信0.5亿元,昆明市无量药谷中药材有限公司授信0.6亿元。以上资金将用于产业扶贫、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农村住房安全改造、宜居农房、退耕还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等项目,有力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对口帮扶 禄劝茂山换新颜
在禄劝县茂山镇,昆明市农信社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紧扣“贫困村退出”9项指标和“贫困人口退出”6项指标,通过大力实施基础建设,全面推进产业发展,一个秀丽、祥和的乡镇形象正在逐步凸显。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2015年,市农信社全面对口帮扶禄劝县茂山镇,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的原则,第一时间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了专人长期蹲点,经过多次实地走访和专题讨论,最终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对口帮扶茂山镇扶贫攻坚年项目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市农信社在对口帮扶的三年内需向茂山镇投入2217.97万元帮扶资金,用于道路硬化、金融扶贫示范村、农村五小水利、乡村亮化、基层组织提升、实施金融便利化服务以及教育扶贫等项目工程建设,同时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通过增加信贷资金支持,力求以点带面,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断改善镇域金融生态环境,初步实现镇有支柱产业、户有支撑产业,推动茂山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增长、群众稳定增收、生活稳步提高,实现金融扶贫目标。目前,市农信社帮扶资金已全部到位。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身处一线的禄劝联社在原有基础上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仅茂山信用社已累计向3565户农户发放各类政策性贷款2.7亿元。尤其在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上,禄劝联社与茂山镇政府紧密合作,使全镇的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覆盖全部建档立卡户,计划实施的400户农村危房已全部完工,完工率100%。
此外,昆明市农信社还向茂山镇捐赠办公家具;组织党员到茂山镇看望贫困老党员,实地观摩扶贫工作落实效果,共同种下见证双方友谊的“友情林”。
产业扶贫 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结合茂山镇区域特色及气候、土壤条件,昆明市农信社以发放特色贷款的形式,对当归、党参、花椒、猕猴桃、水蜜桃等的种植,本土撒坝猪、黑山羊及乌骨鸡等的养殖,以及蚕桑、中药材等基地建设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传统农业向优势特色农业转变,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发展。 除对种养业提供贷款支持外,昆明市农信社还按1000元/户的标准,以发放种苗的形式,发展党参、当归等中药材种植和花椒等特色经济林果种植,实现种养配套、长短结合、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目前,茂山镇6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3500元。
下一步,市农信社将继续跟踪各项工程建设进度,实时掌握村情民情,及时解决存在问题,穿针引线共谋发展,真正把扶贫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努力构建政府统筹、金融支撑、产业共建、共享发展的脱贫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