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是2017年退休涨工资方案好,还是恢复人民币

中国涨工资幅度最大?众多网友认为不可信
中国涨工资幅度最大?众多网友认为不可信全世界今年都要涨工资?而且,中国涨幅全世界第一?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11日爆出的这个“好消息”让人心情激动。不过,真正相信的网民寥寥无几。权威部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家11日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说全世界都要涨工资是一个大玩笑,各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差异很大,而不同单位、公司或雇主都给员工涨工资,显然不现实。央视报道称,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世界都要涨工资,而且实际涨幅将是3年来的最高。其中,中国员工的工资将平均增长8%,增幅位列全球第一。上述经济学家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最近这两年,确实出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速这样一种态势。这是国民收入分配改善的好趋势。至于2016年能不能更快促进工资上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他说,“我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消息”,即便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目前也没有要上调工资的消息。【相关阅读】中国央行汇率支持力度减退激发人民币做空兴趣鉴于中国已为人民币赢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储备货币地位,有越来越多的 证据显示,随着中国将重点转向经济,中国正在悄悄允许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周三收于4年低点,此前中国央行将人民币中间价下调至2011年以来最低水 平。自11月30日IMF决定给予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以来,人民币已下跌了0.5%。而期权 暗示,人民币兑美元在2016年第一季度结束前回落至四年低点6.5的概率超过50%。人 民币上次触及这一水平还是在4年前。人民币汇率下跌将有助于中国央行重振增速处于25年以来最慢水平的经济。容忍人民币贬值渣打银行驻伦敦的亚洲外汇策略主管Robert Minikin表示,中国央行减少了在岸 市场的干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并不出人意料。美元/人民币在近几日走高 并不是因为美元走强引起的,因为美元与G-10货币相比,涨势并不明显。预计美元/在 岸人民币在年底前将涨至6.50。“不排除这种汇价变动是当局面对贬值和经济增长放缓压力所采取的心照不宣的应 对措施之一,”荷兰合作银行驻香港的金融市场研究主管Michael Every表示。“他们 公开否认任何贬值风险,但是如果他们可以说一回事,但悄悄地做另一回事,而且同时 又能控制这个过程的节奏,那么他们就很厉害。”中国央行在寻求储备货币地位之时,曾出手干预,同时在离岸和在岸市场支持人民 币。而渣打集团[-0.91%]预计,在未来5年,储备货币地位将吸引1.1万亿美元流入人 民币资产。自IMF作出决定后,中国央行在7天里5次下调人民币中间价。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周三跌0.17%,收于6.4280,而离岸汇率在6.4977左右,两者 差697点。荷兰银行称,中国央行可以容忍两者差1000点左右。在岸人民币与中国央行中间价(汇率波幅限于中间价上下2%)之差上周五扩大到11 月2日以来最大差距。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高级经济师周浩表示,中国当局在美国联 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12月15-16日开会前进行“压力测试”。市场普遍预期美国官员将在下周会议上进行2006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在下周FOMC政策会议前,中国央行允许市场力量在决定汇率时发挥更大作用,” 荷兰银行驻新加坡的高级外汇策略师Roy Teo表示。“我们认为中国央行不是停止了就 是减少了在外汇市场的干预活动。”重点转向经济投资者已经预料到人民币会走软,因为强势人民币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冲击,中国正 在努力提振经济。此外,迫于投资者压力,中国正在兑现人民币市场化改革承诺,同时 避免今夏人民币突然贬值扰动市场的局面重演。中国11月出口按美元计下降6.8%,而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为下降5%。 外汇储备下降870亿美元,是预估的下降330亿美元的两倍多,原因是中国央行在IMF作 出决定前卖出美元以支持人民币。根据外媒的调查,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6.9%,为 1990年以来最慢水平。中国将“保持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稳定”,令其兑美元走软,摩根士丹利外汇策略 主管Hans Redeker表示。“如果你保护一个汇率水平,那么这意味着你要么采取非常 紧的货币政策,要么减少外汇储备。”荷兰合作银行称,过去几天里,在岸人民币的阶梯式走势暗示,决策者可能计划在 明年初更大幅度贬值前先主导一个有序贬值过程。中国在8月11日让人民币贬值曾震撼 全球市场。再进行一次贬值是“非常非常可能的”,Armstrong Investment Managers首席 执行官Ana Armstrong在彭博电视上表示。“中国决策者优先考虑的是避免硬着陆—— 这会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亚洲,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有序贬值空头聚首在当前油价大跌、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和风险资产承压的国际环境下,很难找到人民币掉 头升值的动力。虽然中国作为石油净进口国,油价的暴跌在某种程度上利好人民币,但是这也同时 反应了中国对石油的需求疲弱,显示经济增长疲弱。当前新兴市场资本流动紧盯中国经济状况,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担忧与日俱增,中 国11月外汇储备下跌和贸易数据疲弱,也不利于人民币走强。部分市场参与者一直期待中国央行进场干预,但迄今为止央行的表现令他们失望, 所以进一步鼓励了资本外流。交易员称,离岸人民币空头势头似乎在增长,相信中国央行将引导进行有序的贬值 。经济学家表示,在岸人民币上述迹象“看上去有些像碰到跌停板”,1周期限的在 岸/离岸人民币远期价差走扩至3个月来的高位779点;12个月期限的远期合约价差相较 而言稳定。东方汇理高级经济学家Dariusz Kowalczyk在发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短期限离/ 在岸远期合约价差走扩,是由离岸人民币受到疲弱经济数据影响而下跌,同时在岸人民 币的下跌步伐却受到央行干预造成的。东方汇理认为,即使在近期,价差走扩的幅度也超过了可以接受的范围;建议卖出 1周期限人民币无本金交割合约,买入1周期限的离岸人民币远期合约;目标价150点, 止损价1202点。
本文标题:中国涨工资幅度最大?众多网友认为不可信
也许你对以下内容也感兴趣
  亲子沟通难,谁受的委屈最大?本来是为了孩子好,但他经常与自己对着干,身为家长的你,也许会感到很委屈。亲子沟通难,到底谁受了委屈?  问题:孩子不听话家长很头痛  “我又看到你在课堂上玩手机了。”上周六下午5点钟,在建设路某培训学校的教室......
  卢布贬值,经济频临崩溃,社会动荡不安,股市崩盘,物价狂涨,普京恐辞职挽救俄罗斯。  新上台者梅德韦杰夫总统克里米亚撤军,乌克兰领土再次完整,中国与俄罗斯的万亿货币互换导致中国成为俄罗斯的送财童子,战略大失败。  如果卢布持续大跌,并导致......
  据香港《南华早报》4日报道,中国科学家日前表示,到2016年,中国将完成和投入使用全球最大的量子通信网络,从北京绵延至上海长达2000公里。到2030年,中国的量子通信卫星网将扩展至全球。报道称,量子网络被认为是“不可破解的”,它将向用......
  美国国债有了“新老大”!美国财政部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月底,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比中国多约7亿美元,虽然这一数字相对于两国持有的上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而言,只是零头中的零头,但它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日本首次......
  近期,解放军在去年年底再度进行一系列高级将领职务调整,主要集中在海军、第二炮兵、大军区、军队院校等方面上。其中第二炮兵政委张海阳卸任,海军大量少将、中将级将领调整最为引人注目。经历今年年终调整,出生于1949年的二炮政委张海阳、海军政委......
江疏影车晓6月29日电昨晚,演员车晓在微博晒出一张与江疏影的合影,并留言称:“看图,配文字”。照片中,车晓和江疏影两人靠在一起,素颜亮相,从照片背景来看,两人似乎是约在一起看电影。近日,女星倪妮在微博晒出水中写真,一身红裙的倪妮略施粉黛,素......
最新图文推荐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的内容人民币是否该贬值?看看中国真实的货币和工资|人民币|GDP|通货膨胀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
  文章来源于新浪博客,作者扬韬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汇率的文章,招致很多板砖,其中多数反对者的意思是:超发严重,凭什么不贬值?我的反驳是,人民币超发其实不算严重,主要的信用扩张造成的。这再次遭到无数攻击,似乎这样说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课本上关于货币滥发的定义,总而言之一无是处。
  好吧,我们来看看中国的M0,没错,就是流通中的现金。感谢央行,中国的M0数据可以追溯到1978年。那时候,中国人手里没有银行卡也没有信用卡个人也几乎不能贷款干啥都要花钞票。所以,流通中的现金最反映经济生活中钞票是不是发多了。
  看看这张图,年中国的M0占GDP的比重。38年的数据,这个比值最高的时候是年,最高值接近16%。就是说,社会中流通的现金占到GDP的比重接近16%。从那以后,20年来,流通中的货币占GDP的比重一路走低,到去年甚至跌到9.2%了,已经回到1983年的水平了。
  这张图能不能说明中国的货币没有超发呢?
  当然不能!很多喷子会第一时间指出它的谬误:随着信用卡的兴起,随着网络经济的崛起,很多人已经不使用现金进行交易了!所以,钞票占经济的比重下降才是正常的!
  你看,喷子们很清楚经济生活的原理嘛。
  下图是1990年以来中国M2与GDP的比值关系。
  从这个图来看,货币泛滥得真是太厉害了!1990年,这个数值是0.81,2000年是1.34,10年时间比值增长65%。换言之,按照理论来说,年才是中国货币增发最严重的时期吧?因为年,这个比值只是上升到2.03而已,15年的时间扩张只有51%啊。
  但是,怎么不见大家咒骂年的狂发货币呢?10年增长65%和15年增长51%,究竟哪个更应该骂呢?
  喷子们慢慢会明白一个道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1999年才逐渐放开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房地产贷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是1995年之后才发行的,2002年之后,招商银行信用卡才大规模走向社会。在此之前,个人消费信贷还没有实质性启动。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M2数据是不能简单以历史起点为标准的!央行为什么不提供1990年之前的M2数据?因为没有意义!截止2016年11月,中国的人民币贷款总规模是105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32.8万亿元,占比已经超过31%。但是,2007年初的时候,居民户贷款总额只有4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17.4%。换言之,过去9年时间,居民户贷款增加了近20万亿元,成为贷款市场中崛起的主力品种。没有居民户贷款,当然就没有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房贷从2.2万亿元增长到19.7万亿元),也不会有M2的快速膨胀。简单地看到M2增速高就说货币超发,是没道理的。
  也许,中国的M1与GDP的比值才能更好反映中国的货币扩张水平。因为M1主要是企业的活期存款,是“随时可能用到的银行存款”。货币如果超发、不值钱,企业的活钱应该越来越多才是。但1999年该数据超过0.50之后,长达17年时间都稳定在0.55-0.65之间,均值0.57。如果用实际数值去对比美国的M2/GDP(下面有个图),也许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本来嘛,中美两国的金融活动本来就有差异,美国的众多衍生品在中国根本就没有影子。简单对比M2,不易谬乎!
  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是要说明一个问题:中国今天的M2与1990年时期根本无法同比,甚至与2000年时也完全没有办法相比。如果一定要对照M2的增速,就必须从2007年之后甚至再晚一些时期去对比。因为只有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M2才算纳入貌似合理的格局——个人消费可以贷款了,无论是信用卡还是房贷,这个时候的中国货币市场体系才算相对健全了。
  所以,我看到很多所谓专家拿出年时的M2/GDP的比值跟现在来比,嚷嚷说货币超发,我就忍不住想笑。时代完全不同的东西,怎么可比呢?
  再来看下面这张图:
  这是1959年以来美国的消费信贷占M2的比重。过去近60年的时间,美国的消费信贷占M2的比重一开始就接近20%。中国呢?2007年1月中国M2是40万亿元,住户贷款才4万亿元,占比才只有10%(但对贷款总额的比重是17.3%)。那么,在1999年呢?对不起,没有数据可以参考!
  结论就是:2007年之前,中国的M2总量统计本来就是畸形的,是缺乏许多应有的部分的(比如信用卡贷款、房贷等),简单地用这个数字做历史对比,只能得出偏颇的结论。
  然后,说到M2/GDP的比重,再看看下面这张图:
  从美国的经验看,历史上正常情况下,M2与经济规模是保持同步的,年的30年间,这个比值稳定在0.6上下(30年均值0.591,波幅也很小)。年出现下降,最低是1997年的0.469。但是,年的这10年则从0.51增长到0.691,上涨35.5%。
  中国呢?年,M2/GDP的数字从1.57增长到2.03,增速只有29.3%。
  换言之,在过去10年时间里,美元泛滥的速度得更严重,甚至超过了中国。而中国2006年以来只不过是逐渐回顾常态,让个人可以贷款消费买房而已!
  如果说货币超发,货币就应该贬值,那难道不是美元更应该贬值吗?
  所以,不要再用M2/GDP这个指标来说明中国货币超发了。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个指标开始往下走了,那时候,难道要说中国货币收缩了吗?
  事实上,由于中国特殊的经济运行体制,很多数据是缺乏历史对比依据的。比如,美国的M2数据,我们能查到40多年前的数据,中国呢?只有20多年的数据而已且严重不健全、缺乏对比性。
  同样道理,中国的GDP数据也非常缺乏可追溯性。国家统计局虽然给出了1952年以来的GDP的数据,但可靠性是严重存疑的。比如,1975年的GDP数据就超过3000亿元,相比1965年的1730亿元增长75%。年化增长5.8%,看起来并不高。问题是,当时的经济统计是忽略了非常多的“人力项目”的。在当时,不只是很多人的劳动所得被忽略,;劳动的产出也并没有纳入GDP的统计中。这在农村、工业、军工等领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比如,1972年,我父亲带领村里的100多个壮青年用了一个秋冬的时间承包邻村的工程修建了一个大水库,承包方最后给了1000元钱作为报酬。那这个大水库的经济规模就是1000元吗?40多年后,水库仍在发挥作用,但现在修建类似规模的水库,可能需要上亿元。当初的GDP会把这1000元统计进去吗?
  再说中国的工资。1991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月基本工资是97元。如果你用今天大学生的工资3000元去对比,似乎是增长了近30倍。但是,我毕业的时候,住房是企业无偿提供的、医疗是企业无偿承担的、养老也是企业负担的,而且,当时从小学到大学读书几乎全都是免费的。那个97元的工资,隐含了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房和免费养老,它的含金量应该是多少呢?
  在1990年代的时候,国有企业的大学生算是“国家干部”,月工资满打满算也就是100多元。但同一时期的深圳,月工资已经可以达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了。看起来有10倍的差额,但深圳的工资里不包含有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的成分。那个时期的中国,是“双轨制”的。在经过20多年两条腿走路后,才走到了今天的地步。
  那么,如果你以今日的工资收入去比1980年代的工资,有意义吗?
  如果,以今天的GDP去比1990年之前的GDP,有意义吗?
  同样,以今天的M2对比1996年的数据,说货币增发,有意义吗?
  说了这么多,就又回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本身的问题上,那就是,中国模式,没有先例!在世界历史上,确曾有一个国家经济总量达到了15万亿美元以上的水平,这就是美国。但是,世界只有一个美国。为什么其它国家没有发展到美国的水平?
  但是,当今中国的学院教育,说到经济学、说到金融学、说到政治学,几乎全都在谈美国、谈美国、谈美国。为什么呢?无非是因为美国在过去70年里发展最成功而已。
  那么,中国呢?过去近40年时间,中国无疑是世界上发展最成功的国家。没有之一。无论是从经济规模、社会面貌、政治模式上,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榜样。但是,我们在网络上能看到的,却是无数对中国的抨击。中国的问题各种各样,各个国家都会遇到,唯独生活在母国里的一些喷子眼里只有中国的问题却没有中国的成就。
  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那么,中国未来发展的路径,是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的。美国经济规模总量固然很大,但美国的人口少,中国比美国多出了10亿人口!印度虽然人口多,但制度与中国完全不同。日本虽然有过发展,但如今早已被中国甩在后面,且日本的国土和人口与中国不可比。台湾香港新加坡虽然与中国大陆文化相近,但人口和土地面积无法比。所谓金砖四国或五国,其实都无法与中国相比。欧美发展经验固然重要,但却都缺乏中国这样的两年前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也缺乏中国的文化传承历史。
  所以,未来世界必然会记住中国的步伐,记住中国的模式。中国走出的路,足以让后人仰望,而不是去找寻前人的脚印。仰人鼻息是没有出息的,也不可能有出路。既然如此,中国的发展过程就必须是探索性的,前瞻性的,而且是独立的、自主的。发展过程是难免出差错的,有差错,得包容,得一起想办法,用曹德旺先生的话说,“中国是大家的中国,需要精英们站出来有担当”,而不是貌似精英一般在冷嘲热讽、貌似精英一般想着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逃出去。
  央行和外管局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96%以上的老百姓购汇需求是完全可以满足并且不受影响的!受到影响和限制的、需要上报反洗钱的,只不过是社会上极少数富人而已。这些富人,有的是卖了房子,有的是卖了股票,有的是通过不法手段才获得了大量金钱。这些金钱,每一分、每一毛,都隐含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付出,包括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消耗,凭什么要让这些人赚了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之后却想扔下漫天雾霾逃出国去?
  只要遏制了这些人的投资性(洗钱性)换汇需求,人民币就会得到稳定下来,中国经济就会有一个相对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渠道,中国就有可能摆脱发展困境,闯过结构化转型的难关,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元旦后的这两天,人民币汇率是稳定的、略有升值的,中国股市则出现连续两天上涨。投资者显然在以此对央行和外管局的做法投票,举手赞成。这难道不是好事情吗?
责任编辑:张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年退休涨工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