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外贸经营利益主体多元化化

浅析在国际贸易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措施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作者:不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WTO的加入和外贸经营权的开放,我国外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落后的经营体制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削弱了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此,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为重点,加快优化调整外贸专业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是我国外贸企业增强竞争能力、走出困境的关键。
  一、当前我国国际贸易面临的新的环境分析
  (一)当前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
  1、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1)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进步,2004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15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2005年我国外贸出口继续保持去年的快速增长态势,但进口增幅大幅度回落。1&3月份,进出口总额2952.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其中出口1558.92亿美元,增长34.9%;进口1393.11亿美元,增长12.2%;顺差累计 165.81亿美元。
  (2)在增速比较快的情况下,我国外贸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2%,高新技术产品达到50%。一些初期产品出口的下降速度也比较快:原油的出口数量下降了33%,成品油下降了17%,大米和玉米分别下降了65%和86%。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国内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和技术产品大幅增长:去年的原油进口达到1.2亿吨,增长了35%;铁矿砂进口2.1亿吨,增长了41%;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进口增长53%,仪器仪表进口增长60%;粮食进口975万吨,增长3.7倍。
  (3)我国外贸企业的效益有所提高。2004年实现进口税收4744亿元,比上年增收1032亿元。贸易结售汇顺差102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增加了2067亿美元。对外贸易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与对外贸易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已超过8000万人。
  (4)集体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速进一步加快,经营主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由于国家对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资格的进一步放宽,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2003年全国新增具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3.3万家,实现进出口额475.8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增量的20.7%。
  2、国际贸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加入WTO,我国已经进入后过渡期,我国外贸体制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变化有:
  (1)关税体制
  ○1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关税算术平均总水平将由10.4%降至9.9%。农产品平均关税由15.6%降低到15.3%,工业品平均关税由9.5%降低到9.0%。
  ○2)增加了部分税则税目,税目总数由去年的7475个增加到7550个。
  ○3对200多种进口商品实行最惠国暂定税率,继续对小麦、豆油、食糖等10种农产品和磷酸二铵等3种化肥实行关税配额管理,继续对冻鸡、啤酒、摄像机等产品实行从量税、复合税。
  ○4根据《曼谷协定》、中国&东盟&早期收获&降税安排、中国&巴基斯坦优惠关税安排、中国&泰国&新加坡果蔬零关税安排、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等,我国对原产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商品实行比最惠国税率更加优惠的协议税率。对老挝、柬埔寨、缅甸、孟加拉国、非洲部分国家的部分商品实行特惠关税。
  ○5为应对纺织品一体化后的机遇和挑战,调节纺织品出口节奏,对外衣、裙子等7类33个敏感类别纺织品从量征收出口关税。
  ○6为保证春耕化肥需要,对尿素从量征收3个月的出口关税。
  ○7对电解铝、铜、镍等部分高耗能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征收适当的出口关税。
  (2)出口退税政策
  ○1从2004年11月1日起,提高部分IT产品出口退税率。对集成电路、移动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等部分信息技术产品出口退税率从现行的13%提高到17%。
  ○2)从2005年开始取消电解铝、铁合金等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这些商品包括:未锻轧非合金铝、未锻轧铝合金、锰铁、硅铁、硅锰铁、烙铁、硅烙铁、镍铁、钼铁、钨铁、硅钨铁、钛铁及硅钛铁、钒铁、铌铁、其他铁合金、磷、碳化钙等。
  (3)开放范围更大
  我国已处于入世&后过渡期&。加人世贸组织我国主要产业获得的过渡期大部分已经结束。○1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工业品进口配额。○2银行、证券、保险、分销等重要服务部门的过渡期将逐步取消,开放范围逐步扩大。
  (二)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外贸粗放型增长,经济效益较差。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仍主要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竞相压价现象普遍。这种&以利润换市场&的粗放型贸易方式,不仅损害了中国产品的形象,而且损害了企业利益,阻碍了企业技术进步,造成巨大浪费。
  2、世界经济发展中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尽管对全球经济的近期前景看好,但全球经济仍存在一些风险。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另外,全球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经济的带动,而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已明显放慢。美国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近几年也构成了全球经济的一个重大风险,可能引发国际资金流向出现突然而剧烈的变化,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另外,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主要货币币值变化也有一些不确定因素。
  3、各种非关税壁垒对我出口的不利影响正进一步增强。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数量限制、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限制有所减少,但各种非关税壁垒对出口的不利影响正逐步增强。在对我国出口商品采取反倾销、反补贴和特殊保障措施案件增多的同时,通过技术性措施、检验检疫措施、进口禁令、进口许可、知识产权、通关程序、环保和劳工标准等贸易壁垒也在逐步增多。随着我国出口份额的扩大,预计今后贸易摩擦还会进一步增加。
  4、出口退税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些外贸大省反映,2003年出口退税基数是按照计划数而不是按照实际数确定的,由于实际出口大大高于计划,地方负担的退税额大大增加。一些企业反映,地方负担的出口退税落实难度很大。还有部分企业反映,目前企业办理出口退税单证复杂,手续繁琐,周期过长,严重占压企业的流动资金,影响了出口业务正常开展。据一些企业反映,税务部门审单为40个工作日,而实际需要4&6个月的时间,收到退税款最快也需要14个月或更长。
  二、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体制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对不仅仅是市场问题,更重要的对外贸易体制问题。
  (一)政府管理职能转变问题
  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我国仍处于转型经济中,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仍不能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仍然存在计划经济的痕迹,与WTO法律框架体系相比照,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如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依然存在,政企职责不清,未能按市场规则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行业垄断和行政壁垒仍然存在,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各类行政审批过于繁琐复杂,审批范围过广、时限过长,审批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差,审批的法律依据性不强,随意性和自量权过大,部门保护和地方保护现象时有发生,同时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不够,未能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行业监管体系;行业竞争无序,严重妨碍了企业在当地的集聚和发展;政府政策和执行缺乏统一性和透明度;政府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民主化偏低,政府部门出现利益集团化和非公共机构化倾向,公共服务职能弱化;外贸管理体制未能形成统一的内外贸易市场环境,外贸管理体制不适应国际经贸游戏规则;法律法规体系不适应世贸组织法律框架,未能形成健全的法制体系。
  (二)外贸经营的机制问题
  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转换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行业自律体系不健全,服务不到位,协调能力弱,无序竞争,削价竞销,屡禁不止,在贸易保护主义加严的今天,容易导致毁灭性的灾难。
  首先外贸企业名为独立法人,然而在很多方面还必须直接听命于上级政府部门。一方面政府部门仍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地位,通过对企业主管人员的任免、对企业出口创汇等指标的考核和奖惩、对配额许可证等资源的分配等途径直接干预企业经营;另一方面政府放权给企业,企业内又无国有资产所有权人格化代表,这些权力已无约束地落在企业主管人员手中。其次这一两年来,大部分企业进行了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制改造,但由于国有股还占很大比重,内部职工很难行使股东的权力,企业并未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再次,由于多年的高收入、高福利,外贸企业职工下岗分流阻力极大。现在实施的内部职工持股,也是基于维护外贸企业稳定的考虑,其改革力度是很有限的。加之其他改革措施的滞后,其激励和约束机制与民营企业相差甚远。
  (三)外贸法律制度问题
  适应国际贸易的新形势、应对挑战,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进出口管理体制的步伐,完善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2004年4月6日通过修订后的《对外贸易法》。但是与之相关的与新外贸法配套的法规还没有健全。我国还应当进一步完善以《对外贸易法》为基础的有关外贸管理的法律法规,统一外贸方面的法律制度,切实依法管理进出口贸易。这不仅是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也是发展正常进出口贸易、维护我国正当贸易权益所必需的。
  (四)外贸中介组织问题
  我国大量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不高。由于不了解其它国家在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要求和法律法规,中国产品的出口受到很大影响。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也有我国企业之间存在不正当竞争的因素,但因市场中介服务不够导致信息不充分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经验教训表明,我国非常需要中介组织在协调市场供求信息,沟通服务,了解贸易伙伴国情况,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在世贸组织规则的框架内,切实有效地保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献计献策。
  三、进一步推进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深化外贸经营资格管理方式改革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必须符合世贸组织法律体系框架和管理体制的要求。政府管理职能,应是制定政策、制定发展战略、经济调节、组织协调、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以经济调节为例,就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价格、利率、汇率和税率等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在财税政策方面,坚持与完善财政资金支持制度和出口退税制度。在货币政策方面,建立与完善进出口信贷、融资担保、信用保险等金融支持体系,以及实施鼓励出口的产业政策,来调控进出口贸易的运行,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1、改革进出口商品检验体制,改进检疫检验服务
  加快海关、质检部门各种通关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电子口岸&联网工程,建立&政府牵头协调、统一信息平台、手续前推后移、加快实货验放&的大通关制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口岸管理环境。
  2、建立预警监测机制
  (1)尽快建立和不断完善国家进出口预警监测机制。切实加强对进出口动态的跟踪和分析,尽快建立进出口预警监测机制,已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任务之一。应重点着眼于当前的信息化建设,以准确、丰富的贸易信息引导和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市场,建立国家和地方两级预警监测点。特别是地方政府,应认真研究本地区主要出口产品和主要进口产品的情况,与地方海关建立紧密的进出口商品跟踪分析机制,做到知已知彼。海关掌握第一手进出口资料,更应积极配合产业损害预警工作,在国家、地方政府、行业商会组织、企业四位一体的预警监测机制中发挥积极作用。
  (2)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有效解决贸易争端,维护贸易的正常开展。面对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国家与地方两级政府应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三项保护手段进行研究,一方面据以保护国内工业免受侵害,另一方面,据以正确制定应对国外贸易保护的策略。
  当前,一是建立健全反倾销应诉机制,有效抵制国外反倾销,维护我国出口企业的正当权益;二是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配合,掌握我国出口商品在国外遭受&贸易壁垒&的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海关可以定期将出口产品退货情况提供给质检部门,质检部门通过调查充分掌握国外贸易壁垒和出口产品质量情况,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3)坚持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公平化原则,为各类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1.实行自由化的外贸行业市场准入制度;2.实行市场化的外汇管理制度;3.创造公平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建立有效的监控保护机制:1.实行合理有效的关税制度、适宜的非关税保护制度,以及实行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2.充分利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
  (4)要加大对外经贸交涉力度,敦促有关国家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为企业出口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利用世贸规则,积极应对国外对我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摩擦。建立统一、协调的多双边反应机制,健全进口监控体系。完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制度。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国内企业到国外投资设厂,在海外设分销网络。
  3、深化外贸经营资格管理方式改革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2004年4月6日通过修订后的《对外贸易法》。实行外贸经营主体备案登记制,统一各类企业外贸准入标准,让各类企业享有自主经营和平等竞争的权利。
  (二)转换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竞争力
  1、转换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
  进一步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国有外贸企业活力。综合运用价格、税收、利率等经济手段,加快外贸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2、积极引导外贸代理制的发展
  完善外贸代理制,使外贸代理制朝着规范化和效益化的方向发展,应当加快经济改革,从政策制度上和外贸公司本身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外贸代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完善外贸代理制,健全法律制度上促进外贸代理制的发展,从立法上解决权利义务不明确、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才能有利于推动外贸代理制的发展。
  增强外贸公司的融资能力。专业外贸公司在产品、技术等方面没有优势,在作为第三人为生产企业进行代理业务过程中,有可能会因此而被交易的双方当事人甩掉的风险。既拿不到代理费,而且还会因此丧失客户,自然也就失去了开展代理业务的积极性。如果政府能提供政策性的融资,使外贸公司拥有强大的资金能力,可以对生产企业提供融资的话,就可以从资金上控制生产企业,再加上其在信息、营销渠道上的优势,就能够大大减少其代理风险。风险的减少,外贸公司的利益得到保障,开展外贸代理业务就有了利益驱使。
  3、建立外贸诚信经营和退出机制
  积极推进外贸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信用数据征集,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完善外贸经营资格年检制度,规范外贸企业行为。依法对违法违规的企业予以处罚,严格限制其法定代表人行业准入资格,维护公平、自由的外贸秩序。四是完善进出口商会体制。加快制定《进出口商会条例》,实现对商会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逐步推行业必归会制度,增强行业的代表性和公信力;逐步改革商会人事制度,加强商会常设机构建设。
  4、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应积极学习和掌握WTO贸易规则,在参与国际贸易过程中经受锻炼,练就过硬本领。一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企业作为市场经营运行的主体,要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必须积极学习和掌握WTO贸易规则,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二要强化自我发展意识,建立独立研发体系,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投入,优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运营效率;三要增强国际营销观念,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逐步降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而带来的风险。
  (1).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继续充分发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的出口,逐步减少初级产品和高耗能产品出口;组织好国内短缺的能源、矿产资源、原材料的进口,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关键设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2).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加强产业配套,逐步从代加工向代设计和自创品牌方向发展;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改进对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保税的监管;引导加工贸易企业更多地采用国产料件,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对加工贸易的产业政策指导,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加工贸易。
  (3)引导企业着眼于长远和大局。在占领市场方面留有余地,避免出现出口数量激增,影响当地经济和就业。必要时,可通过行业协会采取必要的出口限制措施。
  (三)建立健全外贸法律法规
  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活动普及新外贸法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切实掌握和熟悉新外贸法;从事外贸活动的经营者务要知晓新外贸法的内容;树立依法从业的观念,加强依法立信的理念;有关院校及时更新外贸法规的教学内容。
  2、尽快修改和制定相关的与新外贸法配套的法规
  新外贸法颁布前,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对原有的2300多件涉外经济法规进行了清理、修订,废止一批与世界贸易规则不一致的法规。此外,根据1994年外贸法和加入世界贸易议定书,国务院先后制定了《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反倾销法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等法规。上述法规和条例应按照新外贸法加以订正,还应尽快制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协定衔接的相关法规。
  3、处理好执法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加强依法行政工作,防止和消除原有经济贸易法规执行中存在的无序和执法不一的问题。诸如:&实用型&执行法规,有&利&就行,无&益&拒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运动型&执行法规,忽紧忽松、忽宽忽严;&选择型&执行法规,对一部分人严,对其他人不了了之;&样子型&执行法规,松松垮垮,摆样子给上级看;&片面型&执行法规,重实体、轻程序,重用权、轻控权,重审批、轻监督,重管理、轻保护。
  (四)培育行业商会组织,规范企业行为
  规范外贸经营秩序。发挥进出口商会的作用,加强行业协调和自律,避免恶性竞争和&价格战&。引导出口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出口效益。实施出口商品名牌战略。加大对出口名牌产品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企业到国外进行品牌推广、宣传、广告等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
  为此,必须尽快培育行业商会组织,规范企业行为,自觉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一是针对产品出口迅速增长,而出口秩序混乱、出口竞价严重的情况,尽快培育行业商会组织,通过&行规&和制度促使出口企业自律;二是加大出口产品在国外主要市场的信息收集和调研力度,了解其他同行的生产能力、市场销量和价格水平,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引导,防止盲目跟风过量出口;三是充分重视国外对我国出口商品进行的特殊保障措施立法,加强对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培训,培养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建立以企业和行业商会为主体的应对贸易摩擦的新机制。
  (五)完善出口退税政策。
  一是加快研究完善出口退税共同负担机制。对地方政府出口退税的实际负担超过增值税含量的,由中央财政给与补助;二是在加大对出口骗税企业惩处力度的同时,简化出口退税工作程序,提高退税效率;三是进一步完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委托代理出口的&免、抵、退&政策,扩大出口信贷规模,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出口的支持力度。
  一是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对出口产品实行区别对待。改革前,我国实际执行的平均出口退税率为15%,改革后,退税率平均下调3%左右。但并不是一刀切,而是有降有升。其中,对国家鼓励的出口产品(比如农产品等)不降或少降甚至提高退税率,对一般性出口产品(如服装、电力产品等)适当降低,而对国家限制的出口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则多降甚至取消退税。
  二是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改革方案明确规定,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的收入增量主要用于出口退税。这其实是从制度上保证了退税资金的来源,是&新账不欠&的一个重要基础。
  三是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的退税新机制。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基数内的仍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则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分担。
  此外,还要建立中小外贸企业金融支持体系。鼓励外贸信用担保公司发展,支持地方政府出资成立担保公司,逐年注入资金,提高担保能力;鼓励发展股份制担保公司,为各类出口企业提供担保服务,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的矛盾。
小编工资已与此赏挂钩!一赏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我的电子书长治“多元化”战略构建大外贸发展格局
长治“多元化”战略构建大外贸发展格局
【 】 【来源: 长治日报】 【网络编辑: 蒋亚春】
□本报记者樊炳红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进出口减少等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市积极克服外贸基数小、总量少、依存度低的困难和问题,变压力为动力,全市上下共谋大外贸格局,通过密集调研、破解难题、强化措施,大力实施“多元化”战略,使我市进出口实现了降中回升,进出口降幅从5月份开始逐步收窄,取得良好效果。全市目前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共269家,进出口实绩企业44家,2012年出口完成8.76亿美元。今年,省政府下达的出口任务为7.35亿美元,上半年,全市进出口目标任务完成3.158亿美元,占年计划的42.9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全省第二。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一个地区的持续发展同样离不开对外开放。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缩小差距、迎头赶上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于地处内陆的长治来讲,开放不足是最大的问题,坚持不懈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外贸工作是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我市上下一心,共谋大外贸格局,一大批企业抓住机遇,趁势发展,走上了向海外要市场的道路,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贸格局初步形成。
拓展视野完善政策
政策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为提升改革开放水平,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五五”战略、率先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针对外贸工作,市委、市政府特别提出“牢固树立大开放理念,构筑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大平台,走出内陆城市对外开放和转型综改试验新路子”。在“五五”战略决策部署下,我市把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外贸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发展开放经济作为抓好商务工作的第一板块。持续深入推进“大开放、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大创新、大服务”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构建起国际视野下的流通贸易体系,全市外贸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为拓宽外贸渠道、加快外贸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深入企业调研,积极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还邀请太原海关关长吕伟红为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直部门负责人、外贸及外资企业负责人400余人,就促进长治外贸进行专题讲座,有实践、有指导,效果显著。上月市政府召开 “全市对外贸易重点推进大会”,就做好外贸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安排。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加快全市外贸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市政府在全市年度考核指标中,把外贸目标任务、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外贸、政策措施促进外贸,都明确作为考核的重点。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我市把区域协调、进口贴息、机电出口扶持、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地平台建设等相关政策用足用活,积极为外贸企业提供及时的政策服务。市政府兑现去年出台的 《长治市促进对外贸易十二条措施》,出口增幅扶持、出口贷款贴息、参展补贴等共计2060万元。
今年,市委、市政府就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进行专题研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远赴山东、浙江、江苏三省八市进行学习考察。在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开展外贸工作相关政策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际,市委、市政府正积极研究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将会极大地推动长治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夯实主体 打造平台
近年来,一大批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扩能升级项目落户我市,开工投产,为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夯实外贸基础,打造外贸平台,我市具体分析哪些企业转型升级做得好、发展前景有助于本行业发展,龙头企业发展态势是否具备建设出口基地的特色、集群、科研、平台服务等基本要求。从外贸企业中筛选4个产业群,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申报设立省级外贸基地,筛选10个重点外贸企业进入省“231主体壮大工程”;筛选10个出口产业群列为市级外贸出口培育基地,将10个潜力出口企业列为市级培育主体。初步形成10个外贸产业集群:一是以天脊集团为龙头,潞宝集团为潜力的煤化工出口企业集群;二是以太重长兴为龙头,九鼎汽配、祥瑞精铸、中天半轴、丛富精铸为依托的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集群;三是以中德型材为龙头,惠丰型材、永腾管业为潜力的型材管件出口企业集群;四是以金泽生物为龙头,云海肉食为依托的农产品深加工出口企业集群;五是以高科产业投资公司为龙头,日盛达光伏玻璃、潞安太阳能为潜力的新能源出口企业集群;六是以长雷绣品、龙呈刺绣为龙头,堆锦、襄子老粗布为潜力的轻工特色产品出口企业集群;七是以凤凰胶带为龙头,科泰电气、潞安海通为潜力的矿用品出口企业集群;八是以壶化集团为龙头,惠丰特种车辆为潜力的特行产品出口企业集群;九是以晋华合金为龙头,亿通公司、平顺信创为依托的冶金产品出口企业集群;十是以首钢长钢为龙头,长平集团为潜力的铁矿砂进口企业集群。贸易国发展到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主要涉及矿产品、动物产品、化学产品、塑料橡胶及其制品、钢铁制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等;进口商品以铁矿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出口商品以轻工产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在现代煤化工循环经济板块方面,我市正在全力打造以潞安、潞宝、天脊、襄矿为龙头,有效整合现有煤化工园区和企业,在襄垣、潞城、郊区、屯留结合部规划建设总面积200-300平方公里的现代煤化工循环产业集聚区,这对推进煤化工产品出口,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创新环境扩能提质
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帮助“走出去”企业做大做强,是外贸工作的主线。为促进外贸企业扩能提质,我市商务部门主动站位靠前服务,成立了长治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和长治市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长治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建立了外向型企业QQ工作群,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空间,成为各项政策落实的平台、企业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公共服务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了网络无纸化办公,外经贸的日常工作都可在网上落实。及时向基层和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开展咨询、调研,既方便了相互沟通,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帮助企业编制相关资料,策划企业和产品宣传,如外贸出口基地申报资料和重大展会参展广告宣传等;组织企业开展进出口知识和业务培训。今年以来,共计开展了中信保、融资产品、海关知识、政策扶持等5次重点培训。集中力量编写《长治市优质产品目录》和《长治市进出口企业服务手册》。进一步服务于进出口企业,对全市重点产品进行了宣传。
长治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同中国诚商网合作,免费为全市重点出口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服务,用欧洲32个国家的语言进行推介,初步实现了商品国际化、交易电子化、国际便利化服务。并邀请商务部培训中心特级讲师来长治授课,组织两次大的电子商务培训。平台企业累计点击率为68990余次,出口通平台企业浏览36659次,点击率5433次,询盘30余条。已有2家企业通过询盘与外商取得了联系,正在积极洽谈。
把展会作为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我市专门成立了长治市诚呈会展服务公司,分别组织企业参加了华交会、中博会、南博会、西洽会、京交会、加博会。目前,正在组织企业参加亚欧博览会、东盟博览会、北京汽博会、哈萨克斯坦展、美国汽车配件展等重点展会。通过展会宣传产品,结识客户,增加订单,推动项目,促进发展。
延伸抓循环,转型上高端。在实施 “五五”战略的过程中,在产业转型开放的过程中,我市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潜力出口企业,引进一大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好项目、大项目,长治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将大有可为,必将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治外贸明天会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