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赚大钱赚大钱啊

网络兼职赚钱精彩图文推荐:
热门网络兼职赚钱项目推荐
网络兼职赚钱项目排行榜
赞助商广告
最新网络兼职赚钱项目
友情链接/Links服务器提了一个问题,我们正在紧张地撰写答案...我想赚大钱。
目标有了,那就努力奋斗吧,空想是什么也得不到的。从小做起,积小成大。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现在这社会,不能像过去的年代那样暴发了,一要炼好内功,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要多动脑,不说是和世界接轨嘛 也得和社会接轨 三是有机会买点彩票 不用太多 不要太在意,...
先说一下赚钱:本人看来最赚钱就是炼药了.在我们区1个3J药4W都不好买绝对赚钱,把炼药学到30就行了,学多了浪费活力,也没那个必要,平均是3分之1的几率.
白手起家不是难事
不以速度见效果
这个是很难控制的
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把你推上颠峰
我是白手起家的
最开始100元开始创业
现在拥有一家2...
网上接业务啊
付出在先 收获在后
短时间赚钱正常逻辑根本不可能
更何况还是游戏世界
要不 开发商可以辞职了
答: 再生PA66价格要20000以上,原料价格在30000以上(一吨),我公司专业做PA再生和改性,代理杜邦PA原料。
答: 选择投资理财现在也是可以认可的投资行为,毕竟银行利率低,投资实业风险也高,只要找对平台还是不错的。多关注下平台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汇报过高的可信度差些。
答: 选择投资理财现在也是可以认可的投资行为,毕竟银行利率低,投资实业风险也高,只要找对平台还是不错的。多关注下平台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汇报过高的可信度差些。
答: 投资,最注重的就是资本回报。找一个风险小、收益高的投资项目很重要。股票最初进入中国时没有人敢购买,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股票市场中,2000到...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您现在的位置:&
作者:吴文君 时间:
分享到微博:收藏
【百道书摘】有位母亲为了创业把才几岁的孩子托付给父母。到孩子十岁回来之后,她就把孩子当成小孩子哄,替孩子喂饭穿衣,帮孩子写作业。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非常容易愤怒,同时又在言行中表现得过于幼稚。母亲一方面百般呵护,一方面到处哭诉孩子不懂事。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吴文君
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p id="p1"&
This HTML frameset displays multiple Web pages. To view this frameset, use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 4.0 and later.
第一节 面对我的孩子,我很内疚
& & & & & & & & &——你需要我时我在赚钱;我想给你爱时,你却只需要钱。
有一位父亲,常年忙于工作,在外打拼,难得与孩子见面,偶尔回到家里,也是早出晚归。孩子一天天长大,父亲根本没时间去开家长会,也从来没有接送过孩子。孩子偶尔流露出对其他同学有爸爸接送的羡慕。父亲听到,心里总不是滋味,暗下决心,一定要找个时间去接孩子一次。
直到有一天,他从外地出差回来,特意推掉了应酬,下午早早等在孩子的学校门外,想给孩子一个惊喜。可是他等了半天,也没有等来孩子,气冲冲地回到家里,想找这个逃学的孩子算账。孩子不在家,他更光火了,准备好皮带、绳子,等孩子一回到家,就劈头盖脸打了下去,一边打一边骂:“你这个没出息的家伙,你老爸这么辛苦地在外挣钱,你却逃学,你让我太失望了!”孩子哭着反抗着,惹得他下手更重。直到他打得累了,内心那股气消失了才停止。孩子满身伤痕,哀哀地哭泣。
晚上,孩子妈妈回来,知道了事情原委,说不相信孩子会逃学,因为孩子上初中以来学习很好,不可能逃学。爸爸听了,忙问:“他上初中了?不在原来的小学读书了?我到他的小学去接他了。”孩子听到爸爸这样说,突然破涕为笑:“爸爸,你去学校接我了?你真的去学校接我了?唉,你怎么不早告诉我,早知道我就把我小学、初中的同学都带到学校门口去了,让他们看看你。我要让他们相信我也是有爸爸爱的孩子,让他们相信我爸爸是成功的企业家!”
这时,爸爸已经晕了,他问孩子:“你是说,你已经上初中了?”
孩子说:“爸爸,我小学毕业都两年了,我现在都上初二了!”
当爸爸在课堂上讲这件事时,他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愧疚,捂着脸哭起来!
一个男孩上小学四年级,暑假前,老师留了一个作文题目:我和爸爸的星期天。爸爸每天都很忙,早出晚归,孩子难得见到爸爸,所以这个作业总是无法完成。
有天爸爸很晚回家,看到孩子还等在客厅里,就催促孩子早点睡觉。孩子对爸爸说:“明天是星期天,你陪我好不好,老师让写作文。”爸爸说:“没时间!明天约了客户吃饭,要签约挣钱。”孩子问爸爸:“爸爸,你一天可以赚多少钱?”爸爸随口说:“我一天可以挣三百元。”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想了想,又说:“爸爸你可不可以给我一点零花钱?”爸爸听了,觉得自己不能陪孩子,心里有些不安,二话不说,就从口袋里掏出了几十元给孩子。此后连续几个周六的晚上,孩子都会故技重演,很晚还等在客厅里,跟爸爸要零花钱。
直到有天晚上,孩子又跟爸爸要零花钱,爸爸开始责问他怎么最近老要零花钱。孩子听了爸爸的话,跑回自己房间,抱了存钱的储蓄罐,放在爸爸面前,急切地把里面的钱全部倒出来,数给爸爸看:“爸爸,再给我五十块,我就有三百块钱了!我用这三百块钱买你明天陪我过星期天,好不好?暑假马上就结束了,你再不陪我,我就写不完那个作文了!”
我常常在课堂里讲这个故事,每次都让很多父母落泪。因为这个故事触动到父母们内心深处对孩子的爱与痛了。他们听到了自己孩子的呼唤,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对孩子的内疚。课堂里弥漫着低沉和压抑的能量。
我让他们体会这份内疚,尽管痛,但这是真实的能量,是父母开始脱下成功者的外衣,愿意面对内心伤痛的能量。我让父母们诉说,他们以往用怎样的方式去弥补这份内疚。
有的说:“我会给孩子钱花,带孩子去吃肯德基,买很多玩具;我会给孩子请最好的家教老师,让他上贵族学校,享受最富有的教育;我会给孩子存一大笔钱,让他到国外去读书,不管他要什么,我都会满足他。我挣钱就是为了他,小时候没有好好照顾他,只能用挣的钱去满足他了……”
“那么,这样做有效吗?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吗?你与孩子的关系好吗?”我轻轻地问。
“没有啊!他不争气,不努力,不自信,他一点都不理解我,他很自私……”回答变得异口同声,情绪又从内疚转为了愤怒、抱怨、失望。受害的父母们又开始数落孩子的种种不是。
此时,我让父母们停下来,去跟内疚在一起。
内疚这种情绪与惭愧、遗憾两种情绪相近,都是指以为已经完结的事里尚有未完结的部分。其深层是一种付出与收取不平衡的感觉,这份感觉会在潜意识中推动人去弥补,以求得平衡。
觉察到内疚,内疚就可以变成一种指引我们改变方向的力量。这种力量推动自己在当下把未完结的部分完成,实现一种能量的平衡。
所以不要逃离你的内疚,内疚是推动我们改变的情绪力量。只要能面对自己的内疚,总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向。
然而没有觉察的内疚,会形成不平衡的动力,从而让人产生一种潜藏的罪恶感,下意识地以各种方式去做无效的补偿,以期达到内心的平衡。比如,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没有给予足够的陪伴,现在以物质满足他,或者低声下气地讨好。然而当父母内心对孩子充满歉疚时,总会采取各种自己以为合适的方式去弥补,寻找内心的平衡,事实上并无效果。
有位母亲为了创业把才几岁的孩子托付给父母。到孩子十岁回来之后,她就把孩子当成小孩子哄,替孩子喂饭穿衣,帮孩子写作业。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非常容易愤怒,同时又在言行中表现得过于幼稚。母亲一方面百般呵护,一方面到处哭诉孩子不懂事。
可是未经训练、无人觉察的内疚会让人执着于过去,错失每一个飞逝的当下,不断重复“错过—不平衡—弥补—再错过—更加不平衡”的无效循环怪圈。很多人不知不觉地活在内疚中,把自己困在过去。这样做于事无补、于人无益,影响到自己与周围亲友的关系,甚至出现身体某部位的疼痛、瘙痒等症状,表现出内心的罪恶感,从而惩罚自己。这样的人生令人非常遗憾。
一位父亲在大女儿出生后的八年里经常在外面奔波做生意,孩子跟着妈妈长大。妈妈每天上班,忙得顾不上孩子,女孩变得内向胆小。父母在自己事业基本稳定后,又生了个男孩。女儿这时正上初二,学习成绩下降,情绪易躁。父母经过咨询和学习,了解到当年对女儿的忽略在她心中留下了创伤。父母开始弥补当年缺失的陪伴,他们带着内疚的心情,每天观察女儿的脸色,一有机会就跟女儿谈学习和未来。女儿变得更加沉郁,还多了一个难治的毛病:在外地读书的她,经常会突然头痛呕吐,医院查不出来是什么问题。父母每次驱车几小时,把孩子接回家,什么病症都没有了,跟弟弟玩得很开心。一个月折腾五六次,搞得全家心神不定。
当女孩来见我时,她说:“我是为了爸妈和弟弟而活着的。”每次考试前这个现象就非常严重。她说每次考不好,都会非常内疚,觉得对不起他们三个。“我们家就是这样,爸妈对我有内疚,我对他们有内疚。弟弟现在小,还挺开心,我经常想他要是不长大,该有多好。”
一个十六岁的女孩被父母送到国外读书。她在外面一年花掉近百万元。每日与同学吃喝玩乐,对父母的要求是:把钱打给我就行,不要跟我提要求!
她因为挂科被学校劝退回国,父母完全无法与她沟通。当我指出母亲对孩子有很深的内疚时,母亲开始流泪,诉说自己当年多么无知,以为小孩子只要给吃喝就好了,把她寄养在保姆家,自己在外面创业。直到孩子上初中后不能正常完成学业,她才把孩子接回家,但已无法与孩子有效沟通。换学校,甚至送贵族寄宿学校都无效,父母又想出最后一招,不惜花重金把孩子送出国去,期待国外的教育会改变孩子。
妈妈不停地说:“都是我错啊,我对不起她,是我害了她!”孩子面对妈妈的哭诉毫不动容,反倒非常不耐烦地冲妈妈吼:“哭什么哭?你就认得钱!当我需要你时,你在挣钱;当我遇到困难时,你只会给我钱,把我赶到寄宿学校去,把我扔到国外去。既然你们用钱来爱我,那我把钱花完就是接受你们的爱了!还有什么哭的?你们太自私了,你们想挣钱时,就扔下我不管;你们良心发现了,就来哄我。什么都按照你们的想法做,你们考虑过我的感受吗?你们知道我需要什么吗?”
面对女儿的指责,母亲已被内疚完全打垮,甚至跪下来求女儿原谅,却遭到女儿更多的白眼。
有效地面对和处理内疚情绪的方法首先是觉察自己的内疚。这份内疚对谁?有几分(1~10分,10分最高)?这份内疚在身体的哪个部分?用什么颜色、形状、大小来形容?
面对自己的内疚,做出有效的补偿。找到自己内疚的对象,在心里面对他或者直视他的眼睛,坦白地说出:因为在过去我不会(或没有)做,所以我对你一直有内疚。过去我不懂得如何面对这份内疚,现在我开始坦然地面对你,说出我的内疚。我感觉坦然了,我想以你的名义做些好事,请你告诉我,你需要我做些什么,怎么做?假如对方不在世或不在对面,就请自己的潜意识给自己一个答案,怎样以对方的名义做些有意义的好事,让自己内心可以感觉到平衡。找到答案了,也可以说出来告诉想象中的对方。然后回到生活中确定安排时间去做完这些事,不可开空头支票。一般到此时,内疚就转化为有意义的行动,就可以放下了。
以上一个案为例,我请母亲站起来,站在女儿面前。我让她擦干眼泪,看着女儿的眼睛,引导她说:“尽管我有很多内疚,我仍然是你的母亲,是你唯一的、最有资格的母亲。我比你大,你比我小,我和爸爸把你生下来,给了你生命,也给了当初我们能给的最好的一切。我们没有给你的,是因为我们当初不会、没有的。因为我对你有内疚,我开始不断求助,不断学习,期望通过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能够在你未来的人生中给你所需要的帮助。孩子,我以妈妈的身份对我以往的行为说抱歉,同时我以妈妈的身份征求你的意见:现在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什么是你真正需要的?”
妈妈越说越平静,越有力量,站在女儿面前好像高大了很多。而对面女儿的火气似乎也消了不少,开始专注而认真地看着妈妈,那神情就好像第一次认识,第一次看到妈妈一样。直到妈妈说完,孩子眼中充满了泪水,母女俩十几年来第一次相拥在一起,有了真正的连接!
此情此景,会让所有人为之动容。只有面对内疚,才会有真正爱的流动!
所以,各位父母,不管你过去对孩子和亲人做了什么,请不要让内疚压垮你,请不要活在无效的内疚里,尤其不要忘记你身为父母的身份,不要对你的孩子说对不起。你永远都有资格站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对你的孩子说:“我爱你!我会继续学习以更有效的方式爱你,给你目前所需要的!我愿意放下内疚看到现在的你,爱现在的你!”
每当这时,总会看到父母重拾力量。不管多么骄横跋扈的孩子,听到父母这些话,都好像突然清醒了一样,从乖张傲慢的状态中恢复正常,变成乖小孩,愿意听从父母的安排。这瞬间的形势逆转往往会带来奇迹的改变,令父母和孩子都感觉不可思议,曾经十几年的恩怨好像全都消散。
孩子事后说道:“不知道为什么,爸妈那么说,我好像一下子就安静了,心里有声音说就应该是这样——爸妈,当你们有力量时,我感觉踏实了,知道自己是谁了。你们不欠我什么,你们有力量了,我就好了!以前你们越迁就我,讨好我,我就越烦,越愤怒,恨得不得了。现在却好像有依靠一样,很平静,感觉很好!我愿意看你们,愿意走近你们了!”
父母们也常在这样的沟通之后感觉非常美妙:“自己好像一下子就站得稳了,有力量了,不再像以前总觉得欠他的,总得小心翼翼地看他的脸色。现在觉得我底气很足,我不爱他谁爱他?他就是我的孩子,我就可以这样直接跟他沟通,这感觉太爽了!”
这么神奇的效果,你不想试试吗?
你就让自己坐下来,看着你的孩子,放下你的歉疚,做回最有资格的爸爸妈妈吧!
黄金亲子时间
一只母鸡和一只公鸡,生了一大群小鸡。它们为了喂养自己的孩子,每天都跑出去捉虫。孩子太多了,它们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孩子。所以当麻雀妈妈来到家里想帮忙喂养孩子时,它们将几个孩子托付给了麻雀妈妈;当花鹅大婶想来帮忙时,它们也把其余的孩子托付给它,自己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捉虫。
鸡妈妈离开家后,每一天都后悔不已。它万分自责,非常心疼自己的孩子,它跟鸡爸爸商量一定要回去照顾孩子们,鸡爸爸无论怎么劝说,也不能阻止它,只好由它先回家去。
鸡妈妈踉踉跄跄地跑到麻雀阿姨家、花鹅大婶家,把自己的孩子都领回了家。它总觉得孩子饿瘦了,变丑了,怎么看都不对,就把孩子们都关在家里,小心呵护,不让它们受一点儿委屈。孩子们在家里衣食无忧,鸡妈妈却越来越辛苦,它无论怎么忙也顾不过来一大群孩子。并且随着孩子们长大胃口越来越大,鸡妈妈实在太累,很快就病倒了。可它不理孩子们想出去自己觅食的请求,更不听邻居们的劝说,坚持拖着病重的身体去觅食,直到完全动不了为止。孩子们饿坏了,围着妈妈吵成一团,它们甚至不知道怎么觅食,到哪里觅食。鸡妈妈心里着急,病得更重了,躺在家里动弹不得,只能跟着孩子们一起落泪挨饿。
就在这时,鸡爸爸拖着一大袋食物回来了。帮孩子们暂时填饱了肚子之后,鸡爸爸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它们:从今天开始,爸爸要教你们自己去找食吃,不管你们是否愿意!孩子们被爸爸的威力吓住,乖乖地跟在爸爸身后去学本领。终于,它们都为自己找到了食物,发出了欢快的笑声。
鸡妈妈到这时才明白:教给孩子们活下去的本领,才是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爱。当它放下心病走出家门时,看到了各自欢快觅食的孩子们。&
第二节 这孩子,让我如此失望
——上个孩子失败了,再生一个重新来?
十三岁的女孩被爸爸妈妈带到咨询室来,左臂上清晰可见一道道刀痕。爸爸头发花白,妈妈穿着时尚。三个人之间的气氛很尴尬。
父母是为孩子来的,他们自己有企业,但是最近被孩子的事搞得焦头烂额。女儿在学校早恋,不读书。父母一说她,她就用刀划自己的手臂,还声明早晚有一天会离家出走或者自杀。
父母无法掩饰他们的失望,就当着孩子的面问我:“你说我们这么辛苦是为了啥?我们还能怎么做?怎么养了这么一个没用的孩子?早知道我们就不生她了!当时创业不管多累,我们都把她带在身边,让她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给她请最好的老师。谁知道她现在居然成了这个样子?我们真的苦死了,苦死了啊!”
他们对女儿彻底失望了,也因此对自己做父母彻底失望了。
女孩子就那样一脸无谓地坐在椅子上,东张西望,那神情与父母的沮丧不同,但我懂得:再听多些这些话,她也会对自己彻底失望,对父母彻底失望的。
这位来自广东的老板,穿得很时尚,一口浓重的粤语普通话讲得很慢。他是朋友介绍来的,也是为孩子而来。他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分别是十八岁、八岁和两岁。我好奇他怎么生这么多孩子,他一脸无奈摇着头:“还不是没办法啦!生了一个没出息,失望了,就想再生一个好了。结果这个又不爱学习,就再生。可是现在发现三个更麻烦啦,想想都害怕了,将来可怎么办呢?”
这又是一个对孩子失望的父亲。他诉说自己做爸爸的辛苦:第一个孩子小的时候,他正值创业。夫妻俩顾不上照顾孩子,只能托给老师,每个月都给足够的钱让老师对他好一点。直到孩子上了小学,才发现孩子一点也不爱学习,而且有多动症。老师每天告状,搞得夫妻俩很烦。这时生活条件好了,就商量着再生一个吧,自己一定好好养,从头来过。老二生下来,就成了全家的宝贝,妈妈辞了工作每天精心照顾他,还请了保姆、高级育婴师,一群人围着孩子转。可是这样高代价培养出来的孩子,脾气暴躁,根本不听话,也让老师头疼。学期末,老师提出委婉的要求:我们这个学校条件太差,能不能给他找个更好的学校?下个学期我们班的座位满了。
爸爸说:“我创业时那么难都没发愁过,可是现在我真的有点走投无路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到底该怎么教育才好。我这个当爹的,太没出息了!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我的祖宗啊!”
他在极度的失望中,找不到两个孩子的一点优点,也找不出自己和太太的一点长处。最可怕的是,他同时在恐惧第三个孩子到底要怎么教育,应该严还是松,应该穷养还是富养。当他问及教育一个孩子的标准答案时,我知道他已完全乱了方寸。
你对谁失望呢?是孩子、爱人、父母、员工,还是社会?为什么会对他们失望?也许你会说,因为他们没有按照我所期望的去做,我控制的意愿落空。
当你身边的人让你失望时,感受一下你自己的沮丧,是不是因为遇到这些让你失望的人,你对自己也很失望?你不接受自己怎么会遇到这样一些让你失望的人。所以失望一般分为两种:对他人的和对自己的。对他人失望的深层也常常会转化为对自己的失望。对自己的失望是因为不接受自己,对他人的失望是因为不接受他人,所以失望的深层含义就是对已经存在的抗拒。&
失望是指引方向的情绪,即让当事人把自己的力量从抗拒已经存在的事实转到接受当下的别人和自己这个方向上来。
失望是在提醒我们,我现在不接受外界的某些人事物,我在抗拒发生的。这是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因为每个人不可以改变已经存在的人事物,他只能做三件事:一是让自己改变;二是让自己主动做些事情,使得对方想改变;三是为自己安排,即使对方不改变,也不影响自己的成功快乐。所以觉察到失望,也是收到一份提醒的礼物:此刻我要接受外界的一切和我自己!
没有觉察的失望情绪往往会蓄积巨大的抗拒力量,这力量会以对他人控制、改变的方式出现,往往会伴随愤怒、失败、羞耻、生气等复杂的综合情绪,常因控制改变无效而陷入新一轮更深的失望甚至绝望中。这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后只能是伤己、伤人,不能自拔,不仅影响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这种情绪在身体上的表现为肾脏问题。
未经训练和没有觉察的失望情绪,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对外界人事物的控制、改变和对自己的否定中。当外界越难控制时,自己的失望越深,最终走向深层的自我否定,这就是绝望。这又是让自己断掉与外界连接的抑郁状态。若再加上一两根让人失望的稻草,就可能催发轻生、猝死,诱发突发事故等恶性事件。长期积累,会引发各种心理疾病,危害身心健康。
一位四十多岁的外企职业经理人,最近与上司发生了冲突。在往来邮件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公司上层领导的不满和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失望,但并未得到他期望的回复和关注。此时他自己的父母在闹离婚,孩子学习出现了问题,跟太太的沟通也不顺畅。他在请假一个星期之后的某一天,自己找了个安静的工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个职业高中三年级的女生,本来计划半年后到父亲的纺织企业里去实习,但突然间离家出走了。一个星期之后父母找到她,她说去自己钟情的老师的母校了。她说自己想要知道老师是在怎样的学校读书,跟老师的母校告个别,然后就准备离开这个世界了。
当父母把她带到咨询室时,我仍能感受到她的恍惚。我好奇她为什么会如此爱自己的老师。她说:“只有他最懂我了。我对我的父母彻底失望了。他们只给我钱,根本不懂我,根本不知道我要什么。我成绩好的时候他们不予以肯定,我痛苦的时候他们不在身边。这时候只有老师陪在我身边,安慰我。我爱老师,可是老师说他不爱我,他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我爸让我去厂里打工,这样就再也不能看到老师了,那我真的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我就想去看看老师读书的学校,然后自己去流浪或者自杀算了。”父母跟她一起流泪,同时爸爸狠狠地骂她:“你这没良心的!我们这么苦还不是为了你,你竟然说为了老师活着,伤心啊!”女孩不停地喃喃自语:“失望了,失望了……”那茫然的眼神好像再也看不到一点生机。
失望是我们常常要面对的情绪问题。个案中的主人公以比较消极的方式处理失望的情绪,险些酿成悲剧。
有效处理失望情绪的方法首先是要觉察自己的失望。当情绪低落时,问自己:此刻我的感觉是什么?有失望吗?这份失望的情绪在身体的哪个部分?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多大?用自然界中的什么物品可以形容?这份失望是因谁而起的?我对谁失望?我期望他们怎么样?将这些逐一写出来。这份失望主要是对自己吗?对自己的哪些地方感到失望?我期望自己怎么样?
假如是对他人的失望,问一问自己:按他们现有的能力,你的期望他们能做到吗?你能够改变他们吗?既然你不能改变别人,那你该如何改变自己?能不能把所有失望带来的阻碍能量变成自我改变的力量?
问一问自己:我对他人有托付心理吗?我希望他人按我的想法去做吗?我希望孩子、父母、爱人成为我期望的样子吗?他们能成为我希望的样子吗?我希望他们成为我所期待的,到底是为了他们还是为了我自己?
也许你早就给孩子安排了一条路,但这条路适合他吗?你希望他接你的班,学你希望他学的专业,但你知道他喜欢什么专业,最适合他的是什么吗?你的人生经验只适合你自己,不一定可以包办孩子的未来。你能确认他未来几十年后的社会是怎么样吗?怎么确定按你希望的方式生活一定适合他呢?
又或者你要改变自己的哪些做法?过去你如何对待让你失望的人?这样的做法有效吗?你还有新的方法吗?假如可以学到新的方法,你愿意吗?
不要停下来,让自己静静地完成这些思考,直到你发现自己也许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接受所发生的一切。每个人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曾经的种子因缘和合而成,都是应该如此的。唯有接受这一切,才能在此基础上种下不同的种子,让未来不会再见到这样的结果。
假如是对自己的失望,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接受自己。用右手按在自己左胸,对自己说:“我深深地、完全地爱和接纳我自己,即使我现在还不完美(这里横线以上可以根据自己不接受自己的方面修改,如我现在还不接受自己、我还不知道怎么处理失望情绪、我不爱自己等等)。”然后用左手按自己的右胸,对自己说:“我不完美,但我的明天会更好。”就这样一左一右地安抚自己,直到感觉内在充满自信和力量为止。
对个案二,我是这样引导亲子改变的:
我先与父亲沟通,让他看到其中的因果联系。因为父母把99%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只给了孩子1%的时间,并且这1%的可怜时间里因为父母完全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所以他们没办法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所期望的样子。他们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
他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说:“我对你很失望,我也对自己做爸爸很失望。”他突然感觉到自己内心积压的巨大负担好像放下了,轻松了,就是这么回事。然后我引导他对女儿说:“尽管我对自己和你都很失望,我还是你唯一的最好的爸爸,我和妈妈给了你能够给的一切,我们把生命传给了你,把一切力量、支持与爱传给了你。现在我们要开始学习跟你沟通的有效方法和技巧,我们愿意尽最大的努力支持你,同时相信你也能照顾好自己。当我可以面对失望之后,我可以说出来我对你的爱。孩子,我爱你!”父亲说完这些之后,感觉轻松的同时也感觉到力量,也愿意看孩子了。
当父母有了变化之后,我也引导孩子面对父母:“爸爸妈妈,我看到了你们,我现在终于可以感觉到你们的存在。和你们一样,我对你们失望,我更对自己失望。我觉得自己对不起你们,不能成为你们希望的那样,我情愿放弃自己。现在我愿意把这些说出来,爸爸妈妈对不起,我需要你们的爱!”当女孩子说完这些时,抱住父亲大哭。
激烈的情绪宣泄之后,一家人终于可以坐在一起好好交流了。爸爸妈妈开始学习询问女儿最希望未来怎样安排生活,女儿开始诉说她希望父母怎么帮助她理清迷茫的职业规划。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是终于有了沟通,是放下失望、指责等情绪之后真正平静的沟通。我们看到亲子之爱的流动了。&&
黄金亲子时间
一只蟹妈妈养了一群蟹宝宝。它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像自己一样总绕着弯走路,就想训练孩子们直奔目标的能力。
它把一群宝宝领到海岸边,给它们讲了一大堆直奔目标的好处和道理,说自己一辈子就吃了这个亏,无论做什么总是比其他动物慢很多。它对孩子提出了极高的期望,希望它们能像那些飞快游动的鱼儿,直奔目的地,所以让孩子们一定要好好练习。孩子们听了都跃跃欲试,可是忙了半天,都无法做到,还是绕了圈子,在海滩上横着爬来爬去。蟹妈妈看了非常生气,开始训斥这些孩子,并放话:若不听话,它就再也不要它们了。
妈妈说得口沫横飞,孩子们听得胆战心惊。没有孩子敢再去尝试,它们呆呆地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妈妈更生气了,它踢着喊着,想推孩子们出去练习,就是没有一个动。
一只最小的蟹儿是妈妈最宠爱的,看妈妈如此生气,就怯怯地小声说:“妈妈,你不要生气了。我们知道你是为我们好,可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做得到,从来没有看到直走的蟹,你能给我们示范下吗?”
妈妈听了,觉得孩子说得有道理,就说:“好的,现在我就示范给你们看,看好了!”
蟹妈妈用足了全身的力气,头向着前方,照直爬了过去!孩子们大声为妈妈加油喝彩。可是爬着爬着,它听到孩子们的声音弱了,有了骚动。它低头一看,自己也横着爬了一个大大的圆,差不多又回到了原地!蟹妈妈羞愧得以头撞地,再也没有了声音。
第三节 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却离我越来越远。
一个六十多岁的阿姨,退休之后帮儿子带孙子。儿子每天忙事业,顾不上回家。阿姨把还在工作的老伴扔在家里,自己住到儿子家,做饭洗衣看孩子,每天忙个不停。虽然累,可看到儿子一家过得和和美美,她也心满意足了。
可是当孙子上了幼儿园,老师每天都告状,说孩子好动,习惯不好,不爱说话,不合群。奶奶听了这些话总是不开心,就嚷着给孙子换幼儿园。儿媳总是被老师教训,当然也不满意,就跟先生嘀咕都是奶奶宠坏了孙子,才让孩子有了这些毛病。先生自然要护着母亲,说是太太平时不管孩子,都扔给老妈管,现在出了问题了,全怪在老妈身上也不合理。太太本来焦虑,现在又被先生训,自然更不满意,难免在言语中对老人不敬。老人家忍了多年的辛苦现在终于爆发了,她一边哭一边数落自己命苦,说儿子不孝没能耐,让自己像仆人一样不被尊重,非常委屈。先生看到老妈难过,训了太太。太太也一肚子委屈,说自己在家里没地位,什么都是奶奶说了算,什么都不让自己干,自己很可怜。现在孩子出了问题了,将来可怎么办。太太委屈得跑回娘家诉苦。先生夹在婆媳之间,眼看着孩子在幼儿园里越来越多的问题,家里又乱成一团,自己更是一肚子委屈无处诉,到底如何是好?
李女士最近遇到了非常大的困扰。她的女儿刚刚考上大学,在南京读书。虽然南京到家的快车只要几个小时,可是李女士每天都难以入睡。她一方面放不下刚离家的女儿,一方面跟老公相处让她非常痛苦。她总觉得老公不理解自己,结婚二十多年,老公好像从来都不懂自己的心思。过去因为照顾女儿,注意力都在女儿身上,矛盾还没有激化。现在两个人每天面对面地接触,感受着老公对自己的冷落,感受着自己内心的委屈每时每刻地增长,时时刻刻都像要爆发的火山。只要有一些刺激到她,就会发作很久。老公说她是更年期,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于是找了个出差机会到外地待了几个月。李女士一个人在家,每天以泪洗面,日子好像难受得过不下去了。
闺密劝她去旅游,可是她回来以后还是难受。她去健身、美容,找人诉说,可是回到家里还是没办法理顺情绪,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真觉得自己跟有病似的,但就是控制不了,就是觉得自己倍可怜”。
李女士和老阿姨一家,都掉在委屈的情绪旋涡里了。委屈这种情绪虽然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但是人们很少细细地研究这种情绪到底是怎么来的,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进入这份情绪,解读它。
委屈的情绪往往出现在小孩子身上。当父母没有满足小孩子的需要时,小孩子就会委屈,认为自己不够好,自己没有资格得到爱。如果带着这种情绪长大,人就会在与他人互动时不知不觉感受到委屈的情绪。这份情绪一出现,反映的就是心理上退到小孩子状态的信号,其深层含义就是把自己放在低位,把对方投射成高高在上的父母,认为对方有操控自己的权力。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孩子才会觉得什么都是他该得到的,而且不管多少、什么时候要,父母都有责任满足他。而心理成熟的人知道,满足自己的需要是自己的责任,对方没有责任给我什么,并且这里得不到的,我可以在别的地方得到。
与委屈相伴的深层状态往往像是没有成长的小孩子和受害者。沉浸在委屈中的人的心理话外音是“我抗拒长大,不愿意负责任”,与抱怨、指责、放弃、逃离等情绪状态相伴随。
委屈这种情绪特点非常鲜明,作用也非常突出。一旦发现有这种情绪,你就应该有所警惕,问一问自己:我现在几岁?真的是小孩子吗?对方是谁?他真是决定和控制我的父母吗?假如有此一问,就是解决问题的先兆。让自己回到成人的状态,放下对对方的期待就是成长,就可以承担自己的生命责任!
没有觉察到的委屈往往让自己停留在受害的小孩子状态,感觉自己的人生被其他人控制,因此一边抱怨、指责,一边让自己不承担责任,不愿长大。在这种情绪状态中的人有受害者倾向,总是把错误源头指向别人,推卸责任。
有些父母教育小孩子时,是这样引导的。孩子摔倒了,就打磕着孩子的地面说“都是你不好,碰了我们宝宝”;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会怪老师教得不好,学校环境不好。而身边很多成年人,在抱怨领导、社会、同事、政府、家人时,总是“你们不好,只有我好”或者“你们不好,所以我不好”的思维模式。这个社会不乏评论家和怨妇,以这种方式生活的人,内心是没有充分成长的小孩子在主宰。这样的父母,当然很难培养出充分成长成熟的孩子。所以案例中的阿姨全家和李女士都是被委屈控制,没有充分成长的小孩子。一代代的学习和模仿,怎么能让我们的孩子充分成长呢?
我们必须在委屈的情绪中学习和改变了!
四位合伙人开始一个项目投入,当时并没有将如何分配利益等事宜做明确规定,只是口头上做了约定。当项目完成之后,分配收益时,四个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其中一人坚持对自己有利的分配方案,不接受其他三人的意见。反复较量之后,强势一人按照自己的方案做了利益分配。三个人虽然不满,但最后只能服从。三人都感觉自己受害,非常委屈,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不公平。这份指责和抱怨的情绪甚至弥漫到自己的家庭。本来赚了钱,是一件开心的事,最后却以受害者的状态收场。
当其中一个人来求助时,我问他:“你为什么会委屈?你用什么来维护自己的公平?合作之初为什么不要求确定一个利益分配方案并做文书约定?过程中发现对方不守口头承诺为什么你不叫停,为什么还跟着玩到最后?到了最后你为什么不坚持阐述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你经过了这些,自己不反思在其中学习到了什么?假如以后再与人合作,你会吸取怎样的教训?所有这些问题你都需要认真对待。因为你是一个成人,成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准备开始一个合作前,你就要做好维护自己利益的所有准备。这是你的权利,也是你的义务,可是你一次次放弃这些权利和义务,最后却把所有的责任归罪于别人,这恐怕不太公平合理吧?尤其是当你既得了钱,又学到了这么多东西之后,还觉得不公平,这就更加不合适了吧?”
当我毫不留情地跟他完成这样的交流,把成人的成熟心态逼出来之后,他变得平静了。他开始历数自己通过此次合作学到的东西,也开始对另外那位合作伙伴有感恩之情。这时,他真正变得智慧而成熟,与他的心理年龄基本一致了。他说:“这次是真的长见识了,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真的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想想以前有多少时候,自己都是一个爱抱怨、不负责任的小孩子啊!想起来真不好意思!”
丁丁,一个四年级男孩,因作业没写好,受到老师批评,非常生气。他觉得很委屈,一直都写得好却没有得到表扬,只这一次没写好却要受批评,觉得没面子。孩子回家跟妈妈哭诉,妈妈带孩子到学校找老师讲理,老师又抢白了妈妈,让妈妈更加恼火。妈妈情急之下告到校长那里,请求给个说法,后来还找媒体曝光。一件小事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个妈妈怎么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此幼稚,如此简单?
是的,如你所见,这个母亲的内心就如孩子一样渴望公平,不断有委屈投射到外面世界中。她对领导、同事、老公、老师,甚至孩子,都会经常感觉委屈;她不断地用各种极端的方式寻找公平,以为这是捍卫自己的权利,却一次次让自己感受到更大的委屈和不公平。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很难缠,一旦被激惹,很会撒泼、闹事。而且,她已经影响到了自己孩子处理问题的模式。如此下去,后患无穷。假如真的能读懂她的内心,就会明白她就是一个没长大的小孩子,在执着地追求着一直以为不够的爱而已。
当感觉不公平、有委屈时,问自己:对谁有委屈?这委屈有几分?委屈的感觉在身体哪个部分?假如用色彩形容的话,是什么颜色?有多大?用自然界中的哪个物体可以代表?
既然委屈是把自己降低为孩子,把对方当作父母了,那么觉察委屈情绪之后,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收回委屈法:问自己几岁了,对方是自己的父母吗,如果不是,他是谁,你与他是什么关系。
想象对方站在自己面前,看着他的眼睛,想象自己的父母也站在自己身后(如果需要的话,也想象对方的父母也站在他的身后),然后对他说:“你是我的????(比如老板、同事等代表身份的词),你不是我的爸爸(或妈妈)。我的爸爸/妈妈站在我的身后,他们给了我所有的力量、支持与爱,现在我把放在你身上的,属于我对爸爸/妈妈的期待全部收回到我身后的爸爸/妈妈身上,只让你做我的????(比如老板、同事等代表身份的词)。”然后想象自己把放在对方身上对父母的所有期待全部收回,包括过去的、现在的,甚至未来的期待全部收回,就像金属的光一样从对方身上飞出,直到逐渐完成为止。注意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和呼吸的变化,收回来之后,双方往往都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自己再去看对方,也会发现对方变得更可亲,内心变得平静而自然。
一般来说,夫妻关系和比较密切的亲友关系中,自己也会对对方有一种负担的感觉,对方也会在自己身上有意无意地投射。所以处理这些关系时,需要自己主动交还这份投射。
一个在社会中生活的成人,最理想的状态是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同步成长,这样才能承担自己作为父母、夫妻、企业家等多重社会角色的身份。可是,在过往的家庭和社会教育中,没有哪个父母和老师有这样的能力培养出完全成熟的人。而这些没有足够成熟的人成家立业,往往会在生活中表现出小孩子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最直接的信号就是委屈的情绪。所以,时刻觉察自己的委屈情绪,在每个当下收回这份委屈,是让自己快速成长的重要契机。
还有一个重要的自我管理方法就是,随时随地问自己:此时此刻我是谁?我几岁?我想得到什么?我正在做什么?我做的与我想得到的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就让自己想象父母站在身后,感受到他们给的力量与爱。当得到的爱与力量足够时,就让自己重新定位,看是否还需要得到过去以为的那么多。这时,你往往会感觉自己内心很充实,不需要再到别人身上去索取了。你变得平静而有力量,这就是一种自我满足感。&
黄金亲子时间
一棵长在河边的柳树,一直很羡慕左边的一排松树,觉得它们长得那么笔直,很有力量。它更加羡慕右边的那棵香樟树,因为香樟树很名贵,未来会有很好的去处,不像自己,长得弯弯曲曲的,没有形,又不能成材,不值钱。它甚至觉得自己不如脚下的芍药花,开花的时候,香气宜人,会引来很多人观赏。
柳树一年四季总会找到可以与自己比较的对象,只是比来比去,越来越没有自信。它的树枝越来越弯了,好像越来越没有资格伸向天空,靠向太阳。它内心也责怪自己的爸爸妈妈,觉得是它们影响了自己,没有给自己优良的基因,让自己成了毫无价值的存在。
有一年,天气非常冷。人们熬了一个漫长的冬天,急切盼望着春天。每个星期日,人们都跑到野外,跑到小河边找春天。直到有一天,一个孩子大声地喊:“爸爸妈妈,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春天!”孩子拉着爸妈的手兴奋地跑到这棵柳树下,指着柳条上冒出的淡淡的嫩芽说:“这是春天!春天终于来了!”一家人就在这若有若无的春色里欢呼雀跃!他们的笑声引来了更多的寻春人,大家就站在这棵柳树下拍照留念,欢声笑语感染了整片树林。他们甚至把一些五彩气球挂在柳树上。有个画家兴之所至,画了个“春天的信使”的牌子,并把它挂在树上。从此,这棵柳树就成了当地独特的风景。一年四季,都有人会来树下走走,摸摸树干,抚抚柳叶,或者就是在这弯弯的树干边挂个秋千,荡上一会儿。从此,这棵柳树长得好像越来越快,它的树干竟然跨到小河对岸,变成了一座桥,人们可以通过它在河两边游戏玩耍了。
柳树旁边的那棵香樟树很好奇:这些年发生了什么,这棵垂头丧气的柳树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有生机?有一天,它实在忍不住了,低下头来问柳树,柳树竟然有些不好意思,吞吞吐吐说:“唉,不好意思了。以前我总怪父母没给我好的基因,那天那个小孩子喊着找到春天,把‘春天的信使’牌子挂在我身上,我都不以为然。直到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我梦到土地深处树根尽头,有个智者对我说:‘孩子,你的根扎得这么深,你什么都有了,你要看到土地、阳光、水分,它们给了你,同样也给了所有其他的植物,老天给你这么多,不是让你折磨自己的,是让你把独特的贡献表现出来的!做好春天的使者吧,让孩子们因为你存在而高兴吧,还有什么比带给人们希望更幸福、更美妙!’喏,从那天开始,我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柳树说完,又弯下了它的腰。
&第四节 明天,我把企业交给谁
——这世界不安全,明天我要怎么活?我把企业交给谁?
一个叫涛的三十岁年轻人,从国外读书回来五年,一直宅在家中不出门。他父亲早就给他安排到自己公司来上班,可他一直做不到。出门见人对他来说非常困难,因为他觉得自己很丑很笨。
他终于坐到咨询室里来,我们的交谈越来越深入。他回忆起童年时寄住在老师家,老师有个邻居老管他叫“丑仔”,这个人还会打他,威胁他。涛不敢告诉老师,也看不到爸爸妈妈,他为了保护自己,获得安全感,就学会封闭自己,接受了自己不够棒的事实。在他心目中,这个世界是可怕的,没有人可以保护自己。自己是丑的、笨的,要不然爸爸妈妈为什么会不喜欢自己,不要自己呢?
他的成长之路就是这么自我封闭的。他心里会怕很多东西,尤其是当他硬着头皮替父母完成在国外的学业之后,他就缩在了家里,再也不想出门。他说:“我再也不要见人了,这些年怕死了,在家里真舒服。”我让他列出恐惧清单,他一口气列出了好多项,小到蚂蚁,大到雷声。他最怕的是大嗓门说话的男人,这会让他想到当年老师的那个邻居。
父母一直告诉他不要怕,没什么好怕的,应该勇敢些。他却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怕的东西反倒更多了。
张先生是所在地区的行业领袖。他为人正直热情,又乐善好施,所以在行业里很受大家欢迎,被选为行业协会的会长,经常出席很多重要会议。
这个高大又和善的好人,最害怕参加会议,因为他要作为领导讲话。他最怕在公众面前讲话,一上台脸会涨得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很尴尬,出了几次丑之后就再也不敢去这样的场合了。他内心非常痛苦,又不敢跟别人讲,没有人会相信如此自信、平日与人交流如此顺畅的人,会有这种公众表达的困扰。怕什么,他也说不清楚,可就是害怕在公众场合表达。
无论是涛还是张先生,他们都处于恐惧的情绪状态中。
人们不太能接受自己或孩子有恐惧情绪,认为这样不自信,没出息,是胆小鬼。所以父母常常教育孩子要勇敢,要大方,但这样的教育效果并不好,因为人们根本就不了解什么是恐惧。
恐惧是生物维持生存的第一重要工具。恐惧的含义是指不愿付出以为需要付出的代价。人活着不可能也不应完全没有恐惧。恐惧可以激发人自我保护的本能,保护生命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下活下去。很多人会怕狗、怕蛇、怕黑、怕鬼、怕陌生的地方、怕未知的事情等,这些都是正常的。
人最深的恐惧是失去生命,其次人们害怕付出的代价是自己在乎的人、心爱的东西、自己的理智等。但是有些人完全不能看到狗的照片,甚至不能听到“狗”这个字,这就已经超越了恐惧本身的作用,一定是混杂了曾经的创伤记忆,从而强化了这种恐惧。这时就需要人们面对和处理,保持对狗的恐惧,同时也可以在安全范围里欣赏与狗相处的乐趣。
涛的恐惧是年幼时的重复创伤累积,张先生公众发言的恐惧也是童年成长的多次创伤记忆,泛化为非理性的情绪状态,蔓延到相似的情境中。接受专业的支持和介入,释放出那些创伤,他们就能正常而平静地恢复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行为能力。
恐惧指引我们去找出以为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同时思考可以做些什么使自己无须付出这些代价。面对这种情绪的目的并不是一定去做某一件事,而是增加了“可以做这件事”的选择。
恐惧帮助我们保证生命的安全,同时释放曾经的创伤和非理性的恐惧。人们对未知和不可控制的存在所感受的恐惧,往往是害怕“以为会……”。“以为会”有很多主观想象的成分,需要面对童年的创伤记忆。保护自己的基本安全之后,就可以带着恐惧,继续走下去。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没有觉察的恐惧往往会控制一个人,使能量受到阻塞并变得枯竭;或使其逃避不前,或将压力指向外在,变成指责或愤怒,并在内心抗拒这份恐惧。这样反而会强化这股能量,与潜意识对自我保护的本能相抗衡。恐惧的心理感觉是不安全,对世界和人的不信任,伴随的情绪是怀疑、焦虑、紧张、逃避。
因此,恐惧是最有力的疾病制造者,往往储留在人体的肾脏、膀胱、腹部等处。生活中很多人的健忘、食欲过盛、厌食、哮喘、晕车、昏厥、多动症等都是恐惧引发的生理表现。
一个高中学生马上要出国了,可他的托福连续考了七次都考不到理想的分数。他平时成绩很好,可每次总是与目标差一两分。老师和家长都奇怪,这个学生自己也很郁闷。眼看着申请学校的时间迫近,其他同学都已开始做材料了,他还在东奔西跑地去考试。然而不管怎么努力复习,成绩还是没有提高。他对自己快没有信心了。
当妈妈陪孩子来时,我看到了一位十分焦虑的妈妈,身体似乎很弱。男孩子跟我讲了他的经历,我感受到他内在深层的恐惧。我问他:“你真的准备好出国了吗?你是不是有些害怕?”他似乎是愣了一下,然后轻声说:“怕也得出啊!高中就读的出国班,不可能在国内高考,不出国就没有出路了。”
“你怕什么?怕出去之后不适应,还是害怕失去妈妈?”我的问话让他怔了一下,然后眼圈就红了:“我怕出去不适应,毕竟这么多年都是妈妈照顾我的一切,我不知道自己出去以后会遇到什么麻烦。还有,妈妈身体不好,我怕她……”他一边说,一边用忧伤的眼神看着妈妈。我猜对了,他妈妈长了肿瘤,做过手术之后正在恢复期,他内心害怕会失去妈妈。这就是他总是考不出更高分数的深层原因了。
当我说出猜测时,他和妈妈都释然了。我引导他面对妈妈说出内心的恐惧:“妈妈,我害怕我走了,你会离开。我怕你走了会没有人爱我,我怕没有你关照的出国生活。妈妈,我不想离开你,我用考不出真实成绩留下来陪你。”母子二人泪眼相对,妈妈告诉孩子说自己的身体在逐渐康复。妈妈认真地告诉孩子:“妈妈总有一天会离开你,你必须照顾好自己,好好地活下去!你已经具备了所有的力量和能力,你只有出国好好学习,才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当母子俩完成这艰难而又必要的生死对话之后,一切反倒变得轻松了。恐惧因积极面对而快速转化。
完成了对英语考试的对话和对未来的设计,三天后他又参加了一次托福考试。这次考试成绩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分数。两个月之后,他去美国读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小李是个漂亮而有活力的姑娘。她最大的困扰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男朋友,一直无法结婚。父母每天都在催促她,她也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不然为什么看谁都不入眼?当她带着几张待选男友的照片来找我做决定时,我了解了她的成长经历。她不经意地说起自己小时候,父母曾经一直吵架,还离过婚。一年后父母又复合了,现在挺好的。
我问她当年父母吵架、离婚时,她作为小孩子有什么感觉,心里有什么想法。她说,那时很害怕,就知道哭。他们只顾吵架,也没人理自己。她就想:不好好过日子为什么要结婚呢?不爱我为什么要生下我呢?我将来一定不结婚,我不要过你们这样的日子!
我提醒她,也许这就是她找不到男朋友的真正原因,她害怕像当年的父母那样生活,害怕当年的痛苦再度重现!她听了,半天没说话,然后就掉下泪来:“是的,我真的很害怕结婚,我真的很害怕跟一个陌生人生活在一起!”“真的生活在一起会怎么样?会死人吗?”我的这句话又把她说笑了:“当然不会死人了,可是还是很害怕啊!”
我帮她用认知分析法做了分析,又帮她释放掉当年父母吵架被忽略的创伤。一个痛快的哭哭笑笑之后,她开始愿意谈未来的生活了。
放下恐惧半年后,她跟一个喜欢的男士结婚了。&
请先完成这份恐惧清单,看看你内心深层的恐惧:
1.关于事业,你的恐惧是——
2.关于居住状况,你的恐惧是——
3.关于家庭关系,你的恐惧是——
4.关于金钱,你的恐惧是——
5.关于外貌,你的恐惧是——
6.关于性,你的恐惧是——
7.关于健康,你的恐惧是——
8.关于人际关系,你的恐惧是——
9.关于年老,你的恐惧是——
10.关于死亡与临终,你的恐惧是——
&假如你完成了以上测试,挑你最想解决的三个,让我们继续下去,学习应对和处理。应对恐惧,有三个有效的处理方法。
&第一种:呼吸连接法。
先让自己深吸一口气,然后呼气,释放紧张情绪,放松你的头皮、前额和脸庞。放松你的舌头、喉咙、肩膀、双手、双臂,然后放松你的后背、腹部和骨盆,同时放松你的双腿和双脚。
在这样舒服自在的感觉中,对自己说:“我跟我的呼吸在一起,我是安全的,这一刻我是活着的,我是有能力照顾自己的。”继续保持这种放松的呼吸,然后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愿意放手,释放以往所有的紧张、恐惧,我愿意放手,我感到平静,我平静地对待自己和生活,我很安全。”
把这个练习重复两到三遍,每遇到让自己恐惧的事情就做一遍。只要多做几次,它就能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一旦熟悉了,就能随时随地运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彻底放松自己。
&第二种:面对恐惧法。
选一个想面对的某项恐惧,看看它是什么颜色,有多大,在身体哪个部位。如果用自然界中的某种事物来做象征,会是什么?把它放在眼前你觉得安全的位置。假设它也有鼻子和眼睛,看着它的眼睛,对它说:“我怕你,我真的很怕你!我一直都不敢面对你,不敢说出来我怕你,现在我终于说出来了!”
感受一下,当你说完这些话时,内心和身体有怎样的感受。再看一下,对面的它在色彩、形状、大小有什么变化。不管它有什么变化,都把你看到的变化告诉它:“当我说出‘我怕你’这句话时,我发现你变了,说明你能听懂我的话。你不是我的敌人,你是愿意跟我交流的,谢谢你!”
再来感受此时自己的变化,不管发生了什么都如实描述出来。你会发现每个来回自己的情绪都会发生变化,对面的它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开始的高分值的恐惧慢慢转化,一般是颜色变淡变亮,形状变小,距离变近,甚至会从某种可怕的象征转变为另一种可爱的东西。而这时内心的恐惧也基本转化为可爱、喜欢或平静了。
我曾用此方法帮助过大量恐惧某些东西的学员和来访者,无论是害怕学习某门课的学生,还是怕黑、怕鬼、怕人、怕未来的生活的人,当内心害怕的那些象征物从蛇、老虎、狗甚至是蛆变得像蚕宝宝一样可爱时,他们从远离变得渴望接近,关系改善了,恐惧情绪也就自然释放了。
&第三种:认知分析法。
从你的恐惧清单中,选一个想面对的,问自己:
这种事情以前出现并处理过吗?若以前多次出现并处理成功,以后再出现也能处理成功。
如果过去曾多次出现却未能处理,那么现在还可以继续活下去。以后即使它再出现,也还是可以活下去。
过去没有出现过,想一想最坏的可能情况会怎样,一层层问下去,直到问到最后是否会死,出现这样的概率有多大。在目前还没有出现最坏可能性之前,想三件可以用来预防的事、三个可以求助的人。
即使做了以上各项准备,还会出现最坏可能性的概率有多大?到现在为止,评估一下自己经过准备和努力之后,是否已经有能力面对。当自己有能力面对时,还恐惧吗?
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面对恐惧的技巧,尤其对于比较理性的人来说,这种方法很容易消除他们的恐惧。“当一层层分析下去,发现其实死不了时,突然感觉轻松了,或者发现大不了就是一死时,没什么好怕的了!”这就是面对恐惧的力量!
黄金亲子时间
&小马过河,是一个尽人皆知的故事。
稚嫩的小马驹因为害怕河水,不敢下去游泳。它妈妈用的方法就是不停地讲道理,讲为什么一定要学游泳的道理,若不会游泳将来会如何吃亏,会有哪些可怕的后果。妈妈越这样讲,小马就越害怕。哪怕到了河边,它也不敢下去。
马妈妈见讲的道理没用,就变得更加焦虑了。它找来一大堆说客,什么邻居家的大白马啊、黑水牛啊,可是大家劝了半天还是没有用。妈妈无奈了,就举起鞭子,抽打小马,逼着小马去河里。小马更加害怕,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流浪。
夏天里,雨水很大,淹没了草地,小马无处可逃,只能在雨水里发抖。它不知该怎么办,心想这下会被淹死了,只好等死了。最后它累得再也站不住,一头栽倒在雨水里,闭上眼睛,完全一副听之任之的态度,把自己交给老天爷了。
不知过了多久,小马从睡梦中睁开眼睛,它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漂浮在一片湖水里。雨水把这块低洼地变成了一个湖,淹没了小马的一大部分身体,小马就靠着自己的本能浮了起来!它一兴奋,开始划动四肢,好像游泳一样,竟然可以移动一段路了!
原来水并不是这么可怕啊!小马劫后复生,竟然突破了对水的恐惧,无比欣喜地快速穿过这个湖区,蹚过前面的那条小河,向家里跑去!
第五节 为什么我总是担心害怕
&——假如……万一……,怎么办?是自己给予亲人最大的毒药!
周某是某地区有名的婚纱摄影培训学校的校董,她培养的摄影师已遍布全国各地。可她总是担心自己的两个孩子。老大是个女孩子,二十岁,不想学习,每天就爱摆弄红酒,扬言将来要做调酒师;老二是男孩,十二岁,只喜欢看书学习,走到哪里看到哪里,不愿意跟人交流。
两个孩子各有兴趣,妈妈为什么担心呢?妈妈担心老大不务正业,将来不能适应社会;又担心老二太内向,钻在书堆里,长大以后不会有大出息。妈妈每天晚上愁得睡不着,可是孩子长大了,又说不通,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陈先生有自己的企业,他白天很忙碌,是一个热情开朗、充满力量的人。可是晚上到了家里,就变得郁郁寡欢。他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担忧,担心自己的员工会突然辞职,担心金融危机哪天会到来,担心家人的健康。所以他每天都在寻找健康养生的秘方,推荐给家人。他也担心小偷,把家里的所有门窗都装上防盗网。他更担心自己也会英年早逝,留下一双年幼的儿女和年老的父母。他晚上无法入睡,经常失眠,脱发严重,体重锐减,渐渐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了。
两个案例的主人公都是被担心控制住了。虽然很多人会觉得他们想不开,但他们就是这样感受着担心的真实痛苦。
担心,是很多人表达爱的一种方式。父母担心孩子没有好未来,孩子担心父母的关系和身体,夫妻担心配偶变心,老师担心学生成绩差,企业家担心企业发展……担心似乎是一种关系的连接,是“我在乎你”“我爱你”的代名词。所以很多人习惯以担心的方式享受“在一起”的感觉,虽然这感觉会让人觉得压抑和窒息,但人们很少质疑、研究这种情绪。
担心到底带给对方的是爱还是压力?是否有更有活力和效果的表达方式?
担心是把注意力指向未来,对于还未到来的事情表现出不良的预期,美其名曰做最坏的打算。害怕会出现不好的结果,因为这份害怕的预期把注意力局限和控制在不想要的方向上,完全没有能力去面对不好的可能之外更多“好”的可能性,这是深层“不信任”“没资格”的暗示和强化。
适当的担心会提醒人在当下做充分的准备,防止不良的现象发生,所谓“防患于未然”。但是过度的担心就是一个改变方向的信号:事情发展还有什么其他可能性?我真正想要什么?如何做才可以拿到我想要的?
担心让人远离当下,因注意力锁定在不期望的目标上,因“负强化”效应,而“心想事成”。这就是被称为“妈妈的咒语”的神奇力量。一个妈妈每天都骂自己的孩子:“你笨死了,不好好读书,将来一定好吃懒做。这么好吃懒做,一定会去偷去抢,警察会抓了你,到时得坐班房!”孩子听妈妈的骂长到十五岁,真的因为偷东西被抓进少管所,到底是妈妈教育了孩子,还是用自己的担心帮孩子创造了现实?对方与你的连接越深,对你的爱越忠诚,你的担心越容易跟他一起创造出来。你在用担心伤害你爱的人吗?
有人说,我从来不会把这些担心说出来,只会偷偷在心里想。你知道“思想意念”的能量远远超过语言,它所发出的频率同样会暗示和控制着你自己和你所担心的人,帮你创造出并不想要的现实。注意力所到之处,就是能量聚集之时。问问自己,每时每刻,是哪些担心的咒语引导、暗示着自己,帮自己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不想要的未来事实,你是否在用担心伤害你自己。
担心使人失去大量能量,创造出身体里的紧绷感,从而影响到消化与新陈代谢。担心时,人们会失去专注力而难以达到目标,长期下来将影响对自己的评价,从而不能专注于当下。
担心伴随的主要情绪是焦虑、无力、依赖、不信任,所产生的能量主要储留在胃、脾脏和胰腺。
李先生是单位的工程师。他的专业水平非常高,但是他对单位的发展一直很担心。每当看到有客户投诉时,他都义愤填膺,会给老总写很长的邮件,提一大堆预防建议。未被采用时,他就更加担忧,甚至见到谁就跟谁讲:这样下去公司要倒闭了,大家都没饭吃了。开始时大家还都跟他一起讲讲,慢慢地,大家觉得他像祥林嫂,很烦,就没有人再附和他了。
他的这些话让很多员工心神沮丧。董事会考虑再三,还是准备辞掉他,给他三个月的调整期,建议他接受心理干预。当他坐在我面前时,一脸的沮丧,无法从受伤的感觉中走出来。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热爱公司,处处为公司着想,却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
我从他的成长经历中,慢慢了解到他担心真正的根源了。刚出生后,妈妈因患病住进医院,一直不能查出真正的病因,所以家中有好几年都笼罩在担忧愁苦中。他十多岁的时候,妈妈去世了,爸爸又生病了。他骑着车,带着弟弟在医院、学校和家里之间奔波,好像从来都没有放松过。
我跟他解释,从刚出生至六岁这个阶段,是一个人建立信任、形成安全感的重要时期。因为他刚出生不久就与母亲分离,没有母乳,没有形成安全感,对世界不信任,担心母亲、父亲的身体,实际也是担心自己会失去父母的爱。在这种极度不安全环境中长大的他,当然也就害怕周围的环境会失去控制,所以想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就是他在当年那个创伤小孩子状态下所做的最好的一切。他听了这些分析,变得释然了,接着又开始担心这样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和家人。我引导他用深呼吸法感受内在的安全感,也帮他释放了童年与母亲分离的创伤。然后他变得平静了下来,觉得一切都好,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跟他分享人生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怎样尽力做自己分内的事?怎样尊重他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怎样用接受的心理去面对超过自己范围的老天的事?他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分析,很快就理清自己给老总写的那些建议信有些是有必要的,有些是超过自己职权范围的。即使是在他职权范围内,老总不采纳也是正常的,因为决定权是老总的,自己只有建议权。思路清晰了之后,他有些不好意思:“自己以前怎么像疯子一样?真丢人!”当然他的信任感的建立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他不断成长和释放掉过去的创伤。但他已经非常满意了,觉得自己放松了,踏实了!
唐,企业人力资源总管,泼辣爽快,人又长得漂亮,是个典型的女强人。她三十多岁才结婚,嫁给谈了三年恋爱的男朋友。可是她结婚两个多月后就开始闹离婚,理由是一些大家都认为不值一提的琐事:婆婆每天到他们的新房去搞卫生,连床单也要给换;婆婆不经她同意就翻她的橱柜;婆婆会看她带回家的文件……丈夫为了维护自己的妈妈,自然怪太太小心眼。太太则说婆婆没素质,又怪丈夫不理解自己。眼看被祝福的婚姻面临破裂的危险,全家人都慌了,到处找人帮忙劝说。
我见到婆婆时,问她:“你为什么要这么辛苦自己,每天替儿子搞卫生?”她说:“我不帮他,谁帮他?他从小就弱,我一直精心地照顾他。现在他结婚了,媳妇忙,根本顾不上。我情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让我儿子过得舒服点。他们两个都小,都不会照顾自己,我就像照顾两个孩子一样,再苦再累都愿意!可是忙了半天却落到今天这下场,我哪儿错了?”
我让她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儿子是几岁,长得什么样子。她想了想,笑了:“他还是七八岁的样子,瘦瘦的,挺可怜,总生病!”这就是问题的根源,她心目中的孩子一直都没长大。她照顾三十多岁的儿子,像照顾七八岁的孩子一样,完全忽略孩子已经成人的事实。这种模式又沿用到刚过门的儿媳身上,当然会因为越界而出现矛盾了。
我引导她放下当年没有照顾好而使儿子生病的内疚,又引导她看到内心的未来愿景:儿孙们走在未来的路上,自己带着欣慰看着他们。然后又引导她真正看到现在已经成人的儿子和儿媳,对他们说:“我看到你们长大了,我很高兴!我只站在你们身后,祝福你们!我相信你们可以照顾好自己!我愿意给你们照顾自己的机会。”
老人家说完这些,突然感觉轻松了很多,我引导她想想自己晚年有哪些安排,还有哪些遗憾要去了结。老人家说想要去旅游,回老家住段时间,回自己的母校看看……她一口气说出一大段计划,我推动她先选一个目标,这一周就去完成。她很开心地说:“就先回老家吧!我明白了,孩子长大了,要有自己的生活了,我也要去过自己的日子了。不管了,放心了,再也不担心了!”
静下心来,问自己经常在担心什么,担心谁,自己紧拧的眉毛里锁着的是什么。虽然有些担心藏得很深,但只要你对自己够真实,一定会捕捉到内心隐秘的那些丝丝缕缕,看得到你对哪些人在乎、对哪些人不信任。这些不信任的深层原因是否都跟不信任自己有关?内心是否都有一个受伤的、不自信的小孩?
当开始觉察到担心,你就可以主动面对了!
假如评估到担心在3分以下,就让自己做些什么,看看找哪三个人先做些事情,不让最坏的可能发生。假如可以清晰地写在纸上,看一下答案,是不是担心的分数又降低了。然后带一份好奇,去观察你担心的事情最后变得怎样,也许你会发现一切并不像你想的那么糟,你会慢慢地感受到信任的力量!
假如担心超过5分,你可以用本章第四节关于恐惧处理的技巧之一“认知分析法”尝试做个处理,然后问自己:事情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假如担心超过7分,你可以继续完成本书中篇的阅读,你会了解到更多与自己成长创伤有关的事,然后你也许需要找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参加一个心理成长的课程。这些能够帮你释放童年创伤,修复你与父母和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关系,你会感受到自信在内心扎根的那份踏实。当你信任自己时,你会信任整个世界和其他人,他们都跟你一样,可以照顾好自己,那时你就学会真正的信任了!
黄金亲子时间
&“杞人忧天”是一个熟悉的成语故事。从前在杞国,有一个人常会担心:“假如有一天天塌下来,该怎么办呢?”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就可以解决的,想开点吧!”可是,无论别人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常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人也用“庸人自扰”来形容担心过重的人。
孩子,我想把它传给你
&亲爱的朋友,现在我们可以从这个体验的过程中走出来了。当你准备好时,请睁开眼睛,重新去看这个房间,看你周围的一切,有什么不同吗?你自己的内在、身体有什么不同吗?这次有些艰难的心痛之旅,让你理清了内心丰富的伤痛情绪。这些你过去一直压抑、不想面对的、折磨人的情绪,现在终于可以一一面对了!
欢迎你重新回到这里,欢迎已经有了足够成长的你!
体会一下此时此刻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身体的感觉是什么,分别是几分。你觉得在这次旅程中,对你帮助最大、最有启发的是什么?你终于静下心来了解每一种情绪的意义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法了。你在提升情商,学习情绪管理的路上跨了一大步,恭喜你!
当你带着自己的力量,穿越了愤怒、恐惧、悲伤、焦虑、紧张、失望、内疚、遗憾、惭愧、担心、委屈……穿越了这些被很多人称为负面情绪的能量河流,有没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觉,有没有豁然开朗的感受?是的,这些曾经又怕又恨的情绪一直干扰着你,控制着你,你没有自由,深受其害,避之唯恐不及。现在你明白了,懂它们了,所以你也有资格享受与它们共同嬉戏的感受了。
就像你曾经害怕的那只大黄狗,你曾经那么辛苦地被它追过、吓哭过,你只能动用各种招数逃离它,免得被它伤害。直到有一天,你开始带着耐心静下来去看它,陪护它,拿它喜欢的食物喂养它;你开始了解它,熟悉它,明白它所有举动背后的真实含义。你渴望靠近它,渴望抚摸它光滑的皮毛,渴望与它的眼睛对视,渴望在那双眼睛中寻找到关注。那份关注的深处是它期待你的爱,而你同样也给予它深层的期待——你也渴望得到它的爱!这时,你们两个可以和平相处,你们两个可以享受在一起玩耍的喜悦,也可以感受到彼此相伴的平静与安宁。感恩不再只是一个空洞的字眼,你目光所及,一切都是那么鲜明而充满活力。你突然可以感觉到与万物连接、彼此相伴的美丽,内心的篱笆墙缓缓倒塌,现出一片无比宽阔、敞亮的心灵绿地,万物充满生机地展现各自的美丽。
只有走过那条布满荆棘、曲折坎坷的路,才会有此时这幸福相伴的时刻。你真实地体验到充盈而饱满的爱,你感觉到生活在当下的所有美妙!
穿越所有伤痛,遇见爱!今天开始,你已经有资格,带领你的团队和亲友成为情绪达人!现在就让自己带着今天所有的收获,走出这个房间,回到你的家里,去陪伴你的孩子,与他们分享关于情绪的奥秘吧!
一、管好情绪爱上它
&经过前边的分享,相信你已经开始明白并接受自己的情绪了。当你逐个为孩子讲那些关于情绪的故事时,你自己也明白了:要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再也不能用逃避和控制来压抑情绪,再也不需要害怕“冲动的情绪魔鬼”了。做孩子的情绪向导,从现在开始把他们培养成高情商的人!
情绪是内心感受经由身体表现出来的状态,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情绪是绝对诚实可靠和正确的。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情绪才是问题。情绪教我们在事情中该有所学习。它应该为人服务,而不应成为我们的主人。情绪是经验记忆的必需部分。勇气、自信、冲劲、冷静、轻松、坚定、决心以及创造力、幽默感、冒险、灵活等能力都是一份感觉,一份内心感受,一份开始行动的原动力。
也许你一直期望自己是高情商的人,也期望把孩子培养成高情商的人,那么你一定要了解高情商的标准,并且明确告诉你的孩子!
所谓高情商的人,简单来说是指有四种与情绪相关能力的人。假如每种能力最高10分,看看你自己的情商总分是多少?
觉察力:能够随时觉察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10分)
理解力: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产生某种情绪的原因,以及每种情绪深层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10分)
运用力:能够在目标指引下,有效运用各种适应情绪的能力。(10分)
摆脱力:为了达到目标能够快速摆脱无效情绪影响的能力。(10分)
二、分享我的生命故事
不要等孩子长大才去让他了解你,也不要让孩子去羡慕别人的父亲、母亲!
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你有着独特的经历和特质,因为你一路走过来的风风雨雨。所有甜酸苦辣都包含着各种丰富的情绪体验,这些都是你的财富和资源。找个时间或者随时随地跟你的孩子分享你的生命故事,让他们看到真实的你,感受到你内在精神的力量。这些是他们急需的营养,传输与给予成长的营养,就像树根对于树干的意义。你的孩子需要通过你的分享,看到属于他自己的生命特质和精神财富,这是他们长大的力量!
不要讲道理,就从讲故事开始吧!在你的人生中有三件最难忘的事和三个最重要的人。当你经历过这些人和事,走过这段心路历程,就可以得到上天的恩赐,收获其中的财富,最终顺利走向成功。(吴文君)
(本文编辑:刘珊)
来源:百道网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点击收藏]
发表评论?
当前共有: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见过很多赚大钱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